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对民政工作的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区政府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20__年决定申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20__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创建单位”。近年来,在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工作中,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加强培训,开展科研,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增大投入,扎实工作,加快了创建步伐,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主要工作是: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管理严格,为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区政府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各层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面落实创建工作任务。一是注重领导,健全组织。区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区长任组长,卫生局、财政局、人事局、发展计划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区振兴中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中医管理科。卫生局组建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中医工作的副局长为副组长的中医工作领导小组,卫生局专门成立了中医指导科,由熟悉中医药政策、中医管理知识和熟悉中医工作情况的同志负责中医药工作。各乡镇依照区政府的要求分别成立了创建农村中医工作领导小组。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定期检查考核。区政府多次召开领导会议和专题会议,提高创建认识,明确创建任务。区政府和各乡镇将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工作纳入了区、乡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主管区长与各乡镇长签定责任状,明确创建工作责任,对乡镇的中医药工作进行专题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列入全年目标考核责任制中。卫生局制定了全区农村中医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及检查、考核标准和办法。对区属医疗机构每半年检查一次,年终进行全面考核评比。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并提出改进意见,由卫生局中医指导科负责督办落实。三是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在创建过程中,建立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并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对各医疗机构的中医药工作实行质量监督,突出中医病志、处方书写质量管理和中医药疗效、技术操作规程以及中医护理等的管理和监督。严格了民营医疗机构的业务管理和质量考核,开展质量千分考核活动,奖优罚劣,提高了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的业务水平,净化了中医医疗市场,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重点突出,网络完善,加快了创建工作的步伐
区政府在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工作中,突出了工作重点,优化中医资源,强化了网络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以区中医院为龙头,加快了中医药中心网络的建设。目前,区中医院的的中医药资源雄厚,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床位300张,床位使用率20__年为136.8。全院有中医药人员98人,占全院医药人员的65.58,中医药人员职称结构合理,有心脑血管疾病定位诊断、治疗DSA成像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达到8000多万元。中医门诊有一级临床科室13个,二级科室15个,其血栓病科在全区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有先进的中药制剂室,生产 中成药达24个品种,并全部达到国家药检标准,基本满足了全院临床及其广大患者的需要。20__年以来,年均为乡镇医院、村卫生室培训中医药人员20名,深入基层指导工作9次,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在创建工作中起到了龙头作用。二是以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为重点,注重了中联网络中医药工作的开展和建设。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现有中医药人员25人,做到了定期有计划地组织这些人员到区中医院和上级中医院学习、进修和培训。同时利用每月乡医例会传授中医理论及防病治病知识,并定期深入到村卫生室指导乡医开展中医药工作,发挥了中联络网的作用。三是以村卫生室为重点,注重了基层网络的建设。全区农村现有卫生室190个,有乡村医生220名,其中中医卫生技术人员29人。乡村医生均能用中西医两法防治疾病。现在全区中医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上建中心,中联网络。下打基础“的格局,加快了创建工作的步伐。
(三)加强培训,注重科研,推动了创建工作的进展
区政府特别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中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注重中医药科研、学术活动的开展。一是加强培训,提高整体素质。近年来,区中医院共有40余名中医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大多数成为血栓病科等重点科室的中坚力量。与辽宁中医学院联合承办研究生课程班,招收15名硕士生。各乡镇卫生院有计划地强化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区卫生局组织编写了《农村常见病中医治疗手册》、《针灸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中草药基本知识》等书籍,每年举办一次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班,累计培训乡村医生近600人次,覆盖率达98。为规范医疗文件书写,举办了《乡村医生中医、西医门诊病历、处方及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培训班》,提高了乡村医生医疗文件书写水平及对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的认识程度。二是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学术活动。区中医院积极开展以“三贴近”和“出人才、出论文、出专利”为原则的科技兴院活动,20__年完成了国家“十五”重点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研究》60例临床观察;与辽宁中医学院合作,参与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彭氏眼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已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课题验收。20__年又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课题2项,分别是《化痰解毒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诊期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活血止血、泻火解毒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此外还申报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申请专利2项,《眼痒立止水》、《复方股兰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实用型国家发展专利1项。为了进一步完善医学、护理继续教育体系,先后举办医疗、护理中医药科研学术活动15次。20__年在区中医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了区中医学术交流会,共收到中医论文30余篇,通过专家评审,有16篇论文获奖。促进了我区中医科研与学术交流。
(四)投入增大,政策优惠,工作扎实,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区政府在创建工作中,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向中医倾斜的优惠政策,确保了创建工作的开展。一是加大投入,搞好基础建设。在房屋建设上,区中医院完成了6936平方米的病房楼扩建及3133平方米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任务,新建热水房、车库、总务仓库316平方米,并投入使用,使医疗用房总面积达到了2.2万平方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区三院)33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也投入了使用,院容院貌有了明显改善。在医疗设备购置上,医疗机构采取多渠道筹资的办法,中医院引进了心脑血管疾病定位诊断、治疗DSA成像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现有医疗设备总值4361万元,万元以上设备165台,使用率为85.2。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投入近300万元购进大型设备16台件,使诊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医疗设施的改善,扩大了医疗服务功能,提高了科学诊治水平,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卫生系统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20__年各医疗卫生单位业务总收入(不含财政拨款)1亿8千万元。比上年增加3千多万元,增加21.2。固定资产总值近2亿元,新增1千多万元,增长9.2。二是坚持卫生优先的原则,制定扶持政策。区政府除了在资金投入上重点倾斜外,还制定了相关政策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开展城区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院工作,本着“重点突出、合理配对、定点帮扶、注重实效”的原则,将五所农村卫生院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确定城区医院进行定点帮扶。目的是加强农村中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村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农村卫生院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另外在医疗定点医院设立,干诊医药费报销等方面,给予中医院与综合医院同等待遇,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区政府在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加大了领导力度,健全了组织机构,加强了管理,开展了培训和学术活动,增加了资金投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问题,主要是:
