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学管理工作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本人分管工作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本人全面落实、执行学校和年级组的教学工作计划与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以“教学六认真”和全面推进“1+1”高效课堂改革为准则,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坚持做好高三(2)部教学方面的检查、考核和评比工作,坚持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对各个教研组和每位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周查、总结和月评比,并把检查的结果与每位老师的每月的教学奖励直接挂钩。一学期以来,在学校的各项检查评比中,我们高三(2)部的教学工作有三个单项工作两次受到表扬。在期中期考试中,我们文科部的总体成绩有明显的进步。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学工作
1、本人积极参加学校、年级组织和各级各类业务培训;研读了《教学管理手册》、《泗中教科研》,全学期听了路阳、王铁军等学者的数场报告,做了读书笔记,并按学校要求写了心得体会。业务学习,使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上的帮助。
2、全面推进“1+1”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与各学科教研组长一起探讨高效课堂模式的标准,以实效为根本,坚持上好每周一课;和语文组的同事密切配合,精心编制每一个“导学案”,在高效课堂理论的指导下,全面优化课堂结构,牢牢把握“1+1”课堂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3、本人任教的高三(27)、(28)班的语文学科在第二次阶段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本人分管的美术专业培训工作,在省统考中取得了达线率和高分段人数历史最好成绩。
二、存在问题
1、在抓教学管理工作中,落实“一惯性”原则的力度不够大,有时还存在着临时突击的现象。例如,在检查之前工作听课较多。
2、在工作方面,表率作用发挥不足,整个部内科研、学术气氛不太浓厚。
3、美术班学生因学专业的时间较长,势必影响文化课成绩。
三、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抓制度、促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
教学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各种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否和谐顺利进行,就集中表现在是否建立起正常的稳定、协调、有活力和系统的教学秩序。为了保证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我们按照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依据可行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上、适应性原则、明确性原则、技术性原则制定了《常规教学管理条例》《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管理条例》《学生作业批阅、单元检测情况检查实施方案》《教科研奖励条例》《集体备课实施方案》《教师职员聘任方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规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各种教学质量奖励方案,以及教务处主要职责和教务工作岗位职责以及30余种部室管理制度。这些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检查有尺度,评比有标准,为学校教学管理步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抓常规、促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常规教学工作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主要环节,常规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学校兴衰的大问题。我们认为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必须抓严、抓实、抓细、抓精,坚持始终。为此,我们建设立了“四大教学管理体系”。
1.教学常规管理体系
教学常规主要有“教”的常规,“学”的常规和“管”的常规三大部分组成。我们依据“教”与“学”两者的主要过程环节和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据《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和《学生学习常规》明确提出了教师教学常规的“九认真”和学生学习常规的“八认真”。为了保证“教”与“学”这两个“九认真”“八认真”落在实处,收到实效,我们又提出了常规督导评估,即“管”的“五认真”,把三者结合起来,我们称之为“985认真”。教师教学的“九认真”中的“八认真”大致对应学生学习的八认真,一方面教师直接对学生施教,学生直接受教,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又通过“管”这一中介对学生的学施加影响。而学生学习的结果乃至过程同样要反馈给教师。作为“管”,一方面是既教又管学,另一方面又在教与学两者之间增加了一个新的反馈调节的环节和渠道,能保证教与学的良好实施,更能保证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
教学常规管理我们注重了一个“实”字,“实”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落实”,这是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另一方面就是“实效”。制度再多、再全,不落实等于零,只有把健全的规章制度,扎扎实实落实到每个环节中,通过抓严、抓细、抓精、抓实,坚持始终,才能收到最后的实效。终结管理是目标,过程管理是保证。我们在注重终结管理是目标首先强调的是过程管理,在制度的具体落实和抓教师计划的制定、备课环节、自习辅导、作业布置收缴与评阅、复习检测以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环节上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
2.课堂教学评估体系
建立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学校成立评估小组,对全校所有教师的教案、课堂教学进行不打招呼的评估量化,对于哪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反映问题较多,满意率不高的教师,评估小组多次进入课堂进行评估,评估量化的结果纳入绩效工资考核和年度教师职务考核,并作为教师评优评模和教师聘用、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我们每学期还召开两次各班学生代表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参加的评教调查,将评教情况通报给全体教师,并将学生评教满意率与绩效工资、年度考核挂钩,促进教师积极改进教学。
3.教学评价体系
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我们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制定了《石泉中学高考奖励方案》、《石泉中学非毕业班教学质量奖励办法》。全校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在学校最辛苦的是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是最光荣的,地位最高的是教师,收入高的是教师(相对于行管人员),职称高的是教师,荣誉高的是教师。
4.教师全员聘任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强化我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行了校内教师全员聘任制。聘任程序为:领导小组聘任年级主任;年级主任在政教处的指导下提出班主任选聘建议;班主任在教务处指导下选聘任课教师;在分管校长的指导下,处室主任提出所负责部门的教学辅导人员和行政人员选聘方案,报聘任领导小组决定。制定了严格的教师的聘任办法和落聘人员安置办法。
通过近几年内部全员聘任制的实施,教师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各班形成了班主任为中心,全体科任教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抓活动、促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管理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根本措施。为此我们制定了《关于强化科研管理的有关措施》,建立了科研管理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开展教育科研,使教育科研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推动课程改革的催化剂。
1.坚持求实、求新原则
立足校本研究。所谓“实”,一是研究课题务实;二是研究过程务实。所谓“新”,一是课题应有时代感;二是针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因素,研究总结,反映出新时期的经验;三是研究的角度新,思路有新意,能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解决本学科中的研究课题。
2.大力开展高中新课改革专题的研究。各教研组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广泛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了起来。
