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7 15:53:3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篇(1)

高校的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话题。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不仅事关民办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总体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的独特地位,当前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制约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一)学校层面

对于多数民办高校来说,就业就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民办高校侧重的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重形式、轻内容,这些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预期目标的实现。

(二)教师层面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是大班授课,学生人数比较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难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并且教师忙于科研,与学生的接触也不多。部分教师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缺乏热情和相应的教学艺术,不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运行机制,部分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相对不稳定,这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层面

民办高校的部分学生本身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进入高校后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比较模糊,自学、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所选择专业以及课程缺乏兴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开展活动的重要依据与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者。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决定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有差别。

(四)课堂教学方面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绝大部分教学内容是阐述对世界、国家以及社会等普遍问题的共性看法,相对比较抽象和枯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课堂教学知识体系,将教材语言转化为课堂教学语言,必然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在网络的冲击、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一些学生只关注自身的当前利益,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实用价值,与自身的生活实际以及将来的就业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他们在思想上不重视,在具体行为中也会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部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存在偏差,把学生当成教育的客体,仅仅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规范和转变人的思想与观念的手段,而忽视了这个学科的本质在于追求人思想的解放与启迪人的智慧。因此,在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固化,照本宣科,难以调动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反感等情绪,进而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成效。

二、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

(一)加快改革步伐,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实践的深入,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地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要改革,要与时俱进,用新科技、新知识、新观点来充实自己,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不滞后、不为学生所厌倦。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同时不断发展与创新,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增添新的活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认知特点以及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要以时代的实际、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寻找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有效阐述、剖析这些问题,进而让学生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内容,增强吸引力

现代教学培养的合格人才不是知识的固守者或机械的运用者,而是可以灵活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实践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关联,能够解决学生学习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要实现由重知识到重生活的转变,使教学内容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的经历和经验也应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寓于生动直观的生活情境中,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学习、成才、交往等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他们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其学习动机,从而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在解决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困难中得到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改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实效性

有调查结果表明,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因素,除了社会环境,主要是教学过程本身的原因,其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问题是主要因素。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因此,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应从学生的具体特点出发,立足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针对情况因材施教,同时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教学环境、学生状况等。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慕课等,这些教学法各有新意、各有所长,也各有局限。我们应釆取支持和学习的态度,相互借鉴、大胆尝试,以教学方法创新为突破口,努力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能否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育的一面镜子,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是教书育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和专业的教师队伍。对于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课程理论教育是基础。因此,民办高校应加强并完善课程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首先,民办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具有专业知识、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善教师结构,使更多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投身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强化教育的专业性。其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完善,民办高校应组织或者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认清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校情、学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的目的性与实用性。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学实践永无止境,教学创新也永无止境。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民办高校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对策分析

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的投入的增长比例远小于招生的增长速度

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的投入的增长比例远小于招生的增长速度,在今后的若干年内将成为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到2008年,普通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人数平均增长13%,招生规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在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办学条件的一些基础性指标却呈下降趋势。如2002年到2008年,独立设置的高职(专科)院校的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由19.1平方米下降到17平方米;生均图书由71.4册下降到65.2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也由5800元下降到5390元。因此无法回避的是办学条件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培养质量。

(二)高校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教学理念有待于进一步的理顺

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匮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对家长和学生来说,高校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接受高校教育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即使上了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同学也是把它作为“专升本”的跳板,没有把技能和素质方面的学习放在首位。我国高职院校中相当多的一部分成立时较短,对高职教育理念的研究不够深入,在学校的管理模式中,把对学生和学校校园环境的管理等非教学方面的工作摆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教学质量方面的管理却显得不那么十分重要。

二、提高我国高职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内涵建设,确立适合高职特色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要建立“企业的需求就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向,企业满意就是教学质量的标准,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就是为了学校的发展”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和重视教学质量对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把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教学工作放在学校所有工作的中心位置,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职”,因此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过程中的监督加强对学生的实践的培养比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二)面向市场及岗位群的需求设置专业或调整专业方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市场需求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是高校教育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的重要依据,专业的设置是以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分类为框架,设置有市场需求的专业,然后根据专业的需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这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更解决了校内、校外实训的建设问题,既能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也能真正达到了高校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目标。

(三)建立产学研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能力,激发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高校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其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与企业的紧密结合。这种合作不单单仅限于学生就业方面。虽然促进学生就业是目的,但高职院校也要参与到企业发展中去,为企业发展解决实际的问题。倡导我国高职院校建立产学研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来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互通有无,共享教学和科研成果,生产和实验仪器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以祢补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不足。这样,企业通过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能够获得更多的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来实现企业科技含量提升的机会,并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获得更多熟练的、掌握先进操作技能的人才来全方位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学生通过企业的真实环境的实习、指导等,对未来可能的就业岗位及工作要求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的了解,从而提前在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个人心理、社交等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就业准备,满足适应社会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会因此建立一个稳定的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兼职教师队伍,让他们即参与教学过程,又参与到教学计划的修订、学生的顶岗实习的指导工作和教研、科研中去,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获得较高的社会声誉和认可。产学研训结合做的成功,才能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才能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这样即保证了教学质量,有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和掌握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真实的企业需求。

(四)进一步加大师资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高校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导和岗位的针对性,它强调的是知识的实用性,教学的实践性,操作的熟练性。推动教师参加业务实践,增加一线工作的经历,大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解决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师结构问题。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教学能力强,实践能力高,学术水平高的专业带头人。通过完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大胆任用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作为学校教学业务骨干。建立一支动手能力强并能达到一定行业技术水平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办出高职特色的重要保证。

(五)加大推进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凸显高校教育的职业角色

“双证书制度”是毕业证和相关资格证得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与否是企业鉴别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衡量高职毕业生实际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和要求学生考取所从事行业的相关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的建立一方面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职业技术水平和实操能力的提高,保证了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形成,为就业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3)

调查问卷分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维度采用态度、意见式量表。通过SPSS19.0软件的检验和因子分析,两个维度的克朗巴哈a信度系数分别为0.961、0.957,KMO值分别是0.971和0.959,均远远高于参考值,所以这套问卷内在信度和因子分析的效度都是较为理想的。

