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2 09:31:2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

篇(1)

1、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1.1、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

其中第一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客户基础。201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增长0.7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提升2%。可以看出我国的网络金融发展存在客观基础,且该基础将不断稳固、发展。

第二个特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空便利。互联网金融突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在时间上的限制,实行24小时全天候运营,使金融服务更加人性化,更贴近客户,更能满足客户需求。

第三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新性特征。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自从他们出生的哪一天起,就是通过不断创新、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而不断向前推进的。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的新兴事物,互联网金融只有时刻记住客户的需求,才能使他在金融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2、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2.1、美国的案例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增长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作为金融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自然受到不小的冲击,那么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可以先从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来了解。

根据相关的研究著作,我们得到这么一条结论,从美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来看,并没有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很大挑战。“从传统金融业务信息化看,整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在冲击传统金融业务的同时,也是在巩固传统金融的地位。美国移动信用卡、手机银行等发展较为快速,2012年增速分别达到24%和20%,但是这没有弱化信用卡、银行的金融功能,反而提高了传统业务的信息化水平。”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传统金融业在互联网络的支持下变得更加便捷,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

2.2、我国商行的案例分析

那么对于我国是不是影响也是一样呢?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各大商行的年报中窥探互联网金融对其业务发展状况的影响。

2.2.1、工商银行

在这里我们选取工商银行A股市场2013年年报进行摘录。

“电子银行渠道建设:以信息化银行建设为重点,紧跟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发展潮流,加强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应用,加快构建综合性、开放性的电子银行平台。2013年,本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突破1.6亿户,移动银行、个人电话银行客户相继突破1亿户。开电子银行交易额比上年增长14.8%,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占全行业务笔数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至80.2%。”

从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占全行80.2%”,超过五分之四的业务是基于网络进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上升。可以发现工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向上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银行信息化建设在工商银行企业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2.2、建设银行

同样选取建设银行在A股市场2013年年报进行解读:

“2013年,电子银行和自助渠道账务易量占比达85.40%,较上年提高3.68个百分点。”同样的,建设银行也把网上业务放在重点位置。

与此同时,建设银行的网络业务也有他自己的特点,“本行个人网银推出跨行资金归集、家庭现金管理、快捷转账、百易安、账户贵金属双向交易等功能;新增欢迎页及精准营销栏位;整合对公电子渠道,推出新企业网银;完成海外版企业网银二期优化和纽约、新加坡、法兰克福等5家海外分行上线推广;在支付宝、银联、铁路客运等领域的电子支付份额同业领先。”完成了海外市场业务的上线管理运营。

所以我们不难得到结论,我国商行从没有停止进军互联网金融,在重视程度上也没有像一些研究文章中说的“不足够重视”。

在各大商行进军互联网金融的前提情况下,互联网金融户无疑问的提高了我国传统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但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潮从没有把任何一家银行拒之门外,商业银行又有着顶尖的人力、智力资源,至于能不能拿到互联网中的一张门票,则要看各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面对挑战,可能最大的风险就是墨守成规。”

3、建议与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其带来的新挑战,并由此重新调整自身的业务结构,加快渠道转型,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效,商业银行已经在理念创新、业务创新等方面积极的面对新变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同样的,也使得两者的合作成为重大可能。

事实上,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拥有者最广泛的资源,拥有者优势的政策地位,最重要的是拥有者极为广泛的智力资源,这一切,在互联网日趋重要的今天,都给予了传统银行极大的先发优势,商业银行面对冲击和机遇,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努力利用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先发优势,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也将朝着更深层次、更紧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联盛.美国互联网金融为什么没有产生“颠覆性”[N].证券日报,pp.1-2,2712014.

[2]香曲尖措.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对比及启示[J].时代金融,2013.

[3]郭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J].产业与经济论坛,2013.

篇(2)

国外互联网金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产生了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P2P信贷[ 注:.P2P信贷是指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牵线搭桥,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带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个人。]、众筹融资等多种模式。我国由于互联网普及应用较晚,互联网金融近几年才开始发展,但发展步伐很快,出现了如支付宝、余额宝、供应链贷款等创新产品。传统电商从支付宝开始进入金融领域,直接与银行和基金公司的核心业务展开竞争。面对竞争,传统金融融入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产品、改变业务模式,金融与互联网多方位融合(见图1),开启了互联网金融时代。

图1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从竞争到合作,创新层出不穷

(编辑注:上版后,此图需改几个细节,见纸稿)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

互联网货币经济:提升货币流通速度,扩大货币乘数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货币流通速度提高

之所以关注货币流通速度,是因为通货膨胀不仅与货币供给相关,也与货币流通速度相关。较长时间以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都呈下行趋势。近年,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高了金融资产流动性,培养了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吸收小额闲散资金,推动货币流通速度上行。货币流通速度提高可能增强通胀对货币供给的敏感度。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增大货币乘数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供需也会产生影响,从货币供给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会通过推动货币乘数上升,促进货币内生性增长。

1.电子货币具有高度流动性,商业银行能快捷且低成本地在头寸不足时进行融资,这会降低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使货币乘数增大。

2.电子货币主要对流通中的现金产生替代并使其部分转化为活期存款,这使现金漏损率减小,使货币乘数增大。

3.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使得资金支付结算效率提高,于是现金和活期存款所占的比重下降,而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定期存款所占比重上升,货币乘数增大。

互联网金融创新对货币乘数也有负向影响,如P2P信贷平台发展促进直接融资发展,缩短银行体系内通过存贷业务实现的信用创造链条;虚拟货币发展可能促进现有货币体系外的信用创造,分流体系内信用创造。但是目前P2P和虚拟货币刚刚发展,对货币乘数的负向影响还较小。

(三)互联网金融会降低货币需求

1.随着金融市场发展,金融资产收益率提高,货币持币成本提高。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产变现成本降低。例如,余额宝类产品的推出使人们可以将为消费留存的存款也转化为投资,降低交易性货币需求(见图2)。

2.金融产品创新正朝着高流动性方向发展,如T+0 货币基金、开放式理财产品、余额宝等。未来互联网将成为金融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金融产品之间的转移也会更加便捷,投机性货币需求降低。

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货币市场流动性将提高,货币的利率敏感性也会提高。

图2 互联网金融发展降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

(四)虚拟货币发展增大货币供给,削弱货币监管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虚拟货币的产生,比较典型的是比特币。比特币是由特定算法的大量计算产生,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的虚拟货币。

由于虚拟货币的发展会增大现有货币体系外的货币供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并且虚拟货币平台可能为洗黑钱等非法交易提供不受监管的平台,会逐步削弱现有货币监管对货币体系的控制力,因此目前美国和德国已经率先将比特币纳入现有货币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还没有将虚拟货币纳入监管,随着互联网经济和金融发展,虚拟货币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未来可能也将被纳入现有货币监管体系。比如制定发行人准入机制,如由银行统一发行;要求发行人计提货币准备金,以控制发行规模;监控虚拟货币发行规模和流通情况等。

(五)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

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是以货币供给作为中介目标以实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等最终目标,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货币政策将产生影响:

1.互联网金融发展使得货币乘数增大,未来央行为控制货币增长速度,可能会将基础货币投放控制在更低水平。

2.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同样的货币增速可能引发更高的通货膨胀,未来为了实现同样的通货膨胀目标,可能会将货币供应量增速控制在更低水平。

3.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直接融资比重提高,银行体系外的信用创造增加,导致货币停留在金融体系内,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减弱,通过货币供给目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效果减弱;虚拟货币的发展增大体系外货币供给,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力度减弱。货币政策未来可能逐步从以调节货币供应量为主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转化为以调节利率为主的价格型货币政策。

互联网金融产品:增强支付流动性,推进利率市场化

(一)互联网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近年,互联网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见图3)。本文将各种创新总结为四类,分别为支付方式创新、渠道创新、投融资方式创新和金融机构形式创新。

1.支付方式创新有以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代表的网络第三方的产生和发展。随着互联网发展,传统银行业务越来越多通过互联网完成,目前我国主要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电子替代率达70%以上,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的电子替代率超过90%。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第三方支付的出现解决了网络支付中的信用问题,2012年第三方支付规模达3.65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支付宝占比42%,财付通占比20%。未来,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普及度逐步提高,移动支付发展空间广大。截至 2013 年 6 月底,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达到 7911 万,使用率提升至 17.1%。国外的主要第三方支付有ebay的paypal和Amazon的Amazon Payment。

2.渠道创新有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产品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从而扩宽市场和销售渠道。美国余额宝同类产品有Paypal共同基金。

3.投融资方式创新有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基于网络数据的信贷公司,国外的Amanzon Lending 也刚刚发展起来;还有直接以互联网替代金融中介机构的P2P信贷平台,如我国的人人贷、拍拍贷等,美国最主要的两家P2P平台为Lengding Club和Prosper。

另外,国外目前还有股权众筹融资,如2012年成立的Foundersclub,主要为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目前我国法律还不允许股权众筹融资,但国内已经出现股权众筹融资的雏形,如点名时间和追梦网。这些平台为有创意的项目融资,如小发明、创意小店等,投资者没有报酬或者是获得会员资格等非现金性报酬。

