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1 09:08:5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电子档案管理规范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篇(1)

引言

电子档案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由计算机系统处理和存储的机读材料和其他载体形式的记录,电子档案的形成、存储和管理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所用技术方法不同,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电子档案的优越性

1.1直接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时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下,现代网络系统不但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而且提供了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的困难,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而且将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从手工直接建档的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微机处理后,就可把按“卷”立卷归档,改为按“件”整理归档。由于实现随机管档,就可将过去的集中立卷,改为平时随时整理立卷。这样,集中的工作量,就变为分散的工作量,提高了立卷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归档的目的,便于检索利用。

1.2微机管理有利于遗漏文件的补漏增缺传统的文书立卷方法遇到文件收集不齐或漏交归档时,补漏增缺,就得拆卷重做。改为微机网络管理,文档用微机按“件”整理归档。可随时补漏增缺,使文档不形成存积,这时,只需按一下键盘,修改一下档案目录就万事大吉了。微机管理省时省力,可以给工作人员以充分的时间去提高业务水平。

1.3微机管理更有利于文档的保密过去查阅档案时是整卷提供利用。利用者只是利用卷中的一份文件,却能够看到整卷档案内容。这是不符合文档管理的保密要求的。微机管理将其改为单份文件提供利用,利用者就无法接触其他无关的文件,从而达到了文件保密的要求。

1.4微机管理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而要提供可利用的档案,就必须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文档卷宗。但是传统的文书立卷工作是人为的纸张立卷,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操作,其对立卷标准掌握的尺度很难做到完全统一,这必然影响到案卷质量水准,从而给今后的利用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同时,归档工作还占用了档案人员的绝大部分时间,致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编研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的境地,这又制约了管理人员的水平提高。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档案利用,也是被动式的。文书档案管理进行微机管理,档案人员就可以从繁琐的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档案编研和二次信息开发利用上来,从而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利用的效率,使文书档案的管理、在提供利用服务时,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时效价值。

二、电子档案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2.1电子档案的整理。在电子文件转化为电子档案后,由于计算机可以按需求随时将电子档案的单份文件从任何角度进行分类、组合,可以任意组成各种案卷。因此,“案卷”这一基本单位将从电子档案的整理工作中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文件”这个基本保管单位。电子档案整理的主要任务也从对案卷的整理而转为对光盘磁介质的整理;即对接收来的脱机保存的光盘数据进行编目、排架,或者是定期将电子文件保存系统中的电子档案制作光盘备份,同时对光盘进行编目、排架等。

2.2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管理。电子档案的独特性决定了电子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比传统档案更加快捷、方便,更具实用性。一是开发平台的选择。系统的目标是将各档案管理单位的数据通过网络连为一体,便于共享数据资源,因此应选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开发平台,同时在档案管理单位所在地建立数据库,本地数据直接上机存取,既节约了经费,又方便了各单位互访数据。二是硬件要求。各档案单位的计算机在处理大量各类档案信息的同时,又要互相进行数据通信,所以硬件必须具备相应的需求条件。三是数据库模式设计。数据库的模式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设计的目标既要满足当前的应用需要,又要满足可预见未来的应用需要,既具有良好性能,又易于修改和扩充。四是应用程序设计。设计数据输入、查询、事务处理、报表处理等应用程序。五是数据的备份及故障恢复。档案数据是珍贵的数据资源,为避免出现系统对数据资源的破坏,应用系统必须能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以便于数据信息被破坏后的恢复。六是数据库的安全性保护。电子档案利用必须在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所谓安全性保护就是防止非法使用数据库。在一个系统中,安全性保护非常重要,并不是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档案数据库。这就需要对用户使用数据库提供鉴别方法,即使用权鉴别,也要由计算机确认合法性。例如:设置口令等,对存取控制权的鉴别,档案本身的保密程度不同,开放程序也不同,应对获准使用系统的人员及其访问数据库的范围加以限制,对不同的人员予以不同使用权限。档案管理者可根据电子档案内容的密级程度,确定提供利用载体的方法,使用者按照使用权限使用载体拷贝,由计算机确认是否合法,并按期回收,同时通过网络传输电子档案,互联网的开通方便了档案部门之间信息的相互交流,同一份材料可以同时为多人利用,也可以直接到档案单位电脑上查询权限范围内提供的相关内容。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应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采集、综合统计的功能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统计、找出规律,探求新的方式与途径,加强计算机软硬平台建设,满足用户需求,最大限度开发利用电子档案,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确保档案资源安全利用。

三、规范电子档案管理的几项措施

3.1加强电子档案归档制度建设各档案管理单位应根据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电子文件形成、积累过程的管理以及归档责任、检查鉴定等一系列工作环节,做到有章可循。制定电子档案制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注意划清归档过程中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归档时机应适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归档电子文件的责任签署应明确;注意电子文件的动态管理问题。

3.2从电子文件的源头抓电子档案的质量为进一步加强电子信息的管理,对电子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和工程图纸等文件集中制作。为档案部门增配必要的设备,建立一系列服务手段是加强这一工作的必备条件。

