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016年是龙泉教育的质量发展年,在这一任务的要求下,我们秉承上级的顶层设计,注重三性课堂的落实。现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课例提出一些思考。
《我是人民小骑兵》这一课是我在参加区级赛课中的一个课例。由于当次赛课是属于即兴课堂,也就是说没有太多提前的准备,抛去以往的各种磨课模式,仅有两小时的备课时间。在这种全新的挑战下,不可避免的紧张多少影响对课堂的把握。回头看还是有很多的疑问值得思考。
一、如何在音乐欣赏中更加明确的体现学科性特点
课程实录一:老师要求学生聆听全曲,提出问题: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情绪?学生思考后回答:快乐的、紧张的、害怕的……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每个人对不同的音乐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尤其在音乐欣赏中能体现出来。初听乐曲,大多数人能够理解乐曲给你带来的各种感受。学生的回答我们不能简单的判断它的对错,因为《我是人民小骑兵》这首歌曲内容本身比较丰富,音乐片段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呈现,单独提出一个情绪问题,稍显笼统,也没有明确的针对性,更没有将音乐学科所要求的各项要素诠释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明确的体现学科特点,我们应针对不同的音乐片段,从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等音乐要素入手,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以这样方式呈现的课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音乐鉴赏及曲式分析,为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埋下了伏笔。
课程实录二:聆听乐曲第二乐段,师生共同研讨段落题目“策马扬鞭”,学生用双响筒为乐曲伴奏,模仿马蹄声。
利用乐器伴奏,看似体现了音乐的学科性,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一些细节的调控还略显粗糙。(一)节奏的掌握:双响筒演奏XX XX的目的是模仿马蹄声,除了准确的节奏点,还应该针对更多的音乐要素,如音的强弱、高低进行细致处理,板书节奏谱XX XX ,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逐渐达成效果。(二)充分发挥打击乐器本身特点:双响筒自身具备音的高低区分,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分辨双响筒的高低,并齐声演奏、变化演绎音乐片段,这样才能赋予音乐内容更加丰富的色彩。
二、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如何有效的达到教育性目的,而不是牵强附和
课程实录:欣赏音乐主题暴风雨片段,学生体会本段激烈的音乐情绪,用动作表现,完毕后学生总结这一段发生了什么?生一:暴风雨非常大,非常危险。生二:小骑兵不怕暴风雨,勇敢前进。
音乐学科本身不同于语文、品德等文化性学科,很多时候它没有较强的教育目的性,一些老师为了在课题中体现教育性特点,甚至把一些毫不相关的道理牵强附和到课程中,这是不可取的。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中,我巧妙的利用学生的回答,自然的过渡呈现出小骑兵骑着战马在狂风暴雨中奋勇前进的英勇形象,从而教育学生学习小骑兵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勇敢精神。没有特别的渲染,却呈现了深刻的道理,这也是本课教育性展现的成功之处。
三、依托常态,是否也能开拓音乐教育创新大门
课程实录:在课程的尾声阶段,教师已经将音乐的几个片段板书于黑板:引子(小骑兵出现) 第一乐段(策马扬鞭、同马嬉戏) 第二乐段(暴风雨来临) 尾声(保护羊群、安全回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了解了音乐所表现的内容,理解了乐曲。教师给出谱例,让学生根据乐曲内容创编歌词。
通常情况下,我们音乐欣赏课从聆听全曲、总体感知;分段聆听、细致分析;再听全曲,小结课程这样的方法进行,音乐创新性的突出表现在于对音乐的二次创作。但是基础教育学科的局限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培养专业的作曲家。所以在课堂中我利用常态教学模式板书的方式,以启蒙学生发现音乐基本内容,给予创编素材。让他们通过呈现的内容为乐曲主题段落创编歌词,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互助。在这一环节实施过程中,孩子们显得非常的积极,创编的歌词除了上面谱例中的,还有“小骑兵骑着马,来到草原,面对风雨不害怕”“辽阔的草原多美丽,有一个勇敢的小骑兵”等等。新常态下的音乐教育,就是要发散学生创造思维、拓展学生智力潜能,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享受到了音乐教育的快乐。
小学生通过感受与欣赏活动,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鉴赏能力,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坚实基础。下面,我就结合观摩比赛中的欣赏课来谈一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一、积极创设情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学习氛围
营造融洽的音乐课堂氛围是提高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主动而愉快地学习。从南师大附小黄佳莉老师执教的《美丽的黄昏》这一课中我汲取了一些养分,请看她的教学片段吧!
教学片段1:上课铃声一响,伴着音乐,学生随老师走向各自的座位,手放后背,随着三拍子的旋律分小组走近课堂,在行走的过程中,黄老师不仅用自己优雅的动作引导学生,还不时地用言语鼓励学生“这位同学的表情真好看”。
待学生全部入位,老师:“慢慢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看着我,我们来摸一摸水面,摸一摸天上的云朵,愉快地荡一荡小船,深呼吸,吸气,吐气,轻轻地坐下。”
这个导入环节的设计通过和老师的肢体接触,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初步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了歌曲宁静、雅致的意境。
从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是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互动的,通过多种体验方式,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让他们放松身心投入音乐学习中,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毫无负担地展现他们的音乐表现力,这不仅体现了老师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以学生为主体,把握课堂主阵地,保证知识的有效性掌握
1.提问具有指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老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老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引学生进入音乐的学习领域。例如在常州市屠心文老师执教的《邮递马车》音乐课堂中,我们就看到了一群求知若渴的孩子们。
教学片段2:聆听A乐段的A2主题,初步感受,思考“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感觉?”听完后,学生开始没有反应,老师接着模仿音乐开头部分的几个音型,引导学生:“不知道怎么说是吧,那这是个粗粗的音还是细细的音啊?”生:“粗粗的。”老师:“这是一个粗粗的声音,那它是往上爬的还是往下爬的?”生:“往上爬的。”老师:“那你觉得小马车在干什么呀?”生:“爬山坡。”跟着音乐模仿爬山坡的动作,思考:“小马车爬了几次山坡?”生:“两次。”一组同学负责爬山坡的动作,老师:“他们爬山坡爬得这么辛苦,我想请另外一组同学用打击乐器的演奏给他们加加油,打打气,好吗?”学生立马来了劲,小眼睛都亮亮的了。两组学生分别用声势动作和乐器演奏来完整地演绎这个音乐片段。
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兴趣的一个激发过程,起初聆听完音乐没有回答上老师的问题,老师及时给予正确的音乐引导,接着能自信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再到学生最感兴趣的乐器演奏,各司其职,立马神气起来了。可见,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在于教学形式的花哨,而在于老师提问的明确性和生动性,能及时捕捉到学生的注意点并给予正确的示范和引导,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性。
2.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宿w市戴轩辕老师执教的《顽皮的小闹钟》这一课中,有一个环节非常吸引人,老师精心设计了“走格子”的游戏,让人不禁啧啧称赞。
