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6 16:13:5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科技创新项目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44-03

一、引言

华中科技大学针对多年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总结各兄弟院校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系统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本校独具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系统。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系统建设

1.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包含如下几个环节:教务处申报指南学生填报申请材料导师审核院系初审教务处筛查学校专家组评审正式立项签订合同划拨经费启动研究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评价)优秀项目展示。整个管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七个主要部分:用户注册与登录、项目申报与评审、项目研究过程管理、项目分析、项目交流与展示、数据查询与处理、系统管理。这七个部分表面上相互独立,实际上通过数据库系统在后台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协同完成数据处理与终端显示。项目管理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主要功能介绍

(1)用户注册与登录

用户注册主要是对用户进行审核并获取合法用户的基本信息,为数据统计、分析和报送提供基础数据来源。本系统主要有学生、导师、评审专家、院系管理员和教务处管理员五种角色。系统提供统一的用户注册与登录入口。新用户可以随时注册,注册时从注册界面选择相应的角色即可,不同的角色对应不同的注册页面,填写的注册信息也各不相同。评审专家一般由教务处管理员后台建立,专家登录后可以完善或修改自己的信息,导师可同时兼任评审专家。通常情况下,学生和导师的注册信息由其所在院系管理员审核,院系管理员由教务处管理员审核。为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保护项目研究成果,只有通过审核的合法用户才能使用该系统申报项目,未经审核的用户,只能浏览系统已公开的项目信息。

用户登录时,系统根据用户名、密码和角色三者相结合来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后,具有该角色的相应功能,同时显示相应的首页提示。

在进行信息注册时,为保证数据标准准确,尽可能给用户提供“选择”输入,如院系、专业、入学时间、性别、职称等;对于必须采用“填写”输入的,要及时做好数据校验,并给出提示,如姓名、学号、身份证号、联系方式、Email等。我校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将所需的必要信息通过表单形式一并列出,让用户一次性填写完毕。

(2)项目申报与评审

项目申报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系统中有可申报的项目主题,如2013年国家级项目和2013年校级项目为两个主题;二是申报者在可申报的对象范围之内,如一般限制毕业年级和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进行申报。不在申报对象范围内的学生登录系统后,是看不到项目主题的。

我校根据项目申报要求,将传统的项目申报表进行了电子化,并预留了扩展功能。通过设置多种类型的表单让学生(项目负责人)填写,填写后可在线查看或导出对应的Word或PDF格式的文档。一个项目从填写申报资料到结题验收,中间要经过多个环节,为便于学生和老师跟踪项目进展,在系统中设置了多个项目状态,如草稿、待导师审核、导师退回、待院系审核、院系审核未通过、待院系上报、待教务处审核、待专家评审、专家评审中、立项未通过、待中期检查、待结题验收、中期检查未通过、结题验收未通过、通过结题验收、成果评定等级(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每次遇到有“跳转”类动作发生时,项目状态都可能产生变化,同时会触发对应的事件提醒,如给特定对象发送Email、短信或系统内部消息(又称消息盒子),以便特定对象能够及时跟进了解项目情况。

项目评审可以分为导师审核、院系审核和专家评审。项目申报与审核过程如图2所示。从我校的情况来看,有的项目可能会经过多次修改才能最终通过院系审核并被推荐到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后,正式发文公布并进行资助。在项目审核的三个不同阶段,审核人登录后会呈现不同的审核界面,项目对应的状态分别为“待导师审核”、“待院系审核”和“待专家评审”。在专家评审界面,专家还需根据相应的评审标准对各项目进行评分。

(3)项目研究过程管理

通常的过程管理主要是做好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两项主要工作,我校在总结多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正在实施让计算机管理系统代替人工管理,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监控,逐步实施过程管理精细化。即除了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两个重要环节外,还要求学生不定期进行工作进展报告,统称为“研究日志”。日志具体内容可以多样化,如研究心得、问题探析、成果分享、后续研究计划、导师指导情况等。在过程监控中,针对一个具体的项目,系统设定了几个记录研究过程的时间间隔,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如果该项目“研究日志”中没有新增日志,系统则会给项目组每个成员发送Email、短信或系统内部消息进行提醒;若超过时间间隔一周仍没有新增日志,系统会向指导老师发送Email、短信或系统内部信息进行提醒,请导师进行特别关注;若再超过一周没有新增日志,系统会向项目所在院系管理员发送Email、短信或系统内部信息进行提醒;三次提示均无效,教务处将其列入重点关注对象,在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时如不能按期完成,则导师和院系的年终考核均会受到影响,该项目组成员将失去以后再次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依此来对项目研究中的各方进行约束。过程监控的目的是为了真正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重在过程”的基本原则。

在项目负责人提交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申请时,我校设置了与项目申报类似的流程,要经过导师审核后才能提交到院系,院系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向教务处提出申请。项目立项后,项目研究的整个过程记录对项目组成员、导师、院系管理员、教务处管理员、评审专家都是公开的。项目结题后,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应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权属声明,被授权对外公开的项目则会在“项目交流与展示”中进行展示,供其他用户观摩学习或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4)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主要为管理者提供直观的各类项目统计信息,便于项目管理者全面了解各类项目及参与学生的整体情况,为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后期工作方案提供参考数据和决策依据。主要有项目年度预览、项目类型统计、项目进度统计、项目成员统计。

项目年度预览显示本年度所立项的项目情况,包括项目总数、参与总人数、参与总院系数;各院系的项目数、参与人数;各学科大类的项目数、项目人数等,同时以柱状图、饼状图等图形进行显示。

项目进度统计显示总体项目研究进展、某批次项目研究进展、某年度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如2013年国家级项目进度统计,显示2013年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取得成果及形式、项目信息变更等相关数量关系,并进行直观显示。

项目成员统计主要显示项目参与人员分布情况。项目类型统计主要显示已立项的项目类型分布情况。如整体情况、院系情况、学科情况等。

(5)项目交流与展示

项目交流与展示是我校为提高项目研究质量而提供的一个信息交流、项目展示的场所。注册用户可以在这里一些信息公告,如某选题招聘队员、某学生自荐等;管理员可以将已结题的优秀项目在这里进行范例展示(经过项目组成员和导师同意),建立项目集群。展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树立典型示范;二是促进项目传承。在我校,学生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研究的研究成果要遵照《华中科技大学成果署名管理办法》进行署名。研究成果经学生和导师授权后,已结题的项目就可以让新的团队继续深入研究下去。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在申报项目时一味求新求异,又有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最后形成成果并实现产业转化。在项目成果继承过程中,系统会把前面项目组成员和导师的情况,研究过程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记录在“新项目”中,同时鼓励后面的研究团队继续公开研究成果,以便新的团队继续深入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研究成果也会日渐成熟,距离产业化也越来越近。

(6)数据查询与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是提供系统数据的查询、导出和变更。系统中提供了多种组合精确查询或模糊查询界面,如查询某一期项目申报情况、已结题项目、成员、成果等,查询的数据可导出为Excel或Word文档。信息变更主要提供人员信息修改、密码重置、项目信息修改、项目延期或注销等事件处理。

(7)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配置系统运行所需的一些基本数据和页面显示信息。包括主题创建及设置、院系、专业及年级设置、专家组及评审标准设置、主页信息设置、项目升级设置、事件提醒设置等。

主题创建与设置是指教务处管理员根据工作进展和实际需要,项目申报信息和项目申报指南,一般称之为创建项目主题。在系统中新建一个项目主题时,需要设置一些相关参数,如设定申报学生的范围、学生申报起止时间、导师审核起止时间、院系审核起止时间、学校评审起止时间、项目类别、经费额度、团队人员限制、导师最多指导项目数等信息。这些参数设定后,系统会根据设定的参数到时启动,过时关闭,准确获取数据,极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多个主题可并行运行。院系、专业及年级设置主要建立学生注册时选择的院系、专业、入学时间等信息数据库。

专家组及评审标准设置主要是根据申报项目评审需要,将项目进行分组评审,如文科组、医科组、工科组等。每个小组可单独设定评审标准和项目数量,同时指定一个评审专家组,每个评审专家组可设定多名评审专家。

