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公共卫生价值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奋战在省外工地的职工及家属同志们:
一、广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各地要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蓝本,结合春季传染病疫情特点,围绕当前防病重点,做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特别是手足口病、流行感冒等疾病,防范雾霾天气以及春季保健等卫生知识的宣传;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以及现场咨询、讲座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宣传阵地和技术力量,做好防病知识普及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卫生防病的浓厚氛围;要抓住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康教育项目的机遇,扩大传播卫生防病知识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促进居民养成健康行为。
二、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各地要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要在加强日常保洁的基础上,对责任区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整治,清除陈年垃圾和卫生死角,整理各类杂物,疏通沟渠管道,填平坑洼污水;各乡镇要结合农村清洁工程、改水改厕、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组织群众清洁居家卫生,整理房前屋后杂物,清除积存垃圾,拔除杂草,修整道路,实行畜禽圈养,完善农村垃圾收集运转处理体系。县建设部门加强各类工地和建筑垃圾、余土运输的管理,防止扬尘造成环境污染。县教育部门要督促全县所有中小学、托幼机构整治环境卫生,做到勤晒衣被多通风,加强饮用水卫生和日常用品的消毒,教育广大学生和幼儿抓好个人卫生;发现手足口病患儿要及时就诊并向卫生部门报告,切实保障学生和幼儿身体健康。
一、主要做法
(一)合理确定服务项目工分值。
全县计划生育家庭中,有0-6岁儿童22626人,孕产妇2432人,老年人19663人,慢病病患者26067人。为合理确定服务项目及公分值我们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版规范,在综合考虑项目的服务标准及所需成本、风险及难度的基础上,结合计生家庭的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在多次召开会议征求镇卫生院及卫计办主任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全县相对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分值,标准化的工分值设立四级目录,用于衡量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量,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的可衡量比对。同时县卫计委联合财政部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将质量系统作为评估考核因素,确保对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二)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是“两卡制”工作的基础,也是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基本公卫服务的重要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两卡制”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系统建设保障对计生家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建立电子医师注册系统。根据卫办秘〔2014〕423号文件编码规则为每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行统一身份识别编码,确保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全省范围内有唯一编码以此作为个人的绩效卡;同时为了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电子医师注册系统”,完成了开发测试进行上线运行,完成了机构和医护人员注册工作。
二是建立人脸识别系统。基于两卡制试点工作要求,需要实现给患者的每一次服务均通过刷卡或刷脸来保证真实性,通过信息系统记录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及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做到数据及服务的互联互通,开发完成了包括身份识别功能在内的基础业务系统以及省级移动终端APP。通过移动终端APP为居民上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采集健康数据可以上传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中的个人健康档案。
三是建立工分录入系统。根据省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确定相对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3类46项工作的标准化工分参考值。针对不同层次的工分值可通过“工分录入系统”进行相应的维护,医生端可通过系统查看自己的工分值及公卫服务,监管系统可以实现查询所有医生的工分值及公卫服务。
四是建立电子健康券系统。为增强计生家庭对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在已上线的工分录入系统中关联电子健康券功能。设置标准工分值后进行健康券的配置。为每个计生家庭提供其相应群体属性的电子健康券,通过注册的手机号码发送到绑定的手机APP中,每张电子健康卷与此项服务的工分值相挂钩。计生家庭享受服务后,经身份认证后通过扫描该项服务的电子健康券二维码,支付给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也同时计算此项服务的工分值。
(三)明确基层医疗机构试运行。
在前期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细化工分值的基础上,县卫计委积极协调xx公司加大信息系统研发力度,积极推进“两卡制”试点运行,特别是全省“两卡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后,及时选定xx街道社县卫生服务中心、石台镇卫生院、段园镇牛眠卫生院3家卫生机构及其下辖村站为先行试点机构。目前,通过“两卡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为全县计划生育家庭服务18240人次,其中为0-6岁儿童服务5790人次,为孕产妇服务567人次,为老年人服务5547人次,为慢性病患者服务6336人次。
二、取得成效
1、提高了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真实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2009年开始实施,经过近十年的推进,虽然在项目管理上取得进展,但为达到各种建档率、随访率、管理率等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造假行为。出现居民随访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对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存在不真实、有水分的情况。计划生育家庭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两卡制”实施后,通过刷脸或刷身份证,使服务的数据有效上传,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虚到实,无论是服务数量,还是服务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权利得到了保障。