3.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不定期邀请一些省、市专家和我校教有所长的教师作高考复习、课程改革、课改与教师成长、《论语》解读等方面的讲座。每学期都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培训、高考复习研讨会,派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考察学习。
4.开展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研教改论文,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将优秀论文续集出版《石泉中学教师教研教改经验论文集》,并将优秀论文推荐给省市报刊杂志发表。目前已有100余篇优秀论文在省、市、县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专业杂志上发表。
四、抓素质,促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近年来,我们围绕优化教师管理,着重抓了教师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1.实施内功锤炼工程。教师专业素质,专业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着重从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学科专业素质,综合文化修养等方面促进教师业务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对教师基本功的训练,抓好五项校本培训,即:教师理论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培训。实现“教师与课改同发展,教师与学生同成才”的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66-02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增加以及语文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的改变,中学语文教学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也随之改变,如此才能确保教学管理顺应中学教学的发展需求。本文主要从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要点内容入手,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应如何加强中学教学管理工作。
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是一个重要的构件。我们只有将教学管理工作中每一部分的工作都落到实处、做到细处、做出好处,才能真正实现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一 统一中学教学管理指导思想
中学教学管理中最忌讳没有统一思想、一致口径的多头领导管理方式,而且加强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要求中学教学管理工作中能上下一心。因此,确定统一的中学教学管理指导思想势在必行。根据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教学管理要求,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必须重视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革新中学教学管理理念,并且实现教学管理工作中常规与改革创新的统一。
二 加强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将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规范化
第一,严抓课堂纪律管理。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且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是以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学生着重强调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并从规范学生上课时的坐姿、说话和行为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随后还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公平公正,赏罚分明”的处理。坐姿标准,认真听讲的学生要给予适度的表扬;而对上课“开小差”、说话和四处活动影响其他同学听课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处罚。这既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又能规范课堂纪律,建立良好的课堂管理基础。
第二,注意课堂教学管理中习惯的培养。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不习惯配合管理,不具备团结合作精神等诸多问题。要想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就必须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和个性问题,培养正确的学习、上课习惯,以正面教育抑制不良习气。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读书、思考和解答问题的习惯,并且引导学生将所学所想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良好习惯。
2.将语文课堂教学管理高效化
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是指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更重视课堂教学效益,重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管理。管理办法包括:
第一,通过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来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让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开发自身学习潜能,比如:磨炼意志,克服懒惰思想和不思进取的思想的影响;树立信心,克服自卑情绪的影响;开发合适的学习方法,稳步提高学习水平。
第二,改善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根据新课改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要对语文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找出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的方式;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结合信息技术,拓展语文教学手段,如辩论会、答辩会、课堂表扬等。
第三,引入科学教学理论。根据科学研究结果制定语文课堂教学计划,恰当地把握教学节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根据学生有效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的科学理论,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转变教学方式,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将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多样化
语文课堂教学的多样化管理可从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学生可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两个方面来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多活动、多变化”的教学思路,制定的教学方案新奇、有趣,能深入浅出的诠释语文教学内容,又能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所接受。
三 重视中学德育教学管理的作用
德育工作是新课改后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学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学语文德育教学方面的管理对加强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具有推动作用。中学语文教学管理者,首先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德育教育列为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安排到正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之中。其次,还需要将德育教育工作与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交叉融合,在完成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完成中学德育教学管理工作。
四 积极开展自我管理工作
根据现代教育管理学中的理论指导,中学教学管理也需要从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入手,而被管理者实现自我管理则是中学教学管理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
1.从中学语文教学管理的管理者入手,积极开展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工作