3.2.1档案室设立图纸与文件集中处理系统,对审查完毕的电子文件进行统一收集,按要求形成纸质文件。

3.2.2设置专门场地对纸质文件进行集中审鉴,以保证纸质文件与相应电子信息的一致性。

3.2.3电子信息由档案部门集中积累,并在项目阶段结束时,在项目组的配合下统一按“电子档案管理办法”集中整理归档。

3.2.4为便于操作和管理,建议进一步规范电子文件形成所使用的软件平台,因工作需要必须使用特殊软件的,有关人员应按“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将软件一并归档。:

3.3要严把电子信息归档关,做好电子信息动态管理一是在电子信息归档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对电子信息进行检查、鉴定、验收,除有关归档责任签署之外,还必须发挥电子档案专家咨询组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二是做好电子档案管理中的电子信息管理,使归档的电子信息跟踪科研生产变化,也即做好电子档案的更改补充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不能将电子档案管理停留在管好几张光盘的初级阶段。

四、结语

电子档案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可回避的。因此,还要不断研究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实现安全、高效的管理和利用电子档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雪妍.《浅谈电子档案的管理》[J].兰台世界.2006(15).

篇(2)

一、前言

几年来,我在县民政局从事低保工作,整理完善低保档案,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电子化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体会颇深,有了一些新的见解和认知,与大家进行共同探讨。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包括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低保政策是一项对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城乡贫困人口实行差额补贴的社会救助制度,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惠民政策,它是保证贫困群众的生存之本。

贫困对象向户口所在地即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和身份证等相关材料,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通过开会评议,评选出符合条件的对象上交乡镇民政所(或社区办),调查核实该户情况是否属实后上交我们低保股,统一入户调查并在村级政务公开栏公示7天无异议,才可享受低保待遇。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电子化策略

1.保证信息资料健全

低保档案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申请表和审批表、身份证和户口本复印件,均一式三份,由县、乡(或社区办)、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三级分别保管,政务公开栏公示照片和收入证明等相关材料一份由我们低保股保管。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表、审批表,身份证和户口本复印件公示照片缺一不可,且申请表、审批表需填写低保对象的户主信息,如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的详细信息、有无劳动能力、家庭收入、住房情况和土地等,审批表上除填写低保户信息外,还有村级委员会(或社区委员会)主管领导签字盖章,乡镇民政所(或社区办)主管领导签字盖章。

2.加强低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低保户的申请表和审批表均由黑色碳素笔手写,字迹工整,文字周正,大小写要区分。低保金按月发放,且我们低保股已于2008年底实行社会化发放。我县共13个乡镇,232个村,我们低保股已更换成新铁皮柜,实行每乡一档案柜,每户一档案袋,以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为单位附上索引,明显标志编号。且我们低保股已安装防盗门窗,以保障低保档案的安全,并设定出专人专岗来管理档案。为了进一步加强低保档案规范化管理,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和完善纳入档案管理体系的领导负责制、综合计划制以及目标管理制和部门及个人考核制。在单位内部,分工职责一定要明确;在目标管理以及考核实施细则、目标管理考核结果以及任务分解表中,应当体现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制定综合计划时,应当充分考虑低保档案以及软硬件客观要求,确保档案管理设施的齐全、资金充足。

3.低保档案的电子化

我县人口众多,纸质档案翻阅起来费时费力,我们低保股也在全面进行全县几千低保户档案的电子化,包含低保户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家庭成员信息等。这样也为查找单个低保户信息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且为低保档案又上了一份保险。建立统一的低保档案管理制度,以做实做细低保档案为抓手,在纸质档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电子档案信息内容,并将每月城乡低保对象与现有低保户档案进行比对,对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坚决予以取消,对新增的对象及时进行调整,将低保信息系统里的数据进行清查复审,全力做到电子档案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信息保持一致。

4.低保档案的动态管理

低保户并不是永久性不变,而是动态管理,每个月有条件好转的或去世的低保对象进行删减,对条件不好的贫困对象予以增加进来,随之县乡村三级的低保档案也要相应增减。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流程管理。档案是由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档案工作通过抓好文件材料形成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对档案工作管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其设计、开发以及利用全过程,都应当符合质量要求。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电子化,要求从文件形成的具体环节入手,对齐进行动态化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档案管理中的问题,虽然比较容易解决,但是文件材料的形成办理问题,却是比较棘手的。比如,有些问题当时得到了补救,但是文件材料的原始凭证以及依据作用等都会丧失,档案就会失去了保存价值。加强流程管理,控制好产品的各个过程,才能保证归档文件的有效性,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才可持续性改进。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工作的模式的改变与机制的改进,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合理的规划,从思想观念、制度以及人员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着手,形成合力,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地实现规范化、电子化。

参考文献

[1]陈文天.浅析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城建档案,2015(10)

[2]何彦.关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6(1)

[3]张洋.刍议如何加强管理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

篇(3)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5-0147-01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摄影技术依托计算机为后盾,各种设计靓丽、品质高的数码相机新品迭出,给摄影业带来了满园春色。形成了处理快、查阅快、归档快、链接快、存储久为优势的数码照片,也为照片档案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数码相片的载体是以电子文件形式归档保存的,在保管、利用上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对数码照片档案的形成、收集、归档、整理、保管、利用等在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国家没有专门针对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出台新标准,使得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在新事物面前有些无所适从。

