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7 15:53: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脑干出血护理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

篇(1)

1 临床资料

60例脑干出血病人,男44例,女16例,年龄38~65岁,平均47.5岁,桥脑出血53例,延髓出血7例,入院时GIasgow计分(GCS)为4~8分。脑干出血量2~3ml 16例,3~5ml 30例,6 ml 左右的14例。56例行切开气管术,腰穿26例,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25例。治疗均按常规给予止血药、脱水药、抗生素、适量激素、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结果:存活51例,存活率85%。1年后随访,存活病人中完全恢复12例,轻度功能障碍19例,重度功能障碍10例,呈植物人状态7例 ,死亡3例。6年后随访,完全恢复且未复发8例,轻度功能障碍25例,重度功能障碍7例,死亡8例。死亡原因,再次出血3例,死于合症5例。

2 临床观察

2.1生命体征的变化脑干出血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非常重要,它是能较早反映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发病后几小时内,植物神经症状明显,多出现39℃以上的高热、呼吸异常、血压显著升高。脑干出血病人后组IX、X、XI颅神经常常受压、损伤,易出现呼吸极度困难,所以应及时报告处理,行气管切开术,本组60例病人发病后1小时、5小时、24小时分别行切开气管术40例、13例、3例。本组57例病人发病后48小时内血压均显著升高,有时高达240/130mmHg,这时必须采取降压处理,否则有诱发再次出血和心衰的危险,从而使病情更加恶化。

2.2意识和瞳孔的变化脑干出血病人发病出期,临床症状常常是不会说话,大汗淋漓,随即进入昏迷状态,呼吸困难。出血早期双瞳孔极度缩小,两眼球固定正中位置,本组有12例两眼球同向偏视(向病灶的对侧);有10例出血破入环池、蛛网膜下腔,引起幕上梗阻性脑积水、脑疝、双侧瞳孔散大,立即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引流术。所以瞳孔的大小、形状变化对判断脑干出血病人意识状态的变化、昏迷程度是否加重有重要意义。

3 护理措施

脑干出血病人多数是病情危重,变化莫测,能否及时地使病人得到有效的多方位治疗和恢复到最佳状态,医生工作固然是关键,但在病人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护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3.1吸氧流量的监护脑干出血病人往往昏迷程度重,呼吸不畅,脑缺氧继发脑水肿,所以常规吸氧非常重要[1]。在基层医院,没有大型加压舱的情况下,我们应用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来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以此来调整氧流量。氧流量的大小浓度、压力,可间接影响血氧饱和度的数值,当氧流量大、浓度高、压力大,在一定条件下,血氧饱和度可明显升高,当组织不缺氧时,过高的氧流量,可带来肺的轻度损伤,甚至氧中毒[2],以前我们仅根据临床症状来调整氧流量,只能是粗略的估计,不能及时正确调整氧流量。我们应用血氧饱和度监测发现,当血氧饱和度低于85%,应增加氧流量;当血氧饱和度在停吸氧5min时,也能保持在90%时,可改为低流量吸氧;当血氧饱和度在96%左右,可间断吸氧,最终不吸氧。

3.2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脑干出血病人常造成颅神经的后组神经受压或损伤,极易造成吞咽困难、痰多及通气受阻而行切开气管术[3]。本组60例病人中56例行气管切开,均采用急救吸氧头罩,注意放好头罩的位置,防止管道受压扭折,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有效吸氧的关键。吸痰管接负压吸引管道的压力表上一般不超过26.7kpa(200mmHg),以免吸力过大造成气管粘膜损伤。基层医院使用负压吸引器的应注意,因吸引器的吸力随舱内压力升高而加大,需缓慢打开阀门先由低压力调整到合适吸引强度,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间断吸痰。定时翻身拍背,对有痰鸣音者及时吸出痰液,如果痰液粘稠时,要注意湿化气管,给予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入雾化剂,雾入液中可加入适当抗生素。定期做痰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首选对药物敏感的抗生素。吸痰管用8~10号软塑料导尿管,尖端是盲端带侧孔的,吸痰时边旋转边上下抽动吸痰管,以利于痰液的吸出。

3.3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脑干出血病人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机率较高,其死亡率也较高,一般在发病后5~15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量少的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柏油样黑便,出血量多的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显著下降、颜面苍白、心率快,柏油样黑便中掺杂着红色血凝块。所以,在发病后20天之内,应特别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及大便颜色的改变,不定期复查血色素及便潜血化验。如果并发此症已明确,必须给予止血、补血等综合治疗,鼻饲管内注入云南白药(20g)和冰盐水(60ml)的混合液,每日3~4次;洛赛克胶囊,一次4粒,一日三次;同时应停止鼻饲进食,根据血色素的变化适量补血;常规静点甲氰咪胍或泮托拉唑钠等组胺H2受体阻滞药。本组并发此症25例,经对症治疗后22例痊愈。