比如,定期开展针对教学管理者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学习,让教学管理者继承“踏实工作、爱岗敬业、真诚奉献”的优良传统;培养和提高中学教学管理者的教学管理能力,确保管理者有办法解决有关教学管理的问题,能有效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等。这些教学管理能力包括:概念的能力、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等。
2.教育和引导被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
学校依靠强制的规范性管理和引导性的示好方式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管理中被管理者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意识,使被管理者从思想到行为上都与教学管理者保持高度一致性,并让被管理者与教学管理者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达成一致,培养其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五 结束语
中学语文教学管理是现代中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管理水平与现代中学的整体管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文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研究如何加强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工作,推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展开,促进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发展是当前教学环境下中学语文教育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关键,教学管理的成败关系着学校的命运,行政、德育和后勤的管理都和教学管理息息相关,如果没有教学,其它方面的管理皆沦为空谈。我国现代的中学对于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也认识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管理者对教学工作的忽视,遇到问题没有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导致一些问题重复出现,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教学质量。第二,有些学校实施的教学管理太过严格,比如要求班主任在自己没有教学任务时也必须到岗检查纪律,要求代课教师提前两周备课,每周进行教学质量测试,并当众公布结果,甚至要求老师对每次测试进行总结报告,导致老师疲于应付,甚至对于这些繁琐严苛的规章制度产生厌恶心理,反而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有的老师缺乏创新理念,教学墨守成规,规章制度跟不上时代步伐,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教学,这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是极其不利的。第四,学校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体性,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五,有些学校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青年教师比例大,有些老师的教学水平不达标,缺少适当的教学培训,直接抑制了教学水平的提高。第六,在经济不发达的贫穷偏远地区,可用的教育经费有限,教学设备老旧,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和谐的校园文化,一些城乡结合的中学里学生的构成比较复杂,学生班级比较多,管理困难,学校疏于处理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对教学管理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严重的障碍。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们急需找出解决的良方,才能对学生和家长负责,更是对学校本身负责。在此,笔者根据自身的管理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2.中学教学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2.1 明确教学管理目标,学管理思想
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忌缺乏统一的管理目标和思想,否则将是一盘散沙。有了统一的口号,管理者和教师才能团结一心,为提高教学水平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领会上级的教学指导,以创建优秀中学为目标,强化质量意识,创新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外交流,找出适合学习的方法,灵活扎实地搞好教学管理工作。
2.2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制度细节
教学管理是个稳打稳扎的工作,需要抓住常规中的细节,一步一个脚印落实。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做到工作的制度化,应该明确管理者的职责,如校长应明确学校教学管理的目标,熟悉教学管理工作,掌握教学管理动态,评价教学管理质量。教务主任应负责教学质量评比和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教学工作有秩序地进行。教务组长应定期进行教学培训,管理教学活动。年级组长应督促学生的学习,协助教务组长开展好教学工作。另外,对于教师可以倡导“三补、三落实”方针,即补知识、方法和信心,落实人员、时间和内容,实行严明的培优补差和奖罚制度。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才能将教学管理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
2.3 革新教学管理理念,促进教学管理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革新,中学的教学管理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破除封闭式的旧制度,加强对外交流,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和呼声也越来越高,这就对中学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而企业教育理念的渗透也推动了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当然,改革创新的同时要坚持常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改革创新的思想要充分体现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方法和策略的改进,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精益求精地落实创新的教学工作。因此,只有在充分认识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2.4 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树立骨干教师榜样
针对青年教师比重较大的队伍,可以采取“培青催熟”方针,由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带领青年教师,发挥其榜样的力量,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比如,可以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组织各科青年教师进行同台竞技,促进各科交流,提升教学质量。或者将骨干教师的电子课件和教学录像分享到校园网供大家学习,教研组推出研讨课公议教学方法。平时可以举行青年教师茶话会,让大家的轻松的氛围中分享经验,攻克难题。对于进步突出的青年教师要进行表彰,对于陷入瓶颈的青年教师要伸出援手。总之,骨干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应该真正发挥其辐射作用,带领青年教学快速成长。
2.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氛围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对于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学校可以定期表彰学习和教学模范,公布优秀的文学作品,正确引导师生思想意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总之,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促进老师关心学生、学生尊重老师的教学气氛,形成良好的校园口碑。
3.结语
中学教学管理者一定要将社会要求、教学目的和学生发展联系起来,明确教学管理改革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建立有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提升教师队伍质量,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中学的教学管理与学校的兴衰成败直接相关,管理者必须在常规基础上不断改善和创新,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令家长和社会信服。