教学片段3:学生拿起板凳下方的小方格,老师:“这是老师给你准备的一秒钟,如果你想做一只乖巧的钟,就请你在方格里画上一个实心圆,如果你想做一只急性子的钟,想跑快一点,那就在方格里画上两个实心圆,注意哦,两个实心圆是并排的,如果你想停下来休息也可以,那么你在方格里什么也不画,下面请同学们在凳子上创作出属于你的一秒钟。”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后,学生个个信心满满地进行创作,在音乐声中,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散发着。音乐完后,老师请16位学生拼凑起一个正方形的钟,老师:“这面正方形的钟很特别,它只有16秒,当秒针走到一个实心圆的时候,就请你拍一次手,当秒针走到两个实心圆的时候,就请你拍两次腿,当秒针走到空格的时候,咱们就停一下,现在,这面方形钟就要开始工作啦!”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音乐旋律活动,完整演绎音乐片段。
在戴老师的课堂中,我们看不到花哨的课件,也没有复杂的道具,但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方法却很新颖、朴实,让人意想不到,教学环节丝丝入扣,学生在这一游戏创编的过程中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所以要提供给儿童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是苏联理论家、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我认为这就是针对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的。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也是参与学习活动是最有效的方法。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的任务是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用我们的歌声、琴声、语言和舞姿动作,将音乐美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我总结如下几点:
一、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1)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及音乐文化底蕴不同,在我的竖笛课上进度不能够统一,我就选用了学校的好办法,“音乐课上一帮一小组”,让学的快的学生教学得慢的学生,我把规矩定好,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尊重,并且举行比赛,看看谁教的方法好,谁的学生学得快。因此学生非常有积极性,也解决了班级的纪律和吸收程度不同的问题。当然这个办法并不是百分之百对学生好用。
(2)当学生对本学科没有一点点的学习兴趣,或者学习和操作演练的内容有比较高难度的时候,往往表现出无精打采、漫不经心、态度消沉,即使参与,大多数被老师牵制参与的,因此,我决定优化教学活动设计,首先,我把手影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了,每节课开始之前,我带领学生们进行手影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多得积极性,学生能够运用手影组织一段小故事,运用手影进行对话,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在这个活动不断进行中,我发现孩子们能够运用音乐进行创造,让班级一些不喜欢音乐的男孩子们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有的男孩子在课下上网查视频,运用身体去做一些小动物的形象,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意识,让音乐课活跃起来,在下面进行上课的时候,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跟上老师的思路进行。
二、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为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我通过在网上收集图片,视频等方式制作电子相册,或者通过同样风格的音乐来导入是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来体验本课音乐的美,只有学生能够真正体验音乐的美,才能真正受益。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更好的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态度来促进音乐学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们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学生体验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活动体验之中,亲自去感受,去品位,去接触音乐作品。所以在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我们为学生配备了教学音响资料、各种音效资料以及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乐器,以及能发音的物体等。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必要的物质以及材料、设备的准备,激活学生的研究参与欲望。例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声效,给学生播放音乐片段或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乐器、声效资料、以及日常生活用品,铲子、塑料碗、酒瓶、易拉罐等探索声音,为音乐片段、电影片段加配声音效果。有些学生尝试用塑料碗有节奏的拍打,模仿马蹄奔跑,有的在酒瓶中加水探究音乐的不同音高为音乐片段配乐等。学生还利用日常用品的“打击乐”及乐器进行小乐队演奏练习,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演奏着他们的“锅碗瓢盆儿”交响乐。例:在《雷鸣闪电波尔卡》一课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部分音效,雨中雷鸣的声源,引导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去研究创作雷鸣电闪的声音,也有的用日常生活用品去研究,也有的学生运用身体敲击节奏或口技模仿等方式去模仿自然声。学生们用音乐语言来表现电闪雷鸣的景象,从而激发了极大的兴趣。在体验中,学生们通过敲击、吹打、弹奏等音乐技巧的尝试,既感受了音乐,也掌握了技能,也了解了理论,使学生较有兴趣。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多为学生提供感受体验的机会,努力使学生在体验中享受音乐的乐趣,体会音乐的魅力。因此我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上总结了五个优点:
一、利用信息技术 创设教学情境
二、利用信息技术 更加真切的了解乐曲时代背景
三、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信息技术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
五、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了的音乐文化视野
陶笛作为乐器进课堂的首选乐器,比任何乐器都更加惹人喜爱,也更方便携带。
陶笛是近几年才开始在国内规范化的一种乐器,是最容易吹响的管乐器之一。因为其吹奏时对气息、口型等都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即可正常发音,是一种容易学习的乐器。其次因为陶笛不仅小巧便携,可以挂在脖子上,放在口袋里,小包里,被称为“贴身音乐宝贝”,而且可以实现个性化设计,能根据需要打造出多种形状。例如,五彩缤纷的树叶、蔬菜、水果、热带鱼等。多种多样的造型的陶笛简直就是精美的工艺品,串上挂绳后当项链在胸前悬挂既美观大方,又很方便,随时可以拿起来演奏,很容易成为学生喜欢的乐器和玩具。另外,陶笛优美的音色和易于吹响的特性相比之于现行中小学音乐教材中介绍的竖笛,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不受场合的限制,不受空间的制约,在任何时候、任何空间都可以演奏,完全可以登大雅之堂,担任独奏或合奏的角色。
二、因材施教,科学安排教学进度是有效实施器乐教学的保障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教师要把陶笛演奏技巧加以分析,调整教学进度。初次上课可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视频、音频、实物等)让学生先体验和感受陶笛的特点和魅力,先喜欢上它,再进入技法的教学,可以避免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望而生畏。将音乐课本中的简单歌曲或片段作为练习曲,也可以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歌曲《小星星》《多年以前》等,这些乐曲,节奏节拍整齐划一,旋律性强,最适宜作为学生乐器学习初期的练习曲。学习中后期教师可适当挑选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作为陶笛演奏曲目,如:《小苹果》《青花瓷》《荷塘月色》《同一首歌》《龙的传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将所有乐曲按难易程度划分,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学习。
三、组织有力,用心打造高效的器乐教学课堂
教学的载体是课堂,组织有序的课堂是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器乐课又因为其特殊性加大了课堂管理的难度。因为孩子们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对新事物充满了新鲜感。但这对于乐器的学习却是既有利也有弊。利在于他们必定会被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弊在于很难有足够的耐心认真地听老师讲解、看老师示范,总是迫不及待地拿起陶笛开始练习。为了使学生的这一特性尽可能朝好的方面发挥作用,教师应该运用一些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约法三章,管理有序