(一)农村中医服务网络建设不健全、不完善。农村中心卫生院四家,乡镇卫生院九家,只有六家设有中医科,其余七家没有中医科,不符合创建标准和要求。
(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才缺乏。一是医院经济效益不好留不住人才。二是医院缺少资金无力引进人才。
(三)中医药培训工作有差距,部分医院中医“西医化”。部分中医技术人员学习培训不够,理论素养不高,技术不精,不能很好地运用中医辨证诊治的方法为患者服务,常常依赖“西医”诊疗,导致中医不中。
(四)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的资金明显不足。部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建设缺乏资金;医院硬件建设和人才引进缺乏资金;致使部分农村中医药服务空白。
三、几点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我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意愿和要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区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我们建议如下:
社区的民政工作主要承担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管理等多项社会行政事务,业务面广量大,且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做好社区民政工作对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社区的民政工作主要包含城市低保、五保、慈善捐赠、优抚优待、孤老残弱、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养老院等诸多方面。近年来,河滩社区民政工作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基层民政工作仍存在着基础条件差、资金短缺等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滩社区辖区总面积66平方千米,总户数10493户,总人口32521人。社区共有城市低保对象479户,五保户89户,优抚对象270人。今年来,对54户看病难的困难群众给予了医疗救助。对辖区残疾人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以下简称“残疾人两项补贴”),今年来,对辖区100余名残疾人给予了两项补贴。社区有分管民政工作人员三名,都为全职。河滩社区民政工作基本上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二、工作开展情况
河滩社区民政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增强“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近年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低保、五保、慈善捐赠、优抚优待、孤老残弱、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养老院等,特别是当前正在深入落实的农村低保工作,民政部门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为维护地方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河滩社区的低保工作取得了尤为瞩目的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今年以来,河滩社区根据有关城乡低保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完善了工作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严格贯彻有关低保工作的文件精神,以操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结果公平话为目标,做到了对象认定准确、操作程序规范、动态管理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实现了“阳光低保”、“公平低保”的目标。
一是对审批确定的低保对象及时上报街道、区级民政部门,并要求在各村委公示栏内进行张榜公示,及时发放低保证;对审批未通过的,及时告知申请人或其人原因。
二是加强档案管理,完善了城乡低保对象纸质和电子档案,做到一户一档,确保申请审批材料齐全。进一步推动了低保信息化建设,以及城乡低保信息网络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三是加强动态管理。按规定定期对城乡低保家庭的发生变化情况和人员增减等情况进行复核,及时办理增发、减发和停发低保金手续,对超出保障标准的低保家庭及时予以清退。
四是在村(居)设置低保公示栏,对辖区的低保政策、审批条件、审批流程以及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基本信息予以长期公示。加大低保政策宣传力度,向社会公布经办科室、投诉电话,设置投诉箱,采取多种形式推进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社区民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政工作越来越加重视,随着民政部门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工作量不断加大,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基层民政部门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践中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基层民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一是民政工作领域逐步拓宽、任务加大,而民政人员相对较少,给工作造成巨大压力。就河滩社区而言,社区所辖人口32521人,而民政人员仅有3名,容易造成精力不够的问题。二是基层民政经费严重不足。近年来,上级拨付地方民政部门的专项资金数目甚大,低保、五保、优抚对象、救灾救济资金的发放、下乡调研、各种表册印制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但基层民政工作经费异常紧缺。三是民政对象需求呈不断扩增之势,给民政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加快,民政工作对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诉求交织,给民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矛盾。
四、对加强社区民政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改善社区民政办的办公条件,以提高基层民政工作的办事效率。一方面,整合社区民政现有资源,分类管理和营运。另一方面,加大投入,配备相对统一的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和应急装备,逐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是增加人员配备,提高民政工作的服务质量。由于民政工作政策性强和业务性强,对民政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要求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民政干部数量和稳定的民政干部队伍,解决好有人干事的问题,充实力量,稳定队伍。让民政干部有阵地、有职有权,以增强民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民政工作人员有更多的经理干好本职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三是加大对社区民政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基层民政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我国的民政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对老百姓的服务领域越来越宽,这就要求民政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大对社区民政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民政干部的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使他们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着力建设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基层民政队伍,是做好社区民政工作的重要条件。
四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逐步理顺管理体制。要提高财政支出比例。民政工作做得好不好,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落实得好不好,关键靠资金投入,这是民政工作的基础。因此,对民政资金的投入,要建立民政资金自然增长机制。参考文献:
[1]杨正勤.乡镇民政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民政,2004(12).[2]刘朝晖,魏国辰.乡镇民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政,2006(8).