1.1留学生文化差异带来管理难题。留学生培养过程是中外教育与文化在教育领域中交流互动的过程,也是学校培养标准和管理占主导地位预计双方共同参与培养具有跨文化背景人才的过程。应当说,从目前的教育管理实践中,语言所造成的交流障碍已经不是教育管理的瓶颈问题。不少学生来到中国前已经进行了相关的语言培训,能够简单地进行交流。但由于其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文化差异使得教学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一是留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文化差异。来华留学生本身就是对我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愿意了解、接受我国的教育体系,但这种主观的认识,往往在现实中遇到不少问题,影响留学生的情绪以及观念。特别是对于我国的严格的考试制度往往不能接受,而学校又对这些问题给予的接受、解释相对不足,往往造成双方的误解,影响了教育管理治理;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留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造成的教育管理难题。受到本国教育水平以及模式的影响,各国留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基础不同,文化差异加大,往往导致其在学习生活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管理者带来不少难题。
1.2学校对留学生管理模式的弊端。从现实的情况看,不少高校都是按照培养我国大学生的模式来实施教育管理活动,只是在其中添加了一些具有我国文化特点的内容。这种教育管理模式,对于本国学生而言往往觉得理所当然,但对于一些留学生而言,则会觉得难以适应,而学校对相关的管理内容又没有给予足够的说明和解释,就会在无意之中造成彼此之间的误解,甚至引起学生的不满。比如在考试以及授课模式方面,国外的高校往往相对宽松,学生人数也较少,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而在我国这种方法往往会让教师和管理者觉得傲慢无礼。因此,会加大管理的压力,使得留学生们不知所措,进而影响了其学习生活的质量。
1.3管理人员对留学生工作的困惑。从管理人员的自身而言,往往受到其观念认识、能力素质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影响,在实施留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教育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进行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留学生整体教育体系的管理,从而提高其教育质量。但不少管理人员往往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对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对于新时期留学生与本国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在教学计划设置、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没有制定科学的方案,而在实际的操作中,不注重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能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方案计划,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提高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切实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国际的原则,突出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要素,从而增进高校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
2.1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相互了解。高校要针对来华留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加强相互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差异。针对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及时对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帮助其理解文化差异有可能带来相关问题的必然性,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使其能够正确理解文化差异,进而在相关之间的交流沟通中增加信任,浓厚友情,理解高校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二是要建立特色突出的优势学科。学校在教学安排中要突出本国特点,构建特色教育内容,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三是要采取措施促进文化交流。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服务至上的观念,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如可以通过在节日期间,组织留学生参与到高校学生家庭活动之中,使其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在留学生本国的重点节日中参与到其庆祝活动中,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留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
教学管理工作是推进学校发展,深化改革的关键方面,也是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保障。所以,要想做好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要想确保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我们管理者除了要传递最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之外,还要做好落实工作,要从多方面入手,通过深入探究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和分析来为学生的发展,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前提性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工作
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指的是教师“教”的态度的转变,是落实与时俱进思想的主要工作。那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下,教师“教”的态度转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改革的大潮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教室里的身份是引导者、指导者、参与者而非控制者。这也是能够有效落实“以生为本”这一思想理念的保障。教师做好课堂地位的转变也就成为了应试教育思想向素质教育思想转变的基础。2.转变重知识教授轻能力培养的思想。对于很多老师来说,他们认为学校的工作就是教学生知识,至于能力的锻炼可以在学生进入到社会后慢慢地形成。可这一思想忽略了我校学生的特点,作为职业性学校,我们除了教授理论知识之外,还要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这样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快速的融入社会。
二、做好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工作
教学方法作为影响教学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的应用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做好新教学方法核心思想的学习工作,要结合教材内容做好教学方法的选择工作和应用工作,以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时,教师要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工作,要通过恰当、准确的问题思考和探究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确保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中养成自主探究问题的习惯,同时,也能确保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轻松地掌握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或者说在探究式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设置的问题难易程度要准确,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反之,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工作,要立足于教材,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恰当地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以确保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三、做好教育教学手段的学习工作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种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微课、电子书包等开始应用到我们的课堂之中,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些手段的辅助作用来构建出直观性、形象化的课堂。所以,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该如何组织教师对这些新的教学手段进行学习和应用呢?以“多媒体”为例,这一教学手段虽然应用了很长时间,但在实际应该用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改进,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也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部以专业为单位组建“QQ”群、微信群等,鼓励学生在群里交流自己遇到的问题,同时,倡导学生在网络上加入一些专门进行“多媒体”手段应用的交流群等,目的就是要在不断学习中确保多媒体的应用价值获得最大化实现。所以,在进行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应用这一方面的管理中,以确保学生在具有活力的课堂中树立起积极地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做好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工作
