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区块链实体经济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生产数据直接上传“入库”,质量追溯不能做手脚
“公司+基地+订单农户”是浙江安吉县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千家万户的管理不好管,农户之间总是有差异的。”安吉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赖建红说,“零散的茶农种植采摘的鲜叶会进入厂区统一加工,如果某一家没有按照标准种植生产,影响到的是整个批次的茶叶质量。”
安吉白茶是当地的富民产业,带来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年收入的1/4左右。为了防止出现由于质量安全问题被市场淘汰的情况,当地在质量监管上的要求日益严格。“我们需要一个第三方平台来规避一些生产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比如保证农资的合理使用、确保农户按照标准进行生产。”赖建红认为,区块链可以从技术手段更好地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后顾之忧。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追溯系统,所有的数据一旦记录到区块链账本上将不能被改动。”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康春鹏解释,依靠不对称加密和数学算法的先进科技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为因素,使得信息更加透明,保证了农产品追溯信息的可靠性。
“用区块链做农产品溯源是大势所趋。”浙江兆信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大客户经理汪燕锋介绍,在实际操作中,区块链中的农产品数据信息主要通过物联网应用平台进行前端数据采集。“以茶园为例,我们会在茶园的山顶装一个1米多高的探针作为前端采集器,一个探针能覆盖10亩左右的茶园,采集温湿度、土壤等种植环境信息。前端采集器还配置了作业巡检功能,农户每天的作业到巡检点上刷一下卡,云端数据库就会收到一条信息,为农业物联网、农产品溯源的平台提供了实时信息。”汪燕锋说,由于使用了区块链技术,这些信息会通过数据上传溯源系统直接进入数据库,并且不能更改。
“让茶农负担这部分的费用不现实,也缺乏动力。”汪燕锋介绍,品牌方支付费用、为农户安装相关设施是区块链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做法。
“对企业而言,这种新技术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对农户来说,可以更放心地与企业合作、保证收益。”赖建红说。
信用数据记录调取便捷,贷款理赔智能高效
如果仅仅将区块链视为精准溯源的技术手段,未免有些大材小用。“区块链+农业物联网”可以使物联网设备实现自我管理和维护,降低互联网设备的后期维护成本;“区块链+农业农村大数据”将会让农业农村数字资源更加真实有效。
“区块链是一种技术范式,它的后缀有很多种可能性。”康春鹏说,以农村金融为例,目前农民贷款仍然比较难,归根到底还是缺乏信用抵押机制。区块链可以依靠程序算法自动记录海量信息,信息透明、篡改难度高、使用成本低。“区块链应用在农村金融领域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贷款可以不再依赖银行、征信公司等中介机构提供信用证明,贷款机构通过调取区块链的相应信息数据即可,相较以往的方式,既保证了信息完整、数据准确,又降低了使用成本。”
农业保险品种小、覆盖范围低,常会出现骗保事件。“区块链与农业保险的结合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康春鹏认为,区块链可以使农业保险赔付更加智能化。“将智能合约用到区块链后,一旦检测到农业灾害,就会自动启动赔付流程,这样赔付效率更高。”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供应链金融也正如火如荼发展着,但其与物流业、电商平台等的融合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区块链以其特点与优势在金融行业掀起一片热潮。虽然区块链的应用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其在简化操作流程、节约交易成本和提高行业效率等方面已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区块链技术有望突破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瓶颈,推动供应链金融继续向前发展。
一、区块链概述
区块链基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利用密码学技术将各个区块数据连接起来,每个区块都拥有全网所有信息的副本,因此也可以认为区块链本质上是分布式总账技术。具体而言,区块链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去中心化。区块链没有中心节点和核心机构,每一个节点拥有所有的交易信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即使个别节点受到攻击,系统仍然可以稳定运行。去除了中心化的概念,既维护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又降低了维护中心处理器的成本。
公开可查性。区块链的运行规则公开透明,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并且每个节点的交易信息公开可查,新记录也将迅速复制到整个网络中。因此,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的欺骗。
可追溯性。在区块链中,每一笔交易都有详细的记录,包括交易的时间、交易对象及数量以及交易方等,因此只需回溯历史区块,就可以查找到当前记录的来龙去脉。
二、运用区块链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为核心,主要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有助于解决供应链上节点资金短缺问题,缓解供应链失衡状态,维持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稳固运行和供应链的平稳发展。但由于供应链上信息不对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和应用受到了制约。区块链基于去中心化特点和密码学原理,将为供应链金融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1.出台相关政策,打造良性发展环境
区块链尚处于发展阶段,对区块链的研究和应用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为促进和鼓励其发展,政府应尽早出台相关政策。第一,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设发展高新区等引导区块链的发展,打造良性发展环境。第二,适时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打造特色产品、提升行业标准。第三,防范区块链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与风险,加强安全监管。
2.加强技术建设,促进区块链对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发展
目前,业界对于区块链的争论多是因为其技术尚不完善,因此,应当着重加强区块链技术建设,形成成熟的应用研发平台。针对区块链与金融产业的高度融合性,需要建设区块链对于供应链的应用系统及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复合应用,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3.重视和培育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领域复合性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复合性人才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力,他们既要有深厚的互联网功底,又需要经济发展态势具有极度敏感性,擅长利用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的融合性,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互联网效应。学校可开设相关专业,开展交叉学科,培养复合性人才,同时,企业也应当注重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经济时代。
三、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较为成熟,开始逐渐向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通过信息化协同合作,服务于金融业和供应链管理的实体产业,包含在线支付、融资和物流管理等多个环节,是创新性金融产品。区块链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因其去中心化、可追溯性等特点,将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并推动其向线上供应链金融过渡和转型。
一、“区块链”的产生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阐述了基于P2P 网络技术、加密技术、时间戳技术、区块链等技术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构架理念,这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此后的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2009年1月9日出现序号1的区块,并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
从本质上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不依赖第三方、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数据的存储、验证、传递和交流的一种技术方案。因此,基于金融会计的角度,区块链技术可定义为一种分布式开放性去中心化的大型网络记账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技术标准加入自己的信息,实现持续满足各种数据录入需要的目的。
近年来,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之一的区块链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在比特币形成过程中,区块(block)是一个个的存储单元,记录了一定时间内各个区块节点全部的交流信息。各个区块之间通过随机散列实现链接(chain),后一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随着信息交流的扩大,区块相继接续,形成的结果就叫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是具有普适性的底层技术框架,可以为金融、经济、科技甚至政治等各领域带来深刻变革。目前,一般认为区块链技术正处于2.0 模式的初期,股权众筹和P2P 借贷等各类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金融应用相继涌现,发展前景广阔。
二、区块链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一)区块链技术原理
区块链技术是基于密码学中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实现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将区块以链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数据结构,以参与者共识为基础存储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
(二)区块链技术特点
1、数据信息完整透明,可完全验证。区块链技术中,记录数据的区块按时间顺序生成,相邻区块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相互引用生成;同时区块组合成链,实现系统内所有节点共享的交易数据库。区块链技术形成存储的数据具有不可篡改和无法伪造的时间戳,任何交易都有完整的证据链和可信任的追溯环节。
2、开源、去中心的分布式结构。区块链系统是开源、去中心化的,建立的数据库是全球范围内的超级数据库,业务模式具有极高的包容性;数据信息的各个环节都采取分布式分配给系统各个节点,保证系统内置业务的连续性自运转。
3、高安全性的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解决共识机制,不拥有私钥而破解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安全性非常高,同时运用可编程原理内嵌脚本概念,形成智能合约。
4、高效率,低成本。区块链技术信任机制建立在非对称密码学基础上,系统使用者不需要了解对方基本信息即可进行可信任的价值交换,即在没有中心机构的情况下达成共识,价值交换的摩擦成本几乎为零。
5、透明数据背后的匿名性。区块链上的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但数据并不绑定到个人,任何交易的信任基础都是通过纯数学背书而非交易对象的身份背书,从而实现了数据透明的同时保护参与者个人隐私的匿名特点。
三、“区块链”应用前景展望
“区块链数据”带有时间戳,由共识节点共同验证和记录,因此不可篡改和伪造,这使得区块链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数据公证和审计场景:区块链可以永久地安全存储由政府机构核发的各类许可证、登记表、执照、证明、认证和记录等,并可在任意时间点方便地证明某项数据的存在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真实性。
同时,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市场应用有很高的契合度,R3CEV、纳斯达克等各大银行、券商及金融机构相继投入到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中。区块链可以在去中心化系统中自发地产生信用,从而建立无中心机构信用背书的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金融脱媒”,这对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等存在中介机构的商业模式来说是颠覆性的变革;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区块链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股权众筹、P2P 网络借贷和互联网保险等商业模式;证券和银行业务也是区块链的重要应用领域,传统证券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等中心机构的多重协调,而利用区块链自动化智能合约和可编程的特点,能够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交易效率,避免繁琐的中心化清算交割过程,实现方便快捷的金融产品交易;同时,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即时到帐特点使银行实现比SWIFT 代码体系更为快捷、经济和安全的跨境转账。
“区块链”在资产管理领域能够实现有形和无形资产的确权、授权和实时监控。对于无形资产来说,基于时间戳技术和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域名管理、积分管理等领域;而对有形资产来说,通过结合物联网技术为资产设计唯一标识并部署到区块链上,能够形成 “数字智能资产”,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资产授权和控制。
因此,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区块链技术已经演化出三种应用模式,即公共链(Public block-chain)、联盟链(Consortium block-chain)和私有链(Private block-chain)。公共链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比特币是公共链的典型代表。联盟链则是部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适用于多个实体构成的组织或联盟,其共识过程受到预定义的一组节点控制;私有链则是完全中心化的区块链,适用于特定机构的内部数据管理与审计等,其写入权限由中心机构控制,而读取权限可视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外开放。
尽管现阶段区块链技术仍面临着安全问题、效率问题和资源问题等负面情形的困扰,但是我们仍旧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区块链技术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便捷生活的通用技术。
参考文献:
[1] Swan M.Block chain:Blueprint for a New Economy.USA:O Reilly Media Inc.,2015;
[2] Technical report by the UK government chief scientific adviser[Online],available:https://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 data/file/492972/gs-16-1-distributed-ledger-technology.pdf,February 21,2016;
从平台搭建来看,区块链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将一项成熟的技术融入一个新的领域,其困难程度好比将火药的用途以枪炮代替爆竹。
现在,很多币种的源程序都是基于比特币与以太坊的开源技术。绝大多数区块链开发者都认可这种开源的模式,这可为他们省了太多事,也有更多的余力去推进区块链的发展。
然而开源和闭源是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的。
腾讯云于4月3日区块链TBaaS白皮书,以腾讯云为依托建立区块链服务。虽然腾讯云本着开源代码的原则,但实际上没有腾讯云这样有力平台的陪衬,其他企业得到开源代码也难以使用。
此外,别忘了百度金融也早已加入Linux基金会旗下Hyperledger项目的核心董事会;阿里也与普华永道达成合作,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BAT早已开始区块链的全面布局。
阿里的区块链布局
腾讯的区块链布局
百度的区块链布局
代码开源模式会一直持续下去,还是会因为某些颠覆性的事件而转化为闭源,我们尚不能知。毕竟商业可不遵循热力学定律,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是符合一个由分散无序到集中有序熵减过程。
在区块链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看看世界上的区块链项目,究竟计划如何盈利?
