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材,切实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大学生整体素质进行提升的表现,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在实现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需要和国家保持同步,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所在。那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需要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进行重视,了解制约学生思想发展的因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现阶段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充足的重视,因为存在严重的功力办学思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收益不是非常大,这已经成为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性问题[1]。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还有些教师认为不能给学校带来各方面的利益,因此无需重视,在占用课时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并不愿意过多的做出努力。高校的这种态度让教师对待课程的态度更加消极,学生的逃课率也变得更高。在大学期间学生并没有获得很好的德育,以至于在毕业以后出现种种问题[2]。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缺乏评估体制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发展过程中,教育需要在内容、形式以及载体和相应的环境上加以创新,但是创新策略的提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面对现阶段的情形,学生需要更加适应社会的新发展和变化。但是在实际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关的评估体制并不健全,极大的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程的进程。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现有的课程安排中,尽管高校已经安排了政治思想理论课程但是缺少实践活动,或者实践活动并不到位,还有一些学校为了节约教学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采取的是大班授课制度,这样人数的增多让教师的管理难上加难,教学效果也并不突出。最主要的是缺少明确的思想政治课程评估方法,基本是任其发展的状态,课程进度和教学方式依照于教师自己的喜好,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教育,教师的教学也呈现散漫化的特点[3]。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有效性
课堂教育缺少有效性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但高校自身缺少相关的科研能力,在学术成果以及理论知识的研究过程中也呈现出很多的不足。很多科研活动缺少对实际的研究,脱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管高校很多教师每一年所发表的论文和著作都在增加但是却没有起到比较实质性的作用。另外,教师因为教学方法的匮乏,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兴趣,并且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个知识主体的有效性,没有对知识有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一个相对可有可无的位置上,降低了教育者的责任心,也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下[4]。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选择
(一)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创新
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要发挥好课程的主导型作用。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展过程中,它能够更加直接的作用于学生的头脑,并且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最好的发挥出教育的作用。那么在这方面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将课本中的章节内容不断的进行转化和调整,向着专题化方向发展。让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多种实践性问题和现实性问题,把学生的身边事引入其中,更加贴近生活、展现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其次,不断的发挥专业课程的基础性作用。专业课时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主体内容,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的存在,当前很多高校的专业课程没有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单纯的依靠思想政治的理论课程过于单薄。因此需要高校在专业课程中也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分,专业课教师要善于从专业教材中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例如,在物理学等相关的专业中,让学生学习物理学家牛顿的故事,以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细节,勤于思考的精神。在中文专业中,可以学习辛弃疾、杜甫等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专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的结合,能够让专业教师更加具有学术精神,更加具有治学态度并且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气质谈吐也都能给学生一种示范性作用,教育功能更加突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办法。
(二)开发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首先,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入手分析。我国的《三国志》中曾经提出一句话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说明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思想道德素质塑造以及实践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到,对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的完善,明确大学生在哪些方面应该积极的去做,在哪些方面不应该做,有了详细的规定,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也能够更加明确,并且尽量在生活和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各项制度的落实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学校组织相关的管理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以此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一种好的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切记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素质提升氛围。其次,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强化学校的评估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拥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并且有积极的心态,更加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养成独立的品格和毅力,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在这方面学校应该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让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变成真正的社会实践。以此促进我国服务性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让学生提前感知社会工作的艰辛。另外还要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评估,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这样能够起到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学效率。
(三)高校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
首先,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校园是每天学生都要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因此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需要引起极大的重视。在校园环境的改善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不断的改善校园的物质生活环境。物质和精神都是同等重要的两个主体,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强化思想政治性,例如,对图书馆的藏书进行丰富,对校园的人文景观进行完善,在校园的宿舍中和食堂的硬件环境上进行重新的布局,给学生们更加直观地印象,让这种独特的风格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第二,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人文气息,以此给学生也建立较大的心理场,让学生开始关注校园的思想文化,渐渐地融入其中。其次,规范网络环境。网络对于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影响非常巨大,因此需要高校精华学生的上网环境,阻碍一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网络信息的传播,给学生建立起纯净的上网环境。坚持依法治网,在上网的过程中进行实名登录的方法,网站的审批程序也要更加完善不断的对网络实施加以严格的管理,强化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督,例如,建立起信息防火墙或者其他手段,将不健康的信息过滤掉。让学生所接受的网络信息都是健康的、积极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希望高校还要不断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的对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教学方式的培训,以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不断的增加学生的政治文化修养,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材,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王莹.高校“基础”课教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0(4):149-152.
