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数学专题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小学生的自我转化
绝大部分小学数学后进生都是因为数学基础较为差、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以及没有明确的目标,才导致成绩低。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与应当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进而寻找出数学成绩迟迟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有些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对书本内容进行预习,对书本中的知识点以及对应的重点和难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听课更为容易和有目的性,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听讲的效率。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心,这种学生应当正视学习,让自己的心态回归正确的位置,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数学成绩是可能提高的,借助这种心理暗示让自己的自信心得到加强;对于那些没有明确理想的小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针对自己的当前状况选择一个短期的理想目标和一个长期的理想目标,在目标定下之后就要朝着这个理想不断地努力。
二、小学数学教师的转化
1.尊重和理解后进生,加强情感转化
从一般角度而言,小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尊心,所以他们是很期待能够被其他人所理解和认可的,特别是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成绩不好,所以容易被其他人所忽略,因此,后进生更期待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教师应当时刻注意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要对后进生关爱、理解和尊重,为他们构建一个和谐和温暖的学习环境来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余时间要跟后进生进行交流,让后进生和教师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更近,从而可以信心满满地进行数学学习。
2.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转化后进生,转变教学方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经专家认定,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二十分钟的时间,甚至通过游戏等小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延长,使其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新知识。比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鸡和兔有头16个,脚48只,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在解答这道数学问题时,学生心算和笔算都有一定难度,数学教师可以让全班起立:“全体兔子起立!抬起前面两只脚!”学生开怀大笑。“现在兔子和鸡的脚数一样了,上面16个头,下面多少只脚呢?”学生答:“16×2=32只。”“少了多少只脚?”“1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16÷2=8只兔子,8只鸡。”数学课堂上,通过这样的游戏,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激发出来,从而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
3.以赏识教育为主,进一步优化教学评价
数学后进生的成绩不好,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教学评价来鼓励后进生,即便取得的成就微乎其微,也应当当着同学的面进行表扬。对有些缺乏自信心的后进生,更应当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例如:某次上课时候我发现一位后进生的观点是相当正确的,我就在课堂上当着全体学生对他进行表扬,这位后进生体会到了成功的美妙,之后便主动在课堂上举手,听讲也十分认真,不久,成绩就显著上升。
三、后进生家庭的转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性格、人生态度、受教育程度等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生的性格养成很大一部分原因决定于家庭,很多家长自己没有注意教育孩子,反倒是认为教师和学校没有教育好孩子,而且也不配合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时间长了,孩子就逐渐开始讨厌学习。
对于数学后进生,家长应当与教师积极合作,不可以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应当按照孩子的实际状况判定,否则会让孩子背负上太多的心理负担。家长需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并且要经常与教师进行沟通以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对孩子进行暗示和鼓励。如果家长的学历较高且有足够的时间,还可以对孩子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指导,从多个方面提高孩子的数学水平。
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后进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不可轻易言弃。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转化任务相当繁重,短时间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的,这个过程相当漫长,而且学生本人、家长以及教师都需要参与其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更应承担起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转化重担,积极探索后进生转化的有效策略,以引导和促进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复习课作为巩固旧知识,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课堂,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复习课不同于新课,从复习的内容来说,较多也较为复杂,涉及到很多内容,知识容量非常大,并且有些知识之间的相似度极高,易混淆的知识也整合在一起。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线教师探究的课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究了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的一些思想观念和具体策略,希望能对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发展和质量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整合教材所有知识点,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的复习课,重在知识的梳理和整合,要想提升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首先就要对以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分类,做出适当的知识梳理。在小学数学课复习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任务,捋顺复习范围和复习内容,在复习知识顺序和知识结构上做出合理的勾画,突出拖澳谌莸闹啬训愫涂嫉悖依据相关的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教师还要全面的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清楚学生在已学知识的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只有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现状才能设计出针对性的有效性的复习计划,才能整合相关的内容,构建数学复习知识结构,提升复习的效率。
二、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结合适当的习题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堂,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因为数学基础知识是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石,只有学生熟悉和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数学教师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复习基础知识,也可以按照知识学习的时间先后来进行复习等等。数学概念、数学公理、数学定理、数学规律等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数学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记忆住这些基础知识,而是通过学习树立一定的解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具备数学思维,所以适当的习题练习就显得至关重要。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习题集的作用就显得异常重要。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习题集的练习要做到适当,不是大搞题海战术,而是题量适当,做到精练精讲,多做典型习题,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大大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知识消化、吸引和应用能力,还需要强化练习。让学生在作业辅导的过程中温习知识和应用知识。在以往,很多的数学教师在上完新课之后就布置大量的作业,搞题海战术,学生需要完成教材后面的习题,另外还有一些辅导材料,海量的作业让学生苦不堪言,有用没用的问题,重复多变的问题,学生会与不会的问题都有来来回回的做几篇,可以说很多都是无用功。课堂教学的亮点要展现在课堂上,更应该体现在作业的布置上,那么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问题不再布置,超纲的问题不布置;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因生而异,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照顾到学生的层次性。在课堂上,在问题的设计上,讲究难度和密度适中,并讲究有效的方式方法。比如说把练习题设计成课堂当中的抢答题,由于小学生好胜心都比较强,而且很渴望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所以把练习体设计为课堂抢答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的思考,认真的学习。
三、全面的把握学情,提升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
在笔者的调查和实践教学中发现,小学生畏惧数学的状态时候发生,因为小学数学的学习难度系数较高,特别是在复习课堂,每节课进度很快,牵扯到的知识点也非常多,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很多的小学生不能有效的掌握和消化,导致恐惧心理的产生,当面对数学学习的时候感觉有压力,并且显得极为的不自信,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就会减弱,为了提升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复习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肯定的,开展鼓励性和激励性教育要比惩罚性教育效果好的多,为此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的恢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课堂教学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都是静态的,那么之间就会发生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异想天开,发生课堂以外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正确的看待学生的疑问和思考,在给与教育和引导的同时,还需要给与鼓励和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四、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与数学符号打交道的,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都需要正确的运用数学符号,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思维。从学习的内容来看,数学学科更多的内容都是牵扯到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也就是说数学知识就是数形结合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数学学科中不同的图形和数字符号提供了大脑形象思维的表象材料,调动了右脑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促进了个体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就拿教材来说,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插图,这些图形无形中开阔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天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数量关系的时候,基本上都配有插图,有的是漂亮的花朵、可爱的小动物、形形的交通工具、国家的山川河流、文物建筑等等。这些载体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一、中专学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由于中专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取消,导致中专学校学生的成绩一般都很差,这些学生多是平时在学校学习不认真,成绩在班级靠后,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中专学校的学生,数学成绩大多很差,数学基础非常薄弱,因此,在进入中专学校后,对待数学课,他们多是不爱听,往往也听不懂.很多学生觉得中专数学的学习是可有可无的,因为数学是工具学科,而不是他们的专业学科,他们错误地认为,数学对他们参加实习、找工作的影响是不大的.本身的基础就很差,再加上错误的认识,使很多中专学校的学生懒得学习数学.