打造区块链生态圈
初创企业为什么投身于区块链公链项目?因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任何企业都有机会借助自己的理念、运营打造一个颠覆现有格局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将以生态圈所有者指定的货币进行流通。
由于初创企业自身持有一定货币,预留一部分货币供企业挖掘而货币总量一定,生态圈流动速度越快,对货币的需求量也就越大,较多的交易追逐较少的货币,货币必然会升值。
但这样的想法建立在该货币是不可替代品的情况下。现在不少研究小组正在开发跨链技术,将不同领域的区块链连接在一起,最终达到货币流和数据流的自由流通,最终去交易所。
在这种情况下,某一链条货币不足对生态圈造成的影响,可能并非古典货币理论介绍的那么简单,货币价格很有可能不会遵循简单的供需关系。设计者需要从宏观经济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这也是区块链项目最吸引人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这一新的领域中建立新的规则,成为去中心化系统的管理者。
届时,区块链的拥有者将拥有控制整个领域经济的能力——抛售或吸入数字货币都将对行业造成巨大影响。
但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企业能达成这样伟大的成就,即便是以太坊打造的群星云集的以太坊联盟,也未能在区块链领域到达“垄断”的效果。
所以,初创企业表面上仍然保留着晋级机会,但其中的法律问题、政策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XCARE的目标生态环境(图片源于XCARE白皮书)
为企业提供服务
为企业提供服务是区块链项目现阶段主要的盈利模式,云储存安全怀疑者很有可能转向可追溯、不可篡改的区块链服务提供商,以寻求数据最大程度的安全。
BurstIQ是一家运营数据共享平台的区块链初创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在区块链+医疗领域实现盈利的企业。它的主要业务包括为客户提供数据储存和数据交易服务,从而收取服务费和手续费。
国内经营与BurstIQ类似业务的创业公司非常多,如云巢智联、边界智能、魔链科技等。各个公司都拥有卓越的技术,但要盈利,也许还得在运营上下功夫。
如今,腾讯云的TBaas加入此领域,并能提供涵盖金融、供应链、物联网、医疗等多个领域服务,想必未来客户的争夺与拓展将变得更加艰难。
智能合约参与利润制造
智能合约好比一份可以自动执行的合同,由机器代替人来判断合同的有效性,并强制执行。
它的实质还是一段代码,但区块链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保证这段代码在非信任机制下自动运行。区块链是智能合约运行的前提条件。
在实际情况下,通过智能合约进行利润制造的机会非常广泛。医疗保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医疗保险的赔付过程涉及大量的单据和专业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是冗杂枯燥且难以理解的,患者很难通过阅读条款去界定这次服务是否可以报销、如何报销及何时报销。
智能合约可以以非黑箱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只要能让患者相信机器是可以被信任的。
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智能合约执行了审计、分类信息等操作,排除了中间商的干扰,且记录不会人为损坏,也不会发生时间太长导致文件上的字体模糊不清的情况。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智能合约的运营者自身成为了中间商,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收付审计费用。这种特殊的中介服务为客户节省了大量成本,其实质是通过提升效率实现的。
这也是企业积极建设平台的原因——我们不缺效率,我们缺的只是客户。
在医疗领域之外还有一种模式,即Catalyst(MIT的区块链项目)的证券管理服务。Catalyst以基金交易员、数字货币投资者、数据管理者等用户群体为对象,能够帮助用户分享和整理数据,从而构建有利可图的数据驱动投资策略。
在整个过程中,Catalyst的分析过程是匿名的(这说明闭源在区块链中仍有生存空间),它的客户只能看到投资组合,而不能通过搭便车的方式自行对交易策略进行复制。
这种盈利模式类似与传统的证券行业,而医疗领域也是可以借鉴的。也许未来有一天,一切诊断过程都能由机器代为执行,而这种行为不同于金融领域的黑箱式操作,整个诊断过程都会记录下来,机器学习甚至可以比医生更快学会诊断技巧,并发现一些常人无法发现的关联。
特殊服务驱动系统运行
不少企业在打造区块链社区时拥有自己的专属领域。以遗传学家Church领导的Nebula Genomics项目为例。
消费者在享受Nebula提供的基因测序服务后,并不能以法币的形式付款,而必须将法币兑换成Nebula发行的Token。
随着更多的人将法币换成这种Token,Nebula便成功打造出一个以基因数据为核心的区块链平台,在那之后,它将更好的开展精准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这种模式以实际技术为依托,在项目开端以线下服务盈利,并在盈利过程中将收入中的法币转化为Token。
随着项目的进行,该平台能借助开端模式获得的数据,开展更多精准医疗服务,其盈利方式也变得多元化,但整个过程不会脱离实体。
在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Token的作用以激励为主,代币升值并非遗传学家应该考虑的问题。
国内的医数链项目也遵循着同样的思路,医数链从较小的职业病领域入手,以现有资源着手打造区块链项目。Xcare也即将在自有公链的基础上,推出自己的dAPP,为用户提供实在的医疗服务。
毁誉参半——项目ICO
ICO的原本目的是通过预售服务在市场上众筹。2013年,早期的ICO公司出现在金融领域,随后迅速引爆整个数字货币市场,投机潮由此兴起。
但这一风波来得快,去得也快,仅在2013年-2014年间就有众多项目死在了炒作中,或直接被判定为骗局。
根据Engadget数据现实,2017年,902个基于众筹的数字货币中,45.6%已经失败。
众筹、股票发行、代币发行比较
即便如此,依然有一般幸存,我们不妨看看其中的优质项目。
Medicalchain在2月1日启动ICO,不到一天时间便完成了2400万美元的ICO限额。
Medicalchain的本意是通过ICO项目融资且预售其健康服务,但实际上绝大多是ICO的参与者均是抱着投机的心态进场,很少会有人为自己预购医疗服务。这当然不影响Medicalchain完成其自身的目的,因为它的未来服务规划让投资者很安心。
在此模式下,这些企业(也包括打造生态圈的企业)非常重视Token的作用,代币升值将作为盈利的一部分计算估值(尽管几乎无法估计)。
这并非空手套白狼,实质上类似于一家企业同时运行金融资产(Token)和经营资产(服务),以管理经营资产来促使金融资产盈利。不过,若是“金融资产”占比过大,风险也就不请自来了。
国内前沿区块链项目盈利模式举例
以太坊的未来模式
2018年3月,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表示:“没有人喜欢谈论租金,但我们必须要开这个先河。”
随着底层网络上的dAPP越来越多,以太坊的基础构架已经不看重负,网络拥堵也是常有之事,这势必引发区块扩容或dAPP的自然选择。改革刻不容缓。
迄今为止,还没有加密货币找到合适的模式对资源进行定价,而以太坊的储存租赁无疑为区块链的未来盈利迈出坚实的一步。
此外,这也是区块链项目脱虚向实的关键,毕竟没有盈利的技术如何吸引人投资呢?
