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效课堂研讨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6 16:14: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效课堂研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效课堂研讨

篇(1)

二、注重和学生的互动

历史的学习不能够简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是学习和教学相互结合的一个过程。这种结合就需要学生和老师进行互动,只有这样历史学习才能够更加有效率。在以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上面,老师和学生是非常缺少这种互动的,以前的教学就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缺少交流,老师就没有办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老师就只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学,这肯定是会影响历史教学的。所以,想要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就需要注重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比如说,老师可以提问帮助学生复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需要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篇(2)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势在必行。为了提升我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我校拟于2019年6月14日开展“信息化助力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广大教师亲自参与听、评课,研讨交流,绝大部分教师感到开展这样的活动,是较为成功的,起到了公开示范作用,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各个方面都感受到很大的震撼和启示。现就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标

依据义务教育2011版课程标准,以此次教学研讨会课例为研讨对象,针对学科课型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模式、研磨教学策略、探索教学方法,满足师生对新课堂理论依据的需求,最终实现一节符合新课标要求、适合学科课型特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高效课堂。

二、活动成果

(一)领导教师重视程度高。

全校广大教师重视程度高。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不管是听课还是评课,大家从思想上、行动上,都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把它当作一次学习、交流及提升教学能力的机会。王校长对此次教研活动作诗一首给予高度评价,“基本均衡真是好,绝对公平无处找。教学研究促提高,顶层设计少不了。毛遂自荐勇气大,兼收并蓄方为高。台上精彩人称道,幕后辛劳别忘掉。团队需要正能量,彼消此长负能跑。舞台大小看自心,天宽地阔自英豪。山朗水润灵秀地,人才辈出看今朝。”

(二)备课充分、设计科学。

在备课中,执教教师能够精心利用希沃白板制作课件,积极大胆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力求使自己的授课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贯彻新课改理念上有较大进步,教学双边关系进一步趋向合理,师生关系逐步和谐,教学民主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她们都非常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

(三)从重教师“教” 转变为重学生“学”

要实现从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首先必须彻底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导演”和“唯一主角”的地位,让学生和教师成为戏中的“主角”,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由传统得知识传授者、学生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再也不能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本次教研会的四位执教者能够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四)重视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希沃白板授课时恰当运用课堂活动、手写、蒙层、橡皮、克隆、屏幕移动、视频、放大镜、计时器、画板、图片保存、页面预览、拖放组合、圈注等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们需要利用互联网来优化教育,使其为教育服务。此次活动不仅引领教师对信息化助力高效课堂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而且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思考,如何体现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促进教师思维信息化、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习惯信息化,不断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大家齐聚一堂,在这里能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我市思想政治课的实际问题,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也是顺应市教育局教育改革发展新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市教研室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感谢市教研室给我们提供这一宝贵机会,也欢迎全市同仁到我们新汶实验中学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我校思想政治课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加强集体备课,用好学案

在马校长的“办一流名校,办品牌学校”,“科研立校”的指导下,我校政治教研组始终坚持提前一周集体备课,精心设计学案。

每位教师在深入在全面掌握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形成初步学案,然后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指定主备人,主备人分析教材,确定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其他教师则依据自己的见解和自己的教学特点,提出补充意见进行研讨,修改形成一致的学案。并且,针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随时沟通协商解决。这样,我们政治组老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确保了学案的科学性、时效性、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学案的质量,为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导演每一堂课。

多年来我们一直贯彻“落实、精当、高效”的原则。

1、“落实”:教学中各个环节都很重要,狠抓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更为重要,我们的做法是:

(1)基础知识落实。只要符合考点热点难点均在考查之列,凡课堂检查不过关,课下要检查。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生的基础就会逐渐巩固,越来越牢固。

(2)重点、难点要落实。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知识和规律要化大力气突破。用多种手段,从不同角度,通过练习测试讲评多次反复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作业落实。重点抓好《能力训练》,把《能力训练》作为作业进行检查,每次作业都要全收,采取全批和面批相结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书写规范,对做错的题不能放过,要求学生自己务必先纠错,不要形成