目前对于是否制定、出台数码照片档案管理规范有两种明确的观点,一个是不需要制定,另一个是需要尽快制定。

一、不需要制定新标准的理由

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虽然没有出台专门的标准,但这并不等于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没有可依据的规范。数码照片档案既是照片档案又是电子文件,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实行双轨制,纸质部分按照《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执行,数码照片部分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执行。数码照片就是电子文件,数码照片特性实质就是电子文件的特性,是电子文件中的图像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不仅对电子文件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而且推荐了图像电子文件的通用格式。强调了各类电子文件元数据管理的重要性,规定了电子文件的操作方式和要求。目前除国家标准外,各个地方、行业及其机关企事业单位也都制定了电子文件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或者实施细则。这些也都是数码照片档案管理所要执行的规范。所以,《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满足工作需要。

二、需要制定新标准的理由

数码照片是电子文件没错,但数码照片档案在形成、管理和利用上有它的特殊性。由于数码照片来源渠道广泛。元数据信息五花八门,收集内容真实性较难把握,收集难度也加大;归档时数码照片的检验操作复杂;整理时相比较纸质照片要求更高,数码照片不但要有纸质照片六要素要求,还要标明保管数码照片的软、硬件技术环境,元数据信息等内容。这些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去规范,各行其道,这为数码照片档案今后的利用造成很大的影响。虽然数码照片是电子文件中的图像电子文件,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只是电子文件的通用标准,对于照片档案这种专门、特殊档案,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需要制定新的标准加以规范。

因为数码照片的管理要结合两个标准使用,不方便,不具体。太笼统。才促使地方的数码照片管理规范陆续出台。虽然各地规范不尽相同,但也各有千秋,使当地的数码照片档案管理做到了统一规范。能够出台是基于现实工作需要,所以国家在这方面滞后了,应该尽快出台新标准是正确的。

三、分析与讨论

1.先明确电子文件与数码照片的涵义

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数码照片是指用扫描仪、数码照相设备获得的,以数字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静态图像文件。

定义文字描述不同之处在于“数字设备及环境中”和“用扫描仪、数码照相设备”、“传送的文件”和“传送的静态图像文件”。扫描仪、数码照相设备就是数字设备及数字环境。能够传送的电子文件包含:文本电子文件、图像电子文件、图形电子文件、视频或多媒体、音频文件等等,数码照片是图像电子文件,已包含在电子文件的内容中。所以在定义上没有本质的差异。是一致的。

2.电子文件与数码照片的特性

优点:处理快、编辑快、查阅快、归档快、链接快、存储久。

缺点:依赖性、易改性、可分离性。

在归档和利用中都需要保证的是: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兼容性。

从上面分析看电子文件与数码照片的特性是一致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对电子文件的定义、范围、基本术语作了详细描述,对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归档与整理、保管与利用都作了详细规定,符合数码照片档案管理全过程。规范中为了保证电子文件收集积累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兼容性。对电子文件的收集在前端提出要求,将电子文件档案化工作提前到形成阶段。对电子文件形成阶段的软、硬件技术环境、元数据信息、收集操作方法等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图像电子文件规定要以JPEG、TIFE为通用格式。这样为数码照片归档后的整理、存储、保管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便于数码照片档案的利用。所以《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完全适合数码照片管理。

3.数码照片档案管理可以在本部门细化管理

篇(4)

档案管理发展中,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只有在档案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基础上,才能够促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基于此,在具体落实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做好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划、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档案管理硬件设施的建设等等,从而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落实档案管理,以便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保证档案的使用价值。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落实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现阶段我国一些企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确定的是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具体为:

(一)认识方面存在问题

现代化的今天,依旧有很多单位领导及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落实的重要性,而是一味的追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其实,档案管理的确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等,从而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但是,相对来说,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应当是数字化、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前提条件。只有规范好各项档案管理工作,在按照相关标准落实各项档案管理工作,并在具体落实档案管理过程中借助先进技术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如若没有落实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而直接落实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管理,那么档案管理将难以切合实际,真正发挥作用[1]。

(二)存在资金方面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或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这也使得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究其根本,一方面是政府对档案管理部门的经费支持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档案管理部门融资渠道少,难以通过融资来职称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三)存在政策方面的问题

落实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需要由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如此才能保障档案管理有依有据、有章有法的落实,使广大人民群众信服。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政府并没有针对档案管理,颁布相关政策或法规,这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制度规范。

二、强化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有效措施

为了改变当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的情况,笔者的建议是:

(一)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

出于落实规范化、标准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考虑,在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中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是:其一,做好公文制发。公文作为档案的前身,多数档案资料都是有公文转化形成的。所以,为了保证档案资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应当加强工作制发的监督与管理,从而提高公文制发的质量。其二,做好公文、文书的档案收率管理。也就是在制发公文的过程中,对公文签发手续、公文审批、公文标题设定、公文内容等相关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与检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错误,保证公文完好、规范、标准。其三,做好公文书写。为了保证公文规范和标准,在制发公文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制发公文的相关要求,采用标准的文种,并规范格式,进而书写公文,保证公文简洁、标准、规范[2]。

