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音乐实践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5 16:10:5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音乐实践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音乐实践教学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中小学音乐教育也不断向前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如何在这一使命中发挥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们应该对创新教育大形势进行深刻认识,从创新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好坏,将会极大地关系到素质教育发展的成败。而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成份,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关键。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 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 因此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举足轻重。

因此,教师应该大胆重组教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上课,效果应该不错。

一、教师要冲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

音乐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国民提高全民素质为目的的,它既可以乐已也可以娱人,并以其自身的快乐本性使学生沉静在美的享受之中,而了解学生是教学发展的主体,建立起知情并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建立良好的教学空间。内容丰富,灵活运用教材,降低知识难度,强调学习过程,重审美、情感的能力培养;时间上有保证,每节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课堂气氛,师生融为一体,共同参与活动,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

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在音乐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而且更应该在新形势下积极转变传统的观念,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审美观念为宗旨,培养学生兴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音乐教师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而且还有会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等先进的教育技术,善于驾驭课堂,创设和谐课堂的能力。既让学生喜欢上这节课,又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网络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动机。

2、运用教师语言激发兴趣。

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艺术魅力。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一往情深,教师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同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精心安排设置好语境,在把握好语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唱歌教学中来,教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3、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力量是巨大的。音乐是净化心灵的一门艺术,它以优美的旋律、荡气回肠的音符、感染听众,引起共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这种效果是任何学科的教学手段也难以达到的。它蕴含丰富的想像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地驰骋。这对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学习《雪绒花》这首歌曲时,可让学生想像冬天下雪时在室外玩耍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去体味音乐优美的旋律和美好的意境,歌唱教学虽然是技能课,但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敢于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鉴别美、审美的能力,而并非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音乐人才。作为基础教学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其基础性主要不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音乐学习兴趣,或者说音乐兴趣是基础中的基础,因为,没有兴趣作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

三、教师做好范唱,恰当引导学生

尽管如今的新课程有很好的音像资料,但教师的范唱最能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印象。要想启发学生正确表现歌曲的感情,教师就必须通过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感受,从而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要想启发学生正确表现歌曲的感情,教师就必须通过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感受,从而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例如:在教学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时,要求学生把握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于是,范唱时用轻声,并配上律动,这时,有的同学的头就微微地晃动,眼睛注视着老师。通过这种范唱的引导,学生都掌握了轻声演唱歌曲的,并把握了此曲温柔、甜美的感情,甚至还想象歌曲的甜美画面。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扩大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音乐课中发声练习是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认识到在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学生的真情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喜爱音乐,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来体验音乐的美感,以自已生动活泼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健康的审美体验。同时还课题提出一些问题来恰当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七子之歌》这一歌曲时,在枯燥的节奏教学环节中,依次设计了一组问题“七子”指的是什么?词作者是谁?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是怎样理解歌曲的?让学生探究讨论。学生结合自已所了解的,不难说出以上几个问题,然后再通过欣赏,此时学生的情感伴随着他们内心的心理体验,自然地流露出来,练习也伴随着生动的审美体验。

音乐课堂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新的课标为我们树立了新的奋斗目标,音乐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从学生的快乐出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以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不断改革,不断进步,增强课堂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去努力创造情感化、人性化的歌唱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2)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多年以来,主要以人格塑造、素质培养、文化传承和审美教育为主,通过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一、师生发掘音乐的美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对于各种音乐材料,老师先要做好反复听、反复唱,多遍揣摩,这样方可更好更准确地感受到它的美。还要对相关资料进行搜索,以加深自身对材料的掌握程度。老师要仔细揣摩,才能找到处理的方案及思路。唱出揣摩过的歌曲,老师在范唱伴奏时的美感会更好,从而了解歌曲最具魅力的地方,也会引导学生达到什么样的韵味。比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让学生先欣赏流行版的《梁祝》,然后对教材上的曲目加以欣赏,对两者进行比较,让学生乐于接受并欣赏,从中能体味到传统音乐之中的旋律美、情感美。

二、师生感受与体验音乐的美

音乐蕴含了美好寓意故事,抒发了温馨风格的自然景色,具有童趣的美丽梦幻,并能让人体验与感受到亲情、友情。它具有如此广阔的表现范围,能够吸引中小学生,让学生们的内心萌生美的愿望及美的期待,音乐教学内容要涉及中小学生可以接受及喜爱的内容,让中小学生喜欢听、喜欢唱,加以积累、理解,并产生审美效果。比如:在教唱《祝你生日快乐》这一歌曲时,我做了如下设计:布置生日场景,准备贺卡等生日用品通过情景的设计来唤起歌曲内容的表现意境,在学生们在所熟悉的生日生活经验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受到这一深情美妙旋律的熏陶。

三、师生欣赏优秀流行音乐的美

篇(3)

技校的学生虽不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但他们有着更广泛的音乐兴趣和爱好,要努力发现他们心灵深处最有活力的音符,是技校音乐教师的重要职责.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涵盖很多方面和环节,而音乐作品的形象分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握好这个环节,使作品的形象对学生产生震撼,对其成长中的心灵就会产生一次美的洗礼.

