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企业调研问题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48-01
一、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项目组通过调研32家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1251名大学生、18家市人保局、322家企业,发现对于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起着很重要作用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主要承担教育教学功能。
在32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中,28家主要承担教育教学兼具培训功能,占87.5%;4家主要承担创业孵化功能,占12.5%。教育教学形式主要是一体化教学,不仅仅包括创业技术课程,而且包括创业教育文化课、活动课、拓展课在内的所有类型的分立课程。这14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也都设有创业孵化场地,但是只有牌子,没有实际运营。主要承担创业孵化功能的4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里面就是若干家公司在实际运营,孵化程度比较好的公司已经开始雇佣在校大学生。
2.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包括资金、个人能力、技术、兴趣等。
通过调研,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资金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46.2%;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个人能力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2.3%;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技术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7%;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兴趣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2.3%;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其他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5%。
3.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创业精神、风险承担倾向、吃苦耐劳、诚信等。
通过调研,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创业精神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45.7%;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风险承担倾向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8.8%;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吃苦耐劳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2.2%;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诚信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8%;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其他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3.5%。
4.政府在创业教育实践中作用十分重大,但是也存在支持大学生生创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有效规避创业风险的机制不健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通过调研,认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4.2%;认为有效规避创业风险的机制不健全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22.9%;认为服务不到位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9.7%;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2%。
5.高校响应政府倡导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实践,但是也存在创业实践经验不足、经费不足、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等问题。
通过调研,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经验不足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5.8%;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经费不足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3.2%;认为高校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1.8%;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的占;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9.2%。
6.企业对于给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资热情不高,但是愿意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组织和评审、在学生模拟创业和企业管理实务等环节提供指导等方面提供帮助。
通过调研,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58.9%;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组织和评审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5.3%;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在学生模拟创业和企业管理实务等环节提供指导占调研总人数的14.4%;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1.4%。
二、对策
1.整合高校创新创业实训资源,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
(1)为创新创业实训提供训练场所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中心所辖的各种校内实训基地,整合资源,直接为创新创业实训提供训练场所。
(2)为创新创业实战提供实战场所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模拟公司实训室、沙盘模拟经营实训室、网上创业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整合资源,通过创造创业活动的仿真环境,学生在其中可经历从企业创办到经营的全部业务操作过程,增加学生的实战机会,使学生在实战中提升创业能力。
(3)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实践场所
在创业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为有创业实践意愿的大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定期举办校园创业大集,校园小推车创业活动,为高职大学生提供校园的实践机会。
2.新建多功能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
(1)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和指导
结合创业导师制度,开展创业咨询服务,聘请行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包括创业成功的校友,对在校的创业团队进行针对性指导,并贯穿创业过程暨企业发展的始终;使创业团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得到提高、创业项目不断完善、创业方案付诸实践,创办的企业或实施的项目健康发展。
(2)提供创业教育培训
主要针对创业团队开展创业政策、工商、税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和实践。培训专家由“企业家创业导师团”成员担任。
(3)帮助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对接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找工作难度日益增大,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大学生创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近在咫尺的事实。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实习和毕业阶段,选择自主创业,这既是对大学生的一次挑战、也是对国家现有政策的一种响应。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潮流下,如果能很好的应对创业期间的财务管理问题,掌握企业财务数据,那么就能在自主创业的浪潮中拥有一席之地。只有财务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才能让企业顺利发展。
一、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财务管理问题
1.缺少资金来源渠道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固定资产、在银行里没有信用、在社会上没有社交圈子,所以其创业企业的启动资金,很多都是自己攒的打工钱、伸手向父母所要的钱或者是朝亲戚朋友借的钱。他们的资金渠道来源简单,资金投入不大,这些创业的企业很多时候因为缺少资金来源,而在创业初期就夭折了。这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中,不乏有前景、有科技创新的企业,只是苦于没有资金来源渠道,而限制企业的发展壮大。
2.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欠缺
大学生普遍拥有较为活跃的思维方式、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中,同时还掌握了大量科学的文化知识,所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应该相对较高。但是他们中有的人却因为缺少财务管理知识,在创业初期企业就面临资金方面的严重问题,甚至创业失败。大学生在面对创业的问题上,多数考虑的都是企业的运作、销路等问题,而很少有人关注财务管理在企业创业阶段的重要性。企业是否具有财务管理专门人才,是企业创业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3.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在大学生创业的初期阶段,企业规模小,很多大学生都是自己管理、自己营销、自己开展业务。所以,在财务管理方面,大学生都是应用一种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记账,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这样的企业会面临着很多财务风险,增加企业失败的机率。
4.创业企业缺少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大部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和公司都是由他们个人自筹经费建立的,虽然他们开始注重团队意识、拥有合作精神,但是他们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毕竟不足,很多企业又由于资金有限,在创业的初期,往往很少能够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从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至于财务管理制度更是无从谈起。即使有部分大学生对财务管理很重视,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并无精力或者财力来谈及财务管理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
5.缺乏可行性的市场调研
很多大学生在自主创业初期,都做过一定的市场了解和调研。但是由于缺乏对市场的系统性认知,往往其了解和调研具有很强的片面性、缺少操作的可行性。大部分大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创业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时候,因为缺少可行性的市场调研,往往都会产生一定的思想误区,导致投资失败,企业倒闭。(2)大学生的投资风险意识不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由于风险意识不足,不能很好的规避风险,使得他们在创业初期会遭遇很强的挫折,影响企业顺利发展。
二、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创造最大经济效益
1.提升主观意识、重视财务管理
古话有“大兵未动、粮草先行”之说法,在企业里,财务就是企业保持良好运行的粮草。因此在大学生自主创业前,把企业的财务管理放在首位,是创业伊始的重中之重。要在思想上保持企业财务管理的良好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2.加强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储备
多数大学生都是财务管理的门外汉,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学校创业指导中心来学习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在自我学习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比如聘请财会专业的大学生一同创业、聘请财务方面的管理人才等等。
3.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必须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将企业的收入支出、报销制度、成本核算等一系列的财务管理问题通过财务部或者专业部门来进行管理、统计。定期向企业主管领导上报企业财务状况、财务预算、分析企业财务所遇问题,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位置,不被淘汰。
4.增加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虽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始资金来源单一,但是大学生仍然要想方设法的扩宽资金来源渠道。在融资方面,虽然短时间内无法提升信用额度,但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对融资方面知识的了解,提升小额贷款或者其他融资渠道的资金数额。提升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减少仓库存储等方面都是增加企业资金运转的方式。
5.理性投资,减少投资风险
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时候如果能很好的理性投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提升企业存活几率。树立投资风险意识,了解投资企业的风险比例,做好市场调研,了解企业在运转初期、中期遭遇风险的概率。认真做好风险应对预案,拓宽企业产品信息的获取渠道,保证企业产品在生产和投入市场的过程中,有足够充裕的时间,不被其他产品替代或仿制。
结束语
总之,财务管理问题,是很多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遭遇的尴尬问题。如何有效的进行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良性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财务管理问题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才能使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巧.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西南金融,2013,(4):64-66.
淘宝、支付宝、商家信誉、旺旺这些词语如今是大学生的常用语,在校园里、在宿舍里,怎样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也是每天都能听到的讨论,再看看那些快递公司每天中午就像开展销会一样,在宿舍楼下摆开一长串各式各样的邮件。但是还有许多同学不懈于或者不愿尝试网上购物,阻碍他们的原因是什么?那些热衷于网上购物的学生,他们的购物动机、购买物品特点又是什么?男女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有什么样的区别?