等老师讲评的习惯。

(4)单元过关检测落实。单元过关检测一定要做,每次检测完,要给学生判一个分数,要做详细的错误人数和错误种类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讲评的有的放矢。以集体讲解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有的问题就直接在卷子上给学生做答,这样就更有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同时要求学生考试后纠错与小结,分析错误原因,把本次测试中的知识遗漏、错误点写在试卷上以便于复习。

2、“精当”,即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同时,我还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在练习过程中,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了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三对口:教材与课程标准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考得好。

3、“高效”,我们认为一个好的老师不是说他的课讲的如何精彩,而是看有多少个学生在认真上这个老师的课,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我们一直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拿支红笔巡堂批改,答对的学生就当场表扬,错了就给以提示,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很有效果。当然,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内容。

三、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这个小小舞台上演好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我的课堂,我主宰”。吸引着学生主动去参与、去感悟、去体验、去表现、去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愿学、乐学、善学、博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由老师主宰的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死气沉沉转为充满活力!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们布置学习任务、处理大多数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表述不清楚、不准确、不透彻的地方进行提示指导,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我们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真正成为了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

篇(4)

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教师,关键在培训。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不仅是襄阳市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的重要战略,而且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有效推进课改,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

一、问题研讨式: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实现技术与理念的整合

各地中小学教师培训,主题丰富,类别多样,精彩纷呈。目前,襄阳市的教师培训有两种主张:一种是技术派,认为教师发展是教师对学科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把握,于是出现了与中小学开设课程配套的学科教材分析、案例教学和课程分段教学方法的培训;融入了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应用培训;关注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培训。另一种是反思派,认为教师发展就是其对人性、对社会、对教育理解和感悟的过程,因此,师德、班主任、名师研修等专题培训,专门关注专业成长理论方面的深化和拓展。从实效性看,上述两种理念基础上的培训需要有机整合才能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渊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展开教学,是为集中培训设计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其环节包括分组一抽取主题一小组讨论――展示成果一教师点评,符合教师成人学习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发展。一方面符合技术派以科学为本的哲学基础,如治校的、带班的、课堂教学的,操作性强,教师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和技术。另一方面符合反思派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教师学会了从教育本源的角度思考自身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论融合,形成特有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两种不同的哲学基础决定了它们各有倚重,互有融通,学用结合,真正实现培训的优质化、高效化。

二、问题研讨式: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

在中小学教师的集中培训中,问题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1.随机分组

依据培训学员的地域、学校层次和性别将学员进行随机分组,每个组的成员构成保证有来自襄阳市区、襄州区、经开区、南漳、谷城、保康、宜城、老河口等区域的学员构成。学员随机抽取1-10号,签号相同的学员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发言人、自夸人和记录人,各组组长负责该课题组的组织、分工、讨论、记录及协调等工作。

2.抽取主题

教师将事先拟定好的题目制作成题签,各学员组长现场抽题。这些题目均来自前期的培训调研,有些题目直接是学员提供的。所拟定的主题必须覆盖面广,且保证各组讨论不同的主题,以免影响整个培训的课程设置容量。

3.小组讨论

各组组长引导小组成员分析主题,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展开讨论。教师随时巡查各个小组讨论的状况并适时控制讨论的进度,讨论过程中每个学员必须发言,每个主题的讨论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各组的记录人将讨论的结果用记号笔书写在大白纸上。

4.展示成果

各组推选一名代表,也可由主讲教师依据巡查时学员参与的情况临时指定小组的发言人,用8分钟左右的时间上讲台向全体学员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要求详细阐述对课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原理、并演示分享解决问题的实施策略。同时,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质疑与答辩。

