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7 15:53: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

篇(1)

0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培养、科研的重要依托,随着近年了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高校实验室资源日益开放及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数量和流动性增强、实验用房的限制,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已是每个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开展安全培训的意义 

1.1 缺乏安全技能教育是造成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高校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不少的人员伤亡,分析高校安全事故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实验室安全事故有硬件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有软件建设方面的原因,突出表现在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缺乏,应对紧急事件措施不力等方面。在具体分析每一起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过程后,我们都会痛心地发现:每一起事故在发生之初,若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救援措施和人员逃生方法,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可以降低到很小的程度。因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安全技能教育和培训应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 

1.2 安全生产技能定义安全生产技能是指人们安全完成作业的技巧和能力。它包括作业技能、熟练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的技能,以及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妥善处理的技能[1]。 

1.3 安全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安全技能的训练是对从业人员所进行的安全作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实验室的安全不仅需要安全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有必要的安全实践能力。安全知识教育,只解决了“应知”的问题,而技能教育,着重解决“应会”,以达到我们通常说的“授之于渔”的要求。这种“能力”教育,可以避免和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最大可能地减少应事故带来的财产和人员损失。 

1.4 安全技能教育对象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实验室的主要参与者,实验室教师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和参与者,他们的素质条件、是否掌握安全环保知识以及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2]。 

2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 

2.1 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目的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目的:①培养注重实验室安全的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注意安全的习惯。②掌握常用的实验室仪器及消防器材操作知识与技能;知道基本的实验室安全守则。③掌握发生实验事故的紧急应变措施,增强实验室事故的过程控制能力与方法。 

2.2 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方式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分析各种因素,提出防止发生事故的“3e”原则,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3]。实验室安全技能则是“工程技术对策”的体现。技能与知识不同。知识主要用头脑去理解,而技能要通过人体全部感官,并向手及其他器官发出指令,经过复杂的生物控制过程才能达到目的[1]。听讲座、看录像、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 “现场教学”,通过在实际操作中给予受训者个别指导,并督促、监护受训者反复进行实际操作以达到熟练的要求。同时,受训者,特别是学生必须在实验\实践中强化安全技术的学习,积累经验,避免“纸上谈兵”。 

2.2.1 加大宣传,制定、完善实验室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教育,是贯彻在学生在校教育的始终。高校可以通过各类安全的专题的讲座,报刊、图片宣传栏和专题记录片等形式,或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等方法,进行高校安全知识普及。同时,根据各类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类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和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的硬件实施,制定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通过对实验室各项安全规则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上墙,张贴安全警示标志等措施,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对受训者视觉冲击,挺高其安全意识。同时,必要时,还应将一些实验室常规的事故应急措施张贴在实验室相应的操作台前,有利于一旦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 

2.2.2 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上至国家的安全法律,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以及实验室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及以及反应措施。安全课程应作为生物、环境、材料医药、化学、化工、机械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各种事故的成因及正确处理方法,丰富知识,顺利开展专业实验、实践和专业研究。 

2.2.3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安全应急预案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的预先准备,确保在有事故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预案需对各实验室可能面临的具体危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4]。 

2.2.4 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实验室常见事故有:火灾、爆炸、毒害、几点伤人及设备损坏等。在安全技能训练过程中,高校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技能培训。①各类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通过讲座普及灭火砂箱、石棉被、泡沫灭火机、四氯化碳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机、干粉灭火机和1211灭火机等消防器材的原理及使用范围,并组织受训者进行相关器材的操作及灭火训练。②熟悉实验室的环境,掌握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辐射设备、机加工设备、压力容器),有毒、易燃、有腐蚀或爆炸性危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使用。③高校各实验室可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开展较具专业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演练,并组织受训者参与实验室各种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以提高安全意识,完善他们的安全知识架构同时,大大提升他们的安全技能。 

3结束语 

高校安全工作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也是高校。笔者认为高校安全管理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珍惜生命,以人为本”,依法整治[5]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师生预防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是高校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安全管理网(safehoo.com). 

篇(2)

1 保障大型仪器安全的意义

有风险的存在,自然有谈论安全的必要,高校重视科研的创新,却鲜少关注安全问题,没有对安全的保障投入必要的配置与经费,安全问题能否得到保障,其实关系着实验室工作的开展和效益的发挥,大型实验室的特点在于功能的复杂性以及样品种类的多样和数量的丰富,较于普通实验室,大型设备实验室更需投入关注,一旦安全管理不到位,则实验室就无法做到良好甚至正常运行。避免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细小的疏漏,都要进行全面分析,这类疏忽最容易导致问题发生,细枝末节处更甚。在短期内无法暴露的隐患,会逐渐显露,此时需要完善管理措施,制定并遵守安全管理规则,构建全面可操作的管理体系,努力通过措施规避安全隐患,通过制度设计弥补设备、设施的不足。

2 仪器安装前的安全管理

2.1 合理设计空间,规范气路

实验室空间可以从3个方面来看,一是整体架构,保证实验室的承重;二是合理布局空间,保证通风和散热,在空间可容纳的范围内进行布局,预留安全设备,预留逃生通道,保证实验室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容纳设备仪器;三是设备的摆放,使用合理的布局方式以尽可能节约空间,还需要对仪器进行合理安装,保证仪器在进驻实验室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保证设备及其配套设施齐全,从而保证使用。除此之外,还需要规范气体管路设计以及固定钢瓶,禁止实验室出现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等,这些气体需要经过特殊加固处理后放到特定地点,气体装置的气密性是重中之重,必须要保证绝对良好的气密性,防止气体泄漏,维护气体使用安全,且气路需要进行保障,防止实验过程中破坏原有气路,从而导致实验室安全问题。

2.2 用电安全

大型仪器用电电伏都较大,一般来说是380V/220V的交流电,因此,必须要安装断电继电器以及接地线等保障用电安全的设备,防止触电,这不仅能够在雷电天气防止雷电,还有利于解决设备漏电问题,也能够防止设备的静电积累,提供放电通道,从而提升了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用电安全,除了从电路设计和安装方面进行之外,还可以从设备本身入手,设备紧急情况下的断电设置以及设备间电路的连接。要维护整个实验室的用电安全,必须要保证每一处电路的安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安装UPS电源,为实验室不间断地、稳定地提供电力,这样就能够避免电压的大幅变化对于设备带来的损害,实验室电路需要达到一定负载,若是非实验室改装,必须重视这一点。

2.3 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o措施种类甚多,由于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仪器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因此进行安全保障就需要排除掉这些因素的影响。高校多数仪器都有强大的磁场,因此在建设实验室时,必须要进行防磁、防震,同时,避免仪器间相互的磁场产生影响,也需要对仪器进行合理的排布,尽可能做到避免相互干扰,避免外界干扰,避免震动影响。如果仪器内部积累灰尘过多,会导致其工作异常,导致事故频发,因此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之中,要注意对于仪器的防尘工作。如果实验设备含有放射源,需要进行看登记表,如果达不到安全标准,就不能购买该设备,如果实验室没有相应防辐射装置,则不能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否则会对实验人员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3 仪器运行时的安全管理

3.1 教育与培训

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需要进行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实验流程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进行实验时,往往会有许多危险的操作,在使用大型设备时,由于设备本身具有的性质,例如辐射,或者学生使用不当,会给学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实验的操作流程,并且尽量使之细化。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要让学生熟悉其各项指标、性能,因此要时常组织培训,这种培训主要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让其以专业的知识进行管理。实验之前,对于实验室存放的,尤其是实验所需的化学品,要进行细致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常见的实验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就此做好预防。实验室的安全事故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除了实验过程控制之外,实验前的安全教育也十分必要。