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构建有效性课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任何课堂中都不可缺少的。那么,作为教务管理者,我们该如何指导教师做好课堂评价体系的建设工作呢?第一,对学生做好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是评价的基础,只有明确每位学生的优缺点,教师才能对学生做出准确的评价,才能够让自己的评价得到学生的认同,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第二,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包括:小组评价、自主评价、师生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的应用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以确保学生在多元评价中更加了解自己。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务管理者,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深化过程中,这其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矛盾与问题,尤其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些基本理念,已经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端正工作指导、改变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推进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建立一种新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按照协调发展的要求,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应该树立以下四种理念。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管理中尊重学生的本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加强对当代学生特点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观、心理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出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特点。
1. 人际关系敏感。学生从高中走进大学,生活空间扩大,人际关系便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出现迫切交际需求,但又缺乏社交经验的矛盾心理。大部分同学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的过渡阶段,突然开始的大学生活和各地同学不同的生活习惯对人际之间的交往会产生很多阻碍。
2. 心理承受能力差。一些学生是带着很高的期望来到大学的,他们自信心过高,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设计的十分完美。但由于某些原因,使他们头脑中描绘的“蓝图”不能如愿实现,因而便产生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在独生子女当中表现较为突出。
3. 适应环境能力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由于在家娇生惯养,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吃苦精神差。
(二)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创建良好的成才环境
1. 努力创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必要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要把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为其建设良好的学习文化体育设施,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是高校办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可以了解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扩大图书馆藏书量和藏书种类,增加配套体育设施,使学生可以在繁重的学业之余保持轻松、积极的心态。
2. 努力搭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广阔平台。要把“学校是个小社会”的内涵具体化,在时间、制度、设施、活动等方面给与保障,高校可以积极开展音乐节、运动会、大学生辩论赛、学生法庭等一些典型的业余文体活动,并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相互借鉴、相互探索,使学生既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又提高今后在社会生活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专多能的有用之才。
3. 努力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有文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确立持续培养、全方位培养的观念,使每个学生成才情况都得到比较可观的检测和评估。高校学分制和奖学金的评定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有效工具,教学管理人员应当根据高校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并出台更适合本校的机制和管理方法,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办学模式和奖惩机制,形成一整套的管理方法,并严格执行下去。
4. 努力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开展百家讲坛、学术论坛、科学大讲堂等方式,将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引进到校园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参与电子设计大赛、校园挑战杯、课堂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通过引导学生接触国内外前沿的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树立和谐管理的理念
我国正在提倡和谐发展,和谐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管理理念,树立和谐管理理念是一种增加学生凝聚力、强化学生通力合作精神的必然要求。但是也必须认识到,和谐不是相安无事,不是没有问题。工作中、生活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现象,不能认为有问题就是不和谐,为了维护和谐而故意隐瞒问题,更是不可取的。应该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校进行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不要因和谐而降低管理教育的标准,对和谐进行正确的认识,把它应用到工作中,作为一种处事态度、追求的目标,才能做到更好。和谐的基础是公平、公正,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只有做到公平公正、坚持原则,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护、领导的赞同,才能达到和谐统一,进而塑造优质的教育管理平台。
三、树立自主管理的理念
当下绝大多数大学生为90后成员,该阶段学生大多个性鲜明、想法独特,又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的过渡期。这些特点不论对于学校,还是其个人都有利有弊,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管理方法是否完善。不完善的管理既牵扯领导与教师的大量精力,又达不到管理的目的,甚至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反抗情绪,最终的结果与管理的初衷背道而驰。而适当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参与的意识,可以强化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潜力,提高自律意识。通过选择责任心强,号召力强的学生负责,来凝聚整个班级的团结力,让班级成员感到团体的荣誉感和主人翁的意识,每个成员从中都可以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自主管理意味着教学管理者凡事无需事必躬亲,但并不是放任不管、听之任之。尽管学生有工作的热情,但相对缺乏的办事经验和一些事情的处理方法有时都会稍欠妥当,交代任务前的指导与提醒以及事后的总结尤其重要。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按照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管理理念,进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发展与创新。
