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护理技术创新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1 09:08:5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技术创新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护理技术创新

篇(1)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71-01

【关键词】护理 新技术

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指导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改革飞速前进的今天,各种行业和部门都处于积极开拓,不断进取的大潮之中,作为整个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类保持生命、促进健康的护理科学,也必须奋起直追,努力加速完善学科的建设。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共同奋斗,而针对当前护理学科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开展护理科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的成果来发展,丰富学科的新理论,指导、探讨临床护理的新技术,建立学科的新局面,最终才能收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学术水平,振兴护理事业的效果。在我们基层医院从事高深的护理科研比较困难。但是运用同仁们的研究成果指导实践付诸临床,将最新的理论和我们的工作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跟上护理科学发展的步伐。

近几年我院护理事业与国家护理水平的距离在日渐缩短,全院护理工作在全面改革的形势下,得到了较好发展,于2005年获得的全市第一个护理科研成果“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推广”,2007年我院护理部获得“省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我县参加市护理知识竞赛获得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是我们护理界领导能力之所在,也是全县护理同仁的荣耀!

每个护理单元在护士的素质培养之外,更注重的是提高护士的理论与技术操作水平的培养,表现在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等方面,积极加强新理论新知识教育。

篇(2)

创新是发展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作方式的过程,创新服务意识水平的高低是体现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1]。2010年初卫生部提出了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示范工程"活动[2]。为深入落实这一核心工程,我院手术室结合其工作特点的特殊性,积极创新,自2012年3月以来从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手术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共有护理人员12名。学历:本科3人,大专9人;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护士7人。

1.2方法

1.2.1管理创新 ①完善排班模式,满足护士的合理需求,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因为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我们改革采用弹性排班模式,既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建立了一线、二线、三线人员,以应对各种突况的发生。②建立了护士需求登记本,护士可将休假或者工作安排上的特殊需求提前记录并告知护士长,护士长可根据具体工作情况予以回复,进一步完善了护理管理,也使得护士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③建立了手术医生习惯、意见登记本,每一位护理人员在结束手术配合工作后都可以及时将手术医生的各种合理意见、建议、手术习惯和特殊需求记录下来,在护士之间传阅,有利于加强医护协作,构建良好的医护关系。④改革绩效考核方案,实行同工同酬。科室根据实际情况改革了薪酬分配方案,将工作质量、工作量和工作年限、职称相结合,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同工同酬。⑤设立了手术室室长,将每一间手术室的管理责任到人,调动人人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⑥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制作了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随机悬挂,为护理人员尽快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提供了方便。

1.2.2服务创新

1.2.2.1将人文关怀贯彻到整个围手术期护理中,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手术对病员来讲是一种压力源,会对病员身心方面产生影响。手术室全期护理旨在通过手术前、中、后期的各项专业及持续性的护理活动,为病员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1.2.2.2改变访视模式,提高访视工作质量 ①耐心的做好术前访视 。我们针对术前访视工作作了集中的培训,广搜众议,将访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统一规范,要求术前1 d下午到病房访视病员,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解答患者最关心和最担忧的问题,让患者感觉到手术准备是充分的,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手术。针对部分访视时不在病区的患者,我们通过电话告知其注意事项,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重视。这项工作的实施保证了术前访视率和提高了工作效率,严把了质量安全关,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②细致的做好术中护理工作。做好微笑服务,做好患者的低温管理,尊重患者的隐私,保护患者的安全。③做好贴心的术后回访工作,主动反馈提升服务内涵。由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术后3~4 d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真实心声以及对我们工作、服务的满意度;手术室护士长不定期的参与术后回访工作,真实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护理工作质量。

1.2.2.3温馨的后勤服务 手术接连台间隙,手术医生由于长时间手术工作,易疲惫,手术室积极采取关爱措施,为手术医生准备好可口饭菜及各种生活用品,融洽了医护之间的关系,让医生在手术后以清爽而愉快的心情离开手术室。