例如:在第一节陶笛课前,教师跟学生约法三章,制定相应的课堂常规。约定相应的音乐片段,在听到钢琴弹出的音乐片段做出停止、预备、演奏的统一动作。在讲解某一演奏技巧之前,可以要求学生把陶笛放在桌面上,仔细聆听。想打断学生的自由练习时,可以用钢琴弹奏一段固定的旋律作为指令,让他们统一放下手中的陶笛,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课堂练习时须听钢琴发出的信号一齐练习一齐终止。长此以往,学生一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课堂秩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才不是一句空话。
2.方式多样,树立团队精神
陶笛课上的陶笛教学是集体性的,每名学生手中都有陶笛,如果只顾自己随意演奏,不听教师授课,既不能完成学生个体的学习任务,也会影响整个班集体的教学。所以集体荣誉感强的班级,学习效果就好。在陶笛齐奏上,首先也需要学生心要齐,大家一起来表现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而不是突出某一个人。如合奏《我和你》《龙的传人》等乐曲,就是要提倡做到速度统一、节拍重音一致,力度变化一致。要达到这些要求,每位学生心中要装着集体,才能做到统一、整齐。这样的陶笛学习与表演,一个人,一个集体的文明修养必将在无声的渗透中培养出来。另外,老师还可以编排一些二重奏或者只是穿插几句二声部的齐奏节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音准意识,还能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一开始曲子难度不宜过高,练习时可先分句,以后以一个声部为一个小组,进行小组练习,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指正,一个小组在吹奏的时候,其他小组学生可以一起打拍子,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节奏感,也加深了学生对乐曲整体性概念的理解。
3.榜样引领,激发学习动力
在陶笛课堂教学中必然会涌现出一批才能出众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发现和培养,特别是有乐器学习基础的学生。对这些学生除了完成课堂上的练习,课外还可给予适当的提高,如安排独奏、重奏或者安排他们辅导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做好老师助教,使这些学生成为班级中的榜样,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整体的演奏水平,落实课堂效果。
四、提升素质,实现器乐教学的长远目标
首先,器乐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高于普通的音乐课。要想呈现一堂融入器乐教学的优质的音乐课,教师必须有较为深厚的音乐基础,不仅要懂得演奏,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乐队配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既可以将乐器的演奏技巧传授给学生,还能编排多种多样的器乐演奏节目,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优秀的音乐作品能让人的情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享受上得到一定的满足,进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作用。在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在有限的课堂中要掌握大量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音乐,鉴赏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一、选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依据。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蕴含美好的寓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欣赏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欣赏中。在学习民族拉弦乐器时,精心挑选欣赏内容,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与演奏技巧,让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形成对比,从而让欣赏内容丰富多彩。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就可以用实物二胡来作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演奏的视频,再让学生欣赏几个音乐片段:河南民歌《绣荷包》(优美)、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热烈)、《良宵》(兴奋)。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音乐片段中的不同情绪,学生们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接下来,再次欣赏民族乐曲《二泉映月》,通过欣赏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一些知识,更主要的是体会了乐曲的如泣如诉、如悲如怒的情调及二胡的演奏效果,还有作者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生活中那种倔强不屈的精神。老师还可以要求同学们课后多搜集欣赏一些民族器乐曲,更深的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注重音乐兴趣培养,深化音乐情感体验
作为音乐欣赏的前提,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营造更多的氛围,以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能让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中领会作品的意境,就能更好地产生感应效果。这说明氛围对学生情感的重要性,营造既定的氛围,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来决定。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境与问题情境,有效地以景激趣,以情启思。从实践与感悟中去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它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在领悟与体验。例如:在学习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欣赏课时,为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速度、音色、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天鹅的脚步、舞姿、形态等行为,效仿各种各样的眼神表情,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诠释《天鹅湖》的艺术意境和音乐特色。在这样的实践与体验相结合的课堂中,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艺术,自然容易获得高效的学习成果。
三、注重音乐实践参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要重视学生对音乐的实践创作,然后再去理解音乐作品,从而实现音乐新课程价值。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美妙的音乐,这样,不仅能对音乐作品及知识记忆得扎实,而且还能灵活的运用。例如:在学习《对花》和《唱得幸福落满坡》时,让学生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可让男女同学分组对唱练习,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欣赏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欣赏的乐趣,再也不会感觉到乐曲的枯燥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审美为抓手,重视音乐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再创造。
四、拓宽欣赏的外延,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
一、流行音乐的学习方法
流行音乐的学习主要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进行。一种是独立练习,通常发生在家里。它包括训练音乐听觉,从对乐器的练习到拷贝唱片音乐、自由模仿、即兴表演和作曲。另一种练习主要发生在群体中,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指引,以及通过观察、模仿同龄人、与同龄人交谈等方式进行的无意识学习。
无论是独立学习还是群体学习,学习者在听力、表演、即兴演奏、乐曲创作等方面均浑然一体。所有上述相关的音乐学习活动都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其取得的良好效果也已经得到证实。通过这些训练,学生们能相对提高听力、即兴表演、创作乐曲以及对音乐理论的理解力,并表现出了合作、责任、承诺等良好的个人品质。他们较多地重视音乐感觉而不是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尊重各种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并在创作动机和音乐欣赏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
