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卫生档案管理部门在医院中不是一个主要的科室,所以在单位受重视的程度相比主要科室差了许多,在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手段、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且很多单位的领导一般只有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提出问题才会给予支持和帮助,而在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规章制度和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缺乏长远的规划。
2.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档案的收集工作还不够及时而且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信息资源缺乏整体性、工作分散。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一部分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不能及时的进行收集、整理和存档。及时已经收集到的档案资料也没能得到好的利用。而且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对于档案管理制度的理解不够,相关制度的实施状况不容乐观。
3.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较低且相关设备落后、陈旧
由于档案管理部门在单位中受到的重视不够因此单位对其投资也比较有限,很多破旧的设备多年得不到更新,档案管理室等基础设施也得不到及时的扩建,有一些单位甚至连专门的档案管理室都没有,很多档案只能跟档案管理员的办公用品在一起保存,由于缺乏档案保护措施。使得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都得不到保障,一旦档案丢失将无法复原,势必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由于设备的更新不够及时等问题导致目前很多的档案管理工作还处在手工整理和收集的水平上,严重的与时代的发展不符。
4.档案管理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目前,各卫生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很少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很多都是一些其他专业的人员进行兼职工作,而且这部分人员的年龄、专业素质、文化程度和林论水平等方面都良莠不齐,而且由于这部分人员不是专业档案管理专业毕业工作起来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这就导致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漏洞。
二、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要想把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的制度化、科学化,单位领导需要对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卫生部门的领导要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单位管理与发展的的重要内容来抓,使之与业务科室同步发展;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要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单位领导能够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对档案管理工作予以支持。
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制度和规范
档案管理本身是一项条理性很强的的工作,制度的健全能够减少档案管理上的随意性,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持续、健康的进行发展。卫生部门要着重对当前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使各单位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移交、借阅、库房的管理以及校徽等方面都有章可循。
3.加强档案室的硬件建设, 建立现代化的档案室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档案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单位负责人就必须在硬件设施上对档案管理部门予以足够的重视,增加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资金投入,让档案管理部门能够采用新的设备和技术来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建立专业的档案室并且为档案管理人员配置除湿机、空调等档案保管必须的设备。逐步给档案管理部门配备诸如打印机、扫描仪、摄像机、照相机等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使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4.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无论在哪个行业,人才永远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具体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它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既要懂得信息化资料的处理又要懂得数字化档案的相关管理。具体到档案管理部门来说,如果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就必须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每个单位都引进专门的档案管理人才目前还不现实,因此就必须要从开发现有人员的潜力入手。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单位出资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外语等相关方面的学习。作为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也要积极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好的为单位作出自己的贡献。
5.努力实现档案资料的电子化管理
【关键词】
职业卫生;卫生档案管理;警示标识
1引言
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保障职工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调查发现,国企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明显好于合资和民营企业,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设置和素质也较好。但职业体检间期完全按照规定执行的却很少,个别企业的职业体检周期已经超过正常周期的23倍;不少企业新、改、扩建工程未进行预防性职业卫生评价,致使生产场所不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卫生防护措施不齐全。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和职业性疾患仍然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本文将就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2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用人单位缺乏认识
部分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职业危害,认为只要有了企业效益,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职业卫生抓与不抓,无碍大局。有的甚至把职业病防治与企业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办企业就产生职业危害,过多强调职业危害,招工难、管理难,上设备处理和控制职业危害,浪费资源、时间和精力,影响经济效益。
2.2用人单位刻意回避职业危害
如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方面,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能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更有甚者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导致职工不知其危害、后果以及防范要求和应急处理措施。同时,也没有对职工尤其是对进入企业的农民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不能使其充分掌握预防职业危害的有关常识以及注意职业危害预防以及自我防护。少数企业已知职业危害因素超标严重,而采取岗位轮换、短时间辞退职工的办法,隐瞒职业危害,逃避职业病防治责任。对于受职业危害而发病的职工,用人单位不愿提供发病人员的职业史、危害因素接触史以及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相关资料,给职业病的诊断、鉴定设置重重障碍,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2.3企业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淡漠
部分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明知工作场所有毒、有害,但置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顾,企业配套的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不使用,甚至有的将防护设施拆毁,自愿在有毒有害环境中拼命加班加点,以牺牲个人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追求工效与工资,一旦发病后悔莫及。
2.4职业卫生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受诸多因素如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经费匮乏、监管任务繁重等的制约,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力不从心。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相关管理机构,但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管理,把各项职业卫生工作落到实处。有的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部分企业内部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上流于形式。
3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对策
3.1完善职业卫生档案管理
(1)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应包括企业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名称及用量、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产量、职业性有害因素动态监测结果及其汇总、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转及维护档案等内容。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含职业健康检查表、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相关资料。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还应包含个人剂量常规监测的方法、监测结果、应急或事故中受到照射的计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职业照射接触史、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资料。
(3)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档案
教育培训档案包括教育培训计划、教育培训组织部门、时间、地点、内容、授课教师、试卷、考核成绩、学员签字等。
(4)个体防护用品发放登记档案
个体防护用品发放登记档案应包括个体防护用品年度配备计划、发放的个体防护用品名称、规格、型号、有效期、领用人签字等。
3.2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的监督管理
(1)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评价。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监测是职业病诊断、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治理和劳动卫生学评价的依据。企业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企业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每年至少一次。检测、评价结果需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2)监测结果及时公布。企业应在作业地点设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公告牌,噪声作业监测点应根据监测结果注明最长停留时间。各单位应在收到正式监测结果或评价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将监测结果在监测结果公告牌上向职工公布。