巨头涌入
共享经济的基础是通过实时监控可用资源和相应需求并作出调整,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对于Airbnb这样的独角兽而言,他们已经有着成熟的管理模式,稳定的现金流。他们尝试区块链,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带来更为透明,更为高效,更为公平的系统。
P2P住宿现在正处于上升的高峰,根据高盛的调查显示,很多使用过P2P住宿的用户,很难再适应传统酒店住宿。
这类企业使用区块链一般采用私有链或联盟链的方式,他们并不需要Token参与流通,节点也不以匿名形式存在,他们看中的是区块链技术本身。
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人工输入政府签发的ID信息将转变为政府签发ID安全储存及验证。顾客和房东可以完全信赖评价内容。同时评论可追溯,避免了负面评价被删除、水军参与的可能性。
医疗领域方面,新的巨头徐徐入场。4月12日,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在山城重庆召开。在此次会议上,腾讯CEO马化腾在谈及“区块链+医疗”落地方向时,提出了“处方链”。
马化腾表示:“腾讯与广西柳州尝试在微信挂号、支付等功能基础上,实现了全国首例‘院外处方流转’服务,院内开处方,院外购药甚至送药上门。因为处方流转涉及卫计委、医院、药企等多个环节,这里我们用了区块链技术实现处方不被篡改;我们也在考虑推动这项技术的落地应用。”
Airbnb、腾讯的盈利模式不会因此发生太多变化,因此此类企业使用区块链,是出于成本、效率的考虑,而非以区块链创造直接利润。这一模式也适用于百度、阿里、Alphabet等国内外大型企业,他们绝不想被新生技术颠覆。
区块链的未来
XCARE项目发起人茅泽民认为:“不仅仅是在医疗领域,在未来,每个领域仅会存在一条或两条最大的公链,其他小链条将会被吸入这些公链或直接消失。”这非常符合长久以来的商业规律——混乱走向统一。
事实上,一项技术的未来的价值在于它将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利益。区块链技术本身很难具备盈利性,但如果这项技术真能按众多白皮书上所描述的方向发展,这将是对整个产业的革新。
一、金融区块链应用的意义
区别于传统互联网技术,区块链具有弱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征。区块链技术可能给金融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由区块链技术构建的金融生态,可以解决传统金融模式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另一方面,人们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将资产准确、快速地进行价值和信用转移。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对金融行业产生以下积极影响。
(一)降低金融机构运行成本,提升智能化水平
目前,金融机构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不仅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而且还将引发操作风险。区块链可以改进传统的经营模式,优化业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智能化水平,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降低金融机构管理风险,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区块链利用特有的密码技术,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实现数据的不可篡改,确保交易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区块链还能省去各种中间环节,加快结算与清算速度,实现全天候、实时到账,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三)加大金融机构创新活力,发展新兴金融业态
区块链在重塑传统业务模式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商业业务模式。一方面,区块链促进金融机构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如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拓展;另一方面,区块链加大金融机构业务之间的协调合作深度,通过源代码的开放与协作,催生了更多的金融业态,推动了新兴金融业态的出现。
二、当前江苏金融业区块链应用进展
(一)规划布局迅速铺开
人总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稳妥推进分布式账本等技术的验证试点和研发运用,辖内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区块链相关发展规划与统筹部署。统计数据显示,共30家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特点,制定了区块链发展战略与部署方案,占调研机构总数的40%。同时,科技投入总体呈上升趋势,各机构2020年金融科技资金投入总额为135.1亿元,比2019年增长23.9%,占营收比例由1.6%增加至1.8%(见表1所列)。统计显示,各机构金融科技人员占比逐年上升,2021年1-10月金融科技人员占比中位数为3.2%,比2019年提高1个百分点,70%以上机构的金融科技人员占比有所提升(见表2所列)。
(二)应用实践有序推进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牵头组织建设了长三角征信链平台、反洗钱关注信息共享区块链系统、国库非现场监管联盟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业供应链产融服务平台等项目,在反洗钱、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票据业务、征信、函证等场景逐步开展应用,提升监管效率和金融服务水平。此外,鼓励金融机构基于联盟链方式,发挥区块链跨主体、低成本构建互信的技术优势,探索综合民生、融资授信、交易存证等区块链应用,如江苏银行推出全流程线上化的物流动产质押融资产品、招商银行搭建物流链普惠云平台、苏宁银行加入区块链信用证系统、东吴证券参与上交所区块链存证系统建设等。
(三)产用融合不断深入
江苏银行、东吴证券、国联人寿等11个金融机构联合高校、科技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重点围绕区块链等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合作,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例如:江苏银行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落地区块链跨行票据贴现业务;东吴证券与北京大学实验室联合研究可信区块链,主要用于数据保护、态势感知等安全场景;苏宁银行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解决不同平台之间数据共享的问题,并构建小微商户底层数据融合体系;苏州银行与西安纸贵互联网科技公司共建区块链技术实验室,围绕区块链底层技术、场景化服务与应用等方向开展研究。从初步统计的科研成果看,专利申请方面,有9家机构共申请了119项金融科技相关专利;专利授权方面,有7家机构共拥有32项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登记方面,有15家机构登记了软件著作权共计138项。
(四)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
积极发挥标准的支撑、引领和示范作用,推进区块链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促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规范化发展。一是组织辖内金融团体积极制定区块链相关的团体标准,包括《长三角征信链征信一体化服务规范》《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存证应用规范》等,并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二是鼓励金融企业积极制定区块链相关企业标准,通过参与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省内苏宁金融科技等共4家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企业入选《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2020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
三、存在不足
(一)技术仍处于探索期,应用尚未形成规模
目前区块链底层技术在可用性、可靠性、技术架构等方面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网络攻击通过新技术漏洞向消费者传递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分布式账本使用的密码技术本身可能被破解,给整个产品线带来巨大威胁;成熟的应用案列不多,场景挖掘有待提升,部分金融机构在项目建设中处于观望阶段。
(二)投入回报比还不高,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区块链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底层技术研发成本较高,回报难以保障;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地域和资金投入的限制,在吸引高层次人才方面较为困难,引进人才成本较高,专业人才储备相对不足,主要通过技术外包的模式开展项目建设。接近70%的机构反映缺乏既精通新技术又熟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超过30%的机构认为本单位科技人才难以支撑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三)监管机制尚未健全,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区块链创新应用的高速发展也正不断引发新的监管挑战,因涉及金融、工商、税务、司法等多个行业主管部门,涉及层面广,统筹难度大,亟须建立一套适用于新兴科技发展的区块链治理模式与机制。此外,全国统一的标准供给不足,相关技术规范尚未形成,跨链互通难度较大。
四、应对策略
(一)统筹规划,务实推进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统筹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系统建设。二是加强组织保障和资源支持,推动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提升风险技防能力。三是指导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在区块链技术探索、场景落地、产用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四是强化各类区块链金融标准的贯标落地,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区块链行业和团体标准编制。
(二)聚焦前沿,合力创新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智库等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搭建创新交流平台,加强区块链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参与信任机制、跨链技术、隐私保护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二是推进区块链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借助科技公司的技术力量搭建安全可信的区块链平台,通过共建联盟链等方式推动行业协同发展。
(三)服务实体,深度融合
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在参与主体多、验真成本高、交易流程长的金融场景应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继续做好长三角征信链项目,增加服务对象,提升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促进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深挖应用场景,推动集成创新。
(四)管控风险,创新监管
一是平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对现有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的挑战,防止区块链技术风险与金融业务风险叠加产生风险扩散效应。二是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为契机,继续推动符合条件的区块链金融创新应用开展测试,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提炼优秀实践和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区块链金融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20)[R].2020.
摘 要:地区性连锁超市受到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的竞争,需要采取特殊的发展战略才能走向成功.淮北快乐真棒超市是极具代表性的地区性连锁超市,成功的原因是坚持本土化的经营策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之路、建立农超对接的平台.同时快乐真棒连锁超市还存在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商品陈列较为混乱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来保证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 :连锁超市;竞争优势;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F01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030-02
“连锁经营指在核心企业或总公司的领导下,由分店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零售企业,通过标准化技术和多店铺扩张方式进行规范经营,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1]连锁经营的优势在于,运用标准化、专业化、统一化的经营模式,“套用公式”一般进行扩展,节省设计和创新成本,从而产生规模效益.零售行业的连锁超市就是连锁经营模式的代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常居榜首的沃尔玛便是经营非常成功的国外连锁超市.在国内,大润发、苏果、华润万家等连锁超市也都发展迅速,在各主要城市均开设了门店,连锁经营可谓是当今大型超市普遍采用的经营和扩张之道.
淮北快乐真棒超市注册于安徽省淮北市,是淮北本地土生土长的连锁超市.公司成立于2000年,经历十余年的飞速发展,门店由1家发展至31家,经营规模也由最开始7000万的注册资本成长为年逾8.5亿的营业额,并且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蔬菜基地和食品工厂,成为了淮北市首屈一指的本土企业.在连锁超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快乐真棒超市并没有被沃尔玛、大润发、苏果等国际性大型连锁超市所挤垮,守住了一定市场份额并逐步实现扩张是难能可贵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都在扩大经营的地域、开拓广阔的市场,它们将目标锁定在中小城市甚至县城.每一个中小城市本土的地区性连锁超市都需要思考,要采用怎样的经营方式能抵御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的竞争,并实现逐步成长.通过研究淮北市快乐真棒超市的经营理念,可能帮助回答这个问题,有助于地区性连锁超市健康有序的成长.
1 淮北快乐真棒超市竞争优势分析
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拥有充足的资金、丰富的管理经验、雄厚的人才储备,这些竞争优势是地区性连锁超市所无法企及的.盲目的拼价格、拼服务无疑是以卵击石,终将成为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扩张进程中的牺牲品.地区性连锁超市必须把握住那些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并围绕优势制定与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所不同的经营思路,才能虎口夺食赢得生存的机会.淮北快乐真棒超市成功的把握了自身的优势,走出了一条与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不同的发展路线.在笔者看来,优势有三点:
1.1 本土化的经营策略
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对于中小城市来说是外来企业,在给市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无疑会分走本土企业的市场,影响本地零售业的正常发展.而地区性连锁超市是本土化的企业,其经营状况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就业问题,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企业形象.对于本土的企业来说,当地政府往往会给予较大力度的扶持,在资金补助、税收减免、土地审批等方面都提供了比较优惠的政策,这一优势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所不拥有的.因此,制定本土化发展的经营策略,立足本地优化服务,将自己打造成为本土连锁超市的代表,是地区性连锁超市的一条合理的发展之路.快乐真棒超市的经营思路就是如此,借助淮北政府想要把快乐真棒打造成淮北市零售的龙头企业的想法,利用政府提供的政策和土地优势,快乐真棒在淮北市区、郊区、村镇、社区设置众多的门店和便利店,并且按照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的标准严格把关,把快乐真棒扎扎实实的打造成淮北零售第一品牌.快乐真棒的本土化的发展策略为市民购物提供了便利,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也获得了市民的认同感,在淮北市零售行业内树立起了优秀的形象和口碑.
1.2 “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之路
大型超市是人流密集的购物场所,对单位客流密度的要求极高,所以一般大型超市的选址都在人口集中的黄金地段,以保证自身的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对于地区性连锁超市来说,基本无法提供与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相同标准的服务,品牌名气和资金水平也不在同一起跑线,在市区与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硬碰硬无异于一场灾难.这时,进行适合自身发展的超市选址就非常重要,避开锋芒,另辟蹊径往往成为地区性连锁超市成功的关键.在快乐真棒超市刚刚成立之时,淮北市内虽然只有两家大型超市,竞争并不激烈.而快乐真棒超市却有预见性的选择了在市郊开办了第一家分店,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快乐真棒都将眼界集中于淮北市周边的矿区和村镇,围绕缺少大型超市的地区设置门店.这些偏远地区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根本无力入主,快乐真棒很快的占据了淮北市周边的市场,展开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在全部31家门店中,只有5家门店开设在人口密集的商业中心,大部分门店都开设在了市郊、矿区和农村.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之物,抓住了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的覆盖盲点,将会是地区性连锁超市未来的发展关键.
