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环境设计概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规划策略
为实现以上三大目标,规划提出“尊重、放大、引入、建立”四个行动策略。最大限度的尊重和保留村庄的乡土风貌和水乡风情,延续传统水乡文化,采用经济适用、以人为本和低冲击的环境改造的原则,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保持村庄的干净整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慢行交通体系,适量限制机动交通进入村庄,合理规划停车设施和公交设施,建议设立专项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放大本村的特色资源要素,例如:水系、植被、埠头、建筑(阳台和金色屋顶),不对要素做大的改动,通过适度的现代处理手法和软装饰艺术的方式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利用区位优势和本村水乡特色,分阶段的引入业态,发展商业,如特色小吃街、精品酒店、观光农业园、创意产业及其他特色休闲消费类型,活跃经济,形成本区域的休闲商业模式。建立九曲村特色品牌体系,积极打造村庄公共活动节点和建筑室内外空间,形成具有特色的、体验性强的休闲互动场所。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形成集吃、住、玩、娱、购于一体的九曲村服务综合体系。开发模式政府主导,加大政企合作、市场引导的手段,对村民物业利用方向的提出调整建议,转变部分土地职能,同时积极鼓励村民投资参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进行引导开发。
3分级制定的改造策略
根据九曲村发展现状、用地性质、上层次规划、周边用地功能和多方诉求,确定其主要性质和规模,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分三期实施。一期以环境整治为主,保护开发为辅,确保环境整治有序的进行,给村民提供一个最佳的生产生活环境。归纳为“完全保留、局部装饰、整体改造”三个层级,尽量按照原来的式样、颜色、材料进行修复开发,保护、还原长期形成的原生水乡环境。二期以完善配套设施为主,引入部分业态为辅,整旧如故,以存其真,针对“配套设施、开放空间、文化符号”三大关键要素提出“六、七、三”系统改造工程。具体做法是“拆、迁、修、补、饰”,即拆除不协调建筑,搬迁造成污染的工厂,用旧材料和传统工艺修缮破损的老街、旧屋、桥梁等,恢复或补建部分旧建筑,市政管线尽量地埋铺设,空调等设施全部遮掩。同时建立古建、古树保护体系,引入滨水商业休闲、传统埔坊、精品酒店、特色接待、标志建筑、创意工坊、特色老建筑体验等业态,形成古镇旅游品牌体系。三期以特色提升、品牌打造为目标,注入新的功能到古村落中,全面提升九曲村景观特色,导入主题式的休闲业态,利用传统村落格局和建筑肌理,融入时尚文化元素和异域文化进行业态升级。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形成集吃、住、玩、娱、购一条龙的九曲服务综合体系,通过建立九曲村的品牌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益,解决就业问题,使人口回流。
4切实可行的实施建议
4.1特色活动实施建议
为丰富游客、村民和设计师的日常生活,规划结合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和慢行交通设计“文化活动链”,建立特色活动体验体系。主要活动有:时尚文化活动——艺术展览节、创意交流沙龙、采摘节;传统文化活动——粤剧大赛、龙舟赛、九曲棕子节;宗教文化活动——妈祖祭奠活动、地母祭奠活动;日常生活文化——篮球赛、舞蹈赛。
4.2重点项目实施建议
4.2.1天后宫宗祠文化区
对现存的文物古祠进行保护,结合周围的古木和现存的宗祠文化活动,整合利用周围环境,建设富有鲜明宗祠文化特色的区域空间。采取政府引导,政企合作,承包给开发商管理的模式,按照中式宗教建筑的典型形制,结合修缮场地、扩建天后宫、保护现状古树、结合滨水环境创造滨水视线景观和亲水活动空间、完善设施、引入各类活动(捐赠仪式、重要法式、许愿、斋饭节等)。
4.2.2创意铺坊
利用便利的交通、老建筑的特色、规划的完善配套设施、塑造的标志性印象等几大优势,通过恢复性改造,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增进游客的体验值,保护文化遗产。政府引导,积极鼓励村民投资参与,调整旧村人口居住布局,迁出部分居民,清理河道,完善配套设施,引进大量的创意产业项目,创造具有竞争力的创意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
2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深化
2.1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的应用,实现了自然环境的有效改造,以适应人类生活的需要,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其过程中,我们要进行以人为本的环境艺术设计的优化,避免出现片面性的环境艺术设计,促进其人与自然的有效协调,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对环境的过度破坏,避免盲目追究经济效益的现象,而应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促进其人和自然环节的有效优化,实现对其传统发展模式的突破,促进其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其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的实现。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试图征服自然的同时,往往不知不觉地变成了被自然征服的对象。例如,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资源浪费、城市缺水,这一系列问题都向人们发出警示:人类的行为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孕育在我国传统哲学文化的精华,就是天人合一的理念。这里的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有效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环节的协调,以完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人与自然学说的认识,确保人与自然矛盾协调,促进其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综合运作效益的提升,以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以满足社会进步的需求,以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环境环保思想意识的提升。人们对环境艺术风格和气氛的欣赏和追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态设计认识的深化,回归自然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在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中,功能、结构、配置等;科学选择材料,抛弃有毒、有害、含污染的化学材料,尽可能使用自然材料和环保材料。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舒适消费必须是绿色消费”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绿色生态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合理的、高效能低功耗的环境。
2.2通过对环境设计环节的优化,实现其室内小气候的调节,促进其生物气候调节能力的提升,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进行室内环境极其室外环境环节的协调,促进其对生态化原则的应用,确保其绿色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提升,以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促进其资源环节的协调,实现其经济建设的可循环发展,确保其无污染、无害化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促进环境效益的实现,确保社会综合效益的提升。以有效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运行,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的开发应用,避免出现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污染情况,实现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提升,满足环境艺术设计的规范要求,实现其工程设计环节、选料环节的等的优化,确保对其环保性、节能性、安全性原则的应用,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环节的优化。社会发展证明,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推动社会变革、改变人们生活环境的关键因素。环境艺术设计要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加快高新科技的运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为人们创造出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环境。因此,对环境艺术设计者来说,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用科学的光芒照亮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道路。合理运用废弃能源,加快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有效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可靠方法。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设计时,不但要注意能源的清洁和搜集,还要加大能源回收和利用的力度,要知道,变废为宝不但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美德。
