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德育的基本问题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2 09:31: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德育的基本问题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德育的基本问题

篇(1)

体育新闻以竞技运动报道为主。纵览当今的各类体育类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传媒,凡体育新闻报道,无不以竞技体育报道为主。正如两位美国著名体育新闻记者在他们所著的《体育新闻报道》中所说“赛事报道并不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唯一内容,但它却一直是大部分体育版的基础”[1]。我国体育新闻研究者在《羊城晚报与纽约时报体育报道的比较研究》中也指出“两报在其体育报道中均以竞技体育方面的信息传播为主,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的报道占相当比例。竞技运动成为两报报道的重点。报纸媒介为满足越来越多的民众对竞技体育信息的阅读热情,把竞技体育的报道作为自己办报的重点之一”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竞技体育独占鳌头,成为体育新闻的宠儿呢?

首先,竞技体育最具有新闻性。

好莱坞著名导演曾说:“没有一部奥斯卡影片所制造的悬念能与一场足球比赛媲美。在运动场上任何结果都是可能发生的,竞赛对手之间的实力越接近,双方的竞赛水平越高、其悬念性越强”[2]。那么又正是这种悬念性,使竞技体育比赛最具有新闻性。新闻理论曾阐释这样一个道理,新闻价值的体现,关键在于该新闻是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3],越是受众想知道又无法预料的事实,越能吸引受众,越具有新闻性,体育新闻亦是如此。

第二,竞技体育有丰富的新闻源。

竞技体育不仅具有显著的新闻性,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新闻源。源头之一是竞技体育的赛事频繁,之二是竞赛项目十分丰富。

第三,有忠实的观众群体。

由于竞技体育竞赛的激烈性、悬念性、激烈性、高情感性,与中青年及男性在心理上天然的接近性,决定了这样一个受众群体,对竞技体育新闻报道尤其喜好。

体育新闻表达要素的特点

1.语言的运用。

一个美国记者曾说过这样的话:“每个年轻记者都应该既到广播电台任职,也在体育新闻编辑部任职,在广播电台任职,记者可以学会怎样很快地抓住一件事的核心,然后写出供人们用耳朵听的报道。……而体育新闻的写作之所以有益于年轻记者,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充分表达的余地。”这里所说的“充分表达”,实际上就是指语言的运用。

因为体育事件的发生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同其他新闻事件发生的偶然性、突发性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没有人怀疑体育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就为体育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提供了宽松的背景。体育比赛是一项充满竞争、富于刺激、展现和体验美的活动,体育新闻传播要充分体现和表达这种运动的实质,就必须注重语言的运用。

在各类新闻报道中,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运用文学语言描述新闻事件,因为文学语言难免不存在想象和情感因素,容易改变新闻事实的真貌[4]。而体育新闻报道的语言运用则不是这样,它容许文学语言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存在,而且正是由于形象化的文学语言,使体育新闻报道充满活力,生动感人。

请看美联社的一则消息:“在洁白晶莹的冰面上,一对服饰鲜艳的男女,在绚丽变幻的灯光下,伴随着优美动人的乐曲翩翩起舞。他们时而款款慢舞,大有飘飘欲仙之感;时而风驰电掣,颇有叱咤风云之势,闪闪发光的冰刀在冰面上划出一幅美妙的图景。冰上舞蹈使滑冰技巧与音乐、舞蹈浑然成为一体,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萨拉热窝冬奥会上5万多张冰上舞蹈比赛入场券最先被抢购一空, 其原委就在于此。”

在这则消息中,如果记者只是报道5万多张门票被抢购一空,因为人们如何喜欢花样滑冰,消息就会平淡无味,而记者描述了一段花样滑冰比赛过程中场景以及给人的感受,最后点题报道了消息的主体内容,使人们看了消息后不仅领略了一番花样滑冰的魅力,也了解了门票销售一空的事实。

尽管文学语言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可以运用,但也必须掌握好分寸,否则,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故意卖弄的感觉,同样也会影响体育新闻传播的效果。

2.数字的运用。

体育比赛结果的数字在新闻报道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不可以随便滥用,而是要用得恰到好处。比如说田径比赛,每个项目一般是录取前八名进行计分奖励,如果将前八名的比赛成绩一一罗列,岂不是画蛇添足,繁琐不堪。

体育新闻报道中数字运用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单明了。只表示比赛的时间、技战术统计结果以及胜负的结果。虽然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数字运用较为简单,但数字所表示的意义都非同不可,因此,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数字运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3.情感的运用。

心理学中对情感的体验分为高强度情感体验和次强度情感体验。由于体育运动竞赛是直接追求胜负、公开挑战极限、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及时看到结果的运动形式,使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强烈地体验到胜利后的狂喜、失败后的悲伤,战胜自我的自豪,意志软弱的羞愧。因此,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高情感体验的运动形式。

如在各种场合的国际竞技运动大赛中常常看到参赛者胜利后,激动与眼泪交织在一起,在运动场上狂喜地奔跑和跳跃;也常常看到参赛者失败后,抱成一团悲痛的哭泣。

体育新闻正是对这种高情感体验的运动活动进行报道,自然而然也就充满着高情感的色彩,尤其是在受众带着明显的地域性、倾向性观看体育新闻报道的时候,随着比赛的胜负,受众喜、怒、哀、乐的体验就更加鲜明和强烈。如:当2000年世界杯足球赛人们激情共度“意大利之夏”时,除了记住日耳曼人的第三次加冕、马拉多纳伤心的泪水,一定也不会忘记那个静坐场边、咬着手指、黯然神伤的巴西少女。又如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上,当韩国队首次在世界杯大赛上冲进四强,韩国举国上下“400万‘红魔’彻夜狂欢”,比赛结束后,约有100万在家中看电视的球迷,迅速走上街头,他们欢呼胜利的口号,燃放焰火,在街道上形成人流,又跳又唱。政府不得不出动三万名警察,进行重点路段的交通管制。当日,韩国汉城光华门广场完全就成了红色的海洋……

体育新闻的情感性特征,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媒介追求。体育新闻是以人为核心的新闻,既然是以人为核心的报道,就应该充分地展现对人的情感的尊重、对新闻背后人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如果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性”,从传播方式和态度来说,是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大众媒介追求。

近些年来,体育新闻对运动竞赛的消息报道仅仅是很少的一方面,而更多报道的是那些真挚感人的与体育赛事、体育人物密切相关的故事。当今发达国家的足球转播已越过了“看球”的水准,步入了“看人”的层面。德国甲级联赛中以平均十七台摄像机转播单场比赛,不但以多机位竭力捕捉场上最精彩的镜头,同时也不忘搜寻千姿百态的绿茵众生相,两台专用机自始至终对准各队教练席,把场上的风云变幻与教头的喜怒哀乐加以切换编辑,构成耐人寻味的精彩镜头,从更多的人文意义上挖掘运动员的魅力。这些对赛事背后新闻的报道,更多地关注到了体育比赛中人物的家庭、婚恋、母子情感、父子情感、以及竞赛的间接参与者。

体育新闻受众的特征

1.以高学历年轻男性为主。

据成都体育学院的一份成都范围内的受众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从18~40岁的男性公民是体育受众的主体,其中17~35岁的年轻人占了体育新闻受众的一半以上。受众学历以大专以上的学历为主。性别构成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尤其是积极受众或者说忠诚度高的受众男性的比例尤其大。

2.表现出高度的情感卷入。

体育受众一般具有较高的情感卷入。不少体育受众为了观赏一场精彩的比赛彻夜不眠,还会在一起品评讨论,甚至激烈争论比赛中的场景,队员的表现和裁判的公正与否,这与观看时政新闻和娱乐新闻等其他新闻的表现大不相同。

一份在成都地区的实证调查表明:有的体育受众“只要出报就买,和有重大比赛或自己关心的比赛球星就买的读者占了体育报纸读者的76.5%,阅读一份报纸的平均时间是84分钟,又40.4%的读者会在拿到一份报纸以后一口气读完”。这都反映了体育受众的高度情感卷入。

3.比较稳定的触媒习惯。

体育受众具有较顽强的触媒习惯。据调查,在所有的媒体中,电视是体育受众接受率最大的媒体,其次是综合报纸的体育新闻,再次是体育专业报纸,然后是网络,通过广播接受体育新闻的人最少。积极受众会积极购买体育专业保证,触媒的目的性很强。有些受众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长期购买某份报纸,或观看某类体育节目或体育赛事,比接受其他节目的忠诚度高。

4.接受体育新闻时专注度较高。

体育受众在收看体育节目或体育赛事时,专注程度较高。一般不愿被打扰,也不愿以伴随状态接受体育节目尤其是直播的体育赛事。

5.接受动机多为娱乐消遣。

体育新闻在普通的受众来看不同于经济新闻、时政新闻、教育新闻等严肃的新闻,严肃的新闻帮助受众“监视环境”、“联系社会”,提供了解社会的信息环境或者说媒介环境。在一般的体育新闻受众看来,体育新闻并不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而已经成为娱乐的组成部分。但这种娱乐,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一般的娱乐新闻多是诉诸于人们的情感诉求和伦理诉求,而体育新闻的一些内在的本质,比如讲规则、有标准,还是比一般的娱乐更令人欣慰,并且更具有现代性。

据调查,体育受众的接受动机主要是:喜欢体育、娱乐消遣、丰富知识、了解体育事业的发展、获得精神鼓舞、关心偶像、获得谈资,从媒体获得对自己观点支持认同、关心体彩等。这些都与娱乐消遣的动机相关。

6.逆向心理定势严重。

体育受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接受体育新闻的逆向心理定势比较严重。所谓心理定势,就是受众对自己不能接受的传播内容产生的一种抵制心理,或受众对新闻的宣传内容排斥抵触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定势决定了体育新闻受众的接受习惯和为了适应这种心理定势和接受习惯,体育新闻媒体尤其是某些平面媒体的过激表达方式。

注 释:

[1][美]布鲁斯・加里森:《体育新闻报道》,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55页

[2][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8页

篇(2)

恩格斯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有三种,一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思维对存在以及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建立在对物质和精神关系的特定理解上的一般世界观是唯物主义。对于这种论断,学术界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不同的见解。国内对哲学的问题表述主要基于马克思注意哲学的存在范畴,国内使用的教材,对哲学范畴的逻辑序列尤其是对存在的定义为最高普遍性。所以我们提出的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已经显现出被规定性,因此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同在一个范畴。所以国内的哲学教学中,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作为哲学最为基本的问题而表述。

孙正聿主张一种新的理解方式,主要是针对恩格思对哲学问题的表述,他认为存在这个范畴不等同于物质这个范畴,物质的存在也包括精神的存在,精神和物质等同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那么对于思维和存在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忽视,甚至是将哲学自身的丰富理论内涵肤浅化了,使丰富的哲学内容变得简单了。但是恩格斯对于哲学的问题表述是统一的和一致的,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只是抽象和具体的区别而已。在这里黑格尔的影响也是不能小觑的。因为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的起点便是思维和存在的对立,也正是这一组对立的矛盾构成了哲学思想体系的全部。黑格尔也曾经将哲学的原则确定为思维与自然的确立,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自由地把握和理解自己和自然是哲学的本质问题,哲学是探索自然界普遍规律的科学。