3.2 定期检查

实验次数的增加和存放时间的增加,会使得设备磨损,或者出现潮湿等问题,久而久之,聚少成多,最终形成一触即发的隐患,威胁实验安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细节处入手,并且加强管理和定期维修工作。可以在实验室内放置干燥剂,定期通风,防止潮湿和空气不流通导致实验室滋生细菌,防止设备故障。对于电器和线路,需要进行定期检修,避免设备年久失修或者电路老化,保障用电安全。在实验室中放置足够的灭火器,定期进行消防演练,一方面让学生自救,一方面能够保证设施的正常使用。许多实验室事故的产生,都是因为设备和线路的问题,因此,在保证操作规范的前提下,也需要保证实验室本身不具有导致危险发生的因素。在安全检查后,对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设备情况进行

标识。

篇(3)

关键词:

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高校培养本科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培养研究生和科研队伍的主要场所,其同时具备教学和科研的职能。因此,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培养和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力并建立高素质的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制订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和使用制度,对充分高效地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总结了几点建议。

一、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1.管理队伍结构的合理配置

目前,多数实验室管理队伍结构配置不合理,责任与权力不分明或越级管理的现象很多,致使实验室的直接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中常常处于“有责无权”的状态,工作开展困难,甚至严重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因此,实验室管理队伍结构配置上应当责任与权力分明、各司其职,明确实验室管理的工作职责范围,建立适合本校实验室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才能为实验室高效运转提供保障。

2.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实验室管理人员与教师同样负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1]。实验室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培养情况。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发挥高校实验室培养高水平人才功能的必要条件。

3.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高水平的管理是高校实验室高效率运转的必需条件。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可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降低实验室仪器设备损耗金,保证实验室的各项功能合理、高效地发挥。4.培训管理人员对精密仪器使用和维护的能力现代实验室的大型精密仪器越来越多,其使用和维护成本也较为昂贵,所以必须由专业的人员来使用操作和维护。因此,对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进行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培训可以使大型精密仪器得到有效的利用,降低使用维护成本,同时也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二、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

1.制订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首先要重视安全管理,因为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首要保障。在重视实验室安全方面,必须做好防水、防火、防爆、防毒、防环境污染和防盗窃等工作,以防止各种不测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贯彻“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方针。一个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做到严格的、高水平的管理,而且要求使用人员严格自律,严格遵守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警惕,经常检查电源、水源、气体阀门等设备,保证其能正常使用。在贵重精密仪器、贵重金属、剧毒试剂药品和重要实验用品方面,要由专人管理,指定专门的存放地点。实验室领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以短期使用为主,不得大量存放。压力容器必须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做到及时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及时处理,严防事故发生。凡未经安全检测,未取得安全合格证的压力容器不得投入使用。门窗要有安全防护措施,消防器材要齐备,并定期进行检查、更换,保证能正常使用。实验人员要按规定倾倒废液及腐蚀性溶液,严禁随意抛弃,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实验室使用完毕后,要切断电源,锁门关窗,方可离开。

2.实行信息化管理及使用登记制度

实验室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对现有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等[2]。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为了优化实验服务及管理,高效率地为教学与科研提供相应的实验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前网上预约系统、仪器智能卡授权使用管理系统、使用情况查询系统、仪器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及仪器设备使用说明和相关技术资料库等。实验室使用人员首先可查看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以确定当前实验室的仪器能满足自身实验需求。在此之后需进行网上预约,网络预约系统可看到预使用仪器的使用状态,使用人员可根据实际能预约到的使用时间合理安排实验。预约并确定了使用时间后,使用人员还需对所使用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查看和学习。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仪器设备安装了智能卡,授权使用管理系统通过开通智能卡授权使用的方式为使用人员提供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可详细地记录使用人使用仪器的过程及仪器运转情况,起到实时监控记录的作用,可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实验人员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和科研环境。

3.制订详细的仪器使用管理规定

为了合理高效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减少仪器损耗,维持实验室的稳定运行,需要制订详细的仪器使用管理规定。每台仪器都应配置相关的使用说明和技术资料。使用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必须认真阅读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方可进行操作。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或指导使用。同时,使用人员需在使用结束后对所使用仪器的运转状态做记录备案,以备管理员查看,并判断该仪器是否需要进行维护或维修。

4.制订完善的实验室日常管理规则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室内各种仪器、设备、工具、器皿、材料、试剂、水、电等都是保证实验工作的基本物质条件。因此,所有使用人员必须爱护仪器设备,自觉地管好、用好各项物品和设施。实验结束后,应将所用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化学试剂等归还原处,清理垃圾,回收剩余药品、材料和溶液,排除有害气体,擦洗仪器部件或容器,整理实验桌柜,清扫实验室。离开前要认真检查实验室安全,关好水、电、门窗。一切使用实验室的人员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按规定处理好废气、废水、废料、废液,增强安全意识,注意防火、防爆、防腐蚀、防污染。经常保持实验室良好整洁的环境,做到门、窗、桌等干净,物品存放整齐划一,仪器设备干净整齐。

总之,在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建立中,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是中坚力量,设置好实验室人员管理机制,制订完善的实验室管理方案,最终做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才能为实验室高效运转提供保障,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顺利进行提供优良的条件,为高校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何文亮 单位: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篇(4)

2基础医学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

长期以来,基础医学部在部属各实验室的密切配合及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日常安全警示与检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基础医学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注重对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治理,力促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杜绝安全责任事故,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为使各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安全检查有法可依,我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规和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基础医学部具体情况,先后制定了《实验室管理规则》、《基础医学部实验室物品管理规定》、《基础医学部化学试剂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基础医学部安全工作检查评比细则》等多项管理制度,确保规范化管理。

2.2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落实安全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关键。基础医学部作为学校的二级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各个教研室、实验中心的积极主动性。鉴于基础医学部下属学科众多,实验室分布广、数量多这一现状,基础医学部实行教研室和实验中心三级管理制度,各教研室和实验中心的负责人是实验室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教学中,要求所有代课教师都要严格填写《实验登记簿》,教师对实验室财产及所有学生的安全负责。对于开放性实验室,要求各实验室必须明确开放性实验的指导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同时,实时监控学生的安全状况。明确安全责任人,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种手段,并非是要追究某个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旨在促进安全责任人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安全隐患的治理和日常的安全检查上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基础上,我们还注重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我部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安全知识培训班,先后有8人参加了安徽省芜湖市卫生局举办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班;部属各个实验中心都设置有兼职消防员,积极参加校保卫处定期开展的消防演练,增强防火意识,提高防火、灭火技能;我部不定期邀请消防安全培训机构的教官给全体教职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通过消防官兵翔实的图文资料和切实的感受,以一个个深刻的教训,警示全体教职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4保持安全检查工作的常态化运作

安全检查对提高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自2007年以来,基础医学部坚持安全工作的月查制度,重点对各实验室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危险物品的保管与处理、贵重仪器设备的保管与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检查组由各实验室一些高年资的教师组成,大多采取实验室之间交叉相互检查的方式,促进相互监督和学习。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对基础医学部难以排除的安全隐患,积极和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检查过程中,检查组根据《基础医学部安全工作检查评比细则》,对各实验室的安全状况进行考核,年终评比年度安全先进实验室。目前,已有4个实验室先后获得基础医学部年度“安全与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2.5明确安全工作重点,确保实验室安全

因我部实验室数量、实验类型及项目数都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及特点,突出工作重点。