3.4营养供应和鼻饲护理脑干出血病人昏迷时间往往持续较长,既使意识清醒后也常常因吞咽困难、呛咳而造成进食困难,所以鼻饲非常重要。一般在发病后5~6天开始鼻饲,我们使用在市场上购买的食物多功能搅拌机,把米汤、肉汤、菜汤、牛奶、鸡蛋、果汁等食物单独搅拌成浆,定时定量鼻饲。开始初期应少量,每天1000ml左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鼻饲逐渐增加,且静点液体应逐渐减少,鼻饲量和静点液体之和保持在3000ml左右。定期复查血中白蛋白总量及白球比例,必要时静点补充白蛋白。病人神志清醒、吞咽功能正常后方可拨鼻饲管。

3.5长期卧床的其他常规护理包括角膜护理,口腔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导尿管护理等,均按常规护理。

4 康复护理

脑干出血病人,虽然在发病初期给予了脱水、抗感染、止血、激素,支持疗法等方面综合治疗护理后病情基本稳定,但大多数病人在心理精神方面,在语言、吞咽、肢体活动等功能方面尚未完全恢复,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给予康复护理非常重要。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本组大部分病人进行了有计划的康复护理。

4.1心理康复情缘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顺应性。它既然保证机体的正常运转,又有很大的破坏性,极易造成机体运转功能紊乱,伤害精神健康。因此,对于脑干出血经治疗已清醒的病人,护理人员应注意给患者创造条件的同时,尽量避免在患者与他人交谈后引起的情绪上的大幅度波动,善于做耐心细致的开导工作,对其情绪进行适当调控和引导,使患者长期保持情绪安定,心理上的稳定,主动配合治疗,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4.2肢体功能康复当脑干出血病人出院后,常不能完全恢复肢体功能,因此,回家后要继续坚持锻炼及做些辅的康复工作,这便需要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来完成。故而,出院时对患者及家属的指导和有关注意事项的交待工作尤为重要,甚至需教会一些必要的医疗护理方法。

4.2.1按摩按摩的手法较多,可向患者家属介绍易于掌握和便于操作的擦摩,尤其是对一侧瘫或肌无力的肢体按摩。作用是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润丰富,改善营养。擦摩的时间为每个部位5分钟,每日1~2次。

4.2.2被动活动主要作用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维持关节韧带动度,减轻肌肉痉挛,防止肌肉韧带萎缩,主要操作包括患肢各关节各方向的被动活动。活动的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大到小。根据不同部位,可取卧位、俯位或坐位作各种动作,如屈、伸、旋转、外展,内收,内翻、外翻、前弯、侧弯等。在练习时嘱病人用力发出神经活动,使瘫痪肌肉收缩,以促进周围神经的功能恢复。

4.2.3中医针灸辅助治疗主要对瘫痪侧肢体给予针灸治疗,肌力恢复较快,一般15天为一疗程。

4.3药物及其他指示对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病史的病人,应定时测量血压、监测血压之变化,要努力进行血糖的控制和调节,给予低糖低脂高蛋白饮食,并做好降糖及降脂的处理。对易激动急躁的患者,应嘱家属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在生活上细心照料,使患者心情舒畅,生活安逸,必要时,给予适量的安定剂。对吸烟和饮酒嗜好的患者,要劝其戒烟适量饮酒,做好防止剧烈的血管舒缩紊乱的处理,以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复发。对肥胖患者,要让其养成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4.4定时复查或家访,为便于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可嘱其家属定期带患者到医院复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护理人员也可定期组织家访,或两者交替进行。这样,可以根据患者康复阶段的变化,随时给予具体而准确的指导,对坚持服药的患者,也便于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在此期间,对病人及其家属存在的疑虑及合理而又可以解决的问题,要尽量予以解释和办理,办求达到各方面的满足。

【参考文献】

篇(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因“意识不清2小时”为主诉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未控制血压,长期大量吸烟史。患者入院前2小时活动中突然意识不清,摔倒,急诊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80/85mmHg,脉搏82次/分,深昏迷,双眼左侧凝视,双瞳孔直径1.5mm,光反射消失,面纹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心脏听诊正常,四肢垂落试验阳性,双侧病理征阳性,头CT提示中脑片状高密度灶。血常规、血凝、血糖、电解质均正常。予甘露醇降颅压,控制血压、抗炎、促苏醒等脑出血常规治疗。入院前4天患者仍处于深昏迷状态,血压、脉搏、体温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第5天后患者出现发热,双肺听诊出现水泡音,呼吸出现痰鸣,有2次出现痰液瘀滞于咽喉部险些出现误吸。第5天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讲已度过水肿高峰,并发症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问题。对该患者气道护理尤为重要。由此采取了

积极地气道护理措施:

1.1 翻身、叩背、排痰:最多每2小时变换,五指并拢、背隆掌心,有节奏的反复叩击肺段胸壁,使粘液松动,叩击频率为3-6HZ,叩击不可在的皮肤上进行,也不许再肋骨以下进行,避免造成软组织损伤;

1.2雾化吸入:将氨溴索与生理盐水制成溶液,通过超声发生器的薄膜产生振荡,将药液击散成雾状颗粒后吸入气管,通过雾化吸入后患者痰液明显稀释,利于排出。

1.3 吸痰:采用表浅吸痰法,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超过气管导管和接头总长度1cm,切忌上下抽吸,损伤气道粘膜,保持吸引负压低于120mmHg,吸痰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更换吸痰管,吸痰前后充分吸氧5min。

