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音乐课程资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音乐课程资源论述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深化课程改革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课程资源是指课程在设计、实施以及评价过程中,制定可以全面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综合,包括了社会、家庭成员、学校和教材等各种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资源。但从音乐教学来说,音乐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音乐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各种资源,包括了音乐教材、教辅材料、音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由于课程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都具有价值潜在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音乐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能够真正进入到音乐课程,与音乐教学密切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实实在在的音乐课程资源。对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到音乐课程的资源,并将其与音乐教学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在对音乐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开发是进行利用的前提,而利用是开发的本质目的,开发包含着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利用过程中也会促进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两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新疆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1.窄化了音乐课程资源的内涵
从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概念进行分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但是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由于受到了课程就是教材的错误理解,人们常常会认为音乐的教材就是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唯一的课程资源,很多小学音乐教师一听到音乐课程开发和利用就认为是要订购音乐教材或者对音乐教材进行编纂,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更加广泛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新疆虽然被称为是 “歌舞之乡”、 “古丝绸之路”,又是多民族聚集地,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但由于缺少权威的、系统的、全面的本土音乐课程开发,使得教师在教授本土音乐时,显得无从下手。从相关调查来看,在音乐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虽然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在新疆本土音乐的教学中,无论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是教学中乡土教材的使用都不尽如人意。
2.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一直都是由中央到地方开发的模式,课程资源开发的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处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中心位置,而最终音乐课程资源最终的实施者和接收者是小学阶段广大的音乐教师,而社会成员和家长等因素都处于音乐课程开发的边缘位置。例如在对维吾尔族民歌资源进行开发过程中,不能紧紧围绕其核心思想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不能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团结和维吾尔音乐含义进行全面的体现出来。再如在维吾尔音乐中一个经典的音乐就是木卡姆,这种音乐本身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在课堂资源开发过程中虽然将其列入到开发的资源当中,但是在开发过程中过度的强调一致性,开发的课程资源不符合维吾尔族人民的心理特点,这就会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释义错误的现象。
3.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单一
按照空间分布的不同,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分为了校内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和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而长期以来,小学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仅限于在学校这个狭小的空间内进行,忽视了本民族、家庭和社会等各种素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都知道新疆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民歌已经成为了众所周知的歌谣,但是在课堂资源开发过程中,开发者并没有充分地重视到本民族的音乐资源开发,在音乐教材中印刷其他民族的歌曲,这种对本土音乐资源的忽视及冷落,使得本民族的文化和音乐逐渐没落。例如热瓦普作为本民族的音乐课程的主要伴奏乐器,由于没有做到对其全面的开发和利用,没有做到调动学生学习该种乐器的积极性,使得这种乐器和演奏方式逐渐的衰落。
三、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分析
1.做好物质资源层面的开发工作
物质资源开发主要是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硬件设备建设。在校园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和物质条件,保证教学的趣味化和儿童化。在校园建设过程中要全面突出维吾尔族的特色,要多多引进维吾尔族本民族的音乐乐器和设备,维吾尔族有着丰富的音乐发展历史,其音乐乐器丰富多样,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好像独塔尔、弹拨尔、耐依、木勺、达甫、沙塔尔等乐器,同时还要融入维吾尔族特色的民族歌曲和舞蹈,将最近流行的歌曲进行重新创作之后,再让学生练习。
2.重视对音乐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常州;乡土音乐;小学音乐
由于溧阳戴埠镇太平军锣鼓、金坛谈庄秧歌灯等乡土音乐被被评为“国家级”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市顿时掀起了弘扬乡土文化、倡导传统民俗的热潮。过年过节时大街小巷、文化广场,大型文艺表演的演出舞台,经常能够看到常州市传统文艺、音乐的表演,常州市的乡土音乐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重视。
一、常州市小学音乐乡土课程资源的现状分析
对常州市溧阳、金坛、天宁、泓口等地20多所小学的走访调查发现,常州地区的多数重点小学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乡土音乐教程。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小学音乐教程只是局限于国家材,乡土音乐的实施大多都是以学校为中心各自开展,没有统一的规划与方案,实施的进程也各自不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乡土音乐在小学范围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常州市小学音乐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献研究
根据《常州传统音乐的传播、传承与发展策略》《论本土传统音乐课程资源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有机整合———以江苏常州为例》《江苏常州天宁寺梵呗音乐保护现状调查》《论常州吟诵的保护与传承》等文献的记载,常州市的几个重点乡土音乐项目在历史的流传和发展中曾遇到了很多的坎坷和阻碍。如今,国家和省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又为常州市的乡土音乐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乡土音乐又一次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了。
三、常州市小学音乐乡土课程资源的选择
本文选择国家级非遗项目天宁寺梵呗唱诵、常州唱春、道春以及省级非遗项目茅山乾元观的道教音乐、泓口丝弦、溧阳戴埠镇太平军锣鼓、溧阳社渚“跳幡神”和金坛谈庄秧歌灯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在常州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弘扬与发展。
四、常州市小学音乐乡土课程资源实施策略
(一),全市小学联合编写“太平军锣鼓”教材
“太平军锣鼓”是常州市乡土音乐中较为容易掌握,也较易传承的一项民俗音乐。全市的各个小学可以联合力量,组织学校精英音乐教师及聘请“太平军锣鼓”方面的专业艺人,共同商讨、研究开发“太平军锣鼓”教材。在教材编写时要注重把“太平军锣鼓”的历史、演变、乐器、技巧方法、动作要领等详细地编入教材,从而充分激发学生演奏“太平军锣鼓”的演奏兴趣。
(二)创编小学“金坛谈庄秧歌灯舞蹈”