1.2.3技术创新 ①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入手术室的工作年限将护士分为新护士(1年以下)、3年资以下、3年资以上3个层次,采取分层次的培训带教方法,并分别制定每个层次的理论和操作学习重点,以进一步提高带教工作质量,有利于年轻护士更快成长。②实行责任组长制,将全科护理人员分为普外、腔镜、骨科三个专业组,由组长负责各组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且护士长尽量安排专科人员配合专科手术,保证了手术配合质量。

2结果

2.1开展创新型工作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见表1。

2.2开展创新型工作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见表2。

3体会

护理创新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品质的提升[3]。手术室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程序,树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强化了护理人员优质护理服务意识。科学的管理方法激发了全科护理人员业务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增强了医护间的协作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与利益。

参考文献:

篇(3)

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其代表是AO组织,是一种设计非常精细的内固定系统,使骨折固定更加牢固,极大的方便了临床护理工作,如胫骨骨折,以前通常是普通钢板固定后外加石膏固定。要求护士在进行不同护理的同时还要注重石膏的护理与观察,而现在由于内固定技术的发展,采用了坚强的钢板内固定后,不需加石膏外固定,使护理工作由繁琐变得简单,固定更加牢靠,且患者可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由于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有利于肢体的康复。然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虽然在某些方面简化了临床护理工作程序,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以前一些无法完成的高难度的、危险性大的手术现在可以完成。在脊柱外科,可以经胸腔或胸腹联合入路来完成脊柱结核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术[1]、脊柱侧弯的前路矫形内固定术等,要求护士在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以及术中配合中更需注意一些新的问题。

1•1重视术前患者的心理支持[2]

在手术前,患者虽然思想上已经做好手术准备,但是对于具体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仍然是顾虑较大。护士应向患者大致介绍手术情况和方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完善术前教育,并介绍一些成功病历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接触患者时间较多,术前教育能够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特别应注意术前教育,年龄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因儿童手术往往由父母决定,术前教育主要针对家长进行,但对于少年患者,应考虑患者本人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在实施术前教育中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尽量用常人的语言,以免造成患者的胆怯和迷茫。术前教育应包括对手术室先进仪器设备的介绍、疾病的诊治、手术方式、手术优点及手术中的安全保护措施等,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良好的配合。

1•2完善的术前护理准备

现代骨科手术不再局限于四肢和脊柱后入路。而是经常可从胸腔、腹腔或者胸腹联合入路显露脊柱,所以术前护理除常规准备外,还应包括肺部胃肠道、皮肤准备等。

1•3术后观察及护理

无论何种内固定手术,都应密切观察术前、术后肢体的运动感觉以及血运的变化。对于经胸腔行脊柱前路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都带有闭式引流管,除常规护理外,还应经常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气短等现象,并注意观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颜色(对于腹腔负压吸引的也应有相同的措施)。

2微创骨科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近年来微创骨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80年代出现的关节镜技术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较成熟的微创骨科技术,如经皮椎间盘镜下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经胸腔镜或腹腔镜行脊柱侧弯矫形内固定术,或脊柱结核、肿瘤等病灶清除活检术等[3]。而相应的内镜技术则要求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2•1术前不进行刮除体毛的工作

因为内镜技术手术切口小,感染的机会较少,现有文献报道,在手术前1d刮除体毛,容易造成微小的创口,在这些微小的创口中,容易存留细菌,从而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加。所以现在术前皮肤准备应改变观念,不需常规刮除体毛,如确需备皮,可在手术室进行,而且只需刮除手术切口周围的体毛即可。

篇(4)