5.教师点评

针对小组展示的讨论结果,由主讲教师进行相关原理的分析、讲解与总结,揭示主题背后的教育规律。此过程中也可采用小组点评的方式,由各小组的学员(或是自夸人)对所应用的教育教学原理进行补充、批判或分享自身成功的案例,有效促进学员理论与技能的提升。

三、问题研讨式: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通过专家的思想引领,学员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及辨析反思,帮助教师最终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主题明确

通过前期调研,收集与整理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使得讨论的问题来源于一线,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对接。培训主题基本是平时工作的内容,具有朴实性、典型性、前沿性和实用性,学员比较感兴趣。实际上解决了问题就是解决了学员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与技能的短板。培训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培训学员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工作。

2.双向互动

培训过程中增加讨论环节,增强了交流沟通的现实感,营造了现实的对话氛围,讨论的积极性比较高;主题与学员教育经历相结合,学员有话说,知道怎么说,保证了讨论的方向和效果;小组内学员的参与面广,改变了以往“专家讲授、学员坐听”的局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能激起每一个受训者思维的涟漪,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起到拾遗补缺、调节气氛和节奏的作用。

3.平等合作

传统的教师培训,不管是校本培训,还是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大多是主讲教师“一言堂”,即使安排了每半天一个小时的讨论,也大多是流于形式,往往被主讲教师回答一两个学员提问占领,主讲教师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员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问题研讨式形式的培训过程中,学员既可以是主讲,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又可以对主讲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或与主讲教师面对面对话,实现教师和学员之间平等与合作,达到共同提升。

4.操作简便

问题研讨式培训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清楚,操作简便。教师可以兼顾每个小组讨论的过程,巡视学员参与程度,及时调整学员讨论的进程,讨论的时间可长可短,展示的成果便于保存,培训的内容信息量不断增加,等等。实践证明,问题研讨式培训模式比较适用于校级培训,市、县级以上教师培训,乃至高等院校的师资培训。

四、问题研讨式: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注意事项

问题研讨式培训教学模式利于学员在情感与理性、常识与偏见、技巧与常态之间,实现智慧的碰撞,提高对现实问题的洞察与分析能力。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组不宜过大或过小

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分组以6-10人为宜。如果人数过少,则讨论的问题可能不能兼顾学员的知识经验;如果人数过多,则可能导致部分学员没有机会参与,成为“旁观者”。同时,组内成员的结构应事先设计,采用分层抽样形式进行,确保各组的学员知识、能力的同质与均衡。

2.主题不宜过于抽象褊狭

讨论主题既可以是专业学习领域的知识点或当前的热点问题,又可以是实际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和困难;既可以是案例、课例,又可以是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和反思。主题必须具有讨论的价值,问题解决的策略必须具有普适性,切忌过于生涩和单一。同时,讨论的主题不宜过多,教师重点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理论上深化对主题的认识,否则,不能保证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讨论任务,削弱培训的效果。

3.创建问题研讨式校本研修基地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战场是学校。因此,可以聘请专家针对性地开展问题研讨式培训。各地中小学可以广泛收集教师在工作之中遇到的问题,分类整理之后,提前发给襄阳市区中小学知名的教育专家,再集中时间组织这些专家“送培下乡”,解决他们提出的实际问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观念上改变只有走出去或坐下来专门办班才算进修、才算培训的认识。应结合学校每个教师的具体情况,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课程理念为主导,以课堂教学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切入口开展培训,既体现了以师为本的理念,又尊重了个体和学校的具体差异。校本培训省时省力,保证培训获得本土化的吸收、消化和改造,使教师专业化培训特色得到彰显。

参考文献:

[1]贾晓彦.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在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56-258.

[2]徐振方,孟艳花.基于网络视频的“混合式同步课堂”集中培训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5):247-248.

[3]潘世祥.“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8):20-21.