(二)及时进行档案案卷清理,保证档案时效性特征

档案管理中,保证档案的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保证档案的使用价值,这也使得档案管理有意义。当然,要想保证档案时效性特征,应当注意及时进行档案案卷清理。也就是在档案保管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档案文件的保管价值作用及特征,采取适合管理方式予以保管。在一段时间之后,对档案案卷进行清理,确定没有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对于永久性保存价值的档案文件,则需要查看,确定是否完整、保存是否良好,以此来保证档案时效性特征。

(三)构建电子档案数据库,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在现代化的今天进行到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将企业或单位的档案以电子的方式存储,如此可以保证档案的安全性,且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档案。另外,查阅或使用档案也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那么,如何构建电子档案数据库,推进规范化标准化档案管理?即借助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构建电子档案管理数据库,设置为档案管理数据库的软硬盘,使其能够对档案进行快速的收录、分类、存储,如此可以保证档案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化。结束语档案材料对于—个单位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见证以及明智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能够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所以,强化标准化、规范化档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当前我国档案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的情况,笔者的建议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及时进行档案案卷清理,保证档案时效性特征;构建电子档案数据库,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等。希望对于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有所帮助[3]。

参考文献:

[1]丁海斌.档案管理活动中的物质与意识——兼论档案的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J].档案学研究.2010(3).

篇(5)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档案发展的新方向,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2002年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标志着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启动。《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中,国家明确指出“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紧跟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国家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已经成为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回顾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历程,总共经历了萌芽起步(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快速推进(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以及系统发展(21世纪以后)三个阶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海量电子文件数据的涌现以及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技术、4G通信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无一不使传统的纸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宗理论和价值鉴定理论受到了挑战。海量电子文件的管理以及利用已成为档案学理论的新发展方向,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本文根据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自行编制的《广州市城市建设声像电子档案管理规范》以及自主研发的规范化声像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展开调研,以期简述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

二、档案信息化的概述

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学者首次提出了信息化,而后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学者提出了“信息社会”、“信息时代”等概念。我国信息化起步较晚,1997年召开了全国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目前,关于档案信息化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诸如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数字化等,其定义有一定的相似性却又不尽相同。有关档案信息化的内涵,杨公之(2011)定义为“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1]张珺(2009)认为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与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档案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中的一项动态系统工程,由诸多相关项目构成,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管理目标的支持。[2]孟世恩与王颖(2004)认为档案信息化可理解为“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领域的实际运用为基础,以档案信息的资源化为主导,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进步过程”。[3]《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对档案信息化的表述为“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系统核心功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对于系统的配置管理、备份恢复、权限管理等核心的后台管理功能都还比较简单,存在严重的管理和安全风险。而且目前系统的部分核心业务功能严重不足,例如软件对于图片档案的完整性管理的缺乏,导致一些查询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对于声像档案的查询利用和编研工作都带来诸多不便。4.系统设计中尚未考虑到未来电子档案和长期保存需要目前的系统主要处于应付现阶段的管理模式,即以纸质+数字化的双套制模式,不具备原生电子文件归档功能,也没有针对电子档案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的设计考虑。从长远来看,结合信息化改革步伐(例如国土规划信息化工作建设目标)以及本地信息环境的现实(云计算环境的逐步成熟和认证技术的落地),未来城建声像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应定位高远,需要面向电子档案管理的需要进行通盘考虑。

三、基于声像电子管理规范的档案信息化建设

广州城市建设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较早,上个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着手建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2002年后该馆开始致力于建设数字城建档案馆。目前使用的声像档案管理系统为2005年开发的系统,随着内外部环境的飞速变化与发展,使得现有的系统目前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双重压力,其中既有信息系统自身业务需求发展所带来的内部推动力,又有环境调整所带来的外部拉动力,在双向驱动力的作用下,信息系统的升级工作势在必行。因此,该声像系统的搭建正好解决了目前广州市城建档案馆对信息化升级的要求。《广州市城市建设声像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由广州市城建档案馆在多年实践中拟定,在业界也是首次明确以声像电子档案为研究对象,其规定了声像电子档案的术语和定义,声像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保管、利用和元数据要求。针对原系统的不足以及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基于《广州市城市建设声像电子档案管理规范》中明确的标准、定义,利用成熟、专业的声像处理技术,从以上有关信息化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开发利用、资源共享这三个关键词,虽然表述略有差异,但是,我们可以认为档案信息化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档案,最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广州市城建档案馆现有的业务管理模式定型于本世纪初,馆内以“数字化生产、档案编研、自主建设”为立足点,在工作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与荣誉,并曾一度成为城建档案行业的学习典范。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上位法、国家标准和事业单位行政分类改革赋予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在城建声像档案工作职能上的转变,尤其使得其工作流程、服务方式、服务对象以及数量格式上产生的巨大变化,原有的声像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已经难以应对日常工作中的管理需求,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顶层架构设计不足广州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工作总的来说是受业务需求驱动,历经数十年时间的建设由多个系统构成的集合,尚未形成内部密切联系、资源有效共享的覆盖核心业务流程的综合性的信息系统。现有的子系统集合有拼凑之感,无论从命名,乃至到功能覆盖范围来看,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清晰,软硬件平台不够统一,使用部门和功能比较分散,信息集成度较低。这些已不能适应业务管理要求和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业务管理的不断发展,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的难度日益加大。2.系统功能整体性表现不足现有系统在整体层面上存在升级换代缓慢,用户体验友好性不足,子系统零散,缺乏统一入口等问题。现有系统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独立建设的,各项业务功能基本上是陆续拼接的,使用的编程平台和后台软件存在较大差异,因而难以进行总体性的功能框架展示。目前信息系统对于业务活动的覆盖面还不够充分,例如实体管理与资源存储管理就还很不完善,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基本上属于各自为战的局面,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职权选择进入不同的系统进行操作,加上命名方面的随意性,导致用户体验较为零乱,没有整体性概念。3.核心功能有待进一步强化建立专门的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对声像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集中有效管理,通过网络方式相互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声像档案信息的有效、规范、科学管理以及资源共享。作为海量声像档案库,能和其他信息系统建立关联,提供声像档案资料从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完整流程的全流程的管理系统。其中功能模块主要包括配设任务申请、任务分配、成果数据、数据查看、声像档案利用、著录、目录生成、档案移交、专题制作、查询检索、统计报表档案、用户权限管理。本声像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是基于《广州市城市建设声像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需求而量身订造的。该系统的上线及推广使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目前的工作流程,提高其对声像电子档案管理及调用的效率。这不仅顺应了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的战略方针,而且通过《广州市城市建设声像电子档案管理规范》与系统的相互结合,使得整个系统在使用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将有效提高整个系统的搜索效率及降低维护成本。同时,这种标准化的系统也值得国内其他城市参考,我们可以预想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地都遵循一个统一标准进行对声像电子文档的管理,存放在一个相同的系统下,这个系统所产生的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