主页信息设置是根据用户角色分别设置不同的主页面。不同主页上显示的提示信息、帮助信息以及功能模块都不相同。

项目升级设置是我校根据三级项目管理体系而设计的一项功能。我校项目有院系级项目、校级项目和国家级项目三类,层次逐渐提高,全部纳入项目管理系统。院系级项目由各院系自主管理,校级项目由教务处和院系共同管理,国家级项目由教务处管理。申报校级项目时,由各院系从院系级项目中推荐优秀项目进行申报,申报国家级项目时,由教务处从校级项目中设定申报范围,不在升级项目范围内的项目将不能申报国家级。项目升级时,原则上不更换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成员可进行补充或调整。这样做的好处是项目研究能够逐步深入,避免了一些学生好高骛远,投机取巧。

事件提醒设置是系统中设置了一些关键时间节点或关键动作,当到了这个时间节点或用户触发了某个关键动作,系统会根据设置好的程序向预定对象发送Email、短信或消息盒子等通知信息,做到信息传递及时。如当系统到申报时间时,向各院系管理员发送信息提醒:××项目正在申报,截止时间为××。事件的提醒在系统中可以进行勾选设置。部分事件提醒配置图如图3所示。

三、结束语

本系统不仅实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审核、评审、审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信息变更、数据统计等各环节的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而且在过程管理、项目升级、项目展示与集群化方面进行了探索,提高了管理效率,弥补了传统项目管理方式的缺陷。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15-02

随着国内高校日益重视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各高等院校纷纷展开了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以培养为目的的创新性培养计划以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1-4]。随着高校科技创新计划的不断深入展开,项目申报、管理的工作量日益庞大,人工方式难以应付项目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度[5-6],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逐渐暴露出缺点。

目前,我校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审批等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其间也利用了一些传统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但是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项目申请人、指导教师、评审专家、学生创新中心(我校学生项目主管部门)之间仍然需要传递大量的纸质文档。纸质文档按照相应的流程需要进行多次的审批,造成了项目申请人在学校不同的办公地点间来回奔波,甚至还有可能存在领导、老师出差在外,文件流转、项目审批困难,文件待批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行为滞后;领导或老师出差回来,众多手持待批文件人员在门口排队等候。因为时间紧,许多事项来不及仔细研究,草草批复造成签批的文件事后查阅困难等等传统方式无法避免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学校对大学生创新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类创新项目的不断增加,项目申报审批的复杂度也越来越大,传统的人工项目管理方式已经造成了项目申报审批秩序混乱、持续时间冗长、工作量急剧增大等问题。尽管学生创新中心出台了一些措施用于规范申报审批流程,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所以,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开发部署一个集成项目申报审批流程的在线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于是,各高校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结合工作流技术,建设并部署了结合自身需求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管理系统[7-8],从而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

本文通过对东北大学创新项目管理系统在学校科研创新中管理中的应用,详细的介绍创新项目管理系统所发挥的作用,对同类院校大学生创新项目管理系统的部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系统简介

本文提出的系统主要由前台和后台两大部分组成,整个实施过程也将按两部分结合组成(如图1所示)。前台部分主要是创新中心链接的网页,本网页主要包括公告,新闻,主要成就展示和介绍,还有学生注册,老师和学生登录等功能。

后台部分主要由管理系统组成,管理系统分为六个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的功能是针对不同用户量身设置的。当用户登陆时系统会自动识别用户类型,进入与该用户对应的界面,用户类型分别是学生、指导老师、前期评审、中后期评审、学院、站长,各用户之间具有非常强大的信息交互功能。

图1:大学生创新项目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图

学生界面供学生用户使用,实现了学生信息录入、项目申报、项目信息反馈等功能,可以分模块填写,并自动生成文档并提供下载,减少了电子文档提交的步骤,使申报流程更加快捷。

指导老师界面供项目指导老师使用,可显示该老师所指导项目,并能查看项目成员、项目资料,也可以对该周学生总结进行批注。

前期评审界面供前期评审老师使用,用于查看成员资料、项目资料和对项目进行评审。

中后期评审界面供中后期老师使用,功能与前期评审界面大体相似。

学院界面供各学院项目申报管理员使用,可用于显示该学院所有的项目、添加前期评审老师、按类别检索。

站长界面是后台管理的核心,拥有后台所涉及的所有功能,可显示待处理事项(待审核项目、待审核用户)和在线成员、注册于访问控制、上传文件限制(格式、大小);项目模块用于添加项目、项目管理,此外还具有回收站功能和检索功能,分别用于管理所删除的项目和分类检索项目,还可添加网站后台管理人员账号,扩大管理团队规模,从而减轻站长的工作负担,同时提升了后台管理的效率。

2.系统的优势以及对高校学生创新科研的影响

创新项目从申请到结题的大致流程依次为:①项目立项,②中期验收,③结题验收。本文将按照项目申报审批的流程,将传统方式与使用创新项目管理系统之后的状况进行逐一的比对,阐述使用创新项目管理系统的优势以及对高校学生创新工作开展的影响(由于结题验收方式所体现的优势与中期验收基本一致,所以本文就不再赘述,这里主要从项目立项、中期验收、项目进行过程中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2.1 项目立项

传统方式项目立项详细流程(图2所示):①项目申请人到指定的网站下载项目申请书(Word格式)并写完整。②项目申请人将项目申请书打印出来,所有项目成员签字确认。③项目申请人将项目申请书交指导老师审核。④指导老师审核通过后签字确认。⑤项目申请人将指导书交至学院审核。⑥学院组织立项答辩。⑦学院将通过初审的项目申请书交至创新中心。⑧创新中心组织 专家进行再审,审核通过后公布立项成功信息,项目开始进行。

系统方式项目立项详细流程(图3所示):①项目申请人注册系统帐号,完善团队成员、指导教师等相关信息之后在线填写项目申请书。②指导教师在线审核项目书,审核通过之后,该项目书显示指导教师审核通过信息。③学院组织初期答辩。④项目申请人在线提交答辩所需材料(PPT等)。⑤学院在线审核项目,审核通过的项目书由系统自动推送至学生创新中心帐号。⑥学生创新中心在系统中随机分配项目书至各个专家进行审核。⑦专家审核通过的信息将反馈给学生创新中心。⑧学生创新中心确认之后,将项目审核通过的信息自动发送至各层相关人员。

通过传统管理方式与管理系统的方式对比发现:

项目申请书在各个地方传递均采用人工传递的方式,学院、创新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均采用电话、短信、Email等方式进行,不便于管理,为专家分配待评审项目书也是人工进行,人为因素较多。所以较传统方式相比,使用项目管理系统具有如下优势:1)大大缩减了传统方式在资料传递上所需要的时间,不再需要为传递项目书而四处奔波。2)联络方式更加统一(可通过站内信),大大降低了在传统方式中需要打电话、发短信、打印材料等在物质方面的消耗。3)项目书分配更加便捷、公正。4)便于学生创新中心掌控工作进度,每一个项目进行到哪一个阶段,一目了然。

2.2 中期验收

传统方式中期验收详细流程(图4所示):1)学生创新中心通知各项目组参加中期验收答辩,并组织、分配专家进行评审。2)项目负责人在验收答辩前提交PPT以及项目日志。3)进行中期验收答辩。4)专家评审完成后将数据反馈至学生创新中心。5)学生创新中心根据专家验收评审成绩进行分析统计之后确定项目是否继续进行并且评定该项目为国家级、省级或校级,并将结果反馈至各项目相关人员。

系统方式中期验收详细流程(图5所示):1)学生创新中心在项目管理系统中中期验收公告,消息自动推送至各项目相关人员。管理人员使用系统进行专家组织、分配,并开通项目中期验收答辩参评展示内容附件提交的功能。2)项目负责人在看到通知后在规定时间内上传项目中期验收答辩参评展示内容附件。3)进行中期验收答辩。4)专家现场评审完成后在网上对各自评审的项目进行打分评定,并填写打分理由。5)系统自动对各项目所有参评专家的分数进行汇总计算,得出最终计算结果展示在该项目信息列表中期验收成绩一栏中。6)学生创新中心根据这一成绩在系统中进行点击操作(通过、不通过),确定该项目是否通过验收,并且再次点击(国家级、省级、校级)确定该项目最终等级。

图4:传统方式中期验收流程图 图5:系统方式中期验收流程图

通过图4和图5对比发现,除了在上个流程中所体现的优势之外,创新项目管理系统的优势进一步体现:该系统能够自动汇总、分析专家的评分数据,彻底抛弃了传统方式需要人工汇总分析这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项目评审与管理的效率。

