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易地扶贫搬迁交流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05-28 13:57:4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易地扶贫搬迁交流材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易地扶贫搬迁交流材料

篇(1)

下面,我就进一步抓好脱贫攻坚迎检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全力以赴完成全年脱贫目标任务

2017年,省里下达给我区XX个村脱贫摘帽、XXXXX人脱贫的目标任务,力争完成XX个村脱贫摘帽、XXXXX人脱贫的奋斗目标任务。这些目标任务既是省、市给我区下达的政治任务,也是区委、区政府向市委、市政府立下的军令状,是向全区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不折不扣圆满完成。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上级下达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省、市对我区的督查情况来看,对我区的脱贫攻坚工作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也都客观指出了我区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突出问题和不足。就从刚才X副区长通报的情况来看,市复核组明确指出我区还存在脱贫攻坚档案材料缺漏、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不力等等问题。

同志们,今天已经是12月20日了,根据上级精神,省里计划在12月26日对全省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区实行“四合一”考核和第三方考核评估,而国家计划于明年1月份对各省区市进行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考核、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等。也就是说,今年省里实行“四合一”考核,我们XX区是省里面必检的,现在离省级第三方下到县区来考核只有不到一个星期时间了,离国家及国家级第三方考核也只有1个月的时间,当前我们最近紧迫的任务是要集中精力确保通过省级第三方考核。

因此,大家要一定要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全力以赴投入到脱贫攻坚的迎检准备工作当中,严格对照上级要求,紧盯上级反馈问题,怀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发扬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深入到自己挂点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去面对面推工作,确保市核验组反馈的问题全面彻底整改到位,以扎实的工作成效迎接国家、省级脱贫攻坚核验、第三方评估和非贫困县的扶贫成效考核。

二、对照标准节点,抓紧时间补足脱贫攻坚工作短板

国家、省里对各地扶贫工作的衡量,不仅要看你出了多少钱、派了多少人、给了多少支持,更要看脱贫的实际效果,看你存在多少问题、问题有多严重,解决的效果如何。近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相关的文件,里面就非贫困县(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标作了详细的规定,大家务必要认认真真学习领会、吃透精神,务必要盯住上级标准,抓住关键指标,把上级关于考核评估核验方面的标准和具体要求进行整理汇总,逐项逐条对照完成。要严格对照省委书记XXX对全区年终脱贫摘帽迎检工作提出的工作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抓好整改,一项一项列出明细清单,组织力量,克难攻坚,认真解决。

这里强调一点,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等方面薄弱环节,涉及到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一定要负起责任、密切跟踪,确保问题按时整改落实到位。特别是针对材料缺漏、归档不规范等共性问题,各专责小组一定要按时按要求报送材料,各镇要加快档案室建设及材料收集归档进度,完善卡册、档案资料,确保上级考核的时候有完整规范的材料呈送给他们。

总之,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规矩、讲大局的高度,把脱贫攻坚迎检工作作为全区所有工作的头号工程,作为必须不折不扣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全情投入,高标准、高质量、快速度完成迎检各项工作,确保我区脱贫攻坚工作经得起国家、省级考核评估和历史检验。

三、整合各方力量,举全区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一要领导带头,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脱贫攻坚“一盘棋”的思想,大家要多沟通交流、多换位思考、多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把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做好,也才能这么短的时间里把各项迎检工作做充分、做扎实。区领导要带头落实好挂点责任,今天会议之后马上亲自带队深入贫困村、贫困户,亲自协调解决问题,督促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同时要紧密结合分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好分管部门和领域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各镇书记、镇长要亲自抓“双认定”和迎检工作,亲自进到今年预脱贫户把关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指标完成情况。各专责小组、各成员单位、区直各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要及时提供佐证材料,指导各镇做好相关迎检业务工作,协助各镇做好佐证材料收集等工作。要吃透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严格按照上级脱贫标准执行,确保工作经得起考核评估和历史检验,绝对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搞数字脱贫、假脱贫,谁在这个问题上弄虚作假,就严肃处理谁。这里强调一点,对于亟需解决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解决,解决起来需要一定时间的,就要开绿灯、特事特办、抓紧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和分管区领导反映情况,必要的时候可以和我反映情况,绝不能藏着掖着,耽误全区脱贫攻坚的大局大事。

二要再接再厉,持续提高贫困群众满意度。处理好干群关系非常重要。扶贫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是群众满不满意;群众满不满意,关键在于对驻村干部是否满意、对帮扶责任人是否满意、对帮扶方式是否满意、对帮扶效果是否满意。群众满意度,不仅看脱贫户满不满意,还要看非脱贫户满不满意。这点我们区的干部普遍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也得到了上级督查组的认可,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沾沾自喜、疏忽大意,一定要再接再厉,保持住我们做群众工作的好传统、好做法,继续做好答疑解惑工作,不断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特别是这段时间,村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一定要扎在村里面,跟群众打成一片,加强沟通,培养感情,建立更加良好的干群关系。

三要严肃督查,倒逼责任落实到位。执行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凡是区委、区政府安排的工作都必须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区督察专责小组要在接下来这个星期里,要集中力量到各镇各部门专项督查脱贫攻坚工作,对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或个人,要及时向分管区领导汇报情况,督促其整改到位。同时,各镇各部门也要自己组织开展专项督查,严格对照要求自查自检,抓紧时间自我整改,确保本镇本部门工作达标。

篇(2)

本刊特刊发这篇来自太来乡的实地调研报告,希望能对省内其他地区的扶贫开发有所借鉴和参考。

突破瓶颈,夯实基础谋跨越

太来乡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关键在于他们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群众欢迎、成效显著的扶贫开发路子。

按照“路要好”的要求,加强以乡村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发动群众投资投劳,重点建设以素(朴)太(来)路为主的“一纵一横一环线”交通骨架。目前已完成通乡油路14公里,通村水泥路3.5公里,通村通组路40多条148.2公里,街道水泥硬化路面1.2公里,太来乡汽车站、荆江野济河旅游码头和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农网改造已经结束,电价由过去每度1―2元降到0.5元以内。移动通讯网络实现了村村通。太来至芭蕉小学4公里水泥路、太来至荆江12公里通村油路、投资4亿元的长塘水电站和洱海水电站的修建全面动工。11000亩中低产田土综合整治工程正在实施。

按照“山要绿”的要求,加强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民的生计结合起来,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因地制宜,种植经果林,让农民得到实惠。“十五”期间完成退耕还林8707亩,实施天然林保护1700亩。2007年完成退耕还林1000亩,荒山造林350亩,在榨房、方田村种植樱桃300亩、桃子100亩,建立了2100多亩草地生态畜牧业养殖基地,为贫困农户找到了一条长期致富的路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依托野济河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发展乡村旅游。全面展开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沼气池建设1300口,并把建沼气池和改厨、改厕、改圈相结合,民居卫生大为改善,农村环境较为整洁,在实施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上初见成效。

按照“有水喝”的要求,加强以人畜饮水为主的水利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完成了五锁、沙寨两村小水窖建设200多口4556立方米,修建了水塘小学蓄水池250立方米。乡政府周边村寨6945人的饮水项目正在实施,有11833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12公里的芭蕉大沟治理工程完成前期勘测并开始动工,可望解决2000多亩土地旱涝保收问题。

按照“人要富”的要求,加强以结构调整为主的增收工程建设。在进一步抓好大宗粮油作物科学种植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芭蕉、箐口等条件较好的4个村发展错季节蔬菜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种植了脱毒马铃薯、辣椒等2000多亩。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训农民2500人次,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劳动力外出务工5100人,预计可增收288万元。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抓好人居环境建设,完成茅草房改造514户,对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86户进行了易地搬迁。把党的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村到户,有869户1495人享受了低保待遇,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常住人口基本上参加了“新农合”。着力开发矿产资源,引进山东兖矿集团、湖南正湘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磨盘山煤矿和箐口煤矿已经开工,预计投资7亿多元,设计规模年产240万吨,投产后可带动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并让3000多劳动力就业。

解放思想,继承创新求发展

肩负扶贫开发的时代使命,太来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阶段扶贫开发,既搞好常规工作,又谱写新的篇章,既继承原来好的工作方法,又不断创造新鲜经验,做到不自满、不懈怠,动真情、扶真贫,办实事、求实效。

转变作风动真情。乡党委多次组织乡村干部认真学习石宗源同志的讲话精神,结合扶贫开发实际开展大讨论,克服急于求成、坐享其成两种思想倾向,进一步坚定了干部群众开展扶贫开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干部群众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顽强拼搏精神,锲而不舍地扎实工作,逐渐形成了“坚定信心、扎实苦干、团结互助、开拓创新”的太来精神。实行乡干部每周一到村夜访制度,与群众交流思想感情,研究脱贫致富路子,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变上访为下访。这个制度实行以来效果很好,比如修建村组路的土地调整、茅草屋改造、农网改造、人畜饮水工程、改厕改灶和建沼气池等工程的具体落实,基本上在夜访中讨论解决。号召全乡干部把每周的星期六作为义务扶贫日,深入到村到户开展工作。成立扶贫工作宣传队,创作舞蹈、小品及诗词歌剧等节目在全乡巡回演出,宣传好人好事,批评懒惰思想,激发干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热情。去年,太来乡获得全县乡镇综合目标考评一等奖。最近,经省委批准该乡党委被评为全省勤政廉政先进单位。

重视党建抓基础。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重点抓好“五好”党支部建设,使村级组织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调整充实村级组织力量,选配5名年轻党员和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适当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工资比一般村干部工资高出80元―120元。在各村建立了党建综合服务室、远程教育站点、农家图书室、卫生室、室和警务室。发挥“双培双带”作用,全乡532名党员中有五分之一的党员成为本村的致富带头人。2007年发展的第一批17名党员中,有5名是致富能手,通过“1+1”的形式全乡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532户。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党小组,明确合作社党员董事长或总经理任党小组组长。在芭蕉村开展“党员风采”活动试点,根据爱好、特长、居住区域及发展现状,将全村23名党员分为发展农村经济、扶贫帮带、信息技术管理、和谐文明风尚四个党小组。“要想富得快,全靠支部带”,“争先创优”在太来乡蔚然成风。

群策群力定规划。按照石宗源同志在太来乡调研时强调“规划先行”的要求,围绕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发动群众集思广益,邀请专家献智献策,争取部门大力支持,经过反复修改论证,前后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制定了起点高、思路宽、项目好、能落实的《太来乡2006年―2010年扶贫开发规划》。同时,在省直机关赴黔西县党建扶贫队的指导帮助下,全乡13个村也相应制定了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建立了村级项目库。方田村荆江组在省建设厅支持下完成了发展和建设规划。通过规划来带动项目建设,广大群众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乡村干部也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责任,找到了抓手。

分步实施保重点。积极探索扶贫开发的新机制、新路子,逐步建立抑制返贫的长效机制。一是分类指导。采取开发式扶贫、生态移民、易地扶贫、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到户,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全乡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二是重点突破。变全面推开为重点突破,组建扶贫开发、计生工作、社会治安、基层党建、后勤保障等5支工作大队,集中在芭蕉、太来、榨房、箐口和方田等5个村开展试点工作。三是选准项目。综合运用部门帮扶资金、省财政整村推进专项资金,把村级规划进一步做实,把帮扶项目进一步选准,重点推进一批村组道路、学校、村级活动室、卫生室等设施的建设维修。

示范带动,产业扶贫助增收

产业为纲,惠民为本。太来乡抓住产业化扶贫这条主线,重点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高效惠民农业项目,逐步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的目标。

科技提升作保障。按照石宗源同志“适时可请李桂莲同志去太来一趟,帮助乡里出些点子”的指示精神,邀请了我省著名蔬菜专家、省农科院名誉院长李桂莲6次到太来乡芭蕉村,指导116户农户种植辣椒、豇豆、萝卜、茄子等错季节蔬菜300.6亩,总收入70万元以上。该村村民李文友种植豇豆2.5亩,收入7000元。预计芭蕉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2500元,比去年增加500元,土地真正成了群众的脱贫田、致富园。今年,全乡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多次请农科部门、开磷集团的专家指导农业生产,粮食、油菜等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能人带头作示范。大力实施“一村一名科技示范户”工程,要求各示范户在种植烤烟、畜牧养殖、建沼气池、修小水窖、加工农产品等项目上发挥示范作用,并带动1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院子村科技示范户朱正勇去年家庭年人均收入800元,今年在乡科技入户技术员指导下,种植玉米3亩、脱毒马铃薯1亩、樱挑2亩、烤烟4亩,养殖二元杂交母猪1头、商品猪2头、兔子30只,建沼气池1口,购饲料粉碎机1台,今年人均增收4477元。榨房村科技示范户叶胜模发展种养业,修建圈舍4间,饲养牛2头、猪7头,种植磨芋1亩,种植樱桃、葡萄等经果林8亩。

协会运作促发展。分别成立了芭蕉村反季节蔬菜专业合作社、箐口村退耕还林专业合作社、方田村果蔬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资金不足、技术缺乏、信息不灵、销路不畅等问题。方田村果蔬专业合作社,是2007年部分农户以每亩300元的租金流转集中150亩土地的基础上成立的,返乡创业的年轻社长周富贵组织种植西瓜获得成功,吸纳当地32户农户107人就业,人均月工资900元左右。芭蕉村反季节蔬菜专业合作社与贵阳等地批发市场联系组织销售了大批蔬菜。箐口村退耕还林专业合作社,将退耕还林补助款以100元为一股存入太来乡信用社,作为村民发展生产资金不足时的贷款抵押,合作社还向信用社贷款购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以低于5%―10%的市场价供应群众。

典型引导,农民群众成主体

太来乡坚持政府倡导、农民主导、典型引导的开发式扶贫方针,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扶贫开发的主体。

篇(3)

当前,**正处于新常态下的经济“调速换挡期”,也是“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按照“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的要求,今天的会议和年初的“两会”确定了全年的总体目标,任务繁重。今天虽是农历正月初十,但是已经进入2月份、一季度即将过半。发展不等人、工作不等人,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走出节假日放松心态,收心归队,进入紧张快干状态,按照的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

(一)要善于“创新领跑”。“干成”是态度,“干好”是高度,只有按“干好”的要求,拉高标杆,自我加压,才能确保“干成”,进而干出精彩、干出一流。对此,穿新鞋走老路不行,缩手缩脚、按部就班跟在别人后面更不行。我们必须敢于用创新的办法超越自我求突破,敢于用领跑的勇气超越同行当排头。如,住建部门和各乡镇、村要敢于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打破惯性思维,寻求新的发展动能,重振全省先进、全国一流雄风。源潭镇要“新班子、新气象”,以争创一流的发展锐气,在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上出经验、出成果、出形象。教育局和野寨中学要以争创全国特色名校为契机,让办学特色为教学质量增光、让教学质量为办学特色添彩,言必行、行必果,实至名归。

