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2 09:31:3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资产管理策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

篇(1)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235-01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在企业的资产组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关系到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展开,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发展扩大经营的物质基础。单位价值高、周转速度慢、使用周期长以及占总资产的比重大等是固定资产所具有的特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因此,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提高资本利用率,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一)固定资产核算特点

固定资产的核算要在一定的财务时期内进行,它是一个财务处理过程,包括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值、记录。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大,一般在2000元以上,它有多种增减变化方式,变化次数繁多。账务在进行处理时,涉及到的科目十分繁杂,给核算带来很大麻烦。固定资产用折旧这种核算方式来反映其价值转移。影响折旧的因素有:计提折旧基数、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净残值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旦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此外,购置固定资产的进项税不能抵扣。

(二)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复杂的组织工作。其中,财务部门、基建部门、设备管理和设备使用部门都需要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管理。此外,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是一项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精通的专职人员来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绝对不能失控,因为固定资产管理失控的危害性极强。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于形式化、简单化、程式化,企业对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理有很强的随意性,实际工作中资产管理常常出现脱节现象。从而导致财务部门、物资管理和使用部门之间制约关系混乱,工作衔接不清楚。还有一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台帐不健全,固定资产资金和使用情况不清楚。一些基层单位由于没有严格、规范、可行性强的考核指标,因而不能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效益分配挂钩,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企业员工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出现的舞弊行为,惩罚力度不够。

(二)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没有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日常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在会计流程和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分级管理、流动账、资产台账不健全,内容不齐全。造成在月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中出现财务和实物不相符的情况时常发生,经营成果不实。

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没有完善的盘点制度,没有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定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盘点。同时,一些企业也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固定资产由于得不到良好的保养维修,从而严重影响其工作能力,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企业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应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企业生产经营考核体系之中,建立健全资产保全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专管人员的管理,并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三)严格固定资产账实核算

企业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方面,各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要制定相关人员专门负责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及财务进行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相关账目要定期更新,账目的内容要做到齐全和准确,要全面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总体情况。另一方面,各级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管理部门要定期与本级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进行财务核对,做到财务与实物相符。要及时而且全面的掌握固定资产的资产原值、使用年限、已折旧年限、资产净值以及累计折旧等资产价值情况。还要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对它的在用状况进行全面追踪,及时了解资产价值、实物状况。

1.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加强维护与保养。企业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掌握资产使用状态,防止由于企业财务上的失误而导致的固定资产的损失。为此,企业应选择企业中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建立相关的盘点机构,让他们制定固定资产盘点表,由相关人员签字并存档,以便掌握资产使用状态。

为此,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在此基础上设置专门的场所开展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还要做到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固定资产实施不同的维修和保养。还要做好保养维修记录,定期开展保养维修工作。

2.建立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针对企业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大、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特点,以及企业对固定资产实行全局化管理的需要,应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将传统的固定资产纸质信息转变成电子信息,建立全局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这样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就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和变动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固定资产的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盈利额和管理效率。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进行合理预测。通过建章立制改进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引进高科技手段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一、企业存在的流动资产管理弊端

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因为没有足够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使得有些产品无法适销对路;一些企业盲目乐观,相信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形势良好,盲目扩大再生产,没有根据科学和理性对局势进行判断,这将导致整个行业范围内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短期内没有一个合理的投资结构和投资行为则会造成企业内出现闲置资金,这对企业的整体利润是非常不利的,会对资金周转从整体上带来影响,导致出现投资无法回收的情况。许多企业都因以上原因,被高额资产和无效资金占用和积压,导致资产流动性差。

目前,企业在流动资金管理上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资源重复建设容易出现浪费。一些企业在流动资产的投资过程中缺乏一个长远的规划,没有考虑流动资产的实际需求。因此会出现诸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浪费的同时还减少了净资产收益率。第二,通过流动资产进行财务欺诈。由于企业账面上的财务状况与事实严重不符,无形中积累了大量的潜在损失,使企业最终难以承受导致破产;一些人,公共资金经过层层压榨才到实际项目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第三,企业“三角债”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企业的往来款长期挂账得不到清理,从而严重影响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最后,不良资产普遍存在。当一些经济资源不能为企业提供所需的经济效益,也就失去了其资源的经济价值,就会形成企业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给企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是影响发展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因素。第四,应收账款出现差错,没有一个有效的督促收款措施,会出现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或转变成坏账的情况,这将加重企业的困境。有的企业由于面临过大的竞争压力,随意加大投资,使用信贷,这就使得应收账款增加。但是又因为没有严格有效的信用政策,使得企业在销售情况较为乐观的时候也会出现现金流动不开,应收款项出错等情况。

二、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管理策略。

理论上,如果能准确预测经济形势,企业可以定下确切数额的资金,用作必要的生产费用,而保持确切数额的库存,可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应收账款投资在需要在可靠的信贷条件下,但不适合投资短期证券。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总流动资产可以控制在最低水平,那么该流动资产结构是合理的。

1.谨慎型策略。谨慎的流动资金管理策略是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同时保持低水平的流动负债的比率,通过提高企业的净营运资本的流动性,将企业的债务风险和资本短缺的风险降到最小,这种策略不仅需要企业拥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并且有较高的资金总量比例,在现金和短期证券投资中也需要保持足够的流动资产。这种策略,虽然有减少企业风险的优点,但缺点是低利润率一般,而且只是用在企业的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时候。

2.激进型策略。激进的策略适用于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低的情况。增加的净营运资本债务融资的比例变小甚至呈现负数。企业采取这种激进的流动性管理策略时,虽然它可以增加业务收入,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因此,激进的流动性管理策略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管理策略。一般来说要求企业的外部环境相对明确。

3.适度性策略。这种策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维持相对高的负债水平;第二种是流动资产和负债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相对下降,固定的资产和长期融资占较高的比例,改善企业经营风险。因为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高风险带来高利润,但企业必须把握一个度,因此,大多数企业会选择介于谨慎和激进的适度性管理战略。

(二)管理措施。

1.现金日常管理。定期性编制现金预算,对现金收支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便反映现金情况。现金预算编制工作是现金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企业整个财务管理有本质性的意义,为企业现金管理做出指导。企业在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的同时,还应该保证税收和债务现金的持有,这部分的资金通常在企业中是尽量减少的,以减少由使用现金引起的费用,用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短期投资的现金收益率,这反过来可以满足企业对现金的需求。(1)尽快收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将到期的应收款收回,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可用现金以提高现金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严格控制支出。企业作为支付方的时候在不损害企业信誉的前提下,减少与对方的“关系成本”,可以科学地延缓付款时间。

2.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甚至会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应该努力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1)加强对客户信用的管理,可以通过制定信用政策,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定期分析信用调查结果,从而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信用政策,根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政策。(2)分析应收账款周期。随着客户拖欠账款时间延长,企业回收资金的难度就会增加,这就要求企业能对应收账款的周期进行科学的分析,掌握应收账款的总额、增加量以及转变成坏账的几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企业信用政策。严格监督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杜绝发生新的拖欠。