[2]敬菊华,韩凯丽.高校网络舆论生态的构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实现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5(2):127-129.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key wor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way
作者简介:曾涛(1972.10――),男,四川邻水人,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应当承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化、政治态度模糊;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表现出功利化,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学习、择业和入党动机都带有一定的功利性;面对学习、就业等竞争压力,相当部分学生感到疲惫、困惑,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学风浮躁,部分学生诚信意识谈薄等。
造成上述不良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市场经济及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又有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偏颇,同时也是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不断渗透的结果。大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十分迫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如下思路:
(一)、深入开展切实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要注意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开展实践活动,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
(二)、建立以校园网络为载体的互动式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交流的同时,也可能会严重污染网络文化环境。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首先,要树立占领意识。用先进文化去占领校园网络文化阵地,使校园网络文化步人健康发展的轨道。网络文化阵地同任何思想阵地一样,如果不用先进文化去占领,低级颓废的精神垃圾就会乘虚而人。在社会信息化的变革中,各种信息一起向我们涌来,校内外、国内外、境内外广泛交流,使大学生生活学习趋向开放化、多维化。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不能够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其次,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用好网”,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的关键环节。要不断强化利用校园局域网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服务的意识,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寓教于乐,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贴近青年思想实际、贴近校园生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回答和解决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注重人文关怀,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以人为本,关注大学生的成长空间和内心需求,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和信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的。首先,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通过建立“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辩证互动的工作体系,以教育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保障,融教育于管理和服务之中,使学生在家庭情感、校园生活、学习研究、毕业就业等方面的困惑和需求得到解决和满足,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之中,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经济等压力增大的现实,由此引发许多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方面的需求。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自我和谐地健康成长,不断解除学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精神苦闷,以良好的心理体验度过大学生活。最后,关注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开展职业辅导和培训,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积极开拓就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
(四)、加强队伍建设,创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高校中党的系统、团的系统、学生组织系统、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系统等各个层面,构成了学生教育管理的育人系统,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性、预见性和科学性。要抓住学生干部、学生骨干,使其带动影响学生群体,形成人与人的良性互动,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1.1 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的内涵
精致化管理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日本,伴随着社会分工和服务的精致化而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用现代化对“精”的理解就是精益求精;对“致”的理解可以解释为具体详尽。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目的,针对大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努力调动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给大学生的发展提高充足的空间和机会,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最终彰显出高校管理的积极作用。
1.2 精致化管理的特征
从本质上说,精致化管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重视细节和基础;第二重视管理质量和效果;第三重视认真仔细的态度。
高校教育管理的精致化可以从高等院校辅导员的工作中得以体现,即以学生为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校遇到的任何问题,科学管理班级学生,促进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需要结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进行针对性的有效管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包括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家里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个性鲜明经常犯错误的学生等;第二,了解本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生的家庭状况、兴趣爱好、学习目标和理想等;第三,拥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心理理论知识、与人沟通技巧、学生喜爱的网游常识等。辅导员在拥有夯实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的同时,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提高服务意识和指导水平,最终实行精致化管理。
2 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的途径
2.1 在高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的机制体系
