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节水合同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具有施工难度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以及地形条件复杂等特点,因而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无法预知的问题,因而合同管理变得十分重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招投标阶段作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重要阶段之一,该阶段的合同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因而,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必须做好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
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在招标投标中的作用
在以前的工程建设中,因为没有对合同管理在招投标阶段的作用进行足够的认识,给工程建设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招投标工作中只进行招标文件的处理,而合同管理人员只负责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工作,没有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处理,导致工作中存在很多的被动作业。在招投标阶段,如果没有在合同签订之前对合同进行详细的审查,会导致签订的合同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给水利建筑市场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或者因为合同签订行为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方面,导致工程质量、成本以及工期等多方面的问题,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之所以要进行招投标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做好对合同签订和履行的监督工作,其重要原因就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与合同管理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工程建设中,不仅管理部门人员要对两者的密切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还应该要对其他部门的各类人员做好宣传工作,只有将两项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关于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出台,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但是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招标与合同管理相脱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设中,对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管理工作还没有深入内部。招投标阶段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并没有和合同管理工作进行结合。比如在工程建设中,一些招投标文件中没有将全部的合同条件、主要条款或者是一些非常重要的条件添加进去,导致招投标文件承诺中缺乏这些信息,就会给下一步的合同签订工作带来很多的问题。还有的招投标工作中,对文件中的承诺和约定进行随意的更改,或者对合同中关于质量、工期和材料的信息缺乏规范的操作,导致很多违约现象的产生,给企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2.2招标文件的内容不够规范、细致
根据目前情况来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工作主要是交给招投标机构进行的,因为招投标机构人员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内容以及技术要求不完全熟悉和了解,就会导致编制出来的招投标文件内容深度不够,内容简单,给之后招标人和投标人签订的后续合同带来很多困难。此外,招投标机构没有参与到合同管理工作中,招投标机构因而也很有可能并不具备相关合同管理的经验,编制出的招投标文件也不可能水平较高,还是会导致合同签订存在很多问题。一旦合同内容出现纰漏,内容不准确、不完善,执行起来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那么就会给合同变更和索赔带来非常大的隐患。
2.3招投标机制仍需完善
水利水电建筑行业招投标工作目前已经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比如招投标文件审查制度、招投标程序监控制度、主体资格审查制度以及施工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存在对实际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进行了有效的制约,比如虚假招标、规避招标等等。这些不规范行为的存在给中标之后的合同签订以及履行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甚至有一些引起了非常严重的法律纠纷。一些工程在建设完成之后,工程实际与原本招投标时的设想差别巨大,严重损害的双方的利益。
3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合同管理与招投标配合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相关人员必须要积极参与到招投标文件的签订和审查中,与招投标相关人员一同对招投标文件进行审查和监督。合同管理相关人员还应该要参与到招投标工作的全过程,这样合同管理人员可以对招投标过程中产生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全面的掌握,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合同的审查和管理,使得签订的合同更加的合理,更加的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还能够保证履行合同的过程更加的顺利。同时,招投标相关人员也要积极的参与到合同的签订和审查工作中,对可能对合同的签订以及履行产生影响的一些招投标信息进行交底和提示。因为专业的不同,合同管理相关人员不可能对招投标文件的内容理解的非常全面和透彻,很容易遗漏一些问题,这样就很可能导致合同内容与招投标文件的内容存在出入,就会对招投标的顺利进行产生严重影响。另外,招投标相关人员还应该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回访工作进行强化,对合同履行的情况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的检查,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评估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还能够给今后的招投标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基础。
3.2规范、细化招投标文件的内容,推行示范文本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需要加强重视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对招投标机构编制招投标文件的能力进行全面的提高。工程项目承发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承担与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水平以及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对招投标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通常来说,招投标文件应该具备以下内容:招投标项目的数量和性质、招投标须知、招投标项目价格要求和计算方法、项目技术要求和规格、评标的方法和标准、提供招投标文件的方式、招投标文件的编制要求、招投标主要合同条款、投标人应该提供的资质证明文件等。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重点掌握工程价款的确定方式、支付形式、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工程价款及构成明细的调整方式要保证具体规范,具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可行的担保措施,并且约定争议解决方式。
3.3健全、完善招投标配套制度体系
虽然目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配套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针对存在的不足还可以进行以下工作:①要对招投标规范性文件体系进行协调和整合,保证招投标管理运行体制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实现。按照“下位法遵循上位法”的原则,对现有法律规范性文件进行完善和清理,避免政策不一,政出多门。②要对配套法规进行建立和健全,对招投标文件的可操作性进行提高,并且对相关概念和内涵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和清晰,使得文件内容更加具体化和科学化,避免漏洞以及歧义现象的产生。同时,推进以网络为载体的电子招投标平台,有效解决招投标活动各个环节存在的痼疾,为监管部门进行实时监督和后续检查提供重要辅助手段。建立招投标信用评价机制,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记录公告制度,打击和遏制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发现招投标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线索,维护招投标当事人合法权益。相信随着招投标制度的不断完善,“阴阳合同”、“低中高结”等违法违规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设中,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对整个招投标阶段以及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工作内容复杂繁多,因而需要招投标管理人员根据相关规范和准则,对合同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做好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工作之间的配合,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进度,促进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新,等编著.水利水电工程招标投标运作指南[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11):34~35.
[2]向鹏成,任宏.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中国工程咨询,2003(12):89~90.