(二)数据分析发现

1.重要性评分均值高于满意度评分均值。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总体重要性评分均值为3.995,总体满意度评分均值为3.420,并且每一个被调查群体的重要性评分都高于满意度评分。这种重要性和满意度的不匹配表明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相对落后,有待改进。2.不同群体对相关因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评判存在一定差异。对不同群体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重要性评分均值,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略低于非国家示范性院校,男性教职工略低于女性教职工,高级职称略低于中级及以下职称,专职教师略低于其他人员。满意度评分均值,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略高于非国家示范性院校,男性教职工略低于女性教职工,高级职称略高于中级及以下职称,专职教师略高于其他人员。调查样本中,不同群体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评分均值情况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3.953,3.503),非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4.031,3.348);男性(3.928,3.381),女性(4.055,3.456);高级职称(3.913,3.446),中级及以下职称(4.024,3.411);专职教师(3.982,3.475),其他人员(4.024,3.298)。可以看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职工对于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因素的满意度评分最高,与非国家示范院校教职工满意度相比表明,示范性建设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提高质量的作用是明显的。对于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因素的满意度评分最低的是其他人员(非专职教师),这表明管理人员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满以及期待提高的迫切心情。在重要性的评分上,非国家示范院校给出了最高分,与满意度的低评分相比,更能说明他们强烈的追赶意愿。3.教职工对不同项目重要性认识和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调查数据显示,教职工对不同项目的重要性认识和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从重要性评分均值指标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教师的知识、能力(特别是方法能力)和可接近性”(4.183)“学院领导的领导水平和人格魅力”(4.094)和“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关注焦点,质量意识强”(4.077);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各类校外检查与评估对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3.720)“学院学生及教职工的食宿等其他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3.842)和“外界对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反馈及此类信息的使用”(3.882)。从满意度评分均值指标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教师的知识、能力(特别是方法能力)和可接近性”(3.642)“全体教职员工清楚地了解所在学院的办学理念、学院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3.585)和“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高度一致”(3.553);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学院学生及教职工的食宿等其他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3.126)“学院生源质量(含学生对学习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3.195)和“教师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认可和支持”(3.264)。4.重要性和满意度不匹配的因素和群体。调查结果显示,重要性评分普遍高于满意度评分,分差超过0.7的因素有“学院生源质量(含学生对学习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科学合理及可持续的学院各种政策(不仅仅针对教学)”“教师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各种政策的执行和真正落到实处”和“学院学生及教职工的食宿等其他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这些方面应急需改进。

二、政策建议

(一)真正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核心

当前,从招生、培养和就业来看,高职院校都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但其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然是首要问题。质量抓不上去,就业就会出问题,牌子就无法树起来,招生因此会更困难,如此下去,学院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法立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应只放在口头上、写在标语上,高职院校应真正将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而且必须抓好。学校的主线条是“教学中心,质量永恒”,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应常态化,切不可搞成“运动”式的唬人的花架子。

(二)规范质量管理工作

要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常态化,首先必须将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非要将课堂教学统一规范,而是将“质量管理”活动规范化,形成长效的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机制。学院在涉及资源分配、履行职责等方面要有科学、合理的配套政策,以此作为规范的基石,应杜绝口头政策,多头指挥等混乱管理现象。建议高职院校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者引入其科学管理思想,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对于调查中发现的不匹配因素(重要性很高但满意度很低),高职院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可以此作为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痛下决心予以改进。分析结果中“科学合理及可持续的学院各种政策(不仅仅针对教学)“”教师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各种政策的执行和真正落到实处”和“学院学生及教职工的食宿等其他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这些因素重要性和满意度的分差都比较大,而这些又都是学院可以控制的因素,这些都是切入点。

篇(4)

1 高校函授教育现状

高校函授教育是函授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函授教育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1910年,商务印书馆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函授教育机构――师范讲习所。当时的教育方式是借助信函邮寄课程资料并处理批改学生作业。我国高校函授教育创办于50年代,当时进行函授的高等院校有50多所,学生达到35000多人。我国的高校函授教育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目前,我国的高校函授主要面向社会在职人员,这些在职人员多为专科学历,希望通过高校函授可以得到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而且这些学员多为青年,使得我国的高校函授教育越来越向年轻化发展。高校函授主要是以自学、集中授课、网络教学等教学方式为主,它与普通全日制教育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同,所以保证教学质量是高校函授教育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2 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1 教材的编撰

接受高校函授教育的学生主要以自学为主,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教材,所以选择好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当前,高校函授教育并没有专门统一编撰的教材,多与全日制高校教育所用教材相同, 而这样的教材无法满足接受函授教育的学生特殊需要。适合高校函授教育的教材应比普通高校使用的教材更加详细透彻,因为函授学生无法与老师进行频繁的沟通,所以教材应该满足这种自学特征,在充实内容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系统、完整的体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投入时间进行学习,否则在教材方面就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就无法达到高校函授的目的。

2.2 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函授的教学主体是接受教育的学生,但是教师在其中起着学习的主导作用。高校的成人教育机构没有专门的老师,都是从高校内的各个院系聘请老师来为学生授课,所以就造成了教师对于高校函授学生的忽视,对其重视不够,没有像平时进行教学的热情,这样使得函授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的面授教学虽然在整个函授教学中所占时间较短,但是它起着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对加强教学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应该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2.3 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方向,结合学生和学科特点制定的指导性文件。目前高校函授的教学计划都是照搬普通全日制教学计划,无法体现高校函授教育的特点,也不适用于在职的学员。高校函授教育的教学计划应该突出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接受高校函授教育的学生急需培养的能力,而且对于照搬课时和课程顺序,也使得正在参加工作的学员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所以最终无法保证学习的质量。

2.4 教学方法的选择

高校函授采用集中教学的方式,使得参加教学的学生非常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环境。高校函授的教学应共享全日制教学资源,并且将集中授课、个别授课和网络授课结合起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3]。而且,由于接受高校函授教育学生的特殊性,使得学生有时候工作和学习不能兼顾,所以在学生的考核制度上也应该进行改进,需要更加柔性的制度来满足学生需求。

3 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分析的影响高校函授教育因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

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高校函授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教材的编撰上应进行改革,针对高校函授的特点来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各高校要提高“师资聘用”的管理水平,要对聘请的老师进行教学监督和学生调查。要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业安排等进行系统的监督管理,保障老师的出勤率和上下课时间。

高校函授教育的教学计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培养方向进行制定, 应该通过多年从事高校函授教学的教师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而且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执行。教师还要与学生进行沟通,来对教学计划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加人性化,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利用学生的工作经验来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4结语

