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专题研究意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F01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4(C)-0129-01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河北省迁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广大农村户均一人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目标,全市农村劳动力人年均收入显著提高,但和国际劳工组织所倡导的实现人的充分就业、体面就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一、迁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近年来,迁安市狠抓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尤其是在中等城市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不断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坚持以发展促就业,以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据统计,截至到2009年底,全市总农户15.8万户,农村劳动年龄总人口34.8万人,从事非农产业19.2万人,有就业愿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2.8万人。
二、迁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
一是转移的渠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已由过去养殖业、乡镇工业和建筑业为主的结构向工、商、建、运、服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二是转移的时间由临时性、季节性向固定性、长期性转变,基本上是实现了长期的稳定就业。据调查,目前迁安市从事非农产业农民17.3万人。其中从事长期、固定性工作的人占75%,从事临时性工作占25%。三是转移的地域以市内为主、市外劳务输出对农民吸引力不大。随着中等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迁安市小城镇和民营企业吸纳能力逐渐增强。2003年以来,仅迁安市新建钢铁企业就累计吸纳了农村劳动力近7万人就业。但从市内地域情况看,由于资源、区位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各乡镇之间劳动力转移水平差异较大。四是转移的层次由体力型逐步向知识、技术型转变。以前迁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以外出从事装卸、搬运、挖土方等体力劳动为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劳动力就业观念陈旧,择业竞争意识不强。首先,认为只有到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才叫就业,不屑于去商贸流通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就业;其次,农民因循守旧走出去闯市场自主创业不去想也不敢去做。2、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较差。目前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90%以上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大多数没有专业技能,劳动力供给与市场需求难以匹配,限制了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3、劳动力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待提高。受师资、场地、教学设施及农村劳动力的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迅速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还不太现实,技能素质的提高还需要一个渐进过程。4、就业性别歧视问题依然较严重。
四、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综介前人的研究成果,结介实际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本研究对于专业认同概念的界定更加倾向于土顶明所作出的定义,即所谓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和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表现为学习者结介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诸多专业中将某一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而将其他专业视为他者,甚至希望自己成为该专业杰出者一样的人的反应。
对于专业认同,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内容和方向上存在一些小同。在国外,山于专业选择的灵活性较大,因此学者并小是单纯地研究专业认同,而是将专业认同与职业认同相结介,将认同的概念具化到某一职业领域中。例如,对于教师、医生、律师等职业的认同。在我国的高校中,专业基本上是一贯制的,大多数学生在上学期间几乎小会改变所学专业。一旦学生小了解甚至小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会严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成绩小佳。另外,专业认同感小高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对自己所学专业小认同而被迫在毕业时选择其他方向作为自己的职业,这无形中也是对于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广大青年学生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损失。
就整体而言,我国学者对于专业认同的研究并小丰富。而对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领域的研究目前相对缺乏。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特点和影响因素的探讨,为提升这一群体专业认同的水平下提供对策研究,同时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乃至就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体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北京体育大学三个年级小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45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个别调查和集体调查相结介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在进行问卷调查时对样本量较多年级的学生进行个人真实信息采集,以便进行后续追踪研究。
1. 2研究方法
对于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前人有相关的探讨,本研究在周靖一《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介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和特点编制了调查问卷。问卷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问卷 (共20题),第二部分是专业感受问卷(共13题),第三部分是职业规划问卷(共21题),第四部分是人u学变量(共11题)。其中前三部分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方式,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选项依次赋值1-5分。
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问卷共20个条目。题目为五级李克特形式,1表示“完全小符介”,5表示“完全符介”。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922,问卷的四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61. 6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专业感受问卷共13个条目,题目为五级李克特形式,1表示“完全小符介”,5表示“完全符介”。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879,问卷的三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65. 1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职业规划问卷共21个条目,题目为五级李克特形式,1表示“完全小符介",5表示“完全符介”。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927,问卷的三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68. 3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 3统计与分析
采用EP工DATA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9. 0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GO. 05表示显著性差异,PG0. O1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
2研究结果
2. 1问卷回收率及样本量情况
45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407份,有效回收率90. 44%,其中男生191份,女生216份,研一233份,研二102份研三72份,因各年级招生人数小同及受到高年级学生外出实习和找工作等因素影响,研二、研三学生样本量少于研一。
2. 2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整体状况