参考文献:

篇(3)

1.固定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很多企业在新形势下都进行了重组和改革。据相关资料显示,企业固定资产在其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重组的问题。固定资产的重新组合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其中,固定资产的流失问题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具体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方面,在企业的实际改革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改革办法不科学等问题使得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管理工作未能具体、细化地对固定资产进行考评,使得固定资产的评估结果不真实,材料成本虚增。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私自转移固定资产,使得企业职工和债权人的权益受到损害,企业债务无法偿还。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由于改组形式单一,同时在改组过程中不顾实际情况赶进度,盲目地下指标,制造出供大于求的固定资产买方市场,导致固定资产贬值[1]。

2.固定资产管理中账目与实物不符

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烦琐性,管理工作量较大,使得固定资产在实际管理中产生诸多问题。首先,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共享性较差,其实际使用情况、年限、完好度及使用人的信息未能及时更新和公开,使得固定资产的账目与实际使用情况不符,例如已报损的实物未能及时登记产生使用受到影响;其次,对固定资产管理时职责划分不具体。企业的各个部门使用固定资产时与账目管理脱节,财务、生产及销售等各部门在管理上沟通性差;此外,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清查工作不定期,使得繁杂的固定资产在核对过程中产生诸多困扰,企业在对其进行管理控制时没有参考依据导致了损失的产生。

二、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创新对策

1.充分利用ERP系统,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先进、更科学

ERP系统,即以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观念作为依据,从而形成的信息高度整合化的系统。ERP系统以企业财务管理作为核心,并在企业设备及物资管理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综合化管理,并以销售利润及各板块的紧密结合形式呈现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ERP系统对企业的多方面业务管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计划管理、存货管理、票据检验及物资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ERP系统可以促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更加科学化。(1)将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科化学、规范化ERP系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了规范化地设计,在其基本管理原则上结合企业内控管理的要求对资产管理流程进行重新改组,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2]。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排序和编码有效避免员工编码造成的一物多码等失误。(2)提高管理效率,减轻管理人员工作负荷ERP系统通过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进行控制,能够对其实际资产需求进行审核以提高管理效率。在固定资产采购费用超出时进行提示,达到财务与资产同步进行管理的目的。在固定资产库存发生转移时自动生成财务凭证,使得管理工作有据可依。ERP系统为企业管理层对固定资产各项信息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3)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核算,促进企业资金流通固定资产在采购、运输及库存材料检测等过程中都会产生相应费用,ERP系统对其各项费用留存的发票按照实际金额与计划进行比对,生成核算表并将各项费用支出追加到固定资产的库存材料成本支出上并真实地反映出来。ERP系统对资产零库存进行管理时通过以供应商寄售货物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库存积压的问题,使得企业的资金流转更加畅通[3]。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各项制度

(1)通过建立固定资产购买评估制度及审批对其投资金额、经济效益等进行预测以提高购买经济性,在采购时对不同供货方进行比对,对其价格、支付方式、性能等各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并规范其购买审批程序及相关资料。(2)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维护制度。对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规定,并针对其维护措施、程序及维修期等进行固定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能。(3)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财务核算制度。针对固定资产数目上的变化情况及其维修、折旧、盈亏等进行财务核算,对固定资产的核查、清算做出规定。(4)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使用责任考评制度。通过建立责任考核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人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对考核指标、时间、奖惩等各方面进行合理设计从而提高使用人的责任心,从制度上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进行控制和约束,使得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延长并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3.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加强控制

通过在企业中设立具有独立性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部门,能够有效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及养护等环节:其一,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控制时,可以根据不同企业信息化技术水平的高低选择控制手段。其中,对于信息化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可以选择先进的ERP系统,通过计算机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在系统内还能对错报信息及各项数据进行清晰地检查,并对固定资产的净残值进行及时调整。科学化、系统化的ERP系统通过对固定资产的质量、名称等各项数据进行存储,使得工作人员在查询和清理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4]。其二,在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维护时,应由企业管理层领导生产、销售、财务等各部门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维护机构。通过将固定资产的维修、养护等管理工作单独设立,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同时该机构还应积极实施监督与检查工作,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详实地记录,并对每年的固定资产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计划并提出相应措施。其三,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应对其清查控制给予重视。保证每年的清查工作如期实施,对企业生产、销售及财务等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核实,并通过核对资产明细表做到账目与实物一致。对记录不清楚的固定资产进行排查并与账目进行核对。

篇(4)

1.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一部分企业采取了制度管理方式,制度清晰明确,但缺少实物操作的规范和落实。如缺失定期与不定期的盘查、合理与必要的检修和维护,发现缺失和闲置的资产未及时上报处理。这些都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了隐患,企业不能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状况,也不能达到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

2.流动资产管理管理现状。中小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既然是流动资产,企业就应该从流动的角度来衡量资产的有效性。比如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科学的决策机制,常常用短期资金投向长期项目,使资金回笼缓慢,造成资金链断裂;存货没有合理的定额储备,往往造成积压或短缺;对应收帐款方面缺乏对客户的信用等级管理,造成坏帐和呆帐,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

3.无形资产管理现状。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只有专利、商标、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才是无形资产。前几项企业没有,不必管理,而后者土地使用权就是在用的,更没必要管理,所以到现在中小企业中对无形资产管理皆是空白。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在企业中的无形资产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有了变化,而包括经济、技术、法律、人力资源诸多方面,涉及到企业内外综合的全面管理。因而企业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也是企业生存之本,竞争之源。

(二)中小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认识,放松管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一部分企业领导没有真正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领导的工作重心侧重于经营上,放松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对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认识不够,片面理解为仅仅是要看住资产、堵住漏洞、管住人事、不让流失就是最大的目标,而对于国有资本如何增值却很少问及,更谈不上发展战略、资源配置。

2.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一是企业资产管理混乱,存在制度不完善或制度执行不严和不规范的情况。国有资产的购置、处置、出售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主管部门审批,使国有资产的产权变动脱离国家监督,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资产运营质量不高,流动资产不流动,存货积压,应收账款比重过大,资金周转缓慢,以至企业经营运转缺乏保障,造成资产闲置。三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准确,没有建立和完善申请采购制度、盘点清查制度、处置制度,导致国有资产帐实不符、闲置、废弃等现象时有发生,把累计折旧作为调整利润的杠杆,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3.内审制度缺失,监督力度不够。内审制度在中小企业中还未建立健全,使资产管理监督缺失,企业对所有资产也未能做到清楚明白。外部监督力度也有待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往往依据企业报告的财务报表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这虽能反映资产的价值状况,但不能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无法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各项资产管理,实现最大效能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定义明确了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那对于资产管理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看住资产,防止其丢失、损坏、流失的工作上。而是要根据生产经营的需用,加强对各项资产的管理,实现其保值增值。国有企业要严格规范资产管理的购买审批、日常维修、出租抵押、报废处置等相关制度。包括:首先,对流动资产的管理主要是盘活流动资产存量,合理增强其流动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既要保证企业经营的需要,又不能因安排过量而浪费。企业应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抽样等方法检查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并严格控制流动资产的领用及消耗。其次,固定资产管理要做好在用、闲置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做到帐实相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方式,对其进行核实,摸清家底。对在用固定资产应制定资产保养维修计划,不断提高在用资产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对闲置、积压的资产应采取合理的调剂制度,或出租出售,使这些资产变现或增值,充分发挥其效用。再次,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品牌、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不断打造和培育主业品牌建设,维护和提升企业品牌的认可度。