阻碍大学生进行网上购物的主要心理障碍因素是:产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可靠性、保质期等方面,以及网站上同类产品的信息丰富程度、可筛选性、可对比性是否能够达到购买者的预期标准。此外,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方便与否也是影响因素。男生更多怀疑的是网站信息的可靠性,而女生则更多怀疑的是网上购买产品的质量。求乐、求廉、求方便是大学生网上购物的主要消费动机,男女消费动机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较看重便捷,而女性更加重视价格。从网上买来一件商品自己是否满意,除了商品本身外,支付方式、商家信誉、运送满意度也是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几个重要方面。因此,网上购物对于大学生而言的利弊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将就此类问题进行简述与分析。
二、调研方案与结果
(一)调研方案
1、调研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研,了解并寻求大学生购物的趋向以及大学生的购物标准等问题。
2、调研方法:通过口头询问,访谈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调研、研究。
3、调研对象:在校大学生(包括大一至大四的学生)。
(二)调研结果
1、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各特征分析
1)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性别特征
经过调研,发现进行网络购物的男生略多于女生,男生运用网络的频繁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对于一些网络知识的了解程度也好于女生,这可能是导致进行网络购物的男生多于女生的原因之一。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年龄特征
现今,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8~24岁的范围内,而18~22岁居多。经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研,我们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人数要多于大一、大二,并且网络购物的次数同样要对于低年级。因此可以看出,网龄对于进行网上购物同样有着一定的影响,高网龄的人群同时也是进行网购频繁的人群。
3)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支付力特征
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花费大都是来源于家庭的供给,因此,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必须与其家庭情况相符合。大家的生活费基本上都是集中于400~80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人只占较少的一部分,因此,大家在必备的一些花费外,才会去考虑进行一些额外的消费。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原因分析
1)不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
调研显示,没有尝试网络购物的大学生,其不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并不是不会,或是对网络购物了解的比较少,多数原因集中于其对网站的不信任,怕受骗上当,质疑网络的安全性,担心网上付款环节等。而质量、信息搜索以及订购等都是在消费者进行的时候才能切身体会的。因此,诸多原因的存在让很多人不愿意尝试进行网络购物。
2)进行网络购物的原因
通过访谈,多数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人表示,他们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是有时效性、便利性、价格低以及商品的多样性。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多是看好了其便利的特性,网络购物更方便,更能够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商品信息。
3、大学生对购物网站的选择
1)获知渠道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获知购物网站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网站介绍、网上广告、网络连接、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等。大学校园中,人口比较密集,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年龄比较相近,所以消费趋向也比较相像,使得大学生消费时,在室友、同学、老乡、朋友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从众的行为。
2)选择原因
网站的选择通常看的是该网站的知名度、信誉、信用等。大学生有着较清晰的品牌意识,对知名度高,信誉好的产品信任度和青睐度比较高。所选择的网站也大多集中在几个比较大型的网站,比如淘宝网、易趣网。
4、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购买行为特征
1)购买的商品类型或服务类型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在网上最常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包括服装鞋帽、书刊、在线充值、票务/教育服务等。通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研,网上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是书刊、服装鞋帽、数码音像制品、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等。这些商品和服务体现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消费。书刊的质量风险不大,运输方便,因此,大学生网上购买服装的比例增多,说明大学生对网络的信任度高于普通市民。
2)购买频率和购买金额
通过调研,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频率多数集中于每三个月一次,但是也有少数人每一个月会有一次网络购物。而在购买金额方面,则有普遍集中于100~300元,购买的金额与上述所说的大学生主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类型相吻合。
3)价格期望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多数的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选择的多是那些比商场价格低30%以下的商品。由此看来,对大学生而言,影响其是否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并不是价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较理性,不仅关注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而且有着较清晰的品牌意识,对知名度高、信用度好的产品信任度和青睐度比较高。
4)付款方式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选择的是第三方支付或网上支付。由于电子支付的状况已得到一定的改善,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比较放心。
5、大学生对于网络购物的评价
1)网上购物的担心因素
通过对商品的质量品质、付款安全性、售后服务、配送的及时性等问题的评价相比较,经常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对于商品质量品质的问题的担忧率是最高的,而对于售后服务和配送的及时性问题的评价相对比较低。而没有网络购物经验的人则对于网络的安全性顾虑得较多,而在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的大学生中已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因此,初次的网络购物体验非常重要。
2)需要改善的方面
调研结果显示,商品的质量品质、售后服务、配送的及时性、安全性等问题多次被谈及,尤其是质量品质与售后服务问题,表现的尤为严重,所购得的商品与自己想象中的反差过大,而售后服务又不能得以保证,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比较关注的问题。
3)未来购买意愿
对于网络购物,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购买欲望还是比较浓厚的,除去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网络购物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方便、商品种类多样、价格低等优点都是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
4)网络购物的前景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购物的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易于被接受。
三、结论
1、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潜力巨大
虽然经济条件约束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无法开展更多的网络购物活动,但进入社会后,他们将成为中高收入的人群,其购买力也将有所提高。因此,大学生的购买力不能仅是局限于他们目前的实际购买量,而应该将目光集中于其终身价值,固定的收入将提升他们的消费力,他们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潜力是巨大的。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市场已形成
由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上网已经普及,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一般为1~5小时,多数人对于网络依赖性较强。而在网络购物的人群中,大学生又占有一定的数量,学生之间的宣传与交流必将促使进行网络购物的人群扩大。
3、购物首选网站高度集中
大学生购物首选的网站多会集中于几个网站,例如:拍卖网、淘宝网、易趣网、卓越网等。由于这几个网站的知名度高、信誉度高,这就促使了大学生将购物的首选网站定于其中。较清晰的品牌意识是大学生在网站选择方面的主要决定因素。
2016个人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村情介绍
七里桥镇观音堂村位于湖南省祁阳县城浯溪镇东南方向,距县城仅3。5公里,3路公交车从县城直达七里桥镇上,该村紧邻镇政府,离七里桥镇街道不足500米,祁羊公路(县道)穿村而过,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是镇里重点发展的6个行政村之一;全村现建有3公里多的通村联户水泥路,实现了对全村各组的覆盖,通户率达95%;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308户,共1125人,其中党员35人;全村地势较为平缓,有多座100-300米的小山,山上多种植油茶、柑橘,该村相对本镇其它村来说,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人均占有率较高;全村80%的成年人以在家务农为主,20%的外出经商务工,村里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目前,由于受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该村仅有一家私营锰矿加工冶炼厂,这是村里唯一的吸纳就业和给村里创收的经济实体。2016年,七里桥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动员全镇力量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县里也给予土地、财税、融资等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镇财政还拿出一部财力鼓励作为招商引资杰出单位和个人,目前。该镇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协议金额已过千万,种植漆树的投资项目已经在该镇乌山冲村破土动工。但是通过调研,发现该镇其他一些行政村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瓶颈,以下几点是在调研观音堂村中发现的问题:
二、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乏力。观音堂村全村90%左右的农户增收渠道主要靠务工、养殖和种粮三种方式,少数人通过经商发家致富,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稳定并逐渐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资、饲料价格等大幅上涨,增加了种养殖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规模化产业的形成,同时受疫病、市场风险等的不利影响,抵销了农作物丰产带来的增收效应,农民的种养信心依然有较大上升的空间。据村里会计苏祥发反映,当地2016年尿素价格上涨到了每吨1850元左右,其它需求量大的化肥价格也继续保持高位,农膜中地膜价格每公斤13元左右,农资价格较去年增幅达20%左右,虽说有一些补贴,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因素。二是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受资金、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预期收益的不乐观的影响,当地农民普遍采用传统耕作模式以降低成本。据调研,每亩田从种到收的购选种子、抽水费、播栽人力、田间管理、收割等花费不低于500元,按最好年景每亩田一季产稻谷550公斤每公斤1。8-2。1元的收购价测算,除去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本,每亩只有300-500元的纯收入,如果加上种第二季440公斤左右的亩产量,每亩可以再增加300-400元的纯收入,那么一年好的年景中每亩的纯收入在700-900元左右,平均每户以5亩田来算,一户每年从种植水稻的角度来说,可以有3500-4500元的纯收入,这与一个中青年熟练农民工一年在外务工所得的平均年收入8000-10000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且这还需要很多有利条件的支撑才能实现。在此基础上,农户想继续保持增收就显得异常困难,这是为什么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一个有力体现,也是为什么青壮年农民更愿意外出务工而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以及劳动力缺乏等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农户增收长效机制不健全,这是一个亟需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有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性问题。