四、树立制度管理的理念
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高校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这个前提下开展的。正确的教学管理必须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但有的管理者和教师还习惯于用传统的经验进行管理,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不习惯或不重视依法规政策办事。经验固然重要,但要取决于是否符合当前实际,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已不适用,教学改革已进行了一段时间,新制度的提出得到了实践的肯定。这就需要教学工作者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调整,转变自己以往的工作方式,尽快适应新的政策制度,才能跟上新的形势和发展。
总之,教学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整体性、统一性、政策性很强,并且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管理工作。要解决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合理有效的方法、手段是必须的,而提高思想和观念上的认识是更为重要的。积极创新教学管理,提升管理执行力,对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对当前改革进行实践研究,从而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不断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平祥.以创新精神推进教学管理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2]齐晓宇,姚洁.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4).
[3]韩月奎.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5(3).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模式逐渐呈多样化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职业教育在我国市场人才培养方面担任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对职业学校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理念、生源素质、教学模式等内外因的影响,其教学管理质量低下,无法满足市场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对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研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1.1中职教育外部环境复杂目前,就中职教育而言,在教育结构中处于底层的位置,并且其社会影响力大多都是负面的,社会认同度十分的低。而且,人们对中职教育的认识有限,只是单纯地将中职教育定位为低端教育,对其教学能力持怀疑态度;同时,人们对中职教育里面的学生也存在很大的歧视,对学生的品德以及学识能力都不认同,在就业方面给予了很大的阻碍。更为严重的是,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甚至还蔓延到教师身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积极性都存在很大的认识偏差,也阻碍了中职教师的发展。此外,中职教育管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教育管理理念落后、管理结构冗陈、管理混乱的现象,这些都加剧了中职教育管理的难度。1.2学生基础文化水平偏低经过上文可知,人们对中职教育存在较大的偏差,致使中职教育的收生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学成绩不好,没有考上好高中的学生,或者是一些有过社会经历的青少年。这也反映出了中职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比较差,整体的综合素质不高,学习热情不高,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并且还将一些不好的习惯带入到中职院校中来,导致中职内部的管理主体存在复杂性和管理难度。所以对中职教育而言,更好的引导学生、管理学生是其主要的教育管理工作,与其他教学机构相比而言更具有挑战性。1.3中职学生的全面性发展不足,易出现心理问题在现阶段,中职教育职业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一线人才,因此其技术型教育也是中职教育的主要教育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中职院校只是注重专业技术的传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但是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并不完整,在学生职业规划以及其他社会交际方面的知识较为的缺乏。并且中职学生随着思想的成熟,对自己的未来会感到迷茫,在就业方面也会受到不同的歧视。长期发展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纾解,将会严重影响到中职院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4缺乏实践教学活动职业教育与其他的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区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职业教育最主要的教学特色。但是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教师较为的年轻化,并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动手能力十分的缺乏,致使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同时,一些中职学校家资金有限,无法引进现价的操作设备,并且没有完善的实践基地,从而使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的困难。而且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没有与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不能有效利用企业实践平台,致使学生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没有得到有效的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2中职教育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2.1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关心在中职教育中,很多教师会将中职的学生与高职的学生一视同仁,认为他们已经有足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造成教育管理者在学生管理上的松懈:放任学生自由,没有深入的了解学生,缺乏和学生的沟通,造成学生与管理者的生疏,不愿意靠近管理者。此时学生的问题管理者难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更别说及时地进行疏导,从而造成问题的恶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2.2教育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够完善中职教育管理者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管理意识薄弱,同时对学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偏见,因为学生出现的问题是其固有的,没有积极引导意愿和主动性。甚至有些管理者对于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漠不关心。更多的中职教师是市场化的驱动下进行教育,是为了混口饭吃,认为自己的付出要对得起自己的薪水,从而导致了管理的漏洞。2.3教育管理的方法不规范教育是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达到教书育人、传播知识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善于使用教学方法,必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还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但是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学习困难的情况时,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学生问题的表面,依靠惩罚的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然而,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还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并且还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产生排斥,严重影响到教学管理发展。