2.5.1化学试剂使用安全

我部各实验室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到各种试剂,其中医用基础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化学实验室试剂的使用量尤为巨大。我部对各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严格要求,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求各实验室严格执行“三废”回收利用制度,确保“三废”处理后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鉴于部分实验室空间不足,致使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试剂不能完全单独存放,基础医学部积极调整实验室房屋资源,设立化学试剂室,对各类试剂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严格通风和安保措施;针对部分实验室将普通的房间用作实验室,没有符合规格的通风设备,师生的身体安全隐患较大等实际情况,基础医学部积极协调,为相关实验室安装通风设备,确保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要求各实验室严格建立试剂的使用台帐,对各个学科每年低值易耗预算中化学试剂的采购量严格控制,要求各实验室必须在在弄清楚实验室药剂库存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的编制,严禁一次性大量购入试剂,导致库存积压、大量报废试剂,在严重浪费的同时,造成不必要的环境危害。对于教学、科研中使用到的氰化物、砷化物、汞化物等剧毒药物及国家管制的物[2],基础医学部实行专人管理,并统一配备保险柜保存。

2.5.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工作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工作的特殊的工作环境,由于工作内容的独特性,有可能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危害。人类研究微生物的同时不断地受到微生物危害,甚至感染严重疾病,危害到生命安全。另外,不时出现不明微生物及遗传工程不断产生新的微生物,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往往难以预料对此类微生物进行实验的危害程度,因此受感染的危险性就更大[3]。基础医学部鼓励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人员参加各类生物安全专业培训,掌握专业知识和国家相关法令,认真学习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3月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基础医学部严格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要求为标准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立、健全实验室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设置专职人员,对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处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

2.5.3形态学科实验室的安全工作

形态学科实验室经常接触到人体的各类器官和组织标本,标本可能有艾滋病、肝炎、麻风、结核、痢疾等传染病以及各种癌症等,且标本多为未固定的[4]。形态学实验室最常用的固定剂是福尔马林,它是腐蚀性强,易挥发的液体,刺激性较大,对人的粘膜、眼睛损害较大。我部各实验室高度重视各类标本处理的规范化运作,对送来的标本及时固定,用有盖的桶或封闭的容器盛装,取材的实验技术人员能够穿隔离衣服、带口包,开启所在间房的通风设备,并在工作完毕后能作必要的灭菌、消毒处理。因冰冻切片的组织都是新鲜未固定的,可能有强烈的传染性,我部实验技术人员严格防范,若发现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时处理,并对冰冻机进行清洁、消毒,以保证操作者的健康和安全。各形态学实验室切片机的刀片非常锋利,稍不注意会引起仪器的损毁和人员的损伤,我们要求实验人员用完的废刀片要放在收集利器的箱内,避免伤害其他人员。目前,我部形态学各科实验室未出现一起学生、实验技术人员、带教教师被标本感染及实验器械伤人事故。

2.5.4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

篇(5)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是承担实验实训教学的重要基地,是学生掌握各种专业应用软件的重要场所,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机房在实验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对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机房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同时还需要不断更新和把握实验室的管理技巧,制定出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使用规程,以保障机房管理的有序化。因此,如何保证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是值得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制定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做好机房管理的关键,是保证机房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规章制度涉及机房管理人员、实验人员、设备维护、财产安全等因素,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以下几项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制定学生上机守则、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机房环境卫生维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丢失损坏的赔偿制度和低值固定资产等一系列管理规则,实验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要认真落实机房的各种规章制度。

二、计算机实验室管理

1、维护机房环境卫生

灰尘是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最大杀手,要加强对计算机实验室卫生环境的管理监督工作,因实验室使用频率比较高,空气质量比较差,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CPU、显卡、电源、机箱风扇等都会不断的从外界吸入空气,这些空气中的灰尘微粒在机箱内不断积累,导致电子元器件的散热不良,温度上升,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计算机内部电路元件老化和损坏。同时,由于计算机的散热和空调的使用,造成室内环境干燥,极易产生静电,从而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发生。所以,进入机房人员都必须更换专用拖鞋或使用鞋套,并尽量不穿着纤维类或其他容易产生静电附着灰尘的服装;机房也要勤打扫、勤通风,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要定期给服务器除尘,尤其是未经特殊规划和处理的普通存放环境,使用一段时间后,服务器中会沉积大量灰尘,必需定期处理干净,夏季服务器除尘尤为重要。

2、做好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有着偶然和突发的特点,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的欠缺,安全行为的背离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1]。因此,要认真执行《机房安全管理条例》,特别是在离室前要关紧门窗,以防各种盗窃事故的发生。要做好计算机实验室各种设备的用电安全。计算机实验室所有设备都是带电工作,而且许多设备都是同时运转,用电量大,实验室电路连接也是错综复杂,任何小的差错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计算机实验室供电线路应配备独立供电设施,并备有交流稳压电源或大型UPS,不能与照明或其它用电设备共用线路,并要定期对电源线路进行检修;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用电安全教育,严禁乱接电源,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实验室防火安全任务也很重要,复杂的电路连接、过高的环境温度等因素都可能引起火灾的发生,为防患于未然,计算机实验室应必须有两个门出口,要保证防火安全通道的畅通,安装防火及烟雾报警器,机房的四个角落要配备灭火装置,如干粉灭火器等,机房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灭火器设备的使用方法;防雷安全管理也不能忽视,要注意在遇到雷雨等特殊天气时,最好暂时关闭所有电源,防止遭到雷击;机房禁止任何人吸烟,以防污染空气及发生火灾。

3、加强任课教师、学生上机的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除了维护实验室环境卫生、做好机房安全管理外,教师上课、学生上机的管理也很重要,日常的上课上机管理要做好以下几点:1)任课教师要认真填写当天机房运行工作日志、师生用机意见反馈表等;2)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机房的相关管理制度,自觉遵守上机守则;3)机房人流量大,要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保持室内干燥;4)要严格要求学生穿鞋套进入机房;5)严禁在机房吃东西、喝水、随地吐痰、乱扔杂物;6)不能私自打开机箱、不得随意拔插鼠标、键盘等外围设备;7)未经任课教师允许,不得私自将光盘,软盘等带入机房;8)不得随意更改机器设置、不得在机器上安装软件,特别是游戏软件及聊天软件QQ 等[2];9)注意防火防电,课后必须断电、拉电闸,关好门窗。通过以上几点的督促管理,既维护了机房环境卫生,又培养了学生爱护机器、爱护环境、文明上机和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4、机房管理人员要做好机房设备的维护工作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除了要负责机房的安全、卫生外,还要负责计算机机房的软件和硬件的维护与调试,在学期初要根据课程的安排及授课教师的要求,提前安装调试各种授课课程的相关软件,在实验课之前,必须将所有实验设备调至正常使用状态,要确保实验课的正常进行;更重要的是机房管理员要有责任心、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及时处理机器出现的故障,并做好机房软、硬件的日常维护,包括机房内的各项应用系统、网络设备、服务器等。机房使用的频率高,故障率也比较高。为了保证机房正常运作,提高设备的正常工作较率,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必须做好以下几项维护工作:1)要保障系统与数据的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病毒防范、数据保密三方面;2)要建立硬件设备的备份库,以保证损坏的设备能得到及时的更换;3)要建立应用系统安装配置文档,完整保存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的驱动程序,以保证在服务器损坏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4)定期打开电脑检查接线,插口等是否松脱,并加以固定,要尽量正常关机,同时把显示器关掉,不要带电拆卸外围设备,以免烧坏主板和设备接口[3];5)对于已经使用很长时间的计算机,应进行清洁,清理时先打开机箱,再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外设上的灰尘,清理完灰尘后再把机箱盖好;6)对于CPU 风扇,要根据声音异常、转速低等随时更换,以保证CPU 在正常温度范围内。

