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学安全教育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车祸猛于虎",交通事故十分可怕,当然,这也不是不可预防的,同学们也不要由此而产生紧张情绪。我们每个人都是交通参与者,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交通安全常识,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许多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避免交通事故,就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常识和预防交通事故知识,今天,我来给同学们讲课,就准备联系我们大家身边的一些具体情况,分三个段落谈一谈这方面的看法。
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经常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同学们,你们还小,还很年轻,但你们要懂得: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说大千世界,要学的知识很多,没有哪个人敢讲"我什么都懂".我们交警部门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十分重视,几乎每年、每学期都要来给同学们上交通安全课。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呢?为的是不断增强同学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我要请同学们记住:"只有一生平安,才有美好未来"这句话。为什么我要突出讲这一句话呢?我认为当今世界上能再造的东西太多了,但人一旦丧失生命,是不可以再造的,没有比人的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人,会创造劳动价值;人,有思维能力,有亲情、感情;人,能讲话交流,表达意愿;这些都是其它任何动物不能具备和办到的。但是,人也有薄弱环节,就是不能碰撞,人不是钢铁,也不是石头,只要被机动车或其它硬件的东西一撞一碰,就会致伤致残或丧失性命。这一点,我想请同学们记清楚,用不着我做过多的论证和理解。
为什么要经常对同学们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呢?我还想到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同学们年龄都很小,正值长身体,学知识的低年龄阶段,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差,同时还有许多同学在交通安全方面的思维和思考能力尚未成熟,与当前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不相适应。同学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道路交通状况的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过去的砂石路变成了现在的柏油马路、水泥路,道路宽畅了,道路条件改变了。而另一方面,各种机动车也与日俱增,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明显地快多了。现在的汽车,在一般公路上行驶的时速都在50公里左右,最高时速达到90公里,高速公路上的速度则达到100公里以上,如果我们按每小时速度60公里计算,一分钟就是一公里,一公里等于1000米,也就是说每秒钟行驶速度为16米。同学们想一想,滴答一下,汽车就会从远处驶到你跟前。如果你在骑自行车或步行时,与机动车争抢这一秒钟,后果我们将很难想象!
所以,我们要经常地反复地向同学们宣传要"宁停三分,不争一秒",这绝不是吓唬你们的,许多交通事故,也就发生在这一二秒钟的之间。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又为什么要争抢这几秒钟的时间呢?但有的人竟敢冒这个风险,去争道抢行。举个实际例子吧,今年4月,一个老爷爷骑了一辆自行车送孙子上学时,车后座坐着个七岁的孙子,当骑车准备横穿公路时。就在这时,一辆大货车迎面开了过来,货车前部与自行车接触,崩的一声,老爷爷跌倒在地,而孙子的脑袋却被大货车碾过,一场重大交通事故就这样发生了。事故发生后,老爷爷抱着头已压扁的孙子,悲痛地喊叫着孙子的名字,让人感到多么痛心。车祸是无情的。尽管后来死者亲属得到了合理的赔偿,但这位老人却永远地失去了心爱的孙子。多惨呀,多悲呀,也就是为了这几秒钟,这个家庭留下了永远的悲痛。
同学们,假如这位骑自行车的老爷爷能够遵守交规,下车过马路,这起交通事故就会避免;假如他能看一看过往的车辆,慢那么几秒钟,这起事故也就不会发生;当然,假如大货车驾驶员车速慢一点,那这起事故也有可能不会发生。但我们说的只是假如,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同学不也经历过一些风险吗?有的同学不也有过事故的教训吗?
这起事故,这位大货车驾驶员也要负一定的事故责任,但还是那句话,赔钱不赔命。哪怕就是判驾驶员几年刑,让他坐几年牢,那被撞死的小朋友却永远地离开了人间。讲到这里,我要把第一个段落归纳一下,好让同学们能记住: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安全;宁停三分,绝不能争几秒时间抢道争行;人不能与机动车相碰,一碰就不得了!