2、提升了计划生育家庭的满意度。通过“两卡制”的实施,计划生育家庭中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都按照服务规范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且通过医护人员的细致周到的服务拉近了与计划生育对象的距离,增强了工作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同时我们遴选了部分村室进行“电子健康券积分”兑换小奖品活动,激励计划生育家庭对“两卡制”工作的积极性和支持度。在对计生服务对象进行的电话回访中,辖县内各医疗机构服务和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3家试点机构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所有服务人员熟悉并掌握“两卡制”操作流程,为计生家庭提供更为精准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根据淮北专网特点,督促软件公司开发移动公卫的离线版本,有效解决村医不能携带入户随访的问题,同时协调解决人脸识别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调整取像间隔时间,确保系统顺畅运行,提高服务效率。
【中图分类号】R23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55-0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社会居民提供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卫生干预措施,主要发挥疾病防控的作用。该干预措施的实施程度和实施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慢性病防治情况和全社会整体健康水平,因此应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监管并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以保障人民公平、可及的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等公共产品。本文重点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监管和评价模式进行阐述。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
基层医务人员总体服务水平偏低,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严重匮乏,且面临日常工作量大、压力大等问题,对其服务工作的开展均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多数基层医疗机构薪资水平较低,导致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从而严重影响其服务质量。同时虽然卫生主管部门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医疗服务相关知识的培训,但多数医疗机构未对医务人员就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且上级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领导层缺乏对医务人员日常工作的有力监督,从而导致医务人员服务能力下降[1]。基层医疗机构忽视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已逐步推行对公共卫生服务情况的绩效考核,但对考核结果的改进措施和方案仍未及时跟进。由于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未建立或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上报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并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制度未得到有力落实,因此难以保障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监管模式的构建方法
监管层次划分,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制度的相关要求,监管层次可划分为管理层、执行层和结果层三个层次。其中卫生监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属于管理层,主要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制度的制定和修改,起整体领导作用。执行层和结果层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并负责和承担后续服务职责。
作用机制的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监管模式中运用各项作用机制,有助于质量监管的顺利开展,并且可有效解决监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作用机制具体表现为:⑴考评机制:上级卫生监管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服务质量督导检查和医务人员服务水平考核,并及时定期上报检查和考核结果,同时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就检查和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⑵奖惩机制:通过施行薪资奖励、荣誉奖励和晋升奖励,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对检查中出现严重问题、考核不合格或因工作失误导致严重后果的医务人员严格实行问责制度和通报制度,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2]。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体现服务质量评价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通常委托利益不相关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第三方评价模式可有效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并提升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科学使用率。
3.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原则
核心是公信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中设立第三方评价模式是从人民群众满意度出发的科学举措,因此第三方评价模式需以公开化、透明化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并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建立健全相应的行业规章制度,提升第三方评价的可信度和规范程度,从而赢得基层医疗机构和人民群众的认可[3]。
关键是专业水平,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建立完整的包括项目、财政支出、资金使用、季度年度报告、预算和职能行使在内的专业性较强的评价标准,以保障评价的权威性。另外,第三方评价机构应根据评价事项的不同,组建专业的评价团队,并在实施评价前对团队成员进行系统培训。
立足点是独立性,第三方评价的全过程需接受上级卫生监管部门的监管,但若监管部门过度行使监督职权会对第三方评价造成消极影响,并使第三方评价丧失其独立性,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因此,监管部门、基层医疗机构和人民群众应尽量减少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过度干扰,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准确。
