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经营思想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5 16:10:4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经营思想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经营思想

篇(1)

21世纪,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经济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国民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按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国家把西部列为重点开发的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西部边疆地区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大力振兴,发展边疆企业,实现充分就业,促进边疆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目前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开拓市场和占有市场的思想;二是筹措资金和运用资金的思想;三是人才开发与培养的思想;四是构建企业精神,创立企业文化的思想。这些思想的确定与实施,使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市场中得了一席之地。

国企改革经过三年的“深水作业”,已经到了深化、完善的阶段,百分百的流通企业完成了改制,企业产权得到了明晰,实现了一般领域的国退民进,产权主体实现了多元化,职工身份得到了置换。由于企业产权主体的变更和经营模式的改变,边疆企业在乘势发展的同时,也要面对新经济时代的挑战,改变过去陈旧的经营思想,创新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学本职上是一种经营哲学,其主要表现为企业经营者因企业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的经营思想的变化,工业革命促使了劳动生产率的高速增长,使成本导向型的经营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暴发,使需求导向型的营销观念得以产生;全球化竞争势头的不断加剧,使竞争为导向营销新观念得以发展;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对各领域的全面渗透,又推进了企业经营思想的根本性变革。

新经济时代,边疆企业经营思想应有如下变化:

一、对需求的理解:趋向以个性化的价值认知为导向

市场营销观念产生以后,企业开始重视从市场需求的满足为导向来开展企业的经营,但是在以制造产品为基础的旧经济时代,企业主要研究的是顾客对产品的功能性需求,如顾客买手表是为了计时,买汽车是为了代步,买化妆品是为了美容,所以需求同质性的一面比较突出,虽然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策略,强调了对需求差异性的满足,但主要也是体现为对产品功能价格,形态和服务等方面的差异。而且屈从于企业规模经济的需要,只能对各种具有类似需求的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满足,而不可能对个别的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满足。

要对以个性化的价值认知为导向的需求进行满足,就必须强调对顾客需要的价值探索。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不能停留于对顾客功能性需求了解,而必须对其整体的价值设计进行把握;二是必须了解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并尽最大可能予以满足。

二、对资源的理解:趋向以全方位的资源整合为手段

资源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历来被视为企业的内部要素,企业资源的规模和质量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能力。即使涉及到对企业外部资源的利用,一般也是首先将其转化为可控的内部资源然后再加以利用。所以在传统的经营活动中,企业必须直接拥有同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全部资源,由其来完成全部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从而导致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和经营规模难以迅速扩张,企业也曾不断探索通过外部的协作来降低经营成本和扩大经营规模,但沟通与协调上的不便经常会导致管理成本的上升和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下降。

要做到以全方位的资源整合为手段,关键是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对企业的内外资源整合的经济性进行客观评估,对利用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合理结构进行系统设计;二是要建立以信息、管理为基础的供应键系统,使内外资源得以有效衔接;三是进行全方位的关系管理,即对于形成企业资源的各方面关系(客户、员工、协作公司和相关团体等)进行全面管理,协调各方利益,稳定协作关系,提高协作效率。

三、对竞争的理解二趋向以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创新为动力

核心竞争力的提出,曾经使人们对竞争优势的认识趋于具体化,即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并不一定取决于它的整体实力和全方位的素质提高,而往往依赖于在某一竞争要素上的领先优势和不可代替性,这就使各类企业都可能建立其核心竞争优势。所以对核心竞争力追求成为企业经营目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要能促使企业核心竞争的不断创新,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密切关注顾客需求的变化趋势,主动发现顾客的递增需求,以不断提高对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紧紧跟踪顾客的变异需求,以新的价值创造并予以满足;二是应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延续性,即新的竞争优势应成为传统竞争优势的延续,突出其系列性和相关性,以形成企业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基本特色。

四、对利润的理解:趋向以多元化的价值增值为源泉

对利润的传统认识是企业经营收入扣除其经营成本之后的差额。这一认识角度将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集中在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上,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主要集中于此。提高销售收入和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增加利润的唯一途径,所以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追逐利润甚至不惜损害顾客的利益和合作者的利益。 以多元化的价值增值为企业的利润源泉,就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决策对企业的各种价值增值源所可能带来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为各价值增值源相互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冲突,如前所述,若为了提高交易的收入而过分损害中间商或顾客的利益,应有可能会对分销网络及忠实顾客的价值增值带来负面影响,而使企业的长期利益受损;同时品牌资源,分销网络等非直接的利润来源也可能变现。在必要的情况下,企业可能将它们出售以转化为现实的利润。所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全面整合形成企业利润的各种要素,促使整体利润水平的持续增长。

五、对管理的理解:趋向以跨部门的流程管理为特征

分工与专业是管理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所以长期以来,企业的经营业务一直是通过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来完成的,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促使了功能的专业化,从而使各种功能的运作效率达到了最高水平。在以制造业管理为基础的经营时代,注重规模生产和低成本经营。所以功能管理为特征的分部门管理是与之相适应的。但是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也会因此而形成障碍。

企业跨部门的流程管理主要表现为企业根据市场个体化的需求形成产品研发和价值创造流程,订货分销和价值传递流程,客户维护和价值评估流程,以及货款回流和利润核算流程等一系列流程,形成企业由价值探索、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评估等功能所构成的完整的价值链,并以信息管理的方式使之紧密衔接,高效运转,这就必须打破部门的隔篱,使之根据流程运转的需求形成工作团队。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消除,而主要是强调从团队的形式对流程的管理形成统一的计划,并要求各部门必须以统一计划为指导,加强相互的协调,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则能保证对各职能部门的统一协调得以实现。

新经济时代市场经营环境和企业经营要素的变化导致了企业经营思想所发生的这些重大变革,体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这也对企业的经营实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第一,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探索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经营要素分析,整合各种内外资源,实施业务流程管理的重要平台。新经济因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经济活动诸要素及其组合方式的全面变革。企业生产方式方面,数字化控制技术己经使得生产过程趋于柔性化,能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实现制定化的生产;在交换方式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己使得市场空间得以大发展,交换的透明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在管理方式方面,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发展己使各种资源的整合变得更加容易,系统优化的目标能真正得以实现;在竞争方式方面,信息及其传输网络的控制己成为竞争的焦点,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及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己成为竞争优势的主要构成部分。

第二,充分发挥边疆企业的优势,努力开拓市场

开拓和占领市场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边疆企业受人才、技术、管理水平、交通、资本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从它所要达到的经营目标和战略思想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企业计划,组织生产,指导企业经营。为此企业需做到:加强质量管理,开拓流通市场。名牌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企业必须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信誉,开办自己的名牌,力争社会的承认。要保证产品质量,就要从原材料抓起,在生产过程中严格管理,引进先进的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生产体系的先进性。以价格低廉增加市场,建立起广泛的销售网络,采用灵活的销售技巧,扩大市场占有率,产品销路的好坏,不仅要看销路的多少,还要看销路是否畅通。在这方面,云县澜枪江集团的做强、做大,为边疆企业作出了榜样。

第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观念陈旧、思想不解放是边疆企业的通病,企业要发展,必须痛改之,要解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陈旧观念,选好对象,结好联盟,打破封闭向外走,搞好招商引资。靠政府投资来拯救企业的日子己一去不复返。企业必须建立同顾客及合作者最为便捷的沟通方式,使各种信息能迅速在企业与他们之间进行传递,是协调合作关系和提高市场反应能力的基本前提。

篇(2)

一、精益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

精益企业经营管理是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运用多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整体优化,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达到优秀的现场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企业经营管理。“精益”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并用最快的速度设计生产出来,以最低的成本,明显的竞争优势,全面、灵活、优质、丰富的花色品种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精益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思想在于消除浪费和不断改善。前者指的是从组织管理到生产过程,侧重分析产品流、物资流、信息流,及时暴露问题,删繁就简,杜绝浪费,从而使价值流连续流动起来;后者则强调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力争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彻底消除浪费,体现着精益企业经营管理的精髓。