大家可能都知道,企业的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前两者核算是要由专门人员用专业方法完成的,后者则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组织各业务部门和员工广泛的参与才能有效地实施。经过核算出来的数据就成为企业的信息源,不但供给政府作为宏观管理调控和市场经济中投资决策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透过信息分析、总结企业运行质量,纠正运行偏差,规避运行风险,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向建立现代企业迈进。
然而,现实中的大多数建筑企业核算还做得不够全面,某种程度上“重会计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也正是因为核算的部份缺失,相关信息准确度就会不高,尤其是建筑企业先天存在的生产分散性、资源流动性、客观环境多变性等,或多或少干扰了企业全面管理和信息的掌控;为此,笔者仅选择企业管理中会计与统计结合问题,发表些简陋的看法,并侧重统计工作方面做些描述,请同行们指正。
1 企业统计工作现状简述
建筑企业统计本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业务,对统计人员的要求既要认真又要细致,既要对业务主管政府机关负责又要能服务企业,不少企业有此共识,而相当多的企业却存在统计工作不被重视,人员不被重用的情况,简单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建筑企业自产权制度改革改制以来,其主管业务的政府部门已不再汇总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改为只要上报规定的统计指标报表,也正因为没有财务会计报表作为参照或审核的依据,使得一些企业统计填报随意性增加,错误地认为统计仅是应付上面需要,加上现在的统计指标中很少有关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内容,对生产经营情况反映不够充分,更缺少对统计资料和数据生成的信息分析,统计对企业改善管理作用不显著,导致企业难以从各个方面重视和支持搞好统计工作。
1.2 多数建筑企业还没有设置独立的统计职能部门,企业所属各级基层也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有的由办公室人员兼管,更多的是需要填统计报表时由财务部门办理;建筑企业施工生产基层单位是项目部,它是形成统计数据和生产经营信息的源头,其统计工作做的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统计质量,而项目部往往注重生产和效益而忽视统计能够起到反映、引导和监督生产经营的作用;这种现状企业也就没有完整的统计管理制度,如果上报统计报表时再掺入“内部控制人”的指使授意,那么统计数据质量即无法保证。
2 对会计与统计的再认识
首先,应该承认会计与统计是天生的一对孪生兄弟,“会统一家”己在业内长期流传。对企业它们的职能和目标极其一致,即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信息,予以反映分析和总结成果,适时监督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源耗费,促进提高管理效能使企业利润或价值最大化;按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会计与统计都要做到由单纯核算报告型向强化企业管理决策转变;从只向上级(指企业的业务主管机关或企业集团、总公司)纵向负责,转变为与企业内外部的横向流通,让市场和投资者更多的了解企业,将各自采集的部门信息向与其他信息融合转变;使企业治理层能够充分利用会计与统计信息做出相应决策,便于探讨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合理配置内部资源,筹集需要的资金,调整产品或产业结构等,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其次,从会计和统计学原理及实务上看,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即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实务操作的依据是国家制定的统一准则和制度,根据经济活动的业务凭证进行记录、归纳整理和定期报告;统计则侧重对经济活动过程的调查了解并实地取证(对在产品或已完工产品量费进行计算),对大量的活动信息用数理方法加以总结对比分析和预测;会计与统计共同使信息使用人知道企业运作状况及未来趋势,通过赋予的职能核算发现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缺陷,提出改善建议;如此看来企业会计与统计职能一致,只是在实务操作方法上有些差异,可以说“殊途而同归”。
3 会计与统计的结合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曾经在全国会计工作座谈会上以“解放思想,再铸辉煌”为题的讲话中,多处提到会计现在已不再是孤立的管理部门,它应和所有的信息生成部门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会计流程只有有机地将每一项业务活动在发生的同时反映到会计系统中,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才能变强,反映运行状况的针对性、准确性才能变高,参与管理和控制风险的作用才能变大。为实现这一目的提出要有效建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应将会计与统计结合起来。笔者认真阅读王副部长的讲话后,深感会计与统计同为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有必要强化会计工作的同时,也要把注意力放在统计工作上,使会计与统计结合相得益彰,用来尽快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此,笔者以为要做到:
其一,设置统计专业职能部门,相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统计人员,创建与会计部门结合的条件。经改制后的我省建筑企业在调整组织机构中,绝大多数企业取消了统计职能部门,基层单位也很少安排有专职统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企业各自规模和实际需要恢复组建统计专业职能部门外,还应在所属分支机构和基层配备专职统计人员;为减少管理成本,可在企业内部现有符合条件的管理人员中选任,不足的面向社会适当招聘统计人才。我国《统计法》就明确规定各企业根据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配备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现在一些企业没有专职统计部门和统计负责人显然有违法之嫌,试想企业没有专司统计的部门和人员如何开展统计工作,又如何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
在设立了统计机构和有了专职统计人员后,企业还要提供发挥职能作用的平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和发展空间,负责统计队伍的业务技术与职业道德教育,使统计与会计工作一道跟上现代企业管理步伐。
会计与统计核算并行独立,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有企业经济核算工作宏观层面的整体性作用。因为在企业的核算体系中,会计核算和统计各有侧重的领域与难点,既“各显神通”,又各有不足之处。“会计核算侧重于价值运动信息的反映控制和监督,统计核算侧重于实物运动信息的反映控制和监督。”如果忽略会计与统计核算的协作、沟通,就会使企业信息的精确度大打折扣,甚至出现国有企业运营信息的失真。
(一)可有效解决传统会计和统计核算体系的不足之处
一体化核算体系能防止企业会计与统计信息失真,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升信息价值,进而提高经济核算的效率,实现传递和信息的顺利交流,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发展决策与管理的需要,提高企业经济信息的经济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解决传统会计与统计核算中的不足。
(二)能够实现会计和统计的优势互补
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市场竞争力,企业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注重市场调研,通过对市场资料进行仔细搜集、分析,可多方面的应用到统计方法及技术,并用其处理有关的财务信息及会计工作。因此,会计和统计在实务上和理论融合上,能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和协作,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三)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计信息与统计信息是最基本的信息,其他的经济信息也来自它们。实行会计统计一体化后,企业可以同时利用会计所供应的对外信息数据及统计所供应的数量资料,在此基础上企业也能搜集到更多有利的市场信息。此外,会计统计一体化还能提高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效率,促进企业信息规范化、标准化,大大加快了数据处理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建立会计与统计一体化核算体系的可行性
(一)会计和统计的核算目标具有一致性和关联性
企业实施日常管理时,会计核算、统计核算都会根据自己的具体功能,在各自所属的领域用各自特有的方法为企业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等发挥自己的作用,两者的经济目标、经济指标等由一定的一致性和关联性,从而是它们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受企业经济核算目标的一致性及关联性的影响,会计和统计可以相互采用对方处理的核算资料,因为两者具备共同的原始凭证或者记录。二是会计和统计能够实现数据及信息分析的彼此协助。因为统计核算体系的价值指标来源于会计人员,而会计领域中的财务分析报告可以让统计人员协助完成。
(二)会计资料及其方法在统计中得到广泛使用
企业在统计过程中,某些价值量指标需要由会计核算获得;统计核算中的本金筹集、应用利润分配核算等都需要会计资料做支撑;除此之外,企业进行实测预测、经济效益评价时,都要依赖于会计核算提供的有关资料。
(三)统计方法在会计中得到广泛使用
财务管理在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及控制分析时,多方面应用到了统计方法,比如,不确定决策中的区间估计、预测概率预算等,都充分运用了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方法。此外,企业整理会计资料时,也经常会采用统计方法,比如,对财务进行分析或者管理时,会广泛应用统计学数量管理方法。
三、建立会计与统计一体化核算体系的方法
要建立健全会计与统计一体化核算体系,就要针对传统经济核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优化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本及信息等多种资源,从而建立会计核算为基础、统计为方法、计算机技术为手段的一体化体系。
(一)健全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从而提高其信息质量
即要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有关指标,并完善两者的统计原则。通过制定企业报表制度,规范报表格式及内容,可使核算准则逐渐向会计靠拢,从而满足统计报表上报的实际需要。首先要健全财务统计指标体系,其次要确保核算目标及指标的一致性,内容相同的指标,其名称也要一致,在组织、职能等方面,保证会计和统计核算的统一性,尽量避免企业核算数据多元化的现象。对于会计核算中已经存在的数据,不必再次进行统计核算;同时,统计核算也要为会计核算提供相应的、符合要求的资料,而不是企业管理或者宏观管理的相关资料。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念,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
大型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置独立的统计机构,根据管理需要,培训专业的统计工作人员,并为其普及财会知识,从而提高财务数据的质量、决策分析的准确性。小型企业则要根据自己的发展规模,由具备专业统计知识的员工进行统计工作,并完成相应的财务统计任务,进而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
(三)完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体制