(二)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并落实

中小型企业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订适合本单位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并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1.资产管理制度应贯穿于资产的各个阶段

(1)建立健全资产采购阶段的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资产采购审批制度,合理安排采购计划。现阶段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日新月异,企业资产无论是长期资产还是流动资产,在选用与采购要综合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能够跟上技术的进步,以免造成存货积压,机器设备落后,严重影响企业经营运转。(2)建立健全资产使用阶段的管理制度。企业购入的资产投入使用后,往往是“三天新鲜”,在以后的使用中没有严格的检查、维护、修理等相关制度,只要能用就不停止,致使资产使用寿命缩短,提前报废,或是能用就用,造成安全隐患。企业应建立健全资产的检查、维护制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法对资产进行盘点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发挥资产使用的最大效能。(3)建立健全资产处置阶段的管理制度。对于闲置和报废的资产处置,企业应建立资产处置的审批制度,制订资产处置的操作细则以及财务审核制度。严把资产“出口”关,最大限度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强化和完善资产管理中的财务制度

(1)强化资产管理中的财务制度,使之对资产管理更加有效,现代的财务不单单只是对资产量化的记录,而是对资产经营运转及产生的收益的管理。流动资产的周转率、固定资产的收益性、无形资产的价值,这些指标准确及时的来源都离不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2)完善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资产进行时时跟踪管理,对经营中出现资产盈余与损失及时处理,保证帐、卡、物一致,及时发现资产运营中的问题,提高资产利用效果,合理调配,发挥效用。(3)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合理有计划的计提折旧是更新固定资产,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应制订合理规范的资产折旧制度,避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将其作为调整各期费用的杠杆,从而来调节利润,影响企业长期发展。

(三)资产管理应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增强长远意识和责任意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职责,积极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杜绝资产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努力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同时,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是财务工作人员和每位员工的责任。加强学习、了解国有资产管理法律、规章制度,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和办法,全面提高思想认识、政策水平、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使国有资产管理真正做到: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权责结合、责任到人。这是做好资产管理的基础。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有利于明确人员职责、权限,以良好的秩序保证资产管理的科学合理性,不断实现资产管理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

篇(5)

建筑企业的数量众多,行业门槛较低,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竞争过度现象已十分普遍,特别是在低层次密集型的劳动力市场,建筑市场的竞争已趋白热化,建筑行业的利润率持续走低。且由于建筑企业的资产类型多样,固定资产投入大,耗材难以管理需求量大,项目周期长应收账款回款难等原因,建筑企业普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资产管理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建筑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特别是加强工程项目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1加强资产管理,拓展盈利空间

建筑企业在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更大的市场竞争和压力。目前建筑行业市场整体呈现出供大于求的不均衡状态,各个企业纷纷采取措施以保证自己在建筑行业中获得有利地位;也因此建筑企业尚存在众多问题:信用机制不成熟,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订单肆意压低合同价格,放宽收款条件,造成之间的恶行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建筑企业内部也存在各种问题,包括利润率低、管理不科学、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进一步造成了企业发展质量差,盈利空间小。盲目地扩张产量,罔顾质量和效率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在各个环节提升自身实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1.2资产类型多,管理难度大

建筑企业资产具有种类繁多、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从资产的形态分类,资产一般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从资产流动性分类,企业资产又可以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建筑企业由于行业和产品特点,固定资产和有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据较大比重,其中包括厂房、建筑物、生产设备、搅拌车、运输工具等在内的固定资产,和大量的原材料、周转材料、半成品、耗材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适用和消耗的实物资产和存货。同时,建筑企业由于项目周期长、规模大,又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和“未完成施工”。建筑企业不同类型的资产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具有不同的意义,同时又由于资产的特征和使用场景不同,在管理、使用和监管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建筑企业的资产管理是否完善、合理,对于施工进度、工程质量、项目效率等方面都有直接影响。

2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资产管理意识不强,专业性不足

建筑企业目前项目资产管理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内部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管理人员专业性不足。其一表现在,管理者重视现金资产而忽略其他资产的管理。如上文所述,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众多,且项目分散,不同的项目需要消耗和使用大量的耗材、周转材料、工具以及其他存货,这些资产由于分散且量大,容易被管理层所忽视,对于资产的使用情况没有全盘把握,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遗失、浪费和重复采购等情况。其二表现在管理人员专业性不足,部门管理人员对资产的分类和核算方式不了解,进而忽略在相关环节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清点,在财务核算方面也对数据不敏感,无法发现财务数据中隐藏的资产管理的问题。此问题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尤其突出。由于企业看重业务和销售金额,前端业务人员盲目投标和签订订单,一味追求订单数量和金额,往往对工程方财务条件和信用状况未进行必要的签约前调查和筛选,又为了促成签单放宽收款条件,且多容易忽略后续的项目验收和应收账款回款问题,管理人员同样没有重视企业存在的应收账款金额高、汇款难问题,最终形成后续的收款难、大量坏账的情况,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率。

2.2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资产管理管制。建筑施工企业拥有大量的原材料和耗材等资产,在项目高峰期,资产种类繁多且量大,行业内大多数企业在资产的采购、领取、分发、盘点等环节没有完善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对资产的购置、使用等环节没有设置清晰的指引条例和规定,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进而影响资产利用效率和资产管理效果。且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大量的原材来、周转材料、耗材和工具等处于露天状态,在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下,项目相关人员对于这些露天状态的资产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保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第二个方面是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没有建立专人专责制度,分工不明确不合理。资产管理包括众多种类和环节,涉及的规格、型号、数量等均更有不同,面对如此复杂且繁琐的资产使用和管理情况,目前建筑企业目标没有落实到专人负责和监管,不同环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无人负责和监管的问题,且出现问题没有及时上报,从而导致了资产管理的漏洞和不足,进而影响资产利用效率等。

2.3资产调拨协调差,信息管理混乱

由于项目分散,建筑施工企业不同项目之间的信息和数据没有实现高效互通,资产和资源无法有效调拨。实际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时常有需要进行原材料和周转材料或者更多资产的协调和调拨。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调配,一是项目之间无法快速获得相关资产其他项目的可调配状态和数量,二是被协调项目没有动力主动为其他项目提供相应资产和支持;三是项目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缺乏必要的指引,在资产实际协调后缺乏必要的记录,从而进一步影响项目间资产调动的效率和主动性。