如今的大学生是在祖国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其自我意识突出,思想独立,可以自主选择并有维权意识,有主动提高就业能力的需求和想法。所以面对这样特点的大学生,传统的照本宣科已经不能被他们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顺应时展而产生的。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有明确的要求:高校师资团队的建设应有助于高校的稳定和团结,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通过高校师资团队传授给在校大学生,是落实各项教育方针的长效保证机制。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将直接影响其学生工作效果,并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的成效,所以在高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的机制体系十分重要和迫切,从国家的角度和战略高度来审视新时代加强和改善高校师资团队建设亦十分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善:第一,从整个学校的认知角度着手,提高思想(下转第125页)(上接第99页)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扩宽学生与教师的学术交流与互动,对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帮助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第二,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必须对培训课程设置严格把关,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水平,改善现有的理论知识结构,为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服务;第三,推进在高校中形成“一传十,十传百”的学习互助互动氛围,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发扬光大。
2.2 在高校开展大学校园文化精致化建设
大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具有高效特定的文化氛围的大学文化可以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所以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需要重视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和改善,为大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进行加强:第一,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就业能力的本质,所以学校要重视学风建设,把学习态度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树立高校学风,可以采用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管理中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氛围,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教学方法的提高和改进,潜移默化地将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传授给学生等。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也是有利无弊的。第二,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扩大校园广播、学校宣讲栏、校园报纸广播等渠道,另外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校也提供了让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如摄影展、书法展、校园辩论赛等,这些都体现出了高校文化的精致化建设。
2.3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精致化教育
为了扩大学生的学习平台,推进高校建立思想政治精致化教育在网络上的发展,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比如建立教育专业网站,从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出发,通过博文和点评等不同方式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整合全校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资源,促进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之间的“多对多”及时沟通平台,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尽最大可能发挥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在学校公共网络平台上放置有时代特点、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课程资料,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在网络上创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咨询、答疑的公共平台,有助于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扰,使学生对学习产品强烈的兴趣;辅导员在网络开通个人博客,针对当时的热点新闻事件和政治问题给予鲜明的评论,在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的同时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简单的学校实名制注册就可以成为校园网络成员,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以上种种学习和交流机会,与喜欢课程的老师、学校任何一位辅导员进行在线沟通或者留言交流,老师可以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帮助,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通过有趣的对话交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学生今后也发展亦十分重要。另外为了维护校园网络的环境和学习氛围,需要学校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规范学生合理正规使用网络,进行文明的网络行为,为大家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使全体学生和教师团队在网络上平等沟通,畅所欲言,找到归属感,形成知识交流的畅通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筱棠.基于精致化管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兰州学刊,2010.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031-1
自我教育是一种主体和对象统一于一身的教育方式。自我教育处于教育的基本方法层次,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分为群体和个体两类具体形式。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自我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途径,其特点在于自我教育过程中个体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它以外在教育为前提和基础,受外在教育力量影响。可以说,自我教育是建立在主体意识基础上的一种主动、自觉的内导教育。自我教育尊重了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了人的主体性,发挥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一、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一)价值观多元化且竞争意识强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一系列观念不断多元化,而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选择“多变”的时期。作为较为活跃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在离开家庭、家长看管下享受自由生活的同时,也在经历着这个时期价值观念上的激烈冲突。
(二)自主意识增强且受挫力不足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是在家庭“呵护”中成长起来的,特殊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造就了他们自尊心强、自主意识较强的特点。他们往往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独有的观念,有意识地追赶社会的潮流。在校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正是个体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有学者称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的“承上启下”阶段。大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独木桥后,升入那向往的象牙塔,有的如脱缰的马,尽情享受着没有父母的管制、高中时班主任的时时叮咛的自由。当代大学虽然自主意识增强,但却不等同于自控力的增强。新时期大学生具有鲜明的心理特点:自我意识增强却发展不成熟,独生子女教育背景下自我中心意识严重,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自制力低,在意志力方面有显著发展却不稳定。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变灌输式教育为诱导式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国内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不教育不是放弃教育,而是通过自我教育达到非被动教育的状态。针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特点,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是为他们所排斥和叛逆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止,却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依照旧有的方式继续。