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在结核病的防治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采用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INH+PAS)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PAS服用量大,消化道反应多,病人不能耐受,90%不能完成治疗。当前我国结核病病人中耐药者所占比例高达28%-41%,出现大量复治现象,耐药性病人不断增加,寻求合理用药,是当务之急。1986年开发的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光学活性L-型异构体,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而达到抗菌作用。抗菌活性要比D-型异构体大8-128倍,且副作用明显比PAS小,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有些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及双足水肿,对上述症状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2-2006年收治结核病人338人次,出现关节疼痛及双足水肿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21岁。
1.2 临床分类
按全国结核病分类方法: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例,浸润性肺结核5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3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
1.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性,39岁,因低热月余,胸片和胸部CT示右肺上叶结节状斑片状阴影,血沉48 mm/h,痰涂片(+),确诊:浸润性肺结核。口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服用1个月,消化道症状明显,复查胸片,病灶无明显吸收,肝功、血、尿常规无异常;修改医嘱:力克肺蒺、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强化服用,另外,加用左氧氟沙星胶囊0.2 g/次口服,Bid,连续服用10 d,停10 d后再服用10 d,于第二疗程第6天患者出现双侧膝关节疼痛、双足外侧水肿,内分泌检查无阳性结果,抗内风湿因子阴性。对上述服用的药物逐渐筛选,停用观察。停用左氧氟沙星胶囊其余药物继续服用时,于停药的第3天关节疼痛减轻,第7天关节疼痛完全消失,水肿消退。
例2:患者,男性,60岁,咳嗽、咳痰6个月,痰中带血20天,直接后涂片找结核菌,3次均为(+),胸片可见双肺新旧不等的结核灶,诊断: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治疗:异烟肼0.3 g/次静点,日1次,左氧氟沙星0.2 g/次静点,日2次,利福喷丁0.45口服,周2次,乙胺丁醇0.75口服,日1次。于治疗的第15天,患者自述双侧踝关节痛,同时伴有双足外侧指凹性水肿,检查关节处无红、肿、热、痛,血、尿、便常规正常,骨科、肾内科检查无阳性结果,考虑左氧氟沙星致副作用,于用药第20天停氧氟沙星,停药第2天双足水肿消退,关节痛减轻,第六天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2 讨论
2.1 心理护理
被诊断为肺结核,加上身体的不适及疾病的传染性,易产生焦虑、自卑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抗结核药的临床副作用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药物副作用的特殊临床表现更使患者极度的恐惧和悲观,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和尊重病人,主动与病人沟通,在解释药物不良反应的同时,应强调药物的治疗作用,增强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同时做好病人家属和亲友的工作,不能冷淡或歧视病人,即要注意消毒,又要关心爱护病人,给病人精神支持。
2.2 症状护理
帮助患者采取舒适,抬高患肢,热敷疼痛关节及水肿部位,减少活动。进行局部观察,方法包括:望、触、动、量,望:患肢及足部是否存在红肿、青紫;触:小腿皮肤张力,足部皮温,足背、足底部感觉;动:足指的活动度;量:测量小腿的周径。使用气压式足底(既A-V泵)静脉泵辅助治疗。A-V泵原理是模拟人走路或劳作时足地所承受底压力,而加快下肢静脉血流,促进组织水肿吸收,减轻肢体肿胀,并使疼痛得到缓解[1]。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3 用药护理
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建立按时服药的习惯,嘱病人一旦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能自行停药,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后按医嘱进行调整。病情稳定后,不能因为侥幸心理而中断治疗,而是要坚持服药治疗,出院后要定期会员复查,巩固治疗效果,即使是痊愈也需要恢复和巩固的过程。护理人员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4做好消毒隔离
病房选择朝阳或通风条件好的房间。室内不能潮湿。病人的寝具、食具独用,并定期消毒。痰液最好吐在纸内,然后烧毁,切忌随地吐痰。病人不宜与儿童接触,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以免病菌扩散传染,影响他人健康。咳嗽和喷嚏时,用手帕捂住口鼻。被褥经常放在太阳下曝晒,餐具可煮沸消毒。
病人发生少量咯血时,护理者首先要稳定他的情绪,因过度紧张、激动会增加咯血量,过分害怕咯血、拼命屏气则容易引起窒息。应让病人静卧,用冷毛巾敷额部或胸部。也可以吃一些冷饮以帮助止血。咯血刚停,不宜立即起床活动。
肺结核病人往往胃纳较差,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注意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类。疾病好转时期,病人食欲改善,则要多吃一些瘦肉、鱼类、蛋品、豆制品和新鲜蔬菜。饮食要有规律,选择上不能偏食,以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病人应戒烟忌酒。
病人如突然大量咯血或咯血突然停止,并伴有胸闷、气急、烦躁、出冷汗,甚至面色发紫,这是窒息的预兆,应立即让病人侧卧,鼓励和帮助病人将血块咯出,并立即将病人送医院抢救。
[参考文献]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during the project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survey, desig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other factors, the only these factors with common to guarante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and goal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o the contractor to their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ract, such as organiz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become the coordination with the contractor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合同管理的内涵与作用
所谓的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就是指在施工中对前期签订的施工合同履行、变更、解除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考察,对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纠纷等问题进行处理与协调,以保证依法订立的施工合同得到全面的履行。同其他建设工程一样,水利工程的施工合同是项目执行的基础,施工合同的管理需要贯穿合同的签订、履行直至项目完成资料归档,项目管理任务才算完成。可见施工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因为项目管理对象中所涉及的是业主与承包方、监理方之间的厉害关系,权利与义务都需要利用施工合同进行约束,因此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为水利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其施工合同管理难度的增加。施工合同管理是施工合同各方在法律平等的基础上,策划、签订、履行、变更、索赔和争议解决的管理。它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合同作为参与施工各方权利与义务的约束条款,约束各方在合法的条件下完成项目的实施,保证施工中各方活动符合合同规范的协作关系,防止因为合同争议而导致的工程质量与经济问题的出现。
二、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问题分析
1、施工合同文本不够规范
施工合同在编制的过程中条文不够完善导致双方缺乏约束力。主要表现在水利工程施工招标过程中存在漏洞,招标过程过于简单邀约和承诺内容不足以形成完整的施工合同文本;业主与承建双方所使用施工合同范文不够规范,仅仅靠双方协商而确定施工合同的文本,此时就会因为考虑问题不周或者经验不足而导致遗漏施工合同中的某些细节,造成在履行施工合同时某些问题没有相应的合同条款进行约束,施工合同缺乏预见性,在施工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重新协商才能解决,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停工的风险;还有的施工合同条款使用的语言不够严谨,产生歧义而导致纠纷的出现,也容易造成工期的延误。
2、招标过程不严谨
目前招投标已经成为了建设工程项目主要交易方式,因为其优势明显,在平等、开放的环境中完成对承包方的选择,同时也有利于控制项目成本。但是因为某些利益矛盾,一些水利工程招投标过程往往存在不够规范的情况,例如招标方违法招标、招标不透明、招标文件具有排他性条款、评标过程不够规范、标书所出示的内容不够真实,另外合同实施与招投标严重脱节、合同背离招投标文件资料等,这些都会在施工合同签订及实施的时候形成风险隐患,从而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导致纠纷。
3、施工合同兑现问题
施工合同在实施过程中,某一方因为客观或者主观因素导致不能履行合同中所规定的内容,造成合同有些条款不能兑现、工程无法顺利实施。如签约双方不认真履行合同条款,随意更改合同内容;施工中某一方不能提供合同中所规定的某些材料、机械或者人力资源等,导致项目不能顺利开展或者实施被动;特别是一些小型水利项目,因为前期工作中没有按照法律规范进行签约或者开展工作,导致工期拖延;还有的承包方在施工中采用的各种设备、材料等不符合施工合同的要求,从而导致施工工期、质量受到影响。
4、违法分包的负面影响
在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违法分包、转包的情况,这给施工合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些承包方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项目分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全部转包给第三方,尤其是转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甚至会出现分包单位将工程进行再次分包。这样的行为造成了合同责任的人为转嫁,如果合同履约出现问题则很难对责任主体进行追究,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工期,导致工程受到影响。
三、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1、依法规范施工合同管理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首先应明确其法律依据,即根据法律与法规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管理。因为施工合同签订是以相关的法律为依据的,规范其合同标的、计量标准、质量标准、定价标准、付款方式等等,并明确履约与违约的细则,因此在施工合同管理中应按照规范进行全面控制,强化合同管理制度,利用程序管理模式对合同签订进行控制,并进行必要的审核,以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框架,保证合同的合法、完善、详细、准确。
2、加强施工合同管理风险控制