4.在金融机构形式创新方面,美国1995年成立了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第一安全银行”。网络银行即没有线下机构,完全依靠网络处理银行业务,能够大大节省业务成本,并且提供有相对优势的存款利率。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的网络银行,未来民生银行和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电子直销银行以及苏宁银行等互联网公司即将成立的民营银行可能会成为我国的网络银行。

图3 国内互联网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编辑注:上版后,此图需改几个细节,见纸稿)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

(二)渠道创新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利率市场化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集中于以互联网作为传统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的创新,余额宝是典型代表。余额宝是支付宝推出的理财产品,支付宝客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便自动投资于天弘基金增利宝货币基金,可以随时赎回并用于支付宝消费或取现。余额宝自2013年6月推出后,3个月吸收了500亿元资金,引起广泛关注。

余额宝实质是可随时申购赎回的T+0型货币基金。T+0型货币基金从2012年10月审批通过以来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重要原因之一是T+0型货币基金只能通过官网直销,而传统基金70%通过银行代销,销售渠道限制了T+0型货币基金发展。

余额宝以支付宝这个全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依托大大扩展了传统货币型基金的销售渠道。而且余额宝投资门槛低至1元,依托于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淘宝网,成功地将消费性资金转化为了投资性资金(见图4)。公开资料显示余额宝户均余额2500元,远低于传统投资型资金账户。

余额宝的产生对传统金融产品造成压力。货币基金开始积极开发附加功能,如还贷、信用卡还款、消费等。银行也不断推出可在工作日申购赎回的开放式理财产品,与余额宝相比,开放式理财产品收益率较低,普遍集中在2%-2.5%。余额宝类理财产品的发展将推动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以应对竞争,如目前浦发银行“天赢一号”收益率达到4.5%。

除拓宽基金销售渠道外,余额宝的发展还能培养消费者的投资习惯,使一般消费者将目光从银行转向金融市场。但是余额宝的劣势在于投资标的单一,对投资性资金吸引力较小。其他同类产品,如汇添富基金的现金宝和天天基金网的货币通可以连接多种基金,丰富投资标的,对投资性资金更有吸引力。

图4 余额宝与其他理财产品比较

(编辑注:上版后,此图需改几个细节,见纸稿)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

余额宝只是互联网作为传统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的一个案例。随着互联网普及,互联网用户大规模增加。互联网渠道的营销范围和效果远远好于传统渠道。目前各类金融机构都开始借助互联网渠道销售金融产品(见图5)。例如,光大银行在支付宝推出定存宝,销售定期存款;招商银行在微信推出微银行;基金公司在淘宝开设基金超市;等等。

互联网平台除拓宽销售渠道外,还有一个重要优势是降低产品信息不对称。平台上的产品透明度和可比性增强,投资者可以比较挑选各类金融产品,从而增大固定收益类产品竞争压力,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随着更多的金融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上销售,将这些产品整合起来就会产生金融超市。目前已经有“新浪e路通”金融超市,销售基金、保险和银行理财产品,未来余额宝也可能发展为金融超市。

图5 互联网金融下的新渠道

(编辑注:上版后,此图需改几个细节,见纸稿)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

(三)P2P信贷丰富金融产品,分流理财资金

除了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销售渠道,互联网也开始逐步替代传统金融机构发挥中介作用,作为投融资的直接渠道,如P2P信贷平台。

P2P信贷(见图6)主要针对消费信贷、小微企业融资;主要贷款模式包括债权转移、资产贷款、信用贷款等。典型的P2P平台运作模式是由借款者向P2P平台申请借款并提供相关信息,P2P平台进行评级和定价,再由投资者对该借款项目进行投标,投标完成后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实现借款发放和收回,过程中P2P平台起监督作用。

作为融资平台,P2P平台填补了我国个人小额信用贷款的空白。作为投资渠道,P2P平台的项目利率平均在15%左右(见图7),高于传统固定收益类产品,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标的。P2P信贷的风险也高于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主要有两类风险:(1)借款人违约风险。目前已经产生通过计提风险准备金、提供本金保障、引入担保机构等方式降低违约风险。(2)平台自身信用风险。我国P2P信贷平台数量已超2000家,质量参差不齐,而且除了行业自律外并没有被纳入监管,平台自身风险高,频频爆出破产、卷款潜逃等风险事件。根据国外经验,这两类风险将随着平台竞争和监管加强而降低,届时P2P信贷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P2P信贷平台开始推出标准化产品,如宜人贷推出的“宜定盈”产品,通过“智能投标”和“循环出借”的系统功能,让出借在3万元及以上,出借时间12个月以上的出借人,借款给宜人贷平台上的精英客户,在扣除平台管理费后可以达到预期年收益率10%。标准化产品风险更低,不需要投资者判断每个借款项目的风险,可能分流传统的理财资金。

图6 P2P平台主要运作方式 图7 P2P信贷与其他投资方式比较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 资料来源:Wind资讯,申万研究

(四)第三方支付衍生金融创新

第三类重要的创新方式是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领域,由第三方支付衍生的互联网金融创新。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和交易数据,可以解决金融核心问题,即信用评级和风险定价。依据交易数据提供贷款,坏账率低于一般银行贷款,从而衍生出了供应链贷款和消费者信用支付。阿里巴巴的调研结果显示,有90%的小微企业都有融资需求,同时小额贷款收益高,阿里小贷利率超过18%,供应链贷款潜力巨大。但是小贷公司资本金和融资受到限制,即从银行融资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在浙江和重庆不超过100%。

为了突破融资约束,阿里小贷选择了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通过一次注册、多次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目前阿里小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阿里巴巴1号”和“阿里巴巴2号”已于今年9月18日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流通,优先级收益率达6.5%。

从2005年开始试点资产证券化以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进程缓慢,而互联网金融发展则非常迅速,资产证券化可能不足以解决互联网公司的融资矛盾。于是互联网公司开始将目光转向银行,目前苏宁云商已获得银行准入资格。虽然我国居民对国有银行高度信赖,民营银行短期内可能难以对现有银行体系造成冲击,但是资产端的高收益率给民营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利率竞争存款提供了空间。民营银行加入竞争后可能推动存款利率上行。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体系及债券市场的影响

(一)对银行体系的影响:改变银行负债结构,竞争加剧抬升利率

整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发展后资金仍留在银行体系内。各种创新的理财产品和方式主要针对个人投资者,分流个人投资者的活期存款和短期定期存款,然后通过各种理财产品流向其他投资者、同业资产以及企业,最终仍在银行体系内。但未来银行通过互联网销售理财产品,各家银行的产品可比性提高,会加剧银行间的竞争。

互联网金融发展还会改变银行的负债结构。活期存款和短期定期存款被金融产品分流后,银行的个人存款减少,企业存款和同业存款增加(见图8)。银行间竞争加剧和负债结构改变增加银行融资成本。

图8 互联网金融改变银行负债结构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

篇(3)

1.1 自然垄断。银行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任何个人、经济组织、社会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都得使用它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而且又有市场壁垒高、投资规模起点高、投资/产出比率高、投资地区垄断性强、创造外部经济等特征。因此,可能会导致价格歧视、寻租等行为并损害消费者利益、降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1.2 人为垄断。2011年3月起,监管部门重启了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限制。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垄断固有的低效率,如创新惰性、内部管理混乱、腐败、服务水平低下、员工素质不高等。

1.3 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信息不对称。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相反,国有银行把大多数资金贷给了国企和地方政府,还有的流向高风险高收益行业,如房地产。这背后除了有利益驱动的原因外,还因为中小企业还款能力较弱,银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来调查企业的财务和信用状况,在发放贷款后,还要加强监督力度保证贷款的收回。

1.4 加剧收入分配两极化。由于银行资金偏好投向国企、地方政府以及房地产行业,这些部门本身就具有政策优势,融资成本较低,收益较高;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通过高利贷筹资,融资成本较高,收益较低,甚至还可能导致资金的反向流动,使融资难问题更加紧迫,拉大收入分配差距。

2 互联网金融产品在矫正银行金融市场失灵中所发挥的作用――以余额宝为例

2.1 促进金融的快捷化、高效化、普惠化。余额宝深度运用互联网金融的三项最重要的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云平台,最终促成低成本、高效率、高稳定等性能。更重要的是,余额宝借助便捷的服务和高效的信息技术,将金融、投资观念渗透到生活中去,转变消费者的理财心理,变被动理财为主动理财,使消费者能更积极地投身资本市场活动中,这对于中国经济的长久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2.2 利率发现,倒逼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余额宝七日平均年化收益率远远高于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原来,余额宝存在于利率完全浮动的拆借市场。2013年下半年由于银行疯狂销售理财产品,期限错配导致资金面紧张,通过同业拆借市场吸收资金,相应地,拆借利率一度很高。余额宝就诞生在 “钱荒”时期,相比利率管制的存款市场,收益率自然很高。这是对政策扭曲和金融抑制的理性回应,反映了市场对取消利率管制的强烈需求,倒逼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

