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护理安全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06 19:59:2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安全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护理安全总结

篇(1)

二是确保了全区的安全度汛。今年防汛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到位”。1、组织准备到位:充实和调整了区防汛指挥部成员,落实了各级领导防汛责任制,制定了河流、水库、险工、险段、防汛重点部位的防洪预案。2、工程准备到位:总投资1091.53万元完成*水库溢洪道桥、*段护岸工程防洪岁修工程、*新建丁坝工程等20余项防洪岁修工程。3、物质准备到位:区防汛指挥部在原有防汛物资储备基础上,又新购块石5148立方米,桩木3700根,无纺布8000平方米等诸多物资,有力保证了防汛物资供应。正是由于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今年我区未发生重大讯险

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完成*等六个村屯的人畜饮水井改造工程基础上,今年又投资1800万元对*等38个村屯自来水工程进行改造,彻底解决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工程已完成85%以上,其余工程正在收尾。

四是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进展顺利。已登记核实水库移民及移民后代人数1600人,分发直补资金657人、共59万元;积极争取资金进行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及规划工作,投资81万元完成了11眼农用井改造工程和*桥的建设任务,有效解决了当地移民困难问题。。

五是水事秩序得到有效维护。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河道的管护,加大打击非法采砂力度。通过专项整治行动清除了河道内所有采砂设备,从根本上杜绝采砂。在重点部位*等处设立活动房看护房,安排专人24小时轮流值班。全年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95起,立案65起,收缴罚款65万元,这些措施的落实有效地遏制了盗采砂石的违法行为,维护了正常的水事秩序。

水利局在*年取得这些成绩是不容易的,也是和在座各位同志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在这里,借此机会,我代表区政府,向大家对我区水利工作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但是,在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我区的水利工作还有不足之处,有客观的,更有主观的。*局长、*书记已总结的很充分,这里我就不重复了,希望大家在成绩面前不自满,戒骄戒躁,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好的成绩,这里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篇(2)

坚持以党风廉政教育为主线,加强对民警的经常性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领导干部和一线执法民警为重点,尤其是在管人、管物等重要工作岗位的民警进行有针对性的党性、党风、制度,确保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开展。制度建设是维护群众利益的保证环节,因此,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建立健全法纪约束机制,把预防和治理违法违纪制度与公安执法和队伍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一)健全执法程序制度进一步完善业务工作规范

全面落实《公安机关办理刑案件程序规定》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使民警从接受报案、立案、调查取证、采取强制措施到做出处理的各个环节以及各项公安行政管理工作,都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完善执法监督制度

    针对公安执法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环节,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制度,严把关”一要严把案前审批关,二要严把案中监督关,三要严把案后错案责任追究关。

(三)完善廉洁从警制度

针对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和民警中易发生的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公安机关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实施细则》、《公安机关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规范领导干部和民警的从警行为,促进廉洁从政。

    (四)健全公安队伍管理制度

    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全面加强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在公安机关的组织机构、勤务管理、管理方式、教育训练、监督制约、警务保障等方面实现标准化、程序化、法制化和科学化,使指挥畅通、内务规范、工作高效、保障有力,切实增强解决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能力。

二、抓监督,全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监督是保证维护群众利益工作落实的关键,坚持从严治警、强化执法监督、保障执法为民。把领导干部行使权力作为监督的重点,筑牢监督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

    (一)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不断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进步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暂行办法》,积极落实述职述廉制度,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实施细则》,凡涉及重大事项等必须由觉委领导班子集体做出决定

(二)加强对执法过程和执法环节的监督

加强对执法过程的监督,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完善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实效。严厉查处以权谋私、损害群众经济权益、人身权利的案件。

三、建立完善警民联系制度            

(一)走访评议制度。一是建立健全集中大走访制度。二是建立健全日常走访制度。三是建立群众评议制度。

(二)向群众报告工作制度。采取召开警民恳谈交流会、组织警营开放日等形式,或通过政府网站、网络、电视、报纸等载体信息,定期向社会和群众报告工作。

篇(3)

二是开展学生用品专项检查。对集中在校园周边、超市、商场、儿童及学生用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区域的学生文具开展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水彩笔、蜡笔、油画棒、液体胶、学生白胶等文具。查阅了进货发票、合格证及进货台账等,检查商场、超市、经营户25家。积极配合市抽文具产品7个批次,组织县本级抽检文具产品2个批次。批次合格率均为100%。

