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投资风险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0-28 16:08: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投资风险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投资风险论文

篇(1)

1对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估

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金融风险是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金融投资过程中,金融风险的评估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的依据,对投资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使得投资者在投资之前了解将要面临的一些不利于金融投资的外界因素,并做出控制和应对的准备。不仅可以降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失,还能增加投资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的决策依据。由于风险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那么对于风险评估也要随着风险的不断变化而进行不断的更新。只有不断的随着市场的变动做出最新的判断和评估,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投资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的投资风险对自身投资的金融商品的不利影响。如果完全根据金融投资风险评估去规划投资方案和制定风险反应机制,这样会造成很大的偏差。因此投资者还要综合考虑市场信息,在了解所要投资的金融商品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科学的金融投资组合,以期将投资风险将至最低,并且获得最大的利益。而且,为了增加获利的可能性,投资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不但能根据所做出的风险收益的组合评估自身投资的金融商品,而且可以通过评估自身投资商品的同时检验所做出的风险收益投资组合是否合理科学,并为进一步的投资规划和资源配置打下基础。这样一来,即使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遭遇了风险,他们也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对其进行应对,不仅可以将自身受到的损害降到最低,还能增加投资经验。

2对于金融投资过程的风险进行分类的控制

由于金融市场上在种类和性质方面有着很大差异,因而每个商品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这些风险的种类多种多样,即使面对同一种风险,这些差别很大的商品也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因此,如果想要把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将要面对的金融投资风险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必须进行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分类。评估预测金融投资的商品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并针对不同的金融投资风险做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即对于不同的金融商品所将要面临的投资风险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这就是一般的金融投资过程中对风险进行分类的控制。事实上,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投资者的不谨慎,很多投资者在没有深入研究投资将要面临的风险和问题的基础上就对某个单一的金融商品进行大量投资。这种错误的行为在增加投资者所投资商品投资风险的同时,还增加了投资者受损的几率。选择多种不同的金融商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之后再进行投资,才是值得推荐的做法。此外必须综合考虑投资过程中的利率和汇率的变化,评估和预测投资组合中的每种金融商品所要面对的风险,对金融商品做出一个合理的预估,并据此做出相应的投资风险应对策略和规划,最后再在此基础上制定投资计划。这样有利于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金融投资风险的降低,确保得到可观的投资收益。

篇(2)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篇(3)

1风险管理及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

所谓项目风险管理是指人们的主观行为,使各行为主体通过对某一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要遇到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出适宜的防范控制措施,用合理的手段综合处理风险,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实施的既定目标的科学管理过程。

投资项目风险指的是项目投资建设运营过程中项目可能给项目投资者、项目债权人等相关利益群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投资项目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对这方面的研究也颇多,一般来说主要分为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政治文化风险等。每一大类风险因素又可划分为若干小类,这些风险因素对不同的项目,甚至是同一项目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也都是不同的,但任何一种风险都有可能造成项目建设的失败。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外资源型投资企业对勘探、开发、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该项目安全正常实施,达到预期收益,并保证本企业及国家的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科学管理过程。

2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与一般风险管理程序一样,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价、风险的决策和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这四个主要步骤。

风险的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调查投资项目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是否存在、分析产生风险的各种原因。识别风险应尽可能全面按照系统分析的方法,项目风险可分为筹融资风险、建设期风险、生产期风险和项目决策风险。

风险的评价是指对投资项目所面临的各种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的范围与程度进行的测算和估计。它包括风险大小的定量估计与风险危害基准的设定等。

风险的决策是指针对投资项目所面临的各种特定风险及其大小,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分析,从而做出是否投资,何时投资以及如何投资等的决策过程。

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是指人们力求规避或改变那些可能引起或加重损失的因素,采取安全有效、积极合理的措施来对付各种风险。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要根据风险管理主体对风险的态度、风险承受能力、管理者的素质、风险的性质和影响程度等许多因素,运用各种相应的方法来进行处理。其中风险的防范主要偏重于对风险的事前、损前处理,风险的控制则是在投资项目运作过程中,随时监视项目的进展,注视风险的动态,一旦有新情况,马上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决策,并采取必要的行动。

风险管理的这四个步骤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通常下一步骤的进行是以前一步骤的结果为依据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风险尤其是经济风险的影响因素是瞬息万变的,旧的风险因素会不断改变,新的风险因素又会不断产生,因此必须定期、不定期地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风险决策方案及风险控制方法。换句话说,风险管理活动的四个基本步骤是一个连续不断、循环往复的管理过程。

3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3.1项目筹融资风险

这是指项目管理者在筹融资活动中改变筹资结构,使其偿债能力丧失和资金利润率降低的可能性。项目筹融资风险主要来源于生产经营、资金组织和外汇汇率变动。如果生产经营中项目亏损,就使得筹融资中借入的资金偿还需用自有资金支付;如果资金安排不合理,购货付款与偿债付款较集中,就会出现临时性的经营困难;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还主要面临着汇率升降所带来的风险。

3.2建设期风险

在对外投资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中,由于资金的不断投入,而项目还未获得任何收益,这就使得项目一旦因为某些因素造成建设成本超支,不能按期完工或无法完成,就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为此需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一定的技术能力,否则导致项目的投资成本、完工质量及生产效率方面出现不确定性;原材料、燃料涨价,资金、人员和物资调配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建设成本增加、工程延期,投资回收期延长;土地、建筑材料及运输的可获得性出现困难,无法按计划开工,就会拖延工期;不可抗力风险自然灾害、战争、政局变动等都会影响工程开工,并对投资项目未来产品市场产生影响。

3.3生产期风险

项目建设完成,进入正常经营状态,通过产品的销售来偿还债务和回收投资,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时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生产、市场、金融政策、汇率变动、政治波动等方面。

生产方面,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局限,对生产计划安排和人、财、物的有机组合不能实现预期的生产控制和成本控制,生产人员工艺技术不熟练,次品率高于标准,都会影响项目效益的实现;市场方面,原材料、能源市场价格波动,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影响项目产品利润的实现;汇率方面,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政治方面,一旦政局变动,尤其是国际关系出现分裂,将使投资项目严重受挫。

4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投资风险,在详细评价过程中将要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量化。考虑到风险因素是动态的、变化的,大多难以定量描述,而且表现出极大的模糊性,通过采用严谨的评估程序,将会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降低投资风险。因此,本文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其中的各个因素进行量化,对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进行详细评价。

4.1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模糊集的建立

(1)设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的因素集为,U={U1,U2,……,Un},相应的权重集为,A={A1,A2,……,An}。

其中Ai表示因素Ui在U中的比重

0≤Ai≤1,■Ai=1。

Ui={Ui1,Ui2,……,Uin},i=1,2,……,n。ni根据构成第i个因素Ui的具体风险因素数量而定。相应的权重集为Ai={ai1,ai2,……,ain},其中aij是风险因素uij在因素Ui中的重要程度,j=1,2,……,nj。0≤aij≤1,■aij=1。

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资源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因此,确定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集为:

U={U1,U2,……,Un}={政治与国际关系,经济波动,资源因素,管理能力,经营水平}

U1={U11,U12,U13,U14,U15}={国家的政治波动,两国关系的变化,两国对外投资政策的变化,两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两国产业政策的变化}

U2={U21,U22,U23,U24,U25}={汇率的变动,银行利率的调整,两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国际经济增长的波动,国际贸易的波动}

U3={U31,U32,U33,U34,U35}={资源储量,资源质量与品味,资源开采与获取难度,资源生产、加工变数,资源市场容量}

U4={U41,U42,U43,U44,U45}={管理层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管理层远见和个人魅力,管理层奉献和敬业精神,管理层专业技术相互匹配,管理层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U5={U51,U52,U53,U54,U55}={经营目标及难度,经营队伍,产品市场去向,市场销量,经营理念与装备}

权重集的确定可采取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可聘请资深人士根据目标国投资环境和本国投资政策及产业性质给相关因素打分,从而可以确定因素权重及各具体风险因素在相应因素中的权重。

