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校教学指导思想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5.6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5-159-02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与现象。学校德育及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当代大学生大都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社会的不断变革以及西方文化的长期渗透伴,这一切都对他们的思想道德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若干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及成因
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又不同于普通大学生,他们大部分认为自己在学习上不是很勤奋,学习目标不明确并觉得学习吃力和困难,还有部分在理想信念方面趋于追求实用,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甚至于有些道德行为欠佳。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一些普遍问题:有的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本身基础差,荒废学业,没有理想抱负,整天浑浑噩噩度日,空虚浮躁,缺乏责任意识;有的缺乏自我约束,日常行为不规范,迟到早退,旷课打架,乱丢垃圾,出口成脏,穿着怪异,还有的男女生交往过度;有的自私狭隘,只愿享受,不愿付出,好逸恶劳,遇事冲动,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重他人。还有的缺乏同情心、仁爱心,缺乏集体荣誉感,民族情感淡薄;有的人际交往障碍,不懂基本的礼仪常识,价值判断错位,缺乏正义感,甚至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等。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成因
1、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变革带来的深刻影响
中国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并成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2、西方腐朽文化的不断渗透
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以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快速传播,对当代大学生有一定的影响。渐而渐之,在校园的他们逐渐认同西方价值体系,慢慢淡化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3、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工作的严重缺陷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
4、家庭教育的欠缺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基础、根本,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子女在思想和道德方面的开始。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
5、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高中时期的后进生,就是被老师关注的目光有意或无意忽略的那一部分,甚至他们中的不少人可能从小学时就已经被摆在差生的角落里了。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一)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职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出现的问题大部分是由心理问题引起,如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导致的孤独、郁闷等;由于自我定位不准确引起的忧虑、抑郁等;由于与同学人际交往中存在障碍而引起的自卑或者自负等等。这些心理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观念的认识产生错位,甚至对社会产生敌视,直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目前只有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保证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新时空
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全部德育的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打破因袭或仿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性实施教学。比如,加大“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系统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深入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引导他们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带来的重大变革,树立为祖国建设的坚定信念。
(三)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在硬环境方面,学院要重于美化校园、绿化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在软环境方面,学院要重于提倡一定的文化理念、组织开展切合实际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无形中积淀文化氛围。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倡导学生实行自我管理;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文明创建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主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重心,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一个为人师表、具有很强威信的辅导员、一个能做到自我管理并能起到带头作用的班委、良好的班风班貌都能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
以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为载体,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我们只有通过开启和引导,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枯燥、空乏的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魅力,并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这种形式已经为大部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所共识。如通过不定期的专业实习实训在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可以以此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组织参观革命根据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对企业工厂的参观考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中让时代的主流精神和社会的进步要求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五)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管理,保障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现。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时间普遍较短,各项制度处于摸索阶段。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仅要做到严格、规范,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奠定基础。
(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配备高学历、高素质、高要求的人才。同时,为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全面发挥主观能动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可推出全员育人的新理念,成立以专职队伍为骨干,全体教师都承担思想政治工作职责的新队伍,让教师都以双重角色来干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加强师德建设,真正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七)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
