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化学化合物汇总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7 15:53: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化学化合物汇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化学化合物汇总

篇(1)

所谓化归能力,就是把一个实际的、较复杂的问题通过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进而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一般总是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解决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归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怎样去落实化归能力训练呢?

一、在概念教学中进行化归能力训练

化学概念多,要学生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生对概念进行提炼,适当训练学生的化归能力。例如,在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条件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理解。有的学生会说,化合反应是几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几种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A+BC=AC+B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AB+CD=AD+CB的反应。这时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进一步提炼简化,他们可能会得出:化合反应中生成物只有一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只有一种,置换反应中单质换单质,复分解反应中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这样他们就充分理解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这样总结后再练习几次就会记忆永久。在概念教学中经常进行提炼和简化的训练,学生遇到概念的学习就会自然地进行理解加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化归能力。

二、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进行化归能力训练

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也可进行化归能力训练。如在学习“氧气”这一节时,要求学生总结与氧气有关的知识点。学生会发现相关知识有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在点燃的条件下木炭、红磷、硫、铁丝都能与氧气反应,氧气表现出氧化性,因此可作助燃剂。由此可以总结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规律。在学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又可让学生整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分别是什么。在学习金属材料、常见的酸和碱等知识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化归能力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整理知识的习惯。

三、在习题教学中进行化归能力训练

在习题教学中更适合对学生进行化归能力训练。

例如:硒(Se)元素具有抗衰老和抑制癌细胞的功能,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硫原子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H2SeO4的名称 ,其中Se的化合价为

(2)SeO2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H2SeO4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①镁条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碳酸钙粉末 。

引导学生分析: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硫原子相同,所以硒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可直接将硫代替题中的硒来思考。H2SeO4的名称是硒酸,其中Se的化合价为+6价。SeO2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eO2+NaOH=Na2SeO3+H2O。镁条、紫色石蕊试液,碳酸钙粉末与H2SeO4的作用和它们与硫酸作用的现象也相同。因此,考查H2SeO4的性质,其实就是考查硫酸的性质。

四、在综合复习时进行化归能力训练

初中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所以复习时需要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总结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就需要将知识点按板块汇总,找出相互关系,将其联系串成一个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这个过程就需要学生有化归能力。如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时,可以采用纵向联系和横向对比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记忆效率,以点带面减少遗忘。纵向联系就是以某物质(如O2或Fe、CO2等物质)为中心,从物质的性质到用途(或通过用途去反推性质)、制法等串成知识链;横向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等(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盐酸和硫酸、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等),以优化记忆内容,提高记忆效率,再以点带面将具体的知识化归为几类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

总之,化归思想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生疏的问题熟悉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含糊的问题明朗化,对学生进行化归训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化归能力的训练。

篇(2)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7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9.043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认识

在现实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通过观察,并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得出结论,由于很多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不够了解,认识不足,阻碍了他们的化学学习。有的学生认为化学很深奥,只有进行实验才能涉及到,所以觉得化学很难,产生了抵触心理,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之中。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重要性形成正确认知,而是想此种教学目的的有效方式便是依托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笔者在化学课程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化学问题进行认真观察和思考,进而依托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实现对此类现实问题的解决,如此一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并非空洞的理论知识,而是重要的生活实践技能,从而效度化地提升了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增进了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比如,课堂上我会提问,为什么很多钢铁都会生锈,什么状态下的钢铁生锈速度更快?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会发现,跟水接触过的钢铁跟空气接触后便会加快生锈。由此,我引出了铁与空气作用会生成氧化铁,在纯氧气中能生成氧化亚铁的课题,再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出以上过程,学生们便了解了钢铁生锈这一实际生活中时常发生的现象以及发生这种现象的前因后果。

二、注重构建化学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创设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对化学知识点的精准理解与应用。结合以往的初中化学课程授课经验能够发现,对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够使其养成细致观察、缜密思维以及大胆创新的能力,而欲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则化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具体而言,教师应当注重对化学知识采取精讲的方法,以便使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知识,领会难点知识,同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亲身实践操作的契机,使学生们亲身体验实践,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对化学知识的习得与内化。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过碳元素的知识内容后,为学生演示了氧化铜还原实验,在实验中分别应用了氧化碳与碳进行还原,并将二者进行比较,让学生清晰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而加强了学生对碳元素化学性质的理解。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组成了初中的化学知识。比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面很广,跟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以及诸多的化学方程式相关联,根本不可能单独讲授某个知识点,那样的话不仅教师传授不清楚,学生更是学不明白。如果将他们结合起来,找出他们的关联以及差异,而后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思路清晰,掌握知识更有成效。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对教材进行不断的摸索、创造,将知识点进行总结、补充,对化学实验进行提升、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实验,让学生自主完成,并检验结果。有的课堂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对化学有更近距离的认识。由此对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有很大帮助,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以及自学的能力。

大量的实践说明,正确安排知识系统,而后精讲多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自觉、主动。并且集中了课堂教学的目标,能够有效找到学习的疑难点,进行突破,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三、小组探究,有效提高群体的总体学习质量