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还应注意对市场风险进行防控,在施工合同管理中为了降低风险,首先应全面预测、分析施工合同签订前的风险,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有足够的预见性,尽可能在施工合同中体现出明确的合同条款。其次应正确处理施工合同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已经发生的风险,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规模大,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施工情况千差万别,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合同条款中没有明确的情况,此时就要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和资料收集整理机制,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将风险降到最低。
3、严格审查水利工程承包方资质
由于水利建设发展速度较快,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承包方资质也参差不齐,而施工合同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决定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要保证合同的签订与执行都满足规范,并能够很好地执行,就应当严格审查合同签订各方的资质,即参与施工的各方都应具备相应的资质与能力保证合同规范签订与有效实施。
4、加强施工合同动态管理
在施工中为保证合同顺利的实施并满足施工需求应建立动态化的合同管理机制,首先应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合同法律意识,使之在工作中可以更好的发现与解决问题;其次建立健全合同管理规范措施与制度,进行定期的审核与动态化的监控,即对合同执行的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反馈问题并加以解决,尤其是在制度与措施方面出现的漏洞应及时进行填补,以保证合同管理的有效实施。
5、合理处理施工合同管理中的索赔
施工合同管理中不可避免的就是遇到因为施工变更而产生的索赔问题,在处理此类问题的时候应设置严格的流程进行控制,应足够重视现场资料(图纸、技术资料、现场变更及签证)的记录、收集与整理,保证流程在资料完整且细致的条件下完成。同时施工合同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密切,涉及到施工中技术、质量、工艺、安全、环保、材料等多个方面。因此应提高对变更与索赔的预见性、计划性,对变更与索赔加强管理与控制,明确各方在变更与索赔中的职责,将工作做到合理而全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合同的管理是关系到水利工程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合同管理应从工程招投标开始直至工程竣工验收,贯穿整个水利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利用相关法律、规范对施工合同进行签订与执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完善的施工合同管理与审核机制,保证合同管理内容的有效实施,这样才能达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汝文静.浅谈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J].四川建材,2010,(01)
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中较严重的一种,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严重的意识障碍、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等多种形式,临床治疗方法较多。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我们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56例,均在早期应用通窍利水醒脑汤结合高压氧促醒治疗,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175例,女81例;年龄6~82岁,其中﹤19岁39例;20~59岁125例;﹥60岁92例。伤后即持续昏迷165例;“中间清醒期”后再出现昏迷91例。双侧瞳孔散大31例;一侧瞳孔散大105例。伤后GCS 3分31例;GCS 4分67例;GCS 5分53例;GCS 6分34例;GCS 7分30例;GCS 8分41例。所有患者伤后早期均在专职神经外科医师、ICU病房进行有效的监护和治疗。256例患者中,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61例,单纯去骨瓣减压手术48例,余47例行保守治疗。
1.2 方法 在256例患者中随机分两组,其中一组为采用通窍利水醒脑汤结合高压氧方法的治疗组134例;另一组单纯用西药(降颅压、促清醒、抗感染等方法)治疗的对照组122例。治疗组中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87例,单纯去骨瓣减压术24例,保守治疗23例;对照组中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74例,单纯去骨瓣减压术24例,保守治疗24例。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在第7天开始鼻饲通窍利水醒脑汤(方剂:赤芍15 g、川穹20 g、红花10 g、丹参30 g、石菖蒲10 g、竹茹6 g、薄荷3 g、泽泻30 g、云茯苓15 g、土元10 g、地龙10 g、甘草10 g、麝香0.2 g),日服一次,每次200 ml,持续三周。同时无高压氧禁忌证者采用高压氧治疗,1次/d,持续60 d。其中256例重度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采用通窍利水醒脑汤结合高压氧的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缩短了患者的昏迷时间,减少很多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治疗效果,从而减少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
2 结果
在256例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中,185例苏醒(72.9%)。①苏醒成功率与昏迷时间的关系:138例昏迷1~3个月的患者,99例苏醒(71.9%);75例昏迷4~6个月的患者,36例苏醒(48%);43例昏迷﹥6个月的患者,11例苏醒(25.5%)(P
3 讨论
3.1 本组256例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表明,经过通窍利水醒脑汤结合高压氧促醒治疗后,有161例患者恢复意识,其中大部分患者在昏迷3个月内苏醒。资料进一步分析表明,长期昏迷的患者能否苏醒,取决于患者是否有原发脑干损伤、脑疝、伤情、年龄及伤后就医时间等多种因素。
3.2 通窍利水醒脑汤由赤芍、川穹、红花、丹参、石菖蒲、竹茹、薄荷、泽泻、云茯苓、土元、地龙、甘草、麝香组成。有清热开窍镇心安神作用。其中麝香、石菖蒲开窍醒神、活血消肿止痛;土元、赤芍、红花、丹参清热凉血、活血祛瘀、通经安神;丹参、云茯苓养血宁心安神;川穹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地龙、泽泻清热息风通络、利水渗湿;薄荷疏散风热;竹茹清化热痰除烦止呕;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现代研究表明麝香含各种甾醇,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强心利尿促进腺体分泌的作用。通窍利水醒脑汤临床应用于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主治高热不退、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浊痰壅盛等症。治疗组病例均采用通窍利水醒脑汤治疗。
3.3 改善病灶区脑组织缺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早期HBO能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改善MCA血流速度,降低血管阻力,迅速改善脑损伤后血管痉挛及脑缺血、缺氧所致的继发性脑水肿,脑肿胀。促进血肿吸收,HBO下脑血管收缩,对抗毛细血管扩张,减少渗出,提高血氧张力,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引起红细胞类脂质的过氧化作用,产生溶血机制,使血肿早期有溶蚀破坏作用,对血肿的机化作用增强,有利于血肿离解成微小碎片,从而加速血肿的吸收。HBO能活化无效的神经元。无效的神经元即在缺血半影区内代谢不活泼和无电位活动,但尚存活。通过HBO纠正缺氧,促进代谢而恢复电位活动。HBO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保护损伤病灶周围的缺血半影区的神经细胞。可增加脑干及网状结构激活系统供血量,刺激上行网状系统的兴奋,有利于改善觉醒状态,促使昏迷患者苏醒。目前,临床采用的促醒方法缺乏严格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所以各种促醒治疗方法的确切疗效难以肯定。但世界各国神经外科医师没有放弃努力,仍坚持综合促醒治疗。期望促使长期昏迷患者[1]。目前,国内外对长期昏迷患者综合治疗,包括下列措施:首先,预防各种并发症是长期昏迷患者苏醒的基本条件,尤其要注意防治肺部感染、营养不良、高热和癫痫的发生;其次,促醒药物的应用[2],主要为①精神兴奋剂,如甲氯芬脂。②阿片受体拮抗剂,如纳洛酮。③清除脑自由基类,如依达拉奉。④钙离子拮剂,如尼莫通,此药可解除颅底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第三,积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一旦发生交通脑积水、脑室进行性扩大、无明显脑萎缩者,尽早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取得理想的促醒效果[3]。第四,高压氧是目前用于长期昏迷促醒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颅脑损伤一旦伤情平稳,应尽早接受高压氧治疗,疗程通常为30~90 d左右。虽然采用各种促醒手段,促使患者苏醒,但仍有超过80%的患者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如瘫痪、语言障碍、记忆功能障碍、情感障碍。要根本改善长期昏迷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远期疗效需医务工作者继续努力。
参 考 文 献
1.1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的进步、工业和城市用水量的激增,及引、蓄、提灌溉工程设施的不配套.已建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管理不善,造成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农业生产缺水,另一方面用水浪费现象又普遍存在。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故修建及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于织金县农业发展意义重大,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工程措施。只有通过小型水利工程措施把分散、零星的水资源利用起来,才能调节全县降雨量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保证农田、旱地作物的需水量,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保证农村人口基本口粮自给。
1.2规划目标
计划至2015年,新增灌溉面积1.93万hm(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2,恢复106.67hm,旱地新增3806.67hm,果林草地新增9366.67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426.67hm2(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旱地新增440hm),灌溉面积达2.89万hm2:计划至2020年,新增灌溉面积3.33万hm2(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恢复2046.67hm2,旱地新增7600hm2,果林草地新增1.77万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32Ohm(其中水田新增598@67hm2旱地新增1333.33hm。),灌溉面积达到4-3O万hm。
1.3规划任务
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工程和引水工程,对其进行维修、改造、续建及配套。在一些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乡镇新建小、微型水源工程以满足其需水要求。规划新建与改造水源工程10040处,改善全县水源调蓄能力不足、供水保证率不高的状况;新建、配套和改造渠系总长1588.46km,输水管道4174.5km。
