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学生法制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生理、心理的客观要求。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具有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认知结构尚不完备,生理与心理成熟不同步,对家庭社会的依赖与寻求自主矛盾等特点。这些原因导致他们比成年人产生更多的焦虑和遭遇更多的挫折,也容易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在短期内心理上的困扰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就会产生困扰,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严重的心理疾病。一个健康的人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让人们身体的健康更加具有保障,然而中学生面临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很大,很容易产生心理畸形。在当今网络信息社会,我们不时听到青少年自杀、自伤等相关事件,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一种极端的处理方式。一项调查称:上海2500名青少年之中有24%想过自杀,中国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青少年则是其主力军。由此可以看出,对青少年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健康阳光的心理是一个人融入社会,开展幸福生活的钥匙,对一个人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们政治学科的使命
心理健康教育与政治教学具有高的契合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心理学领域,道德价值和道德感情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因为在每天的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生活在特定的情绪、情感情境中,能否具有正确的感知与体验他人情绪并作出相应的道德行为对人具有重要意义。而政治教材恰恰是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的很好的素材,亦是审美的优秀范本。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道德情感,丰盈滋润学生的心里,进而内化为其道德价值取向。在教材中处处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子,教师应注意挖掘,带学生徜徉其中,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心理学具有众多经典理论,可以为政治教学提供绝佳的组织手段,进而创造更为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比如“短板理论”告诉学生最差的一块板决定储水的容量,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奥卡姆剃刀理论”告诉学生在做事情是应该把握事情的主流和实质,顺其自然,不把问题复杂化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创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有助于学生政治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世事洞明皆学问,对于政治课程更是如此。一个学生政治素养绝不是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达到的,需要学生深入生活,丰富生活经验与阅历。而心理学正是基于人们生活经历经验的研究,对学生进行心理相关知识的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成熟,达到心理健康与政治素养提升的双丰收。
三、在课堂上灵活应用
(一)挖掘教材资源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本身具有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其本身包含一个个生动形象、具有哲理与情感韵味的小故事。学生透过阅读、分析、思考,从而认识世界、体味生活。读书可以丰盈人的头脑,思考可以让人更成熟。比如,当讲解“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把理论与现实相连接,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具有双面性的,当大家遇到挫折时,不应该仅仅看到其艰难困苦,而也应看到透过这次挫折我们可以收获更多的经验,成长更多。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二)创设教学情境
政治教学课堂不应该是个严肃的“一言堂”,而应该具有宽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学习,这样才能缩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与书本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增加班级活力,以情感为纽带,以理智线索,实现道德教育方式的根本改变,让学生用脑子来思考,用心来感悟。课堂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竞赛等,帮助学生适应团队合作,增强其服务和奉献意识,激发每一个人的学习与交往动机,让学生有意识地和别人沟通交流,互相肯定,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提升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内外的实践活动都是政治学科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肥沃的土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和心理辅导活动,像“困苦也是一种幸运”“给别人一个笑脸”“当别人误解你时”“阳光总在风雨后”等主题都是塑造学生心理品质的不错的选择。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他们开始进入或者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上的迅速变化,心理上的烦恼使得这个时期的个体集众多矛盾于一身,因此,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又被人们称为“危险期”。在他们人生的这个关键时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往往就会走上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一些中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部分中学生的法制观念不强,折射出我们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缺失。从这个层面上说,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迫在眉睫。
一、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
所谓中学生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向教育对象(中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法律理论的教育,培养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提高法律素质的活动。具体的说,法制教育的含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法制教育是宣传法律知识、培养法制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的基本途径。其次,法制教育是为国家造就大量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要途径。第三,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成为具有现代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合格公民。
二、中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不断强调在青少年中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法制教育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初中生法制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学生法律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但在对我校123名学生的调研中,约8.5%的学生仍然认为法律与自己无关,约23.0%的学生认为和自己关系不大,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较少。因此,总体来说,在现有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法律素养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法制教育形式有所突破,但有效性不高