二、煤炭精益生产的实现

1.煤炭精益生产的实现模式

(1)先局部后整体实现模式。这种模式是在传统的煤炭生产企业内部,根据精益企业理念特征和本企业实际,组建精益生产单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贯彻精益企业理念。这个精益生产单元可以是矿(厂),也可是生产采区(车间),但要求此单元有独立的生产系统。通过精益生产单元的推广,在全企业实现精益生产。其优点是,通过企业内部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全面推广,有利于企业平稳过渡;其缺点是,两种生产模式的转换时间长,对于产品品种相对单一的企业来说,试点车间的选择和组建十分复杂。

(2)一次全面实现模式。这种模式的思想是,针对传统的生产企业,根据企业活动和企业理念特征,构建和贯彻精益企业理念,实现精益生产。其优点是,转换周期短,有利于企业迅速实现精益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其缺点是,由于企业重组,将在短期内对企业产生较大冲击。对于煤炭生产者来说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一种模式。由于煤炭生产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应该避免剧烈的变化,所以对于生产中的煤炭企业应该采用局部实现模式;对于新建煤炭企业,应该采用一次全面实现模式。

2.煤炭精益生产实现的关键点

精益生产的实施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包括选择对象并定义价值、分析价值流、消除浪费和总结并标准化4个阶段。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1)选择对象应依据不同组织的生产状况而定,主要选取那些对生产系统约束大或明显存在浪费现象的过程或环节。当今煤炭生产系统中,存在物流倒流、堵塞,工程设计不符合现场情况或重复施工,组织结构臃肿、信息不畅等问题。因此,物流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组织设置等方面存在浪费现象,是实施精益活动首选的对象。

(2)生产过程中的活动可以分为三类:产生价值;不产生价值,但目前尚不可避免(称一类浪费);不产生价值,马上就可以避免(称二类浪费)。管理活动就是要消除第二类浪费。

(3)消除浪费的关键技巧,就是让价值流流动起来。演唱煤炭生产战线,任何一个生产过程的优化都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4)在一项活动完成后,还要对精益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找出成功或不足的原因,然后总结,制订新的作业规范,把新规范纳入煤炭生产管理系统中。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精益过程改造。

3.煤炭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条件

(1)高素质的员工。煤炭精益生产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包括职业观念和技能素质两个方面。煤炭精益生产系统中员工必须具备以下观念:以现场为中心的观念;用户至上观念;树立危机意识;持续改进的观念;职业道德观念。

(2)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方面提出要求,倡导从小事做起,力求使每位员工都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从而达到提高人员素质和整体工作质量的目的。

(3)良好的环境。对于煤炭生产组织来说,要处理好本组织与物料供应厂商、运输公司、大顾客3方面的关系,使三个方面认识到利益的共同性,保证三方共同发展。

(4)高效的信息化建设。借助于计算机等现代通讯手段,利用作业点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及时发现问题,通知相关工序,调整生产。

(5)匹配的煤炭加工技术。随着社会发展,客户对煤炭产品的品种要求越来越多,对煤炭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煤炭加工对于煤炭企业发展的地位也就逐步提高。

三、精益思想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自从BPR理论提出以来很多企业践行了这一理论,但是也不乏失败的案例。据统计,通常实施BPR项目所需的时间、资金和其它资源是预先估计的2.5~3倍,巨大的再造成本使得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这样一来,由于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之间的分离,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被巴克雷等人(1998)称为“不连续”的问题。这些原因主要体现在对信息技术的错误理解、变革的激烈程度、实施技术的复杂性和企业变革管理等几个方面。因此,急需一种对信息技术依赖度低、成本低、风险低、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完整的方法体系来帮助企业,使其企业经营管理发生变革。在进行企业企业经营管理变革的道路上,精益思想及其方法己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方法体系完整、成熟的变革理论。

煤炭行业不同于汽车制造业流水线作业,井下条件复杂多变,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且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很深,管理粗放,浪费严重,煤炭企业的这种现状就决定了推行精益思想也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只有在精益思想的指导下,才能够真正改变煤炭企业的现状,才能提升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基业长青。在降低实施成本的同时加大了业务流程再造在煤炭企业实施的可行性,这一研究成果在煤炭行业的推广更会为整个行业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篇(3)

结构裂变带来的是新的组合与新的发展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结构内部的单一改变,而将这样的改变放置在了与外部结构相互关联的转变之中,这将是一种根本性的变形。纵观企业创新的多个侧面,真正的将创新演绎为内外突变,从而带来结构性的改变,这是企业创新足以影响开放式经济整体性格局的重要方面。这样的裂变是战略性的重组,是结构的整体性调整。在相关的分析中,结构裂变与战略性重构需要从至少两个方面去加以理解。这种调整一方面是企业创新本身的调整,另一方面是企业调整后的相关创新所带来的开放式经济的整体的结构性调整,从而切实实现企业创新对于开放式经济科学发展的促进。“结构”一直是经济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中的重要概念,作为模型论中的专有术语,“结构”表达着一种特有的组织方式。企业创新需要突破原有的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等表层的单一创新模式与结构,不再孤立的采取某特定方面的创新,而是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并举,直面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剧的现状。在这样的带有根本性的结构裂变中,企业创新需要为开放式经济带来的结构的深沉裂变,而这样的结构性调整是以企业创新促进开放式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对于战略性的重构,这也是企业创新所需要思考的,这样的战略性意义上的重构,不只是针对企业,同时也是开放性经济所应该做出的调整。企业创新只有站在战略性调整的高度,才能够最终影响并促进开放性经济走向科学发展之路。

从宏观出发,在大的指导思想上做好了定位,结构裂变与战略性重构的创新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将有利于整体的全面而科学的发展。这是切实有效的方法,也是以企业创新促进开放性经济科学发展所应该有的表现,是科学发展之路的先导。在这样的新的方式中,产业演化与管理创新得以推行。产业演化需要进行创作性的改变,这是整个开放性经济发展进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企业创新中所具有的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并举的新的技术图景与路径、结构裂变与战略性重构等为开放性经济产业演变式的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正是这一系列的创新式改革,促使了产业演变的实现。产业演变是一种影响重大的转变方式,要想真正的进入到产业演变的步骤之中,需要充分借助企业创新之力,企业创新的有效途径的探取为开放性经济产业演变提供充足保障,而产业演变的成功与合理进行又将在极大程度上调节开放性经济的整体格局,并最终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向前推进。除了有利于开放性经济的产业演变的科学发展,同时开放式经济科学发展中所需要的管理创新也得到了强有力推行。在之前的企业创新的可行性路径的相关分析中,企业创新需要寻找新的方式,而一些新方式所带来的正好是管理创新在开放式经济中所获取的重要地位,管理创新是对以往开放式经济中过分追求技术性创新的一种修正,同时这也可以看作新时代下人文观念对于后工业时代技术先行所带来相应弊端的补充性修正。

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并举

在企业创新中,采取新的技术路径,即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并举,将带来崭新的技术图景的构建。渐进式创新,就是按照产品路线图上规划好的需求进行创新,因此我们也叫它路线图式的创新或可预见的创新,例如Intel公司把迅驰升级到迅驰2,以及新一代Nehalem微架构,实际上都属于渐进式创新,这类创新将产品性能不断加强,为用户体验带来渐进式的提升。真正能给企业发展和用户体验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创新,我们称它为突破式创新,这种创新比较“稀有”,它虽有明确目标,但人们却很难预测它能否获得成功及何时成功。渐进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或者说在原有的知识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相应的革新,而突破式创新带有突变与破坏的因子,是一种毁灭式的方法与手段。如何在这样的两种方式中进行相应的取舍,是当下需要面对的重大抉择。在以往的企业创新要么是单一的选取渐进式的创新之路,要么就是对过去与现有的几乎彻底式的抛弃,这样的方式也使得开放式经济带有了相应的色彩,并在非此即彼的状态之下徘徊。开放式经济受到不科学与不稳定的发展方式的冲击,对其科学的发展之路造成了极大影响。虽然突破式创新的意义非凡,但在开放型经济下的企业创新战略中,它与渐进式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认为,只有把这两种创新结合起来,让它们相辅相成,才能充分挖掘出它们的价值,以获取企业发展的持续性竞争力。