作者:林康子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技术咨询服务公司

参考文献:

[1]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9).

[2]张珺.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对策[D],2009.

[3]孟世恩,王颖.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的理论思考[J].档案学研究,2004(5).

[4]翟玉芳.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J].档案研究,2016(1).

篇(6)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已经对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倾注了足够的重视和努力,但仍然有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对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充分的认识。因此,人们对于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以下两种现象足以说明对于档案规范化管理,部分事业单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是部分事业单位不能清醒地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片面、武断的认为规范化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在短期内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尤其缺乏长期眼光。因此,单位领导很少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其次,即使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在思想上对档案管理工作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他们却吝于进行规范化建设方面的资金和人才投资,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和作用发挥。

1.2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的缺失

首先,从目前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践来看,虽然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已经实现对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但是,在这些制度中,绝大部分的内容主要针对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行为规范,而对于事业单位的其他部门和人员,仍然不受约束。这种情况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整体合力。其次,部分事业单位对自身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做不到高效、高质执行,缺乏执行力,再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也会沦为虚设。

1.3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所需软硬件设施不齐全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办公的形式越来越多的向电子文件靠拢。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对电子文件的统一、规范的管理也应该被纳入我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但是从目前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践来看,电子档案管理中所需要的相关硬件设施存在配备不齐全、电子档案录取工作麻烦不宜行等问题。

2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的策略

2.1强化档案规范管理的地位,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事业单位要通过各种形式,致力于单位内档案管理工作者对自身工作重要性认识程度的提升。不管是通过宣传还是职工职业道德教育,都是体现事业单位整体人事管理核心的重要举措。

2.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

事业单位应该逐步建立一整套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制度,并且不断提升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对档案人员严格要求,实现规章制度的高效、高质执行,杜绝一切违纪违法的行为。同时,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要切实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原则,在实施档案规范管理时,注重总体规划的强化,分类指导的进行,相关监督工作的做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成绩评估工作的分级组织。

2.3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将档案管理的效力充分发挥,是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的全面化,要加强对信息资源档案收集的力度,争取全面涵盖文字、图像、影音等信息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科学、合理的进行并归等处理。其次,要保证电子档案的保密性,严防电子档案信息的泄露,而对于不需保密而需向社会披露的信息,要及时通过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向社会公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升档案的利用效率。

篇(7)

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数码相机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数码照片特有的成像快、处理快、传输快、查阅快和成本低、存储久等特点,使其大有取代传统胶片型照片的趋势,成为照片技术发展的主流。如何对数码照片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是基层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现行的国家标准《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 11821-2002)仅是适用于银盐感光材料照片档案,也就是传统胶片型照片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尽管目前数码照片档案管理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视,一些省、市和单位出台了在本地、本部门试行的数码照片管理规范,但存在标准不统一、内容不完整、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数码照片管理从总体上来说,仍处于一种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笔者认为,对《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 11821-2002)进行修订迫在眉睫,使该标准既适用于传统胶片型照片的档案管理,又适用于数码照片的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建议对《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 11821-2002)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修订:

一、在“1 范围”条目中,去掉“银盐感光材料”这一界定,使得《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的应用范围涵盖数码照片。

二、由于数码照片是一种电子文件,应符合《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要求,建议在“2 规范性引用文件”条目中,增加“GB/T 18894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三、在“3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数码照片的定义:“数码照片electronic photograph 是用数码相机、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静态图像文件。”