三是开展校服生产企业专项检查。对辖区内服装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辖区有学生校服生产企业3家,对企业是否按标准组织生产、原辅材料进货、制售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方面进行了检查。积极配合省抽1个批次,批次合格率100%。

篇(4)

存在的不足:1、竣工资料整理的不齐全,有漏项,审核不仔细。

2、合作工程不能亲自参与技术管理,水平提高有限;

3、QC活动未能开展;

4、电气专业图纸看不透,不太懂;

5、BIM学习不积极,仅参加培训1次。

改进措施:

1、尽快补齐竣工资料漏项;以后工程中严格审核,保证不缺项。

2、把合作项目当成自营项目干,亲自参与技术质量管理,沉下身子、放低姿态,亲自动手、亲自操作,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3、认真学习QC活动相关知识,主动参与,切实提高自身能力。

4、多学习电气、给排水专业类的知识,看规范、看透图纸,向专业师傅请教。

2020年7月份之后,在开封中水项目(二期),担任施工员、安全总监,该项目属于市政工程,特别是DN1000/800球墨铸铁管承插口连接、螺旋钢管焊接及探伤、管道试压、管沟分层回填等施工工艺,手掘式顶管、水平顶钻施工等施工方法均是第一次接触。主要完成工作:1、管沟开挖1600m,球铁管道安装1600m;2、手掘式顶管完成138m,螺旋碳钢管焊接完138m;3、管沟开挖、吊装等方案编制;4、水平定向钻方案正在编制。5、技术管理资料同步。6、审核修改劳务合同、机械租赁合同等;

存在的不足:1、市政规范、标准等学习掌握不够;

2、市政类方案编制能力不高;

3、BIM学习少,基本上未学习。

4、QC活动未积极开展。

改进措施:1、加强市政类规范、标准学习,吃透图纸,多请教专业工人师傅;

2、改变技术管理方式,多钻研、多研究、多学习直至搞懂弄清,沉下心、俯下身,亲身去做;改变原来在外挂项目的工作态度,外挂当做自营来干,主动作为、敢于担当;

3、加强BIM技术的学习;

4、结合技术处,开展2021年球墨铸铁管施工QC活动。

2021年计划:1、市政类方案全部编制完成,归档保存;

2、认真学习市政类规范、图集标准等;

3、球墨铸铁管施工工艺熟练掌握;

4、学习水平定向钻施工工艺。

篇(5)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护理;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制度的完善,母婴的安全与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医院的妇产科也就成为技术要求高、风险高、事故发生率高、产妇和家属的期望值高、护患纠纷发生率高的科室。为确保妇产科医疗护理安全,现将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的对策。

1 现存安全隐患分析

1.1 产科护理工作自身的特殊性

妊娠分娩是正常生理过程,但复杂多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于受社会因素、人为因素、产妇自身生理病理情况等影响,现代医学水平对产科的某些特殊情况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而产妇及家属期望值高,不了解其特殊性,出现任何问题就归结为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医护人员面对这种工作压力,容易慌乱、态度急躁、记录不及时、不完善,稍有不慎就引起差错事故及纠纷。

1.2 责任心不够强,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工作责任心不强具体表现在分娩过程中懈怠,未认真检查切口缝合情况;甚至出现拿错药物、抱错新生儿的情况。在对新生儿的技术操作上不严格执行护理制度,违反操作规程。如:接生时的接产手法不正确、接生时过度使用腹压、不正确执行医嘱、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新生儿的安全要求对家属不作强调、有异常未及时指出等安全隐患,均易引发护理纠纷。

1.3 护患缺乏有效沟通

在护理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与孕产妇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在孕妇分娩过程出现的疼痛、恐惧等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服务态度冷漠、厌烦,引起产妇及家属反感。由于缺少沟通,患者入院后未获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后等;做特殊治疗时未能获知可能出现的风险,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患者及家属对突然发生的意外病情变化是不能接受,

1.4 护理记录风险,自我保护意识差:

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不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出现急症忙于处理,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全面,抢救病人后未及时补记;文字书写字迹不清,记录内容产房、病房、医生三者不符。随意涂改,破坏其原始性和真实性;执行医嘱随意签字或代签字;同时没有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反馈,出现异常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引起护理纠纷。