二是农业基本设施投入不足。该村现有的水库、水渠、提灌站农业基础设施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近些年新建较为先进的比较少,这样不仅在总量上与现阶段农村生产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质量上也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村生产生活的需求,目前,我国众多农村的社会矛盾依然比较简单,但在农业生产高峰时期,当地的农业生产设施远不能满足众多农户的生产需求,因此造成了一些影响农户之间产生矛盾的问题,有些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激化,从而影响农村的稳定、发展与和谐。该村作为县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业基础设施在全镇属于上游水平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那些条件较差的村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问题,因为资源的不均衡和分配的不公平,可能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谐的不利因素。对于如何有效改善本村的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村里的一事一议制度显得不足,镇里对加快全镇农村基础建设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显得捉襟见肘,想得而做不到。
三是农产品市场风险较大。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在全县城镇化和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效带动下,为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七里桥镇和该村也出现了订单农业这一有效的农业发展模式,现在该镇有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永州七里香米业有限公司、湖南湘妹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它们一直是全县消耗水稻的主力军,年加工粮食达几十万吨,它们也在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推动下实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收购优质水稻。但该村参加的订单农户不到全村总户数50%,覆盖面较小,大多数农户的生产还处于单兵
独将游离状态,生产效益不明显,制约了规模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户的抗市场风险能力依然不高,在当前粮食收购中买方居于主导地位的局面中处于严重不利地位。
四是缺乏优质高效产业。该村原本土地气候水利等资源相对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受国家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不大、农民个体自主投入能力弱小、农村信贷规模小等不利因素影响,严重制约了本村种养植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90%以上的农户无力扩大现有种养植业和加工业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管理,大多数农户依然处于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状态,由于村里没有农业产业化的加工企业,全村基本上都只是向市场提供原料这种初级产品,未有经过初加工的产品,更不用说产值高的农副上加工产品了,没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方,这样就导致了导致农户种养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种养殖结构不合理、品种不健全、品质不优质、生产无规模、产品无特色,产品销售难、供需矛盾突出、效益不明显等制约农户增收的现象依然很突出。
五是涉农服务体系滞后。针对我国国情来说,在我国要想形成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除了政策扶持、种养殖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实施科学的城镇化战略转移农村人口和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外,坚持科技兴农富农、健全涉农服务体系的战略依然很重要,广大农村真的很急需各种涉农服务,尤其是对涉农科技、农业生产资料、农业实用技术、种养殖结构调整、市场信息等资源的需求很急迫,政府、科研单位、社会、企业、市场以及个人如果为他们提供了好的涉农服务资源,这对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尽快形成无疑是一大助推力量。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针对以上现状,因此充分发挥该村地理、交通区位与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对外招商引资,扶持发展乡镇企业,新建农村集贸市场,发展物流商贸业,尤其是引进涉农企业和产业;国家必须完善农副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监测好市场价格信息,积极引导服务农民种养;确保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防止谷X伤农现象的出现,实现农民丰收年份要增收的良好局面;尝试农村集体土地和山林的流转、入股、承包、租赁,对吸引当地中青年人就近就业,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对增加镇级财政和集体经济收入有重大作用,是加快该村经济较快发展的捷径,同时也能吸收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是真正实现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关键所在,形成农民增收的软件。
二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国家在确保现有强农惠农政策不减弱的情况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继续加大对三农事业的支持扶持力度,实施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农业基础设施保护力度,增加在农业基础设施上的资金投入,新建、改建、扩建涉农基础设施工程,既要考虑从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中予以支持,也可以在招商引资中借助企业、市场的投资弥补资金短缺问题。镇村应该从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挥好村集体的力量,最大程度上广泛动员村民集资与合作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来满足生产生活求,形成农民增收的硬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208-03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许多高校和学生越来越多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中外合作办学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中,随着内涵与规模不断扩大和深化,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度的增强,加强该学生群体的研究,对做好中外合作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课题组精心准备,充分讨论,进行了此次调研与总结。
一、调研工作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河南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校本科生为总体,对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抽样调查 ,并对部分抽样调查的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本次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包括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 重要性的认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情况、职业生涯 规划课程的开设等,共32道题。调查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47,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17%。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
在本次调查中,在选择现在专业的依据问题方面,23.2%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30.8%的学生选择“好就业”,20.8%的学生选择“听别人说好”,15.2%的学生选择“估计还可以”;在你了解自己适合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问题方面调研结果如图1。
图1 大学生了解自己适合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调研分布图
在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自己的问题方面,41.4%的学生选择“自己的体会”,36.2%学生选择“别人的评价”,13.6%的学生选择“专业机构提供的测评”,8.8%的学生选择“免费的简单的测试;在您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明确的目标问题方面, 29.8%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36.2%的学生表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24.2%的学生表示“目标模糊”, 9.8%的学生表示“没有目标”;在你了解自己学校本学院与其他学院相同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区别问题方面,36.0%的学生表示“了解”,39.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25.0%的学生表示“没有考虑”。
从这些数据看,相当大一部分大学对自我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自我独立性较差,缺乏自我成长与自我管理意识。
(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
1.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
在调查中,对你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这个问题方面,16.2%的学生选择“了解”,38.4%的学生选择“不太了解”,23.4%的学生选择“不了解”,22.0%的学生选择“没有考虑”;在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求程度的问题方面调研结果如图2。
图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求程度分布图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盲区,这也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导致不少毕业生过度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很难进入职业稳定期。但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
2.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调查中,你有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的问题方面,调研结果如图3。
图3 大学生有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的调研分布图
从调查数据看出,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只有一点规划或者没有规划,这表明,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任重道远。结合学生对职业生涯重要性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新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多数学生已越来越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这种认识还比较模糊,还没有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和实践,同时也表明我们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别是对外合作办学学生的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任重道远。
(三)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确立途径的认识
