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信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三级乙等医院,设置病床位740个,共配置护士设置护士400名,床位与护士配置比例为1:0.54。其职称情况:主任护师34名、副主任护师81名、中级主管护师216名、初级护师62名、初级护士7名;护士学历情况为:本科以上23名,本科92名,专科171名,中专108名,其他学历6名;工作经验:20年以上49名、10~20年113名,5~10年87名、1~5年103名、1年以下48名。
1.2方法
我院组织专业研究人员对护理部在医院护理信息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调查患者对我院护理服务满意度及相关改进意见。对相关检查和调查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及时查找出护理部在护理信息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2我院护理部在医院护理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相关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我院护理部在医院护理信息管理工作中,总体上没用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相关人员经过不断管理创新,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我院具体情况的管理方式,开发出一套较为适用的管理系统,充分保障了医院护理质量与医院整体诊疗质量的不断提升。但调查结果显示,我院的护理信息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2.1信息管理内容繁杂,其标准化程度较低
我院护理人员约占医院总人数的1/3,从门诊到病房、从手术室到急诊室都是护理人员工作的地方,护理部直接参与管理的部门约占我院所有部门的4/5左右,医院护理信息管理工作涉及到医院各个环节,范围广泛、内容繁杂。调查发现,面对如此广泛而繁杂的护理信息管理工作内容,虽然我院护理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规程以及管理制度,但管理信息分类还不够规范,标准还尚不十分统一、明确,现有规章制度还不能完全满足护理信息管理的工作需要。对于建立医院护理信息管理指标体系,其内容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
2.2护理人员观念陈旧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很快,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一些现代化高科技在护理工作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面对高科技的发展的挑战护理人员的思想念受到考验。一些护理人员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他们没有意识到提高护理信息管理水平对护理工作效率的促进作用。甚至一部分护理人员认为护士只需要做好主管领导交代的护理工作,对于护理信息管理工作不必刻意去学习和提高。因此一部分人员对信息管理系统并不了解,针对这种情况即便是系统做得再好,终究也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2.3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较低
根据调查,大部分护理人员还不能很好的使用计算机等科技设备,即便是能够进行操作也只能进行简单的文字编辑或者使用本专业的单一的信息管理软件,几乎没有能进行软件设计和系统分析的护理专业人员。2.4护理信息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足够的投入由于医院护理信息管理所设计的面十分广泛,工作难道较大,标准化程度不够高,也没有得到医院领导的充分重视,因此,在护理信息管理方面的投入还比较欠缺。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种通病,各部门在信息管理方面投入最多的依次为财务部门、药房、行政机构、最后才是护理部门。我院的护理干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医院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尽管医院的财力还相对紧张,但还是给于护理部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现代化信息管理设备设施。
3针对护理管理相关问题的干预策略
针对以上各项问题并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向我院护理部在医院护理信息管理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需要深入开展医院护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因为标准化是建立信息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条件,标准化程度的高度会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同时对管理软件的系统进行升级开发,系统软件的可靠性、可移植性以及可维护性越高,软件的生命力越强,开发和升级的周期越短,成本越低廉。其次,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养,提升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定期举行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安排护理人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培训课程的安排可以合理多变,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导,同时进行计算机操作、当今社会各先进医院的护理信息管理方式创新等多方面培训,在对人员操作技能培训的同时也需要充分重视对一些观念落后的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的教育。抽选出一些对计算机操作很感兴趣或较有天赋的人员着重进行软件开发的配训,并组成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小组,提高软件开发的技术力量。最后,护理部干部应该对医院护理信息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向医院领导提出意见,争取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上增加更多的投入。同时,医院相关领导也应该充分重视护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尽量加大对该区域的投入力度。
1.1数据采集层通过RFID、温控传感、压力传感等医疗智能传感节点获取采集人体的血氧、脉搏、体温等病理信息,并通过无线通讯与医院云计算平台链接。
1.2网络设备层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将传感器获取的实时数据通过医院网络设备传输至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再根据各终端设备的数据请求将实时病理数据通过网络设备传输至终端设备上,从而保证病例数据的及时性和唯一性。
1.3应用系统层把云计算平台中存储的病人的病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实现进一步的智能识别、在线监控和管理。
2基于云计算平台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系统设计
对于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设计时,应满足:(1)需要满足同医院其他系统(如:HIS系统、PACS系统等)完美实现高速数据交换和数据运算,确保云计算平台中的海量数据信息唯一、可用,为每位病人、每位医护工作者提供准确、唯一、及时、易用的基础信息。诸如医嘱执行与统计、生命体征的实时采集、腕带标签和输液瓶标签打印、病人信息呼叫提示、重症病人心电监护及报警等。(2)需要保证移动护理服务平台必须具备较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与各种各样的不同类型、不同厂商的医护设备兼容,能够完成数据交换、采集。因此目前比较通用的系统架构主要是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以服务为基础,将不同软件厂商的不同系统包装成服务的形式,从而实现强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基于云计算平台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
在整个移动护理系统中,涉及到大量病人的个人信息,为保证病人病历信息不被泄露、医嘱信息不被篡改以及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截取,系统中所有的应用和数据都位于医院数据中心的云计算平台,网络上没有数据传输,终端设备上也并不存储数据,大大提高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即使终端设备意外丢失或损坏,也不会造成数据泄密、丢失。在安全保障方面,该平台采用基于TCP/IP协议开发的专有加密虚拟通讯协议,云平台服务器与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终端显示变化的操作信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交互所产生的数据信息,从而保证了病人数据不会被在传输过程中泄漏或丢失。移动终端登陆采用登录名+密码+数字证书的双重认证模式,避免传统的“登录名+密码”登录方式所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