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是: 在同学们中存在哪些事故苗头。
尽管我们交警每年都来给大家上交通安全课,尽管你们的家长们千叮咛,万嘱咐,叫你们"慢点儿,过马路要当心";尽管学校的老师经常提醒你们注意安全,但有的同学嘴上答应好的,行动上却不一样。下面,我举一些经常看到的交通违法事例(以前叫交通违章,现在叫的是交通违法),请同学们对照一下,看我讲得象不象。
镜头之一,占道行驶。放学了,一城区某中学的学生们骑着自行车,蜂涌出校门。许多学生不是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帮,并排地在机动车道上行驶。有的学生还招手叫伙伴从后面追上来。追上来干什么,勾肩搭背,边骑车子边谈笑。同学们啦,这种行为是很危险的。在分道行驶的马路上,自行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如果骑自行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要负相当大的责任的。我们的同学们为什么要冒这个险?万一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后悔不及了。
镜头之二,穿越公路不走斑马线。同学们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设"斑马线" 就是专门让行人通行时有安全保障的。 我们通常讲的斑马线是生命线,就是说机动车见到斑马线上有行人通过时,都要主动进行避让,不可以与行人争道抢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斑马线,就是考虑行人安全穿越公路的。但我们有的同学,根本不把这条规则记在心上,而是我行我素。我要过马路,车头一拐,有的甚至手势都不打,旁若无人的横冲直闯。这种做法的危害性是很大的,一旦被机动车撞上,后果也是不得了的;
镜头之三,骑自行车时手攀拖拉机的尾部。这种现象,在农村道路上经常看到,其中不少是中学里的学生。这些学生可谓胆大惊人,万一拖拉机突然刹车,万一拖拉机与其它机动车交会,只要一失手,就会失去平衡,发生交通事故,是典型的事故苗头;
镜头之四,双手脱把,相互追逐。有的同学自持骑车子有"本事",双手脱把,在公路上骑得很快,显示自己有水平。万一有个特殊情况,你反应再敏捷也来不及,不是自己跌跟头就是撞别人。还有的同学在公路上开展速度比赛,自行车骑得很快,你追我赶,这种危险游戏,千万玩不得;
镜头之五,坐在别人的车子上突然跳下车来横冲公路。不少的同学是由大人接送的,有的坐的是自行车,有的坐的是三轮车。到了学校门口,有的同学不看道路上有无车辆通行,从车子上跳下来就奔学校大门,这也是相当危险的。上半年发生的一起事故,我再讲出来让大家听听。一名男孩,去某乡的小学上学,这天,他奶奶骑着小三轮车送他去。到了学校门口不远处,这名小学生从三轮车后面跳下了车,没有观看道路上有没有过往车辆,埋着头就横穿公路往学校冲。这时,正巧有一辆汽车开来,由于太突然了,汽车虽然踩了刹车避让,但还是将小学生当场撞死。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吗?这可是真人真事啊!
镜头之六,小小年纪还用自行车带人上路。我们有时也看到,一些小同学骑着小自行车上路,不仅在机动车道上行驶,而且后面还带上个小伙伴。交通安全法有规定:未满12岁的儿童不准骑车上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执行这一规定,认为自己已经会骑车了,而且后面还带人。不知道这些同学的家长知不知道这个情况,为什么不制止这一现象,一旦有了事故,后面带来的问题可麻烦了;
镜头之七,一面骑车一面吃东西。有的同学一手扶着龙头,一手拿着食品往嘴时送,有天早上下着毛雨,有个戴眼镜的女学生,手拿面包往嘴里送时,正巧遇到另一名赶路的中年人,俩人碰到了一起,女学生手里的面包掉在地上,人也跌在泥塘里,眼镜也掉在了地上。幸好,女同学伤势不重,自己爬起来找到眼镜再骑车走了。这些事情看似小事,但我们也要引起重视。万一撞的是机动车,后果就严重了;
镜头之八,步行时不靠边。行人靠边走,车辆靠右行,这是一条规矩。我们有的同学把这条规矩不当一回事,有的同学一面走路一面看书,旁若无人;有的同学还在路上打闹嘻玩。要知道,现在的机动车可多了,道路显得狭窄了,万一不小心被碰着了,后悔就晚了?
还有一些不安全的现象,我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我们认为同学们要从小就要培养起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不能直到发生交通事故再后悔。请同学们克服这些事故的苗头,做一个遵守章守纪的好学生。
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是:同学们怎样保护自己。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在关心你们的成长时,同样也要关心你们的安全。你们的家长关心你们,学校的老师关心你们,全社会也在关心你们。今天,我们来为同学们讲课,把交通安全送到你们的心里,也是在关心你们。你们要学会保护自己,才能避免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如何保护自己呢?我看同学们要牢固树立八个意识:
第一是法制意识。《道路交通安全法》已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了,你们还小,不可能一下子了解那么多的该部法律的内容。但有一条要记住,行车走路都要以安全为前提,再急再忙,不能把安全抛在脑后;
第二是防范意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虽然是一句口号,但她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铭言。防范,包含多方面,既要自己不伤害别人,又要防止被人伤害,还要防自己伤害自己;
第三是靠右意识,也可以称之为路权意识。同学们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来上学的,要记住,在划分交通标线的公路上,自行车应该在非机动车道路上通行,不能窜至充满危险的机动车道上,走路时要靠边;
第四是观察意识。同学们在由支线路面上干线时,要留心观察路面情况,做到"一看、二慢、三通过",不能掉头猛拐。上学途中,要留有充分的时间,不能匆匆忙忙赶路,更不能与机动车抢道争先;
第五是红绿灯意识。家住城区的同学尤其是要重视这一点,红灯停、绿灯行,是为了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当红灯亮起时,你千万不能强行通过,因为这时的机动车刚加速,往往会因刹车不及而发生事故;
第六是斑马线意识。前面我已讲过了公路上为什么要设"斑马线"的目的,但是,有的同学穿过公路时就是不遵守这个规定。斑马线是生命线,我们要牢记这一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第七是头盔意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许多的家庭都有了摩托车,出行方便了。但不少的家长骑摩托车时,有意无意的不戴头盔,乘坐的人也不戴头盔,万一发生交通事故,由于未戴头盔,失去了头部的保护措施,将会带来危险的后果。头盔,不是为交警戴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戴的。同学们不仅要对家长进行这方面的宣传,自己乘车时也要戴头盔;
第八是报警意识。道路上一旦发生了交通事故,同学们要尽快协助打电话报警,使交警能迅速到达现场,赢得挽救伤员生命的宝贵时间,避免道路发生堵塞现象。我还要请同学们记住,千万不能滞留在事故现场围观,要知道围观是很危险的,容易发生二次事故,围观的群众受到伤害的事例挺多的。
1、安全教育是学生健康必须
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第一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如编写安全教育口诀:“安全记心间,帮护少不了,严格听指挥、嬉戏不安全”。通过口诀经常不断地灌输和提醒学生,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2、安全教育是学校发展必要
教学安全是创设和谐校园的最根本要求,频发的安全事故会给学校带来繁琐的法律纠纷,既严重影响学校管理,又给学校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学校要深刻认识安全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善于维护教学安全,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安全教育是学科生存必然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我们再好的体育教学,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都是失败的。体育教师应注意建立健全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搞好体育教学安全,上好体育课,是关系到我们体育学科生死存亡的大事,是体育教学的长治久安的必然规律。
4、安全教育是教师道德成熟必修
