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教学课件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2 09:31: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教学课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教学课件

篇(1)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长江之歌》,配上音乐和长江的录像,展现长江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在介绍长江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长江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关于长江洪涝灾害给当地带来的严重影响,可以让学生观看1998年抗洪的记录片,认识到洪灾给人民带来得灾难和损失。在其他的内容的讲解上还可适当插入影像资料。

在介绍长江流域概况时一定要充分利用《长江流域水系图》,加强读图识图,让学生学会阅读水系图的方法,找源头及入海口、流经的省区、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学会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明确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提问]学习一条河流,应该知道它的哪些情况呢?

[学生回答]略

[讲解]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个部分:

1、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的大小与变化情况、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关系:河流对人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具体措施

[转折]下边我们就按照这种思路,来了解一下长江的概况。

[板书]一、长江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以下要求:

① 结合中国政区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 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分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画出长江干支流的示意图。

③ 找出长江各河段的分界点(宜昌和湖口),看看它们在哪个省(湖北和江西)。

[教师小结]

篇(2)

1.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

2.四川清音《布谷鸟咕咕叫》。

3.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图片等。

教学目标:

1.欣赏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四川清音《布谷鸟咕咕叫》、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并联系上一节课京韵大鼓《贺新春》,初步理解四种曲艺种类的音乐风格。

2.复习、巩固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并背唱。学着用京韵大鼓演唱形式来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从感性上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并能听辨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苏州评弹。

2.难点:四种曲艺种类中,京韵大鼓与单弦牌子曲比较难以分辨,应从伴奏乐器、前奏间奏的旋律、唱腔结构和旋律音调特点等方面启发学生,使他们能从感性上对该两个曲种有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欣赏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四川清音《布谷鸟咕咕叫》、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

2.逐首欣赏。分别简单介绍

(1) 各曲种流行地区、演唱形式、伴奏乐器。

(2) 各曲目内容、音乐特点。

扩充知识:弹词类:音乐曲调性很强,演唱风格细腻深刻,伴奏乐器以琵琶、三弦为主。(苏州弹词)

牌子曲类:其结构形式大多由曲头、曲尾、中间插入许多曲牌联缀而成。伴奏乐器,北方以手鼓、三弦为主,南方以琵琶、二胡为主。(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

3.综合比较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苏州评弹的音乐特点、方言种类、伴奏乐器,并回答课本第二十一页的问题。

苏州评弹是运用苏州方言为主的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个曲种的合称,发源于江苏苏州地区,形成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江、浙、沪的长江三角洲一带。四百多年的流传、发展,苏州评弹形成了“说、噱、弹、唱、演”和“理、味、趣、细、奇”为主要特点的表演体系,产生了几十种风格各异的流派唱腔。它不仅成为汉语吴方言区的文化象征,也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积累,成为中国民间曲艺的杰出代表。苏州评弹赴台湾演出,被听众评论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4.复习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背唱。

5.学着用京韵大鼓的演唱形式(边击鼓边歌唱)来演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篇(3)

一、教学内容分析

实心球是初中《体育与健康》中的重点教材。本课的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近几年体育中考的项目之一。它可以发展学生的肌肉力量,运动速度和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冷静、果断等心理品质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的生长发育。

二、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让学生学会利用实心球进行体育锻炼,通过实心球的练习发展学生力量、协调等素质,提高投掷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初步建立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技术概念,了解动作结构和技术特点。

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创新、进取的精神,追求和体验成功,共享快乐,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

社会适应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合作,学会竟争,互帮互学及社会适应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年龄为十五、十六岁左右,该年龄段学生正处于生成加速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启发式教学,并给他们创造自己展示的机会。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出手角度,

教学难点是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

六、教学过程

1、集合整队: 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报告出勤。 2、 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投掷:学习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初步学会正确的投掷用力顺序。 4、安排见习生。组织:四列横队。

明确目标,主动学习,安全第一,互帮互学。

一、准备活动:

1、四路纵队趣味慢跑。

2、个人徒手操:

(1)、伸展运动;

(2)、扩胸运动;