选取2012级中级护理专业(中职二年级)的班级2个,其中1202班的62人(男生2名)按照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作为对照组,1203班的64人(男生3名)加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作为观察组。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年龄上无明显差异,医学基础课程成绩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对照组班级学生采用常规多媒体演示的形式进行授课,即以课堂为中心,主要采用讲演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内容寻找典型病例,然后教师利用自己的临床经验为学生进行病例分析。观察组班级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加用信息化方式进行教学,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将本教研组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上传到学校网站。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告诉学生学校网站网址,并指导学生进行注册和浏览。同时,将学生分为10组,每组6~7名学生,选一名各方面能力均较强的担任组长。
(2)每讲述完一个内容都要求学生登陆学校网站的试题中心进行单元自测,然后组长将公认的难题进行汇总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解答与释疑。
(3)每开始讲述一个疾病都先进行任务布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媒体、网络等资源搜集相关的病例资料,以组为单位将资料汇总融合成一个尽可能复杂的病例,在组内进行分析讨论,同时组长将该组的最终病例资料通过QQ、微信或Email传送给教师。教师先将各组的病历资料进行整合,然后以整合后的病例为蓝本,添加一定的剧情和某些意外情景,编写成简单的标准化病人剧本,在疾病内容讲述完之后,请组内另外的老师进行剧本演示,同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下次课前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组为单位制定出最佳的处理方案。教师会在下次课上对学生的方案进行点评,并作出系统的总结。
1.2.2教学效果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个班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及教学结束后考核成绩作为观察指标。其中最终考核包含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两个部分,这两部分的考核均采用百分制,其中理论知识包括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各占50%;操作中的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占70%,应急思维处理能力占30%。
2结果与分析
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班级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班级。观察组班级在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得分与对照组班级无明显差异(P>0.05),在专业实务考核上有一定差异(P<0.05),但实践能力及应急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班级学生(P<0.00)。
3讨论
常规的儿科护理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是被动的接收者和灌输对象,其学习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的优劣。大多数学生常常只会将教师教的知识进行机械复制,然后在测试中学着应用,对知识的掌握空洞、片面。信息化教学则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充当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教师创建的情境、协作与对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具体、全面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Key words】 Nursing patent;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inform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Nursing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8.038
专利是指受国家专利法保护的技术或者方案,且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创造者或者其权利继受者独占使用其发明创造的权利。专利通过给予创新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独占权,使专利权所有者获利以弥补创新时所付出的成本,这是专利制度设计的根本目的[1]。专利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在创造财富过程中,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和竞争工具,扮演着强有力的新角色[2]。我国《专利法》将专利分为三种类型:发明专利、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
护理专利属护理科研成果的一个分支,护理科研的目的是发现新的护理方法和先进的护理手段,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3-4]。在企业,专利已经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而护理专利的经济效益与企业不同,它表现为使患者受益,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健康的人才因素,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为最终目标,其经济效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它潜在于社会效益之中,被社会所分享[5]。
护理学科的发展有赖于护理科研的开展和新成果的应用,而信息总结和利用能力是科研创新的前提和基础[6-7]。近几年随着对护理科研的重视和高层次护理科研人员的增多,山西省护理专利的申请也呈不断增加趋势,这些专利成果必将为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山西省1985-2013年度护理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护理科研发展现状及动态,为山西省护理科研成果的发展及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护理专利,并结合国家知识产权网站(http//:siop.gov.cn)、SooPAT(http://soopat.com)专利检索网站及专利之星(http://patentstar.cn)网站对护理专利进行检索和分析[8]。登陆中国知网(http//:cnki.net),点击专利检索,在“医药卫生科技”类目下选择“临床医学”“护理学”,输入“地址、申请日、主分类号”,结合国家知识产权网站、SooPA专利检索、专利之星网站对护理专利法律状态及专利权人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1985-2013年度山西省护理专利总体情况 自1985年我国颁布《专利法》,山西省1985-2013年度护理专利申请总量为64件,占医药卫生科技0.9%,占临床医学28%,其中,发明专利5件,占7.8%;实用新型专利59件,占92.2%,可见山西省护理专利以实用新型专利居多,其次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所提出的实用的新技术方案,强调实用性,例如“基础护理服务车”就属此类;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技术方案,例如“一种快速新型检伤分类卡”就属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及色彩或其结合做出的富有美感的新设计,护理领域很少涉及。
2.2 1985-2013年度山西省护理专利申请趋势 将专利申请数量按年份统计,可得图1。我国1985年颁布《专利法》,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2013年申请量一直波动不定,1985-2000年间数量于0~2件波动,增长速度为0或负增长(如图2);进入21世纪,从2000年申请量开始出现增加,2005年为5件,较上年相比增长速度为67%,之后又出现波动,2008年申请数量为6件,较上年相比增长速度为500%,增长速度达到高峰;之后申请量开始下降;2011年后出现持续增加,2013年为8件。同时看出实用新型专利增长速度一直不稳定,发明专利增长速度于2011之前保持0增长,2011年之后出现波动,增长亦不稳定。
2.3 1985-2013年度山西省护理专利地区分布 将申请量按地区由高到低排序,结果(如图3):太原市排名第一为33件;其次分别是运城、晋城、朔州、吕梁、长治,均为4件;汾阳、河津、大同、忻州均为2件;原平、临汾、古交均为1件。由此可见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申请量多于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可推断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专利的申请量。