3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的策略

3.1加强资产管理意识,提升资产管理能力

针对企业管理层资产管理意识淡漠,资产管理能力薄弱,员工对资产管理意识不清晰,建筑施工企业应充分了解企业内部的这一问题,从上到下解决问题,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改善。具体说来,管理层应树立对资产管理的正确意识,熟悉和了解本企业的资产情况,包括资产类型、数量、金额等基本情况。通过开展内部会议和沟通,掌握本企业内部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比如是否存在重大的浪费,是否有监管缺失的环节,应收账款问题是否严峻。以应收账款为例,管理人员应了解过高的应收账款对于企业利润率和效益的不利影响,不能为了签约而罔顾合同质量,造成后期的大量坏账问题。对相关管理人员和资产管理直接相关的员工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提高全员的资产管理认识,培养相关直接负责人员资产管理能力,对于存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以及建筑企业其他资产的管理,企业管理人员和相关负责人应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做出对应的管理方式和决策,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效果。

3.2完善资产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

针对建筑企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企业应对资产管理的不同环节进行明确,制定相应的指引和规范条例,尤其加强在资产的采购、验收、入库、领用、使用、验收和盘点等重点环节的管理。针对大型资产的采购需要有充足的分析和论证,对于一般存货的采购也明确采购目标的使用情况和目的,避免随意采购和浪费;针对不同的资产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同时完善内部的监管审计机制。严格制定资产采购计划和流程要求。针对本文重点分析的建筑企业的几项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和应收账款,应根据资产的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企业固定资产,需要进行定期的盘点和清查,明确资产升值、贬值或者折旧核算方式,检查固定资产的使用和闲置情况,明确固定资产的维修和处置需要,避免不必要的资产折损,对盘点情况进行记录和保存。以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混凝土企业为例,固定资产占比最大的是搅拌车,所以对搅拌车的保养有严格要求。譬如:每周一次定期对车辆进行吹风格清洁、维护、保养,每半个月定期检查罐体结块情况(原则上结鼓超过1吨,则需安排清鼓处理),配合汽修人员每月进行一次车辆安全技术检查,确保车辆技术状态良好和整洁。为了保证司机对所驾车辆车况了解,司机必须亲自或监督专业人员为车辆打黄油,每月最少一次。对于原材料、周转材料在内的大量存货,明确使用流程,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规范资产使用的流程,领用需要有书面记录,包含项目、负责人、型号、规格、数量等必要项单据完善且妥善保管,建立完备的资产管理档案。定期盘点存货使用情况,对于不同项目进行横向分析,对比存货使用情况和效率,针对利用效率高、浪费少的项目进行奖励,针对浪费严重的项目找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改善。以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混凝土企业为例,对原材料进仓有严格要求,制定原材料质量标准,根据国家或行业标准上再制定公司内控标准。所有“样品”及“不合格材料”开具报告时、附带图片,所有“骨料”的不合格并针对“每批次/每船”进行检测和开具报告。针对应收账款,全流程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包括加强对工程方财务情况和信用状况筛选和调查,以及合同审核和管理,在合同签订环节即通过提高筛选标准有效避免低质量合同和大量应收账款的产生;加强施工过程监管和项目验收,保障工程质量和完成时效,不给工程方制造拖欠尾款的理由;企业尤其需要建立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制度,不同部门之间通过定期的沟通,实现应收账款信息公开,管理层和业务人员需对应收账款收款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应收账款及时相应措施。

3.3落实岗位专人专责,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在资产管理应落实责任到个人,针对不同环节和不同类型的资产,能够做到有专人负责,遇到困难有专人解决,出现问题有专人解答。在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资产清查盘点,除了专人负责以外,同时需要加强内审,必要时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盘点清算,包括工程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通过有效的审查和监督,强化企业内部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资产管理效果。制定相关的奖惩机制,奖励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认真负责以及有其他突出贡献的员工,比如在工作过程中提供更加高效合理的管理方式,并能够证实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创新行为;同时对、滥用职责、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惩罚。对相关人员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资产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障其业务水平能够胜任相关岗位。对于规模较大、资产金额高的建筑企业,或者特殊的项目工程,可设立专门的资产监督小组和部门,对企业资产进行具体的调配和管理,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3.4统一资产信息管理,加强内部资源协调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存在的项目间信息不流动,资产调动不顺畅问题,建筑企业应该借助信息化和科技手段,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及流通。如果只是利用线下数据和记录,面对种类繁多且数量巨大的资产,建筑企业资产管理往往效率低下,且数据和信息更新滞后,难免出现诸多问题。企业通过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平台或者系统,比如专门的资产管理平台,或OA系统等。建立项目间互相流通和公开的台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工程项目进行情况,设置对应的条目和明细,并规范项目资产管理负责人员做好本项目资产采购、使用等情况的电子信息记录,保证资产信息和数据及时更新,公开透明。对于平台的使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明确使用规范和要求,保证企业内部员工对于系统或平台能够熟练运用,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同一个项目可以清楚了解本项目的资产采购和使用情况;在采购之前,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获取所需资产的企业库存情况,根据剩余数量和资源是否可用等信息确定是否需要下一步采购;当面临特殊和紧急情况,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的掌握企业内其他项目的资产情况,通过线上申请和调配,实现资源在项目间的高效流转和协调,节约采购和等待时间,保证工程按照计划进行。财务部门、工程方和资产管理部门都能够通过统一的平台对企业的资产情况有精准掌握,管理层也能够通过统一的系统和平台对企业的资产使用情况有全局把握,有助于及时发现企业资产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4结语

建筑企业资产管理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问题,从资产的类型、数量,到管理的环节,都可以看出对每个建筑企业是重大的难点和挑战,外部环境和行业竞争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抓住时展机遇,立足自身发展特点,认识企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直面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完善自身管理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业务水平,最终实现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昆.建筑施工单位资产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10(30):149-150.

[2]张文菁.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22.1(2):96-97.