常州各个地区的小学可以共同协作,合力创编“金坛谈庄秧歌灯舞蹈”。利用教师周末、课下的时间共同开会研讨,商定“金坛谈庄秧歌灯舞蹈”的创编方案。每个学校的教师再根据“金坛谈庄秧歌灯”的特色舞蹈动作及表达情怀,写出本学校的创编动作。通过多轮商榷、推敲、否定、重编,最终确定适合小学生学习并大范围普及的“金坛谈庄秧歌灯舞蹈”。
(三)组织校园“唱春、道春”合唱团
每个学校可以组织自己的“唱春、道春”合唱团。教师组织对“唱春、道春”有兴趣并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进行排演、训练。通过“唱春、道春”的经典曲目练习增加学生对“唱春、道春”曲艺的了解和掌握。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唱春、道春”艺术专家,定期到学校合唱团进行指导、传教,把教师的唱功和学生的掌握要领提升上去。
(四),让民间艺人走进课堂
学校还可以定期聘请市内优秀乡土音乐表演专家到学校进行表演,让乡土音乐的民间艺人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学生与传统艺术零距离地接触,更加真实地体验常州乡土音乐的表演与传承。学校还可以聘请个别艺术家到课堂内手把手地教学生的动作要领和情感展现,让学生也可以通过丰富的肢体动作表达出热烈的内心情感。
(五)组织学生参观天宁梵呗唱诵、茅山乾元观等道教音乐
及溧阳社渚“跳幡神”等民俗音乐对于天宁梵呗唱诵、茅山乾元观的道教音乐、溧阳社渚“跳幡神”这种与宗教有关的民俗音乐,学校可以利用周末、春游的机会,组织学生去这些寺庙、道观参观乡土音乐的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和文化精华。
总之,将常州市的乡土音乐融入到小学音乐教程,需要各方面协调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只有常州市的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及乡土音乐传承人都致力其中,常州市的乡土音乐才能有更好的推广和发展。
作者:苏畅 单位: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就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来说,城乡差别表现尤为突出--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更多的是体现于城市,而广大农村的音乐教育状况仍令人担忧。现在国家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学校艺术教育规程、音乐课程标准等的相继出台又给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广大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无论从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还是硬件设施、教师队伍等方面来说,都有自己的、有别于城市学校的特点。所以,只有充分挖掘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潜力,有效实施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和探索,才能把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整体地、全面地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一、发挥校本优势,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在国家大力夯实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得到了落实,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的配套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有的学校音乐教育专用设备配置较好,有的学校供师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的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配备齐全,有的学校和音乐密切相关的设备设施配置较好(如广播网络、礼堂,甚至少数学校还有多媒体教室,建立了高速的校园网络等……),这也是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广播站的学校可配合音乐课堂教育的需要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具有礼堂、大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可以利用这些设施举办常规性的歌咏比赛、文娱活动、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农村学校还可根据学校实际举办“艺术节”,这样一来,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就会得到拓宽,就会有效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农村学校的有限条件得到了充分利用,音乐教育环境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必将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二、开发艺术资源,丰富课外音乐活动内容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的内容是由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构成。但在我们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存在只对其中部分领域或一个领域、甚至是一个领域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教学的现象,音乐教育呈单调的状况,甚至是线形的发展状态,这完全不符合音乐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和需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区、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农村学校分布“广、散”的特点又给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的全面接触和相互促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学校可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农村音乐教育的多维度发展。部分学校的秧歌、戏曲和民族音乐舞蹈进课堂就是成功的尝试。
三、因地制宜,土“洋”结合,推动农村音乐教育向纵深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视、广播、网络已逐渐走入农民家庭,这本身就蕴涵着巨大的音乐教育潜力。与此同时,选择一些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小乐器学习音乐已不再是农民的负担。但各地区、家庭的状况又不尽整齐,音乐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根据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学习音乐”、选择一些“洋”乐器作为学具进入课外活动,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选择功能齐全、性能优越的乐器,如电子琴、风琴、木琴等;经济条件滞后或一般的地区可选择经济适用的乐器,如竖笛、口琴等。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处于一个典型的贫困乡镇,学生就选用了几元一支的竖笛作为学具学习音乐,无论是在器乐教学的普及上,还是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上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而且得到了家长、社会的好评。
四、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科研,走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特色之路
农村的音乐教育之所以发展相对滞后,除了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投入诸方面的原因外,教育科研也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农村的音乐教育往往是步城市学校音乐教育的后尘,照搬城市学校音乐教育的模式,结果由于自己本身条件的限制而收效甚微。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要求我们针对自己的条件和特点,对音乐教育的观念、管理、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展开科学研究,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科学的教育体系,让我们的农村音乐教育走自己的特色化发展之路。音乐教育科研,距离农村学校及教师其实并不遥远,也并非神秘而高不可攀。它跟其他学科的教育科研一样,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可以是事实性的研究,也可以是理论性的研究。只要我们以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农村学校的具体实际展开研究,为新时期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做出有益的探索,为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提供理论和经验,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必将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我国的中小学中有70%左右的地处农村,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音乐教育、乃至素质教育的整体进程。广大农村学校及教师只要从实际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去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以音乐为本,以人为本,农村音乐教育将是教育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音乐课程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的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及尝试解决的方案与途径的研究显得愈来愈重要。