(一)分层次分级编组

要进行分层教学,就一定要摸清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在课堂提问以及平时测试的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各方面情况汇总,因地制宜。在此基础上,将实验班的学生分成含有好、中、差学生的层次学习小组,为了避免由于分级分组造成学习不良学生受歧视而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采用班级内异质分组做法,这种分组不打破学生座次,不宣布学生等级,只宣布每组学生姓名和对每组人员的分别要求。这样的分组法避免了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让优生没有了骄傲自大的情绪,中间生没有敷衍了事的想法,更不会打击差生,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不仅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更产生了学习的荣誉感,激励各组之间相互学习和竞争。让学生之间加强学习和沟通,鼓励学习进步的学生,适时调整进步大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升对其要求,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注意力、意志力等。

(二)按级定标异步达纲

教学目标要具有客观性和可测性,教学过程才能更加全面、科学的展开。制定分层目标具有三个必要前提:对教学大纲的深入研究、对教材的透彻分析、对学生的充分了解。要明确好层次目标,从教材内容来看,可以分为记忆性目标、理解性目标以及运用性目标三种。

在制定目标时做到保“底”而不封“顶”,保证每位学生的求知需要得到满足,改变过去“一刀切”、“一步到位”的做法,及时掌握好每类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比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化学底子不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掌握好几个基本金属如铁、锌、镁的性质,金属的活动顺序要熟记,教材中的化学方程式要能书写下来;对中间生,要求他们能够理解更多的金属与酸、盐、氧气反应的性质,可以进行活泼金属和盐酸作用产生氢气的实验,化学方程式熟练书写;化学学习的优生,不仅要学习好以上知识点,更能经过自身实验,将金属的活动顺序排列出来,如用铁、铜、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来检验铁、铜、银的活动顺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得他们可以掌握好自身所能够承受的学习重量,让每个学生学习起来都游刃有余。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良好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让化学教学产生趣味,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让多媒体介入化学的教学当中,有的知识就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就更加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更加轻松、快速。多媒体还具有娱乐的功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使学生的精力更加集中到知识的学习当中。例如,在《自然界的水》中涉及到“水的电解”,在实际进行的电解水的实验中,学生所能了解到的就是水在电解时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并不能了解电解时水具体发生的变化。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水在电解时发生的肉眼看不到的变化过程。可见,多媒体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以及变化过程,更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更加积极的学习化学。

参考文献:

[1] 孙燕萍.优化问题链,提高化学教学效率[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11).

[2] 孙信军.浅谈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11).

[3] 高建萍.学到高效课堂――浅谈新课程标准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6).

[4] 李木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7).

[5] 李灯发.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试析[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12).

[6] 张瑞科.浅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7] 张允岭.激情――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体现[J].理科考试研究,2016(12).

[8] 温会敏.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学园,2016(7).

[9] 康忠逊.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数理化学习,2011(8).

[10] 曾琦.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8).

[11] 徐志强.初中化学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Z1).

篇(3)

当今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 也是一个崇尚合作的社会。个性使合作成为必要和可能,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能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此大背景下,合作学习便诞生了。合作学习可以将一般的学习落到实处,它要求合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相互沟通和彼此帮助,形成团结和睦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学效果的最佳化。本文拟简要介绍分组式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引言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和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个人责任感,协调人际关系。而分组式合作学习则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的任务由组内成员共同分担,通过过组内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统一的结论,在思想上达到共鸣。在初中化学学习中采用分组式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且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 分组式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1、将所任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基本组,组的多少按学生具体情况和活动内容自行决定。原则上老师安排,也可学生自由组合(实践中发现自由主合活动开展情况较好,但必须保证有一名学优生)。

2、各小组内选出一名领导者(小组长),负责本组的活动安排。

3、课前将学习的材料分配给每个小组,让每个组内成员熟悉所分配材料并提出至少一个自己想知道(疑惑的)的问题。

4、各小组长收集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先组织讨论。不能解决的,汇总专家组(学优生组成且每个小组至少一名成员,科任教师带队)讨论。

5、解散专家组,回复基本组,并由专家组成员进行组内交流。

6、课堂教学答疑并进行检测。

三、分组式合作学习的应用

1、研究对象和内容

选取初三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像,两班分别为58人。选取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作为研究内容。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而得出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总结归纳出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学习的重点集中在电解水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上。

学习时间为一个课时。学习方式为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法及学生自学;实验班采用分组式合作学习。

2、 分组式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

将实验班分成8个组,每组8人,其中两组为9人。课前让学生自己先预习教材内容――水的组成,经过思考后提出至少一个自己想知道(疑惑的)的问题交到小组长处。

小组长汇总后进行初步整理并组织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对问题进行处理。小组讨论问题举例:1、为什么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2、检验电解生成的气体时,为什么要控制玻璃管活塞的开启速度,使气体慢慢的放出?如果气体快速放出,对实验会有什么影响?3、为什么在点燃氢气前要进行验纯?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等等。