1.3 农超对接的果蔬配送
“农超对接”模式是农户或者农户联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通过签订契约形成的产销直接对接合作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它实际上是一种农产品流通的生产者与终端零售商越过其它中介环节直接对接的扁平供应链模式.[2]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有统一的配送体系,在中小城市基本没有与专门的农户订立农产品采购合同,这种经营模式使得本地新鲜的农副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的货架.而地区性连锁超市立足于本地,可以发挥本土化的地域优势,让本地的瓜果蔬菜自产自销,保证了城市果蔬供应的快捷、新鲜和廉价.淮北快乐真棒超市实现了很好的农超对接,还建立了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保证了超市农产品的质量.在春节期间市场果蔬供应短缺,农超对接的快乐真棒超市的蔬菜价格要远远低于菜市场和其他超市,赢得了一定的市场.
2 淮北快乐真棒超市经营问题及对策分析
地区性连锁超市与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相比有着自身的竞争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
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一般都设有完备的配套设施,让市民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成熟的大型连锁超市一般都设有停车场、购物巴士等配套设施,有些超市还设有购物街、小吃城、休息区等场所,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但是根据笔者走访,淮北快乐真棒超市的大部分门店没有这些相关的配套设施,甚至连基本的停车位和洗手间都很缺少.这些设施虽然不决定超市的本质属性,但却极易给消费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使超市损失客户群体.
像快乐真棒一样的地区性连锁超市虽然投资少、规模小,但也应明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道理.适当的修建停车位,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能够为超市赢得更多的人气,有利于超市的健康发展.
2.2 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快乐真棒超市为解决淮北市人才再就业问题,招聘了大批下岗工人作为服务员.但是对这些员工却缺少专门的再就业培训,很多员工把以前单位不良的工作作风带入了现在的工作.在快乐真棒超市中,服务员态度差、素质低、缺少热情和耐心的情况屡有发生,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也很不到位.容易让消费者在购物中产生负面情绪.
作为地区性连锁超市,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员工,完善员工培训机制,定期进行服务理念和业务技能的培训,灌输正确的经营理念.
2.3 商品陈列较为混乱
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的商品陈列有着严格的规则,整个超市井然有序,消费者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快乐真棒在这个方面却疏于管理,这也是很多地区性连锁超市所公有的问题.商品陈列杂乱,错放、乱放的情况很多;在整体上缺少明确的布局,不能让消费者一目了然的找到商品.
在创办门店之前,就需要对门店的房屋结构进行考察,并设计相应合理的货品陈列区域划分,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日常经营中,需要对货架上的货品进行定期整理和筛选,调整合适的位置,并予以积极的维护和保持.让商品的摆放井然有序,给消费者提供耳目一新的购物体验.
3 结语
淮北快乐真棒超市是极具代表性的地区性连锁超市,其成功的原因是坚持本土化的经营策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之路、建立农超对接的平台,这些经验每一个地区性连锁超市都需要进行学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必须明确的看到快乐真棒存在的问题,做到“见不显而内自省也”才能保证地区性连锁超市健康有序的发展.
显然金融是区块链技术最早,也是应用得相对成熟的领域。这与区块链技术天然就是账本的特性直接相关。然而这远远未挖掘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平台技术、数据库技术的优势以及充分利用此种技术优势在各个领域和场景下应用的可能性。也即区块链的短期价值被高估,而长期影响却被低估(何宝宏博士语)。
如今,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而互联网技术当中还在不断涌现出各种让人应接不暇的新技术。在这些新技术当中,作为底层技术的区块链将发挥最长远最广泛的影响。
技术篇:认识区块链技术
(一)区块链技术是什么
区块链最早由密码学家“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于2008年提出,目前行业公认的区块链定义是:
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链条的方式组合成特定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去中心化共享账本,能够安全存储简单的、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
区块链本质上就是一个账本,可以让互不信任的人,在没有权威中间机构的介入下,充分信任对方来进行信息与价值互换。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储存、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
(二)区块链技术为什么会有如此长远而广泛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具有以下六大特征,正是这六大技术特征使得区块链具备了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的特质:
去中心化: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技术,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任一节点停止工作都不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作。
开放性: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
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里自由安全地交换数据,使得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和技术的信任。
匿名性: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无需以信任为背书,因此交易对手无须公开身份。
可编程:分布式账本的数字性质意味着区块链交易可以关联到计算逻辑,并且本质上是可编程的。因此,用户可以设置自动触发节点之间交易的算法和规则。
可追溯:区块链通过区块数据结构存储了创世区块后的所有历史数据,区块链上的任一一条数据皆可通过链式结构追溯其本源。
区块链的信息通过共识并添加至区块链后,就被所有节点共同记录,并通过密码学保证前后互相关联,篡改的难度与成本非常高。
深刻地理解区块链技术这六大特征,可以更好地在文创产业中挖掘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价值。
价值篇:区块链技术在文创产业发展中的价值
技术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路径。
互联网领域中,技术可以高效解决某些传统法律问题;对于法律无法及时作出回应的新业态,技术就是产业规范,是法律的重要补充。
(一)盗版是文创产业的致命伤
文创产业包括了影视、文学、动漫、音乐、视频、游戏等以及其相关的数字形式,涉及内容的生产、复制、流通和传播等主要环节。
在“互联网+”时代,文创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遇到了不少挑战。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快速传输、低成本性,加上各种盗版技术的层出不穷,使文创产业面临着盗版猖獗的挑战。
网络盗版给文创产业带来了的巨大经济损失是有目共睹的。
首先,网络盗版直接带来的是诸如工作流失、版权价值缩水、损失大量优秀作品的负面影响;其次,由于网络盗版内容的低俗,加上虚假广告、木马病毒、作品质量低下等特点,劣质内容也给用户体验带来极坏的体验,影响消费者对正版作品的感受,造成版权市场的恶性循环。
原本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IP本应成为文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但当下互联网产业生态圈里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依然严重,网络著作权官司纠纷频发,原创盗版遍地、举证困难、维权成本过高等问题成为文创产业的尖锐痛点。
此外,对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法律不可避免地存在滞后性,一些新型业态无法获得著作权法权利体系下的保护,在转而寻求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同时,却存在评价标准不一的不确定性。
网络盗版如同溃堤之蚁,可以撼动整个文创产业赖以生存的根基,因此,在传统的法律法规政策、司法保护、行政执法、行业自律以及企业内部规制之外,前沿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给文创产业的痛点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
(二)区块链提供的解决思路和价值
规范和技术是解决法律问题的两种进路,当法律事后规制的成本较高时,区块链技术提供了更低成本更有效率的进路。
对于目前文创产业存在的各种法律问题,例如新型的盗版模式使得盗版行为更加分散化、隐蔽化,打击难度更大;网络盗版各环节更加细分,责任认定难度更大;用户的正版化意识未能与正版化进程一起提高等问题,区块链技术也许可以提供一种更低成本更有效率的解决思路。
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时间戳、哈希算法对作品进行确权,证明一段文字、视频、音频等存在性、真实性和唯一性。
一旦在区块链上被确权,作品的后续交易都会被实时记录,文创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可追踪,这为IP权利证明、司法取证等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技术保障和可信度很强的证据。
具体而言,首先,IP是文化娱乐创意的核心,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将文创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加速流通,缩短价值创造周期,实现IP的价值转移,并保证转移过程的可审计、可信度和透明度。
其次,基于区块链的政策监管、行业自律和民间个人等多层次的信任共识与激励机制,同时通过安全验证节点、平行传播节点、交易市场节点、消费终端制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文创行业的存储与计算能力,有助于文创产业全面进入数字化内容生产及传播时代。
另外,文创产业的盗版问题也可以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途径来解决。可以不断加强权利持有人与标准组织和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主要行为者之间的合作,以促进可追踪性技术的传播,并支持区块链等新追溯和认证系统的出现。
通过记录资产、交易和参与者,这种共享数字分类账本提供了关于IP来源和历史流转的信息,使IP更容易地被追踪和认证。
因此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加强供应链的透明度并更好地保护IP是文创产业可以重点考虑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不仅在抑制盗版方面有突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可以贯穿文创产业的全产业链。
应用篇:区块链在文创产业的应用及落地场景
(一)区块链技术贯穿文创产业的全产业链
区块链在文创产业的应用主要围绕着四个领域展开的:区块链+内容生产,区块链+内容流通,区块链+内容交易,区块链+内容维权。
区块链+内容生产: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共同创作作品数据的追踪、确认和审计,有效地减少共享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创意产业的生产、交易、投资平台。创造一个人人可以创作、交易、传播、消费、众筹的信息共享和价值交换的平台。