一、音乐感悟能力的培养是形象分析的前提

音乐感悟能力是学生对音乐语言的在感性理解认识的基础上获得某种情绪体验,将这种体验与自身的经验相结合,生发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引起自身情感共鸣,再通过相关音乐知识的积累,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

在指导学生体验音乐情感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去追求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力求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综合体验.

最后,要求学生总结对乐曲作较为完整的理解认识,使学生对该首作品的感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每一音乐作品展示的形象,再通过反复欣赏或表演多次感悟,这样作品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感受形象的影响力,理解形象的时代意义.

感悟能力的培养与文化修养、阅历、职业等都有密切关系。培养音乐感悟能力,首先要重视音乐基本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美国的艺术课程标准多处有强调音乐知识技能重要性的地方,瑞士的奥尔夫教学法、日本的铃木教学法也都始终贯穿着音乐知识技能教学。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这具体涉及到旋律、节奏、和声、曲式、力度、音色等基本音乐知识及其运用。仅凭对于音乐的原始本能体验,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作支撑,就没有真正的感悟基础,更谈不上对形象的认识.

二、音乐作品形象的类型

1.自然景色形象:朝阳的活力、夕阳的美好、原野的风光、山峦的壮丽,都可以音乐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格里格组曲《培尔·金特》的第一组曲第二乐章《奥塞之死》和第一组曲第四乐章《在山蘑的宫中》这两组曲中,描写了多个音乐形象。“朝景”中,开始主题在不同的调性重复几次后,人们刚觉得音乐较多的重复会有单调之感,作曲家就忽然引入新的东西把早晨清晰、嘹亮的音响转向另外的意境。大提琴独奏从D大调转到F大调,长笛的颤音和圆号的号角声非常美妙!学生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联想”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学生就会逐渐尝试从《外婆的澎湖湾》中感受清新,从《在希望的田野上》享受美好,从贝多芬的《月光曲》中体验壮阔、惊骇和悲怆,捕捉宁静、柔和与温馨.进而激励学生对美好的追寻.

2.人物形象:歌曲和乐章都显性或隐性地塑造人物的形象,学生通过欣赏或表演都会对其中的形象有个初步的认识,随着感悟能力的不断提升,其认识将不断加深,由感悟到感动,形成一个陶冶情操的过程。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把握环节,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既叙事,又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时,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打开了学生“音乐想象”的大门。当学生唱到“……可怜他死得这样惨”时,都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了小英雄王二小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鲜血染红了大地的情景.

3.场景形象:音乐可以展示场景形象,也可为场景配置音乐来烘托场景。《迎宾曲》在基调、力度、和声、复调、音色、节奏、演奏形式的有机结合下展示了友好和谐欢快的迎宾场面,《雨打芭蕉》演奏有强有弱、快慢结合、张弛变换,击打出芭蕉傲然风雨中的场景。反复欣赏乐曲进入身临其境的境界才使场景形象在脑海中逼真出现。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女童《歌唱祖国》演唱,震撼了全场,庄严的时刻与歌曲中展示的伟大祖国的形象融合于全中国人民的心中,音乐与场景的关系得到了伟大的升华.

音乐作品中的形象,很多不是单一的存在,常常是几种类型同时存在,这时往往有主有次,有时场景和景色突出人物,有时景色和人物构成场景的背景。当感悟这些形象的时候,所得到的美的感受比身临其境还要丰富多彩,这与不同的阅历和文化底蕴是密切相关的,他的感悟又和审美能力密切相关的,一部作品形成的形象在作者心里是固定的,而在欣赏或表演者的心里是不同的,对清晨的感悟会有不同的意像,农民晨星理荒秽,工人蜂拥骑车急,学生琅琅读书声,那在理解音乐作品形象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情感润色。有的会产生更高的形象点,这就是平常说的形象大于思维。要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上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拓展和深化。作为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必须“充分调动想象力和联想力,激发起丰富的情感,将自身与音乐融为一体,物我交融,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

篇(4)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游戏这一环节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研究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游戏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接受音乐,体会音乐的魅力所在,并对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有基本的认知和了解。然而,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古板、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被动地接受和模仿,音乐课堂毫无生机和趣味性可言。同时,由于小学音乐器材数量有限,学生只能远观而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尝试乐器的演奏,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很少有互动,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重要性

一方面,音乐教学较其他的学科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度增加游戏教学有利于丰富教学方式,打破僵化古板的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小学音乐教学环节中加入游戏,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活跃课堂氛围,提升他们对音乐的认知。