2哲学的根本转向

篇(3)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056-03

Flash的动作脚本ActionScript(简称AS)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命令,运算符以及对象,我们可以使用AS在Flash中实现许多交互功能。Flash中有三种文本类型:静态文本、输入文本和动态文本,静态文本仅仅用于输入需要显示的文字,输入文本用于数据的输入,动态文本内容根据AS的指示变化而变化。文本框除了利用Flash提供的文本工具创建外,还可以利用AS进行创建,利用文本工具只能在设计阶段创建,比较直观简单,属性设置可以利用属性面板进行,利用AS可以在动作脚本运行期间动态创建,比较灵活,但使用的属性设置只能通过代码进行。本程序把创建文本的两种方法相结合灵活的实现了练习题中的某些功能。

1 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1.1 程序实现的目标

程序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用户能够选择做练习题的数目,程序根据用户所选择的练习题目数随机的出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练习题。

1.2 程序主要的处理函数

1) Math.random()函数与Math.round()函数:这两种函数结合使用产生随机的运算数。

2) addEventListener()函数:此函数是侦听器函数或事件处理函数,本程序中用了addEventListener()函数的键盘事件处理和鼠标事件处理。

3) String ()函数与Number ()函数:文本框中的数据是字符型数据,进行四则运算时需要数字型数据,利用这两种函数可以实现数字和字符之间的转换。

4) gotoAndStop()函数与stop ()函数:本程序中stop()函数用来使Flash停留在当前帧,gotoAndStop()函数是用来跳转到指定帧并停留在指定帧。

1.3 程序的设计

本程序共分为三个界面:在第一个界面上用户可以输入需要做的练习题的数目,只能输入1-30之间的数值,输错会有提示,输完题目数后,按开始答题按钮进入第二个界面;在第二个界面上会先随机出现第一道练习题,界面上方会显示出共需要做几道题,同时会显示当前做的是第几道题,当用户输完当前题目的计算结果按 enter键后,系统会自动随机的出下一道任意类型的练习题,当最后一题做完后自动进入第三界面;在第三个界面上有两个选择按钮,第一个按钮是查看结果按钮,点击它可以查看所有做过的题目以及正误判断,第二个按钮是重新做题按钮,点击它可以回到第一个界面重新开始做题,同时界面三上方会显示出用户做题所用的时间。

1.4 程序的实现过程

程序共分为三个界面,所以需要在新建的Flash文档的时间轴面板的图层1上创建三个关键帧,每一个关键帧实现一个界面的建立。

1) 界面一的建立

选中第一帧关键帧,在窗口舞台上我们利用文本框和按钮创建如下图1的界面。

打开动作面板输入以下代码:

stop();

var N,tishi;

tishi=new TextField(); //生成文本域

tishi.defaultTextFormat = new TextFormat("黑体",20,0xff0000); //设置文本格式

tishi.x = 200; tishi.y = 200; //设置文本在舞台上的位置

mb.addEventListener(MouseEvent.CLICK ,f1); //设置按钮mb的鼠标侦听事件

function f1(evt:MouseEvent)

{N = Number(shumu.text); //把输入文本框中内容转成数字放入变量N

if (N>30||N==0) //输入数字错误分支

{ tishi.text = "请输入1-30之间的数字!"; tishi.autoSize = TextFieldAutoSize.CENTER;

addChild(tishi); gotoAndStop(1);}

else { tishi.text = ""; } gotoAndStop(2); } //输入数字正确分支

2) 界面二的建立

选中第二帧关键帧,在窗口舞台上利用文本框创建如下图2的界面,界面上显示的文字和符号皆由静态文本框完成,如上述图1。

打开动作面板输入以下代码:

var timestart;

var now:Date = new Date();

timestart = now.hours * 3600 + now.minutes * 60 + now.seconds; //记录做题开始时间

var i=0,m,n,t,j = 0;

var textStr:String = "+-×÷"; //定义符号字符

txt1.text = String(Math.round(Math.random() * 100)); //随机取初始算式的运算数1

txt2.text = String(Math.round(Math.random() * 100)); //随机取初始算式的运算数2

fuhao.text = textStr.charAt(i); //取初始算式的运算符号

j = j + 1;

tishu.text = N; tihao.text = j; //记录题目总数和题号数

var TextSprite:Array = new Array(); //定义数组TextSprite,用于存放做题记录

var num = 0;

txt.addEventListener(KeyboardEvent.KEY_DOWN, KeyDown); //设置键盘侦听事件

function KeyDown(e:KeyboardEvent):void

{ if (e.keyCode == Keyboard.ENTER) //以下是按键盘上enter键所执行的操作

{ num=Number(txt.text);

TextSprite[j-1] = new TextField(); //数组TextSprite中每一元素生成一个文本域

if((txt.text.length !=0)&&((i==0&&m+n==num)||(i==1&&m-n==num)||(i==2&&m*n==num)||(i==3&&m/n==num))) //判断输入内容是否与左边算式相等

{TextSprite[j - 1].text = txt1.text + fuhao.text + txt2.text + "=" + txt.text+" "+"√";}

//输入结果正确记录下当前所做题目及答案并判断为正确

else

{TextSprite[j - 1].text = txt1.text + fuhao.text + txt2.text + "=" + txt.text+" "+"×";}

//输入结果错误记录下当前所做题目及答案并判断为错误

txt.text = ""; //清除上一次输入的答案,为下一道题做准备

m = Math.round(Math.random() * 100); //随机取下一道题的运算数1放入变量m

n = Math.round(Math.random() * 100); //随机取下一道题的运算数2放入变量n

i = Math.round(Math.random() * 3); //随机取下一道题的运算符号的序号

if (m

while (i==3)

{ if (m%n==0&&n!=0){ break; }

else

{ m = Math.round(Math.random() * 100); n = Math.round(Math.random() *100); }

}//符号为除号时除法算式应没有余数,如果取的数不满足条件需要重新再取

txt1.text = String(m); //运算数1赋给txt1

txt2.text = String(n); //运算数2赋给txt2

fuhao.text = textStr.charAt(i); //运算符号赋给fuhao

j = j + 1; tihao.text = j; //取得当前题号

if (j>N){ gotoAndStop(3); } //做完用户输入的题目数后转到界面三

}}

3) 界面三的建立

选中第三帧关键帧,在窗口舞台上我们利用文本框和按钮创建如图3的界面。

打开动作面板输入以下代码:

var nowt:Date = new Date();

yongshi.text = String(nowt.hours * 3600 + nowt.minutes * 60 + nowt.seconds - timestart);

mb1.addEventListener(MouseEvent.CLICK ,f3); //设置按钮mb1的鼠标侦听事件

function f3(evt:MouseEvent)

{var d = 0;

for (var k:uint=0; k

{ TextSprite[k].defaultTextFormat = new TextFormat("黑体",20,0xff0000);

TextSprite[k].text = TextSprite[k].text;

if (k%2==0){ TextSprite[k].x = mb1.x+100; TextSprite[k].y = mb1.y - 25 + d; }

else{ TextSprite[k].x = mb1.x+250; TextSprite[k].y = mb1.y - 35 + d; }

//if-else语句把TextSprite数组中的记录结果分成奇偶两列显示

TextSprite[k].autoSize = TextFieldAutoSize.LEFT;

addChild(TextSprite[k]);

d = d + 10;}}

mb2.addEventListener(MouseEvent.CLICK ,f2); //设置按钮mb2的鼠标侦听事件

function f2(evt:MouseEvent)

{for (var k:uint=0; k

gotoAndStop(1);}

2 结论

本文利用Flash的动作脚本实现了文本框交互式练习题,程序中需要注意几点:第一,在CS3以上版本中,输入文本框和动态文本框没有字体只允许输入显示制作时输入的数据,解决办法是嵌入字体或是在文本属性中改为使用设备字体;第二,本程序中的输入文本框需在属性面板中把输入行设为单行;第三,可以添加一些动作脚本使程序更加完善,如:txt.restrict="0-9"限制输入文本框只能输入数字,txt1.borderColor = 0xff0000可设置文本框的外边框颜色,txt1.backgroundColor = 0x00FF00可设置文本框的内部填充颜色,等等。把Flash的三种文本类型结合使用,可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文本框交互效果。

篇(4)

术语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到了70年代已发展成了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学术流派为俄罗斯学派、奥地利学派和加拿大魁北克学派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日益急切,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知识社会文明的基石,科学名词术语对社会的影响力、渗透力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俄语术语学的介绍,希望对于我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以期推动我国对于术语学理论的研究。

一、术语的基本涵义解析

(一)术语基本定义

术语作为一个事物是复杂的,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在不同的工具书中,术语的定义可以说是多样的,给术语下定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正如列依奇克等人在《术语学:对象・方法・结构》一书中,认为:“的确,术语的语言学定义――这是对其语言方面的界定,逻辑学定义――则是对其逻辑方面的界定。大多数定义不令人满意之处正是在于试图把术语的不同特征联系在一起。然而,看起来,要在一个定义中把一个具有多方面特征的对象物都联系在一起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逻辑上也是不合理的。”

的认识论告诉我们,术语并不是单纯的符号,它还是概念在人的头脑中存在的必要条件;术语还能反映出概念的内容以及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而术语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也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括。一是对已经获取的认识结果来说,术语会起到确定与巩固的作用;一是对认识的发展来说,术语常常会成为新的思想以至新的理论的生长点。笔者在此认为,所谓术语,是指某种语言中专门指称某一专业知识活动领域一般(具体或抽象)理论概念的词汇单位。

(二)术语的特征分析

术语的许多固有特征使术语与语言中的普通词汇有明显不同,术语与符号更接近,在更大程度上具有符号的性质。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1.术语有单义性。2.术语有独立性。它可以不受具体语言系统的制约而行使功能,并且不会因此对内容造成损失。这也证明它更接近于符号。3.术语不具有词汇意义,它只代表或者经科学加工的概念或现象,或者一定的事物与物质。4.术语所表达的内容当然也会发展,但这与一般词义的发展完全不同。术语词内容的发展只受相关科学的发展所制约,而且其内容的发展与变化与它的语音外壳没有关系。5.建立术语有相对的自由性,甚至可以不受某种语言理据规则的制约。

(三)术语与词的联系与区别

术语与词的关系是一个属于术语学基础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一般认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列福尔马茨基就认为:“术语的范围,从一方面说,是封闭的,而从另一方面说,又处在与日常言语不断的相互影响之中。任何日常的、不是虚词的词,都可能因与某一专业事实的准确对应这一特点而进入专业词汇并成为术语。另一方面,任何术语都可能因为失去与被称名事物的准确对应而返回到日常言语中去。”

术语词汇与一般词汇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而且是相互叠加在一起的,但是自然语言与术语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单一的对立或等同的关系。其区别一般看两个标准:一看社会传统。例如,像“腿、父亲、母亲”这些词,只能算是日常词,但生理学家与法学家却可能把它们看成是术语词。二是看行业内专家的认识。这两条是最主要的,足以保证“从词汇系统中把被称做术语的词正确无误地挑选出来”。

二、俄语术语的整理与规范

术语的整理与规范是应用术语学研究中最主要的内容。俄国的术语整理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在莫斯科“学者之家”成立了以马尔院士为首的术语小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术语标准化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群众性的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热潮的兴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身的特点,这些客观因素都对术语的统一与规范提出了更迫切的、更高的要求。在此后不长的时间内,制定并批准了不同科技部门术语的二十多项国家标准,其中包括地铁、声学、飞机制造、无线电技术、理论力学等。