2.3 项目执行过程

2.3.1 项目日志的管理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创新中心规定项目成员每周需要进行讨论总结并在《项目日志》中记录项目周记、月总结等且该项目指导老师进行监督指导,但在实际进行过程中,很多项目组并没有按时的进行此项工作,且很多指导教师并没有查看该《项目日志》,致使该措施并没有很好的达到学校创新中心所预期的目的。

在使用创新项目管理系统之后,上述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项目进行过程中,每一周的周记只能在该周进行填写,项目成员填写完成提交后会推送至该项目指导老师处,指导老师在评审、提交之后,该周记才会被系统确认为有效并在项目周记处显示为绿色以表示已完成,否则显示为红色以表示未完成。且学生创新中心帐号界面内有项目周记情况一览表,将所有项目组的周记按学院、年份等方式进行筛选查询之后分类显示。这样就简单、便捷的实现了项目周记填写的监督工作,从而有助于各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

图6:传统方式管理日志流程图 图7:系统方式管理日志流程图

2.3.2 项目内容查询、监管

学生创新中心以及各学院可以在系统中通过选择学院、年份、项目类别、项目等级等方式对项目进行分类筛选,从而查看该项目相关信息,而传统方式可能会在一个电脑文件夹或者办公室档案柜中去人工查阅,极不方便,从而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项目信息的便捷查询监管;评审专家可以直观的查看到自己所需评审的项目的信息,更加简单、便捷;指导老师可以查看自己所指导的所有项目的情况,做到及时地指导与监督。简而概之,与传统项目管理方式相比,使用项目管理系统的优势如下:1)成本低,可选择性强:B/S架构的项目管理软件构建简单[9-10],不需要购买一大堆的硬件设备,成本消耗降低。同时,用户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进入系统,用户只需简单安装操作系统即可享受浏览器各项服务。这样大大减少了传统项目管理方式的办公费用,做到了节能环保。2)跨级跨地域:利用B/S架构的项目管理软件,可以摆脱地点的限制。同一学校不同部门,各学校、各办公室都可以同时进入到同一个系统上进行项目管理操作。只要开通权限,同一项目组上下级之间可以共同完成项目计划、项目沟通执行等,保证项目信息的实时共享。3)多项目管理:B/S架构的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多项目共同管理,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用户的权限,各项目可以相互联系也可以互不干扰。不同项目组的成员都可以同时登陆到系统,对自己所负责的项目部分进行操作。4)信息共享程度高:所有用户都可以同时登陆到系统进行操作,只要刷新一下网页,该用户用权限可以看到的部分更新都会实时地反映出来。同时,用户随时随地可以更新信息,保证了信息共享的实时性。

3.结语

本文基于我校建设大学生创新项目管理系统的过程,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模式以及与传统项目管理方式的优势,经过对系统的完善与测试,系统基本实现了设计目标,为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所有相关人员提供了便利。由与水平所限,本文在后期还将对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1)学生和老师交互平台及论坛的建设,加强学生和教师及管理人员的沟通。2)系统应用范围的扩展,通过对其他院校科研管理过程及要求的调研,进一步改进本系统,使之适用于国内所有高校的创新项目管理单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 北京:2012: 1-1.

[2]付东普,徐宝新,朱律玮. 电子政务SOA应用实践――江西电子政务SOA案例介绍[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11: 25-29.

[3]Ardagna D, Mirandola R, Trubian M, et al. Run-time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OA Virtualized Environments[C].Proc. of QUASOSS’ 09. Amsterdam, Holland: [s. n.], 2009.

[4]徐小龙,陈丹伟,陈春玲,李梦娥. 大学生创新计划师生协作资源池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10,13: 8-10.

[5]潘涌璋,唐启红,张秋明,吴晓琳,桑守山.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6:146-149.

[6]曹梅. 项目管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可行途径[J]. 教学与管理,2007,06: 16-17.

[7]柯羽.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 嘉兴学院学报,2009,04: 85-88.

[8]张玉利,李乾文,李剑力. 创业管理研究新观点综述[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05: 1-7.

[9]邢园园. 基于B/S模式的科技部门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2013.

篇(3)

知识经济时代,对科技创新的倚重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现实背景下,科技水平的高低甚至已成为攸关国家安全以及在科技浪潮中是否被边缘化的普遍衡量指标。

而衡量科技创新活跃指数的科技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因反映一地科技发展动向与承担科技创新主体的技术研发实力,从而成为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进行科技实力对比的重要参考依据。

科技项目申报作为一个孵化科技成果的平台,为政府与科技创新主体之间实现资源输入与分享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现实当中,承担科技创新的主体往往囊括了大量的智力资源和体制优势,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再加上主体自身间的同质化竞争导致的单兵作战和资源内耗,因此需要来自政府层面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为有创新潜力的主体提供政策出口。

1 申报重点决定科技创新的突破方向

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的重点代表着企业和社会在科技创新方面亟待突破的方向。根据现行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分配的方式来看,我国实行的是国家、部(委)、省、厅、(地)市五级制分配方式,经费分配主体级别的不同,企业申报的科技项目的水平和影响力也不同。另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在地区上的差别,不同地区企业申报的科技项目(整体而言)的侧重点和聚焦点也往往不同。一般而言,申报的项目涉及国家层面的如“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平台、“973”计划等,它们代表着国际前沿技术、事关国家竞争力,高技术含量和条件的极端苛刻决定了参与项目申报的企业的技术实力必须达到很高的高度,而申报部级省级层面的项目,多是特定行业亟待突破的,对行业进一步发展有开拓意义的项目,其参与申报的企业多是在专业领域内有一定技术实力和科研水平的企业,以某机械厂为例,其申报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新型高空气象探测仪及气象雷达系列产业化”项目代表气象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申报的“GFE(L)1 型二次测风雷达”代表着部级层面亟待突破的技术。科技项目申报在地区上的差别也很明显,如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申报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要远远多于欠发达地区,这也侧面反映了欠发达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活跃指数偏少。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的发展目标,15 年内我国要在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农业科技、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也为我国企业未来项目申报的重点明确了方面。

2 申报类型反映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

申报项目的类型是一地区一行业科技创新的风向标。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的类型反映地区或行业的科技创新现状,亦即发展水平。申报项目的技术含量和影响程度越高,表明该行业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成熟度也越高 ;申报项目的集中度越低,表明该行业的发育水平也越低。由此可以看出,反映一个地区或行业科技创新水平的两个可以量化的维度,一申报项目的技术含量,二申报项目的集中度,是我国从整体考察一个地区或行业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系。另一方面,项目申报的数量与科技研发水平并不一定成正比,因为在考察数量的同时还必须关注(企业)申报项目的质量,如我国涉农行业的科技项目数量要远远少于非农方面,但我国农业诸如水稻和小麦的科技水平从世界范围来看,依然处于翘楚地位。

不能忽视的是,随着我国逐渐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的力度,由于牵扯到科研资金的分配,再加上审查管理的不到位等原因,在部分企业内出现了虚报科技项目以套取资金或挪用科研资金作他用的现象,挂羊头卖狗肉,这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对政府的科技发展战略造成了干扰。另外,在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的类型上也存在重复或趋同的混乱现象,许多企业申报的课题严重同质化,就是单个企业内部也存在申报的项目与曾经申报过的项目类似的现象,只是换汤不换药,此类现象不仅无助于科研经费的高效利用,也不利于科技水平薄弱的行业实现技术上的更新和进步。因此,从政府角度上说,加强对申报企业和申报项目的严格审查,谨慎排查,加大后续跟踪监督频度,确保科研资金用在最合适的企业的最合适的项目上,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要从科技发展战略的层面对企业申报项目进行引导,引导企业加强对技术水平落后的行业加大项目申报力度,政府要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重点支持,防止出现技术坍塌。

3 结论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随着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科技创新思路的日渐清晰,企业创新已成为实现我国科技突围的主流。通过开展科技项目申报这一既有计划色彩又能利用市场优势的组织形式,对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起着重要的支点作用。在我国,企业科技项目申报有着一套复杂而又严密的程序,由于申报项目关系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且牵扯到资源的分配,因此对项目申报的企业的筛选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经过政府层层筛选出来的企业,其承担的科研项目对实现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推动社会技术进步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霞.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研究[J].济南:山东大学学报,2006(12).