我国的高校函授教育还在不断地完善,所以需要从根本上保障高校函授教育的健康发展。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它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成败,所以高校函授教育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要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质量工程”建设反映了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要求,体现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新理念,体现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思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西安外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强调: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中国人口众多,受教育的人群也是非常庞大的,那么,怎样从“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怎样将这一步走好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民办教育体制也随之应运而生。

一、认清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

出于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人才资源需求越来越大,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步扩大,这也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我们同样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不少问题。

1.政策法规不完善

《高等教育法》中规定,民办教育享有自主权。但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高校仍有一些限制,比如说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等方面。教育部门应根据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性意见,①应适当地从宏观上对民办高校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2.民办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我国目前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性仍然很显著,尤其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缺少资金、教育需求不是很旺盛等原因,导致民办教育不被重视。这也进一步导致了民办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

3.没有高质量、完整的教师梯队

民办高校教师梯队的不完善是阻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民办高校目前的教师基本以刚毕业的大学生和聘请公办高校已退休的教师为主,这样的结构构成导致了大部分民办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是现今民办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

4.生源质量较差

众所周知,民办高校虽然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学生整体质量与公办院校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一般学生只有考不上公办院校的一本、二本,才会去考虑民办学院,才会去比较、选择上哪所民办院校,这也就导致了民办院校生源质量整体较差。

5.社会的认可度较低

以上所说的诸种原因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的,学校培养的学生被社会所认可,能够与公办院校的学生有共同竞争的平台,能够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各个环节都能够做好,民办高校的发展才能真正走上与公办院校并驾齐驱的道路,因此说,民办高校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样的情况下,“质量工程”建设就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非常重要的指标,其对民办高校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同样也是一个契机、机遇。我校对“质量工程”建设非常重视,不断研究如何做好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最近又起草修订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意见》,旨在对“质量工程” 建设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建设工作。

二、提高质量意识,“质量工程”建设有所突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2007年1号、2号文件精神,学校起草并制定了《西安外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质量工程”建设和评审工作。

经过两年的建设,学校培植了一批校级“质量工程” 建设项目,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冲击省级、国家级评选奠定了一定基础。经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民办高校大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7年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长效研究》2007年被评为省级教改立项项目;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荣获2008年省级特色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和旅游与酒店管理两个高职专业,荣获2007年、2008年省级重点专业;新闻传播实验中心荣获2009年第五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急救护理学”课程荣获2009年省级本科精品课程等。

但是同时,我校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上仍存在一些不足,“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获得省级项目的不多,冲击国家级更是很少。因此,学校领导也多次反复强调“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指出提高质量意识的突破口就在于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标志性成果,为学校争光。

三、不断探索办学特色,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提高人才培养竞争力

1.明确学校定位和指导思想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根本。西安外事学院作为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学校发展定位:“培养能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与传统本科院校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它以能力培养的系统化取代知识培养的系统性,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能够主动适应21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形势,立足陕西,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培养 “基础实、能力强、口径宽、素质高”的人才。

转贴于

2.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规划

制定合理、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合理布局统筹的前提下,使民办院校的专业与市场切合度能够最大化,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从2005年学校升为本科普通院校以来,截至2009年共申报获批18个本科专业,涵盖7大学科门类,覆盖10个二级学科,逐步形成了以文学、经管类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模式。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突出英语、计算机、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四个“四年不断线”教育;同时,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实行课外学分制。

3.加大“质量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定位,在合理规划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我校将“质量工程”建设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本学期开学初期,针对“质量工程”建设,学校领导组织召开了专门会议。校领导在会议上强调,我校现在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转型阶段,学校要坚持以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质量为目的,以建设促成果,采取“选点、整合、培植、检查、总结、评选”等措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同时为今后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校研究制定了相关文件,同时又起草修订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意见》,在已取得的“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上,规划今后的建设方案和内容。

4.“质量工程”建设的改进措施

(1)明确目的。“质量工程”建设的一系列项目: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教材建设、教学成果奖等都是一种引导性项目,在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积极推进高水平院校的教学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让更多的院校和在校学生能够受益,使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逐步缓解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正如周济同志所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课程和教材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公正的评估制度是保障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院是实现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②

(2)选好突破口,以点带面。“质量工程”建设涉及面宽,涵盖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因此,各教学部门要根据学校的规划,结合本部门的实际,选出亮点,落实具体措施,形成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抓实抓细,落到实处。

(3)建设过程中要加大投入力度,注意持续性。“质量工程”建设重点在于建设,通过前期的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申报成功后的建设工作同样重要。“质量工程”建设是一个长期性工作,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建设等都有一个建设周期和后续的审查工作,不是说申报成功就一劳永逸了,要不断地建设,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向和领域,同时,学校也要给予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属于我校的品牌和特色。

四、小结

通过“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使学校的教育规模、结构、质量能够更加协调发展,使学生都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人才培养模式与科技创新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竞争力。因此,自从国家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以来,学校对此就高度重视,这是我校在新时期的一个很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注释:

①王军胜,刘喜琴.我国民办高校面临的困难与决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3):39.

②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3):48.

参考文献

篇(6)

一、高校施行完全学分制的必要性

综合来看,大学生是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最大受益者:一方面,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特点,自主地挑选学科课程,挑选上课的时间和教师;另一方面,学生能够灵活地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优化自身的知识体系、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一是选择性。完全学分制充分从学生的个性、喜好、特点出发,有助于学生综合发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科领域,促使学生为今后的就业道路明确方向。二是自主性。完全学分制设置了同一课程多位老师的选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以及教师的授课特点等,自主选择课程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校方安排。三是能动性。完全学分制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偏重于学生能力的测试;一改过去期末纸笔考试的传统模式,这就可以在客观上纠正学生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督促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将学生的过程学习记录在内,有利于将学生的努力成果明显地区分开来。四是创新性。学生的学习更具创新性、开拓性和开放性特征。在传统本科教育体制中,学生入学前就确定了所学专业,很少有学生会选择其他学科课程。而在完全学分制度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还可以涉猎其他的学科领域,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总之,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施予学生的约束力减轻了,展现给学生的是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学习方案,学生可以自己掌握努力的方向,从而发展和完善自我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完全学分制的根本目的。