图1 1985-2013年度山西省护理专利申请趋势
图2 1985-2013年度山西省护理专利申请增长速度趋势
图3 1985-2013年度山西省护理专利地区分布
2.4 1985-2013年度山西省护理专利法律状态情况 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处在法定保护期限内且专利权人按规定缴纳了年费,则该专利有效,专利权人享有专利权;如超过法定保护期限或因专利权人未及时缴纳专利年费而丧失了专利权或被专利权人请求宣布无效后经专利复审委员会认定并宣布无效后,称为失效专利,专利权人不再享有专利权。将检索到的64件专利的法律状态进行统计(如图4),有47件已为无权状态,占到73.4%,其中45件因专利授权后未实施,专利权人不再缴纳维权费用专利权被终止,其余2件视为专利撤回而无权;无权专利中有45件为实用新型,2件为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共14件,占21.9%,均为实用新型。此外,3件(4.7%)发明专利正在审核阶段。
2.5 1985-2013年度山西省护理专利权人分布 专利法规定,执行本单位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该单位为专利权人。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属发明人。经统计,职务发明为10件:9件为实用新型,1件为发明专利;非职务发明为54件:实用新型50件,发明专利4件(见图5)。可见护理专利发明大多属发明者的智慧结晶,非职务发明显然较职务发明多。
研究对象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护理3班和4班护生100名,均为女性,年龄18岁~21岁,平均年龄19.3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两组护生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两组护生均于入校后第3学期学习《外科护理学》,采用由熊云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了排除其他可变因素的干扰,两个组的课时数和授课教师相同。观察组护生采用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理论知识讲授和课后复习等相应的教学环节。
1.2.2具体教学实施
1.2.2.1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观察组护生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室上课。多媒体教室提供外科护理课程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及自主学习网站,包括课程简介、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实验报告及考核范围等。此外,学院图书信息中心提供护生国内外检索网站,如万方中华医学会杂志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资讯和EBSCOhost等。
1.2.2.2教学步骤
观察组护生随机分配任务小组,每组4名~6名护生。课前专业课教师与临床兼职教师集体备课设计教学方案。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如E-mail、飞信、微信等布置讨论任务,提供护生检索文献的方法及循证护理证据的等级分级。课上教师合理运用任务引领、案例导入及小组讨论等激发式教学方法,并辅以教学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中重难点的讲解。课后任务,安排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论文,并要求护生在论文中标注论点资料获得的来源和循证护理证据的等级。
1.2.2.3评价方法
教学结束后,研究者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观察组护生对基于循证护理的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对两组护生进行教学多阶段性、全方位的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内容包含主观题和客观题。统一进行考核,教研室教师按照评分标准统一阅卷。
1.2.2.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1。
2讨论
2.1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可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材是护生知识学习的主要来源,而教材往往落后于临床。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和临床的知识冲突会使护生困惑,而又无法寻找正确的解决途径,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很好地弥补了教学和临床的脱节。护生通过该教学模式掌握了解决临床问题的一条可靠的网络途径,而不仅仅依靠教师和临床带教护士来寻求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了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护生通过资料检索、采集和分类等,提高了文献检索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护生在学习中不再单纯地接受,而是学会了思考和判断,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客观化理论考核成绩的支持,观察组护生主观题考核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护生很好地将此种教学法所获得的综合能力运用到理论考核中,极大地提高了解题能力。
2.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展望
问卷调查显示,部分护生保持中立观点,还有极少一部分护生不赞同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他们认为传统教学法获得知识的途径更便捷,而且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教学改革。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他们不愿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他们的学习中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实施。此外,研究发现两组护生理论考核中客观题部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新型教学模式不吻合有关,护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没足够的能力将自己所获取的资源进行分层构建,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导致在做客观题时,干扰选项的出现使护生产生迷茫、困惑等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应该针对性地加强护生的学习能力,适时指导护生进行知识的再构建,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添加趣味性学习环节,激发护生的学习欲望,帮助护生渡过新旧交替的教学磨合期。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电子设备的高速发展,高科技电子产品也走入了千家万户,轻巧灵便的特点使其备受瞩目和追捧。而医疗行业也是最早使用高科技的行业之一,HIS、PACS、LIS系统的建立就是很好的说明。HIS是一种应用于医院的一种管理系统软件,这个软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方便医院对病人实施管理。其主要功能包括着:为病人建立个人档案,(档案内包括病人的缴费银行卡,病人的病历,病人的过敏药物等),自动完成划价和交费,费用即刻在电脑上详细显示出来,自动记录医嘱,记录药物的品种、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项。这个系统十分的实用,但是移动终端的出现也最终会改良这种系统,这就是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与HIS系统基本相仿,也可以说是HIS系统下的一个新的应用,医护人员可以仅仅使用PDA或是平板电脑就可以完成HIS系统所具备的功能。
1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优点
1.1携带方便、使用简单
方便携带的平板电脑和PDA就可以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和医生的医嘱,不用医生拿着病历本进行记录再到电脑上进行导入,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1.2减少差错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依靠RP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让医护人员在进行日常护理工作时,通过对病人腕带上的扫描进行身份的识别,同时PDA上会出现病人的所用药物、药量、注意事项、过敏情况等,避免出现药物勿用、计量不准确等情况的出现,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在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身体检验检查时,PDA上一样会出现需要检验检查的项目和注意事项,同时做完检查项目之后,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将会自动川软LIS系统中,方便数据的处理和储存。