绘制新的技术图景与采取新的技术路线,是企业创新自我完善的途径,同时也是企业促进开放式经济科学发展的有效方式。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并举,为新图景的绘制带来了切实可行的希望。这样的结合并举,要求在借鉴原有模式的基础上,不仅有限创新,而且可以在较为恰当时候选取破坏性的创造手段。回到企业创新而言,如果在充分参考企业的相关规模、所处地位、行业特征等基础上,保证了信息来源和知识密度的有效性,那么企业创新是可以采取突破性的方式进行革新。这样的企业创新是具有适度的科学性的,而通过这样的企业创新所影响到的开放式经济,也可以朝向更加科学的路径得以发展。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并举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在创新意识研究与经济学科的交叉研究之中,著名经济学家汉德生曾就这一命题进行过深入的讨论,当然他的讨论更多的是将关注点放置在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两者分别对企业的整体性影响之上。而我们当下倡导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并存,是对原有讨论的突破,是对新的技术场景绘制的需要。渐进式与突破式创新将带来企业的新发展,而这样的新发展又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的开放式经济的发展模式与格局。两种方式的恰当的结合性使用,将会成为以企业创新促进开放性经济的科学发展的又一有效手段。这样的创新使得开放性经济一体化结构得以构建与企业创新的双赢。“一体化”是当下经济所追求的共赢性格局,而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开放经济中的“一体化”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开放经济科学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企业创新,便是需要借助媒体化时代的大背景,通过传播媒介的多元与密集引发跨越企业组织边界的新型创新,来帮助开放性经济走向科学的发展道路。

当下的“一体化”是全球性的“一体化”,区域经济需要在各地区、各行业的交互中获取新的发展空间。企业创新正是在创新中选取了与传媒化时代密切相关的创新方式,使得原本就以寻求融合为基点的开放式经济更快的迈进了“一体化”的进程之中。当然,在推动开放式经济一体化,并促使其健康、稳步的走向科学发展的同时,企业在自我创新中也获取了相应的收获,企业探寻出了一系列新的自我创新之路,同时以这样的自我创新去改变着整个大的经济格局。这样的互动与演化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开放式经济体系在这样的演变之中确立了更加合理与健康的框架,企业作为开放式经济体系中的一部分也转变得更加完善。创新之路在企业发展与开放式经济发展中科学演进,以企业创新促进开放性经济的科学发展注定是一条双赢之路。#p#分页标题#e#

传播媒介的多元与密集引发跨越企业组织边界的新型创新

企业创新实际上也一种社会交往,是通过社会交往寻找和判断最适合于特定企业、特定运作和特定市场的新观念。为什么必须通过社会交往呢?因为我们所说的创新是熊比特意义上的“创新”(innovation),而不是科学家关在实验室里从事的“发明创造”。而现代传播媒介的引入,使得企业直接单向的促进向经由媒介影响的路径发生转变,媒介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全面革新的必须。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新近微博对企业营销创新的巨大影响。微博的高覆盖及高渗透是很多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而恰恰是这种天然的媒体属性及低成本特点让越来越多的地板企业也加入到了微博中,并开始尝试运用这种新形式的媒体进行品牌宣传。历经几年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微博已然成为企业品牌营销的另一大战场。正如传播之父麦克卢汉所言,世界终将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地球村,这样的紧密性正好切合了开放性经济的特质,开放性经济正是这样的一种根生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货币自由兑换全面加速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生活国际化使得开放式经济中的各个经济实体必然关联,而这样的关联正是一个传媒世界所带来和必然面对的。在传播媒介大量介入、世界日益媒体化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企业创新也以自我的新变化促进着开放式经济的科学发展,同时这样的新变化也是以企业创新促进开放式经济发展的新的有效方式与具体表现所在。

篇(4)

直接发生在物资经营部门的各种费用支出,在通过收取管理费收入方式得到补偿后与供应物资的价值直接成为企业各物资使用主体的领用成本。这种由物资经营部门以提供服务方式直接形成的物资供应成本是企业物资经营的显性成本。企业物资经营的显性成本是企业的可控成本,在企业成本可承受能力范围内,以各种形式转移到物资经营过程的费用都可以在形式上顺理成章的被各使用主体消化。因物资供应质量降低,导致物资使用成本增加;因物资在企业物资经营实现过程中的非正常消耗使企业经营成本额外增加;因企业政策、制度产生的障碍,导致有利于企业采购的市场环境被破坏,企业自身有利的购买条件难以发挥;等等,不能直接反映在企业物资经营过程中而又实实在在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不被感觉或难以定量的机会成本增加和机会收益的流失是企业物资经营的隐性成本。有些隐性成本可以通过对显性成本调控反映出来,有的则不能。如:用行政审批方式指定少数供应商对企业所需物资的垄断供应难以使企业直接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状态下进行采购,不得不付出高于市场价格的物资采购成本;单纯为节省资金使用成本、人力使用成本而不考虑整个生产要素成本的有机组合,使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失衡造成综合成本上升。前者可以通过采购方式产生的结果反映出来,后者则难以进行直接评判。

企业物资经营管理风险

企业物资经营为什么做不强?做不大?是因为长期以来物资经营部门的经营环境存在诸多不对称性,主要包含在生存风险、经营风险、道德风险三个方面。

(一)生存风险

无论过去和现在,物资经营部门的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活动始终无法摆脱对行政部门的依赖,靠政策吃饭,一切寄希望于主业生产的最终效益。不是把企业物资经营作为向外发展物资经营产业的依靠和当作企业再生产过程中价值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去挖掘、培养自身业务价值的创造能力。在国家经济转轨时期,企业物资经营部门错过了非常有利于向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本可以利用当时掌握物资供应主渠道的优势,在保证完成企业内部物资供应的同时,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充分利用企业物资经营生产能力去填补地方国有物资经营企业衰退让出的服务市场。而是为了部门利益通过举办多种经营节等方式来实现部门、个人增收,把企业物资经营生产经营整体优势通过业务分解,个人承包等方式不断进行瓦解。当企业经营环境不利,需要对生产要素进行调整的时候,物资经营部门往往被作为重点调整对象。在物资经营业被人们普遍看好、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企业物资经营业务逐渐面临被社会替代的风险。

(二)经营风险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物资经营过程就是物资的买卖过程,是较其他部门简单的劳动,从企业岗位薪酬排序的位次就可以得到印证。物资经营部门对企业物资供应的经营风险除来自企业以外的市场风险,更主要的是面对来自对企业物资供应活动具有部门影响力,并只对物资供应管理过程行使权利不承担责任的职能部门对物资供应活动的干预;来自各项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则,使企业物资经营难以按内在经济规律顺应市场的管理制度;来自于物资经营部门自身对企业长期形成的依赖,对市场的麻木,对内部服务需要不能准确定位。例如:在物资价格上涨时,可将暂时多余储备量按市价向社会转让,企业根本就不用担心储备过剩,造成积压问题。问题是,在现行制度下谁愿意为了企业的利益来做此决策?因为在做决策的过程中,决策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可能承担的制度风险和市场风险,其次是对常用品种数量、价格、储存周期的经济性进行测算,说服有关部门解决资金筹措,这一过程是艰辛的脑力劳动过程。避开决策成功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与微不足道的个人所得所产生的不平衡心理因素,决策者靠什么勇气来承担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资金使用责任。物资采购供应过程隐含着使用者、相关职能部门、供应商、运用权力和靠关系谋取私利的寻租者相互间为权利、责任和逐利行为进行的矛盾冲突,职能部门在企业物资管理过程中越位、错位、不到位行为,都会引发企业物资经营的经营管理风险。