(二)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欠缺
中专学校与普通的中学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中专教育主要是为我国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中专学校的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为了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拥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储备,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而中专学校的数学老师,往往不能将数学教学很好地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教学方式与方法也非常单调,导致学生不爱听,教师自身的教学热情也不高.
(三)中专数学教学教材的编排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
中专学校的数学教材编排没有结合中专学校的实际,往往忽视中专学校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特点,只一味地注重数学知识本身,而没有将数学知识与中专学校各专业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同时,由于不同的中专学校,其特点也不同,开设的专业有区别,这些都要求中专数学教材的编排能够结合实际.
二、解决中专学校数学教学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努力提高中专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虽然中专学校的学生多是一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聪明,其实很多中专学校的学生都是非常聪明的,他们之所以成绩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不爱学习,学习习惯不好.这些学生大多不喜欢数学.针对这种情况,中专学校的数学老师,首先要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逐步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讲解,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学好数学,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数学还能开阔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能力.
(二)中专学校的数学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
中专学校的数学教师,要具有非常深的数学功底,还要有相关学科的一些知识,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具有更深更博的知识,才能将中专学生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们听.中专学校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如果只一味地讲系统的数学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专业,则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任何的兴趣.同时中专学校的数学教师除了要有广博的数学知识,能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结合外,还要对中专学校的学生有深入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数学教师可增加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做,对学习数学很费力的学生,数学教师可以相应的让他们多做些简单的题目,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结合专业需要自编教材
由于中专学校的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它要求数学教学能很好地结合专业需要,而教委统编的教材很难符合中专学校的专业需要,因此,为将数学知识很好地与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中专学校的数学教师可结合专业需要自编教材.在自编教材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将数学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另一方面要侧重将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重点挑出,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讲授.同时,中专学校的数学教师要和专业教师一起办公,深入地了解所教专业的特点,以最大限度地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四)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可以综合图、文、声音、视频等元素使数学教学变得趣味横生,使一些数学概念变得更好理解.但多媒体教学的主体仍是教师,数学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它的优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要避免学生仅对多媒体的形式感兴趣,而忽视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三、结 语
中专学校的数学教学,关系到学生文化知识的储备多少,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进而关系到学生的实习与工作,因此,中专学校的数学教学要引起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中专学校的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将数学基础知识与中专学校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中专学校的数学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重视育人,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引言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分配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翻转课堂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证翻课堂的教学效率,充分发挥该教学方式的效果,对于实现素质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1.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
尽管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但有些教师还是过于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小学数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方式以及常用单位的转换知识。在这些知识中,更重视学生对其掌握程度与应用能力,而不是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但有些教师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实施翻转课堂时仍是换汤不换药。过于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的应用能力,让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
翻转课堂能够让小学数学中的理论知识以更加具象的方式呈现,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消化。同时,教师也要利用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时,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视频网址,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作一长方体或正方体。同时给学生留下任务,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对比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及特点。随后在下次课堂上在进行讨论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在课堂讨论时,教师要耐心地听完每位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然后在进行最后的总结。如此即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高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一直是由教师主导教学过程的。翻转课堂利用当前先进发达的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但对于已经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学生,能够及时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吗?在真正给予了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后,他们真的做到主动去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吗?虽然小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尚不具备足够的自我管理能力。翻转课堂更依赖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一旦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势必不能发挥翻转课堂的效果。
翻转课堂最大优势就是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通过视频、录音等方式将教学课件反复观看来自我学习。教师可以先将课件录制好,并传送到学习网络上让学生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学自我学习,将不懂的地方反复看。如果还有疑问,就去请教已经理解的同学。当学生们出现了共同都不了解的部分或问题,再去请教老师,比如长方体的求对角线问题。教师要明确,自己是最后一个被请教询问的对象。课堂时间则用于讨论未解决的问题和完成作业。教学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从帮助他们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到提升其自我学习能力。
3.教师对于翻转课堂的运用能力不足