二、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1.要坚持灵活运用的原则

新课改要求音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依托,通过音乐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有机地结合游戏教学和音乐教学。同时,游戏种类的选择、适用场合、游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等问题都应该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确定,适时做出更改变动,积极探索新路,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2.以游戏的趣味性带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游戏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游戏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尤其是趣味性这一点。游戏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活动,且他们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只要他们产生了兴趣,就倾向于主动地模仿和学习。所以,将游戏教学和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提议正是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对症下药,以游戏的趣味性带动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挑选适合小学生的游戏,避免不健康、消极或可能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威胁的活动,使其真正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作用。同时,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在满足小学音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合理地设计好每一个游戏环节,并制订应急方案,避免场面混乱甚至意外事故的发生,使游戏和音乐的教学效果实现有机融合。

3.有效地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我们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变革的新时期,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下多媒体设备的层出不穷为我国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应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从庞大的网络信息化中汲取精华,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技术来创新游戏的种类和内容,丰富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课堂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实现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使小学生满怀激情地投身到音乐的教学活动中,在无忧无虑的游戏中感知音乐的独特魅力,进而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提高综合能力并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而言之,将游戏教学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新颖并且正确的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推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游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合理设计和选择游戏种类和规则,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实现自主学习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 瑶.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游戏[J].中国校外教育,2013,(8):165.

篇(5)

1.教学模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乐曲氛围中。当前,很多小学教师都不重视音乐课,仅把音乐课当作一门学生放松身心的娱乐课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唱几首歌来敷衍了事,并没有进一步地把乐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对专业的音乐知识一无所知。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上,学生并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缺乏对音乐的鉴赏力,有些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可能就会从此被埋没。为了能营造一个浓厚的乐曲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很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

2.音乐教师缺乏舞蹈基础

在我国的小学舞蹈教学中,一般都是由音乐教师来担任学生的舞蹈教师,而多数音乐教师并未接受过专业的舞蹈教育或训练。因此,学生并不能从中学到专业、规范的舞蹈动作。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音乐,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节拍,将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结合起来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音乐教师的舞蹈知识不够全面、专业,缺乏熟练的舞蹈技能,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不利于后续的学习。

二、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实践

1.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要使小学的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生演唱歌曲之前,教师应当借助相关乐器弹奏歌曲,为学生营造一种音乐氛围。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就会高涨,而且能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而在这种美妙的乐声中融入相应的舞蹈,则会使音乐变得更加动听、感人,所以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适当地结合舞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妈妈的吻》这一歌曲时,教师首先弹奏这首歌曲,然后再播放该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学生跳舞。这首歌曲的舞蹈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表演才能完成,所以这首歌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互动,使学生融入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

2.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音乐是一种有声的情感表达方式,而舞蹈是一种无声的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的方式,若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定能为音乐教学添色不少。例如,在教学《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一歌曲时,教师可通过“轻轻踮起脚尖”的舞步来表达歌词中的“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的窗前”。教师在课堂上表演舞蹈,而学生则伴随着教师的舞蹈唱歌。教师通过跳舞来表达歌曲中的大意,创设一种有趣的教学情境,而学生通过教师的舞蹈能联想到歌词的含义。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使学生在这种舞蹈情境中更愉快地学习音乐。

篇(6)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2)02

湘西民歌是中华民族歌谣中的一朵奇葩,是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的侗族大歌、苗族歌谣、土家族哭嫁歌、桑植民歌、劳动号子等驰誉中外。[1]湘西民族歌谣凝聚着湘西各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加强优秀传统音乐教学有什么现实意义,怎样发挥高校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音乐课程内容,本文试作一些探讨。

一、 湘西民歌资源状况及价值

1、湘西民歌品种纷繁多样,覆盖面广。湘西民歌从内容区分有情歌、古歌、叙事歌、宗教歌、风俗歌、劳动歌、苦情歌、盘歌、儿歌、生活歌等。每种歌又可以细分,如劳动歌分酉水流域的挖土歌、采茶歌、船夫号子、拖木号子和沅水流域的摇撸号子、拉纤号子、打夯号子,伐木号子、车水号子等。从唱腔和风格分,苗歌有高腔和平腔。高腔旋律起伏大起大落,咏唱性很强;平腔旋律线比较平直,起伏不大,属叙事性歌腔。土家族民歌多为山歌体,曲调自由变换,灵活性强,歌词视情景临时创作,情趣较深,诗意盎然。桑植民歌分为山歌、小调、礼仪歌、傩腔等,涵盖了传统民歌的多种体裁。同一个县因地域各异,腔系也

--------------------

收稿日期:2011-11-05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湘西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开发与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9W024。

