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自我意识的价值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1 09:08:5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自我意识的价值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自我意识的价值

篇(1)

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标示了社会思想的解放。伴随着改革开放,价值取向也日渐务实开放并多样化。“”后出现的“伤痕文学”“朦胧诗”,表现了价值反思与重估;大量西方理论思想在涌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形态各异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市场经济初期发展带来了利益格局多变,金钱、功利气息弥漫;价值“破旧”与“立新”不够同步,原有话语体系被打乱了,新语境纷争呈现。在传统与当代、中国与西方之间,多样价值观给人们更多选择,也带给那个时期青年人诸多人生观矛盾、分化和价值困惑。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体系也逐渐构建清晰,多样的青年价值观也从纷繁复杂状态走向一元引导下的多样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青年人的价值观由多样、分化走向主流整合,民主、法制、文明、和谐、责任、公平等成为当代青年认同的价值理念。与此同时,年轻人生活方式缤纷,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使“时尚消费”“网言网语”“微观点”等青年文化现象层出不穷,青年人凭借信息技术,把他们的价值选择和自我文化在新媒介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局面不仅反映了价值取向的多样变化,也折射出转型中的我国社会越来越开放包容。

价值主体性与自我意识凸显

1980年关于“潘晓来信”的社会大讨论,表明那代青年人对人生意义的重新思考。社会开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年轻人开始主张“跟着感觉走”。一切都表明,中国青年的主体意识随着社会发展在觉醒和升发。

随着“市场利益主体”的觉醒,青年人的个性意识、竞争意识和权利意识率先觉醒。不独是经济利益,其他社会利益的权利意识,如政治参与和精神追求也都逐步显现。主体意识和自我诉求增多的同时,青年一代的“读书热”“成才热”也日渐兴起,就业观念由等待分配转向自主择业,发展自我、崇尚自主成为青年人的人生观念。在“我的青春我做主”“重走青春路”“致青春”的身影和声音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青年人对青春的缅怀、定义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此同时,年轻一代在社会公共管理方面也表现出相应的主体性,他们不仅关注自身的合法权利,也关心他人、社会和国家大事,思考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追求物质改善并注重精神意义的追寻

30多年来,人们的义利观发生了变化。传统“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在社会变革中解构转变了,社会充满了对义利观的“再思考”。一些青年人更多向生存、发展和自我成才努力,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多了些现实实惠的选择。但也有更多的年轻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注意到他人利益实现的合理与平等,在追求物质改善的同时,注重精神意义的追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年人对个人利益及自我价值实现有很多转向,但积极工作、责任奉献仍是当代许多年轻人的职业准则。总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义利观推动了社会发展,并随着“生存”向“发展”的转变,青年人的义利观也在向多重结构变化,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也更多呈现新的组合。

责任感增强,创新与进取精神在升发

当代青年的主体性与自我意识很强,但并非如人所言是“自我中心”的一代,他们在关注自我利益和价值实现的同时,也对他人、国家和社会担当责任。

对自我的责任表现为在学习、择业、爱情问题上,青年人具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多数年轻人无论对父母家庭还是对自己的小家,都具有充分的情感和责任准备。80后青年虽具有“自我中心”的某些特征,但总体看,他们的他人意识和公共意识在增强。相关调研显示,七成以上80后认为青年最需要的素质之一就是“社会责任感”。事实上,在社会各领域的志愿者队伍中、在学雷锋活动中、在各行各业的领军团队中,到处都能看到当代青年活跃的身影。

党的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青年人的思想观念也从封闭和束缚中走出来,形成了求真务实、进取创新的精神取向。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80后,效率观念、竞争及创新意识都深深影响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具有更强的进取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据有关数据,九成青年人对“公开、公平、公正地参与竞争”持赞成态度,这说明适应市场竞争,增强生存、创新发展能力已成为大多数青年的共识和素质。

“成长”中也存在价值迷惑

“成长”可指青年人的变化过程,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变革转型期是发展的机遇期,也是各种问题的多发期,社会主体尤其是青年群体,必然会随社会变化在价值观上发生复杂共振。除上述青年价值观变化和成长特点外,在一些时期和一些年轻人身上也存在一些价值虚无、荣辱错位现象。

篇(2)