一、课程的学科综合问题
音乐新课程提出学科综合这个基本理念之后,确实丰富了课堂教学。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中小学生接受音乐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但是当前许多音乐课为了突出课程的综合,偏离了以音乐为本的原则,把音乐课上成历史课、地理课、舞蹈课、绘画课等,湮没了音乐的学科特点,冲淡了音乐艺术的鲜明个性。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由此可以看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能否适当地、适量地实施学科综合,直接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贯彻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直接关系到音乐课程改革的成败。
(一)音乐课程要坚守自己的阵地
音乐综合课程应加强音乐性而不是弱化它,应该以音乐为主线,所引用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必须与音乐密切相关,融合一体,要突出音乐的首席地位。
(二)音乐课程的综合,应为音乐服务,把握好度
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综合,旨在了解音乐在其他艺术形式中的作用,通过其他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但是必须把握一个适可而止的“度”。超过了这个“度”,就是画蛇添足。
(三)学科综合的含义
音乐教师必须明白,音乐学科综合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科综合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素养,体现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音乐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学科综合的含义。其次,要明白综合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不是一种形式。再次,综合表现活动的展示与延伸不要占据太多的课堂时间,也不能喧宾夺主,忘了是在上音乐课。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考虑音乐课程在形式上的科学性,更要考虑音乐课程在内容上的科学性。
二、音乐课程资源问题
(一)音乐教材的编写及推广方面存在问题
在朱则平、廖应文主编的《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一书中,明确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根据《标准》编写的试验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呈现方式上,较之以往的音乐教材,从总体上看,有了质的进步,无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收获之一。但是笔者认为,新教材在编写、组织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音乐教材的编写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学习国外教育理论不能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其次,音乐教材的可操作性不强。再次,音乐教材的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多样性。
转贴于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1)借鉴国外教材编写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音乐教材体系。音乐教材的编写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编写不同层次的音乐教材,借鉴国外音乐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构建和完善我国音乐教材体系。其次,必须打破那种模仿音乐专业教材的以乐理知识体系为教材体系的传统框架。降低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知识化、学术化的成分,增加音乐生活化的含量。再次,教材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面向全体学生,也要有利于具有特殊音乐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的学习。最后,还要注意教材载体的多样性,除了书本文字教材外,应大力发展声响教材、多媒体教材、多媒体组合教材等。(2)强化音乐教材的可操作性,突出音乐教材的主体性与基础性内容。音乐新课标要求重视音乐实践。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就要求教材在编写时应强化它的实践性可操作性。(3)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教材资源。这对促进音乐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其次,实施校本课程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重要措施。再次,校本课程是体现与发挥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环节。
(二)新课程资源普遍缺乏
在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和学校领导对音乐新课程资源的需求较之原来出现了大幅度增加。一方面,他们急切希望了解有关课程改革的各种信息,希望能与有关的教育专家和同行进行及时地沟通和对话,以便及时交流音乐课程改革的情况和经验。另一方面,在音乐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的音乐课程提倡音乐课的学科综合。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的知识面及信息量增大。音乐教师希望拓宽信息来源通道,从多方面获取各种与音乐教育新课程相关的教学材料。从各试验区反馈的情况来看,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匮乏带有普遍性。音乐教师为备好一堂课,有时会花费好几天的工夫,也不一定就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料。
因此笔者提出如下措施:(1)整合学术资源,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资源匮乏问题有计划地组织教育专家进行集中攻关突破,丰富和完善音乐教育资源。(2)改革和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系统,从实践中深入挖掘新的有效的音乐课程资源,加强音乐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音乐课程内容、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总之,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课程问题还不仅这些,笔者只是管中窥豹。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与中小学音乐课程相关的问题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正在进行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网络辅助教学在音乐课程中的作用
1.1有利于音乐知识的整合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唱歌、欣赏等等教学内容均有着强烈儿童特点,因此通过网络辅助展开音乐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在通过网络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校园网络提供的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具体的章节选择性额在网上下载素材,进而选取最优教学素材为音乐课程服务。还可以对网络食材进行整合,增长学生见识。例如在讲授《春天来了》这一章节时,可以提前选取春天美术图案对比,让学生养成对比、重复的思维。而后依据歌曲意境选择小学语文课本中相关图画,配上《春天来了》,可以使得学生想象自身处于春景之中,进而通过音乐来表现春天。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与春天相关的动画、美术作品、作为,小学生在浏览的同时,会将知识进行整合,将各种关于春天的知识相联系,可以让学生准确、快速的掌握春天的艺术形象,进而达到自我教学的目标。
1.2有着较强的感染力
音乐课程乐曲旋律的生成,既是音符的组合,还是乐曲作者思想的体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其对色彩、声音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小学生可以在动听的音乐氛围中,较为全面的把握艺术形象。通过网络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将声音、画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乐曲创设的意境。在音乐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辅助设置相关情境,帮助其在身临其境中体会音乐旋律之美,小学生再通过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对乐曲进行加工,使得其受到启发、感染,最后达到激发小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热情。
2、小学音乐课程网络辅助教学设计