四、由于数码照片依赖计算机系统进行阅读、处理,一方面,其数据信息很容易被修改,数码照片档案管理必须保证照片的原始性、真实性。另一方面,必须符合电子文件的规范要求。建议在“4.2 收集要求”中,增加以下条目内容:“对存在真伪疑义或修改处理的照片应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鉴定,确保照片的原始性、真实性”;“数码照片以JPEG、TIFF为通用格式,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的数码照片,其光学精度至少在300万像素以上;用扫描仪对纸质照片扫描形成的数码照片,其扫描光学分辨率一般应在600dpi以上,数码照片迁移、格式转换、归档过程中,应保持原有精度和不丢失图像交换信息”。将“4.2.6 对无底片的照片应制作翻拍底片;对无照片的底片应制作照片”修改为“对无底片的照片应按照标准扫描或制作翻拍底片;对无照片的底片应制作照片;对永久或长期保存的照片,归档时,应同时制作纸质照片,按双套制要求保存”。

五、为满足纸质照片和数码照片编号的需要,在“5.4 照片的整理”中,“照片的编号”应采用以下格式:“全宗号―门类―年度―保管期限代码―册号(盘号)―张号”。门类是用来区分纸质照片和数码照片的代码,分别用“ZP”、“SP”表示。册号(盘号)是在某一全宗某一保管期限内纸质照片册或存储数码照片光盘的排列从“1”开始的顺序号。需要增加“数码照片文件的命名”、“数码照片的存储及说明”条目,内容如下:“数码照片文件命名规则为‘门类―年度―保管期限代码―张号’,张号用五位阿拉伯

数字表示,位数不足的在前面补‘0’。如‘SP20091

00003.jpg’,其中,第1~2位表示门类,第3~6位表示归档年度,第7位表示保管期限,第8~12位表示张号。”“数码照片应采用只读光盘作为保存载体,一个归档年度的数码照片应存储在一张或多张光盘中,几个归档年度的数码照片一般不允许存储在一张光盘中。刻制光盘时,应选择‘一次性写入’方式,刻制一式三套,套别分别为‘A’、‘B’、‘C’,其中,‘A’表示封存,‘B’表示利用,‘C’表示异地保存。光盘背面应注明全宗号、门类(类目)、年度、盘号,格式为:‘全宗号―门类―年度―保管期限―盘号’。书写时,应使用光盘专用书写材料,不得直接在光盘上粘贴任何标记。每张光盘的根目录下应有说明文件、著录文件、数码照片子目录。说明文件文件名‘README.TXT’,文件内容应包括全宗号、门类、年度、保管期限、盘号、全宗名称、形成时间、件数、套别、制作人、审核人、制作时间等信息。著录文件文件名‘DESCRIPT.XML’,文件内容:数码照片光盘内目录的电子版本。该文件应使用经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自动生成。文件格式‘XML文件’。数码照片子目录目录名‘DATA’,目录内容:存放经过整理后的数码照片。光盘封面正面应打印或使用符合档案要求的书写材料填写上述说明文件的内容。”

六、在“5.5 照片档案目录的编制”中的“目录种类”,增加“文件目录”内容和条目:“数码照片文件目录应逐张照片编制,使用经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目录的编制、管理。数码照片文件目录项目包括全宗号、门类、年度、保管期限、光盘号、张号、题名、拍摄者、拍摄时间、备注。”

篇(8)

2021年2月28日前,全镇完成精准扶贫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数字化处理及移交工作,建立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机制,实现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全面真实记录脱贫攻坚工作历程、成果体现。

二、工作内容及标准

(一)工作内容

脱贫攻坚以来,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镇、村在对精准扶贫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同步进行数字化处理,实行“双套制”管理(双套装是指移交进馆档案纸质档案和数字化处理的电子档案同时移交)。

(二)基本原则

规范管理、分级负责、删繁去重。

(三)工作标准

1.整理标准

(1)文书档案统一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A22-2015)进行整理。整理步骤包括组件、修整、分类、排列、编号、编页、编目、装盒和排架。

(2)项目档案按《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一般要求》(GB/T11822)、《省扶贫开发项目档案管理细则》进行整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应符合《建设项目档案规范》(DA/T28-2018)的要求,交通、水利等建设项目按照相关行业规定进行整理。项目规模较小的,可以简化整理,根据具体情况只能一卷或数卷。

(3)资金档案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整理。

(4)照片档案按照《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DA/T50-2014)进行整理。

(5)音像档案按照《录音录像档案管理规范》(DA/T78-2019)进行整理。

(6)电子档案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和《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进行整理。

2.数字化标准

精准扶贫档案数字化标准严格按照《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DAT31-2017)执行,实现目录数据和与其对应的纸质档案数字图像进行关联,并完全匹配,方便查阅利用。

3.档案装具

按需到区档案馆统一领取符合规范的档案装具。

三、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2021年1月31日前,制定《拦江镇精准扶贫档案建设工作方案》并送区脱贫办备案。

(二)规范整理。2021年2月28日前,镇、村完成2014—2020年精准扶贫档案收集和规范整理工作,并同步完成精准扶贫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

(三)分级验收。一是乡镇初验,在2021年3月10日前完成27个行政村精准扶贫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验收工作,并向区脱贫办报告完成情况;二是区级抽验,由区脱贫办牵头,组织区档案局、区档案馆、区扶贫开发局在2021年3月31日前完成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验收工作;三是根据抽验情况开展整改提升。