2.3为了确保环境设计与生态理念的有效结合,我们要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环节的优化,这需要引起相关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重视,实现对天然材质的有效应用,确保材质环节的稳定运行。确保生态环保理念的有效贯彻,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促进其生态理念的和谐发展,促进其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提升,进行其文化氛围的渲染,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在此过程中也要考虑建材、技术、构造等要素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和舒适度,特别是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更要多加人文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要立足社会生态发展的高度,确立环境设计生态理念,广泛应用科学技术,不断促进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
商业建筑是人们用来进行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公共空间环境。它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现代城市商业文化、城市风貌和特色的重要场所。光谷商城是结合武汉的历史文化,发展前景等条件,运用相关设计理论进行的实践创作。笔者有幸参与了整个方案的室内空间设计及形象塑造,并在实践过程中对商业性建筑有更多的认识和不断地提高。
商业营销环境的装饰和布置能够创造具有魅力的美好形象,帮助商业营销环境推销商品,显著增强商业营销环境的企业竞争力。随着商业的兴旺发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商业营销环境的装饰和布置需要周密考虑和巧妙筹划,又需要有高度的创造性。目前,国内许多商业营销环境,特别是大多数中小型商业营销环境和个体商摊,不具备进行豪华装饰和布置的经济实力和条件,这就需要少花钱多办事,把钱用得最经济、最有效。只要在装饰设计时能够根据商业营销环境的具体情况进行别具匠心的构思,就能获得理想效果。
2商业空间外环境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2.1人流体系设计
设计步行街本质上是设计人流,人流导向设计是商业步街的主体。商业步街中的业态分布和功能布局必须要尽量吸引客户经过每一个可能的店铺。
(1)以餐饮娱乐引导人流
加强商业建筑与周围区域的联系,公共空间尤其是入口空间,其开放程度越高,就越能够增进商业建筑与城市的交流,提高商业活动的亲和度和竞争力。因此入口公共空间的状态对人流引导起到关键作用。
武汉光谷商场出入口明确而集中,主要人行入口前分别设置楼梯与坡道,将主要餐饮区设置于主入口处,以西式快餐与特色餐饮为主;梅龙镇新都会在不同方向上沿城市性主干道和次干道设置多个出入口。其中城市主干道莲花南路设置两个主要的人行出入口。每个出入口都成为城市空间向内部空间的自然过渡。大拇指广场的主要人行入口设置在城市生活性主干路芳甸路上,主入口的正面对景是整个空间序列的主题核心“大拇指”雕塑。
(2)注重空间的序列化设计。步行街设计的核心应体现两点:一是如何让人长久驻足;二是如何使人走遍全程。商业步街中的人流速度最慢,人情味也最浓,人在步街中的行为特征体现为逛而不是走。通过空间序列化设计,形成商业空间中的合理人流动线与聚集点,提高商业空间的流动性以及尽可能高的商铺价值。路径、节点、边界与区域提供了开放步街的基本设计模式。
(3)减弱楼层商业系数。按照商业规律,商铺租金随着楼层的增高成倍数递减,在商业步行街设计中,在保障底层店铺最大化的商业效益之外,还应当特别注意高楼层商业店铺的商业价值,进而实现整体商铺的均好性。
2.2空间要素设计
从步行街的空间构成要素看,随着近几年美国捷得商业建筑事务所的产品在世界遍地开花,捷得的商业设计品牌也因此得到一致公认和瞩目。我们需要借鉴的不仅是其看得见的独树一帜的曲线化的布局形态,更重要的是对空间中所承载的热烈商业氛围与熙熙攘攘人流的思考。捷得定律的根本出发点可总结为:创造独特体验。在现代综合性商业建筑群体中,步行街空间往往会与机动车交通的通道发生交叉,需要以恰当的方式在交通安全的基础上使得各空间各得其所。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在人车流交叉处使用了步行斑马线与路障,保障人行与车行有条不紊。
3武汉光谷商场外环境设计
3.1武汉光谷商场外环境设计的背景
(1)武汉市洪山区光谷开发区。武汉市位于长江、汉水交汇之处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国6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湖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的最大都市,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交通发达,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光谷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别称。这里是中国光电子信息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及光电器件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特别是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湖北省、武汉市在全国较早进行转化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探索。
(2)武汉市洪山区光谷坐标城现状。随着光谷科技新城的发展和路网的贯通,日益抖落尘埃,彰显出它本有的价值。作为光谷核心区坐标性建筑及二环线内品牌物业的光谷?坐标城,将拥有15万平米多种物业形态复合型商务区,步行商业文化街自西向东贯穿项目用地,成为商务区和居住区连接的空中桥梁;而超五星级酒店、酒店式豪华公寓的入驻,西边商业大街写字楼的林立,将使它摆脱单一的物业类型,当之无愧地成为光谷工业园和科技园中心、商业和商务的核心。在这里将做到办公、生活一体化,成就居者的事业梦想的同时,亦将成就居者的生活理想。
3.2构思创意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仅仅属于我们自己的小盒子里面。我们每一个有相同或者类似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人,所有用的小盒子又被装在一个大盒子里。这个大盒子的外面可能还有无数类似的盒子,而它们又被包括在更大的盒子里……一个人最关心的莫过于这个属于自己的小盒子。生老病死,幸福和伤痛都发生在自己的盒子里。只有拥有情感的人才能幸福,因为,幸福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状态。在如今复杂而充满冲突的城市空间里,希望我的景观环境设计,可以唤回人们对情感的放射和采集。
3.3具体设计说明
(1)空间设计
光谷坐标城位于光谷高新开发区,坐落在城市主干道关山大道和南湖大道的交叉口东南部。北接武汉(下转第150页)
(上接第177页)科技学院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西临光谷软件园,东边与光谷坐标城的居住区相邻。具有十分优良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并且有浓厚的校园气息,可谓集文化形象、投资、自然景观、运营为一体的优质地块,日益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和居住者。并且具有非常方便的交通功能,更是光谷展示精彩的点睛之地,宣传坐标城的一张名片。
因为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交通的便捷,我将设计分为了空间体验区,光影感知区,自然交流区等,各个区域之间相融合,可以更好地烘托出商业环境的优势。
(2)景观造型设计
第一,景观中光谷开发区整体形象的保留。由于位于光谷开发区的中心,通过对整个光谷区的形象的延续,使光谷商场外环境保持与其它商业中心的整体性,在感觉上产生相互联系。
第二,几何符号的提炼。每个人的生活和阅历像不同的盒子的串联并联等抽象空间关系,根据这一主题的提炼,抽象出以方形为最具代表性的基本形态,在设计中使之融合进来,并加以表现,让商场的外环境在与保持与其它商业中心的整体性的同时,也具有自己的形象特色,让人在思考和回味的同时对光谷商场有一个美好的认识。
第三,创意元素的运用。外环境中可以导入一些创意元素,例如红色灯盒、带型石膏廊子等,这些创意元素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增强商业空间的时尚感,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景观雕塑,成为风景同时也成为商业活动的记忆。
(3)色彩设计
对于整个商业建筑空间色彩设计而言,也主要是采用武汉市城市色彩的主色调暖灰色。主要色系浅灰色为基调,再因其他设施的加入。在铺地设计中,遵照材质的原本色,以烘托商业建筑内部的多彩,并在琳琅满目的商业气息中起到透气作用。
4结语
对武汉光谷商场进行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不仅为了商场运营的成功,更为了给整个光谷开发区乃至武汉市增添一笔亮色。在设计中,不能忽略一下几点:
(1)以人为本。居住区商业建筑及其环境的创造,“以人为本”应该是其设计构思的出发点,也是最终检验商业环境优劣的标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并非消极被动地应付居民需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需求,使用者可以从设计者提供的可能性需求中去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
(2)具有综合性与专业性功能。按照方便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居住区商业网点的建设要大中小相结合,提高单个网点面积,发展超市和大型综合商场,形成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购物中心。行业结构要吃、穿、用、玩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结合,尤其要开拓一些新兴的服务性行业。