这种音乐学习方式不同于普通的课堂教学,其区别主要包括以下的方面:
根据个人的选择和爱好学习熟悉的音乐,以区别于被动地学习新的、不熟悉的音乐。
以模仿音乐作为音乐传播和获得技巧的主要听力方式,区别于靠乐谱记录,以及文字或口头的教学与练习。
自学和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以区别于在家长的监督、指导下对书本课程的学习。
在没有计划的方式下,因为爱好音乐而学习技巧和知识,而不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综合提高听力、演奏、即兴表演和作曲的能力,而不是让彼此之间的差距增大。
二、当前的研究项目
这项研究最初选择了伦敦市区中心的一所学校,为时六周。之后,在伦敦西区的三个学校也进行了实验,大约持续一个学期。在写作论文这段时间,我还收集和分析了在哈福德郡进行的第三项研究数据。在每所学校重点观察十三四岁的学生,四个有经验的音乐学校的校长和两名年轻的音乐教师参与了这次实验。这项工作主要研究学生们的学习行为,并从他们的实习笔记、声音和影音记录、对老师和学生的采访以及老师们在课堂上的观察中寻找需要的数据。
(一)课题的第一阶段
首先,让学生们选择他们喜欢的音乐带到课堂上。一点不吃惊,学生满怀热情地带来了大量的CD,均曾经或现在是美国每周流行音乐排行榜前40首的歌曲。课题是由简短讨论音乐家们如何学习音乐开始的。非常有趣,结果表明四个学校的学生在过去没有意识到可以通过听唱片和模仿唱片这种非正式的方式学习音乐。
把学生分成组,每组2―7人。能和朋友们在一起交流是学习流行音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他们被给予最大程度上的自由练习。共有四个学校的22组学生参与了这次实验,每一组都带了CD和CD机,在没有任何老师指导下花一节课的时间(有一个学校是50分钟一节课,有一个学校是90分钟一节课)去学唱、模仿他们自选的歌曲。通过观察,我和老师们都认为所有组都完成了任务,他们花时间去听,讨论歌曲的特点和歌曲的类型、解决遇到的困难、商量谁去弹奏哪种乐器。
选择完歌曲后,每一组成员又去选择各种乐器,如:电吉他、键盘、钟琴等,然后开始“扒带子”。音乐教师和我都非常清楚,除非他们提出让我们指导,否则我们不会教他们,这个阶段持续了3到6次课。
这些十三四岁的学生带着CD、CD机、一套乐器,以他们认为可行的办法去学习歌曲的结果会是怎样。但是,结果让我们很满意。几乎所有的小组似乎比原来更有学习热情。而且,尽管没有老师的指导,他们也基本上完成了学习任务。
最有兴趣的数据是声音记录和学生的交谈,其中的一个例子是由5个男孩组成的小组上第3次课时的记录。因为上课的时候,老师不在现场,该小组的同学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学习的过程被作了记录(他们后来同意了在研究中使用这次记录)。
在记录的早期,男孩们制作的音乐像是杂乱的噪音。最后,他们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了任务。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他们给班级的其他同学表演,鼓的敲击类似爵士风格,乐曲前奏结束时加入了钹的声音。接着,吉他弹奏主旋律音符。当乐曲再次出现钹的声音时,钢琴和吉他齐奏主旋律。除了偶尔在段落的连接处作适当的休止外,打击乐始终贯穿整个乐曲。
在弹奏时学生们充满了活力,但他们表情非常严肃。演奏结束后,同学们自发地鼓起掌来,这是对他们极大的表扬。音乐校长低声说:“非常令人难忘、确实非常令人难忘。”下课后,班级的音乐老师说:“当小组表演时,全班同学确实比原来上音乐课时更仔细,更聚精会神。”我不能肯定每节课都那么成功,但是4个班级的学生表演结束之时,真是值得庆祝的时刻。
从表面的混乱到组织乐队,一直到最后的庆祝,学生们的学习是如,何进展的呢?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问题都出现了,现在我选择其中两个予以介绍:
一是关心拍子、结构和音符。在模仿音乐的时候,几组的学生都使用打击乐器合着节拍为乐曲伴奏。举个例子,如五个女孩试图弹奏詹尼弗・洛佩兹的歌曲《爱情非卖品》歌唱旋律的节奏。这其中有一点值得讨论,就是鼓是否应该敲击拍子。第二乐段,明显的节奏出现后又消失了,接下来类似摇滚的节奏出现了。在第三乐段的结尾,鼓手弹奏的摇滚拍子里偶尔伴有哈巴捏拉的节奏。她们极富感情地弹奏整首歌曲,在划分段落的地方弱奏,在部分则使用了钹。
鼓的运用自然地成了结构划分的方法,这种处理顺理成章,不用专门教,他们就可以运用。这里提出了几个问题,包括学生在类似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更倾向辨识演奏法、旋律、拍子和乐曲结构的关系。
二是关注整体技巧和过程的理解。在若干组中,开始阶段学生们可以共同很好地在规定时间内弹奏、唱歌,但是后来他们的演奏就不合拍了,甚至整首歌的演奏或演唱都不合拍。他们却好像没注意到任何错误,并继续演奏。
在那种情况下,老师会感觉到他们的演奏越
来越糟糕,一点也没有进步,因此就想帮助他们改正过来。然而,在提供建议之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观察,而不是仅仅教授他们正确的方法。事实确实如此,我和校长曾在此状况下,忍不住去帮助他们,却没有成功。相反,该小组同学经过我们的帮助后反而更加不合拍了。这清楚地表明,我们的干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到了下一节课,他们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完美地完成了演奏。我有其他几组的声音记录,都是类似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又遇到了问题:是否学生的进步会比较顺利地进行下去?是否我们的帮助是有意义的?
(二)学生的观点
在伦敦东部的三所学校活动结束后,我采访了一个小组,以了解他们在活动中怎样互相合作。在此,我谈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遇到困难时,他们真实的想法是什么?总的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认为学习是很快乐的事情。不过,也有的学生说如果得到老师的帮助,感觉会更好。然而,至少有一半的人认为,没有老师教是有益处的。因此,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你自己可以学得更多;你能实验;没有人告诉你是错的;我们在测试和错误中学习知识……,从你所犯的错误中学习。”
同学们建议,可以在其他课程中做类似的尝试。有些学生说,理想的学习状态应该是当他们需要帮助时老师才给予他们帮助。研究参与者阿蒂姆波拉喜欢这种尝试,他说:“我认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尽量自己解决困难,如果我们解决不了,老师再帮助我们。”
其二,我问那些学生:“自从你们开始参加这个课题,你们听音乐的方式和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比如现在怎么看待美国每周流行音乐排行榜?”有的学生看起来茫然,并摇头表示无区别。有的同学很肯定地表示经过训练后,欣赏音乐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以下是他们表述的观点:
纳塔利说:“我认为自己变了,最近我听音乐的时候,更喜欢关注节奏。”
沙伦说:“说实话,我现在更多地是注意乐器的演奏。”
埃利:“我原来比较注意歌词,现在更关注节拍、节奏……我现在很少注意歌词。”
(三)课题的第二阶段
课题第二阶段仅在伦敦东部的三个学校持续了3到4次课时。学生们主要的学习任务是从CD上拷贝音乐。不过,学生们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更多的帮助。把他们选择的歌曲分为长度1分20秒的音乐片段,每个片段都截取歌曲中一个简单的乐句进行重复。
乐曲是早期爵士乐中的一段(乐器版本),伴随着一段高水准的四个和弦的反复循环,所以它很适合学生模仿。第一个音乐片段只有三个音符的运动,非常容易模仿和演奏。曲子到后来,则难度逐渐增加。例如,有些音乐片段非常容易,但是结尾处却很复杂;有些音乐片段速度很快,而且包括持续的八分音符;有些音乐片段包括连续的八度跳跃;有些音乐片段则从弱拍进入等等。乐曲前面的乐段,可以由两个演奏者密切配合,他们每人演奏一个重复的乐段,其中一个演奏者用两只手,另一个用两个或三个手指。
我希望学生可以从第一阶段的自己选择歌曲、以自己的方式聆听和模仿状态,改变为可以接受更为复杂的由老师指定的歌曲。过去的时候,有些学生看到表格上所列歌曲均由老师决定,他们明显没有热情并开始抱怨。然而,当学生们自己组织乐队,把歌曲分成很多乐段,还能转换乐段使乐曲听起来更为流畅,并且也意识到可以更和谐地演奏乐曲时,这些抱怨的学生很快又有了热情。
有一位音乐学校的校长说:“这样的课程能把学生留在教室里,是很有意义的。”此外,在采访中,我问学生:“如果没有老师指导,你回到第一阶段,像原来那样模仿音乐,你认为你现在做得会更好点吗?”几乎所有学生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问他们是否喜欢重复相同的经历,答案也是肯定的。
三、一些“总体”想法
我把“总体”二字加了引号,是因为这个研究还要继续深入,现在还不能完全作出结论。以下,我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以待将来研究:
(一)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老师作为旁观者观察他们所犯的错误,有何益处、有何弊端?学生在错误的行为中可以学习知识吗?他们需要多少帮助?他们想要多少帮助?
(二)聆听和模仿音乐是学生们自主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吗?如果是,我们应该加强哪些方面?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怎么指导他们?
(三)个人选择音乐有多重要?其选择是否有所限制?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自由程度上?
(四)重复听音乐并且模仿音乐的练习,是提高还是降低了学生的能力?