2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与自主创新能力的互动作用机理模型

本文在上述互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分别构建了技术创新网络与自主创新能力互动作用机理的仿真模型和数学推导式。其中,技术创新网络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如下。在式(1)中,t代表创新持续的时间,Ct代表t时刻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i代表某个创新主体,Lit代表t时刻i的创新成果,Rit、Kit分别代表i在t时刻拥有的创新资源和创新知识的数量,Dt、Et、Ot分别代表t时刻技术创新网络的网络构成密度、网络联结程度和网络运行效率,Pit、Iit分别代表i在t时刻的专利数量和创新收入,α代表i的创新成果累积量的影响系数,β、γ分别代表创新主体所拥有的创新资源累积量和创新知识累积量的影响系数,θ、ω、η分别代表网络构成密度、网络联结程度和网络运行效率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系数,εt代表创新损益及受到意外影响产生的变动,μ、υ分别代表i在t时刻的专利数量和创新收入的影响系数,λi、ξi分别代表i创造的创新资源和创新知识的传播效率及利用率。在式(2)中,Nt代表在t时刻整个技术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Pt、It分别代表t时刻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专利数量总量和创新收入总量,其余同式(1)。

3仿真分析

本文基于上述数学推导式,应用AnyLogicUni-versity仿真平台进行仿真模拟,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

3.1网络构成密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应用AnyLogicUniversity仿真平台对网络构成密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仿真,时间折线图见图2,时间窗显示为10,代表创新活动的时间。在0~10的时间区间内,随着网络构成密度的增大,创新主体自主创新能力的增长速度先是由慢到快,随后又逐渐放慢。这说明进行创新活动之初,创新主体分布比较分散,聚集程度较低,虽然网络构成密度缓慢增长,但创新主体仍然不密集,创新成果不多,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能快速提高;在创新活动的中期,随着网络构成密度的进一步增大,创新主体间的日益紧密的相互联系使资源利用和知识共享更加方便,从而使自主创新能力的增长速度加快;随着网络构成密度逐渐变大,具有创新能力的相关实体不断增多,越来越密集的合作和互动使创新主体间产生了互相依赖的现象,合作成果的创新性不高,从而使自主创新能力的增长速度放慢。从总体趋势上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随着网络构成密度的增大而不断增长的。

3.2网络联结程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应用AnyLogicUniversity仿真平台对网络联结程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仿真,时间折线图见图3,时间窗显示为10,代表创新活动的时间。在0~10的时间区间内,随着网络联结程度的提高,创新主体自主创新能力的增长速度先是由慢到快,随后又逐渐放慢。这说明进行创新活动之初,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频率和合作程度不高,虽然网络联结程度在增长阶段,但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结程度仍然较低,创新资源和创新知识的传播受到牵制,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创新活动的中期,随着网络联结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创新主体间的日益频繁和深入的合作使资源利用和知识共享更加快速有效,从而使自主创新能力的增长速度加快;在创新活动的后期,随着网络联结程度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网络中的创新主体合作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的合作导致创新趋同,限制了异质性创新资源和创新知识的产生,阻碍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从总体趋势上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随着网络联结程度的增大而不断增长的。

3.3网络运行效率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应用AnyLogicUniversity仿真平台对网络运行效率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仿真,时间折线图见图4,时间窗显示为10,代表创新活动时间。在0~10的时间区间内,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增长速度随着网络运行效率的提高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说明在进行创新活动之初,技术创新网络的运行效率不高,网络节点间进行合作的交易成本高交易时间长,使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速度缓慢;随着创新活动的继续进行,网络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委托—链条相应减少,交易成本和交易时间的减少使资源利用和知识共享更加快速有效,从而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3.4专利数量和创新收入与技术创新网络的关系应用AnyLogicUniversity仿真平台对专利数量、创新收入与技术创新网络的关系进行仿真,时间折线图见图5,时间窗显示为10,代表创新活动时间。在0~10的时间区间内,随着创新收入的提高和专利数量的增加,技术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也呈现增长趋势。在创新活动过程中,企业专利数量逐渐增加,创新收入不断提高,产生更多更有利用价值的创新资源和创新知识,使网络中的其他创新主体的取得更多创新成果,对整个技术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211-01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在计算机行业中通过不断研究创新创立了微软公司,并使该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著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过反复实验创新,使水稻杂交获得成功,解决了成千上万人的吃饭问题;唐山一中的学生在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屡次获得一等奖,在2010年河北省组织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换,这一切都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一、激发创新意识