3.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前、中、后期的评价,评价前期卫生行政监管部门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评价部门,需委托有评价资格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服务项目等进行评价,并签订第三方评价协议,对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做出明确认定。另外,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就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与负有监督职责的卫生监管部门确立评价方案,并根据评价方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中期第三方评价机构应进行项目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并在评估后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写出评价报告[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结果运用,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反馈评价结果,为其绩效考核和资金使用等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应向第三方评价机构反馈使用效果,为其改进评价措施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健康干预措施,在具体施行各项服务举措的过程中,需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监管,并建立公共服务评价制度,以增强全社会对基本卫生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全社会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有效降低慢性病患病率,从而实现全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莎莎,等.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监督与控制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01):70-72
资料与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精神,按照《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的要求,对某公司均质刨花板生产线进行了竣工验收卫生学调查与评价。
生产环境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①削片工段:噪声、粉尘。②环式刨片工段:噪声、粉尘。③干燥分选工段:噪声、粉尘。④调胶工段:甲醛、噪声。⑤铺装热压工段:甲醛、噪声、粉尘。⑥毛板加工工段:甲醛、噪声、粉尘。⑦毛板加工工段:粉尘、噪声、甲醛。⑧包装工段:甲醛、噪声。⑨锅炉房:粉尘、噪声、热辐射。
现场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具体防护措施等情况。
现场测试:在正常生产状态下,按照《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的要求,连续测定3天,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每次采3个样品,测试结果取算术平均值。毒物测试按照《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方法》GB13733-1992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进行测定分析;粉尘测试方法按照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的规定执行;噪声根据《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的监测方法执行。
测试条件:在正常生产状态下测试。
评价级别:I≤1.0合格;I=1.0~1.2基本合格;I=1.2~1.5限期治理;I>1.5不合格。
评价标准:根据计算的综合指数的数值,对照《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规定的综合卫生预评价分级标准,作出卫生预评价结论。
卫生学调查及监测结果
厂区布局情况:生产区产生的有害气体、粉尘和噪声对办公室影响较小,各车间的距离适度,减少了各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交叉污染。
卫生防护设施:该公司主要职业病危害以生产性噪声、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为主。全厂共安装16台通风除尘和排毒设施,主要分布在砂光裁板工段、干燥分选工段、铺装热压工段、毛板加工工段;高噪声设备如削片机、空压机、鼓风机等的基础做了减震处理,削片机、空压机集中在门窗密闭的隔离室,各设备的就地控制台放在隔离室内;调胶工段使用低摩尔比脲醉醛树脂胶,自动调胶,并安装4台轴流风机排放毒物气体。
采光照明情况:生产工作面有足够的光照度,达到卫生要求。
现场监测情况:①生产性粉尘:A.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粉尘污染主要存在于削片工段和环式刨片工段。本次设监测点16个。结果表明,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粉尘单项指数Pi=0.31。B.粉尘样品游离SiO2含量<10%。②生产性毒物主要是甲醛。生产环境空气中甲醛浓度本次监测了7个点,测定结果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单项指数Pi=0.08。③生产性噪声强度本次共监测19个点,其中平均值超过85dB(A)的3个点,主要在削片环式刨片、干燥分选工段、环式刨片工段:刨片机最高达96dB(A)。上述部位并非工人8小时操作位。操作间噪声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按国家规定:每增加3dB时,工人停留不超过6小时,91dB时不超过4小时,94dB时不超过2小时。上述超标部位都有操作间,工人偶尔出来检查或调试,累计时间一般1~2小时。真正有问题是在刨片工段的维修人员,必须在配戴耳罩、耳盔等防噪声个人防护用品。
综合评价:①削片工段综合指数I=1.37,综合卫生预评价:限期治理。②环式刨片工段综合指数I=1.26,综合卫生预评价:限期治理。③干燥分选工段综合指数I=1.36,综合卫生预评价:限期治理。④铺装热压工段综合指数I=1.20,综合卫生预评价:基本合格。⑤毛板加工工段综合指数I=0.73,综合卫生预评价:合格。⑥砂光裁板工段综合指数I=0.93,综合卫生预评价:合格。⑦包装工段综合指数I=0.51,综合卫生预评价:合格。⑧锅炉房综合指数I=0.86,综合卫生预评价:合格。
建 议
加强对接触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噪声作业工人的安全知识教育,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要定期对生产环境空气中生产性粉尘浓度、生产性毒物浓度和生产性噪声强度进行检测,定期对接触粉尘、毒物、噪声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调离,保护作业工人健康。
为了防止二次尘源污染,车间一定要执行不清扫不交按班制度。
要有专业队伍或人员定期对防护设施进行维修保养,经常保持防护设施完好状态。
在装卸比脲醛树脂胶罐时,要防止泄漏,加强个人防护,配戴防毒面具或戴防毒口罩,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
加强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企业法人及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切实把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综合来看,影响综合指数增高的因素主要是削片机、刨片机处,因此对噪声超标作业场所应安装消声设备或减少接触噪声时间,按照《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每增加3dB(A),接触时间减少一半,如作业场所噪声为97 dB(A),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虽然削片和刨片工段均有操作间,但在此处工作的检修人员,必须配戴耳罩、耳盔等防噪声的个人防护用品。
结论:均质刨花板生产线设计比较先进,布局比较合理,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噪声的防护设施基本齐备,经连续3天对各项卫生指标的测试除个别点超标外,90%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经过整改后,同意投产使用。
一、面向地方公共卫生的人才培养
(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地方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完善需要大量的公共卫生人才,大力发展我国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关键也就是人才。为地方培养合格的、高质的公共卫生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为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的最基本形式。医学院校的发展应该与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需求发展相结合,不断努力提高公共卫生人才的教学质量。医学院校为地方培养公共卫生服务人才,首先就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为地方培养合格的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医学院校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要重视以下方面:
1. 加强医学生预防医学教育
预防医学教育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但是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方面。医学院校教学中,无论是专科医学还是全科医学,都必须要重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育。通过预防医学的教育,可以加强医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态度,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并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后的临床行医过程中能够敏锐的感觉到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报告,第一时间的解决公共卫生问题。
2.公共卫生人才的层次培养
医学院校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应该根据不同的要求氛围不同的层次进行人才培养,其中应该以大专或本科学生为主培养基层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对公共卫生硕士应该培养成为更高层次的公共卫生领导者。通过对不同层次人才的的不同培养,可以更好的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好的为地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3. 强化对在职公共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
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在毕业后还是要通过医学教育进行不断的培训、提高。医学院校应该强化对在职公共卫生人员的学历教育,要积极的为创造条件,为公共卫生的专业开设成人学历教育,并可以实行相对宽松、合适的弹性学分制,准许参加培训的公共卫生人员分阶段的完成全部学业,并鼓励在职的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到学历教育中,提高整个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能力水平。
(二)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医学院校为地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方法就是要为地方培养适合的公共卫生人才,因此医学院校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培养途径,不断丰富和拓宽人才培养的途径,而这些人才培养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教学方法改革
医学院校长期以来都是以传统的知识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新时期内仍是需要提倡的,但同时为了追求更高的教学效率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就必须要继续的、充分的挖掘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内在优势,以培养学生更为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
2. 教学模式创新
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往往较为单一,因此医学院校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地方共公告服务,就应该要根据本校的实际办学条件和办学特点,并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选择设计适合本学校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弹性学分制的设立来吸引更多的在职公共卫生人员进入学校学习,不断完善全方位的教学模式。
3. 重视医德和职业素质教育
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项特殊的工作,对其工作人员的培养和职业培训必须要在强化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重视医德和职业素质教育。医学院校在进行专业知识和节能培训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辅以针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健康保健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认识。
二、加强公共卫生研究
(一)增加地方科学研究比重
医学院校的主要任务除了对公共服务人才的教学培养、以及附属医院的医疗工作外,还肩负着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在医学院校为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事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在重视教育和医疗工作的同时,还应重视增加对地方科学研究的比重。医学院校通过增大面向地方的科学研究比重,可以更好的开展公共卫生的研究。医学院校除了要在教学阶段积极的争取国家的科研项目外,还应该加强与地方科学研究结构、省市重点科研企业之间的联系,充分的发挥医学院校在人才、技术、设备方面的优势,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和鼓励学校教师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处理、疾病预防与控制、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防控、社区医疗保障、卫生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来不断的提高为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二)重视科研成果转化
医学院校在重视医学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增加对地方科学研究的比重、增加科研课题研究,但在此基础上,医学院校还应该要积极的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方式,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通过有效的技术开发,才能够真正的转化为可以应用与生活、生产的物化现实生产力,才能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医学院校在重视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必须要强化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转化的意识,不断的探索更加丰富的教学和企业合作的模式,通过与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建立产业技术的战略联盟,加强学校科学研究实验与企业生产开发的衔接,为地方建设一批能共服务于地方建设、具有较高及鞥整理的可以成果转化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全面的附近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三、全方位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也变得更加丰富。医学院校除了承担着教学工作的任务外,还应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做好基本社会服务的同时,可以开辟更多的服务渠道来为地方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一)宣传文明卫生理念
现代大学负有创新文化、引领社会、宣传民众的使命。据调查统计,2003年我国公民基本科学文化素质达标率仅为1.98%,与发达国家情况相去甚远。中国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良习惯已为世人侧目,公民卫生意识急待提高。早在上世纪4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的现代健康观,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医学和卫生革命的理论基础。