翻转课堂对老师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有足够的学识和经验把握课堂、引导学生学习,敏感地意识到大多数学生存在困惑,并及时形成解决方案;又要求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还要学会录制、编辑视频,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搜集、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如何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合适的教材,保证课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实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依靠教师自身的能力。一旦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运用能力不足,不仅无法发挥翻转课堂的效果,还会影响原有 的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逐步将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将学生看做是教学的主体。其次教师要认识到,翻转课堂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不会适用于任何教学情况的。教师要熟悉掌握翻转课堂的优势和不足,在应用是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在学习基本知识的时候,教师仍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学生需要新的信息时,再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到户外,让学生在自己生活中寻找“正方体和长方体”,然后通过聊天软件进行线上讨论和交流。
结论
翻转课堂是建立在当前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时,要清楚地认识到其优势和不足,清楚学生才是教学的再主体,而不应让翻转课堂成为课堂的“主角”。只有基于这个前提下,教师才能合理的选择翻转课堂的教材,使用良好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其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254-02
一、引言
大学中的实验室即进行试验的场所,是科技成果的产出地,是开发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实验不同于其他院校的实验机构,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根据专业培养学生的开发创造性、实际操作能力为总体要求,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学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实验室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就需要高校对实验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艺术类实验教学是指围绕着教育教学场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一定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操作学习,将实验对象进行改良、创作。从观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目标,将知识传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探索能力以及创新研究能力。
二、艺术类实验的教学定位
1.艺术类实验教学的特征。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不同于理工科实验,具有以下特征:①实验教学技术性。艺术类实验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认知能力,例如摄影器材的熟练运用,模型实验室中各种材料的认知和仪器的操作等。②实验过程创新性。艺术类实验是基本理论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结果,实验过程不像理工科实验那样,必须按照一定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去做,而是在熟练技艺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设计扩展空间。例如绘画课程的实验,在掌握绘画技艺后,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③实验评价多样性。对于艺术设计作品的评价因人而异,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作品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教师只有通过审美评价、审美标准理解学生的设计理念、艺术创新、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主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实验的评价标准,教师通常会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强弱,审美能力的升降,有无新意的设计为测评点。
2.艺术类实验的教学体系定位。地方院校艺术类实验教学有着自身的灵活机动性和特有规律,以适应艺术类师生实验室教学与学习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研究兴趣。由于实验课程、实验目的和方法均不相同,可分为小组实验和个别独立实验。根据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实验教学培养可如下依次进行:①初级实验能力培养(学习理论知识并打好学习基础的实验)。②设计综合能力培养(学习理论知识后验证性的实验和巩固知识的实验)。③综合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地进行设计、创作的实验)。在现代实验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和进行实验。
三、实验教学体系优化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平台是艺术学院实验教学的基础和保障。艺术类扩招给实验室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地方院校艺术专业实验室平台应多元化展,增加实验室类型,优化实验室平台,提升实验教学水平、满足学生的实验、创作需求。为了摆脱传统的实验空间划分模式,将实验平台分为:基础实验空间、专业实验空间、开放性实验空间、设计实验空间和展示空间。基础实验空间:也就是传统的艺术类基础实验室,专门为基础课程设置。如画室、雕塑室、陶艺室、模型室、摄影室、琴房等。专业实验空间:一为专业课程设置的媒体数字化实验室。如微型计算机房、工作站机房等;还有一些大型仪器的专门类实验室,如图文输出系统实验室、家具加工类实验室、工业设计实验室等。二为户外的专业实验基地,为环境艺术专业提供户外的设计场所和植物调查场所。开放性实验空间:是在课余时间对师生开放的实验室,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对专业技术进行充分的训练,达到熟练掌握的能力。例如画室、雕塑室、微机室等可部分开放。设计实验空间:可分为教师工作实验室和对外合作实验室。前者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完成毕业设计、绘画创作、工艺研究、艺术设计等项目课题。后者企业借助学校的资源,学校同时以企业为平台,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对外设计项目。设计实验室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展示空间:艺术学院的展示厅是一个公共开放的空间,作为检验学生实验成果、作品水平的空间。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设计艺术类实验教学内容是以艺术类教学培养计划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依据培养目标,统筹安排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验课程分为初级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和设计性实验体系三方面来进行研究。
1.初级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包括: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装饰图案、数字图像与摄影艺术、包装结构与容器造型、装饰材料与工艺、机械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等,这是艺术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基础。为了满足课程完整的要求,知识体系从理论、操作、运用到创新逐步提高,教学层次分为:理论知识传授、工艺技术训练、完善艺术操作和引导举一反三等。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
2.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专业课程是在基础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课程,包括:设计初步、人机工程、产品计算机三维设计、交互界面设计、三维软件运用、动画模型制作、动画场景设计、建筑景观设计等,专业课程必须要求有充足的实验教学环节,建立一个模块之间的横纵向联系,合理地确定专业实验课的任务、重点及实验能力的训练形式。
3.设计性实验体系。除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验内容外,还可成立专门的设计实验室,以综合性专业课程为基础,与设计公司、工厂协作进行实战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该类课程是以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为支撑框架,包括:设计竞赛、专业考察、综合课程设计、论文写作、毕业设计调研、毕业设计。针对不同的艺术类专业的大四毕业生,对他们的毕业设计提出更高更专业的要求,课程下设的实验项目主要以综合性和设计性为主,实验结果以个人作品、毕业设计、整套项目来体现,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五、结语
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在完善现有实验教学体系的同时,还要重视实验教学的更新建设,并且不断开拓新领域的实验课程。这是因为艺术设计领域中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新设计思维、新的设计工艺日新月异,同学们要想成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赶上时代的步伐。艺术实践是以艺术创作为载体,这就要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设计能力、审美水平及设计理念。总之,通过改革,不仅把过去的分割式教育教学的关系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且还打破了以验证理论为主的传统实验模式,学生掌握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美化生活空间而服务。由于摆脱传统实验方式的束缚,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活力,使他们能够在理论指导下完成实验的同时,把实验现象进行理性与感性的思考,从而上升到创作设计层面。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此项目的研究为地方院校艺术专业实验室教学探寻了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黄华明,吴傲冰,王萍,等.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难点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35-37.