1、运用学科特点,唤起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未知领域。学生刚接触电脑时,往往充满了好奇,但好奇还不是兴趣,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好奇转化为兴趣。在学生形成兴趣后,还要善于将短期兴趣转化为长期兴趣,甚至终身兴趣。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对计算机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的。因此,我们备课时要尽可能挖掘学科的创新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假设问题后我趁机同学们说出信息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对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而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又是计算机技术,以此激发他们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家里用的自动洗衣机、空调以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时,感到非常神奇,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如有一次,在讲“计算机与信息社会”一节课时,我问学生:“最近我国信息产业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吗?”学生纷纷摇头,并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我告诉他们:这件大事是我国最大的计算机产业集团联想公司与我国软件业巨头金山公司联手合作。大家都知道联想集团是我国信息产业界硬件领域的骄子,而金山公司则在我国软件业一枝独秀。这一“硬”一“软”的联合,必将推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

二、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萌发了创新意识之后,还应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所需要的资料预先装入教师主机上,上课时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传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传输功能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也可以向老师询问以解决学习的难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反复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练习,老师同学的大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传授创新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必须经常对学生进行创新训练,传授其创新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提供问题素材,让学生自己设计改进方案。甚至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消除对创新的神秘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四、营造创新氛围

1、提供学生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防止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预和过早的判断。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在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纠正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学生在自己的活动天地里自主参与实践,不但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尝试动手的乐趣与解决问题的快乐。我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设计课外活动的宣传海报,设计学校环保报刊的版面,当学生看到自己设计成功的作品,都非常兴奋,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也使学生明白了用电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篇(6)

我们不妨试着从数据库管理人员的需求角度入手,探讨一下什么样的备份解决方案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

1. 备份操作不能影响数据库主机的日常运行。

2. 数据恢复时间更短,数据损失(RPO)更少。

3. 系统可用性更高,业务中断后的恢复时间(RTO)不能太久。

4. 备份的数据可以随时验证,恢复的数据保证正确无误。

5. 本地备份还不够,希望将对数据的保护延伸到远程。

6. 操作程序越简单越好,手动操作越少越好。

篇(7)

为什么我国的中学生可以屡次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但诺贝尔奖却始终与我国无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国传统教育中重视的是知识传授,却忽视了创新能力开发.因此,笔者提出实施“双向互动、激励创新”教法,旨在课改中改革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

一、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双向互动、激励创新”的切入点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融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平等的共同体中的“首席”,他的责任不再仅仅是教,而是着重营造积极、开放的心理氛围,创设一个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和谐的、充满情趣和吸引力的教学环境,充分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思维过程,使学生既增长知识,又增长能力.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互动”过程中,自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新信息、新问题,在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体验学习的轻松、愉悦,从而使学习兴趣更为浓厚,能自觉地提高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等非智力因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心智的同步发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分析、综合、概括等师生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探求、经历、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和情感,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又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的培育和发展,这将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丰厚的回报.

二、以现代的学习方式为“双向互动、激励创新”的支撑点

现代学习方式,就是以人为本,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它是由许多方式构成的多维的、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发系统,是“双向互动、激励创新”的支撑点.它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主动性.它是首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我要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而不是传统教学中所基于的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有了内在需要,产生学习兴趣,承担学习责任,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逐步地使学生认识到并自觉地担负起学习责任,引导学生把学习跟自己的生命、生活、成长、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使其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第二,独立性.它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的依赖性,表现为“我能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将自己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培养学生基本的、甚至是完全的独立学习能力奠定基础.第三,体验性.它是现代教育的多智能理论的体现,是此次“课改”中强调的“活动”“操作”“实践”.各阶段的学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我们要尊重其独立欲望,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创新思维的有机过程.第四,问题性.它是开启思想科学的金钥匙,是创新精神的动力、源泉,是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积累、发展、创新的逻辑力量.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确实需要感知),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就不会激励他们去深入思考,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特别重视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和知识迁移,训练他们发现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等心理素质,引而不发、启而不露,激起他们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三、以创设成功机会为“双向互动、激励创新”的助力点