三、营造机房良好的人文环境

高校计算机房是育人的场所,要注重发挥育人功能。机房管理人员要努力创设“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环境”和勤勉好学、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做到以环境怡情、环境鼓劲、环境励志、环境育人。要针对大学生渴求知识、崇尚名人、期待成功这样的心理特点,创设相应的文化氛围。例如,我们可以在计算机房的墙壁上、黑板上、操作台上书写或安放一些名言警句,也可以在电脑开启和关闭时弹出一些励志语、礼貌语、问候语、告诫语等等。总之,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是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深层次的要求,使人们进入机房后就能感受到教学科研机房的严肃性,以及实践教学平台的温馨,以它清静幽雅的环境使人感到机房是发愤图强的科技实践之家。

四、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计算机是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要做好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实验队伍的每位成员都必须具有比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感,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能严格要求,寓思想作风教育于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把机房作为教书育人的大课堂,努力做好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而且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探索新知识,积累经验,达到提高的目的;二是派出去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以及新的计算机知识来达到提高专业水平的目的。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计算机实验教学和管理将面临新的挑战,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也要随之不断创新。只有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服务意识和制度观念,提高科学化、自动化管理能力,全面有效解决维护问题,最大限度发挥实验教学职能,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篇(6)

计算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在社会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大学生是社会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和接班人,更应该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的操作技能,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多,机房使用率高,使得机房的软、硬件故障越高,维护量越大。因此,为保证机房的正常运转,如何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就显更重要了,本文就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作一些探讨。

1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

1.1健全计算机实验室规章制度

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及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因此,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关键措施,如“计算机实验室简介”、“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主任职责”、“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使用管理规则”、“学生上机守则”等等,让实验室管理做到有章可依。

1.2计算机实验室环境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里要尽量避免灰尘,防止静电。实验室中的湿度和温度都不能太高,要经常开窗通气;同时,经常利用下课时间,安排学生打扫卫生,保持实验室清洁,以防止病菌在实验室内传播,影响师生身体健康。在夏天在使用要经常开空调,以保证机房温度不高于30℃,否则会影响计算机的寿命。

1.3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一个重点,是关系到实验室设备安全。为了保证实验设备的安全,在建设实验室时应该做好防盗门,防盗网的安装。在使用计算机实验室时,由指导老师在管理员处领取钥匙,使用完实验室后,指导老师检查完设备,关好门窗,最后把钥匙归还管理员处。下班前,管理员逐个检查实验室是否关好门窗之类的,再下班。由于计算机实验室环境的特殊性,容易发生火灾,使用完实验室要及时关掉电源;同时要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发现老化线路及时整改。实验室附近要放有干粉灭火器,要经常检查灭火器压力是否正常。长假期间,实验室所在的楼层要加锁,实验人员做好相关值班安排,同时,也安排学校保安人员多关注实验室所在楼层。

1.4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的管理主要是怎么样合理的分配利用计算机实验设备。首先要了解本学期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班级、人数、课程内容等的数量,然后根据设备数量、机房配置情况、课程内容等安排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时间和地点。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实验设备。

2计算机实验室维护

计算机实验室使用率高,因此故障率高,主要包括硬件和系统软件故障。

2.1计算机硬件故障维护

计算机硬件的正常运转是保证软件正常运行的前提。技术人员平时排除硬件故障一般的方法是代换法,一台计算机主机不能正常使用,先打开主机,检查步骤一般是,先检查电源是否有电(用一根小线,短接电源输出绿黑口,电源风扇转动,说明电源正常);再检查主板是否正常(给主板通电,如果不能启动,给主板放电,看看主板能否启动,如果再不行就更换上正常的CPU,内存,显卡,如果都不行的话,说明主板坏,更换主板);内存、显卡等等的检查,可以听报警声,报警声一长三短是内存故障,报警声一长五短是CPU,报警声一长八短是显卡故障,可使用干净的橡皮擦擦干净内存、显卡的金手指,基本可以解决问题。机箱内部的灰尘也容易引发起硬件,特别是内存、显卡等位置,所以,有条件的应该每个学期都用吹风机清洁机箱内灰尘。熟悉这些加上平时的经验,基本上可以解决硬件问题。

2.2计算机系统软件故障维护

计算机系统软件维护是实验室最重的任务,要安装计算机系统,然后安装教学及常用软件,安装好后,优化系统,最后用GHOST备份,当计算机系统软件出现故障时,还原GHOST备份,较快地修复故障。实际上,一个机房,计算机数量有几十到上百台,一台台地装系统,工作量非常大。因此,这个方法在机房中不实用。在一个机房中,计算机配置基本相同,目前采用是网络克隆,方法是先做好一台计算机系统,再网克到其它电脑,网克不同的机房,做法不同,像联想(LENOVO)电脑,自带有网络同传系统,做完一台电脑系统后,确保系统软件正常后,重启电脑,按F4进入同传系统,把本机作为发射端,再启动它电脑,其它电脑会自动进入接收端,等待全部电脑进入接收端好,设置好发射端的参数,比如:计算机名,IP分配,硬盘分区传等等,然后点击开始传输,大概20分钟左右完成,这些电脑相对比较好维护。有些品牌电脑,没有带网络同传系统的,做法就比较麻烦些,大概的方法是在学生机安装MAXDOS工具客户端,再GHOST备份,启动MAXDOS服务端,再启动学生机选择到MAXDOS相关选项,待全部电脑连接到MAXDOS服务端之后,点发送,一般30分钟可以完成系统传输,这些电脑相对比较难维护些。

机房电脑全部做完系统之后,就是要把系统保护起来,保护方法很多,像冰点,还原精灵之类的,可以利用自带的硬盘保护系统,没有硬盘保护系统的,我这里一般选择用冰点保护,开放一个资料区,其它分区保护起来。

2.3计算机病毒预防

计算机病毒预防也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计算机病毒一般通过网络传播,有些病毒发作,会使用本机系统变得很慢,破坏系统,甚至感染网内其它电脑,使用得整个机房电脑都变慢,我这里是这样做,一安装了冰点之类的保护系统软件,可以使用电脑受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学生机之间不能直接访问,避免了部分病毒的传播,减少了大面积感染病毒的机率;二禁用电脑USB功能,防止学生U盘、内存卡等移动存储介质病毒感染系统;三尽量少开放网络,减少网络病毒进入实验室;四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在服务器安装服务端,学生机安装客户端,升级杀毒软件也方便。

总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是一门复杂的工作,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不断的学习、实践、积累,才能更好的做好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篇(7)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提及特种设备在中学的应用,人们通常会想到电梯、锅炉等,并认同其危险性较大,应在管理方面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要求。但实际上,中学生物实验室也存在特种设备,即高压蒸汽灭菌器(又名灭菌锅),但它是一种容易被学校安全管理负责人和设备操作人员所遗忘的特种设备。部分学校不知道高压蒸汽灭菌器属于特种设备;部分学校即便知道,也认为其数量少且在生物实验中应用不频繁,不具备危险性。因而,中学在高压蒸汽灭菌器管理方面整体重视程度不高,也没有完全遵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高压蒸汽灭菌器属于特种设备中的压力容器,是中学生物实验中的消毒灭菌设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关于2020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中指出:2020年共发生压力容器事故7起、死亡14人,其中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3起、设备缺陷或安全附件失效2起。这足以给人们敲响警钟,中学实验室配备的高压蒸汽灭菌器虽属于压力容器中的低压容器,但其本身内部压力高、温度高,极易发生烫伤、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平时应该做好其使用管理工作,如果管理或处置不当就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严重后果。