篇(4)

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对于一个科技创新主体来说,科技创新的每一个成果都其智力资源的结晶,为其自身乃至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上的各个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都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承担着创新性科技成果研发的任务。一个新的科技成果的诞生是建立在科技项目申报的基础之上,科技项目申报就如同一个桥梁,使政府和创新主体二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的紧密。对于一个科技创新的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拥有大量的智力资源优势和体制支持是基本条件。另外政府对科技创新主体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也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相对于其它科技创新主体来说,其管理机制更加灵活,在科技创新一体化方面也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1、科技创新在项目管理中的意义

现代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科的一个新的方向,其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是针对社会活动中的各个项目而言的。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性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项目研究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各个科研项目数量的激增,对项目的管理也更加复杂。科技的创新促进了项目管理的发展,项目实施者为了实现管理和科技发展相适应,加大了在项目管理的研究上的各方面的投入,对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创新。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以及各高科技项目的开发研究,使得项目管理面临着更新的挑战,为项目管理增添压力的同时也促进项目管理不断创新和发展。

2、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度的提高,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投入也加大了力度。因为政府的支持不仅包括政策上的引导还有资金的投入,个别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支持,出现虚报科技项目套取资金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资金资源的损失,也干扰了政府在科技发展方面的管理决策。在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类型上也有重复的现象存在。很多企业申报的课题项目具有趋同现象,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雷同,在个别企业内部,也有新申报的项目和曾经申报的项目雷同的现象存在。此种问题不仅对科研经费造成重复浪费,对于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也有负面的影响。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应该对于申报企业进行严格的资质认定,对于企业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排查。同时对于研发的整个过程进行适当的监督检查,加强资金在项目的利用合理性方面的监管,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率。另外,政府要加强企业申报项目的引导,使之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需要。对于技术水平落后的行业领域,政府要引导企业在项目申报上加大力度,对于此方面的项目,政府可适当放宽政策,加大科研资金的支持力度。

3、企业科技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

3.1合作创新战略

合作创新战略是指加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的联合创新,是项目管理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是以合作为基础,资源互补为条件,创新为目标的一种创新方式。企业相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其技术能力基础比较差,创新的能力有限,如果单凭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来进行科技的创新需要的周期较长,而且对于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来说,在短时间内加以提高难度较大。而在创新资源的分配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却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果企业、高校、科研院校三者各行其是,对于企业来说,其创新性不能及时的满足市场需求;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研究和开发与市场需求相脱离,创新不能及时的取得市场效应,造成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相脱节。合作创新战略正是对创新资源的优化合理的配置,实现了资源的互补,使创新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很好的解决了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合作创新战略将科技发展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使科技创新满足市场的需求,弥补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不足。将创新资源进行整合,不仅是创新成本得以降低,创新周期得以缩短,同时也使创新向更高级别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2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战略作为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方法,将企业的整体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相结合。首先,企业的对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加以利用,建立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企业信息系统。其次,企业将地域信息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使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再次,企业要将现代先进的信息网络手段充分加以利用,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开发,积极引入具有高技术能力的人才。最后,政府要充分认识自身在科技创新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重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信息网络不仅要在企业中建立和完善,更要在全社会进行信息网络知识的应用和推广,重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信息网络的社会化发展,形成多行业多格局的信息化网络工程。另外,做好建立科技传播平台,提高全民科技认识。

3.3自主创新战略

篇(5)

项目档案专指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并由中央财政投入为主的科技项目,在其管理、实施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类型和载体的历史记录。项目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

(一)遵循统一的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时期(1954-1986)

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项目的任务由国家直接分配,项目研究是科研院所的日常工作。因此,这一时期,既没有项目档案的概念,也没有建立单独的管理体制。项目档案依托着专业管理体系,与基建、设备、产品等档案一起共同遵循科技档案的管理体制。

1.科技档案管理体制的确立

从“一五”时期起,为解决大量科技文件材料与其他科技资料混同管理的问题,更好地发挥科技档案作用,在科技档案工作中提出按专业统一管理的思想。1980年12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以法规文件的形式确立了科技档案工作按专业统一管理的体制,即“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全国科技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国务院所属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的专业主管机关建立相应的档案机构,加强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科技档案工作的领导。”这就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史上著名的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科技档案管理体制(下称“条块”体制)。

2.“条块”体制对项目档案管理的影响

“条块”体制突出强调了项目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对项目档案的形成单位构成了较严密的组织和领导体系。“条块”体制使项目档案管理的责任主体明确,尤其适合计划经济时期项目档案工作的特点,项目档案的流向和归属明确,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项目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有效防止了项目档案的散失。正是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我国出台了科技文件材料的“三纳入”管理制度,顺利地实现了将科研档案工作纳入到各单位的科研管理系统之中。

(二)细分科技档案,建立科研档案管理体制时期(1987-200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开始实行体制改革,面对专业领导体制被削弱,对科技档案管理失去有效监督的现实,档案部门开始探索新的管理体制。

1.科研档案管理体制的建立

1987年3月,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联合《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中明确了科研档案管理体制,即科研档案工作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对科研档案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

2.科研档案管理体制对项目档案工作的影响

科研档案管理体制抓住了项目档案管理的关键环节,由于科技管理部门是科研管理的归口单位,由其管理项目档案工作为项目档案的规范管理提供了可能性;可言档案管理体制中提出项目负责人责任制,使项目档案管理更符合科研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从这一管理体制出发创立的“四同步”的管理办法为项目档案管理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因此,科研档案管理体制是针对科研活动的特点确定的,触及到了科研档案管理的关键环节,同传统的“条块”体制相比无疑是一个进步,也更加适合于项目档案的管理。

现有管理体制对项目档案管理的制约

由于社会的动态发展,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由建立、兴盛、衰败到最终消失的历程,即人们常说的“周期律”。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现有管理体制已开始制约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1.无实际主管部门

管理体制的核心就是确定领导关系及组织体系,但从项目档案工作的现状看,恰恰是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两个体制当中都出现了“虚位”。

从“条块”体制看,项目档案管理的领导主体是专业主管机关,其完全建立在行政隶属关系的基础上,经济体制改革后,“条块”体制赖以生存的行政领导关系逐步被削弱甚至消除,专业“领导”的作用范围已十分有限了。

从科研档案管理体制看,其中仅规定了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对科研档案工作负有检查职责,其管理力度同“条块”体制的规定相比被弱化了许多,特别是1998年机构改革中,原管理科技档案工作的国家科技信息司被撤销,造成档案管理部门“孤掌难鸣”,“科研档案管理”体制也已名存实亡。

2.缺乏科学的运行机制,导致管理体制先天不足

运行机制是指管理体制的实现方式。如果说体制决定“谁”“做什么”的话,那么机制则是进一步决定“如何做”。就项目档案的管理而言,两种体制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

从“条块”体制看,其发挥作用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专业主管机关的“领导”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结合的紧密程度如何。但这一体制并没有提出和解决如何“结合”的问题。“结合”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专业主管机关领导的档案意识。随着计划体制逐步被市场体制所替代,一些专业主管机关既抛弃了“结合”,也放弃了对科技档案工作的领导,整个系统的科技档案工作就成了死水一潭,丧失了生机和活力。

从科研档案管理体制来看,其关键内容有两个,一是“四同步”管理,二是项目负责人归档责任制,而其保障措施在《暂行规定》中并未体现。对于前者,它的实现仍然取决于项目承担单位领导者的档案意识。因为无论是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还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行政管理部门都不可能有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检查和落实具体单位的项目档案工作的贯彻情况。对于后者,项目负责人应当履行的档案义务,在作为科技项目委托合同的《课题任务书》中并没有得到体现。合同是当事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依据,没有合同的约定,项目负责人的档案义务就是一纸空文,没有约束力。

建立新型项目档案管理体制的思考

笔者认为,项目档案是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的重要构成,在现阶段应考虑建立专门的项目档案管理体制。

(一) 项目档案管理体制的内容

根据项目的实施特点,“在集中统一管理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项目档案工作实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积极配合、依靠社会力量实施项目档案质量监管”应成为项目档案新的管理体制(以下简称新体制)。

同传统的管理体制相比,新体制中增加了新的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国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对项目档案实行归口管理。国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项目档案工作的总目标和

质量标准,项目承担单位的档案工作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开支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制定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科技项目管理的规程当中;委托社会中介监管项目档案工作情况并负责成果的确认;负责培训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等。归口管理形成了类似“条块”体制的纵向领导关系,各行各业、各种所有制类型和隶属关系的项目承担者都必须接受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归口领导。