数学概念看似浅显易懂,实则是根本与关键,因为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基础,而且还是学生锻炼自身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起数学概念教学,其中包括概念背景和概念条件等,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概念看作简单的文字信息,进而强加于学生的思维之中,而要坚持以激活学生思维为前提,引导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掌握概念,在记住概念表层信息的基础上掌握蕴含于概念深层的数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生将数学概念当成诗文背诵的问题,使其深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方法。比如在讲“周期现象的概念”时,教师如果直白地告诉学生周期的定义,这时学生一定会觉得抽象难懂,思维中一片混乱。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对概念本质属性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哪些属于周期现象,哪些不属于周期现象。
例:①单摆的运动;②四季的更替;③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日出而升日落而降;④时钟的圆周运动;⑤刮风下雨。
通过类比思想,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概念本质,学会运用数学思想解决类似问题,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思想的巨大作用。
二、以数学思想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并提高学生质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高中数学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通过搜集一些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从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另外,数学教师要意识到让学生学会解决某个题目或者巩固某些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所需借助的一些数学思想才是关键。
例:2014年7月份,某城市的果农收获荔枝30吨,香蕉13吨,现在计划租用甲、乙两辆货车共10辆,一起将这批水果全部运往上海。已知甲货车可装荔枝4吨和香蕉1吨,乙种货车可装荔枝和香蕉各2吨。请问:果农安排两种货车时有几种方案?请你为他写出设计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将这个实际问题数学化,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用到数学建模的思想,列出不等式组:设租x辆甲货车,则租(10-x)辆乙货车。4x+2(10-x)≥30;x+2(10-x)≥13,解得x≥5,x≤7,所以5≤x≤7,因为x取整数,所以x=5,6,7。所以方案有三种,即:①甲种货车5辆,乙种货车5辆;②甲种货车6辆,乙种货车4辆;③甲种货车7辆,乙种货车3辆。
三、以数学思想引导学生质疑
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的课堂教学都少不了讨论的环节,如何让讨论有益、高效是一个难题。讨论的环节如果引入了思维导图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讨论开始的时候,由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大家发言的核心内容,然后整理同学的发言。针对整理的几个方面,再进行深入的讨论。如此发散,层层深入,达到了深化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了讨论时的跑题。例如,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一《消费及其类型》时,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问题: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的组长负责整理发言。学生的发言整理如下:
王同学:收入会影响消费。有了钱,才能消费。
李同学:如果自己将来有好工作,收入稳定,现在可以多花一些。
杜同学:商品贵就不买了,商品便宜就多买些。商场超市降价促销的时候我都去买些便宜货,物美价廉嘛!
梁同学:离我们家近的商场我更愿意去,省时间。
田同学:同学买啥我买啥,不丢面子。
赵同学:我买的东西一定要比同学的贵,这样才有派头!
钱同学:我觉得富人更愿意消费,我们这些穷人想花钱买不起。
小组长帮助整理如下图:
整理后,小组在归纳好的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再形成结论。
最后把讨论的结果整合好。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大大提升讨论的时效性。利用有限的时间对问题进行了充分、全面、有针对性的讨论。
二、用思维导图来讲解知识比较生动、清晰
教师在解释一个政治知识或概念时,可以用思维导图,这样就可以比较明确、全面的概括知识。比如讲股票这种投资方式时,我们可以把股票的含义、特点、构成、作用放在一起制作导图。讲“税收”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既简单又明了,学生也易于掌握。
三、用思维导图进行新课知识总结生动、流畅、体现个性
思维导图的第三个作用就是可以用来总结新课知识。 以前的网络图能清晰的概括知识,但是比较乏味单一。思维导图则不同,他可以根据框题内容进行不同的创意,而且图文并茂,这使得思维导图十分的生动、有趣、可以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实现课本内容的良好记忆。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也是学生的创作过程,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思维导图来展示个性,体现创新,获得成就感。下面是我自己用电脑制作的两个思维导图:
我们可以看出思维导图给了我们很多的发挥空间,即展示了思维的流程,又可以利用图片来联想记忆,既生动又形象,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总结方式。
1. 合理分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兴趣、背景等几个因素进行分组。分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六至九个小组,以6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各小组按好、中、差比例组合,形成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让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表现,最终形成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2. 制定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到自主学习的纪律,以及学习目标的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小组合作有序,因为合作学习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下进行,才能避免吵闹和争执,顺利达成学习目标。当然这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3. 组员培训。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合作学习观念。选拔成绩优秀且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发挥小组长作用,指导小组长布置、检查组员学习情况,组织发言、展示等工作。特别关注学困生,在态度、基础、能力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指引,促进学困生参与课堂的学习、交流、展示等。对待学困生的展示,多关注过程,少关注问题结果,以激励参与,树立自信为主要目的。
二、培养习惯,促进合作有效
1. 在讲到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一站《多民族的国家》时,我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因为这课中提到:五十六个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也就是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课前,我因地制宜组织学生认真调查:(1)我们罗定主要是汉族人口,有哪些少数民族人民和我们居住在一起呢?他们主要居住在哪里?(2)我们学校有没有少数民族的老师?我们班上有没有少数民族的同学?我们同学家里面有没有亲人或者亲戚是少数民族的?如果有,他们是什么民族的?学生通过深入调查,小组合作时各抒己见,对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长期受“注入式”教学的影响,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处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在指导学习《培养高雅的情趣》时,我从多角度、多层次引导学生思考:1.我们每个同学有哪些情趣?这些是高雅情趣吗?为什么?2.高雅的情趣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好处?3.我们应该怎样培养高雅的情趣?通过迂回式提问,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形象到抽象,学生乐于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1.1 在思想层面上的缺失
高职学生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的态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思想层面的主要体现,如就业观、社会责任感、职业理想和成才观等。对高职生来说就业是一种职业选择的行为,也是高职生人生价值的一种选择,体现了高职生的价值观。就业指导不仅是对高职生的择业进行指导,同时还涵盖了培养、教育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就业素质。目前各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充分,在就业指导中大都把提高就业率看作第一要务。大多院校只是在毕业班的最后学年或学期开始就业指导课程,强调进行实用性择业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和技巧,对学生的成才观、职业理想、就业观和职业道德等的培养教育涉及较少,无形中弱化了对高职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致使部分高职生没有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价值,形成了功利化的职业价值标准。