调查中,在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关键的依据问题方面,有24.1%的学生选择“兴趣爱好”,25.2%的学生选择“特长”,30.2%的学生选择“所学专业”,13.7%的学生选择“社会热门职业”,6.8%的学生选择“其他”;在你愿意参加有关的职业咨询或相关活动的问题方面,52.4%的学生表示“愿意”,24.0%的学生表示“可以考虑”,17.4%的学生表示“不太愿意”,6.2%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在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以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的问题方面,46.4%的学生选择“开设职业规划课程”,29.4%的学生选择“举办职业规划讲座”,14.8%的学生选择“学校网站开通职业规划测评系统”,9.4%的学生选择“其他”;在更喜欢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方面,调研结果如图4。
图4 大学生喜欢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比例图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这一问题上选择所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体现出职业生涯规划的理性;在参加相关咨询活动方面,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更希望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这对高校的教育教育安排和课程建设提出了要求;最喜欢的咨询方式是面对面咨询,这对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配套服务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反映出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自身要求已严重不适应。
(四)大学生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中,在职业指导的期望收获方面,学生选择依次是“求职、面试技巧、说话艺术的指导”、“从专业知识方面择业”、“职场中为人处世原则”和“职业礼仪、形象指导 ”;在自主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选择中,28.0%的学生选择“资金”, 16.0%的学生选择“政策”, 20.0%的学生选择“技术”,16.0%的学生选择“机遇”,14.0%的学生选择“创意”,6.0%的学生选择“其它”;在面临就业时的信心问题方面,28.0%的学生“相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35.0%的学生选择“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做些临时性的工作勉强维持生活”, 25.0%的学生选择“虽然找到的工作不一定很喜欢,但是就业应该没问题”,12.0%的学生“一点信心都没有”;在出国的学习计划问题中,24.0%的学生选择“完成本科学业”,42.0%的学生选择“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14.0%的学生选择“不清楚”。
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以毕业找工作为目的,不是长远的规划;在自主创业的因素中,学生没有明显的倾向,这一方面反映当下自主创业的综合要较高,也体现了学生对创业的难度的情形认识;在就业的信心方面,大家普遍反映出较高的信心,这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出我国整体的经济形势较好,就业的压力并不是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出国问题上,大部分学生出国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学历和更前沿的知识与技能,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出国的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五)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
调查中,在第一份工作的选择问题中,37.1%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26.8%的学生选择“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36.1%的学生选择“经过考虑和挑选才最终确定的”;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中,26.9%的学生认为“兴趣爱好”最重要,28.1%的学生认为“薪水高低”最重要,26.4%的学生认为“发展空间”最重要,13.6%的学生认为“工作的稳定性”最重要,5.0%的学生选择“其他”;对毕业后直接就业单位的选择问题上,20.1%的学生选择了“国营企业”,30.6%的学生选择了“政府机关”,23.7%的学生选择了“外资(合资)企业”,17.7%的学生选择了“私营企业”,7.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在认为就业时认为企业最看中的方面时,24.3%的学生选择了“专业”,22.7%的学生选择了“学校的知名度”,34.6%的学生选择了“个人能力”, 15.7%的学生选择了“学历”,2.7%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数据表明,大部分对第一份工作的要求和期望值随意性较大,这与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才的快速流动的大环境有关;在就业岗位上,学生的兴趣爱好、薪水、发展空间三要素之间基本持平,反映学生对岗位要求的全面性;就业单位的选择上,政府机关稍高于外企、国企和私企,这一方面折射出大学生热衷于报考公务员的愿望,也看出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在就业的个人素质方面,普遍认为个人能力是最主要的,专业和学校紧随其后,体现当前企业招聘人才的特点。
三、调研结果得到的启示
(一)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鲜有涉猎。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需求性较高,对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作为高校,应积极捕捉时展的需求信号,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努力打造学科团队,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借鉴成功的经验,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切实保障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
(二)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和用人单位需求的不断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也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重大难题之一,并成为各地各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天津市为例,站在实践育人视阈下深入探讨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认真研究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现状,并提出解决思路与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为客观地了解当前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研究分析现存的问题,促进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设计。课题调研样本的抽样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数据能否具有代表性与科学性,并对研究结论的正确性产生影响。为保证调研数据真实有效,课题选择了利用网络进行电子版问卷以全部实行匿名的方式来填写发放和收集调研问卷,并在调研数据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创业服务体系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策支持不到位,创业服务欠规范
尽管为促进大学生创业,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都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但政策大多比较宏观,缺乏具体的扶持措施,在加上缺少宣传教育、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缺乏深入了解、缺乏“一站式”的创业服务机构等,使得这些政策大多不能够真正为学生服务,学生创业的各种需求依旧得不到解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二)创业指导教师缺乏,学生创业后劲不足
创业指导需要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特别是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然而,现在高校中负责指导创业的教师多为学生工作负责老师、团委负责老师。一方面指导教师在专业上有很少人接收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和指导,使得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模块设置上不够全面且开创性教育较少、创业教育与其他课程的结合较差;另一方面,指导教师缺乏相关创业实操经验,这就使得实践指导薄弱,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进而影响了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成功率。根据南开大学统计数字可知,仅有2.2 %的大学生已经开始着手实际创业行动且获得创业成功。
(三)企业扶持职能缺失,创业与实践脱节
大学生创业在过程上一般仅仅停留在创业想法、或者掌握一定的科研技术成果,需要借助企业这个平台进行创业想法的实施或者科研成果的转化,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参与到大W生创业服务体系中来,发挥其扶持职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师资等方面的支持,势必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效果。而现实条件中,关注大学生创业质量的部门多是政府和高校,企业对于大学生创业缺乏较高的关注度,加之,扶持大学生创业需要相应的资金、场地、设备、技术等的支持,而政府又缺乏相应制度、法律及政策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这就无法调动企业参与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使其缺乏内在动力。缺少企业的扶持和帮助,这就加大了大学生创业的难度。
(四)学生创业经验缺乏,创业知识储备薄弱
大学生创业从个人角度上说,在观念上,受家庭期望和传统观念的驱使,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毕业的首选去处是大型国企、世界500强、公务员、事业单位、高校等,他们大多更希望自己能去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单位,其中一部分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单位才选择创业,使得创业失败率较高;在经验方面,先就业后创业对于创业大学生来说能够积累一定的创业方面的经验,如社会经验、商业经验等,而现在大学生创业大多选择直接创业,并且对于自身创业的项目只停留在理论认识阶段,缺乏对于项目的深度认识和未来发展评估,对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及问题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这就加大了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在知识储备上,由于我国大学生整体创业教育程度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发挥,加之,大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注重的仍然是书本知识层面的学习、缺乏综合能力的锻炼,使其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普遍不高,更缺乏创业知识的储备。
三、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关键要素
本文围绕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过文献综述方法,归纳了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学生要素、教师要素、载体要素和环境要素,如图所示。学生是创业的实施者,教师和高校是教育领域中大学生创业的推动者;载体要素包括组织载体、活动载体、项目载体和平台载体;环境载体包括社会舆论氛围、家庭成长氛围和高校教育氛围。大学创业依托于载体要素,受环境要素的影响,而良好的载体要素和环境要素对大学生创业有着推动作用。
四、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本课题以大学生创业服务系统的关键要素为基础,提出利用各要素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建议,并将各要素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在借鉴国外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一些经验的基础上,从实践育人理念下创业教育的角度提出“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四方联动的角度提出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一是高校要推进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加强创业指导;二是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保护创业者和企业的利益;三是大学生要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树立创业观念;四是企业要积极参与高校合作,参与大学生创业指导;五是发挥社会组织的中间力量,协调各要素关系。
参考文献:
[1]秦世波.多元主体下创业平台与服务体系构建协作研究[J].特区经济,2008(12):278-279.
[2]赵妮娜.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扶持模式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6):55-57.
