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学培训存在的问题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7 15:53:1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学培训存在的问题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学培训存在的问题

篇(1)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是医学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毕业医学教育之后的一种终身性的医学教育,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服务过程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新世纪的医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医学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对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医疗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仅从医学院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医学工作需求,故建立终生教育体系和终生学习社会成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1]。

目前,医院开展CME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①举办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②参加学术活动;③对外交流;④教学活动。其中各级各类CME学习班的举办是CME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我院的工作实践和体会,现就CME项目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CME项目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认识不到位

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至国家、下至各省市以及各大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以加强和保证CME的顺利开展。但由于在影响医院效益增长的众多因素中,CME只是其中的一个,或者说是一个隐性的、易被人们忽略却又十分重要的因素,故导致了部分医院领导未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对广大临床医务人员而言,为适应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参加CME培训已成为其共同愿望和自觉行为,但仍有不少医务人员对CME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竞争意识,学习不是主动而是被动地去为了获取学分,迫于晋升、聘任的所需,一味地为学而学。

1.2 项目主办方积极性受挫

个别基础学科或较专业学科培训项目参训人员较少,有时甚至难以正常开班,挫伤了项目主办方的积极性,导致部分学科开展CME的积极性降低,申报项目少,年复一年,陷入“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不同学科专业培训力度和培训范围差距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品牌的构建。

1.3 培训针对性不强

分析近年来参加我院CME项目的人员职称、学历等情况发现,参加培训的人员有的刚刚参加工作,有的参加工作几十年,职称差别大,知识结构差别也大。由于参训人员之间较大的差异性,往往造成培训难度增加,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1.4 培训质量下降

为了能够凑足学时,获取学分,一些项目主办方不得不延长培训时间,使得参训人员对培训内容和安排失去兴趣,造成迟到、缺课现象增多,导致培训质量的下降。

2 主要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终生教育思想

首先要强化各级领导对开展CME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医院领导应该明确认识到,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是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卫生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具有公益性质的医院所面临各种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与技术的竞争。其次,要提高医务人员对CME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意识。因此,作为CME工作者必须加强对CME目的与意义的宣传,使广大医学科技人员充分认识加强CME与医学科学和卫生事业乃至个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2.2 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相结合的CME培训

为确保CME培训质量,应根据参训者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下达培训任务,避免“高分低能”或“高能低分”现象的发生。如对于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卫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是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对这部分人,应该把继续教育的侧重点放在深入临床第一线,选送专科进修,或指派导师带教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对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侧重点应放在注重知识更新、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和开展科学研究上;可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专题讲座、参观学习、开展科研等方式进行;使他们能站在本学科知识的前沿,及时了解国内外本专业技术发展的新动态,能结合实际引进使用,及时解决本专业的疑难问题。

2.3 选好CME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根据我院近几年来举办CME项目的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医务人员更看重举办项目的内容,都认为CME项目应以实用临床技术、最新临床诊疗技术为主,希望通过参加CME了解最新医疗研究信息,学习科研方法,以提高其临床工作水平,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能结合实际引进使用,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2]。现在医务工作者都承担着较为繁重的医疗工作,不可能较长时间脱离工作岗位,外出参加培训,工学矛盾严重。因而,做为CME工作者,我们在今后设计和实施CME计划时,应从实际出发,在内容选择和编排方面将新的医学概念和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紧密结合,在有限的时间和容量内,包含具有指导性、实用和先进的技术和理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传授给参训人员,以促使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2.4 完善机制,增强办班积极性

在强化全院终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各项配套措施,把CME的参与与医院责任制目标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3];让科室意识到CME的开展是宣传自我、扩大自身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学科品牌的构建密切相关,把“要我办”转化为“我要办”。

另外,也希望CME培训项目审批部门能注重项目的实际内容和编排,降低学时数与所获得学分的硬性关联,以提高项目主办方的办班积极性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志,徐西华,陈琼.迎接挑战加速发展继续医学教育[J].医学教育,2004,33:118-120.

篇(2)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学前沿的教师,认识、掌握并创新的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必然,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滞后,培训目的不明确

观念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在调研中,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着质疑,他们认为信息技术的引入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过于分散,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不见得就好,而且认为目前不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也不错,由于这些观念上误区,致使仍习惯与传统授课的模式,一些教师在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中热情不高。

由于观念的陈旧导致了培训目的的不明确。开展技术培训,目的在于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掌握教育新技术,并辅助与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而一些地方对过分的强调培训人数,培训效果的好坏仅以教师是否考试及格、是否拿到证书或是会做课件为评价标准。为此,教育有关负责人强调,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掌握技术是应该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教技术的过程中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如果只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范畴,停靠在技术的亮点,教师只学会把教案生搬到电脑上,那就成了“穿新鞋走老路”,培训也就无法促进受训教师在观念上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如果培训只仅仅为了考取一个“证书”,那就有可能游离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宗旨和目标。

2、培训方式单一?存在着“一刀切”