(五)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们如何组织、如何协调?这使他们在个人和集体发展中获得了什么?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音乐不知是一门排列在课程表中的普通课程,而是一个放松和欣赏的过程。就个人综合发展而言,一个人的诸多能力培养中离不开审美鉴赏能力的配合,这种能力关系到个人长期品味发展的状态,因此,从新课标改革以来,小学音乐教学就被视为一个学生审美品位培养的突破口之一。通过不同风格的音乐的教学和相关音乐知识的教授,从而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起相应的音乐兴趣和审美倾向,形成独立的音乐兴趣倾向。就音乐学科的长期作用而言,它有助于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在音乐中放松自我,塑造自我,这样一个过程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努力。
一、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
音乐素养并非单纯凭借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几首歌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它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努力的过程,而小学音乐课程的有效导入则是从概念上为学生建构起当下课程的基本架构,让他们在一定的框架内填充一定的知识内容,同时通过音乐欣赏来丰富审美感的内容。
(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对于小学音乐课程而言,学生难免会由于忽视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而对之不以为然的态度,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打消这种想法,从而建立起对于音乐学科的正确认识。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对于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努力学习音乐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他们的学习状态的保持是十分重要的,而小学音乐课程的良性导入则是做到了这一点。课堂的一开始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让他们在良好的气氛中逐步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在音乐的熏陶中塑造自己。
二、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的相关方法探讨
(一)承上启下的复习导入
就音乐课程本身而言,他仍是作为一个科目而存在的,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关注到相关知识的教学效果问题。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书可以在一堂课的开头先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和学生一起复述上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必要情况下还可以一起哼唱上一堂课中播放过的曲目,让学生的思路逐渐返回到音乐课堂的模式中来。接着,教师可以逐渐引入这一堂课要讲的内容,简要概述其与上一堂课内容的基本关系,让学生明确知识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建构起一个基本的知识架构。
(二)图片模式导入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观的形象性思维,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也可以利用一些直观性的展示模式进行课堂导入,其中之一便是图片导入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堂地前一部分为学生们展示几张图片,并让学生先描述图中的内容,接着教师开始引进这一堂课的知识大纲,让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回顾自己的描述,并⑼计与音乐只是做一个联系,这也就将抽象的音乐概念具体成了一种画面效果,更有助于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记忆。在下一堂课的回顾环节里,就可以通过图片的回忆来引出知识的印象。
(三)情景导入
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表现欲望是音乐教师要尤为注意的,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需求进行相关知识情景的模拟。例如民歌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几位学生先展示一些经典唱段,从而让其他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类型,从而在脑海中构建起一个基本印象,接着紧跟教师的导入节奏,同时结合之前的情景来理解相关知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也达到了利用情景来到如课程的目的,让学生们在参与中感受音乐的生活化,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的广泛性。
(四)视频导入
现代化的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大大地得益于现代化科技的引入,在小学阶段就有了多媒体设备的参与,这也就使教师的课前口头描述环节脱离原始的抽象化和苍白,而刻意具体化到一种直观的效果。学生也可以在这过程中感受知识的直观效果,不再拘泥于单纯的课本平面化印象。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播放,从而导入相关课程的内容。如在进行爱国音乐的相关内容讲授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的相关片段,让学生们在这种情绪状态的驱使下进入到学习之中,更好地感悟音乐的时代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播放了片段之后让一些同学来谈谈他们的感受,在课前就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保证学生们的状态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导入内容之中,从而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课程内容讲解和音乐片段欣赏。
三、结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这过程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开端。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应当脱离原始意义上的学科地位,而将自己定位为一种能力培养的起点,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有一个放松自我的窗口。尽管目前仍然存在着主要科目和次要科目之分,但音乐教师本人需要明确音乐学科的地位,它与其他知识性学科一同作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无主次之分,更无高下之分。因此在课堂导入这个环节是需要大下功夫的,相信通过无数音乐教师的研究和分享,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能够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峻.试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J].黄河之声,2014,(15).
[2]徐霎,刁惠军.对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06).
[3]钮苏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0,(12).
[4]郭文丽.激发小学音乐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03).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白鸽》是一首捷克民歌,C大调拍,二声部轮唱。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结构虽然短小,但是旋律流畅,情绪欢快,表达了“我”对白鸽的亲近、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白鸽》,体验歌曲的欢快情绪和愉悦情感。
2.愿意参加集体舞的学习和表演,能够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及美感,在划旋律线等活动中感受歌曲乐句的划分,并能够听辨出来。
3.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轮唱”,并能够用此形式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
4.欣赏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音乐片段和歌曲《念故乡》,感受和体验音乐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用跳跃、轻快的声音演唱《白鸽》,充分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用均衡的声音演唱二声部轮唱。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问你们一个问题,听音乐的时候你们都喜欢做些什么呢?
生:喜欢静静地听,喜欢随着音乐动一动。
师:有的同学喜欢用静态的方式静静地聆听音乐,有的喜欢用动态的方式感受音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用动态的方式来欣赏一段音乐,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随着音乐动一动。
(师生一起随着音乐做律动)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刚才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活泼。
师:那你听完这首歌曲,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快乐,很舒服!
师:当你们感到高兴、快乐的时候,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呢?
生:大笑,唱歌,蹦蹦跳跳……
师:笑声也是传递欢乐和喜悦的方式,我们一起来笑一个怎么样?
(师生哈哈大笑)
师:来,让我们把这爽朗的笑声放到音乐里,随着老师的琴声来笑一笑。(生略)
师:刚才有位同学说高兴的时候喜欢跳舞,今天我也来跳一段舞蹈,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在跳舞的时候都创编了哪些动作?请你们来模仿。
二、感受体验
(学生起立随教师学跳集体舞)
师:哟!你们跳得真好!接下来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跳。
(学生随音乐在原位跳舞,教师纠正学生动作,启发学生寻找舞伴,和舞伴一起跳舞,并交换舞伴)
三、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跳舞的这段音乐是一首捷克的儿童歌曲,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听,歌词唱的是什么?
生:歌中唱了白鸽让我们快起床。
师:很准确,“有只白鸽停在我的窗台上,咕咕咕咕,它呼唤我快起床”。同学们早上要快快起床,这样上学就不会迟到了。看来白鸽还是我们的小闹钟啊。那你们说这首歌曲应该叫什么名字?
生:《白鸽》。
师:正确。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首先随音乐轻声唱,用手画弧线,听这首歌曲由几个乐句构成?
(学生听音乐,用手在空中画大弧线,把歌曲的三个乐句分出来)
师:有的同学说三个乐句,有的说四个。我们再感受一次,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走步,感受乐句的起始点。
(学生和教师一起边唱边走步,第一乐句向左走和停,第二乐句向右走和停,第三乐句向前走和停;准确区分三个乐句)
师:下面随老师一起轻声、高位置来唱这三个乐句,用手来画旋律线,注意观察他们的旋律线有没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学生随老师一起唱,并在空中画出三个乐句的旋律线。教师展示大屏幕中的旋律线,学生发现有两个乐句是相似的,教师简单讲解变化的重复)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随钢琴伴奏把歌曲唱一遍。(生略)
师:同学们,白鸽呼唤我们快起床。当你们早晨起床的时候,有没有困的感觉?
生:有。
师:当我们感觉困的时候会怎样?
生:打哈欠。
师:那你们就带着打哈欠的感觉,高位置地来唱第一句,来试一下。
(教师弹琴指导学生唱)
师:很好!这个“咕咕咕咕”是什么声音?
生:白鸽的叫声。
师:我们在唱“咕咕咕咕”的时候,撅起你的小嘴来唱。再试一下!
(学生演唱)
师:记住这两种感觉,随老师的钢琴伴奏唱一遍。
(教师指导学生随钢琴伴奏唱歌曲。教师讲解、指导学生的声音和渐强的力度)
师:这一遍唱得很好听了。现在老师用两种感觉来唱,你们帮老师听听哪一种好?
(教师用两种感觉唱歌,一种不突出重拍;另一种突出重拍)
生:第二种感觉好!有强拍的感觉,节奏感强!