(三)道德风险

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在政治学上叫腐败,在经济学上叫寻租。寻租者往往通过管理缺陷,找到自己的寻租空间。比如市场准入制,使企业物资经营从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变成由行政指定供应商供应或者在有限的不完全竞争状态下进行供应的内部市场。这种通过行政审批制度建立的市场,不但抬高了内部市场物资的供应价格,使物资经营部门议价能力大大减弱,而且,在客观上使入网供应商成为企业的准在编单位和准在职员工。招标也好,上网竞价也好,网内物资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时有发生。企业的职能部门、使用部门热衷介入物资的采购,运用权力、技术通过设置形形的陷阱逃避责任谋取个人利益。因为,企业很难用道德标准去约束需用经济手段约束经济行为的参与者。利用部门和个人权力进行制度设租、权力寻租是寻租者谋利的主要方式。强化行政管理,不用市场经济办法去解决需用经济手段解决的经济问题,是寻租者扩大寻租空间的最好理由。

企业物资经营分析

(一)企业物资在使用领域的流通成本

企业如何评判企业物资经营管理成效?最直观的评判标准是物资到最终使用者手中在实现物资价值转移时的成本与社会平均使用成本的比较。这一成本构成不单是物资经营部门供应的物资供应价格,而且包括使用部门为保证物资在使用之前的使用价值不受损失所投入的各种费用,尽管它们不是以物资管理费用的形式出现在财务科目中,如:对人力使用、资金占用、储存设施和场地使用等成本支出,可能是以生产人员工资,在用物资形式产生的生产资金占用,工房、生产场地等生产设施折旧成本费用方式出现。

(二)资金运用

零库存、代储代销、挂账延迟付款等措施本应是物资经营活动中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运用资金的手段,目的并不是单纯为资金使用成本的节约而节约。而是依据市场经营环境,以最小的成本支出获取最大的收益。

(三)物资供给制度

好的制度必然顺应物资经营经济内在客观规律需要,并保证活动参与者的行为满足这种需要,使这种需要通过保证能直观地反映不同环节对物资经营价值劳动创造,鼓励参与各方紧紧围绕物资经营价值创造努力工作。

费率制:对生产企业来说,这种制度误把具有企业物资管理职能和供应服务职能的物资经营部门模拟成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供应商推向内部市场,试图通过取得使用者对其服务的认同来实现劳动所得。这种制度对企业最明显的危害在于放纵物资使用主体最大限度的用足成本,吞食企业盈利成果。

价差制:对费率制而言是个进步,改变了供应金额与供应收入直接挂钩。但是仍然没有摆脱行政定价和用行政手段调控供应费用的收入分配方式。仍然没有摆脱以企业经营状况和政策制定者的主观认识决定企业物资经营劳动消耗的补偿和劳动者收入的分配思维模式。

篇(5)

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执行性管理部分,它是企业运营管理的基础环节,也是企业运营质量成效的直接体现。以最小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是企业生产管理活动的直接目标。然而在实际经营活动中,由于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企业自身厂房、设备、人力资源的有限性,顾客需求与企业生产能力往往是矛盾的,如何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兼顾质量、成本、交期是企业生产管理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精益思想之屋的架构

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的快速崛起实际上是以“丰田”为代表的“精益生产方式”的崛起。精益生产理念是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其核心是追求消灭一切“浪费”,按照JIT(Just in Time)方式组织,并以客户的需求来拉动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从而形成一个能够对市场变化进行快速反映的生产管理体系。而看似飘渺的精益思想其实是可以形象的用一间“精益屋”来进行阐述的。

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管理中,通过5S、可视化、全面设备维护等工作的开展,推行全员参与的基础改善活动,达到培养全员改善意识、逐渐消除各种浪费的目的。在此之上建立标准流程与作业程序,推行持续改善活动,搭建坚实的精益土壤和地基。而通过看板管理、单件流、防错等一系列工具的运用,逐步构建自化与准时化(JIT)两大支柱,从而实现系统化和更高层次的改善。其中准时化(JIT)的含义是以市场为龙头,在合适的时间生产合适数量且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它是以客户需求为目标,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根据下工序的需要进行生产,同时按照本工序在制品短缺的量,从前道工序取相同数量的在制品,从而形成全流程的拉动系统。自化是指全体员工自觉化,任何员工在生产线上发现的质量、数量问题,都有权利立即停止生产线,主动解决问题。最终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和短交期的生产管理目标,建成精益屋顶。

二、精益思想与企业生产管理的结合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之路曲折复杂,不少知名企业破产倒闭,其中制造型企业受影响更为严重。而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管理模式,精益思想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获取更多竞争优势的重要方法,值得深入消化并加以运用。

那么如何才能将精益思想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呢?简单来说可以通过“概念导入、知识普及、训练吸收、逐步内化、重点环节突破、持续改进”的模式来推进实施。即首先在全员范围内进行精益思想的传播,让每位员工形成消除浪费的思想与意识。同时部门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在企业内部实现价值流的统一。其次通过不同范围、多层次的培训让相应部门人员掌握相应的精益生产技术、实施方法。如采购部门掌握敏捷供应链管理方法、生产部门掌握看板管理及拉动式生产管理方法,推行标准化作业,实行同步化生产,提高生产系统灵活性,减少不合理生产过程及等待。使得精益思想在逐步内化的同时建立企业管理信息集成,使信息能在内部及时反映和无障碍流动。加快企业外部业务处理速度,与供应商、销售商信息集成和及时沟通,提高供应与预测的准确度和及时性。最后遵循PDCA原则,持续改进。完成由精益思想意识导入,到精益方法工具的学习培训,再到各部门逐步铺开、持续改进的推进实施过程。

三、企业实施精益管理的几大步骤

具体来说,第一步,全面提升现场管理水平。通过实施5S管理改变作业现场面貌创造有序的工作环境,减少各种寻找的时间,提高效率,达到全体员工遵守规定的习惯和不断寻求改善的职业素养。

第二步,实施同步化生产。同步各工序间的生产,尽量使工序间在制品数量维持最少水平。即前工序的加工一结束,产品应该立即转到下一工序。通过在设备、人员、生产线进行相应如下布置,将有助于同步生产的达成。

(1)单件流;

(2)按工艺顺序布置设备,尽可能达成装备流水线化;

(3)实行节拍生产;

(4)按人体工学原理布置作业区域;

(5)培养多能工,实现少人化;

(6)尽可能使用小型设备便于再布置;

(7)按“U”形布置生产线;

(8)实施标准化作业。

第三步,实施均衡生产。减少原材料、在制品与成品等各种存货。在精益思想里生产一件产品要花多少时间,不是由机器或人员作业速度决定的,而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的。所以在精益生产方式中只有“多长时间生产出一件产品才好”,这就节拍生产。假如一天市场需求量是100个,工作时间是300分钟,那么就应该使生产线每隔3分钟生产一个产品,使每一个环节都按均衡化生产的需求来安排各自的节拍,而不是连续做得越快越好。第四步,实施准时化采购与准时化物流。精益思想必须向企业制造链的上下游进行延伸,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体系进行精益化布局,从而使企业的每一环节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精益思想里,为了消除采购过程的浪费,主张减少合格供应商的数量,并建立与供应商长期的、互利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建立互信与信息共享,实现快速沟通,解决品质问题,保证准时供货。在物流过程中,主张采用先进的交通工具、通讯手段和信息技术,同时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尽可能减少纵向层级,打破部门壁垒,依靠技术手段提高效率,满足客户需求。第五步,进行看板管理。为了实施 “拉动式”生产,实现同步化生产,通常采用“看板”管理工具。为了有效实施看板管理,有时需要对设备进行重新排列布置,做到各工序所有需要的零部件都只从前工序获取,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物流要有明确的、固定的移动路线。将物流与信息流区分为工序之间和工序内的物流与信息流,分别由“传送看板”和“生产看板”进行控制。所以精益生产方式中所指的看板是衔接上下工序工作的指令和信息纽带,这是与普通看板的区别所在。进行看板管理需要遵守以下5个使用规则:

(1)没有看板不能生产,物资不能流转;

(2)看板只能来自后道工序,前工序只能生产后工序取走的部分;

(3)前工序按收到看板的顺序进行生产;

(4)看板必须与实物在一起;

(5)不能把不良品传递给后工序;

第六步,实施柔性化生产组织管理。柔性化生产组织主要包括两方面:

(1)产量的柔性。

(2)时间的柔性。要实现生产的柔性化,通常需要建立整个企业系统能力的柔性,一般在制造企业中,主要实施内容为:(1)研发部门的模块化设计。设计产品时就要考虑由若干个模块组成一个产品的可能。这将有利于各个单元可以独立拆装,独立升级改进,降低生产与维修的难度。

(3)生产制造部门的装备线与人员的柔性。柔性生产要求实行细胞式生产方式及固定变动并存的生产方式,推车式柔性生产线等,以不同的生产方式组合以确保既能满足生产效率最佳化又能满足柔性变动能力的要求。

(4)企业所有组织工作的提速。通过业务流程的精益化和有效的授权管理,缩短任何业务在任何部门的办理、决策等过程所用时间。

(5)建立生产组织结构的柔性。在推行精益生产的企业,除了常设部门外,经常还要设置跨部门的临时组织,成立更具灵活性、更能适应市场需求项目推进小组,统一协调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篇(6)

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源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发明的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方式,精益生产方式造成日本汽车的质量与成本优势,曾经压得美国汽车抬不起头。世界汽车工业重心已向日本倾斜。 精益思想更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归纳了精益生产中所包含的新的管理思维,并将精益方式扩大到制造业以外的所有领域,尤其是第三产业,把精益生产方法外延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不再局限于生产领域,从而促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消除浪费)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

销售物流(Distribution logistics)是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所以,又称为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利益,不断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具体包括订单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运输管理、不良品退换货及售后管理。本文仅就仓储与库存管理、运输管理、售后管理三方面结合精益思想进行讨论。

1.精益思想在仓储与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库存问题是每个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习惯上,人们总认为物资存储的越多越好,因为越大的库存量对于企业而言,多数时候是一种保障,可以防止企业因缺货造成的各种损失。然而,现实中也有很多实例证明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比如,如果配送中心物品存量过多,而用户订单较少,此时则会造成物品积压,占用过多的流动资金,使资金整体周转变缓,必将导致企业的库存持有成本过高,不但不利于企业稳定生产,同时会给企业增加更多诸如“机会成本”之类的负担。以上我们所指出的只是库存问题在库存量的合理与否上对企业形成的威胁,然而即使库存量合理,而不合理的库存结构也同样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会使企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不合理的管理理念。可见,库存问题是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理应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依据企业库存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四方面改进措施:

1.1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利用VMI法进行销售预测

充分结合本企业产品状况,通过利用VMI法进行合理库存优化。在不影响公司库存管理优化方法的基础上,采用VMI法来对公司产品的预测方法进行优化,即客户每周向公司提供采购需求计划最新信息,其中列明各品名未来四周及此后一个月以上的采购计划,并负有对未来两周需求的购买义务。企业对销售部门的职务要求除了在销售量的预测上应有相应的改善外,在产品结构、创新性的分析及预测上也应不断提升销售部门的市场敏感度。

1.2稳定并提高市场占有率――绩效评估矩阵法

市场占有率的不稳定会直接并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库存问题,也不利于企业销售需求预测工作的开展,因此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企业应时刻以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和响应能力确保提供适销对路及数量可靠的商品去及时满足市场所需,及时生产及时补给,不给竞争者流出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群,争取稳定的客源。

1.3杜绝呆滞品的发生

企业库存中呆滞品现象较为严重,原因有三:企业生产转型,故原有的成品由于企业关注重点的转移而造成留滞;原主要客户的流失,导致大量专项产品呆滞;对市场的响应柔性较差,提前存储现象严重。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应该重新设计和安排现有的生产管理模式,对于已经既成事实的前两种情况,应积极考虑和面对如何解决现有的呆滞品,看是否可通过成品改良、改造加以利用,同时要回避日后出现相同的情形。

1.4建立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库存管理活动的制度

众所周知,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必须是建立在企业整体团结、密切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坚实稳定的团队精神和信息充分共享的氛围是企业制胜的充要条件。

2.精益思想在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运输是物流配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也是物流系统中一个涉及面广并由诸多子系统所构成的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工程。而物流运输成本更是在整个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成本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5%~50%,占商品价格的4%~10%,所以运输成本的减少对物流总成本的节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现代的企业应该怎样充分利用现在的时间、空间及财务资源,实现运输的功能并达到运输的目的,使整个物流系统处于最佳的运作状态呢?这就需要优化运输的方式:

2.1分区产销合理运输

根据产销情况和交通运输条件,按近产近销的原则组织货物运输,使货物走最少的路程。这种方法适合于品种单一、规格简单、生产集中而消费分散或生产分散而消费集中、调运最大的货物。

2.2直达运输

在组织货物运输时,越过批发商等中转环节,把货物从产地或起运地直接运到目的地,以减少中间的作业环节,降低运输成本。

2.3先行流通加工

有些由于形态和特性不同于一般产品,不适合直接运输,在对他们进行运输前,先经过适当加工,可以减少体积、重量,使运输合理化。

2.4计划运输

对运输时间和路线等事先做出计划安排,在运输时选择最佳运输路线和最佳运输时间,避开交通高峰期及交通拥挤地段,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譬如说,著名的日本花王公司为避免交通阻塞,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它合理地针对每个销售公司的地理环境,交通道路状况和经营特点,安排了不同的运输时间和路线,从而使货车避开了交通高峰,顺利畅通地实现了商品的配送,从而也大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精益思想在售后管理中的应用

篇(7)

一、 服务与帮助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树立“服务”的观念,在“帮助”上下工夫。广大员工既是我们工作实施的对象,更是我们政工干部、宣传工作者赖以生存的“市场”和“客户”,我们应以不断满足“市场”、“客户”的需求为己任,政工干部要站在企业发展的立场上,尽其所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坚持面向广大党员和群众,以普通员工的身份和平和的心态,弱化“教育、说服”色彩,以平等的身份来进行沟通、交流,在对员工了解、理解的基础上服务于职工群众。

1.帮助员工正确认识形势,增强信心

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应深入到员工中去,通过举办各种报告会,对员工进行形势教育,引导员工站在宏观的高度,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改革开放的大格局、企业生存的大环境中认清形势,明确方向,增强工作干劲。

2.帮助员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改革意识

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员工的思想状况,进行长期、耐心、细致的引导,积极引导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必须对职工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增强职工的荣辱意识、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员工的心态调整工作,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强化员工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正确引导个体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使其与企业大局相一致,从而使职工真正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3.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凝聚力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首先要重视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对员工反映的实际困难,不管能否解决,都不能回避,应当满腔热情、主动关心。特别是事关企业、员工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政工干部更应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反映群众的正当意愿,要从“爱”字出发,切实给他们解决一些应该而且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多做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把职工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衡量我们各项工作的好坏,达到既解决问题又提高其思想觉悟,并调动其积极性的目的,带动职工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

二、 情、理、行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要动情、晓理、导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是企业政工人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三部曲。

情,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动力

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对方交流,只有设身处地、以心换心,才能真正理解人、说服人,员工才会真心诚意信任你、尊重你,政治思想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理,是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的红线,是照亮员工心灵的阳光

企业政工人员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讲清道理,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只有深刻认识了,深刻理解了,真正掌握了,其结果才能入脑入心,令人信服。

行,是无声的命令,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企业政工人员从行动上做模范,率先垂范,方能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做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时时处处为人表率。

篇(8)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0-0024-03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臻完善的发展,许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完成资本积累的同时,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才是现代企业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既有的经营范围内,为了保证企业必要的成长规模并能够进一步的扩大发展,企业就必须向原有经营范围外的领域发展业务,也就是需要多元化经营。

通过开展多元化经营,在与原有经营领域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上经营多项不同业务,从而达到投资经营多样化来更好的规避风险。然而,随着多元化经营方式的发展,多元化经营并不总是为企业带来利润,相反,甚至对公司价值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关于多元化经营动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治理结构对多元化经营程度的影响(周晓艳、刘F生,2004;秦拯、陈收、邹建军,2004;余鹏翼、李善民、张晓斌,2005;魏锋,2007;等)。本文基于理论,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探讨公司治理结构与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而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 多元化溢价和多元化折价的产生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多元化经营既可能为公司带来多元化溢价,也可能带来折价。多元化溢价主要表现在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在内部资本市场完成融资,从而避免外部资本市场增加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多元化经营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多元化经营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等。然而,多元化经营却并不总是给企业带来溢价。相反,受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多元化经营会增加企业成本,产生多元化折价。