1.4经过精心的气道护理,患者痰量明显减少,体温降至正常,神志转清。对患者进行咳嗽排痰物理治疗法,这对卧床患者非常重要。病人仰卧位,膝下垫枕,采用深慢呼吸,尽量使肺泡通气均匀,在病人深呼吸和咳嗽时护士加压胸壁,以加强咳嗽效果,使痰液排出。

14天患者出院,出院时神志清楚,构音不能,能咳嗽、咳痰,但饮水呛咳明显,进食困难。生命体征平稳,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2级。继续康复门诊康复训练。

2 讨论

气道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也是急救过程中保持气道畅通的重

篇(3)

脑干出血起病急,病情凶险,预后较差,是所有脑卒中中死亡率最高,预后最差的疾病。然而,随着影像学技术及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救治脑干出血经验的积累,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已有所改观,2007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经CT或MRI证实脑干出血患者46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6月收治脑干出血患者46例,男35例,女11例,年龄33~78岁,平均55.5岁,50~65岁占多数,共35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8例,冠心病史25例,脑梗死史16例,糖尿病史12例,脑出血史6例,长期吸烟饮酒35例。其中13例于安静状态下发病,19例于情绪激动中发病,15例饮酒后发病,25例于活动后发病。

症状与体征:以突发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35例,以突发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16例。发病到入院25分钟~28小时。就诊时高热15例,血压>210/120mmHg 20例,血压测不出12例,呼吸节律不齐或微弱19例;昏迷28例,昏睡7例,嗜睡6例,意识清楚5例,伴有呕吐症状35例,伴有消化道出血10例。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30例,双侧瞳孔不等大13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眼震21例,一侧动眼神经麻痹8例;面部及半侧肢体麻木10例,周围性面瘫12例;四肢瘫痪25例,肢体偏瘫19例,交叉瘫8例,共济失调12例;双侧巴宾斯基征(+)28例,单侧巴宾斯基征(+)23例,脑膜刺激征6例,去大脑强直发作6例。

CT或MRI表现:46例病例均经CT和MRI证实为脑干出血,出血量1~15ml;出血部位:中脑出血5例,脑桥出血28例,延髓出血2例,中脑及脑桥6例,脑桥及延髓出血3例,全脑干出血2例。

治疗:治疗与其他脑出血基本相同,46例患者均应用甘露醇和呋塞米,部分病例联合应用白蛋白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止血,并应用抗感染、保护脑细胞、抗自由基、抑制胃酸、预防消化道出血,营养支持,电冰毯降低温度(针对中枢性高热)。控制好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管理好血压、心率。做好呼吸道管理,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以确保患者的氧合。

结 果

6例出现梗阻性脑积水和脑室出血者行侧脑室引流等治疗。4例痊愈,13例好转,植物生存8例,21例死亡。

讨 论

脑干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左右[1]。脑干出血病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长期吸烟、饮酒史等,本组患者中大多数有上述疾病史。其机制可能是这些高危因素使血液中凝血因子发生改变,血液动力学异常,血管壁结构破坏,内膜下胶原纤维暴露,同时使纤溶功能亢进,纤维蛋白降解加快,在血流冲击下血管壁易于形成微小动脉瘤[2]。

脑干是生命的中枢所在。脑干出血因累及不同结构而引起不同临床表现。本组46例患者中,28例神志不清,是由于出血累及了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而后者是影响意识最重要的结构,该结构的损害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意识障碍。15例出现中枢性高热,是由于下丘脑或其下行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性损害所致。19例早期出现呼吸节律改变,为出血累及脑干呼吸中枢所致。脑干出血可引起多种眼征:双瞳孔缩小、双瞳孔不等大、双眼凝视等。从本组病例看,以双瞳孔缩小最常见(30例),其次为双瞳孔不等大(13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

过去认为,脑干出血预后极差,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其病死率也逐步下降。本组患者病死率45.6%。对于自发性脑干出血的治疗,目前在临床上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虽然有一些手术清除脑干血肿成功的报导,但由于脑干周围结构复杂,手术难度极大,风险高,病死率高,不能明显提高生存率,明显改善预后,一般不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侧脑室引流术是救治出现梗阻性脑积水或出现破入脑室的脑干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本组病例共实施了6例侧脑室引流术,其中死亡2例。侧脑室引流术主要目的是,引流了脑脊液,清除了脑干周围的积血,减轻了脑干周围的压力,降低了脑干血管发生痉挛的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有较大益处。但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管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放置以5~10天为宜,避免颅内感染,且引流管不能过细,应>2.5mm,否则容易引流不畅。

积极地内科综合治疗,仍然是脑干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脑干出血原则上与其他的出血性卒中治疗相似。主要是止血、脱水降低颅内压,目的在于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防止或消除脑干受压。管理好血压、但不宜降得过低,以免加重脑供血不足。控制好血糖,特别是应激性高血糖。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衰竭、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是脑干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因此,并发症的防治是降低脑干出血病死率的重要环节。对于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对患者有益。积极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防止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加强翻身、拍背、吸痰护理。