3.3警示标识的监督管理
(1)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按要求设置警示标识
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GBZ158)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03)设定。警示标识可分为以下四类:1.禁止标识:禁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2.警告标识:提醒对周围环境需要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3.指令标识:强制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4.提示标识:提供相关的安全信息的图形。
(2)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设置在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上,提醒操作者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危险。
3.4健康监护的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化工企业更加重视其管理的重要性,在化工企业管理中,职业卫生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化工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当前,化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化工业的卫生得不到保证,不仅影响到企业内部人员的身心健康,还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害,由此可见,加强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对于化工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如何解决职业卫生管理问题是化工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只有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才能从整体上促进化工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一、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不完善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化工企业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视,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正在逐步走上正轨,而职业卫生管理则处于相对落后状态。部分中小化工企业没有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为应对监管,大部分企业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依托安全环保部门或行政部门(后勤部门),导致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或职业卫生管理流于形式,不符合企业管理实际,或没有整合成有效管理体系,成一纸空文,无法达到指导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需要。
2、职业卫生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是化工企业所有人员必须共同遵循的制度规范,职业卫生规章制度的落实能够有效减少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实施作业的员工的健康造成的影响。但是,当前的一些化工企业的职业卫生规章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是落实不到位,可操作性弱,对于病害的防治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比如,在健康监护制度中,只是很宽泛的要求加强企业的健康监护,但是没有具体规定如何进行监护、监护的时间、要求等更是模糊得不到有效实施,从而使得这类制度形如虚设。
3、化工企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及卫生意识低
我国化工企业众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政府层面对企业的职业卫生教育仅仅在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中开展,大量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尤其是接触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没有得到较全面的教育、培训,对职业病危害缺乏认知,缺少自我保护意识。
4、职业卫生管理资源配置不合理
首先是相关职业卫生人员配置。部分条件较好的企业设置有医务室、保健站,人员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但医务室、保健站人员只行使职业卫生管理部分职能,如日常保健、应急处理等。他们往往不参与现场管理,不了解生产现场人员、设施、环境、防护状况,因而缺乏对职业卫生工作全面、统筹的管理,形成资源的浪费。其次,个体防护用品配置。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产品十分复杂,有机溶剂、无机重金属;固体粉尘、有毒气体;高、剧;放射源等等;劳动者工作时往往都有接触。尽管安监总局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纱布口罩代替防尘、防毒口罩,但仍可见部分企业一副绵纱口罩,既防尘又防毒,明显违规使用。而有的企业虽有发放,员工常常是丢在柜子,带回家里,或找各种理由不愿意佩戴,没有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企业认为我发放了,员工不使用,也没有办法,缺少指导、督促机制,使劳动者失去最后的防线。
5、应急救援不到位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安全、环保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理,化工企业有着足够的重视,制定有事故处理应急救援措施。但对中毒、职业病事故发生往往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没有制定职业中毒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没有安装事故通风装置以及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没有配备急救药品;缺少中毒事故处理的演练。有的企业应急救援药品不全;有的急救箱放在办公室,锁在柜子里,一旦发生事故无法正确应对。
6、未建立完整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健康监护费用增加与企业效益欠佳形成的矛盾和医疗市场竞争加剧的矛盾,要克服这些困难还需政府许多部门共同努力,健全有关保险等制度,切实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加强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组织管理体系
企业应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中介机构,建立、健全符合企业管理实际,整合成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规范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作用,让他们参与现场管理,掌握生产现场人员、设施、环境状况,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2、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积极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用人单位需加强自身管理和加强企业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将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从政府行为转向企业的自主行动。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指导,进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以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科学合理配置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资源
首先是人员配置。人员配置的关键就在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除了要对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加强教育、培训,使他们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人员应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要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深入企业,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有了对职业病危害的认知,才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其次,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是劳动者自我保护的最后的防线,化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特点制定劳护用品使用标准,配备适宜的有资质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同时企业要加强对防护用品使用的指导,建立督促机制,保证正确佩戴。
4、不断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的监督
各级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对工厂企业的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和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特别是加强对那些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职业病防护设施不完善、员工职业病防护意识不强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结合企业自身职业病危害特点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加大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费的投入。
5、合理制定应急救援措施
企业应制定职业中毒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重点场所安装事故通风装置以及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配备应急物资、器材、急救药品;组织中毒事故处理的演练,一旦发生事故能正确、有序应对。
6、完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检查应委托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按上岗前、在岗期、离岗前要求开展;按规定的时间周期、项目要求安排;明确参加的人数;对检查中发现的异常应予复查、处理;将检查结果及时告知本人;对发现职业禁忌证或疑是职业病人员应及时处理、报告;同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使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掌握危害项目的情况,从而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管理,进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工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与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不仅仅是关系着化工业的发展,更是关乎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因此,化工企业在具体的化工施工中要注重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将职业病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职业病害给从业人员带来的伤害,从而更好地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伟涛. 职业卫生管理的方法与效果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3:325-326.