大学生的就业力是指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获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应聘能力等诸多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造成大学生就业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出了问题,由于高校设置的专业或者课程远远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大学教育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观念、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培养和指导,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高等院校来讲,在新形势下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各高校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二、对不动产学院的培养“成果”――毕业生在校经历与毕业后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自设立以来,紧密结合行业实际,确定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目标。2006―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在学校各院系中名列前茅,学生的总体就业情况良好。仅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就接收了17位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该院毕业生综合素质高、能力强。
针对不动产学院2006―2009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我们于去年进行了实地调研及抽样问卷调查。同时我们还对这些毕业生在校时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及辅导员进行了调研,考察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各方面表现,从中总结出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重要因素。观点如下:
(一) 成功就业的因素调查
在促使不动产学院毕业生成功就业的诸多因素中,实践能力占了很大比重,人际沟通以及创新能力也成了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指标。其次是专业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团队精神。而在学习成绩这一项上,只有一少部分同学选择。
(二) 大学期间最着重培养哪方面能力的调查
虽然排序有许多种,但是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排在最前的是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由此观之,态度决定一切,加强个人的实践、学习能力,积极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才是在实习实践最需要具备的素质,这正和不动产学院一直以来提倡的“谦虚做人,勤奋做事”相吻合。
(三) 大学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及这一经历对工作的影响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曾经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有45%选择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大培养和提高,有35%的毕业生认为从中学会了团队合作能力。可见,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很有必要的。
(四) 大学期间参加实习实践对工作有何影响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有78%的毕业生认为参加实习实践的经历使自己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学会了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这表明,学院鼓励学生在重视课堂学习的同时,走出校门,利用业余时间到社会各行各业去实习实践,有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非常正确的。
(五) 正式工作后需要加强自身哪些能力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普遍认为需要加强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及自学能力,另外,组织、创新、沟通、应变等各方面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院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就注重这些方面能力的学习与培养。
总的来看,不动产学院毕业生专业能力较强,大部分都在房地产行业工作,房地产企业对该院毕业生比较接受。这说明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接触行业,积累经验有助于提高其就业力,进而获得企业的认可。
三、在对企业的调查中,我们针对“企业不愿意录取应届大学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类总结,归纳如下:
(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大学生在学校中的教育被称为温室教育方式,进入社会后,应变能力及上手能力比较差,吃苦精神也比较欠缺。
(二) 求职心态上有很大问题
不少大学生往往自视过高,自我定位不准,就业方向摇摆不定,心态浮躁,不能很好的融入企业的文化氛围中,对现状容易产生不满,对企业忠诚度较低。
(三) 应届大学生缺乏实操经验
在学校中学习的专业知识过于书本化且零碎,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高,欠缺实际指导性,专业深度上也达不到要求。企业更愿意录用一些有经验的专业性人才。
(四) 个人修养方面有问题
许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太注重对自身修养和气质的培养,职业道德修养以及为人处事能力不能达到企业标准。
通过调研我们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大学生毕业时就业力的高低是影响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状况的最重要因素。二是学习成绩对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状况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四、我们的思考与建议
一是大学生应珍惜在校期间的经历,发挥主动性,有意识的参加社会工作和实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相关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锻炼自己与人沟通和学习的能力,形成开朗的性格,这样将有利于毕业后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提高今后的生存质量,成就美好的人生。
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
一、“零首付”企业基本情况
自2009年2月推出大学毕业生创业“零首付”政策起,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总共1,882户,其中已注销企业121户。在现存的1,761户企业中,注册资本总额 56,462.7万元(平均每户32.06万元),实收资本10,935万元(平均每户6.21万元)。
1、企业新设情况。2009年全市共设立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1,273户,月均设立116户。2010年全市共设立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488户,月均设立 41户。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的设立一般集中在每年的3~6月份,这一时间段正是研究生和大学生毕业时间,在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后,一毕业立即创业。而进入下半年后,新设数量明显下降,最低点出现在10月份左右,此时正是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可见,大学生申请注册企业有其规律性和周期性。
2、实收资本缴付情况。截至2010年12月31日,在现存的1,761户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中,已有10.3%的企业(182户)足额缴纳了全部的注册资本,2.8%的企业(50户)在法定最长缴付期限内缴纳了部分注册资本,86.9%的企业(1,529户)至今仍未缴付出资。
3、各区县分布情况。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在各区县之间分布并不平衡,嘉定、杨浦、闵行、浦东和松江五个区最多,共有1,066户,占设立企业总数的 60.5%,其中嘉定、杨浦最高,均达到了15%。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企业集中在大学校区较为集中区域(上述五个区均有大学校区)。主要原因是大学校园集中区创业者较为集中,创业机会多,创业政策的扶持及宣传力度也较大。
4、注销企业情况。从对已注销的121户企业情况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已注销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平均寿命约为1年(331天)。注销企业中,从事贸易类企业共计59户(占49%)(其中7户为电子商务),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业17户(占14%),文化及娱乐业18户(占15%),计算机和软件业1户(占0.8%),商务服务类22户(占18%,其中咨询类17户,翻译服务1户,服装等设计类4户),其他类型共4类(包括建筑、工业设计2户,地暖工程类1户)。贸易行业的准入门槛低,往往会成为创业者的首选,但是这一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流动资金要求高,对于人脉和资金不多的“零首付”大学生而言,创业难度较大,同时因准入成本低而导致大学生放弃创业成本也较低,因此在注销的企业中从事贸易的就占了接近一半的数量。
二、“零首付”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营成本高。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企业经营成本高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税费成本高。不只一户企业称其于两年前在媒体上看到大学生创业有税收减免,但是至今尚无一家享受到减免政策。还有企业提出,虽然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但对于初创的企业而言,每月向大企业一样缴纳残疾人保障、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税费,会对经营带来较大压力。用工成本高。由于上海市“三金”缴纳标准较高,创业企业雇佣员工需要支出高额费用。社保部门虽有社保金补贴,但是对于雇工的户籍有要求,不少企业无法享受,因此只有通过兼职或劳务派遣的方式降低成本。场地成本高。尽管“集中登记地”政策可以大幅降低创业之初的经营场地成本,有些区县也有租金低廉的创业基地,但是当企业需要扩大经营时,租赁市区的商业用房的成本往往让企业难以为继。
二是融资渠道少、难度大。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资金的缺乏基本上是创业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初期需要启动资金,中期需要扩大经营的资金,资金问题可以说是贯穿于创业始终。从事新兴行业的企业尚可以希望于风险投资,融资困境对于从事贸易等传统行业的企业尤为明显。由于利息较高,小额贷款公司基本无法适应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创业企业多数属于轻资产企业,本身资产不多,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也是凤毛麟角。目前,上海市提供无息创业贷款的只有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但由于其对创业项目和创业者本身有一定的要求,能够享受到基金贷款的企业不多,而且基金贷款还存在周期长、数额不高的不足。
三是市场竞争力不强。大学生创业者受过的高等教育并不能带来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在调研中发现缺乏以下三个平台使得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显得竞争力不足:(1)缺乏交流平台。不少创业者反映在两年的创业中往往是埋头创业,很少能有与同样创业人交流的机会,没有他人经验的借鉴,有时会走不少弯路。(2)缺乏推广平台。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经历较少、关系网较窄,最初创业时往往凭着一腔热情,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市场拓展的瓶颈。对此,现有的行业协会对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关注不够,当前也没有专门为大学生创业者组成的社会团体或协会来从事相关的组织推广活动。(3)缺乏培训平台。大学生创业者团队都是学校同学组成,多数学习的是同一专业,特别是一些从事技术开发的团队,在法律、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公司运行必不可少的知识上存在盲区。