1.2 在道德层面的缺失
个体对职业道德素质的态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道德层面的主要体现,如法律意识、诚信意识等。在全社会中从总体来看高职生的法律意识和整体道德水准处于较高水平,高职生对未来的精神追求处于较高层次,对报效祖国和建设祖国有很大的决心和激情。高职院校对在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高职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面临就业的时候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缺失使高职生脱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高职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受到社会多元化价值的影响明显的实用化和功利化。
1.3 在心理层面的缺失
高职生对心理品质的态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心理素质层面的主要体现,如自信心、沟通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等。高职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就业心理压力。有关调查显示80%的高职生认为在自己的大学生活中就业压力是首要烦恼问题。长期以来社会需求都是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注重的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没有重视和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择业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缺少导致面对就业压力时很多高职生出现了焦虑、烦躁不安、沉迷网络和玩世不恭等心理问题。
2 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思想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高认识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核心和灵魂,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处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首要地位。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来满足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需要。这种人才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思想品德的同时还要具备职业角色技能。高职院校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为就业服务”的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全程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了解现实社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规划,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促使高职学生对就业形势和我国国情产生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主观选择与客观需要,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竞争异常激烈,对于大学生就业方向进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大学生就业引导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现阶段的社会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的专业经验和教育背景,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尤其是对于从未离开校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就业的整体情况缺乏认知,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一片迷茫,因此,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来讲,通过教师的提供的就业指导信息,再根据发展实际情况,相信他们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会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于他们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参考价值。
第二,有利于高校推动教育改革,树立高校的信誉品牌。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对于大学生自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高校的发展也极具重要的意义,在现在的社会高校的发展中,社会对于高校成绩的评判标准一般是建立在学生的就业情况的基础上。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有利于提升本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学校会根据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对学校的专业课程进行合理化的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第三,有利于社会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人才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它的分配分配方式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学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不能只靠市场的调节,市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还需要政府及相关的高校共同努力,共同引导。就业指导的最大意义在于是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达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目的,最终形成人才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择业方向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学生就业方向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学生就业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学生就业方向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就业思维,正确地评估自身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根据调查显示,现在多数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能力评估过高,缺乏对自身水平的认知,通过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就业方向的指导,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现代社会对于求职人员的要求,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确定最终的就业方向。
第二,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状况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多数大学生缺乏工作的实际经验,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也缺少关注,对于现代社会的需求更是缺乏了解,通过政治思想教学对于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并根据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积极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
第三,通过思想政治教学,可以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工作。学生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于社会中应该遵守的职业规范也不是很了解,通过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较高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对学生就业方向的进行引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学生就业方向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高校仍应该不遗余力地对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改革,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就业指导。