围绕民生主题,构建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民政工作职责体系、民政机构组织体系这“五大体系”,为民兴办七件实事的工作思路,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查找基层民政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务实的对策措施,推进全市民政系统“创业创新”,为建立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调研内容
根据今年民政工作的重点及当前民政工作存在的问题,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调研工作:一是关于*市困难群众扶持政策方面的调研;二是关于*市烈属现状及今后工作重点的调研;三是关于*市殡仪馆提高服务质量方面的调研;四是关于*市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调研;五是关于*市老年人优待政策的落实情况的调研;六是关于*市社会团体和民非企业回报社会方面的调研。
三、调研方法
主要领导以蹲点为主进行,其他班子领导以蹲点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具体调研采取以下方法:
1、实地调研。通过深入到各乡镇、村和农户,下属单位进行实地察看,掌握基本情况,了解群众所忧、所思、所盼。
2、召开座谈会。通过召开乡镇干部、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会,面对面倾听民声、掌握民情、了解民意,尤其倾听群众对民政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3、开展问卷调查。通过选择不同层面、不同对象发放民政工作有关方面的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了解真实情况。
4、开展走访慰问。开展走访慰问烈属、伤残军人、低保对象和其他困难群众,送上党和政府关怀和温暖,并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服务工作。
5、召开意见汇总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蹲点调研,召开调研人员汇总会,听取各方意见,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措施,制定实施办法或意见,形成调研报告,报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做好参谋助手工作。
四、调研人员
为加强“创新创业”工作,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成立市民政局“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各党组成员担任成员。根据局党组分开,组成6个调研组,由分管领导牵头,有关科室抽调两至三人为组员。
五、时间地点
调研时间安排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期一个月。调研地点为以各乡镇、村为主;其中关于殡仪服务主要以在市殡仪馆为主,可适当到附近县市调研。
六、调研要求
总的工作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民政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对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践行群众路线,全力服务民生,坚持以建设数字、保障、阳光、文化民政为目标,继续做好八项重点工作,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做强。
做实,就目前工作来看,数字民政和保障民政已经做得比较实,就阳光民政和文化民政建设来看,好多工作还处于理念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将阳光民政和文化民政进一步做实。
做细,社会救助工作要做细,抓一些重点环节,例如调查评议和公开公示进一步做细。
做精,在目前做的较好的工作上进一步开拓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
做强,在做精的基础上把民政工作做强。就养老体系建设来说,我们现在要在做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养老体系建设做强。
我们要围绕建设数字、保障、阳光、文化民政这一目标,集中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冬季困难群众的生活安排。由救灾牵头,社会救助配合,尽快把受灾的困难群众救助金发放到位,工作情况形成信息上报区委、区政府。
项目建设。包括养老、社区、陵园迁建等项目,各分管口要把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真正做到拿在手上、放在心里。
冬季无着人员的救助。冬季来临,冬天是无着人员救助的重要时期,救助站一定要加强巡查,在我区不能出现无着人员流浪的现象。
安全工作。近期安排人员对全区敬老院的安全进行大检查;各基层单位做好安全防护和安全检查工作,重点是防火、防盗。
一、州基层民政系统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运行基本情况
民政机构设置情况为社会事全州共8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其中男性120人,占55%女性98人,占45%从年龄层次上看,30岁以下的11人,占5%31岁至35岁的17人,占7.8%;36岁至40岁的29人,占13.3%;41岁至50岁的113人,务办公室78个,占88.6%独立的民政办公室10个,占11.4%乡镇街道办事处民政办行政编制数151专职民政工作人员218人。占51.8%;50岁以上的48人,占22%从学历层次上看,高中(中专)61人,占28%大专136人,占62.4%本科21人,占9.6%兼职民政工作者17人。长期以来,州民政工作者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扎根基层,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履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救灾减灾、优抚安置、基层政权建设和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慈善事业等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职能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个别地方领导对民政工作认识不足
部分乡镇民政机构人员编制不到位。全州88个乡镇街道办
民政机构平均编制配备数为1.7实际平均配备2.5名专职民政干部,事处。个别县市在每个乡镇仅仅配备了1名民政专职干部,人手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政事业的发展。部分乡镇安排的民政工作人员年龄老化,有的长期兼职其他工作,精力分散。部分乡镇民政干部队伍不稳定,由于基层民政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业务性,人员更换频繁使得新上任的民政干部对民政法律、政策、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影响了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二)紧张的人员编制配备已不适应新时期民政工作要求
机构体制的调整使机构设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原属单独履行职能职责的乡镇民政办与综合治理、残联、计生、劳动保障、慈善组织等办公室进行了合并,全州8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独立的民政办公室仅10个,1机构设置与民政工作职责不完全适应。乡镇机构改革后。占11.4%绝大多数都归口于社会事务办公室,业务庞杂,实质上乡镇民政机构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而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围绕着解决民生、落实民权和维护民利三大主题,领域不断拓宽,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肩负着社会保障、基层政权建设、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领域的重要职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和维护公平正义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每项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事关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及社会进步,事关党和政府的威望和形象。社会事务办公室不能涵盖民政办的全部职能,也不能全面履行民政办的全部职责。
全州乡镇专职民政工作人员218人,2乡镇民政干部人员配备与民政工作任务不对等。从调研数据来看。兼职民政工作人员17人,构成了州基层民政工作全部队伍。州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全州总人口390万。目前,全州共有城市低保对象55877人,农村低保对象20万人,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对象18万多人,各类重点优抚对象16514人,城市和农村低保边缘困难群众还有数十万,常年因灾造成需救济的灾民也在50万人次左右,基层民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州属山区,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众多的灾民、特困户以及优抚、伤残、鳏寡孤独等特殊困难群体需要得到及时的救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各项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民政工作担负着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基层政权建设、优待抚恤、双拥、收养、医疗救助、行政区划地名管理、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等多项民政工作。基层民政干部因人少事多,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这些都影响了民政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民政干部年龄老化。
40岁以上的民政干部占73%大专以下学历的还占据一定比例,州民政工作者年龄呈老化趋势。总体上看年龄结构偏大。本科学历的不足10%整体素质不高导致一些民政干部在解释政策和执行政策上水平低下。如低保工作,村支部书记“一个人说了算”现象还存在人情保”懒汉保”等现象在个别地方突出,引起了村民上访,形成了不稳定因素。同时,基层民政干部学习新知识、适应新形势下的新业务、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办公自动化、档案资料电子化迫在眉睫,要求基层民政干部必须熟悉微机操作,能及时准确录入、传送各种信息资料,适应办公自动化,实现资源共享。但目前,基层民政干部年龄普遍偏大,且有不少都是职函授学历,拥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更是少数,由于忙于日常事务等客观原因,组织民政助理员集中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因此,许多老民政助理员的业务素质和新时期民政工作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四)基层民政机构工作条件和办公设施与民政工作要求不适应