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值经济转型时期,其市场体制和规则还有待完善,加上传统的文化背景,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成为一种对正式制度的补充(Xin & Pearce,1996)。最近十年间,企业间的横向和纵向社会关系网络逐步扩张到错综复杂,尤其是在知识密集性行业,社会网络已成为组织结构和组织间基础框架的新范式(Miles & Snow,2002),它帮助企业转移风险、获得新市场和新技术、加快产品推进市场,促使企业与网络伙伴技能互补(Gulati & Nohria,2000),为企业提供了参与市场竞争所必须的灵活性,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如今,面对日益动态复杂的竞争环境,单个企业更应采取竞合的方式,通过构建动态的关系网络来参与全球竞争。
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急需知识的有效应用和创新;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经营也需要更广泛的技术知识、文化知识和管理知识。知识与技术创新正在改变着当代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并被各国普遍认为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引擎(谢富纪、徐恒敏,2001)。所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生产领域,知识管理早已成为一个大家都关注的话题。出于竞争的激烈和创新的要求,企业不能仅靠内部的知识来经营和创新,同时,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知识的广泛整合,而不是单一的知识(De Boer et al.,1999)。社会网络的广泛建立、知识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企业除了建立内部知识网络和知识库以外,还需要积极有效地建立外部网络以吸收和整合外部供应商、客户、竞争者、合作伙伴、中介机构等组织的知识,只有综合利用企业内外知识才能真正提高企业能力和竞争水平。因此,基于社会网络环境下研究跨组织知识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跨组织知识管理的概念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
不同学者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出发来探讨知识管理的含义,从而出现了知识管理研究的百花争鸣现象。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知识管理领域存在两大观点,即对象论和方法论。对象论观点认为,知识是被管理的对象,则知识管理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顾敏(2001)提出,知识管理是解决对知识或信息进行创新、组织与扩散问题的过程;方法论观点认为,知识是一种管理方法,则知识管理是一个运用知识进行管理的过程。彼得・德鲁克(1993)曾认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使知识产生作用,即通过系统地、有组织地去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
尽管知识管理存在多种定义,但都离不开以人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为基本目标。知识管理对企业而言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这项活动不会自发地实现,需要组织主动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和软性环境,为知识的采集、整合、应用等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本文认同Wiig(1995)的观念,即知识管理为一连串协助组织获取自己及他人知识的活动,透过审慎判断之过程,以达成组织任务。
(二)跨组织知识管理的含义
纵观研究者们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多立足于企业内部,主要是基于企业的原子模型假设,即视企业为独立个体而非网络视角。但随着企业社会网络的出现,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多个组织息息相关,并从单一的二元关系发展为与多组织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网络关系,相应地,企业的知识管理也应从关注企业内部的知识活动发展到关注跨组织的知识活动。因此,结合社会网络环境和知识管理的定义,本文将跨组织知识管理定义为企业利用自身的网络位置和网络关系,通过一连串的跨组织知识活动以协助企业有效利用组织边界内外的知识资源,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
跨组织知识管理的内涵
(一)跨组织知识管理活动
Andersen(1996)认为知识管理包括对知识的识别、收集、创造、组织、分享、应用和适应。Davenport等(1998)认为知识管理包含了四个流程,分别是知识组织和存贮、知识转移、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陈小让(1998)认为知识管理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利用。Huseman 和 Goodman(1999)将知识管理分为指认并获取知识、评价知识并排列其优先顺序、分享知识和创造知识四个过程。McAdam(2000)提出知识管理体系可以分为四种括动:知识建构、知识内化集成、知识扩散以及知识应用。王众托(2004)认为知识管理是识别、收集和选择、保存、传播与共享、转化与生成、吸收和使用知识的过程。黄蕴洁和刘冬荣(2010)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将知识管理活动分为四个过程,分别是知识获得、知识转移、知识分享和知识应用。将以上对知识管理活动的研究整理出来,如表1所示。
综合以上对知识管理活动研究的文献,本文发现学者们对知识管理活动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四个方面。因为创新过程是一个知识转化与生成的过程(王众托,2004),而知识应用能直接为企业增加价值,因此,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可以被反映在企业的创新绩效当中。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认为跨组织知识管理活动包括跨组织知识获取和跨组织知识整合。
(二)跨组织知识获取和跨组织知识整合
跨组织知识获取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网络位置和网络关系从网络其它组织或个体中收集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跨组织知识获取对企业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资源,知识有存量和流量之分。知识存量是企业长期积累的知识,是企业经营生产的基础;知识流量是企业知识的流动部分,它们改善、更新或增强已有的知识。企业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从外部不断获取新知识以补充知识存量的不足(Winter & Zollo,2002;Zott,2003)。
根据以往对知识整合的研究及企业本身需求,本文将跨组织知识整合定义为企业根据战略目标需要,利用自身的网络位置和网络关系,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网络组织中的知识资源进行组合、集成和提炼的一个动态过程,以此形成新的核心知识和知识体系。跨组织知识整合超越单个组织边界涉及到多个组织,要比企业内部知识整合复杂,主要包括知识整合需求确定、合适整合对象选择、整合平台建立、整合冲突解决机制建立等任务。随着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以Grant(1996)为代表的研究者们不断强调知识整合对企业创新而言是最为重要的能力,因为知识经过整合后才能指引企业在快速变动的环境中使产品与市场有效结合,从而快速开发产品以供应市场需求。企业面临着高度的模糊和不确定性(Daft & Lengel,1986),必须坚持不懈地整合和重组各种知识。
跨组织知识管理的测量和检验
跨组织知识管理的问卷参考了Lyles & salk(1996)、Yli-Renko等(2001)学者的研究,共包含10个测量题项,其中,跨组织知识管理的测量包含“本企业从外部网络中获得许多有关产品设计的知识”、等5个问项,跨组织知识整合包含“本企业能根据需要把不同企业的专家汇集起来,集中解决某项问题”、“本企业能将不同部门、团队或个人的知识在目标任务层面上进行有效整合”等5个题项。所有问卷都采用Likert7级量表进行测量, 样本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共发出问卷350份,回收270份,回收率为77.2%,剔除有残缺项、前后差距太大、同一题项重复评分的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216份。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采用正交旋转观察各特征根的值,运用Kaiser 法作为确定因子数目的标准,选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特征根,从而得到不同项目的因子载荷,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跨组织知识管理量表通过方差最大法旋转后,有2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分别对应于本研究的2个变量,这2个变量共解释了方差变异的87.651%,满足Weiss(1970)提出的解释方差的累积比例需大于50%的条件。2个因子的测量项目在其对应的因子上相对于其他因子而言都有较大的因子载荷,并且都大于0.5,这表明所检测的跨组织知识管理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二)验证性因子分析