各小组长将组内所遇到的困难问题(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上交到教师处,教师组织专家组进行讨论、交流。完成答疑后,解散专家组学生,使其重新回到基本组并负责解决组员的疑难问题。专家组讨论问题举例:1、如何知道氢气中混有一定里的空气或氧气?2、为什么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3、电解时,为什么是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等等。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并对学生所提之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并测试学习结果。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班级的成绩较高于对照组班级的成绩。

篇(4)

一、高效诊断,对症下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1.采用不同的方式,了解学生存在哪些知识上的缺陷、思维上的困惑,从而确定需要重点复习的内容并采取针对性的矫正措施。

(1)课堂微调查 课堂上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某种解题方法即时展开调查,可以迅速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2)作业批改情况记载分析 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记载,找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设计有针对性的限时训练,摸底分析

(4)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面谈等

2.合理设计诊断性试题

(1)中考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内容。对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如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分类、气体的制取、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金属的性质以及活动顺序表的运用,常见酸碱盐的性质、溶液的质量分数、燃料的燃烧与利用等作为选题的重点素材。设计时将试题素材与生活、科学、社会联系紧密,将“双基”置于新的背景下设问,将基础知识与鲜活的生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2)平时训练中出错率较高的容易题,题目的类型具有代表性,可以引发学生深入研究,举一反三。

(3)出错率较高,分析后学生在解题思路上仍存在模糊认识的中等题。

3.学生的自我诊断

就是自己知道自己化学学习的问题所在,要善于找到自己的病因所在。

一是查漏补缺,找到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不会的解题方法。如害怕哪一类题目,不会不懂就是缺漏,首先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能准确描述自己的问题。然后找到或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消错灭误,从做错的题目,失误的题目中寻找错源,会而做错,粗心而误。通过对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错例收集、归类、反思、剖析对照得出正确的规律及解题方法。

4.应对措施

(1)精选5道题,力求做到一题一思、一题一启,通一道连一串,熟一类带一批。以初中阶段化学计算较为复杂的主题“有关溶液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为例。先把以前在练习与考试过程中“有关溶液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面做错的题进行搜集与汇总,然后对错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把其中属于审题不清、计算错误等由于粗心大意等非知识性原因造成的错题先剔除,然后对剩余的错题再进行分析,可主要从习题的条件、习题的设问、相似类型习题解题的思路、解题的过程等若干方面进行比较归类,从而寻找形成错误的主要原因。如结合习题的条件与解题过程,体验固体与溶液反应时求生成物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解题思路:纯净的固体与溶液反应、含杂质(杂质不参与反应)的固体与溶液反应、含杂质(杂质与生成物相同)的固体与溶液反应三种不同情况的处理方式。考试前还可将有自身特点的易错习题集做好资源,举一反三。

(2)变式训练,拓展思维。如反应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最常见的装置会不会,复杂的装置会不会。不同的检查方法会不会。可以结合下图思维模式进行训练:

二、注重科学探究,体现方法与能力,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化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如酸碱盐性质的复习:设计的教学情境为:熟鸡蛋加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滴入A(石蕊)B(氢氧化钠溶液)C(稀盐酸),请学生认真观察、描述现象;提出探究的话题:A、B、C分别是什么物质?鸡蛋为什么会上浮?废液怎么处理?在系列问题的讨论中构建知识网络。整个流程从教学情境到核心问题到学生探究活动,最终构建知识网络。复习中除了采用探究实验,还可以交替使用激趣实验、变式实验、问题实验等来创设情境,如在浓盐酸、浓硫酸复习中,设计下列实验:将pH试纸放在浓盐酸、浓硫酸试剂瓶口,观察并解释现象;将浓硫酸滴在pH试纸上观察并解释现象。

三、重视数据分析,提高复习指向性

复习过程中,一定会进行阶段性检测,检测结束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的优劣,对检测功能的发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整体分析,找差距。通过对数据非常全面、客观的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差距,为教学提供参考。如我校化学组对上一届学生期末考试数据做了分析后发现,化学用语部分与兄弟学校存在明显的差距,化学用语的教学是初中化学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对化学的学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局部分析,求突破。从期末考试数据来看,找出得分率普遍偏低的题型,如学生读题把握不住

关键词 ,稍有变化,容易掉入陷阱类的、非选择题部分推断题找不准题眼的,究其原因,还是跟复习策略有相当大的关系。

个体分析,促增长。针对班级个体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个体存在的问题,如知识点的缺失、解题方法与能力不足、解题习惯较差等;从教师层面分析同样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指明方向。建立解题模型有利于提升解题能力。如涉及宏观、微观、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解题模型,将微观粒子用化学式表示,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进行相关判断。

四、注重细节,降低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的影响

复习时,要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好习惯,对试题中的关键字、

关键词 、关键句作好标记,从而帮助理解题意,要把每次测试模拟为中考,做到审题细心、格式规范、运算准确。

1.审题时抓不准

关键词

如排列顺序时要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由强到弱”,“由高到低”等等。注意题干中“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等限制条件。注意要求写什么:“名称”、“化学式”,还是“化学方程式”。序号还是符号等,注意选择题“正确的是”,“错误的是”两种不同要求。注意符号表示时,离子电荷与元素化合价不要混淆。要注意试题中小括号内的内容,学会使用标签中的有效数据(如加碘盐中含碘:20mg/kg)。