篇(8)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创伤所导致的危害不仅没有减少,在致死性疾病中的地位反而有逐渐上升趋势,其中车祸、暴力斗殴等所致的躯体创伤比例逐渐上升。突如其来的躯体创伤,特别是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创伤,对患者及家属都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刺激,可能导致患者家属出现各种焦虑、恐惧、悲伤、抑郁等心理障碍,而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在患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能影响患者的情绪及治疗康复进程[1,2],因此了解患者家属相关心理情况变化,予以及时健康教育及疏导,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调查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因外伤住院患者家属127例,其中男53例,女74例,年龄在18~65岁,平均(42.3±12.6)岁。与患者关系:配偶42例,父母40例,子女30例,同胞15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5例,中学(包括初中、高中)44例,大学及以上48例。家属均是患者直系亲人。

1.2 方法 对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为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别在入院当天(未行干预前)、心理护理后(干预治疗后)一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7例患者家属进行评定,在调查员充分讲解问卷中各项问题后调查对象自行填写调查资料。共发出调查问卷254份,回收254份。

1.3 心理护理方法 通过面谈、讲解等方法对患者亲属进行心理护理,时间间隔不限,在一周内完成以下内容:①了解亲属所关注的问题,包括病房的相关配套设施、患者病情进展等,给予相应的指导。②通过劝解、疏导、鼓励及安慰等方法,帮助亲属树立治病的信心。③对患者亲属所表现的情绪反应给予心理支持。

1.4 统计 采用 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从表1看出,创伤患者家属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后SAS标准分均数与国家常模相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创伤多表现为突发事件,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躯体伤害,部分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绝大多数患者家属没有心理准备,导致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改变[3,4]。本调查研究表明急性创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的情绪障碍,大多数家属在得知患者受创伤后均表现出烦乱、恐惧、抑郁、头晕、失眠、食欲下降、坐立不安等情绪反应,患者病情越重,表现越明显,部分可能出现愤怒、攻击性语言等反应。出现上述情绪源于患者家属急迫要求对患者病情及相关治疗措施的了解[5]、治疗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6]、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家庭角色改变[7]等。女性家属焦虑情绪表现比男性家属明显,而男性家属抑郁情绪较女性明显[8]。女性往往承担更多照顾患者的工作,女性配偶可能面临要照顾子女及对未来经济负担的担忧,这些常常使女性家属更加容易出现焦虑情绪。而对于男性,可能还需要承担来着社会的压力,需要背负更多的责任,多数男性患者在面临患者创伤及上述事情后都表现的沉默寡言,容易出现抑郁情绪。而家属的消极情绪改变可能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及预后[9]。

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家属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本调查发现,经过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后,家属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可得到明显改善。尽管在统计学上不能达到国家常模及标准值水平,但我们发现大多数患者家属食欲下降、坐立不安、失眠、头晕等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相关研究发现,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沟通,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及指导,给予安慰、鼓励,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恐惧的情绪可明显缓解[10]。部分家属对急性创伤等危重疾病缺乏相关认识及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当他们面对的情况跟预想的不一致时,容易出现烦躁、甚至抵抗等情绪,及早地进行地沟通及心理疏导可以有效消除不良情绪[11]。在患者住院后,应亲切接待患者家属,告知住院期间相关注意事项,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在日常护理中,耐心教导家属相关护理要点,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多与家属交谈,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对于病情反复者,应多鼓励,给予精神支持,尽量提供力所能及的需求。对于病程较长,存在较大经济负担者,可以协助联系单位或相关慈善机构给予支持。

对于急性创伤患者,除了积极抢救外,同时要认识到患者家属的情绪反应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消除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疑虑,尽量解决患者家属遇到的困难,充分发挥家属的正性作用,以便积极配合我们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Tanya CE, Lisa JR, Renee DC, et al. Predictors of caregiver and family functioning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ocial support moderates caregiver distress. The Journal of Head Trauma Rehabilitation, 2002,17(2):155-174.