经过软件AMOS6.0运算后,跨组织知识管理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如表3所示。跨组织知识管理的验证性因子分析中,Cronbach'sα值大于最低要求0.7;建构信度值大于最低要求0.6,T值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跨组织管理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跨组织知识管理的量表中,跨组织知识获取、跨组织知识整合的标准化系数大于最低要求0.5,并且跨组织知识获取、跨组织知识整合的平均方差抽取量也大于最低要求0.5,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从模型拟合情况看,x2/df 值小于2,GFI值大于0.9,AGFI值大于0.9,NFI值、CFI值均大于0.9,RMSEA值不大于0.05,量表的整体模型拟合度较好。结合以上分析,可以认为量表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
结论
跨组织知识管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它不仅注重在企业内部实施知识管理程序,并且能与外部的供应商、顾客、合作伙伴、竞争者、研究单位和中介机构等组织有效交流知识,进而形成一个能创造价值的知识网络。但是,跨组织知识获取和跨组织知识整合不是一个任意的自发过程,需要一定的因素作为支撑。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间的关系、企业的网络位置、学习意图、领导参与、知识的性质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跨组织知识获取和跨组织知识整合,企业应该能动地将这些因素控制在对其有利的范围,扫清企业从社会网络中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的障碍,明确跨组织知识管理的任务和目标。面对创新的复杂和风险,企业应该加强同竞争对手或研发机构、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开发合作,通过鼓励边界人员对外宣传、组建跨组织团队、加强组织交流和进行跨组织合作。
参考文献:
1.Andersen A..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Assessment Tool(KMAT)[M].London:Arthur Andersen KMAT Study,1996
2.Davenport T., Delong D.W., & Beers M.. Successful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ject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8(4)
3.陈小让.知识管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新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8(6)
4.Huseman R., Goodman J. .Leading with Knowledge[M].London: Sage,1999
一、环境设计概念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室内设计系为了模仿日本,把院系的名称改成了环境艺术设计。随后,全国很多设计院校都相继改名。一时间改名称成了时尚,几乎没有人进行冷静的思考。有很少数的专家觉得改名不妥当,站出来进行呼吁但并没有人听取,几年以后,那些主动改名的人也觉得不妥。
在我们国家,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室内外设计以及建筑装饰等。虽然叫法不一样,但是,内容是一样的,都是以建筑为中心进行的装饰与设计的活动。其区别就是室内与室外,因此,可以看出室内的设计叫法也不合适,具有一定的限定性,就是没有把室外装饰设计包含在内了,这样就会导致建筑以外立面与小环境的设计为主,使得设计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互相干涉的问题。除此之外,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环境艺术设计的叫法也不是太贴切,环境艺术基本把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环境都涵盖了,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在进行表达时,要以建筑内外的设计为中心。实际情况证明,室内外装修设计主要表达的就是设计的内涵。目前,大专院校要解决设计名称,就应该要把混乱不一的叫法进行统一。
二、现代环境设计理念分析
我们生存的环境虽然有很多人为的疆界,但是,我们的世界还是一个整体。大家共享同一片海洋,同一片天空。人类不断进化的过程,也是用人类的力量对理想的生存环境进行构造的过程。现代的环境设计具有综合性,也是人类居住形态的体现。现代的环境设计要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完整地演变过来,是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表现,特别是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对自然与环境主动地产生影响的过程。现代环境设计的提出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大到与整个人居环境的系统规划相关,小到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场所的营造相关。现代的环境设计活动中有很多种分工,然而,分工不代表分家,任何对环境进行的设计都不能与整体人居环境脱离开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现代的环境设计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城市的设计,景观的设计,园林的设计,还有建筑与室内的设计等。现代的环境设计师也算是一个通才,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有较深的艺术与文化修养,每一种审美情趣要健康,就要建立在完整的文化结构上。当然,还有一个因素是与设计师艺术修养有紧密的关系的,就是设计师自身的艺术观,并且需要与艺术手段互相结合在一起。现代环境设计对各门艺术的展现起到很好的帮助,可以使其在一个共享的空间中展现,任何一名设计师,都要有较高的沟通能力,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设计活动中去,协调并解决所有与人们生存环境质量有关的问题。所以,与其它艺术类别相比,现代环境设计师是一名系统性的协调人员。
现代的环境设计是二战后新兴的一门学科,在欧美受到很大的关注,也是在20世纪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与经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把审美功能与实用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现代环境设计具有很大的范围,并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是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也是艺术在构想方案中的综合计划,不但包括环境与设计的计划,装饰与空间的计划,还有构造与造型的计划,色彩与材料的计划等。
三、现代环境设计中有关传统艺术的应用
文化形态语言的元素要在现代环境设计艺术领域中去寻找,并且要与现代的科学技术观念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精神层面得到提高。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元素在环境艺术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主要方法如下:一是用形,在现代艺术的有名有实中直接应用传统的图形,它不是简简单单的照搬与堆砌,而是把传统的文化与新的载体进行重新的结合,进而创设一种新的视觉语言环境。直接的使用是一种全新的概念,也是积极表现的一种,它需要把环境与工艺考虑进去,一定要与这些因素互相配合,使用最佳的组合才能把图形的价值增大,把其独特的韵味表现出来。二是用意,在我们国家许多的古代建筑以及室内艺术装潢中,人们对于含蓄的呈现手法比较习惯,无论是外部的形态设计还是室内的空间布局,都会选择较为适合的陈设与图案,要想使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就要把这些特定的环境融合进去。在现代的环境设计艺术中,比较多地通过环境的构成与组成方法来体现环境本体以外的精神。三是形神并举,对于传统文化的审视需要用全新的现代审美的观点,只有对传统的文化有了充分的理解,才能把神延续成意,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有更好的发展。对于我们国家的传统来讲,线条不只是长度与方向,厚重感更加重要,它把力量与速度表现了出来,使东方与西方文化间的对话得到促进。我们国家古典的诗词在现代环境设计艺术中就得到形神并举的应用,并且这也是最好的表现形式,在环境设计艺术中结合诗词,会让环境设计艺术更加富有诗情画意,把精神的构想通过现实的三维空间设计艺术得以实现,就像美丽的梦境一样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
四、结语
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时期,设计所具有的方向与使命是不一样的。人们对大自然的索取是带有掠夺性的,工业的公害与人口的恶性膨胀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造成生态的危机。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人们只有把设计作为一种希望,通过各种设计从宏观的角度使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使创造出来的社会环境更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所以,在现代以及未来,设计会走向城市,走向民众,它也一定会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的结合在一起。这是毋庸置疑的,对环境进行改善,对环境进行创造,也是21世纪全球人类文化活动的一个重点,所以,人们都应该高度重视起这一问题,并为此付出实际的行动,为环境改善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陈小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知识[M].环境出版社, 2013.