一、标准概况

作为特种设备,学校对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管理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TSG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2016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TSG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称《固容规》)中规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容器属于《固容规》的管制范围: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容积大于或者等于0.03m3并且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最大集合尺寸)大于或者等于150mm;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以及介质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1]。根据教育部的JY/T0406—2010《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要求规定,普通高中学校生物实验室应配备手提式高压灭菌锅1台,规格为18L;立式或卧式高压灭菌锅1台,规格为30~50L。笔者对高压蒸汽灭菌器最高工作压力、内直径及容积等参数进行调研,根据调研情况,规格为30~50L的高压蒸汽灭菌器普遍设计压力在0.1MPa以上,且内腔尺寸大于150mm,符合《固容规》中对于固定式压力容器的要求,属于《固容规》的管制范围,应按照其要求进行管理。

二、中学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管理现状

1.关注度不高

在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压力容器+管理”,显示有几十篇论文,作者多数为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人员,搜索关键词“高压蒸汽灭菌器/锅+管理”,显示有15篇论文,作者单位分别为高校、职业院校、医院及科研院所等,唯独没有针对中学相关方面的研究,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学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管理方面关注度不够高。

2.安全认知待提升

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压力容器作业人员应当取得压力容器上岗证方可操作,使用单位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安全、节能教育培训[2]。由于学校大多对高压蒸汽灭菌器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管理措施要求得不规范、不细致,中学实验室存在此类作业人员(一般为学科教师或者实验员)无操作证、不能按要求参加培训等情况,导致作业人员对其安全操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警惕性不够高、防护措施不到位、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日常管理不到位

《固容规》指出,使用单位应当对压力容器本体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等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记录,以保证在用压力容器始终处于正常使用状态[1]。但由于中学实验室的相关管理者和使用者对其风险认知不足,导致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未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这给设备的安全使用带来一定隐患,也给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带来诸多困难。

三、中学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的规范化管理

鉴于高压蒸汽灭菌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安全管理方面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尽可能避免事故发生。笔者通过搜集整理相关学术文献及标准规范,总结出中学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规范化管理要点,同时将定期安全检查要求及设备运行记录以表格方式呈现,便于学校管理者和使用者更好地应用。

1.环境要求

(1)空间要求。灭菌器属于高热能设备,放置地点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置于通风、干燥、无易燃易爆物品室内。(2)供电要求。根据灭菌器产品铭牌和说明书规定参数,将设备按电路接线图接至规定的电源上,同时设备应可靠接地,以免设备外壳带电引起意外伤亡事故。(3)消防安全。烟雾报警器不宜设置在灭菌器开口或开口的正上方,防止灭菌器打开时产生蒸汽,引发烟雾报警器误报警。

2.使用管理

(1)操作人员需参加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相关考试,获得压力容器操作证后方可操作实验室的高压蒸汽灭菌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同时使用者应认真、如实填写设备运行记录,便于检查使用。(2)学校应定期对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对高压蒸汽灭菌器规范化管理的重视程度。(3)在设备上张贴“汽未放尽,不得开启”警示标识,警告操作人员压力表未恢复零位前,不得开启容器盖,以避免造成高温蒸汽灼伤。(4)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关闭电源、水源阀门。

3.日常检查

(1)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每月应至少进行1次月度检查,每年进行1次年度检查,并记录检查情况。(2)高压蒸汽灭菌器的外表面应保持洁净和干燥,避免潮湿、雨淋,防止慢性受损。(3)高压蒸汽灭菌器上的安全附件及仪表应安装牢固、无腐蚀破损现象,并定期进行质量检验。学校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可参照高压蒸汽灭菌器定期自查表(见表1)中内容,定期开展设备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障设备的安全使用,同时可参照高压蒸汽灭菌器使用记录表(见表2)做好设备使用记录。(4)停用期间注意事项。学校放假期间,高压蒸汽灭菌器短期内处于停用状态,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维护保养,可能会导致设备受损,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学校放假期间,若设备处于停用状态,应对其内部污垢进行全面清除,保证其内部环境处于洁净和干燥状态,从而保障再次使用时设备运行的稳定性[3]。(5)设备使用年限。对于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高压蒸汽灭菌器(未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但是使用超过20年的压力容器,视为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学校应按流程申请报废;如果要继续使用,根据《固容规》要求,学校应委托有检验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办理使用登记证书变更,方可继续使用。

四、结语

实验室是中学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高压蒸汽灭菌器作为特种设备,是影响中学生物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一环。为保障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需要学校相关管理者和使用者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规范中学生物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管理和使用,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TSG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S].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

篇(8)

芝加哥大学成立于公元1890年,校区位于芝加哥〈Chicago〉闹区,是全美最有名的10大私立学校之一。在学校草创初期,由于获得当时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斐勒〈JohnDRockefeller〉的经济援助,让校园内部的软硬件规格在短短10年内便赶上了美国其它老字号大学的规格,再加上校园的地理位置就在美国的金融大镇―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在一创校后就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名校之一。但是位于黑人区,他们收入较低,出于生活的压力和对社会的不满,给芝大的安全增加了一些不安定因素。芝大拥有非常发达的生物科学研究和附属医院,每天来往医院的人员达到7000人次,这些都给芝大的校园安全带来了隐患。但是从近年来的芝大校园数据统计来看,芝大的校园安全事故和犯罪率是非常低的,这都有赖于其校园安全管理的成功。[1]

一、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芝加哥大学有一套从上到下的安全管理系统。设置专门管理校园安全的校长职位,对全校安全事宜进行统一指挥与规划。并根据各种安全事宜针对设置相关管理处,分为五个部门:安全事务行政部门、警察局、环境健康安全部门、交通部、监控部。各个部门既相互独立,负责各领域的安全事宜,同时又相互协作,共同接受安全校长的领导,为全校的安保工作付出努力。在五个部门之下又分设了各个不同种类的工作,并有相关人员负责。使每个岗位都能确保顺利开展工作,不会出现事故后相互推卸责任的弊端。例如:环境健康安全部门分设了防火与安全处、危险物品管理、实验室安全、放射性安全、紧急事务管理这几个下属单位。

警察局美国高校自911事件后用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当地警察局要配合高校管理工作。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组织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和培训。芝加哥大学警察局(UCPD)已经成立了40多年,一直致力于维护校园安全。有1000多名具有州立资格的警员,对紧急电话做出迅速行动,倾听居民的担忧。以最大的专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保护着校区及周围人员的安全。警务人员有定期的安全知识培训,`并每周定期与社区合作组织当地居民和学生的安全知识讲座,并举办一些安全事故的演练。

行政处负责整个安全部门的项目管理、预算和人力资源的工作。

环境健康与安全处 旨在为所有的教职工、学生和来访者建立一个安全健康和环境优美的大学。负责开发危险物质管理项目,对每项通知和政策进行监督与审查。根据每种不同的危险事件制定了各种紧急反应指南,例如:火灾、水灾、龙卷风反映措施,残疾人紧急避险步骤、化学泄露响应、放射性事故反应措施、传染性剂泄露反应措施、电梯截留反应措施等。这些危险项目会以网上和实地演练的形式结合进行。在每一批新生入学后的一个月,都会以选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程培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及自救教育。对于危险物品设置了专门的危险物品存放处,进行蜜蜂,严格管理登记每种物品的去处和使用量。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最初由试验研究院负责,后来规定每个实验园都要对实验室安全负责。对于经常接触辐射型物质的人员进行常规检查,并提供治疗。