据调查,教学一线的教师大部分是欢迎信息技术培训的,然而,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运作方式难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比如,一些地方把全员培训简单的理解成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教师不论学段、学科,全部集中在一起学习,讲到基本操作还行,但讲到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整和时,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由于学科教学内容的差异,对学科教师的技能要求不同,教师培训要求也就不同,所以,有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自己所教课程关系不大时,兴趣就大大的降低了;另外,虽然要求上机时间应占到整个培训时间的三分之二,但有些地方因开办规模过大,设备过少等原因,仍以从上到下“满堂灌”的培训方式为主,教师想到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太少了,培训方式的“一刀切”,使教师对不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培训产生了不满与懈怠,使得操作技能极强的信息技术培训只能流与形式,使得受训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即不能保证促成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和,也不能培养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培训的效果当然就无从谈起。

3、师资力量的薄弱

调查显示,目前中学信息技术工作的培训点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计算机专业或是电教专业毕业的教师寥寥无几,专职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大多是从其它学科教师经过培训或从其它行业招聘而来,这些教师绝大多数都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充其量也就是“一桶水”。有些教师反映,一些培训班的授课教师有的只懂技术,不懂教学;有的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不注重教材的研究,照本宣科;不注重教法的探讨,并因材施教。导致课堂氛围乏味、枯燥,淡化了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抑制了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更谈不上如何引导参培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所教学科中。

4、“学”不致用

要使培训活动坚持下去,就应为教师提供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很困惑,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目的是服务教学。而教师回到教学第一线后,要么是学校硬、软件资源的短缺,无法运用计算机去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致使参培教师有劲使不上;要么是学校领导观念跟不上,无法运用各种激励措施调动教师将信息技术服务与教学的积极性;要么是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造成信息技术与教学出现严重的断层,久而久之,教师所学的就会逐渐淡忘,难怪有些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感到困惑。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信息技术与教学上的“空中楼阁”,亟需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1)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工欲善其事,比先利其器”。现代化的设施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中学面对现代教育的落后面貌,仅仅依靠财政投入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是不够的,应想法设法多方筹措资金,解决信息技术硬件资源的不足。比如争取学生家长的赞助,挖掘学校自身潜力,综合各方面的力量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资源库,将优秀的教学软件输入资源库,使之完善和不断的丰富,以此优化设备,为教师实施现代化教学搭建舞台。(2)改革评价体制,建立激励机制。为使中学普及信息教育技术,使应有的设备发挥其作用,学校应该有意识的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使教师对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内心的需求,并把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其实,当前中学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问题远非以上诸种。高水平基地的欠缺、培训中的功利主义色彩等都是影响着中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因素。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要解决培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务必从中学教师教学实际出发,面向中学教师,研究中学课程;从本地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使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更加趋于完善,为信息技术培训和学科整和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中来,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篇(3)

教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小学教育专业的质量提升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目前由于各高校不断进行扩招,教师的准入向社会放开的原因,使得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毕业生也开始选择小学教师岗位,这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影响该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还包括师范学校的教师本身教学素质不高,制约了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势在必行。

1 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已经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在逐步完善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的方式。与其他类高等院校教师培训不同的是,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训必须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并能够具有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本身的特色。由于教师技能培训关系到小学教师专业教师专业化程度以及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因此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刻不容缓。但是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领域,大部分院校都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探索如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对于师范类院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在教师技能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师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欠缺

目前大部分院校都实行了扩招,增加了学生小班授课的难度,然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又很难做到创新,导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自我为中心,直接教授学生“做什么”和“怎样做”,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明显,同时也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尽管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也能够对其进行模拟训练,包括教师备课、教师讲课以及教师教学案例分析等,尤其是近年来微课教学方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但是由于微课教学方法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较重,一些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还无法做到普及,即使实行微课教学的院校也会因为教师本身缺乏自我反省意识,没有真正发挥出微课教学方法的效能。总之,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在教师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方面还存在欠缺。

2.2 教育理论教学的方式与教育行动能力训练脱节

通常,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会选择在课堂进行,然后根据教师的备课和经验进行授课,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作为听课者处于被动方,在努力对教师教授的的知识进行记忆的时候,失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简单、直接,但是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理论知识过多、教学任务太重,已经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也阻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基本都是一个套路,难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2.3 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化建设滞后

当前影响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的原因还包括我国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化建设落后。随着我国教师改革的不断进行,很多师范院校逐渐向综合性高校看齐,严重削弱了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师范性,加上小学教育专业本身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的教学倾向,对于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非常不利。我国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化建设落后主要变现在教育类课程比例低。目前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科目有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能力,缺乏技能型课程的考核。由于课程是教师技能体现的载体,同时还是培养教师技能的依据,因此必须加强教师技能课程化建设,提高实践类课程在教学课程中的比例,增加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

2.4 任课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对其影响最深的人,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基本都是以自己的教师为榜样,学习在未来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但是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不高,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极为不利。因此,各级教育相关部门必须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重视。