2.1音乐氛围设计
小学音乐课程有着一定特殊性与针对性。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其理解能力、自制力都相对较差,在小学音乐网络教学中需要对具体乐曲的意境、情感、内如进行引导、铺垫。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小学生更好的感受并领悟音乐魅力,还可以激发其学习音乐课程的热情。在音乐课程进行时,最为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音乐环节选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将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灵活的方式加以呈现,为小学音乐网络教学创设优良的氛围,尽可能的将学生兴趣转移到音乐学习之中,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提升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
2.2教学流程设计
优质的学习氛围是提升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基础,而优化音乐教学流程是确保音乐课程质量的核心。在音乐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环节是“听”,因此教师在课程讲授时应当给学生一定空间,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理解、消化音乐内容,便与其感受音乐旋律魅力以及乐曲思想。音乐课程中第二大核心环节是“模仿”。如果出现学生理解、掌握音乐不到位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通过原创直观感受展开模仿学习,由技巧与情感这两方面加深小学生对音乐鉴赏作品的感悟与理解。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设计阶段,教师应当对此部分有着特别的指导与准备。在音乐课程讲授过程中,音乐技能学习也是极为重要的,小学生在娴熟的掌握音乐技巧之后,可以更加准确的通过音乐来表达自身感情,使得音乐课程更加真实。因此在小学音乐课程网络教学设计阶段,应当注重音乐技巧训练,通过练习和表演总结经验,进而提升音乐技巧。
3、小学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实现
3.1鉴赏能力的实现
在小学音乐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非常重要,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是长期积累、训练的过程。在以往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有着时间、空间差异,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应当在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范围内,展开灵活多样的鉴赏能力培养。比如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插入与音乐相关的信息、资料,为音乐欣赏提供背景资料,创设优质的授课氛围。于此同时,小学生的音乐兴趣与注意力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照顾、关注,进而确保音乐教学质量。在鉴赏音乐之前,可以提问音乐作品蕴含的内涵与学生感受,使得学生鉴赏能力有计划、有目的的提升,进而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注意力的专注度与集中度。还可以在不同音乐背景和水平的情况下,吧同一鉴赏课划分为不同部分,依据个性和特点安排鉴赏的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小学生的鉴赏能力。
3.2音乐技巧的实现
小学音乐教育为基础教育组成部分之一,良好基础是音乐学习的核心 。在小学音乐课程讲授的过程中,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是教学计划实现的关键,音乐技巧也是音乐课堂需要练习、巩固的部分。因此,在小学音乐课程讲授时,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对音乐技巧有着重要的影响。欢快的课堂氛围与高效的教学方式对音乐技巧、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影响。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时,不可以像面对面教学提问的方式整合、运用教学内容,这就给教师提出了通过引人注目的方式为学生示范的要求,使得学生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保持较高注意力。与此同时,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之余主动的去尝试和提高自身音乐水平与技巧,达到高质量音乐教学的目的。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中,需要激励学生主动练习,增加锻炼自身的机会。
结束语
小学音乐课程教育高效的利用网络辅助展开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网络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音乐课程的讲授有着积极意义。利用网络辅助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小学音乐课程飞速的发展,进而普及网络课程教学,最后提升小学生音乐水平、音乐素养,为社会发展提供综合性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农村;城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1-0092-02
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要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就已蕴涵着社会公平的深意。如果教育不能指向社会公平,反而扩大社会差距,岂不是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近年来,作为音乐教育主渠道的学校音乐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这种发展在城市和农村中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1、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开课情况
在农村中小学校的调查中,虽然音乐课是必修课,但每周只有一个课时,有课外音乐辅导的学校占调查总数的15%,有些学校虽有校合唱团,但形同虚设,平时处于停止排练状态,每逢节假日,则临时突击,或外请辅导老师。校长们也深知美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把升学率放在首位,毕竟升学率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因此,当师资课时缺乏时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可以随意地与音乐课调换,甚至干脆把音乐艺术类的课时挤掉,把音乐课当成可有可无的“副课”,因为音乐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音乐知识水平的高低与升学率无关。由于学校和其他学科教师的不重视,导致新课程教学计划内容无法顺利完成。
2、学生对音乐与音乐课的兴趣缺乏
多数学生对音乐本身很有兴趣,课余时间也常常听一些歌曲和音乐,但这种兴趣较盲目,受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学校音乐课内容仍不感兴趣,音乐课也不是非常受重视。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新课程教学中显得左右为难,在课堂上气氛“活”了,学生的课堂纪律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反之,过于严肃又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情绪调动不起来,不积极配合,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难以达到新课标中要求的教学效果。
3、农村合格音乐教师的缺乏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具有音乐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甚少,大部分是大专学历、普师、幼师毕业的。由于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这些教师为了拿到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学历,不惜代价经过七个“暑期”的奋斗,函授成为“专业音乐教师”。而一些高等师范院校为了提高创收,对函授学生的入学考试和毕业成绩网开一面,可以说敷衍了事,为了经济效益,不求教学质量,使得部分教师轻松地混得了音乐专业文凭,实际上,凭他们的专业水平难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虽然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较多,可多数人专业思想不牢固,他们报考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初衷,并不是真正热爱音乐教育事业,而是在文化课成绩较差的情况下,选择了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很多人根本没有想在毕业后从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他们深深了解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和音乐教育的地位,因此,毕业后想方设法离开自己的家乡,留在城市,即使回到家乡也不安心在农村中小学从事音乐教育。尽管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仍然紧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落后,合格的音乐教师缺乏,音乐教师越缺乏,音乐教育越落后,造成恶性循环。