(3)、全身运动;

(4)、跳跃运动。

3、双人专项准备活动:

(1)、压肩运动;

(2)、转肩运动;

(3)、互背运动

组织:教师带领同学蛇形慢跑,

要求:精神饱满,跑动路线准确,合作积极有序有趣。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动作有力、到位、协调、舒展。利用充分的准备活动,把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关节和韧带活动开。

一、投掷:

双手头上掷实心球。 动作方法: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时,能做出双手持球于头上后方,身体后仰(尽力成满弓),由双腿用力蹬地到髋关节及躯干屈曲,肩部迅速向前,快速挥动手臂,最后屈腕,把球掷出。 动作要点:

用力蹬地,腰腹急震,挥臂,压腕,拨球,用力将球掷出。

重点:

用力蹬地,送髋展胸,快速挥臂(鞭打)用力将球掷出。

难点:

用力顺序及出手角度。

二、分组练习

1.分四组,每组面对面,循环投掷,由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纪律。

组织:四列相向横队,相距6米左右

要求:有组织、有纪律、注意安全。 教法:

1、熟悉球性;

2、双手头上掷实心球: 1)、教师示范讲解。2)、学生模仿徒手练习; 3)、学生持球练习; 要求:听统一口令,服从指挥,用力顺序正确,上下肢用力协调,动作快速连贯,蹬地、收腹、挥臂、压腕、拨球。 易犯错误: 双腿用力蹬地及髋关节、躯干屈曲动作不够,只用手臂将球掷出,用力不协调。 纠正方法: 多做模仿练习,体会动作的本位感,做出背弓,然后再投掷。 4)、学生自订达成目标练习; (男7.5米优,女5.7米优;男5.3米达成,女4.3米达成) 5)、学生展示、挑战练习:

组织:

四组组长负责到各自场地练习。

① ② ③ ④

教法:

1、教师讲解,纠错;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 要求:有力、准确、到位。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一、整理放松。

二、小结:

评价学生完成本次课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收还器材。 随着教师的手势进行深呼吸

要求:按动作节奏,师生同乐,充分放松,达到放松的目的。

小结本课:旨在鼓励学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缓解肌肉疲劳

教学预期效果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参与练习,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基本掌握技术动作,平均心率100-120/分钟,达到了教学目标的预期要求,掌握了本次课的技术重点,突破了难点,并能熟练地完成动作。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是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中学《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教材。本课灵活的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充满乐趣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的空间里,积极投入的进行自学、自练、自悟以及同学间的合作与探究。以下是本人课后的几点反思:

篇(4)

1、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能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有趣,增强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而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存在大量的概念、原理,这些概念、原理很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讲解便很枯燥。同时,有许多概念、原理,由于学生对其缺乏感性知识,也使得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利用图形、图像、声音、三维动画技术等综合手段,以大量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来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采、形象生动,从而增强了教师讲解的可信度。如初二年级的《法律常识》中有大量的概念和法律条文,这些法律条文学生学起来很枯燥,我们可以通过图像或动画模拟法庭的审案过程,动态地演示要求学生掌握的条文和概念,并利用课件的互动性让学生参与审案过程,这样即达到授课的目的,又使得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2、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能跨越历史时空,浓缩教材精华,扩大教学容量。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从涉及的学科看,文理兼有;从游历的空间看,遍及全球;从延展的时间看,更是历时上下几千年。尤其是历史知识,几乎在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中均有渗透,这部分内容前溯远古,后至现今,信息容量很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详讲,教时不够;如果不讲或者过于略讲,又会影响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甚至会妨碍学生对后续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而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浓缩教材精华,再现典型历史场景,使学生在几分钟内能跨越几千年的历史时空,纵横跋涉于广袤的多种学科领域,从而有效扩大了教学容量。如初三年级第一课第一节“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这一知识点,教师如果用传统的语言阐述去讲解“惟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生产劳动,才是区分人和动物的根本标志”,势必相当困难。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对比展示黑猩猩用木棍“钓”洞里的白蚁与原始人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进行加工的生动画面,让学生自然得出结论:真正的人类劳动是生产劳动。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质的区别。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扩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有利于变难为易,删繁为简,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的目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便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解决教材重点、难点。思想政治教材中不仅包含许多历史知识,而且还有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由于受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的限制,这些知识往往成了教学的难点。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化难为易,删繁为简。如:初三年级第二课“资本主义民主的特点”一框题中有个教学难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是少数人的狭隘的民主。这一论断学生很容易背熟,但要真正理解它,却较难。在这里,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表明,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的政党,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无论哪个政党上台,他们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镇压劳动人民反抗上,是没有任何分歧的。