教学安全要求体育教师既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更要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既应对特殊体质学生作好详细的病史记录,做到心中有数,更要时时、处处、事事以安全为标尺,对教学安全进行精细地预设、周全地考量、精巧地生成,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安全教育案例的典型性
强化课堂安全教育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多看,准备一个安全手册,随时收集素材,精心筛选、分类整理,为安全教育提供生动、典型的安全案例,提高安全教育的说服性、针对性。
案例1:某中学初一男生张某学习跨越式跳高,不按教师要求认真做准备活动、不按轮换顺序,抢先进场地练习,结果造成踝关节骨裂,休学半年;某中学一名初一男生,在教师组织学习接力跑时,私自进行单杠练习,从单杠跌落下来,造成左手腕脱臼、右手桡骨轻微骨裂,既造成身体伤害,又影响学习。
案例2:某中学的体育课上,一男生在自由活动时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块小石子投向他们一起追逐的伙伴,正中其伙伴的左眼造成左眼失明,给同学的身体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案例3:某中学一名高一女生在体育课进行前滚翻练习时,裤兜中装有的钩针扎入小腹,造成重伤。经查,学生没有按教师要求,私自携带物品进行活动;某中学一名初一男生在耐久跑练习中,从前面同学左侧身体超越,同学被绊倒,造成手掌、膝盖不同程度擦伤。
案例4: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张某在200米跑测试中突然倒地,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后查明,张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顺利被该中学录取,家长、学生故意隐瞒了病情,结果给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
三、安全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化,必然导致学生对安全学习兴趣的不浓,安全教育应注意形式新颖,主线清晰,围绕安全操作中心,多渠道进行安全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1、安全教育内容的专题化
安全教育中应根据模块教学、运动竞赛等需要进行专题化(如跑、跳、、投、跨、球类、游戏教学、武术、器械体操、运动创伤急救等)安全教育。辅导学生充分运用学校的宣传橱窗、阅览室、校园网、校内小报、体育运动图片展等宣传阵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
2、安全教育形式的多元化
为了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应注意进行多样化的安全宣传、教育。如通过法律专家讲座让家长明确校园意外事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鼓励家长给学生购买保险;请保健医生为家长进行系列化的安全保健讲座;发放告家长安全倡议书,开展“小手牵大手,安全知识进万家”活动。
3、安全教育过程的生成化
安全教育既要高度重视预设化教育与指导,更要注重实践中的生成化管理与应急。教师既要高度关注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的异常表现,及时发现,及早处理。要对正在进行的跨栏、投掷、器械体操、跳跃活动,支撑跳跃、滚翻等有一定危险性练习,学生不按要求练习等可能出现损伤时,教师应果断地进行“爆炸式”处理,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学生之间的冲突应“热处理与冷处理”相结合,以免引起连锁反应或诱发新的安全事件;教师要善于把违纪处理作为安全教育学生的一个时机。
4、安全教育手段的趣味化
全校性、趣味性的体育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紧急救护(如运动中暑、脱臼、急性挫伤、扭伤、骨折)等应急活动,比空洞的说教宣传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满足了个人表现欲望,又能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更使学生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创设“平安校园”。
四、安全教育考核的灵活性
为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要创设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在形式上要坚持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在考核方法上要坚持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相结合;在考核内容上要注意考核内容的综合性、典型性、实效性,要把对学生考核或考查的成绩,记入学生学习档案,并作为体育操作技能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1、不定期验收
每节体育课前或课中上用几分钟进行安全演讲、课堂提问或以默写等方式进行。
2、定期验收
体育单元教学或模块教学后,对所学所掌握的技术、技能教学中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验收考核,还可以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期末考试范围或进行材料分析说明等。
3、专题验收
围绕安全专题活动进行拓宽或延深,以加深对某个安全主题或中心的认识理解。如对单杠(双杠)、支撑跳跃教学的技术考核、安全要求及帮助与保护的安全教育与操作考核。
五、安全教育质量的实效性
体育安全教育中应坚持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集中性的安全教育统一起来,把课内教育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育、防范经常化、制度化,精心维护每一个学生的安全,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抓切入点
教师应结合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来渗透安全教育,结合项目特点抓准安全教育的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严肃对待、严格遵守相关教学规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该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都必须严格控制,为教学安全提供有力的纪律保障。
2、严格要求
安全教育应注意加强针对性,加强纪律教育,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安份守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要注重把纪律要求和安全要求、规定进行制度化、规范化,一严到底,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确保教学进程的安全。
3、强化管理
分组练习是最容易出安全事故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通过多了解、多检查、多观察、多督促、多保护,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既要关注新授内容、难度较大内容的小组,还要兼顾其他小组。要发动小组长协助教师作好分组教学的组织、指挥,维护好学练秩序及纪律,师生共同建构学练的安全屏障。如在双杠、跳马、山羊练习中当出现危险时,师生应共同行动把其抱住、抱稳,避免其受伤。
4、关注细节
单、双杠活动时要教育学生养成“没帮护不练习”、“杠上意外不撒手”的习惯。参加篮球、足球等摔倒时应快速抱头团身乘势倒地缓冲,但要避免后脑碰地损伤。跑动中学生要超越前面的学生,一定要从前面学生身体的右侧超越,同时还要严密注意是否有同学还想超越自己,成功超越后要与被超越的同学保持相应的距离后才能插入内道,避免相互碰撞。终点冲刺时千万不能跳过终点或跨一大步跨过终点,否则最容易造成摔伤或扭伤。集体性跑时速度不能太快,学生前后之间的间隔应相隔4-5米左右,几路纵队跑进,纵队学生之间应相隔1米左右,否则发生挤撞而出现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于素梅主编.体育教学安全防护技巧与案例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14