3 加强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的对策

3.1 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养的组织系统建设

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需要教育部门、各个师范院校以及中小学校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与合作,仅仅依靠小学教育专业自身无法实现。然而目前师范院校成为了教师技能培训的主要实施部门,并且属于教师技能培训的唯一主体,忽视了与其他教育部门支持与合作。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组织的联系,建立规范的教师技能培训系统,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以及中小学校之间的合作,确保教师技能培训按照协同性原则进行,真正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创造条件和有力支持。

3.2 加强宏观政策的支持,规范教师技能培训工作

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属于一项长期且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还需要教育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为教师技能培训打下基础和后盾。相关教育部门可以从增加教学经费投入以及设立教育教学资金建设等方面,加强教学场所和教学硬件设备建设,确保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工作的基础实践条件良好。此外,为促进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的提升,同时也保证学校教育计划的顺利完成,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将教育经费合理分配,相关教育部门和政府也要对学校的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确保教育经费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小学教育专业还要根据《教师职业技能证书》中现有的制度,对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进行明确,并将其作为教师技能训练的依据和目标,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技能专业化水平。

3.3 优化教师培训体系

首先,对教师培训体系进行优化的前提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不仅可以保证培训过程的主要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还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培训任务的重视度。完整的培训计划应该包含七部分内容,即培训目的、培训的内容、培训讲师、培训时间、培训地点、考评方式、调整方式等。其中,最为关键的当属培训目的,培训目的的制定必须结合小学教育专业本身和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能够对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有所帮助,目标制定的过高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目标制定的过低会影响教师的发展。

其次,优化教师培训体系还需要积极发展不同的培训方式。

①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在职学习,继续攻读硕士或者博士学位,获得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学校新增加的专业,更需要对教课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和进修,努力提升学校在本专业的教授水平,避免新增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无法就业的现象出现。

②就目前的学校发展来看,校企合作是学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一大捷径,同时也是提升教师技能的方式之一。学校可以努力与多家企业或者中小学校进行合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将本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分配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中,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掌握一线的实际需求,进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学方法,符合社会需要。

③国家应该有计划地建设一些教师培训基地,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速度。

教师培训基地的重点包括:

篇(4)

一、当前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存在的问题

1.培训课程内容无法跟上教育发展步伐,没有针对受训教师背景而开展

当前教育改革需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也要求骨干教师培训内容应从提高骨干教师专业素养出发,有针对性地安排长期和短期培训规划。培训指导老师虽然学术理论学术理论水平高、知识面宽、信息量大,但缺乏实际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经验,加上受训的时间短,难以面面俱到。而受训的老师,普遍是中小美术教育行业的佼佼者,他们已经对本学科的教学有独特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果授课专家所授理论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受训老师就会感到厌烦,如此形成的循环,必然导致骨干教师培训流于形式。

2.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者和受训者缺乏交流互动,学习型组织氛围不浓

骨干教师校外集中培训几乎以课堂讲座形式完成,可以在短时间对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受训,组织形式也简单方便。然而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已具有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他们希望获得提升的培训形式不止是讲座形式的示范和指导。但当前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形式仍以专题性讲座为主要手段。而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和观摩考察所占的比例仍很小,这种专家讲授,教师在台下揣摩的模式,专家的幻灯片看似是最新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但实际上是一种单向式的灌输,因为讲课者的线索是以自己的授课思维展开的,无暇顾及听课者的接受和参与程度,对骨干教师已有的经验、创造性和行动能力关注不够,受训教师没有真正融入培训活动。

3.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优秀一线美术教师较少

培训教师往往根据培训目标来选定培训内容并开展培训。在培训中,他们直接与骨干教师面对面交流,是骨干教师接触时间最长的人。然而,在当前开展的骨干教师培训中,师资主要集中在教育理论家和学科专家两种类型,骨干教师培训由相关的培训院校承担,作为培训院校的教师理论家和学科专家自然成了师资主力,从而忽略了优秀一线教师的参与。而优秀一线美术教师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实践,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要比教育理论家和学科专家更了解骨干教师需要什么。

4.培训前缺乏课程需求调查,培训计划缺乏需求调研

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应该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循环性活动。而教育体制的行政化导致,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成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形象工程,培训由教育局联系高校专家,同时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分配到各学校,由各校再选派教师参加。培训计划的制定,考虑宏观层面的内容显然最多,单方面以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来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而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因素。

二、针对当前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在培训内容方面

(1)应针对受训教师背景而开展,做好培训前的需求调研

高质量的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应该建立在有效的训前分析基础之上。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的反馈机制应当及时迅速。培训的实施部门要把培训过程和培训后的状态信息动态地反馈给培训主管部门、培训管理决策者。反馈要保证骨干教师到施训者的信息网络机制通畅,可采取座谈方式或者问卷调查形式。同时也保证训后的骨干任职教师学校到骨干教师培训管理机构的反馈网络通畅,培训管理机构收集反馈信息后,即可对培训目标、培训计划作出适当调整,形成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的良性循环。

(2)注重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做好美术学科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补充和提高

新时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是教育行为开展的先导,正确的教育观念能引领培训者开拓思维、率先示范,吸引骨干教师好学上进、反思研究、努力提升,从而获得更实效的培训结果。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不同于一般的学历补偿教育或更新性的专题教师培训,作为一种发展性的教师培训,在解决骨干教师更新旧的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骨干教师形成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惯性思维,使他们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