2.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靛解决项目档案工作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协助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制定项目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标准、规范档案中介机构的管理、组织经验交流,落实管理体制,并从宏观上进行项目档案资源及国家科枝档案资源的整体规划。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依然是一种“块块”管理的表现形式,但它的管理职能已很少触及微观层面的档案业务,而更加注重宏观的管理职能。

3.项目监管部门接受国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实施项目档案的监管。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将主要体现在项目档案的宏观管理层面,而微观层面的管理活动则要依靠社会力量,即由第三方中介机构来完成。应当注意的是,项目监管部门的性质虽然是中介机构,但由于它是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具体工作职能的承担者,因此,必须接受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和监督;而作为档案中介机构,它也应当接受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管理。

4.项目承担单位的职责是形成并保存完整、准确、系统的项目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移交或报送档案。

(二)新体制的特点分析

1.领导关系明晰,主体明确。新体制明确了,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在项目档案工作中的绝对权力地位,赋予了其明确的领导职能,使得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有了依据,可以在履行项目管理职能的同时,将项目档案管理作为一个必要的管理环节,强化了管理力度。

篇(6)

中图分类号:TD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0-0133-02

电力企业不仅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更是民生产业,因此电力企业的发展牵动着每个人的视线。而电力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则是电力相关技术的发展,技术水平提高,不仅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生产能力,更对改造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而与电力相关的科技项目则是电力技术成长的助推器、电力技术成果的孵化器。如去年江苏电力企业《以电网低碳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综合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这个项目获2500万资助就是电力企业科技项目受到重视的最好证明。

同时,不可否认,在如今的科技项目中有许多项目科技研究意义不大、科技成果大大低于期望、研究费用去向不清晰等问题,让人们对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的运行尤为担忧。所以,如何提高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的质量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全过程管理理论,创新性的思考如何提高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的管理效率,更大程度地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1 科技项目的特征

科技项目与一般项目不同,首先,它需要具有原创性,已有的科技成果研究肯定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科技项目的研究一定是在原来科技水平的基础上的一次改进或提升,但因为这种改进或提升是估算出来的,所以无法像一般工程项目那样具有标准的时间、项目成果;其次,科技项目具有指向性,它的研究实施对未来所处行业的发展方向有着指导作用,它的研究成果则将会为所处行业的生产发展带来革新或者它的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当前一个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就如智能化电网综合管理就是为响应低碳化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改进电力生产和管理;另外,科技项目具有风险性,科技项目的原创性决定着这样的研究是创新的、从未有过的,即结果不可预见,该科技项目也有面临失败的风险。

2 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管理

科技项目这个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验收以及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申报作为科技项目这个过程中的第一步,决定着这个项目立项成功与否以及接下来项目发展的方向。

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管理要保证申报内容的质量。为提高项目申报内容的质量,首先,要确保项目有个有意义、有价值的选题。选题作为科技项目的主题和灵魂决定着整个项目进行的意义和目的。作为与电力企业相关的科技项目,好的选题须与电力企业的现状密切相关,主要解决电力行业面临的问题,可以是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经济、卫生、环保等方面相关,具有针对性,且围绕着电力企业中长期发展计划,依托现有的技术基础,具有实现可能和实现意义。其次,高质量的申报书也是科技项目在申报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申报书的高质量,一方面体现在研究项目目标、成果预期的价值和吸引力,如所选项目跟踪国际电力科技发展水平,3~5年内在某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利于我们电力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选题,则是电力企业科技项目评比十分有吸引力的选题;另一方面,体现在项目申请书的质量,若申请书在项目意义、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成果预期、实施经费等方面没有准确有效表述,即使再有意义的选题也会被踢出局。所以,项目编写者在编写项目书时要有严谨的科研态度,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表达能力,准确地将项目内容进行描述,突出重点,这样才能最终获得评审者好评,通过申报

审核。

3 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立项管理

科技项目申报阶段过程之后,需要项目评审者对项目进行公平有效的评审,而申报的单位则需要准备相关评审答辩,加强申报有效性。若项目申报通过则接下来则是项目立项阶段,在该阶段需要做好两方面管理:第一是科技项目合同的签订。在接到项目申报通过审核的批准后,申报单位需要根据自己申报的内容填写项目合同书,再单位法人签字以及单位盖章连同申报附件一同递交国家电力公司,若通过审核,盖章寄回申报单位。在正式签订合同后,法律效力就开始生效,项目合同的签订不仅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研究单位院校科研行为的约束,也是项目实施结束,验收阶段评审作为项目质量评估的一个评估依据;第二是需要做好经费管理。项目经费的有效管理与科技项目能否正常运行密切相关,所以在立项阶段做好预算工作十分必要。而且通常项目申报中的预算经费与通过评审的预算经费不大一致,会有所调整,这就需要在立项阶段对预算进行重新规划,细致到每个项目实施阶段需要花费多少经费,项目部门可能会涉及的经费等,做好精确控制,并且考虑到预算外的支付。另外,还需要做好专款专项,保证项目资金利用的有效性,防止浪费。按国家电力科技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要求,若项目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中途撤销、更改重大的科技项目,在国家电力公司科技管理部门作出撤销或更改决定后一个月内,必须作出经费决算,连同固定资产购置情况一并报送国家电力公司科技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核批,剩余的项目费用应全额上缴国家电力公司财务部门,由国家电力科技管理部门用于安排其他科技项目,可见项目的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4 电力企业科技项目实施管理

首先,科技项目在立项完成后,即进入实施阶段,也是科技项目的主要阶段。对于实施过程有效管理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科技项目管理规范,即对项目的责任分工有清晰界定、对项目进度分成几个阶段的考核检查机制、对项目实施的阶段成果质量建立评价标准等。

其次,就是实时跟进项目进展。根据国家电力公司对科技项目管理的要求,科技项目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将项目的阶段性进展以阶段报告形式进行展现和回报,这个需要体现项目实施到预期目标的哪个程度,包括技术进展方面、物资采购方面、人力资源方面、装备购置和使用情况以及与其他单位合作进展方面。针对实施的进度,项目单位要求及时对项目的进展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与项目组成员或其他相关科研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对项目实施进行及时的改进。而作为项目管理者,除了关注项目实施的方方面面外,更需要抓住项目实施的重点,有效分配时间、人力、物力,提高项目实施有效性,确保关键性研究得以实现。

最后,成本控制需要与项目实施进展同步。项目单位除了对项目具体科技研究成果、进度进行回报外,还需要对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确保项目经费充足,可以保证项目的执行。国家电力公司根据项目合同也会每年对科技项目进行检查,通过每年年底对项目执行情况描述的报告以及实地检查,参考合同执行情况来做下年度的经费拨款计划。

5 电力企业科技项目验收管理

电力企业科技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需要经过认真总结,作出项目结题报告正式提交国家电力公司,提出项目结束的申请。作为一般形式的验收,其鉴定依据为项目单位与国家电力公司所签订的项目合同书。在此环节,需要将以下三点做好:第一是确保项目的完成是实现了项目申请时所预期的技术成果,即关键技术的各项指标符合项目合同书内所规定的技术标准,才可符合上报项目结束的基本标准;第二是要根据科技项目的验收规范,做好验收报告准备。验收报告通常包括技术验收报告、项目进度报告、项目全过程的经费使用报告、审计报告等等,要求这些报告在验收时递交,并且确保格式正确、描述清晰;第三是需要对项目中研发的科技成果进行保护,一方面可以迅速进行专利申请,保证技术的原创新不被盗用,另一方面可以尽快将技术知识转换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技术价值。另外,在验收过程中,还需要及时听取鉴定人员的意见,对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汇报和修正,保证科技项目最终质量。

6 知识成果转化管理

在科技项目验收之后,并非是科技项目的完结,恰好相反,却是科技项目现实领域实现价值的开始。尽管项目单位不会像项目申报、立项、验收时受到国家电力企业项目部门的约束,需要相关的项目书、报告书来作为项目成果的展示。在项目验收之后,更重要的是将在科技项目中得到的科技成果在具体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将科技知识真正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它可以体现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维护、电力生产、环境保护、员工综合管理、电网管理等方面,实现提高效益、降低能源的作用。作为项目单位可以通过与电力企业具体合作的方式,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中,电力企业也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科技项目成果,而不是停留在技术验收表面。不仅如此,电力企业还将知识成果转化管理作为科技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即在科技项目验收之后,还关注项目成果是否成功应用于实际领域。在以后的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申报中,项目单位之前所做的科技项目成果转化成效或作为其其他科技项目评审的依据和参考。

总之,电力企业的科技项目从项目的申报、立项到项目的实施、验收以及最后的成果转化,每个环节都需要项目单位从全过程的视角进行管理,稳抓重点把握全局,才能顺利取得科技项目、通过项目验收,真正实现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 浅析基于全过程水利水电工程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J].内蒙古水利,2011,(3):94-95.