(2)模糊评语集为V,V={V1,V2,……,Vm},Vk表示评估的第k个等级,k=1,2,……,m。本文取m=5,根据评估准则的性质,可以代表{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等意义。

4.2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单因素风险评价

首先对每个因素做单因素评判,确定各因素对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即给出从集合到的一个模糊映射:

?灼:UV。

对每个Ui,关系Ri,可由模糊矩阵表示:

Ri=(r■)■=r11,……,r1m……,……,……r■,……,r■

i=1,2,……,n

其中:rjk表示因素uij对于第k级评语Vk的隶属度。rjk的值也可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对于因素uij有s1个第v1级评语,……,sm个第vm级评语,则对于j=1,2,……,ni,有

rjk=Sk■S■

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Bi,Bi=Ai×Ri=(bi1,bi2,……,bim)为对因素Ui做单因素模糊评判的结果,i=1,2,……,n。

4.3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对各因素Ui,(i=1,2,……,n)做综合评判,由单因素评判的Bi构成模糊矩阵R。

R=B1……Bn=b11……b1m………………bn1…………

对R做模糊矩阵运算,既可得到因素集U对于评语级V的隶属向量B:

B=A×R=(b1,b2,……,bm)

当■bj≠1时,可经归一化处理,令

■j=bj■bj,得■=(■1,■2,……,■m)。

4.4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价结果

由模糊综合评判得■=(■1,■2,……,■m),■1,■2,……,■m表示因素集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度。根据最大隶属原则,B中最大的隶属度bk所对应的风险评语Vk即为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风险等级。决策者可通过比较该项目风险是否高于其愿意承受的风险临界值来判断是否对该项目进行投资。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资源及不同国家、地域的资源型投资项目,评估模型中的权重需要进行调整。如有的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增长势头迅猛,而资源储量不稳定,则就应该相应加大资源风险因素的权重。

4.5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的跟踪评价

投资方按照上述的评价方法对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价后,如果选择了该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跟踪评价。项目的风险跟踪评价所涉及的风险因素与以上评价体系中的风险因素相同。在进行项目的风险跟踪评价时,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多,有一些风险因素有可能是以上评价体系不包含的,所以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增加新指标和因素时,一方面要考虑所增加的指标和因素与其它指标和因素的相关程度;另一方面要考虑新指标和因素加入后,其他指标和因素将做何调整。

参考文献

1邱扬,曹俊虎.对强化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思考[J].青海科技,2000(6)

2卢家仪,卢有杰.项目融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黄训江,侯光明.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优先度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2)

4李哲,周建文.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及防范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0

5徐绪松,但朝阳.高技术项目投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

6毛荐其,霍保世.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8)

篇(4)

1.引言

证券投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是证券本来的收益和风险。证券未来的收益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证券的风险可以界定为,在给定情况和特定时间内,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如果证券未来收益仅有一种结果是可能的,则其收益的差异为0,从而风险为0.如果证券本来收益有多种结果是可能的,则风险不为0,这种差异越大,证券的风险也越大。

产生和影响证券投资风险有经济、政治、道德与法律诸因素。就经济方面而言又可以分成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对证券市场来说,上述风险大致可分成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类。市场风险就是内生风险,它仅仅由证券市场内在机制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其余风险可归入外生风险类,它由市场以外的因素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证券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角度研究证券投资市场风险形成的市场内在机制。

2.预期和决策

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证券市场价格的调节对所有新的、公开的信息能作出迅速反应,其信息集合除包括市场本身的客观信息外,还包括公开的证券市场相关的场外客观信息。简而言之,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所有场内外相关客观信息都能在上市证券的价格中得到充分迅速的反映。因此,通过证券市场价格计算的证券收益同样能够充分迅速地反映所有证券市场场内外相关的客观信息。

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过程通常总是通过证券收益客观信息的识别,获得证券未来收益的预期信息,提取证券投资的决策信息,然后选择证券投资行为。

根据证券投资主体预期形成模式的差异,可以将预期分成理性预期和有限理性预期两大类型。

理性预期是利用最好的经济模型和现已掌握的信息所得出有关证券未来收益水平明确的预测。其中包括不直接研究证券市场价格涨落,而直接研究证券市场所有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通过博弈模型进行证券本来收益的预期。

有限理性预期指证券投资主体不采用经济模型,凭借各自证券投资的经验或者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对证券未来收益的经济预测。

类似的,根据证券投资主体决策形成途径的差异,将决策也分成理性决策和有限理性决策两类。

理性决策是证券投资主体通过合适的证券投资决策模型或者通过证券的技术分析,然后选择投资行为的证券投资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是证券投资主体不采用证券投资决策模型,也不采用技术分析,仅凭借各自证券投资经验或者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所进行的证券投资决策。

证券市场中,完全不考虑证券未来收益水平和变动趋势的完全非理性证券投资主体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本文研究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的预期和决策两个环节中都具有理性或者有限理性。

3.两类证券投资主体

具有理性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两个主要环节上是通过经济模型或者技术分析独立获得理性预期信息和理性决策信息,然后独立选择证券投资行为。故称他们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

具有有限理性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在两个主要环节上都是凭借自身证券投资经验获得有限理性预期信息和有限理性决策信息,然后,独立选择证券投资行为,他们也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如果,至少在一个环节上,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获得有限理性预期信息或者有限理性决策信息,模仿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选择自身投资行为,称他们是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

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可能采用相同的经济模型或者相同的技术分析,也可能凭借各自相似的证券投资经验,导致其证券投资行为产生客观相似的效应。

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基于自身认知的内涵、认知的结构和认知的层次以及投资的经验。投资的偏好和投资的心理的局限,不足以从客观信息中独立获取证券未来足够的预期信息和独立提取选择投资行为足够的决策信息,或者对各自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置信程度不足以独立选择投资行为。他们不得不通过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以便获取各自足够的预期信息,提取各自足够的决策信息,或者达到选择投资行为足够的置信程度,客观上模仿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进行证券投资。因此,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产生模仿的效应。

模仿型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比独立型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客观上非理性含量更高一些。通过社会心理和认知心理分析,特别是证券投资博奕分析可以得到,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选择的投资策略是随大流的从众策略。

综上所述,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可能存在客观相似性,而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必定存在模仿从众性。

4.形成风险的市场内在机制

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上市证券的价格能充分迅速地反映证券市场所有场内外相关信息。所有证券投资主体都能任意地、不断地获取有关上市证券价格、涨跌幅度和交易量的客观信息。因此,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所有证券投资主体的客观信息是对称的,证券市场的竞争对所有证券投资主体是公平的。

面对客观对称的信息,两类证券投资主体预期形成的模式和决策形成的途径具有较大差异,导致其证券投资行为对未来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产生不同的作用,从而对投资证券未来收益的波动也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两类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产生不同的作用。如引言所述,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就是投资证券的风险,两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风险产生不同的作用,他们就是形成风险的市场内在机制。

若两个具有限理性的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通过相同的经济模型或者相同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独立获得各自的理性预期信息和理性决策信息通常是大致相同的。

若两个具有限理性的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凭借各自的投资经验大体相同,他们独立获得的有限理性预期信息和有限理性决策信息也大体相同。

上述情况下,两个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间便具有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的对称性,通常其证券投资行为对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形成产生客观相似的作用。否则,两个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是非对称的,其证券投资行为也不尽相同,对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形成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桑塔弗研究所(SFI,SantaFeInstitute)通过计算机模拟完全由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组成的股票市场发现,股票市场价格波动,股票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即证券投资风险和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客观相似程度及其变化速度有关。

综上所述,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客观相似性是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一种内在机制。不妨称为独立客观相似机制。其客观相似程度以及所持资本资产结构的变化速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会被成倍地放大,导致证券市场出现复杂现象,价格大幅波动,交易量增加,泡沫形成,甚至累积成危机。正如桑塔弗研究所模拟的股市一样。说明形成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是证券市场内在的非线性机制。