二、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

完全学分制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挑战。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拥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和主动地位,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的客体。在选课和选教师的过程中,不管是年轻教师亦或老教授,都站在同一起点接受学生的选择。有的老师,由于上课生动有趣,寓教于乐,吸引了超过班级最大限额的学生报名;有的老师由于某些原因不被学生认同,遭遇了下课的尴尬境遇。

完全学分制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它直接促使教师提升业务水平,进而才能够创新开设更多学生热衷的课程,这不仅使授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提升,而且让学生们大受裨益。在这种情势下,高校教师更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多渠道、多途径地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提升课堂教学设计水平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依照教学对象的特质,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合理地优化各种教学资源的配置。

1.以当性主义为理念,确立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够清晰、明确,就会导致教学活动陷入混乱状态;课堂上的引导力和和核心力缺失,则无法达到最终的教学要求。纵观我国的教育教学历程,一直存在着以学习知识为重,却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在高等教育中也不例外,教学大纲中,对于知识习得方面的目标具有明确性,但是对于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却较为抽象模糊,由此一来,高校教师容易走入误区,将课堂教学的重心紧紧围绕于知识的讲授,却忽视了学生技能的提升。一旦课堂教学目标局限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自然会导致片面重视书本知识和教师讲授,忽略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人文素养的熏陶以及正确情感价值观的树立。当今社会的大部分高校学生,存在着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大学生普遍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际能力相当欠缺,两者存在明显的反差。

当性主义的理念强调技能的培训与习得,该理念认为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学生应达到的能力目标纲要,其中包括外显的行为能力,然后以该纲要为主体核心设计具体的教学分目标,并且明确每一个分目标下包含的能力训练内容。由此,教学活动就能够产生具体可感的实际价值和意义。以此教学观为基点,教师详实地探究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的要求,通过仔细推敲,可以确定出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即明确每一节课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容,包括习得的知识,掌握的技巧,发展的智力,形成的思想观点以及获得的品质习惯。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学活动的合理开展和进行,同时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抓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有助于全体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吸纳尽可能多的营养。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以及发展需要来设计,要与时俱进,即课堂设计要体现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成果;要学以致用,即把课程理论知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体验及认知紧密联系起来,多为学生创造实践训练机会。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首先要顺应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同时要观照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发展特性,即符合知识序以及认知序的要求,此外,还要依照简易顺序,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讲授应当直白简明,深入浅出,使学生便于领会和吸收。

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顺应学生的需要。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渴望接收到更高层次更加丰富的知识。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充满着多种多样的传播媒介,因此他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途径获取广博的知识,而且这些途径可能比课堂更加有声有色,活泼有趣。所以,呆板的教学手段,简单的填鸭教学模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多层次、多角度地采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教师应当依照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实际情况,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比如自主学习的方法、课堂探究以及课下延伸的方法,特别是要运用学生们偏爱的小组游戏,个性表演、具体案例探究等策略,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如微信、QQ平台等,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提升对教学主体的研究和监控能力

依据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观点,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和班集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全部参与者所表现出来的经验、智力、情感、价值观都可能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②所以高校教师对于教学主体的研究,包括学生和教师自身,既是课堂教学开展的基点,也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保障。

1.加强对学生的研究与监控。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了解学生,探究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对学生的研究与监控是必然要求。

爱是课堂无声的力量。关心学生的成长应成为教师的必修课,高校教师要提升分析学生以及教育学生的水平,加强对学生个性特点的认识和了解。坚决摒弃仅仅将学生视为消极被动客体的教育模式。分析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状态以及学习的支撑性因素。学生的基础状态是指其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因素等内容,即他们的起始学习状态,这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以及以后的教育全过程。教师可以借助课堂观察、作业、提问、测试等形式把握学生的基础能力。教育工作者只有了解学生的基础状态,才可以制定与之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仔细探究所教授对象的支撑性因素,具体包括个性、态度、情感等,这些因素会加快或减缓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多种契机了解学生,除了课堂交流之外,还应在课外与学生积极联系,倾心交谈,进而掌握学生目前的学习动向,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吸收情况等。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反馈的信息,能够合理及时地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结构,改进教学的模式手段,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2.加强对自身的研究与监控。高校教师对自身的监控内容主要包括个性品质、心理素质、教学水平等因素,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即使不同教师教授相同的课程,采用同样的教学手段,也可能会呈现相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特点,通过对自身进行SWOT的细致探究,吸收学生、同事的反馈等手段,全面地研究与监控自身,从而积极改正不足和缺点,探索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自己当做意识观察的对象,对其进行全面开放的检查、评价、反馈等一系列监控。主要包含观察自己的教态、仪表、风范以及语言等,同时依照教学的实际情境适时地加以调节和控制。特别是情绪调节这一方面,教师应当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消极情绪影响到教学活动,也应避免学生的情绪影响到自身的教育行为。

(三)增强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

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与教师的组织能力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1.引用合作教育理论,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合作教育理论主张合作探究性的教学氛围,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教师和学生不只是知识的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合作互助关系。教师不应凌驾于学生之上,师生之间的地位应当是平等的。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大部分已经是成人,一方面不再乐意于仅仅充当被动接受者,其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他们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能够和教师形成和谐融洽、平等互动的关系。

所以,依照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合作教育理论,教师应当积极地与学生建立融洽平等的关系。首先,教学活动应当视为主体之间的互动,在合作交流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还应通过对话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主动习得新知。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乐于吸纳他们的评估和反馈,这样有利于优化师生的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影响。

2.借助互动理论,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课堂互动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情境中,教师为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学生也通过适时的反馈和提问以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学习需要,双方通过积极配合互动,共同达成教学目的。教师要力求营造愉快轻松、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

通过对话、讨论、游戏、表演等途径,借助新颖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拓展合作沟通范围,促使学生全面地加入到教学活动的进程中来。具体而言,互动性没有统一的实施要求和标准,但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互动应当是更加深入,更高层次的互动。值得一提的是,课堂教学主体之间还是存在差异和区别的,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中,教师的身份为平等交流的首席,这里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以教师的科学引导为前提基础的,并不是毫无目的、放任自流的自我学习和教育。所以,这种互动沟通,对教师的引导组织、掌控全局以及优化教学内容结构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37-02