4、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单一
由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视,学校的校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扩充,但一部音乐资料、音响资料、音乐书籍、参考资料、图书等的配置显得相当缺乏。虽然新课程标准上观念新、内容广、要求高,但对于农村音乐教师实际水平和实际条件。无法达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实际效果。
5、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在农村,人们的艺术素养普遍较低,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也不高。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问题认识更是存在误区。孩子学好文化课,在中考、高考榜上题名才是他们所希望的。至于是否接受音乐教育、是否懂音乐在他们眼里,不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反之音乐课还会占用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时间,牵涉孩子学习文化课的精力。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为了考上中学、高中、大学,他们关心的是孩子的统考科目分数,音乐课成绩无所谓。正是这些对音乐课认识上的偏差,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从以上情况来看,对于音乐教育新课程内容的实施,在目前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困难较大。
二、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现代城市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中小学校园里“小音乐家”到处都是,这些孩子们常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类艺术比赛,教师在教学中也特别偏爱他们,鼓励和赞扬都留给他们,使别的学生受到冷落,这也违背了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宗旨。
1、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由于城市中小学拥有较好的音乐教学设施,较强的音乐教师队伍,学校和教师都在思索并尝试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实施高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积极尝试各种教学形式,以实现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利用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②开展器乐、歌词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③注重语言情境的创设。
④与学生一同聆听音乐。
⑤扮演角色,增添课堂气氛。
⑥营造开放式氛围,创设自主课堂。
⑦创设绘画情境,引导学生创造美。
2、师资队伍雄厚
由于城市便利的环境条件,以及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优厚,高校许多优秀音乐专业毕业生都选择在城市发展,这就决定了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多配备有专门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师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受到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参加培训,完成教学素养的自我提升,以适应社会的前进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综合能力强,在能较好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多数还能胜任课外音乐特长辅导。此外,城市中还有一批音乐教研人员、音乐教育专家、热衷于音乐的各行业音乐爱好者来支持国民音乐教育事业,并发挥了带头、引导、示范等骨干作用。他们对音乐教育资源的整合、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3、教师、家长较为重视
与农村音乐课的情况相比,城市音乐课得到了学校教师家长等许多人士一定程度的关注。一般来说,城市地处于交通枢纽地带,与外界联系较为密切,能够较方便地获得最新的教育信息。学生家长大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们了解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支持学生对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学习。许多家长甚至还给孩子报了艺术类的课外辅导班,加强孩子对艺术的学习,增强艺术对孩子的熏陶。
4、教学资源较为丰富
城市经济科技水平较高,学校音乐课程的相关设施较为齐全。特别是乐器的种类和数量都比农村学校的情况要好得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中小学校建立了自己的音乐教育主题资源库。同时,城市的家庭音乐资源,社区音乐资源等也比较丰富,这些都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在我国目前的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现象
1、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在音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的热情不断遭遇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压力的冲击,许多教师没有信心去进行音乐教学。因此,音乐教师把音乐课程的教学当做“任务”来完成,在每个星期一两节课的情况下“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认为音乐课程在学校教学中是多余的,音乐教师缺乏自信心和学科自尊,似乎音乐教师比其他主课教师矮一截,音乐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2、音乐教师的教学缺乏实效性。音乐新课程强调学生的音乐“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音乐新课程强调“模仿”,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音乐新课程还倡导“探究”、“合作”和“综合”。但是,面对音乐新课程,许多音乐教师不懂得怎么样去开展“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和“综合”等教学方式,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上,一节课就教学生唱一首歌,教师是一遍两遍三遍的重复教,学生则重复唱,这样下来,教师教的没有什么味道,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滋味,而且一节课下来,学生还没有掌握所学习的歌曲。
3、学生对学习音乐课程比较迷茫。面对音乐新课程,许多学生不知道怎么样去学习。尽管音乐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体验,但是许多学生是不知道怎么样去学习音乐课程的,所以他们更多地表现出迎合教师或者迫于无奈。毋庸置疑,有部分学生是喜欢音乐课程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知道怎么去学习音乐课程,所以出现音乐课堂上学生茫然很手足无措的情景是可以想象和理解的。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一方面要立足于现实,以我国音乐教育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努力探索音乐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又要以可预见的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条件为着眼点,更新教育观念。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一是需要得到全社会更大的支持与教育部门更多的投入;二是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转变教育思想,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格健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为培养新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对于工作在一线的小学教师来说,更新教学观念对校本课程开发尤其重要。目前,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虽说已经在部分发达地区开展,但是由于我国起步较晚,依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二、小学音乐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是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办学条件,为了满足每一位受教育者的特殊需要和兴趣爱好而开发的课程。它尊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力。因此,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施。
(二)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各地区的小学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为我们进行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一是搜集当地流传的民歌、戏曲、童谣等运用到音乐教学中;二是根据学校周边社区的一些可利用资源,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创造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课程。