2.3 打破垄断局面,引入竞争机制。由于近几年中国通货膨胀率走高,银行存款购买力在缩水,对此广大储户意见很大。余额宝本质上是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推出的通过余额进行基金支付的服务。原先支付宝上有大量沉淀资金,淘宝用户也经常抱怨支付宝占用沉淀资金的利息收入。如何保证既能提高客户黏性,又能化解沉淀资金僵局呢?余额宝是一个有益的尝试,第三方支付机构借道货币基金,以盘活沉淀资金。这给银行业务的创新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作用。与此同时,余额宝还有比银行卡更便捷的用户体验,近似于现金的流动性,群众基础……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不断问世,银行存款必然会出现分流,撼动了银行集团的利益,削弱了大型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

2.4 加速传统金融业融入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业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方向目前仍不明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传统金融必将加强与新兴互联网的合作。需要厘清的是,互联网金融是给传统金融机构增加了电子化、网络化的手段,而非给互联网行业附加了金融业务。其根本因素在于互联网,但它不改变金融的功能和本质。

此次余额宝的推出,对商业银行的最大启示应当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一直以来,银行都忽略了广大散户的“长尾效应”。余额宝上线后,销量呈几何增长,也从反面反映了银行服务缺乏客户黏性,客户体验差。因此,这次余额宝的“搅局”对银行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是以整合现有元素为特征的整合型经济,数据互联网和银行功能的整合才是真正的金融未来。

3 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考――以余额宝为例

余额宝虽然是货币基金,相对股票、期货风险已小很多,但投资风险仍不可避免。余额宝的明星效应很容易让投资者看不到它背后隐藏的风险。美国版余额宝Paypal货币基金于2007年达到峰值,规模接近10亿美元。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大量投资者蜂拥赎回。2008年后,Paypal收益急剧下降,最终Paypal不得不关闭该基金。正是因为这样的前车之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发展,该类产品的未来仍有待观察。应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外部监管和行业自律,不能听任其不受约束地“野蛮生长”,也不能误以为加强监管就是遏制金融创新。

3.1 创新监管思路,处理好管理与创新的关系。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所以监管层面上没有很多经验可循。但很明确的是,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一定不同于传统银行业务监管,否则会扼杀创新。必须在监管过程中以宏观金融环境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为前提,制定出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根据现实情况修订证券法、票据法等相关法律提高监管的预测性。

3.2 混业联合监管。“混业”指需明确不同金融部门对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管职责和规则,“联合”表示虚拟网络和实体经济齐步迈进,互相包容性发展。各行业管理部门之间应建立高规格的横向协调机构和协调机制,在管好自己“责任田”的同时,主动沟通配合,积极推进联合立法执法,避免出现立法和执法不属同门、相互脱节“二元化”的监管。

篇(4)

需求:在世界范围内,长尾金融的服务需求一直处于短板,比较小的、风险高的、需求不太稳定的所谓的长尾人群群体众多,得不到相应的服务,这种情况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很普遍。

能力:有了市场需求还要有能力,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通过多年平行发展,积累方法的知识和人力资源,巨大的资源可以使得积累大量的知识和经验,覆盖各个金融服务的领域。从人才角度上来说,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体系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学科,据不完全统计,每一年我国有超过100万的学生毕业于和IT有关的专业,有超过50%的学生进入了非IT的行业,也就是说有着巨大行业背景知识的技术人才供给非常充分。

基础架构:有了基础、技术能力,还需要有基础架构。技术领域的摩尔定律在持续有效的演绎,当前的信息储备和信息共享极其便宜,边际成本接近于零。

强大的需求背景、足够的知识和人才、优秀的软硬件基础、以及一些导火索般的具体因素,促进金融创新的爆发点即将到来。

中国金融市场现状依然处于中早期,市场机会众多

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以及移动通讯、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2011年为1059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而由于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P2P小额信贷在商业上成为可行。

截至2015年,仅北京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共计近500家,其中第三方支付平台企业约57家,占全国269家的21.19%;P2P网络借贷平台企业约219家,占全国2723家的8.04%;股权众筹融资平台企业约37家;网售理财产品平台企业约92家。

因此,金融市场其实比想象中的还要大,在以往各种各样的垂直领域里,很多人都说要去找下一个千亿、万亿的市场,而在金融这个细分领域里,这个趋势非常明显。

目前中国的GDP已经是突破了 10 万亿美元的大关,达到美国GDP的60%;而银行的总资产是135万亿,债券的存量是 35 万亿,股票市场37万亿。其实这已经不止是万亿市场,而是十万亿、百万亿、千万亿。这也是目前诸多行业龙头如腾讯、阿里、京东,乃至一些做其他业务的公司都把金融放在第一战略梯队的原因。

正如同五年前移动互联网开始发展,到现在移动互联网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金融目前也朝着这个趋势在发展,会成为大环境里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目前移动互联网向金融业渗透率高,让互联网金融也凸显出了规模大、潜力深的特质。比如余额宝作为一个简单的投资理财产品,用两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全世界最大的一个货币基金,整个盘子已经超过7000亿。而P2P金融也从籍籍无名变得连扫地大妈都可能听过,在短短的时间内做到了2500亿的交易额,甚至很多网络保险、移动支付、网络银行等业务,也是互联网金融之中的一员。要知道,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是接近6亿的网络用户,可见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成长空间是非常非常大的。

当然,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基本上处于无规则运行状态,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备付金”管理存在风险;二是P2P网络借贷平台倒闭和跑路事件频繁;三是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缺乏对股东人数、投资标准、投资数额的具体规定,涉嫌“非法集资”;四是网售金融理财产品平台“飞单”问题严重。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来解决,所以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依然处于中早期阶段,随着监督管理机制的出台,市场将会进一步优化,机会也会更多。

中国的独特机会有机会比美国创新更多,跑得更快

从目前美国的金融市场和中国对比来看,目前中国一些P2P金融和理财公司拥有的客户群体、贷款余额都不比美国同等级别的公司小,而且美国在金融方面的创新并不多。通常人们都觉得一些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项目都是中国在山寨美国,但是在互联网金融里,这个情况将会有着较大的不同,究其原因是管理制度的不同。

目前美国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管理制度已经较为规范,有很多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互联网金融公司。比如做网上理财是需要很多的资质和相应牌照的,高门槛准入也就压抑住了很多金融创新,而美国很多的互联网公司其实都是在做银行不屑做的事情,在细分市场寻找自己的定位和生存空间。这些条条框框都让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没有我们想象中发展的迅速。

而在中国,如前文所说,目前面临着和美国完全不同的境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中国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正式完善,甚至可以说框架跟条文都还没有搭建出来,同时中国的金融市场也没有美国成熟,银行及线下机构还没能够挖掘出所有的潜力,互联网金融也就有了更多创新的可能,而且会比美国跑得更快。

比如第三方支付、P2P金融和财富管理等在美国能够做到的事情可能只是非常非常小的一个部分。而在中国将会因为互联网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不但可以做一些美国想不出来的东西,同时还可以保持高速发展,这对于创业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当然,创新的前提是要为了最终的用户做增值,打着创新的幌子干坏事很容易打垮整个行业。比如近一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就遭遇了行业阵痛。接连出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正在给这个行业带来持久的信用伤害。比如P2P借贷业界的神话“e租宝”,已经查明,e租宝涉案金额近400亿元,牵涉投资人近80万人。

然而,资本市场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认可却又显示出这个行业正在加速分化。显然,作为互联网创新的近年来的风口,互联网金融依然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行业内的三大独角兽企业巨头近期接连传出重磅融资,蚂蚁金服、陆金所、京东金融三家的市场估值接近3500亿元人民币,而且前两者的上市日程将近,都有可能在2016年完成首次公开发行(IPO)。

在过去 3、4年的发展中,提到互联网金融很多人都会想到P2P,其实P2P也只是整个互联网金融里面的冰山一角。从2010年到2015年,P2P平台的数量从10个发展到了2000个,交易量也从0变成了2500亿,中国人对于投资理财和借贷的需求是远远超乎常人想象的,随着更多的资本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不但会变得更大,也会有更多的公司出现。

互联网金融的2016再创新机会在哪里?