相较于过去传统理论灌输教育,现在法制教育形式明显增多,课堂的教学、法制辅导员的专题讲座、法制宣传片的播放、以及各种各样的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较过去有所增加,但是,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在对我校学生调研中,约4.4%的学生对所列的法律非常了解。形式虽然增多,但是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法制教育不同于语文、数学等课程。目前,由于我国初中法制教育主要依托思想品德课,因此没有一个独立的课程标准,也没有专门的教材,开展还是主要依托于思想品德课、历史、地理等学科。虽然教育部门年年在强调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实际进展过程中,形式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教条主义、功利主义还继续抹杀教育的实际功能,直接影响了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三)法制教育常态化,但缺乏规范性
虽然思想品德课中涉及到了一些法律知识的内容,思想品德课也在中考范围之列,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制教育也逐渐进入常态化,但是还不够规范。比如评价方式。既然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常规教育,却缺少一套合理的、独立的评价机制,怎样去评估学生的法律素养,怎样对学生的法律观念进行摸底了解,经过一定学时的教育,学生的法律知识有怎样的进步,很多学校领导、教师还是无法做出科学的界定,甚至直接忽视了对学生法律素质的评价,这不仅仅是学校领导、教师的责任,也是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
(四)城乡法制教育存在不平衡性
城乡教育的不平衡性一直是困扰教育公平的一个难题。这是由区位因素、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不得不承认,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对这种不平衡性得到了更深刻的体会。最为典型的是父母对法制教育的态度上,调研中农村学校有70.2%的学生家长没有与孩子谈起过法律方面的问题,城市却有61.3%的家长会给孩子讨论法律知识。
此外,不平衡性还表现在教育条件与教学效果的不平衡上,城市中学法制教育条件优于农村中学,无论是学校的硬件或软件设施,城市中学都具有优势,法制教育资源相对来说也比农村中学丰富,这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平衡。
三、加强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体作用
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阵地,是加强初中生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其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法制教育的成效。
(二)重视家庭法制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长的法律意识情况影响着法制教育的成效,家庭在学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努力,动员家庭的参与,才能巩固法制教育的实效。
(三)大力发挥社会力量,拓宽法制教育渠道
社会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有着能动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因素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教育要有效利用社会力量,积极拓展法制教育的渠道,形成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结合初中课堂教学的反馈情况,我们发现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存在兴趣不足、不愿意参与到课程教学中、不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问题。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教学模式出现了问题,教师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初中教师需要紧扣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将生活化案例穿插到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化教学模式中吸收更多的养分。通过提高教师的课堂授课效率,从而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立足生活导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对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成长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也需要抓住初中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努力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通过一些生活化的问题、生活化的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教学中,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友谊与成长同行”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个人成长的顺序,准备一些自己与玩伴的合影,在上课之前用屏幕展示出来。由于照片能给学生带来很多小时候的回忆,因此,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课程不那么枯燥乏味,自然而然地为接下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充实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良好的课程导入方式只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基础,教学主体内容才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编者希望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获得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启示。然而,教材中的案例有时不够切合初中生的实际生活,这种脱节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营造有趣的生活化场景进行教学。比如,在“网络交往新时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演网络交往情景剧,让学生演绎网络交往中会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生动活泼的表演能够加深学生对网络交往安全性的认识,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三、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素养
课外生活化实践活动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将知识延伸到课堂外,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方面,学生能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生活实践中梳理并印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生命的思考”一单元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抗震纪念馆。学生一边参观抗震救灾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一边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并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这种实践活动有效地避免了课程学习的枯燥,深化了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收获了课本之外的独特体会。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巩固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程所学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它不一定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作业的形式,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更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初中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中的“爱在家人间”一节时,可以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比如,帮爸妈洗脚、看望祖父祖母等。