当前,在学校体育课教学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伤害事故,这一现象特别是在中等专业学校尤为突出。这一现象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工作者如何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中渗透安全教育,减少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安全第一”意识,把安全教育放于首位
体育教师在校内体育场所进行体育课教学或组织学生课外活动锻炼时,要把安全教育放于首位,要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做到安全教育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实施到位。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既要注重自身的安全,又要维护其他学生的安全;对于学练高难度的动作环节,教师要做好示范动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禁任意违规作业;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意识转化成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1、学校和体育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首先要制定好各项规章制度,如《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学生体检制度》、《紧急情况处理制度》,要用制度和严谨的工作程序来确保学生安全,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2、体育课由于在室外活动,学生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教学的组织形势有全班的、小组的、个人的,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应是一项具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教学。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体育课堂常规中规定学生准时集合上课、队列合理调动、场地器材合理布置、课堂纪律等都需要学生从集体利益出发,开始遵守、服从指挥。教师要严格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提高学生执行常规的自觉性。例:每节课上下课必须严格执行点名制度,对无故请假的和自行缺课的学生,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和家长。要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做法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从而实现“健康第一”教育观念。
3、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教学安全防范,也是课中最易引发事故的原因,所以,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再进行组织教学,消除对学生健康不利的外部因素,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三、教学中教师要把安全教育深入课堂
体育是以锻炼身体,强身健体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学科。体育课是学生技能提高与技巧掌握的主阵地,是他们健康学习和幸福生活的起点,是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良好开端。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把安全教育渗透其中,可以避免或减少学生在体育课中受其伤害。
1、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教师要对这节课的安全状况,做一个分析,排除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如:课前教师检查运动场地、器材是否安全;同时,要检查学生着装:不让学生穿牛仔裤、带跟的鞋子等进入活动场地,避免学生扭伤关节,损伤身体;还有的是佩戴多余饰物和身上不该装的尖锐的器物和有危险的佩饰,这些都会带来运动损伤。再者,不能在同一个场地做几个项目的运动。如有的同学踢足球,有的同学在做其它的活动,踢球就容易碰到其他同学给其他同学的安全带来威胁,这些做法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
2、教学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择适当教学内容。
目前的体育课程标准能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空间,在许多存在危险教学内容如体操类,教师可适当降低难度,以适合大多数学生能接受为目的选择教学内容,也不必因为考虑到危险性而避开这些内容教学。另外,从安全地进行体育教学出发,可适当选择改变教学方法。也可选择适合学生运动的项目来代替。可以按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发展。
(2)进行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安全措施的落实,教学内容的安排、场地、器材的利用一定要合理。针对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提出预防的措施和要求。体育教师要做到课前提前沟通,协调好各种环节,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场地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体力情况,随时调节体力较差的学生的运动量,防止自伤或互伤。同时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老师要认真组织教学,杜绝放羊式的教学,教师切记不可擅自离开教学课堂。教师要处理好突发事件。学生一旦发生受伤,根据不同情况,即时进行处理,做到三快:即快抢、快救、快送医院,把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3)课后的放松、即时总结工作。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差,生命安全容易遭受不法侵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使他们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努力为学生营造安全、文明、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尽到应尽之责。
新课标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的公民、过健康积极的生活。与原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增加并突出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新课标规定,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现生命的价值;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这些规定成为新课标的亮点之一,也标志着对初中生的生命教育在我国起航。
加强对初中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1.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生命的可贵,正确处理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死悲欢,珍爱生命,感受生命的喜悦,体验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师能够将生命教育融入思品课程,并通过教育教学研究,主动探讨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与策略。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
3.构建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使生命教育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
4.认识生命现象、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捍卫生命尊严、实现生命价值。