1.1 多元化溢价

首先,在多元化经营下,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使企业更为便捷的完成融资,避免了在外部资本市场融资时产生的交易成本和借助外资时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投资限制等问题。而通过多元化经营所建立的内部资本市场,有利于资金在企业不同经营部门内灵活周转,使企业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同时,管理层也能及时掌握企业内部相关信息,在选择投资方案时做出最优选择,从而给企业股东创造更多的利润回报,提升企业价值。其次,多元化经营的实现使公司不同经营领域的部门间能够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加快信息和资源的传播与利用;同时,管理层也可根据不同经营部门的需求对公司资源及时进行最优配置,达到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第三,多元化经营利用不同的投资组合实现投资多元化,以分散和降低经营风险。企业通过协调不同领域经营的部门资金流,稳定公司收益。

1.2 多元化折价

多元化经营并不总是带来多元化溢价,相反,也可能增加经营成本,加剧问题,降低内部资源配置效率,致使企业在市场估值方面有一个折价,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的价值和绩效产生负向关系。相较单一经营的企业而言,多个经营部门会增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成本。管理层和股东利益的冲突在多元化经营方式下更为突出。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股东委托管理层经营公司,当股东对管理层的制约和监督力度不够时,管理层在经营过程中,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采取一些会给股东利益带来损害的经营决策,选择一些对其自身有利的项目投资,而这些项目带给企业的回报可能并不能达到股东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内部资金没有被充分利用,内部资本市场未能有效发挥。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时,在多元化经营方式下建立的内部资本市场会丧失职能,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导致多元化折价加深。

2 公司治理和多元化经营的关系

多元化溢价所带来的正向价值效应是企业从单一经营方式转向多元化经营方式产生的动因。然而,多元化折价的产生却反映了多元化经营带给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多元化经营会导致企业价值折价。如上文所述,多元化折价主要由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存在的问题和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无效引起。随着不同经营部门的增加,各部门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会加剧,从而影响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Scharfstein and Stein,2000)。金融理论研究表明,信息的不对称和问题对企业投资绩效有重要影响(Bertrand and Mullainathan,2003)。这一影响决定着多元化经营企业投资决策的效率,企业运营绩效甚至企业价值。而公司治理在调解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矛盾时起着重要作用,从而影响着多元化企业资本的配置和企业的投资效益。因此,好的公司治理能缓解问题,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减少多元化价值折价,有助于多元化经营企业获得更高效益。第三部分将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如何影响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绩效。

3 公司治理结构对多元化经营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理论,公司治理结构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有大量of Finance,2003,(58). 实证证明(魏峰,2007;黄海波、李树茁,2007)。这一部分内容侧重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将如何缓解问题,从内部治理机制(包括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管理层激励机制和审计机制)以及外部治理机制的公司控制权市场等多方面论述公司治理结构对多元化经营企业绩效的影响。

3.1 董事会结构

董事会代表着股东利益,行使着治理和监督权,通过监督管理层,维护股东利益并发挥制衡作用。董事会的运作影响着管理层决策的质量(Fama and Jensen,1983),有效的董事会有助于降低企业决策风险。

3.1.1 董事会规模

Jensen(1993)曾提出小规模的董事会能减少管理层的不作为现象并有效监督管理层,具有小规模董事会的多元化企业更能优化资源配置。相反,Boone,et al.(2007)认为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且经营范围涉及多个领域时,投资决策需要通过规模更大、复杂度更高且对所经营领域熟悉的董事会审查和批准。基于之前的研究表明,董事会的规模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并未呈现显著特性特征。另外,我国《公司法》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人数要求5~19人,而我国绝大多数股份有限公司不论公司经营规模大小、经营所涉及领域,平均设置董事会人数为5人。因此,这样的董事会规模不能很好地反映董事会规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1.2 董事会独立程度

Fama(1980)和Jensen(1983)提出董事会的独立性是能否有效监督管理层决策的重要因素。多元化经营企业的董事会独立性越高,更能有效监督管理层决策,充分体现董事会的价值。内部董事占董事会比例过高,则无法有效监督管理层,甚至无法尽责保护股东的利益,相较而言,外部董事独立性更高,更能独立监督管理层,从而有效缓解问题。(Chen,Firth,Gao,&Rui,2006)在针对股权结构和董事会对中国企业舞弊现象的影响研究时,发现外部董事占董事会比率高、董事会召开会议讨论次数多和董事会任期短的企业较少存在舞弊现象,证明外部董事更能有效监督管理层决策,减少舞弊发生。

3.1.3 管理层结构

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由不同的人担任有助于提高董事会运作效率(Fama and Jesen,1983;Jensen,1993)。基于理论,董事长兼职总经理工作不利于董事会职能的发挥(Goyal and Park,2002)。由内部董事兼任管理工作,削弱了董事会的监控效力,降低了对管理层的监督力度,管理层因此更容易通过多元化经营方式谋取私利,损害股东的利益。

3.2 股权结构

企业股东持股比例代表了股权的集中程度,大股东所持股票份额越大,企业股权越集中。股权结构影响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程度,也就是与问题密切相关。过去研究表明,当管理层持股份额最大时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并与企业价值有因果关联(Leland and Pyle,1977)。这种情况下,管理层利益与股东利益捆绑,会更多的考虑股东利益,做出有利股东的投资决策。但是,当股权过高集中在管理层时,可能管理层所做的投资决策会从管理层个人利益出发(Aggarwal & Samwick,2003),而不是综合考虑所有股东的利益,甚至所做决策出现重复性,而未能保证投资多样化。当股权高度集中在产权所有人,而不是管理层时,企业内部资金调配更灵活,更有利于控制外部投资人,更好的监督管理层决策,提高投资效益。第三种情况是当机构投资者持有多种大量份额股票时,他们会更加密切监督和规范管理层。所以,在他们的监督下,管理层投资绩效更高,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最后一种情况是股权高度集中在外部投资人。Jesen(1993)发现外部投资人与企业利益联系最紧密时,监督管理层积极性最高,对提高企业效益有很大的帮助。

3.3 管理层激励机制

在缓解人问题时,采取管理层激励政策有助于减少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影响着管理层的投资决策质量。企业投资决策的质量,与管理层和企业之间的牵连程度成正相关。好的激励政策把管理层利益与股东利益、企业绩效紧密捆绑,管理层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绩效牵连越深,越会有较大的动机去关注企业效益,从股东利益出发为企业制定投资计划。

3.4 审计机制

审计管理制度是提升内部公司治理能力时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有效减少公司内部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Bushman and Smith,2001)。通过审计员评估投资项目价值,从中筛选出优质项目投资,对管理层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并能避免投资者做出错误选择。一些研究表明聘请外部审计员管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更加独立监督管理层和改善董事会工作。此外,增加审计会议次数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如果不经常举行审计会议,会助长企业内部欺骗现象(Beasley,et.al.2000)。

3.5 公司控制权市场

公司控制权市场,也称为接管市场,指的是通过股权的收集或投票权获得控制企业的权利,以实现接管和更换不作为管理层的目的。实现方式可以是从市场上购入小股东的股票,或者是直接从大股东手上较大量的购入。这种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可以约束监督管理层,有利于解决企业管理矛盾,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4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解释了多元化经营产生的多元化溢价和多元化折价两种现象。进一步针对多元化折价现象,分析多元化经营企业绩效和公司治理的联系。最后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和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绩效还有价值密切相关,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多元化经营企业经营起着积极作用,有利于解决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使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增加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 Aggarwal,R,Samwick,A.Why do managers diversify their firms[J].Journal

[2] Beasley,M.,Carcello,J.,Hermanson,D.,etc.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consideration of industry trai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J].Accounting Horizons,2000,(14).