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载体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信息和行为交流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唯有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才更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和想法,也才能让师生间的交流更有效、更有的放矢。大学阶段的老师最重要的任务不仅是教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其独立的自我教育、自我修正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思想走向成熟。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踊跃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可以采用研究、探讨以及辩论等形式。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感受到了尊重,也就是让他们有了独立性、平等性。这样才能加强教育者与学生间的对话和沟通,从而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需要,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恩格斯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行动动机,才能使它行动起来”。“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原发性力量,促使人与世界关系的建构,实现了人向世界的开放”。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激发其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在一种平等、放松且相对自由空间中进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应适当给予学生监督和鼓励,并及时指出他们在自我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或不足,更好地调动其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进行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
大学初始,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和思考。同时作为教育者,更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自身的能力能够得以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机会直观生动地接触社会,增强个人对社会的适应性。另一方面,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将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对自己进行检验和评判。大学生开始是在实践中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教育,而后往往会更为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并在这种不断的自我纠正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优化校风,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及氛围
一般而言,自我教育分为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两种形式。群体自我教育是指某一团体内部通过座谈会、辩论会、民主生活会、竞赛评比等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来实现互帮互学,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群体环境会激发个体的能力及潜力,而同时,个体的自我认识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也同样可以影响到整个集体的水平。因此,应建立良好的集体环境,发挥集体熏陶作风,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影响和导向。
学校应塑造典型模范,加强其教育示范作用,激发个体自我教育的主动性。通过树榜样、立典型的示范性引导,使学校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使学生在思想主流引导下自觉地加强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大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家庭结构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崇尚自由。喜欢冒险,追求挑战,个性独特,对传统和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方式有一种不自觉的对抗和叛逆,同时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心理年龄较实际年龄低,缺乏对待挫折和失败的适应与应变能力,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在个别情况下,甚至会表现为激烈的对抗。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仅仅有一般性的理论灌输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先进典型的宣传和学校优良传统的教育,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大学四年里逐步接受学校的文化、理念、传统,激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二、占领网络阵地,拓宽教育领域
网络具有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直接面向对象、没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等特点,对于好奇心强的大学生更具吸引力。因此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方式之一。
从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寝室里购置了电脑,有些学生还在宿舍楼里将不同寝室的电脑联网。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挥网络教育功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成立各种“工作室”,定期邀请有关教师和专家学者通过教育网站的聊天室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举办网络文学作品大赛、网络征文、软件编程大赛、网页制作以及电脑绘画大赛等,融教育于活动之中,寓教于乐。还可建立虚拟的“网上社区”,在网上组织网友“虚拟联欢会”。进行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开展民主评议、交流谈心和心理咨询等活动:在网下组织“网友联谊会”,以及各种学习交流和科技竞赛活动,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形成网上网下联动的局面。同时,加大对网络的监控力度,规范网络行为,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意识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
三、广泛开展活动,增强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178-02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在眉睫,它有利于思想教育走向科学性,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进而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结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扎实推进,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管理体系,完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管理体系由代表学校的学生工作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代表学院的分管学生工作的行政院长和辅导员,以及代表基层班级管理的学生干部班级心理委员和心理协会成员共同组成,统称朋辈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平时积极关注同学的心理动态,如有发现心理异常的同学,及时与学院辅导员老师或心理中心老师沟通,寻求帮助。辅导员或心理中心老师对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对于超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围的学生,学校将指导其前往专科医院进行鉴定和治疗,并通知家长配合。我校某学院的一名学生经心理委员反映异常,心理老师对其做了专业的咨询与干预,成功渡过了心理危机。
(二)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解学生的整体心理和思想状况,我校每年新生入校以来,采用专业测评软件对全校大一新生进行集中的集体施测,掌握学生整体心理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按照专业标准对高分学生进行一对一面谈,并分类进行干预,分为一般关注和重点关注。一般关注是由于遇到重大生活事件造成的心理失调,经过调节,可自行恢复的学生,只在心理中心和学院辅导员的范围内知情。重点关注存在严重性格缺陷、患有精神病史或自杀未遂经历的、社会支持系统脆弱的学生,需要学院随时关注并将其纳入心理预警库,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做好个体和团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切实解决学生实际困难