篇(5)

一、概述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生命化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以独立的个体存在于教学活动中,而且每一个个体都个性独特、独具生命力,加之教育活动是为教师“教”、学生“学”所服务的,教授知识和培养思维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展现了教育活动对生命的尊重。换言之,生命化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教育基点,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遵循生命的特点、发展规律、成长环境等内容,旨在引导生命朝向全面、和谐、多元、自由、丰富的方向发展。

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生命化教育不只是以生命为内容的教育,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它贯彻于整个教育活动始终,我们需要正视生命的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全力阐释教育的内涵,展现生命最根本、最鲜明、最本真的美。

二、构建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高中高效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置身于节奏快、更新快、发展快的现代社会,我们必须摒除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建立新的思想观念,同时,也间接地要求教育界必须与时俱进,寻找出新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教育弊端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现实教学活动中,还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未能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等现象。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强劲脚步,愈来愈多的新型教育理念逐渐被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中,生命化教育理念作为众多教育理念之一就应运而生,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教育自身的呼唤和发展的必然。该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作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政治学科,构建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的高中高效政治课堂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构建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高中高效政治课堂的措施

1.健全课堂管理机制,为政治课堂构建提供机制保障

如果要加快生命化教育理念与高中政治课堂的融合,那么教育理念的渗透不应仅限于指导课堂教学,还应该应用于师生关系的培养问题上,从而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使得教师能够与学生无障碍交流,并健全课堂管理机制。同时,课堂管理机制健全之后,教师需要切实利用管理机制的建立价值,辅之以一些有效考核制度、评价制度,从而保证课堂上的学习能够高效、高质,学生和教师的生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构建起高中高效的政治课堂。

2.强化教师品德素质,为政治课堂构建提供前提基础

教师的品德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生命化教育理念能否正常引导课堂的构建,因此,在高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应该注重强化教师的品德素质。比如,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观念,逐步将学生推向课堂主体的位置,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师需要放低姿态与学生交流,改变督导者和命令者的身份,尊重学生并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同时,教师需要采取差异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宽容学生犯的错误……总的来说,教师需要提高个人的品德素质水平,真正在教学中展现生命化的教育内涵。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政治课堂构建提供动力支撑

高中生虽然不及小学生那般热爱模仿教师行为,但他们的动作行为和为人处世态度,还是会在潜意识中模仿教师,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到自己对学生的影响,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随着生命化教育理念的纵深发展,加之高中政治这门课程学习内容的特殊性,政治课程的教育需要从注重经验层面转向注重理论的层面。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各种研究问题的落实;学校也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诸如培训在职教师、招聘素质水平高的教师、开展各项专题活动等,为政治课堂构建提供动力支撑。

4.详尽解读教材内容,为政治课堂构建提供教学保证

生命化教学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不能只是灌输给学生知识,还应进行综合素质的教育。由于高中政治课内容充满了人文关怀,高中政治教师就要着重挖掘教材内容,使得我们的课堂反射出浓浓的生命气息。为此,教师在课前应该周到细致地研究教材,明确此节内容的重点、难点,确立基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而且还需要设计一个全面的教学流程,帮助自己掌握好教学节奏。教师尤其要提前设计好学习活动,突出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生命力。例如,在讲述货币、投资理财等有关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可以依据现实生活的经验,启迪学生思维,把枯燥无味的高中政治课堂变成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场所。通过将生命化教育理念的精髓渗透在普通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为政治课堂构建提供教学保证。

总的来说,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巧妙地渗透生命化教育理念的相关内容标准,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享受着学习的喜悦,体味着生命的真谛。

参考文献:

[1]何嵩,张瑜.生命化教育视域下的教学策略转变[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7).