1.5 病人自身因素

孕妇妊娠分娩期间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神经系统机能状态下降,内分泌机能状态不稳定,容易诱发心理障碍[1]。孕产妇的心理障碍问题直接导致不安全行为。而有些孕产妇和家属对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不遵守,不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以致出现较多的离院现象。不合理产后休养方式,特别是不良的卫生习惯和饮食;还有对新生儿护理不当,如:喂养方法、睡眠姿势、抱姿错误等均是不安全的因素。

2 产科护理应对措施

2.1 加强护士的综合素质

全面提高产科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是防范护理风险的发生、避免护患纠纷的关键所在。院方应重视护士综合素质培养,加强护士专业培训学习,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不仅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精通专科操作技能,熟练掌握产程观察、接产技术、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治、新生儿复苏等方法,以便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同时加大监督的力度,定期进行严格的考核。

2.2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和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明确职责,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及操作常规,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落实到位,同时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助产人员要认真观察产程,对产妇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规范安全用药,实行风险防范,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防患于未然。此外,科室还应定期召开安全总结会,做到及时发现隐患及时解决,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

2.3 加强护患间有效沟通

护理人员应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意识,在忙碌的工作中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多与患者及家属互动交流,弥补护患间沟通的不足,减轻孕妇紧张的情绪。耐心向病人解释相关的疑问,将操作风险因素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以便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达到护患主动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

2.4 树立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医院应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士条例》、《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医院的正当权利。重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在护理文书填写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2],避免出现事后补记的现象。通过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处理孕产妇从入院到出院的治疗护理及助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保证护理服务质量,避免纠纷的发生。

总之,产科护理人员应树立安全意识,规范医疗护理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多与孕妇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6)

一.工会组织建设

严格按照区总要求建立基层工会档案,企业建会率、职工入会率100%,换届企业工会主席直选材料全部齐全按照程序完成。社区联合工会及独立工会都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并且都按照自身企业特点进行专企专制,更符合独立企业的职工需求。今年区总发起的万家企业建会进度调查,查出131家企业,其中50家完成建会,81家走死逃亡,截止目前企业建会率、职工入会率均100%完成。今年6月街道本级工会和所有独立企业都积极参加经审检查,全都合格,无违反财经纪律问题。

二.集体合同工作

25人以上企业8家,经过平等协商全部签订了独立集体合同,完成率100%。区域性集体合同已到期,完成了新一轮的集体合同签订工作,所有新签合同全部完成1+3模式。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全都落实,做到员工老板都满意。没有侵害职工权益的事件或责任事故发生。

三.服务职工群众.

在档困难职工6人,我做到每户清、每人明,完全掌握每个困难职工个人以及家庭成员情况,困难职工档案每年更新完善,全总帮扶系统每年更新,帮扶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每一笔账目都清,节假日亲自走访慰问困难职工,白内障光明康复行动,我街道共帮助15人,帮扶款18000元(其中3人为双眼白内障手术)。在每一个节日,街道工会都会以不同方式为职工送去温暖。养老护理、农民工培训、安全生产、安置培训再就业、在职职工互助保障、安康保险、报刊征订等所有工作我街道都积极参与,按时、保质完成所有工作。

篇(7)

青霉素在应用前必须作过敏试验,这无疑在预防和减少青霉素过敏反应方面起到重大作用。从临床上看,皮试阴性的判断暴露出的问题不多,问题主要出现在皮试阳性上面。当试区红晕超过标准,有伪足、硬结,判定为阳性,当无问题。若皮丘稍大,试区发红,再作一次,若仍如此,即便明知是假阳性,也多划为阳性。这种现象,与其像文献中所说是医德问题、素质问题,不如说是心理承受力的问题。特别是当今门诊治疗室和儿科,不少人因“后怕”引为“前怕”,这种情况在较小的医疗单位更为严重。这也难怪,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虽然发生的比例是万分或十万分之一,但“落实”在一个人身上则是百分之百,一旦发生,若抢救失败,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是青霉素“阳性”率较高的非医源因素。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医生开出“青霉素皮试”医嘱后,一个工作多年的护士,对病人及其近亲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是是否用过青霉素和有无青霉素过敏反应,非常敏感。询问这方面的病史也特别详细,若病人无这方面的病史,则应做皮试。这无疑在制度上、习惯上减少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率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其“机遇性”或“偶然性”特别高,也较复杂,有的首次应用青霉素就发生了过敏反应,有的原来多次用过青霉素均无过敏反应的患者,却在某次用药时发生了过敏反应,甚至在连续应用青霉素的过程中,中途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病发数中,大约有1/4是在作皮试的情况下发生的,为了减少青霉素皮试误判,保证用药安全,以及一旦发生青霉素严重过敏反应时有较强的应急能力,有必要在制度上、管理上强化。