作者简介:吴海华(1977-),男,怀化学院音乐系讲师。

姜仁武(1962-),男,怀化学院音乐系教授。

不同,如沅陵山歌,有上河腔系、下河腔系和北河腔系。每一腔系又由多种腔调构成,其中尤以“顿顿腔”最出名。

2、湘西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以独特的方式蕴含着湘西各民族的文化心理,显露着不同时代的文化积淀,充分展示了各族人民文化的创造力。受山地自然环境及其落后的交通条件的限制,长期生息繁衍在湘西这块土地上的少数民族,要不断地与自然作抗争,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以歌谣来凝聚众人的力量,所谓“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祈求神灵护佑,如早期的“歌乐鼓舞”,源于巫傩祭祀之风,《楚辞章句》:“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春秋战国时,屈原放逐沅水流域,受巫傩文化的影响而写出不朽的《九歌》、《招魂》等瑰丽诗篇。

3、湘西民歌特点突出,资源珍贵,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丰富,其特殊的润腔方法和气声演唱技巧,极大地丰富了民歌演唱理论,为声乐演唱提供了独特的范例。这些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特性。苗族的“古老歌”,是我国苗族地区最具独特的口碑文献,再现了炎黄大战、黄帝与蚩尤大战,是人类繁衍的祖话记录。土家族世代传唱的“梯玛神歌”是敬祖神和崇拜土司王的种种精神符号,为我们了解土家族社会历史提供了比以前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二是原生性。湘西交通闭塞,山川阻隔无形中保存了湘西民歌的原汁原味。怀化靖州是苗族歌鼟的原生地,历史悠久,是苗族民间一种多声部歌曲,歌声优美,内容丰富,充满古老而神奇的色彩。许多专家称它为“深山珍宝”、“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活化石”。三是广泛性。湘西苗族歌谣是广大苗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思想情感交流工具和最为常见的民间文学样式;湘西土家族老少皆喜对山歌,保靖县城还专门辟了一块地方,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群众在那里对歌。对歌讲究押韵,如《高山马桑蔸》,男:“你是高山马桑蔸/自古无人敢来抠/今天碰到我毛汉子/乒咧乓啷几锄头。”女:“我是高山马桑蔸/自古无人敢来抠/你若不信动下手/弹你几个翻跟斗。” [2]歌词通俗易懂,多数是歌手在对歌时临时创作出来的。

篇(7)

埃里奥特认为“音乐是一个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每一种音乐实践都取决于该实践的专业工作者,即(业余或专业的)音乐创造者的共同理解和努力。特定的音乐实践必有不同的音乐风格。”(【美】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41.)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认为实践是音乐的本质,音乐实践包含音乐审美,同时随着音乐人类学研究的深入,音乐本身的概念也在不断扩展,将音乐放入其语境中认识、理解和评价也是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核心理论。

音乐教育审美哲学和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是不同时期音乐教育哲学发展的主要观念,在理论层面它们之间的争鸣还在继续,其讨论的深度也在逐渐深入,不同音乐教育哲学观念都深刻地影响着音乐教育授课的具体行为,对教学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埃里奥特所构建的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中,认为音乐这一多维的人类现象,由两个主要的交织形式构成,即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并称“这个交织关系所构成的人类现实为音乐实践”。(【美】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40.)

那么,基于实践哲学的音乐教育活动必须关注以下问题,首先,一个音乐实践活动包含两个层面,即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同时每个层面又包含四个维度,即人、活动、作品和语境。具体来说就是音乐创造者(人)、音乐创造(活动)、音乐(作品)、音乐创造活动的语境;音乐聆听者(人)、音乐聆听(活动)、聆听到的音乐(作品)以及聆听时的语境。其次,两个层面的音乐实践活动是在一个共同的语境下交流并建立联系。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强调从学生作为聆听者所进行的聆听活动延伸到作品所承载的音乐创作活动这一音乐教学的设计思路有所不足,因为音乐实践活动的两个层面是相互作用从而完成完整的音乐实践活动。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还必须将学生带入音乐创造者的角色之中,通过音乐创造活动引领学生关注音乐作品以及音乐聆听。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所理解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个双向的交流,学生必须作为音乐创造者和音乐聆听者的双重身份进入音乐世界,这样才能实现对音乐的全面理解。最后,音乐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构建一个适合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的共同的音乐语境。在音乐教学设计中,情境教学往往可以达到这一效果,教学设计中所建构的音乐语境需要符合音乐作品本身的文化语境,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理解音乐语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参与音乐创造、理解音乐文化的真实状态,并对于某一音乐风格的深层文化意义进行还原与重建,其对于音乐的理解是深刻而又全面的。

二、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与学校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为我们确立了音乐教育新的方向,拥有不同音乐教育哲学的教师往往在教学设计中有意或无意地将其对文化的理解、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音乐教育目的的思考等内容贯穿在其中。通过音乐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明确的感受到教师对于音乐教育中实践活动两个层面重视程度的差别。我国传统的学校音乐课堂是以音乐实践中聆听层面为基础,但是往往比较僵化,如何在聆听层面与音乐创作层面搭建良好的桥梁是教学设计的难点部分。