篇(6)

10月25-26日,很荣幸来到临沂第十五中学(即六中分校)参观学习。25日11点准时来到临沂翔龙宾馆报到,下午1:30准时开会,会议共分两个阶段:25日下午观摩了三为优秀教师的公开课。26日中午听了两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入会的人员有临沂市教科研中心的地理教研员,以及临沂市第十五中主要领导,和来自全临沂的九县三区各初级中学的地理优秀教师以及兰山区中学的大部分老师。

第一阶段。由临沂十二中的钱红老师和蒙阴四中的王海娇老师,上了一节同课异构课——地形图的判读。两位老师风格不同,但是精彩不断。整堂课,两位老师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贯彻市“三、五X”教学策略,把每一个问题都处理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尤其是钱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他自身的素质以及对知识的融汇贯通,再加上她的恰如其分的赞扬,整堂课都觉得精彩不断,她简直就是一位引导者,整堂课他都把学生深深的陷入了思维的深渊。王老师的课,是对四种地形图的认识用“妙妙工具箱”把每一种地形图,都做了具体的分析。就像演电影一样把每一个知识讲授给学生。整堂课贯穿“学生先感知---老师给出正确答案---训练---最后强化“的主线。再加上她的幽默的表扬,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踊跃不断,争先恐后。第三节课是由十五中的朱孝文老师讲授了一节讲评课。是对一张单元试卷做了分析。先从多个方面表扬了大多数同学,然后公布了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再让小组之间展开交流解决本组出错的问题,再把交流的题目写到黑板上,重点问题老师进行点拨。最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强化应用。整堂课朱老师就是一位引导者,就是让学生去表演,小组合作体现的精彩纷呈,参与不断。总之,三位老师都各有特色的上了一节有代表性的课,我真是受益匪浅。

第二阶段。是临沂市教科研中心的李春光老师对”教师专业发展与高校课堂“做了一个精彩的报告,针对个人工作29年的工作历程,谈了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对高效课堂的背景,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高效课堂的两个重要指标: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思维的深刻度两个方面作了重要阐述。以及对新教学理念的点滴和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与合力和高效课堂教学从规范开始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报告。

总之,无论报告还是示范课,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以及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上,让学生自愿去学习,而不是被迫去学习。要重视中差生的学习,让大多数同学喜欢学习自己的学科,让学生觉得你这位老师才是最受尊敬的老师。只有这样才最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是最高效的课堂。最理想的课堂。

篇(7)

Abstract: Mathematics is an interesting strong discipline, but how to let the student understand truly mathematics, the experience mathematics’s mystery and the pleasure, enhanc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he efficiency. The author discusses several spot inpidual view regarding this.

Key words: mathematics courses; efficiency; strategy

1一例多说,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之,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另外,从学生解题的实际表现看,学生解题的错误,一般是由于缺乏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笔者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即采用“顺逆说”、“转换说”和“辩论说”等几种训练形式,养成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为了排除学生这种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2.1一题多问

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对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

2.2一题多解

在解题时,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

2.3一题多变

小学生解题时,往往受解题动机的影响,因局部感知而干扰整体的认识。

通常,教学中的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变的好形式,但是,变题训练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在学生较牢固的掌握法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题型练。否则,将淡化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3联系对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常用的联系比较方法有:

3.1联系生活实际对比

对于一些农业生产上的株距、行距,工业上的产值、工效,商业上的成本、利润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产生共鸣;对于一些较大数字的四则运算,学生解答毅力不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加之,有些教师讲到应用题,便说应用题怎样重要,如何难学,上课要认真听讲。说到计算题,又说怎样容易出错,计算时要怎样细心,看似老师提醒学生重视,实则给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其实,只要把数学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解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3.2联系正误对比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230-03

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学生消化不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挫伤了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偏重于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技巧性,忽略了高等数学对于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作用;三是数学工具软件在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应用不多,而偏重技巧的计算训练,花费时间多,效果却并不好;四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多、快来评价课堂的教学质量,而知识掌握多少并不等同于学生思维能力、批判与创新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不少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主要体现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但是忽略了学生的心智发展,没有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开启学生的大脑机能、发展其智力。

本人想在透视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现象的基础上,以学生心智发展为课堂教学的终极价值目标,从以下几点分析解决问题,把教师角色定位为课堂组织者,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习主导课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互动,把学习过程完善起来,注重课堂教学公正性,增加课堂吸引力,拓宽课堂的教学宽度,形成教与学相互推进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高等数学课程对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一、让学习主导课堂