一、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建筑业作为高危行业,安全事故的高发一直受到关注,但其职业病的发病状况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早有相关数据显示,建筑业职业病发病的病例2007年、2008年均排在健康部通报的全国各行业发病数的第三位。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一是建筑施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工序环节繁杂、触害时间长、交叉触害现象明显,触害人员对职业危害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差。二是企业管理层对职业卫生认识不足。三是建筑施工流动性大、时间周期不定给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四是建筑施工一线打工者的特殊身份和流动性强的职业特点,造成农民工成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盲点,这也成为建筑施工企业一触即发的“炸弹”。五是建筑施工企业实施HSE管理体系以来, “H”健康方面的工作一直处于弱势。
二、实施企业职业卫生自律管理的必要性和预期目标
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200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仅对用人单位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义务就规定了22项,对企业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企业实现职业卫生自律管理是一种管理趋势,客观剖析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寻找对策,使职业卫生自律管理能得以最好的践行。通过自律管理可以满足企业合规性要求,并逐步实现职业卫生方面的长短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中提出规划目标“到2015年,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这是一个五年期工作目标,也是企业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三、逐步建立以“六大保障体系”为支持的自律管理模式
1.目标预控体系
管理要素包括:
企业最高决策者承诺遵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规政策标准。
制定职业卫生管理的指标、指标及考核计划。制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其中包括制定新、改、扩建项目的职业卫生评价计划;制定年度职业危害场所现场检测和人员查体计划;编制年度职业卫生培训计划;制定年度职业卫生投入计划等。
2.制度保障体系
管理要素包括:
建立健全防治责任制。首先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面负责;其次是建立起完整的责任制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完善职业卫生网络;建立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清单;建立职业危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职业病防治经费使用档案;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制定实施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制定系列制度,责任到位。
3.宣传培训体系
管理要素包括:
制定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规划和计划。
健全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体系和网络。
组织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劳动者进行培训。
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日常宣传教育活动。
要经常开展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岗位操作人员职业健康意识培训、开展岗位操作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技能培训等,通过培训提升人员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水平。
4.过程监控体系
管理要素包括:
组织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监测和评价,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加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健康查体和监护。定期组织在岗、新上岗、离岗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禁止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劳动者,给予适当岗位津贴。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能及时发现劳动者职业健康损害,予以诊治、调换岗位,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内容包括健全职业病防护设施台帐;职业病防护设施配备齐全、有效;按标准配备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建立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登记记录;及时维护、定期检测个体防护用品。加强职业病危害场所隐患的排查和治理。不定期组织对工作场所的检查和排查,强化职业病危害场所管理,及时发现、整改各类隐患。
5.应急救援体系
管理要素包括: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
组织应急技能培训,掌握自救、互救和应急设备设施的操作技能。
组织应急演练。
职业卫生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能够提高对职业卫生事故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更好地丰富和完善企业职业卫生自律管理体系。
6.异体监督体系
管理要素包括:
建立工会职业卫生合理化建议程序,集思广益,提高职工积极参与职业卫生管理的积极性。
建立劳动防护用品监督检查程序,定期对防护用品发放、使用等情况进行抽查监督,
督促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执行法规标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在职业卫生自律管理中要赋予、发挥工会监督职能,注重员工参与管理,监督职业卫生自律管理工作的绩效。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起以“六大保障体系”为主的职业卫生自律管理模式,能有效履行法律赋予的各项义务,保护和增进劳动者职业健康,有效控制职业病发病率。同时自律管理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小投入、大产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并提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打造“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企业新形象。
参考文献
[1] 周学勤.职业卫生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5.
1、进一步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各办事处、管理处安监办(科)应指定监管人员,具体负责职业卫生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配备职业卫生监管执法所必需的现场快速检测检测仪器等执法装备。
2、建立职业卫生监管相关工作制度。一是定期上报制度。各安监办(科)按季度上报申报、专项治理、基础建设活动、监督执法等职业卫生日常监管工作信息,及时统计、汇总、分析,实时反映工作进度和成效。二是定期通报制度。按季度对全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并通报各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工作要求。
3、建立职业卫生监管部门间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发挥职业病防治联席会议作用,与卫生、人保等部门以及工会组织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对严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执法。
4、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现场调查。进一步优化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积极稳妥地做好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的现场调查工作。
二、强化职业卫生宣传和培训
5、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群众性宣传活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要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开展职业卫生专家下企业会诊、健康咨询、警示教育等多种活动,形成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的强大声势。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及微博、微信等新闻媒体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浓厚氛围。
6、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病防治法规和知识培训。二是督促企业切实加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从业人员尤其是从事高毒物品、高危粉尘岗位作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意识。
7、继续面向企业开展职业卫生事项“告知”和“承诺”活动,力争实现工业企业全覆盖。
三、扎实推进职业卫生监管重点工作
8、深化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主要对木质家具制造行业企业专项治理工作开展“回头看”,巩固治理成果。二是在建材(除水泥制造、石材加工外)、机械制造两个行业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力求取得成效。