篇(6)

一、ERP的概念及内涵

ERP就是企业资源计划,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层:ERP是一种管理思路,适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种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可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与企业相关的资源的整合。这种管理模式有自己独有的软件应用,可以将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流、增值流等通过系统的整合,进行联系,从而实现了各种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第二层:ERP是一套和企业管理有关的应用软件,这种软件的工作原理是按照ERP的核心理念、方法进行的。这套软件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将公司的信息智能化,将企业的商务流程与数据组织化。应用这一套软件,可以使公司的各方面资源充分合理的得到配置,从而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业务绩效。

市场的复杂性和可变性,也使得企业的管理思路不断的优化,这也带动了ERP技术的进步。ERP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ERP管理对象在不断的扩大,从以往的生产力资源的管理扩展到了信息资源领域,这就扩大了ERP的管理范围和工作难度;2)ERP的管理深度不断加深,不仅仅局限在单一的生产计划和控制,而是覆盖到了企业办公系统、决策支持、设计和工程项目领域;3)ERP软件也在不断的改进,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管理需要,这样就需要ERP软件更加的灵活和全面。

二、国网企业实施ERP的分析

(一)国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审批制度的效果不明显。在国网企业中,存在一些重大项目固定资产购置缺乏科学性的想象。没有对相关的投资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没有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被眼前的利益蒙蔽理智。还有国网企业在购置变电、配电、输电等设备时缺乏统筹安排和实际情况的双向调节,致使购置资源的浪费。

2、管理制度仍需完善。固定资产的购置是根据使用部门的配置及需求确定的。这也就要求使用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必须加强相应的联系,不然就会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国网企业为了确定固定资产损失的情况,就必须对其进行每年一次以上的的全面盘点清查。但是国网企业的内部就存在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这样就使得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各财务部门的信息脱节,最终造成资源的亏空。

3、前端业务处理混乱。在进行前端业务处理的时候缺乏计划、采购、合同管理,从而造成业务集成时混乱现象。ERP模式中应用电子商务平台(ECP)处理业务的时候涉及有材料、设备的采购和供应商管理,由ECP直接向ERP提供数据资料,ECP数据库不完整,数据缺失,那么造成设备名称与实际实物不符。

4、固定资产精益仍需在强化。在国网企业内部,实物资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部分人员有指标不懂得管理,有制度不愿考核,无法适应新形势。在面对出现的新要求、新问题的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通常这些管理者不懂的先进效率的管理方式,因此也不会按照指定的制度对各种绩效进行考核。同时也存在一些员工的学习意识不强、主动思考深度不足,工作标准不高,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不够,工作的要求把握不到位,工作缺乏激情,从而导致跟不上节奏,工作陷于被动,干事缺乏活力。

(二)国家电网实施ERP的必要性

1、ERP系统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结果。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的信息的处理节省了效率。ECP和ERP的结合促进两者的良性发展;电子商务和ERP系统的整合,在促进国网企业迅速发展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

2、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电力行业体制落后,造成了效率的低下,因此,走改革向市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要想在未来的电力行业占据优势,国网企业就必须在改革中取得良好的成绩,针对这样的发展现状,ERP管理模式的应用就是最好的选择。ERP在帮助能国网企业更好地实现国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的结合的同时,还可以很好的管理国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

3、电力企业高速成长的需要。随着国网公司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实现和ERP的应用,使得国网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的到了极大的提高。随着“三集五大”体系的构建,需要一套完整实用的管理模式来迎合国网企业的发展。ERP的优势正好适应了这一趋势。

4、国外竞争对手促使电力行业引入ERP管理模式。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进行的电力垄断,这样的情况使得国网企业的重心放在国网全面覆盖上,也就忽略了对管理的重视。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的程度大大加强,本土的电力行业也成了外商争相投资的重要领域。这样的情况下外国先进的国网管理模式就不断的被引入,同行的竞争也就加剧了电力行业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ERP管理模式的应用就势在必行了。

三、国网企业实施ERP的思路

国网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是电能,电能是不能大量储备的,因此,发电量的多少都会影响企业的效率,过多就会造成浪费,太少就会影响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国网固定资产的配置也会根据各个地区的电力需求的不同而进行配置。因此,基于以上的情况,国网企业实施ERP就必须根据集体的情况来进行一体化的管理。ERP就必须调节好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在这中间,财务部门的财务会计和管理部门的管理会计是重中之重。ERP在进行固定置产的管理的时候采取的是智能化、标准化的ERP软件,也就是说,这种管理的科学性是值得信赖的。

四、固定资产管理中应用ERP系统的管理

(一)现有制度建设必须深化

国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包括物资部门、基建部门、技改部门、财务部门等,这也就使得国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对管理模式的要求苛刻。因此,就必须与这些相关的部门联系,参与共同的管理,在ERP管理模式下形成各部门之间相互衔接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应该不断的修订和完善现有制度,以便更好的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关系环节很多,细节更多,包括购置、验收、保养和维修、折旧、盘点、报废与清理等。不能忽视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能,也不能忽视岗位人员的管理工作。使得其岗位明确,职责明确。

(二)加强实物资产及固定资产产权管理

1、开展资产过期清理和清查工作;2、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该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3、加强对输电、配电等的资产管理工作,明确资产配置、使用及报废处理的管理流程,开展现场实物盘实;4、建立总帐、固定资产帐、固定资产卡片帐、设备台帐;5、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6、确保资产设备对应率达到100%;7、做好产权变更工作,各电网应根据工商登记更名情况,做好车辆、土地、房屋等相关资产产权的名称变更工作。

(三)在ERP的基础上强化项目管理资产设备管理

ERP处理会计业务的程序是预先设计好的,因此,在进行会计工作的时候应该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也就是,只有会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才能得到正确的会计数据信息。涉及到核心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岗位管理人员应该有工作责任心、精通业务、能够独立操作ERP等。并且应该定时的对相关人员进行ERP知识的培训,以便能够熟练的应用ERP进行相关的管理。要上岗,先培训。ERP系统的管理是有等级授权的,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核心数据的安全,相关数据的客观。对ERP操作人员的帐号、密码和使用权限等都不有严格的限制。岗位的交接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只有接收人在认真的确认帐目的记录和实物相符无误时才能签字验收,以便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

五、结束语

综合以上对国网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中ERP管理模式应用策略的分析,了解到,国网企业资产规模逐年大幅扩大,给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特高压电网资产新增移交,实现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确保资产管理信息化指标管理。通过ERP系统进一步提升资源优化配置、风险管理能力、强化项目管理能力和资产设备前端管理流程的有序衔接。

参考文献:

篇(7)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建筑市场。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升自身的建设能力和管理水平。而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管理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行发展。为了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应当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其中固定资产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完善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或者下属分公司完成建筑施工项目,他们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设备购买自,但由于相关制度的执行缺乏必要的保证,使得很多固定资产购置制度无法得到落实,所以经常在购买机械时产生卡片账与实际数量不符合、技术资料档案不健全、卡片账不健全等问题。这种情况下企业固定资产年底清查会因缺乏必要依据而难以有效进行。此外,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还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会在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时发生无人负责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投资盲目性大

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都是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申请购进固定资产,经过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和企业领导审批就可以购买。但是很多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常常会考虑项目的利益,没有站在整体的角度充分研究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进而引发了盲目购置、重复建设的问题,最终造成了企业大量资源的浪费。

(三)固定资产利用率低,流失严重

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调配、维修、保养、报废等环节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导致很多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现象存在于工程项目中,工程竣工后这些固定资产由于技术升级等原因而被闲置,进而使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大幅降低。同时,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还没有实现统一管理,经常被企业的一些人员挪用、占用。