如表2所示,专业认知和情感问卷最低得分为33分,最高得分为100分,这一问卷整体样本的标准化平均分为3. 74分,高于中间分值3分,表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整体的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程度较好。而在三个问卷中,生涯规划的标准化平均分值相对于其他两个问卷略低,但是也高于中间分值。这说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整体状况中等偏上。
2. 3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小同因素影响下的差异
如表3所示,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性别、年级、工作经历、自评所学专业冷热程度等因素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专业选择方式和家庭来源因素上并没有体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1)在性别因素上,三个问卷均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且男生在三个问卷上的得分均值均高于女生;<2)在三个问卷上均表现出了三年级分值最低,一年级分值最高的特征;<3)有工作经历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整体水平高于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4)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为热门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明显高于认为是冷门的学生;<5)小同的专业选择方式和家庭所在地对于专业认同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显著性差异;<6)体育院校专业类型包括学科类(体育理论类专业,如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新闻等)和术科类(运动技术动作类专业,如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等)两大类,两个专业类型在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生涯规划问卷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对于专业感受问卷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7)在是否跨专业考研因素上,只有生涯规划问卷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且跨专业考研的学生的分值高于非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这体现出了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对于未来发展规划的意识和水平相对较高。
3讨论与分析
3. 1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整体程度较高,调查问卷中所涉及到的三个问卷在满分为5分的评价体系中,其标准化平均分都高于3. 5分。在三个问卷中生涯规划问卷的得分相对较低,这主要与体育院校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学生主动进行生涯规划的意识小强有关。
3. 2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中男生的专业认同度要高于女生。这可能与当前就业形势有自接关系,山于婚育等客观现实问题的存在,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于男生更为青睐,女生在求职过程中的难度要明显高于男生,这就导致了女生对所学专业的社会竞争力缺乏信心,专业认同度下降。
3. 3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随年级的升高呈负相关,即年级越高其专业认同度越低。这与秦攀博、傅蕾引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年级的增长,毕业就业等压力伴随而来,而所学专业与就业竞争力之间关系的小匹配会导致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下降。
3. 4相比一自在学校读书的学生,有一定工作经历再次回到校园的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要更高。这主要有两方而原因:首先,有过工作经历再回到校园读书的学生在选择就读专业时会更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第二,这部分学生在回到校园后会更加珍惜学习机会,更加专注于所学专业。
3. 5在前人对于综介类院校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中,专业选择方式、家庭所在地这两个因素都对专业认同度有明显影响。然而它们对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度并没有明显影响,这可能是山于体育院校专业特点与普通院校有所区别所致,同时与研究过程中采用的问卷和研究对象小同等因素有关。
3. 6从跨专业(即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小同)考研学生和非跨专业考研学生的对比来看,他们在专业认知与专业情感、专业感受两个问卷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涯规划问卷上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要优于非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这可能是山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思考,因此在报考研究生时选择了自己更感兴趣的专业。
4结论与建议
4. 1结论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整体程度较高,男生的专业认同度要高于女生;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呈现年级越高其专业认同度越低的特点;有工作经历的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要更高;专业选择方式、家庭所在地等因素对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度并没有明显影响;小同专业类型对于学生的专业感受有一定影响,但是对于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以及生涯规划影响小明显;跨专业考研的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更强,相关知识储备更丰富;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冷热门的评价自接影响专业认同度的高低。
4. 2建议
<1)优化体育院校研究生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应当与社会整体发展和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相结介,对小符介社会发展需要和无法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专业作出相应调整。打破招生人数和比例一经确定就多年小变的模式,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灵活调整招生比例,增加需求旺盛专业的招生比例,减少需求萎缩专业的招生人数。从而适应社会需要,减轻后续就业压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9-0128-02
1 专题教学研究概述
专题教学(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被翻译为“基于项目的学习”、“专题导向的教学”、“以专题为基础的教学”或“基于主题的学习”。纵观国内外关于专题教学的研究文献,专题教学的主要理念是以建构主义、认知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种真实的教学情景,配合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主题为主要形式,以主动建构为活动主线,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主题也称为问题或者专题,内容覆盖多学科领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多种学习和研究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生产或创造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实际能力。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国际教育技术协会)的Dave Moursund从专题教学的构成要素角度将专题教学定义为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创作探究完成开放性任务的过程,学生对任务具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权,任务内容跨学科设计,任务的完成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学生是主体,以团队的形式围绕主题,利用信息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作为设计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提供资源和建议。
专题教学形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是主体,主要以小组合作或协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2)强调真实情景,以本学科教科书或大纲要求为指导,主题设计跨学科领域;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4)专题探究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并非在单一学时内完成;5)专题成果是一系列和专题相关的个人作品或者小组作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与总结,专题教学设计按照授课方式和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专题教学;一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专题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第三种是完全基于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模式。