4、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

(1)多媒体教学课件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思想政治课中,有许多概念、原理需要学生理解、记忆。数量过多,使学生难于记忆;似是而非的概念又使学生难于清楚地辨析。多媒体课件声、图结合,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感觉器官均充分调动起来,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从局部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再到全局综合,便于学生形成一个缜密的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容易记忆、理解、掌握。

篇(5)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123-01

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我们要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使其与学科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意义

1.运用课件把抽象转化为直观。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而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如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关系时,可以把三角函数值和角的关系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设计成因果互动的形式;学生在理解圆中角的相互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

2.运用课件体现数学的严密性。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很好地体现,我们可用Powerpoint将每一步推理过程预设动作,通过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一步一步地将推理过程在幻灯片中演示出来,这不仅能很好地体现推理的全过程,而且为每一步推理过程的讲解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与在黑板上进行数学推理相比是一个进步。

3.运用课件可以表现问题本质。初中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表现形式的限制,没有时间和条件把应用的细节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预先选择好的应用场景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详尽地表现出来,通过演示,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取大量的数学应用事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运用课件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三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要及时发现并纠正每一位学生在“三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交互性,让计算机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能及时正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里要注意的是,对课件交互性的设计,一定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否则,将影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5.运用课件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把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像、表格)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运用课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及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完成这样的设置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多媒体利用其具有的独到的优势,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置身于现实。

二、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注意问题

1.多媒体课件要选择适合多媒体教学的内容

由于一个多媒体课件要花费大量的智力劳动,因此首先要选择适于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在计算机硬件可能的情况下,要力求更好地体现多媒体动画模拟、交互性、个别化等教学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如教学内容尽量形象直观,切忌书本搬家;图形、动画要美观、清晰,声音要悦耳动听,色彩要符合美学要求;合理、适当设问,启而不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设计同一教学目的下的不同分支程序等等。使多媒体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发挥最大动效。

2.多媒体课件要谨慎选择音乐和动画

滥插音乐动画,使得有些学生只热衷于新奇的动画、音乐,兴趣的转移,不但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分散学生注意力,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3.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黑板,鼠标也不能代替粉笔

有些课件走向另一个极端,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了传统教学,屏幕代替黑板、鼠标代替粉笔,学生像看电影,教师像放映员,使双边活动减少,忽视了师生互动及情感交流。因而多媒体教学应因课制宜,并非所有课堂都适宜用多媒体,尤其是习题课时,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引导,适时的点拨,分析数学题目过程中数学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的交流,都是多媒体教学望尘莫及的。

4.多媒体课件要有的放矢、适可而止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对于教学那些内容抽象、学生理解吃力、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奏效的而且有适于多媒体技术形式的内容,其效果较好,但只有适时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若使用不当,反而画蛇添足,效果不佳。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56—01

一、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现代教育研究者们对初中时期的教育价值给予了肯定,指出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最佳期限,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平台将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具备了自身的特殊性。

(一)系统性。尽管初中在小、中、高等时期里占据重要地位,对三个阶段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承前顾后”的作用。但初中数学教育并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要与其它两个时期相互统一,这是数学教学的系统性特点。

(二)复杂性。无论是有理数运算或者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教学,均要经过详细的计划安排才能取得成效。学生很难掌握教材内容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数学的运算技巧,这些复杂性特点对学生个人领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注重课堂前期的准备工作