1.3系统使用简便,方便拓展
因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使用的是无线网络,如果网点设置不够全面,增加AP网点的设置非常简单,同时维护工作也非常容易。
2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2.1系统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1)具备身份验证功能。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当具备着身份验证功能,这个验证方式包括着病人验证模式和医护人员验证模式。医护人员的验证是实时验证验证,保障医护人员的身份准确性。
(2)具备病人信息实时储存实时更新的功能。病人的信息一旦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登录,信息系统就需要对病人的各项信息进行实时的记录和更新。其中信息记录包括,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病人的过敏病史,根据病人的生命体征所更新的忌服药物等。其中生命体征数据就是在医护人员使用PDA进行定期实施记录的,病人的每一次检验结果都会实时录入LIS系统,保障数据记录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医院医师的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的概率。同时对于病人的体检报告要进行严格的记录和对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方便医生进行分析。
(3)移动终端信息个人化功能。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赋予每一个医护人员相关的权限,在系统中医护人员的个人信息和操作目的并不能让不相干的医护人员所了解,即每个医护人员的个人工作信息不能通过网络进行共享,实施工作信息保密功能。同时病人的个人信息需要进行保密,不外泄病人的病例病史和治疗方案。
(4)实现医嘱,药方的实施更新功能。医嘱分为药品、治疗、护理、手术、检查、检验、膳食、这些模块,方便病人进行查询,同时病人能够通过自己的系统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5)记录功能。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会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进行记录,即医护人员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接受任务,在完成操作之后要进行反馈。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及时接受病人的评价和反馈。这个功能主要是保障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
2.2无线网络的设计
因医院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楼层科室较多,人员复杂,设备设施会出现干扰信号的情况,要想使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受影响,就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无线网络。无线AP的布置情况由三种方式:
走廊吊顶。这种方式布线施工简单,需要的AP数量在最少,成本最低。但是由于楼层科室干扰的因素可能出现接收死角,信号衰弱。
室内功分。在每一个病房中放置AP点。这种方式使每个病房均匀、稳定、无死角,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但是由于每个病房都放置AP点,使得布线复杂,投入成本高,维护成本高。
1. 1 硬件与网络组 成本科室使用的是基于馈线方式的无线网络。
1. 2 患者身份的确认 当患者入院后首先打印住院号, 作为身份ID。护士进行治疗前, 使用PDA对患者腕带扫描, 以识别、确认患者身份。通过无线工作站可查询患者信息, 包括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入科时间、诊断、主治医师、医嘱、费用等信息。随时可获得患者的信息, 方便查询以及统计。
1. 3 采集生命体征 按照心内科护理级别要求巡视病房时, 护士通过手持终端(PDA或平板电脑上), 在本院自主研发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实时记录采集到的数据, 生成体温单, 生命体征观察单, 护理记录单等护理表单记录, 并将其存入中心服务器中, 最终实现数据在HIS系统中的共享。系统还会将生命体征数据描绘成体温单, 对异常数据予以提示。以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采取对应治疗措施。
1. 4 出入量处理 对于心内科心功能不全患者, PDA可设置体重、入量、尿量、呕吐物, 大便量等出入量项目录入。当再次录入原项目时, 只需要在“项目名称”中选择该项目即可。能自动累加各项数据, 并记录24 h出入量结果, 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1. 5 通过PDA扫描患者腕带和输液袋上的条形码, 医嘱执行与查询系统即可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对医嘱进智能分类, 系统自动显示当前班次需要执行的医嘱及执行时间, 并可实现对新医嘱进行实时提醒, 护士可以在PDA上对医嘱进行提取, 在进行医嘱校对后通过点击相关医嘱, 就可完成该医嘱的执行, 生成医嘱的实际执行人和精确的执行时间, 同时将医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等相关信息直接保存到数据库中, 护士长可在系统中对医嘱的执行情况、各种护理记录单的完成情况进行查询, 使护理工作程序更为清晰明了, 也起到了更好的监督效果[2]。
1. 6 扫描样本条码 护士抽血前, 先用PDA扫描患者腕带, 系统会提示核对患者身份和医嘱, 并根据系统预设值提醒本次检查所需的试管, 扫描条码后, 系统自动对试管与患者信息进行核对, 核对无误后即可进行采血, 避免床旁标本错误情况发生。
1. 7 耗材及费用的优化点击耗材对话框, 选择相应的耗材名称、规格,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就可以即时录入, 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 有效避免遗漏。系统能够提供患者详细费用清单, 有利于在通知患者缴纳治疗费用向患者进行解释。在移动护士工作站中实行确认医嘱执行后再收费, 避免医嘱未执行而已收费情况的发生。
2 效果与分析
2. 1 条形码技术的采用有效减少护理差错。日常护理工作的工作量大, 护士的数量有限, 劳动强度较高, 查对过程稍有疏忽, 则有可能出错, 影响工作的安全开展。移动护理信息系统通过条形码技术, 在各项操作进行前, 对患者信息和医嘱、药品、耗材等的条形码标识进行计算机智能核对, 避免了人工核对的疏漏, 保证了核查效果及诊疗行为的准确性。同时系统提供了动态、有效的医嘱提醒功能, 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医嘱的实时、有效执行, 避免了医嘱执行中的遗漏, 更好的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3]。
2. 2 提高工作效率移动护士工作站能减少重复劳动, 优化工作流程, 将护士从大量的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 有更多时间为患者服务, 同时, 通过系统的监督和提醒功能, 保证了护理记录的准确性, 及时性, 最终促进护理质量、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的不断提高。
2. 3 增强医护配合, 提高患者满意度 PDA实时显示医嘱, 清晰明了, 减少了医护语言沟通中的信息传递失误。能即时提取患者状态, 提醒责任护士, 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治疗与服务, 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改善医护工作配合。
2. 4 减少护理差错, 加强质量控制, 移动护士工作站深入到医疗护理过程的每个环节, 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控制。增加了护理管理的深度。加大了护士长对整个护理过程的监控及管理, 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各环节的问题, 采取相应的措施。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开始将信息化应用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护理管理在信息化洪流的冲击下,也开始迈向信息化护理管理层面。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将患者的信息进行储存、处理、分析,使得以前繁琐、复杂的护理工作变得更加快捷、高效轻松。护理人员得以在高强度的护理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极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1]。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逐渐成为衡量医院护理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成为护理管理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存在的问题