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看,毫无疑问,安全教育是一根很重要的主线,它贯穿了教材始终。例如,七年级上册中有:《多彩的生命世界》、《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迈好青春第一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七年级下册中有:《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等内容;八年级上册中《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做个聪敏的消费者》、《在交往中完善自我》中讲到的“谨慎择友”“正确使用互联网,从中汲取有益信息,结交良朋益友,抵制不良诱惑,避免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八年级下册《养成亲社会行为》中讲到,“有时帮助他人可能会有一定危险,在帮助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讲到“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等;九年级第一单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第四单元中《人生追求无止境》等很多篇目都与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紧密相关,集中体现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内容。
2)不在教室里打跳,翻越门窗;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戏,身体不靠栏杆且使身体重心外倾或用力拉扯栏杆。3)不在宿舍内点蜡烛看书。人疲乏入睡后,蜡烛容易引燃蚊帐、被褥,引发火灾。4)离开宿舍时,人走熄灯、关闭电源。5)不在宿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个别同学顺手带回实验用酒精,藏匿在床铺下,如有滴漏,可能引起起火或爆炸。6)课间活动不追逐打闹,不带刀子、棍棒等管制器具进入校园,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三、 小结: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校园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快乐地
《科学》课程提出让学生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世界,了解生命的轮廓,形成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知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设有健康与环境专题。主要有“了解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性传播疾病及其预防措施;了解环境毒物和防毒的措施”等内容,并在活动建议中,要求调查传染病的传染方式;收集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资料,出专题海报,请有关专家做报告。科学教师在进行科学课程教学的同时,要将安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强安全意识。科学课程中的安全教育是指实验教学安全、用电安全、自然污染物的防范以及传染病预防等方面。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一、在科学实验过程中进行实验安全教育
科学实验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因素。因此,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好实验的准备以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①要严格按教材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对所用药品、器材要于课前检查并进行预做,确保药品、器材、安全有效,不得让过期变质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药品进入课堂。②教师上课时要认真组织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在课前认真组织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让学生对实验内容及步骤熟记于心,并教会学生必要的实验安全知识及处理安全事故的知识。③上课时先讲实验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并对重要操作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演示。④在上课过程中进行认真指导和全面监控,以确保学生安全。所有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课中认真实验。严格遵守实验步骤,不懂就问,有问题及时向教师汇报。⑤实验室要加强有毒、有害、有腐蚀性药品的管理。药品储存、放置要规范,使用、操作要规范,给学生指导、讲解要详细规范。教师负责向学生讲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讲清楚药品(特别是危险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的注意事项,预防学生因操作使用不当而酿成危险或出现中毒受腐蚀等伤害事故。教师通过对实验要求及过程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要求严谨,一时的疏忽就有可能酿成祸患,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准确操作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对其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在电学知识教学中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七年级与八年级的课程中都有电学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八年级课程中就有一节是专门介绍家庭安全用电的,这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白安全用电的重要性。随着电器种类的增多,家庭用电中存在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后才能培养学生在平时生活当中正确处理用电事故的能力,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家庭安全用电意识:①通过生活中实际的例子进行教育。如一些大型工厂的火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注意安全用电而导致的,我们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安全用电的意义所在。②让学生列举他们所看到的或自己碰到的由于没有注意用电安全而带来的危害及隐患。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进一步加深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③引导学生讨论。如果家庭电路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时候该怎么做,让学生明白当发生漏电或触电的情况时切勿擅自行动,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如当发生触电事故时,在保证救护者本身安全的同时,必须首先设法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然后再进行抢修工作。安全用电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学会安全用电,培养他们在遇到事故时冷静对待所面临的困难并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维护生命的意识。
三、在环境污染知识教学中进行人体健康安全教育
人体对环境中某些元素具有惊人的富集效应。镉为已知的最易在体内蓄积的有毒物质,镉的不断累积,可使接触者产生各种病变。急性或长期吸入含镉烟尘可引起肺部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乃至肺癌,镉还可引起肺、前列腺和的肿瘤,这些都是由于食物链和生物富集放大的结果。现在,各种类型的传染疾病不断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环境受到了破坏与污染。因此,在介绍环境污染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机结合相关的传染疾病的介绍及预防和控制,让学生明白平时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四、进行预防疾病传染的安全教育