师:都同意第二种吗?那我们就用第二种感觉唱一唱。
(学生随琴演唱)
师:接下来我们分组来唱一唱,听听哪一组唱得好听。
(学生分组唱歌曲,教师及时评价)
四 、轮唱
师:刚才大家唱得真棒!接下来我们两组一起来唱。第一组先唱,第二组看老师的指挥再唱。
(学生进行二声部轮唱,教师及时调控并评价)
师:你们知道刚才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吗?
生:轮唱。
师:下面我们交换一下声部。
(学生交换声部演唱)
师:唱得真好!接下来我要检查你们的视唱能力,把歌谱唱一遍。
(学生随钢琴伴奏唱歌谱)
师:同学们,你们唱得真准。下面老师要增加点儿难度,你们能用轮唱的形式唱歌谱吗?
(学生随电子琴伴奏一起用轮唱的形式唱歌谱)
五、拓展欣赏
师:你们的轮唱让这首歌曲变得更动听了!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歌曲吗?
生:捷克。
师:对。捷克是欧洲的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领土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它的音乐文化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捷克的许多儿童歌曲深受世界各地的小朋友们喜欢,比如我们今天学唱的《白鸽》,还有《牧童》等等。在这里还诞生了许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名作,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段捷克的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这段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你会联想到什么?(初听《新大陆(第九)交响曲》的音乐片段)
生:音乐表达了悲伤、忧伤的情感;联想到了大海、日出……
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这段音乐就是捷克的音乐家德沃夏克创作的《新大陆(第九)交响曲》中的一个闻名世界的音乐主题,后来人们把它填上了歌词,又诞生了一首歌曲—《念故乡》。接下来我们来感受一下歌曲所表达的意境。请同学们起立,大家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感受。
(学生随教师一起跟着音乐的节奏走步、体验、感受)
师:好,下面就带着你所体会到的情感,用“噜”来哼唱一遍歌曲的旋律。
(学生随琴哼唱)
师:唱得真好听!同学们,对比一下这段音乐和我们学唱的《白鸽》,在速度、节奏和情绪方面有什么不同?
生:速度比《白鸽》要慢,节奏舒展,情绪优美、抒情。
师:回答得很好。同学们,音乐就是这么神奇,不同的音乐,它的情绪、节奏、速度都是变化的,这样才有了优美抒情的《念故乡》和欢快活泼的《白鸽》。好,让我们回到歌曲《白鸽》。还记得你们跳的舞蹈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边唱边跳。
俄罗斯小学音乐课总共135课时,其中一年级33课时,二至四年级分别是34课时。以下对《俄罗斯普通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的单元、主题及课时情况进行概述。
1.一年级音乐教学大纲(33课时)
第一单元:音乐围绕在我们身边(16课时)。包括:“缪斯永远跟我在一起”、“缪斯的环舞”、“乐声四处飘荡”、“旋律是音乐之魂”、“秋天的音乐”、“音乐基础知识”、“俄罗斯民间壮士歌选曲”、“音乐可以表达思想和情感”、“圣诞节音乐”、“音乐剧”、“芭蕾舞剧”等内容。
第二单元:音乐与你(17课时)。包括:“生你养你的故乡”、“诗人、画家和作曲家”、“清晨之歌”、“傍晚之歌”、“作曲家人物谱”、“表演俄罗斯民间童话‘凶恶的老妖婆’”、“缪斯不曾沉默”、“各种不同的乐器”、“母亲的节日”、“根据阿尔及利亚童话改编的音画‘神奇的诗琴’”、“马戏团里的音乐”、“音乐童话:歌声荡漾的房屋”、“世上最美好的事物”、“期末音乐会”等内容。
2.二年级音乐教学大纲(34课时)
第一单元:我的祖国俄罗斯(3课时)。包括:“旋律”、“我的祖国,我的俄罗斯,你好!”、“俄罗斯国歌”等。
第二单元:充满事件的一天(6课时)。包括:“乐器知识:钢琴”、“漫步观光:大自然与音乐”、“舞蹈:跳起来吧,跳起来……”、“音画练习:几首不同的进行曲”、“童话故事;摇篮曲;妈妈”。
第三单元:“歌唱俄罗斯犹如在圣殿祈祷”(5课时)。包括:“音画练习:洪亮悦耳的教堂钟声”、“神圣的古罗斯”、“祈祷”、“圣诞节快乐!新年之歌”。
第四单元:“燃烧吧,尽情地燃烧,不灭的火焰!”(4课时)。包括:“俄罗斯民间乐器、舞蹈、民歌”、“民间音乐,编写歌谣”、“告别冬天”、“迎接新春”。
第五单元:在音乐剧院(5课时)。包括:“童话故事”、“儿童音乐剧、歌剧、芭蕾舞剧”、“歌剧舞剧院、神奇的指挥棒”、“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场景音乐”。
第六单元:在音乐厅(5课时)。包括:“交响童话故事《彼得与狼》”、“图画展览会,音乐印象”、“永不衰竭的莫扎特音乐”、“《第40交响曲》序曲”。
第七单元:“为了成为音乐家,需要掌握一定的本领”(6课时)。包括:“神奇的七色小花;巴赫的管风琴音乐”、“大家都在运动之中,同路之歌”、“音乐教人们相互理解”、“神话故事,自然与音乐”、“我因忧伤而快乐”、“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旋律最终会枯竭吗?”
3.三年级音乐教学大纲(34课时)
第一单元:我的祖国俄罗斯(5课时)。包括:“旋律是音乐之魂”、“音画练习,自然与音乐(浪漫曲)”、“贺茨坎特《俄罗斯万岁!》”、“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歌剧《伊万·苏萨宁》选段”。
第二单元:充满事件的一天(4课时)。包括:“清晨之歌”、“音乐形象,每种声调里都有一个人物形象”、“‘儿童音乐’,游戏和玩具”。
第三单元:“歌唱俄罗斯犹如在圣殿祈祷”(4课时)。包括:“欢乐吧,玛利亚!欢乐吧,贞洁圣母玛利亚!”、“最古老的母爱之歌”、“柳花之歌,神圣的古罗斯”。
第四单元:“燃烧吧,尽情地燃烧,不灭的火焰!”(4课时)。包括:“古罗斯壮士歌”、“古罗斯歌手(博扬、萨德阔)”、“歌剧《雪姑娘》选曲”、“音画练习:辞冬迎春——欢乐的谢肉节”。
第五单元:在音乐剧院(歌剧、芭蕾舞剧音乐)(6课时)。包括:“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歌剧《俄尔甫斯与欧律狄克》”、“歌剧《雪姑娘》”、“大自然造就的好孩子;大自然蕴含着无数奇迹……林中漫步”、“芭蕾舞剧《睡美人》选段”、“现代音乐剧”。
第六单元:在音乐厅(6课时)。包括:“音乐比赛(音乐会)”、“乐器知识:长笛、小提琴”、“组曲《培尔·金特》选曲”、“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等。
第七单元:“为了成为音乐家,需要掌握一定的本领”(5课时)。包括:“音乐是个奇迹;强烈的节奏——爵士乐”、“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大自然的颂扬者——格里格、柴科夫斯基”、“赞美欢乐”等。
4.四年级音乐教学大纲(34课时)
第一单元:我的祖国俄罗斯(3课时)。包括:“旋律练习”、“音画练习,歌曲是怎样创作的?”、“我踏上茫茫雪原……欢乐的节日气氛充满俄罗斯!”