面对客观对称的信息,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各自独立获取的预期信息和独立提取的决策信息,通常是非对称的。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需要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以便选择各自的证券投资行为,他们的投资行为就会或多或少地模仿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也就是从众选择各自证券投资行为。这种模仿从众行为会在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间传染蔓延,他们个体的有限理性投资行为演化成证券市场整体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被成倍地放大,导致证券市场价格极度剧烈地波动,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大幅度增加,证券市场风险增大,甚至风险累积成为危机。

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模仿从众性是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另一种内在非线性机制。不妨称为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篇(5)

一、行业分析

1企业內部生产管理分析。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主要是研究如下几个方面:企业主要生产的产品、企业的型态、企业生产系统型态、企业成员的组成、企业经营理念。内部管理得当,会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工作的协调性、提高生产的效率与产品的质量。不好的管理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甚至导致职工的辞职或消极怠工。这就产生了管理风险。

(1)企业生产的产品形态。主要研究企业中生产的产品质量;产品中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的数量和种类,根据市场需求,研究生产种类和数量及开发新产品。

(2)企业的形态。是指企业属于哪一类的企业,一般分为:橄榄型企业形态、均衡型企业形态、哑铃型企业形态、3+3型企业形态。橄榄型企业拥有庞大的生产制造系统,自己一般不具备新产品研究和开发能力,也没有营销功能或部门,甚至销售能力都很弱。几乎没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属三流企业。均衡型企业拥有庞大的生产制造系统,而且具有比较强大的新产品研究和开发能力和部门,而且还有比较强大的营销能力和销售网络和自己独立的产品品牌,有一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但还有风险存在,属二流企业,哑铃型企业主要的工作重点和内容集中在研究新的技术、建立新的标准、开发新的产品,并转让新技术。由于几乎不存在庞大的生产制造系统,它提高了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属一流企业。3+3型企业主要从事无形产品的交易和服务,如软件开发、图纸设计、技术标准、法律顾问、管理咨询和信息服务等。这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所得利润率,以及对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拥有程度和品牌的知名度,甚至对某些行业的市场垄断性,都是其他类型的企业很难达到的,属超一流企业。

(3)企业生产系统型态。选择什么样的生产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和企业的管理模式。

2产业链分析。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企业要分析自身在产业链中的环节,如钢铁厂,它的上游企业是铁矿、焦炭厂、铁精粉厂,它的下游是房地产、汽车、船舶、铁路等行业。预测钢材的生产和销售状况,先要看上游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再看下游企业的消化效果。

二、宏观环境分析

1国内外宏观经济情况。2007年,经济形势普遍较好,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1.4%。2008年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3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前3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CPI上涨7.0%,其中9月CPI上涨4.6%,连续5个月出现回落。从GDP的增长情况来看,1季度是10.6%,上半年是10.4%,前3季度9.9%,呈现非常明显的加速下降趋势,而第3季度更是下降到只有9%。在“保增长”已经成为宏调经济主要目标的背景下,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会不断出台,如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以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减税等财政政策,将努力扩大内需市场。宏观经济的增长情况,影响某个行业,从而影响整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经营状况,因此,宏观经济的好坏,可以影响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

2国家政策的出台。如国家钢材关税的调整,2008年钢材出口退税调整政策的公布,根据财政部关税调整通知,自2008年元月1日起,焦炭、生铁、普碳钢坯等产品出口将实施25%的暂定关税;铁合金产品将加征20%关税;不锈钢、合金钢坯锭等初级产品实施15%关税;钢材产品中,螺纹钢、普通线材、普通棒材、窄带钢、焊管等产品加征15%关税;大中型材维持10%关税;热轧板材包括热卷和中厚板继续保持5%税率;冷轧等部分高附加值产品仍有5%退税。在目前国际市场对我国钢材出口着力打压,国内舆论日渐关注钢铁生产的环保问题的时候,出台这样的钢材出口关税调整政策,无疑是具有政策指导意义。只有吃透其中的深意,才能把握政策动向,规避贸易风险,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三、市场分析

1需求状况分析。从市场产品结构的需求,分为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以及它们所包含的各种产品种类的需求量。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针对的客户群,如手机分为简单手机、音乐手机、智能手机;音乐手机又分为不同档次的几类,有1000元以下的、1000-2000元的、2001-3000元的、3001-4000元的、5000元以的几类,分为不同的客户群,从调查可以发现不同客户群所占的比例均值约为3.3%、39.5%、41.2%、14.3%,方差分别为:0.62%、4.23%、4.63%、3%,从而可以按比例投资各种类型的手机,从而赚取最高利润。

2供给状况分析。生产每种产品都需要考虑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状况是否达到平衡。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调整市场供给。

3销售状况分析。根据销售状况验证供给量是否适度。调整供给量,取得最佳利润。

4价格状况分析。现有的价格与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有关。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就高;反之,价格就低。市场竞争越强,价格会越低;产品占垄断地位,价格会高。取得好的销售业绩,定好价格是关键。

5市场竞争分析

(1)市场竞争中所占地位及发展趋势。市场竞争主要了解所研究企业所占的企业排名,行业前8名市场占有率及发展趋势,研究企业市场所占份额。2001年全行业最大的10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46.25%。根据《钢铁产业政策》,到2010年,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应至少占全国产量50%,而在2006年这个比重却下降到34.66%,降低了11.59个百分点。全国70家大中型钢厂,我们把小型钢厂产量忽略不计,在粗钢的产量上中型钢厂达50~65%,算出60家中型钢厂每家所占比率约8.3~10.8%。中国

(2)价值链分析。“价值链”这一概念,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就要做好价值链中各环节的工作,并协调好各环节的关系。

(3)行业生命周期分析。钢铁业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一般分成四个阶段:一是“低成本、低钢价”阶段,这是一个走向复苏的过渡期;二是“低成本、高钢价”阶段,这是行业成长性最好的时期,是“真金白银”的利润收获期;三是“高成本、高钢价”阶段,这个时期“双高”互推,行业得利是所谓的“纸面富贵”的特征。看上去大进大出,市场规模十分庞大,但真实的收益空间不断收窄,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这个阶段如果不控制风险,到了“高成本、低钢价”的第四阶段,那就必然带来“大起大落”,严重损伤行业正常运行的内在“机理”。

四、行业风险分析

纵观上述风险产生的环节,我们把企业风险细分为: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与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有关。宏观经济形势好,会带动企业向高利润发展,宏观形势不好,带动企业利润降低。

2政策风险。政策对自己有利,利润会提高;政策对自己不利,利润会下降。甚至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3企业内部管理风险。企业要明确自己在产业链中的环节,研究上游和下游产业链的供给和消化情况;了解自己产品的种类及在市场中的需求状况,开发新产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确企业的形态,向高一级的形态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明确自身内部的价值链,在抓好每个环节的基础上,协调好整个价值链的关系,优化价值链,使企业朝精益化发展,处理好内部领导与职工的分配关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如果上面几点做得不好,都会带来投资风险。

4市场风险

(1)供给风险。原材料的提价、减价,影响企业的利润。作调查分析,所研究企业上游产业链的供给情况,并调查整个市场供给量及自己在供给量中所占的比例。盲目生产会出现供不应求的风险。

(2)需求风险。国外、国内需求市场的变化,产量同比上升与下降同市场的需求成正比。

(3)价格风险。同质量的产品价格与其他竞争者的价格偏差不大,风险较小;若比其他竞争者价格偏高很多。风险就增大了。

五、投资风险预测方法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投资风险的预测要调查以下数据:宏观经济增长情况的数据、政策动向、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在市场供给、需求情况的数据、价格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数据、相互竞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我们用概率统计中的均值与方差方法和同比、环比的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出企业存在哪一方面的风险?怎样投资以减小风险,获得最高利润?下面就以2009年钢材企业投资风险预测为例。

1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风险分析。随着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进而金融危机蔓延全世界。我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出口市场的萎缩,国内房地产业的销售量出现大幅萎缩,商品房销售萎缩50%。汽车、船舶、集装箱销售也有一定量的萎缩,带来钢材销售量的下降。