交通部门芝加哥大学交通部既是学校的安全部门,又接受芝加哥交通局(CAT)的领导。遵守州的交通法,其中包括残疾人法案(ADA),负责管理和协调大学内整个交通系统,管理调配车辆,并对交通运行制定出最有政策和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例如:在校区划出停车区,规划人行道和机动车辆。对残疾人学生提供免费接送。学校不提倡私人驾车,因为已经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了多种交通工具,这样有利于给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自行车在学校不受限制,废旧自行车也有专门的回收处。

安全系统是芝加哥大学的整个安全监控中枢,相当于美国的911办公室,可以转接所有的紧急救助电话。负责全校区的录像监控系统,加强对重点警戒区的监控,将近有12000个警报器。要凭借学生卡才能进入学校的安全保密大楼。

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制定学校安全管理以方案,制定校园安全管理的中长期及近期规划,落实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强化事故微机管理和应急演练,提高校园安全意识等。

美国大学校园安全管理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大学的安全办公室与社区及警察局合作,共同构建强大的安全网络,积极争取社区每一个人――学生、家长、教师、支援和管理者的支持。

二、校园安全管理的现代化

芝加哥大学在全校建立了强大的网络系统。网络系统的维护和更新由行政部门的调查服务处完成。这个网络系统不仅覆盖了整个校园范围,而且包括校区周围。

学校注重安全措施及硬件配套设施的现代化。芝大配备金属探测装置,可以检测一些金属物品,包括枪支和匕首等。也为全校师生和来访者配备有一定权限的ID卡,每张卡上有一个磁条,使学校方便对每个进入学校的人员进行追踪。 对院校的火警设施定期检查,确保火警警报和灭火工具的正常工作。给学生电脑和自行车装置追踪软件。

按时公布学校不安全因素和情况。芝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每天公布校园及校园周围的犯罪信息和安全隐患,每周、每月都有各种犯罪种类的数据统计,并用不同颜色在区域地图上做出各种标识,使师生能清楚自己处于什么境况。

重视校园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从最新一届校园管理人员来看,校园安全五个部门的管理人员都是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并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安全部门的从职人员定期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和实地演练,并要接受考核。

社区、大学和警察局共同协作。美国十分重视构建强大的安全网络系统。芝大积极倡导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安全部门合作,共同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竞赛。普遍提高师生和社区居民的安全素质和自我防范及自救水平。

三、校园安全法制化

美国非常重视校园安全,把学校的安全上升到国家教育目标的高度。美国在1990年就颁布了专门针对大学的《校园安全法》,要求美国所有大学的警察机构要公布校园内和校园周边的有关犯罪信息:必须出版年度报告,公布校园安全政策及近3年的犯罪统计;必须及时对师生可能或正在构成威胁的犯罪警报;每个拥有警察和安全部门的机构必须有公开的犯罪日志。1994年国会通过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将国家教育目标增加了一条,为“安全的学校”。该目标的主要内容是:美国的每一所学校都将没有和暴力,不能出现未经授权的枪支和酒精;为学生提供一种秩序井然有益的学习环境。芝加哥大学也不例外,他必须和美国其他大学一样遵守《校园安全法》。校内的安全部门也根据不同的主体――学生、教职工、来访人员和管理人员制定了管理条例,每个入校人员都要遵守校内法规和规章制度。 [2]

四、芝加哥大学校园安全按管理的借鉴意义

我国今年来校园事故频频发生,他杀、自杀、抢劫、偷盗、火灾、食堂食物中毒、校园暴力等事件,充分表明我国高校校园的安全系统的脆弱。校园是一个集人才和未来人才的摇篮,聚集着国家未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生的健康安全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因此,建设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势在必行。通过对芝加哥大学校园安全管理的理解,芝大的安全管理经验大致如下:

1.建立统一、和调有序的管理体系

芝大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使得整个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协调一致,指挥高效及时,每个部门工作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保证了整个院校安全工作的顺利有效地开展。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2.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措施和手段

从进入芝大校园开始,便处于一个高科技、信息化管理的范围。安全隐患知识的网络共享,犯罪信息的及时更新、各种应急系统的及时反应、 犯罪人员的识别等等。这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得整个校园的安全系数大大提升,为每个在校人员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话经。

3.校园安全法制化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理。严密管理是搞好高校治安管理的重要保证。在当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再严密、健全的法纪和规章制度也要通过管理工作去落实。为保障学校的安全稳定,首先建立一系列完整的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篇(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在各学科教学中深入展开。作为教学实践重要基地和学生素质教学重要课堂的实验室,如何构建适应新课改要求的管理新模式,让学校教育装备资源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发挥作用,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开放实验室势在必行

1.传统实验教学严重滞后于新课改要求

传统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验证和延伸,除了安排教材规定的实验项目外,很少扩展实验项目。同时由于实验器材、实验时间或其他条件的限制,往往把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一人动手操作实验,其他同学从旁协助或看着实验,而轮不到动手的机会。更多的是老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内容布置实验,讲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步骤,学生按照老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步骤和要求按部就班地操作、观察、书写实验报告。此过程存在“三多三少”,即学生听实验多、看实验多、讲实验多,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少,研究、分析的机会少,自主设计实验的机会更少。因而,学生的实验技能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往往只懂得教材规定的实验项目的操作步骤,不会自主确定实验课题,不会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更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由此可见,传统的实验教学重视传授知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直接束缚了学生想象力的自由发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能动性,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这与新课改的要求明显不相符合。

2.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严重不适应新课改要求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一般都是轮到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项目时才对学生开放,其余时间对学生处于关闭状态。因而导致实验仪器设备在非开放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这样既不利于仪器设备的养护、维护,不利于实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使得国有资产变相贬值;又导致许多学生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找不到实验场所,抑制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因此,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室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开放性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实验室人力、仪器设备等资源发挥更大效益的必然趋势。

3.开放实验室的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实验室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开放实验室”,是指在实验教学中所有实验资源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所有实验资源”,不仅指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的开放和时间概念上的开放,更是指实验项目、实验技术、实验指导等软件的开放。即,学生不拘泥于课堂实验时空限制,在教师的辅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做自己喜爱的实验、实践活动。这些实验、实践活动可以是各种兴趣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补做实验教学课堂内失败的实验和不巩固的实验;也可以做学生自找资料在任课教师辅导下的自主实验或是结合实际生活而设计的探究实验等;甚至学生可以在征得学校同意将仪器借到家中进行的实验、实践活动。

开放实验室,让实验性质由验证型向设计型、综合型过渡,教师只给出题目和任务要求,学生自拟实验方案、查阅参考资料以及提出设计思路和实验步骤,这就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是学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大势所趋。

同时,这些年各级政府和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实验装备的投入,学校实验室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训也有长足的进步,已经初步具备了实施开放实验室管理新模式的物质条件。

二、开放实验室的若干问题

1.思想认识的问题。各级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导致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建设水平整体不高,离新课改要求仍然有不少的差距。少数学校却正好相反,在实验室建设上投入不少,但存在盲目攀比、跟风现象。虽添置了不少豪华的仪器和设备,但主要是用来装门面的,利用率极低,浪费现象严重。

2.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实验室的发展水平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农村特别是山区的中学、民办中学的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即使有也是没有按照标准实验室的要求配备,普遍存在着基本实验仪器缺乏、实验开出率低等现象。

3.实验教师的问题。一是由于对实验教学的激励措施相对缺乏,导致目前的理科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热衷于多媒体课件制作而疏于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二是对实验员的重视不够,导致实验员的业务素质普遍偏低,结构不甚合理,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实验员更少,甚至不少实验员是由不懂专业知识的人担任,至多只能算仪器保管员,因而相应的仪器维修、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指导等工作就无从谈起;三是实验员的待遇相对较低,培训又不多,导致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