初中科学九年级下第三章“人的健康与环境”中就介绍了健康的含义,常见的传染疾病与预防等内容。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怎样才算健康,之后展开讨论,最后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如有些学生认为强壮的体魄才算健康,也有些学生认为心理的健康才最重要,当然也有些学生认为生理上与心理上都健康才能称之为人体健康。教师在这时可以借助于学生的想法从反面来教育学生,假如你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的心理,也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你的生活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此时也会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意义。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再提出:平时我们的身体健康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哪些物体?很多学生都会想到带有细菌和病毒的物体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凶手,此时教师可以从细菌和病毒两方面对常见的传染疾病进行归类,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有破伤风、肺结核等;病毒引起的最典型的传染疾病就是流感,除此之外还有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我们结合比较熟悉的流感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得了流感,你会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传染给别人?学生的回答有的说戴口罩,有的说去医院及时治疗,有的说尽量在家休息少去公共场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从中也使学生明白一个人患了流感后会传染给别人,因此流感是一种传染疾病。
教材中还有一部分重要的内容是介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回答:有哪些途径可以传播疾病?有不少学生都会想到疾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使学生明白传染病还可以通过饮食传播,也可以通过皮肤和血液进行传播,教师最后再进行总结,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即带有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当传染病流行时,只要切断其中任一环节,流行即可终止。
最后让学生讨论我们平时有哪些具体措施可以预防疾病传染?学生根据刚讲过的传染病的传染环节会回答远离患者、增强免疫力、平时的物品要注意消毒、接种疫苗等具体措施。整堂课中我们从何为健康出发到如何预防传染疾病,使学生明白了如何预防才能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预防疾病传染的安全教育。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安全教育不仅可以使实际教学更加具体有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加了安全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120-03
一、什么是课堂安全感
安全感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多见于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中。①同时,该概念也在多个心理学流派及其理论之中提及并且论述,但对于安全感的具体概念定义也由于各流派所持观点不同而有所差别。安莉娟和丛中针对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中的安全感理论进行总结,概括性地提出: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感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②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指出:心理的安全感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③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因而,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是个体要有“充分的安全感”。④
关于课堂安全感的含义,笔者认为,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够乐于自我接纳,具备对于课堂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二是教师能够具备掌控课堂的能力,自信从容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高效学习。
二、教师课堂不安全感的形成因素
在课堂上,学生需要安全感,教师也需要安全感。⑤有研究者提出:学生心智发育不完善,而教师心智发育成熟,应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课堂安全感。正因社会大众对教师课堂不安全感现象的忽视,因此有必要对其形成因素进行探析。影响教师产生不安全感的因素表现在社会背景、学校环境和管理、教师自身因素三个方面:
1. 社会背景层面。包括四部分:
(1)社会重视理解程度不够,增加教师课堂不安全感。当前社会教师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一方面社会对于教师的期望程度普遍较高,要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程度和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开始怀疑教师存在的意义,宣传“读书无用论”,否定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成果,甚至认为教师会禁锢学生的思维,阻碍其个性发展。
近些年来,教师和学生本该和谐共处的关系不断受到挑战,一系列事件将教师这一角色推到风口浪尖上,特别是将个别现象放大化,以偏概全地将个别教育现象放在所有教师上,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心理不安全感,以至于其在课堂教学中充满了畏惧心理。另外,有些教师对学生不正确的言行举止充满了恐惧,甚至有的教师进入课堂后面对学生上课讲话、睡觉、玩手机、不用心听课的现象不敢批评教育,生怕学生“出事”,但出于教师责任心和义务,又不能坐视不理,该种矛盾心理加剧了课堂上教师的不安全感,以至于常常令他们焦虑不安。
(2)家长与教师的矛盾,增加教师课堂不安全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途径,这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同样,离开了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也不完整。如今,每个家庭孩子数量较少,众多家长的精力集中一个或者两个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在智商和情商、知识和能力、生理和心理上全面发展,也更加看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个人能力的发展都力求前列。与此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能力素质有限,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反而将希望全权寄托于学校和教师,希望教师能够代替其教育孩子,错误地打着旗号“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教师”,将教育的重大责任和义务全部落在教师的身上。无论是面对家长的“过分期盼”,还是家长的“过度放权”,家长和教师的矛盾始终存在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一定程度削弱了教师课堂安全感。
(3)教师工资待遇水平低下,不利于教师思想稳定。教师职业从产生开始就是清贫的代名词,尽管国家多次将教师收入提高到与公务员同等级别,但广大教师群体工资待遇仍然低下,影响其工作热情。有的男教师不得不在课余时间兼职以维持家庭开支,故而无法将精力全部用于课堂教学中,以至于课堂上时刻担心由于备课不够好而无法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处于忧虑之中,课堂不安全感明显。