区块链+内容流通:基于区块链特性和虚拟市场规则,使得消费者能够参与内容创作、生产、传播、众筹和消费的全流程,而不需要依靠第三方平台的信用背书。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价值传输特点,内容产业可以在版权交易和游戏道具场景交易平台上发行、交易数字资产(类似于token)。基于不可篡改、分布式的特点,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的版权和游戏道具交易不仅能促进交易的安全、透明,融合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能对游戏和版权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区块链+内容交易:利用区块链技术,使音乐、电影、文字作品等内容产业数据的生产、传播、许可、交易等过程公开化和透明化,跨过出版商和发行商,创作者可以直接在区块链平台上发表、推广或交易作品,直接获得报酬。
利用区块链技术,添加信任的确权节点,进行IP及其相关权利的交易,以及权益分配等功能,可解决交易不透明、内容不公开等问题。
区块链+内容维权:利用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算法等技术对交易数据共识签名后上链,不仅可以进行一般的文件存储,而且可以通过实时保全的数据通过智能合约形成证据链,满足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要求,促进证据及审判的标准化。
(二)区块链技术在文创产业的落地场景
1、内容生产—共创平台语戏app
语戏app是基于亚流行文化社群“语言 Cos”而创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app,主要解决的是许多作者共同创作的文字 Cosplay 一段情节、故事的知识产权问题。
创作模式是在语戏这个app中,创作者共同创建、整理、cosplay、存放、沉淀、考核某个剧本或故事,最后汇总成为一个令人满意的作品。
最后这些作品独家授权给平台,语戏平台卖给影视、文化公司后将收益按区块链记录中每个人的贡献分配给各个共同创作者。
区块链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取代了依托于旧的QQ群及贴吧的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人为处理成本,区块链平台基于算法直接统计每个人在每部戏中贡献的内容占全作品的比例,而且平台的不可更改性更能保护共同创作者的利益。
2、内容流通—版权流通平台Primas项目
Primas项目致力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数字版权领域,打造国内首个在版权领域商业化落地的区块链产品。希望从根本上颠覆洗稿的游戏规则,重新书写媒体传播的法则。
Primas的运行模式是建立完整的DNA体系和溯源机制,其核心是内容数字指纹识别,通过密码学与区块链技术,将创作者认证的作品及认证时间、作者信息、可信时间戳共同加密,生成一段唯一的八位码,这样不管之后内容“流窜”到哪个地方,都有根源可以追寻。
区块链技术解决的主要是类似于版权登记和公示的问题,不再需要中心化数据库下的检索比对,只需直接溯源就能确定权利人的最终版权,但是可能会涉及到盗版确权的问题。
3、内容交易—版权交易平台Cfun项目
Cfun平台是基于全球公有链量子链开发的一个去中心化的应用(DApp),用来记录作者的作品,同时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意在建立一个全球的协同创作生态,同时促进IP的全球实时交易。
运行模式主要是通过区块链技术,第一层是多个内容创作者共同创作作品,将内容卖给最终的IP买家。第二层是将包括作者信息和粉丝行为数据等所有的创作日志记录在区块链上,以便对数据进行追踪、确认和审计。
最后通过使用准确的用户行为数据,CFun计划利用算法将IP和买家相匹配,通过智能合约计算每个内容创作者在每笔IP交易中的贡献,以实现IP的自动交易。
区块链技术解决的问题是保障版权交易过程中的确权、共创版权人的版权收益分配等问题,并保证版权交易和游戏道具场景交易更安全。
4、内容维权—电子存证平台“仲裁链”项目
“仲裁链”是由微众银行联合广州仲裁委、杭州亦笔科技三方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是基于FISCO BCOS的区块链底层平台,在司法领域的真正落地,并于2018年2月制作了首份区块链裁决书而完成价值验证。
运行模式是当某项业务发生时,用户的身份验证结果和业务操作证据的HASH均记录到区块链。当需要仲裁时,后台人员只需点击一个按键,相应的证据便会传输至仲裁机构的仲裁平台上。
仲裁机构收到数据后与区块链节点存储数据进行校验,确认证据真实、合法有效后,依据网络仲裁规则依法裁决并出具仲裁裁决书。
区块链解决的问题是基于区块链多中心化、防篡改、可信任特征,利用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算法等技术对交易数据共识签名后上链,实时保全的数据通过智能合约形成证据链,满足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要求,实现证据及审判的标准化,让“仲裁链”充当“第三方电子数据存证平台”。
从以上四个具体项目来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贯穿到文创产业的全产业链中,在落地时并不会有明显的环节割裂开来。
事实上,在具体落地项目中,业界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创新和尝试。如腾讯已经推出首款区块链游戏化应用《一起来捉妖》,真正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游戏中的功能落地,炫酷又好玩,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监管篇:区块链文创产业的监管模式
对区块链的监管将因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而有所不同
文创产业涉及到内容的生产及传播,因此一直是政府监管的重点。虽然区块链技术并未广泛应用到文创产业当中,但监管也是日后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区块链技术演化出了三种应用模式,即公有链(Public blockchain)、联盟链 (Consortium blockchain) 和私有链 (Private blockchain)。因此对区块链的监管也围绕着这三个应用模式来实行。
公有链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分布式系统的任何节点均可参与链上数据的读写、验证和共识过程,并根据其相应的共识机制获得相应的经济激励。
由于公有链的各个节点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网络,并参加链上数据的读写,运行时以扁平的拓扑结构互联互通,网络中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服务端节点。
因此,公有链的特点是保护用户免受开发者的影响、所有数据默认公开,交易速度较低。比特币是公共链的典型代表。考虑到完全开放性和去中心化带来的传销或者其他犯罪的风险,目前对该应用模式的严格监管有其必要性。
联盟链是部分去中心化(或称多中心化)的区块链,适用于多个实体构成的组织或联盟,其共识过程受到一定规则的控制。
系统内交易确认的节点一般也是事先所设定,并通过共识机制确认。取决于联盟链内部的信任程度和相关需求程度,虚拟数字货币可以选择匿名或非匿名。
联盟链的各个节点通常有与之对应的实体机构组织,通过授权后才能加入或退出。各机构组织组成利益相关的联盟,共同维护区块链的运转。联盟链的特点是低成本运行和维护、高交易速度及良好的扩展性、可更好地保护隐私。对于文创产业的流通、交易和维权也有很大应用。
在监管方面,由于联盟链容易进行控制权限设定,拥有更高的应用可扩展性,可以考虑目前对于行业协会的监管模式,根据涉及领域的不同,可以采取事先许可或事后备案的监管模式。
私有链是完全中心化的区块链,但具有分布式特点。中心控制者指定可以参与和进行交易验证成员的范围。
对于私有链内的成员,系统不需虚拟货币提供奖励。私有链适用于特定机构的内部数据管理与审计等,如版权局的版权登记数据等,其写入权限由中心机构控制,而读取权限可视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外开放。
私有链的特点是交易速度非常快、给隐私更好的保障、交易成本大幅降低甚至为零。由于私有链的各个节点的写入权限收归内部控制,而读取权限可视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外开放。
因此,对于私有链的监管或许可以考虑接入API接口,考虑到私有链的封闭性,政府对这块的监管压力会很大。
1、“区块链+AI”行业简介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主要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更多过去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智能工作。AI一词最早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2015年美国伊利诺伊小组研究中表明,现阶段AI智力已可达4岁孩童智力水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成熟应用,围绕着“AI+”的技术理念创新也在不断提出,其中“区块链+AI”的技术理念尤为突出。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其本身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拥有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难篡改、匿名性等特征,可有效弥补人工智能应用中存在的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问题。区块链可以为人工智能提供“链”的功能,让人工智能的“自主”运行中需要的数据信息都得到可信记录并具备可溯源的特点,使得AI更可信、更安全。可以说“区块链+AI”是新型技术之间的通力合作,若两者可有机结合,将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从金融、消费、医疗服务到政府服务,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正在逐步渗透各个行业和领域。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协作将会解决诸多的问题,在人工智能提供数据分析和匹配的同时,区块链将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和可信任的网络。
2、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行业现状概述
人工智能被誉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也将成为经济发展中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在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2017年7月8日国务院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明确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至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全面支持建设小康社会;至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向智能社会建设迈进;至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经济强国奠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年申请数量达30115项,产业规模突破百亿,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52.1亿元,该行业每年以40%~50%增长率进行增长,预估2019年将突破300亿元,截止2017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已达592家,仅次于美国。2017年9月,华为公司推出的芯片麒麟970及苹果公司推出的芯片A11SOC均具备机器学习处理单元,为人工智能硬件打下坚实的基础。人工智能行业目前已走过技术蛮荒期,处于通用技术与行业结合形成商业化场景应用阶段。根据目前沪深两市板块分类统计,涉及人工智能概念的上市公司共104家,基本涵盖了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各相关领域。
相比于人工智能技术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长足发展而言,区块链技术目前起步不到10年,且刚刚经历了三个初级的阶段,分别为:
起步期:2009年-2012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使得区块链技术开始走进部分极客和新兴技术爱好者的视野当中,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定程度的关注和研究。
雏形期:2013年-2017年,以太坊在比特币的基础技术架构之上引入了智能合约,使得区块链的可拓展性得到极大的提升,区块链技术开始延展到更多行业和领域。
发展期:2018年-,区块链技术开始迭展,行业发展聚焦于更为安全的技术架构的搭建与更加良好基础性能的提升,区块链安全、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等方向开始受到行业重视,一些应用逐步在全球各个行业领域开始试点。