(二)要细化“任务清单”。会后,县委办、政府办要按照“工作项目化、措施具体化、责任人格化”,尽快将张书记今天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各项任务逐项分解、明确牵头县领导和主抓部门、承办单位。各级各部门要细化、量化各自牵头的每一项工作,明确“路线图”、倒排“时间表”、制订“责任书”,形成具体的方案,经牵头县领导审核后,本月15日前报“两办”把关汇总。具体要把握好三点:一要把控“节点”。各项工作要倒排到月、到主要节点,打好“提前量”,逐月逐项调度。二要强化“举措”。各单位负责同志要脑中有“责”、心中有“账”、手中有“方”,尤其是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畅通工程,扶贫办、发改委、住建、交通等部门和各乡镇、村要制定更细的方案、更实的举措。三要准时“销号”。各级各部门要把任务清单作为全年工作的“蓝本”,对照时序,紧盯不放,做一件、成一件、销号一件。

(三)要压实“发展责任”。在座的县、乡、村各级干部和企业负责人,都是**发展的“顶梁柱”,必须把抓落实的主要责任扛起来,做到“守土有责、负责、尽责”。今年发展的每项任务,都要跑表计时、到点验收。各级各部门也要把本单位的每项工作压实到每位干部肩上,确保“有人主管、有人主抓、有人负责”。县委督查室、政府督办室、县考核办要真督查、真督办,尤其是对脱贫攻坚、实事工程、年度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重大项目落地,做到“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要账”,确保向全县人民交出合格的“成绩单”。

二、干成,干好!必须突出关键、重锤钉钉“实干”

今年,中央定位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省、市提出了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刚才张书记的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1234”工程,摆在我们面前的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一步一个脚印,一锤接着一锤敲,干出**新气象和发展新局面。

(一)抓脱贫攻坚。脱贫攻坚不仅是发展任务,更是政治职责,全县上下要全力以赴,确保全年实现1.94万贫困人口脱贫、15个贫困村出列。机制完善上,“一办九部”牵头部门要尽快出台2017年度实施方案,加大到村到户到项目帮扶力度,加大月督查、月通报、月调度力度。项目建设上,对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发改委和塔畈、黄柏、余井、龙潭、源潭等5个乡镇要“一天一报告、两天一通报、一周一调度”,确保按期完成竣工搬迁任务。同时,要尽快谋划启动2017年易地扶贫安置点建设。扶贫办要加快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确保在6月30日前全面建成。民生工程上,省政府已明确今年将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其中新增6项、提标扩面5项、整合归并6项、继续实施22项。民生办和牵头部门要立即着手谋划,早启动、早实施、早见效,为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抓产业转型。市委、市政府将**首位产业定位为“医药健康、文化旅游”。围绕这个定位,如何加快转型、做大做强,是摆在全县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一要壮大工业规模。华业香料和卫康制药正处于上市关键时刻,奥力欣正式投产条件具备,开发区和投金办要加大跟踪服务力度,支持生物医药做强做大。经信委作为主管部门,要加强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的运行调度。开发区要抓好卫康二期、正威新材料、汽车轮毂等重大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招商部门要会同经信、旅游部门和开发区、度假区,按照“首位产业、首位政策、首位招商”要求,引进一批强链、补链、延链型项目。人社、人行等部门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人才、资金等要素供给服务问题。二要做响全域旅游。去年全域旅游和天柱山“铸美靓牌”活动带来了春节期间景区景点和宾馆、农家乐爆满的喜人局面,今年我们要乘势而上。旅游部门要按照“顶层、顶级”要求,尽快启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确定旅游形象口号,牵头相关部门和乡镇要精心策划更具特色、更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打响**乡村旅游品牌。三要提升农业品牌。我县的农特产业基础较好,但品牌杂而乱,尤其是茶叶品牌整合效果不理想。春茶即将上市,农委要加大牵头整合力度,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提升我县农产品影响力。

(三)抓基础配套。今年的工程项目量多面广,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交通建设上,G105利民大桥至桃花铺段改建工程年底前要完成路基工程,交运部门要督促PPP中标单位尽快动工建设。今年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任务是482.5公里,各乡镇和村(居)要尽快完成图审、招标和征迁等前期工作,所有项目上半年必须动工,确保11月底竣工验收。同时,要重点抓好2016年度畅通工程扫尾,完善排水沟涵、道路路肩、安保设施等建设。水利建设上,所有涉水工程汛前必须确保安全度汛条件。其中,皖河治理和皖水综合治理基金项目要尽快动工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基金项目要加快推进,六公堤拦河堰汛前要完成堰体主体工程建设,确保安全度汛。电力建设上,今年的建设任务比较重,供电公司要站在全县大局的高度,敢于担当,勇于推进。其中,卫康制药双回路供电建设问题,3月底前要完成新线架设,保证企业用电安全。

(四)抓城乡建设。近年来,我县围绕“山水田园城市、特色风情小镇、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一批亮点和品牌,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抓实、抓好。一要建靓城市。县城大外环绿化美化提升工程是2016年重点工程,开发区、住建局、交运局、公路局、度假区要加快工程扫尾,3月底前要全线竣工。莲花路一期是去年实事工程,住建局、征迁办要加快推进,确保及时竣工通车。文化公园一期是2016、2017两年实事工程,要加快PPP项目进程,尽快完成招投标,确保年内完成场馆主体工程建设。公交枢纽站和50辆新能源公交车投放运营是今年实事工程,度假区、交运局要加快县公交枢纽站建设进程,优化公交线路,尽量便民利民。同时,要加快“十里绿道银滩”、二乔公园二期建设和皖潜大道、舒州大道、天柱山路山门至零碑段黑色化改造。这里特别强调金家河泵站、皖国西路排涝工程,住建部门要尽快完工,实现今年汛期不内涝。二要建特集镇。去年启动的10个集镇整治要抓紧扫尾,今年要启动剩下的6个乡镇政府驻地整治。住建局和各乡镇要总结经验,坚持问题导向,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任务。三要建美乡村。重点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抓好2015年度省中心村迎检准备工作,住建局要加大督查指导力度,8个中心村所在乡镇要对照省考核验收标准,逐条逐项补缺补差,确保取得好成绩、好名次。另一方面,要抓好2016年度美丽乡村建设扫尾,目前40个省、市中心村还有13个尚未验收,美丽办已下发整改通知,有关乡镇、村务必于3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同时,要尽快启动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

(五)抓发展保障。当前,**正处于大建设、大转型的关键阶段,发展是否顺利推进,保障是关键。一要抓项目争取。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争项目就是争资金”意识,紧盯国家政策走向,精心策划一批产业发展、交通水利、城乡建设、教育卫生等重大项目。发改委要牵头完善重大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做精做细项目包装,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争取力度,力争申报总量继续保持全市前列。二要抓好融资。投金办要再接再厉,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督导县投资公司做好企业债发行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发行,国有皖源政策性担保公司要尽快运营。交运局牵头的G105利民大桥至桃花铺段改建工程PPP项目要尽快与中铁八局签订合作协议,加快工程建设;住建局牵头的县文化公园一期、农村生活污水项目要尽快完成招投标。三要抓好征迁。去年是征迁工作大丰收的一年,全年完成征地1.1万亩、拆迁安置1021户,有力保障了各项工程顺利推进。征迁办、开发区、度假区及梅城、源潭、黄柏、官庄等乡镇要认真总结经验,各相关部门、乡镇和村要加大征迁力度,确保今年应征尽征、应拆尽拆。这里特别强调,下浒山水库坝体工程进展顺利,今年4月底前100米洪水位以下的征地拆迁和人口迁移必须完成,年底前大坝将下闸蓄水。下浒山水库指挥部办公室及源潭、黄柏、官庄等乡镇、所在村务必加大征迁工作力度,加快移民安置点建设,确保下浒山水库工程按期蓄水。

三、干成,干好!必须着眼全年、抓好开局“快干”

一年之际在于春。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快干争先意识,早行动、争主动,以旬保月、以月保季,确保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当前,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指标调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每月指标的调度和考评。统计部门作为总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各相关单位指导和统计人员培训,确保上报数据的关联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发改委、经信委、农委、财税、商务、人行等经济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和每月调度,确保应统尽统、应报尽报。尤其是今年财税征管、工业经济运行、进出口要抓早、抓实,确保均衡、良性运行,实现一季度各项指标高开高走。

(二)抓好春耕生产。物价、工商、税务、农机等部门要做好农资市场的监管工作,农委等涉农部门要加强指导,确保不误农时、正常生产。水利部门和各乡镇要加快整治病险水库、灾毁堤段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增强农业发展保障。

(三)提升卫计服务。卫计委和各乡镇要利用当前务工人员还没有全部外出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人口计生优质服务活动,掀起春季计生集中服务活动热潮,为全年计生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同时,春季是呼吸道疾病和其它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卫生、农业等部门要抓好H7N9等各种疫病的防控工作。

篇(4)

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全市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货币政策重大调整的意义,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内涵,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正确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坚决避免盲目“惜贷”现象的发生。要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迅速转移金融工作重心,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确保各项贷款增速高于上年同期3个百分点以上,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发挥央行职能作用,保证货币政策准确传导到位

一是用活货币政策工具。灵活调剂辖区再贷款、再贴现限额,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合理确定支农再贷款的期限、额度和发放时机,对涉农商业汇票优先办理贴现和再贴现,对流动性出现困难的农村信用社及时提供再贷款支持,确保其具备充足的信贷投放能力。发挥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继续对农村信用社实行比一般商业银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引导其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

二是出台信贷政策指引。结合国家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调整变化,研究制定《年信贷增长指导意见》等政策指引。取消信贷规模限制,督促金融机构编制并实施信贷投放规划,确保全市信贷合理增长。推行涉农、中小企业、助学、节能减排、灾后重建等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采取一定方式披露评估结果,引导金融机构有效落实信贷政策。

三是提高支付清算效率。健全征信、现代化支付、财税库行横向联网、银行卡联网、货币金银管理等央行服务系统功能,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提供平台,向社会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的金融产品,加速社会资金周转。

四是创新基础金融服务。提高现金预测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合理保证辖区现金的足额供应。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涉农、救灾补贴等财政补助资金范围,实现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所需资金“点对点”发放直达最终收款人。推广国库直接办理各项社保资金收支业务,提高社保基金收缴和社会化发放的效率。优化进出口退税业务流程,提高退税资金的到账速度。

五是扩大债券融资市场。加大金融市场融资创新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协调有关方面积极为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创造便利条件,逐步形成多渠道并进、多种方式并存的融资新格局。

三、强化各种配套服务,推动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

一是寻求解决富余资金的出路。以事关经济长远发展的231个重大项目为承贷载体,积极向上级行推介符合国家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条件比较成熟的重大项目,必要时可提供贷款承诺意向书,推动全市在困难中上大项目,在转危为机中谋求发展。

二是落实主办银行制度。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抢抓发展机遇,争当中央在宝投资项目的主办行或经办行,积极发放配套贷款,创新试办银团贷款,主动为企业提供结算、财务顾问等现代金融服务。

三是明确信贷营销方向。建立健全装备制造、城乡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环境保护、高新技术等重点项目建设资料库,加大对郑西宝铁路快速客运专线、麟北煤田运煤通道、宝平高速、西宝高速改扩建、省道212与210连线、(凤翔)支线机场、城市铁路专用线等重大项目的信贷营销力度。

四、突出信贷投入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加大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大基地支撑,百亿集团引领,工业园区承载,产业集群突破”的思路,探索抵押担保信贷新产品,着力培育12户百亿企业集团,促进宝石机械、宝钛集团、宝石钢管、秦川机床、西凤酒业、中铁宝桥等重点企业技术上水平、产品上档次,引领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二是推动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支持宝烟易地技改、石油钢管搬迁扩能、宝二电扩建、麟北煤田等企业项目,积极扶持石油钢管、秦川机床铸件、高新区汽车、长岭纺电等工业园建设,主动介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项目,切实提高产业集聚、技术扩散能力和核心竞争实力。

三是改进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尝试个人财产抵押担保、企业法人代表、大股东无限责任担保等融资方式,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对信用等级高、现金净流量大的科技型企业,简化贷款手续,实行利率优惠,必要时发放信用贷款予以支持。

五、积极实行政策倾斜,确保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一是完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农业银行要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农业发展银行要拓展支农领域,其他商业银行要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农村信用社要保持县级法人地位的长期稳定。县域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70%。

二是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探索发展多元化担保形式并存的农村信贷产品。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推动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的农村信贷供给市场。

三是创新金融支农产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和覆盖范围,研发基于“订单”与“保单”的金融工具,推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社+担保公司”信贷联保模式,适当增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提高农村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六、积极破解融资难题,力争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

一是改进中小企业信贷流程。设立中小企业信贷管理部门或服务窗口,划出一定信贷额度专门用于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信贷门槛,提高抵(质)押率,加快贷款审批速度。

二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推广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保理业务、法人代表个人财产担保贷款、公司担保职工自然人贷款,有效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三是支持配套企业稳健发展。以西部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依托,大力支持向机床工具、石油机械、汽车、钛材加工等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建设为平台,着力培育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能增加就业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环保、食品加工等科技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

四是构建多层次支持体系。完善风险溢价和利率定价机制,依照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实行差别利率。对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积极发放有价单证、股权、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贷款;对有一定规模且信誉较好的企业,适度发放信用贷款;对生产有订单、产品有市场但暂时出现财务困难的企业,适当注入信贷资金。

七、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强化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支持再就业联动机制。按照人总行等三部委《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精神,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建设”体系,健全激励奖惩机制和担保基金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小额担保贷款的适用人群、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和利率浮动范围。

二是创新信贷助学模式。建立贫困学生家庭档案信息库,掌握助学贷款需求状况,简化助学贷款手续,实行优惠利率,积极开办国家助学贷款、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商业性助学贷款业务。

三是灵活选择信贷扶贫方式。落实综合扶贫发展规划,做好建立“奖补资金”推进小额贷款到户工作,确保到户贷款重点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项目贷款重点投向能带动脱贫致富的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

八、拓宽信贷支持领域,积极满足扩大内需的各项资金需要

一是满足服务企业个性化信贷需求。按照一行三会《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符合服务业特点的内外部信用评级体系,开发多元化、多层次信贷产品,开办项目收益权、收费权质押贷款,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二是支持服务性产业做大做强。加大信贷投放,推动陈仓物流园区、法门寺、太白山、青铜器博物院、石鼓山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西岐民俗园、西部兰花园、关中风情园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支持传统运输、仓储和流通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三是着力拓展消费信贷业务。调整和完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首付比例、利率定价、贷款和还款方式,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配合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城市低收入居民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旧城改造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广信用卡消费,扩大汽车、农户住房、大宗农机具等消费信贷领域。

四是支持出口企业健康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开办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信用证、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出口退税贷款,支持果汁、有色金属、机床、汽车、纺织、农副产品等出口企业拓展新兴市场,并通过提供财务咨询、避险工具等方式,帮助企业规避涉外贸易风险,发展壮大外向型经济。

九、落实特殊金融政策,强化对灾后重建的信贷支持

认真落实全市灾后重建规划,优先满足公路、桥梁、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信贷需求。根据受灾企业和受灾群众的重建资金需求,适当追加流动资金贷款。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下,参考农户灾前收入水平、家庭劳动能力、未来收入预期等因素,具体设计贷款方案,自主确定农房重建贷款的额度、利率、期限和偿还方式,减轻受灾农户本金偿还压力。

十、完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落实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市金融系统应对金融危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人行中支、银监分局和市级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人行中支,负责全市金融运行的监测分析、组织协调和应急指挥工作。