2.答题时答非所问

篇(5)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使社会对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优质教育的理念也开始普及。小班化教学的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在小班化环境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让课堂学习成为一场头脑风暴。化学作为自然科学,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形成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对小班化环境下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班化环境下初中化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水平较低

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好实用的教学方案,做好教学的整体规划,但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缺少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未能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课外资料,教师本身在备课的时候也只是根据教材来整理知识点,教学设计缺少创新。在此情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只能是讨论课本中的知识,而没有对化学相关的知识进行拓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没能得到锻炼,缺乏新意的合作学习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在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由于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没有充分理解教学理念,其教学目标还不够明确,因而在设置问题的时候缺少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有时问题过于简单,学生的讨论根本毫无意义;有时候问题的知识面太大,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很难理解,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教师把合作学习当作一种形式,而没有进行深入理解,是教学目标不明确的主要原因。

3.课堂环境调节不当

课堂环境及氛围的有效调节,是小班化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需要保持一定的纪律性,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在进行合作探讨或实验的时候,学生又必须活跃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前的小班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效率太低,无法有效调节学生在课堂上的动、静两种状态,因而合作学习的交流容易偏离教学的主题,教师难以掌控课堂的整体环境。

4.合作评价效率不高

小组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在强化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小组间的竞争就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完成小组合作探讨后,教师要对各个小组探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表现优异的小组和个人提出表扬,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然而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的评价往往不够客观或缺乏全面性,学生的特点没有得到认同,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

二、初中化学合作学习在小班化环境中的实践方法

1.教学准备阶段

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对化学教材进行分析,简化课本的知识体系,同时要了解所有学生学情,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来控制教学内容的难度,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开展合理有效的合作学习。此外,对学生进行分组、合理安排组员、确定合作形式等问题都要在教学实施前做好准备,让小班化的化学合作学习得到基本保障。

2.教学实施阶段

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教师要根据课前教学设计提出问题,并提供更多关于该问题的课外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开始讨论前,教师还要设置讨论的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小组探讨。其次,教师要讲授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做好知识铺垫,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教师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讲解化学知识,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再次,教师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限定的时间内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讨论之前教师可以讲述如何分工合作,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讨论。最后,教师要让各个小组派代表来汇总讨论结果,加强各小组之间的交流。例如,在《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事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化合物包括了哪几类物质?”让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大致了解生活中的盐类物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从而将教学从内容引至主体方向。总结过程要向学生讲述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并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再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可让学生更为形象地认识到酸碱物质的差异,学生需要掌握pH试纸的用法,充分了解食盐、小苏打、碳酸钙等常见盐类物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而自身则扮演引导着的角色,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空间并逐渐培养其自主思维能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是提升合作学习水平的重要环节,在完成课堂合作后,教师要评比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纠正讨论结果中的不当之处,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要对小组的每个组员进行评价,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团队荣誉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投入到合作学习当中。为了锻炼小班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学习的总结过程还可以加入一些课外知识,以供学生深入研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班化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效果受到课堂环境、教学设计以及实施方法等问题的影响。为了让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效果得以提升,在小班合作学习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并对相关教案进行优化设计,以此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流程的流畅性。同时,合作学习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在课程结束后须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初中化学的小班化教学,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金美花.小班化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98

高中化学各个部分的理论教学内容具有共同的特点,从这些特点出发,决定了基本理论教学的共同教学规律。因此,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各个部分基本理论的本质内容,采取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逐步推进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为学生的化学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就共同来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基本理论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希望为广大化学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些许借鉴。

一、高中化学基本理论的特点

(一)基本理论的思想性

高中化学的基本理论在教材内容中突出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例如,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教学中要着重抓住随着原子序数的改变而出现的各化学元素在性质上的变化,培养学生关于自然界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过程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指出元素一般都具有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两种性质。如果以非金属性为主的则为非金属元素,以金属性为主的则为金属元素。通过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相对性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位置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和“矛盾统一”等观点。同时,又要使学生对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二)严密的逻辑性

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很强,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教材,教师在讲解和分析时要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电解质通溶液理论时,为了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结构上的不同,可以从导电性的强弱来分析。溶液导电性的强弱跟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有关。从这一点出发,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由于键型的不同,在水中受水分子的作用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得出强弱电解质的区分是由于键型的不同所引起的结论。典型离子键化合物如强碱、大部分盐类,以及强极性键化合物等,在极性水分子作用下能够完全电离,导电性很强,是强电解质。而弱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在水中仅部分电离,导电性较弱,是弱电解质。再从离子在相互碰撞时又互相吸引重新结合成分子,导出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可逆反应,由此推导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在教学过程中用这样的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基本理论的抽象性

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例如,物质结构理论中的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化学键、分子结构等内容都很抽象,常会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建立起有关的理论模型。根据化学基本理论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或许是有益的。