[2]罗斌.浅谈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的管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0):108-121.
[3]任建军,覃琴.美术专业实验室资源整合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1,(2):123-125.
什么是特殊教育呢?在我国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表述,但综合看来这些定义都包含了几个层面:培养目标、教育措施或手段以及教育对象和实施机构等。特殊教育专家刘全礼按照特殊教育的定义和教育与特殊教育的逻辑关系,将特殊教育定义为:对特殊儿童开展的、有目的的、旨在满足他们的一切教育需要的活动,这些活动既可能是增进特殊儿童的知识技能、影响特殊儿童的思想品德、增强特殊儿童体质的活动,也可能是改变或矫正他们缺陷或行为活动。在我国特殊教育是指对视力、听力言语、智力有残疾的人和有多重残疾的人实施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特殊的教具、学具、和特殊的教学方式。特殊教育也像普通教育一样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更特别强调了进行缺陷补偿和发展优势教育,即根据特殊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课程、教材教法、教具、组织形式等方面,除有与普通教育相同的共性以外,还要有一定的特色适应特殊需要和补偿缺陷。并根据不同类型特殊学生的具体情况,完成一定的特殊任务,达到一定的特殊目标。另外特殊教育更加注重早期教育和个别化教育,更加强调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特殊教育要争取到更好的效果,必须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1更好的推进特教中专学校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着眼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的发展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成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残疾人想要在这个社会生存下来就必须比别人更适应这个社会。他适应社会的能力那里来?相当一部人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的需求,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利,这是我们的责任。
体育课教学就是以体育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身心得到发展,从而增强学生机体,增进学生的健康。目前由于体育教材缺乏、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针对性适应不强。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体育课。尤其是残疾学生身体不方便,普遍自卑的心态,从而使得学生体质明显下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基于残疾学生的体质状况、身体、身理、年龄差异、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不同,灵活的进行课程选择以及针对残疾学生对体育需求的千差万别来进行开发,以达到教学目的。
2提高特教中专体育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在特殊教育中专学校,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和残疾的多样性,这就不仅要求我们懂得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知道不同残疾类别的学生的专业知识。如聋生的手语、盲人的盲文、各种残疾人心理知识等。只有更好的把这些结合起来才能上好每堂课,教育好每个学生。由于大部分体育教师都不是学特殊教育的,对于残疾人体育教学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都个不相同。新教师有活力但缺乏经验,老教师经验丰富但又缺乏创新思维。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可以有机的把“新老”结合起来。让新老教师相互交流;让新老教材相互补充。使新教师少走弯路,老教师更具活力,让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得以积累传承。新老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从而更快更好的提高特殊教育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3从实际出发,传承地方体育文化,积淀办学特色
国家的教育大纲是基于面上的规定,他不可能了解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如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因素。而我们编写校本教材就是基于点上的教育,因地制宜编写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有些地方尤其是少数名族地区,有地方特色的体育传统项目或者竞技项目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打造地方特色,使学生参与起来更有兴趣和激情。
4便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定位
教师备课、上课离不开教材。由于教材的缺乏,不能集体备课,这就直接导致上课时的场地、器械冲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普通教材进行备课,普通教材又不一样,从而导致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不一致,影响学生上课情绪,更无从实现为其他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目标。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充分考虑其服务其他专业学科的教学目标。适当的增加其他专业知识,如盲人需增加臂力和指力练习内容。实现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可以有效缓解场地、器械的冲突,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为其他专业学科服务。
5更好的为残疾人竞技体育提供支持
1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使得除医学院以外几乎所有高校均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尤其是艺术设计成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艺术设计教育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社会对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的需求迫切,对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显现出来。然而,在艺术设计专业繁荣发展的表象之下,却有着令人担忧的现状:在市场和企业迫切需求艺术设计人才的情况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却遭冷遇,而其中相当数量是来自地方高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究其原因,核心问题是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严重脱节,其中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是重要原因。纯粹的艺术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个性创造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主要侧重于对造型的训练,而艺术设计教育注重的应是学生设计思维能力、技术能力、市场及行业经验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脱胎于纯艺术教育受纯艺术教育的影响深刻,设计作品更多还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偏重于手绘和计算机表现,而作为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却比较薄弱,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队伍薄弱,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平台少,实践教学模式滞后,实践教学管理不规范,实践经费少等。
2005年教育部高教司1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不得降低要求。”2011年4月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也指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这就要求我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从自身的现状出发,找出不足,各高校结合地域特点、学科特点,构建合理、有效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1 各高校应结合学科特点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