俄国制定的标准的书面结构是完全统一的。其中包括:导言、正文、字母索引与附录。导言部分一般包括本标准适用范围的有关情况、标准化的对象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正文由相关术语条目组成,核心术语词一般在200―300个之间。其中包括标准确定的术语、其同义词以及主要欧洲语言对应的等值词、该术语的定义以及图示等。一般说来,术语标准存在以下三个特点:即动态性、完整统一性、法规性。具体说来,其动态性是指术语标准要不断地经受系统的检验,并要根据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作出必要的改动;完整统一性是指大量标准中涉及的术语及其定义必须要互相关联、协调、统一,并且已经确定的术语要具有完整性;法规性是指这些规定在技术规范文件中必须贯彻执行。

上述仅仅是对术语的整理与规范一般性原则的探讨,接下来要说的是这一工作的具体组织步骤。

在《术语与定义标准的制定》文件中,具体阐述了制定标准的工作方法。课题的准备阶段必须明确以下几点:准备的期限;制定标准的目的与任务;标准对象的性质;标准的组成部分与基本要求;与其他规范文件的相互联系;主要蓝本以及工作的阶段划分等。

三、俄语术语词典学的发展

术语词典学是研究有关术语词典的设计、编纂、使用以及演进活动的一门学科。这与我们通常更习惯说的专业词典学或专科词典学是一个意思。术语词典学属于语言学的词典学以及研究术语的术语学。就其面对的主要问题的性质来说,它更倾向于术语学。通览俄国的术语词典学著述,我们会发现,20世纪60年代之前,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而进入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各种形式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可以说,术语词典既是术语活动的一个结果,同时又是日常术语活动的一种依据、一种工具。术语词典学研究成果的形式,是按着从词典前言到专题论文、到论文集、直至专著这样一个顺序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随着术语研究的深入,术语词典学的研究成果也明显增加,其中包括术语词典学的论文、论文集直到术语词典学的专著。它们是《术语在不同类型词典中的定义问题》(论文集1974集)、《术语词典学问题》、《科技术语词典学基础》、《科技术语词典学的理论与实践》。80年代后,术语词典学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科技词典学的理论与实践》、《术语词典学问题》、《科技术语词典学基础》、《术语词典学基础》、《术语词典学引论》等专著中。可以说,俄国术语词典学的发展轨迹大致为,从词典前言到术语词典学专著,从提出某一学科术语翻译词典遇到的问题到全面构建术语词典学的总体理论构架。

四、结语

研究术语理论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在某种意义上说,术语研究的进展和水平,能直接反映出全社会知识积累和科学进步的程序。但是不管是俄国术语的涵义、内容、整理以及术语词典学的研究归根结底是“他山之石”,我们可以引以为鉴,但建构中国的术语学理论,则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我们做出创造性的劳动,为之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篇(5)

(一)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关注历史信息,而且也关注未来信息。这种关注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变迁。1.在化的早中期,市场需求相对单一、稳定和规模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相应,企业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十分关注企业历史和现实的生产经营能力,而对未来市场的变动及其对企业的重视不够。2.投资主要采取直接投资形式,企业的所有者相对稳定,一般不存在现实投资者与潜在投资者的对立。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现实的投资人,他们的信息需要主要是企业的历史和现在信息。3.所有者或投资人一般只从企业分得投资利润,这就要求经营者报告其经营业绩,对投资者分配利润。以此为基础,现行财务会计的报告模式是为报告和解脱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责任、分配企业利润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财务会计必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反映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此不同,在工业化社会的晚期,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或化社会)后,市场需求具有小批量、多品类、易变化的特点;金融工具大量涌现,金融市场日趋活跃和变化不定,投资风险大为增加。为了分散风险,投资者必然要不断地进行金融工具的买卖,从而形成了金融市场上现实投资者与潜在投资者的对立;金融市场间接投资的出现,也使得投资者谋求获得资本利得,这使现实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都在“博未来”,究竟鹿死谁手,取决于两者掌握的发行证券企业的未来信息;金融工具的出现与不断创新,使得企业的金融资产数量不断增加,金融资产价值在市场变动中会远离其历史购买价,这意味着必须用公允价值来反映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因此,企业仅仅提供以考核经营者业绩和分配投资者利润为目的历史会计信息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有关未来的信息。

财务会计报告可以用三种方式向企业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未来信息:一是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加入以公允市价为基础的会计信息;二是以按历史成本编制的财务报告为基础,编制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能变动的衍生性报告,如主要产品销售明细表是损益表的衍生报表,它能一定程度揭示盈利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三是以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期为依据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相应形成一套与两表揭示的要素相关的确认和计量,它显然与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存在差别。

(二)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关注企业整体信息,而且也关注企业的分部信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所提供的信息反映主体的整体性和反映时间的整体性(分期性),即以整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信息作为揭示对象,这符合工业化社会早中期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进入工业化社会后期至今,一方面市场变幻莫测,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强,致使投资者十分关注投资风险;另一方面间接的金融工具投资,使投资者不必将投资长期固定在一个投资方向上。对投资者来说,投资机会与投资风险并存,一个企业的整体信息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甚佳,并不意味着企业不存在潜在的风险或危机;一个企业的整体信息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欠佳,并不意味着企业不存在投资的机会。风险和机会的前兆通常存在于分部信息之中。所以,提供分部信息是投资者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可能的机会的基本依据之一。同时,由于投资者的投资表现为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就要求提供信息的时间将不再按照会计分期的原则进行,不仅提供信息是经常的,而且提供信息的期间是不固定的。

在历史成本信息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上,提供各种分部信息是较为容易的事情,一是通过各会计要素按部门设置明细帐户就可以获得各部门的经营业绩和财务情况的分部信息;二是通过各会计要素按不同业务设置明细帐户就可以获得各种业务的业绩的分部信息;三是通过会计分期的缩短和灵活划期就可以获得各种会计期间和各会计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三)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关注企业经营结果的信息,而且为了控制的目的也关注企业经营过程的信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特征的,它是一种结果信息。这意味着投资者关心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而对经营活动过程不太关心。这也与工业化社会早中期环境相适应。这时市场稳定、生产经营稳定,相应投资报酬稳定。同时投资多采用直接投资,甚或投资者直接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使投资者能直接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控制。这样企业不需向外部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关经营过程及其实现经营目标程度的有关信息。在进入工业化社会后期,特别是金融化社会后,一方面投资风险增大,投资结果可能与投资报酬预期相去甚远,投资者必须对接受投资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为此,企业外部信息的使用者十分关心企业预算的信息以及预算执行差异的信息,并且,预算执行差异的信息应以动态的形式提供;另一方面,股份公司大量出现,投资者与经营者分离,投资者因股票的出现而社会大众化。投资者大多只能采取间接方式对企业进行控制,当企业经营不能达成预期目标时,投资者将出售手持股票,即“用脚表决”。相应,投资者必须获得企业经营过程的信息,特别是获得企业经营可能偏离预算目标的信息。同时,由于采取股份公司形式,投资者与经营者在企业信息上存在分享的不对称性,加之内部人控制的不利性,投资者可能面临接受虚假信息而带来的投资损失,相应,投资者也必然要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信息的依据或基础是否真实进行控制,也就是对会计信息形成过程进行控制或监督。这种控制是一种反馈控制,所要获取的信息是差异信息。

在以揭示资金运动过程的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提供企业经营过程的反馈信息是十分便利的,也就是在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按预算标准揭示每项业务的预算执行差异或每一期间的预算执行差异。同时,通过预算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相应形成揭示每个部门预算执行差异的会计核算,也称为责任会计核算,它们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完全可以合二为一。

(四)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关注企业的货币性信息,而且关注企业的非货币性信息包括经营信息等,它要用实物量衡量,甚至不能度量。在工业化社会的早中期,投资者的直接投资所取得的报酬根本上取决于所生产产品的价值实现程度,即货币收入的多少,以及为此而花费的货币支出的多少,两者之差即为投资收益。一般情况下,其他非货币收支因素对投资收益影响较小。在进入工业化社会晚期至今,作为交易物的不仅有实物商品而且有金融商品,实物商品的价值实现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较少受货币购买力以外的因素影响。金融商品取得收入的多少不再直接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而是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这种供求关系是以货币供应量因素或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为基础而形成的。这样就产生了非货币性信息,诸如经营方向、产品品种调整、人动等,以及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信息的需求。至今有关企业的非货币性信息仍然是以表外项目的方式予以披露的,随着表外披露的增加,原财务报告主体内容的重要性将日渐减弱。是继续维持现有报告模式,还是改革现有报告模式,必将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至少就披露非货币性信息而言,可以有三种基本思路:一是与货币计量有关的实物信息可以伴随财务会计的价值核算同时进行,并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二是与货币计量无关的经营信息,可以通过改革现有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直接在新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三是编制独立的非货币性信息的报告。

纵观以上分析,企业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正向着未来信息、分部信息、过程信息和非货币性信息的方向变化,这些信息与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特征十分一致,这表明管理会计是对外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引伸与拓展。当然,正如财务会计的信息也在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所使用一样,由于管理会计信息更具预测决策和规划控制的特征,而更易于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所使用,结果企业投资者与企业经营者的目标更易达成一致。

二、关于管理会计的性质

管理会计的性质涉及管理会计是什么:

(一)管理会计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传统观点认为管理会计是预测决策会计,具有参与决策的作用。事实上,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揭示历史和现实会计信息的一种延伸,旨在揭示未来信息,为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这主要表现在:1.从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管理会计只是为其提供决策可用信息,决策活动是由信息使用者自身完成的;2.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而言,不同层次的决策活动也是由其自身完成的,管理会计也只是为他们的决策活动提供依据; 3.各决策主体进行决策时,不仅依据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而且也考虑从其他方面取得的信息;4.各决策主体的决策行为不仅取决于决策对象的客观情况,而且取决于决策主体的心理偏好,而这是管理会计所不能描述的。这意味着在管理会计中认为收益最大的项目,并非都能为决策主体接受。

管理为决策主体提供决策支持是以系统信息的提供为特征的,表现在:1.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延伸,是以提供未来价值信息为主要的,它具有综合性;2.管理会计不仅提供预测信息,也提供可资的决策信息或意见;3.管理会计以提供价值信息为主线,将各种非价值信息也价值化,或者为价值信息提供补充说明;4.管理会计不仅提供决策支持信息,也提供决策执行信息。

(二)管理会计是一个规划与控制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不同,管理会计作为一个规划与控制系统,是由其自身来完成系统功能的。在两权分离分层管理的条件下,决策者不可能亲自监控决策目标的执行,决策者必须得到有效的监控决策目标执行的保证,以及监控结果的反馈信息。

管理会计执行对决策目标完成情况的监控是一种自控制,它是在内部建立责任体系,进行分工协作,形成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决策执行运行体系。

管理会计执行对决策目标完成情况的监控也是一种会计控制,表现在:1.控制标准是预算,而预算是会计实现其控制功能的重要形式;2.控制的组织是预算指标的逐级分解与责任中心的建立。它是一个会计指标的分解过程。而责任中心是按收支的可控性设立的,也是反映对各责任中心进行会计核算的要求;3.控制过程的信息反馈也是以会计报告形式实现的;4.决策执行结果的考核也以各责任中心的会计报告为基础。5.为确保各责任中心的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建立内部审计与内部牵制。