1.1难以满足护理管理工作的要求
护理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宽泛,信息管理系统难以将众多内容涵盖其中。现阶段护理管理系统在护理工作中主要应用于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护理病历的规范整理、护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护理信息管理、护理质量的综合评估、护理人员业务技能档案管理及护理人员临床操作技能培训等几个方面。虽然护理管理涉及到了临床护理的许多方面,但是护理工作是相对繁杂、涉及面较宽的。现阶段的护理管理系统相对较为单一,许多护理方面的内容还没有涉及到[2]。比如对于各个科室之间人员的配合与协调、各个科室的人员配置及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控制等。护理管理系统功能还有待完善,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2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
护理信息化管理是一种高速、智能的管理手段,它能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整合、控制和分析来对相关事宜加以判断。但是目前许多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只是停留于数字的计算和统计上,而缺乏对一些相关事宜的判断功能。当下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只是充当了信息存储、整合及分析、传递等角色,其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使其具有相应的判断逻辑功能,将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护理管理水平[3]。护理管理工作较为灵活,因此也需要更加智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以辅助。
1.3对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和方向不正确
信息化管理系统要想真正的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就需要有一批熟练掌握信息管理系统操作及相关知识的人员。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对推动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医院,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只是单纯的依据护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操作及简单的理论而开展,而忽视了技术的延伸性培训[4]。这样就导致了许多护理人员只是了解各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步骤,只是单纯的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者而存在。培训的力度及方向存在着严重的偏差,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虽然现阶段护理管理信息化逐渐在各大医院开展,但是对于信息化教学却迟迟未落实。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具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高超的信息操作技能及管理手段的高素质人才,使得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只能够在探索中缓慢的发展。
1.4网络资源不能够被充分利用
网络资源较多,但是在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未能够将网络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渐普及,各大医院相继开发了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技术薄弱或者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难以将网络上的数据及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网络资源浪费[5]。对于部分信息管理系统,未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传递,信息系统仅仅停留于护理部内部。这样无法使医院的管理者及时了解护理管理状况,难以实现信息的交流互动。
2对策与建议
2.1更新和强化信息化管理理念
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护理管理系统对于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护理管理系统运行的顺畅与否,和管理者的水平有着必然的联系。信息技术是护理管理者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有效推进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准备。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善用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提高护理管理效率。此外作为护理管理者也需要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强化信息意识,能够对来自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于高效的系统,逐渐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2.2建立和完善更加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是保证护理管理工作顺利、高效进行的前提,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评估,逐步对其进行完善和更新。将各类型信息管理软件进行综合性对比分析,找出各种软件所具有的优点。整合优点,对现有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使其具备更高的智能化。充分考虑医院护理工作的特点,从各个环节出发,整合各个环节的逻辑层次关系,实现护理管理的信息化管理。高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将能够实现护理管理的高整体化、高组织化,使得各种复杂的环节变得更加简单、快捷。
2.3提高对护理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准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至关重要。目前各大医院在开展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全能人才成为各大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一个高素质的人才能够极大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减少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有着重要的帮助。将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管理理念逐步渗透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中,以信息化引导护理管理工作朝着更加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加大投入引入或培养高技术人才,使其能够对网络信息技术、护理专业技能以及管理技巧有着深入的认识,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和变通。
2.4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网络可以及时的将信息进行更新和传递,做到了各类信息的共享和整合。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借助于网络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将各类信息传递到相应的区域,各区域更具所提供的信息及时作出回应,极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网络将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工作融合在了一起,使得各个部门、科室之间得以联系。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及传递的时效性使得各层的管理状况及时被掌握,对于加强管理、调整部署有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信息及时在科室中进行共享,将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推进到同一个层面上来。护士也可以借助于网络在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下及时进行学习,对于提高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有着重要的帮助。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及传递的时效性使得各层的管理状况及时被掌握,对于加强管理、调整部署有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信息及时在科室中进行共享,将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推进到同一个层面上来。