要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决不是靠几门课程、几个环节就能完成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完整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链接体系才有可能达到。对于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而言,就是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对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制订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做到课程不脱节、四年不断线,明确每一个实践环节的目标、要求及考核办法,并通过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构架宏观的教学体系,设计合理的实践环节,设立系统的实验教学课程。针对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习的特点,构架四年连续的多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可以由美术写生、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考察、快题训练与竞赛、社会调查、企业项目实践及毕业设计等八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由若干个具体步骤所构成,分布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
制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大纲。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明确每一门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细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和利用专业基本知识的能力、基本技能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与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宽阔的艺术视野和较高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能力,成为德才兼备、艺术表现能力与实践技能并蓄的、适应社会和行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性教学校内外实习基地。艺术设计专业是实际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我们应在专业教学过程别注重与相关行业及企业的密切联系,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以不断增强其社会实践及应用能力。①在大型企业设计部门或设计中心 ,建立实习、实训、实践基地。②结合各高校的学科特色,利用优势学科的高起点平台寻找结合点,培养或建立设计专业特色的新平台。③利用学校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与行业协会、设计企业或公司共同策划设计竞赛、参与设计活动。
构建多层次的实习课题形式 ,满足多样性的实践教学要求。①真题真做。②真题陪做。③假题真做。④无题体验。
重视并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设计大赛。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设计比赛,通过教师加强指导,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建立工作室,探索创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工作室更有助于设计团队的形成,设计方向的凝练,也可使学生通过参与工作室的实际课题、合作项目、竞赛选题等,教师可手把手的教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加大对新型实验设备的投入和陈旧实验设备的更新力度,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层面综合考虑,在重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同时更注重多平台多交叉的综合性实验中心的建设。
2.2 提高认识,强化观念,健全管理体系
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功能认识,强化实践教学观念,建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教学领导与管理体系,做好实践教学的组织安排。作为管理层的学院一方面通过学分制的实施 ,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教与学之间形成竞争和评价机制 ,促进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分为杠杆 ,以教学效果评估为质量标准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 ,通过实施督导制 ,强化实践过程管理,对实践计划、安排、过程进行指导,对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规定实践环节一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指导老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指导书、指导计划、具体措施,要完成指导记录、实践总结等。
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如实践教研室、实验中心),负责监督、管理实践环节的各项教学工作 ,对所有实践教学活动及实施方案 ,实践教学管理部门都要会同指导教师共同研究 ,从形式到内容要起点高、目的明确 ,要达到计划的要求和量化的标准。
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通过督导 ,规范教学环节 ,调动教学积极性 ,加强教学研究 ,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了信息交流 ,使实践教学成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
2.3 解放思想,放宽政策,促进教师结构优化,培养过硬的实践教学队伍。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亚克·德洛尔说:“没有教师的协助与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新课程改革从理论的确立到实践的运用,最终都会转化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既然是课改的核心人物,那么只有提高教师的水平,课改的目标才能实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有效进行课程开发或根据“计划的课程”发展自身并从事教学,推进新课程的具体落实。
1. 以教师研究为主体,加快课题研究的形成
要想让学生学会创新,教师就必须有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意识。为此学校应了解全校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看法和想法,让教师按自己的专长及研究意向自主、自愿选择。充分发动起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使之成为研究的主体,积极置身于研究情境之中,有效发挥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主体性,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首先要实现新课程理念转变,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发展”。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尤其是对学生的人文性关注,从指导层面、操作层面和科学评价等不同层面来改变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是课程改革实验的根本任务;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体化人才,将国家的多人口数量优势转变为高质量的多人才优势,是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根本目标。
2.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建立以研讨为核心的研究制度
2.1 建立以研讨为核心的研究制度,不断深化课题研究。
学校把学习、实践、研究三者整合起来,使课题研究融入到学校工作的血液循环中,使学生和教师自然地归属到课题研究实践中,在实践中观察与学生积极互动一起实践,并注意资料的积累,用鲜活的事实,充实课题研究过程。
2.2 注重分享交流,建立多纬度的“合作共同体”。
每次课题研讨,课题组总是计划在先,具体到每次课题研讨活动中要解决什么问题,从而为数学教师的研究建构支架。在研讨中,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理念得到提升,教育行为得到改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碰撞,教研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