正如同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所言,任何正常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快速成长到短暂调整,再到成熟的过程。互联网金融已经进入第二阶段,进入成熟期阶段后,互联网金融将会再次迎来快速增长。那么2016年,互联网金融的再创新机会在哪儿呢?更多的细分领域,全新的用户场景将为互联网金融带来新的渠道。用互联网卖产品,用互联网收集数据,用互联网的方式做风控的模型,用互联网来去创立新的使用场景。

遍观目前行业内最大的三家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对于金融的风控能力和互联网的技术能力的整合,其填补的都是传统金融还仍无法完全覆盖的领域。

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创新催生了传统金融创新,作为交叉领域的互联网金融,目前逐步形成了三个方面的价值体现:一是去中介化,降低融资成本,实现投资者与投资产品精确匹配;其次,打破信息不对称,实现快速透明的信息交换,提高流动性和金融交易效率;三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更优的用户体验等。

而互联网金融的重点就是在于两块整合,一是金融的专业性,包括信用风险判断能力、应用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能力,而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出问题正是这块没做好。二是互联网的技术整合,其意义在于渠道优势和数据优势。目前有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虽然在宣传里标榜自身是互联网金融,实际上还是纯粹线下的公司。互联网金融要快速发展,要靠新兴的业务、新的玩法来做新的模型,否则就与存在了很多年的小贷公司区别不大。换言之,要做互联网金融,一定要把互联网、大数据两个信息结合起来。此外,现在的互联网金融也有着很多细分领域,在未来将有非常多的发展空间。消费信贷、借款只是今天金融表层的一部分,也是最大的一块。如何打造更多新的消费场景,对互联网金融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互联网金融另外一个被资本非常看好的一个类别是财富管理。EF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人其实比大家想象中更有钱。在表面上中国还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但中国人的个人财富可能比美国人都多。但是目前中国人的投资渠道非常小,从之前买房、炒股到现在进入P2P金融领域,此外便似乎没有了更多的投资渠道。

债券、基金、货币等产品让消费者通过自己获取信息做出判断的成本非常高。而富裕人群可以找专业人士来代为理财,在未来财富管理有着非常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如何撬动新的市场,是互联网金融应该思考的最重要的问题。从用户体验来说,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可以恰如其分智能地满足用户的任何金融需求。未来的金融将在交易的场景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最量身订做的方案提供给用户,甚至会打通正向和反向的金融服务机会,比如如果用户的帐户里面有多余的额度,可能它会自动配一笔适合用户流动性和收益的投资,如果用户额度不够,它会自动配给用户一个贷款。

未来金融将不再有狭义的风险控制,在信息极度对称情况下,参与者只是用不同的价格为自己购买不同的标签而已,未来的金融应该不是个更赚钱的行业,反而一定是个可以让客户省钱的行业,大家熟悉的需求层次论里面没有金融需求,未来金融不但能够降低运营成本、降低风险成本,甚至大言不惭的说可以能够降低金融危机的成本 。

篇(5)

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来说就是金融,是为经济服务的。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到来的时代,将互联网与金融结合起来,有助于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升金融风险管理的效率,让人们获得更为便利的金融服务。发展互联网金融是大势所趋,分析已经出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健康发展。

1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不是简简单单的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而是以互联网技术为重要支撑的具有互联网思想的金融。按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功能可将其分为四类:支付平台型、融资平台型、理财平台型、服务平台型。

1.1支付平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

在网络支付这一行业中,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较为传统的支付方式。为赶上时代的发展,商业银行还陆续推出了B2B、B2C支付平台和手机钱包等支付产品。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第三方支付俨然成了最耀眼的支付手段。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小额支付市场已被第三方支付占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行业的电子商务化程度不断加深,以京东、苏宁、平安等为代表的电商、传统零售以及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入第三方支付领域。再者,随着各种“宝”(例如余额宝)、各种“通”(例如零钱通)的不断涌现,第三方支付正朝着传统金融服务领域进军,成为其后的发展趋势。

1.2融资平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

为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人的一些融资需求,融资平台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运而生。在国内基本有以下三种发展类型。一是众筹融资经营模式。众筹,简单来说,就是小企业或个人通过向公众展示一些项目创意,进而谋求资金援助。众筹融资模式中,项目的发起人享有100%的项目自主权,不涉及股权的转让,通过“团购+预购”来筹集资金。虽然众筹模式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晚,但其犹如星星之火,在短短几年就形成了燎原之势。点名时间、淘梦网、追梦网等众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帮助那些有创造力但是缺乏资金的项目发起人筹集资金,实现梦想。目前,众筹融资模式一般以细分市场为盈利模式,例如点名时间的细分市场为创意投资,淘梦网的细分市场为微电影。鉴于细分市场的规模和出资者的回报形式,我国众筹平台的规模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盈利能力稍逊于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二是P2P信贷经营模式。P2P信贷(Peer-to-PeerLending)是借助互联网,使借款人和投资人通过平台进行借贷交易的一种融资服务模式。P2P模式进入我国之后,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以下四类P2P信贷企业。纯中介线上模式中的网络借贷平台只是充当牵线人,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进行考察,对出资人的本金不予保障,借款人和出资人只是借助此平台自主完成交易。类似这类的有拍拍贷、红岭等。复合中介型线上模式中的网络借贷平台不仅承担着借款的利率指定人的角色还承担着借款的担保人或者联合追款人的角色。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安心贷、人人贷等。线下认证模式中的线下认证部分是针对我国个人征信系统不甚完善而采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为降低借款人违约风险的措施。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合力贷等。非典型P2P信贷公司模式是我国特有的以线下行为为主,以宜信为典型代表的融资模式。主要就是通过线下主导以债权转移的方式来完成借贷交易。三是平台小额贷款模式。其核心是电商平台数据+小贷,而其核心竞争力为通过自有的电商数据挖掘来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级。阿里小贷就是该模式的开创者,其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分析阿里巴巴集团搜集的海量用户行为数据,将其转化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级,实现“P2P小贷+O2O模式”的量化放贷,从而降低执行成本。之后,苏宁、京东等也采取不同的措施踏足小额贷款的领域。

1.3理财平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

通过借鉴欧美等国家的发展模式,该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发展出两大模式:个人理财服务和理财社区。个人理财服务主要通过理财产品的网络销售平台帮助个人用户实现碎片式理财,一般以支付宝为代表。理财社区不仅包括国内各大金融机构斥资打造的网上理财社区平台,还包括一些独立的理财社区,比如财旺网,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定制相应的理财计划。

1.4服务平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金融产品充斥市场,那么消费者如何才能便捷的选取适合自身实际需求的低费率产品呢?在这种情况下,为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搜索和比价服务的金融企业应运而生。其中,融360就是先驱代表。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在做事情之前都会习惯性地在网上搜索一下,而且有调查显示欧美国家的网民在选择金融产品的时候也会在网上进行搜索比较,因此可以说服务平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可以说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不同的金融模式将会不断出现。这里仅仅只是梳理一些主要现存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以求为以后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条件

首先,大数据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支持。在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金融数据流的产生、交换、分析、存储和应用成了金融服务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数据量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数据结构也在日益变得复杂,大数据的处理分析为其创新提供了可能。其次,第三方支付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提供了数据基础和创新平台。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支付仍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依赖条件,它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便捷的完成各种各样的交易。传统的金融组织信息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被削弱,这时未来互联网金融信息优势将主要来自由第三方支付积累起来的一些基础性数据。最后,信息处理技术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进行信息处理一方面要确保信息安全;另一方面要确保及时并准确处理。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海量数据的及时、准确处理提供了可能。信息或者数据经过处理后,不仅金融企业能够以低成本对金融产品进行风险定价,并针对用户不同的需求信息进行定制化金融产品服务,用户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自身的金融服务,降低成本。此外,随着一些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无论是用户还是金融企业都能够从海量信息库中搜索出与自身相匹配的信息。

3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策略

3.1加快传统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提升内生能力

为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首先商业银行应该遵循“泛资产”管理原则,打通业务界限,拓宽业务空间,加快发展结构性融资、跨境金融、泛证券化等新型业务,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战略制高点。其次,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传统的业务模式,建立网络金融平台,创设多元化和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利用大数据来扩大服务范围,将客户和数据结合起来,按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交互式营销新模式。再次,加强银行业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对之前陈旧的业务流程进行技术化改造,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进行严格把关,建立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提升服务效率。最后,要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利用相关信息处理技术深入市场调研,预先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并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提高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内因是事物自身发展运动的源泉和动力,传统商业银行只有从自身出发,进行内部改革,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坚挺过去。

3.2扩大外部开放,在竞合中实现共赢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金融业遭受了冲击,促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传统的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了竞争合作的关系,因为二者要想在这一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探寻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传统的金融机构经过多年在金融领域的打拼,积累了一些客户信息和资源,有的还与之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可通过互联网技术掌握用户的资信状况。双方可以共享这些信息资源,联手建立更加全面的资源信息库和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和健康发展。在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等进行合作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应将眼光放至国外,加强与国际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金融业务。

3.3构建多元防控风险网络,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要注意其对经济有利的一面,又要防范其带来的风险。首先,在搜集到的海量数据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找出一些网络欺诈活动的潜在关联特征和统计特征,结合生物探针等技术构建特征矩阵、建构数学模型,运用合适算法对数据集进行测试,确定风险阈值以及规则权重,可对风险用户进行预测并对风险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其次,运用相关检测技术,对互联网上发生的垃圾注册、账户被盗、黑客攻击等现象进行精准的识别和实时的监控,一旦发现及时制止以降低风险,维护互联网金融安全。作为新生事物的互联网金融,其金融产品不断复杂化,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化,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风险的加大。因此,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有助于其朝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首先,明确规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本质为金融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利用用户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危害金融稳定。其次,对消费者相关权益的保护进行明确规定并监管到位。在明确监管主体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监管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参考文献

篇(6)

今年5月,麦肯锡公司以中国银行业创新为主题的系列报告,其中《颠覆与连接――解密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这一子报告,就专门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即将走过多方混战的“战国时代”,未来该市场有六大趋势值得关注。