[3] Bertrand,M,Mullainathan,S.Enjoying the quiet life[J].Journal of Po-

litical Economy.2003,(5).

[4] Boone,A,Field,L,Karpoff,J,etc.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ard size

and composi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

mics,2007,(85).

[5] Bushman,R, Smith, A.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2).

[6] Chen, G, Firth,M,Gao,D.N.,etc.Ownership structur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raud: 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6,(3).

[7] Fama,E.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

litical Economy,1980,(77).

[8] Fama,E,Jensen,M.Agency problem and residual claims[J].Journal of L-

aw and Economics,1983,(26).

[9] Goyal,V,Park,C.Board leadership structure and CEO turnover[J]. Jour-

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2,(8).

[10] Jensen, M. 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 exit 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J].Journal of Finance,1993,(48).

[11] Kassinis, G&Vafeas,N.Corporate boards and outside stakeholders as

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litig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

urnal,2002,(5).

[12] Leland,H, Pyle, D.Informational asymmetries,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J].Journal of Finance,1977,(32).

[13] Scharfstein,D,Stein,J.The dark side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divi-

sional rent-seeking and inefficient investment[J].Journal of Finance,

2000,(55).

[14] 黄海波,李树茁.公司治理与多元化经营--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 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6).

[15] 秦拯,陈收,邹建军.中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治理结构[J].

管理学报,2004,(2).

篇(9)

一、耗散结构及其特点

耗散结构是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可能形成的一种时空有序结构。它是由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I.prigogine)于1969年针对非平衡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当影响系统的条件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可以形成新的有序结构,这种结构要依靠消耗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因此称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

耗散结构是一个动态的稳定有序结构,是一种“活”结构。它可以从一种耗散结构向新的更高级的耗散结构跃迁和发展,最典型的例子是生命体。这种结构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开放系统。耗散结构是在开放环境中生成的,系统和外界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二是系统要远离平衡态。系统是在非平衡条件下生成的,始终处于远离平衡态的区域。三是系统中存在非线性作用。线性的正反馈作用可导致系统失稳,产生分叉。只有系统内部存在非线性作用,才能使其形成稳定的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理论是研究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状态的非线性区从混沌向有序转化、将系统引向自我完善的机理和规律的理论,它解决了建立于封闭系统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解释不了的问题。

二、企业系统的耗散性

普利高津把开放系统、远离平衡、非线性作用,作为耗散结构形成的基本条件。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系统可以是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也可以是社会的。一个发展中的企业作为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个子系统,具备耗散结构的诸多特点,亦可视为耗散系统来加以研究。

第一,企业是一个具有多元组分的开放系统。事实上,任何社会组织都可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们都或多或少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着各种资源的交换。就企业系统而言,它需要从外部输入原料、人力和信息等资源,通过技术与运营的有机结合,变换成产品向市场输出,以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利润。输入(买入)、变换(制造)和输出(卖出)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个由人、财、物、信息等要素在一定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通过买和卖,企业与市场间实现了物资、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的交流。因此,企业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是在与外界不断进行资源交换的过程中实现的。当企业系统没有能力从外界环境摄取物资和能量时,也就无法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输送给市场,这时,企业就处于封闭状态。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实现资源的迅速转化,势必趋于无序、解体和死亡。

第二,企业是一个远离平衡区的系统。对开放的企业系统而言,平衡态是相对的,非平衡态是绝对的。管理者水平、员工能力、资金保障、技术差异、原材料及产品质量等级等等,都处于远离平衡状态。系统内部的差异、分化和远离平衡,使系统功能趋于复杂和完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职责、权力、义务要分开,技术人员与非技术人员要各司其责;收入水平要分出档次;在系统各个部分的发展上,也应有优劣先后之分。系统内部差异越多,分化程度越高,系统功能水平越完善,其发展的综合能力也越强。开放的企业系统在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过程中,演化为一种远离平衡的耗散有序状态。企业系统只有远离平衡态,才能向动态、有序的方向演化。

第三,企业系统本质上具有非线性特性。在一个非平衡系统内有许多变化着的因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决定着系统的可能状态和可能的演变方向。企业系统不是各种资源的简单堆积,而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价值增值的产品和服务。例如,企业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各个人之间,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这些反馈通常也是非线性的。非线性相干作用导致系统时间上、空间上对称性的失衡,引起物质、能量等资源信息在各部分的重新搭配,从而改变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各要素问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部源泉。

第四,企业运营中存在涨落和突变。涨落通常指企业的运营在动态有序的稳定点附近来回振荡,在宏观上保持着动态的有序性,也就是说,企业运营中时刻存在着涨落。当涨落被放大后,会出现突变,这时,企业就有可能转换到一个新的运作状态。

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个与外界不断进行着资源交换的开放性的、远离平衡态并具有非线性特征的系统,具备耗散结构生成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如果在外部环境的负熵流作用下,企业系统完全可以形成稳定化的、有序的耗散结构。

三、耗散结构理论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启示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在系统发展过程中,将不断从外界引入熵流,并以引入的负熵流来抵消正熵的增加;当负熵达到一定域值时,涨落形成突变,通过系统内非线性动力学机制,才有可能形成稳定、有序的耗散结构。我们用dis表示系统本身由于不可逆过程所产生的正熵流,也就是企业内部有效能量的耗散与减少而引起的熵值的增加(dis>0);用des表示系统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引起的熵流,这一熵值可正、可负、可为零。只有当des

企业系统的耗散性可以为我们如何经营和管理企业带来一系列启示:

(一)企业系统必须保持良好的开放性。

企业要发展,必须使其保持开放,开放是系统有序化的前提,是耗散结构形成、维持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封闭会导致企业内部熵增,并陷入极度混乱;开放才能从外界吸收负熵流来抵消自身熵增,使总熵逐步减少,维持系统有序或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一个良好的企业系统,必然是一个有序、开放的自组织系统,通过对外界开放,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人员、资金、物资和信息等多方面的交流,保持新陈代谢,才能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例如,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应不断从外界吸纳优秀人才、积极引智,并保持人员的流动与开放,通过交流、培训和创新,使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技术被导入系统,不仅使企业内部的领导、员工,乃至整个团队的思想在交流中得到更新,而且由于新员工的加盟和新知识的

流入,带来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以崭新的视角和方法开展工作,从而打破思维和行为定式,激活企业系统,使其远离平衡,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如果企业永久封闭,内部员工受惯性思维影响,看不出企业有待改进之处,也不会有变革和提高的意识与动力,使整个系统缺乏竞争氛围,必然是死水一潭。系统的开放与交流,还可以在无形中给内部员工带来压力,激发斗志,产生“鲶鱼效应”,实现团队素质的循环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开放系统都能达到有序,因为一个开放系统从外界得到的既可能是负熵流,也可能是正熵流。后者不仅不会促使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相反会加速系统无序化的进程。例如,企业并购就是企业系统适应环境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一种方式,也是打破封闭,建立开放系统的重要手段。然而,并购的结果可能会使企业走向两个方向:一是通过并购,企业吸纳了能与企业产生协同效应、提高竞争力的良性要素,生成负熵,使原有企业由混沌走向有序或由有序走向更高一层的有序。二是由于企业对新事物的消化和融合能力有限,比如在企业文化和理念灌输和互融方面,包括诸多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导入,都会导致正熵增加,使企业系统走向混沌无序。不同的并购背景和形式,其开放程度不同,交换的能量不同,熵的大小不同,企业有序状况也不同。因此,对开放的企业系统,应积极导入能够遏制内部熵增的负熵流,防止正熵的导入。