2.3 鉴于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质,如何联系教学实际积极地去开展教学研究显然也应被看成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下就是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建议:
3. 对教师进行培训,夯实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3.1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不仅提出了崭新的体验性目标和模块教学结构,更强调了学习方式的改变,开发了旨在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综合活动选修课程。这对于高中教师来说,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以及角色等都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专业化培训的基本内容。 教师的专业成长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专业眼光、专业品质和专业技能。专业眼光是指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整体的、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行为; 品质是指建基于教育理想与信念、体现于日常的细微的行为之中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专业技能是指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等方面的技能。教师不断走向专业成熟其途径大体上有学历提升、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校本培训、参与教育实验等形式。
3.2 围绕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目标特点和任务,教师的专业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起点:
(1)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要的是专业精神,在专业精神的塑造上应该突出“爱心”、“尊重”、“宽容”、“信任”、“真诚”、“公正”、“期望”等7个方面工作。
(2)实施教育科研带动战略 ,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面对的最大考验是,如何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对的根本措施也只有一条,那就是加强教育科研。学校的教育科研简称“校本教研”,其要点确定为三种模式,即: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3)注重提高数学教师的学习能力。 北师大博士肖川说:教师要想做一名教育家,不做教书匠,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选择地读书。我们认为,学校只有处处散发着书香,充盈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召唤的力量。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把教师读书放在战略的地位上。
总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发扬协作精神;建立评价机制,及时评价教师的培训;建立社会化的培训系统,在课题研究中更好的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前教师培训的终身化已经成为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往往由一位教师或一组教师在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内容的情况下实施教学,使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
二、当前技工院校数控专业车工一体化课堂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被动接受知识较多。很多学生由于基础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在实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没有兴趣、怕脏、怕累。课堂上不能认真听讲,对老师的提问不知所措。特别是技工院校的学生,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学习的厌倦。
2、部分学生对普车实习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普遍认为普通车床已经被现代企业所淘汰,普通车床的实习我不够感兴趣。他们要学的是数控车床,疏不知,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床之间的加工工艺是一致的,只是加工的方法上不同而已。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导致很多学生对普通车床的实习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3、学生未能按实习的要求,教师整顿实习纪律时间较长。学院规定学生进入实习车间必须穿戴工作服和工作帽,有的同学在实习课堂上不能按照要求,教师基本上天天要在课堂上利用课堂时间整顿课堂纪律讲解实习要求,这样一来,使得很多课堂时间浪费。直接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4、部分教师不能区别化地进行教学。由于教师要照顾绝大部分同学,不能对个别同学单独进行辅导。部分同学的学习能力和基础不够扎实,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态度还算比较认真。我们应该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进度,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实习成绩。
三、车工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在过去的职业教育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与普通教育没有什么不同,同样是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教学生在黑板开机床。这种方式注重对教师在理论知识上的要求,在动手操作的水平上没有高要求,只有理论的教师是没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特别全面,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组织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既可以是教师又是活动中的主持人。
四、数控专业车工一体化课堂教学研究
1、规范学生的基本功的动作,为熟练操作做准备。规范基本操作对任一工种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基本功不规范,你就未算为学会某一操作技能,且对技能的提高并形成技巧成为极大的障碍,规范基本操作是提高操作技能并形成技巧的基础。在车工专业基本功训练中,对每一项基本操作的训练,都从“规范”入手,如车床的启动操作练习,主轴转速的确定及调整,车刀的选择与刃磨等,都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练习。又如工件装夹的操作,它的工艺过程是预紧——找正——夹紧,在练习中,对每一操作步骤都作出规范要求,且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规范进行练习,并了解其理论依据。例如装得不正,加工出来的工件就不同心;夹紧时夹紧力过大,就会造成工件被夹坏等;加工时一次进给量太少,操作效率就低。学生明白了其中理由,就能自觉地进行规范化练习。因此“规范”对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解决问题。一体化的教学并不是重实训轻理论,而是实训前必须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教师将理论和技能知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讲授后,先示范操作,之后让学生先掌握老师教的方法,再鼓励学生想新法,老师在一旁观察指导,让学生在实操中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作为教师不是只教会学生怎么做就行了。比如在讲“刃磨车刀”这一课题时,先给同学们讲解车刀的基本知识,包括车刀各方面的理论知识:车刀的材料、组成部分、车刀的几何角度及车刀刃磨后车刀须达到的要求(刀面平整光洁、刀刃平直、各个角度值)。然后在做一遍操作示范,让学生注意观察、模仿,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以报废车刀去试着刃磨。操作完后,要求他们写出操作中自己的感受,写出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出加工步骤,并写在作业上。老师收集所有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讲解,最后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做”中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并试着去独立解决问题,老师给予指导、启发、引导。解答问题后,再让学生回到实践,找出新问题,并写出加工的心得体会,把经验总结出来,上升到理论,在实际生产中锻炼、提高技能,加深对操作的理解、掌握。这样,就形成理论—实践—理论这样一个良好的循环过程。