关键词: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Key word: Career guidanc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ffectiveness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就业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有够针性的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个性特点和人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解,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2009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强调新形势下充分做好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 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对于大学生把握就业形势,正确理解就业政策,面对实际,实事求是的对自己进行就业定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提高大学生对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志愿同国家、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结合起来,在政策的范围内顺利就业。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就业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解答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中的困惑和疑问。
(二)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的基本途径。 正确的就业观念能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素质,以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和的需要,树立良好的求职道德,能促使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尽快转变角色。让大学生认识自己、了解社会,树立职业理想,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和提高,从而初步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并在今后职业生涯设计中不断完善,使之更适合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就业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就业体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良性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第一,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有力的推动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第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教育政治工作,不仅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关注大学生的个人需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存在的困难。
(二)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存在片面追求就业技巧、就业信息及途径等的指导,以就业指导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与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不紧密。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问题,积极地对待择业和创业,愉快的走上工作岗位。
(一)加强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是应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来确定。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要求,体现“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教育理念,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
(二)形成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化
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引导大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不仅在问题出现之后能有理有节地处理它,解决它,而且要善于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阶段、不同时期思想特点而产生的不同需求以及接受程度,分别确立不同的教育重点,分析大学生每一阶段的思想动态和某种状态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056-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困扰的问题是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单调、说教等。面对当前的信息时代和“90后”大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的需求。基于教学内容,建立在师生双向互动的基础上,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以创造性学习为机制的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它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和师生双向交流,旨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合,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行动导向”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瑞典。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多欧美教育学家都曾针对行动导向教育理念著书立说,甚至展开行动导向教学的实践。他们的教育思想都充分体现了重视学习的过程、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培养的行动导向理念。而它最终作为一种具体的现代教育方法或者成熟的教育模式,则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德国。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是: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中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组织和开展多种活动形式(或者行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开发自主思考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独立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行为能力,其核心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行动过程来完成相应的学习过程,也即是通过“行动”完成或学习任务和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最典型的特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和评价都要始终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具体来说,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如下特点:
1.“行动”是学习的核心和载体。“行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考评,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生命线。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各种学习“行动”中,以做促学,即通过“行动”实现知识学习和能动培养同时进行,以培养有能力有学识的实用型和适应型人才。
2.“行动”是学习过程的纽带。“行动”首先是塑造大学生个体能力与个性的能动过程,但更是建立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够完成的任务。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中既能提升大学生个体的行为能力,又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生、师生合作学习空间,生生和师生围绕“行动”而产生的交流与协作,很好地培养了大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而这两种能力是当前大学生社会职业发展和个体生存的重要素质。