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目前,我国仍旧带有明显的“学历社会”倾向,成人高等教育处于买方市场。成人高等教育的毕业证书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相比较是被社会所轻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在于质量问题。教学作为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保障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把好的一关。进而教学质量监控也尤为关键,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正常运行,可以使管理者正确把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现状,对于建立良好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长沙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为研究对象,虽只是研究的个案,但是,其教学质量的监控的实施仍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进行客观的、科学的探讨,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对策,解决问题,从而使成人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中健康发展。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运行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要素的建设、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反馈等方面。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之下某些普通高等成人院校依旧办学不严谨,以“创收”为准绳的理念使得我国高等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呈现一种恶性循环之态势,如此一来,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经调查分析,本文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粗略归纳总结了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1.监控方法设计陈旧。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员多年来形成了固有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当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新时期挑战,新的发展思路的时候,这无疑成为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阻碍。众所周知,改革成功,则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希望,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个人获得成就;与此相反,则给学校带来较大的损失,以及事业发展的不顺畅,个人无论从经济上、精力上都有较大的损失。博弈一番,大多数管理者选择前者,虽不进取,但相对安全于公于私都照常运转,日子依旧。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既要给成教学改革提供动力,又能施加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各办学单位要在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从制度上、物质上予以保障并具体落实,真正地充分调动改革者的积极主动性。

2.成人教学质量监控目标标准不明确。诚然,成人教学质量监控方法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对知识内在渴求等等诸方面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期盼,为成人教育教学提出了方向性的设想,但现实中,成人教学质量监控目标缺乏科学论证,目标过于笼统,对教学质量所要达到的质量的规定不明确。清晰明确的教学监控目标能给教学相关人员提供方向;能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诊断。模棱两可的目标会使教学相关人员产生歧义,为投机取巧之人提供便利,从而具体行动缺失,抑或执行力度不够,最终导致与教学质量保障的初衷相背离。

3.成人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缺乏规范性。目前,各普通高等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体现在教学督导对任课教师平时课堂教学的督查,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保障相对较少;相比较而言,对成人理论教学保障较为重视,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是缺失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具体实施。因此,必须重视对教学全过程的规范建设与管理,尤其是对于实践教学方面要不断加强执行力。然而,现有的成人教学质量监督机制,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监控主体几乎都是成教的办学单位,这种需要“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监督机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只能成为形式主义。

4.成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现行的成人教学评价指标大多是成人教育的工作者实行“拿来主义”(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指标)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身经验所制定,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随意性。而且,在实施过程中,控制不到位。甚至有的成人高校直接复制兄弟院校的做法,采用不符合自己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这样一来,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5.成人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不够,功能发挥不足。目前,普通高校成人教学对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重视还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成人教学质量监控的执行力度上大打折扣。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只是在期初、期中进行了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却未解决,也就导致了对教学质量反馈矫正效能的丧失,从而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质量自然得不到提升。

6.成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缺失不到位。目前,大多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侧重于开学、期中、期末这三个时期检查监督,这无疑有利于阶段教学工作的稳定。然而,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由于某些学校或者是老师们的理念认为成人教育只是一种赚钱的手段,不为重视,缺乏不断对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的机制,在检查中体现一种形式性、随意性,使得管理松散,执行力度不够,从而对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效果不明显。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建议

我们不能讳疾忌医,面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下滑的现状,针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毫无疑问地,针对问题,依据社会发展以及行业领域对人才的要求,集合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进行改革,探索出合理、有效的方法。

1.摒弃传统的成人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思想认识。哲学教育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想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我们首先从观念上转变,必须树立全新的、科学的成人教育教学观,这就需要我们用大量的实例证明,使得人们转变传统观念,消除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偏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拥有自身的特色,在实现在职人员再教育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等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与行业培养许多优秀人才,发挥特有的社会功能与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然进入全面学习时代,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生活舞台上,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就会落后,大量在职在岗人员需要成人教育来满足专业知识上、业务能力上等方面的扩充自我、完善自我的需要。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重视并引导其健康发展。

2.不断完善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上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没能很好结合自身特色制定,换句话说管理上的漏洞还是有些的。因此,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办学主体的权力和责任,制定责任表发给每位成教学生,如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时,学生能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明确责权制度,避免相互推诿的现象。其次,要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教学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工,他们服务于学生与老师,所以要不断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理念,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再次,要集中力量,不断完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结合用人单位意见、社会发展趋势、学生自我需求制定具有本校成人教育教学办学特色的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深化成人教育全员、全要素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意识。

3.不断调整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近年来,各普通高等成人教育教学质量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得到了相应的保障与提升。但是,各教学质量标准环节的不够明确、不够健全,质量要求还不够规范、不够全面。这就要求学院紧扣相关行业发展趋势,社会发展需求,学院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客观分析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各学科教育体制改革意见,继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壮大院级教学督导团队,完善机构,建立操作性强、有特色的监控体系。完善评价考核方法,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评定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评议表的设置,使之更为合理。继续落实深化学生信息员制度,确保第一时间解决学生所提问题,提升办学水平。加强对教学环节的监控和管理,将集体备课、试讲等教评活动制度化。并加大实施力度,着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和“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学校确定的“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认真听取利益方的意见并加以总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新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更为重要的在于标准的实施,做到及时跟踪,真正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教学质量标准方案。

4.构建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完善考试制度。目前,国内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基本上都形成了理论考试加平时表现评估为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诚然,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就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手段而言,我们需要进一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实现管理的网络化。这有利于教师的评价、教育行政人员的监督、教育督导等各种监督措施的实施。继续深化改革考核方式,命题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结合平时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优化计算机网络考试软件与题库系统,大部分理论课程实施网上考试,确保考试系统稳定与每个学生的试题均不相同,提高考试公平公正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提高制定试卷的水平,实行考、教分离。加强考试管理,加强考试命题的科学性、监考的纪律性、阅卷的规范性、补考的严肃性,严抓考风考纪,通过考试管理促使校风学风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慧英.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9.

[2]覃兵,寇炜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方法的优化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1):31.

[3]刘慧英.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5).