4.设备管理的问题。开放实验室,提倡自主性实验,虽然方便了学生,但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实验操作技能也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由于教师直接参与指导的力度减弱,一定程度上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是在所难免的。这就增加了实验教师对设备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任务变得更加艰巨。

5.实验指导的问题。开放的实验室,实验内容复杂,难度加大,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实验过程中随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求指导教师的知识面宽,知识更新快。实验教师必须不断地“充电”以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开放实验室后工作要求提高,工作时间加长,工作量增大,而目前的实验指导教师与实验员数量不足,缺乏相应的待遇提高机制,这是制约实验室开放的一个重要因素。

6.经费短缺的问题。开放实验室,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增多,仪器设备和试剂药品的需要量相应增多,实验消耗也随着增加。而学校对实验室低值消耗品的经费预算有限,实验仪器的报损和采购、实验耗材的添加与补充等流程较长、审批困难,这些都直接限制实验室功能的发挥,影响开放实验室的进程。

7.可能的安全隐患。实验室开放,实验人数增加、实验项目增多、各类试剂用量加大、仪器设备使用频率提高,而指导教师又较少,实验室万一发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难以处理。

三、开放实验室的对策建议

开放实验室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新课题,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

1.提升组织架构。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一般由各教研组负责,层次低,资源分割,自小。应该把管理组织提升到学校层面,变为由校长室、教务处、总务处、学生会、班级共同组成一个管理委员会进行分工协作管理,各学科教研组承担具体的指导。提升实验室管理组织架构后,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步把开放实验室建设成为以热爱科技活动的学生为主体的,具有一定学术性、创新性、导向性和示范性的学生科研组织。

2.健全管理制度。开放实验室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要结合学校和开放实验室的实际,制定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仪器损坏赔偿办法等管理制度,建立辅导员(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项目申报制度、预约登记制度和自选课题可行性论证制度等,明确实验操作规程及安全责任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开放实验教学的运行机制,确保开放实验室建设取得实际的成效。

3.加大资金投入。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在安排经费预算时,不但要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经费,而且要把设备维护、耗材补充经费和实验教师的工作量超时补贴等奖励资金列入预算,给予保障。这样才能确保开放实验室定期维护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并能够及时补充所消耗的试剂药品等材料。当然,为减少不必要的实验损耗,在学生进行实验前,教师要讲解所用设备、尤其是一些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和正确操作的方法。对于明显由于违规和操作不当造成仪器设备损坏者,要按《开放实验室仪器损坏赔偿制度》赔偿。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要与实验教师一起整理仪器,损坏的仪器要作详细记载,作为以后添置和维修的依据。

4.加强师资建设。实验室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验室职能的发挥。一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实验教师的培训和研讨。二是学校要有计划地增加实验教师的编制,特别是要引进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实验教师,以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同时要制订相应的政策,适当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待遇,鼓励具有奉献精神、责任心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和实验人员积极参与开放实验室建设。三是鼓励和激励实验教师加强在职进修,不断充实和完善知识结构,进一步扎实相关的理论基础,锻炼精良的实验技术,全面提高业务水平。

5.强化科学管理。一是分类指导,分步推进,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开放模式,稳步推进实验室开放工作。一般而言,实验室开放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开放度逐步扩大。刚开始的学校可以开放一些低层次的自主实验,比如,(1)熟悉仪器、了解仪器存放方法、学习一般仪器使用方法;(2)补做课堂上没有做成功的和来不及完成的学生实验;(3)完成教材中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的实习性作业;(4)对现有的一些分组实验换一种思路与方法重新进行方案设计并与原实验相对比,区别优劣和各自的特点。而对于实验室开放时间比较长并有一定经验的学校,可以向学生开展一些较高层次的自主实验,比如:(1)选做一些教师演示实验;(2)对教材中一些难度较大,没有实验要求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和论证,也可以做些教材内容延伸和拓展的实验;(3)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自行设计(教师提供素材和自己找资料)小发明、小创造和小制作等探索性的实验;(4)还可利用家中一些代用品做一些实验,如易拉罐、青霉素瓶、装豆腐的塑料盒等代替器材做实验等等。

二是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开放实验室学生负责制,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可以实行开放实验室辅导员顾问制,聘请一定数量的辅导员承担开放实验室的顾问,保证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内,至少有一名辅导员在实验室现场,负责审查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现场解答学生实验过程的疑难问题,检查实验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确保学生实验的安全。

三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考核聘请一定数量学习好、能奉献、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开放实验室的小助手,并组织他们进行有关实验室安全管理知识的“岗前培训”。小助手的工作包括:在开放实验室开放时间轮流值班,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实验仪器的发放和回收、记录好当天实验的学生名单和实验内容以及学生自主实验申报等工作。这样,既适当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可以保证开放实验室的正常开放,又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教师的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二是对学生自主实验的成果评价。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评价方法,可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每学期、学年度的开放实验指导的工作量、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对于老师要体现在先进评比、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待遇等方面;对于学生而言,优秀的实验成果要积极推荐参加各类竞赛,录入学生成长档案;对于小助手,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给予肯定或奖励。

四、结语

开放实验室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的探索仍然非常初步。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形成规范,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索。这需要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和指导。同时更需要广大教师和实验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强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促进实验室工作向更深、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b)-0081-02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已经覆盖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校学生的常规培养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需要硬件设施的支持,需要建设不同特色的计算机实验机房。文章立足目前学校计算机实验室机房的管理现状,分析现阶段管理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 计算机实验室维护的重要性分析

1.1 计算机技能实训场所

计算机技能的学习,应该从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两个方面开展。利用计算机实验室,学生们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并将这些技能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计算机技能的学习,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不能对任何一个方面有所偏颇。在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实验室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它是学生进行计算机技能实训的主要场所。为了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利用率,节约学校的日常开支,同一个机房通常会提供很多学生使用,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年级,计算机实训内容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计算机实验室机房的管理教师应该合理进行计算机资源配置,满足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实训需求。而这一需求,增大了实验室管理和维护难度,导致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工作十分琐碎。

1.2 计算实验室的实际利用率较高

学校计算机实验室机房的作用,一方面是满足学生计算机技能实训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作为一些上机考试科目的考场,如技能证书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通常情况下,只要是与计算机学科有关的科目,都会用到计算机机房;一间计算机实验室机房内约有50~60台计算机,一个班级的学生上课后,另一个班级的学生就会随之而来。计算机课程排得满满当当,使计算机通常一整天都处于开机状态,计算机长时间属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老化速度较快,资源浪费也十分严重。有些时候,为了方便学生们使用计算机,有些计算机机房还存在全天开放的状态,这使得计算机机房的实际使用量颇高,绝大多数的计算机都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

2 计算机机房日常管理和维护的难点

2.1 学生的违规使用

上文提高,计算机实验室机房的实际使用效率高,使用人群的流动性较大。尽管计算机实验室机房的主要使用人群为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较高;但也不排除个别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来使用和操作,增加了计算机中毒的风险,也容易导致系统文件的损毁。同时,很多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不懂得爱护计算机,有意无意地删除一些系统文件,导致计算机软件缺失,无法正常运行。这既增加了计算机管理教师的工作量,也缩短了计算机的寿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2 计算机配置不同

从计算机本身来看,计算机处于高科技设备,造价较高,使用和维护成本也偏高。受到办学经费有限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设备不能随意淘汰;而在现实生活中,相关管理人员会利用各种手段来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在学校经费允许的前提下,会花费一部分经费来采购最新的计算机设备,也有一些还在使用的计算机较为落后。同一学校计算机机房的计算机,配置情况不一致,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难度。