四是部分“零首付”企业在两年内难以完成实缴。根据“零首付”的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企业的注册资本应当在2年内缴足,但从调研的情况看,2011年6月底前应当完成注册资本实缴的企业中尚有86.8%的企业(668户)没有完成全部实缴。在没有完成实缴的企业中除了由于资金缺乏、企业盈利不足无法缴足的企业外,还有部分“零首付”企业虽然经营状况良好,但由于财务、工商知识的缺乏,没有将企业经营中的资金通过验资计入注册资本,现在如果在短期缴足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流动资金压力。从调研反馈的情况看,在未实缴的企业中拟在到期前完成实缴的占26.4%,拟转让给他人经营的有1.4%,拟减少注册资本的占4.5%,拟注销并停止创业的占14.2%,希望能够延长出资期限的占12.3%。其中不少创业者希望能延期2年,甚至有人建议延长3年。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在本次的调研中与267户企业未能取得联系,其中多数为实收资本未缴纳的企业,期限到期后可能涉及注销或吊销。
三、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与工商企业登记
2010年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通过走访和调研,进一步完善了创业资助服务模式,即包含了“雏鹰计划”与“雄鹰计划”的“双鹰模式”。
1、“雄鹰计划”与工商登记免产权交易。所谓“雄鹰计划”,是一种股权型的资助模式。对于部分成长潜力较大,并已经初步具备雏形的企业,继续沿用现有的公益股权投资模式,关注项目质量,筛选有成长前景的优秀企业;在孵化及服务资源上对该类项目予以重点倾斜。雄鹰计划资助对象主要为依托高校科技成果和行业经验,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早期项目,鼓励有行业和管理经验的青年人加入创业团队。资助对象范围放宽到全国毕业五年内的青年群体(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和归国留学生),公司注册在上海即可,申请人不再受户籍地和生源的限制。对这类项目,基金可给予3万元以内的股权投资,资助期延长为三年(原为两年)。与此同时,分基金会将联合社会资源,重点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条件。企业在资助期内退出基金时,在双方意愿一致的前提下,企业可原价回购大部分股权,由分基金保留小部分股权。具体操作方法是:企业1年内完成退出,分会可最多保留因其资助所形成股权的20%;企业2年内完成退出,分会可最多保留因其资助所形成股权的30%;企业3年内完成退出,分会可最多保留因其资助所形成股权的40%。
“雄鹰计划”是对基金会通过股权投资形式资助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作为主要发起人来创办企业这一传统方式的延续,并扩大了适用范围、延长了资助时间。考虑到这些投资金额不高(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金额一般不高于30万元)、公益性强(基金在其资助企业中所占股权不参与分红,退出时可以原价退出)的特点,我局定期向全市登记窗口大学生创业基金公益性资助企业名单,并规定在工商登记时对大学生创业基金公益性投资的退出免收产权交易证明,为基金会和创业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共计办理了57户创业企业变更登记,涉及资金882.73万元。今后,工商部门对于“雄鹰计划”公益资助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将继续实施这一免收产权交易证明的政策。
2、“雏鹰计划”与“零首付”企业对接。所谓“雏鹰计划”,是一种债权型的资助模式。其资助项目的特点为所需金额较小,能快速实现收益并偿还贷款。其资助原则为“申请简便快捷、评审公正透明、偿还严格规范”。资助对象为全国毕业两年内的青年群体(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和归国留学生),公司注册在上海即可,申请人不受户籍地和生源的限制。具体操作上,“贷款模式”采取委托银行发放“小额贷款”模式,由银行向经基金会审核的创业项目提供免抵押小额贷款。创业企业的首次贷款为免息贷款,额度最高为 10万元(创业者个人信用贷款5万元,如有亲戚担保可再放贷5万元),贷款期限为两年。若企业正常还款,可继续申请股权资助模式并获得优先支持。资助期满,若创业企业难以还款,考虑到创业企业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创业企业可与分基金会签署展期协议。若在协议约定时间内,仍无法按照协议内规定的期限还款,该笔不良记录将记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
“雏鹰计划”是基金会2010年9月推出的新的小额贷款式的资助模式,支持所需启动资金较少、在资助期内能偿还贷款的创业者。“雏鹰计划”不要求创业者投入大于资助金额的自筹资金,比较适合缺乏启动资金的创业者。由于其资助的群体与工商“零首付”政策受众相同,因此有着政策衔接的空间。将来对于运行较好的“零首付”企业(工商注册一年内),在申请基金会资助时可予以加分支持,同时通过基金的资助,促进“零首付”企业尽快补足注册资本(基金资助时要求创业者投入一定资金进行配套)。
(作者单位: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教育研究部)
主要参考文献:
一、调查背景和方法
大学生就业求职与中小企业招人两难问题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作为人力资源供需的两个方面,有必要分别了解大学生就业期望和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期望,才能在此基础上促进双方的对接,从而解决就业和用人两难问题。
本课题对浙江省不同行业以及用人单位内部不同层级人员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素养期望进行了调查,共收集了1771份书面问卷。
二、中小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素养期望调查结果
(一)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的调研从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意识两个维度展开。
1.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业行为习惯
从总体来看,用人单位最看重的6项职业行为习惯是:
统计表明用人单位人才最看重的职业行为习惯是要清楚掌握单位的“各种行为规划与办公流程”,这也是成为一名职业人的首要要求。同时“服从工作布置与安排,勇于承担责任与风险被”认为是其次重要的选项,说明履行每个岗位的职责,承担岗位责任也是普遍的要求。
根据被调研者的职务分类,不同层级最看重的职业行为习惯:
以上结果表明,在企业内不同的层级,对大学毕业生的行为习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的重要性排序与用人单位排序是基本一致的,但在重要性的程度的有所差异”一项在一线员工认为是第二位重要的,但在中层看来“工作笔录与工作总结”是第二位重要的,这可能与不同层级的工作任务分工有差异有关的
2.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业意识
从总体统计看,用人单位最看重的5项职业意识是:
根据被调研者的职务分类,用人单位最看重的5项职业意识是:
主动意识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从而也告诉我们,在工作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始终是一致的要求的。这就说明做一个诚实守信,富有责任感,能团队合作的人,才能让职业生涯发展的更远。
(二)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主要从三个方面纬度展开,一是与交往能力,包含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二是与机器设备交往的能力,包含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机器设备使用能力,三是自身知识实践能力,包括专业领域能力和外语语言能力。
从总体统计而言,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业技能为:
这说明,57.99%岗位对沟通交流的技能有着重要求,除了各个岗位对应的操作技能之外,把计算机办公应用软件作为必须的要求,在现代化的社会,计算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根据被调研者的职务等级分类,统计结果如下:
统计表明,沟通交流始终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业技能,而且随着所在层级的上升,沟通交流的技能重要性是上升的,外语语言能力也具有同样趋势。
(三)不同地域用人单位对人才健康的标准
1.不同地域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职业行为习惯: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地域对于“清楚掌握单位的各种行为规划与办公流程”都很看重,金华、丽水、衢州除了在这个方面的重视度高于其他地区,在“工作笔录与工作总结”方面的重视度也高于其他地区。
2.不同地域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业意识:
三、结论和启示
基金项目:四川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及实践” 成果(批准号:2010ZR0018)
“应用型人才培养”概念提出已久,目前已有部分研究成果,但缺乏建立在市场导向基础上的调研及系统研究。本文将“应用型人才”界定为厚知识、重能力、高层次、高素质、两强于(即在动手能力上强于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在理论基础知识上强于高职学院的毕业生)的经世致用的人才。在强大的网络时代,借助互联网搜索及调查,可方便快速收集海量信息,因此,本文主要借助网络平台并辅之传统调查方法,对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进行实证研究,可以为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一定的实践支撑。
一、调研方案说明
1.调研目的
通过市场调研要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现状;2)收集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及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社会评价,及时调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3)了解用人单位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意向,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开拓新的培养模式。
2.调研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用人单位,具体来源包括:1)通过前程无忧平台参与网络调研的企业单位;2)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的校企合作单位;3)学生实习及就业单位,合计500家。
3.调研方法
主要借助前程无忧的网络调查平台,并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问卷,辅之传统的访谈法,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及企业老总提供准确信息。
4.调研规划
1)调研流程
2)调研地区
由于我国地域性特点比较明显,全国性数据的指导意义和研究意义难免大打折扣,由于课题组服务学校所在地为四川,因此选择四川省作为调研地区更有价值。
3)调研时间及有效样本
本次调研时间范围设定为半年。调研共计发放问卷530份,回收500份,剔除残缺以及无效问卷20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480份,问卷有效率为96%。
5.调研组织与实施
1)组织机构:专门成立“应用型人才需求调研”工作小组,对本次调研全权负责,负责调研计划制定、调研具体实施与调查报告的完成。
2)问卷设计:问卷设计采用专家意见法和座谈法的方式。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即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共设计问题20个。
3)人员培训:组织调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调查目标、问卷思路、提问技巧等。
4)预调研:问卷设计完成后,在小范围内进行预调研,以提高市场调查的问卷设计质量,保证调查效果。
二、样本分析
本次调研选择的样本涉及各种性质、各个行业、各种规模的用人单位,有足够的代表性。
1.企业行业样本分析
本次调研对象三大产业均有涉及。其中IT行业、制造业、服务业、建筑行业参与面更广。
2.企业规模样本分布
企业规模主要通过企业人数这一指标获得,各种规模类型的企业占比相差不大。
3.企业性质样本分布
此次参与调研的样本以民营企业居多,占整体样本的54%;其次为国有企业,占21%;外资企业占比10%。这正符合本次调研范围――四川的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这一客观现实。
三、调研数据解析
1.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类别以应用型人才为主
根据调研结果发现,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当前更需要的专业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占比69%,远远超过研究型人才(占比14%)、技能型人才(占比17%)的需求。
2.不同行业的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同
建筑业、制造业和交通、通讯、电力等传统工业类企业更需要应用型人才,是各行业之中对动手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重视程度最高的群体。这与传统工业企业工作内容更多地集中于技术型和动手型的实际有很大相关性。批发业、零售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等传统商业和服务行业则更重视具备应用型管理能力的人才。比较特殊的是公共行政行业,这类行业中约80%的单位属于国家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所以在能力需求上与国家机关相仿,对各项能力均衡发展的要求很高。