国外音乐教学方法如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都十分强调音乐实践中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设计与流程,我国中央音乐学院教育系也在近年来尝试构建新体系音乐教学方法,将现有不同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尝试将其互补和融合,结合我国音乐的特点进行音乐教学实践中聆听与创作的整合。

在音乐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通过体验教学实现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直接参与课堂活动进行学习,并在学生的体验、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教学内容。音乐聆听、音乐感知等常见的音乐教学内容都属于这一类音乐实践活动,近年来,在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甚至大学音乐欣赏授课中逐渐受到重视。音乐体验教学将课程的中心转向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身体体验,对提高学生音乐能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音乐聆听、体验是音乐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音乐实践的基础,但是缺少了音乐创作的实践环节,学生往往形成消极、被动的聆听状态,也很难成为音乐的内行,从而真正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含义。这就好像在课堂上一位并非陕北地区的学生在认真聆听并学唱了陕北民歌后所获得的情感、文化理解远远无法与一位来自陕北、会唱家乡音调的学生发自内心歌唱时所获得的音乐理解相提并论。对于正在进行音乐学习的学生来说,音乐聆听和音乐创造本身就不可分割,不断深入的音乐创造正是音乐聆听积累后的成果,也是其对音乐及其文化感受与认知的表达的过程。

在我国音乐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实践部分也有十分明确的要求,《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领域之三——“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中华人民教育部制订.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创造领域是新课程内容中突出“新”理念的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考验了教师的创新能力。但是中小学的创造活动有别于专业院校的创作,其音乐创造的过程远远重于其结果,而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授课的方法都直接关系到音乐创造活动的效果。《音乐课程标准》中同时包含了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部分,体现了对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创造、聆听以及文化语境的各方面的关注。增强音乐实践中创造活动的比例这一观念也反映在学校音乐教材中,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7—9年级一共有6册34个单元,其中7个单元没有涉及“创作”的内容,其余课程都在“创作与实践”环节中安排了学生的创作活动。这种创作活动既包含探索音响与音乐,也包含即兴与创作实践,将其中涉及的“创作”内容进行梳理,包含以下方面:

1、用乐器为乐曲配伴奏;

2、随音乐做即兴表演;

3、自制乐器;自寻音源进行伴奏;

4、创作简单的旋律;或采取某种特定的创作手法(“鱼咬尾”)创作旋律;

5、改编旋律进行变奏;

6、用诗、歌、舞、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印象;

学校音乐教学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实现,立足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所期待的学校音乐课程,不仅包含聆听、歌唱、乐器演奏等内容,同时对音乐创造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将聆听与创造共同建构在文化的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学科引领专业,专业引领课程,课程立于教学,而教学体现了教师对学科、专业以及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无论是大学音乐教育还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都需要将音乐的学习不仅仅作为实现美育的过程,还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开启尊重与理解多元文化的大门,通过音乐实践聆听与创造两个层面的教学使学生进入到某一音乐所产生的文化土壤中,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促使我们反思音乐教育的目的、意义,从而改进教学设计。

三、基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学校音乐教学设计尝试

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是从哲学层面对音乐教育进行理论剖析,对从事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师来说,这一哲学理念必须贯穿于音乐教学具体活动中,在音乐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来贯穿音乐教学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下面笔者提供我院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程的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环节,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游戏贯穿,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程标准》中“创造”教学领域的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关注具体授课中创造活动的设计思路与步骤,教具准备包含不同颜色的杯子、节奏图谱、音符色彩卡等。

游戏设计步骤如下:

此活动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创作一首8小节的音乐作品,为了达到活动教学的目标,教师首先需要分析音乐创作中的要素,例如一首歌曲中包含节奏、节拍、调式、调性、旋律、曲式结构、歌词等音乐元素,教师进行活动设计首先需要确定音乐创作中各元素的选择范围,然后根据已定的范围进行活动设计,并了解如何将这些元素分解成相互联系的音乐活动环节,然后确定它们衔接的先后顺序。例如,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已经确定了音乐中节拍为4/4拍,音乐中能够进行创作的音符包含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四分休止符。虽然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一定成熟,但是在最初的创造活动中需要给定一个创作的范围,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在一定规则下进行游戏活动。此活动设计中第1-4步骤解决了音乐创作的节奏、节拍问题,同时由于杯子这一实物的位置变换使音乐的节奏型产生了变化,也形成了每位同学个人的节奏创作。

在节拍、节奏元素确定后,教师需要将新的元素,音乐旋律引入音乐创作中。对于旋律的感知需要有听觉积累,也就是通过欣赏增强学生对旋律风格的感知,因此教师在第5步骤中选择不同版本的作品对比聆听,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黎英海作曲版的《春晓》是艺术歌曲,从节拍选择到旋律风格都不同于谷建芬作曲版《春晓》的学堂乐歌特点,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作品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为后期的音乐旋律创作打开思路。第6-8步骤是学生具体旋律创作的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确立调式、调性、旋律、曲式结构等内容,为了更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旋律创作,教师通过给定的旋律主干音,例如do、re、mi、sol、la,请学生在其中确定要选择的调式与调性,再结合刚才的节奏型进行创作。在一节课中需要形成一首短小的音乐作品,因此在节奏、旋律等因素确定后,就需要对作品的结构有一定的要求,当然如果学生有前期曲式学习的经验也可以自由选择音乐的结构。最后,将歌词与音乐相结合,并修改整首作品,让它听起来流畅。