学生与家人亲密地相处,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感受到家人间浓浓的爱意。这种形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不再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他们反而会觉得完成这项作业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些都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革新教学模式,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去。教师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各种案例、各种实践来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用生活化的授课方式取代传统“灌输式”授课方式,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拉进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把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生活经历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帮助初中生克服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抵触情绪,激发他们学习这门课的热情,这样才能更高效地传授课程知识,让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真正回归我们的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在现代生活中英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国际交往中的日常用语。学好英语、具备较高的英语素质是现代教育培养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在英语教学中,初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期,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水平,是在校师生共同面对的问题。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习主动学习英语的动力来源。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一种内动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
1.明确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的语文教学和汉语语言的影响,初中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忽视对英语的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低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中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对于英语在社会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很大一部分人将英语学习看成是升学过程中的一个考试科目而已。同时,在英语学习中,对单词记忆、语法理解以及课文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在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国家、企业以及个人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基本语言,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学好英语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领导者。一个学校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该校老师的素质水平决定的,这就要求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教师队伍。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具有专业的英语知识,在发音、语法以及阅读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要具有很高的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学中能够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创新,创新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要进行改革创新,用新的方式去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科研能力。科研教学并不只是针对化学、生物等对科研要求较强的学科,英语教学中也需要不断的科研。教师要对英语教材的变化给予及时的关注,明确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对教学内容时时更新,让学生掌握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
3.实施启发式教学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起步阶段,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启发式教学。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多搜集一些在生活中能够经常见到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学生进步。教师在教授中,进行适当的铺垫,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之后,要把学生放在主要地位,针对课文的内容和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教师要积极的引导,设置合理的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的支持,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材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图片、英语对话电影等多种形式,用这种方式达到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
4.积极开展户外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局限在课堂之内,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太大的作用。英语教学作为一种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一定要突破原有课堂教学的束缚,将英语教学应用到生活中去。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把所学的知识通过在实践中的运用才能巩固。英语教学要将课堂搬到课外中去,在进行教学课程安排时,将更多的时间安排在课外进行,给学生运用英语创造更多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这种日常的交流,增强学生对英语的把握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此外,在课外进行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减轻在课堂中学习的压力,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成为英语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变换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进行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教学中出现一些失误也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的反思,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德龙.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2010.
中职生的英语教学必须以强化学生素质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为首要目标。在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最主要的是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的能力。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词汇在英语学习中是构成听力、阅读、翻译和作文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组成语言的基础,如果词汇贫乏、词义含糊,就会造成理解和表达的障碍。但大多数中职生反映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总感觉难度大,不容易记忆。单词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最大“拦路虎”。因此,如何激发、调动学生记忆词汇的积极性,如何帮助学生高效、持久地记住所学单词,就成了中职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下我谈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一、通过发音记忆词汇