(4)教师聘任制改革,加剧教师课堂不安全感。教师聘任制改革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革,力求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启动学校内部活力,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学校用人制度。不少学校在实施教师聘任制后,教师的创造力和危机感有所增强,但由于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并未达到预期中的效果,反而出现了种种问题,如,失去监督和权力过分集中使聘任制丧失公允,“末位淘汰制”的滥用加剧了竞争的负面性。⑥教师聘任制改革后,大多学校粗暴地以学生成绩好坏、合格率多少、升学率高低来评价教师,片面地以分数论英雄,采用末位淘汰制来对待教师。这一评评价机制不仅增强教师危机感,同时也加剧了其在课堂上焦虑和不安全感,反而不利于教师教学的正常开展。
2. 学校环境和管理层面。学校环境,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或者是学校整体氛围,尤其是学校的心理环境会对师生的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博尔洛夫认为:教育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生活环境中一定的内部气氛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定的情感态度,一般称之为教育气氛,并把它理解为情感、情绪及对教育的好感或厌恶态度的总和。⑦好的教学环境能够使教师保持心情愉悦,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地提升;差的教学环境则会影响教师心情,进而将此种情绪转化为不安全感带入课堂中,不利于教学地进行。同样,在学校的管理层面上,公正严格、公平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增加教师信心,消减其内心的不安全感,也能够帮助学校创建课堂安全感。
3. 教师自身因素层面:
(1)新老教师的内心焦虑。科技进步导致学生掌握的信息不再局限于课堂中,教师的知识难以和社会发展同步,尤其老教师而言,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新型多媒体教学,长此以往,老教师的课堂无助感和不安全感攀升。对于工作经验不丰富的新教师而言,对教学不熟悉,课堂信心不足,担心自己教学无法得到学生认可,出现课堂焦虑和不安全感。
(2)教师自身家庭影响。教师家庭生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工作效率,教师与家人关系、对待子女问题等一系列家庭琐事,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分心,进而产生负面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对于教育的热爱程度、职业认同感、工作责任心与事业心、教育理想与追求,也会诱发其不安全感现象形成。
三、构建有安全感课堂的措施
学校教师群体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科学素养,面对课堂安全感问题,一般均能正视并建立良好的应对措施。构建有安全感的课堂,提出良好的应对措施,需要教师自身内部调节与学校管理者外部调适双管齐下,缺一不可。
1. 教师自身内部调节:
(1)正视问题,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课堂不安全感问题,每个教师都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应对。首先,教师群体面对课堂不安全感问题,要有明确的认识,要认识到问题的产生不是自身一方面造成的,也存在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个问题是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回避的正常心理现象,因此,不必过度紧张与焦虑,妄自菲薄。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课堂上存在不安全感问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从自身和外在两方面寻求原因,保持心态积极乐观,采用科学的方式与技巧,从而理智有效地解决问题,切忌将问题不管不顾,任由其发展,避免造成更恶劣影响。
(2)加强学习,提高知识能力水平。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教师理应用这种知识授予学生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从而全面独立地发展。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自身知识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要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与学生发展相关能力,做到给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双重教育,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3)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加强沟通和宣泄。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人充分发挥应有的潜在能力,提高活动效率,提高心理协调水平,促进身心健康。⑧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关系包含相互关心和帮助、相互信赖和理解,有助于舒缓教师的不良情绪,并得到友谊和力量,恢复信心,减轻心理压力,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课堂上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心理状态。因此,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加强与周围朋友的沟通和交流,适时宣泄不良情绪,是教师应对课堂不安全感的有效手段。
2. 学校管理者外部调适:
(1)真正关心教师心理状态。当前教师心理亚健康现象越来越明显,学校管理者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态,并提供及时帮助。学校在制定新的制度时,应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特殊性,在安排教学任务(下转116页)(上接121页)时也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避免给教师过多压力。
(2)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增强教师心理归属感。良好的校园环境,平等互助学校团体,能使教师保持愉悦心情并激发教师创造性,增强心理归属感;而消极的校园环境则会导致教师游离于学校之外,从内心深处排斥学校,排斥课堂,更不可能有良好的心理归属感。
(3)科学管理,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学校管理部门应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科学管理教师。针对目前不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改革,避免“分数一刀切”、“唯成绩论”,教师业绩评定时考虑多方因素,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相结合,真正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4)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其心理成熟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都优于学生,但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课堂不安全心感现象。如何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学校的环境、制度、管理要多从教师心理发展角度考虑,以人为本,真正关心教师;二是聘请专业心理工作者,组织心理讲座,进行心理辅导和理疗,帮助舒缓焦虑,缓解不安全感,创造条件让教师自我调节,认真倾听教师心理的呼声。
注释:
①叶浩生.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②安莉娟,丛中.安全感研究述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698-699.