应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脑干出血的患者早期积极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加强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于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均有重要作用。

篇(4)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CT的普及,对脑干出血的诊断和预后认识不断提高。但脑干出血往往伴随障碍或出现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改变者,具有病情变化多、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医疗和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护理要点如下。

意识观察

意识是判断原发伤程度和继发伤的发生、发展最可靠的指标。重点观察患者的睁眼反应、运动反应、语言反应,在观察过程中,护士应具备比较强的识别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到定时观察、反复对比、认真分析,并向医师反映意识变化趋势。

瞳孔变化:正常瞳孔直径为3~4mm双侧等大等圆,直接与间接反射存在。脑出血患者早期瞳孔较小,系因大脑半球出血,动眼神经受到刺激所致。脑疝者病侧眼神经受压,该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桥脑出血者,因血肿累及脑干内交感神经纤维,瞳孔持续针尖样小,眼球多向偏瘫侧凝视。是脑干出血中绝不可少的检查项目之一。

生命体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等。在头伤伤后或术后3天内常因组织反应或血性脑脊液刺激而出现中度发热属于正常反应,而伤后体温持续升高应考虑异常情况。为了准确掌握生命体征的变化规律,我们注意测定的顺序:以呼吸计数开始,继测脉搏,然后测血压,避免因刺激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如出现一侧瞳孔散大,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变慢,提示脑疝发生;如呼吸由深而变快而不规则或呈双吸气、叹息样、潮式呼吸,提示呼吸中枢受到严重损害。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的诊断均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专家委员会(WHO/ISH)确定的标准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999年10月)的规定,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作为诊断高血压的标准。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则是在有高血压病史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及头颅CT检查的结果诊断。

1.2 一般资料 2000年至2009年云南省景东县人民医院收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患者共89例,占全院住院患者的0.21%,占同期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总数的6%;发病年龄48~58岁组最多,平均57.7岁;死亡35例,占39.9%。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发病季节以春秋季节较多。既往都有高血压病史者46例,占51.79%;有高血压家族史者5例,占5.95%。无高血压病史者43例,占48.21%。

1.3 临床表现 小量出血的患者神志清楚或模糊,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语言障碍、偏瘫、口角歪斜,中-大量出血则意识丧失,部分出现抽搐、鼾声呼吸、大小便失禁、双侧瞳孔不等大。

1.4 辅助检查 ①血液生化检查:血脂异常56例;②X线胸片:心影大47例;③心电图:47例左心室肥厚,伴下壁心肌缺血,27例心律失常,以左束支阻滞及室早为主;④心脏彩超:左室大,流出道增宽,主动脉僵硬;⑤头颅CT示所有病例均有脑出血。

1.5 治疗 脑出血急性期的内科治疗包括降压、止血、脱水剂和抗生素的应用、人工冬眠疗法等[1,2],个别病例也采用氟美松治疗。本组89例中用甘露醇脱水治疗者41例,有20例采用手术治疗。

2 结果

89例患者中,好转54例,占60.12%;出现肢体瘫痪52例,占总病例的58.33%;死亡35例,病死率39.88%;发病后24 h内死亡者16例,占44.78%;24~72 h内死亡者13例,占41.79%;3 d~1周内死亡者4例,占10.4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众所周知的三高(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临床特点主要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诱发脑出血,在活动中发病居多。本组病例在发病后经检查发现有高血压者占92.86%;而发病前已知有高血压病史者,只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55.77%;也就是说还有40%以上的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高血压,这一部分患者也是最危险的[3]。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大量脂肪食物摄入,引发高血压并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平均年龄为57.7岁,主要危及中老年人。高血压在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占极重要的位置,所以,防治高血压加强防病知识的普及和宣教,是避免脑出血最有效的措施。在鉴别诊断时值得注意,由于意识障碍患者不能陈述病症,颅内压高往往直接表现为呕吐,因此,在临床用以判断颅内压增高,具有一定的价值,瞳孔变化为判定脑疝的重要体征之一,双侧瞳孔不等大,通常认为是钩回疝的标志。在本组患者中,确诊为钩回疝者3例。本组有3例脑干出血(3.57%)全部为桥脑出血,其中2例合并中脑出血,临床上面部或半身麻木以及眼球分离较突出,存活时间平均2.2 d,生前仅1例考虑脑干出血的可能性。小脑出血3例(1.79%)全部为CT诊断,2例为单纯小脑出血,1例合并脑干出血,临床上无小脑症状和体征,存活时间平均1.5 d。脑出血急性期(24~72 h)的治疗主要为消除脑水肿,选择性定位钻孔减压,本院近年来的治疗措施在用甘露醇、人血白蛋白,能有效地控制脑疝,能延长生存时间及治愈机会。感染尤其是肺炎就逐渐上升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72 h后的患者需加强抗感染措施,且护理工作对预防感染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及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早进行康复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

参 考 文 献

篇(6)