第二单元:“歌唱俄罗斯犹如在圣殿祈祷”(1课时)。包括:“神圣的古罗斯”、“勇士伊利亚·穆罗梅茨之歌”。
第三单元:充满事件的一天(5课时)。包括:“安宁、劳动和灵感之港湾”、“歌剧《苏丹王》片段”等。
第四单元:“燃烧吧,尽情地燃烧,不灭的火焰!”(2课时)。包括:“俄罗斯民族乐器知识”、“俄罗斯民乐团演奏的《充满魅力的音乐家》”等。
第五单元:在音乐厅(5课时)。包括:“乐器知识:小提琴、大提琴”、“大提琴与乐队《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图画展览会》选段”、“贝多芬《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片段”等。
第六单元:充满事件的一天(1课时)。包括:“冬天的早晨;冬天的傍晚”。
第七单元:在音乐剧院(6课时)。包括:“歌剧《伊万·苏萨宁》选段”、“歌剧《伊万·苏萨宁》林中场景音乐”、“歌剧《霍万斯基之乱》玛尔法唱段”、“芭蕾舞剧《天方夜谭》音乐片段”、“芭蕾舞剧《彼得鲁什卡》音乐片段”、“音乐喜剧”等。
第八单元:专门为小学最后一个学期设置,目的是为了复习和总结(11课时)。包括“为了成为音乐家,需要掌握一定的本领”、“歌唱俄罗斯犹如在圣殿祈祷”、“燃烧吧,尽情地燃烧,不灭的火焰!”、“为了成为音乐家,需要掌握一定的本领”等几个与前面重复的主题。(具体内容略)
三、音乐教学大纲对各
年级的要求
1.一年级
启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浓厚兴趣。
唤起学生对各种体裁音乐的反应,培养他们对各种音乐的评价能力。
使学生接受内容丰富、表现力强的音乐作品,并判断此类作品的情绪和风格特点。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能够通过充满激情的语言、动作、姿势和面部表情说明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看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唱歌技巧和技艺(听觉与声带的配合,掌握齐唱、歌唱时的呼吸方法)以及富有表现力的唱歌技能。
培养学生以最简单的动作、优美的发声、改编等方法评价标题音乐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简单乐器演奏乐曲的技能。
使学生掌握领悟音乐语言的工具——音乐基础知识。
2.二年级
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类体裁的民间口传音乐(民谣、歌谣)、宗教音乐、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通过旋律和音乐形象,理解内容较为简单的音乐作品(歌曲、舞曲、进行曲)和内容较复杂的作品(歌剧、芭蕾舞剧、协奏曲、交响曲)。
帮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对比和改编等形式积累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音乐语言、音乐的自然属性、音乐展开的方法和音乐曲式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合唱(齐唱、无伴奏合唱、合唱、重唱)技巧和技能。
提升学生的演唱技能,以及利用简单的乐器演奏音乐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即兴音乐创作能力(独白、歌唱、节奏、乐器、舞蹈和文艺表演等)。
积累音乐基础知识,关于音乐作品、音乐家和演奏家方面的知识。
3.三年级
丰富学生对世界各民族、各种风格、不同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的认识;对俄罗斯作曲家与外国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和音乐特点进行对比。
通过了解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结构简单的作品与结构复杂的作品),加深和丰富音乐印象。
培养学生对形象特点较为复杂(与前两年学过的作品相比)的音乐作品的反应和评价能力。
完善学生对音乐活动三统一(作曲家、演唱者或演奏者、听众)的理解。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唱、重唱和独唱技能,使他们能够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即兴声乐表演、扩充歌唱曲目,使他们具有举办音乐会和公开演唱的能力。
完善学生对风格特点不同的音乐作品做出反应的技能,通过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达这种特点(演唱优美的练习曲)的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如指挥”的技能。
通过各种形式的儿童音乐活动,掌握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手段。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作才能。
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各种音乐艺术现象做出评价的能力。
4.四年级
通过聆听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民族和不同作曲学派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加深音乐印象。
通过对世界各民族音乐进行对比,挖掘俄罗斯音乐(民间音乐与艺术歌曲)的区别性特征。
培养学生在音乐形象基础上理解并接受音乐的能力,对音乐内容、曲式和音乐语言进行分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课堂上和课外听到的音乐作品做出独到的评价,发表个人对不同音乐作品的观点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经常在校外和家庭聆听音乐的习惯和欣赏艺术的需求。
培养学生在各种不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充满激情地演唱或演奏音乐作品的技能。
培养学生进行艺术、音乐和美育方面的自修(唱盘收藏、书籍收藏、音像资料收藏)的习惯和能力,引导他们独立工作、独立完成作业并随时记录个人对某些音乐作品产生的印象。
增强学生对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文学、美术、电影、戏剧)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并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形象思维。
著名音乐学家洛秦先生指出“音乐中体现了文化,文化中包含了音乐”,本土音乐是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本土音乐引入小学艺术课堂,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需要,更是音乐文化教育的需要。在闽南音乐欣赏课中,将本土的闽南音乐引入小学艺术课堂,有效地把音乐与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接受本土闽南民间音乐的熏陶,这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更是本土文化最好的传承方式。现梳理出在闽南音乐文化进课堂中的几点做法:
一、巧设学习氛围,激发兴趣导入课堂
音乐是充满美的一门艺术学科,旋律、和声、节奏无处不在,只要音乐响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良好的学习氛围应该是既轻松又严谨,既民主又有丰富的内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到最佳的状态。
如在《妙趣丑角竞风流――高甲戏》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充分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巧妙地运用文字、声音、影像等各种信息,让学生欣赏我国京剧、川剧、黄梅戏、越剧、豫剧、高甲戏等优秀剧种的精彩表演;在观看中让学生边看边说出“你看到的是什么剧种”,并适时模仿剧中的精彩表演;极富视听效果的《戏剧荟萃》让学生很快地融入到本课的闽南音乐学习氛围中,观看完,教师马上提问学生:“这么多剧种,你们知道 ‘无丑不成戏’,说的是哪个剧种吗”,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轻松地揭示了本课的课题。
二、巧用情境纽带,打开学生心灵之窗
音乐是情感艺术,而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借助这种情感艺术教育得以伸展。在音乐课堂上巧妙地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并极具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氛围中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获得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想象的情感艺术,学生和教师同是情境的创设者,师生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