传承和普及医学和健康思想文化,普及现代健康观,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医学院校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医学院校可以根据地方实际的卫生情况,以及在日常行医过程中所发现的地方性的常见病和季节性的常见病等常见疾病进行宣传,向公众进行科学的解释,引导公众参与到卫生宣传中,保持对健康知识的学习热情,促进公众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温州医学院一直高度关注这一工作,常年开展各种以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为主题的义诊活动,开设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将卫生宣传教育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组织出版了一系列面向公众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普及报刊和读物,提出了让公众走近现代健康理念的口号。
(二)积极献计献策
医学院校的专家、教授通常在公共卫生领域内,对一些涉及到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的问题有着权威的、科学的、专业的发言权。而在地方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积极的专业的意见对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在服务于地方公共卫生工作中,要支持并鼓励其教师和专业的技术人员积极的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通过自身专业领域内的咨询决策工作来推动地方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科学制定。
(三)重视卫生防病工作
卫生防病工作通常是地方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而卫生防病工作的开展需要医学院校融入与地方,并要主动的与政府相配合,发挥自身优势,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此来为地方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必要的支持。医学院校可以充分的发掘学校在人力、物理方面的各种资源,与地方群众的健康情况相联系,尽可能的满足地方群众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各种需求,满足群众对疾病预防、科学质量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傅华.如何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来夯实公共卫生这道墙[J].复旦教育论坛,2005,3(1):87-89.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村食品安全
农村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工作措施,做好事前防范,加强事中监管,确保农村饮食安全。
二、强化措施,保障农村家宴食品安全
(一)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
按照食品安全工作“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司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辖区内的农村家宴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指定专门机构,落实专人负责辖区内农村家宴的管理备案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落实村民委员会主任负责制,各村民委员会主任对本村宴席安全工作负总责,负责对本村宴席办理的申报及安全督查;县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农村家宴环节的监管和技术指导;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做好相关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村民委员会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家宴食品安全工作组织和管理制度,制定配套措施,落实农村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实施农村家宴承诺管理制度
农村村民因婚丧喜庆等活动需自办宴席宴请亲朋好友的,凡举办50人(5桌)以上的家庭宴席,事主必须提前5日向所在村民委员会报告,并与村民委员会签订《农村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承诺书》,承诺书主要内容包括:事主自觉到工商部门所确定的食品安全示范店购买食品;厨房环境整洁、餐具消毒卫生、食品储存条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所聘请的厨师持有健康体检证和上岗培训证等。宴席承办人所在行政村的村民委员会主任负责督促事主、厨师落实承诺书的相关要求,及时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报告自办家宴的相关情况。各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对不具备举办家庭宴会条件的整改意见,督促其落实整改措施并监督整改到位,确保自办家宴食品安全。
(三)强化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监管
为确保农村家宴食品安全,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对本辖区内举办的各种家宴做好登记,于次月5日前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报上月家宴登记情况,落实工作人员对农村家宴进行现场检查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并在宴席承办人与村民委员会签订的承诺书上签字。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做好相关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四)建立农村家宴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一旦发生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宴席举办者要立即向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监管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件。村民委员会及宴席举办人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人员救治工作,主动提供菜肴留样、剩余食品、原料及相关物品,确保应急和调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五)加大农村家宴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力度
对因农村自办家宴工作不到位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对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相关负责人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对擅自操办农村家宴,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家宴举办方承担事故主要责任,并给予一定经济处罚;承办家宴厨师未尽到应尽的食品安全责任而造成事故的,须承担相应责任,并给予一定经济处罚。对行政监管部门和有关执法人员失职、渎职、不作为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监管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功法运动是武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与格斗技术而进行的一项专门性练习。由于功法练习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武术习练过程中要进行的一项基本功训练,而对它的研究多停留在其辅助功能上,对功法单独的养生健身效果研究较少。随着中国武术在海内外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人们对武术的了解越来越深刻,对它越来越喜爱。再加上武术研究者对武术实践和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从技术动作、攻防意识等方面进行挖掘与整理,而且越来越重视对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强身健体,调理身心的价值渐渐被丰富起来。作为武术内容之一的功法运动,对人体保养身心延年益寿的养生功能日渐被人们认可。