(三)有利于完善学校音乐课程结构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了课程管理的一个整体。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利用了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使音乐课程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同时,它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的催化剂,实现了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使得学校音乐课程的整体结构更加丰富和完善。
(四)有利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首先,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它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对音乐的需求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其次,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调动音乐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为发展创新型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机会;最后,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是需要教师们一起共同思考与探究,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针对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不断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国家统一的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体制,使得大部分音乐教师都习惯于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不愿意主动思考、自主创新,不愿意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尽管2011颁布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留给了音乐教师很大的施展空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大部分音乐教师始终仍然喜欢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也是音乐校本课程开发难以全面落实的主要原因。
(二)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长期以来受智育第一、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使得不少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直到如今, 音乐课程在学校所有课程中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局面。在毕业班体现的最为明显,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把音乐课的时间都改上了文化课,使得音乐老师根本没有上音乐课的机会,更不用说进行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了。以上对音乐课程不够重视的局面,必然导致学校音乐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丧失积极性,直接阻碍了学校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步伐。
(三)升学需要和音乐需求两者相矛盾
音乐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音乐需求,充分关注到学生间的个性特征为首要出发点。但事实上,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追求成绩和考学无形之中已成为了家长、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重要目标,而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学习音乐。因此,如何调节学生在升学需要和音乐需求之间的矛盾,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音乐课程开发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四)认识不足、专业技能较差、开发能力欠缺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音乐教育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很大的误区。音乐被视为学习的一种调味品,而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人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不被重视的原因
1.音乐不是考试学科
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决定了考试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一门学科的发展。小学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想通过小学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考试奠定基础,这就决定了在他们的意识当中,文化课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2.在学校的教学理念中没有突出小学音乐的地位
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音乐在教师和家长心中的地位无疑是比较低的。尽管存在一些家长为孩子报音乐特长班的现象,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旦他们认为音乐的学习影响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就会毫不犹豫地停止学生的音乐学习。这种现象在学校教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当考试来临的时候,或者是要占用课堂学习时间进行某一项活动的时候,体育、音乐和美术的课堂往往成为被占用的对象。
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着课程资源不合理和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作为基础。尽管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其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课程的选择和方法的使用是一个长期摸索和探索的过程,绝不会因为一两个文件的出台就能一蹴而就。
二、小学音乐课改当中应采取的措施
1.把握音乐课改的理论依据
我们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这两个文件是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法律支撑,也是小学音乐课程深入进行的依据。通过这两个文件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基石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充分关注人的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教育要体现满足需要、普遍适应情意统一、综合渗透和协调发展的原则。
2.改变传统的理念
在教学中,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小学音乐教学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学校和教师还要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要完善学校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是更好地实施音乐教学的关键,也是更好地进行小学音乐课改的保障。
3.在教学中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新教学方法的使用
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有能力制定小学音乐教材,也为了更好地统一小学音乐教育,教育部制定了统一的音乐教材。教育部制定的音乐教材具有普适性,但是对于某些地区来说,这些教材可能或多或少地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实施教育部制定的课程任务的同时,还要主动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教学资源,拓宽自己的课程资源。
教无定法,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我们一定要采用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大多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强、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针对小学生的好奇心,我们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为其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小学音乐课改势在必行,我们只有转变观念,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才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引言