3、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割裂的。“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我校采取理论教师下工厂企业工作,实习教师理论进修的方法,大力培养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学校采取优化师资配置,将部分专业课理论教师充实到实习教学中去,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让教师了解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段和特点,同时也提高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能力。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把教师分成多个子模块组,要求教师首先做到模块式“一体化”。
4、教师要简化原有的教材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企业一起编制适应学生特点的一体化教材。
众所周知,音乐作为时间性的艺术,在时间中绽放出当下的聆听感受。她需要优秀的演奏家来演绎,把平面的乐谱变成空间性的立体音乐。我们正是在这个立体的空间里,感受到作曲家的思想、情感。这个立体的时间空间正是演奏家给我们营建的。
那么,作为艺术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在朝向钢琴演奏家为目标的路途中,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能力提升呢?以笔者多年演奏、教学的经验,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提升是贯穿真个钢琴艺术学习生涯的问题,本文将从这三个具体内容展开。
1.钢琴演奏的技术能力提升
上个世纪最伟大的钢琴演奏家霍洛维茨谈到钢琴演奏时说:“首先是技术能力的训练,然后还是技术能力……”。波兰著名的钢琴家霍夫曼也曾说到:“钢琴家的技巧是他的艺术财富的物质部分,这是他的资产”。可见,技术在钢琴演奏中的绝对重要性。那么,什么是技术呢?如果我们把技术理解为一种趋动改变的自发性动力,那么钢琴演奏技术能力的提升就是我们通过反复的训练,追求这种趋动的张力,以此让身体各项机能能够越来越好的驾驭钢琴这个器物,以达到能在此器物上熟练、流畅演绎钢琴作品的能力。介于艺术院校钢琴专业学生的情况,已经在多年的学习中经历过指尖、掌关节、手腕、手臂、身体的配合等各项力量训练,在此。笔者把钢琴演奏的技术能力作为一个总的概括,梳理出以下四点很重要的,贯穿整个钢琴演奏技术过程中的技术张力朝向,作为钢琴演奏技术能力提升所讨论的问题。
1.1慢练
慢练是钢琴家们练习的秘诀。它既是解决技术困难的最好途径,又是想弹好钢琴的必经之路。慢练时,节拍器的每分钟时值一般在40拍到60拍之间。在慢练的过程中,大脑因为手指动作的减缓,而有更大的空间在意识层面加强对手指的控制,同时,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做为自己的观察者,对动作实施的过程进行思考,自我发现在快速练习中没有余地去发现的技术连接等分解问题。可以说,钢琴演奏家是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慢练的过程中,逐渐越来越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技术和音乐特点的过程,慢练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自我技术能力思辨的过程。
1.2指法
钢琴演奏依靠演奏家的双手来实施,合理的指法是钢琴家的秘密武器。艺术院校的钢琴专业学生经过多年的基础训练,有了多年的手指能力训练的铺垫,因此,本文强调的指法不是指独立的手指训练,而是从运动肢体学的角度所指的指法的合理性问题。
我们知道,指法是为了适应演奏者手的掌控,运用运动肢体学的原理,根据和声位置编排而成。在多年教学中,笔者发现,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弹奏新作品时,指法随意、混沌、不科学,这将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演绎诠释。因此,对钢琴专业学生来说,思考,研究指法的科学性、合理性是贯穿整个学习历程的重要思维方式。“例如:《车尔尼740练习曲》第一首,在十六分音符的训练中,除了谱子上面标记的指法以外,可以轮换其它手指,左手开始八个音,指法为54321234,改变成43212123,32132312,21432341,14321234,这样训练使大指更均匀,手腕转动更柔韧。”
1.3培养均衡的弹奏能力
音乐的均衡度(proportion),是钢琴演奏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很困难的。因为,“乐谱上,作曲家使用的速度术语,诸如Largo缓版(意指宽广的感觉)、Andante行板(散步的感觉)、Vivace活泼的快板(很活泼的心情)、Allegro快板(快乐的心情)、Presto急板(急速的感觉)、Grave极缓版(神圣、庄严的情绪)等,只能提示我们,乐曲欲传达的“气氛”,而不是告诉演奏者,实际速度的快慢和确实的速度。”因此,作为钢琴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在学习每一首乐曲的过程中,静下心来研究乐曲的节奏、速度、音量、气氛等各种因素。然后,结合上文谈到的慢练进行一次次的递进式的练习。美国钢琴家露丝·史兰倩丝卡在其著作《指尖下的音乐》中谈到:“我在练习一首乐曲时,总是先从很慢的速度-节拍器上的60开始练习,然后62-64-66等,一点一点地快起来,掌握好了之后,我再从60开始,63-66-69等,以“3”的进度练习,熟练之后,以“4”的进度60-64-68-72练习,再以“5”的进度60-65-70-75-80来练习。这种练习的方式,使我在弹奏速度上,达到极肯定且平均的控制。”
值得钢琴专业学生引起重视的是,唯有经过反复的严格的练习和不断的探索,逐渐捕捉到最快的速度和最慢的速度后,才能真正抓住乐曲的速度。同理,只有在不断感知音乐的过程中,演绎不同的力度表现,才能捕捉到最合适的音量。这种能够合理的表达速度和音量的演绎能力,我们称之为音乐的均衡度的培养,只有这样,婀娜多姿的音乐画卷才有可能在钢琴家的指尖下流淌出来。
1.4音色的思辨
关于音色的思辨,笔者认为是钢琴演奏技巧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针对艺术院校钢琴专业学生来说,它涉及到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一是聆听的能力,二是如何演奏出美妙音色的技术能力。
关于聆听,舒曼曾在《给年轻音乐家的规则与箴言》中,提醒年轻的音乐家们尽量地打开耳朵,注意周遭一切细微的响声,像门铃声、玻璃窗振动声,或鸟儿的歌唱,等等。在倾听中,同时发掘这些声音的高低和弦律的走向。耳朵对声音产生了高度敏感的分辨性,有助于对钢琴音色的敏锐识别。
关于培养演奏美妙音色的技术能力,我们钢琴专业学生首先要知道“好听的声音是不同力度,各种时值声音的相互结合、相互对比,极为复杂的过程。”与音色直接相关的是我们的触键深度、触键角度、触键高度、触键速度、触键力度等等。每一个细微层次的变化都会导致音色的差异。因此,在练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实践关于触键的技术问题,探索触键与音色的完美碰撞,是我们艺术院校钢琴专业学生需要不断提升的能力。
2.钢琴演奏的音乐艺术能力提升
“钢琴家与钢琴匠的区别在于:钢琴家不但有出众的技能,而且有丰满的灵性,他传达的是音乐的内涵与底蕴,而不仅仅是音符。”因此,对与艺术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有能力传达音乐的内涵与底蕴,首先必须熟知音乐的内涵与底蕴,那么,关于音乐艺术能力的提升,是每一个音乐学子的终身积累之途。
2.1重视音乐史的学习
世界上第一台钢琴,由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于1710年前后在佛洛伦萨制造出来,当时取名为“强和弱”(pianoeforte)(意大利文)。后来,作为外来词进入到其他语种,现在所有语种都称钢琴为“piano”,就是“pianoeforte”的简称。那时的钢琴是没有踏板的,早期的钢琴主要用二、三、四指弹奏,直到巴洛克时期才改变这种弹奏方式。在三百年的钢琴音乐艺术发展史中,随着乐器功能的发展、作曲技法的发展、时代精神的变迁,钢琴演奏技法随之经历了推进、变迁、融合的历程。
“按当前被普遍接受的西方音乐史的划分,钢琴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巴洛克风格时期(1600-1750),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1750-1820),浪漫主义风格时期(1820-1890或1900),印象主义风格及20世纪现代音乐风格时期(1900-2000)这样四个主要的风格形态时期”①每一次变迁都是一次风格的洗礼,因此,重视音乐史的学习,了解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的作品,使演奏出来的作品符合每一个时期的审美范式,是我们的钢琴专业学生需要大量做的功课。对音乐史学习能力的提升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在演奏不同作品时,能够合理的运用不同的速度、结构、踏板、呼吸、力度、线条、层次处理来演奏作品。而在熟知和规范的把握风格基础上,才谈得上融入自己的个性色彩,只有在符合各个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规范下,融入自己个性的理解,才是符合逻辑的,否则,注定是迷茫、轻率的。
2.2提升表达音乐语言的能力