办公设施陈旧老化,州乡镇民政机构大部分工作条件十分简陋。狭小的办公室里两个人拥挤办公,要完成五大方面一百多项业务工作,接待民政对象和办理工作业务比较混乱,直接影响了民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乡镇民政干部身处抗灾救灾第一线,责任重大,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核查灾情;低保工作中,乡镇民政干部要建立各村及城镇低保对象档案,要如实掌握第一手资料,按照低保对象动态管理的要求,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入户核查工作;要组织开展社区和村委会的选举工作等等,工作任务十分烦琐,工作量也较大。
三、对策和建议
进一步理顺乡镇民政机构和人员编制一)高度重视民生工作。
各级领导要从“保稳定,民政工作的重心在基层。促发展”政治高度,重视支持民政事业,为民政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构编制人员环境。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民生,关注基层民政工作,切实加强基层民政组织机构建设,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取适应我山区特点的办法,机构改革时,将民政办从社会事务办公室中独立出来,进一步彰显民政办工作职能,并在经费及办公设施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民政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定期研究民政工作,解决民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由于民政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没有充实的民政工作力量是难以完成工作任务的所以,根据民政工作的内容、范围、工作量和工作对象适当增加人员编制,或采取以钱养事,以事聘人的办法,足额配备工作人员,减少兼职,强化职责,切实解决民政工作人少事多的矛盾,确保各项民政工作任务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一、重民生,着力提高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保障基本民生,是民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要完善和深化城乡是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我县当前农村贫困人口约22796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6%,其中农村低保对象20250人,五保对象2546人,是目前农村社会救助的主要对象,他们在制度内得到了相应的最低生活保障。今后我们将根据财政投入的实际情况,从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出发,加大救助力度,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时适度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全部纳入低保。近阶级会特殊重视新生生活困难家庭,城乡低保边缘群体和农民工家庭的实际困难:落实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及时救助生活一时陷入困境的苦难家庭,对低保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予以关照。二是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医疗救助的惠及范围和补助水平,完善及时救助,分类救助,按省里要求将危房改造工作做好落实好。三是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农村五保,城镇“三无”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认真落实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尽快完善老年优待政策体系,继续推进敬老院服务,基本满足老年人居院养老的需求。四是推进优抚安置工作,保障优抚对象权益。继续开展“关爱功臣”“永保光荣”等系列双拥活动。继续完善抚恤优待和医疗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生活与当地群众(来源:文秘站 )的生活水平同步发展。大力推进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建立重点优抚对想医疗补助即时结算制度。完善城乡一体化,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退役士兵就业创业。
二、促稳定,着力加强城乡基层民主,社会组织建设。
一是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发挥城乡社区功能,筑牢基层社会稳定平台。坚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推进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利。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推进农村基层建设。二是推进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发挥服务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重点培育和扶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传达政策,反映群众心声,疏导社会心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的作用。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对生活困难群体提供帮助;促进政府和社会组织,社会各阶层利益群体的和谐互动。加强执法监管。完善社会组织评估机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社会组织和非法组织,维护社会次序,促进社会稳定。
三、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乡镇民政队伍秉承“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牢牢记住“解决民生、保障民权、维护民利”的核心职责;牢牢把握“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任务。,认真履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服务职能,提高社会保障效能,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重与好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政职能的增加,基层民政工作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反而随着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主要表现在:
一是机构建设缺位,基层力量薄弱。伴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取消了乡镇民政办公室,改设乡镇民政助理员一职,且多为兼职。二是人员调整频繁,业务知识匮乏。熟悉和准确掌握民政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是干好民政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据统计,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有17人参加过县及以上专业知识培训,未参加过任何形式培训的有9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数的34.6﹪、占乡镇总数的27﹪,形成了“上面守营房,下面流水兵”。由于乡镇民政工作人员频繁更换,业务知识匮乏,乡镇民政工作无连续性,其结果必是“一年忙到头,万事理不清”,严重影响了我县民政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民政职能增多,队伍兼职过多。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进入新世纪后,民政职能逐渐增多,尤以社会保障任务繁重。今年省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大部分由乡民政所直接承办,至目前,我县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近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0250人,五保供养对象近2546人,年均发放各类民政优待抚恤、定补救助款物过百万元。随着社会保障措 施的到位,民政服务对象、各类款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眼下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普遍兼任残联理事长,此外还要住村参与各项中心工作。人员过少,任务加重,兼职过多,势必对乡镇落实民政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注定大打折扣。