(3)关注受训教师心理素质内容板块,侧重受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受训骨干教师的发展应该包括他们的身心成熟,作为骨干教师不仅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中坚,还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抗压大员”。在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心理素质在培训中往往成为最为弱化的一项,这与骨干教师培训效果的其他能力提高形成了反差。所以,在骨干教师培训中,应当注重骨干教师的心理素养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学院应当在课程规划中渗入心理素质提高培训项目,使受训骨干教师发展全面有效。

(4)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方面的内容

当前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应着眼于优化和提升骨干教师开展素质教育能力这一宏观取向。并以这一取向作为培训精神,精选充分反映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并结合教育实践,展开学以致用的培训。

2.在培训方式方面

(1)运用多样化教学形式,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增强培训效果

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形式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当前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培训仍以专题讲授为主。因此,在骨干教师培训形式选择上,要改变传统的“师本位”单向讲授形式,转向师生交流互动,强调以受训教师自主学习和研修为主。开设讲座往往是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的最高效形式,但开设讲座的内容往往由专家自定,为了保证专题讲座不流于形式,培训专家应预先调研,深入一线,精心编选菜单,让受训教师有更大选择余地,促进培训效果提升。同时,实行动态的观摩考察是培训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方式之一,动态的观摩考察包括到相关名校、美术学科示范学校进行考察,受训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理解新课程理念,感悟教材的丰富性和延展性,并自我反思,找出一条适合自己教学施展的路径。通过专题菜单获得理论提升,动态观摩考察获得感性体验,两者相结合可使培训效果相得益彰。

(2)因材施教,根据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成长特点,采取相应的培训策略

发展期的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在学校具有骨干地位,对他们的培训要突出重点:促进骨干教师形成开放性、动态发展的知识结构;促进骨干教师敢于进行教育改革的教育理论提升;促进骨干教师形成教育实践反思习惯,学会自我经验上升理论,并丰富发展。

3.在培训师资方面

(1)提高施训者的素质

培训者在制订培训课程目标,选定培训内容和确定培训方式方面都是全程负责或者参与的。在培训中,他们有的是实施者,直接面对受训教师,是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

(2)增加优秀一线美术教师师资

优秀一线美术教师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实践,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要比教育理论家和学科专家更了解骨干教师需要什么,因此,应该充分发挥优秀一线美术教师的带头作用,以一引群,发挥他们的示范性和辐射性作用。

4.在培训时间方面

(1)适当延长技能培训时间

美术知识与技能(包括美术学科发展现状、美学理论、美术史知识和构图知识、色彩知识)方面的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一般讲座型的时间安排只能是蜻蜓点水,无法满足培训内容的开展,也达不到实际的培训效果。

(2)根据受训教师工作安排,协调培训时间

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有其自身的工作特点,往往是在某一阶段工作繁多,某一阶段工作空闲,因此,要充分考虑受训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群体的假期和工作安排,做好沟通,协调好培训时间。

篇(5)

高职院校的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骨干力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但是放眼观看当今高职院校教师的再培训现状,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虽然高职院校的领导者意识到这一点,对教师进行分层次、有计划的再培训工作,但是收效甚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培训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再次凸现出来。因此,高职院校对当前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培训方法,促进教师全面素质的提升。

1.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教师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培训意识存在误区

在当代社会,很多高职院校都会在适当的时间组织教师参加再培训工作,但是大多数院校在这方面都是形式主义作风。院校根本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缺少实质性的配套设备,参加再培训的教师更是缺乏接受培训的积极主动性。他们认为参加培训就是为了评职称,只要评上了,参不参加培训无所谓。一些教师认为培训只是为了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既定的任务没有实质的内容可以学习,还有些教师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现有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再进行学习。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已经开始进入到高职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对这些新知识进行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降低自己的教学成果[1]。

1.2培训的形式单一,手段落后

现阶段,很多高校院校教师的再培训手段仍然是以教师当面教授为主,主要培训方法是专家教授辅导的“讲座方式的模式吗,这种培训方式很明显没有考虑到教师作为成年人的学习特点,导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只会感到枯燥无味,达不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参加再培训的教师在年龄、知识层次、专业发展等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采用简单化、死板教条的统一步调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不仅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也会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甚至会出现培训内容和教师专业没有任何关系的现象,导致教师感到学无所用,不仅挫伤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变成了教师的学习负担。死板教条的讲授式培训方式没有利用现达的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教学方式,提不起教师进行再培训学习的兴趣。

1.3培训的内容和教学内容相差甚远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对教师进行再培训时内容选择不当,常常过于强调对一些现代教育理论性很抽象知识的讲述,忽视了对实际技能操作知识的学习。或者只是讲授了一些和教师专业相差较远的没有实践意义的知识,但是参加培训的教师往往是现代教学的技能不高,不缺乏理论知识,但是培训的又大多数是理论知识,实用性不强,就会打击他们参加培训的学习积极性,让培训效果也大打折扣。教师如果参加培训的只是一些和他的教学专业相差较远的内容,只会适得其反,再培训结束以后对它们的教学行为不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1.4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制度不健全