1.武术功法运动的内涵阐释
1.1武术功法运动在武术定义中的凸显
要说明一个事物,首先要认识该事物是什么,弄明白它是什么,才能很好地着手进行解释说明。因此,我们要对武术功法运动的内涵进行解释,就要首先对武术功法运动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1932年颁布的《国民体育实施方案》中对武术概念的表述:“国术原我国民族固有之身体活动方法,一方面可以给自卫技能,一方面可以锻炼身格之工具。”1961年10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2]写道:“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这里的“有关锻炼方法”指的就是现在的“武术功法”,当时没有明确对其说明。1990年8月,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明确提出:“武术……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周伟良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中对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包括功法练习为活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3]。2004年4月,《中华武术》刊登洪浩博士“现代武术的三次革命与概念嬗变”[4]一文,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武术功法的发展情况,并在文章末尾写道:“第3次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此次革命也必将影响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认识,让我们期待着武术概念的第3次嬗变,期待着多年来被游离于武术概念之外的功法运动加入武术概念的家庭。”到了2005年蔡仲林和周之华主编的武术教材《武术》对武术的定义“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5]。从以上对武术的定义和有关武术功法的文献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武术的功法运动有原来的不突出,到现在以定义的内容明显地被提出来,乃至出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样极力推崇和重视武术功法的拳谚。一方面说明了功法运动在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服务的同时,另一方面不难看出,功法运动的地位也是一步步提升,逐步受到人们重视。
1.2武术功法运动的内涵
历史悠久的中国武术是由若干拳种组合成的一个体系,据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武术挖掘整理活动中总结,中国武术共包含129个“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学者们把这些拳种所包罗的名目众多的徒手和器械套路,统称为“套路运动”;把这些拳种所包罗的变化莫测的攻防技法,称为“格斗运动”;把这些拳种所包罗的琳琅满目的练功方法,称为“功法运动”[1]。也就是说武术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提高某种技击能力为最终目的、专门的练习活动的总和(包括练习内容和方法)。
1.3武术功法运动包含的内容
从文献资料看,集中记述武术功法的有明代的《易筋经》、清代刻本的《内功图说》、民国年间(1911―1949)出版的《少林七十二艺》和《练软硬功秘诀》等。1990年8月出版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7]中,将上百种练习形式不同的功法,分为柔功、硬功、轻功、内功和感知功五类。这里我们借鉴2005年蔡仲林和周之华主编的武术教材《武术》对人们常见的功法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功法运动主要是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练习服务的,当然也有专门只练习功法运动以达到健身的,如专练“马步桩”以增加腿部力量,专习“排打功”以增强人体的抗击打能力,等等。功法运动的内容随着武术的发展更丰富多彩,下面按形式和功用讲武术功法运动分为内壮功、外壮功、轻功和柔功四类。
2.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体现
武术功法运动的健身功能,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被作为保健功法和保健疗法引入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到21世纪初期,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向全国发出征集武术健身方法的通知,拉开通过武术功法健身的新一轮。从人们的习练过程中可以看出,武术功法运动和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养生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其运动形式看,它们都是通过“调形”、“调息”、“调心”进行的,注重人体全面的、整体的修炼。
2.1武术功法运动中的“调形”功能
“调形”,即调整身体运动时的姿势以适应锻炼的基本要求,调形的方法常用卧式、坐式和站式(含行走)三大类。中医认为:“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武术功法运动中的柔功锻炼的目的,就是锻炼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舒缩能力,提高柔韧性。武术硬功就是锻炼和提高人体的攻击力度和抗击打能力的练习方法。这类功法的锻炼目的在强筋骨、长力气的同时,将人体锻炼成“无一处惧打,亦无一处不打人”的所谓“金刚之体”。
2.2武术功法中的“调息”功能
“调息”,即调整呼吸,古代称为吐纳。通过调整呼吸,在意念的支配下主动吸收新鲜的氧气和自然界中各种有益于身体的精微物质(如空气中的负离子),同时排除体内的浊气、废气;调动人体之内气,增补人体先天之元气。并通过意识使之逐步聚集、储存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或使其循经络路线运行,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体内真气充实奇平衡,实现扶正法邪健身之目的。武术功法运动强调整体性,讲究内外兼修,其练习的要点和难点在于通过练内功,培养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的能力,这样才能内外合一地以身发力。显然,内功功法练习的目的在于锻炼人体运动时,意、气、劲、形四者一动俱动、一到俱到、一止俱止的能力。
2.3武术功法中的“调心”功能
“调心”,即调整锻炼者的意识,使锻炼者自身的思想、情绪、意识逐渐停止活动,安静、清静下来,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身心平衡状态、调心在“三调”中最重要,只有使心进入一(即正念),或无念(即无后天意识支配状态),才能开发体内的潜能,全身肌肉、神经、血管等各部器官的组织细胞才得到充分放松,体内的生理、心理功能调节才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最佳协调和统一。而武术功法运动则以调心养神锻炼为主要目的,其依据是“心主神明”的中医理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只有通过“积神生气,积气生精”的锻炼方法,使人体精、气、神充盈、平衡,人才是健康的体现。肉体健康,心理、生理不健康者,不是健康之人也。武术项目中的太极拳、气功,对练精生气、养神健身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和效果。
3.结语
武术功法运动的很多练习内容都与传统养生理论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调形”、“调息”、“调心”达到调节人体身心平衡的功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武术功法运动在为套路和搏斗服务的同时,其养身、健身、护身等价值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人们强身健体、调养心神、平衡身心的一种养生手段。
参考文献:
[1]体育教材编审委员会武术编选小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1:12,16.
[2]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67.