(四)归档装订。精准扶贫档案归档装订待数字化处理后启动,于3月底前完成归档装订。

(五)及时移交。在2021年4月底前,按国家有关规定,将精准扶贫档案移交至区档案馆。

四、工作要求

篇(9)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070-01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科学的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可以体现出这个单位的工作面貌,关系到工作的效率。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大部分企业的文书档案管理都实现了现代化管理和利用,取代了部分手工劳动,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文书档案管理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新趋势,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

一、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

文书档案管理是衡量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档案资料的质量与完整性。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是树立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文书档案利用率,为单位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必要保证。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文书处理工作则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实践表明,文书工作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两者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

公文制发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档案的质量。为提高档案实体质量,把好文书档案的源头关极为重要。其次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归档系统化、检索利用便捷化,严格执行文书档案归档整理办法,提高归档案卷质量。

近年来,我国档案部门针对电子文档管理制定出台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及《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范围》,从电子文件的定义、收集、积累、整理、归档、移交、保管、利用、统计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为文档管理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二、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篇(10)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2-5279-02

Research on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in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HOU Li-li

(Automation Institute of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mpany, Lanzhou 730060, China)

Abstract: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records, the core module of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occupy most part of work, relate to whether the advantages of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comparing with old handwork management of records are really obvious or not. The functions of the whole and every module of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in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of Petro China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records filing; records handing in; records distributing; records receiving

传统档案业务的一般原理是:部门档案归档人员将实体档案提交到档案管理部门,由档案管理部门人员负责档案的入库管理。由于不能充分发挥电子文件的优势,造成手工劳动量大,操作程序复杂,人力、物力资源浪费,而且档案利用率极差。为了加快中国石油天燃气集团公司信息化的发展,统一各个下属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形成中石油档案共享知识平台,项目组在信息部的支持下,与微软合作开发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

系统的原理是:部门档案归档人员将档案电子条目录入,经过归档部门领导和档案部门领导审核后,档案电子条目自动提交给档案管理部门,随即可同步提交实体档案和清单,由档案管理部门人员进行档案整理和入库维护。这部分功能主要由系统中收集整理模块完成。本文介绍收集整理模块的总体功能结构和各个子模块的工作原理。

1 总体功能结构图

“收集整理”模块主要包含“档案归档”和“档案上交”的功能。

档案归档的目标为协助归档部门和档案部门的用户将电子和实体档案归到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中,以达到提供借阅利用的目的。档案上交的目标是实现油气勘探开发类档案的汇交和分发。图1是收集整理模块的总体功能结构图。

2 档案归档

档案归档包含预归档、归档整理、档案整理三个子模块。

2.1 各个子模块任务

2.1.1 预归档

1)归档部门人员对待审核档案的电子条目进行录入、编辑、提交;

2)归档部门领导审核;

3)档案管理部门领导审核;

2.1.2 归档整理

1)部门归档人员对不需审核的电子条目录入、编辑、移交;

2)部门归档人员对实体档案的同步归档:归档清单打印、实体档案同步移交到档案管理部门;

2.1.3 档案整理

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对归档部门提交的电子和实体档案编辑、实体整理、归档办结;

2.2 档案归档流程步骤

如图2,系统提供四种归档流程,可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业务情况选择使用。

2.2.1 标准流程归档

对应上图的全部五个步骤12345。

2.2.2 直接归档

归档流程从第四步开始,即从“归档整理”步骤开始,这种归档流程完全以实体归档发起,去掉了前面三步电子条目先归档的过程,档案归档只经过45两步流程完成。例如:总部的档案归档就是这种流程。

2.2.3 档案部门审核

对应标准归档流程去掉第二步,即1345。对应系统中就是档案条目在“预归档”步骤由档案部门审核通过后,进入到“归档整理”步骤,由部门归档人员进行实体归档工作。

2.2.4 归档部门审核

对应标准归档流程去掉第三步,即1245。对应系统中就是档案条目在“预归档”步骤由归档部门审核通过后,进入到“归档整理”步骤,由部门归档人员进行实体归档工作。

3 档案上交

档案上交分为档案汇交、档案分发、档案接收三个子模块。如图3,源单位(如油气田A、油气田B……)把档案上交到目标汇交单位(如勘探开发研究院)。如图4,由档案产生部门将档案分发到各个下属单位档案部门(如A单位档案部门、B单位档案部门……),由这些部门利用“档案接收”功能,将档案接收到系统的收集整理模块中,进行编辑和存档。

4 结束语

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目前已在中石油多家下属单位上线。作为档案系统的核心模块――收集整理,以其简洁的归档程序、严密的在线审批流程、兼容的条码和清单打印功能大大方便了用户单位的推广和使用,促进了企业的减员增效。“电子文件先归档、实体随后”的管理理念,使归档部门确保实体档案要和相应的电子档案一致,并同步提交到档案管理部门。跨部门、跨地区的不同单位间档案的汇交、分发和接收,只需几个简单步骤即可在线完成。电子条目的录入项设置严格遵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管理手册》规定的档案基础业务规范和档案信息化规范。系统统一了中石油各个下属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将成为中石油集团公司档案管理平台和共享知识中心。

参考文献:

[1] 师玉强,王政.大型工程档案收集整理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7).

[2] 刘宏.关于建设工程档案收集整理标准化的思考[J].北京档案,2010(10).