首先,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试的方法也很单一,对培训后仅仅进行一个简单的考试,考试以后就不再进行下一步的跟踪分析,导致培训和实际教学工作相脱离。其次,对评价的记录缺乏系统的管理。

2.学习型社会背景下采取的对策

2.1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正确的再培训观念

第一,要让教师真正认识到进行再培训的重要作用。通过再培训可以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实际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效率,如果成为金牌讲师,还可以增加他们的教学收入,在培训过程中,采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让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实践应用,教师才会有兴趣和动力参与再培训。第二要让让教师认识到进行再培训不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学任务的需要,更是为了自己学习的需要。要让教师有危机意识,在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只有不断地丰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2.2采用灵活多样的再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在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再培训的过程中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多采用交流、讨论的教学方式,提高再培训的效率。在授课的时间安排上要灵活,根据教师不同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安排课程,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在教师教学专业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对教师进行培训,扩大教师的见识和知识面。充分利用现达的互联网技术,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特点可以在网站上设立题目进行解惑。让再培训内容和教师的实际工作内容相符,增强再培训的实用性。

2.3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的评价制度

分析教师在不同阶段中培训效果,发现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解决掉这些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巩固培训效果。激发教师进行深入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要多样化,结合教师的特点达到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得良好的再培训效果。

3.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再培训工作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各个高职院校在培训的内容、方法上要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再培训工作。切实改变教师的不正确培训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123-02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是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小学教师队伍综合实力的提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作为有效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的重要手段,日益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广东省山区县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广东省山区县较珠三角地区而言,经济发展落后,教育发展迟缓,教师职后教育发展不平衡,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尤其少。笔者对省内山区县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情况和需求进行了调查,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如下。

1.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紧缺

调查显示,-方面,由于广东省山区县经济不发达,经济效益低,存在财政用于投入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广东省财政统一转移支付用于继续教育的费用数目不多,分配到各个山区县的金额较少,不足以满足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同时,由于小学办学经费较少且缺乏额外的创收经费,因此难以支付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所需培训经费。即便上级组织免费培训,教师所在小学也难以负担教师培训所需的路费、住宿费、餐费等基本费用,若教师自己承担部分费用则无形中加重教师的经济负担,影响教师培训的积极性。

2.教师参与培训的时间难以保障

由于广东省山区县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与珠三角地区教师待遇存在较大差距,出现教师外流现象。同时山区县小学教师人编偏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补充不及时,致使教师工作量普遍超负荷,影响其参加继续教育的主动性。“教师教学工作与接受继续教育相冲突。教师除正常教学时间、课后批改作业、批改试卷外,余下时间已所剩无几。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工作地点与学习地点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时间无法得到保障,影响继续教育效果。

3.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调查显示,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与教师继续教育吕标之间存在差距。培训内容陈旧空洞,缺少时代气息;培训方式单一,忽视小学教师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没有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培训内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培训过程中双方缺乏交流沟通,培训后缺少跟踪反馈,这些均影响了培训效果。

4.培训师资队伍水平偏低

由于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所以选聘继续教育师资时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有针对性的考核措施。一些地方选聘培训教师时,或依据平时表现或因私下交情较好而选聘其为培训教师,造成培训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理论水平较低,思想素质较差,责任心不强,不熟悉新课程的实施情况,导致培训效果不佳,难以满足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

5.远程培训硬件设施落后

虽然广东省山区县每个中心校已基本实现宽带上网,但有些学校仅拥有较少的计算机,不能保证一人一机;个别学校虽然配备的计算机数量较多,但由于网速慢等原因影响远程培训的效果;部分学校虽然硬件设施到位,但是由于教师基本电脑操作技术的欠缺而降低了参加远程培训的热情。总之,大量山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较差使得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难以落实。

二、促进广东省山区县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顺利开展的对策

为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号召,笔者结合广东省山区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解决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对策,以推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的规定,确保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广东省山区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提高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同时,各小学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所属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协调下,教师本人、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按照一定的比例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学校也可通过校办产业、教育融资、集资办学等途径拓宽继续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此外,培训机构和受培学校协商后,可组织专门人员送培下乡,以解决山区县小学教师受培人员分散和经费紧缺的困难。

2.保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时间

(1)设置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弹性机制,安排多个培训时间,可供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将继续教育与教师的工作生活的矛盾降到最低。

(2)学校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应措施,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与教师待遇、职称评定挂钩,与教师的考核评估相联系,构建督促机制,以激发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热情,进而保证学习时间。

(3)学校可采用以校本培训为主的多元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鼓励教师通过教师轮班制参加继续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远程培训,借助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便捷、民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3.提高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

(1)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科教师对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需求的差异性,定位不同的培训目标,遵循教师成长规律,采用分层培训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受培人员设置个性化的培训内容。