[4]朱文玉.扩招后成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06,(1):32

[5]周青山.论成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6,(2):100

篇(8)

一、教育教学主体因素:教师队伍现状

在调查中,教师和学生们普遍认为,师资水平是制约成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显示,教师们将师资水平列为仅次于生源质量的第二位因素,学生则将它看成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因素。

1、队伍结构发生可喜变化,但仍存在严重缺陷

这次我们的调查包括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职称结构以及“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

由上表可见,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大致趋于合理,学历结构也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中,同时具备教师系列职称和其他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了35%,这说明为适应成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而进行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整,已引起了相关领导和广大教师的重视。然而,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教师的总体学历层次依然偏低,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是高级职称者严重匮乏。

2、工作负荷与职业压力较重,培训提升缺少途径

在我们给出的目前影响成人高校师资培养的五个相关因素中(限选二项),“资金投入不足”和“教师负担过重”两项分别被54%和40%的老师选中,依次成为首选的两项因素。

由于成人高校的办学特点和师资数量的不足,加上长期以来专业及课程设置的不断更新变化,迫使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们不断开设新课程,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备课与教学中,造成教师们大都处于负担过重的状态。

我们同时还调查了目前教师专业提高的主要途径。选择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提高的老师有54.2%,另外有50.9%和48.2%的老师选择参加进修班和阅读专业书刊,而选择外出交流、参加实践和教学研讨的教师人数则均低于40%。由此可见,成人高校师资培养尚缺少途径,特别是缺少与同行交流切磋的教学研讨机会。

3、教学水平受到普遍认可,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在回答问卷中“您对所学专业的教师总体教学水平评价”一题时,学生们的答案见表1。

教师的总体教学水平得到了学生普遍的认可,反映较差和极差的是极少数。用人单位的访谈反馈也说明了这一点,51.7%的单位对成人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总体评价较好,另外48.3%的单位认为一般。应该说成人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肯定。但同时,成人高校的现有教学水平缺失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及社会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4、对教科研认识明显不足,沟通能力亟待加强

本次调查中,在教师影响教学水平的6个因素选项中(限选3项),教师组的选择依次是:专业知识、社会实践知识和教学态度。222位教师中只有7人选择了科研能力,仅占总人数的3.5%。学生们在回答同样的问题时,也只有14%的人认可科研能力与教师教学水平之间的正比关系。对教科研的认识偏差与教科研水平偏低互为因果,严重阻碍了成人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影响教学水平的主要因素调查中,在6个备选项中,学生们将教师的表达沟通能力排在了第一位,有51.3%的人认为很重要,居二、三位的分别是专业知识和教学态度。而在教师们的选择结果中,表达沟通能力这一项排在第五位,仅有28.7%的人认为很重要。较之教学对象的需求,成人高校教师的沟通意识明显欠缺,沟通能力亟待加强。

二、教育教学主体因素:学生素质现状

对学生这一主体性因素的现状、特点及需求的了解和认知,是提高成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

1、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素质普遍偏低

由表2可见,成人高校生源质量普遍偏低,这是影响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直接因素之-针对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成人高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目的,以及学习风气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还会给成人高校的发展带来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

2、工学矛盾愈显突出,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本次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有68.2%的学生和57.4%的教师认为“工学矛盾造成的缺课和精力不足”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文化基础薄弱”,有40.2%的老师和30.2%学生选择。

今天的学生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的工学矛盾和更加激烈的心理冲突。迫于现实的压力,在处理这对矛盾时,学生们会更多地向工作一方倾斜,成人高校普遍存在的出勤率下降、迟到严重,甚至“混学”现象等正是这一问题的表征。

文化基础薄弱是学生们面临的另一主要学习障碍。成人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在职人员,他们脱离学校系统教育时间已久,知识基础很不牢固。另一些所谓“三校生(中专、职业高中和技校生)”,其学业基础也相当薄弱。文化基础知识的薄弱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本次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只有24%的被调查者认为能够完全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

3、社会实践优势独具,内在学习动机尚需激励

本次调查中,占接受调查总人数的63.8%的学生认为,较之普通高校学生,成人高校学生的最大优势是他们具有的社会实践背景,其次则是他们对社会需求的了解,以及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较为成熟的身心发展。

我们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总体看来,是多种学习动机并存,内在动机强度不够。在被调查的242人中,有69.4%人选择为了提高个人素质,34.3%出于工作需要,同时也有56.6%的人是为了获取文凭,还有4.1%的人表示为了家人来学习,甚至有2.5%的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而学习。可见,虽然积极的学习动机占有一定比例,但还有为数不少的人出于外界压力,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就难以支持有效的长期学习。

三、教育教学核心因素:教学过程现状

成人高校近年来在教学方式的改革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其教学过程的现状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培养模式传统单一

从表3来看,关于成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和学生都已经有了比较清醒的共识,即培养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实际应用型人才。

从表4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虽然成人高校在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有一些进展,如“双证书”型模式的出现,但传统单一的培养模式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并由此带来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2、实践教学严重缺乏,成教特色难以体现

本次调查显示,目前成人高校在教学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其办学缺少鲜明的特色。在调查中,有50.5%的教师和50%的学生一致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上缺少实践操作性内容;40.3%的教师和41.3%的学生认为教材过于理论化、缺少实践性内容。此外,从用人单位收集到的信息也显示,成人高校的毕业生与学习之前比较,变化最小的是实践与创新的能力,这也印证了目前成人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实践性内容与环节的弊病。

3、网络教学开展普遍,思想教育凸显不足

此次调查显示,有72.7%老师和59%学生所在学校或专业开展了网上辅助教学,有59.7%的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这些数据表明,在成人教育领域,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已经被愈加广泛地采用,这已进一步引起了教学方式和教育观念的改变,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然,在开展网络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在学生参与意愿和实际教学的效果上,调查的结果显示:参与意愿强烈而且收到较好效果的学生只占调查总人数的21.7%,而不愿、不能或偶尔参与并且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却占到调查总人数的39.4%,另有33%的学生表示出有限的兴趣和一定的收效,其余极少数人尚处在茫然或观望中。

本次面向教师的调查显示,在学生培养中最不被重视的便是思想道德教育,仅有16.4%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侧重这方面的培养。与此相呼应的是,被调查的学生中,也只有18.2%的人肯定,通过在校学习本人思想文化方面有所提高。

四、教育教学保障因素:学校管理现状

学校管理工作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课题组对此也作了专项调查。

1、管理制度还需完善,质量监控不够到位

经过多年的努力,城八区的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均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适合自己特点的管理制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可见,管理制度的不够科学合理与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缺乏,是教师们认为学校管理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在开放问题的回答中,不少教师和学生都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比较集中的是:第一,现有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必要的弹性,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加以修讯第二,教学质量及其环节缺少必要的监控,应尽快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第三,对教师及教学工作的评价体系尚需调整,以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第四,执行制度不够严格,导致一些制度形同虚设,应加大奖励和惩罚力度。