二、建筑施工企业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应当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购入、使用、处置等环节,明确相应的程序和要求,保证固定资产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得到科学的管理。同时对相应环节固定资产管理负责人进行明确,使得相应任务能够有效落实。另外,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当强化对固定资产相关资料的管理,这是企业掌握固定资产状况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当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进而保证企业各项固定资产有据可查。

(二)严格依照程序和要求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程序和要求应当进行明确,降低固定资产投资的盲目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负责人的责任,要求其严格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审批工作,对于其通过的申请应当上交企业高层管理者研究决定。同时还应当严格规范购进固定资产的程序,申请人应当提交购进固定资产的申请,注明相关情况,审批人员则根据申购固定资产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对于不符合经济性要求的固定资产应当采用租赁的方式。另外还应当规定购进资产的相应要求,例如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购进该项资产、在什么价格范围内可以构建该资产等,避免出现企业固定资产使用紧张或者资产过剩的现象,进而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环节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

建筑施工企业的大部分资产是固定资产,企业管理者应当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将监督活动贯穿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并重点关注固定资产清理盘点、账卡核算、固定资产购置等重要环节。同时还应当安排专门人员清查和盘点企业固定资产,进而保证企业固定资产满足账账相符的要求。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填补管理中的空白和漏洞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四)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核算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人员的素质,要保证固定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就应当有效提升会计人员素质。所以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道德教育,通过对各个岗位会计人员的针对性业务培训增强员工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通过相应的道德教育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并提升其职业素养。最终利用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养指导,保证会计人员能够有效胜任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工作。

(五)固定资产技术更新导致的固定资产过时落后的解决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迅速,这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经常会因为技术更新而过时,这不仅影响了设备、设施的正常使用,还占用了企业过多的资源成本。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应当对设备、设施的技术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于技术更新快的设施、设备尽可能采用租赁的方式。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应提升技术更新快的设备的使用率,通过将这些设备、设施向外租赁降低固定资产过时造成的资源成本。另外企业还应当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定期对技术更新快的设备、设施进行技术升级,进而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

三、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高效运行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所在,通过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玲.浅探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J].时代金融,2014,(08):98+105

篇(8)

一、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清算与评估方法不科学,导致固定资产清算不全面

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固定资产清算与评估。其中,在进行固定资产清算与评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生产设备、材料、办公设施核对、估算资产的价值等工作。但是,在以往固定资产的清算和评估过程中,过度重视可见资产的检查,而忽略了不可见固定资产的清算和整理。例如,供电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形象都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范围和盈利效益。然而,这部分固定资产却尚未纳入清算的范围内,导致固定资产清算不全面。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约性弱,固定资产闲置现象普遍存在

当前,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采购、核算、验收、维修和调拨等方面的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同时,一部分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尚未使用科学合理的登记和交接方法;一部分职工将便于携带的公用数码相机、摄像机和笔记本电脑等固定资产无偿占有,呈现出重固定资产采购和忽略固定资产管理的现象。这样,便造成了供电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闲置和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

(三)相关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增加了固定资产流失的隐患

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人员量逐渐增加,导致当前财务管理人员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由于当前供电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忽略了固定资产管理,从而让大部分财务人员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在抓收入、抓成本、抓考核等方面,安排没有经验和工作能力较弱的新员工管理固定资产,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流失和安全生产隐患,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缺乏完善的责任监督体制,各项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供电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真正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便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责任监督体制,坚持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位,保障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但是,由于很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当前一部分供电企业依然未建立起完善的责任监督体制,各项责任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1]同时,由于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标准不规范,难以全面、有效地评估与考核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制约了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的进一步实施和落实。

二、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全面进行固定资产清算与评估,保障固定资产清算与评估的合理性

新形势下,导致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清算与评估出现不科学、不全面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供电企业所理解的固定资产范围过于狭窄,尚未将一些难以看见的固定资产列入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内。同时,由于当前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评估方法不先进,从而在无形中减少了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便需要全面进行固定资产的清算与评估工作。首先,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该明确和了解“固定资产”的本质含义,综合分析供电企业的各项利润构成要素。其不仅涉及电网铺设和电力输送过程中所实现的利益,还包括利用高新技术节约的人力资本。因此,需要通过全面分析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各项利润的构成要素,找出其中存在的不变成本要素,以此作为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清算和评估的主要目标。其次,供电企业在固定资产清算和评估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种类的固定资产,采取合理的清算和评估方法。不仅应该对供电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项设备进行折旧清算和评估,还需要对尚未使用过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市场价值清算和评估,如电缆设备等。同时,应尽量聘请专业的评估人员综合全面地对供电企业行业内部的价值进行分析,以保障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清算和评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随着供电企业的不断发展,固定资产的类型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供电企业内容的管理制度却尚未体现出这部分内容。所以,建立健全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供电企业在快速发展中应创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坚持从完善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清算和评估结果,构建个人的问责机制,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找出与之相适应的内容,从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供合理的依据。其次,在构建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过程中,应该明确规定出违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惩罚行为,合理地将员工的绩效评估和薪酬发放有效结合起来,让供电企业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使用及管理的重要性。再次,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该随着固定资产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最后,供电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和应用监督部门,从而保障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2]

(三)强化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建设,增强管理人员工作能力

为了有效提升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首先,应该强化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让其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工作岗位的责任。同时,供电企业还应该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让大家积极投身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乐于深入研究相关业务的知识。鼓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积极走出去,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如积极参与各项职称考试和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工作,以便全面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此外,供电企业还应该适当地给有职称和能力水平的员工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以便在整个企业内部营造起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全面推进管理责任制建设,真正落实各个部门的工作责任

为了切实解决好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全面推进管理责任制建设。其中,具体需要做好下列几个方面:一是供电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完善的责任监督体制,从而保障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有效避免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二是应该全面落实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在全面推进供电企业各项管理责任制的过程中,为了真正落实各项监督责任,应该避免大而空的责任制度,全面落实供电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责任,以便在出现问题之后能及时采取管理措施。三是应完善考核机制。针对供电企业各个部门管理固定资产的情况,应该构建一个完善的考核机制,实时量化管理效果,有效提升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应该不断加大现代化的管理力度,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有效地提升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供电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措施,为供电企业的发展提供正能量,促使供电企业能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繁荣服务。

(作者单位为国网天津宝坻供电有限公司)

篇(9)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219-02

近年来,随着大中型煤炭企业改革的深入,煤炭企业的生产规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矿井建设、生产投资比例中,企业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目前,国际国内煤炭行业饱和,销售不畅,市场疲软,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因此,必须将增收节支、开源节流、节能减耗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