真诚、认真的接待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学生,并做好咨询记录,切实帮助个别学生解决心理困扰。针对各个年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开设系列的专题讲座或团体辅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如大学生的交友问题、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考试压力和择业心理问题等,通过趣味、灵活的形式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
(一)出台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和学生预警管理办法,防患未然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正是心理与生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自我感觉良好,独立性和依赖织,常感觉到理想和现实脱节,经常出现自我矛盾和不稳定的状态,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使他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危机。通过正确处理各类危机事件,引导大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危机策略,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学工部心理中心针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及突况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讨论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监控整个干预过程,总结学习处理危机事件经验,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控制”。
(二)对学院辅导员和相关心理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
各高校目前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在人员结构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重合或交叉。要使两支队伍有机结合,就必须让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这样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并提供力所能及的针对性的帮助。每学期对各学院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协会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大学生心理问题辅导技巧和团体心理辅导等。
(三)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满足学生对心理知识的需求,提高其心理自我调试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普及的主要渠道。学生入校后就有机会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拿我校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在校学生中,有近8339人修过或正在修这门课程,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实现了普及心理知识的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
(四)每学期制定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面对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片面性和抵触情绪,高校可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每年通过“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和“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期间,在校内通过喷绘板报宣传,举办现场心理测试或者心理图片展等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有效载体中,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帮助同学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充分利用各种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可以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为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协会每学期可定期出版并发放心理杂志,充分利用心理网站或将一些心理知识直接发至心理委员或心理协会成员的飞信群、QQ群,并在群里定期发送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讨论心理困扰的解决方法等,真正做好“预防问题”,而非“解决问题”。
四、结合科研项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学生工作专题研究,是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工作的必然要求。在学习党的十精神的过程中,学生工作部门应研究当代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推动和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促进学生工作的科学发展。近年来,我校重视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工作人员进行理论研究与创新,不断摸索学生工作的发展规律,掌握学生的发展特点,尤其是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促进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通过调查分析“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90后”。他们生长在一个意气风发,民主富强,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时代,在心理、行为、情感、思维、认知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样的时代赋予了他们特殊的心理特征。通过对我校大学生的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整体心理状况良好,但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对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全校范围内招募“紫手环”不抱怨团体成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良好的自我接纳,适当的人际行为训练和积极、乐观的个性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个人目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减少强迫意念和行为,降低人际焦虑,避免精神病性的发生,达到悦纳自己,停止抱怨,活在当下的良好身心状态。
(二)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对财经类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
作为财经类院校,在研究90后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基础之上,进一步展开财经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发现,同90后大学生一样,财经类大学生的主题心理问题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等方面。在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说明财经类大学生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高,可能在学习生活上不够弹性化,太刻板,神经容易紧张,在社交场合过于拘谨担心,对周围环境敏感,情绪易于爆发等;其次,在男女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中,从SCL-90来看,女生比男生更易表现出抑郁、焦虑和恐怖。
针对女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和恐怖等情绪问题,我们专门开展女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团体辅导,通过游戏互动、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等形式,帮助女大学生正确理解情绪对于个体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检查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主导情绪特点,并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情绪管理,构建愉悦心情。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郑韵英,韦小铃,严凤英.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开发探析[J].高教论坛,2009,(11):12-16.