2工程规划总体布局
织金县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着重水源轻引水,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少建或不建,渠系配套不完善,配套率低,渠道渗漏、淤积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普遍偏低。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根据织金县的实际情况,遵照“巩固改造,适当发展,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针。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尊重民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工程总体布置。规划优先在现有水源工程的基础上实施农业节水,塘坝、堰坝(闸)维修,渠系配套改造,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其次是兴建水源工程。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和渠系配套并增设必要的量水设施。实现大、中、小、微结合,新建与挖潜改造结合,进一步增强供水抗灾能力,形成由水库、塘坝、堰(闸)坝等组成的供水体系,实现农业的旱涝保收。项目实施后使得灌区农田灌溉用水、人畜饮水用水有所保证,将有利于改善灌区内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为灌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认真贯彻环保“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环保对策措施基础上。从环境影响角度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通过该项目实施,拦蓄径流,灌溉了农田,涵养了水系,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了农村的环境条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对促进整个地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未出现制约工程实施的重大环境因素。
3加强建设管理及建后管护措施
3.1加强建设管理
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配合,通力协作,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确保农田水利项目的顺利实施。见到实效。对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根据《预算法》《会计法》、财政部《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定》、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对工程建设资金按照“三专”管理办法使用;同时对工程项目建设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工程建设管理;严把物资、材料采购关,严格按照技术质量标准验收入库;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如有变动必须通过设计单位同意,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和偷工减料;技术人员在现场作好施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工程竣工后,有关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凡是验收不合格的,坚决返工。返工的一切费用由施工单位自行负责[21。杜绝“豆腐渣”工程。力求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3.2加强建后管理
工程实施后,在工程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合理确定工程管理主体和法人主体,实行分级分片管理,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切实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积极培育和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支持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管理,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2004)19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水利厅等部门关于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水管单位性质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和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对集体管理的小(2)型水利工程由所在乡(镇)水利站负责管理或由乡(镇)人民政府授权项目所在地村委会、村民组或受益户联合体,用水协会等集体组织负责管理,并明确专人负责。
4运行机制
4.1建立高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水管单位要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精简机构,减少成员,降低运行管理成本,并按国家有关政策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建立起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单位内部要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目标责任管理、经营承包等人事劳动制度改革。以增强管理单位内部活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对于小、微型水利工程,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管理模式,管理单位与工程主管机关签订经费包干和经营承包合同,工程管理单位与承包者签订承包合同嘲。
4.2加强水价改革和水费征收
4.2.1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经费应以征收的水费为主,国家补贴为辅。加强水价改革和水费征收,按照“回收成本、合理收费、公平负担、逐步到位”的原则核定并征收,实现良性运行.保证工程的维护及养护资金。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按照《贵州1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和水费计收管理办法》(199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46号)和《贵州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和水费计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黔价工农f20001188号),逐步理顺水价,确保水价改革的顺利推进。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促进节水、统筹兼顾的原则由政府价格主管部l''''q核定,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
4.2.2强化水费计收管理。供水单位与用水户签订供用水合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让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水费的收缴由原来的政府代征代收逐步改为供水主体自收,由管理机构或用水者协会向用水者直接收取,减少收费环节,提高水费收缴率。提高灌区管理人员及用水户的认识,彻底改变灌区水费收取依靠政府代收、水费低、收取难的状况。积极探索推行灌溉用水水票制。用水户以用水者协会为单位,根据水管单位所配水量到水管单位购买水票,水管单位凭票供水。用水户根据供水量和供水情况,合理确定自己的水量分配,真正体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41。先购票、后供水,水过账清、公开透明,有效维护用水市场,理顺用水制序,使用水户用水放心,缴费明白,并且有效地杜绝了乱摊派、乱收费、搭车收费现象,减轻了群众负担。水费是管理单位自收自支资金.不应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结余资金可以连年结转,继续使用.但不得用于运行管理以外的开支
4.3加强节水管理,促进节约用水
为贯彻中央关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精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节约农业用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国家从1995年开始在全国开展300个节水灌溉重点县的建设,探索不同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方向,决定在全国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的高标准高效益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为了总结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经验和教训,水利部在全国开展了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调查评价工作。
广东省在实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取得显著成效。“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安排下达广东省32宗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进行了广东省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调查评价工作,通过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现场调查与资料汇总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总结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发展节水灌溉的建议。
1广东省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概况
32个项目省级批复建设总投资为11 077.29万元,建设总面积13 789 hm2,其中渠道防渗面积11 210 hm2,低压管灌面积327 hm2,喷灌面积1 371 hm2,微灌面积816 hm2,其他节水灌溉面积65 hm2。
示范项目主要以增加农业灌溉技术科技含量,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建设“优质、高效、高产”农业为目标,因地制宜地选择节水灌溉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并为实现流域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为确保示范项目的顺利实施,广东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市、县均成立了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实施。项目资金来源主要由中央投资、省财政投资、市配套资金、县配套资金和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组成。
“九五”和“十五”期间共安排了32个项目,除吴川市吴阳镇海山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等6个项目未开工外,其余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完成率达81.25%,完成投资8 974.39万元。
2示范影响评价