四、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民政所涉及的社救、优抚、低保、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村民自治、社区建设业务,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高度重视和关心乡镇民政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是加强社会建设,抓好民生工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是和谐之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能有效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利益关系和谐;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对于巩固国防,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军政军民关系团结和谐意义重大;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依法推进村(居)民自治和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对于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有利于弘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乡镇民政工作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民政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一项工作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的。在当前,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变化的形势下,乡镇民政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严格。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出发,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落实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民主管理权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有利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民政工作在政府的职能转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是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社会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建设村民自治与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都属于社会管理职能范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在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中,民政社会保障占有极重要位置。此外,如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管理、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工作都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总之,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必须坚持和强化的主体责任。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深情地说:“作为总理,应该是最大的民政部长,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加强民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清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乡镇民政工作抓实抓好。
五、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努力提高民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总体思路是:按照充实、完善、规范、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鉴我省池洲、宣城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乡镇民政服务平台,全面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职责。
2010年是民政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的一年。全国各民政业务信息系统拓宽领域,深入挖掘,围绕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救助及社会工作者管理等几大方面积极开展。社团管理、优抚安置、社会救助、村民自治、全国婚姻、全国救助等信息系统的投入与使用,一些地方根据自身条件先期进行了基层全业务民政软件的建设,将各项民政业务整合在同一平台下。全国民政业务系统的建设提高了民政工作的效率,增强了民政工作的决策能力。
民政信息化的发展保障了民政各项业务的发展对信息处理的要求,提高了各级民政单位的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行政成本,为政策制定了提供了数据支持,扩大了民政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一、民政信息化发展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把“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确立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因此,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必将为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国内民政信息化发展背景
国内对民政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研究有专著、硕博士学位论文及相关文章等,实践主要有国家层面和地区两个层面。如纪江明的论文《上海民政信息化建设发展研究》。
实践方面突出的有北京,吉林等地。北京利用北京市农科院设在各区县、乡镇的远程教育服务网络,给各区县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帮助其建立信息服务站,实现资源共享。市农业局与农科院从自身优势出发,提供各自优势信息;同时,自编“北京市农业信息员培训教材”并下放到各区县,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及讲座,使农村信息员掌握收集、分析、传播信息的方法,提高他们对信息的接收、分析能力。目前市农业局建立信息服务站150多个,培养信息员2000多名。
2、国外民政信息化发展背景
发达国家由于科技发达等原因对于电子政务的应用推广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较早并且较为全面:
国外关于民政信息服务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信息资源价值、信息资源应用、信息技术等方面。Pkoniger and Kjnaowitz(1995)认为:结构缺失而不是总量匾乏,是导致人们处理信息效用低下的原因。要通过设计信息甄别方法、选择时间、信息结构以及信息选择时序来提高其利用信息的效果。Matthias Klusch (2001)研究了在“网络上巨大数量的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便利了用户对于信息的获取、识别以及使用”,了解智能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发展情况。
实践方面做的比较成熟,比如美国和加拿大在这方面都做的比较好。下面以美国为例:在1993年到2001年,美国联邦政府已经了1300多项电子政务相关的实施项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电子政务的发展推动了美国政府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通过使用信息技术重塑了政府对民众的服务流程,加强了政府与客户间的互动,建立了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子政府以提供更有效率、更易于使用的服务,为民众提供更多获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途径,受到了公民普遍的支持。由于电子政务的实施,1992年到1996年,美国政府的员工减少了24万人,关闭了近2000个办公室,减少开支1180亿美元。在对居民和企业的服务方面,政府的200个局确立了3000条服务标准,作废了1.6万多页过时的行政法规,简化了3.1万多页规定。美国政府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花费在2002年将达到48亿美元,2003年达到52亿美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电子政务推广。
二、中国民政信息化发展概况
2001年6月,民政部在上海召开了首次全国民政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民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精神,以改革管理手段,改进工作方式,促进民政事业发展,提高民政工作水平为方针,积极推进民政系统信息化建设,促进民政工作现代化。会议认为,加强民政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民政业务工作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网络化、手段现代化;可以逐步实现民政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以信息化带动民政工作现代化,是新时期民政工作的重要任务。会议制定并颁布了《全国民政系统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客观详细地分析了民政系统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制定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原则及发展目标,确定了主要任务并提出了保障措施,为“十五”期间民政信息化工作描绘了蓝图。
三、甘肃省民政信息化发展现状
甘肃省各级民政部门需要建设的门户网站101个。目前省厅及兰州、金昌、张掖、嘉峪关、白银、平凉6个市和静宁县、敦煌市2个县市,建门户网站9个,其中嘉峪关市、金昌市、张掖市的网站挂靠在政府网站群内。此外,高台县建立了双拥专项网站,临泽县、玉门市、兰州市安宁区等县区市制作了挂靠在政府网站群内的网页。正在筹备建设的有武威市、天水市和定西市民政局。总体上,网站建设进展迟缓,数量少、水平低,严重滞后于全国其它省区市。
四、关于甘肃省民政信息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基层民政信息采集工作
甘肃省民政信息化工作基础差,发展起步迟,整体水平落后。在基层民政信息采集方面,基本制度不够完善,规范化程度不够,统一性不够完善。在基层民政信息采集工作上,应该全省统一部署,整体规划,形成统一规范的信息库。
2、加强民政系统门户网站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力倡导电子政务的今天,民政系统开放办公,首先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和门户网站的建设。
3、加强民政系统信息库维护和更新工作
在民政信息采集、门户网站的建立完成后,应该从基层到省级各级民政部门加强民政系统信息库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以便达到民政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加强基层民政系统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民政系统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后,各级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加强更新和改进民政系统的各项管理系统。应该保持民政系统工作人员的年轻化。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甘肃省信息化年鉴[M].信息化年鉴编委会,2003.