小学音乐教育是当前我国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阵地,其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并且,音乐素养越来越被认为是综合素质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许多家长都乐于让小孩学习音乐。但是就我国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形势来看,音乐课程教学仍存在这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同小学生自身的身心发育有关,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当前音乐教育面临危机的症结。下文将对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当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首先在于大多数学校对音乐奇偶碍于的漠视,教学方针中并未对音乐教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此在日常的音乐课程中,音乐教师并没能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美育特征。在各科中充当一个配角,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学校,音乐教师一般由其他任课老师兼任。音乐课被当成是副课,动辄被取消和侵占。
2.教学方式的落后
除掉学校教育观念之外,教学方式仍是阻碍小学音乐教学前进的关键因素。在一些学校音乐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据重要地位。虽然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音乐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很多教师会在课上要求学生朗诵诗歌和散文来增加对音乐歌词的体会,或者是组织学生进行即兴表演。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仍不免出现偏差,这种偏差主要体现为:(1)课堂活动过多而使得正常的音乐素养培育缺位;(2)小学生在课堂中并未注意到音乐的存在,而只是营造出活动的气氛;(3)教师更多的是灌输一些文学性的教育,并非在课堂中运用音乐语言。所以,这一教学方式虽然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但仍使得教学效果低下。
3.师资力量缺失
小学音乐教学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音乐教学更具有难度,教师不仅需具有高端的音乐素质,而且需要在教学技巧上高人一等。教师需要将自身的音乐技能同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增加小学音乐教育的效率。
但是现今小学音乐教师并未体现出这一综合素质,这是由于他们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此外,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小学音乐教学需要大量的青年教师,但是青年教师又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就处于这一种尴尬的境地。
4.教学资源缺乏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的音乐教学资源分布极其不平衡。在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都缺乏音乐教学资源,而且即使是有条件的学校,他们的音乐教学资源也不免于单调。大部分音乐教师手上的资源只有书本、参考书、音乐光盘。多媒体设备仍未普及到小学课堂的每一个教室,这就时视听结合的音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教学资源的缺乏使得音乐教师无法在课堂中施展所学,无法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大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甚至对教师的音乐教学积极性造成打击。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课堂仍显现出沉闷的气息是不应该的。
三、应对措施
1.提升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学校改善音乐教学现状的首要措施在于提升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加对音乐教育资金的投入,而是增加人才的投入。音乐教育耗资巨大是不可避免的,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资金投入在所难免。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还能吸引到大量音乐人才加入小学音乐教育的阵营。学校应当禁止音乐课程被其他课程所挤掉,避免其他课程教师的“代课”行为。
2.改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改善应当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下手,落实教学目标对教学方式起到决定作用,教学目标称的上是音乐课堂的教学精神。因此,音乐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具有操作性和形象性。改善音乐教学方式,制定教学目标应当中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审美欣赏以及情感表达入手。
这三个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中不能再固守传统,需要站在学生的情绪和立场之上,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警惕教学目标的缺位,防止学生在所谓的课堂活动中迷失音乐方向。
3.改善教师音乐素质
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必然能够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养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而且,教师综合素质能够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除了会因为音乐而欣赏教师,还会因为教师的其他素质对音乐课程感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文学知识、美术知识等相关美学素养。
4.改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由教学资源构成,而且学习环境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所以,学校应当尽量合理安排教育资金的使用,多加改善学习的软硬件设施。对于基本的音乐课程而言,一套多媒体设备必不可少,不仅音乐课需要,其他课程对此也有要求。此外,教师需要对教室布置一番,以此来带动音乐学习的气氛。
四、结语
音乐作为一门美育课程,其教学主体必须均具备相关素质,教师应当具有必要的音乐文化气息,学生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受环境。因此,小学音乐教学状况的改善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改善,本文的分析即在于此。音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而学校则需要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至于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则需要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进一步的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洪.架起一座通往审美艺术的桥梁——浅谈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4).
《音乐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一,它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企及的优势,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其二,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音乐游戏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则
1.以教学目标为标准,开发游戏资源。在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列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部分,这三个方面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提升的关系。因此,在开发游戏资源时要根据课标和单元目标,通过反复研读教材以教学目标为标准,开发游戏资源。
2.以学生生活为起点,开发游戏资源。课堂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体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以学生为本,找准教学起点,根据学生的生活开发游戏资源。
3.以教学活动为途径,开发游戏资源。教学活动作为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须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主题、内容、空间,遵循针对性、趣味性的原则,以课堂实效为标准,开发游戏资源。
三、小学音乐游戏的主要特点和类型
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音乐游戏除了具有“音乐性”这一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等游戏的共同特点。为便于教学与运用,根据游戏的功能,把音乐游戏分成以下几类:
1.节奏训练类游戏。
2.音准训练类游戏。