9、继续推进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按照《省开展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继续抓好重点企业基础建设活动,力争所有重点企业全部达标。在此基础上,有序扩大企业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的覆盖面,在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全面开展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从责任体系、规章制度、管理机构、前期预防、工作场所管理、防护设施、个体防护、教育培训、健康监护、应急管理等10个方面,规范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长效机制。要培育一批先进典型,特别是树立一批中小微型企业先进典型,利用典型引领推动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强化“三个结合”,坚持做到基础建设活动与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相结合、与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领域专项治理相结合、与监督执法工作相结合,以专项治理和监督执法推动企业主动落实基础建设活动要求。
10、加强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扎实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提升年”活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安排,采取明查暗访、安全卫生一体化等方式,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要针对职业病高发、多发行业和存在薄弱环节、突出问题的企业开展严格执法,治理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单位开展监督检测,为监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各地要将职业卫生执法纳入到安全生产年度执法检查计划中,围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等重点工作,有计划地推进监督执法工作。对重点违法违规企业要研究建立诚信体系和黑名单制度,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四、规范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基础工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1、指导和监督企业依法设立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要切实加强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使他们切实承担起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职责。
12、督促企业规范开展检测评价和健康监护工作。指导和督促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按照《省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规范开展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督促企业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做好健康监护工作。
13、依法推进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统计等工作。按照总局48号令的规定,采取执法监管、行政处罚等措施,加大申报工作推进力度。对申报内容要进行审核把关,对申报数据的汇总和分析,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继续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普查工作。依托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继续推进职业病危害现状普查工作,并进行整理、分析,做到对全区工业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的全面了解掌握。2015年,力争所有安全隐患排查录入企业实现全普查。做好职业卫生统计、评估工作。按照安监总统计〔2014〕60号文件和安监总厅统计﹝2014﹞122号文件精神,做好统计数据的审核、汇总、上报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我国化工企业众多,规模大小不一,职业病防治水平高低不同。企业必须从职业卫生组织管理,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职业病防治的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构建应急救援体系;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
1、中小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职业病病人不断呈现,职业病防治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国家高度重视,根据职业卫生管理需要调整相关部门监管职能,加强监督管理。但是由于职业病的隐匿性比较强,从接触职业病危害到发病需要一段时间,有的甚至几年、十几年后才能暴露出来,加上市场经济转型前期的粗放发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职业卫生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职业病防治意识。
1.1职业卫生组织管理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化工企业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视,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正在逐步走上正轨,而职业卫生管理则处于相对落后状态。部分中小化工企业没有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为应对监管,大部分企业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依托安全环保部门或行政部门(后勤部门),导致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或职业卫生管理流于形式,或不符合企业管理实际,或没有整合成有效管理体系.成一纸空文,无法达到指导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需要。部分条件较好的企业设置有医务室、保健站,人员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但医务室、保健站人员只行使职业卫生管理部分职能,如日常保健、应急处理等。他们往往不参与现场管理,不了解生产现场人员、设施、环境、防护状况,因而缺乏对职业卫生工作全面、统筹的管理,形成资源的浪费。
1.2职业病防护设施
近年来化工企业根据国家、地方整治要求,基本完成了向化工园区集中搬迁建设过程,但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使得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施工不规范。加上化工企业建设项目甲类厂房较多,防火、防爆等级要求高,职业病防护设施投入大,部分企业没有委托资质单位设计职业病防护设施,有的自行设计,导致职业病防护设施无法长期正常运行或效果不佳。有的企业甚至没有防护设施,仅仅依靠门窗的自然通风,简单的机械通风,防护效果可想而知。
1.3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我国化工企业众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政府层面对企业的职业卫生教育仅仅在企、比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中开展,大量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尤其是接触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没有得到较全面的教育、培训,对职业病危害缺乏认知,缺少自我保护意识。1.4个体防护用品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产品十分复杂,有机溶剂、无机重金属;固体粉尘、有毒气体;高、剧;放射源等等;劳动者工作时往往都有接触。尽管安监总局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纱布口罩代替防尘、防毒口罩,但仍可见部分企业一副绵纱口罩,既防尘又防毒,明显违规使用。而有的企业虽有发放。员工常常是丢在柜子,带回家里,或找各种理由不愿意佩戴,没有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企业认为我发放了,员工不使用,也没有办法,缺少指导、督促机制,使劳动者失去最后的防线。
1.5职业健康监护
由于认识问题,常常有企业将职业健康监护体检安排在没有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单位;或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周期要求安排:或没有按上岗前、在岗期、离岗前要求开展:或者开展的项目不全;或者参加的人数不足:有的对检查中发现的异常没有复查;对禁忌证人员没有处理:有的没有将检查结果告知本人;没有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使职业健康监护成为一纸报告。1. 6应急救援
针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安全、环保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理,化工企业有着足够的重视,制定有事故处理应急救援措施。但对中毒、职业病事故发生往往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没有制定职业中毒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没有安装事故通风装置以及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没有配备急救药品;缺少中毒事故处理的演练。有的企业应急救援药品不全;有的急救箱放在办公室,锁在柜子里,一旦发生事故无法正确应对。
2、加强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措施
2.1建立职业卫生组织管理