1.1 一般资料: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3月昏迷患者(GCS计分为3~8分)25例,鼻饲1 092例次为对照组。2011年4月~2011年6月昏迷患者(GCS计分为3~8分)34例,鼻饲1 386例次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33~82岁,平均(631)岁。其中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干出血2例,小脑出血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9例,额叶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重型颅脑外伤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0~80岁,平均(621)岁。其中颞叶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干出血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15例,重型颅脑外伤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采取传统鼻饲护理流程,即护士按医嘱进行告知、留置胃管(硅胶胃管)、鼻饲、宣教。

1.2.2 观察组:采用优化后鼻饲护理流程(即在传统鼻饲护理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具体方法如下:实行责任护士包干制(即患者的所有治疗、护理工作由责任护士负责),调整工作流程,责任护士合理安排操作时间:雾化吸入、电动排痰、更换床单等安排在鼻饲后2 h或鼻饲前进行。选用胃十二指肠营养管,插入长度根据常规插胃管长度延长插入深度10~15 cm;同时对胃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标识,记录插入长度。①鼻饲前吸净痰液,鼻饲时及鼻饲后30 min尽量避免吸痰。②气管切开者应每4小时及鼻饲前检查气囊压力情况,如有漏气或破损,应及时充气,根据需要更换气管套管。③床头抬高30~45,维持至鼻饲后60 min;操作后:①对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个体化健康宣教。②鼻饲后进行腹部按摩,4次/d,20 min/次。加强管理:①责任护士每天检查负压吸引装置。②实施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长三级查房,每天对高危患者进行重点查房。③发生误吸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请专家会诊。

1.3 护理质量考评:护理质量考评涉及鼻饲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护长每天对误吸情况进行登记,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在实施鼻饲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助理护士、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立即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1.4 评价标准:①误吸阳性判断指标:鼻饲前无呕吐、呛咳、咳嗽症状,鼻饲过程中发生呛咳、憋喘、呼吸加快、口唇紫绀、口腔或鼻腔中有鼻饲液残留物,鼻饲后2 h吸痰发现痰液中有鼻饲液残留物,排除痰堵等呼吸系统的病情变化。②如出现误吸,由责任护士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P<0.01)。

3 讨论

篇(7)

【论文摘要】目的:掌握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特点,有效的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结果:患病高发年龄在48~68岁,死亡67例,占39.9%,病死率与年龄成正比。结论: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避免脑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

脑出血是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据有关专家报道:近年来脑出血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约为81/10万,脑出血的病死率为38.43%。该病的年轻化趋势促使我们重新关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68例脑出血病人进行临床探讨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1998~2007年我院收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患者共168例,占全院住院病人的0.21%,男78例,女90例,男女之比为1:1.4;发病年龄48~68岁组最多,死亡67例,占39.9%。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

发病季节以春秋季节较多。既往都有高血压病史者87例,占51.79%;有高血压家族史者10例,占5.95%。有一次性卒中发作史者3例,占1.79%;有2次以上卒中发作史4例,占2.38%;有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发作史者6例,占3.57%。无高血压病史者81例,占48.21%。

1.2方法

对起病方式、患病年龄、并发症、病死率等进行分析。

2结果

2.1起病方式

①发病时状态和起病方式:一般活动中发病91例,占54.16%;剧烈活动中发病10例,占5.95%;睡眠中发病6例,占3.57%;安静时发病8例,占4.76%;起病不明原因者53例,占31.55%;3h内出现典型症状、体征者101例,占60.12%;3h以后逐渐出现典型症状、体征者67例,占39.88%。②有前驱症状者71例,占42.26%;前驱症状中,剧烈头痛、头晕分别为32例和23例,其他为肢体麻木、烦躁、听力下降等。无前驱症状者97例,占57.74%。从出现前驱症状至发病间隔时间在24h以内者61例,占36.31%;超过24h以上者10例,占5.95%。

2.2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病后检查出有高血压病者156例,占92.86%;其中血压维持在200/110mmHg以上者36例,占23.08%;在250/130mmHg以上者33例,占21.15%。发病后24h内体温达38.5℃以上者共20例,最高为41℃。意识不清者共76例,其中深昏迷12例,浅昏迷69例,嗜睡状态11例。

2.3颅脑CT扫描检查:内囊出血70例,占41.67%;大脑出血30例,占17.86%;脑桥出血80例,占47.62%;小脑出血17例,占10.12%。

2.4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内科治疗包括降压、脱水剂、止血、抗生素和人工冬眠疗法等。

篇(8)

2010年4月~10月安全转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90例,男112例,女78例,年龄47~72岁,平均60岁,出血部位:壳核出血113例,丘脑出血46例,脑叶出血8例,脑干出血9例,小脑出血14例。出血破入脑室51例;经口气管插管43例,气管切开25例,转运目的均为做CT检查或术前定位、手术后复查。