3.“行动”是教与学的新型关系的塑造者。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形式上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转变了传统高校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它始终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和重心,推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导性地自我控制,而教师则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持者、咨询者和辅导者,从而实现了大学生有引导的自我创造为主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有利于大学生潜力和能力的充分发掘和培养。
4.“行动”是创造性学习的源泉。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它通过丰富多彩的行动和任务形式,由学生主动学习,依赖学生的自主创造和自我组织来完成,这恰好克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法满堂灌的缺陷,使得学习的结果和效果多样化、动态化、创新化和个性化,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适应当前多元化和应用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得到明显加强,而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其“做与学”相互交融的教学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单一灌输、轻师生互动的不足。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顶层设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多地是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教学行为,呈现出单兵作战、偶发、缺乏可持续性等特征。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顶层设计。第一,统筹协调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容与范围。不同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分门别类、避免重复。第二,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纳入每学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教学环节设计中,集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专题研讨和集体备课。第三,将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掌握和使用熟练程度列入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精彩一刻评委打分的观测点之一。第四,在条件和时机成熟时,编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导用书,加强宏观指导与科学设计。
(二)更新观念,结合实际,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外,还必须建立在熟悉教材内容体系基础之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要学会结合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联系当前时事热点问题,精心设计与组织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通过“行动”收集相关信息、制订合适的计划、选择优良的方案、实施任务的目标、反馈任务过程产生的信息到最终对“行动”获得的成果进行评价。这个过程既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潜能,又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讲到收入分配、贫富差距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课堂上分享社会调查的结果,从而加深大学生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和贫富差距形成原因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能力与水平,由自发转变为自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能力与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了课堂实践教学的成败,同时,也决定了学生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评价与认同。一次成功的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主持人和指导者的角色,他能够不断地激发大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帮助解决大学生在完成“行动”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熟练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紧紧围绕学习行动或者任务准备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正如学者柳菊兴指出的:“教师可把教材的内容融会贯通到问题的设计中,选择一个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这也符合理论的本性,因为理论是面向现实世界、认识和把握现实生活,关注人类命运的理论”。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比较高超的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能力与水平,唯有如此,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使用才能由自发转变为自觉。
(四)创新行动教学法,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力与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具体包括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考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具体的教学方法,它同时借助多媒体等诸多生动、鲜活的形式,避免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单一、呆板和枯燥,有效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活力与吸引力。大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能主动、快乐、真实和创造性地参与教育教学“行动”,一起系统解决问题―― 他们通过共同地研究问题、工作配合和不断地理解,同时实现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各种经验的积累。最终,用行动导向的方式使大学生通过亲力亲为的参与和真实的感悟内化,获得从思想道德角度的正视自我、评价自我、发挥自我教育的能力,推动自我道德的发展与完善,并能正确认识个体与家庭、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使他们都能成为敢于行动、富有责任和使命感的坚实人才。
三、小结
探索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性较强的系统教学方法始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行动导向教学法所体现的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导的先进理念,展示了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途径。借助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师生平等互动的双向教学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和交流性,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大学生积极、主动、真实地参与教学情境,从而引导他们自觉地从思想道德和社会的角度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推动大学生自我思想、道德的发展与完善,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副其实地成为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渠道,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政治思想与道德的实践能力。根据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自我教育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最终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更高质地实现。
因此,钻研行动导向教学法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结合路径,实现系统、成熟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更好地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以较为自觉的方式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正确引导和塑造。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从根本上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郎振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7)
[2]陈锡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新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6(4)