管理会计是一个反馈控制系统,一方面管理会计通过预算与投资者的投资报酬要求对接,并通过预算分解转化为一个企业全方位实现投资者投资目标的过程,使得投资者的要求建立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上;另一方面管理会计把各责任主体和整个企业执行预算过程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以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管理会计决策与控制的内容不仅仅是成本,而是收入与成本的相互关系。传统观点认为管理会计是一个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原因在于:1.管理会计是以成本按习性分类为基础的;2.管理会计实质是对内的会计,而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成本管理是核心。关于第二点已在前面论述中解决,管理会计不仅对内,而且作为财务会计的引伸,是为了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关于第一点,不可否认成本按习性分类在管理会计体系形成中起到了基础作用。但是,这种分类从实质上看恰恰是把成本与收入的关系揭示出来,而不是把成本从收入中独立出来作为管理会计的内容。由此出发,管理会计决策与控制的内容实质是成本与收入的关系。管理会计成本与收入的关系涉及两个层次:一是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与收入的关系,它是为了解决决策中对不同成本应如何与收入相联系,以及对不同成本应如何控制的;二是总成本与总收入的关系,它是为了解决决策的可行性的问题。在整个管理会计的决策中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是各种决策方式的形成基础,而谋求总收入与总成本之差,即利润最大化则是各种决策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三、关于管理会计的内容

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和管理会计的性质中,我们可以得知管理会计的内容包括预测和决策以及规划和控制,也就是通过预测做出决策,各种决策的有机统一形成规划,以规划为基础进行控制,以保证决策实现。这种分类从横向体系上说明了管理会计的内容,我们还必须进一步研究管理会计在纵向线索上按哪些主体要素贯彻始终。我们认为形成管理会计的纵向线索,要实现以下结合:

(一)人与物的结合。从管理会计的看,两种基本理论在着管理会计,一是理论,二是管理理论。以前者为基础,管理会计强调数量与分析技术的运用,而这是以物的运动为基础的,通过各种物质要素的组合,以期实现最大的利润或使成本最低,这样就形成各种数学模型与最优解。以管理理论为基础,把有关组织行为学理论用于指导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系统就成为人文系统的一部分,管理会计更突出人本主义的思想,强调人的行为与对人的组织会对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产生直接影响。实际上,管理会计必须把人和物两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尽管预测和决策与规划和控制,从形式看是通过其实现物的投入较少而产出较大,但从实质上看是要通过对人的组织,激励人的行为以实现利润最大或成本最低。实现人和物的结合,在管理会计中应做到:1.必须考虑预测和决策主体以及规划和控制主体的行为特征及其对物的作用;2.必须考虑预测和决策对象中以及规划和控制对象中人的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物的作用;3. 以这两点为基础研究预测和决策与规划和控制的组织过程。

篇(6)

中图分类号:O21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26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some properties of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continuous random variables and discrete random variables, and to explore the probability of the two-dimensional continuous random variable in arbitrary curve is zero and the and one dimensional continuous random variable relationship. These problems are a few concepts between contact the basic problem description, but also in teaching easy to overlook problems. For this reason, to collate, to have a more clear understanding of random variables.

Key words step function; continuous random variable; marginal distribution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科学,通俗地讲,就是研究某种现象或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比如投掷硬币,出现正、反面的可能性有多大;在路上,偶遇一个孕妇,那么此孕妇生男孩和生女孩的可能性又各有多大?这个可能性就是概率论学科要研究的最主要目标――概率,那么要如何研究事件的概率问题,这就需要把随机现象引入到一个合理有效、逻辑严谨的理论体系中,在这个过程中,随机变量就像一座桥梁或基石,在理论研究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机变量从本质上看就是一个函数,或者更加清楚准确地描述为:从由随机试验的结果构成的样本空间到实数上的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映射。正是由于随机变量的存在,随机现象的研究中才将高等数学引入到了整个理论体系中,使得概率论学科获得了巨大的进步。随机变量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只讨论两种典型情形: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在概率论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发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浅显而直观,易于理解和接受, 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则有些抽象了。对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深层次理解,严重依赖于对高等数学相关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对积分和各种函数知识的掌握。另外,无论是离散型随机变量还是连续型随机变量,我们的主要目标都要研究其概率的取值情况,也就是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情况,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的内容就是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一些特点。通过对概率分布函数的详细分析,进一步加强对随机变量,尤其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认识,本文将几个关于概率分布的基本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其中第一个问题分别讨论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变量的分布函数的基本特点;第二个问题讨论了一维、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在什么情况下,概率的取值为零;第三个问题讨论了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与边缘分布之间的关系。在下文中,我们将以上三个问题逐一加以讨论。

第一个问题: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是阶梯函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是连续函数。这个结论正确吗?其逆命题成立吗?

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阶梯函数的定义。定义在区间[]上的函数,如果存在有限个分点 = …,在每个开区间(), 上取常数,则称之为阶梯函数。将此定义推广到无限区间上时,只要求满足在任意有限区间上如上定义(参见王梓坤(1996))即可。总之,无论有限情形还是无限情形,从图像上看,阶梯函数都会出现阶梯形状。 故而,当离散型随机变量取有限个值时,容易知道其分布函数一定是阶梯函数;然而当其取值为可列多个值时,则不一定是阶梯函数了。

例: 定义一个取值于(0,1)中的有理数 (互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如下:

= ,

其中 = , 为(0,1)上的有理数集。

显然,此随机变量确定的分布函数在区间(0,1)上的有理数点处都发生跳跃,其图象无法形成阶梯形状,也就不是阶梯函数。另外,更多的例子可以在朱作宾(1984)中找到。

这个问题的反向结论则显然是成立的,即如果一个分布函数是一个单调上升且右连续的阶梯函数时,则与其对应的随机变量一定是离散型的,并且随机变量的取值点就是跳跃间断点。

那么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情形又是怎样呢?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是一个变上限积分函数,一定是连续的,但其反向,则不然。如果一个分布函数连续且在每一点都可导,那么其导数就是对应的密度函数,也就是这个分布函数一定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然而,将此结论中的可导条件稍微弱化一点,改成几乎处处可导,则结论不成立。一个例子可以参见桂春燕(2015)。这个例子是基于康托尔集构造的,其过程比较繁琐,本文只介绍一下该例子的构造思想。其具体思路为:在非康托尔集上按特定规则定义为常数(该常数与点所在的区间有密切联系),而在康托尔集上定义为由非康托尔集上的常数序定的上确界(极限值)以保证连续, 通过这种方法构造的函数在非康托尔集上可导且导数为零,在康托尔集上不可导,而康托尔集为零测集,也就是说,我们得到了一个几乎处处可导且导数几乎处处为零的分布函数,故这个分布函数不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第二个问题:一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在任意一点的概率为零,这是一个显然的事实。那么这个结论推广到多维情形又如何呢?是否可以推广为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在任意曲线上的概率为零?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考虑一个二元可积函数在曲线上的二重积分问题,而在二维空间内曲线的测度一般为零,比如常见的幂函数、指数函数等初等函数确定的曲线,此时上述推广的结论是成立的。然而,数学常常会有让人惊讶的奇妙之处。事实上,曲线的测度不一定是零, 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皮亚诺曲线(可参见那汤松(1965))。关于此曲线的一种经典的构造方法是通过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4个小正方形,然后将小正方形的中心点相连,此过程不断重复递归,取极限后,可构造出一条曲线,该曲线可以覆盖整个正方形。这种语言描述显得有点不够严谨,赵明方(1965)给出了一类皮亚诺曲线的解析表达式,其具体定义如下:

在闭区间[0,2]上,令

且 = ,是整数,是[0, 36]上任意的一个实数。 再令

= , =

从而可由, 构造出一条曲线:,赵明方(1965)证明了此曲线就是正方形[0,1][0,1]上的皮亚诺曲线,可以表示正方形中的任何一个点。因此,如果在某个正方形上定义一个服从二维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则其在对应的皮亚诺曲线上的概率为1。不过,这种曲线是极其特殊的,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为避开这种特殊情形,我们可以限制曲线为可由一元参数方程确定的光滑曲线,此时光滑曲线的面积(测度)一定为零,那么我们的结论在光滑曲线上就一定是成立的,也就是说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在光滑曲线上的概率一定为零。

第三个问题: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是否一定对应连续型随机变量?反之, 如果边缘分布都对应连续型随机变量,其二维随机变量是否一定是连续型的?

这一个问题的前半部分的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假设二维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为,则的边缘分布为

= ,

故存在一个非负函数 = 满足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然而,其反向结论则不成立,可见下面的例子。

例:假设随机变量服从参数为1的指数分布,,则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为:

此时, = 0, 从而不存在一个满足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的非负二元函数,即不是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

以上几个问题,是概率论教学过程中需要留意的几个小问题,这些问题因为都是在非常规情形下出现,往往容易忽视,故而在学习研究概率论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谨慎认真的态度,既要对知识有直观的认识,又要严格对待理论体系的严密逻辑。

参考文献

[1] 王梓坤.随机过程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3.

[2] 朱作宾.关于离散型分布函数的一个问题.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19-21.

篇(7)

“核心问题”,指能激发和推进学生主动活动、整合现行教材中应该学习的重点内容、能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密切相关联的、能贯穿整节课的问题或者任务。①那么,围绕核心问题构设的课堂教学环节则应该具有如下特征:问题组围绕核心问题而设置,目标集中,纲举目张;问题由3-5个构成,符合思维的层递行,由浅及深、环环相扣;问题为激发思维推动活动而设置,促思激疑。而关键步骤则是找出文章的筋骨脉络,从整体感知、把握进入局部分析。文章的脉络骨架,则可从两个角度去探查,一为文体,形式结构;二为主旨,内在风骨。问题的价值并不在于获得唯一答案,而在于激发学生思考、探究。

从策略上来讲,我们可以在预设核心问题组时注意以下情况,并通过一些办法来解决相应问题:

一.目标聚焦功能。聚焦功能最大的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聚焦。问题是一种情境,是当前状态向目标状态的转化与操作。问题的预设或生成,就决定了要想达到的目标状态的指向。对应于教学中,就是教学目标的选择。问题的功能就在于能够通过提问,选择教学内容,简化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在进行梳理文章的教学中,问题不能太多,以3-5个为宜,其中应该有总摄或核心的问题,聚焦于文章的结构与内容,能够通过解决问题披文见情、披文见理。

二.环节组织功能。课堂是一个活动的思维流,问题可以决定流程,具有环节组织功能。好的问题应该是逐层深入,问题之间有思维的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师在不断训练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见,问题构成课堂流程,流程影响思维活动发展。梳理课文时,学生认知活动层次应该由低到高、文章分析应该由浅及深。

三.思维激发功能。问题促进思维活动。课文的梳理是以学生的研读、讨论、辩驳、师生的对话为主。教师仅仅起组织的作用,给大家创设一个思考的对象,提供一个对话的平台。“我们应该发现问题教学的课堂优势,这就是课堂里的诸多思维个体以及这些个体之间通过对话而形成脑风暴并最终将会带来的无穷的方法空间。”②这里所说的方法,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梳理课文时,教师不是答案的提供者,也不要做绝对的评判者,而应该是一场论辩的组织者,顺水行舟、迎风,把握着课堂活动的方向与节奏。

君子之学必好问。梳理文章,问得其法,问得其妙。倘能用基于“核心问题”的问题组来梳理文章,定能使文章“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8)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控制理论