音乐是一种语言,圣桑说:“音乐始于词尽。”音乐终结的地方,语言才开始。换言之,钢琴艺术表现的能力也就是演奏家叙述音乐语言的能力。因此,如何提升表达音乐语言的能力,是每一个未来的钢琴家需要终身追求的事业。
如果说前面我们谈到的关于音乐史的学习,熟悉风格的变迁作为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那么如何表达音乐语言就是里面具体要实施的内容、
在笔者多年的钢琴学习经验中,认为钢琴专业学生首先要重视读谱的能力,学好和声、曲式,了解作品的内在结构逻辑,这是尤其重要的。在开始弹奏每一首曲子的时候,静静地读谱,不放过谱子上任何一个强弱标记,任何一条连线,内心歌唱,思考作曲家的意图,领会作品的内在音乐性。尝试用“话语”打开音乐之门,追问每一个乐句欲表达的情绪是什么?乐句与乐句之间有怎样的连接?为什么是这样的连接而不是那样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其《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文章说:“艺术品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植入到作品中的”。那么,摊在我们面前的谱子是作曲家的真理的自行植入,我们要深刻思考其背后的真理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通过我们的音乐语言叙述让其真理表达出来。
对艺术院校大学生来说,能否可能将来成为钢琴家与提升表达音乐语言的能力息息相关。如何把乐句的精神气质准确,简明的表达出来,与作曲家希望传达的精神气质交融,是所有音乐家们的面临的共同课题。
以上关于钢琴技术能力的提升与音乐艺术能力的提升是笔者认为艺术院校的钢琴专业学生们应该注重的问题。在此能力提升过程中,不停的进行思辨,思考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辩证关系,追求两者完美的融合,是师生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包天天.简析钢琴演奏技术的综合因素和训练手段[J].音乐大观,2002,(02).
1.问题的提出
所谓数学学习中的“弱势群体”问题实质就是“数困生”问题,它在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高校连续扩招,导致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高低分差距加大,致使这一问题在高校中日益凸显出来,地方院校尤其如此,特别是近几年,专业要求课时“压缩”,致使高等数学学习的“弱势群体”队伍有壮大之势。种种原因造成了他们学习困难,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而且会导致厌倦学习,最后完全放弃学习,影响学业完成,对校风、学风的建设极为不利。由此可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势在必行,将“弱势群体”转化为“强势群体”的问题已成为实际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弱势群体”的成因
通过对我院2008、2009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情况调查得知高等数学学习中“弱势群体”成因与基础教育中“数困生”的成因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对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中缺少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不努力,等等。
3.“弱势群体”的转化
3.1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数学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进入大学缺少了学习的直接动力――考大学,产生松懈心理,加上缺少了家长的监督,课外时间的增多,课程难度增大,不适应大学更为自觉、更为独立的学习方式,开始对学习感到茫然[1],另外高等数学传统教材多年来一直没有多大变化,让人学起来枯燥乏味,给人实际用处不大的假象,从而失去学习动力,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不仅要备教学内容,而且要备学生。尤其在授课前两周的教学磨合期,教师应通过观察、座谈掌握“弱势群体”成员的第一手资料,在学习目标上、学习方法上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经济信息时代的广泛应用,如在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保护、环境问题、管理问题等方面,可以说数学无处不在。另外高等数学不仅是学生掌握数学工具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个基础。在当代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中,高等数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认识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就会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激发出学习动机,把“弱势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消灭在萌芽状态。
3.2实施“赏识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位美国教育家说过:“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成绩如何,无一例外地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渴望照耀到鼓励、赞许之阳光。调查发现,“弱势群体”的成员大部分对数学有畏难情绪,加上缺乏自信,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渐行渐远。因此,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善于鼓励和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成功的满足,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桃”。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就要给予鼓励,使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得到同学的赞扬,从而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中有乐,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感觉,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曾教过的一个“数困生”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从小学开始我就有数学恐惧症,见到它我就头疼,多少年一直如此,所以一直没有学好过它,也没有好好学过它,但自从您教我们以来,在课堂上您曾提问过我两次,我居然都回答正确了,我才发现自己不是很笨,慢慢地开始不害怕它了,开始有点喜欢它了。”最后经过努力,这个学生实现脱“困”。
3.3保持“拾阶而上”,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等数学》是大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它不仅是学生掌握数学工具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个基础。学好大学数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的知识结构是一环扣一环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学生要学好它,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连续地听懂每一堂课,从而具有巩固的学习热情,持续地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学数学就好似登一座山,山无论多高多峻,只须看清脚下的路并铺垫好路上每一块台阶,然后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最后定能登越山顶[2]。教师要精心为学生铺好脚下的每一“台阶”,拾阶而上,最终登上数学这座高山。
3.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老师的课。成功的课堂,与其说教师讲得精彩,不如说学生的感情到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多一些平等、多一些尊重、多一些赞许,努力创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使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都得到阳光的照耀,一定会使学生精神饱满、心情舒畅,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得到老师良好的评价和较高的期望后,就会表现得更好,以报老师的知遇之恩,从而调动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转化“弱势群体”的几点做法,实践证明有一定的效果。总之,要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教师、高校辅导员、家长、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