护校学生进入临床见习时,带教老师应将临床应用青霉素的有关问题,比如询问变态反应病史(包括药物反应史)、青霉素皮试液的准确配制和有关注意事项,青霉素皮试的正规操作,皮试结果的正确判断,以及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类型(特别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及抢救等),作为临床的重点课题示教或讲授,以弥补课堂上对这一课题的模糊概念,进而形成深刻印象。护生毕业后,对于这一问题应将其作为岗前培训的重点。在临床工作中,应“以老带新”严禁“新手”单独操作,自行判断。

在皮试过程中,应重视病人对自觉症状的反映,如一病人,皮丘不大,试区不红,病人反映针眼发痒,医生因缺乏经验,判断皮试(-),用青霉素后当天全身出现猩红样皮疹,应引以为戒。

现症或既往有青霉素过敏者,应在门诊病历、住院证、医嘱及床头牌写有红字醒目标志,以提高警惕。

皮试或肌注青霉素后,必须叮嘱病人“原地待命”20~30分钟,不得外出走动。

凡在院外(不论是国家医院或个体诊所)正在接受青霉素治疗者,这次来院用青霉素,必须坚持重新做青霉素皮试。一是避免病人因口述有误而影响结果;二是药物厂家不同,反应有别。

有过敏性疾病的病人,首次静滴青霉素时,应作为特级或一级护理,床头常规备用肾上腺素,并现场留护。

青霉素皮试必须强调谁操作,谁观察,谁判定(医生可以床头会诊,严禁交班观察或委托他人)。

青霉素滴注液,必须现配现用,并坚持谁操作,谁配制制度。病房晨间大输液较多,一人配制,多人分送输用的办法必须禁止,一方面容易出差错,另一方面青霉素配制时间较长,其间降解产物、聚合物必然增多,容易增加过敏的机会,并影响药效。

既往发生过青霉素休克的患者,最好强调单人一房,护士接触病人前要先洗手,消毒用的碘酒、酒精瓶要专用,以免发生意外。

虽然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与其剂量无关,但过敏原摄入量的多少,无疑对过敏反应的强度以及对预后或抢救成功与否有着重要意义。

青霉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轻易选用或滥用青霉素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区别感染的性质,不论是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一律用青霉素是不对的。农村甚至将青霉素称为“消炎针”、“消火针”,甚至用于无感染迹象的一些病症,如关节酸痛、肌肉酸痛等,这种滥用青霉素的现象真是触目惊心。

青霉素肌肉注射溶媒的选择,文献中报道较多,各执己说。有注射用水、生理盐水以及2%利多卡因等。我们认为,自选用青霉素钠盐后,肌肉注射疼痛问题已不太突出,一般都能容忍。只要注意垂直进针,部位扎深一些,缓慢并间歇(推推停停)推注,注射时尽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以便放松臀肌,这样使药液易于弥散吸收,并减少局部刺激,其硬结的发生率也不太高。为了避免极个别病人对利多卡因发生过敏,最好不用这种溶媒。

篇(8)