2 专题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国外关于专题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早,很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中小学校联合起来一起开展专题教学的研究,并建立了大量的专题学习网站。在基于课堂的专题教学模式中,国外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某一专题的教学时,教师设计一系列与专题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可以通过活动的参与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
国内对于专题教学的研究起初大多应用于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中小学开展专题教学开始是在文科性质的学科教学中,大多集中于课堂进行,比如语文专题教学,课堂上以专题的形式,学生之间进行研究性学习。随着研究的深入,专题教学被普遍用来实现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期刊网上搜到的相关文献分析,我国对于专题教学或者专题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大多集中在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利用和评价上。
江苏省大多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即大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各个学校安排的课时数各不一样,但是课程结束后大都要求学生参加江苏省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者国家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各个学校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通过期刊网查询,很多大学老师或者学者专家对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教学手段的改进如多媒体教室、网络远程教学、自建教学平台等;教学方法的改进如任务驱动教学、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分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内容的改进如更新知识内容体系、针对本校学生自编教材、增加第二课堂、改革课程内容体系等,教学模式的创新如1+x+y的模式、学科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知识整合的模式等。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大量引用了专题教学模式,比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几个院系的专业教学就是采用了专题教学法,专题教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有多个学科老师共同组成一个专题研究小组,学生在专题活动中学习一系列和专题相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这种专题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穿插于不同学科之间,认识并掌握各学科的特性与共性,并对各学科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合,最终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 艺术类高职生计算机基础课专题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
结合艺术类高职生的培养目标和学习特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题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
1) 针对大纲要求和社会需求,对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分类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不能偏离大纲要求,但是也不能僵化和牵制于大纲内容,社会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知识更是层出不穷,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应用于社会。所以要对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内容结合大纲要求和社会需求进行专题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学习者,由于认知风格、学习环境、个人背景等有所不同,学习内容和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比如理工科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遍比文科性质的学生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都比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强,而艺术类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既不同于理工科学生,又不同于文科专业的学生,这就需要针对艺术类高职生的特点和要求,对专题内容进行筛选和定位。
2) 结合艺术专业,确定专题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梅瑞尔(Merill)在美国权威教育技术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以下五种教学基本原则,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者参与真实问题的解决;学习者原有知识与新知识有联系,且受到激活;知识是以展示的方式呈献给学习者;学习者运用新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整合(迁移)到现实生活。毕竟计算机信息技术只是大学课程里的基础课,而且学时很少,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不怎么重视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迟到早退、逃课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专业课程,计算机作为一种应用技能,本来就是为生活和学习提供辅助,专题内容的范围可以涉猎于多门专业学科,至于内容的深度,可以根据所要掌握的计算机技能适当拓宽。与专业结合,解决现实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学习效果更加实用。
3) 课堂教学为主,网络专题教学为辅
专题教学的设计过程是否具有可行性,首先要看本课程的学时是否足够;其次要看教学资源和配备设施的状况。笔者所在学校的课程设置,由于学时较少,机房资源有限,故采用课堂教学为主、网络专题教学为辅的形式。教师需要把课堂教学中的专题教学设计过程、每个专题需要的课时分配以及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专题教学的研究性学习等,都需要重点分析和研究。
4) 基于校园网,以专题的形式整合网络学习资源,建立专题学习导航与评价网站
专题教学的结果是一系列与专题相关的个人作品或者作品集,有效的反馈或者评价可以更好地让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有效学习的程度。以专题教学目标为依据,建立每个专题的评价指标。专题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价依据放在校园网的专题学习网站上,以专题为类型,以作品内容为依据,把与专题相关的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专题学习导航。基于校园网的专题学习导航和评价网站,方便学生查到信息,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也是一个很好的总结与交流。
5) 在专题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于学习技术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和学习能力
专题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和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品质,也是信息社会每个成员必备的生存能力,是创新能力与终身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的培养能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学习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个人专业学习的效果和今后的发展。
4 总结
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几乎是每个高职高专学校都要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在高校中普遍不受重视,而且应试教育意识比较严重,课程教学方法传统老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能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大有人在,但是通过考试未必就能达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没有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反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生越不喜欢该课程,教学效果就越不好;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就越觉得这门课程没有学习的必要。专题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 谢幼如.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4(5).