(2)尊重受培教师自身原有基础,密切结合教学实践,根据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育新理念、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出发,传授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法。同时传达最新教育信息,引导小学教师结合自身教育经验对模拟教学情景和案例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理性分析,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结合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借助网络资源实现“订单培训”。培训方制定“菜单”,教师自主选择所学课程并自选上课地点,增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同时,结合调研结果和新课程改革中常见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打造“培训学习包”。“培训学习包”涉及考试大纲、教材并附带配套的习题册、自测题、视频讲解等资料,使受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远程培训受益,增强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4)加强课程开发机制的监督力度,从学科发展本身和教师需求出发,督促出版社开发反映学科发展趋势的培训教材,构建内容设置比例合理、与培训目标相适应的教材体系。也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小学骨干教师和小学教育专家共同参与编写继续教育教材,保证培训教材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建设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1)加强继续教育教师与小学之间的沟通联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联系点,并根据联系点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灵活的制度,教师可通过随堂听课、参与教研活动、与一线教师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状况。

(2)充分利用市、县基础教育教研室的资源,搭建继续教育教师全面了解小学受培教师需求的纽带,参与教研室有关教研活动,及时了解前沿信息,把握继续教育发展动向。

(3)适当引进教学实践丰富、教学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退休特级教师或高级教师作为开展继续教育的兼职教师,选拔有深刻课堂体会和生动课堂教学案例的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加人继续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总之,在引进人才、壮大继续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建立专、兼结合的继续教育师资资源库,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4)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继续教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不断开阔视野,更新教育信息,夯实教育理论功底,提升现有教师从事继续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l:8-15

[2]刘捷,谢维和.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8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现今社会大力提倡终身教育,随着这种理念的传播与深入,高校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飞速发展。这种教育方式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后续人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手段。

我国对这种教育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一部分原因在于一些高校对其定位不明确,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应有的影响力,不够重视其地位,因此教育资源的分配有所偏差,其配置相应落后;另一部分原因在于这种教育方式大多被私营教育机构所采用,人们对高校所承办的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认知度不高,信任度不够。

虽然现在的情势并不乐观,但高校具有的比如人才、科技、设施等优势也是其他机构无法相比的。高校可以通过进行社会调查的方式了解市场情况,根据市场需要培养专业人才,之后向企事业单位进行推荐。

一、继续教育概述

继续教育涵盖以下四种含义:第一,继续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非学历的相关成人教育;第二,受教育者自身在学历以及专业技术等方面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以及层次;第三,继续教育有关内容包括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新技能、新信息;第四,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知识进行更新补充,从而改进并完善知识结构,扩大视野,有效提升创新能力,进而适应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以及本职工作方面的需要。

理解继续教育时一定要将它和成人教育合理地区分开,虽然两者大体相同,但细节之处仍有不同的地方。

其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对象方面。对继续教育来说,其面对的是全体从业人员;但是成人教育面对的是成年人,其中不但包括全部从业人员,同时也包括了无业人员。第二,有关内容方面。继续教育涵盖了从业人员自身的回归教育以及岗位培训;但是成人教育不但涵盖了全部从业人员自身的回归教育以及岗位培训,还包括无业人员就业方面的教育。第三,层次方面。通常来讲,成人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在水平界限方面大致相同,只是在起点上有一定的差别。例如,对城镇来说,继续教育的实际层次相较于成人教育的起点要高一些,这是由于文盲或者是小学文化程度人员在就业方面非常困难。两者在定义划分方面具体依据的标准存在不同,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可比性。只是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成人教育包含了继续教育。

二、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在各方面的界定

1.教育性质与内容

高校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是在国家统一制定的学制之外的不被授予学位证书的教育活动,入学门槛低,学时不定且不统一举行结业考试。重点在于学习过程以及理解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很高。这种教育方式可多次重复,属于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很好地践行了终身教育观。教育内容包括岗位培训、就业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定向培训等,这些内容决定了学生以后就业的情况。

2.教育目标与对象

教育目标主要是对学员的知识、技能进行拓展,扩大其就业可选空间,强化其生存技能,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增加其专业知识,促进其意志与人格的完善,使其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对教育对象并无过多要求,主要遵从受教育者的需求和职业方向,为那些有心学习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3.教育手段与课程设置

在师资力量上,兼职和志愿者居多,但多数都是各个学科的专家;在教学设施方面,实验设施、学习资料等方面可满足学员要求,多媒体教学也将广泛用于此处,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明确,认知不全面

传统教育思想束缚了高校的发展,多数高校对非学历继续教育认知不到位,重视普通学历教育,轻视非学历继续教育,认为高等学校才是培育人才的土壤,而非学历教育只是普通教育的补充,因此把其定位于配角,认为只有教育机构才承办非学历教育,导致其发展缓慢。但是二者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继续教育应成为高校的一项任务,学校领导要对其加以重视,将其视为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2.教育人员缺乏

继续教育是很复杂的工程,其工作种类繁多,强度大;各个高校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员,而且为了保证质量,还需要经验丰富的专家,制订合理的课程安排和培训计划。因此,对工作人员、专家和教师的数量有着更大需求,但校方很难保证可以拥有这么多高素质和经验丰富的人才,从而会影响继续教育的质量。