二是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强化金融运行监测分析,准确判断辖区经济金融形势,密切关注金融机构资金营运、信贷投放和企业经营状况变化态势,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风险监控,合理引导公众预期,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

篇(5)

中图分类号:F1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6-0016-04

西部大开发第一个10年以打基础为主线,着力点是基本建设、生态环境和人才教育,基本思路是加大投入,打好基础,保障民生。10年来,甘肃在国家规划指导、重大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的重点支持下,交通基础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10年发展质量最好、增长速度最快、大项目最多、百姓受惠最多,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10年。

一、10年西部大开发,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

(一)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工农业增长快,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西部大开发10年来,甘肃生产总值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GDP达到3 382亿元,是2000年的3.2倍,年均增长10.9%;人均GDP12 852元,是1999年的29倍。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20.1:42.9:37.1调整为2009年的14.7:44.7:40.6,趋向合理。2000-2008年,甘肃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874.38亿元,年均增长18.67%。财政收入上了一个台阶,自我调控能力增强。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和大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86.69亿元和604.01亿元,是2000年的4.7和5.6倍。工农业增长较快。2009年工业、农业生产总值分别是1999年的4.3和2.6倍。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循环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普遍认同。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了传统优势产业,石油化工、有色冶金,黑色冶金、建材等支柱产业发展达到一个新水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提高。10年来,甘肃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民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成绩显著。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906.2万吨,是2000年的1.3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优势品种,马铃薯产量、质量和总量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酿酒葡萄、啤酒大麦、玉米制种和中药材等都已成为甘肃的特色优势产业。

(二)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西部大开发以来,甘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建成了一大批以交通、能源、水利为重点的重大项目。2009年,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11.4万公里,是2000年的3.4倍;高速公路达到1650公里,是1999年的27倍,还有在建的10条高速公路125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039公里,比2000年增加了50%。还有在建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项目14项;空港建设成绩显著,开通了5个机场和国内外40多条航线。针对甘肃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开工建设了引洮工程和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累计解决了496万人饮水困难。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黑河与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等一批重要的生态工程,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到2009年底,完成退耕还林2618.3万亩,退牧还草6820万亩,实现了6000多万亩国有天然林全面禁伐。连续9年完成了黑河调水任务,下游居延海复现水面达40.5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正在得到遏制。

(三)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增长较快

甘肃利用外资规模及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合作不断扩大,与周边省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外贸进出口总值由2000年的5.7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38.2亿美元,年均增长23.5%。

(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跃上新台阶

过去的10年,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贫困面下降。在解决群众就业、就医、上学、住房、养老保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成效明显。惠农强农政策全面落实,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二、下一个10年西部大开发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矛盾与困难

西部大开发第二个10年将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富民为主线,这一阶段的主要思路已由打基础阶段的资金投入转向促进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但是,由于甘肃自身基础较差,包括自然环境、区位、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因素,如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理位置远离经济增长和消费中心,发展成本高;传统产业多,附加值小,总量增长慢等,自身发展缓慢。同时,经济外向度低,借助外力困难,因此,缩小差距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投资力度还不够大,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强,如甘肃在交通建设方面有很大发展,但与东部相比投资力度不够,欠账太多,差距难以缩小。产业布局没有真正做到向甘肃倾斜。总体看,中央支持政策不如改革开放初期对沿海特区的政策那样有力度,一些战略和政策甚至出现相反的结果。因此,下一个10年,甘肃面临着继续打基础和富民强省的双重任务。但甘肃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GDP占全国总值的比重在减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东部地区相比仍然很低,甘肃仍然是经济不发达、生态条件差、城乡居民收入低的区域,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短板”。同时,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与问题,既是制约甘肃发展的瓶颈,也是西部大开发下一个10年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仍然落后,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

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制约甘肃的发展进程,部分地区公路、铁路干线还未形成体系,通讯、邮政设施和供水供电设施不足,给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铁路密度低,存在省际“断头路”现象,农村道路总体水平低,相当数量的村镇没有解决生产生活所需的基本交通问题,偏远山区的贫困地区多数交通不便,物资交流和商品输出十分困难。尤其是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尚待完善。要在发挥铁路大动脉的骨干作用、公路交通的主导地位和基础作用的同时,积极发展航空运输业,充分利用内河资源,发展水运,加强管道运输能力,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提高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效益。尽管甘肃通讯业发展很快,但电话普及率还不到东部地区的一半,有些地方仍不通电、不通邮。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病险水库治理、牧区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等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二)生态脆弱,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

甘肃地处黄土、青藏、内蒙古三大高原的交汇地,是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但也是国内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虽然经过西部大开发以来大规模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尚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森林平均覆盖率低,沙尘暴频发,加上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但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还严重影响着全省乃至黄河、长江中下游及全国生态环境的优化。尤其是频发的自然灾害使甘肃经济备受打击,刚发展起来却又要应对各种灾害,所以在这种恶性循环中,经济要飞速发展是很艰难的,这也是甘肃进一步开发中最棘手的问题。因此,在环境保护方面,甘肃承担着对影响全省和全国生态环境的祁连山冰川生态系统、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域、甘南重要水源补给区等环境的治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和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等任务。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一是水资源约束。一方面,甘肃水资源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和自然生态修复等方面的要求。甘肃人均水资源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一半,居全国省市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后列;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管理工作薄弱,许多地区又普遍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和污染严重的现象,就加剧了本来已十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矛盾。工业和城市用水的80%转化为污水,而污水处理费比供水所需费用要高几倍,就出现即使供水增加,但往往有钱供水,却没钱处理污水。因此,甘肃面临增加供水能力,解决用水供需平衡问题,争取资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城镇与工业节水防污的建设及农业灌溉节水工程建设等多重任务。二是传统的资源优势正在弱化,不可再生的资源优势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目前甘肃经济增长仍然靠资源和投资拉动,资源型重化工业快速扩张起主导作用,下一步大开发应着重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围绕优势资源开发,积极培育资源循环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程度,同时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积极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适度多元化,尽快改变单纯向外输出资源的状况,切实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

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工业创新能力弱,产业配套能力差,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呈现产业结构逆向调整态势。产业发展层次低,采掘工业、原料型产品和初级产品比重较大,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不高,产业链条短,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程度低,经济要素关联度低,比较效益差;粗放型经济特征明显,比较优势没有在国内外市场中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发展现代产业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一是认识上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如何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地方上还有不同的看法。二是存在产业转移障碍。一方面需要通过各方面努力来降低集群迁移的转换成本,消除市场障碍,另一方面,需要防止人为干预要素价格和税收政策导致的不公平竞争,消除行政障碍。过去10年甘肃大开发是投资拉动型的,主要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入了内生驱动发展阶段,发展模式转型,要从投资拉动向产业拉动转型,主要依靠产业发展驱动、依靠创新发展。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依靠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等,尽快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体制、机制不健全,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形成

按照国家以前的产业政策,甘肃是原材料输出省份,长期以来,能源、原材料产品低价卖出,这样每年流失的资金达100亿以上,而所需的工业加工产品,特别是大多数日用消费品与耐用消费品从东部沿海地区高价买入,处于“调出调入”不等价交换的境地,造成效益通过输入输出结构而大量流失。这种“甘肃开发资源、东部加工制造”的垂直分工格局,造成高投入低产出的被动地位,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导致“资源优势、效益劣势”并存。这就要求甘肃今后既要开发、输出资源,更要加工制造。同时,还要改变资源价格的形成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资源开发利益的分配机制。

(五)经济社会的二元化特征明显,结构性矛盾和不平衡问题突出

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二元特征十分明显。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从所有制结构看,国有经济步履艰难,非国有经济发展滞后。甘肃省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甘南州、临夏州和陇南市、定西市扶贫攻坚区和庆阳老区需要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问题较突出,具体表现:一是甘肃社会事业发展中,贫困人口比重大,解决民生问题难度大;二是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与人口的过快增长之间的矛盾突出;三是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导致人口整体文化技术素质偏低。科技能力较薄弱,科技基础设施落后,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渠道狭窄,科技人才不足、浪费和流失现象严重。基层和农村地区合格师资、医务人员、农业科技人才严重缺乏,高层次人才流失依然相当严重,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与沿海等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工资收入与沿海等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人才开发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六)投资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建设滞后,不利于吸引投资

从硬件环境看,甘肃地处内地,远离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自然环境较差,交通运输、邮政通讯等基础建设比较落后,投资的硬件远不如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从软件环境看,一是观念守旧,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求稳怕乱,缺乏敢为人先的精神。二是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各地虽然制定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因条块分割,往往出现政府促发展,部门抓利益,企业、群众办事难的情况,使得一些好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梗阻”,落不到实处。三是法律环境需改善,改善法律环境亦是改善投资环境。

(七)甘肃经济发展面临融资难问题

甘肃的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引进外资;二是中央投资;三是吸收东部地区的资金;四是银行贷款;五是甘肃自身的积累。但是从10年来这五个方面提供资金的实际情况看,自身资本积累能力有限,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中央政府的直接投资远远不能满足甘肃大开发的需要;自身吸引外资的能力不强;间接融资能力弱,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资本流动的资本市场、短期资金市场不发达,直接融资机制发展缓慢。

三、下一个10年西部大开发甘肃仍需国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西部大开发下一个10年,甚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甘肃除了继续把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放在突出地位,更要把对外开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社会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同时,仍需国家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

(一)继续给予甘肃政策优惠和帮扶支持,尤其要加大对甘肃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

一是给予甘肃四个方面的政策优惠,即增加资金投入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的政策。二是加大对甘肃的资金投入、人才和技术支持,希望东部地区从人才、技术和产业上反哺西部尤其是甘肃。本着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原则,先发展起来的前10名的省区市应该像四川援建那样,一对一地帮扶、带动、援建后10名的省区市,尤其是帮扶不发达的甘肃,不达小康不脱钩。

改革开放以来,前20多年国家给东部很多优惠政策和大量的资金支持,东部分的蛋糕多了,西部就少了。当时的初衷是先支持东部发展起来,再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2000年以前国家对东部的投资一直高于西部,2001年后西部投资才高于东部,但因为自然环境恶劣和历史欠账太多、基础太差,需要国家继续加大对甘肃的政策优惠、资金投入、人才和技术支持。2006年到2011年间甘肃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占全国投资总额的比重均在0.93%~1.34%之间,六年增加了0.41个百分点,这与甘肃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9%,面积占全国总面积4.72%的比重很不匹配。而且这1.9%的人口里,按国家新贫困线标准,贫困人口占甘肃总人口的50.8%,占甘肃农村人口的80%,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11);这4.72%的土地中山地多,平地少,山地和丘陵占总全省土地面积的78.2%。而且,甘肃还有19.21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占总面积的45.12%),有11.92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占总面积的28%),有2.18万平方公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10个市州的37个县市区,正在遭遇荒漠化和沙化威胁。但是,防治投入严重不足,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是当前最主要的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甘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平均每年因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亿多元。如果国家不加大投入,按现有速度治理,至少需要几百年才能完成。也说明长期以来国家对甘肃投资严重不足,历史欠账太多,急需加大对甘肃的投资总量。如果国家不进一步加大对甘肃的政策优惠力度,不加大项目支持,不加大投资和技术投入力度,自己没资金、没技术发展不起来,也只能卖资源,这样还会陷入“越穷越卖,越卖越穷”的恶性循环中。

建议国家加大对像甘肃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和技术输入,分期分批派高新技术人才带上技术、项目和资金支援甘肃,每个周期3—5年,2—3个周期,甘肃的发展一定会有一个大的起色。一是人才培养周期长,至少要10年左右的时间,等我们自己培养出来,与东部的差距会越拉越大。二是甘肃经济发展落后,收入低,生态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差,留住人才很困难,吸引人才更困难,如果国家不支持,会陷入“越留不住越穷,越穷越留不住”的恶性循环中。

(二)继续支持甘肃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要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和人才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加大中央财政对甘肃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用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教育、人才、医疗、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方面已有的专项转移支付,适当重点倾斜。加大中央财政性投资投入力度,向甘肃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尤其要给因地形、地势等原因造成交通不便的甘肃等欠发达地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对公路、铁路、民航、水利等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一是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其他中央专项资金对甘肃的投入力度。二是统筹考虑甘肃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三是将部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项目国债转贷资金逐步转为拨款。四是中央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以及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基层政权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应该免除县(市)级包括县级市和甘南、临夏自治州的州级配套资金。

继续加大对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程的支持力度,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要根据甘肃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给予不同的支持,对为保护生态环境,禁止、限制发展的地区给予补偿,针对甘肃严重缺水的现状,提出并支持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加大中央财政对甘肃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和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要加大中央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扩大扶贫小额信贷规模,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创新对口支援方式,进一步加大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力度,对“两州两市”扶贫攻坚区和革命老区的发展要给予特殊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四)突破行政区划,形成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区和经济带

依托包头北海通道、陇海兰新线、陇海青藏铁路等三条重要交通干线构成的立足大西北,面向东中部的“大”字形经济骨架,建设呼包银、兰乌、关天和兰西格经济区,国家要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促使其尽快建成。同时在畅通黄河上游西兰银经济区的水路运输方面给予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

(五)进一步加大对甘肃的信贷支持力度

国家要加大对甘肃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甘肃调整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甘肃的产业由低端转向高端、资源由原料输出转向深加工产品输出、动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大力支持甘肃改善民生的项目建设、农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城乡一体化发展项目和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工程的项目建设。支持甘肃由经济建设到更重视社会和谐的重点转变、由注重硬件建设到更注重软件建设的方向改变、由重视城市开发到城乡统筹的开发对象改变等等。

篇(6)

一、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情况

已经过去的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创新思路、奋力开拓,取得了增长速度较快、价格涨幅回落、结构调整深化、民生不断改善的显著成绩。

――经济快速增长,实力持续增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0亿元,同比增长19%。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3亿元,增长30.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1亿元,增长26.9%。预计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08.6亿元和225.5亿元。

――结构继续优化,产业加速升级。预计完成第产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391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77亿元,增长12.5%。一、二、三产比例为3:81:16。全年旅游人数330万人次,增长18%,实现旅游收入7.5亿元。

――投资力度加大,民生不断改善。投入59亿元启动实施155个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67元,增长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20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亿元,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3.09%。

取得这些成绩,我们着力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着力调整结构,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扩大产业规模和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为目标,以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为切入点,以产业精深加工和提升产业层次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相结合,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金属冶金、特色生物产业及新能源六大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实施了盐湖集团10万吨金属镁一体化、庆华集团钢铁一体化和乌兰焦化二期、宜化集团氯碱化工及热电联产、青海能源鱼卡1000万吨煤炭产能等核心骨干项目。通过培育,试验区工业企业达到375户,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27亿元,增长21%。积极完善试验区总体规划,精心谋划了镁系新材料、油气扩能、PVC制品、甲醇下游产品、烯烃及下游产品、察尔汗盐湖固液转化生产氯化钾、都兰黄金采选及冶炼等10个重大项目,编制完成35个补链和配套项目。充分利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循环化改造,财政部、科技部循环经济科技创新以及省循环经济等专项资金,加快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断完善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锡铁山至北霍布逊支线铁路开工建设,格尔木和德令哈工业园铁路专用线、配套水电路等项目前期顺利,格尔木金属镁工业园进场道路、肯德可克至卡尔却卡公路等项目进展良好。柴达木无机盐大宗商品交易所完成注册。循环经济试验区管理体系构建工作全面展开,组建成立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木里煤田管理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推进试验区加快发展的工作合力。