作者简介:苗桂芬(1965―),河北献县人,沧州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例如,近年来发生的留学生机场刺母事件、药家鑫事件以及一直以来客观存在的高校学生自杀等事件,都使大学生心理问题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焦点,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上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对此本文作者提出自己的浅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弘扬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校园文化以其对大学生特有的影响力存在于校园之中,是构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是形成良好学校德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应努力做到校园规划布局合理,环境优美高雅,体现高校的学术气息和文化氛围,既有利于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又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良好的校园宣传舆论环境以其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表现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功能。
二、加强网络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清楚认识到,由于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大学生在网上交流的时候不仅仅接触有利于学习的信息,还有各种各样的有害信息。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教育。一方面针对大学生有争议的话题组织讨论,比如“网瘾”“网恋”等,通过他们的辩论与思考,使他们正确认识应当如何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网上与网下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律教育能力,自觉地抵触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筛选有用的信息,为大学生利用网络打下基础。
三、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为切入点,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来进行。心理是思想的先导,因为心理失衡而引起观念变化和思想扭曲,从而导致认知失调和行为偏差的例子并不少见。在行为上表现为怀疑他人、在网络上虚假信息等。如果任其发展不加疏导,后果不堪设想。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与个别学生谈心,交换意见,分析其心理问题所在,经常举办大学生心理咨询讲座,建立心理咨询QQ群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情况,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能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健康成长。
四、增强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开展第二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组织地让大学生走出课堂,去观摩审判现场,让案例事实说话,这要比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案例更有说服力。
(2)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首先要做到依法治校,净化校园的学习、生活环境,彻底抵制社会不良文化、行为的浸入。其次家长也要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配合好学校的教育,多与辅导员沟通。最后学校要与学校辖区的司法机关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教育宣传,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优化社会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五、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高校辅导员面对的知识群体思想敏锐、信息灵通、接受新事物快,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底蕴。多元的知识结构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同时,也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具有系统的高教管理理论,真正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要不断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努力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要及时地应对和解决学生出现的实际问题,让同学感受到学校及辅导员的真切关怀与温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深受大学生欢迎的良师益友。透过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因势利导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前推进。
一、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和职责
1.辅导员应具有的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教育行业中被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任务,所以高校辅导员就需要具有极高的素质和能力。面对我国当今复杂的教育现状,辅导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力量,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最后,辅导员在处理和面对各种复杂、困难的事物的时候,还要具有优秀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作为有力保障。
2.辅导员担负的职责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要做到经常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尝试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规律以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信息,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辅导员与学生们相处得更加融洽,从而加强学校和学生的联系。目前,辅导员面对的大学生还比较年轻,他们没有走进社会,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尚不成熟,因此就需要辅导员肩负起引领学生的使命,让其成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高校辅导员战力不足
现在,我国的很多高校辅导员并没有认识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工作的职责性质认识不到位。由于辅导员聘用机制不规范,从而导致高校辅导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某些高校聘用的辅导员根本不具备相应的素质,而一些辅导员即使满足了素质要求,但其执行和管理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我国高校的辅导员整体战力不足的情况出现。
2.教育方式落后,载体缺乏创新
虽然我国在不断完善高校教育体制,但从整体上来看,教育方式仍然比较落后,载体缺乏创新。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处于比较传统的阶段,通常使用灌输的模式,按部就班地把课本知识传输给学生,非常缺乏实效性。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意识较强,这种单一化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在网络化技术普及的今天,高校仍然没有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载体缺乏创新,跟不上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脚步,导致思想教育工作失去意义。
3.教育开展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现在的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由于受学校专业课考核、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变弱,心理问题越来越明显。根据心理学家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都会有35%的学生心理出现明显的问题,但是学校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乐厝笔А
三、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1.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素质
高校辅导员具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素质是顺利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同时,辅导员还要从实践出发,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实现前瞻性、理论性和创新性。前瞻性主要体现在高校辅导员必须从烦琐的事物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前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情况进行掌握和深入分析,把握科学教育的规律。理论性主要是指辅导员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通过不断思考和实践相结合,摆脱传统思想政治观念的束缚。创新性指的是辅导员在开展教育工作之后要不断对其进行总结,并提出创新方法和理论,在充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自身的思想素质的同时,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2.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育工作