二、基本理论的教学方法

(一)分析和处理教材,正确讲清基本理论

对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首先要认真地分析和处理好教材,分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最根本的,哪些是由此引申出来的,从而抓住主要矛盾,把握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把教材中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讲清楚。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适宜。例如,电解质溶液的教学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大,其汇总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从电离平衡引出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概念,定量地说明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程度。从水的电离平衡引出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再在水的电离平衡的基础上学习盐类的水解。这一章的内容虽然比较多,但有一个最基本的论点,那就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其他一系列的理论都是从这个基本论点展开的,只要讲清这个关键内容,其他内容就能迎刃而解了。

其次是要抓住化学基本理论的内在联系,使基本理论知识系统化。化学基本理论在很多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在学习某一理论知识时要运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作前导,做到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学习到一定阶段时,还要讲有关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和归类,使之系统化。

(二)紧扣教材内容,注意基本理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新课改后的化学教材内容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将教材规定的基本理论知识讲清楚,不要任意延伸和拔高。同时,还应注意同一个化学理论知识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每个阶段都要把握住基本理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例如,物质结构理论,在初中化学中只涉及原子的基本组成和少数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以及核外的电子数的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运动状态和排布规律都是高中阶段要深入讲解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紧扣教材,掌握深度和广度,是教材内容适合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7)

1.增强了学生的自学意识

学案中设置“实验或问题探究”“情景引入”等环节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求知的欲望,增强其自学的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铁及其化合物性质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情景引入”环节中我们设计了如下一段材料:李明同学的一块浴巾,从铁质晾衣架上收回时,斑斑锈迹,用什么方法可以帮他洗干净?学生设计有用洗衣粉的,也有用“84”的等,但实验结果却表明两种方法均不成功。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由此引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学案为载体的教学,对学生的学法有指导作用,从而使学生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例如,设计学案时,要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学什么,以什么方式学,学多长时间,通过“学案”的引导,学生可看书、察图、查资料,也可讨论、操作等,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精讲点拨,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让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加深了影响,强化了应用,最终将变“学会”为“会学”。

二、化学导学案的编制与实施

1.学案的编制

编写学案前,要认真分析、研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编制学案时,问题要有浅入深,步步诱导,巧设趣味。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很好激发,非智力因素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效率与效益才能最大提升。

(1)基础自学部分

编制自学部分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现有情况,提出具体要求。如分析出简单、易懂部分,可提出阅读、识记、练习等要求,并将其内容习题化、具体化,针对性地编制。

(2)思考与探究部分

学生在质疑、释疑中,兴趣才能调动起来。学案中,巧设趣味比平铺直叙地引出问题效果要好,因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质疑;“梯度式”比“悬崖式”地引出问题效果要好,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觉到探究知识的乐趣。所以思考与探究部分,我们要花费时间,精心设制,可以以问题形式来激活学生对相关旧知识的回忆,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留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发挥他们的潜质能力。

(3)跟踪训练部分

跟踪训练部分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检测、巩固和加深,也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的有利证据,设置时可分基础部分和拔高部分进行“因材施教”。同时设置跟踪练习题时要慎重,有针对性地选择,题目的长度与难度要适宜,选择题的比例要控制。

(4)自我整理部分

自我整理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梳理、概括、归纳,设计时要根据学习内容灵活选用方式、方法,可以是复述式、问题式、图表式,也可以是练习式、口诀式等;还可以是教师引导,也可以学生分享收获,总之,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学案”设计一定要突出一个“导”字,强调怎样设计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怎样设计才能引起质疑,刺激思维?怎样设计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思维训练的主线?

2.学案的实施

“学案导学”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能力培养才是主攻方向。所以操作方式常常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学案设计具体环节就是:学案自学、以案导学、合作探究、巩固练习四个环节。

(1)学案自学

课前或自习时,教师分发 “学案”,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把握学习主线,准备学习资料,查询疑惑等。“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难点解释、问题探究、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对学生的预习、自学,能起到“导学”,并且可让学生步步深入,有的放矢。

学生自学时,教师可适时、适当引导,培养自学的方法与能力。引导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略读,哪些内容需注意知识的联系,哪些内容需理解教材方可解答等。第二,要求学生记录存在的问题。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同时教师要分层抽查学案,及时了解预习情况。

(2) 以案导学

上课时,教师根据学案自学的情况,恰当引入课题或直接引入课题,依据学案自学部分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必要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引入,目的是降低难度,将所学知识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知识网络。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3)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释疑的,除一些特别之外(新原理与新方法由教师点拨),可进行小组合作、探讨。但合作过程要严加监控,避免一些无意义的合作与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搜集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和困难等。对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加以引导,再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及时汇总、引导,可推荐能者演示、讲解,或降低难度,重新设置问题,也可教师精讲点拨等,讲学生不懂的、有疑的、拓展的或拔高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4)巩固练习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这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新知识,形成熟练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它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向教师反馈课堂实施效果,以便教师发现问题,进行正确评价,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重要依据。

三、化学导学案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化学导学案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学生的提问也常是就题论题。但经过长时间使用化学 “导学案”, 发现:

1.学生体验到了自学的快乐,激发了的学习兴趣,表现更加自信了;