第二,加大统筹协调,着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编制完成《海西州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及村镇建设、产业发展等24个配套专项规划,系统、全面、科学的规划体系逐步完善。继续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推进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色作物效益逐步显现,枸杞种植面积达到27.3万亩,成为全国第二大枸杞产区,枸杞出口量占到全国的90%。

继续狠抓现代畜牧业壮大和传统畜牧业改造提升,建设了5个生态畜牧业示范村,65个生态畜牧业启动村。整合各类项目,多方筹措资金,着力推进格尔木大格勒乡等20个城乡

体化示范点项目建设。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做到缴费标准、报销比例、州级统筹、经办机构“四统一”。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州已有11520户、38513名农牧民转为城镇户口。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32544套,部分已竣工入住。多渠道筹集资金2.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环境综合整治、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深入推进第二轮“百企联百村”活动,组织100家企业与102个村签订共建协议,落实结对帮扶项目48个,提供帮扶资金3631万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不断完善。

第三,突出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全州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集中突破,强力推进,确保了项目建设进度,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增长56%。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增建二线工程建成通车,关角隧道控制性工程加快建设。格尔木至敦煌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德令哈民用机场加快建设,花土沟机场奠基。国道215、315线察尔汗至格尔木、察汉诺至德令哈、当金山至大柴旦等6条高速公路建成试运行,建成农村公路923公里。750千伏西宁至格尔木双回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格尔木至400千伏直流联网工程全线贯通,开工建设神华集团两台66万千瓦火电机组。开工建设新能源项目44个,累计完成投资172亿元,实现“百万千瓦”并网发电。蓄集峡水利枢纽建前工程开工建设,实施人饮供水安全、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河道防洪治理等水利项目93项,完成投资8.1亿元。支援玉树州治多县灾后重建工作扎实推进,开工建设项目55个,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承建的1368户居民住房开工率100%。同时,争取浙江对口援青资金8810万元,实施科普馆、敬老院、学校、医院等17个项目。

第四,推进改革创新,对外开放步伐日益加快。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我们把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金融支撑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政府融资平台管理趋于规范,国有资产运营及财税金融、水权林权等改革有序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天峻县梅陇生态畜牧业模式在全省推广。积极转变招商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先后赴重庆、福建、山东等地开展招商,成功举办“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苏州推介会”,积极参与“2011中国青海绿色投资贸易洽谈会”、“2011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活动,全年共签约项目49个、签约金额559亿元,已开工项目35个,开工率71%。

第五,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我们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扎实做好节能减排,深入实施生态项目。主要污染物得到有效

控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1.6吨和1.3吨标煤,均控制在目标之内;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减排量分别达到1004吨、3000吨、50吨、34吨。实施“黑土滩”治理、封山育林等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17个,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0万亩,防护林体系22万亩,工程固沙2150亩,村道绿化45.8公里,落实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1389万亩,生态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重点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全面实施,格尔木、德令哈国家节水型试点城市扎实推进,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8万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3%,城乡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第六,高度重视民生,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我们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救济救助等民生工作,民生保障水平和各族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完善和落实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统筹解决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28.7%。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范围稳步扩大,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低保资金7387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均呈现扩面趋势,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达到360元,高出全省20%,在省州县乡四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报销比例分别提高至65%、75%、85%和90%。认真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4个,异地扶贫项目4个,扶持贫困户3763户14427人。全力抓好物价稳定工作,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政策,州县财政投入近2000万元设立价格调节基金,及时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牧区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逐步回落。

第七,注重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布局调整步伐加快,师资培训力度加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认真落实12年免费教育和贫困生资助政策,“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有色金属采选以及废矿利用、油气勘探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力度加大。投资2,2亿元,开工建设柴达木科技创新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我州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继续实施乡镇文化站、文化进村入户等项目,州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德令哈游泳馆正式投运。大力发展海西特色原创文化,长篇小说《红柳》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出版发行,30集电视剧《柴达木之恋》开机拍摄。举办了第三届柴达木民族文化艺术节、2011国际热气球精英赛等系列活动。柴达木枸杞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完成德令哈市、天峻县、乌兰县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工程,改造用户3.9万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省内就医购药“卡通”和即时结算。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8%,药品零加成让利群众1050万元。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目标以内。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重要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稳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继续保持了政治稳定、民族团结、治安良好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并纳入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体系。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增大。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货币政策不断紧缩,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我州工业经济增速放缓。二是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由于受外部市场价格整体上涨、劳务价格上升,以及政策性调价影响,价格反弹的压力很大,调控物价的任务仍然艰巨。三是资金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发展基本依赖于上级项目支持和财政资金投入,社会化融资、金融性筹资渠道单一、额度较小、方式不多,现有的资金量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四是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全州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明显增加。特别是改变产业结构偏重、能耗比重偏高的状况,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同时,铁路运力紧张、工业产品积压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要高度重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规律,因势利导,采取措施,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和改进。

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正确研判形势,把握发展趋势,始终是我们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从全球看,今年总供求关系和经济治理机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发展的格局可能会被打破,形成新的产业和分工格局,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技术和人才,加速发展循环经济和战略性循环产业,增强绿色发展新优势。从全国看,中央经济工作的主基调为稳中求进,着力点放在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深化结构调整、加快改革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提出了一系列力度大、针对性强的关键措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并为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从全省看,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产出性项目陆续投产,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继涌现,经济加快发展、产业加速转型的阶段性特征依然没有变,全省经济仍处于快速增长期。从全州看,我们既有国家扩大内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藏区发展的有利机遇,也有各族群众的满腔热情,对口支援的友好局面,“十一五”打下的良好基础,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产业优势、政策机遇和良好氛围。同时,我们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竞争日益激烈,产业发展质量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配套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均衡,资源环境约束将进一步趋紧,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总结工作、分析问题、对照比较,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促进发展,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全面分析和认识海西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全面分析和认识区域经济竞争呈现的新态势,全面分析和认识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既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挥比较优势,敏锐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又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形势好的时候保持头脑的冷静和清醒,对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有足够的预计,增强经济工作的预见性,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坚持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好中求快。

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州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围绕效率海西、活力海西、和谐海西、绿色海西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方针,多措并举促增长,突出重点扩内需,抓好时机调结构,毫不松懈控物价,加大力度惠民生,坚定不移抓改革,更加注重保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协调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按照这一思路,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2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提出18%以上的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必然要求。提出22%以上的固定资产增长目标,主要是考虑海西“两区”建设必须保持足够的投资总量,增强投资拉动作用。提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和16%的目标,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实要求。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今年经济工作要着眼大局、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完善举措、加强引导,集中精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深入实施规划,加快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循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按照“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重点工业园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核心,全力加快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步伐。

培育发展优势产业。依据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体系,加快试验区主导产业培育,以重点项目的建设带动产业升级。续建项目要重点加快盐湖镁业金属镁一体化、西部煤化公司煤基多联产、庆华集团钢铁一体化、宜化集团氯碱化工等30个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建项目要重点推进盐湖集团新增100万吨钾肥、杰事杰德令哈新材料产业园、五矿公司一里坪盐湖资源开发利用、柴达木盆地500兆瓦光伏电站等10个项目按计划如期开工建设。已建项目要重点做好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一、二期,山金矿业黄金采选冶炼、昆仑碱业100万吨纯碱、西部镁业10万吨氢氧化镁及下游产品、创新矿业18万吨合成氨、庆华集团15万吨煤焦油深加工等16个项目建成投试和达产达标工作。同时,围绕试验区特色产业体系,组织精干力量进行新一轮项目谋划和论证工作,力争在现有基础上再确定一批重点补链和配套项目。

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按照“园区做实”的要求,加快构建区域分工合理、主体功能清晰和资源集约、配置高效、结构合理、良性互动、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发展格局。重点做实德令哈、格尔木、乌兰和大柴旦工业园,加快谋划格尔木藏青工业园、德令哈浙江工业园,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园区,最大限度发挥园区的产业聚集、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效应。进步改善发展环境,重点实施一批园区道路、电网、供排水、供热、通讯、排污及工业废渣处理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充分利用柴达木建司和融资担保公司优势,多方面加强合作,多渠道融合资金,争取更多资金用于重点工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把创新作为试验区加快发展的持续动力,全面做好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服务创新等工作,为试验区发展营造更加活跃、更具优势的发展环境,促进试验区快速发展。注重科技创新,围绕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推广应用,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扶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并加强与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及科技公司的合作交流,增强试验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试验区科技贡献率。注重服务创新,着力营造审批事项少、办事程序简、工作效率高的试验区发展环境,围绕国家、省赋予的优惠政策,制定办事和服务指南,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注重体制创新,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完成木里煤炭资源及企业整合工作,推动木里煤田开发进入科学化集约发展新阶段。

第二,依托城乡建设,全面夯实基础,继续推动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紧紧围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目标,重点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化发展。

抓好规划编制工作。以全州总体规划为纲领,指导各地区、各部门科学编制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规划,做好县级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与全州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在县域规划编制完成的基础上,编制乡镇、村级发展规划,努力构建上下一体、体系完整、支撑有力的规划体系,确保示范区建设科学有序推进。

加快农牧业产业发展。按照“农业做大”的要求,积极构建结构合理、布局科学、优势互补、抵御风险的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水平,扶持一批种植养殖、精深加工、销售龙头企业,重点打造枸杞百亿元产业,建设大格勒、诺木洪、柯鲁柯3个枸杞制干基地,诺木洪多功能枸杞交易市场;打造三元杂交牛百亿元产业,建设德令哈、乌兰2个示范基地,500个示范户;做大万亩设施果蔬产业,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都兰4个千座以上规模化种植小区;建设枸杞、蔬菜、油菜制繁种、马铃薯繁育、草原畜牧业养殖等8个特色农畜产品基地。落实好生态畜牧业奖补政策,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加大农牧业产业投入。

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109、315国道沿线重点城镇建设,着力打造精品街区和标志性建筑,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扩大规模,完善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城镇对产业发展的吸纳力和聚合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降低落户门槛,为农牧民向城镇转移创造条件。全面落实涉及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保险等内容的配套改革措施,探索完善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基本生活、就业创业、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稳步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

深化示范点建设。按照“新村做美”的要求,组织实施好“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选择经济基础较好、村级班子较强、村民积极性较高的村庄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州新农村建设水平。认真总结推广“企村共建”活动积累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努力实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兴村富民、村企共赢。今年,围绕国道109和315沿线,重点实施百企联百村项目村103个,实施企村

共建合作项目100个以上,合作资金i000万元以上,吸纳劳动力稳定就业1000人以上。

第三,加大投资力度,抓好项目建设,切实提升经济发展后劲。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进一步强化工作落实,加快项目进度,以项目建设带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方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州正处于打基础、增后劲的关键阶段,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投资作支撑。今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是440亿元,完成这个计划,必须从找准宏观调控政策和州情的结合点入手,加强和改进项目工作。要坚持规划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的原则,注重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社会事业、生态建设项目的同步,注重“大、中、小”项目的协调,注重“长、中、近”项目的衔接,保持投资与项目的持续推进,不断提高投资的产出效益。要重点推进格尔木至敦煌铁路、茶卡至格尔木高速公路、香日德至花石峡公路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750千伏青海与新疆联网、330千伏都兰宗加和花土沟等一批输变电工程。抓紧建设柴达木盆地万亩灌区改造,推进德令哈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力争开工建设沙柳河、鱼卡河、老虎口水库。开工建设海西州高级中学、行政审批中心等一批项目。

加强项目工作力度。全面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分工责任制,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制定项目进度,协调解决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尽早落地。加快项目建设,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抢工期、抓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加强项目监管,确保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资金使用不出问题,确保国家、省、州投资在拉动海西经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优化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预期效益。同时,引导非公经济加大对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资。

狠抓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国家投向,围绕城乡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积极开展前期工作。重点推进中农集团100万吨钾肥、200万吨复合肥,中浩天然气化工120万吨烯烃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促项目尽快落地。加快旺尕秀至德令哈支线铁路、塔尔丁至肯德可克支线铁路前期工作。推进那棱格勒河、三岔河水库,柴达木河至德令哈调水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贯彻落实全省地质大会精神,加大地勘力度,实行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加快地勘找矿步伐,创新资源开发模式,为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第四,加强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环境改善,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抓好森林草原生态效益补偿、三北防护林、重点公益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河道治理、水源地保护等生态环境项目。落实好公益林管护项目,实施德令哈机场绿化、青藏铁路沿线绿化、新315国道绿化,格尔木、都兰防沙治沙工程等项目。同时,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抓好农业污染防治,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倡导生态宜居、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核心理念的生态型城乡建设。

突出抓好节能降耗。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抓紧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和“节能减排科技行动”,实行刚性目标约束,确保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控制在指标之内。加强对重点监控企业的监管,实行严格的环保问责制,把好新建项目准入关。加强城镇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水泥、化工等行业及工业集中区的污染治理,加快危险废物处置、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督促企业循环利用。

抓好新能源项目工作。深入探索研究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加大新能源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争取更多装机容量。继续修编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柴达木国家级光伏发电基地、格尔木光伏城及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示范基地建设步伐。

第五,突出关键环节,加快改革开放,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围绕建立健全与“两区”建设相适应、相匹配的体制机制为目标,加快推进机构运行、社会事业、财税管理等方面改革,进一步激发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创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氛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民生工程货币化改革。进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强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落实便民惠民措施,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同时,民生工程货币化改革要按照省上的总体要求,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尽快制定实施方案。

强化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国家相关部委和浙江省对口支援,青海与、新疆等省区建立省区合作等有利时机,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和知名品牌企业的引进。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联合招商、登门招商等,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引入关键性、节点性重点项目和企业,带动配套产业引进和发展。进一步提升柴达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筹备“2012年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商会、产业协会走进柴达木”等重要活动,积极参与“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招商节会。

扩大交流合作。继续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央企、友好地区及浙江省的衔接协调,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加大合作交流力度,争取一批援建项目。重点抓好涉及全州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29项对口援建项目。今年是我州对口援建玉树州治多县的决战之年,全州上下要全力支持援建指挥部工作,确保在建项目按期复工、新建项目按期开工,倒排时间、倒排进度,高标准衡量、高质量要求、高效率推进,圆满完成援建任务,为玉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六,强化特色旅游,提升服务业水平,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以特色旅游业为引领,积极发展各种生活型服务业,大力发展各类生产业,支持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升级、质量提升。

努力建设旅游品牌。以“建设高原旅游名州”为目标,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按照科学规划、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打造“中国柴达木”旅游品牌。加快昆仑国家公园和德令哈柏树山地质公园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昆仑文化、吐谷浑吐蓦历史文化、德都蒙古文化、盐湖文化和自然景观为主的特色旅游。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引进培育市场主体,提升旅游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积极开发农家乐、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业对带动农民致富的贡献率。力争今年旅游收入增长20%。