市场强势兴起

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元年。这一年,余额宝和微信支付的诞生让普罗大众对互联网金融有了最初和最直观的概念与感受。随后,百度、京东、苏宁等也宣布进军互联网金融市场,并围绕第三方支付(中国互联网金融最早、最大和最成熟的细分市场)、财富管理、融资以及互联网保险等四个细分板块“开疆拓土”,直至今日也是风头不减。 2013年,余额宝和微信支付的诞生让普罗大众对互联网金融有了最初和最直观的概念与感受。

麦肯锡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规模达到12-15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近20%),互联网金融用户人数超过5亿,为世界第一。其中,P2P网贷交易额(数千亿元人民币)居全球首位;第三方支付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亦为全球领先,远超Paypal等欧美领先者;理财领域以阿里的余额宝为代表,在短短两年内资产管理规模达到7000亿元人民币,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市场基金。

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也深受资本市场青睐,相关企业的估值远超其他行业。报告显示,在全球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前10名中,中国占据4席(腾讯、阿里、百度、京东);互联网金融公司不断刷新估值纪录,如蚂蚁金服(600亿美元)、陆金所(185亿美元)、微众银行(55亿美元)等。

互联网金融市场在中国的勃然兴起并非毫无来由。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工业产能过剩、信贷需求紧缩,新兴产业、新型消费群体和消费模式不断壮大,客户端的金融需求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加之,创新的业务模式与解决方案不断蚕食和分解银行传统业务,金融科技在强势资本支持下迅猛发展,报告认为,这对金融生态圈产生彻底、颠覆式的影响,是可以预见并形成可追踪趋势的。

谁能成为领航者?

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并不是所有参与者都能有幸分一杯羹。从近年的成功案例来看,报告称,以下三类具备独特定位及成功要素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参与者,更有机会成为领航者。

“来自门外的野蛮人”――互联网新军。当新年来临之际,微信群中“红包”满屏飞舞,当“双十一”到来,过亿用户用支付宝在淘宝完成“剁手之旅”,互联网新军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报告指出,这些公司通过充分利用原有的核心业务(如电商和社交网络),依靠庞大的客户群和低获客成本,针对不同目标群体构建起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帝国。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产品创意本土化、快速获客扩张、多重场景提升客户体验、互联网大数据实现客户洞察以及以企业家精神进行人才管理。

传统金融机构快速推进数字化革新。各大国有银行在这轮改革竞速中率先起跑。比如,以工行、建行等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就在去年开始实施互联网金融战略,打造互联网业务平台。以工行的融e购交易平台为例,该平台在2015年已达到8000亿元的交易规模。为了能尽快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报告提出,传统金融机构应运用建立多方战略合作、全面的产品供应、专业的风险把控能力和实体网点成为体验店这四大优势积极投身竞争。

非金融核心企业积极跨界。这类参与者来自于与互联网和金融都不沾边的传统行业,如零售和房地产。例如,苏宁和国美作为线下零售巨头全面拓展金融业务经营版图,支持其主营零售业务;万达集团利用商业地产和文化旅游业务,为其金融业务进行引流。目前,此类参与者还不太多,但其线下引流进行低成本获客、行业优势垄断地位、全产业链数据挖掘和线下网络提升客户体验四大潜在的成功因素,对前两类市场参与者构成有力的威胁。

六大趋势值得关注

从当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构成来看,未来几年,仍将有不少企业投身其中。不过,报告认为,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逐步纳入监管体系,它即将走过多方混战的“战国时代”,进入各方利益的整合期。未来,该市场有六大趋势和机遇,值得重点关注――

第一,移动支付和理财:线上线下结合、基于手机的移动支付带来下一个热点,财富管理将进一步快速增长。报告认为,尽管第三方线上支付的市场集中度已初步形成,但作为其他诸多金融应用的基础,基于手机、连接线下的移动支付仍是各方必争之地,市场格局充满不确定性与潜在机遇。

第二,线上消费金融和小微信贷:传统的消费信贷、信用卡、普惠金融等各类业务全面线上化。消费正日益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驱动力,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和购买力的增强,中国的家庭消费将迅速增长,催生更多金融需求。

第三,B2B互联网金融:企业对银行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复杂,向定制化发展。互联网推动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使交易更高效。

第四,金融云和基础设施:节约开支,建立灵活的架构,尤其有利于大量小型从业者和非金融从业者进入。与金融机构内部自建并运营其数据的传统模式不同,金融云为客户(各种金融/非金融机构,尤其是小企业)提供远程、基于需求的服务,而客户将按照服务的使用情况来付费。

篇(7)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在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历史数据,并创新性地开展金融业务,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并形成新的领域。从本质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为一种直接融资模式,与传统的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模式相区别,同时较一般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又具有信息较为对称、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领域,能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的等金融活动。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金融服务对象的普惠化。传统金融服务体系往往忽略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农民、城镇贫困人口、小微企业等,虽然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与大型商业银行有所区别,但在筛选客户时,也会重点关注客户的经济收入、信用状况等条件,该类群体或因经济收入低、抵押资产匮乏、信用状况欠佳等原因,其金融服务被边缘化,该类群体多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互联网金融凭借其丰富的历史客户交易数据、强大的数据检索与处理能力构建了普惠金融式的金融服务平台,通过P2P,即人人贷等替代传统贷款业务,实现资金供需双方以个人的投融资模式进行金融交易。

2交易信息的相对对称。传统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个人信用条件的调查成本较高、难度较大,因此造成了资金供需双方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凭借交易网络、社交网络等搜集大量的交易数据,从而能够全面得知一个企业或个人的信用状况,即互联网的用户聚合和高速传播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

3金融服务的去中介化。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下,由于资金供需双方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需要金融中介参与到金融交易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需双方可凭借互联网的大数据搜集与处理平台,轻松获取交易对手的财力与信用状况,从而实现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的完全自动化,使得直接投、融资成为可靠、安全的投、融资方式。

二、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市场地位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时代削弱了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地位。农村信用社作为根植广大农村地区的垄断性金融中介机构,信用社长期以来居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核心地位。然而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互联网金融符合利率市场化的要求,符合金融市场改革的趋势,将得到金融监管当局的肯定与认可。其次,互联网金融符合普惠金融的要求,其发展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金融模式,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同时,互联网金融推出的理财产品或货币基金如余额宝、现金宝等具有收益率高、流动性强等特点深得投资者的偏爱。再次,互联网金融企业支付业务的发展,使得农村信用社的支付业务处于边缘化。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的支付业务、通融资业务等都与农村信用社形成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动摇了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地位。

(二)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负债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货币基金等产品分流了传统银行活期存款。首先,以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为例,在推出市场不到一个月内即实现突破百亿元的资金规模,呈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动力。其引发的聚集效应和蝴蝶效应,使得诸如活期宝、现金宝、挖财APP理财和新浪微银行等各类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纷纷上线,形成与农村信用社活期存款的抢夺大战,动摇了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负债业务稳定增长的局面。其次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深得年轻人的认可,具有较高的忠诚度。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能够实现客户的随时支取的同时,提供较高的收益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产品相对单一的农村信用社冲击力更大,影响更为深远。

(三)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的支付功能边缘化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首先,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家与客户的支付由互联网企业完成,实现了支付的便捷、高效且成本更低,深得广大客户的喜好。其次,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实现客户的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全方位的支付方案。这也与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产品少形成鲜明对比。

(四)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科技支撑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也是金融创新的过程。农村信用社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有赖于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金融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金融服务的便利化程度,影响到客户对金融机构机构、对服务渠道的选择。在互联网金融广泛发展的今天,各家银行也相继推出不同的存款产品设计类型和相关服务举措,以期在与互联网金融PK中,赢得市场主动,相比大银行,农村信用社这样的小银行在存款产品设计和差别化定价等金融创新的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劣势,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提升金融信息化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和方便的结算渠道,这就应加大农村信用社科技建设投入。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农村信用社的应对之策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对农村信用社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蕴含前所未有的市场前景。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的金融秩序进行洗牌,农村信用社应牢固把握这一时机,一方面继续深耕市场,保持原有客户群的稳定,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业务创新,探索性地开展金融电商业务员,综合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一)深耕市场,细分客户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必须准确进行客户市场定位和结构调整。农商行在规模、产品、实力、人才、科技以及经验等诸多方面存在弱势,应尽量避开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大中型银行的正面交锋,实施错位竞争策略。农村信用社应发挥自身决策链短,立足县域的优势,深耕现有客户群,发挥自身特色,坚定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的市场定位,牢牢把握这一核心客户群,优化对这一目标客户群体的服务,进一步增强客户的黏性,把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切入到客户的各种生活场景中。

(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战略合作,实现双方利益的互赢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农村信用社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合作的可能。面对互联网金融时代,农村信用社应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竞争优势,共同开发打造更加人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首先,共享客户资源与客户信息。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过多年经营,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和交易信息,而农村信用社则与社会各行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两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其次,联合打造中小企业融资网络平台。中小企业往往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因此农村信用社应充分利用第三方支付商积累的大量信用数据,发挥自身的风险管理优势,积极开发新的客户群,提升信用社经营效益。