[2] Leske J. The needs of relativ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follow-up. Heart and Lung, 1986,46:189-193.

[3] 杨淑芬,吕庆友,李凤香. 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亲属的心理护理. 护理学报, 2007, 14 (9):85-86.

[4] Norup A, Welling KL, Qvist J, et al. Depression, anxiety and quality-of-life among relativ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The acute phase. Brain Injury, 2012, 26(10): 1192-1200.

[5] 张毅,庞玉玲,王画鸽,等.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家属需求调查. 西南国防医药,2008,18(5):775-776.

[6] Hall KM, Karzmark P, Stevens M, et al.Family stressors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two-year follow-up. Arcb Pbys Med Rehabil,1994,75:874-864.

[7] Tyerman A, Booth J. Family intervent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service example. Neuro Rehabilitation,2001,16:59-66.

[8] 李琦,阎成美,李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护理杂志,2000,17(1):1-3.

篇(9)

2 手术护理配合

2.1 产妇准备 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稳定产妇情绪,减少恐惧,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保证输液输血通畅,通知输血科准备好浓缩红细胞悬液,并联系新生儿科医师做好抢救婴儿的准备。手术室接到通知后立即增派2名高年资护理人员协助抢救。

2.2 手术物品抢救药品准备 术前仔细检查吸引器,备齐抢救车及产科抢救用药,产科常规手术用物,新生儿抢救用物(新生儿气管插管用物、呼吸囊、辐射台、急救药品)除准备好常规了器械外备好子宫切除器械、止血纱布等。

2.3 麻醉配合 协助麻醉医师摆放麻醉,配置物,扶助患者,及时调整患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当胎儿娩出时立即协助麻醉师进行全麻插管。

2.4 术中护理 选派高年资护士担当器械护士,术中做到解剖层次清楚,主动配合,动作迅速,定位准确,备好足够的手术器械及腔内压迫止血的纱垫;巡回护士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变化,了解子宫出血情况,及时估计术中失血量并报告麻醉师,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保持室温22℃—26℃,相对湿度50%—60%,注意产妇的保暖,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动作轻柔,安抚患者,稳定情绪。

3 体会

3.1合理人力资源的配备 前置胎盘的形成多数认为[2]因子宫内膜损伤,人工流产及剖宫产等宫腔操作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创伤或炎症,妊娠后胎膜发育不全,血供不足,致使胎盘面积增大延伸至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胎儿娩出后剥离胎盘困难,粘连紧密,出血汹涌,手术操作困难复杂,麻醉处理难度加大,在临床工作中要认真分析、评价和决策,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做到忙而不乱。1名护士负责外援,联系新生儿科、输血科、检验科等并协助新生儿的急救工作。1名护士负责手术用物的补充,估算失血量,计算液体入量并及时告知医生及麻醉师,配制药物,做好抢救记录。1名护士管理输液与输血,控制好手术间的温度、湿度,密切观察病员病情变化。

3.2 正确估计出血量,迅速补充血容量 抢救及时,措施得当及手术医生、麻醉师及护士的默契配合是关键。巡回护士密切观察病情,了解子宫出血情况,及时估计术中失血量并报告麻醉师,当胎儿娩出时子宫出血凶猛,短期内大量失血,血压下降,严重时血压为零,此时迅速补充血容量,加压输血,凝血因子,当每输完1000ml库血,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以中和枸橼酸,并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防止体温过低。根据手术医生对手术方式的决策,及时补充手术所需用物,与麻醉师、手术医师默契配合,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