中图分类号:TD6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62-01
第一章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不再仅仅追求物质的满足,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环境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设计,进而装扮生产与生活空间,达到美化生活环境,展现生活品味的作用,使冰冷的建筑与房屋有了色彩与温度。
本文通过选取TRIZ相关的理论哲学与设计原理,结合环境设计中的典型案例,研究不同环境设计中所运用的不同方法与原理,寻找TRIZ理论对于环境设计的帮助与支持,使环境设计的方法与创造更有理可循。
第二章环境设计概念体系与TRIZ理论
1、环境设计概念
环境设计是针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利用艺术的处理形式,以施工技术为支撑,进行设计改造与创造的实用类艺术学科。环境设计利用对空间的整理与组织、空间界面的艺术处理,其中包括空间围合立面,墙体、柱体、门窗等,运用软装配饰,自然与人工照明、造型、具有一定符号特点的设计形式语言,搭配植物、水体以及相统一的功能性设施,使人们生存与居住环境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展现出特定的氛围与风格,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与视觉审美上的需求。
2、TRIZ理论
在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首先,无论设计对象的复杂程度与否,其中均有一定的规律与模式。其次,设计创造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通过设计与创造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而解决所遇到的矛盾、冲突等问题也成为了这一进化过程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章TRIZ理论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在本文中,本文选择适用于环境设计学科的部分原理进行归纳与整理,并针对不同的原理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更好地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
1.分割原则
该原则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将物体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并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并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在环境设计中,常常用到这种设计方法来进行空间的围合于分割,使空间的使用功能不再单一,为空间增加合理的功能属性,丰富空间变化,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例如在办公空间会议室设计时,为了节省空间,常常将大小不等两个会议空间串联布置,中间使用可移动或可拆卸式隔断进行空间的分离。在平时,两个会议室可以分开单独使用,在遇到参会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会议室隔断各移动至墙体两侧,形成一个较大面积的会议空间,使空间使用较为便捷。
2.不对称原则
TRIZ理论的主要表现在将物体的对称形势转换成为不对称的形式,如果物体本身具有一定的不对称性,那需要加强其不对称的程度。这类的实例在环境设计中有较好的体现,为了增强设计对象的形式感,设计师在设计师常常尝试采用不对称的设计语言表现设计理念,阐述设计概念。利用不对称的设计原则,使设计相对活泼生动,具有变化性,设计语言更加丰富。1996年竣工的跳舞的房子是由著名设计师法兰克・盖里设计的。该建筑在设计舍弃了传统建筑正方的特点,而是将其中一柱形建筑进行了扭曲,采用了不对称的设计语言,与相邻的柱形建筑形成对比.
3.复制原则
在环境设计中,复制原则也应用到了大大小小的设计中,之中包括利用相同或相似物体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的设计形式,也有抽象设计符号进行符号的放大缩小,再进行复制排列,以及变换复制品材质,但保持复制品基本符号元素与语言的设计案例。大到建筑的设计,小到一个杯子纹样的设计,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通过元素的转变,复制形成的设计。Thomas?heatherwick在中国世博会设计的英国馆,整个建筑由六万多根“触须”围成,每根触须两端有一些LED发光点,在系统控制下可展现不同的图案与不同效果,整个空间通过大量柱形元素的复制,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
4.改变颜色原则
在设计时可尝试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颜色、透明度,在观察较为模糊的事物时,可利用染色剂,若已采用,可添加荧光粉。在设计中,为使空间更加丰富,活跃空间氛围,设计师常常会采用改变物体颜色的方法来丰富空间层次。
根据不同空间属性、使用习惯与要求,设计师会选用不同颜色来丰富场景变化,在统一的色彩中寻求变化。在仪式性场所,如教堂等,利用彩色玻璃,营造神圣的意境。除此之外,不用的空间属性选用的色彩倾向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幼儿园在设计时常常才有较为活泼、鲜亮的色彩,医院以白色与绿色为主,偶尔点缀黄色、橙色来帮助打破冰冷的空间氛围。
5.一致原则
同指定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应当用同一(或性质相近的)材料制成。环境设计中一致原则也是较为常见的设计方法。为保证空间展现更加协调有序,避免杂乱无章的空间效果,在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时,尽量保证空间材质的一致性与统一性或相似性,通过合理的材质选择,可以帮助协调空间氛围。
第四章结论
本文针对环境设计中的相关设计方法与应用问题,解释了相关理论的核心概念与理论支持,应用TRIZ理论的相关工具结合环境设计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在环境设计中,可运用分割与拆出等原理将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在进行创造与设计的过程中,利用元素与物体的复制变形与排列,材质的替换与重组,介质一致等设计方法,得到更有价值的设计成果。应用证明TRIZ理论能够解决环境设计中的矛盾与冲突问题,可有效提高环境设计的质量。当然TRIZ理论对于环境设计的帮助也不仅仅只有本文所阐述的这些。
参考文献
沟域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态,近年来得到政府和学界的持续关注。特别是辽宁省政府不断出台“沟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植和招商引资力度,计划把辽宁省“沟域旅游”建设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成为辽宁经济和社会科学稳步、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沟域和“沟域经济”的概念梳理
1.1沟域
“沟域”一词最早在2006年由藏族学者罗绒战堆提出,形象地描述了藏族地区的经济现象。因为地区的高原地貌,大多数居民在两山夹一河的V型沟谷地带生活繁衍,并且在经济学文献资料中常引用“域”字来表达多重含义,沟域一词由此产生。简单来讲,所谓沟域就是强调山间沟谷线状区域向两侧的延伸,强调一种特定的地域形态和范围。
1.2“沟域经济”
“沟域经济”的正式概念最早出现在…2008…年北京市第二次山区工作会议上,此次会议将“沟域经济”定义为:“以山区自然沟域为地理单元,以沟域范围内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资源和农业产业为基础,通过对沟域内部的环境资源、景观、产业等元素的统一规划,形成集旅游观光、生态涵养、历史文化、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科普教育等内容于一体的产业经济带。”
2沟域旅游的概念和发展条件以及沟域旅游景观的内涵
2.1沟域旅游的概念和发展条件
(1)沟域旅游的概念。沟域旅游是以自然沟域为基础,依托客源聚集地,科学规划、整合其范围内各种资源,兼顾生态,打造能够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旅游吸引物,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区域旅游发展模式。(2)发展沟域旅游的必备条件。沟域旅游是“沟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并不是所有沟域地区都适合发展旅游业。沟域旅游的开展要具有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环境条件。能够开展沟域旅游的地区,首先沟域内必须具有良好的地理环境,沟域中的山地、沟谷、水景、森林植被等自然形态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其次,必须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生物种类具有多样性等。再次,具有其他自然资源,能够满足旅游者的游览需要,为旅游活动增色。
2.2沟域旅游景观的内涵
(1)沟域旅游景观的概念。沟域旅游景观是沟域旅游发展的依托,又是沟域地区传播自身地域特色的重要工具。沟域旅游景观包括所在区域内的所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经常以一种复合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具有旅游发展条件的沟域环境是沟域景观发展的载体,沟域内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沟域旅游景观发展的基础。而沟域内村落、城镇居民质朴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是沟域旅游景观发展的条件。(2)沟域旅游景观的范围。沟域旅游景观包括沟域范围内的山地、沟谷、水系、历史遗迹、乡村城镇等,涵盖沟域内所有具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具有旅游吸引和游览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沟域旅游景观环境设计的特征