3.管理体制落后

很多高校在继续教育方面还处在萌芽阶段,这种新生事物对传统教育来说是一种挑战,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方面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各个学院之间没有有效的交流,只是各自为政,看似多姿多彩,其实都是规模小质量差,资源没有得到整合,使得外界对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的认知度不够,阻碍了其发展。所以,高校加大对所有资源的整合力度,不断完善原有的管理体制,以做到真正合理地管理高校资源,使得继续教育得到长远发展。

篇(8)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1,培训方式较为单一。新教职工入职培训一般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3-5天。因时间紧迫,故而培训方式多以讲授为主,把学院理念、企业文化、规章制度、职业道德、技能技法等内容对新聘教职工进行填鸭式灌输,并且希望其能迅速吸收上岗。然而,这样的培训方式于新聘教职工而言,是枯燥乏味且极具压力的,很多培训内容只能做到接收,却没有办法吸收,这会造成员工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将极大地影响培训目标的达成。

2,培训内容有所欠缺

(1),忽略了新教职工学校生活环境适应这一方面的内容。刚刚进入学校需要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和人。很多新教职工关心的基本衣食住行问题,在入职培训中并没有得到相关重视,这一类经验的获得多从老员工口中得知,或者自己慢慢摸索。

(2),新教职工角色转变问题关注不够。这一问题涉及到教职工的心理问题,即角色转变。新聘教职工原有角色各有不同,可能是学生、可能是企业员工、还有可能原本就是教师,但是,他们都将面临着向“独立学院教职工”这一角色的转变,如何适应、习得这一角色,是他们需要学习的。

(3),技能技法培训缺乏实操性。为了让教职工尽快上岗,目前独立学院的新教职工入职培训多数以讲授为主,对于一些技能技法的学习,没有办法让新教职工逐个演练实践,去消化吸收培训教师所讲授的东西。例如,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如何备课,有哪些资源可以用于教学,如何写好公文,如何使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等等,这些?热菖嘌凳倍蓟嵘婕暗剑?但是也仅限于培训师的讲授,并没有让被培训者亲自上手实践。

(4),培训缺乏针对性,分口培训效果有待商榷。由于学校举行的新教职工入职培训所针对的一般是全体新教职工,他们来自不同的部门,可能是行政,也可能是专业教师,还有可能是教辅或者工勤人员。这就导致这种集体式的培训缺乏针对性,而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岗位培训则下发至二级单位,使其进行该岗位的针对性培训,但实际操作来看,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一些二级单位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组织此项工作,这就导致部分岗位的分口培训效果欠佳。

三、对策研究

1,要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培训吸引力。培训形式不能囿于讲授,需调动被培训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的感官,吸引其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培训中来。

篇(9)

2.培训体制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够强就我国教师培训机构而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结构缺乏合理性,具有单一的构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因此师资队伍进行继续教育及其有必要。有些教师刚一迈出高校校门就进入学校任教,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还未经受过,教学实践精力不具备,欠缺专业技术能力,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分析一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现状,存在教师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重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不足,备课欠缺认真,教学方法过于死板等问题。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综合素质有待全面提升。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1.积极展开教师远程培训由于当前教师的课业负担极大,就继续教育学习时间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限制,要想学习也只能在业余时间进行。这种背景就为“远程教育”的盛行创造了条件,从而使教育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可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客观教学环境对“远程教育”将不产生限制,因此传统的学习和教学理念在继续教育培训中也将得到转变。

2.提高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符合教学实际和需要应成为培训的教学内容的指导原则,这样能够使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能够得到切实解决,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有利于从实用性和实效性的视角充实培训内容。所以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应贯穿于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和课程之中,以使用教学设计案例为重点。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为指导,紧密联系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充分调动起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实现教师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篇(10)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问题的出现,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则会直接的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只有有效的解决了这些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提高现阶段的教学水平。而在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这是肯定的,所以,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行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的找寻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且找出有效地解决方法。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学知识的匮乏

在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数学的知识是课堂学习的核心,然而对于现阶段的教学来说,数学的知识已经不单单是指教科书中的知识了,这其中还囊括了一些现实事物包含的数学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教科书中的知识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思维定式,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和实际中。学以无用,这是很严重的现象,学生学习知识不只是单单的为了应付一纸试卷,应该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良好的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价值没有完全的理解,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很容易打消学生们的积极性,造成消极的影响。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意识相对的比较薄弱,因此就必须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如果教师的意识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那后果将是无法预料的。

2、学习方面知识的匮乏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是同样重要的,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如果没有理论而进行实践,就相当于没有头的蛇,找不到目标。如果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所学的理论终将是纸上谈兵,一无是处。因为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匮乏,因此而导致了缺少数学学习方面的知识,从而导致对新理念教学理解的偏差。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我国对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一直都不曾间断过,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及时的进行自身的更新,从而达到与业界高水平的工作人员的同步,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最新的教学知识。