假如我是一只自由的小鸟,我要让那些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用羡慕的目光,仰望着我,目送我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假如我是一只自由的小鸟,我要飞到高高的云端。我要去俯视着肮脏的、龌龊的世界,去讥讽那些曾经想要束缚我的鸟笼,我要告诉那自由的束缚者:我要用我坚硬的翅膀自由地飞翔。我要解救更多的鸟类朋友,让他们跟我一样,自由地飞翔,飞到我们渴望的、梦想的地方。

假如我是一只自由的小鸟,我要远离这肮脏的尘世,飞到我那洁净清凉的森林里。那里芳草萋萋,到处盛开着友谊的花朵。我要在这里搭窝、建巢,然后,我会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我会子女成群。我要告诉围在我身边欢快唱歌的孩子们:这世界最美好的东西是亲情!

假如我是一只自由的小鸟。白天,我会在树枝上舞蹈;夜晚,我会来到人们的窗前,用歌声唤醒他们身体里沉睡着的原本善良的、无邪的灵魂。

假如我是一只自由的小鸟,我会将思念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篇(3)

你听到过小鸟煽动翅膀的声音吗?

假如我是一只自由的小鸟,我要飞向那一望无尽的大草原。瞧草地多柔软,看太阳多美丽。我要找一匹骏马,在它身上,任由它载我去草原的任何一个角落,看看那热情好客的牧民们,听听牛、羊、马的大合唱。

篇(4)

我在浩瀚无边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我飞到一条小河边想喝口水,可一弯下腰,我嘞个天!河水怎么这么黑不溜秋的?上面还有死鱼!

“小河,是哪个没良心的把你变成这样的??”我和颜悦色地对小河。

“是人类!自从我这里成了旅游景点,他们就把垃圾往我身上扔!”小河说完便“哇哇”地哭了起来。

“别哭了!我有办法把你恢复原状!”我灵光一闪,对小河说。

我变了一台污水处理器,它吸干了臭烘烘的河水,从右手边吐出清清的河水。耶!河水又变得清澈见底了。为了保持着美景,我在河边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谢谢!”小河对我说。

“别这样,我会骄傲的!”我的脸红彤彤的。

就这样,我告别了小河,开启去城市的路程。

“天哪!太夸张了!”我皱起眉头。

篇(5)

说到我们生活的这棵大榕树,它可好啦!它正在茂盛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都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好看得很。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篇(6)

有一天我在森林里游逛,突然听到一阵哭声。我走进一看,一个小姑娘坐在地上哭泣。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看见我个子小,力气也小,觉得无济于事,越哭越凶。我告诉她我是主宰整个森林的蓝精灵,你有什么事,我都会帮你的。她这才不哭了,说:“我和妈妈走失了,才走进了这片大森林。我不是有意来打扰你的。你说过我有什么事你会帮我的,是吗?”我说:“恩。”“那你帮我去找妈妈,好吗?”我说:“好的。”我们就开始行动起来。原来,她的妈妈已经回家了,正在着急,于是我用我的法力把她送回了家。

篇(7)

过后,我飞到了一个“动物园”,当我看到这个牌子时,便很好奇,“这里面会不会也有许多小动物呢?”我飞了进去,真的看到了许多动物,不过它们都被关在笼子里,失去了自由。它们注视着我,向我投出羡慕的眼光,可我又能帮它们什么呢?我伤心的飞走了……

飞啊飞啊,我飞到了一个充满欢乐、刺激的地方,那里有许多小朋友。当我看见那些危险的游戏时,心中不禁打了一个寒战。看见那些放松的游戏时,我也跟着玩了起来。可是有一天,我在与蝴蝶妹妹玩耍时,被人类坚固的网捉住了,他把我带回了家,我,也失去了自由。

篇(8)

和爷爷一起走在街上,时不时地听见前面传来怪异的叫声。爷爷立刻警觉起来,眼睛眯着环顾四周,拉着我向发声处越走越近。声音越来越清晰,终于在不远处我们看到一群黑人,他们正边叫边舞吸引众人,不知要兜售什么东西。爷爷更警觉了,眼睛眯得更小了,眉头也皱得紧紧的,在一旁仔细打量着眼前这几个比他还黑的“人”,若有所思。

我却有些兴奋,跟中国人讲了好几年的English,终于可以和外国人拽拽了。我走上前去跟黑人打招呼,说完“Hello”、“Howareyou”,正想进行下一步的对话,却被爷爷一把拽了过去。“啊,我算看清楚了,他们是外国人,嗯,一定是日本人!日本人都不是好东西!”唉,我理解爷爷的爱国之心,以至于他所理解的外国人都是日本人,都不是好人。可,日本黑人?亏他还“见过大世面”。