在互联网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高校辅导员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来了解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就是学生和辅导员之间面对面进行交谈,对于沟通问题和解决出现的困难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现在,微博、微信和QQ等聊天软件的合理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限制,让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随意也更直接。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学生们也可以匿名向辅导员诉说意见和想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同时,辅导员还可以利用网络社交平台,运用正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们深入社会。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忽视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由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高校辅导员就应该在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首先,辅导员要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性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只是针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样也包括学生的心理工作,只有心理问题得到解决,思想工作才能正常进行下去。其次,辅导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一旦出现问题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者,要时刻保证融入学生的团体中,与学生们打成一片,经常组织一些户外活动,或是科技知识竞赛活动,在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有效地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也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实效性。
4.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公寓中
高校辅导员也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的公寓当中,时常对学生的公寓进行走访,这是营造师生平等氛围的一种新方式。辅导员可以利用自己的学识和阅历等感染学生,学生们也可以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有效地加强师生之间的直接沟通交流,为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走访公寓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找到与学生思想交融的突破口,比如,学生们最近感兴趣的八卦新闻、体育动态、情感问题等,这些学生们关注的实际问题都可以有效地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而辅导员在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了解,这会对帮助解决学生的问题起到很大帮助,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师生之间的信任度。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有目共睹。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时刻提醒自己的职责和地位,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能力水平,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课程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思想政治课程一向被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而且是需要大量的进行背诵以应付考试的课程,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课堂中教师一味的进行讲解,学生并不知道学习思想政治的乐趣何在,导致课堂效率很低,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教学渠道上进行创新,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在课堂上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是越来越常见的事情,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将一些书面上的知识点转化成图像、视频的形式,图文并茂的为学生讲解其中的道理,让枯燥的政治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网络成为人们之间进行交流、发表意见的重要平台。学生喜欢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发表一些自身真实的想法和思想状态,所以学校要抓住这一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的教育。比如:可以在校园的局域网中建立校园论坛,让学生对学校内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之间能够有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校方要及时的进行学生思想动态的观察和研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另外还可以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室,让学生通过网络的形式方便的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将网络融入于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来,这也符合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产生了更加密切的联系,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辟网络教学的新途径,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取得进展。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进行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内容是多样化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问题,共同利用教育资源。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学生要学会对信息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是学习思想政治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要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做好引导工作。教师需指导学生认清政治形势的发展,能够合理的判断是非曲直,并且找出与实际相关的事实进行论证,让学生彻底的明白和理解。另外,可以利用互联网对政治教学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思想政治本身就是与当代时事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互联网信息更新的快速性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可以随时更新知识,在媒体环境下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学习,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四、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W管理中的重要性
1.1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保障教学管理的“向”
教育价值观是决定大学管理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也是决定教学管理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高校教学管理的任务和最终目标是培养并向社会输送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保障教学管理的人才培养方向。
1.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效”
面对普遍存在思想开放活跃、个性鲜明独立、积极乐观却又敏感脆弱等特点的新时代大学生,要想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单靠传统的制度管理、机制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更加人性化的手段进行教学管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教学管理的“质”
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追求合作价值的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挥,从而使“教”与“学”互动起来,提升教学管理品质。
1.4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拓宽教学管理的“道”
教学信息反馈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使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深入到学生中去,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获得一手教学信息,为教学管理的改进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拓宽教学管理渠道。