企业应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中介机构,建立、健伞符合企业管理实际,整合成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规范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作用,让他们参与现场管理,掌握生产现场人员、设施、环境状况,提高职业卫牛管理水平。
2.2规范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施工、使用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化工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要求高,职业病防护设施投入大,企业应委托有资质单位做好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施工,按要求对防护设施进行验收后投入使用。已建企业应委托有资质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对工作场所进行一次检测与评价,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根据检测、评价结果做好防护设施管理。有条件企业可设置在线监控仪器,防护设施一旦损坏,及时发现,及时组织维护,保证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企业应不断开展技术创新,优化工艺,优先选用无毒、低毒原辅材料,减少、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
2.3加强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除了要对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加强教育、培训,使他们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人员应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要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深入企业,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有了对职业病危害的认知,才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4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个体防护用品是劳动者自我保护的最后的防线,化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特点制定劳护用品使用标准,配备适宜的有资质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同时企业要加强对防护用品使用的指导,建立督促机制,保证正确佩戴。
2.5完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检查应委托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按上岗前、在岗期、离岗前要求开展:按规定的时间周期、项目要求安排;明确参加的人数:对检查中发现的异常应予复查、处理;将检查结果及时告知本人;对发现职业禁忌证或疑是职业病人员应及时处理、报告;同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6制定应急救援措施
企业应制定职业中毒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重点场所安装事故通风装置以及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配备应急物资、器材、急救药品;组织中毒事故处理的演练,一旦发生事故能正确、有序应对。
2.7发挥中介服务机构作用
目前职业卫生中介机构在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管理依据。企业应依靠中介机构的技术力量、指导开展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同时中介机构要全面提升专业水平,服务好企业。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刚刚起步,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管理,全面提升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3、结论
中小化工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行业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企业应落实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通过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职工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职工职业病防治知识水平、防护意识,全面提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一)职业卫生“六进”宣传活动全面覆盖。2014年,对我市交通站点、职业技术学校和劳务市场的职业卫生“六进”宣传覆盖率要达100%,对规模以上企业的培训率要达60%以上,在中小企业、社区和农村等区域的覆盖率要达30%以上。3-5年内,我市职业卫生“六进”宣传覆盖率和对企业、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率均要达到100%。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职业卫生法制意识和劳动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力度加大。以“增加评价率、提高审核质量”为目标,加大对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监督力度,依法查处未按规定开展评价的建设单位。今年全市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评价率要达到50%以上,明年提高到60%以上,后年达到70%以上。
(三)职业卫生“四个一”工程普遍实施。今年全市的职业卫生“四个一”工程企业覆盖率要达100%。
(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现规范化建设。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省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管理规定》等5个规范性文件要求,加强内部质量管理,依法提供技术服务。
(五)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全面加强。开展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为主题的职业健康监护专项整治。辖区内企业接害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率今年达到85%以上,明年达到90%以上,后年达到95%以上。
二、工作要求
职业卫生是保护社会生产力和劳动者权益,为企业安全生产和职工健康服务的重要工程,是企业顺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是生产经营工作的必然需求。企业在从事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形成了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直接危害劳动者的健康,因此必须加以预防。如噪声、毒物、粉尘、振动等,长期接触这些有害因素,就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
重视安全工作而轻视职业卫生管理,是很多企业领导的共性。职业病是因长期受到职业危害因素的侵害或是不良作业习惯的影响而造成的,大多不具备突发性,其病症往往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逐渐形成期或潜伏期后才能显现,属于缓发性伤残。多表现为体内生理器官或生理功能的损伤,因而是只见“疾病”,不见“外伤”。职业病的这一特点导致部分企业领导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视不够,包括机构人员的配备、经费的保障、监督的力度等都会大打折扣。所涉及到的人、财、物,不能得到像安全工作一样的支持。
2、员工认识不足
一些员工对什么是职业病,哪些岗位有职业危害没有任何概念。领导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配发的防护用品从来不主动配戴,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职业病的潜伏特点没有认知,认为自己一直这样做也没有得病,丝毫认识不到不良作业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3、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专业知识欠缺从事职业卫生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如职业健康知识、各种职业病的预防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治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工作才能扎实有效,而这些往往是管理中所缺乏的。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相当一部分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业务状态。专业知识的缺乏,就会造成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缺失。
二、做好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途径
1、进一步提高企业领导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大多数职业病是可防而不可治的,最好的方法是避免发生职业病,所以职业病的预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管理者具备职业病防治的意识,防治职业病危害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效开展。管理者要明确职业病防治责任,避免以牺牲员工健康为代价追求效益的短期行为。要使管理者认识到职业病是一个慢性积累的过程,要克服重安全轻职业伤害的观念,不应以员工的生命健康作赌注。单位要建立由各部门组成的综合性横向管理的体制,完善从机关到基层到员工的纵向监督体制,做到相互督促、相互制约,促使职业卫生工作进一步落实。
2、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员工职业病防治意识
企业要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劳动者的权利和用人单位的责任与义务,结合本单位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管理规定等的学习,使劳动者认识到身边的职业危害,认识到自己可能会患的职业病及不良作业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转变思想观念,变“要我防护”到“我要防护”,积极主动预防职业危害对人体的伤害,拒绝无防护措施的有害作业。同时,促使企业积极主动提供相应职业病防护措施和设施,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劳动者健康。