我们征集了各类意见对方67条,从中发现在民政业务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主要有: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困难边缘群众脱离的预期变得列为遥远,城乡困难群众明显增多。如老年人、因病致贫者,这些群众都要求政府给予救助以改善生活;公众对乡镇公益设施的需求呼声越来越高,占总人口的14%的老年人及其家庭对养老设施和服务的需求相当迫切;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群众对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和支配更加关注,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见强烈,对基层政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民政事务日益繁重,基层民政工作存在压力很大,有待建立真正与业务工作相适应的民政工作机制和队伍等。这些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群众对共享经济发民成果的期待。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民政工作实际,民政部门将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上做好文章,为保稳促调,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保障,为我县经济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重民生,着力提高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保障基本民生,是民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要完善和深化城乡是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我县当前农村贫困人口约22796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6%,其中农村低保对象20250人,五保对象2546人,是目前农村社会救助的主要对象,他们在制度内得到了相应的最低生活保障。今后我们将根据财政投入的实际情况,从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出发,加大救助力度,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时适度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全部纳入低保。近阶级会特殊重视新生生活困难家庭,城乡低保边缘群体和农民工家庭的实际困难:落实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及时救助生活一时陷入困境的苦难家庭,对低保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予以关照。二是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医疗救助的惠及范围和补助水平,完善及时救助,分类救助,按省里要求将危房改造工作做好落实好。三是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农村五保,城镇“三无”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认真落实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尽快完善老年优待政策体系,继续推进敬老院服务,基本满足老年人居院养老的需求。四是推进优抚安置工作,保障优抚对象权益。继续开展“关爱功臣”“永保光荣”等系列双拥活动。继续完善抚恤优待和医疗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生活与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步发展。大力推进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建立重点优抚对想医疗补助即时结算制度。完善城乡一体化,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退役士兵就业创业。
二、促稳定,着力加强城乡基层民主,社会组织建设。
一是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发挥城乡社区功能,筑牢基层社会稳定平台。坚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推进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利。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推进农村基层建设。二是推进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发挥服务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重点培育和扶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传达政策,反映群众心声,疏导社会心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的作用。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对生活困难群体提供帮助;促进政府和社会组织,社会各阶层利益群体的和谐互动。加强执法监管。完善社会组织评估机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社会组织和非法组织,维护社会次序,促进社会稳定。
三、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乡镇民政队伍秉承“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牢牢记住“解决民生、保障民权、维护民利”的核心职责;牢牢把握“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任务。,认真履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服务职能,提高社会保障效能,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重与好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政职能的增加,基层民政工作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反而随着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主要表现在:
一是机构建设缺位,基层力量薄弱。伴随着2006年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取消了乡镇民政办公室,改设乡镇民政助理员一职,且多为兼职。二是人员调整频繁,业务知识匮乏。熟悉和准确掌握民政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是干好民政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据统计,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有17人参加过县及以上专业知识培训,未参加过任何形式培训的有9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数的34.6﹪、占乡镇总数的27﹪,形成了“上面守营房,下面流水兵”。由于乡镇民政工作人员频繁更换,业务知识匮乏,乡镇民政工作无连续性,其结果必是“一年忙到头,万事理不清”,严重影响了我县民政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民政职能增多,队伍兼职过多。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进入新世纪后,民政职能逐渐增多,尤以社会保障任务繁重。今年省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大部分由乡民政所直接承办,至目前,我县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近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0250人,五保供养对象近2546人,年均发放各类民政优待抚恤、定补救助款物过百万元。随着社会保障措施的到位,民政服务对象、各类款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眼下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普遍兼任残联理事长,此外还要住村参与各项中心工作。人员过少,任务加重,兼职过多,势必对乡镇落实民政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注定大打折扣。
四、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民政所涉及的社救、优抚、低保、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村民自治、社区建设业务,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高度重视和关心乡镇民政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是加强社会建设,抓好民生工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是和谐之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能有效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利益关系和谐;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对于巩固国防,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军政军民关系团结和谐意义重大;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依法推进村(居)民自治和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对于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有利于弘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乡镇民政工作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民政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一项工作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的。在当前,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变化的形势下,乡镇民政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严格。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出发,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落实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民主管理权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有利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民政工作在政府的职能转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是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社会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建设村民自治与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都属于社会管理职能范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在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中,民政社会保障占有极重要位置。此外,如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管理、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工作都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总之,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必须坚持和强化的主体责任。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深情地说:“作为总理,应该是最大的民政部长,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加强民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清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乡镇民政工作抓实抓好。