(三)加速信用社业务创新

重视活期存款管理,提升客户活期存款价值。活期存款作为银行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明显竞争优势,倘若农村信用社固步自封必将失去16万亿的活期存款市场。农村信用社应做好如下工作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一是,打破传统的垄断思维,积极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升活期储户的回报率并附加个性化服务,比如推行活期余额理财业务等。二是,加强与业绩优秀、流动性管理好的基金公司合作,为活期储户量身定做活期余额理财产品等,并为活期储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信用社通过活期余额理财服务能够极大提高客户的粘性与忠诚度,同时还可以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三是加快业务产品的种类与服务。农村信用社面对的客户对互联网操作简便、交易成本低的产品十分感兴趣,因此,农村信用社应进一步加强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增加更多的业务与服务,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如绿色农产品的在线销售、私人定制农场、社区金融商城等特色服务都是农村信用社可以探索的产品与服务。

(四)开展O2O模式的B2C、B2B供应链金融业务

首先,清醒地认识到在传统行业的O2O以及核心企业参与的B2B供应链金融领域,电商还处于空白阶段。虽然京东、淘宝等电商已处于电商市场的强势地位,然而目前电子商务只是在C2C、B2C领域发展较成熟。因此,农村信用社应把握好机会,建立适合农信社的电商业务模式。其次,开展O2O模式的B2C。该电商业务模式主要为乡村的农户、商户和城乡居民建立了一个互联网交易平台,从而全方位解决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娱乐、旅游的需求。最后,搭建B2B供应链金融平台。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提供理财、会计等综合金融服务,并获取核心企业的交易数据。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向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支付、结算、资金管理等多样化金融服务。信用社能够通过该金融模式积累大量中小企业客户,形成大量沉淀存款的同时,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融资风险,降低信用社整体风险水平。

(五)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科技研发与应用水平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要求农村信用社在产品设计、数据整理、业务操作以及管理决策等环节具备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科技研发与应用水平成为农信社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农信社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信息处理技术的革新,积极推进数据整合,搭建合理、人性化的客户管理和细分系统。其次,加大力度对积累的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从而将数据优势转化为农信社的竞争优势。最后,加强信息安全的保障。进一步完善信息处理系统和金融信息保密机制。提升金融信息系统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金融业务的安全稳定进行。

参考文献:

[1] 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04:14-16

[2]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05:86-88

[3] 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07:47-51

篇(8)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主要发展模式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互联网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互联网金融既包括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本文主要讨论狭义的互联网金融。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阶段及主要发展模式

1、互联网金融发展阶段

互联网金融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前,互联网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银行实现业务线上操作,这一阶段并没有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第二阶段:2005年后,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渐成长,网络借贷开始萌芽,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开始由技术领域深入到金融业务领域;第三阶段:2013年,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P2P网络借贷平台快速发展,众筹平台起步,一些金融机构也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业务模式转型,加速建设线上创新性平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2、互联网金融主要发展模式

(1)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属于由互联网企业主导的金融业务,是第三方机构为了保证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为买方和卖方提供资金结算担保系统的模式,第三方介入买房和卖方之间,为款项的收付建立一个安全屏障,有效避免交易中的违约风险。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最早涉足的领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2)P2P业务

P2P互联网信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交易和匹配。广义的P2P是指所有互联网信贷业务,而狭义的P2P仅指个人对个人的互联网信贷业务。与传统的银行贷款业务不同,狭义的P2P业务有以下特点:第一,P2P是直接融资方式,与传统信贷业务间接融资方式不同;第二,业务主体多为非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只提供平台信息和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不与客户直接发生信贷关系;第三,业务对象以个人和小微企业为主;第四,不受金融监管体系监管。

(3)众筹融资

众筹是大众筹资的简称,从资金的提供方式来看,众筹业务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团购和预购相结合的模式,是网购业务的一种,即由众多的消费者通过团购的方式,预购未来的某一商品和服务;第二,股权投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投资者购买创业者和筹资者的股权,属于个人风险投资;第三,债权投资模式,该模式属于债券投资,到期需要还本付息。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经营成本差异

互联网金融充分运用大数据、搜索引擎、电商交易数据、数据挖掘、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贷款定价,销售渠道主要通过网络客户端与手机银行等方式,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传统金融主要是通过金融机构设立的庞大的物理网点进行销售,且信贷产品发放时需要有担保人和抵押物,贷款调查、审查及贷后管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较大。

(二)服务对象不同

互联网金融主要面向的是低端市场,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传统金融主要为中高端客户服务。例如:银行的理财产品起点是5万元,而余额宝等互联网产品的投资起点是1元,且低端市场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较强,一旦客户有收益更高的投资产品可供选择时,会更倾向于收益较高的产品。而高端市场客户投资的资金量大,客户更注重资金的安全性。

(三)风险防控侧重点不同

互联网金融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或技术获取客户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模型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及意愿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获取贷中及贷后信息,风险控制手段更加灵活,能够通过科学的计量手段进行风险管理。传统金融服务在对客户进行评级授信时,客户经理主要搜集客户的财务数据和其它信息,而目前,传统金融业对贷中、贷后的风险控制手段和工具较为单一,由于对风险提前防范能力不足,极易造成风险事件恶化,形成事后化解、处置难度较大的局面,风险管理较为被动。

(四)风险缓释手段不同

互联网金融靠大数定律来分散风险,通过选择小而独立的客户,把风险分散开去,另外,通过建立有效的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对贷中与贷后进行实时、动态跟踪,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例如:互联网金融企业可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和信息,降低投资者风险,提高违约成本,在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传统金融主要通过抵押品和担保品来缓释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传统银行业改变经营模式,适应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

一方面,一些互联网企业已不再只做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凭借其拥有的众多的中高端互联网用户和庞大的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的优势,未来将对传统银行业的核心业务、客户资源等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也将迫使银行改变传统的物理网点经营模式,促使银行创新业务经营和发展模式,以适应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

(二)价格发现功能,推动利率市场化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直接融资模式,能客观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最终形成交易价格,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方式。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走势,大致判断特定客户群的利率水平,避免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机构应主动在市场上寻找利率基准,迎接金融深化改革带来的挑战。

(三)互联网金融将加速金融脱媒

银行在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充当资金中介的职能,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资金供需双方不单依靠传统金融中介,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匹配,加速了金融脱媒的步伐,使银行的中介功能边缘化。从信息来看,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充当资金信息中介的角色。从融资角度看,资金供需双方利用搜索平台寻找交易对象,交易过程由双方自己完成。从支付角度看,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能为客户提供各种支付和结算业务,替代传统银行的支付和结算业务。

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和传统金融业的应对策略

由于互联网金融所涉足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传统金融机构当前涉入并不深的领域,与传统金融业形成优势互补,所以短期内互联网金融从市场规模上并不会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思路及效率是传统金融所欠缺的,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理念上的较大冲击,也带动了传统金融机构进一步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从而开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局面。

(一)调整发展战略,确定自身定位,实现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互补

传统银行业应通过准确分析市场及自身所处环境的需求差异,找到适合自身的细分市场,确定市场定位,从而形成定位上的互补。 一些地方性金融机构可以凭借地域优势、网点优势和决策效率优势,形成特色化的市场定位。

(二)扩大分销渠道,实现产品服务市场拓展和销售拓展的最大化

1.提升自有渠道

首先应加快自助银行建设,自助银行具有成本低的比较优势,较适合于低价值贡献网点;其次打造先进的电子直销渠道,不断开发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短信服务平台、自助终端服务平台、自动柜员机、商务POS机服务,还要不断丰富电子渠道的产品线及服务功能,加大对信息科技的投入,提升电子渠道的安全及技术先进性。

2.扩大合作范围

在自身规模有限,暂时无法提供较多的自有产品情况下,通过扩大合作范围,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日常缴费等方面的便利,提升消费体验,是稳定老客户、吸引新客户的重要手段之一。

加快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运用,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出现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长期来看,传统银行业必须调整定位,进行变革,充分运用金融改革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和成果。

1.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降低中间成本,突破网点的局限性,注重提升客户操作的便捷性,全面实现系统的智能化;

2.注视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将数据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银行业应通过获取更多的数据源,加强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来提高对客户在贷款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水平。应不断提高细分客户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优化客户管理系统,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及时更新信用数据,防控风险。

篇(9)

“从细分客户群来看,宜人贷整体来讲是面对收入比较高的年轻客户群体。”方以涵进一步解释道。

2012年上线至今,宜人贷累计放款金额已经超过10亿元。而宜人贷又在尝试把目标用户群进行更精细的划分,于是“码上贷”应运而生。

快速迭带的互联网氛围催生“码上贷”

“码上贷”的诞生很偶然。有一次,宜人贷的一个产品经理,被宜信安排到清华参加市场营销高级研修班。其中,这位产品经理需要通过做项目,研究其客户的画像。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分析客户的数据,发现其工薪阶层的用户中竟有8%都是IT人士。