英语是有声的,而单词的形与声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学习英语单词,首先是要能够正确发音。如果不能正确发音,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听的能力,也不能顺利地同别人进行交流。正确发音还有利于学生正确拼写单词。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因此按照拼读规则记忆单词的方法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方法。当学生进入中职一年级时,我时常会发现有的学生仍然采用g-o-o-d good,逐个字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单词。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给学生讲授英语单词拼写与发音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科学记忆,提高记忆效果。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已经学过了英语音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朗读每一个音标,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朗读单词时,不能正确把握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则,尤其在朗读多音节词时,往往不能把握单词重音的正确位置。例如以下几种情况:
(1)重音位置不同,含义不同:present[pri′zent]赠送(v.)和present[preznt]礼物(n.)。
(2)发音相似,拼写不同:full[ful]满的和fool[fu:l]傻瓜。
(3)同一元音字母,发音不同:age[ei]年龄;bag[e]书包;many[e]很多。
(4)同一字母组合,发音不同:eat[i:]吃;breakfast[e]早餐。
因此,在中职词汇教学中,教师仍然有必要重视语音教学,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要想使学生正确朗读单词,并把单词记住,就必须在教学的基础阶段把发音搞好,把重音读准,这是学生记住单词的首要条件。
二、掌握构词法记忆词汇
一直以来,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即“自读—跟读—纠错—记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不能忽视的问题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语音基础薄弱,缺乏科学的记忆方法。英语词汇量庞大,浩如烟海,但它本身却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掌握基本的构词法将会大大有助于突破记忆单词的难关。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设法摸清英语构词规律。尤其一些最基本的构词法知识,即合成法、转化法与派生法,学生必须做到了如指掌、触类旁通。例如,合成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诸如classmate, classroom, football, volleyball,baseball等大量单词。转化法则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的使用功能,如map,head, dirty, warm等名词、形容词均可以转化为动词使用。尤其派生法,即在词根前后加前缀或后缀的构词方法,如在教“成功地”一词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扩展形式:suc+cess=success(n.),successful(adj.),successfully(adv.)这些方法可大大地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当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后,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就可以举一反三,将一个个孤立的单词联系起来,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使他们熟记单词。不言而喻,学生的词汇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了。
三、创设语境,在语境中记忆词汇
把新单词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学生能更快地掌握、理解并运用新单词,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吕叔湘先生曾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众所周知,孤立的东西不容易记忆。要有效地掌握词汇,就应该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尤其在课文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应千方百计地把词汇与句子、语境结合起来,应该多让学生自己造句,掌握词的用法。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课堂变成积极讨论的现场,学生纷纷积极发言,在创设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交际,达到了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了记忆效果。
四、及时巩固,帮助学生构建词汇体系
在词汇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及时复习、及时强化,要“趁热打铁”,做到“学而时习之”,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为了巩固效果,形式应尽可能多样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总是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所以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富有创意、独具匠心的设计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100-02
作为新时代的护生,掌握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英语词汇是必要和必需的,但是,对于只有初中或者高中英语基础水平的中职护生来说,面对医护英语词汇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探索中职护生医护英语词汇学习的方法,帮助中职护生使用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提高医护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中职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中职护生在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缺乏词汇学习的兴趣
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语言环境的缺乏,严重影响语言输入量的摄取,并制约着英语学习活动和效果。当前,绝大部分中职护生还是在课堂环境中有限地接触和学习医护英语,学习时间有限。同时,在校园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有实际生活场景需要学生实践和应用所学到的词汇,学生缺少真正体现英语使用价值的机会。然而,学生每天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记忆看似和生活无关的医护英语词汇,这种记忆变成机械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和记忆词汇的兴趣。
(二)教师的词汇教学方法不够有效,学生缺乏必要的词汇学习策略和技巧
有效教学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学生词汇学习的费时低效问题与教师的词汇教学方法有密切关系,教师不能有效地教,学生也就很难有效地学。很多中职护理学校的英语教师讲授词汇的时候,还是习惯把课本上的词汇逐一讲一遍,指出其词性和中文意思,然后造句举例子,学生没有操练词汇的机会,最后,学生不但很难记住所学的单词,还会把词汇的意思和词性混淆,即便是记住了某些词汇,也未能掌握牢,容易遗忘。
(三)有限的教材的选择与学生的程度脱节
目前,大部分的护理行业英语教材都是面向具有较长工作经历和较高英语水平的职业人群,或者是大学层次的护理行业英语教材的压缩版,完全为中职学校护理行业学生编写的医护行业英语教材寥寥无几。中职护生目前所能够使用的教材仅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两套教材――《涉外护理英语》和《医护英语》。通过这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笔者感到这些教材对中职护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因为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以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很难看懂教材中的内容。