3、严格执行职业卫生工作制度,从源头治理职业危害
从源头控制职业危害主要有四项措施,职业危害预评价,即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进行预测性评价;落实“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设计审查,确保将预评价提出的防护措施建议和要求落实到建设项目的设计中;竣工验收评价,建设项目在试运行期间,通过对建设项目存在的有害因素的浓度进行测定,对除尘、排毒、通风、照明等各种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辅助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管理进行评价。一旦有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超过了国家标准接触限值,应该对工艺设备或防护设施进行整改。职工健康体检检出职业禁忌证、职业相关疾病或职业病时,要将职工调离原岗位。这些规章制度必须得到有效执行。
4、加强生产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的形象和文化。特别是存在有毒有害因素的单位,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所以,改善作业环境,加强卫生保健,是减少职业病的有效途径。除了要舍得在工艺设施上投资,加强工艺改造,减少跑、冒、滴、漏外,更应该关注职工的作业环境。比如通风、采光、采暖、浴室、更衣室、休息室等这些必备的设施必须健全,还应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状况;要按照标准对职工配备相应的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和用具,督促职工在工作时正确佩戴和使用;对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比较严重的岗位,操作工要实行“轮岗”,将受害程度降低到最低。职工健康体检检出职业禁忌证、职业相关疾病或职业病时,要将职工调离原岗位。
5、重视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养
职业卫生人才的建设和培养是确保职业卫生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只有人力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形势才能实现良性的发展。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往往兼职比较多,在从事职业卫生管理的同时又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工作量比较繁重。而这些人又往往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导致职业卫生管理无法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目前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相对安全专业人员,其职业认同度低,造成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稳定性差、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不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客观上形成了管理人员业务知识结构弱化,工作中难以打开局面的状况。因此,要建立一支优秀的职业卫生人才队伍,对各类人才按需要、分层次培养是关键。在队伍建设上要加快体制创新,注重环境营造;在职业卫生专业人才培养上,要培养业务知识丰富和专业应用技能强的实践型人才,加强职业卫生人才的知识更新教育,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6、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
针对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要制定切合实际的事故应急预案。具体应包括:深入调查,搞清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性质和危害程度。事故应急的现场措施,如:设置报警装置和应急通风装置;预备事故抢险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具;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医疗救护措施,包括储备针对事故急救伤员所需的有效抢救药品、器械。要定期培训和演练,考核有关人员在事故发生后的应变抢险、自救互救能力;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抢险个人防护用品、工具、药品、器械,及时更换失效的药品和损坏的器械等。职业病应急救援建设应和本单位安全、环保应急救援共同构建为一个体系,这样既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又从属于单位HSE体系构架内,形成一个相互依托、相互作用的整体,有助于发挥更大的效能,这是提高应对突发性职业健康危害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办法。
[中图分类号] R59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6-81-02
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地处长江和淮河下游,东临黄海,大运河贯穿南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方便了化工企业的布局。近年来临近黄海的县(区)陆续在黄海沿岸建立经济开发园区,苏中、苏北因经济原因,许多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纷纷入园落户。在部分地区,蓄电池生产行业已成为地方支柱产业,由此带来的职业卫生问题也日益严重,现将近期一起铅超标案例现场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1事件经过
2009年6月以来我所职业病门诊陆续接待了多名要求做血铅的某公司员工,部分员工血铅超标严重,员工情绪较为对立。为了解事情原由,防止事态扩大,成立了由职业卫生现场、职业病临床、实验室检验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对该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现场调查。
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公司概况、职业卫生管理及制度、职业卫生档案及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职业卫生现状、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3调查结果
3.1企业概况
公司位于沿海某经济开发区,建于2006年5月,投资总额5000万人民币,年产量为400万只密闭型铅酸蓄电池系列。现有员工人数780人,其中生产一线员工数660人,生产班制为三班两倒的8h常白班制(除球磨岗位每班12h工作制外)。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为150万人民币,主要用于卫生环保设备、职工个人防护用品、一线员工饮食(排铅牛奶、豆浆等)。
3.2职业卫生制度
公司已建立相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在有毒有害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职业病危害告知标牌,并进行了劳动合同告知;岗前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并对上岗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体检。
3.3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及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及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落实专人负责。
3.4职业卫生调查
3.4.1选址公司位于某经济开发区内,东侧为在建的工业园区,南侧500m外为居民和林场,西侧为公路、运河和农田,北侧为工业园区企业。
3.4.2总平面布置厂区南北向分两列布置,东侧由北向南依次布置了仓库、充电厂房、组装车间、分刷片车间、水处理及锅炉房,西侧由北向南依次布置了大包装车间、充电厂房、铸板车间、球磨涂板固化车间及浴室。厂前区办公室位于工厂北侧,公司北大门为管理及参观人员出入口,公司南大门为车间员工出入口。
3.4.3工程分析
3.4.3.1主要原辅材料及用量主要的原材料为铅锭(8400吨/年)、浓硫酸(3000吨/年)及纯水(15000吨/年),辅料为塑壳、盖板(400万套/年)、色胶及油墨(1吨/年)、少量的快干剂等。
3.4.3.2产品及废弃物主要产品为小型密闭型铅酸蓄电池系列,年产量为400万只,用于各类电动车。主要的废弃物为铅熔炼后的铅渣、经水浴除尘后的铅泥等,其中铅渣出售,铅泥进一步回收利用。
3.4.3.3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3.4.4设备布局主要生产设备包括铸板机正负极片各6台、球磨机3台、涂板机2台、固化机16台、分片机正负极片各6台、打磨机正负极片各24台、称片机正负极片各20台、包片机60台、焊接生产线3条、封盖生产线4条、制酸及加酸机1套、充电设备1套以及印刷、喷码、打包生产线2条。各生产厂房均为单层建筑,生产设备按工艺流程布置。
3.4.5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产生环节工人以定点手工操作为主,生产过程中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铅烟、铅尘和硫酸。其中铅烟主要存在于铸板及焊接环节,铅尘主要存在于制粉、分片、打磨、称片、包片等生产环节、硫酸主要存在于制酸、注酸、充电等生产环节。
3.4.6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3.4.6.1工程防护各生产车间均以自然通风为主。铸板车间各铸板机铅注下料口约30cm高度,均设有排风罩,集中水浴除尘;球磨车间除需要人工添加铅锭外,其余生产流程均为自动化,球磨机的铅槽上方设有排风罩,集中水浴除尘;分刷片车间两侧墙面安装轴流风机用于机械通风,分片机密闭操作,设上送下排通风系统,各打磨机及称重机均高于上送前吸的通风系统;组装车间两侧墙面安装轴流风机用于机械通风,各包片机操作位设有上送下排通风系统,三条焊线生产线正负级焊接位上方设有排风系统,极片间14个工作位均设有上送前吸排风系统;配酸车间浓硫酸贮存及使用场所用加锁铁栅隔开,专人使用;充电厂房各套充电设备设有上送下排通风系统。生产中除铅烟和铅尘系统为布袋除尘外,另外还有水淋塔,用来降温和除尘。