沟域内开展旅游活动、开发旅游产业的前提是,必须拥有能够吸引游客的旅游景观。所以,对于要开发沟域旅游的地区来说,对沟域内各种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是沟域旅游景观设计的重点,其核心是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在沟域旅游景观的环境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视觉环境(满足审美要求的可视环境)、生态环境(符合生态原则的空间环境)、入文环境(营造特定的精神环境)三大方面的内容。
3.1视觉环境
(1)立体环境设计。由于沟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在对视觉景观的设计中,可以从地形高差、视线远近和游客的不同游览需要等角度进行立体环境设计。首先,在高度变化上,沟域旅游景观的地理环境以山地、丘陵、沟谷、河谷等地貌为主体,沟域环境中山峰、谷底之间垂直高度落差较大,特别适合立体景观的营造,突出高低起伏错落的景观效果。其次,在观赏景物的远近变化上,游客在应在景观设计中考虑近景、中景、远景的层次性。再次,除高度之外,还应考虑到游客在旅游景观中的不同游览需要或动静行为等来设计,或引导游客欣赏远近高低不同的景观。(2)线性环境设计。在自然环境中,线性环境一般来说是以山峰、谷底等具有等高线划分功能的位置,如山脉、河流、道路等具有形状边界划分功能的物理形态。在线性景观环境设计中,可从连通景点、提供不同的游览线路、满足游客的不同旅游需求和开发不同的景观功能等角度来进行设计。其一,线性环境能够在景观中形成丰富的线性变化,并把不同的景观节点串联起来,构成系列化的线性景观系统。其二,在沟域环境中,景观随地形的变化破碎度较高,游览线路经常迂回波折、坡度陡峭。可针对游客不同的年龄层次和运动能力等,规划不同高度和不同攀登难度的游览路线,或利用不同的道路、铺装、指示标识等引导游客在不同线性环境中行进,营造不同的游览体验。其三,目前的沟域旅游中自驾游的游客数量越来越多,在旅游旺季特别是长假期间常出现车辆长时间拥堵,甚至难以到达景点的现象。这就需要在沟域旅游景观的设计中,改变过去只关注景点而不关注景点周边沿线环境设计的狭隘思路。比如根据在山脉、河流等景色怡人的线性区域节点设计方便游人中途停留赏景、休憩、垂钓等活动的地点,丰富旅游线路中的游览功能。
3.2生态环境
沟域旅游景观吸引游客的主要点是与城市的高度物质化和钢筋水泥色调截然不同的原生态、自然绿色的外部空间环境。沟域旅游是以良好的自然生态为前提的,在进行旅游景观设计时必须保护好沟域内的生态环境,而且人工环境建设也必须符合生态原则,使沟域旅游能够可持续发展。首先,在进行沟域旅游景观的环境设计时,要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其次,对沟域内的聚落、小城镇等建筑集群的规划设计尽量保持农村的生活风情,而不应在规划设计中将村镇彻底“城市化”,改变了乡村原有自然、淳朴的特色。
4结语
随着对“沟域经济”研究和实践的兴起,沟域旅游作为“沟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沟域旅游因其特殊的地域和地理特点,使得它具有与一般旅游景观环境设计不同的侧重点。沟域旅游景观的环境设计应该考虑更广阔的视觉环境、更自然的生态环境、更质朴和更原汁原味的人文环境,使旅游景观能有效整合沟域内的资源,充分展现该区域景观环境整体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很多优秀理念值得借鉴,将其意境结构应用到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对于设计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同时也能够使传统与现代充分结合,进而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美学体验。对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应用的分析能够使两者的结合更加充分,无论对园林设计领域还是对人类而言都具有重要价值。
一、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概念及基础
(一)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概念。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主要指不同的园林设计效果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以及园林与人之间的动态关系。一直以来,对意境的表达都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这一[1]。传统园林的设计强调以自然美为主,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在坚持自然美的同时,人文美也需要有所渗透。根据园林作用的不同,其所体现的人文美会存在很大区别。以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为例,设计过程中不仅体现了自然美的因素,同时也体现了皇家富丽堂皇的人文美因素[2]。相对而言,私家园林便会表现出另一派景象。人文美的差别是导致园林意境存在不同的主要原因,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结构即体现着时展的特点,同时也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二)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基础。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生成基础主要包括生理基础、心理基础以及审美基础三方面内容:首先,园林意境结构的设计与符合人类生理发展的特点,这是保证其能够被人们所观赏,进而实现其功能的主要因素。其次,不同的意境结构设计能够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以心理基础为出发点来实现。最后,园林意境结构的设计要符合不同层次人的审美需求,这也是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设计的一大基础。
二、现代景观环境特点
现代景观环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人文以及生态两方面,具体如下:
(一)人文特点。
现代景观的人文特点体现在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坚持这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的重视程度开始逐渐提升,在此基础上,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就目前的情况看,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建筑等各个领域当中,现代景观环境同样需要体现这一理念,这是其人文特点的主要表现。
(二)生态特点。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各行各业在运行过程中都必须保证能够实现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节约两个目的。现代景观设计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来实现,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关注环保问题,同时还要尽最大程度避免资源的浪费,这是现代景观设计生态特点的主要体现[3]。
(三)时代特点。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景观环境设计的要求也会有所变化,因此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应用一定要体现时代的特点,要使设计成果能够符合现代人们的要求,达到与时俱进的标准,才能使应用水平得到保证。对于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人员而言,认识到这一特点非常重要。
三、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应用
为将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渗透到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使两者能够充分的结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
(一)吸取传统优秀理念。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存在很多值得借鉴的设计理念,对此,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需要加以借鉴[4]。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对人生理、心理以及审美特点的重视便属于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必须借鉴的几方面内容。例如:在对城市公园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便需要注意上述三点问题。城市公园的功能主要在于为人们提供休闲与娱乐的场所,其服务人群年龄跨度较大,即包括年轻人,同时也包括老年人群,为保证景观环境设计能够与人的生理特点相符合,在对台阶等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这样才能使景观环境设计效果达到更好,同时也才能体现以人文本的重要理念。
(二)体现时代文化发展特点。
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不能刻板的照抄照搬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要体现时代文化的发展特点,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要加入现代的元素,同时还要体现不同城市的不同文化特点,这是保证设计效果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接受的主要途径。例如:在对西安的景观环境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体现出其古都的特点。