③阿瑟.S.雷伯.李伯黍译.心理学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④安莉娟,丛中.安全感研究述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699.
⑤刘冬岩.创建有安全感的课堂[J].课堂与教学,2013,4:61.
在节目中,通过案例分析以及专家的讲解,让我了解了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应该怎样自救。比如火灾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迅速找到安全通道,尽量是身体贴近地面;有浓烟时,应用湿物捂住口鼻;若身上着火了应在地上打滚,将火扑灭。在农村,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照看。所以许多小伙伴都在没有父母照看的情况下私自结伴去河边游泳。在这时,溺水的情况就常常发生。由于溺水者缺乏自救知识,不知道应该把自己的口鼻露出水面,因此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当溺水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盲目的下水营救,应该呼喊大人相救。
为了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将中小学安全教育提到重要位置,孙建国对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撰写了“将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的建议。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认为这个建议提出的问题有代表性,措施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积极向上级机关推荐,刊登在吉林省人大常委会《代表之声》2012年第73期上。
孙建国建议:将上下学安全、预防溺水、饮食安全、消防安全、应对自然灾害、校园安全等中小学生涉及到的安全知识纳入教学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特点,编写材;规定必要课时,并将学生安全教育成绩计入期末乃至升学考试总成绩。同时,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掌握避险逃生技巧,在灾难来临时,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创造出生命的奇迹。有关部门非常重视这个建议,认为它为我省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全方位保障学生安全,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6年来,孙建国先后提出了加强互联网监管、维修老旧楼宇照明设施等5条建议,得到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工作中较好地落实。
“科技兴院,打造特色品牌”
骨伤医院在专科技术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但处于市医院、中心医院、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等大型知名医疗机构和遍地开花的社区医疗门诊的包围之中,中医骨病专科优势和品牌特色没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所全省骨伤专科医院中规模较大、人均收入较高、传统特色突出的医院曾一度滑入低谷:技术停滞、收入下降、职工工资得不到保障、人心涣散,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2003年4月,昌邑区卫生局党委对该院领导进行了调整,组成了以孙建国为院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
“科技兴院,打造特色品牌”,在院班子会上,孙建国提出了医院发展方略,得到了班子成员的一致赞成。孙建国和班子成员,坚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办院方针,带领全院职工踏上了诚信立院、质量建院、科技兴院、勤俭办院的二次创业之路。
在节目中,通过案例分析以及专家的讲解,让我了解了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应该怎样自救。比如火灾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迅速找到安全通道,尽量是身体贴近地面;有浓烟时,应用湿物捂住口鼻;若身上着火了应在地上打滚,将火扑灭。在农村,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照看。所以许多小伙伴都在没有父母照看的情况下私自结伴去河边游泳。在这时,溺水的情况就常常发生。由于溺水者缺乏自救知识,不知道应该把自己的口鼻露出水面,因此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当溺水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盲目的下水营救,应该呼喊大人相救。
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学生安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我认为讨论式教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提供了师生集体研究探索问题的条件和环境,在安全教育这个广阔的知识海洋里,能利用集体的智慧接触到更多的领域。
一、 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和优点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
讨论式教学法是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师生共设问题的情境,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采用师生间、学生间讨论答辩的方式,进行多向性互动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优点
通过课堂讨论,面对面的交换信息、想法与意见,促使信息多向交流,给学生提供了接受知识和深入理解的机会,发扬了教学民主。一场良好的讨论中,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同学们的观点作出反应,提高评价自己和同学论证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活跃学生思想。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要求
(一)精心设计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讨论问题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同学们对很多内容都会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甚至有的同学曾经亲身经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也就难以激起和诱发探究的欲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讨论欲望和积极性,使讨论成功,精心选择一个与同学们密切相关且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十分必要。可以针对学生的共同经历,也可以是一个热门事件。在是非的十字路口,将学生置于既有话可说,又能各抒己见的状态,这样才能展开一场真正的讨论。当然,教师应该在讨论之前指导学生进行课本的预习以及相关资料的阅读和收集,这是进行讨论的基础。
(二)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引导整场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简要的记录,记录讨论中的主要观点,以备总结之用,可以把当天讨论的问题或内容写在黑板上,学生可以了解讨论的进展,如果讨论偏离了主题,可以提醒同学们好像已经离题了,让大家重新回到主题上去,同时还要防止讨论变成激烈的争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三)讨论准备结束
教师可以这样来宣布讨论的结束:“在我们总结这些观点之前,最后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然后进行小结,即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讨论的小结应该让学生明白整个讨论的过程,强调2-3个主要内容。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要进行辩证的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同时要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和研究。对于在讨论中发言的同学,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因为这对进行下一场讨论学生的发言的积极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但讨论式教学法并不适用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所有环节,而且相同的教学内容会花费更多的教学时间。因此,最好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例如消防安全和自护自救等环节应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同学们不仅“知”,而且“会”,从而达到该门课程的最佳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媛,蔡明.教学方法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