护理准备

转运前准备:①人员准备:在接到患者将要做CT检查的通知后,即刻通知陪同人员。陪同人员由1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和1名护士组成。陪同的医生、护士当即向ICU主管护士了解并熟悉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目前的治疗措施及转运途中的注意事项,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②物品准备:为确保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除了携带必备的氧气,多参数监护仪、简易吸痰器,人工呼吸囊等物品及抢救药品外,还要评估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携带相应的物品及药品,如躁动者应带镇静剂及约束带;颅内压高者应带脱水,降颅压药物;体温高者应带冰块,冰袋等降温用品。③患者准备:观察并记录气管插入深度,检查固定是否完好;吸氧管是否容易脱落,妥善固定;夹闭并排空头部引流管,防止在转运途中因改变导致引流液引出过多过少,引起颅内压过低过高;彻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躁动者用约束带约束患者双上肢,防止因躁动或不适自行拔掉各种管道;膀胱排空,夹闭、固定尿管,以免搬动或改变引起尿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保持静脉输液通路通畅,并估计液体量是否够转运途中用;躁动的患者应遵医嘱提前给予镇静药物应用。④相关科室准备:在准备的同时,还要打电话提前通知CT室,进行预约,缩短转运时间,减少风险。

转运途中的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陪同人员应走在患者头部右侧,随时观察患者呼吸道情况,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开口处应暴露在盖被外面,避免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查看氧气管道是否通畅,吸氧是否有效;观察患者面色、SpO2及胸廓起伏情况;颅内压高的患者应将头偏向健侧,防止呕吐时误吸呕吐物,造成窒息或肺部感染。本组中有3例患者转运途中出现呕吐,即用简易吸引器吸出呕吐物,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病情观察:在转运途中均携带多参数监护仪,严密观察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心率、瞳孔、肢体及意识状态的变化。瞳孔改变对判断病情和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危象非常重要;脑出血累及下丘脑及脑干出血的患者,可出现中枢性高热,直接加重病情,血压不稳定者可能引起再出血,对于躁动不安,呼吸不规则、心率减慢、血压升高、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等可能是脑疝的先兆表现。本组中有1例患者在要检查时出现呼吸停止,立即用人工呼吸囊辅助呼吸,急返ICU为进一步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③各种管道的护理:转运途中搬动患者时避免引流管牵拉、滑脱、扭曲、受压等,保持静脉通路畅通,防止液体外渗,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用药,本组有2例患者因搬运不当致留置针脱出,护士及时更换部位,重新建立静脉通路,避免事故的发生。④:转运途中患者保持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有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途中保持安静,头部尽可能制动,如遇到道路不平坦时,应抬起担架车,避免摇晃,振动患者,途中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转运后的护理:做完CT检查即将返回ICU,陪护人员提前打电话通知ICU,ICU护士做好人员及物品准备,返回ICU后,妥善安置患者,连接监护仪,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同时理顺、固定、打开各种管道,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数量,然后再与陪护人员细致交接班,包括患者情况、CT情况、用药情况、物品及药品等。

讨论

CT检查是临床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检查,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占位效应等相关情况。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手术前要做CT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进针的位置、深浅等,手术后复查CT为了解针位、血肿残余量及脑水肿情况,拔出颅内引流管前要复查CT了解血肿是否引流彻底、干净,引流管能否拔除。这类重症患者在监护室由有经验的护士监护,但在去CT室的转运途中是个薄弱环节,容易发生意外。这就要求陪同检查的医护人员有过硬的监护技术,急救意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转运前做好充分准备,转运中加强监护、密切观察、使患者达到ICU的护理水平,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伤残和病死率。

篇(9)

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经CT或MRI扫描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化道出血患者28例,男16例,女12;年龄43~84岁,平均59岁。脑出血17例,脑梗死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出血量30~70ml,>40m1,9例,脑干出血>5ml,脑梗死面积>2cm27例,意识障碍15例。患者表现为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解柏油样便, 脑出血病情平稳后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色素减少等情况

2护理

2.1一般护理

①绝对卧床,头偏向一侧,避免呕血或在咳嗽及吞咽受抑制时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双下肢抬高10~15°位置,以增加回心血量,防止脑缺血;②室内要保持清洁,空气新鲜,污染的被褥要及时更换;③注意保暖,避免受凉;④必要时给予吸氧;⑤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痰,必要时及时进行气管切开。

2.2病情的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可直接了解颅内压和上消化道出血情况。观察病人呕吐物、胃液颜色、大便性状及行大便潜血试验,确定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如病人昏迷加重,血压及脉搏改变,出现胃液呈暗红色或咖啡色或大便潜血试验+,甚至呕血,解柏油样便,则说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观察未梢循环及肢端体温变化,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以评估组织血流灌注及血容量。当未梢循环差及肢端体温低,尿量

2.3失血量的估计

对失血量的判断,主要依据呕血及黑便的量、色泽和次数,以及脉搏、血压的变化来评估。只有对出血量的正确评估,才能作出正确的救治措施。一般认为,每日出血量达5ml以上时、大便潜血试验可呈阳性;每日出血量达50~70ml可表现为黑便;胃内积血达250~300ml时可导致呕血。如果出血量不超过400ml,由于轻度的血容量减少,可很快被组织与脾脏贮血所补充而无明显失血症状;出血量超过500ml,失血又较快时,患者可头昏、乏力、解柏油样便、心动过速和血压偏低等表现,随着出血量的增加,症状更加显著,甚至引起失血性休克。