二、提高中职护生医护英语词汇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
(一)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词汇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被公认为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弥补语言能力和学习条件的不足,而动机不足则会阻碍有语言天赋的人达到预期目标。
1.把学生带到真实的语境中。中职护理学校都具有相关的医学护理实验室,里面有很多的模拟真实护理场景的试验器材和设备,并且很多器材和设备都标注有英文名称。教师可以把英语课堂放到试验室里进行,让学生通过实物很直观地认知和识记相关医护英语词汇。以下内容是常见护理实验室器材的英文名称,其中Oxygen,Medical,ECG,Cardiac Monitor,Respi-rator,Thermometer,Eye chart,Stethoscope,urine等词汇是中职护理学生应该掌握的常用词汇,见表1。
2.给予学生探索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到医院去实地参观,把在医院看到英文标记、英文名称等记下来,这样学习英语词汇学生往往易于掌握,见表2。
(二)改进教法,指导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率
1.认知策略――充分利用词典。词典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书。教师应该倡导学生使用词典,让学生意识到词典在医护英语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词典主要提供读音、拼写、释义、用法等帮助,它不但提供单词的发音、含义、词类、固定搭配等方面的信息,还提供同义、反义等多方面的信息,因此,查阅词典可以对单词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同时,英语教师应了解学生使用词典的具体情况,对如何选择和使用词典加以有效指导。如使用双解词典,可通过英语释义来获得词义,使用电子词典能较快地解决生词问题。
2.联想策略――组块联想法。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有机地联系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可分为简单联想和复杂联想。其中,复杂联想是指以事物(组块)之间的部分与整体以及因果关系等为媒介的意义联想。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对熟悉的事物(组块)容易记忆,而对不熟悉的事物(组块)的记忆则要经过长时间的回忆,甚至要经过信息的重组才能形成(短时)记忆。例如,在学习到生词spleen(脾)时,我们就会就近联想到heart(心),liver(肝),lung(肺),kidney(肾)。heart,liver,lung这三个词汇已经在我们的大脑里形成了长时记忆,而kidney(肾)这个单词还处于“中时记忆”阶段,经过有机联想,kidney(肾)这个单词也会逐渐转化为长时记忆。这样,把spleen这个孤立的信息(单词)和heart,liver,lung,kidney进行重组形成一个组块,就可以学会spleen与heart,liver,lung,kidney构成了人体内部的“五脏”组块――心、肝、肺、肾、脾这些单词。联想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它不会因为一个组块记忆(回忆)的完成而终止,由此而引发的便是对体外“五官”组块的有机联想――ears,eyes,mouth,nose andtongue,随后便是对人体各部位组块的有机联想――head,face,neck,chest,anti,knee,leg,hand,foot等。由此可以大大提高对相关信息(词汇)的记忆效率。
3.构词法策略一归纳派生词。派生词,即通过加前缀或后缀构成另一个词。英文词汇的特性是一个单字可作为“字根”(root),从而引申出许多跟原字的意思很接近的“派生词”或“引申字”
(derivafive),它们的词类与用法跟原字有出入。因此,学习派生词必须注意其词类的转变、读音的变化及正确的用法,这就要让学生了解与识别常见词缀,并加以掌握和运用。例如,用ness/-tion/-ism/-ee-ian/-ist-/er等构成不同类型的名词,用ive/-fil/-ial/-ty/-cal等构成形容词;构成动词的词缀如一en/-ize等。学习英护英文词汇时,若能有这方面派生词的知识,则可以事半功倍。如respirate,respirator,respiration,re-pairable,respiratory等,把这些词放在一起教学,可提高学习词汇的效率。
(三)拓展词汇学习渠道,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关键词 团队精神 职业教育 中职生 培养
国家近年来一直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切想法得以成真的发轫之端,所以培养中职生的团队精神就成为一个势在必行而且要尽力而行的一项教学任务。因此如何有效培养中职生的团队精神就成为教育界一个孜孜探求的话题,因此,笔者对本文的研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运用合作学练法培养中职生的团队精神
合作学练法是培养团队精神广泛使用的方法,特别是对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信任能力的培养而言,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中也普遍被采用,成为有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关键方法。如在长跑练习中,按照以往的做法,是以整个男生组或女生组共同完成任务,但每一次总是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落在队伍后面,而教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跑得最快的学生身上,于是跑得越快越好的学生积极性就越大,而落在后面的学生则会失去信心。这样长而久之,好学生的耐力素质会得到再次提高,而学困生将永远落在队伍后面。而采用合作学练的教学方法,就可完全改变这种学习状况。在体育课中,教师下达教学任务后,每个学生的目标就成为合作小组的目标,教师的目光不再跟随跑在最前面的学生,而是集中在最后一个学生的身上,并以此作为考查小组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据。于是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为了小组的利益,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了人和人之间的友谊,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且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了对团队精神的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游戏法培养中职生的团队精神
体育游戏是中职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中职生喜欢且乐于参与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得到身心的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开展游戏教学,可以引导和教会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体育游戏的方法和种类较多,针对当前中职学的团队合作意识较差的现状,在实际教学中选取集体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的游戏来以促进中职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形成。例如:“拉网捕鱼”等游戏,中职生通过交流、合作与亲身体验,在激烈地竞争中凝聚和发展团队合作精神。“搭桥过河”、“穿越电网”等游戏可以让中职生互助互补,体验到团队成功合作的快乐。中职生在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逐步了解和认识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体验和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增强与他人交流、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增强了社会适应的能力。中职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中职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结合团队拓展训练培养中职生的团队精神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体育教学目标变得多元化和全面化,体育教育目标中已经出现了“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的新领域。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和全面化必然引起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扩展,否则体育教学目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了,当前拓展训练内容越来越多地被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引入体育课堂。团队拓展训练是在拓展训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拓展训练模式。虽然在各种类型的拓展训练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团队训练的内容,但团队拓展训练仍然可以作为拓展训练中的独立训练内容而存在。团队拓展训练以培养个体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个体在群体中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群体,更好地融入群体为目的,以改变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团队拓展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团队协作的意义,体会怎样与别人合作,体会同伴间相互的关爱和信任对彼此潜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体育教学与团队拓展训练相结合,让学生们在训练中经历从陌生到默契,从杂乱到有序,从懦弱到勇敢,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还可以在娱乐中让学生深刻体会认识到团队精神的可贵。