粗钢、钢材均呈负增长,出口进一步萎缩。去年9月份国内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3755、3961、4592万吨,同比分别下降6.1%、9.1%、5.5%,为2000年以来首次三者均呈负增长。出口:9月我国钢材出口667万吨,虽然同比增加223万吨,合增幅50.23%,但环比下降102万吨降幅13.26%。9月国内外价格差还处于高位,此时出口的下降进一步显示出国外需求的疲软。从10月、11月的情况来看,国内钢铁企业也在加紧限产,国内钢材出口的难度加大、利润空间变窄。

去年4月份粗钢出口量达到844.4万吨的历史高点后逐月回落,钢材出口在10月份和11月份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下降。2008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量将减少2000万吨左右,其中,长材减少800多万吨,板带材减少400万吨,管材减少400万吨。另外,钢坯也会大幅减少。目前,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工作取得较大进展,11月份粗钢产量日产水平132.3万吨,比10月份下降了6.15万吨。

2供给风险分析。原料如铁矿石、焦炭价格下跌。截至2008年11月4日,河北迁安国产66%铁精粉含税价格为760元/吨左右,较年内最高价格下跌850元/吨,跌幅53%;天津港63.5%的印度铁矿石540元/吨,较年内最高价格下跌1030元/吨,跌幅66%;山西河津二级冶金焦价格1300元/吨,较年内最高价格下跌1700元/吨,跌幅为56%。目前,我国以30%原矿生产的铁精粉成本大概在450元/吨,按目前铁精粉的价格计算仍有40%左右的利润,远高于钢铁行业及其他用钢行业,在目前周期向下的背景下,铁矿石的高盈利是难以维持的,仍有一定下跌空间。而焦煤焦炭价格仍然倒挂,虽然目前焦炭行业已经陷入全行业亏损,但焦炭价格并未到达底线。

3需求风险分析。国家4万亿投资对我国钢市的影响较大,将提升国内钢材的需求量。

(1)建设保障性安居工作。国家出台的拉动内需政策总体对钢材中建筑钢材影响较大。建筑钢材的需求会有明显的增加。由于中型钢铁公司建材长材比例较大,因此,在这一轮投资中受益会更大。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然和住房分不开,包括农村的住房、公路、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建设都和钢材分不开,建设住房肯定要用到螺纹钢、公路的桥梁要用到桥梁用钢、电网建设要用到线材和一部分型材。钢筋、水泥等建材,特别是钢材都可以从中受益,住房保障其实拉动力是很强的。

(3)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带动钢铁行业中的线材、桥梁用钢及铁路建设中轨枕的型材等。

(4)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预计需要消耗钢材3700万吨、水泥3.7亿吨、木材2000万方、标准砖2100亿块,是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相关行业的巨大商机。

(5)工程机械行业直接受益。工程机械受益最直接,是作为除了房产之外最大的拉动钢材需求的行业,其直接受益也等于钢铁行业从中受益。

(6)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大型机械设备的出口,将给钢铁行业带来一个新的契机。

综上所述,此次政策的实施,国家采取“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十六字方针,加强民生工程、重点工程、特别是加快高铁、铁路干线、高速铁路网、城乡电网建设改造,以及灾后重建、廉租房、经济房、大型水利工程、核电站建设、污水处理项目等,将积极有效地促进建筑钢材、型材、彩涂板等钢材的有效需求,有利于钢材价格的回稳,促进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7)20—55岁人群为潜在的主要购房者。而30—55岁人群是主要的储蓄者,拥有大部分的社会财富,他们是购房的-核心人群。若30—55岁人群中,10%的人在2008年买房,依照2005年人均住房面积25.1平方米,将有11亿平方米的住房需求,远高于6.06亿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这其中还未包括对商铺,写字楼等其他物业的需求。由于人口红利的存在,导致2008、2009年商品房需求依然强烈。房产是钢材产业链的下游产业链,商品房的需求会带动建筑钢材的需求。

(8)2007年,汽车销量达到880万,同比上年增长22%,其中,家庭轿车占45%左右,普及率达到每百户家庭3.4辆。2008年前9个月,汽车销量648万,同比增长13%。这个水平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对高生活质量的渴望将会驱使家庭轿车在未来5年内快速发展,预计到2012年,家庭轿车的销量将突破800万辆。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家用汽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价格风险分析。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钢材出口锐减。2008年8月建筑钢材价格直线下降(如下图),同年11月建筑钢材市场价格震荡调整,上海、杭州等华东地区价格有上涨态势,但很快又进入下跌的通道。北方市场在资源陆续补充后,价格一直在下调中。截至11月]4日,国内10个重点城市~25mm螺纹钢平均价格3554元(吨价,下同),比上周同期跌99元,比上月同期上涨1元,比5月14日历史最高点5664元下跌了2110元。其中,杭州、武汉比上周上涨150元和20元;国内10个重点城市6.5mm高线平均价格35t4元,比上周跌99元,比上月同期涨85元,比6月12日历史最高点5997元下跌了2483元。上海、杭州市场价格较上周上涨80元。此时价格应是钢材价格最低状态。利润很薄,中小型钢厂呈负利润。

近期,国内建筑钢材市场价格继续维持震荡调整,而钢厂虽然限产、减产,但对市场整体作用不明显。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0月我国钢筋产量760.52万吨,比上月减少15.43万吨,同比降13.3%;1-10月产量7939.22万吨,累计同比下降5.4%。10月我国线材产量567.43万吨,比上月减少53.26万吨,同比下降18.9%;1-10月产量6654.99万吨,累计同比增长0.8%。从数据看,线材资源下降的比较明显,而螺纹钢市场资源依然压力比较大。

5企业升级(竞争)风险分析。国家2008年1月出台的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钢材产品结构的调整起到长远的作用,指导方向为从钢材大国向钢材强国发展。为了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获得高额利润,应该提高钢材的质量,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发展。

在此次钢材销售危机中,普通钢材产品降价幅度大于优质型钢材。在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引领下,国内建筑钢材率先降价,因此,在本轮次钢材价格下降过程中,以建筑钢材为代表的普通钢材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棒材和板材。建筑钢材市场价格下降大约在1000元/吨以上,而棒材和板材多在200-500元/吨之间。如邯钢去年9月初比7月初6.5mm高线下降13.370,2.0mm酸洗板下降11.0%,两者降幅相差2.3个百分点。从8月份河北省工业品价格调查报表分析,调查的60种优质型钢材中有19种价格比6月份出现下降,下降率为31.7%;而在79种普通钢材中有50种价格比6月份出现下降,下降率为63.3%。大部分企业的低端产品价格已经跌破成本线,出现亏损,而高端产品则还能维持微利。

篇(6)

(一)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

现在使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可以分为宏观领域中的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和微观领域的具体分析(资产负债分析、损失清单分析等)。本文仅介绍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生产流程分析法,又称流程图法。该种方法强调根据不同的流程,对每一阶段和环节,逐个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从中发现潜在风险的威胁,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对全部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

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由风险管理人员将该企业、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逐一列出,并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即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财产目录等的财务资料,风险管理人员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发现其潜在风险。

投入产出分析法,即指运用投入产出表,发现投入与产出不平衡的原因及其后果,从而进行潜在风险识别,该方法主要用于微观领域,用来分析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关系。

背景分析法,是国外风险分析中的一种方法。

分解分析法,指将一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为具体的组成要素,从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潜在损失的威胁。

失误树分析法,是以图解表示来调查损失发生前种种失误事件的情况,或对各种引起事故的原因进行分解分析,具体判断哪些失误最可能导致损失风险发生。

(二)风险衡量的基本方法

对于投资风险大小的衡量,需要使用统计学方法加以计算和衡量,即用一组较小的样本观察值,对一组较大的未知观察值进行理论预测。运用概率估计风险,不仅表现在单纯的概率概念中,而且表现在概率的分布之中。通过概率分布,可以获得某一事件发生及其后果的概率,并推断事件结果范围,有助于更好地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从而得到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利用数学方法进行风险的衡量,一般要经过以下内容的测量:损失的可能性,巨额损失的发生概率,损失额。概率分布主要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几种形式。