如在《传统古韵活化石――南音》一课中,教师先让学生聆听“上四管”(南琶、洞箫、三弦、 二弦)、“下四管”(双铃、响盏、四宝、小叫)及嗳仔(小唢呐)、拍板的声音,从中感受并能辨别各乐器的音色、音量及发音特点;随后通过视频让学生仔细地聆听南音的传统曲目《直入花园》音乐,视频中的小女孩把南音“曲缓、腔多”的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此情境中反复聆听乐曲,体会南音的韵味;最后让学生边打击“下四管“边模仿演唱音乐片段。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对南音有了较深的印象,他们能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文化的美,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感受情境,欣赏美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音乐情感的表达是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创造,再现音乐、内化音乐的过程。
音乐教育是诱发性的,而非强制性的。 如在《五月端阳》――走进安海“唆罗连”一课教学中,教师虽然自身对“唆罗连”具有整体和深刻的理解,但在让学生对“唆罗连”产生一定程度的理解时显然做得不到位。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循循诱导,及时对“唆罗连”知识进行更深一步的诠释,学生还没充分感受到端午节“旗手举着缚挂‘榕枝艾草’的采莲旗,喝酒的铺兵一路轻舞、一路和唱‘唆罗连’,花婆沿街沿巷、入室入户为人们祝福”的情境,就匆匆让学生盲目跟随表演,学生在表演中无法进一步进行再创造,对音乐进行内化,最终导致了学生对“唆罗连”的欣赏水平受到限制,而学生的表演也只能做到形似而神不似。
(三)拓展情境,创造美
在教学中拓宽视野,选用乡土音乐教材,能使师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现成教科书上的带有共性的内容形成互补。合理地开发利用好乡土音乐教材,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意,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参与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在《笼吹》教学中欣赏笼吹主要乐器的演奏片段中,教师从闽南音乐资源中精选出既能够体现浓郁的地方音乐特色、又易于用作拓展学习的曲目《将军令》、《过仙草》进行比较听赏;并让学生说说主要乐器演奏时的节奏、速度、力度、音色,从中感受、体验乐器演奏时的音乐情绪;最后让学生边聆听比较熟悉的《正月点灯红》片段,随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模仿表演演奏,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笼吹音乐的的感受力,增强学生对乡土音乐的认识与理解。在特色比较中认识闽南音乐,在本土学习中体会“特色”。这样,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仅得到了升华,而且学生又能对闽南音乐进行再创造。
三、巧激个性生长,适时诠释音乐形象
在音乐教学的音乐形象再创造中,因个人认识、感受不同产生不同的情感,这是艺术欣赏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基于此,我们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强调学习中个性独特的感受,巧妙地激发学生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反思能力,引导学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力争创造与众不同的音乐形象。
如在《渔歌唱起古遗风――深沪褒歌》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了解了褒歌的基础上,让学生学唱褒歌片段,通过男女对唱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褒歌曲目的印象,并让学生穿上渔民的服饰动起来,自己想象渔民的生活,激励学生敢于当众大胆表现自我、挑战自我、锻炼自我,以此来诠释音乐所表现的男女对褒时不同的音乐形象。
乡土音乐是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巧设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保护、传承闽南音乐,以此达到振兴闽南音乐教育、弘扬闽南音乐文化的目的。这不仅是根植乡土、着眼当前的事情,更是面向未来、功在千秋的大计。
教学过程
教学后感
惟存短评
教学目标: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辅助教学,利用其图、文、声并茂,以其交互性、可控性原理,使学生自然而然
地从感性上体会、从理性上理解比较抽象的“音的高低”这一知识。
教学重点:音的高低 教学难点:乐音的高低辨识 难点突破:利用《音乐殿堂》(成品软件)趣味性讲授“音的高
低”;利用《音乐宝典》(成品软件)中不同乐器所演奏出不同音高的区别,让学生在体会中掌握“音
的高低”知识。
教
具:多媒体电脑,成品多媒体教学程序光盘,小铃,双响木。
课的类型:仅新授部分(10多分钟)
教学过程:(简案)
一、导入
教师弹“起立、坐下”的音阶(上行、下行音阶),使学生起立、坐下。
提问:为什么听到老师向右边弹要起立?向左边弹要坐下?(从而引出“音的高低”,即越向右,音越高,音
高了所以要起立;越向左,音越低,音低了就要坐下)
二、媒体运用
1.认识音的高低:图中有两个娃娃,一个在高处,一个在低处。当单击高处的娃娃时,他会一边跳,一边讲解并示范什么样的音是高音;当单击低处的娃娃时,他会一边跳,一边讲解并示范什么样的音是低音。
2.分辨音的高低:
A.单击图中桌上的八音盒,出现《闪烁的小星星》的音乐片段;单击图中墙上的天鹅图片时,出现《天鹅湖》二幕场景的音乐片段。
提问:你感觉哪一段音乐的音听上去比较高,哪一段比较低?
B.小铃与双响木、响板与小铃的听辨。
C.双响木两边音高低的听辨。
三、欣赏《闪烁的小星星》分辨音的高低 (同时为下一节课教唱《闪烁的小星星》作铺垫)
1.教师在中音区弹奏《闪烁的小星星》。
提问:这是什么歌曲?(许多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学过了)
2.教师再在低音区弹奏《闪烁的小星星》。
提问:和前一遍有什么不同?
3.播放《音乐宝典》中已有的《闪烁的小星星》,共有三遍。其中一遍用口风琴演奏(较高的音),一遍用单簧管演奏(较低的音),一遍用木琴演奏(较高的音)
要求:听到高的音,双手置于头顶表演;听到低的音,则相反。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什么音乐小知识?
2.请举出身边的例子。
五、回家作业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周围存在的“音的高低”的小例子,下节课交流。
教学后感:
此次教学是一次尝试,上课的是陌生的10名小学一年级小朋友,目的在于探索成品多媒体软件与音乐课教学如何有机结合的途径。
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明显胜过传统的其他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等等)。对于低幼年级的学生而言,鲜艳的色彩、多变的动画能够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有关的知识性内容通过卡通人物生动的活动体现出来,更能适应低幼年龄孩子的认知特性。软件中不同乐器与音色的转换十分方便,极大地减轻了教学中各种示范演奏的困难,因为我们教师不可能非常熟练地掌握数种乐器的演奏,同时许多学校也不一定有怎么多种类的乐器。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课件辅助学生的学习活动,但是作为教师个人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设备上无法实现如此生动的效果。《音乐宝典》和《音乐殿堂》是两个成品软件,我们尝试在教学中根据学习需要,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软件,而不是试图将所有的素材封闭在一个所谓完整的课件中。
在教学中,我把“音的高低”概念讲解交给了《音乐殿堂》来完成。软件中有一个活泼有趣的卡通小精灵,就是他带领孩子们畅游音乐的宫殿。打开“知识的宫殿”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间布置得较为凌乱的卡通房间,小精灵告诉我们:这间屋子里放的都是与音乐有关的物品。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点击了放在暖炉上的一个娃娃,这是娃娃一边向上跳,一边讲解什么样的音是高音,并用女声尖叫声为例子,既生动又形象;点击了放在暖炉下的一个娃娃,他一边向下跳,一边讲解,并以大提琴浑厚的低音效果来示范。
学生在学习时有如观看动画片,兴致十分高。演示结束后,学生能很快并且准确回答“高音”与“低音”的概念。 在听辨练习中,则运用《音乐宝典》将《闪烁的小星星》的旋律一遍遍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要求学生根据音的高低选择不同的手位表演来表示,这样在游戏中又一次复习了“音的高低”,这比单纯的听辨练习更生动有趣,而且容易接受。
这节研究课是在我区教研小组的帮助下第一次尝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只是一个环节的探索,但是给我的启发很大。媒体技术的采用,大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通过生动的动画与多变的表现,将抽象的乐理知识形象化、兴趣化,从而体现了“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这一低幼年级唱游课的特点,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惟存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