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持和发展自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关系着今后的生存、发展、壮大。煤炭企业只把目光盯在提高煤炭产量与销售价格上,是与市场形势相悖的,只能是将路子越走越窄,甚至走向衰亡。自己作为一名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深深地认识到,煤炭企业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大量资金购人的设备是否都真正发挥了功能,有无“跑冒滴漏”现象?有无“大炮当步枪”使的问题?有关财务资料表明,我国煤炭大型企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40%-60%左右,固定资产折旧费要占到一吨煤炭生产成本的13%以上。这就使得煤炭企业存在着“老马拉大车”、负重不堪的问题。因此,有效地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计划、采购、保管、使用每个环节都实行控制,将企业固定资产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从而达到固定资产的安全、标准、有序、妥当,切实降低煤炭生产成本,杜绝“跑冒滴漏、大炮当步枪”现象,加快资金周转,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一、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只要能挣下,花一些钱不算啥。”这是目前许多煤炭企业管理者的一种心态,他们大多认为,只要管好生产进度,抓好安全,同时注意控制好生产成本、经营利润就可以了,至于购买固定资产、新型设备更新以及一些必要的物资条件都是可以考虑的,“别的企业、别的矿具备的。我们也应该具备,否则人家会小看我们。”正是出于企业领导的这样一种心态,自然会导致一些管理部门、一些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很随意,有新的不用旧的,别的科室有我们科室也要有;本来可以共享的资源,不去共同利用,而是花钱去买,反正矿领导会批。造成资源浪费,利用率低下。有的固定资产还在无意中丢失,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浪费。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有许多企业内部管理还停留在过去的老一套管理模式中。缺乏应有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从固定资产的计划、采购、验收、核算、保管等环节都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一般都是二级单位提出意见,主管领导批准之后,财务部门就得想办法筹集资金进行采购。既没有召集纪检、生产、财务、审计、营销、物流必要的可行性调研,也没有市场论证。至于这批设备是否先进、实用、经济,是否达到了有关标准和要求,一切都是使用单位说了算。同时,由于煤炭企业往往没有设立审计机构,或者审计部门人手不够,从而无法对固定资产购入的每一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暗箱操作,留下了可乘之机。另外,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岗位责任也不清晰,管理程序很不严谨,再加上在固定资产管理岗位上的人员大都是通过各种渠道调来的,文化程度、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对其管理问题上有着许多不可言喻的困难。

2.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建立过程中,职责不明确,关系尚未理顺。近年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增加了许多三级单位,在建立新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上存在着职责不明确、各种关系没有理顺的问题。比如机电管理机构隶属关系复杂,多头管理又互相推诿;土地、房产管理机构没有健全,缺乏人手;资产管理与核算比较分散,无法形成企业集团统一的资产编码与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既不符合专业化的规定,也不符合集中统一管理的要求,难以形成现代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同时,一些部门的负责人还有重利润,轻资产的思想,没有形成对资产质量、资产结构、获利能力、资产价值以及固定资产安全、使用效益等方面足够的认识,对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对一些重要设备的购入也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一些资产购入后长期没有报账,没有及时采取检验、审核、入库并及时交付使用等措施;同时也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和聘请外部审计人员开展项目审计,没有履行必要的立项、选型、调研、决策程序,往往会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与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所有这些,都会使资金本来就很紧张的企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资金没有达到最佳效果,给企业的资金流动、周转带来更大的困难。

二、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如何进行创新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笔者认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涉及到财务、审计、生产、计划、国有资产管理、物流、营销、库房等许多部门的大事,也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企业党政领导要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将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当作为企业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的重要任务来抓。齐心协力,共同担当,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组织下,将各部门领导和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计划、审计、计算机、库房管理、保管、物流能力的员工来组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创出资产运营最佳效益。首先,要自上而下地建立全面、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重大采购事项必须进行公开的投招标制度,抑或上交一级组织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在阳光的运作模式下,进行本、量、利测算,将价格、质量、利益达到最高的标准。其次,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出入库制度与内部调拨制度。各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对所有的资产进行摸底调查,搞清自己企业到底有多少“家底”,层层把关,逐一建账,一切按规定办理,凭上一级领导的批复用出库单领取设备或其他资产。“不越雷池一步”,杜绝人情白条。同时,要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对企业内部各二级、三级单位所拥有的各种设备、机械,及时开展互通有无的信息通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使资产利用率达到效益最大化。第三,要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工作。及时对他们进行“传帮带”,让他们尽快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掌握现代化的财务、会计、计算机、物流、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建立轮岗制度,对每一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在一定时期内进行轮岗,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多方面的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杜绝隐患,“防患于未然”。

2.建立固定资产分级归口的管理制度,保证各级人员的责权利与账账相符和账物相符。首先,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能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创造出最大的效益,与企业高层领导的管理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级单位负责人作为资产或设备使用方的最高领导,对所有的固定资产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具有直接的领导责任。作为设备的使用员工,更是关系到固定资产与设备控制效果能否落到实处,发挥最大潜能的实际效果。因此,从企业高层领导到二级单位负责人乃至具体操作员工,都要将资产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业绩与考核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其次,要逐级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每一级都要在财务部门建立总账,在管理部门建立分账,使用单位建立明细账,同时保证账账、账卡、卡物相符,缺一不可。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清查活动,认真盘查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调入、调出、折旧、报废等项目,掌握第一手信息,保证财务核算与内部审查落到实处。

三、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任重道远

在参加今年“两会”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国企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国有企业加强是在深化改革中通过自我完善,在凤凰涅中浴火重生,而不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不思改革,确实要担当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在推动改革措施上加大力度。”总书记的指示为我们深化煤炭企业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要进一步创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做好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调入、调出、使用、修理、清查、报废等具体的工作,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都能积极主动地用服务、创新、实干的工作精神去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推动企业提进一步高经济效益,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坚决反对“”,抵制铺张浪费,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10)

一、引言

企业融资是企业以自身主体进行资金融通,实现企业内部资金供求的平衡状态。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是企业发展的主要生命线,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都是围绕房地产及其项目融资进行的。总体上说,房地产企业融资主要分为传统融资方式(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与新兴融资方式(信托计划、投资基金等)两种类别,不同融资方式在融资成本、风险、项目规模等方面有着不同适应条件。

二、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基本特征

(一)较多依赖外源性融资

房地产企业发展是一个融资、发展、再融资、在发展的过程,企业生产活动需要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其具体融资方式的选择关系到企业融资成本选择与负债结构、可实现收益等。作为非金融企业,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向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内源性融资,即利用本企业长期积累的自有资金或可供使用资产进行再投资活动;二是外源性融资,即主要依赖外部资金或投资的供给满足企业对资金的基本需要,如将投资者资金转变为公司股份的股权融资形式。房地产企业从事行业性质决定了企业资金密集型生产的基本定位,企业自有资金难以满足企业对大规模、长期资金的需求状况,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实现企业资金融通是房地产企业生产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以土地与房产抵押为条件