3中职教育教学管理优化措施
3.1转变教育方式,增加师生互动教育工作的主要职能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进一步的开发学生潜力,中职学校的教育也是这样的。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者,采用适当的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对学生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对一定要摈弃旧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地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升中职院校的管控能力。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获得学生的信任,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教学目的。3.2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中职学校的学生都处于成长时期,具有较高的表现力,渴望在同龄人面前凸显自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心理课程、就业指导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其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走向社会的信心,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3加强实践教学活动为了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中等职业学校自然要加强实践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毕业后都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首先,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量,充裕的时间是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保障。其次,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定期到校为学生进行技能知识指导,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内容、实践技能发展情况与实际工作活动相结合。再次,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可以借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互动合作。4结语综上所述,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专业技术型人才,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阶段人们对中职教育的认知并不清晰,并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要不断地完善中职教育管理理念,转变教育方式,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敏.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8).
[2]陈丽.基于新时期中职教育教学的创新管理[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一、小学教学管理需要用爱进行管理
爱心,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爱心是温暖人心的情感,也是小学教育管理者运用现代管理手段的前提。在小学管理过程中,应该用爱心和体贴来关心学生,让他们感知到学校的温暖。
1.对于教师管理要保持一份爱心
例如,针对平时的上课迟到现象,很多管理者直接采取严厉的职责和批评态度,这是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如果管理者用运用充满爱心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问题发生的时候不是直接责问,而是先问问学生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是一些可以原谅的问题,管理者可以不用严厉指责的方式。
2.对于学生管理要保持一份爱心
当然,对一些不守纪律的学生,管理者可以运用激励法和奖励法来促进所有学生不断改进坏习惯。在平时学习中管理者要积极关心学生,当学生有生活和学习困难的时候管理者要给予适当支持,当学生有心理困惑时管理者要进行适当辅导,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前进。
二、小学教学管理需要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小学教学管理需要管理者强化管理制度,更新管理思路,全面提高管理效率。
1.小学教学管理要具有公平到位的管理制度
小学学校要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且要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实际有效地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制度公平。例如,针对教师的行为,管理者应该用明确的文字规定出教师需要完成的任务,这种制度对每一个教师都要适用,如果哪一位教师违背了规章制度,都要受到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
2.小学教学管理要有公正化和明朗化的考核制度
小学考核制度不但要让每一个教师出色的地方进行凸显,让教师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此,管理者在制订考核机制的时候要认真思考考核的细节,不断修正考核方式方法,确保学校的工作特点得以凸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07-02
一、引言
“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单位。学分制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这种教学管理制度源于美国,哈佛大学首先采用学分制,哈佛大学医学院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学分制。到了20世纪初,美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陆续推行了学分制。我国实行学分制起始于前后,但其发展道理则历经曲折。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以往实行的学年制在满足这些新的要求方面捉襟见肘,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适应力和竞争力,是我国高校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为此,一些高校开始试行并不断深化学分制改革。学分制充分体现在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方面。目前学分制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模式之一,据统计,截至1996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高校实行了学分制。作者目前供职于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该校在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围绕提高办学水平、确立本科教育的核心地位,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谋求发展。其中,在教学管理中,积极探索和践行学分制,在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带动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以提高本科的教学质量,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虽然该校在学分制管理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身为一线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作者还是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现做简要的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存在的困难
1.课程设置的限制和学生自由选课之间存在矛盾。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是学分制受学生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学分制管理体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喜好在自己的专业培养方案内自主选择课程、教师和学习进度等等。而这种自由选择的前提则是学校应当设置既能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广博性,又具有很好选择空间的课程。因此,可以说课程设置的数量和质量是体现一所学校学分制实施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而实际执行中,这一方面却存在着十分大的困难。在课程设置方面,掣肘于专业总培养方案的限定、教学资源不足等原因,往往学校能够开设的课程科目和总量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自由选课还是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限制,这是课程数量上可能存在的问题。