课堂教学应该由教育目的来决定,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高等数学课堂通常是由教师主导、教学主导、教学目标主导,学生、学习和教育目的反倒成了工具。原因在于:(1)高职高专学生的初等数学知识基础薄弱;(2)高职高专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没有足够的自信心;(3)与之相对,教师在知识储备、教学经验方面都较学生强,自然在课堂教学中占优势,课堂教学采用了围绕强者展开的模式。事实上,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也就无从谈起,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学生学习了,教师的教学才有针对性,有效性。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身份定位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让学生不仅参与到自身的学习过程中,而且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于并善于对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质疑、讨论和研究。让学生参与课堂,并不等于与把课堂让给学生,而是作为组织者的身份去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中的教和学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学生学的状态是教师教的起点和基础,教师教是学生学的支持力量。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互动、动态交往的生成经验。而教学能力的转换,需要重新学习、多方努力才能实现。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如下设计某一教学任务:(1)先以开放方式呈现出问题,给予学生先行思考的时间和机会。(2)教师根据问题的难度,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或分解问题,以任务式交给每组学生。(3)听取学生作答,捕捉不同的思路或疑问。(4)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讲解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概念、计算方法,例题注重简单、经典、实用。(5)通过例题训练,再次互动,有意识地让参与学生多样化,并且不急于判断学生的作答,可以让其他学生评判或补充作答。如果无法达到所需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再呈现新知,与学生分享。(6)给学生布置作业(分基础水平和提高水平),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或根据作业难易度分解项目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都有事情做。基于此,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完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师生、同学之间的学习资源,有利于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受益的学习组织和学习氛围,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共同任务就是学习。

二、关注学生心智发展

人们常把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多、快作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而知识掌握多少并不等同于学生思维能力、批判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当今社会技术日益发达,需要学校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灵活应用、质疑与批判意识的养成以及创造实践等方面。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对学生所发挥的作用和引起的身心变化都应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只有通过学生的认知、情感及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才能体现出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其价值所在。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应明确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具体体现在三方面:(1)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论、运算;(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运用数理方法解决经济问题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科学严谨的思维、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是我国社会转型发展对人才素养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专业分层次教学。从专业需求出发,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高等数学教材,把对专业课程起支撑作用的内容讲精、讲透,而关系不大的内容,在不影响课程连续性的情况下可以删去不讲,充分体现基础课程以够用为度的原则。从层次需求出发,将教材分为两部分:必学部分和提高部分。必学部分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这部分内容应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强调实际应用,弱化推导与技巧,例题经典实用;提高部分是针对对数学有更高要求的学生而设置的,这部分内容应引入现代数学观点和方法,使学生在思维、技巧方面得以提升。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让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高等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学习热情;二是让学生逐步养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三是在介绍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不仅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了知识支撑,还提供了心理支持。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接受自我尊重感、效能感、价值感以及对班级或高等数学学科的喜爱感。这些感受影响着学生对自我、同学、教师、学校、学习乃至社会的认识与判断,影响其学习动力及价值感和意义:或因被认同学习积极性高,或因失败而排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与学生有充分的语言交流,必要的目光和神情交流,课堂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真实动态发展需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关爱应出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考虑,要注重教学课堂公正性,要给予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同样的关爱,解读他们是否需要更多的激励和时间,需要走出挫折感,需要信心和支持等,并结合实际情况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信心。

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宽度

高职高专院校多层次、多种类招生的结果是学生成绩良莠不齐。这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开展设置了前期障碍。有关资料表明,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自我效能感低,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在中学时代遭遇了自己心目中的失败,对是否能学好高等数学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加之数学概念的枯燥、抽象、难懂,更加大了学生的“恐学”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吸引力,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尽快融入学习。