投资风险的测算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项目投资,进而采取不同的测算方法。

概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事件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类事件称为随机事件。概率就是用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通常把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1,把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0,而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介于0与1之间的一个数。概率越大就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预期值。随机变量的各个取值,以相应的概率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叫作随机变量的预期值,它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化。报酬率的预期值公式:K=Σ(Pi•Ki),其中:Pi为第i种结果出现的概率,Ki为第i种结果出现后的预期报酬率,N为所有可能结果的数目。

离散程度。表示随机变量离散程度的量数包括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和全距等,最常用的是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用来表示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离散程度的一个量。方差(σ2)=Σ(Ki-K)2×Pi。标准差也叫均方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离差率。标准差虽能表明风险大小,但不能用于比较不同方案的风险程度。因为在标准差值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期望值不同,风险程度也不同。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引入了标准离差率也叫变异系数的概念。

标准离差率是指标准差对期望值的比例,计算如下:

标准离差率=标准差值/期望值*100%

篇(7)

1保险公司保险投资现状分析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自2004年6月突破1万亿元大关以来,截至2005年底,又上新台阶,达到1.5万亿元。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为3702.79、5799.25、8378.54、11249.79和14315.8亿元。

(2)投资渠道不断拓宽。近年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间称“中国保监会”)加大了拓宽保险投资渠道的力度,在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先后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等。2006年3月保险资金又获准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这些举措为保险资金构建合理的投资结构、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提高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保险投资结构出现了战略性转变。截至2005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315.8亿元。其中,保险公司持有国债3588.3亿元、金融债1785.1亿元、企业债107.6亿元,分别占其发行余额的12.6%、13.4%和67%。保险公司持有银行次级债804.9亿元,占发行余额的44.6%。2005年中国保险资产结构实现了战略转变,债券投资占整个保险资产投资的比例首次超过银行存款的比例,达到52.3%,与2005年初相比,债券投资比例提高了16.7个百分点;保险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见表1)。

(4)投资收益水平较低。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效果却不容乐观,资金运用收益呈逐年下滑趋势。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3%、3.14%、2.68%、2.9%、3.6%,收益率水平已经低于或接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的3%的资金年收益率底线。

2寿险公司投资风险分析

(1)利率风险。利率是国家调整宏观经济的杠杆,国家为了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频繁地使用利率杠杆来调节资金供求。因而,利率是保险公司不可控制的外部变量。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指的是利率变动对资产、负债价值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从上述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来看,投资组合中的几乎所有品种都属于直接的利率敏感产品,隐含着很大的利率风险。如在银行存款方面,在过去银行利率水平较高时,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还不足以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构成较大威胁,但随着央行连续8次降息,一方面使寿险公司利差倒挂的问题凸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近一半的资金存入银行,在实际利益几乎为零的情况下,资金投资收益率为负;又如2004年以来的加息预期以及加息的实现使得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投资组合中的债券部分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由于某种原因急于抛售手中持有的某项资产,采取价格折扣等方式造成投资收益的损失。流动性强的资产,一般具有完善的二级市场,可以随时出售;流动性差的资产由于没有完善的二级市场,不太容易交易转让,要降低价格进行交易,从而造成资本损失。

综观中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历程,寿险业一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1990~2002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36%,2002年达到最高峰,增长率达59.74%。但是,自2003年开始,寿险业增长的速度有放慢的趋势,尤其是2004年,全国人身保险的保费的增长速度下降到最低点7.2%。有学者提出,如果寿险业增长趋缓只是短期现象,那么随着通胀压力的缓解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完成,继续保险业的快速成长,问题也许并不严重;但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增长一直趋缓,问题将会严重得多。因为寿险业趸缴短期分红型占比过高的业务结构合理,将极有可能导致其未来业务的成长难以持续发展。以2002年和2003年为例,这两年银行保险中,5年期的分红型趸缴短期业务占很高比重。2008年前后,这些业务将出现给付的高峰,如果新业务的成长不能维持一定的速度,将有可能出现现金流不足的流动性风险。而在通货膨胀压力下,水平低下的投资收益率将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吸引力。随着客户以退保和保单抵押等形式的流失,现金流的流出将明显大于流入,这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风险。

(3)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指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化。外汇汇率由于受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外汇供求的影响而频繁波动,因此,当投资于以外币所表示的资产时,要承担汇率风险。例如,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一旦人民币升值,以外币持有的资产将会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保险公司的贷款对象或者是其购买的债券的发行者的经营状况恶化或故意违约,使公司无法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信用风险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保险公司的未来偿付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保险公司的破产。对于国内寿险公司来说,因为当前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较为单一,并不包括发放贷款;从投资债券来看,主要是信用等级较高的国债和金融债券,而企业债券所占比重较低,并且对投资企业债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所以信用风险并不如利率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显得迫切。但在部分寿险公司中,存在着向内部员工发放住房贷款等实际操作;并且今后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当寿险公司可以进行房屋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等投资时,信用风险也将逐步增加。

(5)资产与负债不匹配风险。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是指寿险公司在某一时点上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不匹配,从而导致寿险公司收益损失。由于寿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负债)具有长期性,对于许多寿险公司来说,多数保单的保障期限甚至长达20~30年,而对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资产)来讲,有长期投资,也有短期投资。具体讲,在资产层面上,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到期时间、不同的现金流量分布以及不同的风险偏好,在面临市场利率变化、股价波动、通货膨胀等影响时,寿险公司存在很大风险。在负债层面上,即使对于同一家保险公司来讲,不同的险种,由于期限不同,产品的现金流也影响着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匹配。

(6)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场价格变化而造成投资收益的不确定。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保险资金运用所面对的市场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仅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有资料显示,大约5%左右的保险资金投向了证券投资基金,但从账面上,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出现较长期低迷状况,股票指数不断下降,从2001~2005年5月,指数跌去了三成以上,造成保险公司投资基金浮亏20%~30%,截至2005年底,保险公司在封闭式基金上的投资仍旧亏损。

(7)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又称运用风险,指由于寿险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失效、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一是政策执行不当,这往往是由于有关信息没有及时传达给操作人员,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是操作人员没有正确领会上司的意图等原因而造成损失;二是操作不当甚至违规操作,操作人员业务技能不高或偶然失误可能造成损失;三是交易系统可清算系统发生故障。

3寿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

3.1政府对保险投资风险的监管

保险监管部门出于保证保险公司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的目的,应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进行严格的监管,以规避投资风险。监管部门的举措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保险投资范围的限制,主要是限定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禁止保险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资产和项目;二是对保险投资比例的限制,即对保险资金投资的各类资产结构及其比例进行限制;三是对投资资产与负债的配比关系的限制,即对投资资产与对投保人负债之间期限结构的配比关系的要求;四是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限制,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允许寿险公司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但必须以保值为前提,禁止进行套利等投机交易。

3.2保险公司对投资风险的管理

(1)资产负债管理。利率风险是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最大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化,将对资产、负债的现金价值有不同的冲击,打破资产、负债间原已实现匹配的均衡状态,或使未来的资产、负债特征变得不对称,而给未来寿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风险。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充分考虑资产和负债特征(期间、成本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制定投资策略,使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双边对称、匹配,以控制风险,谋求收益最大化。持续期管理是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的有效方法。

(2)总风险限额限制。总风险限额反映保险公司可承受的最大资产损失的大小,一般由保险公司可承担投资风险资本乘以百分比确定,百分比的大小由保险公司决策层根据公司实力及经营管理状况确定。可根据一定评估周期,运用在险价值法对投资组合的在险价值进行计算、监控,并将之与公司规定的最高风险限额进行比较,对投资组合中高风险资产给予调整,减少高风险资产投资比例,加大低风险资产的投入,直到符合公司政策要求为止。