示范项目建设对广东省研究制定促进节水灌溉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通过示范项目建设,以点带面,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逐步把示范区的经验向全省推广。建设高标准的节水灌溉工程后,可利用有限的水源扩大灌溉面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通过示范项目建设和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依据广东省农业生产条件,渠道防渗是行之有效而且投资较省的节水灌溉形式,适合在全省推广。喷灌、微灌、管道灌溉等比较适合灌溉经济价值高的经济作物及水资源缺乏的地方。如云浮市2宗示范项目主要以渠道防渗和低压微灌技术为主,渠道防渗技术可以加大渠道流速,减少渗漏,提高灌区用水保证率,并且便于日常管理养护。低压微灌技术采用“肥水合一”,灌溉用水直接送至果树,对山坡果树特别有用,既节约用水,又对果树生长十分有利,也可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同时,通过示范节水项目建设,对完善投资模式,多渠道、多层次拉动各方面加大节水灌溉投入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示范项目建设,对健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有促进作用,项目建设管理实行“四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建设监理制,有利于工程建设达到快捷、质优的效果,保证节水工程质量,具有示范带头作用。
农田灌溉用水因目前农村税费改革,水费难以收取。为了保证节水灌溉系统能够安全、正常地运行,必须落实有关收费措施。通过对示范项目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更能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小型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提高节水灌溉工程的管护水平,促进工程的良性运行。但总的来说,作用与影响仍较小。
通过示范项目建设,使项目区种植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传统农业作物减少,一些优质水果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较以前大幅增加,为该区农业结构调整树立了榜样,特别是喷灌、滴灌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相结合,促进了农业向高效、集约化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增添了一条新路子。
通过示范项目建设,不但使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节水灌溉的好处,而且激发了他们投资兴建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促进了人们用水观念的更新,科学用水、节约用水观念不断增强。节水示范项目的建成,促进了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农村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和讲科学的热潮。
通过10年来示范项目的建设与运行管理,节水工程以当地自然、经济条件为基础,因地制宜,科学地选择多种形式节水灌溉技术和发展模式,并为适应高新节水技术提供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促进节水技术的更新发展,达到节水模式、效益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截止到2005年底,节水工程受益面积13 004 hm2,建成的示范项目受益面积保持程度达97.12%,较常规灌溉年节水480万m3,增地1 250 hm2,项目区年增收1 500余万元,基本实现了节水灌溉、节水增效的目的。
3经验和教训
“九五”和“十五”期间,通过大力开展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与管理,广东省节水灌溉建设效果十分显著,下面就节水增效项目开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节水项目要顺利实施,地方政府重视是重要保障,也是做好节水灌溉工作的必要条件。必须争取多渠道投入,努力调动受益单位、受益群众参与节水项目的建设。广东省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正确科学地选择适合当地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发挥了节水灌溉工程的作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精心组织施工,严格执行基建程序,项目建设管理实行“四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建设监理制,实行履约保证金、缺陷保修金等制度措施,减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管理上,按“谁受益,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性。采用国家和村级水利管理协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鼓励用水户参与管理,以加大村级水利管理协会的建设。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从示范项目的建设实施及几年来工程的运行管护的实践效果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地方盲目申报项目,经济相对落后,灌溉设施老化、落后,许多基础设施需要重新建设,而地方自筹资金能力低下,因而形成恶性循环,影响项目的开展。此外,有些地方在选择实施地点时,考虑不周到,影响项目的开展。另外,工程建成后对其维护和管养的问题比较突出。
4问题
(1)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节水、节能、节地、增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比较明显,但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难题。因种种客观原因,节水灌区规划起点不高,造成节水技术及部分工程标准偏低,加速了工程更新换代,造成一定的浪费。社会办水利的意识比较薄弱,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资体系不够完善。继续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灌区内水利工程的管理。
(2)由于广东省许多地方经济欠发达,财政比较困难,自筹能力有限,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这也是广东省一些地方项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成的主要原因。
(3)广东省有些灌区自建成运行使用至今已达四五十年,已超出了使用寿命,渠系建筑严重老化、损毁,导致其功能严重下降,有的甚至全部报废,但是用水与供水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农业生产向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高效化方向发展,要求灌区提供更多、更优质、更稳定的水源,而灌区的功能正逐年下降,这必然导致供需水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4)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当前农村体制改革。项目现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建立起来的,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误以为灌溉水费也和农业税一样被免除,造成灌溉水费无法收取,工程无法良性运行。
(5)目前广东省许多灌区仍未有用水户参与工程管护。
5建议
(1)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对建设项目的确定,应结合当前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2)建议国家继续加大节水灌溉的支持力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尤其对地方财政困难的山区和贫困地区,要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倾斜和帮助[1]。节水灌溉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改善环境、减轻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等,应由社会(政府)来承担相应的投入,国家要提高项目建设的资金补助标准。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开展多方集资、吸纳社会和企业经济投入节水项目建设[2-3]。
(3)必须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才能促进工程良性运作和效益发挥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快水管单位改革进度,建立适应现在农村改革的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项目工程正常运行,发挥工程效益。
(4)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落实责任制,落实机构配备精干人员,层层落实制度,使每个项目有开工、有使用、有效益、有验收,确保项目顺利完成[4]。
(5)通过示范区良好效益的影响,辐射非项目区,使农民节水灌溉意识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带动地方节水灌溉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推动区域经济乃至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达到农民致富的目的-中 国。
由于地处山区,遵义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长期以来处于较弱势的状态。近年来,遵义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初步建立责任明确、管理有效、产权明晰的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促进农田水利发展,需了解我市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基本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1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现状
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全市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年)总投资约78亿元,规划建设塘坝9970处,提灌站3320站,建蓄水池51614口,渠道35330km,修建排洪(涝)渠1312km,安装管道7079km,发展灌溉面积20.027万hm2。2009年以来,全市共计完成投入约20亿元,主要建成渠道3300km,山塘整治150座,拦水堰160座,提水站180站,发展灌溉面积7.33万hm2。现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模式:工程建设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工程建设实行项目公示制度,将工程批复的各项内容在项目区进行公示、公告,确保项目公开、公正、透明。全市在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建设管理模式未取得有效进展,主要原因是当前地方财政困难,用水农户和集体承担能力较低,无力承担先期建过程中需要支付的材料垫付、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工程建完移交镇乡或村进行管护。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情况:全市建立了农田水利工程长效管护制度和规定,但运行情况不够好,尤其是小微型农田水利工程因农灌水费难以征收、管护经费难以落实,管护情况较差,没有实实在在建立起“建管养用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机制。经测算,全市每年需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维修养护经费约31954万元,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大都为镇乡,由于县级和镇乡政府财力有限,水利工程管护经费难以落实。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全市全面启动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各县各乡镇均设有水利站或管理所,配备有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办公经费基本落实到位,但办公条件需进一步完善。