(三)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使其设计效果能够在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在对树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为提高其成活率,进而避免树苗被浪费,需要选择与城市的环境相适应的树种,同时在树木的成长过程中过程中,还应从其特点出发,指派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培育过程,以确保其能够健康成长,从而在改善城市形象的同时,也达到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节约的要求。
结语
综上,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中对人的生理、心理以及审美特点均较为重视,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需要延续这一优秀设计理念,与此同时,为使其能够体现现代化的发展特点,还必须将时代的文化渗透到设计过程中,使其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这样才能使现代景观环境设计水平得到提高。简单的说,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应用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这是改善设计效果的重要途径。
作者:王俊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湘昀.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对现代景观环境设计的启示[D].湖南大学,2005.
一、生态设计理念的概述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是指房屋或者环境,而随着现代学科的逐渐完善与发展,其含义也得到了扩展,现代科学中主要表示自然界主体与各个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生态设计理念,简单来讲就是在现代环境中设计中,从生态的角度综合考虑各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仅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还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生态设计理念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培养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不断完善现代化建设方案,即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还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对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一现实的反映。高校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根据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也随之确立,并逐渐融入了生态设计理念。环境设计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其是一门集合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环境策划与管理的综合性学科。现阶段,虽然我国多数高校都依据市场导向,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但是其教学培养过程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在课程内容讲解上,更多的还是倾向于对环境设计效果的强调,而忽视了生态设计的要求,基于此,高校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推动改革,不断渗透生态设计理念。
三、生态设计理念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培养策略
(一)完善课程体系,增加生态设计课程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有效的教学培养的前提。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将生态理念渗透在课程之中。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来,并不是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引入生态设计的概念,或者对学生一味地强调生态保护、生态设计的重要性,而是应该以专业课程的方式,将生态设计确定下来。如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将生态设计融入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来,以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案例选择上,教师也应该有一定的侧重,注重对生态环境策划、生态设计方法、生态设计法规等元素的引入与分析。
(二)树立生态理念,积极感知生态环境
认识是实践的指导,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培养中,要想提高学生的生态设计素质,教师必须要从理念上转变学生单纯强调设计效果的误区,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学生的认知中来。在引导学生树立生态设计理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对环境的感知作为提高学生专业设计素养的重要内容,即一方面在设计中融合生态理念,如在环境设计方案时,引导学生主动考虑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交通、景观的生态价值,以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另一方面还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环境设计效果,兼顾生态性与艺术性,以达到保护生态的设计目的。
(三)尊重生态周期,优化环境设计流程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在设计实践中,学生要想得到良好的设计效果,不仅要从环境的外在表现、功能等方面实现优化,还应该深入分析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材料、工艺、技术等。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科之间的融合度较低,教学培养的侧重点被放在环境设计效果上,忽视了对材料、技术、工艺等内容的研究。而在生态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教师应该从环境设计流程的角度出发,实现学科交叉,引导学生根据生态周期分析环境设计的整体效果,从而保证设计方案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的目的。
(四)引入生态案例,加强实践教学指导
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尤其是在生态设计理念的指导下,环境设计方案更应该得到不断的论证与优化。在专业教学培养中,教师应该从提高学生设计实践水平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生态设计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生态案例的选择与整合,根据教学培养目标,让学生能够切实根据当前环境设计的生态需求设计方案;另一方面还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教学讨论氛围,让学生根据设计方案交流意见、分享灵感,进而实践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
(五)把握生态原则,融合自然环境因素
城市是现代人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现代化、工业化的环境设计使得人们逐渐远离自然,而逐渐增加的生活、工作压力又激发了人们回归自然的欲望,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培养中,应该迎合现代人的这种需求,根据生态设计理念的指导,为人们在城市中构建出一个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在专业教学培养中,教师可以从生态设计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深入乡土、体会自然环境的魅力,并从中获取灵感,进而融入到城市环境设计中来。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市场对于生态设计、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缺口也会随之扩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在专业教学培养中,应该切实尊重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从生态设计的角度出发,将生态设计理念贯彻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完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培养与引导,促使学生深化对生态设计的理解,提高生态设计的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郭晶,徐钊.论生态设计理念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83-84+86.