[3]柳菊兴.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10)
1、舞弊现象严重。抄袭别人的论文与作业,盗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任意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考试作弊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甚至雇佣“”,可谓五花八门,形形,无所不用其极。
2、恶意拖欠学费。部分非贫困学生恶意拖欠学费、“贫困”学生不真正贫困,相当一部分同学拒还助学贷款或挪作他用、拒付学杂费、住宿费等诚信道德问题,不仅丧失了个人的信誉,也使学校这项工作因此陷入困境,
3、制造虚假履历。功利主义思想日趋滋长,入党、评优、奖学金、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动机不纯、表里不一,甚至施以欺骗等手段,虚荣心严重。在就业问题上更为突出,许多学生制造泡沫自荐书、虚构教育背景、随意多家签约与毁约等诚信缺失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失误及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家庭失信行为的负面影响。
1、社会价值体系不和谐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的冲击。当代中国社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价值观的相互依存和冲突,以及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严重失衡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形成巨大的冲击,整个社会恶化的信用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在校青年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2、高校德育力度薄弱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影响。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传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精神造成冲击,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对完美人格的塑造功能,教学过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大学生对自身从事专业领域的过分关注,而影响了他们视野与胸怀的拓展。
3、高校应试教育的功利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应试教育的存在,大学生们很难改变为考试分数而学习的习惯,而“成绩”又和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的资格以及找到~个“好工作”的期望紧密挂钩,教育的恶性竞争,滋生大学生的投机心理。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是为了某一门课程本身而学习,而是为了这门课程的成绩才费心:一些学生巧言令色,八面玲珑,为的是积累评优选先、升学就业的资本;另有许多大学生心态浮躁,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而荒废了学业,临到考试时又想要个好成绩,只好为怎样作弊费尽心机。
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立身处世之本。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工作,认清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因素,开展针对性工作探索,促使每一位大学生郁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1、促进大学生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协调发展。我们在高校诚信教育中,要贴近广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强调用认识来指导行为,用行为来强化认识,通过知与行的统~使学生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通过自我评价、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在实践中成为言行一致的诚信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
2、教师言传身教的和谐统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诚信建设问题上,必须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互动关系,切实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我们的领导和教师先做到身正行直,做到严于律己,并且在是非、苦乐、荣辱、义利等问题上经受住考验,才能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做出表率。
2.“基础”课教学实效性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目前高职“基础”课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式、讨论式、讲演式等就带有很强的普通高校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属性,这些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产生好的“课堂效果”,但是与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性不相吻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而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理论型、学科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案例式、讨论式、讲演式教学方式比较符合理论型、学科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制约“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1.将思想政治教育混同于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个方面规律的统一整体,目前在高职“基础”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思想教育规律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规律的应用和发挥。用思想教育规律的部分功能替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整体性功能来完成三项教育任务,势必会影响“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基础”课教学也具有政治教育的功能。完成政治教育过程要引入“团体”、“社会实践”性的情境。“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引导教育对象对自身以及自己所从属的团体的利益的感知或认识。利益总是现实的,没有切身的体验或实践,个体便无法深刻感知或认识自身的利益及自己所从属的团体的利益。因此,引导作为教育对象的个体参与实际的政治生活,具有根本意义,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的政治教育,是无法依赖的。”[1]“基础”教学中就培养学生稳定的道德行为还没有形成系统化机制,道德教育规律没有系统发挥。道德行为的养成过程具有重复性,养成自觉的、相对稳定的具体行为习惯,需要某种行为不断重复,而且达到不自觉的状态。目前高职专业课教学中应用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就体现了重复性的规律。但是,在“基础”课教学中没有体现。
2.重视教学方法创新而忽视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的,教育的目标不同,其方法与组织形式也应该不同。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重视教学组织形式的适合性,因为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方法具有制约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践中只重视教学方法中谈话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等的教学方式引用,而忽视了教学组织形式是否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具体表现如下:①“情感体验”法教学中缺乏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目前“基础”课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式、讨论式、讲演式等“情感体验法”还是在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下完成的,只重视“情感体验法”的情境创设而忽视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合适性,导致高职教育的实效性难以提高。高职教育目标的特点决定了高职“基础”课“情感体验法”的情境创设应同时满足以下“三性”要求:即实践性、满足性、协作性。协作性属于教学的形式要求,实践性、满足性属于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否则虽然有协作形式但其实质是非协作性。②课外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实效不强”。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虽然各校“基础”课实践教学形式多样,但实践教学的情况是:“10%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效果明确表示不满意,72%的教师认为不好评价”[2]。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重视课外实践教学而忽视了课堂实践教学。高职“基础”课课堂实践教学一直被课外实践教学取代,“而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上往往忽视与理论教学的一致性、连贯性,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分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3]二是课堂实践教学形式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很多职业院校开展讲座、讨论、演讲、辩论、参观访问、调研等活动,“但这些活动是否切合实践教学的主题,是否真止解决了实际问题,却似乎并未得到认真的关注和考核。加之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没有坚持下去,带有相当大的随意性,这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4]