随后,宜人贷进一步对这些客户进行分析,发现在这些IT人士中,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占 65%以上,其中76%的程序员学历在本科以上,而且也都是在大城市。工作稳定、收入较高,有购房、装修等需求,这显然就是P2P平台需要的安全的客户人群。方以涵表示:“从过去的数据来看,我们的客户里面IT人士表现的风险数据是非常好的。我们公司里的员工也是,这些IT从业者的工资都是越来越高,市场供不应求。”

嗅到这个商机之后,宜人贷很快就推出了针对程序员的产品――“码上贷”。 “宜人贷是典型的互联网公司,鼓励创新、试错、快速迭代,用数据来测试。现在实行项目制,每一个同事都可以出来立项去尝试。”方以涵进一步解释,宜人贷鼓励员工去试错,提供预算支持员工去尝试一些短期项目。

宜人贷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断深挖细分人群。“码上贷”是专门为从事IT互联网产品、技术等相关工作的群体,开辟借款绿色通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借款门槛和资金成本都非常低。“这是我们个性化服务中间的一个产品,以后我们可能还会推出面向其他的人群解决其他的需求,比如装修,甚至更小的一个需求。”方以涵畅想着。

不过,方以涵也指出,“码上贷”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该在各个环节,包括申请的过程,可以少提供资料;包括审批的过程可以简便。可以多利用移动端,手机上点两下就能完成借款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静心做好风控

2011年, 在美国发展的方以涵有了回国创业的想法,与宜信公司CEO兼天使投资人的唐宁沟通后,唐宁成功劝说方以涵加入宜信先了解中国市场再创业。

方以涵在美国,有丰富的搜索引擎、互联网产品和营销方面的经验。方以涵到宜信后不久,就迎来了了2012年、2013年互联网金融热潮。

“互联网金融尤其是贷款,人的衣食住行、金融需求是非常大的需求。首先市场是非常大的,美国也是万亿级市场,我认为中国也是有万亿级这么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方以涵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篇(10)

在笔者看来,这两种声音和倾向都有道理,却都不完整,更小看了互联网金融的巨大潜力,在中国尤其如此。如果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改变了很多传统业态的生存法则,那么在中国,其与金融市场化改革周期融合的结果,也将是深刻而复杂的。

本文试图在新经济周期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大背景下,预测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未来发展中要经历的三个阶段,目的是对现有金融机构的战略调整提供参考;其理论依据的主要来源,是国外成熟的混业金融业态,以及互联网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相对成熟的应用,如电商领域等。 第一阶段:渠道为王

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真正的市场化改革不过短短二三十年时间。由于国际贸易红利、人口红利和城市化红利等因素,中国经济的爆炸式增长历程,本质是“增量资产货币化”过程,是以土地、住宅、矿产等资产增值和新发行货币的动态平衡过程。在金融领域,以“中农工建交”为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体系,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政府不仅是最大的股东,也成为金融信用体系的最终担保人。

在政府信用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广大居民的理财需求,一直存在金融服务不足的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从诞生伊始,就具备相当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

余额宝和人人贷的快速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传统的公募货币基金和中小企业私募信托,稍作创新、辅以互联网渠道优势,马上就募集到了在传统实体渠道看来是“天量”的资金。可见,在互联网金融的初级阶段,诸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掌握了网络客户、流量和平台的渠道优势公司,将是最大的赢家。

究其根本,互联网企业资源优势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是由于中国金融的非市场化大背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尚处在攻坚阶段,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各类型的理财机构鳞次栉比,诸多财富管理产品良莠不齐,资产管理专业化品牌没有建立,普通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远不成熟。在A股市场屡战屡败、风险偏好降低的非专业投资者,只能从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商业银行分支,购买低风险、低利率的理财产品,一旦网络能够提供收益率略高的其他选择,网站的低成本送达优势和品牌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服务必须要“寄生”在信用链条上——门户网站的信用在这一阶段,弥补了市场信用的不足,这种现象也发生在电商的竞争演变中。

例如,淘宝初期类似于“夜市摆地摊”的模式下,零售职能的网店服务信用等级再高,如果没有淘宝品牌、基础客户数量的支持,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电商初期缺乏具有公众信用的平台渠道,而随着网上购物基本功能的门槛降低,各大电商吸引客户的关键,就变为货架上的商品的差异化了。拥有自己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持续更新自己的货架,普通的电商零售加盟者是做不到的,于是就有了高端化品牌的“天猫”平台! 第二阶段:产品为王

互联网金融进入第二阶段的代表事件,是“金融天猫”的出现,即专业的网络信用链条平台的出现——网络金融服务的品牌化。金融天猫绝不是简简单单地把诸如投顾咨询之类的金融服务产品化后,在现有“天猫”平台出售,而是金融业真正开始通过主动网络增信,践行互联网“分享、协作、普惠、选择自由和民主”的精神。

金融网络化的目的,就是金融中介形式更加简便,让金融服务的对象具有更自由的选择、享受更低廉的价格,最好能和金融服务的提供者直接勾兑。淘宝的成功就是把传统的、中心化的、集中式的购物商场,被更多的有各自特色的、分散的商家所替代——“大而标准”的服务,被“小而美且有特色”的服务所取代——互联网金融也会如此。

互联网金融也是金融,其深化阶段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金融改革的大格局。总理上任后,所指引的金融业改革路线图,就是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环境下、通过“存量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利率市场化。作为表征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泛资管产品的品牌化后,服务对象不仅包括资产管理个人客户,也包括投融资需求的广大企业:融资企业、理财顾问、基金经理、高净值个人等客户诉求,都被扁平化了;成千上万“小而美”的金融服务,“量体裁衣”般摆放在潜在客户面前。

中国市场借助互联网科技,金融中介职能“王者归来”,金融服务的供需双方能进行直接的沟通和讨价还价。监管机构也能从品牌化的经营者入手,要求其在整体上控制风险信贷比例敞口,进而实现利率期限结构合理化。当今那些坐拥众多实体店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也许一夜间就会优势变劣势;那些自以为掌握着投资秘诀的高姿态基金公司,也许会被草根操盘手逼入死胡同。不信,看看那些萧条的购物中心和专卖店,就知道厉害了。

未来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将更像品牌咖啡厅,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主流的、高净值客户能够在移动终端上完成绝大部分金融需求,极少数非要签字或者亲力亲为的金融需求,也会在一种惬意宽松的环境下完成。金融天猫逐渐成型后,银行家的货币掮客职能将消失,互联网渠道的话语权也会被淡化,这个阶段的互联网金融经营者业态,有些像城市SUV,既不是轿车也不是越野车,而是实用的功能结合体。

当下的中国很多金融服务提供者,如私募基金经理、理财咨询顾问、企业融资专家将以加盟合伙人的形式出现,金融天猫的货架上摆放的是一个个有创新能力的金融解决方案,合伙人收入水平是由投资者决定的。最大的挑战来自于风险控制,即对这些加盟合伙人的审查和跟踪。可想而知,金融天猫后台服务部门,将蜕变为大数据化的专业金融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非传统金融中介——金融天猫的出现,不仅会对现有的金融企业构成实质的威胁,也会压缩现有网络渠道的利润空间。这也符合金融作为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渠道利润会随着“市场饱和程度的提高、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而逐步变薄;取而代之的利润主要来源,必然是金融服务的差异化创新能力。总之,在存量资产证券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金融衍生品将为金融产品的多样化添砖加瓦,现在理财市场主流的商业银行“大而标准”的服务货架,将被互联网金融“小而美且有特色”的服务所取代。 第三阶段:寡头垄断

2013年9月24日,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的JOBS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的Title II 条例正式生效,意味着美国的私人企业可以各种形式公开融资需求,向认证过的投资人筹集资金,即所谓的“大范围募资”(general solicitation)。

业界普遍认为,这种颠覆现有“企业公众融资市场被投资银行垄断”的新监管政策,将给互联网公募融资平台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但是在笔者看来,正是这种互联网技术革命带来的低门槛竞争,引领未来监管系统的互联网模式,其不可避免的成本负担,最终将把新兴的各种“金融天猫”投融资平台,整合成少数几个金融寡头。换言之,经过互联网的洗礼,金融市场将比没有互联网技术的时代,更加集中、垄断。

经过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第二阶段,用户的需求将被互联网精准的客户定位所充分挖掘,整个金融行业也进入到“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品牌竞争阶段。要知道,金融本身也是一种虚拟化的信用链条服务,这和互联网在形式上是一致的。金融的“O2O”比起诸如物流、零售行业,信用数据模型的整合要更加流畅和方便。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扩张、保险集团的业务多元化、证券公司的批发业务逆袭,中国金融市场将被剩下的少数几个“全牌照、同一品牌、跨国经营、金融混业”的集团所垄断,其余的金融企业只能在其有优势的细分市场生存。参照先行发展的欧美,其经济总量与金融寡头数量的相对关系,即便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印记的混业集团数量最终将不会超过15家。

现有的金融市场参与者,要想成为笑到最后的15家金融混业集团之一,没有互联网精神中“对人的尊重”是不可想象的,毕竟彼时客户的需求已经大大升级了——很多商业银行口头喊了多年的“社区银行”,被互联网技术带到了现实,大的品牌金融社区实现了更高意义、虚拟化的、更人性化的“社交金融”。