3.4.6.2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用品:常规防护用品主要为布帽、工作服,铸造及焊接操作工人发放防尘口罩(定期更换)、一次性手套,酸作业岗位配眼镜、皮裙及长筒靴。
3.4.7 卫生设施设立车间浴室,要求各岗位作业人员当班结束淋浴后方可回家;有工作服专用洗衣房;各车间均设立更衣室、卫生间,清洁区与污染区标志明显;设有食堂、宿舍等辅助用房。
3.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分析
检测时除铸板车间仅4号正板铸板机正常运行外,其余岗位均正常运行。检测结果除铸板操作岗位空气中铅浓度在职业接触限值内外,其余岗位空气中铅浓度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超标倍数在0.2~23.1。
绝大多数岗位空气中铅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原因主要包括:铅烟排风捕集率不高、日接触时间长、排风系统室外进气口与排气口设置不符合要求、作业位密集、二次扬尘严重、尘源未完全密闭等。
3.6职业健康监护
3.6.1物理检查调查组参与了当地疾控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体检,详细询问职业史、既往病史并针对性地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共75人。结果发现有消化、神经系统主诉症状9人,占12%;跟膝反射阳性6人,占8%;三颤试验阳性3人,占4%;闭目难立征、温痛觉异常各1人,占1.3%;肌力、肌张力异常2人,占2.67%;总异常人数22人,占29.3%。存在阳性体征或症状的劳动者铅作业工龄均为一年以上,主要集中在刷片、称片、包片以及焊接岗位。
3.6.2血铅检测及结果共采集有效样本112份,血铅检测方法为WS/T 20-1996血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1]。血铅检测结果:≥600μg/L 13人,占检测人数11.6%;400~600μg/L 42人,占检测人数37.5%;总异常人数55人,占检测人数49.1%。
4讨论
4.1存在的问题
公司建立了相关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但制度制定不规范,部分制度未落实到位,尤其是公司未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及班组负责人职业病防治职责不明确;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及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在内容上不全面,在形式上不规范,档案管理不完善;公司在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上有一定的投入,几乎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都设置了职业病防护设施,但设施设置不合理,未取得应有的效果;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岗位铅尘(烟)都超过接触限值的标准;职业健康检查存在阳性体征或症状的劳动者及血铅超标人员较多[2]。
4.2建议措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企业法人为职业病防治的主要责任人,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体系运行有效;公司配备专人专司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企业职业病防治方针及职业病防治计划。
认真梳理公司现有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各项职业卫生工作制度及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项制度及方案落实到实处。对已发现的血铅超标职工进行必要的医学复查,根据复查结果,参照相关标准,对需要驱铅治疗的职工进行必要的医学治疗;对接触铅岗位的作业人员进行排查、登记,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完善档案管理;对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整改,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防护设施有效运行。各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邀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安装、调试、维修、保养需请有相关工作经验及资质的单位来承担。
与以往处理的职业病危害事件不同的是,从本起铅超标案例中我们发现,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已经引起高度重视,甚至编制了专门的职业病防治的培训教材,但是职业病防治工作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原因在于我们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片面强调企业应该做什么,而如何做却缺少必要的技术指导。如何做到变“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是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因此提高基层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安装机构的资质认定、企业设立职业健康监督管理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势在必行[2]。
[参考文献]
宝石加工企业应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估,明确所有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工艺过程、设备及原(辅)料、中间产品、副产品,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1)宝石加工所使用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不得使用放射性超标的原料。(2)存放粉粒状或毒性材料的容器,应具有良好密闭性和耐蚀性。盛放易挥发物料的容器应密闭。在开启后,应尽快加盖密闭。(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应符合GBZ2.1-2007的要求。(4)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的时间,应随噪声声级的不同而异,并应符合表1的规定。但最高限值不应超过115dB(A)。(5)产生尘毒的生产工艺与设备宜采取密闭(整体密闭、局部密闭或小室密闭)方式。不能密闭时,应设置排风罩。在生产设备合理密闭和通风的基础上宜采取隔离、遥控操作。(6)工艺允许时尽可能采用湿式、半湿式作业,粉尘散发严重的工序不应设置固定操作岗位。(7)操作配有除尘、排毒装置的机器设备,在作业开始时,应先启动除尘、排毒装置,后启动主机;作业结束时,应先关闭主机,后关闭除尘、排毒装置。(8)不应用压缩空气吹扫车间地面及设备、加工件等表面的积尘,宜采用真空吸尘装置清除积尘。除尘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灰,以保证除尘器的正常运转和使用。(9)应定期对防尘防毒设施进行检查维护,防止堵塞;应定期检查尘毒收集、处理装置的工作状况,防止跑、冒、滴、漏。
工艺过程管理措施宝石加工企业应设职业安全卫生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卫生管理人员。(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计划,并列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宝石加工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作业场所检测评价管理办法、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制度、防尘防毒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和岗位操作规程等。(3)宝石加工企业应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毒物危害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辨识与评估,明确所有产生粉尘、毒物的作业场所,工艺过程、设备及原(辅)料、中间产品、副产品,并建立档案。当作业场所、工艺过程、设备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开展辨识评估工作。对不符合防尘防毒要求的作业场所及时整改。(4)宝石加工企业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5)宝石加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粉尘职业病防治工作。宝石加工企业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6)宝石加工企业应针对可能发生的尘肺、矽肺及其他事故,按AQ/T9002-2006的要求制定应急预案。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宝石加工企业应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个人防护措施(1)宝石加工企业应按GB/T11651-2008、GBZ/T195-2007的要求为接触尘毒作业人员配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应采购取得了个体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或安全标志准用证的个体防护用品。(2)宝石加工企业应建立、健全个体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和台账。按要求对其进行维护、保养、清洗,当到达使用有效期或失效时应及时更换。(3)接触尘毒物质的作业人员应具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能力,上岗时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加强个人听力防护,尤其是切割整形工和磨削工在工作时应佩戴合适的防噪耳塞。(4)作业人员不应在尘毒作业区饮水、进食、休息,应设置独立的休息室。不应穿戴被尘、毒污染的工作服进入餐厅、办公场所。(5)宝石加工企业应按照GBZ188-2007的要求建立职工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定期对接触尘毒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的应急健康检查。不应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作业人员从事所禁忌的作业或相关作业。宝石加工企业应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的要求,提高安全生产工艺、完善工程防护和个人防护措施、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另外,卫生监督检查机构也应加强对此类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将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作者:傅圣英 单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摘要:在对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指标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后,基于已建立的统计学数理模型,采用C/S模式,在?net框架下设计并开发完成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评价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管理模块、法律法规及标准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职业危害评价模块及帮助5个模块,实现了对电焊条生产企业的现场监测、现场评价,为职业危害评价工作提供了又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测评方法。