3.不同规模的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不同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划分标准,企业规模可以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其划分依据主要包括: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等三项指标。
不同规模企业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关注度都在同步提升。企业规模越大,对职业技能的需求越高。特别是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对员工职业技能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各规模企业。此外,中小企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型企业已成为教育市场,特别是应用型人才教育市场的重要需求方。
4. 应聘成败的影响较大的因素分析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对应聘成败的影响较大的因素排名前两位的是个人综合素质与个人修养(36%)、工作实习经历(28%),而较为传统的两个因素“学校及学位”、“学习成绩”占比分别为13%和10%,这说明用人单位更多是从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去进行人才选拔,同时非常看重大学生的实习实践经验,而不是按照传统的名校标准或者将学习成绩作为人才选拔的唯一标准。
5. 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质量需求分析
1)在众多的应聘者中,相同条件下用人单位会优先选择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在调查中,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优先选择应聘者的因素中,有工作经验占比62%。
2) 用人单位最关注的学习成绩,排列前两位的是实践实习成绩和专业课成绩(实践实习成绩占比57%,专业课程占比47%)。这与“在众多的应聘者中,相同条件下用人单位会优先选择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一结论不谋而合,说明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大学生在校期间校内校外参与的各种实习实践经历,并从中积累的经验。
3)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排名前三位分别是责任心、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4)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能力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专业技能排名第四。
6.用人单位对招聘的毕业生评价分析
1)应届毕业大学生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用人单位认为目前的应届大学生进入职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有好高骛远、不安心本职工作(58%);缺乏踏实、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52%);另外有40%的用人单位选择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有三成的用人单位选择了“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这说明大学生作为职场新人,在就业心态上还有待改进,实现由学生到员工的无缝对接。
2)用人单位招不到理想的大学毕业生的原因分析:虽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基本满意,但要想招到理想的大学毕业生还存在一定的障碍,63%的用人单位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用人需求与大学生就业意向存在巨大差异”,有22%的用人单位选择“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异”。如何弥补这种差异,需要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学科专业,同时大学生应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转变个人求职理念。
7.用人单位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价分析
1)用人单位多数认为毕业生实习时间半年左右较为恰当。从毕业实习时间长短的设置来看,安排为3-6个月较为适宜。
2)96%的用人单位认同高校对专业课程配备实训课程,关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为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超过80%的用人单位认为只要安排得当,愿意高校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32%的用人单位愿意与高校共建实验室。
4)用人单位认为要促进和帮助毕业生就业,最应该改进的是应聘者的心态和高校教育方式。从数据发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要帮助毕业生就业,最应改进是还是学生本身的心态问题(65%),同时高校教育方式也值得改进(38%)。
四、调研结论及建议
1.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大、高校应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即意味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机会多、市场广阔。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因此,高校应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2.强调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平衡发展
从调查数据来看,企业在对员工工作技能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会把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放在同一水平上进行平等对待。作为劳动力的使用方――广大用人单位在员工选取上唯“学历”、“分数”独尊的时代已经结束,更希望得到的是既具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又具有较好的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反映到学校教育中,就要求大学生劳动力产品的制造者――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以能力为导向”,既要重视基本技能教育,又要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培养二者兼备的大学生人才,满足企业全方位需求。
3.注重对大学生实践机会的提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调查发现,单纯的通过课堂教学、知识灌输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质量需求。大部分用人单位从企业效益的角度,在招聘大学生时,看重学生工作实践经验及实践课程成绩。
从学校专业教育角度来看,高校应该做到:1)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和实践环节的学分;2)开门办学,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入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实践。
4.改革课程设置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校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其设计应精密结合企业需要,职场模拟的实践教学充分强调职业能力训练;优化教学计划中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社会需求优化课程内容设计。
5.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实验室教学、微机训练、讨论训练、角色扮演、现场演示等手段,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对学生进行实训。
6.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立起一支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兼备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和企业导师;培养、鼓励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报考职称证书;教师进入企业相关部门顶岗工作。
7.加强地方院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互动
校企双向互动已经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一方面要积极探讨开拓合作渠道;另一方面主动寻求合作项目,以项目作为桥梁进行互动,建立学校、学生、企业多赢的良性合作机制。
8.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不容忽视
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都与职业心态、职业素养有关。因此,在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教育过程中,除学生能力培养外,还应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能清晰地自我定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吃苦精神的意志品质、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并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念,实现“好就业、就业好”,保证持续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21世纪教育研究院.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需求调查,2011(09)
[2]崔晓迪.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04)
[3]罗树坤,赖洪燕,叶勇玲.毕业生素质能力及用人单位人才规格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7)
[4]季诚钧.应用型人才及其分类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06)
[5]前程无忧HR人力资源调研中心.http://.
通过实习了解电脑的相关知识及营销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把所学的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首先来认识一下营销调研实习吧,营销调研实习是通过实践环节对所学营销调研与预测课程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化理解。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低成本、准确和适时的市场营销决策对企业至关重要,营销调研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市场营销的信息,成为企业进行决策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营销调研实习是依据大纲的要求及教学计划安排,在完成营销调研与预测课程学习后展开的。通过实习欲使我们正确认识营销调研的价值,灵活掌握营销调研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设计、组织常规性的市场调研项目,有效运用市场调研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解决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进一步培养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和驾御实际营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
这两个星期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了第一次实习——市场调查实习。我们由老师分配结组,需要先找到调查对象,针对其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她想要了解的市场信息做一份调查问卷,然后再对目标市场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报告。
1.确立调研主题
在实习阶段我主要负责前期的调研准备,利用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收集相关信息。我们组经过讨论决定对电脑市场进行调查。调查题目:对连云港市新浦区电脑市场调研,主要是针对大学生使用电脑的调查。调查动机:调查有关计算机行业的各种信息看看大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是否有发展机会,并为大学生提供有关在高新科技产业领域内投资的具体方向和进入策略调查要点:笔记本价格的持续下降将不断激发个人用户的购买欲,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学生购买电脑的品牌主要有1、Acer2、八亿时空3、长城4、戴尔5、方正6、方佳7、海尔8、海信9、惠普10、金翔云11、蓝星12、浪潮13、联想lenovo14、联想ThinkCentre15、明基16、苹果17、七喜18、清华同方19、清华紫光20、TCL21、神舟22、新蓝等,要求售后服务要好,服务态度好。他们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广告等方式来购买电脑。他们所满意的价格主要集中在5000元左右,讲求经济实惠。学生购买电脑的目的除了学习外,大部分是用来玩游戏或看电影什么的。对电查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写成报告。