篇(8)

近年来,笔者在声乐教学中结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声乐实践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从中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重歌唱技能而轻实践,应将技能与实践密切结合。新形势下的声乐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最关心的学习和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新方法,使学生真正领会到实践教学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助益,激发他们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一、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有助于声乐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是人的心理发展变化和内心冲突最为强烈的时期。大部分学生是出于热爱艺术而报考音乐教育专业,但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在中学阶段学习一般,以及艺术院校收分较低的缘故报考音乐教育专业。另外,由于每位学生还存在着生理及心理上的差别、声乐基础好坏的差别、音乐修养和艺术修养的差别,故他们在声乐学习的努力程度上及实践水平上或多或少有所不同。学生各方面的个体差异会影响教师的实践教学,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条件参差不齐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解决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促进他们学业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积极主动的,而少部分学生是急躁的、懒散的、学习被动的。积极主动型的学生学习稳定,进步明显,实践效果较好;急躁、懒散、学习被动的学生则进步缓慢,实践效果不好。而歌唱技术的掌握主要是靠大脑神经支配的,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除了掌握发声技巧外,还要注意音准、节奏,力度变化及语音、语意的表达,这都要靠大脑两半球交替协调工作,所以说声乐学习要具备一个健康的头脑、准确的思维和正确的思想,而教师就要细心地了解每位学生,并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

(一)学习主动型。教师对这类学生应做到宽严适度,不能过度偏爱,应对其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除了让他们熟练掌握歌唱技能外,还应拓展与本专业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

(二)紧张型。教师多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及采用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增强发声器官及各腔体的活力,多让学生做些松弛的动作,逐渐克服紧张的心理。

(三)懒散型。教学内容可让学生做快速练习,同时多念几遍歌词体会含义,来促使学生的歌唱情绪高涨,使发声器官的各机能准确无误地配合,巧妙地进行调节,从而达到积极歌唱。

(四)学习被动型。上课时教师可以多问他们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用内在听觉细心地分辨自己的声音,同时还要让他们分辨对与错的声音及内在感觉,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也可有意安排学习主动的学生和比较被动的学生在一起实践,慢慢使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在声乐实践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正视他们的个体差异,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在掌握歌唱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

目前,大多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是以传统教育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机械地接受歌唱知识技能,以致许多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发现本科学习的歌唱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实用性,这都是声乐教学中未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欠缺实践经验造成的。要想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应在学生掌握了基础歌唱技能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在整个声乐教学中的比重。

(一)多元化教学观念。声乐教学应多增加学生的实践与讨论等双边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声乐教学过程中。这样教学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还能使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有效地发展他们的个性。

(二)注重专业技能与实践相联系的应用性。在努力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声乐基础理论与歌唱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密切联系声乐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使教材内容突出实用性,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拓宽实践教学资源。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极大地丰富了声乐课堂的信息量,将学生带进形象、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互动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有效地获得专业知识和歌唱技能。(四)加强舞台艺术实践。声乐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舞台艺术实践、声乐比赛;也可组织学生观摩声乐比赛或音乐会,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视、听环境,使学生自觉的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高校声乐教学应将实践教学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将实践教学纳入学科体系建设之中,加强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考核方式的调整有利于声乐实践教学的实施

专业考核历来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教学往往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学生的声乐成绩是检测和评价教学质量,取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对学生专业成绩的考核,大都以期末考试为准,未将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列入考核系列,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平时学习、实践不努力,临近考试时突击一首考试曲目,其结果造成学生的专业学习不扎实,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难以实现,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缺乏针对性,无法全面反映出学生的整体声乐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因此,考核方式的调整也应该是声乐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考核方法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做出针对性的改进,只有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才能体现其科学性。声乐学习成绩的考核,可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以期末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为辅。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的情况,还可以考查他们的整个声乐学习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给学生,促进声乐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一)平时成绩,成绩比重约占20%。这种形式应多样化,可包括课堂考勤、上课质量、课后练习情况等。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平时成绩把关要严,对其完成演唱作品的目标要求、练习时间、完成质量要有明确规定,既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一年级上学期,可让学生演唱基础发声练习6条,结构练声曲3首,中外艺术歌曲各3首;三年级上学期,让学生演唱基础发声练习6条,结构练声曲3首,中外艺术歌曲各1首,中外民歌各1首,中外歌剧咏叹调各2首;学生每学期应有1次学结,阅读相关论文12篇或书籍一本。