4 结果

前置胎盘的典型症状是妊娠晚期或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这种出血常无预兆,如果抢救不及时常会危及孕妇及胎儿的生命,是导致产妇、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前置胎盘的病人做好产前产时的预防和监测,急救护理和健康宣教,科学的管理是降低产前、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围产儿生存率的有效方法。积极采取预防产后出血的干预措施,如,胎肩娩出时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必要时肌肉注射新母沛,使用留置针开放静脉通路,对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前置胎盘是产前产后大出血的主要诱因,针对这种病人要求当班护士心中有数,按时巡视病人,班班做好床头交接。提供优质的护理,注重病人的主诉,把产后大出血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做好产妇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对其家属也要解释清楚,使其合作;禁食,做好青霉素、普鲁卡因过敏试验,交叉配血,皮肤准备,留置导尿管,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充分认识前置胎盘对产妇的危害,勤练基本功,训练有素,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敏捷的思维,对抢救工作具有预见性,才能与手术医生、麻醉师抢救产妇赢得宝贵的时机。

篇(10)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106-02

【摘 要】 目的 观察子宫全切手术后的性心理变化并制定护理措施。方法 以100例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通过入院宣教,心理指导,了解其对子宫全切手术的看法,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病人的恐惧、焦虑、抑郁的心理,也能改善性生活的质量,明显提高性生活的满意度。结论 医护人员应该重视和了解子宫全切手术患者存在的不良性心理,积极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性生活质量。

【关键词】 子宫全切术 性心理 心理护理

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空腔器官[1],对女性的精神生活起着重要意义。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性心理异常较为普遍。越来越多的医学专业人士认为,子宫全切术后,关心患者心理状况并对妇女的性心理给予关怀及其重要。笔者对5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就我院妇科2007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00例需要子宫全切的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年龄38~54岁,两组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病程、病情等方面均无较大差异。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收集病史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婚姻状况,性心理状况,术前和术后性生活状况,术后回访3年。对于研究组,观察术前患者对即将临近手术和丧失子宫的态度和情绪反映,术后探讨对性的调节及其社会标准并进行心理疏导。对照组只是解答患者提问或对其遵守的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不进行心理护理。

2 结果

两组病例均进行常规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术后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基本相同。

研究组术前出现焦虑、抑郁和恐惧心理的占40%,对照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占90%,两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两组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性及出现频率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见表1。

3 护理

3.1 护理措施

尽管病人知道在医院可以使疾病得到医治,但对临近手术和失去子宫会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担心失去日常的生活方式,担心切除子宫会引起早衰,影响夫妻关系,担心失去子宫会使身体受损,对病人及家属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1]。针对这些情况作相应的护理对策:⑴对恐惧、焦虑和忧虑的病人,术前向患者讲解子宫解剖知识及生理功能,讲解子宫全切术后不会降低,不会对造成影响,反而切除病变子宫阻止了子宫异常出血,经前期综合征等症状,改善了身体健康状况,能最大限度地体会性带来的情趣和快乐,提高了生活质量。⑵对担心失去子宫会使自己变老,失去女性特征的患者,讲明切除子宫不会失去女性特征,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改善性生活。⑶介绍同种已经治愈的病例,使其消除自卑感。

3.2 性健康教育

⑴讲解人类性生理、性心理的基本知识。⑵劝解患者努力消除心理障碍,以便无拘无束地从性生活中追求更大的享受。⑶鼓励夫妻交流性感受和的刺激方式。⑷指导他们探讨有效的性生活技巧。⑸家庭和社会应积极支持性心理治疗。⑹术后随访性生活恢复前复查了解阴道残端恢复情况,消除不必要的担心。