2.制定调研计划书
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市场营销整体策划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1)市场营销调研策划(2)市场分析(3)市场营销战略策划(4)产品导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策划(5)顾客导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策划(6)竞争导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策划
一般来说,整体策划对企业自有资源评估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1)企业的人力资源分析(2)企业的财力资源分析(3)企业的物资资源分析(4)企业的技术资源分析
策划书大体内容如下:
市场分析
一,营销环境分析
二,消费者分析
三,产品分析
四,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竞争状况分析
五,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广告分析
广告策划书第二部分广告策略
3.进行文案调研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进行文案调研,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有关研究课题资料数据的收集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二手资料和数据,了解所要研究的课题,并形成个人文案报告。对于我们来说资料的主演来源就是网络,迅速准确的从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的有用资料也应该是我们要熟练掌握的技能。在进行完文案调研之后我对整个调研主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4.展开实地调研
(1)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实地观察,搜集一手资料。我们来到长春各大超市进行观察,记录那里的客流量,自有品牌商品种类,消费者购买自有品牌商品的情况,跟踪顾客记录其消费过程等。这些事情说起来不困难,但是要落实到实践上,真的是有些麻烦。一方面要分心记录数据,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不能引起超市有关人员的注意,在跟踪顾客是更是很容易就会跟踪丢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进出超市,装作若无其事似的进行数据的收集。最后我们还需要经这些数据整理出来形成观察报告,并进行相关的简单分析。
(2)询问法:
询问法是结合问卷设计的一般技巧,进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设计,要求设计出结构合理,紧扣主题的问卷。进行询问法调查时我们先要进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设计,再到各大超市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是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问卷填答的完整性等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完成了问卷的设计并进行了是调查,在进行最后的修改过后将问卷打印好并分到每个组员手中。在接下来的两天内我们分别去了重庆路的沃尔玛购物广场、家乐福超市,恒客隆超市、欧亚地下超市进行问卷调查。做问卷其间我们遭遇了很多的拒绝和冷漠,但同样有很多的好心人帮助我们填答问卷,这两天虽然很累,也有很多的委屈,但当我们拿到填好的问卷时我们都很高兴。
5.每日写调研日记,对资料进行整理。
每天我们都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要写调研日记记录每一天的都要过程,以便在撰写报告是可以有资料作为参照。
6.撰写实习与调研报告
1.1.1政府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政府在跨区域就业干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大学生下乡就业和中西部就业,但是政府部门在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源头(根据市场需求对招生专业与人数调控方面)做的却不够。根据麦可思2013年就业报告,2012届受雇全职工作毕业生中,本科生与专科生在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方面的数据分别为69%和62%,也就是说,有30%以上的学生的工作与所学专业脱节。按照专业来分,农学、法学、轻纺、食品、电子信息等专业的毕业生有接近50%找不到对口的工作。此外,有些地方政府仍然在扮演一些社团组织的角色。
1.1.2社团组织以企业管理咨询协会(简称企协)为例,全国各省的企协都很年轻,如广东企协成立于2006年,河南企协成立于2008年。其管理也不规范,如广东企协由广东经信委批准成立,受广东民政厅管理;河南企协由河南民政厅批准成立,受河南工信厅管理辖下的中小企业管理局和省民政厅管理。企协的许多任务,包括市场就业需求调研、大学生就业培训等,往往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发包给高校或者企业,而不是通过企协这种专门组织来完成,因此工作效率不高,质量难以保证。
1.2传统就业体系以高校为中心的模式亟待改变在传统的大学生就业体系中,高校是就业体系的核心,学生、政府、社团组织直接与高校相关部门联系,而这4个部门很少与企业来往,学生也很难与政府和社团组织取得联系。这种模式不但增加了高校的负担,降低了高校的办学效率,也使学生与社会需求相隔离,是导致毕业生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
1.3校企合作缺乏动力机制,容易流于形式所谓的校企合作,从行为主体上看,并不是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而是高校中的院、系与企业的合作;但是这两个合作者的法律地位是不对等的,因为高校中的院、系并非法人单位。院、系与企业签订诸如实习、培训、科研等合同,必须经学校审批,所获得的合作成果归学校所有,院、系参与二次分配。有些高校的审批手续过于繁琐,以长江职业学院为例,校企合作项目合同需要学校法律顾问、部门负责人、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人、资产与后勤管理处负责人、财务处负责人、纪检处负责人、审计处负责人、学校校长或授权委托人签署明确意见。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院系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1.4社团组织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尚未发挥目前,学术界对社团的理解仅限于高校内部的学生社团,多数学者主张由学校的学生组织牵头参与校企合作,王军主张在现有的学生组织之外成立专门用于就业实践的学生社团。钟燕茹主张把学生社团打造成“营利性社团”,设置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行政职务,其中董事长由教师兼任,总经理等由大学生兼任,对外开展经营活动。上述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有着巨大的局限性。例如,所谓的“营利性社团”不是法人单位,无法越过学校的层层审批来开展工作。相应的,诸如企业管理咨询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工商业联合会之类的社团,属于正规的社会法人组织,吸纳了大量的中小企业乃至知名企业作为自己的会员单位,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会员会议或者校企合作会议,使大学生就业的各种有利要素在短时间内聚集,从而更快、更好地达成各种实习和就业合作协议。因此,在大学生就业体系的研究中,有待填补校外社团组织这一领域的空白。
1.5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机制尚未形成高等教育属于公共物品,市场本身无法根据自身的需求来提供大学生的供给,只有依赖政府和高等院校。因此,人才市场所出现的供求矛盾,主要是供给方的问题。如前所述,人才市场出现大量的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与政府部门未对高校的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进行及时调控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外,高校对这一问题也负相应的责任。高校在校内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申报方面,同样缺乏调研。有些调研工作委托给院、系来做,从而给那些专业人气不佳的院、系带来虚报的机会。随着高考人数的逐年缩小和高校设置的日益增加,大学毕业生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将会直接导致一些高校的传统专业生源枯竭,甚至会带来一批地方高校的生存危机。
1.6就业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的问题屡屡遭媒体曝光。如学生私自刻章“签就业协议”,甚至在网上购买就业协议。部分院、系以答辩、毕业证等为要挟,逼迫学生造假。这说明目前的毕业生就业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就业评价问题的源头,在于政府部门需要毕业生就业数据,来作为对高校实施专业调整、招生人数控制、就业评比和奖惩的依据。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质量是由消费者来评价的,并以消费者的购买量作为验证。那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应该由市场的人才需求主体———企事业单位来评价,但是企事业单位没有向政府反馈自己人才招聘的数据的义务。而且,即使有些数据反馈给了政府部门,如何进行数字处理和信息甄别,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于是政府部门就干脆将获取就业数据的任务发包给高校,由高校自己评价自己,从而为就业数据造假提供了体制的温床。总之,造成就业评价体系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和高校都不愿意亲临企业一线,进行人才供求调研,同时又缺乏一个可靠的中介评价机构来提供数据服务。
2创新驱动体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2.1完善政府部门的功能首先,政府应该做好人才市场的供求调研,适度调整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其次,切实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就业促进处、工信厅的中小企业管理局、教育厅的招生就业处等在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技能培养、创业扶持、就业统计与评估中的作用。最后,继续发展和扶持社团组织,处理好自身与社团组织的关系,充分利用正规社团组织的就业资源和功能,为自身的工作提供补充。
2.2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功能,推动“企业家和院系联合办学”的办学模式创新社团组织应该在广泛联络企业的基础上,积极走进高校,吸纳高校会员单位,通过各种会议来牵头,让高校的院长、系主任与企业家充分接触,从而真正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及其变动趋势,并推动办学模式的创新。根据笔者的调研,河南省牧业经济学院的金融系与当地的典当租赁公司合作,开设了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典当与拍卖方向),为典当公司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在这种合作办学的模式中,高校负责招生指标、教学场地、基础课程的教学,公司负责办学资金、高端专业实务课程、实习实践课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公司和高校教师相互兼职任教。该校是全国第二家开设典当专业的,效率之高是传统办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2.3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就业驱动体系政府部门发挥政策机制,使高校、社团组织和企业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为学生就业服务并获取各自的利益。而学生则在兴趣机制的驱动下,广泛选择各方的教育、培训、就业资源,为自己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就业驱动机制在各个要素之间形成闭合的环路,而且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闭合环路。需要指出的是:政府部门应该利用本部门所管理的社团组织,列席校企合作的会议,有意识地与高校和企业取得广泛的联系,在各要素的合作中起到号召和凝聚的作用。同时,在利益驱动机制中,学生培训的经费要实行政府出资和企业出资或赞助相结合。另外大学生就业驱动机制的运行,必须依法办事。
2.4改革校企合作管理机制,简化校企合作审批程序2013年以来,教育部就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问题在全国各地密集调研,明确传递转型讯息:地方本科大学将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成为中职、高职的升级版。因此,参与校企合作是未来高校实现转型的必经途径。为此,高校需要对校企合作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如成立高级别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简化校企合作审批程序,凡是关于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等方面的校企合作项目,只要不涉及资金往来,均可由院、系代校方直接签约,对于在校企合作中,显著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院、系,应该予以适当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