全面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需要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而并非单独集中于教学过程的控制。课堂前期是一个准备环节,注重数学课堂前期的教学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熟悉教材。掌握数学教材的组成结构,熟悉初中数学的知识框架,能够使教师更加了解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可否认,数学教师们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对书本教材已经十分熟悉,基本上都能灵活地运用教材内容展开教学[1]。但是,对于一些潜在性的数学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熟悉书本且深入研究。如:有理数这一章节里,教师不仅要掌握有理数的定义内容,还应熟悉教材中对有理数符号的应用,在课堂上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

(二)组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前期组织好教学方案且编制一套完整的教学流程是很关键的,其关系到后续课堂的教学秩序。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结合此次课堂的授课内容,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后进行适当地规划编排,从而实施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案。如:有理数运算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先准备有理数方面的素材,以此为课堂教学内容完成教学流程的编排,从加、减、乘、除等方面有序地指导学生学习。

(三)制作课件。教育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也开始普遍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工作中的常用技术,辅助教师用文字、数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书本教材。新课标体系下,许多初中学校已经建立了多媒体教师,为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优越的平台。针对不同的书本教材,教师在备课环节里制作教学课件,可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也易于学生对数字知识的理解。

三、完善课堂过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方法。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有理数教学里,可注重学生对数字形象的认知,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定义、划分等知识,经过适当地引导便可取得教学成效[2]。但是,面对几何知识学习不仅要引导学生,还要配合其它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如:“图形认识”这一知识点,我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比较“直线、射线、线段”等三个基本线形的特点,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知识讲解。“知识讲解”在初中数学课堂里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讲解知识才能让学生领悟书本教材的内涵,掌握数字、图形等知识的规律。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应深入性地向学生介绍教材内容。以“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为例,除了在理论上对两种线形进行阐述外,还必须画出两种线图以作对比。可从“是否存在焦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地教学,使学生直观地把握相交线、平行线的特点,以及两者的内在区别。

(三)能力训练。数学能力主要是针对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问题等几个方面来说,全面训练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做题能力。如:分式方程教学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转换能力,通过适当地习题训练,使初中生对分子、分母的换算更加熟悉,简化分式结构再进行计算;勾股定理教学中,学生掌握两个直角边与一个斜边关系后,选定不同尺寸的直角三角形数据,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运算训练,既锻炼了数字运算能力,也牢固地掌握了定理的本质内涵。

总之,数学学科在许多行业研究中均得到了推广使用,自我国义务教育体制实施以来,数学就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学科内容,一直延续着其日常教学活动方案的执行。制定教学方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综合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教师应详细地了解初中数学的特殊性,以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的状态。语文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存在着不小的脱轨现象,缺乏生活气息,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大大削弱,语文课堂也变得沉闷。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更好地展现素质教育的风采。

一、语文活动课概念简述及其特征

语文活动课作为活动课的一种,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主要形式是开展各种活动,培育学生运用语言交际手段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增强其对语文的兴趣和运用能力,更好地把握语文这门课。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语文活动的特征:

(一)学习内容的综合性。通过开展语文活动课,师生共同参与,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突破传统的常规学科限制。老师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必修课内容,引导学生尝试归纳作品中所含有的文学常识、人物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写作特征;学生在彼此之间的探讨、演讲、表演等过程中获得综合性的语文能力。

(二)学习实践的社会性。这一特征最鲜明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了解社会,让他们从社会中去学习语文。这样不仅能有效加强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凸显其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对于弥补初中语文必修课课堂教学的缺陷具有很大的补充作用,进而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学生语文活动课的主体,有着自主选择的自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意识及实践能力。语文活动课的开展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安排、自我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增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还能拓展新的知识领域,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理解所学知识。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的同时,还促进了其自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实践课的现实意义

(一)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课重点培养的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整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身心等,而语文活动课恰恰是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语文活动课的成功与否,其判断标准绝不是单一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多学科。而在语文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其教学目标也不是封闭的,而往往是突破语文学科自身。比如,在我班前段时间组织的“语文第二课堂”课本表演剧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整个表演过程也展示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水平以及一定的形体表现能力。