(二)非平衡态是企业系统有序之源

耗散结构只能存在于非平衡系统中,只有在远离平衡的时候才能出现,远离平衡是耗散结构出现的前提条件。耗散的企业系统一定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系统。企业系统如果处于无差异的平衡状态,其内部就不存在势能差,无势能差的平衡系统服从势能最小原则,因而它必然是一个低功能的系统。而一个充满内在活力的企业系统,必定是一个有差异、非均匀、非平衡的系统。只有远离平衡,才能形成动态特征,才能使功能更加完善。而平衡态下的企业,其内部混乱度最大,无序性最高,结构最简单,信息量最小,企业维持这种状态不变,就会缺乏竞争陷入低效益的局面,很难取得前进和发展。这种表面上的平衡,实际上会对现代管理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成为、推诿扯皮和腐败滋生的温床,是现代管理所不能容纳的。动态、远离平衡的有序结构应是现代企业系统机制完善的标志,是现代管理者力求达到的目标。

某著名电讯企业在成功的顶峰“打碎”原有业务的做法,就是人为打破平衡,使企业重新处于非平衡态的一个典型事例。他在企业处于成功顶峰时期,通过人员调动,改编组织结构等重大变革,来“打碎”原有业务,让员工之间产生互动,激发创新,从而推动企业不断走向成功。事实上,他向企业系统人为地导入了负熵,使其重新远离平衡,促使系统向新的、功能更加完善的耗散有序结构演化。

(三)企业系统是各要素相互调节、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自组织系统

企业要从无序向有序发展并使系统重新稳定到新的平衡状态,在保持开放和远离平衡的前提下,必须通过企业内部构成要素间非线性、立体网络式的相互作用来完成,达到所得超所望的非线性因果关系,即一个小的输入就能产生巨大而惊人的效果。这样才可能使体系具有自我放大机制,产生突变行为和相干效应,重新组织自己,实现新的有序。相反,如果只具有线性作用,要素间的作用只能是线性叠加,带来量的增长,就难以产生质的飞跃,很难实现功能更加完善的新的有序。一项新的管理创新或核心技术成果,应用于企业系统,通过系统内各要素的一系列非线性相关作用,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现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功能更加趋于完善的耗散有序结构。

某国际著名移动电话生产商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电讯业巨头,缘自于一次次的科学决策和技术创新所产生的非线性相关作用。在手机行业,许多新概念和新功能都是由它率先推出的。如第一个推出了手机换壳的概念,使手机从通信工具变为时尚消费品;第一个推出了手机铃声下载和屏幕保护新应用,不仅为运营商创造了新的增长点,而且培养了一批无线内容提供商;第一个推出手写输入手机;开发推出了第一款照相手机……。实践证明,资本和技术密集度越高的企业,其内部非线性自组织作用越强,新管理、新技术的应用成果越明显,往往会实现更大的飞跃。

篇(10)

精益思想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物流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因此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应当对于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特点有着足够的了解,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于精益思想有着更好的应用。

一、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简析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有着自身的特性,以下从管理应用背景、具体管理模式、管理实践效益等方面出发,对于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进行了分析。

(一)管理应用背景

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有着其自身的必然性。众所周知随着近年来企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原材料价格上升情况。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的细分化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等许多方面的外界因素都导致了企业的物流管理环境和以往相比出现了非常大的差距。其次,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了竞争许多从头抓起,因此许多的企业对于供应链管理也给予了新的定义。并且在这一骨草中实现精益物物流战略对于降低物流供应成本和提高产品利润空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的革新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二)具体管理模式

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包括了许多内容。通常来说供应链这一系统性的概念早期是由扩大的生产概念进化而来,这一概念将企业的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将其合理的结合成为一个前后关联的链式结构,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能够更加的一体化。其次,企业物流管理应当围绕着企业的供应链来进行,需要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并且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只有这样才能强化精益物流的即时特性。

(三)管理实践效益

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可以带来良好的实践效益。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对于提高生产系统运营的效率和效益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合理的追求更好的物流品质,并且能够尽可能的降低不必要的物流成本,最终能够达到企业所倡导的质优价廉的企业物流目标。其次,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还能够有效的&消除物流过程中一切形式的浪费,从而能够切实的降低物流以及生产成本,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和满意度,最终能够有效的营造一个适合精益物流有效运行的实施环境。

二、精益思想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精益思想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包括了诸多内容,以下从遵循基本管理思想、合理搭建信息系统、减少不必要浪费等方面出发,对于精益思想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遵循基本管理思想

精益思想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需要遵循基本的管理思想来进行。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在进行物流管理时首先应当深刻的了解到供应链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因此这也意味着实施精益物流要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作为基础。其次,企业在精细化物流管理时还应当着眼于构建企业同供应商和分销战略合作关系,从而能够有效的规避因为产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所导致的供求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优化时还应当确保供应链计划能够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来进行适时的调整,最终能够为实施精益物流创造出更好的条件。

(二)合理搭建信息系统

精益思想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合理搭建。企业在合理搭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充分的利用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保障物流供应链系统能够有效准确的运行。其次,企业在合理搭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还应当更加广泛运用的信息技术,例如数据库技术和条形码技术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信息系统所必不可少的先进技术,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加高效的完成物流的跟踪和录入,并且能够更加良好的掌握物流的适时状态和调整企业的生产策略,最终能够使得企业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三)减少不必要浪费

精益思想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应当着眼于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在减少不必要浪费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着眼于合理的降低不必要的物流成本,但是并不难减少物流的实际质量,从而能够保证为客户提供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其次,企业在减少不必要浪费的过程中还应当合理的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建立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与此同时,企业在减少不必要浪费的过程中还应当结合已有的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优化。例如企业的管理层可以尝试用水平型的开放式矩阵型结构取代现有的金字塔形管理组织结构,从而能够在合理的简化企业结构的同时提高信息沟通效率,最终能够有效的降低精益物流管理中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

三、结束语

新时期精益供应链管理的设计需要从许多方面出发,因此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应当着眼于精益思想的合理应用,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在供应链的大环境下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物流。

参考文献:

篇(11)

思想政治工作即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它是一项比较系统且全面的工程,将生产经营与政治思想工作有机结合,也是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达到相关道德的规范与标准,将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凝聚出一股团结的力量,将大大的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一,一个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顺利,那么对员工的整体素质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我国的油气化生产企业关乎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企业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最主要就是为让员工适应现代化生产经营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有道德、有纪律、有责任心的员工,以便来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同时也将企业的竞争力大大提高。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坚持以人为本,能将点燃员工工作的激情,员工也会无私的为企业奉献,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变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这也是企业将生产经营活动做到最好的基本保障。所以说,将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员工的创新性与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激情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占主导作用,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与爱岗敬业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用优质的服务征服社会大众,在市场上占领先机。我国的油气生产企业也是一个高端的服务行业,服务特点的好坏,都将直接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开设是管理整个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作业中的重要内容。在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首先应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管理工作精神文明机制,在规划以及制定生产经营年度总目标时,应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并包含在内,在检查各项工作时,应检查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对工作进行总结后,应看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否有效果。在工作中,应紧抓各员工各领导的思想教育,以便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务必将每项工作做好,落实每项流程,将各项工作执行到位。

二、开展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打下基础

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说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能正常的进行生产经营,离不开建设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思想政治工作也离不开正常的生产经营。

第一,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企业的生产经营又为其提供了保障,一个企业的核心工作内容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建设,如果工作人员没按时完成上级领导派的任务指标,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将无从开展,在经营管理上也会面临比较紧张的形式。

第二,一个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为开展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一直以来,油气生产企业主打将油气服务站创造成一个高端文明的服务站点,我们应在条件允许的环境下,为社会公众创立一个舒适文明的服务环境。使用标准化的一站式微笑服务,认真的听取客户的意见。

第三,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结合,切实务必的要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即将文明建设与生产经营相互融会贯通,并培养一支高端文明素质的员工,创造出具有现代化文明的服务经营理念。

三、为推动企业的发展应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近些年,油气生产企业一直在紧抓思想政治经文文明建设,适时的开展一些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活动,这样能使员工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后能在自身整体素质中得到提高以及锻炼,同时,应加强各级领导完善一些管理机制,及时的对一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小组进行适当的调动,保证工作的稳定性与延续性;适当的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考核。在企业文化上应培养一批积极性较高的团队,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价值观,对生产经营建设中遇到的突发问题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同时应树立好企业的形象,将服务工作抓好,建立文明单位的同时。也能满足社会群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