着力发展服务业。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

制定完善《海西州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壮大现代物流业、培育装备制造业为重点,推进格尔木、德令哈、都兰、天峻、大柴旦等物流园建设。围绕现代服务产业,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发展水平为重点,加快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房地产开发等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用足用活信贷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七,提高保障水平,解决民生问题,积极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全面实施好社会事业项目、落实好社会事业政策、改善好社会事业环境,解决好各族群众就学、就医、就业及文化需求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着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大就业援助、咨询服务、技能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的就业能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继续落实小额贷款扶持就业政策,为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牧区创业者提供贷款和服务。深入推进格尔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创业型城市的“孵化”和辐射作用。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落实好现行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组织实施好城镇职工生育保险,不断提高统筹层次,扩大参保范围,力争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切实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控制度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能力。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城镇保障性住房要着重抓好资金保障、土地供应、税费减免等工作,认真执行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办法,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农村住房建设要着力打造特色风貌,与村容整治相互促进。各类住房工程建设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上规定,不得随意整合,要坚持规划先行,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竣工率和入住率。

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巩固免费教育成果,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计划。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好“校安工程”和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提高高中阶段和学前教育普及率,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海西B之江”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加大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投入力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加快医疗急救体系、卫生应急网络、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急救和卫生应急能力。强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一批中小文化企业、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和文化能人,重点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保障各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落实文化改革“八项任务”,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筹办好“徒步穿越柴达木”、海西州第三届民族运动会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村村通”工程,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提高广播电视的制作、播出水平。

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国家将新阶段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要抢抓这一机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82020)》的实施意见,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实现5000名农牧民稳定脱贫。加大易地扶贫项目的争取力度,力争10个村列入易地搬迁计划。加大贫困农牧民培训转移力度,扎实有效地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和“户帮户”、“一扶一”结对帮扶活动,确保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

篇(7)

今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的一年。为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半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的领导下,认真统一思想,完善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努力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确保了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县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加大,招商引资提质显效,城乡消费市场活跃,市场物价稳中有升,金融运行平稳,财政收支矛盾十分尖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月,完成县生产总值万元,占年计划万元的,按绝对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可比价较上年同期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占年计划万元的,比上年同期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占年计划万元的,比上年同期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占年计划万元的,比上年同期增长。上半年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农业生产形势喜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月,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万元,占年计划万元的,同比增长;实现农村经济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同比增加元,增长。其主要表现是:

春耕生产扎实有力。一是大春作物基本实现了满栽满插。全县点播玉米万亩,栽插水稻万亩,点播花生万亩、大豆万亩,扎红苕万亩,播种栽插面积基本与上年持平。目前秧苗长势良好,粮食增产的目标可望实现。二是小春粮油作物喜获丰收。全县共收割小春粮豆万亩,占应收面积的。其中:小麦万亩,产量吨,同比增长;油菜万亩,产量吨,同比增长;豆类万亩,产量吨,同比增长。实施的亩小春多样化种植样板收成较好。三是粮食增产的五项改革措施取得初步成效。全县共推广两杂良种万亩,同比增加万亩,增长。推广玉米单株密植定向栽培万亩,占任务的;推广水稻规范化条栽万亩,占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的;推广水稻肥床旱育稀植育秧万亩,占任务的;推广水稻抛秧示范万亩,占任务的;推广水稻生物多样性混栽万亩,微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万亩,平衡施肥万亩;实施大春“丰收计划”万亩,其中玉米万亩,水稻万亩。四是争取上级支持实施的玉米良种直补工作顺利进行,万元的良种补贴已全部兑现到农民手中。

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一方面,切实调整种植结构。各乡(镇)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面向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农民实行多样化种植和栽培,着力在茶、桑、倍、竹、药、果、菜等产业上做文章,因地制宜地助农增收。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发展优势农产业。上半年,全县完成良桑嫁接亩,新植高标准、规范化桑园亩;改造低产茶园亩,苦丁茶投产面积达亩;种植蔬菜亩。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务工。截至月底,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占年计划的,实现收入万元。

畜牧生产健康发展。截至月底,全县实现畜牧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生猪存栏万头,同比增长;肥猪出栏万头,同比增长;大牲畜存栏万头,出栏头,同比分别增长和;羊存栏万只,出栏只,同比分别增长和;家禽存栏万只,同比下降,出栏万只,同比增长;肉蛋总产量达到吨,同比增长。由于今年上半年畜禽产品价格看好,强化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极大地刺激了畜牧生产,目前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整个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县完成各类水利工程件。完成“三面光”渠道米米,修筑河堤米米,建成农村人畜饮水管道件米米;完成集镇供水工程改造扩建件,改善集镇居民人的饮水困难;修复水毁工程件,解决和新增灌溉面积亩,占计划的;国债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已建成水窖口、管引件,解决了人的饮水困难;普洱灯草农田建设片区开发已完成高标准石埂台地亩、土地整治亩、耕作道米米、排洪沟渠米米、灌溉沟渠近米米,工程总量达立方米立方米,整个工程预计月份全面完工。

扶贫开发项目抓紧实施。重点村扶贫项目,已建成拖拉机道条公里公里、水渠条公里公里、管饮件公里公里、小水窖口立方米立方米,完成玉米丰产栽培亩、安居房户平方米平方米。安居温饱工程,新建住房户平方米平方米,改造公路千米千米,新建水窖口。易地扶贫项目,完成落雁乡桦槁坪土地开发亩,通路公里公里,目前土地征用和农户拆迁全部完成,安居房已启动建设。

(二)工业生产提速增效,非公经济比重增大

—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万元,占年计划万元的,比上年同期万元增长。其中:重工业完成万元,比上年同期万元增长;轻工业完成万元,比上年同期万元增长。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万元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其他企业完成万元,同比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生产原煤万吨,比上年同期万吨增长;发电量万度,比上年同期万度增长,供电量万度,比上年同期万度增长;生产水泥万吨,比上年同期万吨增长;生产电石万吨,比上年同期万吨增长;生产单宁酸吨,上年没有产量。在重点企业中,柏树煤矿实现产值万元,比上年同期万元增长;红兴电石厂实现产值万元,比上年同期万元增长倍;供电公司实现产值万元,比上年同期万元增长;石特公司实现产值万元,比上年同期万元增长;博泽林化公司实现产值万元。与此同时,非公经济的实力明显增强,上半年,实现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万元,同比增长,占盐津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上年增加个百分点,达到。

(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上半年,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基建完成万元,同比增长;更新改造完成万元,同比减少;私人投资完成万元,同比增;其他投资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倍。在交通建设上,盐电公路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庙坝大桥全部完工,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占计划的;黄毛坝大桥完成施工预制场地平整工程的,共投入资金万元,占投资总额的;水麻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进场便道一期工程公里公里(包括豆沙第三合同段),公里公里的二期工程正在进行;普桧专用公路大路梁子隧道已掘进多米,完成土地征用亩、房屋拆迁平方米平方米。在城镇建设上,县城滨江路建设拆迁补偿方案基本确定,即将启动整个工程建设,现已投入万元资金完成安置房改造;豆沙历史文化名镇申报工作进展顺利,省级专家评审顺利通过;黄葛槽新区建设扫尾工作基本结束,共完成投资万元。目前新区河堤公路建设已完工,悬吊桥引道公路正进行路基开挖和挡护工程施工。在其他工程建设上,油房沟水库完成工程总量的,累计投入资金万元;白水江一、二、三级电站建设相继开工,上清河一、二级电站建设进展顺利;电石厂万吨的生产线和铁合金厂建设即将完工,月份可望投产。

(四)两税一增一减,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

上半年,累计入库国税收入万元,占年计划万元的,比上年同期增长。其中,中央“两税”收入完成万元,同比增长;上划中央、省级两个所得税万元,同比增长。累计入库县级地方税收万元,占年计划的,比上年同期下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万元,占年计划一般预算万元的,较上年同期万元下降。剔除上年同期屠宰税、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外,较上年同期实际增长。地方财政收入绝对额下降的原因,除政策性减免税外,还有鼓励非公经济发展提高营业税起征点和实行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等因素。地方财政支出完成万元,较上年同期万元增长。主要是由于刚性工资增加支出所致。其中:去年欠发工资万元,今年干部职工调资人均月增元,—月全县共万元。仅此两项,刚性增加支出万元,占增长数的。

(五)城乡市场活跃,物价稳中有升,金融运行平稳

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比上年同期万元增长。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万元,比上年同期万元增长;餐饮业万元,比上年同期万元增长;其他行业万元,比上年同期万元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全县金融系统实现各项存款余额万元,同比增长;各项贷款余额万元,同比增长。总体趋势是存贷较快增长,现金表现为投放。累计净投放现金万元,体现了金融信贷对重点项目建设的较大支持,促进了商业的进一步繁荣。

(六)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已全面完成扫尾工作并按要求进行了检查验收;国有企业改革,已完成改制企业户,安置职工人,终止职工身份人,支付安置资金万元,达到了“两终止、一退出”的目标;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主体改革,已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和复查,基本实现了“村村减负,户户受益”的目标。与此同时,财政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有序开展。

今年以来,全县共引进投资项目个,涉及矿产资源开发、水电开发、市政建设、冶炼、建材等领域,协议总投资万元,比上年同期万元增长,实际投入项目资金万元,比上年同期万元增长。至此,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已达个,协议总投资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亿元。今年引进的投资项目有:红兴电石厂扩建万吨生产线项目,协议分三期建设,总投资万元,投资万元的第一期工程已建设完工,即将投产;开家湾煤炭开发项目,协议投资万元,已投资万元;串丝红砖厂,投资万元,已建成投产;盐津旧城改造滨江路建设项目,计划投资万元,已到位资金万元,前期拆迁安置房改造已经完成;炭沙湾原煤开发项目,计划投资万元,已到位资金万元。此外,在今年的“昆交会”上,我县成功地签约合作项目个,协议引资亿元,其中的水电、煤炭两个开发项目是全市唯一进入省级盘子的项目。目前,盐电公路和白水江一、二级电站投资完成较好,柿子红兴电石厂、铁合金厂、上清河电站等工程投资进度加快。这些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增长。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教育事业继续推进。认真开展“普九”前期工作,通过积极争取,我县已被列为全省“普九”实施县;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盐津一中学生公寓等个工程已通过验收;去年年底开标的个工程陆续竣工,部分工程正准备验收交付使用;柿子中学实验楼、艾田中学综合楼已开工建设;完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滩头新田苗圃希望小学得到香港苗圃基金会万元的捐助,筹建工作进展顺利,预计本月底即可开标建设;积极争取“贫义”工程、国家教育部远程教育等一批项目设备的投入,部分学校教学器材得到改善。与此同时,不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全县教育环境有所改观,教育教学质量受到重视,今年高考上线率达,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大突破。今年上半年,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乡村干部真抓实干,人民群众积极支持配合,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月,全县完成五术例,是上年同期的倍。其中,结扎例,占市下达全年任务例的,是上年同期的倍,结扎中二扎完成例,占市下达全年任务例的,是上年同期的倍;一放例,占市下达全年任务例的,与去年同期持平;人流引产例,比上年同期少例。全县共办理农村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光荣证户,兑现一次性奖励万元;办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教育“三免”人,免费万元;收缴社会抚养费万余元;调查核实干部职工违法超生案件起,并进入处理阶段。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广泛开展了卫生行政执法、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爱国卫生和医疗管理等工作。妥善处置了艾田中学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查处经营超保质期食品家和违反《食品卫生法》的经营单位户;取缔非法游医、牙医摊点个。上半年,全县共报告传染病件例,发病率为例万,较上年同期例下降。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全县行政、企事业和人民团体应参保户人,实际参保户人,占应参保人数的。其中,参加医保户人,养老保险户人,失业保险户人。做到了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加强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服务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有新的进展。新闻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以“三村”建设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积极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完成了村级换届工作,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了白水江电站开工庆典等系列活动,扩大了盐津的知名度。与此同时,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工作逐步规范,科技、民政、气象、档案、助残、地方志、老龄和妇女儿童工作继续推进。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强化建设用地管理,依法审批各类建设用地亩,清理违法用地案件件,制止违法案件件,查处违法案件件;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完成申报工作;万亩的退耕还林工程作业方案已上报申请评审,基本完成沼气池口、节柴灶眼的建设任务。版权所有

(八)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全县社会政治稳定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县乡人民政府自觉接受同级人大、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民主、科学决策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充分运用会议、专栏、知识竞赛、广播电视、流动车等载体,广泛宣传《行政许可法》,认真开展普法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公务员的法律意识,有效扩大了群众的知晓率。在行政机关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与个县直执法部门签订了执法责任状,并适时开展了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了执法机关的依法行政水平。加大了集镇五大秩序治理力度,认真开展了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和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建筑秩序、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集镇白色污染得到进一步治理,市容市貌有所改观,一个文明、卫生、有序的城镇居住环境初步形成。

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得到强化。坚持严打方针,大力开展打拐、追逃、缉毒等各项专项行动,依法查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地打击了各类刑事犯罪,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月,共受理治安案件起,查处起,同比分别上升和;立刑事案件起,破起,同比分别下降和;破获贩毒案起,同比上升倍,缴获海洛因克克,较上年同期多缴海洛因克克;收缴炸药公斤公斤,雷管枚;开展“四防”安全检查次,排除整改隐患起,帮助教育违法青少年人,协助查处治安案件,制止犯罪行为起。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共调解纠纷件,调成件,接待来信来访件,较上年同期减少。与此同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加大煤矿、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了上半年未出现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上半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死亡人,伤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同比事故起数下降;发生火灾事故起,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同比事故起数下降,直接经济损失下降。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势头。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一是县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这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二是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理念,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三是抓住有利时机,切实稳固农业基础,突出工业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投资拉动,提高引资质量,这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四是各级各部门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狠抓工作落实,团结协作,排难而进,不回避矛盾,敢于正视困难和问题,承认差距,并切实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探索新思路,寻找新办法,解决新问题,这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五是广大干部职工顾全大局,勤奋学习,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这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源泉;六是坚持深化改革,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切实树立服务型政府形象,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市场、人文、服务环境,这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还存在许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村产业化、服务化发展滞后,农民增收比较困难;电力短缺、交通状况不好等“瓶颈”制约因素一时无法缓解,工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一些项目前期工作不够扎实,相关手续不尽完善,新开工项目受到一定影响;地方税收形势严峻,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发展与困难将一度并存;企业下岗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不断增多,就业渠道仍然狭窄,给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压力;安全隐患难以消除,安全事故防不胜防,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教育、计生、卫生等基础设施落后,投入资金严重短缺;干部的思想观念、服务意识有待提高,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在少数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稳定形势仍不容乐观,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务必引起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版权所有

二、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下半年,随着水麻高速路、普桧专用线等重点工程的上马,以及在建工程的继续推进,新上项目的陆续开工,投资拉动效益将继续显现;在电石厂新线、铁合金厂、三股水二三级电站、上清河一级电站的竣工投产和国企改革以及其他新增生产能力的推动下,工业经济有望保持较强的增长态势;教育“普九”的推进,计生、卫生、文体旅游事业的发展,必将推动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所有这些,为我们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的群众观,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牢牢把握农民增收、工业增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教育“普九”、人口控制等工作重点,积极应对新形势,充分估计新困难,及时采取新举措,群策群力,扎实工作,确保国民经济增长以上,力争达到的增速,迈出加快发展的坚实步伐。