全市正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灌溉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农田水利组织发动和建设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行用水户合作组织,鼓励采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形式开展涉农用水合作,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或创办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2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工程投入资金不足,投工投劳面临新问题。二是局部水利设施规划布局不科学、不合理。三是前期工作勘察成果深度不够,花费时间较长,工程变更较多,从而增加了工作量,拖延了工期。四是由于各类项目开工建设,基层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监理单位现场监理人员局部缺位、监理力度不够的现象存在。五是个别地方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宣传力度不够,典型报道及简报、报表报送不及时。六是工程结算审计和竣工财务决算工作不及时,相对滞后,影响工程竣工验收。七是县级配套资金不到位。各县财力有限,配套资金到位率不高。八是部分地方群工矛盾仍然突出。建设过程中,农民对工程建设不理解,占地和青苗赔偿斤斤计较、讨价还价、不允许通行、阻工等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工程不能顺利实施。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管护经费难以落实,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不到位。三是因产权制度改革不及时、不到位带来的问题较明显,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四是水资源浪费严重,缺乏节约水资源的意识。老百姓灌溉期间随意开孔放水,管护人员又少,战线长造成。五是管理技术落后,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设施没有得到广泛的实施,监测设施未配套,灌溉方式粗放,管理水平不高。六是基层水管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薄弱,基层水利站(所)人手少,工程技术人员缺乏,乡镇中心工作又多,临聘人员工资待遇低,造成一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3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项目点多面广,因地方财政吃紧,配备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已不能满足规划建设项目所需配备建管人员力量的需要。二是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业税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两工制度”,水费征收非常困难。三是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交由镇乡管护,由于镇乡财力有限,没有配备专门的管护人员和落实管护经费,导致工程处于无人看管的局面,工程不能持续发挥效益。四是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滞后。五是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粗放,“建管养用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健全。
Key words: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water right contrac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资源管理是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基础保障
1.水权制度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保障手段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特别是北方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已使尽快建立健全水权制度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水权制度是一种规范的水资源法制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管理机制,其核心是产权的明晰。建立健全水权制度,首先要加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权的统一管理,在实现水资源质和量的统一管理的基础上,严格界定水权的统一分级管理权限,明晰各级水权相应的水资源总量、水质以及供水优先级别等相关要素。同时,坚持以水资源规划为指导,以水量计量、水质监测和水量水质的分析为技术支撑,切实保障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南水北调的水真正成为缺水区水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水权理论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当地水权的明晰将提高缺水地区对水资源有限性和水权财产性的认识,有利于调水需求量的确定。明确调水水权将有利于明晰基于水权的供水建设经营权以及供水利益划分水权理论还是解决水源地补偿的必要手段。加强水权管理也是用好外调水的关键。可以预见,水权制度的建立必将推动南水北调等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实施。
2.水价等经济手段是协调南水北调调水需求和供水的重要杠杆
在建立良好的水权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水价等经济手段就成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协调受水区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需求和供水的重要杠杆。南水北调工程中,要注重分析水价的构成,充分发挥水价特别是资源水价的公益调节作用。
运用水价等经济杠杆,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节水、水污染防治与调水的关系。水管理者应当在水权明晰的基础上,以国民经济评价为指导,合理确定水资源配置的目标,通过水价的合理调控,平衡节水、水污染防治与调水的经济指标,促使用水户在自身内部财务评价的基础上,自觉选择与水资源配置相一致的用水方式。然而,对于农业用水的调控管理,仅靠水价杠杆还是不够的。农业属弱势产业,农民是低收入阶层。国家对农业用水的低价格,既有用水历史的关系,更体现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保障,这在加入WTO后更加突出。因此,农业用水的水价在今后的上升空间将很小,有的地区甚至需要降低。这就需要通过提高农业节水补贴以及增加对高效农业的扶持等经济手段来提高农业节水的积极性。
二、公司化运作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
1.各方利益均衡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基础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投资浩大的基础性工程,关系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布局结构,中央和地方政府对项目的投资,体现着政府对区域经济的扶持,也是确保粮食安全,改善受水区人民群众生活、生态、环境质量的重大举措。但是,政府投资并不是也不应是大包大揽、全额支持,而应充分利用政府投资,通过合理的建设管理体制,平衡各方职责权利与义务,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本身的调节作用,尽量避免投资公共物品所具有的外部经济性带来的盲目上规模等弊端。
各方利益的平衡应坚持以国民经济评价为基准,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利益平衡的结果将最终影响工程建设机构、经营机构的性质以及相互关系的确定,影响工程财务评价的指标,决定公司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之间、建设与运营之间的关系。例如:水源区、受水区之间的利益平衡主要是对水源区的补偿界定以及供水利益的分摊,与建设投资成本密切相关;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平衡体现着各级政府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策略,事关政府投入的性质界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财务评价;不同效益间的利益平衡(如防洪、发电与调水效益的投资分摊,调水中供水、灌溉、环境、生态的投资分摊),则与建设成本分摊和投资性质紧密相连。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营管理模式
1.事权划分是南水北调工程运营管理的前提
南水北调供水是一个国家特许授权的垄断性经营,运营管理单位的性质界定是事权划分的基础,特别是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平衡与定位,还影响着投资分摊、水成本确定以及投融资模式和规模,必须尽早予以确定。南水北调供水经营应充分考虑国家和政府的相应政治社会目标,并将其融入市场运行机制。从目前设想的投融资方案看,投资以中央和受水区地方政府投资为主。因此,南水北调供水在受水区用水户(受水区纳税人)身上的营利目标不应也没有必要过高,甚至可以定义为保本经营的公益服务性行业。
南水北调工程运营管理还必须明确政府、投资者、经营者以及用水户之间的事权,特别是要注意将政府职能与资产运营、企业经营分开。要从法律和内部机制上明确将供水运营管理的行政、事业、企业职能在实质上划分开,责、权、利要相互对应,彼此明晰,使南水北调的供水管理真正走向市场化,政府对运营管理的调控应符合市场运行机制。
2.现代科技手段是南水北调运营管理的有力保障
将从根本上解决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山东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农田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山东以约占全国1%的水资源灌溉了约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约占全国8%的粮食,养育了约占全国7%的人口,完成了约占全国25%的农产品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8%的农业增加值,支撑了约占全国10%的经济总量。但是,山东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年用水总量中68%为农业用水,用水比重严重“偏农”。
目前,山东省已建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200多万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形成,保证了一般年份应对旱涝灾害的能力,全省总灌溉面积达到835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8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为5470万亩,为连续十年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曹金萍说,虽然山东农田水利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整体来看,农田水利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实现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要求相比,与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相比,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制约粮食安全、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硬伤,主要表现在:一是投入机制不完善,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程度差。因长期投入不足,加之原有工程建设标准低,全省灌排设施不配套问题突出,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在70%以上,田间工程配套率为55%,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达标率更低,仅有40%左右。二是规划和建设标准不统一,制约农田水利规模发展。目前,相关涉及农田水利的项目规划因其编制部门、依据、原则、重点、内容、区域、时限要求不一致,不仅造成工程质量标准差异,也极易造成重复建设,影响投资效益发挥。三是管护措施不到位,工程难以实现长效运行。因产权不清、使用和维护主体不明,加之后续缺乏维修养护资金,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四是立法不系统不全面,农田水利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农田水利工作涉及政府、部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因缺乏法律依据和规范,存在政府主导责任不清、多头管理协调难度大、群众参与度低等诸多问题。