2.3 计算机中毒问题

高校计算机机房内的计算机在连接局域网后,中毒的概率就会显著增加。造成计算机中毒的原因,一方面是管理和维护人员没有定期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查杀,没有及时清除计算机内的病毒文件,导致计算机中毒;另一方面是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浏览一下不良网页,或下载一些安全性较差的文件,最终导致计算机中毒。很多学校的计算机都连接了局域网,一旦一台计算机中毒,就很有可能传播到其他计算机上,影响了计算机机房的正常使用。

2.4 其他问题

(1)硬件损毁或丢失,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不爱惜键盘,造成缺键、坏键情况,鼠标丢失;(2)机房内卫生情况较差,在机房偷偷吃零食,下课后没有带走遗留在机房内的杂物,增加了卫生清扫人员的工作量;(3)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损毁或缺失等。

3 计算机实验室机房低碳管理措施

3.1 选购节能设备

计算机机房在高校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促进电能的节约,应该加强机房硬件设施的节能处理。在选购计算机设备时,除了要考虑计算机设备的性能、使用寿命之外,还应该考虑设备的节能效果。例如,尽量选择节能一体化集成主板,特殊要求除外;淘汰CRT显示器,采用液晶显示器。计算机管理和维护人员应该利用自身的专业和技术优势,利用操作系统和BIOS等相关功能,设定计算机各部件在适当的时间待机或休眠等,以提高计算机的节能效果,减少消耗量。

3.2 安装节能软件

同时,也应该提高计算机新硬件的识别和支持功能,节约成本,促进节能减排。还可安装一些具有节能功能的软件,进行节能优化,在计算机CPU尚未达到满负荷工作状态时,降低CPU的电压和主频率,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的功能;有些软件能够直观地检测到计算机部件的温度、负荷量。实时地降低硬盘转速、显卡频率等,达到计算机在待机状态下关闭光驱和显示器,节约电能。

3.3 制定管理规则

学校有关部门和计算机管理中心应该加强合作,以现阶段学校计算机实验室机房使用情况为基础,制定计算机使用规定,规定的内容应该覆盖全面,例如:及时关闭已经开启的空闲计算机,每人限用一台;室内达到一定温度,才允许开启空调;上课期间,投影仪长期不用要及时关闭;要求老师和学生课程结束后,离开机房时,及时关闭计算机、投影仪,扩音机、空调等;机房管理人员确认没有后续课程以后要及时关闭照明,切断电源等。这些规则都是低碳、节能的体现。规定要具有现实性和操作性。相关人员应该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如有违反规定者,应该按规定予以批评教育,乃至处罚。作为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人员,应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积极学习有关节能减排的相关理念和方法,学以致用,切实提高机房管理水平,确保机房的正常使用。

4 结语

高校建设中应该适当增加计算机机房硬件投入,选购最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学生的课下学习、科研提供硬件基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机房在学生的培养、成长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给高校学生提供更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就应该提高高校计算机实验组机房的管理和维护水平。文章列举了安装节能软件、选购节能设备、制定规章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机房管理的低碳措施,以期给工作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柳素芬,杨成.低碳环境下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2):7-11.

篇(11)

1引言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万众创新,大众创业”,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随着我国地方高校不断加快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因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降低,创新欲望不强,创新观念缺乏,特别是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创新的兴趣和毅力也表现不足。与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比,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亟待加强。高等学校生物化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相关专业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采用化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和生物的化学组成的一门学科,理论知识较难,课程体系严谨,学科知识发展很快,最前沿的知识与成果层出不穷。本研究基于“三结合”的生物化学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优势开展,通过建立学生“学术导师”制度和开放实验室,将生物化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实践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与各类创新培养训练立项项目相结合,与各类课外学术竞赛活动相结合,以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学术讲座报告、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专业化的社会实践、实验技能大赛等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2改革生物化学实践教学体系构架,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生物化学既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学科与生物科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科,如医药、农业、食品、营养健康以及环保等各学科都有紧密的联系,生物化学研究的方法与技术也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它的很多理论和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常规和经典,为本领域中的其他学科所借鉴,并与之形成新的交叉学科和新的研究方向。因此,加强生物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这对于实践教学体系构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这一思想为指导,课程组将生物化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对生物化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合理设计与科学整合,将生物化学近年来一些新进展,新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充实到实践教学中,将不同层次和各分支章节内容有机交融在一起,突出经典,又及时反映学科最新成果,帮助学生树立“生命现象与其内部的新陈代谢、基因调控及外环境的辩证统一”“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思维,特别对于学生今后从事研究工作意义深远。本考研组教师在开展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对于生物类专业学生,其培养目标中应怎样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创新人才。课程组统一认识,认为优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应该体现教学体系的要求,既突出经典的基础知识,又加强学科发展的动态变化,以帮助学生掌握较完整的生物化学知识,并利用研究型教学方式得以贯彻、实现。以生化内容为背景,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强化基础、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指导思想,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建立一个既突出专业特点,又能逐步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综合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三大模块,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建立“三结合”的生物化学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开展以专业为依托,以学术导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开放性探究实验、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以及生化课程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学生毕业论文为生物化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的主要研究内容,坚持把生物化学实践教学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与各类创新培养训练项目相结合、与各类课外学术竞赛活动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形成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实施生物化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学分制,使第一、二课堂有机结合,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为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平台,激发学生探索本学科前沿问题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开展实验,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对学生全面开展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以及读研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上述实践性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通过考研课题组组织学生实施第二课堂创新研究计划,使学生有机会参加独立实验,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有部分学生参加省大学生挑战杯并获得奖励,有的学生在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大大激发了学生参加课外科学研究的热情。

4改革生物化学实践考试评价方式,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评

实验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是考核学生实验技能的有效方法。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在更新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在生物化学实践教学考核中,考研课题组教师将生化实验成绩考核分为四部分:综合实验、基础实验、研究性实验以及实验技能竞赛。前三者各占总成绩的30%,后者成绩占10%。而对每次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则细分为4个部分,即:前期预习情况占15%,实验方法与原理掌握运用占30%,实验操作占35%,实验总结讨论占20%。实验操作考核及实验技能竞赛大多安排在后半学期进行,学生竞赛成绩纳入课程整体评价。这种综合考核方式,虽然操作比较烦琐,但能比较公正、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得到学生的充分认可,也刺激了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性与创造力的发挥。通过上述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更加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注意实验结果的总结与问题讨论分析,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建立开放的实验平台,为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学生第二课堂的实验操作需要相应的实验条件平台支撑,通过不断加强生物化学实验室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开放力度,可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学习操作的条件。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弥补第一课堂实验教学时间的不足,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实践中,通过扩大开放和强化管理,探索了一条基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学术科研素养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根据学生生物化学第二课堂实践需要,由学生提出使用申请,经指导教师签字核准、实验室主任签字批准即可使用。为保障学生使用实验室的安全性,课程组实验教师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学生负责制”“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开放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开放实验室仪器损坏赔偿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加强使用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和签订安全责任书等,保障了开放实验室的顺利实施,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保障。

6结语

在地方高校的生物化学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发展的特点,精心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注重生物化学第二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改革评价体系,搭建开放实验室的创新训练平台,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昌学.生物化学教学之我见:2012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发言[J].生命的化学,2013,33(3):101-104.

[2]邓祥宜,李婵娟,张娟,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体会: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出发[J].生命的化学,2014,34(3):419-422.

[3]张强,周正义,崔峰,等.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