4 讨论

子宫全切对许多女性来说是一种创伤性的经历。因为生殖器官尤其子宫对性和更广意义上的女性特征都表明女性身份的作用。子宫在妇女的精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从表中可以看出,做术前教育的患者能在半年内恢复性生活者较少。由此可见,术前加强健康教育,耐心地讲解女性解剖常识和性知识教育,对子宫全切患者至关重要。我们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注重健康教育与性心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对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的影响[3]。使患者对病情有进一步的了解,大大减少对手术的忧虑、抑郁和自卑的不良心理,对保证手术过程顺利完成和促进术后生理和心理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研究表明[4],以心理支持为基础并结合各种心理干预,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非常明显,达到心理平衡,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性健康。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013-02

在中国“互联网+”的实践风起云涌,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在线教育、网络媒体等极大地改变着经济、社会的面貌。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1],总理所提的“互联网+”在较早的关于“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 的讨论聚焦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2]。“互联网+”的特征,是通过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紧密结合来提高产业生产效率。

一、“互联网+”环境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在“互联网+”背景下,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条件和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昭显出“互联网+”背景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变革的必要性。

1.以创新为发展原动力。“互联网+”环境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企业如果不积极地开展创新,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那么总有一天会被市场淘汰。创新则兴,不思进取则亡。把握机遇有效创新则兴,愚昧保守则亡。这是“互联网+”环境下市场残酷的竞争法则,也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创新不停,进步不止。企业要把一切可利用资源都充分地进行创新,注重员工的创新意识培养,发展并完善企业的创新制度,把创新提高到攸关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看待,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使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屹立在经济大潮的潮头。

2.发挥灵活性和个性化特点。科技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强,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科技企业与“互联网+”进行结合发挥其个性化和灵活性特征,打造蓝海领域,实现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与标准化服务相比,个性化服务则有更高要求的服务流程。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科技企业利用技术支持使得自身发展更具灵活性。2013年7月,爱奇艺PC客户端进行改版,新版客户端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数据分析,在首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视频内容推荐,也就是说不同用户的PC客户端所显示的内容是不同的。“互联网+”环境下技术创新的支撑保证了爱奇艺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和人性化的服务。

3.实现组织结构虚拟化、网络化。在“互联网+”时代,电脑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劳动力游离于企业系统之外,导致了家庭作业、分散劳动等新的劳动方式的出现,虚拟组织也将会大量出现。科技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高效,呈现扁平化。它与“互联网+”进行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势和特点,提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型人才,保留企业的核心团队。在“互联网+”的环境中,海量数据进入云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科技企业可以利用公共信息平台,使用最少的人力资源来实现组织结构的虚拟化和网络化。

4.借助“互联网+”实现协同创新。所谓协同创新,就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与高度融合,通过突破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从而实现“三度”(高度、深度、广度)合作[3]。“互联网+”为科技企业的创新创业,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及成果转型等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互联网+”时代下蓬勃发展的大数据信息分析技术及资源共享技术为科技企业提供物业场所、办公设施、政府政策信息等方面服务,以提高科技企业的创业成功率。科技企业在创造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的同时,建立协同创新网络,及时地和共享商业信息资源,让“协同创新”集群与“创新链”企业实现共享与分享。

二、技术创新过程中“互联网+”利用面临的问题

当前“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但从目前来看,在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如何利用“互联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认识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一些传统的企业受到经营理念、经营方式、思维惯性等方面的影响,它们对于“互联网+”的出现仍持有怀疑和抵触的情绪。主观上,还没有做到去积极地接受“互联网+”。另一方面,“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和深刻。

2.行业壁垒的问题。在市场中存在一些企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而准入程度较高的问题。在监管方面也存在着效率低下、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3.技术支持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宽带网络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网速慢、收费高。并且,在“互联网+”时代新兴的大数据技术、云计算、Web2.0技术等仍处在发展阶段,由于这些技术仍不成熟,使得科技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会遇到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