那几个黑人倒挺热情,一边弹着吉他,一边“Hello”、“Hello”地围在爷爷身边跳舞。爷爷急忙抓着我飞一般地跑了,边跑边对我说:“你应该感谢我把你从‘野人堆’里救出来。”留下那些黑人面面相觑,一个劲儿地高声问:“Why?Why?”爷爷跑远了之后,才停下来,还警惕地转过头去看,深怕那群黑人追上来。

篇(9)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01-02

从《蜕变》创作开始,的戏剧风格开始发生相应的转变。随着进入相持阶段,理性思考逐渐取代狂飙突进的浮躁呼声,开始由战时意识形态的表达、战争情绪的鼓舞转向对人的关注,回归到艺术本身。从《北京人》开始便完成了这一转型。在谈到《蜕变》的时候说,“它还留着‘概念化’的痕迹”,经过艺术的反思和生命更加深刻的体验之后,他说:“还是要写人。我倾心追求的是把人的灵魂、人的心理、人的内心隐秘、内心世界的细微的感情写出来。”我认为这其中的人,就是生命的征象、价值的确立。从一种政治诉求的意识形态表达转向一种对生命的审美形态的关注,这是对艺术本源的一种回归。

《北京人》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每一个人都在这个落败家族的大幕布下获取对自身生命来说自我认定合理的,或者痛苦的位置。像王熙凤一样掌权的士大夫家庭出身的思懿,想方设法地算计,以获得在家族中的地位;飞不动的鸽子一样毫无生命活力的曾文清;或整日抱怨、发牢骚寄住在老丈人家里的江泰,既想获得尊严,又有生命无着的痛苦;曾皓自私地只为自己而不惜拖垮善良的愫方,成天守着一口棺材过日子;当然还有最终超越自我,出走的愫方、瑞贞,袁氏父女和“北京人”等都在有意识无意识地给自己找寻一处生命存在的依托,其中都表达了的生命意识。在这些不同个体状态的呈现中,将生命的意识幻化到传统封建文化的困境思考中,以及生命个体对于自我价值的觉醒意识中,将家庭作为一个展现固步自封的落败文化的窗户,从中窥视到了民族的传统秩序和观念下的生命印记。

一、新旧文化形态对比下呈现的生命意识

《北京人》将视角放在家族文化衰败的境遇中,表达一种对强劲生命力的呼唤。而剧作中的个体生命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征象。再一次用象征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北京人”的原始野性力量的形象,以及袁氏父女的现代北京人形象,代表着一种理想浪漫主义的人性和鲜活的生命力。在《和剧作家们谈读书和写作》中说到:“我为什么写《北京人》呢?当时我有一种愿望,人应当像人一样地活着。”可见,其中的袁氏父女和“北京猿人”的形象,就是“人一样活着”的审美式表达,其形象作为一种野性生命力的寄托,是人的自由生命状态的美学性存在,超越了现实局限。这种袁氏父女和北京猿人的形象,在与曾、杜两家思想文化观念上的历史较量中,表现出对这种无意识的生命形态的对立和冲击,借用守旧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对立,在对传统文化的现实困境展开主观思考的情况中,凸显造成剧作的美学风格的文化和历史渊源,以及对生命意识存在感淡漠的批判和对积极、野性的生命活力的召唤。

透过巨大的家族衰落的背景,挖掘出深层精神蛀虫。封建伦理纲常,家族规矩就是对人本生命最大的限制。作者借曾思懿之口说,“嫁到我们这读书世家,我们家里什么都不讲究,就讲究这点臭规矩。”而曾皓也总是拿规矩说事,罚曾霆下跪,还说要让袁家父女“见识见识我们曾家的规矩”,同时守着刷了很多道漆的棺材,将其看的比命还重要。将这种对于人性的压抑当作一种炫耀的资本,忽略对内心生命的创伤,最终造成了人格缺陷、生命贫乏的历史悲剧。

最有代表性的是“半生都在空洞的忽悠中度过”的曾文清,他“懒到他不想感觉自己还有感觉,懒到能使一个有眼的人,看得穿:‘这只是一个生命的空壳’”。他是一个染受了过度腐烂的北平士大夫文化的子弟,一半成了精神上的瘫痪。这种生命的败象表露无遗。当然,这种生命的空壳也正是在与过去人类的祖先与未来即明日的人类的参照对比中,才显出近日北京人的生命存在方式和所代表的封建士大夫文化的全部荒谬性。