五、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努力提高民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总体思路是:按照充实、完善、规范、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鉴我省池洲、宣城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乡镇民政服务平台,全面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职责。
我们征集了各类意见对方67条,从中发现在民政业务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主要有: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困难边缘群众脱离的预期变得列为遥远,城乡困难群众明显增多。如老年人、因病致贫者,这些群众都要求政府给予救助以改善生活;公众对乡镇公益设施的需求呼声越来越高,占总人口的14%的老年人及其家庭对养老设施和服务的需求相当迫切;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群众对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和支配更加关注,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见强烈,对基层政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民政事务日益繁重,基层民政工作存在压力很大,有待建立真正与业务工作相适应的民政工作机制和队伍等。这些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群众对共享经济发民成果的期待。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民政工作实际,民政部门将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上做好文章,为保稳促调,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保障,为我县经济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重民生,着力提高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保障基本民生,是民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要完善和深化城乡是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我县当前农村贫困人口约22796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6%,其中农村低保对象20250人,五保对象2546人,是目前农村社会救助的主要对象,他们在制度内得到了相应的最低生活保障。今后我们将根据财政投入的实际情况,从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出发,加大救助力度,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时适度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全部纳入低保。近阶级会特殊重视新生生活困难家庭,城乡低保边缘群体和农民工家庭的实际困难:落实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及时救助生活一时陷入困境的苦难家庭,对低保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予以关照。二是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医疗救助的惠及范围和补助水平,完善及时救助,分类救助,按省里要求将危房改造工作做好落实好。三是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农村五保,城镇“三无”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认真落实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尽快完善老年优待政策体系,继续推进敬老院服务,基本满足老年人居院养老的需求。四是推进优抚安置工作,保障优抚对象权益。继续开展“关爱功臣”“永保光荣”等系列双拥活动。继续完善抚恤优待和医疗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生活与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步发展。大力推进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建立重点优抚对想医疗补助即时结算制度。完善城乡一体化,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退役士兵就业创业。
二、促稳定,着力加强城乡基层民主,社会组织建设。
一是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发挥城乡社区功能,筑牢基层社会稳定平台。坚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推进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利。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推进农村基层建设。二是推进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发挥服务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重点培育和扶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传达政策,反映群众心声,疏导社会心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的作用。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对生活困难群体提供帮助;促进政府和社会组织,社会各阶层利益群体的和谐互动。加强执法监管。完善社会组织评估机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社会组织和非法组织,维护社会次序,促进社会稳定。
三、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乡镇民政队伍秉承“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牢牢记住“解决民生、保障民权、维护民利”的核心职责;牢牢把握“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任务。,认真履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服务职能,提高社会保障效能,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重与好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政职能的增加,基层民政工作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反而随着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主要表现在:
一是机构建设缺位,基层力量薄弱。伴随着2006年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取消了乡镇民政办公室,改设乡镇民政助理员一职,且多为兼职。二是人员调整频繁,业务知识匮乏。熟悉和准确掌握民政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是干好民政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据统计,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有17人参加过县及以上专业知识培训,未参加过任何形式培训的有9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数的34.6﹪、占乡镇总数的27﹪,形成了“上面守营房,下面流水兵”。由于乡镇民政工作人员频繁更换,业务知识匮乏,乡镇民政工作无连续性,其结果必是“一年忙到头,万事理不清”,严重影响了我县民政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民政职能增多,队伍兼职过多。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进入新世纪后,民政职能逐渐增多,尤以社会保障任务繁重。今年省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大部分由乡民政所直接承办,至目前,我县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近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0250人,五保供养对象近2546人,年均发放各类民政优待抚恤、定补救助款物过百万元。随着社会保障措施的到位,民政服务对象、各类款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眼下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普遍兼任残联理事长,此外还要住村参与各项中心工作。人员过少,任务加重,兼职过多,势必对乡镇落实民政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注定大打折扣。
四、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民政所涉及的社救、优抚、低保、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村民自治、社区建设业务,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高度重视和关心乡镇民政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是加强社会建设,抓好民生工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是和谐之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能有效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利益关系和谐;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对于巩固国防,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军政军民关系团结和谐意义重大;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依法推进村(居)民自治和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对于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有利于弘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乡镇民政工作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民政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一项工作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的。在当前,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变化的形势下,乡镇民政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严格。