篇(11)

档案管理工作,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一项工作量大、数据处理众多的工作之一,它涉及到文书档案、、执法档案、车辆档案、实物档案等各种信息。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升级,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和数量进一步扩大,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滞后,需要进行工作优化和提升。

1 当前交通运输管理档案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常常被认为是整理材料、储存数据、数据分类、文件归档、数据调用和更新等[1]。这些工作没有直接涉及到交通运输的一线工作、也不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和效益。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没有被列入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战略性地位中,部分工作人员甚至认为,档案只要不丢失、不遗漏、不错误、不外泄,就达到了管理目的。

(二)档案管理硬件设施的缺乏

目前,交通管理部门的档案室硬件设施不太齐全,目前的文件材料,包括照片、录音、录像、实物等,需要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保存。电子档案可以直接采用本地存储,但是纸质档案需要存放在档案室中。电子档案所存放的本地硬盘,存储容量和信息安全水平能够满足当前的管理要求,但是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这些硬件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传统的纸质档案所存放的档案室,往往采光差、空间狭小、易出现档案霉变、虫蛀的可能[2]。

(三)档案管理水平的不足

目前的档案管理者,并不是专业的情报专业或档案专业的技术人员,常常都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兼任档案员来进行档案管理,缺乏档案管理的业务知识和技能[3]。而交通运输部门很少针对档案管理来制定专门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指南,因此,档案管理制度缺乏或落实程度较差,基层工作者的管理水平明显不足。

2 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途径

可以发现,当前的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不足,需要结合档案管理的工作现状,来制定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途径。

(一)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码成像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纸质文件都可以转化成电子化方式并进行存储,数据管理方式也逐渐成熟。例如:对于目前没有电子版本的纸质档案,可以进行电子化处理,在未来的工作中,尽可能直接生成电子版的档案;对已经归档的文件资料,设置为只读或禁止更改的模式[4],保证了文件的安全性;对当前的档案格式和内容进行统一设计,提高了文件和档案的一致性。

(二)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网站

在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的基础上,将电子档案进行分类、归档、提取、整理,通过内部OA平台上传进行共享,让档案信息真正服务于交通管理工作。同时,在内部OA平台中,授予不同部门查阅、调用、修改的权限,保证档案信息的快速传递,提高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同时,还要积极建设外联网,建立交通运输档案信息网站,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快速查询交通运输档案信息的平台,使得用户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查阅到权限内最新的交通运输相关资料。另外,在网站中还可以增设咨询服务的窗口,及时提供档案管理的服务帮助。

(三)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

对于当前已经从事档案管理的专兼职工作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通过不断学习档案采集、保存、编排、挖掘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刚刚入职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入职前的业务培训,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档案管理专业技能的人才,要通过入职培训,让他们尽快了解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特点和要求,以便于迅速适应工作,并在工作中发挥创新精神,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方式和效率。

(四)制定档案管理规范

管理规范的建立,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目前,国家已经对各类档案的案卷质量、装帧技术、保护措施,制定出了各种技术规范标准和要求,这些规定已经在政府正式公文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交通运输档案的管理,同样也需要遵照国家的档案管理要求,并针对交通运输档案的特点,来制定针对性的规范和要求。例如:交通运输信息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有可能同时具有文字、图片、视频等文件,需要做好文件管理和传递的台账、加快电子档案的同步化与核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规范、精确的信息资源,提升整个交通运输管理的水平。

(五)建立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保障机制

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保障机制包括责任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三个部分。首先,是落实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责任机制。建立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组织和领导层、明确管理责任、制定制度和管理规范、落实对档案管理的资金和人员支持、提高交通运输部门的内部职能。其次是落实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考核机制。上部门可以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专项工作调研等方式,到各级交通运输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抽检,查看纸质文档的案卷质量、装帧技术、保护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档案室的硬件配套设施是否更新和完善、查看电子文档的转化率和情况,将这些检查结果作为考核依据。最后是落实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激励机制。这一机制与考核机制密不可分。检查结果将作为激励措施的参考依据,管理者需要根据检查结果和考核情况,对档案管理工作成果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嘉奖、对档案管理工作落实较好的基层交通运输管理单位进行表彰,并且对情况不佳的单位提出针对性的整改要求,要求其快速制定出整改方案并落实实施,再通过定期回访检查的方式,了解整改进度。

(六)挖掘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利用率

目前,有一部分已经归档的交通运输档案一直是处于闲置状态,不同的档案之间,信息的重叠程度很高,还有一部分档案归档之后,查阅困难,很难发挥档案管理的效果,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需要挖掘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利用率。对于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交通运输档案,可以将其移动到后备档案库中,将频繁调用的档案放置到前端位置,以便调用。对于信息重叠程度很高的档案,需要在档案收集、整理、存档的过程中,设计收集方式,注重信息的配套性和完整性,在电子档案归类时,标注档案之间的信息调用关系,节约存储空间。最后,利用互联网查询的方式,减少档案查询的难度,尽快将能够公开的交通运输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化和信息化处理,方便调用和查阅。

3 结语

针对当前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硬件设施缺乏、管理制度缺乏、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需要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建设档案管理网站、加强对人员的档案管理培训、制定档案管理规范、挖掘档案管理的利用率,并建立相关的责任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提高档案管理的效果,为交通运输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姜艳秋. 交通运输部门档案管理中信息化建设[J]. 现代商贸工业,2016,1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