目前区块链技术发展总体阶段处于类似于互联网发展的初期阶段,距离大规模的应用落地仍然需要时间积累。“区块链+AI”是新兴技术相互赋能的良好应用结合,区块链技术在人工智能这一垂直领域的探索,有助于加速新兴技术的落地,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目前大部分“区块链+AI”项目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或早期应用阶段。
二、“区块链+AI”具有的优势与挑战
在人工智能为区块链提供更强大拓展场景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同时,区块链技术可为人工智能提供高度可信的原始数据以支持其持续的“深度学习”。在未来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可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透明、可溯源的特点,来保障人工智能始终处于人类可控的范围之内。这对两者的技术发展进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而言,区块链技术本身处于早期阶段,与人工智能相结合需要持续迭代以满足人工智能对性能和稳定性的要求。
1、“区块链+AI”两项尖端科技的相互赋能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两项技术的结合,有以下七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区块链可以提高人工智能的数据安全性;二是区块链可以加速数据的累积,给人工智能提供更强大的数据支持,解决AI的数据供应问题;三是区块链可以解决数据收集时的数据隐私问题;四是人工智能可以减少区块链的电力消耗;五是区块链使得人工智能更加的可信任;六是区块链帮助人工智能缩短训练时间;七是区块链有助于打造一个更加开放与公平化的人工智能市场。双方结合的优势具体说明如下:
(1)提高数据安全性
区块链可以帮助人工智能避免因数据存储问题导致的故障。区块链中每个节点都按照链式结构存储完整的数据,每个存储节点都是独立的、地位等同的。区块链的高冗余特性,分布式数据存储,可避免系统级别风险的发生。理论上看除非所有节点全部出现风险,否则数据就是安全的。
此外,考虑到人工智能诊断的“黑箱”问题,清晰谁建立了人工智能,使用什么数据进行训练,以及谁部署了最终的,是我们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最佳防控手段。目前使用的大多数人工智能程序都是“深度学习”算法的变体。不良的数据内容将给人工智能带来相应的安全隐患,区块链则通过记录哪些核心算法是使用哪组训练数据开发的,避免了这一问题。更宽泛地说,区块链可以记录谁编写了原始的人工智能算法以及用什么数据来训练算法。
(2)大量且丰富的数据支持
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发展会进行海量数据收集,同时因为市场竞争而拒绝进行数据共享。由此造成这些公司接触到的数据有限,缺少完整的数据集做支撑,使得人工智能产品质量较差。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利用数据分类帐进行部分数据的购买销售。可靠性强、可用性高的数据将会使得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计算机识别,语音识别和其他数据密集型应用。
当收集了大量同类型数据用于训练AI模型时,数据会受到偏差或“过度拟合”的影响。数据样本将不具备典型的随机性来代表总体的特性。使用此类型数据训练的模型比使用更多不同样本进行训练的模型表现能力要差很多。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让不同的人和公司来提供可信的不同数据,可以获得更多样化的数据样本,帮助AI完成“自主性”决策。
(3)隐私保护
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需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个人隐私数据合理使用的问题,例如从公共数据库中推导出私人隐私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又推导到其他相关人员的信息,这已经超出大部分人同意披露的信息范围。区块链采用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交易信息公开透明,但对于账户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经过数据拥有者授权才可访问该数据,即使遭到入侵,也仅是一小部分信息内容,无法获取用户完整的个人身份信息,此技术在AI大数据运行环境下,个人的隐私免于被侵犯,不法企业难以利用用户数据来牟取不正当利益。同时,区块链与加密算法相结合可以在数据分享过程中分离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让数据使用方可以利用密文进行模型训练和使用,彻底杜绝原始数据泄露的风险,从而打通企业和政府中的数据孤岛。
(4)能源消耗减少
采用POW共识机制的区块链项目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学习算法,提升数据中心的负载,操控计算机服务器和相关的散热系统,优化冷却,有效地进行设备管理,从而减少电力的消耗。对于AI可以优化能源消耗已被谷歌和百度等公司证实,2017年6月百度的智能楼宇项目一个月内为百度省下了25万度用电量,谷歌旗下AI实验室DeepMind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谷歌削减了15%的用电量。
(5)可信任度的提升
一个人工智能管理的区块链可以为独立于人工智能运行的底层平台的人工智能提供一个分散的标识。每一个主要的人工智能都可以注册成为被普遍认同的节点,这将为AI识别提供一个解决方案,类似于今天的网站证书,以验证网站所有权。
一个人工智能管理的区块链还可以允许每个人工智能将其活动的常规哈希函数写入区块链分类,以便具有加密密钥的可以对其进行不可篡改的检查。区块链搭载的人工智能分布式账本记录了人工智能做了什么,确保人工智能的错误行为被及时的发现、分析和纠正。而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使得人工智能几乎不可能“掩盖它的踪迹”和删除犯罪活动数据。
最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可以确保人工智能处于控制之下。通过人工智能执行任务的公共记录(必须由多个区块链节点进行验证),我们可以确保人工智能的运行不会超出界限。
(6)更短的AI训练时间
在使用区块链技术保障训练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的前提之下,可以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存储的方式将一台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训练时间大幅度的减少。例如一个人工智能的训练可以采用模型并行或者数据并行的方式,将单个的模型或者数据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之上,从而减少训练时间。人工智能也可以在同步数据并行中删除同步约束限制,而采用异步并行模式——人工智能在每一步的信息处理中不必等待数据的相互确认,可以直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从而进一步减少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训练时间。
(7)开放公平性
区块链提供的核心价值是“去信任中介化”。如果想要创建一个自组织和自我调节的人工智能网络——那么分布式记账技术是最好的途径。谷歌、腾讯、IBM、Facebook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已经彻底改变了分布式计算——将计算任务分散在多台虚拟机之间,以实现高效的可伸缩任务处理。但是他们的布式处理工具仍然是非常集中的,并且专注于由中心化的控制器统一调度特定任务,以实现非常特定的目标。
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将使“去信任中介”的网络得以实现,在这种可信网络中,两个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安全可靠地进行交互,而无需任何中心化的中介。区块链还可为人工智能提供声誉系统,这样每个人工智能都可以在选择与其他人工智能进行交易之前检查其声誉。另外,区块链的无中介、高透明度将鼓励这些人工智能开发人员共享他们的数据和他们的产品,而不必担心出现某些偏袒竞争对手或窃取其知识产权的情况,并确保所有相关方为他们的工作获得适当的报酬。
2、“区块链+AI”面临的挑战
“区块链+AI”的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AI和区块链自身的缺点,在结合后仍无法有效解决;另一方面是AI和区块链结合过程中可能造成原有优势被破坏。例如:
(1)政策性风险
区块链目前部分的衍生应用在世界各地存在着一定的政策风险——例如未来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伴生的通证来激励人工智能开发或节点管理,但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策上如何定义通证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技术融合的不确定性
作为两个前沿的新兴技术,且都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无论是从当前区块链的技术指标,还是从人工智能的实际落地性来讲,距离两者真正的结合并实现落地,需要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目前区块链的主要问题为扩容、隐私、和计算能力,主流的公有链难以支撑人工智能的链上实现。
(3)大规模的社会应用面临挑战
数据共享威胁大型企业利益。通过弱化数据的中心化,降低了大型企业相对小公司的竞争优势。如果任何人都可以访问这些数据集和计算,那么任何人都有机会与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竞争。从技术领域中去除这些障碍将会改善社会,但共享市场的尝试可能会让大公司感到不安。如果任何人都有能力在世界上制造出最好的人工智能,那么市场将与许多正在争夺一部分市场的初创企业和小企业共同分享。之前使用用户数据来制定广告或业务策略的公司和政府组织将再次被迫以较不直接的方式获取其数据。因此,大公司可能会反对数据去中心化,并可能游说维持AI模型开发方面集中式数据集的现状。
(4)不可控性
当使用了“一旦运行不可停止”的智能合约时,如果合约代码存在漏洞被黑客利用,黑客将通过智能合约漏洞牟利,因在区块链上运行的事务和交易不可撤销,可能会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AI与区块链结合的应用场景
结合两者技术优势,通过AI让区块链更智能,区块链让AI更“自主”,更可信。目前对于AI和区块链的结合应用,市场上已经涌现出很多相关项目和理论创新,描述了不同场景下结合,比如:
(1)区块链+AI在医疗方面进行结合
相关的结合领域有医疗数据加密和医疗计算分析。关于医疗数据方面,据统计,大部分的医生会直接将病人的病情、个人信息等信息发给同事,这涉及侵犯病人隐私的问题。应用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和授权等技术,对关键信息进行加密,只有经过数据拥有者授权才可访问该数据,将大大的提高医疗数据的隐私性。关于医疗计算分析方面,AI在医疗机构提供数据错误率小于2%,利用区块链的技术,可以对于医疗数据进行信息交换,相比传统AI,数据可更好地进行共享。谷歌旗下DeepMindHealth正在开发区块链医疗数据审计系统,利用“区块链+AI”技术让医院、NHS、病人自身都能实时跟踪其个人健康数据。
(2)区块链+AI在数据市场进行结合
利用区块链集合群体的力量,进行数据上的共享、AI模型的训练等。AI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数据集,区块链可以利用数据分类帐进行高质量数据的购买销售,当收集了大量的、多样化的数据样本后,可用于训练AI模型,这些数据及AI模型将会解决信任的数据孤岛问题,使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进行共享学习,自我成长,产出高质量的计算机识别,语音识别和其他数据密集型应用。目前SingularityNet、DeepBrainChain、Bottos、OceanProtocol、Indorse、ARPAChain等项目涉及该领域。
(3)区块链+AI在金融领域进行结合
相关的结合领域有市场情绪分析、去中介交易商经纪人(IDB)和检测金融欺诈行为等。关于市场情绪分析及去IDB方面,利用AI进行深度学习和时序分析,再结合区块链技术保护下的个人数据相整合,为个人提供更精准的交易服务。具体来说,就是从用户面板上进行大数据采集及处理,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用户情绪数据,对市场波动进行预算,最后自动化下单。利用机器人取代人工,提升效率,降低了IDB佣金。在检测金融欺诈行为方面,使用交易机器人,高频加密交易,弱中心化减少人为操控的可能性,降低金融欺诈风险,此外,AI监控加密市场,让恶意攻击变得更难。目前有Autonio、Aigang、Numeraire、Endor等项目涉及该领域。
(4)区块链+AI在云计算方面进行结合
当前AI云计算方面面临计算资源昂贵、训练时间长、训练数据多、开发去中心应用困难等问题,结合区块链技术后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把区块链中挖矿及电力消耗过程中过剩的资源转换为AI云算力,资源上进行整合,降低计算成本。目前有NebulaAI项目涉及该领域。