四、竞赛法培养中职生的团队精神
在中职体育课堂中,各种竞赛被体育教师广泛采用。竞赛法是培养和检验中职生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有竞赛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协作。把竞赛法引入中职体育课堂,迎合了中职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竞争欲望,变劣势心理为主观能动性。集体运动竞赛紧张激烈,个人技术虽然重要,但团队协作配合更是重中之重。如中职生喜欢的球类比赛项目,学生个人能力在强,也离不开集体的互相配合;田径中接力赛,任何一棒的失误都可能带来整队的失败,只有团队的每位队员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比赛胜利。在运动竞赛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团队和合作的重要,体验成功与失败感觉,领略竞争与拼搏的艰辛。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形式的竞赛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学法指导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目标相一致,对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是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于平时的训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不仅可以掌握学习技巧,而且能够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这一点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是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地开展学习。给予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技巧,学生能够在课前、课堂以及课后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除了与教师进行互动之外,独立思考与合作研究也使学习活动更加高效。
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许多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足与自己缺乏学习技巧、学习效率低下等方面有关,停滞不前的学习效率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降低。有学法指导作为支撑,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会得到极大提升,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有助于学生重获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二、紧扣教学重点流程与环节,充分发挥学法指导促进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应当与教学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之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发挥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学法指导。
一是强化预习方法指导。首先指导学生明确预习内容,要将字词基础知识以及文学常识等作为基础性预习内容,且必须在课前掌握。其次,指导学生拟定预习提纲,侧重于对课文内容方面的思考分析,利用课前预习时间初步熟悉教材内容。另外,笔者指导学生注意预习成果的积累,每一次预习活动之后,都将预习活动中无法解决的内容整理出来,在课堂学习中和其他学生交流讨论,作为质疑的内容。预习中总结出来的学习经验也注意积累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是强化合作学习技巧指导。首先为每一个小组明确一名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小组长,牵头负责本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其次,笔者要求每一个小组在开展探究的时候,既要分工协作,又要独立思考,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表达观点,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遇到不一致的方面可以进一步的研究分析。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能够体现独立思考,又能够相互协作、集聚集体智慧,提高学习成果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方法
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过程和方法。因此,多读、精背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那么,教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朗读的作用 朗读,它是中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朗读是记忆、积累的基本方法。古人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多背,熟能成诵,烂熟于心。朗读的过程,就是对朗读的对象的理解,记忆及品悟的过程。学生每一次的朗读,都比一次有新的体会与感受,学生就是这样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的效果,同时也完成了对知识的积累。
(2)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方法。“语感”是什么?“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的感受和运用规范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具有经验惯性的可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因而,语感培养的惟一正确有效的途径就是长期耐心地去接触语言、感受语言。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感的培养时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语感,获得语感应走熟读成诵的路子。”不难理解,朗读作为感知教材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终都是语文教学的根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熟读成诵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多次反射,这种条件反射能使词语、句式、情感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记,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能力。
(3)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纵观我们中学语文教材,其中的许多文章确系作者强烈情感的结晶,既贴近生活,充满情趣,又语言优美,可读性强,而且特别适合中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心理需要。而朗读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朗读中可凭借联想、想象、揣摩、触发、迁移等思维活动,再现作品的感情,呈现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使学生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深刻领悟作家的态度、看法并与其产生情感共鸣,并由此激发爱、恨、敬、憎的思想感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一旦产生,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能力,便得到了潜移默化,从而实现了“陶养性灵,使之日渐于高尚”的目的。