一、深化民主管理,畅通党群沟通渠道

医院文化建设要立足创造良好氛围,就要充分调动职工的参与意识。在工会工作中,深化民主管理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载体。民主管理的核心在医院和职工整体的长远利益,我们要紧扣这一中心,把握好改革的方向,为职工搭建好参政、议政的平台。民主管理要真正体现广大员工的思想和意愿,要建立科学规范、切实有效的民主管理机制,引导广大职工在医院民主管理和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干好实事,求得实效,以保证医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其一是坚持职代会制度,畅通群众的表达渠道,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以主人翁意识行使代表职责,使职工的意愿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做到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分配制度改革和院长工作报告等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如我院工会除常态性的在职代会审议通过医院工作报告(计划)、医院财务决算(预算)报告外,分别在20__年、20__年、20__年、20__年专门组织召开五届五次、五届主席团会议、六届三次、六届五次职代会,以票决形式审议《医院全员聘用制度》、《市一医院出售存量公有住房方案》、《绩效考核方案(试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关系到医院每位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并在会前将方案通过职代会主席团扩大会议转交到职工代表手中充分酝酿,力求知晓率达100%,方案制定过程中得到各科室和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大家认真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几个方案几经上下,几易其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都得到超过80%的到会代表投票赞成获得审议通过,使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和民主管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职代会的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较好地落实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保障了职工的民利,提高了医院的民主管理水平。其二是实行院务公开,打造阳光工程。把推行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推进医院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政策引导、舆论宣传、组织建设、制度完善、程序规范等方面加大力度,做到决策、政策透明,力求准确;职工参与管理,监督积极、主动、热情.如我院结合医院管理年、医院行风建设等专题活动,加强内涵建设,20__年7月由工会负责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共收集、归纳了16条医疗服务、后勤工作、职工福利等方面意见和建议,反馈到监察室和相关部门并予以跟进;为加强医院领导与广大职工的联系,共同促进医院的和

谐发展,我院以“院领导接待日”、“院领导网络信箱”等为平台,由院领导和部分职能科室领导(含工会领导)分批接待,主动虚心听取职工意见、建议和合理化诉求,为广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医院营造更好的条件和氛围;工会参与制定《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实施办法》,工会主席兼任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召开职代会审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十二五规划》等。其三是实施公告、公示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通过医院oa办公网、公开栏、院务之窗公开需公开事项。维护好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凡评先、聘任等工作都做到事前公告、公示,为医院的和谐、稳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院分别于20__年及20__年获得“广东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__年获得“广州市首批市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称号。

二、把握文化核心,加强培养医院精神

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命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随着经济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但医院的文化建设过程不是一个短暂性的任务,而是一个全员性、长期性、经常性的群众活动过程。医院精神是医院在长期发展建设中所形成的医院宗旨、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医院和职工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工会组织只有充分把握好这种特有的医院精神,始终紧密地围绕医院党政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把医院文化建设纳入工会工作的全过程,以发展促进和谐,以创新推动和谐,以公正求得和谐,以优秀的医院文化孕育和谐,才能体现工会在服务医院大局、促进医院和谐发展的具体作用。我院在广大职工中征集能反映出市一医院灵魂所在,广大职工精神所向的“院训”,经过反复推议,“仁心仁术,方便为怀”成为独特的市一人精神,同时聘请知名作词家郑楠、作曲家郑秋枫编写了院歌,这些成功的医院文化产品,极大鼓舞了全体职工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展示新风采。模范人物、先进典型是医院的精神财富,用医院自身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引导、启迪、感染职工是建设医院文化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而典型是有形的。典型人物在医院内部的所作所为常常是人们注视的焦点,典型人物工作的方法和风格为全体职工设定了工作的标准和规范。从他们身上人们可以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为医院的发展,为个人的成长而努力。对外部公众来说,典型人物则是医院形象的缩影,宣示着医院的理念和行为,医院的文化特色。我院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用共同理想凝聚职工,通过先进典型的事迹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取得累累硕果:我院拥有全国、省市等各级劳模16人;省市“三八红旗手”、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等先进女职工19人;全国、省市巾帼文明岗一批。这些先进典型都仍在工作岗位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着先进人物(集体)的作用,促进在职工群众中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又如20__年我院工会为配合医院服务年活动,向全院职工发出 “一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二提升”(提升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四个多”(多一些主动服务、多一些尊重病人、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便民措施);“八个一”(形象再美一点、微笑再多一点、言语再暖一点、问候再早一点、沟通再细一点、环境再好一点、流程再顺一点、效率再高一点);“从我做起”(人人是窗口,个个是形象!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市一文明符号的表现)的感动服务倡议;为弘扬雷锋精神,努力实现我院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配合医院推进服务年工作,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医院工会在全院职工中开展“续写雷锋日记,推进感动服务”活动。希望全院同仁携起手来塑造市一医院文明形象,使符合文化要求的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逐渐被全体职工普遍认同和接受,借以激励职工奋力拼搏,开拓进取。