《办法》作为一部规范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政府规章,从法律层面确定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利,形成农田水利事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将从根本上解决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
《办法》在内容上有六大创新
《办法》围绕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环境生态化的目标要求,对农田水利规划、建设、管护、使用、监督管理等各项内容进行了规范,为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提供了法律依据。《办法》主要在六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农田水利实行统一规划布局;二是明确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三是强化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四是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主体和资金渠道;五是明确农田灌溉用水的管理;六是强化农田水利工作的监督管理。
创新一:农田水利实行统一规划布局,将编制农田水利规划放在首位
为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切实提高资金效益,《办法》将编制农田水利规划放在首位,要求以规划为依据统筹安排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办法》对农田水利规划的编制程序、内容和效力作了明确规定,规定了规划的编制主体和基本要求,明确了规划的基本内容,规定了规划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组织、协调职责。
《办法》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粮食高产创建等农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以水源为依托,以灌区为基本单元,统一编制农田水利规划,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向社会公布。编制农田水利规划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听取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村民以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农田水利规划应当包括水源保障、工程布局、工程建设、节水措施应用、管理能力建设以及生态保障措施等内容;经批准的农田水利规划是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的依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规划,不得违反规划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农田水利规划进行修改的,应当按照规划编制审批程序报经批准;新建、改建、扩建农田水利及其他涉及农田水利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农田水利规划,并在办理项目立项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前,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水资源论证。
创新二:明确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是关键。针对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办法》提出了政府主导、主体多元的投入机制,提出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
《办法》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稳定增长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逐步增加农田水利专项财政资金,并从国有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应当优先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和社会投资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应当给予适当补贴,符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条件的应当优先纳入奖补范围。
创新三:强化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对建设标准和竣工验收等进行了统一规定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办法》强化了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对建设标准和竣工验收以及质量保修等作了统一规定。
《办法》指出:属于基本建设范围内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应当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其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其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按照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应当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所需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国家规定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所需材料和设备应当经过节水产品质量认证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认证,未经认证的,不得参与工程招投标;农田水利及其他涉及农田水利的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当按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农田水利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在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内发生的质量问题,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创新四: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主体和资金渠道
水利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山东省高度重视工程运行管护问题,积极探索农田水利管理模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主体和管护资金来源渠道。
《办法》指出: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维修、养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投资者确定管理主体和管护方式。鼓励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参与工程管理、维修、养护;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与维修养护费用由本级财政承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与维修养护费用由受益者承担,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各级人民政府可以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中,安排日常维护管理费用;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与维修养护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和截留。
为避免农田水利设施受到人为破坏,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维护,《办法》也作了规定。相应的一系列规定,将大大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水平,保障工程长期良性运行。
《办法》指出: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从事取土、采石、挖砂、排污、倾倒垃圾、弃渣以及在渠道内设置阻水建筑物等影响工程运行、危及工程安全等活动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法律、法规未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强化其水利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组织的公益所需经费由政府承担。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田水利工作的考核,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维护奖惩机制。
创新五:明确农田灌溉用水的管理,规定农田灌溉用水实行计划用水、有偿用水、鼓励节约用水
《办法》指出:农田灌溉实行计划用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合理确定农业灌溉用水量,制订灌区水量分配计划。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或者乡镇水利服务机构负责制订相应的用水计划,并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农田灌溉用水实行有偿使用,计量收费,逐步实行终端水价制度和计量水价制度。具体价格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农田灌溉实行节约用水、定额管理,逐步推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使用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节水效益明显的,应当给予奖励;农民购买的节水设备与产品,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农机购置补贴。
创新六:强化农田水利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法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
《办法》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执法巡查制度和违法行为举报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农田水利工作中的违法行为,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正常运行。
农田水利工程应当依法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国有灌区的灌排干、支渠以及闸坝、水电站、排灌站等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按照《山东省灌区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其他农田水利工程由乡镇人民政府按照相关标准组织划定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