在对这种生命困境的审美审视上和反思中感到“他们苦着,扭曲着,在沉下去,百无聊赖,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他借助袁氏父女的形象建立,来作为对美学悲剧及生命意识的唤醒力量。在《谈话》中,他说“我当时感到人在受着各种束缚,应该打破他。我借袁任敢说出这样的话。”剧中袁任敢说,“过去的人他们要爱就爱,要恨就恨,要哭就哭,要喊就喊,他们自由地活着。没有现在这么多吃人的礼教同文明。”而袁圆作为一个有活力的少女,其生命的自然形态也与身处道德规范框架的曾霆形成一个对比,这是两种生命形态、价值观念的对比。曾霆只不过是一只失去生命活力的“小耗子”,在两人天真纯洁的对话中袁圆选择嫁给北京猿人,这是对“小耗子再下小耗子,那个小小耗子多小啊”这种传统纲常和生命的空壳的批判和颠覆,同时存在着对生命空壳无限复制的忧虑。借助袁圆形象所表现的生命态度是向前看的,有着对理想的憧憬和向往。用这种对比的审美方式来渴望“把这种沉闷的生活炸开”,利用这样一种力量,将旧的毁灭,新的重生,完成对生命和自我价值的审美构建,达到审美批判和重建生命理想的目的。就如袁任敢说完之后江泰的反应,“心里快活极了,说得对,不能再对了。”但是江泰只是停留在生命意识的感性的层面。最明显的表现是愫方、瑞贞的走出,是在生命意识觉醒和自我价值的渴望中来完成这一审美理想的。

二、自我价值的审美体现――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的超越

愫方可以说是《北京人》中最温情的一个形象,其中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在不断出现于剧中的声响和号角中透露出一种生命的闲适与从容、寂寞和孤独,而这样的生命状态正是作者对于愫方的情感寄托。

在剧作中向我们介绍愫方“多年寄居在亲戚家的生活”使她时时感到“孤苦伶仃”。他用“哀静”来形容愫方,同时,内心的善良美好也得到相应的体现,“她温厚而慷慨,时常忘却自己的幸福和健康,抚爱着和她同样不幸的人们。”可见在这里将愫方塑造成了一个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她照顾曾皓、忍受曾思懿的刁难、关照家里的一切,却忽略了自我生命价值的意义体现,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因为有她最大的精神寄托,也就是她的表哥曾文清的存在。从某种形态上讲,“正是不可名状的孤独、寂寞感,成为他们共同的精神特征。”这样共同的精神特征,使得愫方愿意奉献自己的一生,只要文清能够逃离开这个牢狱一样的家庭,她就愿意以自己一辈子的幸福换取文清真正的生命自由。在这个苦难的爱情观背后,有着一套愫方自己的生命哲学: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得到快乐,才能获得自己的快乐。

真正的悲剧是愫方与曾文清的生命之间其实难以彻底沟通,难以相生相惜,愫方为着一个“生命的空壳”,做出自己的牺牲,却无法得到同样的回应,这口残酷的黑暗的井,来自于精神上的不对等。美好生命无意义地消耗,却不自知,这是一种巨大的生命悲剧。愫方将她一生的情感和希望都放在文清身上,并且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照顾这个败落的家族,从美学的意义上来说,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展示了这种精神式的恋爱,当爱从个体性走向普遍性的时候,爱由具体的个体之爱走向爱的知识爱的理念之时,爱就能够超越自我超越恐惧和死亡而成为爱情中最为骄傲的东西。在此将审美创作转移到“以爱为美”的系统中,因此愫方在由一种精神的寄托转向对于整个家庭的爱,这种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理念存在着。但是愫方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其本身的生命意义来自哪里是值得思考的,“人的生命及其意义,是要靠人自己寻找和发现的,生命的合目的性既要指向外部环境,更要指向自我,以达自成目的、自足自适。”如果没有个体意识的独立,没有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一旦曾文清这只没有翅膀的鸽子重新回归牢笼之后,她的精神世界就会面临坍塌,就像瑞贞说的:“把自己的快乐完全地放在一个人身上是危险的,也是不应该的。”因此,当曾文清经不起外面的风浪重新回归曾家大牢之后,才促使了愫方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自我价值确立的重新思考和选择。生命和自我价值的悲剧性才慢慢消解,虽然是建立在男性世界的失落基础之上的自我觉醒,有着一定的盲目性和依附性,但是毕竟出走了,那么自我的重新确立也是可能的。