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出发,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落实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民主管理权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有利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民政工作在政府的职能转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是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社会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建设村民自治与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都属于社会管理职能范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在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中,民政社会保障占有极重要位置。此外,如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管理、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工作都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总之,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必须坚持和强化的主体责任。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深情地说:“作为总理,应该是最大的民政部长,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加强民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清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乡镇民政工作抓实抓好。
五、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努力提高民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总体思路是:按照充实、完善、规范、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鉴我省池洲、宣城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乡镇民政服务平台,全面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职责。
1、区移民后期扶持的实践与思考
紧紧围绕发展与稳定大局,完善扶持方式,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水库移民增收,逐步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使水库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移民安置点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区社会化养老的调研与思考
面对区老龄化趋势的严峻形式,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70周岁以上老人生活补贴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全面落实的基础上,启动居家养老和农村老年星光计划,并列入区政府实事工程,以推动老年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
3、区造血型扶贫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面对新形势下社会救助工作的新特点,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充分发挥慈善在社会保障中的补充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造血型”生产扶持活动,积极引导和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通过“造血型”扶持工程的全面实施,使扶持困难家庭掌握一门以上的生产技能,积累一定的生产资金,年家庭经济收入达到农村低保标准的1倍以上,实现脱贫,并逐步致富,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4、区和谐社区建设调研与思考
社区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
二、蹲点调研单位
五镇两街道及有关村(社区)、企业。
三、参加调研课题的牵头领导
1、《区移民后期扶持的实践与思考》
牵头领导:金德忠
2、《区社会化养老的调研与思考》
牵头领导:钱正荣
3、《区造血型扶贫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牵头领导:金云林
4、《区和谐社区建设调研与思考》
牵头领导:戚今才
局相关人员参与以上课题调研。
四、具体调研方案
1、根据确定的调研课题,围绕民政工作的职能,针对群众当前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各镇、街道及有关的村(社区)、企业进行调研,找准问题,理清思路。
2、召开座谈会,听取干部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周边县市学习好的经验和方法,以指导全区的民政工作。
3、根据调研情况,召开工作会议,各镇、街道和相关人员参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五、调研时间安排
“上为国家分忧,下为百姓解愁”,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与民政工作相联系。在GDP深入人心的时代,民政部门在社会保障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和谐社会需要的三次分配,民政部门就直接参与了社会的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民政部门掌握了许多老百姓的“救命钱”。优抚安置,救灾抗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捐赠等,其中任何一项工作都牵涉到大量的统计。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是民政统计的生命。
(一)民政统计工作很重要
统计工作生成的数据是对民政工作的真实反映,它记载着全部民政部门的绩效和事业发展的状况,能反映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经费是否得到真正落实,这就是民政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民政统计工作不仅要数字概念,更要数理概念,要客观全面评价统计报表生成的数据。
(二)民政统计工作提供的是数据,更是依据
民政统计工作是国家管理民政事务、对民政事业实行统计监督的重要工具,是民政部门调查研究的组成部分,是认识和衡量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提供的各项民政统计数字、各类民政对象的基本情况,直接影响着各级领导对民政工作发展方向的判断和做出的决策,来不得半点虚假,俗话说:差之毫厘将失之千里。统计工作者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客观地反映情况。数据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积累,更是今后工作的基点和基础。因此统计要勤于观察,多调查研究,使统计数据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统计工作是信息化民政的基础,也是民政工作机制化标准平台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民政系统正在加紧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信息化民政工程,对统计数据提出了更高要求。准确的统计数据,既是建立民政业务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实现民政业务数据共享与交换的需要,也能为信息化民政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数字依据,如“低保信息系统”、“全国优抚安置管理信息系统”等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民政工作的效率。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建立了机制化工作平台。
二、 统计工作在民政计划财务部门的作用
民政统计台账工作一直是民政计财工作的“重中之重”,涉及面广,要求精度高。要做好民政计财工作,必须确保民政事业统计数据的实效性和质量,提高统计服务水平。要使统计信息能够为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社会实践产生作用,就必须对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数量表现,探求他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一)统计工作拥有权威
统计工作考核和监督着民政资金运转情况,资金效绩方面的作用。统计部门利用所掌握的系统资料向社会信息,可使相关部门和领导及时掌握民情,做好宏观决策,把握民政资金运行态势。这就体现了统计部门工作内容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
(二)统计工作反映财务运用状况
随着民政事业的发展,业务不断扩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越来越重,民政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最低生活保障,流浪乞讨救助等民政工作的经费需求量成倍增长,资金的分配和运用需要以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资金是否及时到位,效果是否显著,需要统计数据来阐明。只有将计划财务与统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障民政事业资金高效合理有序的运用。
(三)统计工作处在财务监督的更高层次
统计工作为财务监督提供了数理依据。通过对民政资金运用的整体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对资金运用实施全方位、多环节、多角度的质量控制,形成一个全方位的质量控制网络,建立起关于资金运用的信息反馈渠道,使财务监督有据可依。科学严谨的统计数据能真实反映资金运用情况,有效杜绝挪用民政专项资金现象,避免财务管理中舞弊的出现,保证了民政资金的规范管理,合理使用。
三、 民政统计工作,是服务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
民政统计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分析资料和咨询建议,准确反映民政工作发展态势,科学揭示民政事业发展变化规律,有效监测各项政策的实施效应,为党和政府重视民政工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依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已将民政业务指标归类为“社会服务”。因此,做好民政统计工作,对促进民政统计由部门统计向行业统计转变,树立社会服务理念,形成社会服务业态,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民政统计工作,为客观评价各级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成效做出了贡献。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一次将“每千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两个民政领域统计指标纳入其量化指标体系。社会各界考核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完成质量,最终是要由统计数据说话。因此切实做好民政统计工作,能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
四、开创民政统计工作新局面
(一)改革创新民政统计
强化改革意识,用创新的思维整体设计民政统计调查制度,利用行政记录,优化统计指标,健全统计标准,完善统计调查方法,不断探索建立新的民政统计调查指标体系,不断提高民政统计的科学性、适用性和权威性,为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评价民政事业发展状况提供客观、科学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