2.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的困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以保证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都是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下进行衡量。但在学分制框架下,教师依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和特长开设课程,授课过程也体现着教师的个人风格和特色,在给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教学服务的同时也使得统一的质量监控体系难以发挥作用,不排除有些教师为了博取高选取率、高出勤率或者学生的好评而降低授课标准,为学生大开“方便之门”,影响学校的教风学风,危及人才培养质量。
3.考试安排方面的困境。在学分制下允许学生自由选课后,学生自行组合课程,随机性和流动性都随之增大,学生存在于各个“课程班级”中,这种情况给统一的考试安排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学主管部门要针对学生选课情况安排开始,确保每个学生的每门课程考试不冲突,必定会给考试安排带来巨大的困难。
三、完善学分制的对策探析
1.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学分制在其执行的过程中,对学校的教学资源、实验设备、实践基地、教学管理、后勤保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学校必须致力于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加强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学校不仅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同时也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接受捐赠等途径扩大经费来源,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为学分制的发展奠定基础。
2.加强课程建设,增加选课资源。充分的课程量是衡量学分制执行情况优劣的根本,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强化课程建设,持续提升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3.强化师资建设,注重教风建设。执行学分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致力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以及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渠道吸引和培养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其次,应当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师德师风建设,学分制条件下,教师有了更大的自,有必要加强思政工作,引导教师正确看待学生的评价和手中的评分权,避免教师迫于竞争压力而降低授课标准。再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机制,要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4.完善评估体系,重视质量监控。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既能够保护每一位教师的个人风格,又要确保基本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估:一是强化教学督导的作用,加强听课督导,实现同行评教;二是要求学生进行反馈评;三是任课教师自评。综合几方面的因素,给予一个综合的评价。
5.提升教学管理数字化水平。实现教学管理数字化是执行学分制的一个重要工具。由于学分制给学生以一定的自由度,学生上课的流动性大大增加,由此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面临挑战。诸如培养方案管理、教学计划管理、学生选课、课表和查询、教材管理、学习管理、考务工作、学分(成绩)管理、教学考评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量都非常大,上述这些工作如果仅仅依靠教务部门的几位工作人员来做,将十分困难。而数字化的管理系统就会可以大幅提供教学管理的效率。因此我们建议不断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实现高效管理。
本人从现实出发,简要分析了制约学分制执行和发展的几方面因素,并根据当下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几点完善学分制的对策,得出如下结论:学分制的实施受到了各大高校和广大师生的欢迎,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学分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其执行过程中,受到教学资源、课程资源不足的制约,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评估体系,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能够使得学分制的运转更为顺畅。我们有必要结合各个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基础,加强调查研究,预见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做好应付的准备,逐步建立和完善实施学分制所必备的种种条件,制订全面系统的方案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学分制。
参考文献:
[1]曹丽,方明.学分制下教学管理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1).
[2]张漠.对进一步完善高校学分制的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02).
二、体育教学管理评价缺乏科学性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让更多的学校都意识到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纷纷开始重视起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只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忽略了对于教学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综合素质。
三、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的高低。因此,一定要让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科学化的管理。而要实现的前提就是,必须要有一支综合实力雄厚、高水平、高素质的高校体育教学师资队伍。想要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就要从管理者的素质入手。第一,高校的体育教师要随时补充自身的知识素养,不间断的去了解最新鲜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巩固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第二,体育教师在拥有厚实的体育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要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这样才会营造一种健康正常的体育教学氛围,不会将学生引入歧途。第三,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者还要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有能够正常开展高校各项体育活动的能力。高校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培训体育教学管理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让他们能够不断的学习完成自我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科学技术,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管理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体育教学中利用高科技的现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遍,让高校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和灵活多变,同时也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借助科学技术,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管理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比如说借助科学技术,建设体育教学管理系统,输入学生的具体信息,制定简单明了的目录,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查阅和管理。借助高科技,能够将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的简单明了化,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不过,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学校和管理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高科技的结合,不一定非要用十分顶尖的科技技术,能顾适合学校发展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