房地产企业融资主要以房地产企业自身为融通主体,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及企业未来发展预测,采取适当的方式与渠道筹集资金、合理组织与安排企业对资金的供应。房地产企业融资行为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间接融资方式就是通过向金融机构(银行)间接贷款进行的融资活动,这种融资活动中作为直接借款人的房地产公司与作为直接贷款人的投资者之间不存在业务往来,而是借助中介机构媒介作用进行;直接融资就是指房地产公司作为直接借款人向作为投资者的直接贷款人进行的融通活动。房地产企业的上述融资活动都需要以土地、房产作为担保物进行借贷或资金融通的条件。

三、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及其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信托融资

在国际范围内,房地产信托融资也被称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我国房地产信托融资是指“信托+银行”的融资方式。基础建设投资信托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一种信托方式,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其目的是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项目实施资金支持。其遵循的基本流程是:房地产企业充分表达项目建设融资需求,并针对项目实施制定出可行性分析报告,拟定资金信托文件等,然后由相关机构进行信托推介,最终成立信托计划,将资金投入项目运作中去。当前房地产信托也存在诸多问题,信托机构监管不到位,导致不合规活动难以得到有效抑制;信托机构管理经营不到位问题也十分突出。

(二)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方式是以企业增加新股东的方式融进股本,获取企业生产活动需要的长期稳定资金,与债权融资相比,股东收益与企业生产经营收益密切相关,同时企业自身不需要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股权融资具有资金使用长期性、不可逆性、无负担性等特征,当前上市融通资金成为房地产企业的重要融资途径,股权融入资金是企业股本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同时也能够进行相应的投资等活动。但上市融资的缺陷也十分明显,从长远看,不能完全满足房地产企业资金需求;同时上市融资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特别是中小房地产企业很难以实现上市融资;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律使得房地产企业面临上市资金周转等问题。

(三)债券融资

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比重较小,国家对债券发行主体的资格要求、债券市场规模等限制了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的可能性,同时,债券融资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资本金状况及其担保要求等都严格规定。

四、有效解决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的运营管理策略

(一)多元化融资方式互为补充,实现集约化融资

当前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融资方式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市场竞争力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等。房地产企业要以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实力为基础,在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与未来发展规划的前提下,以多元化融资方式互为补充,实现企业整体融资水平的提升。以转变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为契机,实现房地产企业集约化融资目标,进一步提升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成效。

(二)规范金融市场环境,提高金融工具创新力度

完善金融市场各项监管法律法规,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是提升企业融资效率的关键因素。当前房地产企业融资工具明显不足,适用于房地产企业特性的融资工具创新力度不够,如抵押、按揭等原始企业贷款方式依然是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融资模式,根据房地产企业的特性及投资者的投资偏好设计出多样化的金融融资工具,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途径,是提升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效率的现实选择。

五、小结

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工资工具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以企业集约化融资为目标,积极创新融资工具,实现多元化融资方式互补机制,有利于解决房地产企业融资困境。

参考文献

[1]郝智慧,邵四华.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式比较研究[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9(12).

[2]姜永铭.房地产企业融资外部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6).

篇(11)

【关键词】

大型企业;资产风险;保险管理

一、风险及保险管理理论

(一)风险的定义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所称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二)保险理论概念

保险是保险人将大量同类风险汇聚起来,通过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的形式建立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发生了由于约定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或发生了人身保险事故时,由保险人进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

(三)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

风险管理与保险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处置风险的强有力手段。其中风险是保险和风险管理的共同对象;同时风险管理与保险相辅相成,人们主要通过保险的方法来管理企业和个人的风险,而保险公司通过承保大量的同质风险,通过自身防灾防损等管理活动,力求降低赔付率,从而获得预期的利润。

二、大型企业资产风险评价方法

(一)建立风险评价模型

在对企业资产风险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半定量法综合考虑风险影响、风险概率和风险探测度等三方面因素,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对企业资产风险做进一步分析。

半定量法是目前操作性较强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其中风险值=严重度×频度×探测度,旨在将风险评价由定性向定量转化。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首先将风险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事件发生前的探测度三个维度,从低到高划分为“110”十个等级;然后选取近几年风险事件发生的频度作为风险概率可能性,风险每次发生的获赔金额与人身安全中取最大损害作为严重性,风险发生前的可探测程度作为探测度,计算出具体风险事件的风险值;最后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风险事件按照严重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低风险等级、较低风险等级、中等风险等级、较高风险等级和高风险等级。

1、严重度标准

按照损失费用和人身安全中取最大原则,对风险发生的严重程度分为十级,从大到小分别为:特别严重、比较严重、严重、高、较高、中等、低、较低、轻微、无等。

2、频度标准

按照风险发生的频率,把风险频度分为十级,从高到低分别为:特别高、非常高、较高、高、中上、中等、中下、低、较低、轻微等。

3.探测度标准

按照风险发生是否可以探测,把风险探测度分为十级,从高到低分别为:几乎不可能、微小、中等、高、很高、几乎肯定等。

4.风险等级划分

将风险的严重度、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探测度三者相乘,得到一个风险值,按照风险值的大小,把风险分为五级,从高到低分别为:高、较高、中、较低、低等。

(二)企业资产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和变异程度,结合其它因素全面进行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探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大型企业资产风险保险管理建议

(一)保险安排建议

1.险种选择可以更加优化

目前大部分企业投保险种中,主要侧重于财产一切险、机器损坏险、雇主责任险以及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等传统险种,立足于转移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伤害,同时保障员工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由于意外伤害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人身损失。因此在险种优化方面,建议企业在目前投保险种的基础上,增加利润损失险、货物运输险、建筑工程一切险等险种。

2.不同地区采取差异化的保险策略

建议企业对风险高发地区,可以考虑主要由市场化保险公司进行承保,并进一步加大资产保险的投入力度。对风险中等发生地区,可以在其现有投保范围与险种的基础上,考虑主要由自保公司进行承保。对风险发生较低的地区,同样可以在其现有投保范围与险种的基础上,考虑主要由自保公司进行承保。

3.在月份上采取差异化的保险策略

企业可对全年各月份风险发生程度进行分析,在月份上采取差异化的保险策略,进一步加大在风险高发时段的资产保险力度。

4.主要风险原因重点投保

分析历年来企业风险发生情况,评估出风险高发事项,并针对这些风险高发事项引起的资产损失进行重点投保,使资产风险得到有效转移。

(二)风险预防建议

1.每年发生的主要风险事项具有重复性,在日常管理上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主要的风险发生。

2.风险发生在月份上非常有规律,且发生的原因相近,因此在风险高发期来临前基层单位就要加强巡检,采取预防措施,做好风险预防准备。

3.对于风险高发的地区,企业要加强督察和管理的力度,特别是在高发时期,更要重视和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管理,以预防较大风险事件的发生。

4.加强风险的日常管理。广泛收集有关风险的相关信息,积极采取措施,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做好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工作;取得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的支持;加大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杜绝习惯性违章。

(三)全面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