2.4留置胃管的护理

昏迷病人早期留置胃管的意义:①可以观察出血是否停止;②抽取胃内容物减轻胃的压力,及时抽吸存在胃内的血液,减少吸收热或氮质血症的发生;③抽出胃液降低胃内酸值,防止凝血块被消化,有利于止血;④通过胃管给药。如甲氰眯胍、去甲肾上腺素、冷盐水、凝血酶溶液等,以达到局部止血的目的。因此应保证胃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2.5预防性治疗及护理

预防的重点在于积极消除应激因素。颅脑病变时,有效抑制颅内压,及时纠正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减轻应激反应,可有效抑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注意减少胃内酸度,增加胃粘膜屏障。目前的H泵抑制剂有强有力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其预防胃出血效果良好。本组患者轻度失血所占比例较大,无全身症状表现,如无呕血或黑便常难判断,需注意反复抽取胃液及以腹胀难以控制的呃逆,大便潜血试验及是否尿素氮单项升高的观察,及时发现上消化道出血并及时得到处理。

2.6饮食护理

篇(10)

对于脑出血昏迷患者,观察病情,并积极抢救护理抢救成功率高,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意义重大[1]。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脑出血昏迷患者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脑出血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CT检查以明确出血部位,患者排除脑干出血及血肿累及脑干,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Q8点,也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28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56.2±5.9)岁。5。出血部位:5例大脑皮质,33例丘脑,9例壳核,3例小脑出血;21例破入脑室出血。出血量20~88ml。平均(42.1±22.1)ml,抢救时间为1~72h;19例浅昏迷,31例深昏迷。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经脱水处理,以降低颅内压,并结合脱水、抗炎、止血、神经营养,改善脑代谢等综合治疗措施。

1.3护理方法

1.3.1密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瞳孔、体温、意识等。加强检验,不安患者30min巡视病房,患者常出现昏迷,如烦躁不安,除了围栏外,使用的腰带(腰带应制成棉布,不同部位有不同长度和宽度)等,以保证患者安全。同时安排家庭照顾者,防止患者从导管。观察肢体的安全状况、皮肤及肢体的血液循环,并记录在站立证上的安全带的使用情况。在两根手指可以插入到弹性约束是适当的,并定期释放,患者在睡眠后应解除,加强护理。

1.3.2颅内高压的护理 早期给予利尿剂、甘露醇等脱水药物,患者有清醒昏迷、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脉搏迅速增加,一侧瞳孔散,轻反应消失,提示疝,给予甘露醇[2]。

1.3.3外部环境的护理 在床上休息,减少病房的移动,保持安静,柔和的光线,要有防蚊的设施,齐救援物资,药品和安全产品。避免动,以免引起出血。插管动作应轻柔,避免脑反射造成,保持通畅,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格是否改变

1.3.4营养支持 昏迷患者的消化道出血,脑出血,早期给予鼻饲流质饮食,把床头抬高30°或45°及左卧位,在胃镜辅助下电子胃镜检查。在本病初应轻,后者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并保持充足的水分。给患者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以确保足够的营养和水。

1.3.5并发症的预防 呼吸道护理:取头部至一侧或头部,颈部后位,设吸痰期间,前1刻钟吸入气管内湿化,吸痰吸氧前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器官切开困难,喷射状呕吐,在侧卧位,清洁口腔和咽喉后呕吐,以免吸入导致肺炎。应特别注意口腔护理,并应清除口腔的分泌物,血凝块,以避免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传播的细菌。对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气管分泌物,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止肺炎的发生。压疮:床、床、床、干净、干燥、严格无菌操作。在骨部位垫过程纱块,方形棉枕头下面的臀部,外用红花油按摩,定时翻身,2h/次,转弯的时候注意脖子不能自由,以避免意外窒息的发生[3]。泌尿系感染:每日尿袋,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冲洗,每2w更换导管1次,放置后尿收集器或留置导管并做好导管护理,密切观察引流管有无压迫、扭曲、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重量、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同时,防止逆行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静脉减少1次,每4h,被动运动;穿弹力袜。

1.4观察指标 记录本组患者在抢救的情况下,患者家属在出院前的护理满意程度,并随访观察预后。按GOS预后,标准是好的,中、重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和死亡。

2结果

50 例病情稳定31 例,自动出院13 例,死亡6 例。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2.0%。病情稳定的31 例患者经随访6 个月~1 年,GOS 良好率为67.8%(21/31)。50例患者,31例稳定,13例出院,6例死亡。92%的满意。

3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脑血管意外,脑动脉中大部分脑动脉硬化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有意识障碍、肢体无力或失语等症状的发生。脑出血的变化快,大部分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功能较差,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4]。特别是对于脑出血昏迷的患者,随时有死亡的危险。如果及时抢救,有效的护理,大多数患者都能逐渐清醒。我们在5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中进行脱水降颅压,并结合止血和抗炎、脱水、改善脑代谢、神经营养综合措施,严格观察病情及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静脉通道及置管,主动预防呼吸道感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5]。结果显示,31例患者病情稳定。所以,脑出血昏迷患者快速变化,死亡率高,需要积极进行颅内高压的控制,呼吸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以提高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Korovesis P.Baikousis A.Zachatos S.et bined anterio。pluposterior segment instrurnentation and fusion for lid1umbar burst fhctures[J].spine,2006,3l(8):859-868.