2、班主任工作用显著,管理者素质有待提升

在237个被访学生中,有119人认为班主任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占总数的50%;85人认为所起作用一般,占总人数的36%;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班主任工作是认可或高度认可的。但是也仍有占总人数6.8%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没有发挥作用,认为作用很小的也占到了7.2%。这些数据说明,班主任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其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目前成人高校的管理人员素质虽得到了基本的认可和正面的评价,但还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在表5中,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成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三位因素,这充分说明,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是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从问卷调查中得知,管理人员素质中最为重要的是敬业精神,其次是沟通和协调的能力,然后是组织管理能力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

篇(9)

1 传统升学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特点

传统升学导向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管理主体单一,基本由学校和政府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学校内部管理又分为教学管理、德育管理两大部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由教务处和督导处等机构,对教育教学进行管理。学生德育管理则是借助于教育活动和对学生日常纪律的考核,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德的养成。学校外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政府授权的专门监督部门及机构,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实施。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有三个特点:

第一,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参与上基本还是政府和学校自身,缺少人才需求的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

第二,在人才培养上,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缺乏对企业人才的综合分析及进行培养的系统规划。

第三,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科体系,是学科体系内容的简化,其主要目的是测试学生的学业成就,没有直接针对行业、企业及社会的现实需求,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无法无缝对接。

第四,教育教学方法往往是理论与实践分离,关注知识的传授和验证,缺乏训练学生在具体的职场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情感态度等。

第五,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来源于校内和校外行政监督主管部门。校内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一般局限于考试,作业等评价;校外行政监督主管部门对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则主要是同行专家的评估,其主要形式是听汇报,查资料,听课,缺乏社会其它力量有效参与,缺乏对学校办学与企业、社会需求符合度的权威、客观、有效地评价。

2 传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存在问题的根源

2.1 观念尚需更新

传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只关心学生成绩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符合度,这是一种片面的管理。这种管理只注重已有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行业、企业需求的变化发展,忽视学生对方法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训练,是一种片面、僵化的管理,不适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需要。

2.2 高职院校质量管理机构还需健全

管理机构中还缺少将行业、企业作为质量管理重要参与力量的有效组织形式;在校内,教学和实训分离,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机体,也不符合“教、学、做一体”的需要,无法使质量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

2.3 配套制度还需完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还需完善一系列配套的相关制度。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跟踪,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制度建设,促进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教育教学过程及评价,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4 在质量管理中,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还不足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院的信息及时采集、传递、处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各高职院校虽然完成了校园网络建设,但还没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信息采集,学习效果测评、多方评价信息的及时汇总和反馈,还没有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的格局。教育教学相关信息的滞后性,影响到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2.5 评价信息来源单一,可信度不高

目前,对于高职院校的评估,政府还是唯一主体,行业、企业、社会参与较少,就很难反映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同时评价以学校提供的自我信息为基础,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信息的信度和效度都不高。

3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提高的途径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就是让行业、企业等各相关力量有效地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实施及评价,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及时诊断效果,完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1 充分关注行业、企业等各方需求,并将行业、企业纳入到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参与质量管理

高职院校提供的是一种服务,服务的主体是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家长、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而行业、企业作为最终的使用者应该直接参与学院的质量管理与监控。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成立董事会、教育集团理事会将行业、企业纳入到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以互利共赢为纽带,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及时调查、跟踪行业、企业的需求,提出建议,学院在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基础,拟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将教育教学质量直接与行业、企业的目前和长远需求挂钩,并作为考核目标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3.2 全员参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氛围

全员参与,全员管理首先应该在全员中普遍建立质量意识和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基础之上。这里的全员应该不仅包括在校教职工,而且包括行业、企业的代表和兼职教师,将用人单位的需求直接转化成为对人才培养过程投入和监控,参与对人才培养阶段性评价,形成学校围绕企业需求不断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3.3 建立、健全各种教育教学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制度化、科学化,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成立各专业委员会,构建专业调整的运行机制。针对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教学实施方案,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直接与企业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挂钩,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的需求。严格执行教育教学检查制度,进行过程监控。

3.4 大力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采用系统管理的方法,提高决策和改进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要建立在信息及时有效分析基础之上,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是实时的管理,决不是事后的弥补,更不是让问题遗留。教育教学实时的管理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汇总和分析之上的,这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采集统计、分析信息,为及时性决策奠定基础。扩大教育教学的信息来源,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采用教育教学计划与实际施教进程的对比,教育教学质量的及时测评,学生日常的网上评教,领导、督导专家听课抽查、系(部)教研室同行听课评比等多种形式,收集信息,不断发现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向开放型和实时化转变。

3.5 加强对行业、企业的服务,建立长期互利的关系

篇(10)

2传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存在问题的根源

2.1观念尚需更新

传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只关心学生成绩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符合度,这是一种片面的管理。这种管理只注重已有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行业、企业需求的变化发展,忽视学生对方法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训练,是一种片面、僵化的管理,不适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需要。

2.2高职院校质量管理机构还需健全

管理机构中还缺少将行业、企业作为质量管理重要参与力量的有效组织形式;在校内,教学和实训分离,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机体,也不符合“教、学、做一体”的需要,无法使质量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

2.3配套制度还需完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还需完善一系列配套的相关制度。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跟踪,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制度建设,促进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教育教学过程及评价,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4在质量管理中,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还不足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院的信息及时采集、传递、处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各高职院校虽然完成了校园网络建设,但还没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信息采集,学习效果测评、多方评价信息的及时汇总和反馈,还没有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的格局。教育教学相关信息的滞后性,影响到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2.5评价信息来源单一,可信度不高

目前,对于高职院校的评估,政府还是唯一主体,行业、企业、社会参与较少,就很难反映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同时评价依据学校提供的自我信息为基础,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信息的信度和效度都不高。