(二)实践成绩,成绩比重约占20%。艺术实践形式包括观摩音乐会、参加舞台艺术实践、参加教学实践音乐会、参加各类声乐比赛等。如一年级上学期观摩音乐会2次,参加舞台艺术实践1次;三年级下学期观摩音乐会3次,参加舞台艺术实践、教学实践和声乐比赛各1次。这样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注重学以致用。

(三)期末成绩,成绩比重约占60%。期末考试由演唱歌曲的难易、技术掌握、舞台表现力等方面组成。声乐教研室可对学生每学期的考核内容进行规定。如一年级上学期,由于学生的歌唱技能还不够扎实,考核内容可选择演唱结构型练声曲或较简单的中外艺术歌曲;三年上学期由于学生的歌唱技术较熟练、水平较高,可在考核内容上选择中外歌剧咏叹调;而在三年级下学期由于学生弹奏水平提升,可考核中小学歌曲的自弹自唱。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强调了专业性,又突出了师范性。这种采用“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考核方式的优点是:1.减少期末考试比重,增加平时考核和实践考核比重。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平时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重视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2.减轻了部分学习努力但先天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的考试压力;3.优化声乐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改变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调动教师备课、授课、研究教法和学生学法的积极性;4.拓宽教师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宽度,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提高声乐教学质量。虽然高校音乐教育声乐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通过广大声乐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声乐教学改革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将声乐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台阶,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篇(9)

【关键词】

中学音乐;歌唱教学;新体系

一、中学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含义

近些年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音乐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为中国音乐先锋的中央音乐学院率先发起音乐教育体系改革,引进了国外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三大音乐体系,经过10年的探索和研究,终于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音乐教育新体系由试点教学推向了全国。新体系具有符合时代的新内容,更为符合实际的实用教学方法,改了以往单纯的音乐元素,融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加了音乐鉴赏中的人性因素,将音乐艺术紧紧地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培养出了更具感性思维的学生。音乐中的歌唱教学要减少专业知识的涉及,从平凡的普通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简单的学生喜爱的歌曲,不能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而是关注学生从音乐中获得乐趣的程度,新体系音乐教学以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为目的。

二、中学音乐教育新体系的优势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

注重素质教育的新体系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开拓学生思维的领域,引导学生用心歌唱,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美之所在,让学生与音乐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的美好。

(二)尊重学生音乐个性化差异

新体系倡导音乐教师因材施教,要改变开篇即唱的教法,要先让学生了解相关作品的创作背景,以便学生更能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根据学生差异性的个体情况,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个性化人才。

(三)提高学生探讨音乐的热情

歌唱是音乐课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新体系倡导多种方式结合,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情趣,结合舞蹈、肢体动作等等,配合音乐课的律动和鼓点来更好地表达音乐所承载的感情,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三、音乐教学新体系在中学歌唱教学中实施的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习主动性

要打破传统音乐课沉闷的气氛,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任务便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由静变动,音乐的律动变成课堂的主旋律,可以用手或脚随音乐而动,切身感受歌曲的节拍。例如:八年级下册民谣《踏浪》4/4拍的节奏,旋律流畅欢快,可以请学生先利用肢体感受律动,然后开始教唱,让学生觉得特别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

(二)灵活选材培养学生感性思维

当下流行歌曲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应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所了解的流行歌曲与教材相结合,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思维。例如:对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歌曲《雨花石》的教唱,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石头和李玉刚合唱的版本《雨花石》,这个版本的《雨花石》融合了流行元素、京剧和革命歌曲三种风格,直观上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受,然后回归课本,可以让学生模仿名人版本的《雨花石》进行歌唱,然后教师示范课本的《雨花石》唱法,让学生寻找不同,通过比较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

(三)因材施教增强学生音乐感受

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音乐电影,如《音乐之声》、《放牛班的春天》、《摇滚少年》等。根据每个人的音高、音色等不同的先天条件,分角色演唱。例如:学习《雪绒花》这首教材中的歌曲时,男生浑厚的低音可以充当低音炮,如“bong、bong、bong”有弹性的歌唱,为歌曲增添音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整首歌曲中那个有特点又无法替代的部分;另外,可以让嗓音较好的女生配合打击节奏歌唱主旋律,当合作完成后,学生会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给学生提供别样的音乐感受。

(四)开展歌唱比赛检验教学成果

歌唱比赛作为音乐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手段。例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专门留出10分钟给学生进行歌唱比赛,歌曲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课外学生喜爱的歌曲,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歌唱进行点评,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课外可以请示相关领导,组织校园歌手大赛,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参赛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相关的指导;比赛结束,对于优秀的选手,教师要给予适当奖励。

结语:

转变教学理念是紧跟时代教学步伐的迫切要求,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新体系以学生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提高学生利用感受鉴赏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