[2]Sandvei R,Stoa KF,Ulstein M.Radioimmunoassay of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beta―subunit as an early diagnostic test in ectopic pregnancy[J].Acta ObstetGynecol Scand,2011,60(4):389-391.

篇(11)

脑出血或称之为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是当代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预后较差,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给患者的心理、生理带来极大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生活[1]。目前认为,脑出血的病因较多,而高血压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有关研究显示,约30%的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脑出血,而脑出血患者中95%患有高血压,其出血的几率与高血压的程度呈正相关。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脑出血的救治并不是最大的困难,其重难点在于并发症的防止,感染、褥疮、生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优质的护理工作又是预防并发症的可干预措施之一[2]。本研究笔者通过对106例脑出血患者施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比较观察其效果差异,进一步研究论证护理措施在改病症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内科在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6例,男67例,女41例,平均年龄为56.74±6.59岁。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男36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01±4.18岁;干预组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龄56.91±7.06岁;所有患者的病症均符合脑出血最新诊断标准,且不合并其他任何急慢性疾病,其在年龄、性别、既往史、文化程度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采用临床分级护理制度(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对不同患者选用不同等级护理制度。并对患者进行环境清洁、个人卫生、口腔保健、大小便管理、饮食和用药指导、睡眠和病情变化等基本护理[4]。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对患者进行多方面、差异性、个体性的针对性护理。

1.2.2前瞻性护理措施

干预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前提下采用前瞻性护理进行全程护理,上岗前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前瞻性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培训。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即刻印象与筛选,评估患者病情,判断危机程度,制定出个体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预见性处理,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后,结合以往经验和医师的指导,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对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作出提前预见,进行医患沟通,做好安抚工作和对应的护理准备。(3)对症护理,若患者出血部位在脑干,应尽量避免搬动,减少探视,以免造成活动性出血导致死亡。颅内出血应监测呼吸、瞳孔变化,预防脑疝的发生。由于脑出血患者症状较重,需要长时间卧床静养,首先应减少患者心情的波动,避免受刺激、动怒,其次应定时拍背,帮助患者咳痰,防止发生肺部感染。气管或胃管插管的患者应定期消毒,定期更换,避免细菌感染。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呼吸道堵塞。长期卧床患者还应该定期协助翻身,减少褥疮的发生率。(4)心理教育,预防患者由于对治疗效果缓慢而产生的抑郁和焦虑[3]。所有护理措施均应符合前瞻性和预见性,防范于未燃。

1.3 观察及评价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感染、褥疮、抑郁、血栓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对家属及清醒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方式采用我院护理部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得分≥80分为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并发症评价

干预组肺感染、褥疮、抑郁、血栓、总发生率的发生率分别为:7.55%、5.66%、3.77%、1.89%、18.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9%、13.21%、7.55%、7.55%、45.28%,差异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4869,P=0.0036),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调查

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在护理方面的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满意率为38(71.70%),明显低于干预组的49(92.4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592,P=0.0053)

3.讨论

脑出血的治疗需要正确的诊疗、优质的护理工作和患者及家属积极的配合,以上三个环节任意一个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治疗的效果不明显,甚至病情的加重。而对于脑出血的并发症,其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褥疮、再出血、抑郁和焦虑等,优质的护理工作和正确的诊疗方法是预防脑出血并发症的有效措施[4]。在脑出血的护理过程中,常规的护理措施仅仅局限于对患者已出现的机体护理需要,缺乏预防性和针对性行的护理;前瞻性护理主要强调对患者未出现但可能出现的护理需求进行有预见性的个体化护理,通过以往的经验以及医师的指导,提前做出护理预案,做好相应的护理准备,当需求显露时才能做到凌威不惧、游刃有余。

在脑出血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以及脑出血的相关临床特点和并发症放置措施,尽量避免患者再次受到病因刺激而产生应激性在出血和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对于颅内出血患者要控制血压,以免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造成死亡。在脑干出血的患者护理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动作轻柔,尽量避免搬运。生命体征的检测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展做出预见性评估,以便于及时处理,挽救生命[5]。心理疏导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发生率。本研究笔者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前瞻性护理,结果显示:干预组肺感染、褥疮、抑郁、血栓、总发生率的发生率分别为:7.55%、5.66%、3.77%、1.89%、18.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9%、13.21%、7.55%、7.55%、45.28%,差异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4869,P=0.0036)。对其本人或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满意率为38(71.70%),明显低于干预组的49(92.4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592,P=0.0053)

综上所诉,前瞻性护理措施的实施明显降低了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其临床效价显而易见,值得临床护理工作的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凌岩,郑姝婷,周涛等.脑出血的临床护理疗效的观察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5):258-259.

[2]侯林娣,曹向民.脑出血急性期并发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9):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