波特是最早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公司价值创造过程是由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两部分形成的,这些活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是互相联系的,由此形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称之为价值链。企业内部从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交货以及辅助活动构成企业的价值链,而企业的价值创造正是在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某些活动创造的,因此,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各个活动进行有效的分析,能够找到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各个环节降低成本,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成本控制,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上游的供应商、企业、企业下游的销售商之间形成的链条构成了企业的外部价值链,企业要与上游的供应商企业形成战略联盟,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双方共赢,企业与下游的销售商要建立适合彼此的销售模式,在销售环节,找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企业在竞争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二、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乏整体价值链的成本控制观念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成本控制的理解是片面的,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工作也很少考虑价值链,也就是说企业成本控制的观念缺乏对价值链的正确认识,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工作要求全体员工都参与其中,企业各个部门以及业务全过程都进行成本控制,这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单薄,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为成本控制只是企业总经理和财务经理的职责,成本控制工作要靠行政手段才能实现,因此企业成本控制仍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的成本控制观念还相对落后,这就导致了高级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问题不加以重视,成本控制观念跟不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的各个部门只是以成本控制的考核指标为工作的目的,没有将企业经营的整个价值链贯穿在企业成本控制当中,只是单纯的降低企业成本,一味的强调节约成本,片面的要求企业各个部门降低成本导致了企业在某些需要加大投入的环节降低了竞争优势,从长远看来,这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重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一方面应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成本控制观念,将价值链的观念应用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中,强化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在全公司形成正确的价值链分析的成本控制观念。

2.偏重于企业价值链的内部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

传统的成本控制只注重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控制,只是降低企业生产过程的成本,这就使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局限在企业的内部,而忽视了企业供应和销售环节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所处行业成本控制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成本控制问题更是关注甚少,这就是没有从价值链出发进行成本控制,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生存发展,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从整体上考虑企业的价值链,必须通过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这就要求企业在了解国内外市场的状况和竞争环境的情况下,确定自己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为企业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企业要成长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还要考虑企业的外部价值链,对企业的上游企业供应商和下游企业销售商的成本情况也要重视,可以和供应商形成战略联盟,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对下游的销售商企业要及时了解其成本情况,对其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

3.企业提供的成本动因未充分考虑价值链

传统的成本控制认为企业成本费用只是料工费用,主要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而实际上成本动因是多样化的,例如企业规模的大小、所处的地理位置、产品的复杂程度、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供应商和顾客的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的关键因素,然而这些因素都是传统成本控制未曾考虑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恰恰是企业充分进行价值链分析而获得的因素,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能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因素。另一方面,企业提供的有关成本的信息主要是财务信息,而像顾客满意程度、市场占有份额、生产的弹性等隐含的成本信息,企业都没有全面的考虑到,也就是企业未考虑价值链包含的成本信息,因而企业对成本的信息掌握的是不全面,不完整的,没有真正的分析和了解企业的成本构成,这样不全面的信息就会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对企业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形成了阻碍,从长远看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4.企业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缺乏完善的体系,只注重的产品的直接费用,企业一般就是在成本的关键环节进行成本控制,其他次要的环节企业并没有加以重视,企业从整体上忽视了企业的价值链,更谈不上围绕企业价值链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也就无序的进行,进而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效率相对低下,不能对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企业的成本偏高,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利润高低,从长远看来就会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一个完善、综合考虑企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体系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只有有效的控制成本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样企业才能生存成长。

三、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企业价值链的成本控制观念

我国企业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相对落后,只是单纯的理解为节约成本,节约开支,片面的一味追求低成本,在企业的各项活动中都追求节约成本,并没有从价值链的角度进行成本控制的观念,传统的观念有时企业会因为节约一部分成本而导致了企业整体利润降低很多,这样企业就会因小失大,因此企业要树立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控制观念,从企业的内外部价值链出发树立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观念,即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2.从价值链出发扩大企业成本控制范围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发展、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成本控制的范围也应该不断的扩大,满足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只是注重企业内部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问题,忽视了企业的价值链和外部环境,未全面考虑整个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成本控制问题,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包括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交货等一系列的活动的集合。这一集合构成了企业的内部价值链,而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因此企业要分析每个环节影响成本发生的因素,对每一个环节发生的成本都加以控制,从价值链的源头开始就降低成本,进而逐步降低了整个价值链的成本,扩大企业成本控制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范围扩大到整个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降低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使企业的总体成本降低,进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3.准确定位企业各价值链的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就是指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包括作业量、物料消耗、规模、技术、质量等。企业要想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必须了解企业成本产生的原因。就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是以产品数量为成本动因进行成本核算,在单一品种产品生产的企业中,以产品数量为核算标准,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里,以机器工时、直接人工工时和直接人工工资为核算标准,折旧费、维修费等通过制造费用核算,要想准确的分配费用,进行成本控制就要把产品数量动因扩展到一系列更为详细的成本动因,从企业内外部价值链出发,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划分企业的成本动因,准确定位企业的成本动因,使得生产成本各组成部分使用相对应的成本动因,通过成本动因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企业的成本构成以及企业成本发生的情况,及时了解企业利润的高低,准确的确定企业成本动因有利于企业合理的降低成本,因此要识别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成本动因,正确对待企业的成本动因,合理的降低企业的成本,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4.完善企业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体系

从企业内部来说,其经营是一条价值链,因此在企业内部的研发、生产、销售、交货等各个环节构成了价值链,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控制问题都会影响企业的整体成本,从内部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可以确定企业成本发生的合理性,找出增加顾客价值的活动,并对主要增加顾客价值的活动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成本,建立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体系,完善了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真正的达到企业控制成本的目的。从企业的外部来说,对企业外部的上下游企业运用外部价值链分析供应商、企业、销售商之间的关系,使得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共同降低成本,企业可以和供应商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合作共赢,企业从原材料开始就进行成本控制,降低成本,企业与顾客之间寻求新的销售模式,降低双方之间不必要的成本,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在企业外部也形成一条成本控制的体系,这样内外部价值链的基础上构成了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使之不断完善。

[参 考 文 献]

[1]李运键.先进制造企业取得成本竞争优势所必备的成本控制新理念[J].经济研究参考,2012(16)

[2]袁轶颖.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3(8)

篇(9)

1、价值空洞和投资者的困惑

新技术革命以来,企业似乎纷纷开始沿着一条偏离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的轨迹发展起来。传统经济资源(现金、存货、设备等)的经济重要性在下降,而商标、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开始显现其价值代表的姿态。尤其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更是成为企业价值的首要源泉。但是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不同的是,后者经过与实践的长期相互作用已被传统的会计系统所吸纳,而前者却一直没有被正式纳入财务报告的信息范畴。虽然企业的财务报表并求反映人力资源的信息,但由于企业人力资源差异带来的未来现金流的明显差异却是客观存在的。这一表现在企业财务报表外的信息却被理性的投资者所捕捉,于是,投资者纷纷开始偏离企业报表中资产的价值数据,将资源投向其认定为人力资源价值高的企业。从而,企业的投资价值与企业报表中资产价值的巨额差异出现了,并呈现出随着知识经济形态的到来日益扩大的趋势。最有说服力的可能是广为引用的微软和英特尔的例子。这两家公司的账面价值之低与其市场价值之高,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这种差异就像一个巨大的价值空洞,让传统会计无法实现真实反映企业价值的目标。

面对这一价值空洞,投资者显得有些无所适从。那些习惯依赖会计信息的投资者发现他们所依赖的信息越来越失去相关性。众多的投资者在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面前要比以往更加依赖主观的臆断。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他们希望得到比现有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新的更加值得依赖的会计信息,以解决由于企业价值空洞带来的困惑。

2、对价值创造和经济活动认识的逐步深化

价值从何而来?什么是经济活动的本质?马克思为我们做出了这样的解答:劳动是价值的源泉,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三个: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即人的要素是首要的,他们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是对劳动对象加以改造的主体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但纵观人类漫长的经济活动的,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资源和资本被看成是价值的源泉而被人热烈追逐,价值的源泉——行为被视而不见,而创造价值的主体——劳动者更是沦为自然资源和资本的奴隶,被资源和资本的主人当作他们的“会说话的工具”看待。奴隶主、封建主和资本家用残酷的剥削展示了他们的“财富创造更多的财富”的野蛮逻辑,用劳动人民的斑斑血泪证明着物力资本对人力资本的强权支配。1776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中获得经济优势的精彩观点,第一次从经济学角度人的行为对价值的作用;随后罗伯特。欧文则认识到“关注雇员对企业是有利的”,开始关注人不同于机器的因素,反对残酷剥削;泰勒通过对工人生产行为仔细的观察研究,把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联系起来考察和管理,创造了管理,用奇迹般的生产效率在历史上第一次证明了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不同。随后由霍桑实验开始的行为科学则更科学、更广泛地揭示了经济活动的真实面貌,推动了人们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人和人的行为在价值创造中的重大作用和经济活动是人和物的结合体的真实面目。而促使人力真正摆脱物力束缚的动力,则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形态的转变。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知识和技能成为生产经营的关键,也使得智力劳动超越体力劳动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实践证明,劳动越是体现与劳动资料不同的特性,就越是获得摆脱资本对它的控制的能力。可以展望,知识经济将使劳动恢复其价值源泉的真实地位,使劳动者成为资本的主人;它还将揭示经济活动的人和物统一体的真实面貌,使得研究人、关心人、造福人、发展人成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主题,使得人和人的行为的信息成为企业信息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管理领域的崭新变革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物力资本中心观向人力资本中心观的转变,管理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决策者和管理者逐步认识到对人的管理才是企业管理的中心所在。“企业再造”、“立体管理”、“流程重组”、“第五项修炼”、“经营未来”等一系列理论与都蕴涵着对人及其组织变革、改进人的行为以获得竞争优势的思想。这使得人及其行为的信息成为企业高层管理者迫切的需求。团队组织、虚拟组织、无边界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使得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的界限变得模糊,服从命令的管理模式逐渐向自我取向的管理模式过渡。这又使得以往只需要服从命令不需要自我调整行为的企业员工面临自我决策、自我调节行为的新任务。

管理理论和方式的发展及管理组织形态的变革,带来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变化:一是会计信息需求类型的增加,个人或组织的行为的价值信息成为新的需求热点;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扩大,全体员工也成为信息使用者。这种新的信息需求为三维会计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动力。

4、新的产权主体和新的产权界定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带来了产权关系的重大变化。如果说产权观念的产生是产权关系的第一次革命,而产权的多元化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产权关系的第的话,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产权关系将迎来它的第三次革命,那就是劳动者将凭借他们的劳动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产权主体。土地、资本与劳动,被古典经济学称为社会生产的三大要素。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人类不同的发展时期,这三大要素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围绕企业的产权,要素的所有者不断地进行着重复的博弈,博弃的结果决定了产权分布。由于稀缺性的要素往往在社会生产中扮演着决定性的关键角色,这种关键角色使得这些稀缺性的要素所有者在重复博弈中取得优势地位,并借此取得社会生产中的支配性产权。在奴隶社会,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而劳动力十分短缺,谁拥有劳动力,谁就在社会生产中拥有产权。因此,拥有大量奴隶的奴隶主就成为产权主体。发展到以农牧业为主的封建社会之后,劳动力资源增长,相对劳动力而言土地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资源(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印度两河流域等地区更是如此),而地主凭借其对土地的所有权成为自然经济时期最主要的产权主体。发展到以传统工商业为主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成为制约社会生产的关键要素,而资本家就凭借其资本所有权成为商品经济时期最主要的产权主体。千百年来,这种在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博弈从来没有结束过,只是不断地达到暂时的均衡,然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要素之间的相对地位的变化,又开始了一轮新的博弈。但是,以往的博弈结果有个共同的特点:无论是奴隶主、地主还是资本家,都是以物力资源所有者的身份牢牢占据着产权主体的支配地位,而劳动者基本上只在物力资源所有者的支配下得到仅仅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当人类进入知识经济阶段,新的经济形态让人们能够以从未有过的效率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也使财富的分配逐步走向公平。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这是一个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为主的知识经济时期,知识和智力将超越物力资源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关键,人力资本对企业利润创造的贡献超过了物力资本,这将使得拥有知识的劳动者逐渐在产权的连续博弈中取得优势地位,凭借其劳动历史性地第一次成为企业的产权主体。这是生产力发展对产权分配影响的必然结果。