2.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班级更加和谐了;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能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延伸等,不断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笔者以“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从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纬度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1 情景引入,形成生命观念

生物学科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在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新闻或事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学生在尝试解释和抽象的过程中学习生物学的知识、观念和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相应的生命观念。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农业生产,笔者以所在区域的生态农场最近因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导致大部分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事件作为引入。学生利用最近所学的光合作用原理的知识尝试对该事件进行了解释,提出了由于“低温寡照”影响了绝大部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而导致减产,进而抽象出“光照、温度、CO2”是影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部分学生发现在该生态农场并不是所有农作物均减产了,比如玉米的产量没有明显变化,进而抽象出“农作物本身的色素、酶”等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学生在尝试解释该事件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物质与能量观”的生命观念。

2 自主学习,培养理性思维

自主学习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方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知的欲望,更重要是的能够引导学生在尊重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以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一课的课堂教学之前,导学案已经下发,导学案包括“复习旧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四大模块。“复习旧知”模块是将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框图形式填空(图1),“自主学习”模块展示了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绿色植物CO2变化趋势图(图2),要求学生对曲线图上每个拐点和每一段发生的原因及主要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配以一道例题。这两个模块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了解大部分的基础知识,并应用自主学习所得知识对例题进行解析,同时将自主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入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和汇总、解释、修正,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再认识中逐步发展了自己的理性思维。

例题:研究人员以某植物为材料,利用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研究。

(1)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两种物质是______。

(2) 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实验装置由阳光下移至黑暗处,则植物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______。

(3) 为了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应在实验装置的烧杯内加入______溶液,然后再打开该装置的活塞开关,使U形管两侧液面如图所示,关闭活塞,这一操作的目的______。

(4) 实验的观察指标是U形管A侧液面的变化值。在每一给定温度且其他条件均相同、适宜的情况下光照1 h,实验数据见表1。

请根据以上数据在指定方框的坐标内以直方图的形式画出各温度下的实验结果。分析所绘图形可知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是______。

(5) 夏季去除实验装置的水浴装置后,置于自然环境条件下,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利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乙曲线。问图中CD段CO2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G点时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特点是______。

本例题从实验事实入手,既考查基础知识,也有综合分析。学生通过解析,一方面能够加深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结合“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绿色植物CO2变化趋势图”加深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从而为整节课的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设计实验,注重科学探究

对生命现象的解释和证实,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实验证据。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即培养学生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并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一课中,学生通过复习旧知和自主学结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那么,这些因素是否真的对光合作用强度产生影响呢?具体的影响结果与自主学习中的曲线所示一致吗?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探究和验证。教材上给出了利用叶圆片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基本思路。本节课上,笔者对该试验进行了适当的改编,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实验方案在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学生共分为8组进行实验。教师给1~6组提供了新鲜的叶圆片,给7~8组提供了衰老发黄的叶圆片。实验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1~6组的实验很成功,7、8两组学生认为自己实验“失败”了。既然“失败”了,就要分析原因,全班学生一起观察7、8两组的实验,共同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学生通过对比发现,7、8两组的叶圆片绿色较1~6组的浅,提出可能是叶片中色素的原因所致。教师顺势提出问题:你们能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和分析吗?学生们结合已有的知识,提出将两种叶片中的色素提取并分离后做比较。由于该实验比较简单,学生马上进行实验,对比结果很明显,1~6组所用叶片提取的色素种类和含量较7、8两组的叶片多。学生们通过实验的再探究,从“失败”的实验中抽象总结出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和数量、酶的数量等。

4 联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

篇(9)

CaO

②熟石灰——Ca(OH)2

③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④食盐——NaCl

⑤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

⑥纯碱、苏打——Na2CO3

⑦小苏打——

NaHCO3

⑧铁锈、赤铁矿——Fe2O3

⑨赤铁矿——

Fe3O4

⑩金刚石、石墨——

C

⑾干冰——CO2

⑿冰——

H2O

⒀天然气(甲烷)——CH4

⒁酒精(乙醇)——

C2H5OH

⒂醋酸(乙酸)——CH3COOH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

、P(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

、铁粉

白色的固体——MgO、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

黄色的固体——

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二氧化碳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

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Fe(NO3)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3等含Fe3+溶液

三、常见气体

(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

、红色固体:铜,

氧化铁

2、绿色固体:

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

氢氧化铜,

胆矾(蓝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

5

、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

干冰,金刚石

7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

、黑色固体:铁粉,木炭,

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

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

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

氯化铜溶液,

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

硫酸亚铁溶液,

氯化亚铁溶液,

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

硫酸铁溶液,

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

、紫红色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三)

、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

二氧化氮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常见沉淀及颜色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

3

浅绿色沉淀-----Fe(OH)

2

蓝色絮状沉淀----Cu(OH)

2

白色沉淀---

CaCO

3,BaCO

3,AgCl,BaSO

4,(

其中BaSO

4、AgCl

是不溶HNO

3

的白色沉淀,CaCO

3

、BaCO3

是溶于HNO

3

的白色沉淀)

白色微溶于水------Ca(OH)