作者:张怡 单位:遵义市凤岗县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10)

精心挖掘现有教材的内涵,与流行音乐结合欣赏,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和艺术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本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接受并喜欢。比如,初中音乐教材上的欣赏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它来源于美丽的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之前,可以先请学生听赏流行版的《梁祝》,然后再去欣赏教材上的曲目,两者作以比较,这样会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去接受欣赏、体味传统音乐的旋律之美、情感之美。久而久之,学生对课本上的歌曲会渐渐喜欢,并会主动去了解和接受它们。

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补充现行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热爱课本上的“阳春白雪”音乐的基础上,了解和吸纳其他风格的音乐,从而为造就新一代音乐人才创造条件,铺平道路。让流行音乐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而是对入选教材的流行音乐进行分析和精心的挑选,挑选的标准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和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并在整个教材中只占适当的比例。流行音乐与正统音乐教育理念和手段虽然有着极大的差别,但在基本方法、基础训练、基本理论方面仍然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在基础音乐教学中有选择地纳入流行音乐的教学是有必要的。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无论是有音乐天赋还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老师都需要与他们取得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支持。音乐课堂上,表现活跃的通常是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他们自信、活跃,音乐天赋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肯定,已经取得大家的一致认可。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音乐“差生”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似乎与他们无关,有的则干脆放弃音乐课。对这些产生了自卑心理,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来讲,尤其需要音乐教师的激励和信任。在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时候老师选择放弃,有可能会使这些自以为是“音盲”的学生终身与音乐无缘。我们老师不能选择天赋,但可以选择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

3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

篇(11)

引言

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坚持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通过在学校学习音乐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能,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解决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可以从事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线工作者所需要具备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不能单单依靠学校的音乐教学,还需要在学校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在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才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一、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要音乐学科为基础,以音乐教师的需要为根本,在教学实践中提高音乐教学的可操作性,并以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用性教学,以培养出创新能力强、教学技能丰富的音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加重视音乐教师对实践技能的掌握。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来说,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应该是从新的教学理念及新的教学视角下,建立起来的为培养出可以适应新形势、有助于学生们可持续发展,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时代下的音乐教师为目标,通过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让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多样化、高水平实践教学的综合实践能力。在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以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为指导思想,以三型原则为基础(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以三性为指导(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把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音乐专业的知识技能当做是实践教学内容中的主要内容,充分贯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教学理念,为培养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第一,实践教学的综合性特点。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有着音乐专业实践的特点,不仅如此,其还具有教育专业实践的特点。在这两个特点的综合影响下,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逐渐发展起来。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除了声乐、钢琴等各种音乐技能教学之外,还要配合着其他音乐知识实现综合能力教学,把课堂教学中教授的教学和心理学等教育类的基本理论和音乐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融合运用,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第二,实践教学的实用性。在音乐教学中声乐演唱、钢琴演奏以及合唱指挥等音乐表演技巧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是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些基本技能,就不具备将来成为合格音乐教师的资格。第三,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在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都非常丰富。从内容方面来看,包括了教育实习、音乐技能的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等。而从教学环节方面来看,还包括教学方面的实践、科研类的实践、社会实践以及艺术类实践等。这些让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的多样性特点更加突出。

(三)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走出学校之后,一部分学生会从事音乐教学工作,还有一些学生会参与到其他有关音乐的工作中,但是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学习过程中都应该具备一些音乐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就实践来说,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力、艺术活动组织能力、音乐鉴赏及审美能力。另外,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外进行实习的时候,如果参与音乐课堂教学,学生们应该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方法等,只有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才可以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在实践中。

二、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性教学方案未形成现阶段,一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很多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内涵和价值,在实践教学中并没有根据音乐教育的发展情况和音乐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没有针对中小学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使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并没有形成系统性和规范性的理论管理,也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系统性的培养教学方案,从而导致音乐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不能真正实现。

(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彻底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在实践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作用。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专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音乐教师的发展已经被重视起来,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融合发展是音乐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体现。在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具备一定的音乐教学技能,这对培养学生形成音乐教师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并不够彻底,理论和实践并没有充分结合,导致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三)教学形式单一,考核方法陈旧音乐专业的基础教学是需要音乐教师掌握各项专业技能,还需要音乐教师掌握各种基础音乐理论教学技能,并把这两种技能充分地结合起来,在音乐教学中根据学生们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但是从目前来看,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很多教师在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的基础教学的需要;在考核方法方面考核方法也比较陈旧单一,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创新,也没有把考核方法运用到实践的教学过程中。

三、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完善建议

(一)完善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性教学体系在音乐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完善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包括了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以及制度管理等。组织和相关的制度管理应该由学校建立起宏观的管理体系,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具体操作措施,对实践教学的实施制定出系统、科学的办法,并对实践教学的实施进行监督和督导。另外,还应该针对实践教学制定出独立、完整的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时间教学系统方案,以此来保障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正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