(4)朗读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成功来源于爱好,爱好来源于兴趣,兴趣来源于美的享受。”朗读既然能激起美感,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那它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叶圣陶先生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不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与优秀的人物交谈,令人回味无穷,深受感染,心灵震撼,精神振奋,认识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2.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不少学生认为熟读、背诵课文是一件苦差事,枯燥无味,毫无乐趣可言。每当需要完成背诵任务时,许多同学叫苦连天,讨价还价,平时能拖则拖,临到检查,抱着书本背得昏天黑地,真可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虽然短时间内也能收到一些效果,但时间一长便忘得一干二净,久而久之,学生厌恶背诵的情绪越来越浓,有时甚至会导致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读、乐意去背。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诵读的重要性,知道诵读是帮助理解课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必须要有正确的心态。还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上一些名人背书的故事来激发他们诵读的欲望。如:蔡文姬背古籍,使四百多篇古籍得以保存到现在;韩愈幼时家境贫寒,却“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终于“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如:举行诗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分组背、接力背等来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3. 精选诵读内容 课本要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学生诵读的内容,或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文章,或形象生动,动人心弦的文章,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的文章。通过注意从整体上体味不同语境中如何运用语言,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领悟运用规律,放宽眼界,最终解决学生诵读的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
4. 朗读的指导 朗读需要一定的技巧,正确地朗读能够提供朗读的效果。那么,在朗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做些什么呢?
(1)正确处理重音。重音指示着节奏中或句子中最主要的内容。处理好重音,可准确地表达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等不同的概念。
(2)合理安排停顿。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合理安排停顿的位置和停顿的时间,不但可以自然地调节朗读者的气息,恰切地显示原作的语气,生动地表现语言的节奏,从而清晰地提示出原作词、短语、句子、层次、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鲜明突出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而且还能给听者留出思索和消化的时间,以便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原作的思想内容。
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是指让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学习或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的心理倾向或内心活动。动机反映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关注和学习,体现出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选择态度。学生只有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形成探究体育知识的动机,才能积极投入体育学习和锻炼。所以,教师需要采用各种不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获得体育锻炼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强健体魄的同时,精神上得到充实,并因此而产生对学习、生活、人生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1.将学生作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传统体育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忽略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例如,教学立定跳远时,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求学生对练习方法进行创编,教师给学生提供活动器材,让学生以教学内容为根据进行创编,从而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在立定跳远练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自主创编。学生的自主创编中出现很多创造性的跳跃,如连续跳跃、交叉跳跃,甚至还有学生创编出极富个性的街舞跳跃等跳法,花样丰富,活动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跑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圈追逐游戏,在游戏中练习弯道跑的弯度难点,还可以让学生排成人墙,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把重心侧向人墙跑,对弯道跑中的难点部分重心向侧面进行练习,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弯道跑的技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力,同时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2.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点,并加以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不应该局限于体育教材中的形式,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利用创新手段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
例如,在教学跳绳时,教师可以在操场上将学生两人一组排开,将绳子甩动起来,让学生进行绳网穿越的游戏,这种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能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让学生通过对游戏的挑战,练习所学技巧。提高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由此可见,初中体育教师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3.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教师应该通过设计各种情境和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深入思考所学技术动作。教师可以设置具有认知梯度的系列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在启发下通过思考解决技术动作的学习问题,并且让学生逐步对所学动作深入了解,学会如何在特殊情境下运用。
例如,在教授后抛实心球时,如果教师单一采用“预备――投”的方法让学生机械练习,学生就会因为练习的单调变得厌烦,导致练习时注意力分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授后抛实心球进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出“投弹”等情境,利用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加练习。
4.通过体育竞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对学生进行激发和鼓舞,让学生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中,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学生一般都具有竞争心理,可以组织学生熟悉的游戏,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顽强拼搏,通过和同伴的配合赢得胜利,让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障碍跑接力比赛,将比赛情节化,让学生假想自己是军人,把各种障碍比做“雷区”、“深坑”、“小河沟”等。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学生顺利通过障碍,比较小队成绩,给予先完成任务的小队奖励。这样学生集中精力,积极完成任务,在游戏中练习和锻炼,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质量。