2,CaSO

4

初中化学推断题常用“题眼”归纳

溶液颜色

蓝色:CuSO4

、Cu(NO3)2

等含Cu2+的溶液

浅绿色:FeCl2

、Fe(NO3)2

、FeSO4

等含Fe2+

的溶液

黄色:FeCl3

、Fe(NO3)3

、Fe2(SO4)3

等含Fe3+

溶液

紫红色:KMnO4

溶液

火焰颜色

淡蓝色:

H2、S(空气中)

蓝色:CO、CH4

蓝紫色:S(氧气中)

常见气体

无色无味:O2、N2、H2、CO、CO2、CH4

有刺激性气味:SO2、NH3、HCl

常见固体

黄色:硫磺(

S)

暗紫色:高锰酸钾(

KMnO4)、碘(

I2)

绿色:Cu2(OH)2CO3

(铜绿)

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红色:Cu、赤铁矿、铁锈主要成分(Fe2O3)

、红磷(P)

黑色:Fe3O4

、CuO、MnO2

、C

粉、Fe

白色沉淀(可溶于酸)

:CaCO3

、BaCO3

、Mg(OH)2

白色沉淀(不溶于酸)

:BaSO4

、AgCl

3

元素之最

1.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O)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Al)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Ca

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碳(

C)

其它

1.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

但通入CO2

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2

溶液。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4.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C)

5.吸水后由白变蓝的是无水CuSO4

6.最常见的液态物质是H2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7.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

8.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

9.与酸反应有CO2

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NaHCO3

10.与碱反应(研磨)有NH3

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肥)

11.常温下唯一有氨味的铵态氮肥是NH4HCO3

(碳铵)

一些常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H2O-18

;CO2-44

;CaCO3-100

;HCl-36.5

;H2SO4-98

;NaOH-40

;Ca(OH)2-74

一些物质的俗称

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

Na2CO3-

纯碱、苏打;

NaHCO3-

小苏打;

Hg-水银;

CO2-

干冰;

CaO-

生石灰;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CH4-沼气、瓦斯、天然气;

C2H5OH-

酒精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

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除CO2

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

溶液、KOH

溶液、碱石灰等

除HCl

气体可用:

AgNO3

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

溶液、KOH

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

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

还原CuO、Fe2O3

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

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

CO

点燃烧掉;

SO2、NO2

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

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

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

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

H2O)、氯化氢气体(

HCl,盐酸酸雾)

(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

H2O)、氯化氢气体(

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

浓流酸、CaCl2

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

和CaO)、生石灰、

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

气体的试剂:

AgNO3

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

溶液(或固体)、KOH

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

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

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

象:黑色CuO

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

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

中。现象:黑色CuO

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

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

=

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点燃

S+O2

=

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

点燃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C+O2

=

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点燃

2C+O2=

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点燃

4P+5O2=

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点燃

3Fe+2O2

=

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MnO2

2H2+O2

=

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

=

2H2O+O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MnO2

2HgO=2Hg+O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

=

2KCl+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

=

K2MnO4+MnO2+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点燃

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

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

现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

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

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H2+CuO

=

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高温

2Fe2O3+3H2

=

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

点燃

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C+O2

=

CO2(

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高温

2C+O2

=

2CO(

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高温

高温

C+2CuO

=

2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3C+2Fe2O3

=

4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CO2+C

=

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点燃

3C+2H2O

=

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点燃

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

=

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OH)2+CO2

=

CaCO3

+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aCO3+CO2+H2O

=

Ca(HCO3)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

=

CaCO3

+CO2+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u2(OH)2CO3

=

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2NaOH+CO2=Na2CO3+H2O

(也可为KOH

现象:不明显

CaCO3

=

CaO+CO2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

高温

Fe3O4+4CO

=

3Fe+4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FeO+CO

=

Fe+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Fe2O3+3CO

=

2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

高温

浑浊的气体生成

CuO+CO

=

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跟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

也可为KOH)+HCl==NaCl+H2O

现象:不明显

HCl+AgNO3==AgCl

+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氯离子

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

百色固体溶解,

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HCO3+HCl=NaCl+H2O+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

Fe(OH)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液

Cu(OH)2+2HCl=CuCl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形成黄绿色的溶液

CuO+2HCl=CuCl2+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黄绿色的溶液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

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硝酸一般具有氧化性,所以产物一般不为H2

跟硫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NaOH(

或KOH)+H2SO4=Na2SO4+2H2O

现象:不明显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H2SO4+BaCl2=BaSO4

+2HCl

现象: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CaCO3+H2SO4=CaSO4+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现象:这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Zn+H2SO4=Zn

SO4+H2

现象:同上

Mg+

H2SO4=Mg

SO4+H2

现象:同上

Fe+

H2SO4=Fe

SO4+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3

H2SO4=Al2

(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跟硝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NO3=2Fe(NO3)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2HNO3=Cu(NO3)2

+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2HNO3=Cu(NO3)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NaOH(