在中国,这个过程长则需要二三十年,短则有个五年到八年也许就能够看到——在互联网金融的第三阶段,金融天猫们很难再以一个所谓创新的业态领域存在,其技术和精神已融入到金融行业发展的主流之中,金融服务的供需双方都依赖社区的规模效应,还有其管理者在监管机构的增信与背书。

寡头垄断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减小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金融天猫的差异化产品竞争会压缩通常意义的服务利润,以至于最后不排斥在同一金融品牌下和谐共生。更为重要的是,金融监管对大小机构一视同仁,应对监管的成本负担,使得一家一户的小金融作坊难以在薄利时代下独善其身,更大更紧密的合伙制企业应运而生——现代企业的分工协作机理,无外乎是在新技术下再次发挥作用。

因此,很难讲是传统金融企业互联网化,形成了最终的金融寡头,还是金融天猫的兼并重组,诞生了崭新的金融垄断品牌。当然,互联网的文化基因注入,使得金融寡头的垄断地位变得不稳固了,大品牌的兴起和没落也许就在一刹那间。“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混业经营竞争,给了“专注于细分市场”的第二梯队竞争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银行券商的互联网金融战略

面对喷薄而来的互联网金融大潮,中国现有的银行、券商决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这场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混业革命是躲不掉的。那些志存高远拿到最后15张跨国混业竞争“入场券”的银行和券商,也许应抱着感恩的心态,正是互联网给了它们赶超传统领军者的超车弯道!那么,什么样的互联网金融战略,才是这些银行和券商的正确选择呢?

笔者建议不妨换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即从那些互联网企业的角度,来看待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格局。

正如上文所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那些手握网络话语权和客户流量的互联网企业并不需盲动,反而可以分到最大的蛋糕。例如,在余额宝中,淘宝拿到了产品利润的绝对大头。

随着市场逐渐饱和、规则逐渐清晰、利润率下降、监管机构介入,使得互联网企业竞争优势被淡化,那些繁冗的监管要求一定会让网络奇才们一筹莫展。于是,金融天猫“线下化”,需要专业投资能力和产品特色的传统金融合作伙伴,以图继续在中后期发力,占领金融蓝海版图。

可见,传统银行、券商赖以生存的专业投资能力,才是互联网金融的硬道理;在一定阶段,利用其对金融行业本身的理解优势,参股,甚至控股某个金融天猫,也许是一个双赢的最佳选择,因为自行开发很难走通——以国内现有的大中型商业银行为例,尽管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组织,但如果内生性地开发适合互联网时代客户导向的金融平台,显然在第二阶段无法与那些“纯正血缘”的天猫们竞争。

这种暂时把互联网金融部门隔离于传统银行、券商体系的做法,也符合儒家商业的文化特征。毕竟,互联网金融更多遵循的,是零碎的金融产品和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其企业文化与官僚化的总行机构必然会有巨大冲突。只有当互联网金融成为客户的一种生活习惯,互联网部门对传统机构的客户资源进行了大量分流,银行再将两个组织进行合并,才能顺利完成O2O整合。这就像过去几年间,证券公司网上下单只有成为大部分客户的选择时,实体营业部再推进“非现场客户”的改革,才能迎刃而解。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银行和券商一旦在体外建立了互联网金融营运实体,对已有客户的分流,必然在组织内带来巨大的阻力,这将是传统金融组织能否“蜕变成蝶”的关键。如果我们研究苏宁云商的互联网转型,其壮士断腕般地放弃以往创造辉煌的实体门店,所面临的巨大内部压力,局外人是无法想象的。

篇(11)

最近几年,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升级,互联网金融得以高速发展,冲击着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与运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明确自身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课题。

一、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

(一)商业银行不可能被互联网金融所取代

商业银行传统的运行模式被互联网金融颠覆,但其金融本质并没有改变。换言之,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创新,金融始终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其基础金融服务、客户结算等依旧要依赖银行。同时,商业银行是合法经营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主力,承担着向全社会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重大责任,这是互联网企业不具备的。且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完善、信贷资源充足、物流环境良好、服务体验优越、营运模式成熟、商业信誉强大,这些都为其赢得客户青睐奠定了坚实基础,互联网金融是不可能取代的。

(二)商业银行可得到互联网金融的有益补充

社交网站、即时通信、门户网站等的用户规模在近几年有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平台不断发展和壮大奠定了互联网金融庞大的客户基础。[1]相反,互联网企业通过社交综合平台共享资源,让用户享受到综合金融服务,大大增加了客户的黏性,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客户规模不断增长。互联网企业掌握海量的客户交易信息及资源,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新的客户,互联网金融在积累和挖掘数据方面的优势也可降低商业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其运作效率。即便商业银行专注于做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但很难做到广泛覆盖,而互联网金融快捷、开放和共享的资金供需匹配则成为商业银行有益的补充。

(三)有机融合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是趋势

凭借互联网金融的组织模式及技术,商业银行能顺利实现产业的更新和升级,且两者的合作能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及效率。商业银行是应用互联网技术相对成熟的企业,是备受大众信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只有积极把握与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机会,充分利用其数据量的优势提高识别客户的精确度,掌握客户消费习惯,才能为客户提供最佳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方案。因此,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有机融合、无缝对接是大势所趋。

二、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措施

(一)吸收互联网思维,重新确立发展方向

互联网思维是多元概念,发散的非线性思维是其本质,而其中的用户思维是最重要的。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领域的竞争环境、销售渠道等都发生了改变,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模式也遭受冲击,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思维。[2]商业银行应重新确立发展方向,对互联网金融要有危机意识,不仅要摒弃以往的传统思维,大力倡导开放、协作、平等与分享的互联网精神,还要进一步纳入创新、包容、多元等思维元素。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客户基础、渠道网络、品牌信用以及科技实力等优势,通过对互联网思维的吸收来衔接金融,对渠道体系进行重构,创建新的产品平台,拓展网络营销,把握好客户需求,致力于让客户享受到超越预期的服务体验,从而在经营理念及发展上拥抱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变革浪潮。

(二)进一步细分市场,满足客户个性需求

细分市场主要是按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形成商业银行独有的客户结构,并依据该客户结构对个性化金融产品及服务进行设计、推广,形成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优势。因此,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实现融合发展。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时,不仅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分析积累的客户数据,掌握客户的需求及行为特点,细分通过互联网参与金融交易的客户群体,从而针对目标客户设计低成本、快捷的金融服务,还要坚持优化自身的业务流程,优化部门结构运作,对于客户的各项金融业务需求信息要进行分类分析和整理,从而分析客户的投资需求、消费习惯,尽量为客户提供能满足其个性需求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

(三)改变服务方式,打造全方位服务平台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纷纷提供查询、转账、缴费、支付、工资等基础性的金融服务,电子银行产品及服务的同质化现象很严重,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任何一家商业银行均无法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确立领先优势。随着人们对电子银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且互联网企业在不断加强引导,涌现出大量潜在的网络化金融需求,包括网络贷款、电子商业票据、现金管理、在线理财、网络金融社区等。[3]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里,商业银行务必要改进服务方式,尊重客户体验,加强交互式营销,在经营运作上强调深度整合金融核心业务与互联网技术,深层次改革经营模式与业务流程,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平台。商业银行还要对金融服务进行充分的挖掘,把扮演交易主渠道角色的电子银行转变成专业化、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资金服务及产品服务。

(四)加强同业合作,降低跨行流动成本

客户从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中享受到更多的便利、优惠,这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造成巨大威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盈利能力也因此被削弱。为应对该挑战,商业银行要加强同业合作,建立健全合作银行账户的互联互通机制,推出竞争力较强的支付方式、支付平台,让用户更加便捷地支付,弱化第三方支付吸引客户的能力。短期看,这样做会使商业银行减少中间业务收入,但站在长远发展角度,该做法能增强客户资金灵活性,对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挑战有很大帮助,有利于银行业强化市场竞争实力。在未来,商业银行还需进一步拓展同业合作范围,不仅要降低客户资金跨行流动的成本,还要推出竞争力强的产品,正面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严峻挑战。

(五)深度挖掘数据,提高智能决策水平

互联网金融融合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而数据是其核心。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收集非结构化数据,包括各种形式的文档、文本、音频、图像、视频等,借鉴电商企业注重客户交易记录、点击量、物流信息、互动评价等思路,坚持推进数据整合,并进一步实现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今后,数据-信息-商业智能将慢慢变成商业银行精细化、定量化管理的发展路线,商业银行可在业务经营管理中深度利用数据,按照需求聚合共享或索取信息数据,智能洞察客户、市场,实时化、全过程感应并度量业务与管理,通过数据指导工作,做到精细管理、精准营销,不断提升商业银行在拓展市场、营销客户、管理风险及配置资源等领域的智能决策水平。

三、结语

不管互联网金融融合了哪些互联网技术特征,它的发展都与基本的金融属性及功能密不可分,金融依旧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中,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商业银行在今后的发展中需正视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融合互补关系,凭借其收集、整理、应用数据的完整体系不断改善服务、加强风险管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为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