高等数学课堂常偏重于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技巧性,花费时间多,效果却并不好。对于这一问题,教师要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要本着简单化、形象化、实用化原则,删除高等数学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计算,保留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适当地引入数学工具软件的使用。具体做法: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5人一组),课堂上教师先讲解相关数学概念和思想、介绍数学工具软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请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解决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呈现在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上,期间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先由小组成员协作纠错,解决不了再求助班级其他同学,最后由教师点评。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使学生在课堂参与数学工具软件操作的探索过程,很大程度满足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二是用数学工具软件只需要掌握相关操作命令就可以解决较复杂的计算问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基本改变了学生“高等数学难学”的观念;三是通过高等数学课堂上的分组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同时,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优秀的数学精神,进而迁延到人性的内在倾向性,即内化为学生良好的科学人文素质。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随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第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特别训练;第三,提高高等数学教师自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素养。此外,高等数学教学应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它既是表达工具,又是交流工具。因此.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数学语言。要求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数学语言应准确、严谨和简练,注意揭示数学符号的涵义和实质,强化学生对于数学语言转化训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多元动态的综合性评价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一直被视为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评价对象,但是这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心智发展、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情况,显然如果以此作为唯一的课堂评价标准,必然会忽视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和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在高等数学有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要求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具有教育功能。这就需要建立多元动态的综合性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养成,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方面,评价过程可以贯穿于整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全程对学生的课堂提问、课堂作答、分组讨论、课堂关注度、课后作业、同学间协助学习等情况进行自然、细致的观察。另一方面,需要对常规的考试内容进行改革,不仅能检测学生对高等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能检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的高低。考核方式可以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上机操作、论文报告等多形式。其次,评价方式可以结合学生互评、教师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无目标评价等多种综合性方式。为了实现高等数学课堂效果的科学评价,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对高等数学课程有全面的了解,还要掌握和熟悉相关教学评价方式及其原理,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1]卜玉华.当前深化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三个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13,(7):31-36.

[2]李松林.论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着力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2,(2):28-31.

篇(9)

一、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

1. 提问要有启发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提供学生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演示实验、叙述现象、出示练习题、阅读资料、观察挂图、参观或其他实践活动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利用矛盾,引起思索。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

例如,在“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教学中,刚开始教师就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会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样提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 提问要突出重点

抓住教学重点,不在枝节问题上周旋。例如,讨论“浮力产生的原因”时,教师提出: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里,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而它的前与后、左与右的侧面受到的压力分别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相互平衡,为何还受到浮力?这里教师就将问题的焦点集中到引导学生分析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上。

抓住知识的难点设问,有的放矢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例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由于头脑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向上抛出,当钥匙落下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克服“钥匙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钥匙还将保持抛出时与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认识难点。

3. 提问要有层次性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

一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使能力有效提高。 转贴于

二、提问的实施

1.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位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提问对答人数要有量的要求,每个问题根据难易及重要程度提问1~3人,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每节课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让他们参与,争取每节课全班大多数学生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更好地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

2. 提问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课前设计的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的提问,在教学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地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拘泥于备课中的设计,应围绕提问的中心内容,根据学生答问的反馈信息,适当变通。对难以回答的问题采用分解、诱导的方法,把问题分成几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对回答不全面、不深刻的学生,可进一步追问;对离题的回答,要及时改换提问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使他们答出正确的回答。

3. 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然后指名回答。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体,以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为标准。这样的标准,对于水平差一点的学生,虽有难度,但经过努力也可跟得上;对于水平高的学生,也不至因为节奏太慢而影响学习情绪。提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思考,切忌先指名再提出问题。

4. 提问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思路往往比结论更重要,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多问几个为什么,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还能达到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10)