关键词 :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评价系统
中图分类号:X 954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4-12-2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QC2010101)
第一作者简介:赵蕊(1981-),女,硕士研究生,中级职称,主要从事劳动安全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职业危害的传统监管模式主要是通过报告和人工采集数据,不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周期长,准确性较差,常有漏查现象[1]发生,所以很难满足对职业危害全面、及时、连续、系统、动态监管的要求。因此,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职业危害监管工作中,使安全工作由传统管理上升到系统管理,是职业危害监管工作的发展方向[2]。目前,我国已研究或开发的职业卫生信息系统很多,为我国全面有效地开展职业危害监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维皑等在对我国厂矿职业卫生档案及其管理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适合我国厂矿使用的职业卫生档案微机管理系统[3]。广州市劳动卫生监督监测所以厂矿企业建立的《厂企职业卫生档案》和《职工健康监护手册》为基础数据,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广州市职业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GZOHSIMS)”[4]。王如刚等结合企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特点,研究开发了“多媒体石油化工健康监护计算机管理系统”[5]。深圳市在总结1994年开发的DOS单机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职业卫生网络版管理软件[6]。于永中等进行了北京市劳动卫生与职业病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究[7]。赵一归等设计开发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法规多媒体信息系统”[8]。朱素蓉等广泛搜集上海市1952~1989年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资料,建立了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资料库[9]。陈飙等研制了行业工业卫生规范化方案,并设计开发了《方案》微机管理系统[10]。张荣军等在分析铝行业生产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铝行业安全卫生管理信息系统”[11]。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制开发了“上海市职业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12]。珠海市卫生监督所建立了卫生监督信息平台和数据库,该系统为卫生监督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了信息化服务手段[13]。2003年,卫生部组织开发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14]。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研究开发了职业卫生计算机管理系统[15]。
1开发模式
本文采用C/S模式,以Visual Studio为平台,在.net框架下开发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软件设计
2?1软件设计原则
(1)符合职业危害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电焊条生产行业相关标准;
(2)满足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监管工作需求;
(3)方便现场工作,操作简单,可视化程度高。
2?2软件功能设计
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评价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共设计了5个功能模块,即:数据管理模块、法律法规及标准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职业危害评价模块及帮助模块,系统功能如图1所示。
(1)数据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企业作业场所现场监测数据的编辑、增加、删除和修改等功能,完成企业职业危害监管数据的汇总和管理工作。
(2)法律法规及标准模块:法律法规及标准模块主要实现对现行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查询功能,将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原文汇总,便于实际工作中应用,同时,为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监管工作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3)数据分析处理模块:该模块以前期数理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通过数学模型,对企业职业危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职业危害评价工作的量化管理。
(4)职业危害评价模块:该模块可实现企业职业危害评价功能,根据评价分数及划分等级标准,得出企业职业危害评价结果。
(5)帮助模块:提供系统使用说明及系统相关信息文档。
3小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职业危害评价工作的趋势,它不仅大大提高了评价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在对电焊条生产行业特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建立了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评价模型,以数学模型为理论基础,开发了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评价系统,实现了对电焊条生产企业的现场监测、现场评价,为职业危害评价工作提供了又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测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华亮,刘起勇.地理信息系统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媒介生物性及控制杂志,2007,18(2):169-171.
[2]张荣军,王跃平.铝行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29(5):45-46.
[3]吴维皑,苏江,王宏,等.厂矿职业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1994,23(5):29-30.
[4]何健民,朱昌淇,刘薇薇,等.广州市建立职业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初步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5,8(5):297-298.
[5]王如刚,杨杰.多媒体石油化工健康监护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效果[J].中国工业医学,1999,12(2):124-125.
[6]何家禧,黄先青.深圳市职业卫生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J].中国职业医学,2000(1):28.
[7]于永中,高星,雷卫星,等.北京市劳动卫生与职业病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2000,18(4).
[8]赵一归,罗云,解增武.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法规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设计[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0(4):27-28.
[9]朱素蓉,卢伟,薛寿征,等.上海市工种暴露模式(1):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资料库的建立[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3,20(2):106-109.
[10]陈飙,田德华,高淑芬,等.建材玻陶行业工业卫生规范化及微机化管理[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1,27(5):318-320.
[11]张荣军,王跃平.铝行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3,29(5):45-46.
[12]朱彩菊,瞿菁,刘美霞,等.上海市职业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4,30(5):258-261.
[13]杨卫国,黄彪,黄宏瑜,等.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卫生监督管理信息现代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2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