三、提高高职“基础”课实效性的对策
从上述制约因素看,影响高职院校“基础”课实效性的主要原因是: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而忽视教学对象的特点;重视现代教学方法引用而忽视了教学组织形式改革;重视课外实践教学开展而忽视了课堂实践教学开展。其根本点是:目前高职教育模式与企业岗位相脱节,高职“基础”课教学组织形式缺乏有效的协作性。
1.开发具有“协作性”的教学模式。进入高职学校学生普遍具有的特点:有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习惯和能力。但是,没有集体协作完成项目的体验,缺乏集体协作和集体责任意识,缺乏自我管理与约束、抗挫折、沟通等能力等。针对企业需求看,企业岗位运行是协作性的,而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相对独立的,学生缺乏协作完成某项任务的体验。如果“基础”课教学不能针对教育客体的这一特点,创制具有实践性、满足性、协作性要素的教学组织形式,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较难实现。
2.重视 受众心理理论在教学中的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传播活动,传播效果的产生始终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传播因素——受众。从个体学生角度讲,其他学生是关联性的受众群体。与教师角度形成的受众群体不同的是,关联性缺乏导向力,更多体现出“受众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会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产生压力”[5]。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将个体学生安排在一个团队中,发挥群体导向力的作用。这个团队就是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协助小组。
3.探索“QC小组”活动式的课内实践教学。QC小组是企业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其实质是集体协作和集体责任意识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与发挥,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没有集体协作完成项目体验,缺乏集体协作和集体责任意识,缺乏自我管理与约束、抗挫折、沟通等能力。“从实践效果看QC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加快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转换。”[6]由于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岗位群教育,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和掌握上岗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员工意识。QC小组活动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各个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密切配合,才能把工作做好。通过QC小组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促进学生将自己与团队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上述,提高高职“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是开发具有“协作性”的教学模式。普通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突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勇于创新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之比较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4,(6).
[2]李天贺.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8).
[3]陈媛.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效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0).
1、舞弊现象严重。抄袭别人的论文与作业,盗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任意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考试作弊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甚至雇佣“”,可谓五花八门,形形,无所不用其极。
2、恶意拖欠学费。部分非贫困学生恶意拖欠学费、“贫困”学生不真正贫困,相当一部分同学拒还助学贷款或挪作他用、拒付学杂费、住宿费等诚信道德问题,不仅丧失了个人的信誉,也使学校这项工作因此陷入困境,
3、制造虚假履历。功利主义思想日趋滋长,入党、评优、奖学金、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动机不纯、表里不一,甚至施以欺骗等手段,虚荣心严重。在就业问题上更为突出,许多学生制造泡沫自荐书、虚构教育背景、随意多家签约与毁约等诚信缺失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失误及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家庭失信行为的负面影响。
1、社会价值体系不和谐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的冲击。当代中国社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价值观的相互依存和冲突,以及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严重失衡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形成巨大的冲击,整个社会恶化的信用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在校青年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2、高校德育力度薄弱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影响。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传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精神造成冲击,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对完美人格的塑造功能,教学过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大学生对自身从事专业领域的过分关注,而影响了他们视野与胸怀的拓展。
3、高校应试教育的功利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应试教育的存在,大学生们很难改变为考试分数而学习的习惯,而“成绩”又和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的资格以及找到~个“好工作”的期望紧密挂钩,教育的恶性竞争,滋生大学生的投机心理。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是为了某一门课程本身而学习,而是为了这门课程的成绩才费心:一些学生巧言令色,八面玲珑,为的是积累评优选先、升学就业的资本;另有许多大学生心态浮躁,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而荒废了学业,临到考试时又想要个好成绩,只好为怎样作弊费尽心机。
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立身处世之本。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工作,认清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因素,开展针对性工作探索,促使每一位大学生郁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1、促进大学生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协调发展。我们在高校诚信教育中,要贴近广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强调用认识来指导行为,用行为来强化认识,通过知与行的统~使学生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通过自我评价、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在实践中成为言行一致的诚信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