5.用正确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人们都喜欢得到他人的正面评价,尤其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初中生,他们通常都想获得他人尤其是教师的赞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技巧性地对学生进行夸赞。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赞美或者肯定后,往往会信心大增,很容易激发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同时,那些对体育缺乏兴趣的学生在获得教师肯定后,通常会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水平,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力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与动力,积极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体育教师要履行好自身教育职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方法,使初中体育教学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社会的法制化建设不断深入,目前已经构建成为较为完善的法治社会。作为高中学生,应该积极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素养。学校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经常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活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也加强了法制教育。
一、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现状
目前的高中学生在法律素养方面明显不足。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针对高中学生的普法活动力度,媒体也针对普通大众制作了很多普法节目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但是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依然十分淡薄。
1、法律意识薄弱
目前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由于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较弱,即使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也不懂得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再加上高中学生正处在学习压力最大的时期,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冲动采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更有甚者,高中学生的权益被侵害了他们却仍不自知[1]。
2、法律知识匮乏
目前高中学生的法律知识相对匮乏。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媒体成为了高中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渠道。这些媒体中夹杂了很多的自媒体,而某些自媒体本身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法律知识,因此自媒体所的内容会存在各种缺陷。高中学生在不能辨别的情况下轻信了这些自媒体的内容,往往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阻碍了法律知识的学习。
二、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现状产生原因
高中学生法律素养储备不足的的原因有很多。高中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模式、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等等多方面都是造成高中学生法律素养储备不足的重要因素。首先从家庭方面来说,由于高中学生日常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学校和家庭,很少接触外界社会,致使家长很容易忽视高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更不会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而进行专门的引导。这种放任的态度既使得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较低,又使得高中学生忽视了自身法律素养的构建。对于守法、违法、用法的意识更是无从谈起[2]。其次在学校教育中,中国的升学考试更多的侧重于文化课知识的考察,对综合素质的考察相对较少。学生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在小学教育、初中教育过程中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知识也都是文化课知识。在这种教育模式的耳濡目染之下,高中学生变得只重视自身文化课水平的提高而忽视自身的法律素质培养。再次,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学习中法律素养教育与政治学科教育界限模糊。目前的高中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法律素养的主要渠道是高中政治课程。而高中政治课程本身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德育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等等。且由于高中学生从小的法律素养不高,使得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讲解法律知识时十分费力学生却依然学不好。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不但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无法提高,也会使学生对培养自身法律素养产生抵触心理。
三、深化高中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高中学生提高法律素养迫在眉睫。只有深化高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才能更好的培养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首先高中学生要做到对待法制教育的态度端正。端正对待法制教育的态度是提高法律素养的基础。中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在我国法律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主席提出的“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中就包含了“全面依法治国”发展战略。在入学初期,学校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法律政策等多方面的知识普及教育,并详细介绍在高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应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只有高中学生真正意识到法律素养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接受法制教育[3]。此外要加强高中学生的法律实践。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高中生在课堂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要想真正提高法律素养光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实践运用。因此,在高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入大量的真实案例,便于高中学生的法律学习。此外,还可以举行法律知识辩论赛、模拟法庭等等活动,让高中学生不仅知道法律,还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高中学生真正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不会再纸上谈兵。
四、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中国正在积极加快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我们高中生应该积极拥护国家的政策,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为将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李天媛 单位:山东省青岛第十七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