3.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
4.训练动作与音乐协调类游戏。
5.识谱类游戏。
6.其他游戏等。
四、小学音乐游戏的利用
在利用音乐游戏资源时教师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要把游戏恰如其分、灵活自如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去。具体而言做到:
1.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作为调节活动的游戏,其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儿童情绪,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
3.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编排即兴游戏,弥补教学上的某些不足。
4.让儿童根据音乐内容创编音乐游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
5.一些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用游戏进行渗透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中。
6.在课外音乐活动中穿插音乐游戏,丰富儿童的音乐生活。
五、小学音乐游戏利用的注意事项
同时,我国是一个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多民族国家,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各民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所以,我们的音乐教育应重视到特殊地域和民族的音乐文化背景和音乐学习环境,根据学校的实际音乐教育状况,开发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校本音乐课程,采取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策略和指导措施,为独特音乐文化土壤中成长的孩子留下难以割舍的音乐文化烙印。
二、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的策略校本音乐课程开发,归根结底是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具有资源利用意识,在校本音乐课程开发过程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有效开发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凸显地方音乐教育特色。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文化传承”,并将“弘扬民族音乐’作为重要的音乐课程理念。地方乡土音乐与地方民族大众的生活、劳动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品味、欣赏和再现地方乡土音乐艺术,就是引导孩子们向民族家园深处凝望,使他们在精神层面上实现与本民族内在律动对接。从这个角度看,热爱民族音乐必然要以热爱地方乡土音乐为出发点,有效开发地方音乐课程资源,以凸显地方音乐教育特色,为学生建立独特、丰厚的精神文化家园,实现音乐课程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优质高效。
如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东北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可开发《东北风》校本课程,通过二人转、大秧歌、东北民歌小调等多种音乐艺术形式引起学生兴趣,帮助他们从多角度感知东北音乐特有的风格。课堂上,孩子们可感受到东北音乐喜庆、热烈的情绪特征;了解东北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扭一扭东北大秧歌、唱一唱东北民歌小调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东北音乐带来的愉快精神享受,增加了孩子们对家乡东北音乐的了解,为东北的孩子在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乡土文化烙痕,培养了孩子们对东北家乡的深厚情感。
充分利用校园音乐课程资源,放大校本音乐教育优势。
学校是音乐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环境中分享课程。教师应该将学校独有的教育资源视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彰显校本教育的独特性,放大校本音乐教育的优势。例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谱写的校园歌曲《毕业歌》和干学子八于朵花》都生动地反映了校园生活,是学校特有的音乐文化资源。让即将毕业的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学会这两首歌曲,将孩子们六年的生活和情感用音乐的方式留存在记忆深处,将是他们一生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此外,音乐教师还应该紧紧抓住社会发展时代脉搏,紧扣社会音乐教育潮流,弘扬国家发展主旋律,引导音乐审美方向。上面列举的《鼓动奥运》一课,就紧紧抓住了人们对奥运的期待和祝福,使情感得到抒发,情绪得到振奋,效果非同寻常。再例如,在国庆六十周年之际,让学生学唱成龙演唱的歌曲《国家》,有助于抒发对祖国六十华诞的拳拳爱国之心,顺应了时代的主旋律,必定获得教学上的优质高效。
发挥教师自身音乐教育优势,形成校本音乐开发特色。
音乐教师大都多才多艺,有的能歌,有的菩舞,有的钢琴演奏能力强,有的掌握一种或几种特色乐器??而这正是音乐教师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充分利用和发挥音乐教师的优势,努力在校本音乐课程开发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校本音乐课程特色,一定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实现理想的音乐教育目标。例如,我校的一位老师就充分利用自己舞蹈编导专业的优势,开发了《跳起来》校本音乐课程内容,用优美动人的蒙古族舞蹈带领学生深入音乐体验,学习和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艺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音乐教师要具有资源意识,在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和合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必定能够以对音乐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基点,构建优质高效的校本音乐课程。
三、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的规模作为国家音乐课程必要的补充,笔者认为校本音乐课程的内容占用的课程比例以不超过国家音乐课程四分之一的规模为宜。这样既能保证完成国家音乐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又能够给校本课程的实施留有足够的空间。
校本音乐课程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因此,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的规模和形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灵活处理和把握,应以主题单元开发为主要形式,如果同一个主题下的内容较多,可以考虑采用主题单元式校本音乐课程开发。即以一个统一的主题统揽校本音乐课程开发,在这个主题下,又划分为若干个更为具体的开发主题,从这些具体的主题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实现统一的主题开发目标。例如,我校青年基金科研项目乡音乡情”东北乡土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中,又细分为若干个具体的研究主题,“东北二人转板块研究”、“东北大秧歌板块研究”、“东北民歌板块研究”“东北方言歌板块研究”、“东北少数民族民歌板块研究”等,从这些具体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北乡土音乐文化,体味东北音乐中的“乡音乡情”。再例如,我校校本课程《鼓的文化艺术》中,既包含鼓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又包含音乐中的鼓、鼓的演奏、鼓的形制、鼓的绘画等等诸多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单元式的校本课程,从多角度、全方位了解鼓的文化艺术。
在校本音乐课程开发时,针对有些主题单一并且可以在一个课时内完成的内容,可根据需要开发单课时校本音乐课程。而对于有些涉及内容较广泛、无法在一个有效的单元框架内完成的,且对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内容,则可以考虑扩大其校本课程的规模。
四、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的途径在校本课程开发时,可根据情况确定学科开发的基本途径,即学科课程开发或活动课程开发。我校的竖笛单元就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种途径同时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学科课程方面,学生从二年级开始,每学期用音乐课总课时的/4学时来学习竖笛,通过循序渐进的常规教学,使学生掌握竖笛的基本吹奏技巧,到小学毕业时,绝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演奏包含一个升号调和一个降号调的简单乐曲,进行集体齐奏和合奏,有效提高学生的竖笛演奏实践能力。从活动课程方面,利用每周三下午(两课时)学校兴趣活动小组的时间,对各年级音乐基础较好,对竖笛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套笛合奏”的学习和训练。从演奏技能技巧、不同竖笛的演奏方法、表演曲目的选择、多声部合奏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迁移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