三、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人员发展空间

职工素质和医院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工会组织参与医院文化建设,就要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最有效措施就是对职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为此,工会一是要结合医院的新形势、新任务,协助和配合党政组织大力加强职工的形势任务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在技术创新、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作用。我院工会组织文艺骨干自编自演了一批歌颂高尚医德医风、鞭达不正之风的优秀文艺节目,如以院歌为音乐背景编排的歌舞《圣洁的奉献》、小品《急诊室的故事》等,受到职工们的喜爱;在院刊中策划开辟了《医患关系讨论专栏》,许多不同层次的医务人员积极投稿以亲身经历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患关系,以警示同仁;以工会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贯彻在劳动模范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在汶川、玉树、雅安地震,西南干旱等灾害面前,工会多次发出倡议,发动职工捐款额高达82万余元,用实际行动奉献爱心。二是要加强对职工的岗位技能教育和培训,支持一切有利于调动、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工作,通过举办技术比武、业务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我院自20__年起在职工中全面开展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职工”为主题的创建活动,激励广大职工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全面发展。7年来,在临床、医技等一线岗位评选表彰了70个学习型先进集体和70名学习型先进个人,在医院职工中形成了学习创新、创新学习的风气,为医院营造了利于提高医疗科技发展的环境氛围;工会认真参与服务流程改造、服务监督等工作,开展季度“服务之星”评选活动,本着在服务上突破、在服务上创新的思想,下决心、花气力、重细节,让百年老院重放光彩,让服务擦亮我们的品牌。三是发挥工会的特点,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小改小革等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虚心吸取职工有关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等合理化建议,最大限度地挖掘职工的聪明才知识,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__年,我院工会联合护理部在护理团队中以“完善护理工作流程、革新护理用具”为目的开展活动,完成多达182页图、文资料的获奖护理成果汇编,不仅为病人减轻了痛苦,降低了费用,还方便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其中“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等三项作品20__年在全市女职工创造发明和技能技巧展览中展出;为发掘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激励起广大职工的发明创新热情,促进我院的技术进步,积极发动职工参加第一、第二届“较真功、展才华”广州市职工发明创新大赛,获得三等奖一项及优胜奖多项,今年我院也有5名职工的6项作品在第三届“较真功、展才华”广州市职工发明创新大赛中参加评审。

四、维护合法权益,帮扶解困落到实处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帮扶解困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把关注人、服务人作为夯实和谐劳动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主动关心职工的所思所求,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 生活张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扎实有效的各种服务,宣传、帮助职工树立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妥善协调解决,避免矛盾激化,从而让职工群众深切感受到医院的关爱和温暖,激发职工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凝聚力,为他们在医院发展中发挥主人翁作用创造条件。我院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医院党政及相关部门反映,如通过对话和调研,协调有关部门对82名局、院自行聘用干部进行较大数额的养老金扣除的纠正;实行院内单身宿舍外迁的改革时,许多年轻人情绪激动,表示不理解。工会马上向医院领导汇报,在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召开了院领导和年轻人代表的对话会,进行了畅所欲言的沟通,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为他们寻找院外居住点,使210名年轻职工顺利搬出医院内宿舍;今年为进一步推动保障女职工权益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普及,促进保护女职工权益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工会配合全总女职委及时组织1534名女职工开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知识竞赛活动;2013年以工会小组为单位组织职工讨论涉及到职工重大利益的《劳务派遣若干规定(草案)》;依靠各级工会组织的信息支持,及时为医院各类有需求的职工排忧解难:为身患重病的职工送去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物质上帮扶;为遇到家庭纠纷及家庭暴力的职工,做了大量的调查、法律咨询及调解工作;探望安抚有心理冲突的职工五十余人次,指导和帮助其寻求心理治疗,为职工请心理医生,对个别人和事做过细工作;为有需求的职工子女送去心理支持等。并将送温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坚持十多年精心为全院职工策划安排年度疗养以及一年一度的职工体检,让职工切实感受到医院的温暖和组织的关心,从而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医院的发展建设上去,为医院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因而我院一直被评为广州市卫生局局属单位工会工作目标考核模范单位。

篇(9)

20世纪20年代对应刚刚起步的石油农业,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有机农业也应运而生。随着石油农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日益加剧,以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食品安全为宗旨的有机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得到了快速发展,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颁布了有机农业法律,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理念进一步普及,有机食品市场和贸易也逐步形成和发展。继而有机农业作为替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认同。国内外关于有机农业的名称各异,如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物有机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农业和自然农业等,其做法也不尽相同,但其内涵是统一的[1]。有机农业是指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2]。“有机食品”这一名词是从英文“OrganicFood”直译过来的,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有机产品是指所有以有机方式生产,符合各自有机标准的产品,包括有机食品、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