劳动者成为产权主体带来了新的信息要求。作为新的产权主体的劳动者和原有的产权主体都要求企业的会计能提供真实可靠的计量有关生产要素贡献的信息,以便进行产权界定和收益分配,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同生产要素的贡献得到正确计量也是企业能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进而在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对于这一点,新制度经济学家早有所论述。他们认为,企业活动实际上是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合作过程,合作能利用彼此的比较优势,这种合作生产叫做“队生产”。但“队生产”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生产率的计量问题,因为如果不同质的生产要素其生产率在生产中能够得到精确的话,组织就能够根据其生产率提供相应的报酬,要素之间的合作所产生的比较优势就完全实现,生产率就很高,如果经济组织的计量能力很差,报酬与生产率之间只有松散的关系,生产率就较低。因此,劳动者产权大小及比例如何确定?收益如何分配?这是产权主体和产权关系变化后的知识经济中的新型企业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5、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空前发展是三维会计的技术支撑

一种理论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往往离不开相关理论和技术的支持。数学与文字的发明和发展是一维会计的前提,纸和印刷术则促进了二维会计的发展和传播,而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则成为三维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以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信息技术神话般的飞跃,彻底地扫清了三维会计的技术性障碍。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同时又极大地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这无疑为会计系统的改革创造了空前有利的必要条件,也使会计从二维会计提升到三维会计的飞跃成为可能。

6、现行会计的缺陷

会计是其环境的产物,与其演进过程中的特定背景相适应。当环境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时,就显露出很大的不适应性:首先,会计的对象“见物不见人”,将人力资源这一主导性要素排除在外,就有舍本求末的缺陷;其次,将价值性信息与其导致的主体——人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信息无法反映经济活动的本质;最后,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强行把在立体空间进行的动态经济活动平面化、静态处理,这样会计的反映与经济活动的现实不符。

7、二维会计的内在逻辑分析:是否具有可扩展性

现行会计建立在“资产”和“权益”这二维基础上,可称之为“二维会计”。由这二维要素形成的会计等式为“资产=权益”。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很难看出扩展的可能途径。但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考察:“资产”和“权益”是与价值信息的不同方面相对应的要素。与资产对应的是进入会计对象范围的客观物质,例如原材料、现金等,无形资产也属于这种物质的范畴。因为它们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些物质是价值的载体,说明的是“价值在哪里”的问题。价值的存在是以这些物质的存在为前提的,如果这些物质不存在了,价值也会随之消亡。而与存在相对应的则是一种权利,这种权利某种程度上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由人与人对价值的评判及其在评判基础上的协议或契约决定的。例如债权人权益与股权人权益都是如此。它体现的是价值的归属,即“价值到哪里去”的问题。于是,传统二维会计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就可以转变形式,表述为“价值的载体=价值的去向”或“价值的存在=价值的归属”了。这个二维价值的等式是否能够进一步扩展呢?一个顺向思维的问题就是:既然有了“价值的存在”和“价值的归属”,为什么没有“价值的源泉”呢?于是,一个符合逻辑推论的新的维度出现了——“价值的源泉”。我们将在后面讨论的行为要素正是说明“价值的源泉”的维度,这与二维会计的内在的逻辑扩展方向正好一致。因此,一个必然的选择就是:在三维价值逻辑“价值的载体=价值的源泉=价值的归属”的基础上,以行为作为第三维,建立“资产=行为=权益”的“三维会计”。

二、三维会计的基本问题

1、对会计的新分类:按维分类

长期以来,会计界一直按“式”对簿记进行分类,就是把簿记分为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而本文提出按照新的分类标准将簿记分为一维簿记、二维簿记和三维簿记,并相应形成一维会计、二维会计和三维会计。

将簿记分为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的分类标准可以理解为记账方向和方法的不同,具体来说是会计分录涉及的账户和方向(入口、项目、条目)的多少。显然,这是一种根据簿记法这一事物的形式进行分类的方法。本文提出的按维分类的方法,则是一种根据簿记法和会计这一事物的进行分类的方法。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维”是纲要纲纪的意思,即构成所指事物的关键要素和基本内容:“维”也是构成空间的基本要素,也即从空间上看,“维”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内容和其存在方式。以维分类,是指以簿记法和会计的对象要素的内容和多寡作为分类标准。簿记法和会计的对象要素是随着簿记和会计的变化发展而发展的,初期的簿记法只反映财产的数量和变化,可称为以“财产”(资产)为基本要素的一维簿记(会计);后来簿记法逐渐把权益也纳入了其对象范围,基本会计要素变成“资产”和“权益”两个,这时可以称为二维簿记(会计)。而三维簿记和三维会计将其对象要素进一步加以扩展,形成三个对象要素。

按式分类和按维分类在存在区别的同时也存在密切的联系。维是簿记法的内容,式是簿记法的形式,而内容与形式从来就不是相互孤立的。维是式反映的内容,而式是维表达的手段。一方面,一定的内容必定需要一定的形式来表达。一维簿记的一维要素客观上要求以单式簿记作为记账手段,而二维会计的二维性质则客观上要求与二维要素相联系的复式簿记成为其记账方法。另一方面,一定的形式总为一定的内容服务。单式簿记虽然能很好地为一维簿记服务,但如果把它应用到二维会计则显得繁杂而无序,难以建立账户之间的勾稽关系,严重制约了二维会计相对一维簿记的优势的发挥;复式簿记中的因果复式簿记固然可以用于一维簿记,但作为复式簿记主要形式的分类复式簿记却只能用于二维会计。而从簿记历史发展的实践上考察,簿记的维与簿记的式总是相互联系的,与一维簿记阶段对应的主要是单式簿记;而与二维会计阶段对应的是复式簿记。

井(尸九)雄仕先生的有关复式簿记的分类的观点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式”与“维”的区别与联系。井(尸九)雄仕先生在其1967年的著作《会计计量基础》中提出,复式簿记实际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因果复式簿记,另一种是分类复式簿记。两种复式簿记存在的原因和记账的基本原理都是不同的。因果的复式簿记不涉及两个基本元素,是单元素之间的复式簿记。例如用现金买原材料,记为:借“原材料”,贷“现金”。它实际上是一个赋值的过程,即把付出的现金的价值转移到原材料的身上,其基本原理是历史成本原则。它表现的等式关系为“增加=减少”。而分类的复式簿记则必然涉及到两个基本元素,它是双要素之间的复式簿记。例如股东投资,借“资产”,贷“所有者权益”。它的基本原理来源于对同一物质的不同分类(资产、权益)和各种分类之间的恒等关系。它表现的等式关系为“资产=权益”。由此,井(尸九)雄仕得出结论说:“虽然,巴其阿勒把‘借:伯勒漠-糖,贷:现金’这类经济业务解释得好像在概念上和‘借:现金,贷:资本’这类分录毫无区别,然而,这两笔分录在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根据井(尸九)雄仕的结论进一步分析,不难得出推论:既然因果的复式簿记并不依据二维会计的“二维”的存在而存在,而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存在依据,因此它可以存在于任何维度的簿记形式之中,只要这种簿记仍以历史成本原则为记账原则即可。从历史上看,一维簿记时期也的确出现了因果的复式簿记。中国的“三柱记账法”就是一种采用复式记账的一维簿记。而分类的复式簿记则因为其依据是对簿记要素的分类,故与簿记的维度息息相关,它的存在以及形式要依据簿记的维度来决定。分类的复式簿记必然以二维会计为存在基础,一维簿记阶段是不可能出现分类的复式簿记的。从历史上看,分类的复式簿记也是在二维会计出现以后才出现的。最早的分类复式簿记之—威尼斯簿记中的多纳多索兰佐兄弟商店簿记和安德列亚巴尔巴里戈父子商店簿记都是已经出现“权益”要素的二维会计。

一方面由于历史上没有按照簿记法反映的基本要素的内容进行分类的先例,也没有“一维簿记”或“二维会计”这类名词,另一方面由于“维”与“式”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加区分影响不大,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将维与式区别开来。在许多论述中,“式”是包含着“维”的内容的。人们谈到复式簿记的时候,往往已经把二元基本要素资产和权益包含在内,所见的绝大多数对复式簿记的论述都是如此。

2、三维会计的基本前提

研究三维会计,也需要首先建立一些假设条件。这些假设条件是将行为作为会计基本要素进入会计系统的前提,也是具体设计三维会计系统最重要的基础。这些假设是:

(1)行为是价值变动的主要源泉,是企业资产、权益变动的原因。

社会生产经营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作为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结果的价值变动自然与人的这些活动或者说行为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价值变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结果。对于这一点,无论是亚当。斯密和卡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还是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要素学说都已经说明。另一方面来看,人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就在于转移和创造价值,因为这样人本身才能生存和发展。虽然从会计的角度来看,除了人的行为之外,资产的价值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等,但是与行为相比,这些因素的作用是不可控的、次要的,所以行为是价值变动的主要源泉。

价值有其载体,从会计的角度看,这个载体就是资产。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实际上就是由许多人许多种行为组成的。从目的来看,企业的这种种行为就是为了改变资产,并通过改变资产获得价值的增值;从结果来看,正是这种种行为改变了资产的性质,使得资产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也正是这种种行为改变了资产的数量,使资产增加和减少。因此,行为是企业资产变动的原因。

价值也有其归属,从的角度看,这归属就是权益。契约的观点认为,权益总是由各种契约关系决定的。这些契约有明示的,也有隐含的。契约的重要作用和结果就是将某种权利与义务与人们的作为或不作为联系在一起。例如,因为我工作(作为),所以我拿工资;或因为我保密(不作为),所以我获得奖励等等。对而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契约。这些契约是企业存在的基础。新制度学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企业是契约的组合体”。在企业众多的契约中,权益契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权益契约决定了权益的结构和权益的分配方式。虽然随着形态的变化,这些契约的形式和其决定的权益分配方式在不断地变化,而且这种分配方式也并非都具有效率和公平,但有一点却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只有作为或不作为契约规定的行为,才能获得契约规定的权益。投资者只有按照股权契约的规定,做出了向企业投资、购买企业股票的行为才能成为企业的股东享有所有者权益;债权人只有按照债务契约的规定做出了向企业投资,借出其资产的行为才能成为企业的债权人享有债权人权益;劳动者只有按照劳动契约的规定,做出向企业投入其劳动的行为才能成为企业的劳动者权益人享有劳动者权益。因此,行为也是企业各种权益及其变动的原因。

(2)关于价值的行为属性的信息是有用的。

只有行为的信息对信息使用者而言具有效用,提供这一信息才有其必要,三维会计的建立也才有意义。从会计信息质量目标的角度上看,也只有行为的信息是有用的,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才符合两大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之一的相关性质量目标。显而易见,有关行为的会计信息符合这一质量要求。