3讨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大医院相继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信息网络技术,逐步形成了护理管理的信息化。护理信息化管理是未来护理工作发展的趋势,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但是现阶段在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说护理管理较为笼统单一、网络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对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和方向不正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护理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更新和强化信息化管理理念,从意识上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护理管理信息人才的培养,使得护理管理信息化能够快速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更加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新时期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逐步引进新的信息管理理念,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先进的护理管理思想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以期全面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胡艳丽 王静 周必芬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潘虹,陆燕女,王川.促进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3):169-170.
[2]李冰冰,吴晓英.大数据时代护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6,31(4):91-92.
关键词
微信;信息沟通;护理管理
信息沟通广泛存在于组织的管理活动中,对管理者来说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1]。在病房工作中每天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传递、落实,但由于病房工作的倒班制、有些信息要求的时限性及与其他科室联系的互动性,信息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与互通。为加强病房信息管理,我科于2014年3月起建立科室微信群,加强了护士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利于各种信息的传递,在科室护理管理信息沟通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科室为综合内科病房,病床45张。医护人员22人,其中医师6人,护理人员16人。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1076人,其中2013年6至12月534人,2014年1至6月542人。
1.2方法
于2014年1月在科室要求护士建立微信,护士长选择对微信功能比较了解的护士进行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监督。在以往护理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将微信群融入到护理管理信息沟通中,通过微信流的信息包括:院务会及护士长会议的重要内容、上级部门和其他部门临时需传达的事项、科室重要会议内容、科室内工作制度、职责或流程的变动、下一阶段的工作布置、各种工作细节的提醒和告诫、业务学习、各种问题的交流讨论、节假日的温馨祝福、生日祝福、患者的口头或书面表扬等等。
2评价标准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在实施前和实施后半年对护士信息知晓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住院满意度进行调查。医生满意度的内容包括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专业技能、应急技能、医护沟通协作、总体护理质量等9项。该自行设计问卷由在护理领域工作超过10年,临床经验丰富的5名专家评定,其内容效度系数为0.825。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调查表中包括入院介绍、健康教育、基础护理、责任心、服务态度、总体评价等20项内容,每个条目的答题方式从非常满意、满意、尚可、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比较2013年6至12月与2014年1至6月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依据医院感染诊断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护将理不良事件分为10类42种情况,再分为一级、二级、三级3个级别,在3个级别中三级情况出现多:护士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通过联合科室微信群实施信息交流
6个月后,护理人员信息知晓率由60.8%上升至98.1%;护士工作满意度由85.7%上升至93.5%;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7.3%上升至95.2%。
4.2护理质量达标前后对比
5讨论
5.1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减少投诉
护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护士长让自己与护士共同实现既定的护理目标的活动过程,目标的确认及实现,需要科室成员之间的沟通[2]。以往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会议、记录本、电话、短信等渠道实施,由于护士工作轮班制的特点,想把相关重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每一位护士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严重影响管理者与护士之间的及时沟通。沟通、再确认、再解决,中间环节过多,费时费力,往往导致了很多信息传达的延误。通过建立微信群信息后,信息送达及时准确,各种信息可以通过文字、图文、视频、图片、语音等多种形式发送,使护士更容易理解和准确接受信息的内容,而且护士可以通过微信群及时确认和做相应的讨论沟通,达到双向沟通的意义,有效减少了护理管理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和人力,保障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连贯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从而减少投诉。通过微信群的应用和科内护士沟通的增加,护理团队合作精神、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与沟通、应急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通过微信群护士长既可及时向护士反映医疗方面的信息及需求,也可以及时得知护士对医生的建议及需求向医疗团队进行沟通协调,使护士与医生的合作更加顺畅和高效,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上升,同时减少了患者的投诉。
5.2减少医院感染
护理工作烦琐,事无巨细,护士时有遗忘琐事,难免会出现洗手依从性下降,护士长和全科护士在日常工作和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和隐患、持续改进内容、科室内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制度的变动或护士提出的建议(或意见)等,及时通过微信群进行和提醒,提高护士的洗手执行力,降低医院感染例数、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应用前,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5.3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科室护理人力资源紧缺,护士上班工作量大,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想拿出大块时间学习是很困难的。护士长利用微信的特性,定期或不定期将业务学习内容、新动态、新知识等相关信息分期到微信群,让护士随时自行学习,有效节约时间和资源,也更让护士所接受和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还可以遇到的护理难点,鼓励各位护士畅所欲言,广开思路,收集有效方法,逐步提升护士的专业内涵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6结论
通过使用一年的微信平台沟通知识,护士责任心加强风险意识提高,不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而且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娅,邹喜荣,王伟.护理记事本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55.