(一)继续关注“三农”问题,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我县大春作物长势喜人,主要农产品、畜产品受市场需求的拉动价格十分看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这些均有利于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增加农民收入也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认真分析形势,抓住机遇,积极引导,狠抓各项农民增收措施的落实,确保年度元增收目标顺利实现或超额完成。一是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要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搞好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认真组织开展好防灾救灾工作,适时组织秋收,确保今年全县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如期实现增收的目标;认真组织晚秋作物种植,切实搞好冬季农业开发,不断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切实加大畜牧生产力度。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立竿见影的重要途径。农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要立足实际,结合市场行情和需求,进一步抓好生猪、牛、羊、乌骨鸡等畜牧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加大饲养量,实行科学饲养,开展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努力增加出栏数量,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三是继续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要抓住“两站”及配套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在不断发展壮大茶叶、蚕桑、五倍子、竹子、乌骨鸡五大优势农产业的同时,借助我县处于“两站”建设前沿的优势,积极营造后方生活补给基地形象。特别是沿水麻公路、普桧公路的乡(镇),要围绕市场,依托区位优势,立足本地实际,努力扩大蔬菜、水果和畜禽产品等的生产规模,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要坚持不懈地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通过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对优势农产品进行开发和深加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订单农业,保证农产品稳固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对茶叶公司、博泽林化公司、丝厂以及牛寨一枝春罐头厂等企业,要继续鼓励和扶持,帮助其通过改制改造、盘活资产、招商引资等途径,进一步理顺经营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和论证工作,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申报论证成功,市、县政府将给予奖励。五是继续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前提,认真抓好基本农田、“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六是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要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主渠道,加深研究,加强引导,通过能人带动、中介引荐、有组织输送等途径,在确保万人输出目标完成的情况下,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或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同时,要切实发挥劳务输出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培训,及时提供用工信息,认真组织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增加收入。七是继续抓好扶贫开发。要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切实抓好已实施的安居温饱工程,尤其要实施好落雁桦槁坪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并充分利用重点村扶贫、以工代赈和其他扶贫资金,努力改善贫困村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

(二)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

尽快提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我县之所以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业不发达。为此,要继续把工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使之快速发展壮大。一是尽快研究制定全县工业发展规划。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结合我县工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早制定出台《盐津县工业发展规划》,用以指导今后全县的工业发展。二是继续盯死骨干企业生产不放松。必须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管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确保年初确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税目标实现。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各企业主管部门要对现有骨干企业进行认真分析排队,实行分类指导;对发展状况好的企业,要继续鼓励支持他们上规模、上档次;对发展状况差的企业,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准问题,研究对策。一句话,就是要对主要骨干企业做到盯死不放,促进发展。三是进一步搞好协调服务。要根据各个时期的实际,加强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调度,优先保证重点行业、重点工程的生产、建设需要,努力缓解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要积极为浙江中大集团在白水江和县城以上关河流域开发的梯级电站建设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大力支持四川伊力集中作好县城以下关河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博泽林化公司、丝厂、茶叶公司等优势农产业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带动茶叶、五倍子、蚕桑等产业形成更大的规模;继续抓好石特公司技改和红兴电石厂、铁合金厂的建设工作,努力为其排忧解难,搞好服务,使之尽快投产并发挥效益。四是切实加强对煤炭行业的管理。要进一步查清资源,搞好规划,合理布局,扩大煤炭开采规模;要强化煤炭税费征管,坚决堵塞漏洞,切实把该收的都收起来;要着力抓好柏树煤矿等年产万吨以上煤矿的生产和管理,加强安全检查,使今年全县煤炭产量达到万吨以上。五是进一步激活市场。大力培育和发展以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商贸流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积极为工业发展提供服务平台。六是切实加强市场秩序治理。依法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法行为,努力营造更加开放有序,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市场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实力增强,不断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

(三)支持和服务于项目实施,加快投资增长步伐

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既是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牵引力。要按照“抓项目、增后劲,调结构、促发展”的理念,继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交通建设上,要加快盐电公路建设步伐,认真分析薄弱环节,加强对重点桥梁、隧道的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争取早日完工投入使用;全力支持做好水麻高速公路建设,认真搞好征地拆迁的后续工作,及时兑现村民的征地拆迁补偿费,完善国家、省重点工程建设用地的报批手续;搞好溪洛渡电站对外专用公路正线建设的支援和服务工作,强化路地合作;加快黄毛坝大桥、黄葛槽新区悬带桥引道等的建设进程,抓好庙坝大桥、新区河堤公路的扫尾工作,完善检查验收手续。在电力建设上,要加快白水江一、二、三级电站和上清河一、二级电站的施工进度,积极配合业主单位扫清建设障碍,争取早日投产发电;协调支持搞好柿子变电站建设,切实加快建设进度,争取启动城网改造、变电站、无电村建设工程;加强联络和沟通,切实搞好服务,力争横江洒渔沱一级电站年内动工兴建。在水利建设上,要继续抓好油房沟水库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加强工程质量检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按时按质完工,同时要积极落实和做好其他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在城镇建设上,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老县城滨江路建设的征地补偿和居民搬迁工作,力争早日启动建设;加快普洱黄葛湾新区建设步伐,切实为投资方排忧解难;加强协调和联系,力争豆沙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项目早日批复;进一步落实县城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争取年内启动建设。在其他工程项目上,要大力支持四川万泰集团搞好煤炭开发,加大对其他在建工程的检查和服务力度,促使其早日建成产生效益。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县域经济总体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力度,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和申报立项工作。各级各部门都要勤于向上跑项目、跑资金,善于向上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并积极反映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求得上级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以此来保持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成果

在改革方面,一是要继续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加强督促检查,认真做好企业改革扫尾工作,确保月日前全面完成企业改革任务。二是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积极探索配套改革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政策,把农民减负增收的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做到减得下、不反弹,确保“税改”主体改革得以巩固。三是要进一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认真执行“凡进必考”政策,严把人员进口关,严防机构、人员反弹。要按照省上的统一部署,抓好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人事部门要认真领会省市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及时牵头研究提出我县的机构改革方案,报县委政府审定,按程序报批。四是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社会保险费统一征收管理,逐步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与失业保险并轨。五是要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积极争取县级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我县开展,继续抓好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准备和实施工作。

在对外开放方面,要继续保持和发展当前我县的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良好势头,努力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质量;改变一切束缚招商引资的做法和规定,鼓励想干事、支持会创业的能人和客商来我县兴办实业,参与我县的小康建设;进一步清理和修订各种限制性规定,放宽市场准入,切实改进服务,围绕“四篇文章”,重点支持外商参与资源开发和优势农产品深加工;持之以恒以诚招商、亲商、近商、护商,切实搞好跟踪服务和问效,并通过在建项目的检查、协调,有效提高履约率,确保实际利用外资额不断增长;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领域和范围,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我县农业、工业、交通、旅游、教育等领域的开发,通过招商引资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具体工作上,一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强与外商的联系,努力争取对县一中地段进行房地产开发;二要加大宣传,积极引进外资开发白水江、关河库区旅游和白岩洞休闲度假山庄;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让利,鼓励支持外商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乌骨鸡、蔬菜、竹笋等绿色食品和竹制品;四要扩大矿产资源开发的领域,积极引进外商开发石英沙、铅锌矿和进行电石产品深加工;五要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商业流通,逐步建立起普洱商品交易市场,切实发挥大通道、腰店子的作用。

(五)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公经济符合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要求,要旗帜鲜明地予以鼓励支持,让非公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具体方法和途径上,要继续落实通过企业改革搞活一块,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一块,通过扶持帮助发展一块的重要举措,使非公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在行业和范围上,只要不违背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都要取消一切限制性规定,允许其经营和开发;在市场准入上,要进一步放宽条件,做到边经营边规范;在政策上,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县内县外一视同仁,不另眼相待;在环境上,要进一步规范各种收费,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办事环节,坚决制止“三乱”,杜绝吃拿卡要和不作为,切实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和市场环境。与此同时,对私营经济业主也要加强教育、引导、管理,使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到诚信经营、规范管理、照章纳税。

(六)高度重视财税工作,努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当前,经济发展与财政状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发展形势大好,财政形势十分严峻,支出是捉襟见肘。这既是客观现实,同时又与我们主观工作分不开。为此,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框架,进一步明确县乡两级财政支出责任,逐步实现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财政统发工资。二要努力培植财源,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探索运用财政政策、财政贴息等手段,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实现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三要认真分析税源,进一步制定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切实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坚决堵塞漏洞,清缴欠税,做到不该收的一分也不收,该收的一分也不能少;严格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漏税行为;要加强研究,进一步组织好非税收入。财政、国税、地税要密切合作,做到齐抓共管,其他各部门要积极支持财税部门做好财政税收工作。四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始终坚持“三保两支持”的原则,在保证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的情况下,量入为出,努力增加建设投入和各项事业发展支出;严格执行政策和纪律,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下半年停止购买公务用车;强化财政监管,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认真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核查和清理,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七)统筹兼顾,不断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在教育上,要以“普九”为重点,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推进“普九”进程。一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方筹措办学资金,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步伐;二要加强对滩头新田苗圃希望小学等建设项目的监管,把新田苗圃学校建出特色、办成样板,努力争取香港苗圃基金会对我县的投入和支持。三要围绕“两基”,巩固“普六”和“扫盲”成果,加强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和办学质量。四要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弘扬修身立德、志存高远、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

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要进一步巩固成果,提高计划生育水平。一要坚持不懈地落实“一放二扎”节育措施,努力提高“一放”率,切实做到应放尽放、应扎尽扎;二要进一步加大医学监护力度,及时落实补救措施,强化流动人口管理,严格控制早婚早育,坚决杜绝计划外生育;三要加大社会抚养费征缴力度,完善管理办法,切实发挥好经济杠杆作用;四要广泛宣传和动员,深入落实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努力提高办证率;五要坚决落实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从严查处违法生育的公职人员。

在卫生工作上,要继续抓好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加强重点疫病疫情监测,严防重大疫情发生;抓好妇幼保健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抓好县疾控中心和县医院国债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的监管;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做好前期准备;加大卫生行政执法力度,确保群众用药安全。

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要进一步扩大医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面,积极探索工伤、生育保险实施办法,全力实现“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要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城镇弱势群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金按时足额发放;要加强救灾救济,积极为因灾、因病致贫的群众排忧解难,落实必要的救济措施。与此同时,要扩大就业渠道,加紧建立健全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信息平台,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待业大中专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要坚持把改变城乡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县城“五大秩序”治理、机关环境美化作为重点,确定目标,落实责任,抓出成效;要深入开展反对封建迷信、消除愚昧和移风易俗的活动,坚决同赌博、大操大办等不良行为作斗争;要下决心治理整顿文化市场,规范网吧管理,达不到开办条件的,必须坚决取缔;要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征集出版豆沙文史专集为契机,切实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要认真贯彻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全县人民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的总任务、总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十件实事的办理上,政府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任务明确、措施有力,责任落实,并切实加强指导、检查和督促,确保县政府的承诺及时得到兑现。特别是还未落实的项目,要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准存在问题,制定落实的时间表,突出工作重点,使实事真正成实实在在需要及时办理的大事。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要切实关心群众疾苦,把握群众情绪,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上,真心诚意地把为民造福的每一件事当作大事来做,把解决人民群众的眼前之需和致富之策结合起来,把帮困与排忧结合起来,把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当作自己份内的事来办,做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事,做雪中送炭的事,进一步密切干群、政群关系。

(八)抓好环境资源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抓好环境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工作,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而且还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一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确保全县耕地占补动态平衡。重点要做好落雁坳口社亩耕地复垦的报件工作,争取立项建设。要进一步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基本农田保护。二要加强征地拆迁政策和法规的宣传,积极完善各项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确保所有在建项目和待建项目的顺利进行。三要认真开展非煤矿山执法检查,对无证开采、安全隐患严重的开采行为必须严格执法,坚决取缔。要综合分析研究全县采石场的规划布局,严格规范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拍卖。四要切实加强各工程项目的环保检查和对生产企业的环保监测,严格环保执法,做到建设与环保、发展与保护有机统一,促进全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五要实施好万亩的退耕还林工程,抓紧兑现退耕还林的粮食和现金补助,抓好“天保”、“长防”和能源建设等工程项目的落实,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九)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的情况是好的,但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增加,不稳定因素增多,社会稳定工作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下半年,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一要以《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为契机,加强各类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严格行政许可,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二要不断把打拐、追逃、缉毒等专项斗争引向深入,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取缔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大对门徒会等组织的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和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全面启动社会治安整体联防工程和无毒乡镇创建工作,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三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继续做好工作。坚持每月排查社会热点问题,对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纠纷认真开展排查调处,千方百计把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小问题不出村,一般问题不出乡,重大问题不出县。四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搞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煤矿“三通一防”设施的检查,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责任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加大对重点工程安全生产的检查督促力度,确保重点工程建设安全;切实加强各类安全隐患的整改,对不具备安全生产的厂矿企业,必须坚决停产整顿,决不姑息迁就。

篇(8)