[2] 柴元德.基于全过程的企业科技项目管理探讨[J].青

海电力,2012,(12):69-72.

[3] 牟瑞,王鸥,孟凡祥,马世饶.基于全过程管理的科

技基金项目绩效评价体系[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

篇(7)

教育部计划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希望通过此计划转变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革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这种计划项目更加注重过程管理,坚持中期考核、经费变化的管理方式,通过中期验收项目的管理模式,给予科研成果有显著成效的团队更大的支持,同时也适当终止不合格项目的支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的现状,对影响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因素做出了合理化分析,并对新的政策下对项目管理的模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师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科技化的社会对大学生的质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科研能力,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项目训练,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更加高效的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对科研工作的兴趣爱好。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

(一)基层组织的严格评审管理

学院单位关于团队申报的科研项目评选标准应该做到统一化、公平、公正、公开,它关系着大学生对科研工作的研究态度,并且对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有重要影响。在教学单位教师评选的良好环境下,申报项目的团队会更加认真严谨的进行项目设计和论证。

公正合理的评选制度和认真的学术环境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培养了学生言之有理的良好学术习惯,能够高效的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

(二)应对挫折的教育和心态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充满兴趣和激情。但是,科研计划的进行过程中充满失败的风险 ,因此大学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科研创业的起点很低,同时受到政策支持能力、社会认同度、大学生经济能力、技术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对风险信息的预判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过程相当困难。在高校的科研工作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耐住寂寞、不求功利、受得了失败、能重新科研训练的思想。

(三)创建奖励机制

对学生的奖励。在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训练工作,学校应该适当在保送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方面对于参加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的团队给予相应的倾斜,以此激发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的热情。

对教师的奖励。教师对大学生的指导影响了学生对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因此指导教师对项目付出的精力多少、是否与学生团队进行负责任的沟通都关系到项目的完成水平。因此学校在教学劳酬分配过程中对指导重点项目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补贴。

奖励机制的创建能够对学生和教师对科研项目的研究激情起到积极作用,能够促进教师为指导学生团队付出更多的时间,并且能够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使得学生在实践能力提高的同时,增强专业素质和对科研工作的兴趣。

(四)大学生实践与科研的促进作用

理论文献、实物对专业的学生来说很熟悉,通过直接接触学术资料,结合实践内容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实践与专业学习的促进与结合。

参与计划高校的大学科技园要积极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任务,为参与计划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

(五)宣传科研申报的流程

培养大学生的科研项目意识一方面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学院教学组织的公平评审,另一方面需学院管理人员关于申报的组织和获批项目的良好管理。学院副书记和教学院长领导下的辅导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安排工作需严谨、及时、有新意。教学秘书应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侧重宣传,使新生入校的时侯即对参与科研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清新、全面的了解,然后介绍培养科研能力对大学生全方位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锻炼的价值。

(六)创设科研资金,营造科研氛围

学院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学院设立研究小组,有的学院组织以科研工作为主题的项目大赛。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建立了院级和教研室级科研项目,用来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工作、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

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支持项目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三、结语

提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能高效的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学院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需采取严谨、公正的态度去进行过程管理、宣传、评审等,然后不断探究创新的思路来支撑和优化项目的实施,从而形成促进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多方面培养模式,最后达到增强大学生科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篇(8)

本文分为以下主题介绍敏捷实践活动的测试策略:

1.敏捷实践启动

在项目启动阶段,通常被称为“sprint 0”或“0 Scrum的迭代”,这个目标是让你的团队根据需求分析找到正确的方向。虽然主流敏捷社区不喜欢谈论这么多,事实是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可以从几个小时到几周 取决于项目的性质和组织的文化。实际这个阶段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了给客户演示未来软件模型而搭建的测试,主要任务是,组织各种方法测试并开始建立测试环境。这个阶段你的项目,你会做初期要求的构想。作为这一努力的结果,你及你的团队应该通过简单的测试获得更好的需求理解,并且制定一些验收标准。

1.1 测试环境搭建

在项目的开始,你需要开始设置你的环境,包括设定你的工作区域,您的硬件,并开发工具(命名一些东西)。有几个策略,来组织你的测试环境:

①采用开源软件(OSS)工具的开发。

②采用开源软件与商业的独立测试工具。

③有一个共同的错误/缺陷跟踪系统

④投资于硬件测试。团队可能需要的硬件上做测试。

⑤投资虚拟化和测试实验室的管理工具。

⑥投资持续集成(CI)和连续部署(CD)工具。

1.2 缺陷管理

缺陷管理往往是交付团队结合自己的需求管理和缺陷管理策略来简化他们的整体变更管理过程。这是因为缺陷是另一种类型的要求。要求也是一种缺陷,事实上,一些敏捷团队甚至捕捉使用缺陷管理工具的需求 。

采用这一战略的主要障碍,是把需求的处理和缺陷处理同等对待。在敏捷交付团队形势估计时,顾客通常需要支付新的需求的开发费用,但是不会同意在项目中支付缺陷的修复费用。在这种情况下,简单有效的做法是将工作项目标记为需要付费的(或不)。这种定价策略是把你的需求和缺陷管理过程合并为一个单一的简单的改变,这也是过程改进的机会。

2.整个团队测试策略

2.1 整个团队测试策略

敏捷社区中常见的一个组织的战略,团队需要包括人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 编程技能,领导能力,测试。显然这个列表没有罗列全部的团队的能力,同时,也不是每个团队成员都能拥有如上的能力。但是,在敏捷团队中,每个人都能以任何方式快速地学习新的技能,尽可能的通过学习去尝试并且分享给队友,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生产力。这被称为自组织“团队”。

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和敏捷开发流程的不同。在传统瀑布模型下的团队,程序员是常见的(专家) 编写代码,然后把它扔来给测试人员(也是专家)。 虽然比没测试好,但是这样的独立作业,带来的是昂贵的花费和时间的开销。在敏捷团队的程序员和测试人员一起工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角色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敏捷社区中一个有趣的哲学是,开发人员应该尽早尽量验证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能力,努力获得更好的这样做过的效果。

图1 传统和敏捷开发比较

2.2 开发团队测试策略

如图2所示。Ambysoft 2008测试驱动开发(TDD)的调查,TDD的测试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有趣的是受访者明确表示,他们不只是做TDD也不是人人做TDD,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在做回顾和检查,结束生命周期测试,和平行独立测试 ,活动敏捷的纯粹主义者似乎很少。

图2 敏捷团队测试/验证实践

2.2.1 持续集成(CI)

持续集成(CI)是一种实践,每隔几小时至少一次,最好是更多的时候,你应该:

①建立你的系统。这包括编译你的代码和潜在的重建您的测试数据库(的)。这听起来简单,但大型组成的系统的子系统,你需要一个战略去思考怎样建备份系统以及真实的系统的整体。

②运行你的回归测试套件。你将需要确定的测试范围的大小。对于小的系统,你会得到一个单一的测试 套件的所有测试,但在更复杂的情况下,配置好测试用例是非常重要的。

③执行静态分析。静态代码分析是一个质量技术在自动化工具检查代码中的缺陷,经常寻找如安全缺陷或编码风格的问题类型。

先进的团队,特别是那些在一个敏捷的规模的情况下,会发现他们也需要考虑将CI工作自动化实现并且部署,这样可以推广到其他的环境建设,或如果有一个工作建立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你可能想将它部署到演示环境,你的团队以外的人可以看到进展。

2.2.2 测试驱动开发(TDD)

从图3可以看出,有效的TDD方法提供的测试用例比较详细的规格说明更能被工程师很好的把握和操作。有效的单元测试已经是开发文档的重要部分,同时,定义清晰的可被接受的测试用例也会在将来成为产品的一个验收标准的一部分。