(二)实现教学目的,创新语文教学实践改革的尝试。语文活动课,有效地实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趣味性的统一,更加灵活地展现了原本枯燥的语文知识,有效地显示出语文教学的审美及人文因素。比如,在诗歌教学中,开展配乐的诗朗诵或是举行诗配画的比赛等。我校的国家级教师李宗玲老师在语文活动课《走进诗的世界》教学中,让学生在“诗韵无穷”这一环节采取诗配画的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三、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做好实践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对一项教学活动案例成功与否的评价,一个核心标准便是其所取得的实际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活动课的优势特长,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在设计和执行语文活动课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维护学生的活动主体地位,为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征,创造参与活动课的条件、机会,而不是仅有部分学生在表演,而大多数学生坐在观众席。注重语文活动课的可操作性,在充分了解每位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之上,设计广泛适应性的活动方案,注重调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此外,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坚持对学生的分类进行引导的原则,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活动的内容构成,合理分工,适当轮换,注重保护和激发不同类别学生的特性,为每位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发展的均等机会。

(二)突出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实践教学的引导性

在坚持学生在活动课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应兼顾教师的指导地位,缺乏教师的合理引导,只会使活动陷于混乱的死局。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引导的艺术技能,随机应变的掌控能力,在设计活动方案的同时,做好活动组织过程的有序协调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工作。

(三)结合生活实际,精心构思实践课学习内容

在活动方案设计中,应坚持符合新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目标。比如在设计九年级综合活动课下册《走进小说世界》时,应围绕以下几个教学目的:一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虚构故事情节,再创作的能力;二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陶冶其思想情操;三是强调学生用普通话复述小说情节,叙述自身的阅读感受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教学平台来丰富实践课学习内容,如在具体实践中,可引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视听效果、转换学生的思维模式等。比如老师在《成长的烦恼》一文的教学中,其背景图画是一只蜗牛,蜗牛的壳便很生动地展现出“心灵鸡汤、抒写烦恼”的主旨,即学生背负的各种烦恼。

参考文献

篇(8)

课件软件是在Windows环境下得到广泛应用的演示创作工具软件。它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创作工具,包含有100多种模板(Template),这些模板是专家设计的演示,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模板作为制作幻灯片的基础,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些修改,再输入演示的内容,这样会比一切都从头做起要方便容易得多,有利于简化教师的备课过程。

课件的每张幻灯片都可拥有标题(Title)、文本(Test)、图形(Graphs)、绘制的对象(Object)、几何图形(Shape)、剪辑艺术图片(ClipArt)以及由其他应用程序创建的各种图表、图像等。利用课件的控制功能,连接大屏幕投影仪直接演示,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这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即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动画的作用是吸引观众,并使观点更突出、更醒目,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所以在设计幻灯片时,幻灯片切换、自定义动画、动作设置的技术处理很重要,应用什么样的动态效果引入新的主题或解决方案;使用回旋添加悬疑或奇怪的效果;使用从屏幕中心放大效果表示揭示谜底;使用缩小效果强调观点;使用切入效果比较数据;如果是重点突出的文字,就用闪烁的效果;如果是正在读的一段文字,就用向右擦除效果;如果想控制字出现的节奏,就设定“按字母”方式擦除。

二、在使用课件进行教学的过程时存在的误区

(1)一味地追求在英语课堂上的演示效果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是计算机不可能替代的。如:英语课堂开头几分钟的值日生报告或师生的口头交流,是学生听说训练的很好方式。可为了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把由教师讲述的一部分内容变为媒体演示;甚至有时优质课评比也以是否用上大量的媒体演示作为一个必备条件。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课堂上大量的师生之间的英语语言交流,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我们应该记住:任何时候我们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非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因此,课件的演示时机及数量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2)用显示屏代替黑板

篇(9)

一、要抓好基础知识的引导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开始的一门新学科,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但是,若这种新鲜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新奇上,老师不及时深化,那么这也将是教学的失败。所以,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的传导。作为老师而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做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解决好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将这些引入到教学课件和教学实验器材中。例如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要求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并且了解新能源的应用,能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老师可以自己动手设计一些小实验,比如以两个小磁铁之间的磁性推动了小木车的快速运动,两个物体的撞击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现场试验。还可以以现实案例或者以多媒体的形式做成动态的幻灯片来宣传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提前预习,鼓励学生课前自己查资料,从而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