(3)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科学、高效的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组织架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投资管理“三权分立”。保险资金的投资运作部门与资产所有人、资产托管部门分设,投资部门的运作受资产所有人、托管部门的监控;投资前台与后台分开,后台对前台操作情况进行实时评估、监控,同时,投资部门接受稽核部门的监控;战略性资产管理、战术性资产管理、证券选择相互监督、制约;核算部门独立于投资运作部门之外,负责资产及汇报的记录和复核。

(4)交易流程控制。交易流程的有效控制,同样是防范、化解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在交易流程控制中应严格遵循严格的授权、交易指令及时复核、交易结果及时反馈和交易操作及时存档记录的原则。

(5)保险产品开发策略。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风险管理,不仅与投资运作过程本身有关,而且与保险产品最初的设计策略紧密相连,恰当的产品开发策略,不仅可增强新产品的销售竞争力,而且可以化解许多潜在的投资风险。由于利率波动是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不同市场利率环境下可采用不同策略,低利率时期主要开发固定预定利率产品,高利率时期以开发投资连结类、分红类产品为主,同时,保险公司产品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应遵循多元化原则。

参考文献

1戴锦平.保险投资效益风险分析[J].保险研究,2004(8)

篇(8)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风险资本的来源不同,并且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也不一样,因而风险投资退出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目前,世界上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四种:

(一)首次公开上市退出(IPO)

首次公开上市退出是指通过风险企业挂牌上市使风险资本退出。首次公开上市可以分为主板上市和二板上市。采用首次公开上市这种退出方式,对于风险企业而言,不仅可以保持风险企业的独立性,而且还可以获得在证券市场上持续融资的渠道。而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则可以获得非常高的投资回报。根据美国的调查资料显示,有三分之一的风险企业选择通过股票公开上市退出,最高投资回报率达700%左右。因此,首次公开上市退出被认为是最佳的退出方式。但是首次公开上市退出方式受到资本市场成熟度的限制比较大,我国目前大多数风险投资中中小企业就不符合我国公司上市的相关要求。

(二)并购退出

并购退出是指通过其他企业兼并或收购风险企业从而使风险资本退出。由于股票上市及股票升值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风险企业难以达到首次公开上市的标准,许多风险资本家就会采用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投资。虽然并购的收益不及首次公开上市,但是风险资金能够很快从所投资的风险企业中退出,进入下一轮投资。因此并购也是风险资本退出的重要方式。特别是近年来与国际新一轮兼并相对应,采用并购方式退出的风险资本正在逐年增加。从事风险企业并购的主体有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的公司,另一类是其他风险投资公司。

(三)回购退出

回购退出是指通过风险企业家或风险企业的管理层购回风险资本家手中的股份,使风险资本退出。就其实质来说,回购退出方式也属于并购的一种,只不过收购的行为人是风险企业的内部人员。回购的最大优点是风险企业被完整的保存下来了,风险企业家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决策权,因此回购对风险企业更为有利。

(四)清算退出

清算退出是针对投资失败项目的一种退出方式。风险投资是一种风险很高的投资行为,失败率相当高。据统计,美国由风险投资支持的风险企业大约有20%~30%完全失败,60%左右受到挫折,只有5%~10%的风险企业可以获得成功。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一旦所投资的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就不得不采用此种方式退出。尽管采用清算退出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只能收回原投资的64%),但是毕竟还能收回一部分投资,以用于下一个投资循环。因此,清算退出虽然是迫不得已,但却是避免深陷泥潭的最佳选择。清算有三种方式:解散清算、自然清算和破产清算。

二、影响我国风险投资推出机制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风险投资推出机制的因素具体有以下几种:

(一)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以证券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和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例如美国就是典型的以证券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国家。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的风险投资之所以在全球最成功、最发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美国有着成熟完善的证券市场,特别是有二板市场——NASDAQ市场,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创造了条件。在证券市场上,风险企业家通过首次公开上市可以重新从风险资本家手中获得公司控制权,从而对风险企业家形成激励;同时,风险资本家通过首次公开上市既可以实现收益,也可以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和声誉。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适合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结合国内实际与国外经验,建立符合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金融体系,才能有效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二)风险企业的未来收益现值

一般来说,只有当风险企业的未来收益现值超过该退出方式的成本时,采用这种方式退出才是可行的。即如果风险资本家倾向于用首次公开上市方式退出,则风险企业的未来收益现值必须超过证券市场的成本才可行,否则只能采用其他退出方式。

(三)风险企业的控制权

采用首次公开上市退出,将使风险资本家所拥有的股份稀释控制权削弱,相应的风险企业家就获得了更多的控制权;而并购、购等退出方式则不利于风险企业家实行对企业的控制权,容易引起风险企业家与风险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四)新的股权购买者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能力

风险投资退出时,内部投资者(股权出售者)与外部投资者(新的风险资本股权购买者)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内部投资者拥有风险企业比较真实的信息,而新的股权购买者对风险企业信息的获取则依赖于风险企业的信息披露。因此新的股权买者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能力将影响风险资本家退出方式的选择。对于股权出售者来说,总是愿意选择股权购买者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较困难的退出方式。

(五)经济景气程度

风险资本家会随着经济景气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退出方式,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市场上资金充裕,投资者信心增强,风险资本家选择首次公开上市退出方式的比例增大,成功率也高;而处于不景气状况时,风险资本家选择其他方式退出的比例增大,首次公开上市退出方式的比例则下降。

三、如何健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篇(9)

一、引言

在项目投资的全寿命周期中,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而每种不确定性的产生都会对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确保项目的最终目标的实现,事先对项目投资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识别和评估风险是有效地规避风险的一种管理手段,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估,项目实施人员可及时了解到风险的种类及重要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我国现在的项目评价体系中,存在着重效率、轻风险的倾向,而效率与风险是一个项目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一个完整合理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项目的效益评价和风险评价两部分。

目前大多数方法[1]都是设定几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然后乘以其权重得到加权总分,来评价指标。这种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不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其次,就是局限于对风险的定性研究,将其量化进行评价存在很大困难,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尽管使用了很多方法,但都不能对各种风险可能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以往的风险因素分析大都是在风险变量分布规律已知的情况下进行,而实际上要得到变量的分布规律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存在一定的不可行性。

本文通过研究以往的评价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更具客观性与准确性的方法——整合模糊层次分析与灰关联分析法,对项目投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传统层次分析法应用专家经验知识设置指标体系,用一致性检验判断专家意见的一致性,但是定性的指标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对模糊性的信息进行处理,因而采用模糊AHP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最早是由我国学者汪培庄[1]教授提出,现在作为一种模糊数学的具体应用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矿业投资、房地产投资等领域,并得到了很好的拓展。而灰关联分析法对指标采用等权方式确定关联度,无法显示其相对重要性,因此就需要与模糊AHP法整合,以解决该问题。本方法有效地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在一起,为解决特定条件下项目投资的多目标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方法。

二、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模型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利用模糊语义变量[3]来描述主观评价值,模糊语义变量可以解决搜集的信息的不确定性,语义变量的隶属函数由三角模糊数表述,而定性指标的语义模糊数用一个区间值表述。以三角模糊数建立模糊成对比较矩阵,该矩阵为一模糊正倒值矩阵,要经过一致性检验以确定其有效性。

其中:

:专家评定的两指标重要性对比三角模糊数;

:语义尺度区间值的最小值;

:语义尺度区间值的平均值;

:语义尺度区间值的最大值;

对模糊矩阵的指标值进行解模糊化,目的是找到各级指标的最佳明确值,以便和灰关联分析法整合,更加准确地分析指标值之间的关系。在此选取一个水平截集,在此截集下对应的区间可以表示为:。对应该水平截集取相应的评估满意度,利用公式,构造非模糊矩阵。

2.对初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就是对指标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处理,是通过数学的变换方法消除原始数据单位的影响。可选择的方法很多,如标准化法、功效系数法、极值法等等,本文选用标准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令