1、环境艺术设计相关概念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环境、艺术与设计三个方面的概念,这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所以研究环境艺术设计首先要正确理解其相关概念。
1.1环境基本概念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环境是一个具大的空间,包括在其中的动物和植物以及空气、水等各种因素。人需要依靠空间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必须物,与具体物质等因素相比,环境空间属于无形因素。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类生活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在人类生活条件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发展成为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内容,除了自然环境,还有人工环境,但在发展过程中,环境艺术的人工环境将不可避免地被破坏,现在能做的就是利用生态概念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1.2环境艺术设计基本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指在一定环境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环境设计和开发。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布局、建筑、雕塑以及各种公共设施的成本、材料、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因素,结合各类影响因素,需要对环境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不仅需要设计美观,而且还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按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形态科学合理的环境艺术设计。
2、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生态性的措施
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概念,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2.1不断创新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精神需求,环境设计标准应同步甚至超前公众的观念,同时,也要关心那些特殊人群,包括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残疾人的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不仅需要确保美观,而且还需要健康安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引入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氛围,才能充分实现环境设计的功能。依据经济和其他因素的设计原则,通过利用各种设计技术,合理选择材料,形成环境艺术设计的结构,坚持愉快、高效的设计原则,充分体现现代人对自然回归的期望,以便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同时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知识储备的增加,人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也意识到环境艺术设计应遵循生态理念,加强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生态哲学意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已成为公众的共识。
2.2因地制宜考虑当地环境特点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充分使用天然材料是加强环境生态性的重要举措。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对自然材料有充分的认识,清楚地知道每种材料的特点,了解材料的加工工艺,才能更好的进行环境设计。比如通过使用棕色天然木材纹理可以创造一个安静和平静的气氛,而使用大理石,因为其硬度对应用领域具有不同性质的变化,这种特性决定了其应用范围。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考虑当地环境特点,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尊重当地的环境,也就是说要求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尊重当地环境发展要求,必须考虑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的合理性,才能更好有利于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根据环境艺术设计要求,加强生态环境设计,可以减少对资源的剥夺,尊重植物的多样性和生存环境质量,同时设计师还应该考虑如何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通过设计方法提高自然与环境的协调性,促进能源和物质循环,进而将可持续处理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满足生态发展要求与环境设计理念的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应加强节能规划,充分利用天然地形合理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根据当地地质特征,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又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满足复杂环境并适应环境发展形势,可以将生态设计转变成艺术个和独特的建筑风景线,更有利于促进环境设计科学合理,充分利用树木、花草、河流等自然景观,让自然风光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支撑,进而烘托主题风格。
2.3环境艺术设计使用新型能源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要依靠科学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通过使用高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来增加相关材料的循环使用,通过使用先进科学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提高现代生活环境的质量,通过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环境艺术设计服务,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任务。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发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提供能源化石燃料,在对生活带来许多方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化学物质进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会产生固体废物和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环境噪声污染,这些问题需要解决,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利用新能源来替代高污染的材料,避免使用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材料可以更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对环境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追求。
结语
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重视,生态哲学已日益形成共识,这也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使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艺术设计需要逐步建立生态理念,可以更进一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环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而且要尊重自然发展和艺术设计原则,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和新能源,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应坚持生态环境的角度,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对当地的环境特征进行准确理解,进而实现对环境的生态性设计。
【参考文献 】:
[1]蒋明.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8).
现代简约风格设计的概念
简约风格室内环境设计的主要思想概念就是简约主义,简约主义最早可以上溯上上世纪初期。作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一直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少而又少”是很多设计师和学者所认为的简约主义核心内容。简约主义谁崇尚简化,无论是原材料还是照明亦或者色彩等各种设计元素都最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为止是最好的。因此,很多简约主义设计在设计元素上极其含蓄内敛,没有绚烂和繁琐的设计元素,都是以少和简取胜。简约主义风格设计从概念上来说就是一种对繁琐与复杂加以摒弃的设计,在设计风格上追求简洁和明了。人们对简约主义目前的定义是以后总对事物最本质价值寻找的思想,通过对空间布局的比例设计达到化繁为简,能够很好的剔除阻碍人们欣赏的元素,让空间和形式以最简单直接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现代简约风格的重要设计理念是细腻、精准、简单,通过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计将简朴的淋漓尽致将材料等最最原始本真的状态表现出来。
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定位和具体分析
现代简约风格在居室室内环境的设计定位上主要是让身在其中的对象能够获得一种不被环境包围的解放和释然,使人与家具等环境要素脱离空间的概念实现和谐相处。现代简约的居室环境不能是浓妆艳抹过于花哨的,而应该以宁静利索为主。在用色的定位上虽然不是说只采用一种颜色,但通常来说主题颜色最好要少之又少,至于点缀颜色最好不要“喧宾夺主,只需要在整体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好。至于装饰材料最好是天然的,无需过多的修饰和艳丽的色彩,整体的设计以横平竖直为主,对材料的本体加以还原。现代简约风格居室室内环境设计中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和天然木材是比较常用的,这些来自于自然的材料,能够更好地拉近人与材料及自然地距离,使空间环境更加亲切和极简。根据现代简约风格设计的概念和定位,室内环境设计具体可以从以下要点入手。
1.客厅的设计要点
客厅是居室中招待客人和日常休闲生活的主要区域,对整个居室环境有很大的牵制作用。其家具摆放设计应该以人流方面为主,尽量使其显得更加开阔。在现代简约风格下,客厅必须尽可能低简洁大方,但大气中还应该透露出一些家庭的温馨。在背景颜色搭配上可以选择米黄色,装饰上则可以选择黑色胡桃木等,这样能够显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审美观,使其空间环境更加活泼一些。客厅的墙壁装饰应该以简约为主,可以装饰少量的装饰画,根据主人喜好选择的装饰品能够使主人心情更加愉悦。在色彩和比例的选择上,应该着重整体的协调,尽可能地规划出一个全家人都喜欢的居家风格,这样才能让客厅成为全家人都喜欢的聚集场所。
2.卧室的设计要点
卧室主要以睡眠为主,所以在设计上应该着重其睡眠功能的发挥,充分满足用户睡眠功能的要求。在房间比较充裕或者客厅较大的条件下,为了使卧室空间更大,可以拆除卧室原有的卫生间。不管怎么说,卧室是人们从工作学习状态进入睡眠状态的过渡场所,在设计上必须要让人感受到温情和休闲以及舒适、愉悦等氛围。再对卧室的美化过程中,应该巧妙地选择暖色调的色彩和光影效果,也可以加入一些单色的绿化点缀和织物装饰,使卧室空间环境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将各种干扰因素减少到最小,保证居室主人能够感受到卧室的休息和睡眠氛围。
3.餐厅的设计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