(5)区块链+AI在物联网方面进行延展
首先,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解决“如何证明自己是自己”的问题,用户可通过区块链+AI技术完成生物身份识别和身份认证,将个人身份与物联网联系在一起。其次,解决了更新的问题,所有物联网设备在区块链+AI的加持下,数据共享,设备可智能化更新。具体的垂直应用包括:应用在工业制造上,制造生产的设备在区块链中传递信息,更智能化地成长,提高效率、增加产能;应用在交通上,更好地铺开无人驾驶应用,解放人们的时间,智能化管理交通,有利于减少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的发生;应用在监控等公共基础设备上,身份认证能快速的识别出罪犯,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目前有智行者、美图等项目涉及该领域。
1.引言
在Gartner公布的《Gartner2016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中,“区块链”首次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兴技术板块处于接近曲线顶点的位置,是个备受期望的新兴技术。有人说,16年是区块链的元年,17年是区块链的落地年。关于区块链,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根据区块链的发展进程进行理解。区块链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区块链1.0可以理解为加密数字货币和公布式交易账簿的区块链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块链可以看做一个所有节点都可以“记账”,选出某段时间最快最好的“记账”,然后将该页帐发送给各节点的去中心化技术;区块链2.0是指资产数字化加智能合约,与1.0最大的差别就是通过高级的编程语言把现实中的业务场景与逻辑在区块链上加以实现;区块链3.0是指结合互联网、物联网、认知计算,将区块链应用在各个领域,而不仅仅是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有着去中心化、集体维护、去信任、可靠数据库、匿名化、可扩展等特征,引起了广泛关注。
2.区块链的优劣势
2.1 区块链的优势
2.11 去中心化,不可篡改
以往的信息系统中,为了防止数据被篡改,都是靠多层设防来控制访问。如果想进入数据库,必须进行身份认证、识别权限等过程,而且该过程将会留下痕迹。这种传统的保证数据安全的思路与银行将金库埋在地下深入类似。但是传统信息系统下的整个业务网络依赖于一个或几个中心系统,一旦发生问题,包括欺诈、网络攻击或错误,都会导致整个业务网络是出现问题,使得整个业务网络较为脆弱。
区块链对数据的保护则是另一种思路,即这些数据对每个节点的参与者都是共享的,没有所谓的中心。区块链的原理是基于共识算法与密码学的、所有节点都可以“记账”,选出某段时间最快最好的“记账”,然后将该页帐发送给各节点的去中心化技术。使用密码算法确保网络上的参与者仅仅可以看到和他们相关的账本内容,交易是安全带、授权的和验证的。如果想要篡改数据,不是攻击中心数据库即可,而是必须“串谋”大多数节点,几乎没有可能。
2.12 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传统的商业模式中,每个参与方都有自己的账本,在交易时各自更改,所以各方都产生了协调各参与方而带来额外的工作。此外,为了解决各方的信任问题,常常需要一个中介机构来进行协调和管理,而各方都要支付给中介一定的服务费用,成本较高。
区块链架构使每一个商业网络的参与方都有一个共享的账本,当交易发生时,通过点对点的复制改变所有账本。去除了信任化,不必借助中介或对业务“合同”重复处理,从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2.13 高可用性
区块链系统是每个节点都在实体的操作与控制下维护一整个副本,再基于共识算法使数据保持一致的活性系统。在这样的活性系统下,单个节点遭到黑客攻击、硬件出现故障、软件发生错误或网络遇到问题等情况均不会影响其他节点,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该节点要想再投入工作,只需要排除故障、同步数据即可。此外,由于个别节点出现问题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一些节点可以下线进行系统的例行维修。这些都是区块链高可用性的体现。
2.14 自动化
区块链的自动化是指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完成,还有可信度高、透明、实时、强制的优点。智能合约是与区块链1.0最大的差别,即通过高级的编程语言把现实中的业务逻辑在区块链上加以实现。以往智能合约由于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运行环境,即支持可信代码的运行,故无法自动执行,但区K链的出现让智能合约不再只是一个构想。结合资产数字化与智能合约就可以通过区块链来描述许多现实中的业务场景,从而将区块链应用到各个领域。
2.2 区块链的劣势
2.21 隐私保护不强
传统信息系统中数据的隐私保护通常是由中心来进行的,但是在区块链中,所有的数据对于所有节点的参与者都是共享的、透明的。现在区块链对于隐私保护的解决方案是匿名,即只可以看到交易的信息,但看不到是现实中的哪个人进行的交易。该方案对于一些领域可以解决隐私问题,如比特币,但是区块链必将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而对于一些需要实名的领域,这样的解决方案可能不再适用。同态加密等新型密码学的思想或许可以解决区块链的隐私保护问题。
2.22 耗费大量资源
区块链耗费大量资源主要体现全网算力和网络宽带两个方面。由于区块链是各节点都可以记账,然后再选择记的最快最好的帐,所以全网的算力不是类似于云计算的协同合作。每次只选择一个节点的记账成果,那么其他节点的运算就失去作用,被浪费。东北一家有2500台矿机的挖矿厂每月电费达40万元。另外,区块链在运算时需要耗费大量宽带资源,甚至可能导致网络性能瘫痪。
2.23 升级机制不完善
传统的信息系统进行升级修复时只需要先暂停运行进行集中升级即可,而区块链的升级机制与传统的信息系统不同,即区块链无法关闭系统来进行集中升级。现在的主要解决方案有软、硬分叉升级机制,但是还处在摸索阶段,有待完善。或许稍稍弱化“去中心”或实行多中心可以帮助解决该问题。
2.24 技术难操作
区块链作为一个全新的思想理念和技术,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从理解理念,到接受认同区块链,再到实际运用区块链技术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此外,互联网是区块链的基础,目前等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对于不熟悉网络安全知识的用户而言,即使将加密算法、共识算法作为黑箱的一部分,应用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外包也要支付大量的费用。因此,区块链自身的复杂性可能会让一些企业望而生畏,选择保持原有的系统。
3.区块链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趋势
3.1 业务流程的跟踪查询
我国物流现在还存在着快递丢失、错领误领、快递员冒快递、信息泄露、信息难以追溯等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货物从出发到接收过程中的所有步骤,并且不可篡改,从而确保信息的可跟踪性。比如对于多式联运,业务要经过多次中转,故信息很容易缺失。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各个参与方共享完整的信息,且易追溯和问责。对于快递业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顾客签收行为的可验证性,从而避免错领误领、快递员冒领的现象发生。
3.2 产品的防伪追溯
区块链可以完整记录产品整个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包括采购、运输、生产、加工、配送、销售、售后等环节。应用区块链技术后,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溯到产品的原材料来自哪里、由谁运输、在哪里生产和加工、什么公司进行配送、在哪里销售及谁负责售后等信息,可以快速、清楚地找到出现问题的地方,且具有不可抵赖性,从而精准、快速问责。同时,也可以避免产品被伪造,有利于打假,保证消费者和各方利益。
3.3 实现智能化运输
目前欧洲已经有地方利用区块链、借助集装箱尝试实现智能化运输,即把集装箱信息存储在数据库,区块链的存储解决方案会自动决定集装箱的运输路线和日程安排,还可以对以往的运输经验进行分析,不断更新路线和日程设计技能,使效率不断提高。对于收货人来说,不但可以随时掌握货物从出发到目的地全过程的物流信息,而且可以随时修改优化货物运输的日程安排。
3.4 替代港航EDI的应用
在进出口贸易中,涉及到采购方、销售方、承运人、港口及海关等众多主体,有十几种业务单证,极为繁琐和复杂。现在各国都是由EDI服务商来专门负责数据的整合与交换,由于只有EDI服务商一个中心,因此存在着信息泄露和数据安全等问题。此外,由于各个参与方的数据都有不同的标准和格式,造成了现在数据标准与格式混杂的复杂局面。有着“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特点的区块链可以取代EDI服务商的应用,使其不再是中心。供应链上各个参与方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共享各环节的物流信息,可以用统一的格式对数据进行更新,从而节约成本和高效交换数据。当某环节出现问题时,也可以快速追溯,精准问责。
3.5 完善供应链金融的管理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通过授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是我国的供应链金融遇到了交易流程不够透明,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评级和信息识别能力有限的瓶颈,而区块链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区块链可以实现所有交易流程和数据的准确记录,且不可篡改,实现供应链上各参与方数据的共享与同步。区块链使得所有数据透明公开化也打消了银行对中小企业交易数据的可信度的疑虑,从而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难度。
对于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评级和信息识别能力有限的问题,银行可以将区块链应用在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来实现企业信用评级和信息识别的智能化,从而减少信用评级和信息核实的难度。
此外,现在我国银行对于供应链金融中“预付款融资”和“存款融资”的在押品管理难度较大,即使安排“巡核员”也不能保证在押品确实在押。银行可以通过区块链来进行资产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清楚、准确地掌握在押品的实时状态,减少风险和成本。
4.结论
区块链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和理念,有着去中心化、集体维护、去信任、可靠数据库、匿名化、可扩展的特征,可能颠覆我们现有的一切体系。与传统的信息系统相比,区块链技术有着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提高效率,节约成本、高可用性、自动化,智能化的优点。但是作为一个还未成熟的技术,区块链也有着隐私保护不强、耗费大量资源、升级机制不完善和技术难操作的劣势。目前的区块链技术大多应用在金融领域,其他领域还在展望和探索阶段。可以预测到区块链在供应链领域会有业务流程的跟踪查询、产品的防伪追溯、实现智能化运输、替代港航EDI的应用和完善供应链金融的管理的应用,值得期待,但是要真正落实区块链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林.区块链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J].中国金融,2016(17):39-40.
[2] 孙建钢.区块链技术发展前瞻[J].中国金融,2016(8):23-24.
[3] 梅海涛,刘洁.区块链的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J].电信科学,2016,32(11):134-138.
[4] Y润祥,魏长江.区块链的应用进展与价值探讨[J].甘肃金融,2016(2):19-21.
[5] 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ActaAutomaticaSinica,2016,42(4):481-494.
[6] 谢辉,王健.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6(9):192-195.
[7] 周立群,李智华.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7):49-51.
[8] 李岩溪.结合区块链技术的代收款解决方案[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6(23):60-60.
[9] 一冰,.区块链技术,中国物流需要吗?[J].中国储运,2016(11):56-57.
[10] 徐凯.区块链技术在港口与航运领域的应用趋势研究[J].港口经济,2016(12):5-8.
[11] 赵刚.区块链将有助于大幅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J].中国储运,2016(11):58-59.