在物理教学新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有一点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的。在教学过程中能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工作者在课堂上,开展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过程,能学会简单的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并在其中发现一些问题,还能及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学会利用不同渠道收集所需要的科学信息,形成自己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并能对信息做出有效的判断意识,还能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与此同时,教学工作者也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在课下设计实验,或者根据课外的资料,来模拟物理实验过程,加强学生物理实验动手能力。并且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实验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讨论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讨论记录,教师则做好实验分析总结。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因此,构建愉悦和谐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和谐课堂,才能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在和谐的课堂上是完全可以形成并达到这一目标的。在和谐的课堂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以学生对老师的喜爱,能把这种喜爱转移到课堂上去,能高效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容易接受知识和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还能使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他的想法、学习中的困难和快乐,能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活。

四、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趣味引导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如我校的一位优秀物理教师,在他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八年级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初中学生好动心里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中一个突出实例就是:有一个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基本物理知识。物理考试时总能取得九十多分的优良成绩,而其他学科成绩却在七十分以下。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学生而言,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讲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每位物理教师应具有的一项基本功。 记得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学校里有一位化学教师上课的语言特别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劲”,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据了解,这位化学教师是一位艺术天才,他在吹拉弹唱方面有一套,善于表演,善于模仿各种声音。因此这位教师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有时上课讲解中还不断夹杂些地方话,尽管这不规范,可趣味性强,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教学效果却不错。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课件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迟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许多青少年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寑忘食。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这说明教育辅助软件的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把一些现象展示出来,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求知欲望,维持学习兴趣,也是很重要的。

篇(10)

进入新的时期,知识信息的激增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探索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教育教学平台应成为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能力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而作为工具与语言学科的英语课,多媒体技术更是在创设教学与语言操练的环境上有其独到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画模拟

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初中英语教材第一册的介词in、on、under、over等区别时,教师可在课件中制作出色彩丰富的卡通形象,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前进、后退、跳跃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介词的方位及方向表意,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又如:在讲述jobs这个单元时,就可以利用图片与动画来介绍各种职业的人物。如果教师能编出符合逻辑的小故事作为主线,则可使学生在不考虑母语的情况下了解policeman、farmer、soldier、teacher等等的职业特征。

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的母语介入过多的问题,同时还能使知识传授的形式发生变化,大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二、交互显示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技术,可以制作以基于powerpoint乃至web页等简易平台的交互式显示课件。交互式课件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解析,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揭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效果。例如:在进行动词时态训练、课文阅读的表层理解时,可以编制带有提问与选择答案相结合的课件,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这在有条件的地区特别适用于学生的课堂及课后复习训练。

三、演示控制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及综合处理的功能,我们可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讲练结合的效果。例如:初中教材中关于人口控制及环保等主题的材料较多,教师在课件可设计带饼或柱图的数据表来强化学生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的理解。利用flash等小插件还可以对火山爆发、珊瑚的死亡等过程进行演示,这对于学生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十分有效。

四、影视演播

中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外来素材,其中名人故事(如马克思、爱因斯坦、马丁?路德?金、居里夫人)及名著(如《双城记》、《百万英镑》)都有大量的声像材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材料有机地揉合到课件中去,使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课文。如马丁?路德?金的

演讲、居里夫妇的生平等等,单纯的课文讲读与用多媒体课件演播时起到的震憾效果是无法比拟的。

篇(11)

(一)省时高效。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和以前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以其特有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更加容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形象和生动,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特别是复习课中,更能体现多媒体的作用.例如在复习电学时,我们都知道,电学在初中物理中是十分重要,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采用传统的复习方法,教师先把全部知识点概括性的点一遍,让学生记或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读背知识点,再做题进行训练.这样一节下来,复习的内容很有限,并且课堂气氛不活跃,根本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可想而知了.如果老师把本部分内容的要点制成课件,每个知识点后再配以习题,让学生边浏览要点,边进行练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节约了时间,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由此取得以前传统教学辅助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形象、直观,扩展了每堂课的知识容量,在用到某一板书或板图时,只需要用鼠标轻轻一点即可,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相当美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