1.有效提问要明确教学目标

高中教学过程涉及到海量知识的学习,但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针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目的一定要明确,并围绕着教学内容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提问教学的效能环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发挥到最大.在众多教学手段中,有效提问教学之所以受到广大师生好评是因为该教学方式源于对教材内容深刻而正确的解读,能够使学生在提问中在脑海中自觉形成一个思维情境,在对答案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教材中的数学思维将得到深入挖掘,从而实现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目的.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线性规划与二元一次不等式的问题时,任课教师可以以抛砖引玉的方式,给定学生例题:一货车车队有18名驾驶员,8辆载重量为20吨的A型货车和14辆载重量为12吨的B型货车.该车队从甲乙两地每天至少要运输720t货物.已知A货车每天可以往返12次,B货车每天可以往返16次.而A、B两种货车每天的成本费约为504元和320元.那么,为了使车队成本花费最低,该车队每天派出A型货车和B型货车各多少量?在对该问题进行解决时,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条件一一列出一个不等关系式,并画出相应的图形,从中选择最佳的解题思维.通过这种方式,任课教师往往就能够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题内容,继而经过与学生的共同探讨,使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在这种和谐而又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2.有效提问要具有启发性的特征

在新课标背景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是作为一种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存在的.通过提问,学生的思维与心智将得到良性发展,同时,教师也能在提问中获得更加深层次的教学经验与知识,进一步促进了教学相长的局面形成.任课教师对问题情境的构建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并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望,以提升提问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问题要经过任课教师精心筛选,从而保证问题的质量,使问题具有启发性的特征.再通过有梯度难度的问题延伸,使学生能够逐渐汲取到更多的新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1.提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

为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要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只有这样,在该问题情境中,学生才能够自主地进行思维,并强化自身的问题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科学的发散.而如何保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热切关注的课题之一.经过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难度适中问题的选择是提问环节的基础.倘若问题过难,将会导致课堂僵局的情况发生,这就直接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倘若问题过于简单,那么问题将会失去其探究性以及对学生思维进行激发的特点与作用.为此,有效提问的首要任务是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该问题是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的,经过一系列的深化和创新,使学生在提问环节中受到良好的学习启发.

2.遵循循序渐进的提问步骤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在新知提问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使提问以梯度方式呈现给学生,在这种难度渐变的提问下,学生往往能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化,使其完成数学思维发展的跨越.例如,在设计函数单调性的问题时,任课教师可以以把盐加入水中的例子,来使学生自主地形成一个感知认识,继而通过对变量与定量间关系的讨论,使得问题的进一步探索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过渡,理解数学中一个量增大,另一个量也逐渐变大的教学案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函数单调性的认识就更加清晰,这对于教师引导学生接受函数新知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提问的密度要合理

众所周知,有效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但这并不代表提问越多提问效果就越有成效.有效的问题取决于问题质量与多少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高质量的问题有助于对学生数学求知欲望的激发.但倘若任课教师在提问环节,设计了过多的问题,这不仅会对课堂的进度产生一定影响,也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环节的问题设置应该张弛有度、得体,使学生处于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其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进一步提升了有效提问教学的意义与效率.

篇(11)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讨论学习方式确实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特别是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进行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他们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地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笔者将重点在讨论小组组建、讨论问题创设、讨论小组评价等方面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合理组建课堂讨论小组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及取得成效的基础。在组建讨论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同学关系等合理搭配,讨论小组的人数一般为4至6人,并且从2人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后再深化发展。

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组长”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主持人”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其学习的一般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 具体分工如表1。

二、科学创设小组讨论的问题

1、问题要明确:小组讨论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度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2、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讨论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一般一节课最多两个回合。

3、问题要设计:苍白、直露、难度过高的问题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其步骤是: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记录 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三、有效评价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1、制定适宜的小组讨论学习目标:小组讨论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讨论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

2、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小组讨论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讨论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3、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讨论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要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4、评价和奖赏整体与个体相结合

我们研究小组讨论学习时,认为小组讨论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讨论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

总之,小组讨论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余文利. 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的三种常用方法简介[J].基础教育研究, 2008年06期

[2]王枫. 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32期

[3]徐建红.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