图3 测试驱动开发(TDD)是一种敏捷开发技术的实践

图4 一个程序员标准的一天的工作安排

可被接受的TDD的测试用例的开发需要程序员根据需求,已经测试人员的反馈不断调整,同时,自我驱动代码重构及实现。根据图 4显示,其实一个程序员在拿到需求之后,更乐意去不断的寻找之前的类似相关代码的实现然后撰写测试用例,所以相关测试用例最好能够被系统集成并且被分享,这样可以节约开发的时间,也能够为客户的验收测试提供帮助。

2.3 独立的测试团队

整个团队参与敏捷实践的测试工作已经可以协助开发团队发现简单的功能性的测试用例的开发,然后在大规模的复杂开发团队,我们还需要一个独立的测试团队来做独立的完成阶段已经生命周期结束量产前的测试。独立的测试团队努力的目标是找出系统性的问题(整个团队的测试通常是在验证性试验),独立的测试团队将专注于更复杂的体验的测试,区别于整个团队测试,独立的测试团队将支持多个项目团队。大多数组织有许多开发团队并行工作,往往有几十几甚至百名开发人员,所以需要有一定规模的独立的测试团队支持实现规模效应。这将大大减少你所需要的测试工具的许可证数量,分享昂贵的硬件环境,并使测试专家能够分享支持多个开发团队。

从规模效应的角度来看,敏捷开发团队跟独立测试团队的人员配比往往会15:1或20:1,大量的测试人同时工作在多个不同项目组中,而之前传统的人员比率往往接近3:1或1:1。

2.3.1 平行的独立的测试

独立的测试小组报告缺陷给开发团队,这些缺陷被视为需求并被开发团队加上优先级放入工作项栈在下次版本的时候解决。

许多开发团队可能没有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系统集成测试,从经济角度来看资源必须在多个团队共享。该含义是,你需要一个独立的测试团队的工作 并行地跟解决这些问题的开发团队工作。系统集成测试往往需要昂贵的环境这不是哪个单个项目团队所能承担的。

采用独立的测试的方法依然是现有的质量/测试人员仍然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的,我们需要帮助测试人员克服这些文化上的挑战,帮助他们获得的技能和心态,有更好的敏捷思维。

2.3.2 结束生命周期测试

结束生命周期测试对于很多敏捷团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努力成果,系统准备投产项目即将结束。如果独立的平行试验尽早开始,那么最终通过最后的生命周期测试可以很短,因为问题早已已基本被覆盖。独立测试工作延伸到交付的每个重要的里程碑,一旦解决方案的交付可用,独立的测试团队立即平行地进行完整的测试。

综上所述,敏捷测试贯穿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直至整体解决方案交付完成,在这个期间影响软件质量,测试效果的不单单是独立的测试团队,整个团队的每个利益相关者都需要参与,灵活的测试环境以及便捷的缺陷管理,敏捷的灵活的测试策略能够帮助我们交付一个完美的整体解决方案给客户。

参考文献

[1]徐德华,应翔翔.论知识共享模型及其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J]. 经济论坛,2010,12.

篇(9)

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要把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纳入研究生教育整体工作计划,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加强对项目申报与实施工作的指导、管理、检查和监督,精心组织,规范管理。

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是在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共同领导下,由研究生所在院(系)具体实施,包括项目的申报、初步评审。高校或科研院所研究生院和各企业共同建立的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负责跟踪检查、结题、接受和处理有关异议事项以及研究、处理工作中的其他问题等。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对资助项目的评选工作应该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

二、项目申报和立项的分析

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一般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研究生所在院(系)组织评审推荐(排序),研究生处组织专家组(产学研联合评审组)审核,推荐上报教育厅,教育厅组织项目评审委员会审定。该类型项目的资助对象一般是在校一年级和二年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包括产学研合作培养的研究生)。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申报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1)申请项目应是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的创新选题。课题应在理论、实验、方法上具有突出的原创性或创新性。

(2)研究课题论证比较客观、充分,技术路线清晰,可行性强。预期可取得创新性成果,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3)申请者应具有较强的从事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4)申请者的导师、所在学科和院(系)应积极支持其创新课题研究工作,能为申请者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

研究生处按省教育厅当年度规定的日期办理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申报工作。科研创新项目获得立项后,研究生处留存一份已被批准立项的申请书,并通知项目负责人签订协议书。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并定期向高校上级部门及企业相关负责人汇报项目申报的情况。

三、项目中期管理

研究生处配合项目负责人所在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主管应对有关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各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主管要有相对固定人员负责监督本单位课题具体进展情况,并定期将《课题进展报告书》交研究生处。项目负责人应按要求及时准确地汇报项目进展情况。项目负责人如因学习需要长期不在学校无法亲自参加项目检查的,要委托课题组其他人员配合检查。对于项目执行严重不力者,研究生处将提出警告,并对当事者导师指导的其他各级研究生的未来课题申报予以限制。

项目进行过程中,如果确实需要改变原研究计划(如延期、更改研究内容等)必须由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导师和所在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研究生处、分管校领导签字同意后,报研究生处备案,并由研究生处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四、项目结题

获资助的项目原则上不得更换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自觉严格按申请书的计划完成课题。项目负责人所在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主管在收到结题材料后,要检查材料是否符合申请书的申报计划并签署审核意见。结题材料如有问题,应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更改处理。各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主管应在结题截止日期前将结题材料交研究生处。

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完成时间一般为一到两年,均应于研究生学位授予之前结题。资助项目完成或终止后,项目负责人同时向研究生处提交一份成果简介(含经费决算),着重介绍课题的创新点、主要观点等。

研究生处将定期统计各类项目的结题情况,对于结题率低的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要进行通报,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期间,对长期不结题或不能通过验收的项目负责人,研究生处原则上不受理其提出的毕业申请。

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研究成果归研究生学籍所在单位所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出版专著或申报有关科研成果时,均应标明“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等项目来源的说明。

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基于产学研合作培养的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金应由本区域的学位委员会、教育厅资助、学校或科研院所和企业配套组成。经费资助额度以本区域的学位委员会、教育厅当年度下达金额为准,学校或科研院所和企业按配套与专项资助按照一定合适的比例落实配套经费。

资助经费应由研究生导师负责管理,开支范围主要为:

(1)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及复印的费用;

(2)购买课题相关的图书及中外期刊;

(3)进行与创新项目有关的、必须的调研及学术交流所产生的差旅费、协作费;

(4)在国内期刊和国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版面费;

(5)课题所需的耗材及软件的购置费,理工科课题进行试验所需的材料费及分析费;

(6)进行成果鉴定时专家的评审、评估等费用。

资助经费只能用于与创新项目直接有关的开支,不能用于购买仪器设备(包括计算机、照(摄)像机等)、出国考察、与创新计划项目无关的差旅费、个人补贴等各项开支。资助经费的使用,应由研究生本人提出开支申请,导师签字同意,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主管领导审定后,报研究生处批准。项目立项后,项目组应切实保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发现违反本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的,除责成有关人员做出检查外,要追回违规使用的经费。

对于基于产学研合作培养的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管理的问题还涉及到很多方面,有一些可能是传统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管理涉及不到的问题,如科研基地建设不到位、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健全、政府投放的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但是从科研创新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是可以给我们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在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过程中一个较完备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因此基于产学研结合科学化的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管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而本方法基本覆盖解决了基于产学研合作培养的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管理中所出现的大多数问题,当然这也是如何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值得我们更深入地探究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篇(10)

采用节点检查制度,资金分阶段投入采用节点检查要狠抓三个节点。1)狠抓制度建设节点。应该把制度建设的这一节点作为其他管理工作的基础节点。让员工和上层领导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循。2)狠抓组织实施节点。对企业内部的人事、行政、业务、销售等部门进行整合,形成一股专业化的力量,进行企业内部的组织和协调。3)狠抓监督模式节点。在监督力度上应按照一定的时间段和工作的范围进行覆盖式的监督。资金的分阶段投入收线要把企业的发展战略做详细的规划,分成几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投入适量的资金。在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中,引入重大科技项目的监理制度引入重大科技项目的监理机制:1.组成项目咨询专家委员会;2.让专业的财务咨询公司为项目财务监理,对项目经费使用的情况进行监督;3.聘请权威的科研机构作为项目的技术监理,对项目的进展跟踪检查和督促。增强项目实施与管理的风险意识在立项方面,应重视对前期风险防范的研究和预测分析工作,认真把握和控制企业的项目决策管理这一环节,防止相关工作人员的盲目调研,对企业新上市的项目所涉及的市场领域做大量的科学的市场调研和预测,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产品营销策略,确保产品上市之后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另外,建立健全新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工作程序,提高相关负责人员在风险防范上的意识。再次,企业不应该急于求成,对项目的风险要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正确处理项目调研的进度和质量的关系。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提高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改革项目验收鉴定办法:1)确定结项验收和成果鉴定的范围。如要对哪些项目进行项目验收;2)明确结项验收的方法。聘请权威专家组成验收团队;3)对验收的项目进行抽检;4)执行和反馈问题,对项目进行二期修正和调整。