2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校存在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2.1教学管理中的人本理念不足
在当前的教学管理中,大都本着按照规章制度做事,而忽略了学生群体对于教学管理的需求。教学管理对于学生而言,大多数时候是自上而下的通知,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没有足够的重视,鲜有自下而上的反馈,由此导致了学生对于教学管理的抵触情绪,许多活动不好推进。
2.2教学管理中的引导作用缺失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主要侧重教师教学的管理,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指导极为欠缺。就所学专业而言,学生除了课堂上面对教师有限的时间外,没有机会和时间与专业教师进行探讨和交流,特别是对于新入校的低年级同学而言,在引导作用缺失的前提下,会显得更加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怎么学,以至于升入高年级后发现专业基础不牢固,专业兴趣缺失,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科研能力而言,如果教学管理者不能够搭起学生与专业教师间的桥梁,大部分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会进行科研探索,而专业教师也不知道该对谁指导,从而造成低年级学生没有科研概念、缺失科研兴趣,高年级学生没有科研技巧、科研能力较低的后果。
2.3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对接不畅
教学实践是由课程实践环节、实践课以及专业相关实习构成的,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掌握专业实操技巧,从而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来产生社会价值。社会实践是由公益活动、党团活动构成的,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其目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认识来积极为社会做贡献。这两类实践分别建立实践基地,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实行,两者各行其是,对接不畅。对学生而言,两者两者没有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够相互作用,不仅浪费时间和资源而且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2.4教学管理中创新意识淡薄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一代大学生,当前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依旧保留着传统的依靠教学管理制度的强制性来推动各项工作进行的模式。在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和老师需要被动接受一些工作和管理,学生不能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不自主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2.5与学生工作管理者沟通欠缺
目前,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分工过于明确的现象。负责教学管理的人员只负责自身的教务管理工作,负责学生管理的人员只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对于学生的日常了解极少,不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没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方式来渗透教学管理的内容,使得教学管理方法生硬,教学管理模式死板,教学管理效果不理想;而学生管理人员又普遍存在对于本专业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不了解,对选课、重修等制度、流程不熟悉的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不及时、没有针对性,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综合能力培养。
3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途径
3.1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针对当前教学管理模式传统、死板、强制性突出等缺陷,改善教学管理模式,将“自上而下”为主的模式转换为“双向互通”的模式。定期召开教学管理工作师生见面会,及时让大学生获取教学管理及决策的相关信息,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重视学生反馈的问题,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群体,积极了解学生所求、所需,将教学管理规范渗透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鼓励主动学习、自觉遵守、表现优异的学生,将教学管理规范化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社团指导、科研意向、实习实践等方面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好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采纳和表彰,增强与学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2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学术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教育管理引导作用缺失的问题,应加强学术管理。在强化学术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制度革新,设立导学机制。
(1)以班为单位设立科研小组制度。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成立科研兴趣小组,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为每个小组配备科研能力强、科研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担任科研导师,在课上及课余时间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课业学习、科研实践、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加以指导和统筹,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积极发展。
(2)以专业为单位设立实践小组制度。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成立实践团队,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需求负责为每个团队联系专业技术高、实践经历丰富的教师担任不同时期的指导,由高年级带低年级,完成团队任务。在团队任务完成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
有效的导学机制的设立,不仅可以实现目标精确化,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且可以实现“近身教育”,明确学生学习方向和目标,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3教学管理内容创新
3.3.1建立“1V3”模式评价体系
“1V3”模式评价体系即1个学生对任课教师、辅导员、教学管理教师3位教师的互评体系。在3方面教师给予学生评价的同时,学生也同样给3位教师评价,以便双方及时了解思想动态,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相互砥砺,实现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是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具体体现。
3.3.2保证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信息互通
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应及时沟通,教学管理部门应将学生的思想动态、课堂出勤、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情况等信息应及时告知学生管理部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某一时期内心理波动或者思想波动较大的同学予以关注,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管理部门也应将学生的重大变化、心理素质、日常表现等情况及时告知教学管理部门,以便任课教师及时关注学生、更深入地帮助学生解决课业、科研、实践等方面的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应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使双方及时获取对等信息,了解学生状况,从而及时发现、分析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
3.3.3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结合开展
在保证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信息互通的基础上,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就可以实现结合开展,无缝对接。学生管理部门在进行社会实践安排时,可与教学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将社会实践团队和专业实践团队融为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同一团队,实践内容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实践过程中专业教师予以学生技术指导,辅导员予以学生思想指导,使学生尽快融入实践环境。在完成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双重任务的同时实现专业技术培养和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