3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提高的途径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就是让行业、企业等各相关力量有效地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实施及评价,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及时诊断效果,完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1充分关注行业、企业等各方需求,并将行业、企业纳入到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参与质量管理。高职院校提供的是一种服务,服务的主体是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家长、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而行业、企业作为最终的使用者应该直接参与学院的质量管理与监控。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成立董事会、教育集团理事会将行业、企业纳入到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以互利共盈为纽带,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及时调查、跟踪行业、企业的需求,提出建议,学院在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基础,拟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将教育教学质量直接与行业、企业的目前和长远需求挂钩,并作为考核目标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3.2全员参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氛围全员参与,全员管理首先应该在全员普遍建立质量意识和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基础之上。这里的全员应该不仅包括在校教职工,而且包括行业、企业的代表和兼职教师,将用人单位的需求直接转化成为对人才培养过程投入和监控,参与对人才培养阶段性评价,形成学校围绕企业需求不但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与企业的需求的无缝对接。

3.3建立、健全各种教育教学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制度化、科学化,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成立各专业委员会,构建专业调整的运行机制。针对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教学实施方案,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直接与企业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挂钩,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的需求。严格执行教育教学检查制度,进行过程监控。

3.4大力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采用系统管理的方法,提高决策和改进的可靠性和及时性。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是要建立在信息及时有效分析基础之上,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是实时的管理,决不是事后的弥补,更不是让问题遗留。教育教学实时的管理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汇总和分析之上,这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采集统计、分析信息,为及时性决策奠定基础。扩大教育教学的信息来源,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采用教育教学计划与实际施教进程的对比,教育教学质量的及时测评,学生日常的网上评教,领导、督导专家听课抽查、系(部)教研室同行听课评比等多种形式,收集信息,不断发现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向开放型和实时化转变。

3.5加强对行业、企业的服务,建立长期互利的关系以提供良好的人才服务为基础,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期互利的关系。高职院校通过定向培养、委培等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地满足行业、企业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应主动了解、收集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意见与建议,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召回”制度,对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实施免费“回炉”教育,解决少数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的问题,为企业提供满意的服务。

篇(11)

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如何提高质量求取生存,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普遍面临的困境。提高教学质量,宏观上,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就其本身而言,要作具体而微的探讨,从师生、投入、环境、体制等各个要素寻求突破。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扩大。职业教育(包括中职和高职),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短短几年,院校数量、面积,以及在校生人数都达到了相当规模,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方式陈旧、设施缺乏、负荷招生等都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不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建立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队伍。

2013年“两会”期间各代表就职业技能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总的来说要求重视职业教育,加大对它的资金投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而使职业教育更上一层台阶。高职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的提高不容忽视,如此,不仅能够扩大职业技术学校的生存空间,强化竞争力,也符合科技强国,人才兴国的战略策略。

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育模式。首先从教程安排上看,高职院校多采取“老三段式”,学制三年,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两年,实践技术操作一年,时值毕业,同学面临就业严峻容易分心,或想借助专升本考取大学,难以保证实战操作。其次,从教学方法看,以“填鸭式”为主,不少教师像普通教育那样采取灌输方式,缺少与学生的沟通、研讨,教学效果不足。再次,考试成绩多以笔试为准,刺激学生重理论轻能力,本末倒置。最后,学校与企业缺乏联系,导致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脱离以及缺乏必要的校外培训机会。

2.师资力量不足。前期投入不足,教师队伍不足是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难题之一。许多教师不是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就是缺乏实践技术能力,“双师型”优秀教师在高职教育中只占极少部分,与时俱进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诸多因素都成为培养全能优异人才的瓶颈。

3.教育资源缺乏。教材编订滞后,很多都只是普通高校教材的改版,缺乏高职教育特色。不断增长的学生数量和有限教学设备构成了矛盾,人数的遽增使很多高职大容量合班上课,同学们没有足够的仪器进行操作,此外,仪器更新速度慢,也直接影响学习应用。

4.教学氛围、教学环境。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学历型社会,对于高学历认可度高,鄙弃以技术为传授内容的职业学校,无形中学生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招生门槛极低、收费极高、就业率不足,待遇差,管理不善都直接影响社会对其评价,教研氛围不活跃。

5.教学质量监控存在问题。质量理念认识不够,传统的教育质量管理理念不重优胜劣汰,不求发展更新,同时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全员参与程度不够,评教局限于师生;评价和监控体系不完善,评教集中在教学结果上,对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秩序、教师技能监控不足,学生就业后,没有深入的跟踪调查,方式单一,督导处、教务处、教研室没有形成一条链,对搜集而来的评教信息做一个短周期,高时效的综合整理,提出科学建议,做有效反馈。

三、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探讨

1.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分层式”教学。“分层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差异,提倡因材施教,企求寻找学生与教学之间的一个契合点。学生数量膨胀,出现了许多大融合的班级体,而负责老师只有一个,这势必导致老师兼顾不周,一方面限制接受能力快的学生的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学习效率低的学生不能够吸收消化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强技术培训。除理论知识外,学生的动手能力极为重要,教师须加强情景教学,并通过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改革考试评判标准,综合考察作业,实际操控能力,提倡学生重学历证,更重职业资格证。

2.吸纳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职学院在招聘教师时,吸纳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外,还应深挖技术操作熟练的工程人员,形成一支优势互补的“双师型”队伍,教师教学工作做好,学生才能学得好,高职教育必须确保教师培训资金,适时的督促教师参与培训,从整体提高教师质量,提高对科研技术的投入,大胆引进高科技人才。

3.“就业导向”的质量意识。明确市场需求,我国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不断扩大,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高职教育应考察市场空白,对一些急需人才进行培养,而对一些已饱和行业做适当淘汰,培养刚需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完美对接。明确科技发展的需求,掌握科技更新一手信息,预测未来人才的需要。

4完善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坚持三个原则:公平原则,评价主体按一定比例选取,评教过程公开透明;权威性原则,重视突出相关技术人员、企业的评判,建立赏罚机制;简易原则,提炼评教结果,有效反馈信息,以期改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监控是重点,涵盖教师互评,专家评价、教务处评教、学生评教等;实践教学监控是关键,涵盖,专业的设置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教师教学是否做够重视技术操作,毕业生就业发展状况的跟踪研究等等。以评促建,评价只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才是目的。

5.产学研一体化。深化校企合作,引导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基地,开展‘菜单式’教学,通过‘超市化’运作,进行‘订单式’培养。”携手打造双赢局面。三体一位,实现生产,教学,研究一体化。教学为生产服务,生产为教学提供动力,教学同时注重知识创新,研究促进科技进步,最后转化为生产力。

总而言之,想要突破高职教育发展瓶颈,增强其发展后备力,高职院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学设备,实现产研化一体,从而培养出社会急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怀勇.高职院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