3.利用灰关联分析法确定权重

灰关联分析法是邓聚龙于1989年提出的,是指事物之间不确定性关联,或系统因子与主行为因子之间的不确定性关联。灰关联分析是基于行为因子序列的微观或宏观几何接近,以分析和确定因子间的影响程度,或因子对主行为的贡献测度,而选取的一种分析方法,可以将定性因素转为定量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具有广泛适用性。而李伯年对灰关联分析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利用向量余弦确定指标权重,本文所要应用的正是这种改进的灰关联方法,该方法更简便易懂,可以为项目投资风险的分析提供更有效的分析方法。

在以上利用模糊AHP法得到的数列中,选取参考数列,即最优序列M和最劣数列N,其中如果是效益型指标M取大,N取小,若是成本型指标则M取小,N取大。

确定各方案与M、N的相对偏差矩阵,即优偏差矩阵,劣偏差矩阵,其中,

计算R的行向量ri与S对应的行向量si的余弦夹角:,将ci归一化得到指标的权向量,其中。

4.灰关联度的确定

要求出灰关联度,首先要确定灰关联系数矩阵,即优关联系数矩阵,劣关联系数矩阵,分别为第j个方案向量xi中第i个指标值xij与参考向量M、N中第i个指标值mi和ni的关联系数,有公式:

,为分辨系数,一般取0.5;

为参考数列;

因子集任意数列,作为比较数列。

可以利用灰关联系数矩阵求得方案j的优关联度,和方案j的劣关联度,然后对方案排序,综合各方案的比选结果,分析出最优方案。

三、实例应用研究

目前对项目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技术复杂,运作周期长,因此项目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因素层出不穷,并且相互间交叉影响,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项目造成重大损失。根据投资方对项目所潜在风险的调查研究,分别从技术方案的技术风险C1、财务风险C2、管理风险C3、政府风险C4和环境风险C5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到以下评价指标矩阵,如表1:

取,对上述矩阵进行解模糊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指标矩阵R如下:

其中最优向量,最劣向量,进而得出各方案的相对优、劣偏差矩阵:

得出权重值

相应的灰关联系数矩阵为:

可以得到方案的优关联度:0.602,0.816,0.473,0.574,0.767;劣关联度:0.615,0.419,0.722,0.702,0.531。按优关联度排序为:2>5>1>4>3,按劣关联度排序:3>4>1>5>2,经过以上分析可知应选择方案2,项目投资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四、结论

项目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实施过程中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对风险的辨识与分析就成为了投资决策过程必不可少的阶段,只有在管理者做出投资决策前全面准确地分析可能的风险,了解风险因素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才能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选择对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的正确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为决策者提供有效分析方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整合的模糊层次分析与灰关联分析法,避免了决策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更直接有效地对风险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陈立文: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127~132

[2]蔡依萍朱文龙施国庆: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与控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10(3):129~132

[3]曲盛恩:基于模糊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的供应商评价选择研究[J].商业研究,2005(24):7~10

[4]程天张彩香:基于熵权的模糊AHP法在填埋场选址中的应用[J].环境卫生工程,2003.12(2):64~67

篇(10)

一、商业房地产概述

(一)商业房地产概念

房地产按其用途可划分为住宅房地产、工业房地产和商业房地产等,顾名思义,商业房地产主要用于商业经营,包括各种零售、批发、休闲、餐饮、娱乐等经营用途。商业地产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批发市场、购物中心、专业市场、品牌店、酒店旅馆、娱乐性商业地产和住宅的底层商铺等。工业园区一般不划为商业房地产。

(二)商业房地产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的商业房地产是伴随着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998年以前由于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商业房地产发展较为缓慢,较为有代表性的商业房地产建设项目有广州天河城、北京新世纪中心、东方广场。在1990年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商业房地产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突出表现在商业房地产竣工面积的持续的快速增长。

但在商业房地产迅速发展的同时,其投资风险不断显现并成为房地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威胁。我国商业房地产的经营管理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发模式以“分割出售、售后包租”为主,建设完成就将分割后的铺面产权全部出售或部分出售,但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商业房地产的销售面积仅占到竣工面积的50—60%,待销售房产大量空置,造成了商业房地产空置率的居高不下,这就导致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利润无法实现甚至成本也难以弥补,形成巨大的投资风险。

二、商业房地产投资风险类别

(一)政治风险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由于国家政策的为预期的变化给商业房地产的开发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房地产业作为一国最主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联系紧密,国家会通过与房地产有关的政策的调整以调节宏观经济的运行,这些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等。例如,在产业政策方面,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这势必会改变房地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大量的资金会投向国家政策扶持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房地产的发展。

2.城市规划风险

由于我国城市规划尚不完善以及某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打造形象工程等原因,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出现商业房地产规划布局不合理、局部过热的现象。据统计,截止到目前,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商业街存量已超过3000条,地、县级城市的部分新建商业街显性空置率达到15%,隐性空置率超过20%。另一方面,商业房地产的建设和运营周期长,在这期间的城市规划的变动会导致项目的彻底破产,大部分的建设成本收不回来,很多项目只能前功尽弃。

(二)经济风险

1.市场供求风险

商业房地产的市场供求风险是由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失衡所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商业房地产的供给过多,供过于求导致房地产的大量空置。其主要原因是随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利益的驱动使得社会上大量的资金投向房地产业,商业房地产的建设规模迅速增加,并且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的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已建成的商业房地产项目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已建成的商业房地产项目在区位、规模、结构等方面与商家的需求不一致,不能满足商家的经营的要求,造成这一风险的原因在于开发商没有实现进行完善的商业规划,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项目的开发,而是非理性的先开发后招商,这必然会造成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严重的市场供求风险直接导致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损失。

2.融资风险

商业房地产的融资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即由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风险。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发展尚不完善以及受传统的投资观念的影响,房地产企业运用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受到限制,只能大量的向银行贷款。据统计,在我国的房地产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在70%-80%左右,对于商业房地产项目,其项目资金的回收期比住宅房地产要长,因此受利率变化的影响更大。利率作为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2001年至2008年国家对五年以上贷款利率调整过18次之多(如图一),仅2007年就上调利率6次,上调总幅度在10%以上,这对于贷款数量巨大的产企业来说,会大大增加其融资成本。

(三)开发商自身经营能力风险

商业房地产业跨越房地产业和商业经营两个领域,不仅在后期的经营管理中要进行有效的商业经营管理,在前期的建设开发阶段也要做好充分的商业规划并进行有效的招商活动。而我国大多数商业房地产企业都是以经营住宅房地产为其主要业务,缺乏商业运营管理的人才及经验,套用住宅房地产的开发模式,没有进行有效的商业规划及招商活动,待项目建成后直接出售产权或者进行招租。产权的出售固然可以迅速的回笼资金,但现金流就此中断,不符合商业房地产建设的初衷及实现企业受益的最大化;由于商业运营的经验不足,商业房地产的出租中管理混乱,容易激发与商户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企业的利益。

三、商业房地产投资风险防范策略

(一)按照国家政策及城市总体规划,规避政治风险

房地产企业应当时刻关注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变化,包括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等,并且要依据政策规定合理的调整经营业务的内容、经营方式、区位选择。例如利用在城市高新区建设商业房地产税收优惠的政策调整企业建设项目的区位,以获得税收优惠。

如上所述,城市规划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巨大,因此房地产企业在新项目开工前既要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依据城市发展规划确定商业地产项目的选址、定位、规模、档次,又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对项目所处地域的人流、竞争状况、周边商业环境、交通状况等进行综合的调查研究,如果调研结果显示此次城市规划并不合理,企业开发商业房地产项目无利可图,就不要盲目的遵循城市的规划,应转向其他城市或地区以合理的规避城市规划风险。