1.2中国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的兴起

中国的有机农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9年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室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成为中国第一个IFOAM会员。1990年,浙江临安的有机绿茶经荷兰认证组织Skal的认证出口到荷兰,标志着中国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的正式起步。1994年10月经国家环保总局的批准,在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成立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致力于有机农业的研究、推广和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OFDC的成立是中国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的里程碑。2003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开始实施,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由国家认监委统一管理。《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管理办法》、《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有机产品》GB/T19630.1-4-2005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的管理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3]。虽然中国有机食品保持快速发展的势态,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总量规模,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产品出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中国农业大学吴文良教授在演讲时透露,目前中国有机食品的种类只占到全部食品种类的0.1%,而国际的平均水平是国内的20倍。国内有机食品销售额只占食品销售总额的0.02%,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相比,相差100倍,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2黑龙江省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发展现状

2.1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发展概况

在国内外有机食品贸易刺激下,黑龙江省于1995年开始发展有机农业,实施有机食品开发。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促进了有机农业及有机食品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黑龙江绿环有机食品认证有限公司、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等17家认证机构在黑龙江省开展有机产品认证业务,国外的认证机构有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德国生态产品控制系统(BCS)、法国生态认证(ECOCERT)、瑞士生态市场(IMO)、日本有机自然农业(JONA)等也先后在黑龙江省开展认证业务。据粗略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共有220多个公司(包括合作社等主体)通过国内有机认证机构认证,产品1000余个,证书240多本;领域涉及种植业、野生采集、养殖业和加工业,其中种植业面积20余万hm2,野生采集面积近75万hm2,水产养殖水面面积近5万hm2,畜禽养殖2万(只);产品种类有粮食制品、蔬菜、食用菌制品、山特产品、蜂产品、肉蛋制品、奶制品、水产品、饮品等,其中粮食、食用菌、山特产品数占90%以上;产品分布区域来看,山特产品、食用菌产地主要在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区,水产品产地主要在省内大中型水库及面积较大的开放水域;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有“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或“反租倒包”等,实际生产中以前两种操作方式为主。

2.2有机食品市场开拓情况

2009年全省有机食品企业产品加工总量120多万t,增幅速度超过20%。经过几年培育和开发,黑龙江省有机食品销售市场不断拓宽,贸易伙伴不断增多,初步形成了以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为主销地的格局,并通过哈洽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等经贸活动,国际市场份额也不断刷新,远销韩、日、俄、新、马、泰等10几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北奇神”、“北大荒”、“五常大米”、“寒地黑土”等为代表的有机食品品牌效应。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有机农业及有机食品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除了有机产品开发力度不足,占农产品的比重小以外,还有下列问题。

3.1.1缺少战略定位和长远规划

近年来,有机农业理念和有机食品产业在政府、学术界和公众中的认知度已经明显提高,特别是在有关文件中已经给予充分肯定。但这一产业操作的难度大、初期投入高、份额小、涉及面广,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还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对发展有机农业及有机食品进行系统的运筹和长远规划。根据笔者对省内部分有机农业生产者、合作组织及企业的调查,超过90%以上的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或有机食品加工都是民间自发行为。

3.1.2缺少明确的产业扶持政策

有机农业是一项从生产基地建设、流通体系建设到市场建设体系的系统工程,有机食品产业涉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总结国内外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较好地区的经验,均是为鼓励本地区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利用WTO“绿箱政策”,纷纷制定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扶持[4]。与之相比,黑龙江省还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对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加以扶持和引导,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食品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主要体现在,一是资金、优惠政策不足。近几年,仅仅是农业部门对有机食品认证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二是缺乏科技立项方面的扶持。政府的农业投入中,用于有机农业基地建设、有机食品产业开发的项目很少。