人与人心灵之间不相通的悲哀,生命与生命之间被阻隔的悲剧另一部分体现在曾文清和曾思懿没有爱情的婚姻的痛苦,但是文清却又让思懿怀了孕,而他们的儿子曾霆和瑞贞之间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却仍必须承担着传宗接代的义务,这又何尝不是家族文化下生命形态的悲剧呢,这种完全扭曲的生命形态的呈现,是一种传统文化下对生命无意识的封建的群像悲剧。而瑞贞的出走,也是个体生命价值自觉的苏醒,借助一种“打破”、“离开”的模式来强调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这是《北京人》中借助对自我的关注获得的生命美学的表征、理想民族性格的构建。同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说自己的这部剧是喜剧,“因为剧中人物该死的死了,不该死的继续活下去,并找到了出路,这难道不是喜剧吗?”可见,的喜剧风格也是通过生命意识的觉醒与自我价值的获得这两方面的主题表达来完成的。

参考文献:

[1]葭水.《蜕变》观后[J].上海:文汇报,1945.

[2].北京人[M]. 全集.花山文艺出版社.

[3]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剧作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廖全京.:在和中走向潜沉.

[5]宋剑华.原始野性的呼唤:《北京人》新论[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1,1.

[6]田本相.创作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7]田本相.与田本相谈话记录[M].传,第275页.

[8].和剧作家们谈读书和写作.

篇(10)

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实用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国家

深紫外激光波段(DUV)是指波长短于200纳米的光波,具有能量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光子通量密度大等特点。深紫外激光技术在物理、化学、材料、生命等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然而,“缺乏实用化、精密化激光源,影响了DUV科研装备和前沿研究的发展。”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首席科学家许祖彦院士说。

要产生深紫外波段激光,关键是找到合适的非线性光学晶体。在科学界,200纳米常被形容为一堵“墙”,谁突破了这堵墙,就可能在深紫外重大前沿装备及相关领域的探索中占据制高点。

经过10余年努力,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先生长出大尺寸氟硼铍酸钾晶体(KBBF)。经测试,该晶体是第一种可用直接倍频法产生深紫外波段激光的非线性光学晶体。许祖彦院士研究组与陈创天院士研究组合作,在此基础上发明了KBBF晶体的棱镜耦合技术,即无需按照匹配角斜切割,即可实现激光倍频输出。

KBBF晶体的棱镜耦合技术,使获取实用化的激光源器件成为可能。该技术已经获得中、美、日3国发明专利授权,保证了我国在深紫外激光输出的全球领先地位。

随着晶体和器件制造的突破,我国科学家在全固态激光领域首次打破200纳米这个壁垒, 搭建了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与器件和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两个平台,我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实用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国家。

8台科学装备属国际首创,部分产品将进行一定的产业化探索

实用化的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设备出现之前,获取小于200纳米的深紫外波段,主要依靠同步辐射和气体放电等非相干光源。这些光源虽有波长短、波段宽的优势,但设备造价高昂,而且存在能量分辨率低、光子通量小、密度低等不足,不能满足深紫外波段前沿科学装备发展的需求。

“一些同步辐射装备,花费近亿元,体积也非常大,实用性比较差;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不仅大大降低了仪器成本,还有更好的性能。”许祖彦说。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8台实用化、精密化的深紫外固态激光源装备。

这8台科学仪器是:深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深紫外激光光化学反应仪、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深紫外激光光致发光光谱仪、深紫外激光自旋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光子能量可调深紫外激光光电子能谱仪、深紫外激光原位时空分辨隧道电子谱仪以及基行时间能量分析器的深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

许祖彦介绍,这8台机器,不仅在装备上是国际首创,性能指标也国际领先,并实现了关键指标的突破。目前,这8台科学仪器已经在石墨烯、高温超导、拓扑绝缘体、宽禁带半导体和催化剂等的研究中获得了重要结果。比如,利用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对石墨烯开展研究,为石墨烯等光电子材料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的研究手段;利用光子能量可调深紫外激光光电子能谱仪,首次将光子能量连续可调深紫外激光应用到光电子能谱仪,可在变激发波长条件下,同时实现高能量分辨、角分辨和体效应观测功能。