首先,行为是价值的主要源泉。这使得通过对行为及其对价值的计量和反映,一方面能为所有者提供资本保值增值的信息,为管理当局提供解除资本经营、保值增值的责任的工具;另一方面,为经营管理人员提供行为价值的信息,为控制无效和低效行为,增加有效行为和高效行为提供信息支持,从而为企业竞争提供优势。其次,行为是资产变动的原因。这使得关于行为的信息成为考察资产变动过程的依据;更进一层,使得这些信息成为考察企业价值变动过程的依据,因为价值变动历来就是通过资产的变动来表现和衡量的。例如,有了生产加工行为的具体数据,一方面可以考察这些行为怎样一步步引起产品形态的变动,另一方面更进一步可以与其它信息综合起来,考察这种行为下的产品怎样增加其价值。前一种信息可以为评价资产的生产管理责任提供数据;而后一种信息则可以为资本的保值增值责任提供数据。而对企业管理层来说,两种信息都可以为增加有效增值行为和高效增值行为,消除无效增值行为、减少低效增值行为提供宝贵的数据。这些数据无疑将成为面临激烈竞争的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法宝。再次,行为是权益变动的原因,因此提供行为方面的信息有利于考察权益的变动原因及其过程,保证各个权益人的权益不受侵犯,报告履行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情况。

(3)行为可以用适合的进行确认和计量。

首先,行为具有质的可区分性。人们对行为的认识程度已经足以将行为同别的事物区分开来。对于会计来说,则是会计人员具有的知识已经足以将行为同资产与权益区别开来。行为可以分解,不同行为之间可以相区别。马克思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学说已经说明了劳动行为的可分解性,而近代和行为的结果也充分说明行为是可以分类分层研究的。行为具有行为主体上的可区分性。一个行为或一组行为总是由特定的主体做出的,这个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行为具有质的可分性使得把行为要素进行细分类,建立行为明细账成为可能。

其次,行为具有量的可衡量性。行为具有质的可区分性只是行为可以作为会计要素的必要前提,而只有行为具有量的可计量性特别是具有用货币表示的价值量的可计量性,才符合会计要素的确认的基本规则,其信息才具有真正的决策意义。所以,行为具有量的可计量性是将行为作为会计要素进入系统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在考虑行为的价值进而对行为的价值进行计量的时候,首先应当明确三个:第一,会计系统中的价值是通过对资产价值的衡量来计量的。一方面,资产是价值的载体,是价值的具体存在形式和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最直接目的,所以对价值的衡量只能通过资产来进行;另一方面,资产的变化往往有确实的凭据,通过资产来衡量价值虽然不一定最准确,却具有一种让人们可以接受的客观性。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则易于解脱报告责任,降低遭受责难的风险。权益的价值变动就是通过资产的变动来衡量的。行为作为第三维会计要素进入会计系统,其价值必然也要通过资产的变化来衡量。第二,会计系统所考虑的行为的价值是行为对企业的价值。一个行为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价值是可以从多种角度考虑的,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其价值量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如同资产的价值概念一样,作为会计要素进入会计系统的行为价值的概念只能是从企业角度考虑的价值。因此,在衡量行为的价值时,不能把行为对其他主体的价值的影响确认和计量过去。例如,对企业管理人员利用公款进行与经营无关的吃喝这种行为的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就可以分为对社会的价值、对企业的价值和对个人的价值,它们的价值量显然是不同的。这种行为对社会和对企业的价值可能是负值,但对公款吃喝的个人来说,却是正值。而我们衡量一种行为或一组行为的价值,应当从企业的角度进行衡量。这不仅是因为会计主体假设决定了会计的反映空间,更重要的是,只有从企业的角度考虑和计量行为的价值,才能使得这些信息具有价值。从上例来说,只有真正按照行为的企业价值把公款吃喝行为记为负值,才能避免这种行为的无效性。第三,会计系统中的价值量衡量的准确性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方面,会计在许多情况下,必须对成本或价值作出估计。使用合理的估计,是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些方法可能使得会计信息产生了相对的准确性,但是这并不降低项目的可靠性。例如折旧的估计和坏账准备的提取就是这样的方法。另一方面,即便采用的是准确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也是相对的。实际上,各种各样的价值量衡量方法之所以在会计中被采用,其条件并非是它必须绝对准确,而是它能得到人们的承认,能够作为达成各种契约的基础依据。方法的准确性只是人们在考虑是否接受这种方式的一个因素而已。因此,我们在计量行为的价值的时候,也只能要求一种相对的准确性,这种相对的准确性只要能使行为的信息质量达到使用者的信息质量要求,能够作为确定契约和做出决策的依据就可以了。

3、三维会计的基本特征

三维会计是在传统的以资产、权益为基本要素的二维会计的基础上,增加行为基本要素的三维立体会计信息与管理系统。与以往的会计形态——一维会计和二维会计相比,三维会计具有许多新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有:

(1)三个基本的对象要素:资产、权益和行为。这是三维会计的最根本特征,也是其与一维会计和二维会计最大的区别所在。

(2)新的会计等式:“资产=行为=权益”。其中,资产是价值的载体,行为是价值的源泉,权益是价值的归属。

(3)三维会计空间:企业空间。

在明确了三维会计的基本要素之后,再将三维会计的“资产-权益”、“行为-资产”和“行为-权益”三个平面进行组合,可完成从平面到空间的和综合。将三个平面按照其内在逻辑组合可以形成以下空间图:

其中,三个方向轴分别是行为、资产和权益基本要素,动态要素为:资产增值、资产减值、资产净值,行为增值、行为减值、行为净值,权益增加、权益减少、权益净值。

这样,三个方向轴或三个基本要素、三个二维平面、九个动态要素构成了三维会计立体空间,这个空间有点有面,有静有动。通过这个空间,三维会计实现对会计主体的价值流动的过程和结果,对企业价值的源泉、价值的载体和价值的归属进行全面立体反映。三维会计空间的建立,也使得用会计的语言描述企业发展态势的方式从平面扩展到空间,从而变得更为生动和形象。成长企业在空间上不断扩张,而收缩和衰落的企业则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稳定的企业只能维持原有空间。

(4)采用三式关联记账规则

三维会计等式中的各要素的增加和减少,不再像二维会计等式中那样用同样的记账符号表示(例如,在二维会计中,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都用“借”表示,资产减少和负债增加都用“贷”表示),而采用不同的记账符号表示。基于这个原因,在设计三维会计的记账符号时,我们不但要对不同类别的要素采用不同记账符号,还要对同一要素的增加、减少也用不同符号加以区别。因此,需要的记账符号数目就为“3×2”=6个。本研究设定,这些符号及其与要素变化的关系如下:

资产增值-“增”,资产减值-“减”;行为增值-“正”,行为减值-“负”;权益增值-“来”,权益减值-“去”。

其中,资产指的是资产类账户,包括“资产”、“资产增值”、“资产减值”、“资产净值”四类;行为指的是行为类账户,包括“行为”、“行为增值”、“行为减值”、“行为净值”四类;权益指的是权益类账户,包括“权益”、“权益增值”、“权益减值”、“权益净值”四类。于是:

因为:资产=行为=权益,同时,资产净值=行为净值=权益净值,

所以:资产增值-资产减值=行为增值-行为减值=权益增值-权益减值,

转化为等式:

“增”-“减”=“正”-“负”=“来”-“去”

根据三维会计等式设定的行为引起资产或权益内在变化的,可将其记账规则总结如下两条:①每笔分录都包含行为要素,即或者有记账符号“正”,或者有记账符号“负”,二者必居其一;②在记账总金额上,资产增减值之和、行为增减值之和、权益增减值之和永远相等,即资产、行为、权益三维综合平衡。

以上规则的制定是基于行为是一切资产和权益变化的原因的假定,同时也基于“资产=行为=权益”的基本会计等式。为便于记忆,将上述记账规则称之为“三式关联记账法”,简称“三式记账法”,其基本概括为一句话,就是“非正即负,三维平衡”。

(5)建立三维报表体系与立体信息结构。三维报表不但报告资产变动情况——企业财务状况表和权益变动情况——损益表,还报告企业在会计期间的行为价值情况,即企业经营行为种类、性质、过程和效果。其中效果就是行为怎样影响资产和权益的变动的,不但说明行为的结果,还充分说明行为的过程,并适当说明行为的原因。新设计的报表体系是:三维财务状况平衡表、行为增值表、资产增值表、权益变动表,以及有关的附表。

三、三维会计的意义与前景

(一)三维会计提供的新信息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支持

1、三维会计能提供的新的基本信息

三维会计通过将第三维向量“行为-价值”纳入会计体系,极大地扩充了会计的信息容量,形成了三维立体信息空间,因而较二维会计具有巨大的优势。具体来说,三维会计能够提供以下新的基本信息:

(1)有关企业劳动者劳动效率的信息。由于将价值的变化通过具体行为来核算,就使得每个劳动者自己的行为对企业所做的贡献大小一目了然。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劳动消耗的相关信息都可以从账户中得到,这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资源配置提供了量化管理的依据,必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提供了劳动者权益的信息。劳动者作为企业权益的所有者之一,其依据就是劳动者用自己的劳动能力向企业投资,通过劳动创造了新的企业价值。但劳动者特别是作为个体单位的劳动者个人究竟应当拥有多少企业权益,却一直无法衡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二维会计不能提供有关劳动者行为带来的企业价值变化情况的信息。三维会计通过将行为这一要素引入会计系统可以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3)提供了行为对企业资产个别成本和价值的作用和责任的信息。通过对经济行为的价值影响的计量,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些行为对企业资产的价值和成本的影响。这一方面使以市场价值和企业个别成本对资产进行计价成为可能,企业得以获得怎样降低企业资产个别成本的信息,另一方面可明确导致当前结果的责任。

(4)提供企业发展潜力和更相关的决策信息。相对二维会计提供的资产、权益和传统的收入、费用信息,三维会计能提供对企业价值增长原因更加相关的经济行为的信息。从而,三维会计能使其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增长趋势有更准确的把握,因为企业的未来更多地取决于运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质量。

除了以上新的基本信息,信息提供者或使用者还可以通过将三维会计的基本信息加以重新整合来获取更多更深层次的信息。

2、三维会计对相关领域的支持

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三维会计的实行将给相关领域特别是直接依赖会计信息的领域提供巨大的支持。本文仅以人力资源会计、生产管理、作业成本和责任会计为例说明。

(1)三维会计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支持。

三维会计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支持,首先表现在三线会计能够提供行为对价值的贡献的相关信息,从而为人力资源价值的衡量提供重要的数据。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是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的最大难题之一。以往的价值计量往往采用成本、工资贴现、商誉比例等方式来计量,却都难以真正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实际上,人力资源的价值正在于它能通过其行为创造价值。因此,人的行为及其对价值的影响的数据,应当是计量人力资源价值的最重要的依据。以往的二维会计的局限性注定它不能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而三维会计的实行则将彻底弥补这一信息空白,它提供的经济行为价值的历史数据,也就成为计量人力资源现实价值的重要依据,从而通过对人的行为价值计量实现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为解决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问题提供最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三维会计的实行,能突破二维会计确定物力资产创造价值并分享全部收益的观念,把价值创造过程提升到人的层次来确认和计量,从而能够进一步确定人对企业所作的贡献的大小,为确立人力资本中心观,确定企业收益在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以及各不同人力资本之间的分配提供信息支持。这将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会计不把人力资源作为一项权益确认和计量的局面,为财务会计与劳动者权益会计的统一提供基础。