[12] 吴思进.区块链将在物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J].中国储运,2016(11):58-58.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可追溯和具备智能合约机制的特点,在税收风险管理中工作具有良好的适用性。2018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王军局长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中提出,“要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税收征管领域的合理用途”。同年8月,国内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在深圳开出,正式开启了区块链在我国税收领域的应用之路。如何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涉税信息管理和税收风险管理水平,有效促进纳税人税收遵从,已经成为摆在各级税务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税收风险管理的意义
作为全球性科技产业革命的代表性创新产品,区块链技术能够为数据存储、更新和利用提供全新的基础架构和计算范式。税务机关将其应用于涉税信息共享、发票管理和评价反馈环节,将有助于破解与纳税人、其他部门之间以及内部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促进信息深度融合和有效利用,从而带动风险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一)加强涉税信息共享的需要。当前信息壁垒在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和应用实践中仍未完全破除,沟通协调成本较高。如开展机动车性能检测行业清查工作中面临诸多数据难题:一是配合部门多。需要与交警、环保、安检等多个职能部门对接,由于存在部门认识偏差、系统接口差异等因素,部门协作联动难度较大且工作开展缺乏持续性。二是类别繁杂。清查工作往往涉及上百家检测机构,包括十几种车辆类型,每年的收费标准、优惠力度各不相同。三是数据量大。有关信息量往往多达数万条,依靠传统管理方法费时费力且存在安全隐患。对此,如果由职能部门和有关企业达成共识后,建立专门的联盟区块链,利用去中心化特性,由车辆检测机构将交易信息上传到区块链系统,由主管部门审核后实现数据共享,可以大大降低数据采集、周转、传输等环节的办公成本,从而安全、便捷、全面地获取各类涉税信息,为开展税收风险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二)破解发票管理难题的利器。全面营改增以来增值税发票的范围覆盖到所有经济活动,其监管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发票虚开、丢失、不及时入账等现象屡见不鲜。据统计,2018年以来,菏泽市税务系统通过跨区域协作系统收到协查任务500余条,涉及发票数千份,价税合计逾7.2亿元。其中,对于省外走逃失联企业开具的发票,受票方往往拒不承认已收到、入账,存在违规列支成本费用的税收风险。而税务机关受数据查询权限和分析能力所限,往往难以全面掌握有关票流信息,无法快速、准确锁定疑点。如果利用区块链技术,归集汇总全类别的进项发票信息后,利用设定的风险指标模型实现自动比对、识别,将有助于弥补现有管理系统的不足,构建统一、完善的闭环式发票管理体系,引导企业规范发票管理和财务核算。在此基础上对发票开具、取得、认证和入账等环节实现全流程监控,税务人员就可以真正实现从无差别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集中更多的精力关注中高风险企业。(三)精准实施评价反馈的工具。评价反馈是指税务机关对风险识别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等级排序的准确性和应对策略的有效性等进行效果评价,并据此采取改进、完善措施。然而由于各地征管资源和纳税遵从状况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指标缺乏统一量化标准等原因,各级风险办有时候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应对机关的工作开展情况,不利于优化完善风险指标规则,制约了其政策辅导和应对指引效应的深层次发挥。而区块链全程可追溯的特性,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反馈信息进行汇总、共享,有助于对风险识别的科学性、等级排序的准确性、应对措施的有效性等做出科学评价,从而强化各环节工作质量监控和考核,进一步明确完善措施和改进方向。
二、区块链技术在税收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探索与挑战
当前,区块链技术在税收领域应用的研究方兴未艾,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市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对于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应引起足够重视。(一)国内外关于区块链技术的探索。1.英国:欧盟区块链技术的领头羊英国拥有全欧洲最多的区块链创业项目和加密虚拟货币交易所,政府部门认为区块链技术能够提供有效的管理框架,减少欺诈、错误的发生,可用于包括税收征管在内的各项公共管理工作中。英国皇家税务和海关总署(HMRC)首席技术官史蒂夫•沃尔特斯曾在2017年3月表示,英国正认真对待区块链技术,并将其视为一项税务管理的全新技术。2019年11月,HRMC出台加密货币税收政策,明确规定将把区块链项目的货币活动纳入个人所得税管理。2020年1月,据英国媒体报道,HMRC将开发专门的区块链分析工具,用以监测逃避缴纳税款等违法行为。2.深圳:国内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的诞生地深圳是国内将区块链技术用于发票管理实践的先行者。2018年3月,深圳市税务局与腾讯公司合作,了全国首个“区块链+电子发票”的技术方案;同年5月,方案上报总局获得批复后,深圳作为全国唯一的试点城市,邀请了停车场、餐饮行业等部分企业参与试点,并逐步打通了从消费环节到报销环节的发票流转全链条。深圳的试点实践,是对现有税收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为推动信息管税、促进纳税遵从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坚持交易即开票原则,通过一键报税,有效解决实时开具发票填写不实、不开、少开等问题,实现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二是全信息上链,全流程实时监管。通过区块链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发票开具、流转、报销全流程的状态,发票全流程实时可查、可管,通过发票限额实时调整,可以对风险企业进行限制管制,紧急停开,强化事前风险控制;三是全流程打通,强化闭环管理。通过多节点的参与,打通领票、开票、流转、申报全流程,发票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实现了业务全闭环管理,从根本上消除了税收管理盲区。(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挑战。在肯定区块链技术对推动信息治税和税务机构扁平化管理重要意义的同时,对于其可能带给法律制度、管理机制和信息安全的挑战同样也不可忽视。一是对税收法律法规体系的挑战。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会催生企业会计凭证管理方式的变革,可能会与现有发票管理制度不相匹配。同时,区块链技术中的智能合约机制中,交易的实现并不完全依托于实体,与现行税法中确定纳税主体和纳税地点的标准不相符,可能会引发税收管辖权和财政收入区域分配争议。二是区块链技术在税收领域的应用将会对现有的税源、发票管理岗位职能和业务流程形成较大冲击,并对税务人员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可能会带来信息安全风险。虽然在数据传输阶段,区块链技术拥有成熟的加密技术,但在采集和应用端需要将数据的控制权逐级下放,这就意味着参与方一旦遇到网络攻击或自身存在管理漏洞,将面临着严峻的信息安全风险。据《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披露,仅2016年全国政府网站和数据库就被篡改467次。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涉税信息被大量泄露或被不法分子篡改,将会对税务部门的公信力乃至社会经济稳定带来恶劣影响。
三、税收风险管理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建议
区块链作为当前科技创新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在税收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大有可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推动立法进程,优化制度环境。为了给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制度环境,需要立法机关制定明确有效的监管制度,协调、维护各方参与者的合法利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细化电子凭证的管理办法,对远程支付、电子资产产权转移的纳税主体、纳税义务发生地点和时间做出明确规定,消除税收争议,防范执法风险。同时允许税务机关以和纳税人共同授权的形式,将涉税数据开放给相关联的第三方,通过在线平台实现远程办税与实时监控,为人工智能在税收领域的深化应用打好政策基础,规避管理风险。(二)优化信息服务,强化发票管理借助区块链安全、防篡改、数据可用不可见等技术特性,将开展风险管理与优化发票信息服务有序结合。以优质的纳税服务提高纳税人的获得感,赢得纳税人的支持配合,引导其及时通过电子税务局就发票的取得、认证情况进行反馈。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风险管理,对未收到、未入账、未抵扣的发票,系统自动按受票企业归集汇总,形成清单。通过自动归集汇总发票信息,利用设定的风险指标模型,实现自动比对、识别,对存在疑点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并根据风险等级及时开展风险提醒、更正提示、业务阻断或作出移送稽查处理决定。(三)建设数据平台,加强信息交换。积极与各协税单位沟通交流,推动各方达成一致的信息交换、共享的信任共识,运用区块链共识机制构建税收共治格局。第一阶段,邀请各单位行政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区块链技术专题讲座,系统介绍数据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机制的工作原理,消除因不了解新技术而产生的误解和抵触情绪。第二阶段,推动召开由大数据局、财政、税务和各协税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就各单位工作职责、信息交换内容、数据传输媒介和监督考核标准开展研讨,达成一致的规范协议并写入链内,触发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第三阶段,根据各单位的数据存储形式,分别采取写入前置库、对接网络接口和局域网上传等方式,将涉税信息分布式存储在联盟区块链上。税务部门在此基础上建立可视化的信息图表,自动归集各类纳税人的基本信息、经营行为、发票管理情况、关系图谱,实现第三方涉税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应用。(四)构建“闭环”管理,深化应对成效。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全过程、全面信息的区块链管理模式,自动记录风险信息采集、风险识别、等级排序、风险应对和反馈评价等环节的详细内容,形成完整追溯链条。应对前做好案头分析,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多途径获取并有效汇总各类涉税信息,为开展全税种、多维度的风险分析应对提供有力保障。应对过程中,及时关注指标落实和疑点解除情况,指导应对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税务约谈和实地核查。应对完成后,及时开展指标还原分析,对风险分析模型和识别指标的适用性做出量化评价。对应对质量较好的,通过链条做好经验推广,推动风险应对结果由单一风险点的排除到治理风险面和控制风险源的转化,促进风险应对成效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兵.新经济时代从“以票控税”到“信息管税”的转向:由B2T税收征管问题引发的思考[J].法学,2014(12):76-88.
[2]张之乐.以区块链技术促进纳税遵从的设想[J].税收管理,2017(12):108-111.
[3]汤晓冬,周河山.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税收治理框架构建[J].税务研究,2018(11):98-104.
[4]杨雷鸣,朱波,苏宇.关于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升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考[J].税务研究,2019(4):77-80.
腾讯领投车好多C轮融资,持续看好二手车市场。上市公司中,大东方(600327)汽车服务产业链布局完整,涵盖4S店、汽车用品、汽车美容、二手车市场;金固股份(002488)提供二手车金融服务,旗下汽车超人是汽车维修保养O2O +B2C平台;广汇汽车(600297)与阿里共建二手车平台,在O2O、金融、大数据挖掘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