一、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向课堂的45分钟要效率
所有的教学都离不开课程的讲解,尽管教学改革不断进行,但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操作中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些知识只有经过老师讲解学生才能明白。信息技术每班一周一节课,要在有限的课堂里传授众多的内容需要老师精心备课。对于每堂课我都精心备课,但我会充分尊重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电脑前进行简单的操作。例如电脑的硬件组成、系统的构成及病毒的查杀,都可以让学生亲自去了解、实践,在实际操作中自然地把知识消化掉。另外,我在计算机中装了一系列的必修软件,让学生通过一个软件学会一些知识,同时也允许学生到一些指定的网页进行网上学习。这样,学生从计算机课中了解到: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或获取信息。要精心准备教学目标,让每一堂课都紧张有序,环节紧凑。总之,老师要精心准备,不浪费课堂的每分钟,向高效课堂要效率。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学生大都15岁~18岁,诗一样的年龄。这样的年纪,讨厌老师整天说教,他们爱幻想也有实践的冲动。所以,我们的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许多学生不知道的新奇事物,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情景,采用演示的方法进行形象化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信息技术的功能时,我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演示,把信息技术的优越功能展现给学生。在讲解信息技术时,通过一些有趣的小软件逐渐揭开信息技术的神秘面纱,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愿意动手,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还是孩子,爱玩还是他们天性。信息技术与其他科目不同的是,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尊重他们的这种天性。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学生觉得上信息技术课既充实又享受。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他们赠送给同学一段既定的祝福(此段文字老师已经写好),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他们就会发现,要想赢,必须先练习好指法,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喜爱游戏也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对孩子们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因为它充满了趣味性与挑战性。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一些教育小游戏,让学生熟悉课本知识并有效地进行实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曾经的理想变得很现实
从一开始,她就不愿接受“小人物”的命运。她从小的理想是当政治家,上初中时,她曾跑到华东政法学院看国际政治系什么样。她天生对政治、外交这些“大事”感兴趣。12岁那年,她甚至一个人跑去上海青年宫看秋瑾的血衣。她崇拜“英雄”。
只是,和大多数被淹没的普通人一样,生活没有给她实现理想的机会――中止了她的学业。尽管她“学习很好”。16岁那年,王炼利进入一家大型造船厂当车工,政治家的梦想被日日轰鸣的机器一点点碾碎。书籍成了她寂寞岁月唯一的安慰。她偷偷借读《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到上海交大找内部供应的《世界通史》,甚至自学代数、几何。也因为爱读书,有人背后称她“精神病”。
1977年,王炼利在刚恢复的高考中考了高分,但因政审不合格,不得不再次回到机器旁。她的理想因此变得很现实:离开车床,不再做“圆疙瘩”。8年后,她又通过了17门课程的自学考试,成了四五千人的造船厂中第一个靠自学取得大专学历的工人。
用数字改变命运
1988年,王炼利干起了工程预算、审计,整天跟数字打交道,她发现数字“像艺术一样迷人”。她经常出没于旧书店,搜寻老数据。每次到北京,她都要到国家统计局旁边的一家专业书店,买大本的各种年鉴,收集数字。1994年,“全厂审价一支笔”的她因为不肯在一份工程决算价只有10万元却报价100万元的决算书上签名,被迫从国营船厂辞职。此后,她辗转于私营企业、上市公司,所从事工作都离不开“用数字说话”。到2004年,她关于房地产、国企改制等问题的经济论文先后发表,瘪了多年的理想气球又渐渐鼓胀起来,甚至有人称她是“民间经济学家”。她学会用“列昂惕夫矩阵”“无差异曲线”“科斯定理”这些专业术语,还能演算像天书一般奇形怪状的数学公式。
起初,她的文章并不受内地媒体重视。于是她辗转把论文投到香港,甚至放到网上。她经常给著名学者写邮件,兜售自己的观点。凭着一种锲而不舍的劲头,她的论文在圈内渐渐有了一定影响,博客的点击率日渐增高。慢慢地,她也结交了一些经济界的“主流学者”。她称自己“也许是中国最著名的退休女工”,希望写的文章能变成“传世之作”。然而她的家人却不这么看。她的论文,老公“一个字”也没读过,儿子也说“读不下去”。
在儿子眼中,妈妈并不那么称职。她精于数字,可上街买菜总是算错账,多给人钱。她不爱做家务,做饭、洗衣,等到万不得已才去做。她也不像外头说的那样坚强,看《大长今》哭得稀里哗啦。在热衷谈房子、股票、赚钱的亲友圈里,大家笑她做这些事“虚无缥缈,不来钱”,更不理解她经常花3个小时到图书馆,复印一次资料要花200多元,实在“拎不清”。有人说:“退休了,抱个孙子享享清福多好。”她说,有比当奶奶更高兴的事,那就是搞学术研究,那种乐趣“无法用言语形容”。按她的解释,做这些事最直接的原因是,她要拿数据说真话,以反驳那些不真实的言论。
坚定走下去
她从巴金的葬礼回来后,更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1967年她第一次见巴金,38年后当她再见巴金时,老人已安静地卧在玫瑰丛中,系着鲜红条纹的领带,永远睡去了。在无数的挽联中,她记住了一个:“用忏悔拒绝遗忘,以真话抗拒谎言”。她握着一张巴金闭着双眼的木刻像,走出殡仪馆,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说真话,一定。”
然而,一个退休女工在学术圈说出真话并不容易。她深深感到,中国的学术研究在某种层面已被当成待遇,而不是工作。搞学术研究成了“高层次”人的专利。偶尔,王炼利也会受邀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一次,她参加中国房地产税务工作研讨会,在介绍与会者的资料上,她被写成了“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她示好,称她“王老师”。但当她发言完毕对身份作更正后,一些专家学者的态度就有了变化。