一是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效。按照“三年重建任务力争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我们及时调整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完善工作思路、强化工作力量、靠实工作责任、加强分类指导,着力破解重建难题,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多方争取重建资金,协调落实农民住房重建贷款,加大农村贫困户建房帮扶力度,强化资金和建材市场监管,扎实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累计开工重建项目437项,竣工182项(不含城乡住房重建),累计到位资金17.62亿元,完成投资39.44亿元(含城乡住房重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除赴疆移民和苗家坝库区移民外,实际开工重建的32501户已基本竣工。加强灾后重建重点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累计建成通村通社道路62条400.8公里,建设人饮工程116处,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47处,建成堤防38.6公里,架设供电线路128.1公里。城镇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和重建分批启动实施,首批核定的5071户城镇居民维修户,已完成维修4036户,正在进行维修1035户,分别占维修总户数的79.59%和20.41%;4033户重建户,已完成重建379户,正在重建1986户,分别占重建总户数的9.39%和49.24%。县以下学校、医院重建进度较快,94所县以下学校已竣工61所,完成主体25所,在建8所;25所县以下医院已竣工14所,完成主体10所,在建1所。对口援建工作顺利开展,其中深圳市直接实施援建项目9项,总投资2.03亿元,已竣工8项,完成主体1项,累计完成投资1.92亿元。去年,我们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上付出了艰辛努力,在项目个数多、投资强度大、前期工作环节多、制约因素和困难不少、建设任务极其繁重的情况下,精心谋划,上下联动,奋力推进,基本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面对宏观经济下滑的不利形势,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紧紧围绕“保灾后重建、保项目建设、保农民增收、保工业生产、保财政增长”的总体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年,全县共完成生产总值11.28亿元,同比增长12.7%,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0.85亿元,同比增长48.1%,增幅创历史最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23元,同比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11元,同比增长61.5%,剔除灾后重建补助因素达到2025元,同比增长16.4%。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立专门班子,加强领导,认真研究解决阳山金矿、国省道升等改造、尖山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苗家坝、麒麟寺、橙子沟等7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骨干项目征地拆迁、供水供电等具体问题,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全年共实施各类项目568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52亿元,同比增长11.1%,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量分别位居全市第1位和第2位。年初确定的134项正常重点建设项目,建成80项,在建51项,当年完成投资11.52亿元,同比增长12.3%;29项扩大内需项目,建成11项,在建18项,累计完成投资0.61亿元。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项,签约资金9.4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34亿元,合同履约率达到80%以上,签约资金和实际到位资金均位居全市第1位。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补贴8131万元。狠抓劳务输转,着眼县内、县外两个市场,拓宽劳务渠道,全县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82万人(次),输转劳动力5.71万人,创劳务收入3.92亿元。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坚持市场带动,效益促动,行政推动,典型引路,点面联动,扩量与提质并举,全年共发展特色产业面积31.01万亩;建成果菜间作、粮农间作示范点10个,示范面积达到2.35万亩;开工建设了中寨农业科技示范园;水产养殖实现了网箱数量突破1千个,产值突破1千万的“双千”目标;建成规模养殖场7个;完成省级龙头企业认定2家,农产品商标注册4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个;着力解决以路为市、占道经营、有场无市的问题,建成了碧口、尚德、石坊3个农贸市场。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完成全膜双垄集雨沟播面积8.2万亩。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面完成了9个整村推进村建设任务,解决温饱0.69万人;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建成4个灾后重建贫困试点村、2个新农村示范点。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一册明、一折统的惠农资金发放方式全面实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把工业作为保增长、保就业的重点,制定了工业发展三年规划,全县工业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氛围更加浓厚。狠抓工业项目建设,阳山金矿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石鸡电站、宁氏钡盐加工厂、中排高纯碳酸钡加工厂等重点项目进度加快,8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和新关金矿选矿厂已开工。强化协调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工业企业创造发展环境,工业经济实现了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06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69亿元,同比增长17.7%。与此同时,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全面完成了市上下达的控制指标。严格落实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两个主体责任,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法制化管理水平,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与年相比,事故起数,受伤、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实现“一平三降”。城镇建设有效推进。编制完成了韩家坝办公区和碧口白林小区建设性详划、尚德镇和桥头乡总体规划。白林小区一期商住楼、老干部住宅楼以及武装部正规化建设项目、县交警大队办公楼已竣工;韩家坝二期、白林二期和阳光二期商住楼,滨江大厦,县法院综合审判楼和县消防大队营房已完成主体;江南公园、阴平廊桥进展顺利;滨江南路正在分段实施;碧山公园防护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了南北山绿化亮化工程,投资290万元,对北山园林公路和景观设施进行了维修,新建园林景观13处;完成了6条居民巷道硬化,新建临时停车场1处,公厕4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全方位推进交通建设,投入大幅增长,达到11.7亿元,超过建国以来的投资总和。武罐高速段附道工程全面完成,主线工程已开工建设;境内212国道和省道东青公路升等改造工程全线铺开,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造价的40%,硬化里程78公里;开工建设6条通乡油路,2条通村油路,建成69条通村公路;开工建设桥梁41座,已建成23座,在建18座;建成乡村客运停靠站65个。电网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尖山330KV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结束了我县没有330KV骨架电网的历史。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完成3条小流域治理;新修水平梯田9960亩;建成安全人饮工程6项;新修河堤48处13.38千米;维修水渠30条;新建集雨水窖(池)1070个、蓄水池120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00亩,集雨节灌面积4400亩。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推进。建成生态林5.5万亩,完成25个灾后重建重点村村内绿化;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建成沼气池4977个,沼气服务网点24个,发放太阳灶5744个;实施了关家沟、康家崖等7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和13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全面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

三是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我们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启动实施了一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教育工作稳步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启动实施,在全县247所学校实施了远程教育项目。加强了学校管理,对教师工资实行绩效挂钩。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发展,成立了老年大学。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开展了“普九”债务的清理清查工作。卫生三级网络不断完善,完成280所村级卫生室的规划,已开工25所。主动应对,积极预防,认真落实了流感和手足口病的各项防控措施。人口和计划生育水平逐步提高,全面兑现计划生育各项优先优惠政策,保障水平达到历年最高;全县人口出生率为8.75‰,低于全市平均控制指标,农村人口计划生育率为88.54%,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计划生育综合考核位居全市第三同类县第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认真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玉垒花灯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省级报批工作。建成了县乡有线电视光缆2条,完成数字电视前端设备架设任务和碧口镇区震损广电网恢复工程。旅游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了《景区重点区域补充规划方案》和《景区控制性详规和可研(征求意见稿)》。景区环湖步道已开工建设;完成黄龙沟景区8公里的路基工程;组建了生态民俗旅游开发公司;出版发行了《藏族考》。同时认真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经济调查工作,《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和《志》续修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四是民生保障措施全面落实。把保障民生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有限的财力尽力用到民生保障上,全年投入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的资金达到3.22亿元,比上年增加1.95亿元。省、市、县确定的农村沼气建设、廉租住房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五保家园建设、农村公路及便民桥建设等大事实事基本完成。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公开招考安排高校毕业生286人,安置复员军人24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89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3.9%以内。两保一供养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低保人数由上年的6009人增加到8207人,农村低保人数由上年的19986人增加到45738人,城镇低保对象补助标准由年的人均每月138元提高到152元,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标准由年的人均每月50.5元提高到54.09元。五保供养对象补助标准由年的人均每月120元提高到133.3元。干部职工津贴补贴大幅提高,人均月增资达到590元。体现人文关怀,为全县干部职工及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达到4989人,失业保险职工达到581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1169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21839人,工伤保险人数达3351人。为348名企业退休人员补发生活补贴84.14万元。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为924名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修订和完善了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农民参合率进一步提高,由年的91.63%提高到97.68%。同时,全力做好应急救援和困难救助工作,受灾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过去一年,面对诸多困难,全县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些成绩,极为不易。实践证明,县委、县政府对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是及时正确的,措施是得力有效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结构不优三大矛盾和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大项目少、对外开放水平低、特色新兴产业链条短、交通不畅、市场发育程度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六大制约因素,经济发展仍然处在粗放型经营、低层次运作的水平上。二是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受宏观环境及内生因素的影响,工业经济稳定增效的基础并不稳固;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家拉动内需及项目投资政策的变化和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持续增加,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还将面临许多不可预知的不利影响;三是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农村居民住房重建仍有欠账,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开工慢、进展慢;重建资金缺口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多,项目实施整体进度慢,已开工项目仅占落实资金项目的72.8%,已竣工的项目仅占29.12%,如期完成灾后重建任务面临巨大压力;四是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较大。因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取消100项事业性收费,减收因素增多,财政增收压力加大,加之许多灾后重建项目和扩大内需项目均需县级配套资金,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进一步增加,公职人员津贴补贴调增,全县财政保增长保支出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五是抓工作落实的力度和深度不够。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深入研究不够,缺乏管用有效的办法措施,一些重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破解,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水平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项目前期工作滞后、项目管理薄弱、项目用地困难、项目实施进度较慢等问题仍很突出,有了项目、有了资金不能认真实施的问题仍然存在,而且在有的行业、有的部门、有的地方还比较严重。六是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无理阻扰、破坏项目建设的事件时有发生,在个别地方甚至表现得十分恶劣,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维稳形势严峻,局部地方治安问题多发,矛盾纠纷多发,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有些乡镇和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能不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吃拿卡要,为政不廉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坚定发展的信心,更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得更透一些,把发展的措施谋划得更得力一些,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关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年是灾后恢复重建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实现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部署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坚持重点上推进,难点上突破,进度上加快,标准上提高,落实上着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按照县委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本着实事求是、积极可行的原则,我们提出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5%,达到12.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达到35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5%,突破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达到3.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达到81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达到2247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按照以上奋斗目标,今年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十二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今年是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和项目建设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坚持“三年重建任务力争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不动摇,继续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靠实责任,强化推力;细化措施,强化管理;明确标准,强化落实,具体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抓好农村居民住房重建的扫尾和完善。要紧紧抓住“半拉子工程”和纳入重建范围尚未开工的重建户,进一步靠实属地管理和干部包抓责任,全面落实工作措施,抓重点、抓难点、抓协调、促进度,确保在3月底前一户不剩地全面完成重建任务。要进一步整合项目和资金,按照项目拼盘、资金捆绑、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思路,坚持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分期分批实施重建重点村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配套建设任务。县发改委、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要争取项目、统筹资金,有重点、分阶段抓好落实。要着眼于提高重建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策并举,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县扶贫、农牧、林业等部门要立足实际,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宜牧则牧、宜工则工的原则,尽快制定灾后重建重点村后续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方案,并逐项抓好落实,进一步提高灾后重建的质量和效益,力争建得好、安得住、有发展。启动实施40个灾后重建重点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认真做好垃圾清运、水源保护、帐篷收存等各项相关工作,解决和纠正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脏、乱、差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提升重建品质。县国土、移民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抓紧开展尖山河口村和口头坝长丰沟2个库区移民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确保6月底前完成“三通一平”工程,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要妥善安置好赴疆移民的生产生活,确保移民安全越冬,并认真组织实施好赴疆移民的各项相关工作,确保全面完成赴疆移民工作任务,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灾区移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二是加快开展城镇居民住房重建。适时转移工作重点,坚持“维修加固为主,原址重建为主”和“尊重民意,采取自愿,因地制宜,统分结合”的原则,从紧、从严、从实、从细确定重建对象,采取原址重建、置换土地重建、单位组织重建住房、租赁住房、购买安居房、置换安居房、一次性货币终结、购置商品房等行之有效的模式,积极稳慎地推进城镇居民住房重建。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加快维修进度,做到维修一批,验收一批,资金兑付一批,确保在2月中旬前全面完成维修加固任务。要充分发挥城镇居民建房的主体作用,以县城和碧口镇区为重点,强化分类指导,落实重建措施,核准一批,开工一批,完成一批,验收一批,确保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城镇居民住房重建任务。要强化宣传教育,明确重建的时限要求,对在5月底前还没有开工建设的重建户,要取消其重建资格。要坚持城镇居民住房重建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确保全面完成城区198套廉租住房建设任务;及时落实建设用地,创造条件,推进碧口镇区廉租住房建设。县建设部门要科学制定廉租住房租售使用的具体办法,切实将符合政策的无房户、少房户和无力开展重建的城镇困难群众纳入政策性保障范围。要进一步提高重建质量,结合旧城改造,对临街重建的,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红线控制,严防因疏于管理而造成新的乱修乱建;要注重特色打造,提升重建品质,学习借鉴等地经验,吸收川北民居的建筑元素,在外观、色彩上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着力打造县城阴平古街和碧口古镇风情街。要健全工作机制,严格实行四大班子领导、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干部包抓社区和项目责任制,层层靠实包抓责任,及时解决产权、用地纠纷和邻里纠纷,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推进城镇居民住房重建的顺利进行。三是抓紧实施公用设施重建。加强资金管理,强化协调服务,严格执行工程“五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切实加快学校和卫生院重建进度,确保94所县以下学校和25所基层卫生院,在2月底前竣工投用;9所县以上学校和6所县以上卫生项目,要确保在9月底前竣工投用。要整合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和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确保3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县环保局等5个机关单位灾后恢复重建统建楼、县财政局办公楼和人力资源市场统建楼、卫生系统业务综合楼、广电文化大厦、体育场及县公安局、教育局办公楼和县农业五站等公共管理项目,确保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县财政部门和各涉关乡镇要积极配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5个在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项目,要在3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纳入整合的城关镇等10个乡镇基层政权及站所建设项目,要在2月底前开工建设,6月底前建成投用。四是全面推进城乡基础设施重建。认真实施好洋汤河万亩灌区和文丰渠等7条灌溉工程,桥头固镇村等37处农田修复水渠配套工程,城关凡昌等9处饮水工程和石鸡坝水磨沟、桥头乡新舍等8处节水节灌工程;建成碧口等27处河堤防护工程,石鸡坝险崖坝等2处灾后重建以工代赈河堤工程。及时开工建设13项水土保持灾后重建工程、冷梨等133条971.9公里县乡村道路灾后重建维修工程、中寨阳志山等20条村内道路硬化、排水工程和碧口马家山等7条机耕道路工程,确保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同时,要全面铺开39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第二批9处灾后重建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年内建成全县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和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及群测群防体系。五是继续加强对口援建的协调服务。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协调机制,认真做好深圳援建、社会帮建、红会项目及其他社会各界援建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为援建方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用好爱心钱,办好爱心事。深化与深圳市、酒泉市等援建方在资源开发、产业转移、干部交流、人才培养、劳务输出、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力争取得新成效。六是加强资金和建材市场监管。不断完善资金拨付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健全管理台帐,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发放公平、合理,发挥重建资金的最大效益。在全力配合国家和省、市审计检查的同时,县审计、监察、财政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增加审计密度,重在发现问题,立足事要解决,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宽贷,切实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要继续抓好建材生产、调供,保障建材供应,确保建材价格基本稳定。

(二)着力解决制约因素,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和载体,是加快发展的源头活水。要按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靠争取,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项目靠招商的思路,下决心解决项目建设环境不宽松、项目人才缺乏、项目前期工作滞后、项目用地落实困难、项目管理薄弱、项目实施进度缓慢、后备项目储备不足等突出问题,意向性项目抓落地、前期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力争在项目论证、项目储备、项目争取、项目实施、项目管理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切实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紧紧盯住投资额度大、贡献率高的投资亿元以上骨干项目和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不放手,在加快续建项目投资进度的同时,新开工建设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资源利用率高、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年项目数量达到522项(含灾后重建项目),当年完成投资总量力争达到30亿元以上。积极推进城乡电网建设,年内建成尖山330KV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石坊110KV输变电工程和铁楼35KV等6处电网工程。要大力支持通讯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移动通讯基站和宽带网络建设,开通乡镇政务专网,建成乡镇视频会议系统。二是全面加快项目投资进度。坚持“谁包抓、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抓项目责任制,逐项目靠实包抓责任。要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分析通报,每季度进行一次拉网督查,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年底进行总评。对包抓项目进展情况,各包抓领导和项目包抓单位要定期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以确保全面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科学制定定性、定量的考核指标,严格考核,兑现奖罚,以项目争取看干部、论实绩。三是全力做好项目论证和争取工作。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扩大内需、促进西部地区和经济发展等政策,根据项目急需,找准结合点,以矿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农业产业开发项目、农业基础建设项目、电网建设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为重点,有计划地筛选、论证、申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上各类投资。对列入规划已经上报的项目要盯紧抓牢,按照项目报批的要求,切实做好项目可研等前期工作,抓紧拿出有深度、有质量的项目本子,以争取上报的规划和项目能够列项实施。四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增强抓项目的紧迫性和责任性,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的规范要求实施项目、管理项目,纠正项目实施和管理上的随意性,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切实解决项目人才不足的问题,通过培训、引进、选调等多种办法,充实项目论证、实施和管理人才队伍。要切实改变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的状况,加强各类项目特别是中央投资项目的管理,完善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制度,强化项目稽查,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督查,确保各类项目发挥效益。五是坚持不懈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要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论证储备工作,全年力争新储备项目20项,其中50%以上要完成可研。要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加快引进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产业链条长的矿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特色产品龙头企业。要加强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合同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力争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5项以上,签约资金1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6亿元以上,项目履约率达到80%以上。