(二)加强市场供求风险及融资风险的控制

1.根据市场需求量,规避市场供求风险

针对产生商业房地产市场供求风险的两个原因,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根据市场的需求量,合理安排建设规模以及种类,因为商业房地产的建设和运营时间长,所以以上的安排要在充分调查和合理预测的基础上具有前瞻性。例如,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未来几年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会大量建设,必然形成对商业房地产的冲击,因此就要适当的减少商业房地产的建设,以规避供过于求的风险。另一方面,一个商业房地产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后期的商业管理运营的效果,而后期的商业管理运营的效果如何又取决于项目开发前是否有一个完善的商业策划。只有对项目选址、业态定位、项目设计进行精心的商业策划,根据商户的业态、区位的需求进行建设,后期的管理运营才能顺畅的进行,商户才能实现其预期的经济利益,既避免与商户之间发生矛盾,又从房产的升值中获得更大的利润。

2.开拓融资渠道,防范融资风险

要防范融资风险中利率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成本的增加,一方面可以通过固定利率贷款锁定项目成本,但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大力开拓融资渠道,提高自有资金比例,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要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争取上市融资或者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也可以引进外资,扩大外资在企业总资本中的比例,通过以上措施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既能有效的防范贷款利率风险,又能通过上市或引进外资等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学习国外房地产企业的先进经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商业房地产的管理运营,防范开发商自身经营能力风险

商业房地产的开发与其他类别房地产的最大不同在于项目完工后的管理运营阶段,因为项目成本的弥补、利润的获得都是在这一阶段实现,所以管理运营阶段就成为商业房地产开发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对国内众多商业房地产项目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开发项目的失败源于商业管理运营的缺失或不成熟。商业地产开发中,要防范开发商自身经营能力风险可考虑如下策略。

1.树立房地产商业管理运营的观念

商业房地产建筑工程的完工是进行商业运营管理的基础而不是整个项目的结束,商业房地产的增值靠的是后期商业管理运营而不是仅仅的产权出售获利,因此,国内的房地产企业应当改变套用住宅房地产的经营模式,树立房地产商业管理运营的观念,在项目完工后通过有效地商业管理运营存进房地产项目的不断升值。

2.增加人才储备,完善管理运营

商业房地产的管理运营涉及房地产开发和商业运营两个领域,因此需要具备这两个领域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的人才进行项目的合理商业规划和招商活动。房地产企业可以与高校联合,按照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设计培养计划,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3.统一经营主题,建立商业品牌

一个商业房地产项目中会有各种不同的业态,现代商业房地产管理运营的精髓就是要把松散的经营单位和多样的业态统一为一种经营主题,最终建立一个被消费者认同的商业品牌。根据各地区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环境和项目经营规模,通过对项目中商户进行统一招商和物业管理,实现项目经营的精准定位,发挥整合优势,以避免商铺之间的定位参差不齐、难以统一形象的弊端。在经营主题统一的情况下,通过引进主力店和品牌店,在主力店和品牌店的影响和带动效应下,逐步树立项目的商业品牌。

参考文献:

[1]王珍莲.新时期我国商业地产开发模式走向研究[J].建筑经济,2007,(07).

[2]李翔.商业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分析与研究[D].重庆大学,2008

篇(11)

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过程通常总是通过证券收益客观信息的识别,获得证券未来收益的预期信息,提取证券投资的决策信息,然后选择证券投资行为。

根据证券投资主体预期形成模式的差异,可以将预期分成理性预期和有限理性预期两大类型。

理性预期是利用最好的经济模型和现已掌握的信息所得出有关证券未来收益水平明确的预测。其中包括不直接研究证券市场价格涨落,而直接研究证券市场所有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通过博弈模型进行证券本来收益的预期。

有限理性预期指证券投资主体不采用经济模型,凭借各自证券投资的经验或者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对证券未来收益的经济预测。

类似的,根据证券投资主体决策形成途径的差异,将决策也分成理性决策和有限理性决策两类。

理性决策是证券投资主体通过合适的证券投资决策模型或者通过证券的技术分析,然后选择投资行为的证券投资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是证券投资主体不采用证券投资决策模型,也不采用技术分析,仅凭借各自证券投资经验或者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所进行的证券投资决策。

证券市场中,完全不考虑证券未来收益水平和变动趋势的完全非理性证券投资主体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本文研究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的预期和决策两个环节中都具有理性或者有限理性。

2.两类证券投资主体

具有理性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两个主要环节上是通过经济模型或者技术分析独立获得理性预期信息和理性决策信息,然后独立选择证券投资行为。故称他们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

具有有限理性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在两个主要环节上都是凭借自身证券投资经验获得有限理性预期信息和有限理性决策信息,然后,独立选择证券投资行为,他们也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如果,至少在一个环节上,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获得有限理性预期信息或者有限理性决策信息,模仿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选择自身投资行为,称他们是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

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可能采用相同的经济模型或者相同的技术分析,也可能凭借各自相似的证券投资经验,导致其证券投资行为产生客观相似的效应。

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基于自身认知的内涵、认知的结构和认知的层次以及投资的经验。投资的偏好和投资的心理的局限,不足以从客观信息中独立获取证券未来足够的预期信息和独立提取选择投资行为足够的决策信息,或者对各自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置信程度不足以独立选择投资行为。他们不得不通过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以便获取各自足够的预期信息,提取各自足够的决策信息,或者达到选择投资行为足够的置信程度,客观上模仿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进行证券投资。因此,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产生模仿的效应。

模仿型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比独立型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客观上非理性含量更高一些。通过社会心理和认知心理分析,特别是证券投资博奕分析可以得到,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选择的投资策略是随大流的从众策略。

综上所述,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可能存在客观相似性,而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必定存在模仿从众性。

3.形成风险的市场内在机制

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上市证券的价格能充分迅速地反映证券市场所有场内外相关信息。所有证券投资主体都能任意地、不断地获取有关上市证券价格、涨跌幅度和交易量的客观信息。因此,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所有证券投资主体的客观信息是对称的,证券市场的竞争对所有证券投资主体是公平的。

面对客观对称的信息,两类证券投资主体预期形成的模式和决策形成的途径具有较大差异,导致其证券投资行为对未来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产生不同的作用,从而对投资证券未来收益的波动也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两类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产生不同的作用。如引言所述,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就是投资证券的风险,两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风险产生不同的作用,他们就是形成风险的市场内在机制。

若两个具有限理性的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通过相同的经济模型或者相同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独立获得各自的理性预期信息和理性决策信息通常是大致相同的。

若两个具有限理性的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凭借各自的投资经验大体相同,他们独立获得的有限理性预期信息和有限理性决策信息也大体相同。

上述情况下,两个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间便具有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的对称性,通常其证券投资行为对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形成产生客观相似的作用。否则,两个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是非对称的,其证券投资行为也不尽相同,对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形成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桑塔弗研究所(SFI,SantaFeInstitute)通过计算机模拟完全由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组成的股票市场发现,股票市场价格波动,股票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即证券投资风险和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客观相似程度及其变化速度有关。

综上所述,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客观相似性是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一种内在机制。不妨称为独立客观相似机制。其客观相似程度以及所持资本资产结构的变化速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会被成倍地放大,导致证券市场出现复杂现象,价格大幅波动,交易量增加,泡沫形成,甚至累积成危机。正如桑塔弗研究所模拟的股市一样。说明形成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是证券市场内在的非线性机制。

面对客观对称的信息,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各自独立获取的预期信息和独立提取的决策信息,通常是非对称的。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需要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以便选择各自的证券投资行为,他们的投资行为就会或多或少地模仿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也就是从众选择各自证券投资行为。这种模仿从众行为会在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间传染蔓延,他们个体的有限理性投资行为演化成证券市场整体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被成倍地放大,导致证券市场价格极度剧烈地波动,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大幅度增加,证券市场风险增大,甚至风险累积成为危机。

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模仿从众性是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另一种内在非线性机制。不妨称为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两类证券投资主体的证券投资行为对于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机制和模仿从众传染机制。它们都是证券市场内在的非线性机制。值得一提的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间,可能存在独立客观相似性,而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必定存在模仿从众传染性,因此,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内在非线性机制主要是模仿从众传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