她甚至破天荒地被邀请到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讲台,与她同台演讲的都是世界名校的教授、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不过,翻译介绍她时,说的是研究员,而不是“退休女工”。说到底,“复旦还是在乎我的身份。”她叹了口气。真正以“女工”身份登上清华大学的讲台,在她看来,那是值得终身纪念的日子:2007年11月19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位教授知道她的身份,邀请她给研究生班讲了两个多小时的课。她第一次真正成了“王老师”。当然,王炼利明白:这样的邀请,纯属这位教授的个人行为,校方并不知情。即便如此,她也知足了。10年前,她第一次到北京,就曾暗暗发誓:自己终有一天要进北大。“北大没进,进了清华,也不错!”她笑着说。
偶尔,她也会感念“女工”身份带给她的一点儿幸福感。因为“女工”,她被人称作“自由学者”。她也足够“自由”,不用服从老师观点,担心越了门派,也不用在乎主流不主流,而只在乎“对不对”。“女工”的身份还帮助她完成基层的市场调研。为了弄清楚保险行业的一些黑幕,她参加了保险经纪人培训,后来,就此写的文章还挂在一些保险公司的网站上。但更多时候,她对“女工”的身份感到无奈。她的名片“空荡荡的”,没有职称、单位,只有名字、电话。她说,郎咸平的名片也这样,但人家是名人,完全有资格空着,而自己实属无奈,难道名片上写“退休女工”不成?
医疗市场的竞争,将迫使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发展、由规模扩充向内涵建设转变、由数量攀升向效益转变、由偏重经济杠杆调控向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转变、由比较科学的管理方式向集约化、系统化管理转变的趋向。以下从毛收入与经济效益、经济管理与质量管理的概念和辨证关系可以看出,实施“四个”转变的重大意义。
1.1毛收入与经济效益的概念与辨证关系医院把医疗毛收入作为医院经济发展的目标没有错,但把医疗毛收入作为衡量医院发展快慢和考核奖励的标准,为了提高毛收入甚至不惜提高成本,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从概念上讲毛收入是不计(扣成本的收入,是医院经济实力的外在表现;经济效益是毛收入减去成本后的余额,是医院经济实力的内在体现。经济效益与毛收人成正比,与成本成反比,毛收人越高,成本越低其经济效益也。就越好,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既要提高毛收入,又要降低成本。
1.2经济管理与质量管理的概念与辨证关系在现实工作中,往往有人把经济管理与质量管理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随着质量内涵的拓展,费用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病人要求既要把病治好,花的钱还要少,这就是医疗质量新概念的一个内容,达到经济管理促进质量管理目的。经济概念进入质量内涵后,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减少费用,只有提高诊疗效率、缩短住院日。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抓好质量管理。
2强化卫生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与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降低医院药品、检查项目利润空间,实际上也就大幅度降低了医院的总体利润空间,给医院的可持续展带来了资金困难问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强化医院内部卫生经济管理,否则就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二是“看病难”与“看病贵”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政府对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主要是通过强化对医疗机构管理、降低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来解决群众“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因此,医院必须加强经济管理,降低医院运行成本,达到降低医疗服务价格的目的。三是强化卫生经济管理是减少卫生资源浪费的需要。作为一所医院,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十分有限,但对资源的浪费却随时可见。因此,医院通过加强内部经济管理,减少浪费、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是十分必要的。
3强化卫生经济管理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3.1强化卫生经济管理应注意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比,不仅需要全院人员人人参与,而且还需根据市场规律制订科学的成本控制约束性文件来实现成本管理,一是要对全院人员特别是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卫生经济管理知识教育,明确成本与产出的关系,牢固树立成本意识;二是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卫生经济管理监控体系。三是实现计算机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对全院药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及器械流通等实行监控,以达到控制成本,增加产出的目的。
3.2强化卫生经济管理应注意积累与分配的关系
积累和分配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所谓相互促进,是指积累是分配的基础,有效的合理分配又是创造良好经营收益的内驱动力,进而丰富积累。所谓相互制约,是指分配过度,积累减少,医疗卫生服务活动就不能正常运转,效益低下,导致无可分配。
如果没有有效的,比较合理的分配,个人、科室、医院三者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就不能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管理效率,营造不了好的产出。因此,处理好积累与分配的关系,是保障医疗与卫生服务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更是加快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3.3强化卫生经济管理应注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医疗卫生单位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为相互转化的医疗关系。医疗卫生单位提供的服务直接产出社会效益,可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轻社会负担两个方面计算出经济价值,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医疗卫生单位既要把效益放在首位,又要重视市场经济的压力,因此,医疗服务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医院经营的最终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须以经济效益最大化相伴而行,以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