或KOH)+HNO3=NaNO3+H2O

现象:不明显

Mg(OH)2+2HNO3=Mg(NO3)2+2H2O

现象:白色沉淀溶解

CaCO3+2HNO3=Ca(NO3)2+H2O+CO2

Na

CO3+2HNO3=2NaNO3+H2O+CO2

NaHCO3+HNO3=NaNO3+H2O+CO2

现象:以上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跟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

或HNO3

、H2SO4)=NaCl+H2O

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CaO+H2O=Ca(OH)2

现象:放出大量的热

NaOH(KOH)

+FeCl3(Fe(NO3)3

、Fe2(SO4)3)=Fe(OH)3

+NaCl

现象:生成红棕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2NaOH(KOH)+FeCl2(Fe(NO3)2

、FeSO4)=Fe(OH)2

+2NaCl

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映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2NaOH(KOH)+CuCl2(Cu(NO3)2

、CuSO4)=Cu(OH)2

+2NaCl

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NH4Cl(NH4NO3

、(NH4)2SO4)+NaOH(KOH)=NH3

+H2O+NaCl

现象:有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MgCl2(Mg(NO3)2

、MgSO4)+NaOH(KOH)=Mg(OH)2

+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NaHCO3+NaOH=Na2CO3+H2O

现象:不明显此反应的

Na

换成K

是一样的

Ca(HCO3)2+2NaOH=CaCO3

+Na2CO3+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此反应把Na

换成K是一样的

2NaOH+CO2=Na2C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此反应的

Na

换成K

是一样的

Ca(OH)2+CO2=CaCO3

+H2O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NaHSO4+NaOH=Na2SO4+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2NaOH+SO2=Na2S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跟钡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

+2NaCl

现象:有白色的不溶于强酸的沉淀生成

BaCl2+Na2CO3=BaCO3

+2NaCl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但可溶于盐酸和硝酸,其实也溶于硫酸,但生成硫酸钡沉淀,不容易看出来

跟钙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

+2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2+Ca(OH)2=2CaCO3

+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跟几种金属及其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高温

铜:

高温

CuSO4(5H2O)

=

CuSO4+5H2O

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高温

CuO+CO

=

Cu+CO2

现象:

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H2+CuO

=

Cu+H2O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Cu+2AgNO3=Cu

(NO3)2+2Ag

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CuCl2+2NaOH=Cu

(OH)

2

+2NaCl

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

(OH)

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Fe(Zn)+CuSO4=FeSO4+Cu

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

Cu2(OH)2CO3

=

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铁:

Fe+2HCl=FeCl2+H2

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FeCl2+2NaOH=Fe(OH)2

+NaCl

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4Fe(OH)2+O2+2H2O=4Fe(OH)3

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

Fe

(OH)

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Fe

(OH)

2+2HCl=FeCl2+2H2O

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Fe+CuSO4=FeSO4+Cu

现象:铁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Fe+AgNO3=Fe(NO3)2+Ag

现象:铁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

Zn+FeCl2=ZnCl2+Fe

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银:

AgNO3+HCl=AgCl

+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AgNO3+NaCl=AgCl

+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Cu+2AgNO3=Cu(NO3)2+2Ag

现象:红色的铜逐渐溶解,同时有银白色的金属生成

2AgNO3+Na2SO4=Ag2SO4

+2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补充化学方程式:

3Ag+4HNO3(

稀)=3AgNO3+NO

+2H2O

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气体遇空气变棕色

Ag+2HNO3(

浓)=AgNO3+NO2

+H2O

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棕色气体

Cu+2H2SO4(

浓)=CuSO4+SO2

+2H2O

现象:铜逐渐溶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FeCl3+Fe=3FeCl2

现象: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2Na2O2(

过氧化钠)+2H2O=4NaOH+O2

现象: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生成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

1.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

2MgO

点燃

=

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Fe3O4

点燃

=

3.

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2

2CuO

点燃

=

4.

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

+

3O2

2Al2O3

点燃

=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2H2

+

O2

2H2O

点燃

=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2P2O5

点燃

=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SO2

点燃

=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2

2CO

点燃

=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2

2CO2

点燃

=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

+

3O2

2CO2

+

3H2O

通电

=

二.几个分解反应:

=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

2H2+

O2

MnO2

=

14.加热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2CuO

+

H2O

+

CO2

=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2KClO3

2KCl

+

3O2

16.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高温

=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3

=

H2O

+

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

+

CO2

加热

=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高温

=

19.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Cu

+

H2O

高温

=

20.木炭还原氧化铜:

C+

2CuO

2Cu

+

CO2

高温

=

21.焦炭还原氧化铁:

3C+

2Fe2O3

4Fe

+

3CO2

加热

=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2C+

Fe3O4

3Fe

+

2CO2

高温

=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CuO

Cu

+

CO2

高温

=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

Fe2O3

2Fe

+

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4CO+

Fe3O4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

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

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CuO

+

2HCl

=

CuCl2

+

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

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

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

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

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

+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

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

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

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

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8)盐

+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

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

Na2O

+

H2O

=

2NaOH

加热

=

75.三氧化硫溶于水:

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CuSO4·5H2O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CuSO4

+

5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