企业科技创新项目激励机制研究

宏观激励机制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保障,包括政策、人才、投入等多种激励手段。(1)政策和投入激励:实施积极的财税激励政策,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一是制定更加优惠的财税政策。二是在选择财政资助对象时应该向潜在的技术创新企业或受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创新型企业倾斜,在保证政府财政资助效率的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多样化。政策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政府要制定积极的激励政策引导科技创新活动。(2)人才激励: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是科技人员,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整套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把技术创新的效益和风险与科技人员的个人利益挂起钩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创新积极性。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科技人员进行激励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和体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微观激励机制1)产权激励:完善产权激励机制,保障科技创新者权益。完善知识产权的立法。坚决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侵权和纠纷案件。通过产权机制设计来合理分配科技创新参与者的利益,明确责权关系。2)文化和目标激励:良好的企业文化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促进剂,通过深入贯彻企业精神,形成一股强大的创新合力,不断激发整个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适当的目标则是激励工作的前提条件,人类的自我实现是需要的最高等级,科技创新这个过程也是企业创新人员自我实现的过程,以科学的目标引导创新,以共同的目标团结团队,增强凝聚力,激发更大的企业潜力。

篇(11)

科技查新是一项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相结合的科技情报研究工作。它通过计算机检索或手工检索等手段,对其检出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为决策部门、科研立项、新产品开发、申请专利和科技成果鉴定等提供客观、科学的文献依据。

福州大学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成立于2007年,是在1991年建立的“情报检索服务中心”基础上成立的,它依托于福州大学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建设,承接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企业等单位的科技查新与咨询服务。

根据查新课题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所研究区域科研的基本情况以及科研管理和科研活动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决策部门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1]。现将福州大学查新工作站2007—2008年承担的查新项目统计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以福州大学查新工作站保存的科技查新档案材料为统计分析信息源,从查新项目学科分布、查新项目数量、查新项目范围及级别、查新项目委托单位、查新项目地区分布、查新项目类型、加急查新项目等7个方面进行分类、分项统计。调查资料包括:1)科技项目查新咨询登记表;查新项目申请书;查新咨询委托单;查新报告。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2 统计结果与分析

2.1查新项目数量

2007—2008年福州大学查新站共完成了356项科技项目的查新。其中,2007年完成93项,2008年完成263项。通过对查新项目数量的分析,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科研技术的发展速度。

从查新数量上看,2008年的查新项目数量较2007年有大幅度的增加,主要原因:1)福州大学查新站成立于2007年初,在建站之初,对查新站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不知道福州大学有这项业务范围。随着查新站不断为查新客户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优质服务,查新工作为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所认可,查新项目数量有了大的提高。2)近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当前国家积极倡导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科技查新业务的需求也逐年增多。

2.2查新项目学科分布

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所完成的查新项目进行学科分类统计,根据学科分布比重可分为机械、仪表工业,化学、化学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轻工业、手工业,医药、卫生,生物科学,交通运输,管理学,环境科学、安全科学,建筑学和物理学等。详情见表1。

1-2

统计结果表明,查新项目大部分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化学、化学工业以及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学科领域,比重分别为23.0%,18.3%和15.7%。由此,可判断福建已形成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

2.3查新项目范围及级别

根据完成的年度分析,2007年完成的93项查新项目中,国内查新75项(80.6%),国外查新目18项(19.4%);国家级项目15项,省级项目61项,地市级项目4项,其他项目13项。2008年完成的263项查新项目中,国内查新225项(85.5%),国外查新目1项(0.4%),国内外查新目37项(14.1%);国家级项目45项,省级项目171项,地市级项目36项,其他项目11项(如图1、2所示)。

03-04

从查新项目的范围和申请级别上看,大部分查新项目主要是进行国内查新,委托单位大多数为企业,申报的课题主要是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项目等省、市级项目。国内外查新项目的委托单位主要是各高校,申报的课题主要是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由此,也说明了高校承担了国家大部分的前沿科研项目,而企业的角色一般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实施者。

2.4查新项目委托单位

将356项查新项目的委托单位按照大中专院校、研究机构、企业、中小学、其他单位等5个类别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2007—2008年福州大学查新站承接的查新项目委托单位中,企业198项,占55.6%;大中专院校130项,占36.5%;研究机构13项,占3.7%;中小学13项,占3.7%;其他单位2项,占0.5%。通过查新项目委托单位的分析,可以了解科研单位的分布现状,发现不同单位的科研实力。

05

统计结果表明,福建省企业、大中专院校的查新项目数量较多,研究机构等其他单位查新项目数量较少。这说明高校在福建省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福建省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也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正成为科研创新的主力军。

2.5查新项目地区分布

通过分析查新项目的委托单位(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分布,可以了解我省各个地区科研开发的基本情况,揭示各地区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小,为国家统一协调项目研究的力量分布和项目分布提供参考。按福建省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分为福州地区、厦门市、莆田地区、三明地区、泉州地区、漳州地区、南平地区、龙岩地区和宁德地区。如图3所示,2007—2008年福州大学查新站共完成的356项查新项目中,福州地区244项,占68.5%;泉州地区102项,占28.7%;三明地区3项,占0.8%;南平地区3项,占0.8%;莆田地区1项,占0.3%;龙岩地区1项,占0.3%。

06

统计结果表明,查新项目主要分布在福州地区和泉州地区,地区分布的差异与各地区的学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福建省大部分大中专院校都集中在省会福州,其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科研力量都比较高。同时,福州、泉州和厦门三个地区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这些地区的查新项目比较多,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其中,由于厦门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厦门大学查新站都有资质开展科技查新,可承接厦门市的查新项目,因此,福州大学查新站有关厦门市的查新项目比较少。

2.6查新项目类型

将查新项目按其类型分为立项、成果、报奖、新产品和其他查新5种类型进行统计,见表3。统计结果表明,科研立项类的查新项目占据了重要的份额,这与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科技创新,促进企业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科技立项的政策是分不开的。立项查新一方面可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确立研究项目时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争取项目申报成功。

07

2.7加急查新项目

从2007年和2008年查新项目的加急情况来看,2007年加急项目45项,占当年查新项目的48.4%,2008年加急项目120项,占当年查新项目的45.6%,2008年的加急查新项目所占比例比2007年略有下降。由于查新项目申报时间的限制,查新委托人一般都有加急心态,希望查新时间越短越好,甚至某些查新委托人认为上午委托查新,下午就能拿到查新报告。主要原因是查新委托人对科技查新不熟悉,误把查新工作等同于简单的检索。事实上,科技查新是一项严密的科技情报工作,对查新项目要进行理解、检索、分析、比对、判断等过程,需要适当的时间。为了保证质量,查新项目的完成一般要保证至少5个工作日以上的时间。

3 建议

科技查新作为科技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基础,在科研立项,科技项目评估、验收、奖励,专利申请,技术交易与入股,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家积极倡导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科技查新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我们应该从加强科研主管部门对科技查新工作的管理,建立完整的查新制度,尽可能按学科分配查新项目,加大查新机构宣传力度等方面加强科技查新工作的完成,以保证科技创新更上一个新台阶。

3.1加强科研主管部门对科技查新工作的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和科技查新密切协作,将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2]。一方面科技查新部门结合专业特点,长期关注和跟踪一些技术和项目,并且定期反馈给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作为立项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科技查新协作,共同资助一些好的项目去申报和立项,这样可以提高申报成功率。

3.2建立完整的查新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管理体制是确保查新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3]。为了促进科技查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查新机构应建立完整的查新制度,包括查新业务咨询受理、查新工作流程制度、查新审核制度、查新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查新档案管理制度、查新人员激励机制等。

3.3尽可能按学科分配查新项目

查新机构管理人员应根据课题专业和学科类型,统一协调分配查新任务,确定将查新课题分配给相应学科专业的查新人员[4]。这样,有利于查新人员与查新委托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也保证了查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韩力.从医学查新课题统计分析研究查新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