3.1.3认证机构无序竞争,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中国现行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及认证机构的设置,是借鉴国外有机产品认证的经验,结合第三方认证的公平性、公正性等因素而制定的,国家鼓励认证机构之间通过正常的竞争相互促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认证的价值。国内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最多时达到了28个,到目前为止,还有22个,分别隶属于农业系统、环保系统和质检系统,各机构组织形式、运营方式、专业化水平等不一,标准执行力度也不尽一致。2009年在黑龙江省开展有机食品认证业务的国内认证机构有17个,其中只有2家认证机构是省内注册的机构,机构间的竞争异常激烈,部分机构使用降低认证标准、减少认证环节、违规重复认证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争取客户,导致部分企业的生产方式、产品质量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引起社会对有机认证有效性和公信度的质疑,对认证机构的认证行为、生产者生产加工过程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同有机农业理念的引入和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设置形式一样,中国的有机食品认证监管制度也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监管主体是由隶属于国家质检总局的认监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地方性的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监管体系还没有建立,监管主体有待调整或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能和监管责任也有待明确。

3.1.4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化水平低

黑龙江省有机产品以种植类产品为主,畜禽养殖类产品较少,有机食品加工业相对滞后。根据对有机认证业务量较大的2家认证机构的调研,2009年2家机构共在黑龙江认证有机食品682个,其中种植类产品322个,占47.2%,养殖类产品65个,仅占9.5%;另外,获证产品又以大米、杂粮、食用菌简单加工品等原字号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很少,仅占4.5%。种养比例的失衡,制约了有机生态体系内部相对闭合循环系统的建立,有机农业生产者无法摆脱对外来投入品的依赖,影响了有机生产的有效性和生产过程的完整性;同时,加工精度不深,产业链较短,不仅造成有机食品品种单一、有机食品附加值不高,而且也严重限制了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

3.1.5基础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

黑龙江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面积大,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农业基础理论、育种、配套栽培技术、农业服务体系等研究方向主要是以高产、兼顾质量为目标的。而开展有机农业理论研究、配套技术措施、投入品开发等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寥寥无几,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有机农业理论、完善的配套栽培技术,缺少可替代的农业投入品,规范高效的有机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有机种植者对病虫害的控制局限在使用抗病品种、前期预防或放弃控制等手段上,大田草害的防治也仅仅是以人工除草为主,土壤地力的恢复也只是施用农家肥;有机畜禽养殖也因放牧场所、饲料配方、疫情防治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速度还比较缓慢;而有机食品加工同样局限在初级清选、谷物磨制、油脂压榨等,符合有机标准深加工产品的加工工艺、加工技术有待完善和开发。

3.2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建议

经过几年的发展,黑龙江有机食品产业有了较大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和先进的国家、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一系列问题。如何发挥和利用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科技资源和不断开拓的消费市场等诸多优势,将治理和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针对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3.2.1科学定位,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一段较长的时期内,黑龙江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输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角色不会变,以常规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会有较大的改变,农业生产过程中也将长期面临土壤退化、肥力降低,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发展有机农业、有机食品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升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的作用。因此,既不能片面夸大发展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产业的作用,也不能无视其发展意义。建议将有机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按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结合实际,遵循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有机食品产业的长远发展规划,逐步形成有机农业与食品工业协调发展的有机食品产业,稳步推进有机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3.2.2制定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政策,加强扶持和引导

为调动有机农业生产者和企业从事有机食品产业积极性,保障其利益,促进有机食品产业有序、健康、较快发展。建议在风险抵御、基地建设、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环节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一是建立有机农业生产风险基金,提高有机农业生产者自然灾害风险抵御能力;二是推进有机农业基地建设,对于列入有机农业基地建设的产地,在土地流转、生态补偿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三是在现有的农业部门认证补贴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有机产品认证补贴制度,对有机产品标识持有者给予一定的产品认证补贴;四是对贫困地区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环节的税收予以优惠,对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实施绿色通道;五是鼓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部门,加大对有机农业开发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建立专项有机农业科技贷款,对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户和其他组织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六是建立奖励基金,专项用于奖励在有机农业推广活动中有突出贡献的农户、企业和科技人员。

3.2.3健全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根据有机农业、有机食品认证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特点,依照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和有机认证现状,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建立完整的监管体系,保障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产业规范化、健康持续的发展。一是建立认证机构备案和本区域认证业务退出制度、产品抽检制度、认证信息统计制度,完善生产、加工、市场流通体系、标识与销售监管制度;二是赋予农业行政监管主体地位,明确监管责任,在国家认监委指导下,协调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在规范有机食品认证市场和保障有机食品质量方面发挥职能[5];三是建立有关投诉、建议、沟通渠道,促进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间诚信机制的建立。

3.2.4产业化经营,实施品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