(三)着力加快工业发展,提升工业质量效益。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全县工业发展大会精神,把工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使工业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措施更加得力,成效更加明显,为经济增长、财政增收、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做出更大贡献。根据县委确定的全县工业发展总体思路,要坚持依托两大优势(矿产资源优势、光热水能资源优势),面向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做强两个龙头(水电能源、矿产资源深加工),培育五大产业(水电能源、有色冶金、建筑建材、绿色食品、医药化工),通过调结构,扩总量,增效益,为力争在三至五年内把建成陇南的工业强县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适时转移工业发展重点。把工业后续发展的重点由以水电能源开发为主转移到以水电能源开发和矿产资源深加工并重上来,年内建成苗家坝、石鸡、柳园、横丹电站和8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等5个投资亿元以上及宁氏钡盐化工厂、中排高纯碳酸钡加工厂、鑫磊铜选厂、芝麻山电站二期等1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新开工建设临江20万KVA铁合金基地和天引桥电站2个投资亿元以上和鑫海铁合金厂迁建、新关金矿选矿厂等5个投资千万以上的项目。麒麟寺电站要确保在6月底前实现二期下闸蓄水;阳山金矿要按照地质详查、勘探同时进行,可研、设计、立项同步推进的开发建设模式,在5月底前完成项目可研,6月底前完成1000亩土地统征,并开工建设主厂房基建工程,8月底前完成坑探工程。同时,要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培育以龙池有机茶加工、中药材深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开发茶多酚和纹党保健品等系列产品;依托县内青石板材品质好、储量丰、绿色环保、产品适销对路的优势,不断加大对外推介力度,以加快推进县内优质石材开发,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二是积极筹划工业集中区建设。按照“大规划、大产业、小集中”的思路,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科学合理地调整工业布局,积极推进高楼山有色冶金工业集中区、临江铁合金工业集中区、中寨中药材加工产业集中区和碧口茶叶深加工产业集中区4个工业集中区建设,力争在集中区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精心组织好工业生产。进一步强化对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的监测分析,密切关注重点工业产品价格变化和市场走势,及时研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县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市场营销,多方开辟工业产品销售渠道,千方百计提高工业效益。增强对企业的扶持和服务,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扶持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从今年起,县级财政连续三年每年筹集100万元,总额300万元,建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工业企业发展,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同时,县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列支50万元,作为工业企业的技改贴息资金,视财力状况逐年增加,并每年从企业所得税收益中拿出10%,扶持工业发展。四是进一步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新上项目都要尽可能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铁合金行业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供求规律,积极争取国家扶持项目,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铁合金产品,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不进行技术改造,环保、节能不达标的铁合金企业,要坚决予以关停。

(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县农业人口多,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比较低。无论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还是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都不能放松“三农”工作。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主题,在保持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狠抓劳务输转,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切实加快特色产业开发。坚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品牌化打造的原则,在核清产业适宜面积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把小的做大,大的做强,强的做优,优的做特,全年力争新发展特色产业面积17.1万亩,其中核桃3万亩,花椒2万亩,茶园0.5万亩,中药材5万亩,油橄榄1.6万亩,蔬菜5万亩。要办好中寨红提葡萄、尚德椪柑等4个千亩基地,建成万元田示范点5个,多千田示范点6个。继续抓好“一注册三认证”工作,新申报龙头企业1户,质量管理认证企业2户,名牌产品1个,绿色产品认证1个。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进一步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全年力争新发展网箱1000个,实现产值2000万元。加快建设水产品深加工项目。同时,要着力抓好舍饲圈养示范村、示范户建设,积极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建成青贮氨化池400个。二是大力推广农业科技。要抓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着力抓好中寨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真正把中寨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新品种、新模式的展示园,农民科技培训的基地和现代农业的形象窗口。同时要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年内完成9万亩的全膜双垄沟播任务。三是积极推进扶贫开发进程。认真开展“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摸清“低保户”和“扶贫户”的底子,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继续实施好尚德杜家坪等5个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完成9个整村推进和18个灾后重建贫困村项目建设任务,年内解决0.7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四是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实施好基本口粮田建设和农村低产田改造项目,开工建设马莲河流域和城关玉虚山、南山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继续抓好安全人饮工程,完成安全人饮维修工程28处,解决1万人的安全饮水和2.2万人饮水的困难。新建河堤10处,新建水渠15条,维修水渠10条,新建集雨水窖(池)1000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万亩、集雨节灌面积0.44万亩。五是切实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年内完成荒山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新栽行道树50公里。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和以电节柴措施,缓解生态压力,新建沼气池2000个,发放太阳灶3000个。六是不断壮大劳务经济。紧盯县内、县外两个市场,根据用工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培训务工人员2.85万人,输转农村劳动力5.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亿元。七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要结合灾后恢复重建,高质量抓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力争在特色产业发展、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建成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五)抓住项目建设机遇,加快交通建设步伐。坚持“六路”并举,路桥共建,建管齐抓的总体工作思路,支建国省路,升等县乡路,延伸乡村路,打通连环路,连接断头路,争取出口路,抢抓机遇,科学谋划,突出重点,精心实施,努力开创全县交通建设的新局面。一要认真抓好武罐高速段和国省道升等改造工程。县交通部门和涉关乡镇要切实加强协调服务,全力做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各项相关工作,既要严格按照政策及时足额兑现补偿,又要教育引导当地群众自觉支持项目建设,确保全面完成武罐高速段工程拆迁占任务,切实做好拆迁群众的安置工作。在妥善解决绝大多数群众合理诉求的基础上,抓住瓶颈村和后进段,对恶意阻挠干扰工程建设的人和事,要依法严厉打击,切实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6月底前完成国省道升等改造一期工程建设任务,9月底前完成二期工程建设任务。二要认真抓好通乡油路工程。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加快工程进度,年内完成碧刘、马刘、中杏、月关4条133公里通乡油路工程建设任务。三要认真抓好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县交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各涉关乡镇要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着力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年内建成中庙肖家坝等27条135.1公里通村水泥路和中庙中坪村等43条292.7公里通村公路。同时,要新建便民桥15座,再建村级客运停靠站50个。四要认真抓好高楼山隧道及引线工程。进一步加快高楼山隧道及引线工程前期工作进度,积极支持项目业主完成项目开工核准,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年内开工建设武九高等级公路,畅通北出口。五要认真抓好公路养护。加快推进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农村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做到有路必养,养就养好。

(六)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实现城镇建设新突破。认真贯彻全市城市建设现场会议精神,突出“一城一镇”建设重点,结合灾后重建,大力实施“扩城增容、城建美县”战略,坚持“规划统领,项目支撑,中心带动(以县城为中心),四轮驱动(碧口、临江、桥头、中寨),建管结合”的总体思路,在“特”字上下功夫,在“秀”字上作文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铁手腕管理,努力实现全县城镇建设的新突破。一是继续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加快城区总体规划修编进度,争取尽快通过审批;抓紧编制西元、大渡坝、鹄衣坝、东峪口、碧口早阳坝和县城韩家坝小区、白林新区、西园新校区、北门廉租住房小区、马家街物流小区、东坝商贸小区等重点区域详细规划,尽快完成桥头、尚德总体规划的审批,编制临江总体规划,为城镇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着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下决心推进旧城改造。以所城东街和碧口中街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拆迁”的理念,着力破解拆迁难题,创新拆迁思路,启动实施所城东街拓宽改造工程和碧口中街改造工程,打通马家街至东街道路,年内建成“两区”(北门廉租住房小区、碧口电厂小区),“五路”(南桥至西园道路、马家街道路及排水工程、碧口白龙江南路212国道拓改工程、白龙江北路路堤配套工程、碧峰北路路堤及排水工程),“一园”(江南公园暨县城防灾避灾中心),“三桥”(阴平廊桥、城区北门桥、碧口白林桥),“两场”(县城和碧口垃圾填埋场)等一批重点工程,逐步改善旧城落后面貌,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坚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市场化经营的原则,加快韩家坝小区、白林新区、西园校区、鹄衣坝新区、碧口早阳新区等5处新区建设,重点抓好滨江南路、韩家坝路网工程、韩家坝下段道路等重点工程,年内完成韩家坝小区二期工程、白林小区二期工程和西园新校区园林景观工程。三是精心塑造城市个性特点。对滨河路、江南街、所城中街灯杆和行道树以及沿街建筑物和城区“三桥”进行美化亮化,依托有山、有水、气候好的优势,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加大投入,强化推力,围绕“一城、两路、两山”着力实施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力打造山绿、水清、多彩、灵动的白水江滨江风情线,努力把县城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具有江南韵味的山水园林城镇。四是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完成中寨和桥头乡建制镇的报批,结合灾后重建,在规划的指导下,实施临江、桥头、中寨、尚德等乡镇街道的整修和亮化。五是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制定《城市管理暂行办法》,理顺管理体制,整合城管力量,坚持集中整治与经常性整治相结合的原则,依法依规加强城市管理,重拳整治脏、乱、差,为广大市民营造舒心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继续办好《聚集城管》专题栏目,以正面的宣传引导人、良好的环境陶冶人、严格执法教育人,不断增强市民的环境意识和公德意识。

(七)重视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办实事。在加大经济建设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社会投入,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协调并进。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结合贯彻国家将要出台的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深入研究我县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教育改革年和教育质量提高年活动,由分管领导牵头,教育部门具体负责,尽快研究提出教育改革年和教育质量提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以开展两项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校长任期内考核和教师队伍定性定量考核,对教师工资实行绩效挂钩,做到优胜劣汰,推动教育发展提质量、上水平。二是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快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建设,全面建成280所村级卫生室。重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积极引进急需人才。做好重大疾病、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工作。强化卫生执法监督,继续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活动。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复建文昌宫和碧口抗日楼,开工建设风情寨和民俗传习所,挖掘民族民俗文化内涵,传承地域文化,提升文化品位。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积极抓好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2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扩大陇南台和台的覆盖面,完成经碧口至武都的有线电视环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成25个“千乡万村”农民健身工程。同时要扎实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确保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四是大力开发旅游产业。按照“政府主导、项目支撑、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公司化经营”的原则,以景区开发为重点,上半年建成环湖步道,2月底前开工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景区大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力争9月底前完工,年内完成黄龙沟景区道路硬化任务。要切实加强旅游行业的管理,严格管理和保护好景区,认真实施好地质公园环境保护项目,继续做好4A级景区质量等级冠名申报工作。加快景区开发,上半年完成《景区控制性详规》的评审。进一步加大景区和景区的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五是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试点工作,继续开展“生育关怀项目”,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困家庭救助、特别扶助等优惠政策和各项节育措施,稳定全县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省级优质服务县成果。六是全面落实民生保障的各项措施。认真执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直补资金和扶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千方百计开发各类就业岗位,全方位促进城镇就业人数稳定增长,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00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300人(次)。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实现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市级统筹。不断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开展失地农民和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年内建成19个劳务保障事务所。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和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及时足额落实县级财力配套资金,进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部分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和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将新农合的考核纳入农村责任书考核范围,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力争达到98%。继续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五保供养政策、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政策。重视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开工建设碧口中心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救助站和抗震物资储备库,年内完成72个五保家园建设任务。认真落实“五大”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不断提高库区移民生活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继续坚持改善民生办实事,全力办好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大事实事,解决一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八)加快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切实做好财政金融工作。一是加快城乡流通体系建设。继续开展送“家电下乡”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商品批发配送中心,建成农家超市50个。加大马路市场专项整治,下功夫解决以路为市、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的突出问题,年内建成丹堡、临江、桥头3个农贸市场,扩建县城东坝农贸市场。二是狠抓财政增收节支。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财税部门要全面开展税源调查,摸清税源状况,有针对性地落实好各项税收征管措施,确保应收尽收。要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管,确保主体税收及时入库;要高度重视零散税收的征管,全力促进“以小补大”措施的落实;要强化税收清欠力度,加强稽查,对两年以上未进行税收稽查的企业要列入重点稽查范围进行全面稽查,清缴税款;对享受所得税减免政策的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凡减免政策到期的企业一律纳入正常纳税范围;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监管机制,在对国税全面推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监管的同时,抓好地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试点工作。要加大组织非税收入的力度,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全力组织非税收入,确保非税收入稳定增长。要加强非税收入调查,对各执收执罚单位的收费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全面掌握全县收费项目、标准,科学测算年度非税收入,依据收费项目及标准,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各执收执罚单位,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定期通报、量化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各执收执罚单位组织非税收入的积极性。要抓好国有资源收益、国有资产变现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性收入的征收工作,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尽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保证“三农”、社会事业、灾后重建等重点支出及时到位。要切实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加强财政资金跟踪问效,强化对各类重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现象,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使用。对全县基本建设项目要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严格工程预(决)算审查,凡未审核办理工程预(决)算的项目一律不予拨付资金,加强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坐收坐支。三是扩大信贷投放。支持引导金融部门以灾后重建、农业产业开发和符合国家扶持政策的重点工业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建设。

(九)加强土地、矿产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全力抓好安全生产。一要进一步加大土地监管力度。坚持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坚持依法行政,严肃查处未批先占、未批先建、乱修乱建、乱占耕地等违法现象,切实规范土地开发秩序。着力抓好桥头、堡子坝、石鸡坝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要立足我县实际,整合各类土地资源,切实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时,要进一步加快灾后重建用地报批,推进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要依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探索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国有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促进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弱小矿山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设立关家沟禁采区。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矿产资源清理整顿活动,采取“联合执法、集中整治、现场查办、公开处理”的办法和“三断”、“三不留”、“三没收”等有效措施,对全县矿产资源开采情况进行拉网式清查整治,特别对个别危害严重且屡禁不止的乱采滥挖案件,政法公安机关要及时纳入严打范围,从严、从快依法严厉打击,确保全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持续稳定。三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建立健全重大隐患公告公示、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制度,强化对道路交通、农机、水运、矿山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安全隐患排查,推进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同时要切实抓好防灾减灾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处置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思想认识,全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一要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黑恶势力、杀人、抢劫、种毒贩毒、盗窃财物等严重刑事犯罪行为,始终保持对犯罪活动的持续高压态势,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有效控制和减少各种违法犯罪,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把干扰破坏灾后重建和项目实施的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范围,依法严厉予以打击。二要进一步强化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大力推进“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努力提高全民法制意识,确保“五五”普法顺利通过省市验收。三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实行“四定三包”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积极排查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四要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包案制、部门承办制、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制和事项问责制,层层靠实责任,严格责任追究,提高案件的处结率。继续抓好带案下访、回访和督办工作,进一步加大《条例》的宣传力度,依法规范秩序,教育引导群众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对长期无理缠访、违法越级上访和少数以上访为名煽动闹事,严重影响对外形象和破坏公共秩序的,要坚决依法处置,绝不姑息纵容。

(十一)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以政府机构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部门职责关系,调整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力争在6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法办事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时要在中寨、丹堡乡先行试点,全力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工作;要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试点工作,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继续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加快建立财政支出追踪问效机制;要加快实施以岗位设置管理为重点的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兽医体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系等改革任务;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做好已改制企业的后续完善工作,解决好遗留问题;要深化科技、文化体制改革,增强社会事业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