(2)三维会计对作业分析的支持。

总体来看,作业分析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资源动因分析、作业动因分析和作业综合分析。由于传统的二维会计是建立在对资产层次的价值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上,而作业分析的对象却是企业作业,这就造成了信息系统与信息用途的不相容。因此作业分析的三个层次分析的原始数据都不能直接从二维会计系统获得,而必须通过对二维会计信息和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信息的综合分析获得。这一方面提高了作业分析的工作难度,另一方面影响了作业分析的准确度和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而三维会计的实行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三维会计本身建立在对行为层次的价值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上,实现了会计信息与作业分析的无缝链接,作业分析所需数据可以很方便地从会计系统直接获得。因此,三维会计的实行将对作业分析提供最有利的支持。

(3)三维会计对企业生产管理的支持。

实践证明,最高级的生产管理形式是人的自我管理与外在管理的有机统一。而为生产者提供其行为及其结果的信息是实现有效自我管理和外在管理的前提。二维会计由于其二维局限,只能侧重于为外在管理提供信息,而三维会计突破了这一局限,它不但包涵了二维会计的信息平面,还通过行为这一第三维度建立起三维信息空间,使得它不仅能够像二维会计为外在管理提供相关信息,还将价值的考察具体到人的行为层次,实现了对人的行为及其价值影响的确认和计量,成为能够提供自我管理信息的崭新系统。只要采用适当的信息输出方法,就能进一步实现向行为人及时提供自身行为的相关信息,从而使生产者能够及时主动地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调整自身的行为,建立起高效的信息良性反馈机制,真正实现行为者的自我管理。

(4)三维会计对责任会计的支持。

责任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明确责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原理可以用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解释为:事后的交易费用可以用事前的交易费用来降低。建立在传统的二维会计基础上的责任会计由于会计系统不能提供有效的与行为人行为及其价值影响相关信息的固有局限,难以对责任人的行为责任做出准确的界定。因此,在责任会计实行的过程中仍然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三维会计的实行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按照需要将行为人的行为及其结果予以确认和计量,使行为人的责任一目了然,大大降低事后明确责任的交易费用。这为企业中责任会计的有效实行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篇(10)

一、语言学习的目的

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虽然它不是人类交际的唯一形式,但毫无疑问,它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我们精心设计的整个社会结构都是通过语言来调节的。假如我们没有口头语言和后来的书面语言,就不可能创设这样一个如此复杂的社会交往系统。可见,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不是为了显示他们可以记住各种各样的语法或语音规则。

二、英语学习所面临的问题

外语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会运用。无论学了多长时间的英语,无论学了多少英语,不论是小学、中学、大学,教学大纲上对“说”英语都有明确的要求。新课标对小学英语一、二级中“说”的技能有着详细的描述。由上述可以知道,“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用思维去组织自己的想法,直接在图片或教师的提示下说;第二种是根据一定要求,经过思维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整理,从而正确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通俗地说也就是灵活运用。对于前者的要求,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教学中达到要求,但相对而言,后者的要求就比较难达到。虽然教师心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做到灵活运用英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好英语”,而且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效果并不好。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不敢张口说英语,有的学生初中英语要学完了还不敢用英语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尤其是我们农村的中学英语教学更是难。有一年我到一个三年级的班上借班上课,上课之前我在班上用英语和学生交流,班上有一半的学生对我的“Nice to meet you.”“What’s your name?”都不敢回答。虽然他们知道怎样回答,但就是不敢张口和我对话。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英语,进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问题也就成了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问题存在的原因

学习效果不好并不等于教师的工作做得不够多。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英语氛围,比如各种活动丰富的英语角、英语超市、英语剧社等,学生似乎也很感兴趣,但最终还是离不开教师或多或少的提醒和帮助,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有所创新。因此,这些活动很难说对学生综合应用的水平有多大意义上的提高,无非也还只是美丽包装下的表演而已。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中国学英语会有这么多“哑巴英语”的现象?

首先从教师角度来看,有这样一些原因:1.受英语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以知识为本,重知识传授,轻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2.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单纯的机械训练,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性学习;3.教师所创设的教学语境不够真实,缺乏生活化的真情实感的语言实践;4.英语学科评价虽然也有口试,但还是偏重语言知识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实践的形成性评价。以上这些原因最终使学生处在被动地位,久而久之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思想就像套上了枷锁,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所需的“主动”、“自我体验”是相矛盾的。在现实学习中,常常是教师要求做什么,学生才做什么,根本谈不上课外主动思考和运用。学生最多也只是按教师要求背一背单词和课文,要不就是表演课文,即使是教师要求下的自由表演也还是离不开文本的限制。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缺少用英语的主动性,少了思维的参与,自然而然就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在“学好”的基础上说“运用”都如此难,更何况实际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还没“学好”就谈“运用”,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学生要真正达到灵活运用,在教师监督下的打好基础是必需的,其次才是发散思维。根据上述情况,从学生角度来说,造成不能灵活应用英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语言积累不够。

2.脑海中只有支离破碎的单词、短语和单句,没有语篇感。

3.只能在教师设定的模拟情景中表演,不能灵活表达。

这三个原因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一原因是后一原因的基础。因此,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层层递进的,只有在解决好前一原因后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后一原因。

四、采取措施及具体实施

1.解决语言积累不够的问题

(1)通过朗读培养良好语感。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它和语文教学一样,重在反复读,时刻练,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朗读是巩固旧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美的语音、语调、语感的好方法。我要求学生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进教室朗读书上出现的所有句型、对话和短文,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感。

(2)大量背诵,积累语言素材。

为了学生将来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能够将英语脱口而出,我要求学生把功能句型整句背诵,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是流利表达的基础。

2.解决学生脑海中没有语篇感的问题

学生有了大量的背诵后,为什么还是不能脱口而出?因为大量的背诵还只是输入。没有在实践中进行过有效的对话,还不能说是完全掌握。学英语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使是在大量背诵的基础上,在陌生环境中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脑海中最先出现的仍可能是几个关键词,而不是整句话,所以在实际生活的自由表达中,会有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于是,表演课文就成了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但从背诵到表演课文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表演课文之前,要让学生至少能有完整的一句话的输出。如果能达到在任何情况都“逢问能答”的程度,就为从“句”的输出到“篇”的输出奠定了基础,因为能做到在任何情况的“逢问能答”说明学生是真正理解意思的。这就避免了某些学生背得很熟,却是有口无心的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按课文表演,这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背诵到表演,有利于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加深感悟。但仅仅是表演课文还远远不够,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按其功能性创设类似的情景再次让学生表演。有了前面这些大量的工作作铺垫,学生的表演可能会加入自己的思想,但扩展还不是很大,而且整个对话的结构还是会受到课文的限制。尽管如此,这也为学生灵活运用英语搭建了一个台阶。

3.解决不能灵活表达的问题

经过前面几个步骤的训练,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对话,虽然受到文本的限制,但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启动,只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果此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英语,他们往往会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会出现冷场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前几个步骤中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来回答,或是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接到任务后进行对话。这些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学生的思维也是被动的,自然而然也就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在此基础上,我们非常必要而且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学生张口。大部分学生都害怕张嘴说,更害怕说错,对自己没有信心。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克服这个问题,让学生树立信心,体会到说英语的乐趣,进一步热爱英语。

五、结语

总之,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它进行交际的能力。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与挑战。这对英语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英语是为了懂得英语,而不是仅为懂得英语知识而学习;学习英语是为了用英语与人交际,而不是仅为向人炫耀自己已学了多少英语知识。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指导者,中学教师们应该大胆地摈弃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优先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11)

1、利用网络提供开放式个性化活动,拓展学生探究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2、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鱼的纹样的运用,以及鱼的纹样的设计方法、创作来源。从而使学生在“获取――内化――提升”的认知中完成构建新知。

二、活动目的:

本教学活动力图通过网络图片、动画等方法,引导孩子会运用概括、简化、夸张与变形等手段设计出不同鱼的纹样的形态,并运用点、线、面以及色彩等元素装饰鱼。通过欣赏,感受鱼的纹样的装饰美感,通过引导、分析、尝试,理解鱼的纹样的独有特征。会运用概括、简化、夸张与变形等手段设计出不同鱼的纹样的形态,并运用点、线、面以及色彩等元素装饰鱼。

三、活动准备:

1、为本次学习活动搜集鱼的纹样的各类素材,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将信息多样化的呈现在主页上,体现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情境的生动性。

2、课件设计内容有: 鱼的纹样建筑、生活用品,鱼的纹样设计方法的具体分析、动画展示,鱼的纹样拓展知识(鱼池小百科),为学生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具人文色彩的学习活动环境!

首页页面:

课题出示;背景音乐;背景画面:课本图片为背景。时间:按钮控制

导入页面:

图片欣赏《印度海德拉巴 国家渔业发展委员会(NFDB)大楼》、《彩陶盆》、《松鼠鱼》、《捕鱼》、《钓鱼》、《赏鱼》、《真实的鱼》、《装饰的鱼》,并伴有文字表述。时间:不用按钮,连续慢点。

内容页面:

由此得出,怎样来设计鱼的纹样?(文本出示,背景图片与整个课件的背景一致 时间:不用按钮 连续慢点)

1、抓外形

动画展示“鱼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更加生动易懂,增加趣味性。依次出示“怎样来设计鱼的纹样”、“外形尽量概括简化”、“外形可以夸张变形”、“各种外形鱼的图片综合”,文字和图片的结合表述更利于学生深入了解鱼的纹样。

2、画纹样

图片展示:有没有你喜欢的鱼?找找图中鱼儿身上有什么?要求:答案隐藏

依次点击出来图片:整齐的点、大大小小的点、虚虚实实的点、疏疏密密的点

学生作品欣赏、分析

图片展示:这些鱼儿身上有什么? 要求:答案隐藏

依次点击出来图片:细细的横条线、粗粗细细的线、发散形的线

学生作品欣赏、分析

总结出示:不同的线条给人不同的感受,只要我们好好的利用这些线条来装饰你的鱼,我相信你的鱼一定会设计的比它们还要好看。

图片展示:这些鱼的身体有什么特点?和刚才的一样吗?要求:答案隐藏

依次点击出来图片:各种面的组成方式,有重复,有大小的变化,还有色彩的区别,动画展示:其实点线面有时并不是绝对的,点画大了就成了面,线画短了就成了点,线条铺满就成了面。

图片展示:小结:我的3件法宝是什么?它们就是活泼的点、洒脱的线、稳重的面。

3、加色彩

图片展示:各种五颜六色的鱼

总结:不管你用什么颜色,只要你运用的合理,再加上点线面的结合,都能画出漂亮的纹样。

图片展示:大师作品及学生作品(生活中的设计师是如何运用点线面、运用色彩来装饰鱼的纹样的?同学们又是怎么画鱼的纹样的?)(师生共同分析评价)

作业页面:

海洋馆正在招聘设计师,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背景图片:海洋馆图片 背景音乐:教师控制 (招 聘 启 事:由于海洋馆即将开业,门前灯柱急需设计美化,现招聘设计师若干名,要求:会用鱼的纹样设计图形 ,要求内容新颖、富有创意,能凸显海洋馆的特色。 联系人:王经理 联系电话:81234567联系地址:学前街1号)

学生作业 (教师播放背景轻音乐)

拓展页面:

鱼池小百科(挂件、剪纸、年画、日用品、屏风、风筝等鱼形实物图片) 背景音乐:教师控制 时间:自动3秒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