据介绍,我国的尖端科学仪器几乎全为进口,我们虽能写出前沿的论文,却做不出高端的设备,“能产蛋却不能养鸡”。这8台深紫外固态激光源装备及其在科学仪器上的突破,使这一局面得以改观。

篇(11)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此,思想政治课有其特殊的价值,它与其它科学文化知识一样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作为一名专业政治老师也需要端正态度、正视我价值,积极的与时俱进,寻找新方法,加强政治课堂的时效性,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及建设者展现自己的价值。要提高未来建设者的思想水平,需要在学生正处在发展时期的初中阶段进行培养。

一、政治课在客观现实中隐性暴露的问题

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政治课的任务就是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思想觉悟,然而由于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与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准备放弃政治课的学习了。然而还有一些愿学习政治课知识的同学,不一定都是对政治不感兴趣,事实上他们对国家大事还是相当关心的,但是只是他们没有把学习书本的政治知识与关心国家大事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了他们学习政治与关心国家大事的脱节。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讲清道理:各门功课就像建大楼的砖石、水泥、钢筋等缺一不可,又像人的生存、吃饭、喝水、呼吸等缺一不可。道理弄清了,有利于促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广泛的兴趣。

二、政治老师自我价值的定位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中,学校、老师和学生仍然更多是把成绩作为考评一个学生的主要标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被忽略,再加上就业与升学压力等社会现实问题的原因,学生的普遍心理健康状态让人担忧。此时,政治老师需要正视自身价值的发挥,自我价值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具有多方面的心理功能。通常情况下,人们做或不做任何事情的决定因素来自于内心的价值观,它使我们产生“想做”或“不想做”的感觉,正是内心这种的感觉影响着我们的行动和对人处事的方法、态度。然而,一个人只有充分的自信、自爱、自尊,才能用一种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看待世界上的人、事、物,这也是我们开启成功快乐人生的金钥匙。学生只有受到老师的正确教导培养了自信、自爱、自尊,才能获得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的能力,更好的追求自己的卓越成功和快乐。

三、转变角色,教书育人

古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想政治课教学,也需要有合适的“器”。教学方法,就是这个“器”。课堂是教师的主要舞台,教学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似乎可以说是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大显身手的事。每一位执教人,都会运用自己喜爱的教学方法。然而,要找到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非易事。听听那些对思想政治课的非议与批评,看看那些令学生昏昏欲睡的政治课堂,就可见不“利其器”的后果。只有经过长久的探索与历练,才能寻觅到令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喜爱有加的最优方法。

1.创设情景,培育学生情感

心理学研究发现,“情感”是对认知对象态度的一种体验,它取决于认知对象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总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可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情境,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无数事实证明,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育学生良好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状态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有不良的情绪,可以用行动、有趣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但决不能以教育者自居,居高临下,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设法加强双向活动,尽量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开展谈心、辩论、交换看法,以沟通思想,增进友谊。

2.巧用表情,激发学生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强大力量。教师可以尝试角色创新法施教。

演员的表演包含情感的流露和肢体语言。教师可以借助演员的身份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运用表情包括眼睛、脸部及手势。它具有输出情感信息的功能,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此通常被称为“眼语”、“脸语”、“手语”。教师的眼睛是沟通师生心灵的窗户,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常常根据学生的“眼语”来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案,并要用自己的“眼语”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情感变化。

3.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

心理学家罗查斯曾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仰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相信思想品德课教师坚持从自身素质提升入手,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必定会被学生喜欢,我们的主阵地作用会发挥得更好!多年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扮演着实施者的角色,"教师滔滔不绝讲,学生呆若木鸡默默不闻听",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政治科要思考与实践的东西很多,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的功效。我只是在实践中、从确定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入手,去追求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尤其是在教学中注入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感知、理解教材,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交际能力。

每一位教师都是一部活的教育学,而活的教育学要比教条化的教育学更有意义。我们教书不是为了只会教抄理论考高分的低能者,而是寻觅指引自己学生行走于路上的地图或参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和他人无法复制的魅力。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在自己的教学中,领悟教学之真谛,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生长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真正让自己的教学成为他人不可拷贝的艺术,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只要我们用心而为、锲而不舍,就能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园地里开创一片新天地!展示自我价值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