〔2〕廖惠莲.QQ群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5):103-104.
参考已发表的文献[3-7]并结合临床经验自制护理不良事件评估表,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由评估表评定为具有护理不良事件高危风险的患者。选择实施信息化管理前,2013年9月-12月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患者2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18例,女82例;年龄25~86岁,平均(70.5±4.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5例,初中49例,高中32例,中专及以上14例;高危因素:高龄(≥70岁)173例,糖尿病95例,高血压105例,心律失常25例,贫血18例,呼吸衰竭20例,帕金森病15例,意识障碍(定向、记忆力丧失和谵妄)20例,眩晕35例,体质虚弱19例,视觉、听觉障碍33例,服镇静催眠药10例,服抗抑郁药3例,陪护因素27例,3个月内有跌倒史3例。选择实施信息化管理后,2014年9月-12月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患者20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25例,女75例;年龄28~83岁,平均(69.5±5.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1例,初中54例,高中34例,中专及以上11例;高危因素:高龄(≥70岁)169例,糖尿病102例,高血压110例,心律失常28例,呼吸衰竭22例,贫血15例,帕金森病13例,意识障碍(定向、记忆力丧失和谵妄)21例,眩晕33例,体质虚弱18例,视觉、听觉障碍26例,服镇静催眠药11例,服抗抑郁药3例,陪护因素25例,3个月内有跌倒史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高危因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2014年1月,医院信息化管理中心依托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使用的操作系统为MicrosowindowsXP,数据库为Oracle。信息中心以运行中的HIS为支撑平台,在临床护士工作站的护理病历模块中建立评估表单,在护理部模块中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统计表。
1.2.2设计制作信息化护理不良事件评估表单和统计表
评估表单的内容有:患者的基本信息、护理不良事件评估的风险因素、患者的高危属性、防范措施、动态干预记录、终期效果评价、评估者及干预者的评价及签名、表单运行的说明。统计表分为压疮、导管意外滑脱、跌倒/坠床统计表(分在院与出院患者)。
1.2.3评估表单的运行
护士在床旁对患者进行评估后,在计算机中登录临床护士工作站后,双击患者的床位信息卡,进入医嘱处理界面,打开护理病历模块,点击增加所有项目,即显示各种表单,双击所需表单建立评估表(包括跌倒/坠床、管路滑脱、压疮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表),将床旁评估的结果录入表单。表单自动录入患者的一般信息(姓名、床号、诊断等),减少护士录入时间,避免录入错误[8]。表单中的评估项目分为单项选项和复选选项,单项选项直接点击确认,复选选项在下拉菜单中点击确认,录入所有信息之后点击保存,评估表的信息即刻上传护理部。1.2.4统计表的运行高危患者出院、解除高危属性、发生不良事件时,护士通过点击终期评价栏相应的选项(发生、未发生、管路滑脱类别、跌倒/坠床伤害级别,压疮分期、预后等项目),完成终期评价栏目的填写,点击保存,信息即上传至护理部对应的统计表。
1.3评价指标
高危及发生不良事件患者的评估起效时间,即科室上报护理部的时间与护理部首次到达科室进行护理干预的时间差。高危患者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危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的人数/高危患者总人数×100%。高危患者中护理不良事件漏报率=未报例数/应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总数×100%。未报例数:通过环节质量监控、电话回访和查看病历资料,发现及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中跌倒/坠床、管路滑脱及压疮高危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未上报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两组高危及发生不良事件患者的评估平均起效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高危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危患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漏报率比较,观察组高危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漏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2.1护理质量管理
对于护理质量,澳大利亚的Coulon等[1]认为优质的护理质量应具有专业性、整体性、可实践性和人文精神。国内学者认为,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和生活服务的效果、优劣程度;是衡量护理领导者管理水平、护理人员素质、护理业务技术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志,护理服务质量由护理设施、护理技能、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行为关系等决定。护理质量管理是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服务质量达标、满足和超越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也有学者认为,护理质量管理是指制定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依据标准对护理工作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有目的的评价、判断患者是否得到应有的护理效果,并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通过信息反馈,从而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过程。
2.2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
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是指将护理质量评分标准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将护士长、科护士长、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部各项检查及护理工作报表等数据输入计算机,使信息得到准确、及时的储存,利用计算机将储存的信息进行运算、统计、分析后,将各科室护理工作质量以报告的形式输出,准确地评价护理工作强度和护理工作质量,从而进行对比分析,查找缺陷,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信息化是卫生信息化的重要分支,它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护理工作中,把护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学三者结合起来,通过提高信息交流、文书书写质量和工作效率等,以达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包括护理质量检查,护理缺陷、护理问题资料的收集以及动态监测等,及时发现护理隐患,分析其原因,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纠正措施,防止意外的发生,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有效地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3.影响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的因素