3、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知识的匮乏

对于数学设计理论以及方法知识来说,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量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如果没有达到应有的知识量,就不能很好的来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当教学意识到自身知识量缺少时,应该及时的进行自身的补充。就目前我国多数的学校来说,教师对于教学设计基本都是一成不变的,用一个设计教育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现象。还有很多学校的教师,从来都无法直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出现了什么状况,都会将责任推卸到学生的身上,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未来的教学中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二、对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1、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

小学时学生时代的初始阶段,教师从当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拥有过硬的自身素质。从知识的角度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拥有大量的知识量和教育的方法,从而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恰当的运用自身仿佛的知识量和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知识传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一成不变的教学设计只会使学生的兴趣逐渐的淡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因此,想要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提升,首要做的就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完成自我更新。

2、应该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人,当然,教师也包含在内。因此,教师的培训是应该必须进行的,这对与教学有着莫大的好处。以往的教师进行培训时只不过是在外地进行几天甚至是一两天的紧张培训,然后回到学校继续进行教学,对于培训的知识教师也不是十分的了解,更谈不上精通,因此就无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从而造成了教学设计一成不变的现象。因此,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应该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快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总结】

就我国目前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的质量。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师应该在生活中和教学中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身的知识量不断的进行更新,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良好的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篇(11)

党校教育工作中主要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及教学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党校教育水平的提高。下面针对党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具体分析。

1.党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师资力量薄弱

从党校师资队伍现状来看,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党校教师学历较低,教龄较短,教师素质较低,等等。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把好聘任关,并且没有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没有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机会,进而导致党校教师整体素质过低等问题,严重阻碍党校的长远发展。县级党校高素质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非教学人员多,教学人员少;低职称人员多,高职称人员少;低学历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少;全能型人员多,专业型人员少;骨干教师流失多,高素质人员引进少。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机会少,往往是关门办学、闭门备课;二是由于经费不足,教师进修及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少,思想不够解放,理论无法深入,往往是封闭的教员面对开放的学员;三是少数教员不能适应新形势,抱着老方法、老腔调不放,故步自封,面对信息化社会显得力不从心。长此以往,使得县级党校教学人员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

1.2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党校教育工作中还存在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学内容的设置存在问题,由于党的思想和方针是跟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教师也应该根据党的思想和方针的变化,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党校教育工作中,教师没有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导致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影响学生学习和思想上的进步。另外,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的原因还体现在课堂的设置上,党校没有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发展需求等进行课程设置,进而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学生的发展需求严重脱轨,严重阻碍学生发展。

1.3教学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党校教育工作中还存在教学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虽然党校紧跟随社会发展,教育要求在教学管理机制上不断完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的培训制度不够完善,对教师及学生的考核不够全面,在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教学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主要表现,严重影响党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无法在党校学习中充分提高自身能力,影响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导致学生学习和思想上的滞后,不利于党校和学生的发展。

2.解决措施分析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些县级党校重视引入兼职或客座教师来校讲课,却忽视专职教师的师资培训,不惜重金聘请专家教授上课,而对成本相对低廉的本校专职教师的培训、深造则不愿投入或投入不多。一些县级党校教师反映,他们一年到上一级院校深造的机会微乎其微,即使有,多半也只是一两个星期的短期培训。没有深造和发展,他们难于接受外界信息,难于快速实现知识的更新。

党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党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具体党校应该做如下努力。首先,在聘任教师的时候,应该严格把关。聘任教师是党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在聘任教师的环节出现问题,则将严重影响党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应该在聘任教师的过程中,对教师的学历水平、能力素质、工作经验等进行综合性考核,聘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其次,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教师的知识结构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因此,需要对教师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使教师能够学到更新的知识,进而将其应用到教学中,才能够增强教学效果,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最后,选派优秀教师深造。党校还应该根据教师的平时工作表现、工作成绩等,从中选取优秀教师出国深造或者到更高学府学习,待教师学成归来后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有助于提高党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党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2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党校教育工作中还应该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师应该结合如今社会的发展形势、学生的发展需求等对教育内容进行进一步创新,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先进的思想能够和社会接轨,避免学生学习知识滞后情况发生,并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及发展需求进行,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另外,在课堂的设置上要更科学和合理,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学生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党的思想和方针变化等,并且应该与其他党校进行交流,必要的时候可以共同成立专家小组,共同对课程进行设置,全面促进党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为切实提高学员的党性素质,我们在注意坚持抓好经常性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制度对学员的党性锻炼。为此,制定和印发“关于加强党校学员党性锻炼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学员在党校学习生活期间要严格遵守的纪律、守则和行为规范的标准。同时把教学和从严治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部纳入加强学员党性锻炼制度管理的范畴,共同贯彻实施,并把强化对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和函授站工作人员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规范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教、学、管人员相互作用、互相制约、共同促进的党性党风教育浓厚氛围和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良好学风、考风、校风的形成。

2.3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党校还应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从党校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师的考核机制,对学生的考核机制,对学生和教师的管理机制等进行不断完善,及时发现教学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党校实际情况对教学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和健全,使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不断促进党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3.结语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通过探讨,我们了解到党校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党校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党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再结合党校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以进一步促进党校良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海.新形势下地、市级党校的工作创新[J].学理论,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