(二)良好的交互性。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备课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制作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也可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来补充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是在和计算机的交流对话中完成的,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计算机按照学生的要求提供信息,同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判断、调整或修改学习内容,提供新的教学信息。这种智能化的交互特征是传统的教育媒体很难做到的。

(三)强大的吸引力。

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内容,利用多种媒体技术,以其声音、图象、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视频材料、声音材料、图片、动画等融汇到教学之中,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促使学生独立、深刻、灵活地去思维。如在进行“序言”教学时,除了演示有趣的物理现象外,还可以通过电脑播放一些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如火箭、卫星、核电站等)的录像;讲“机械运动”时播放地球自转、绕太阳公转及整个太阳系运动影像;讲惯性时播放“小女孩脚踏香蕉皮会摔跤”的影像;讲“杠杆”时,播放“两个小孩压跷跷板”等,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学生看时如临其境,这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以后的物理内容学习准备了无尽的动力。

(四)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将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概念的建立,规律的验证,都要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物理现象,而不少物理现象是发生在微观世界中的,难以观察,有些虽不是微观世界的,但肉眼难以直接观察到,这是传统教学中遇到的又一个难题。怎么办?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将微观现象变成宏观现象,可见度大,便于学生观察、记忆、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微观领域,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显示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布郎运动、α粒子散射、U核裂变反应、光电效应、电子能级的跃迁等现象,通过电脑课件动画模拟实验内容,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难以解释清楚的实验,展示在学生面前,逐层分析,深入讨论、讲解,使之形象化、直观化。又如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温度变化是细微的,课堂上很难做到每人一支温度计,操作起来又可能极不统一,使用投影仪就方便多了。可将画有温度计及其刻度的投影片逐一投影出来,则可使全班学生均能看见,效果显著。

(五)拓展思维深度。

运用多媒体课件,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借助于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手段,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 h引导学生分析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重和液体的体积无关,并用多媒体演示伽利略实验把木桶压裂,更形象说明公式的正确性。然后让学生利用公式解题,解题时,要着重题目的分析与综合训练学生正确的思路和方法,不搞“题海”、“偏题”、“怪题”,讲评时不仅仅公布题目的答案。要提倡引导学生做章节小结,训练他们归纳分类、分析综合的抽象概括等能力,从而达到拓展思维深度的目的。又如:对初二物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这一章,引导学生从光的传播和光学仪器的特点来归纳小结,找寻规律,并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光学的初步知识有系统的掌握和比较区别,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

那么我们如何去制作一件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呢?

二、制作多媒体课件应注意做好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确定教学目标。

制作多媒体课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首先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设计课件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是解决为某一重点,难点问题;是为了帮助理解、加深印象、促进记忆,还是为了使学生正确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是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启发想象力,还是培养某方面的技能技巧等等。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根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知识含金量。

(二)恰当选择课件素材。

多媒体教学课件优美的意境与和谐的旋律依赖于所选的课件素材。选取时应依授课内容而决定,选择的声音应该是比较真实并能与演示内容相关的声音;选择的图片尽可能是画得比较规范的真实图片。自然真实的图片,恰如其分的声音,给课件增添的色彩远远不是靠几个文字或者教师费尽口舌的讲解所能替代的。

(三)设计创作脚本。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交互性是由动作脚本的编辑处理实现的,在编辑脚本过程中,对很多演示和学生实验中需要学生特别重视观察的对象,如观察水沸腾前后水泡上升及相应变化情况,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关系等。就应该进行比较恰当的脚本控制:该停顿的停顿,该慢放的慢放。一定要让多媒体控制自如的交互功能将物理上重视观察的思想体现出来。针对如浮力,电功率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重、难点知识的练习型课件,还得有很好的回放功能,选择功能等。总之,只有将相当于课件指挥中心的控制按钮设计好了,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