3.1思想观念因素
提高护理质量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医疗、护理模式的同步变化,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从单纯身体健康转变为生理和心理的同步需求,出现了需求多元化的状态。很多护理工作人员还未认识到,现阶段的护理工作中心正在由信息化、网络化逐步取代曾经的纸笔化。护理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减缓,让患者不能享受高质量、便捷的服务。部分医院管理层人员对医疗市场缺乏前瞻性,不能够与时俱进,对患者所需求的高质量护理服务不够重视,这也导致医院信息化护理质量水平不高,让患者的满意度下降。
3.2管理人员因素
(1) 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够,对先进的现代护理管理理念缺乏认识,护理质量管理教育不够。一些管理人员只把安全稳定、不出事放在第一位,不重视护理质量管理,还有一些人员只看到奖金,执行护理管理质量的高低与奖金多少成正比。可见,工作人员全面参与并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和医院护理管理体制亟需完善。
(2) 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制,好的护理质量依靠好的护理管理。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不严格监控护理质量,让护理质量大大降低,最终出现各种问题,让患者不满意。例如,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
3.3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的医疗护理任务比较繁重,还有来自患者和医生的压力,生理和心理备受折磨。护士长期处于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较高的压力影响下,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变慢、疲惫感增多、工作热情减少,导致护理质量降低。社会对护士的工作评价守旧片面,大多民众认为护士的工作只是简单的发药、打针和照顾患者,认为医生才是疾病治疗的关键,对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更有甚者对护士故意挑剔、不尊重、辱骂、恶语相加等。管理者未能尽好自己的职责,造成医患沟通不畅。
3.4医院因素
一般情况下,医院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支出,会缩减护士配置数量,这样就造成了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要更加繁重,护士普遍觉得身心疲惫、压力过大,护理过程中的细枝末节难免出现疏漏。因为政策的影响,医院为了生存发展就必须降低各项成本,护理人员数量上减少,护理质量管理投入也不足,护理质量管理由各部分和各科室具体负责,管理模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4.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
4.1以信息数据收集与查询为目的的过程管理和实时控制系统数字化管理
以网络为基础,对广泛的信息进行数字挖掘,知识提取、提供虚拟现实和强大的决策管理功能。实践证明,数字化管理有效实现了对护理信息的整合和利用,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传输更加及时、准确和有效,促进了护理管理工作效率的显着提升。大型综合医院实行信息化管理护理质控模式对缩短护理质控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各项护理质量及护士对护理质控的满意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2数字化重症监护系统
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多,生命体征变化快,医嘱调整频繁,各种信息数据量大,这些数据是否能够及时传输、调用、分析、共享是快速救治危重患者的关键。数字化重症监护系统通过仪器设备的数据接口,将患者的信息数据进行一对多采集。护理人员根据临床需要设定采集频率,利用仪器的数据接口将呼吸机、监护仪、微量泵等医疗仪器的数据实时地传输到危重症护理记录单中,并自动绘制动态的数据曲线。监护数据的自动采集确保了数据记录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危重护理记录单采用结构化书写方式,静脉入量实现PDA扫描后实时传输至记录单,出入量数据自动汇总,提高了危重护理记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为使护士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护士在NIS中可关联查阅到医生书写的病程记录和患者相关的检查、检验报告;同时医生在临床信息系统(ClinicInformationSystem,CIS)中也可实时查看到患者的体温单、监测记录单、危重症护理记录单及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趋势图等。各系统间有效链接,实现各系统间的数据共享。
4.3以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控为目的的信息系统
目前国内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有护理质量评价与反馈系统、综合型护理质量控制系统以及基于PDA的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控系统等。蔡宝英等的研宄中,借助医院信息网络平台,开发应用护理质量评价与反馈系统,实现数字化护理管理。此系统按照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设置,质量评价标准参照《军队医院护理质量主要评价指标》,检测者可任意选择装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终端根据权限录入检测结果。护士长、总护士长、护理部可实时查询各护理病区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考评分值,查询护理病区质量考评横向和纵向比较结果,查询各护理病区及全院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
由于护理工作点多面广、检测范围大、检测数据多,该系统应用后,利用计算机的分析统计功能,节省检测数据手工汇总统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检测问题与结果记录准确,能够随时查询检测结果和指标分析,保证了质量检测信息反馈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使质量改进目标和管理目标更加明确,提高了管理效能。谢金美等的研宄中,根据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指标、管理标准,把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转化为智能的护理质量控制系统。该系统分为6大功能模块:病房质量管理、患者质量管理、待处理督查建议、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满意度调查和质量分析。网络化护理质量管理系统的建成,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平台。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