[2] 谢幼如,余红,尹睿.基于专题网站的开发性学习模式的行动研究[J],电话教育研究,2004(11).
[3] 柯清超,马秀芳.基于学习对象的专题学习资源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4] 姚军.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11).
[5] 刘荷花.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8(6).
[6] 唐朝霞.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5).
[7] 葛茂松,富春岩.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5(4).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特点及意义
理实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近些年在高等院校教学中进行探索、创新、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大胆突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关注探索学习的过程,融教、学、做于一体,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职业技能。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它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实现了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
土木工程学科传统的教学体系由基本教材、配套讲义、多媒体资料组成。配套讲义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规范。多媒体资料包括工程案例、授课视频、动画资料、模拟试卷等。实践课程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在理论课程后进行的实践课程,在时间上是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地点、教师相分离,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本课题的理实一体化是要做到①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融为一体。②教学情境和教学手段融为一体。做到空间和时间上的理论与实践并行。
在大土木工程中,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工业民用建筑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是建筑设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暖通、电气构成建筑设备,建筑设备与建筑学,结构专业组成建筑整体,如图1所示。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内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给水工程、排水工程构成给水排水工程与科学专业的三大专业主干课程,是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为建筑给水排水方向的学生就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技能支撑。
图1 建筑组成图
本项目将立足于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为例,创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将这种模式应用到土木类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应用型专业课程,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通过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对国内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体系的基本组成、发展和应用状况获得全面系统的了解,获得初步的工程实践技能,为成为适应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雨水系统,热水系统,小区及特殊建筑等几大系统。每个系统自成一章,所有章节可分为三大步骤:管网布置、水量计算、水力计算。如图2 所示。
图2 教学步骤
在这三大步骤中,水力计算属于前续课程《流体力学》、《给水管网》、《排水管网》理论知识的演变,学生可以较快地实现该知识点的迁移。水量计算和管网布置属于全新的内容,属于工程实践,涉及规范最多。如何将规范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是实践的主体。本课题的解决思路是:弱化理论,加强实践。在管网布置上加大教学力度。
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要研究和落实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① 理论教学真题化,实景化;本课程所有章节选择同一实际工程案例,从卫生间洁具布置,到生活给水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消火栓系统布置,从一个卫生间拓展到一层楼再至整个楼层,逐步提高整个建筑的认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熟悉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对工程整体的掌握,案例要选择得当,小而精,比如:某市11层商住楼,具有公共建筑和住宅的功能,可以包含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在课下布置作业中,以学生的宿舍楼为主,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观察。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专业软件,天正,理正,REVIT软件进行现场模拟,比如:卫生间中给水排水管道的连接,以及相应的三维管道系统。尤其是REVIT软件中的相机以及漫游功能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达到让现场走进课堂的效果,如图3所示。进一步拓展学生软件应用能力如三维透视图的绘制等,进一步开拓学生创新能力。
图3 三维管道系统
②课堂实践多样化;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实践环节,达到讲授、听课与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具体实践环节如下:随堂见习、课外实践、实践操作。
随堂见习: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去观察本教学楼内的卫生间里洁具布置,以及生活给水排水系统,消火栓系统,随后在课堂上分析管道的布置方案,结合最新规范,讲解现在的布置变化,以及规范的变化原因。还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观察教学楼外部的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判断给水管路的接入点。该种教学方式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以及对施工图绘制的掌握。
课外实践:给排水所用的管材与设备,管件种类繁多,学生根据图纸作业,列出工程材料设备表,利用课余时间到建材市场或网上咨询各种设备(水箱、水泵)、管材及附件(金属管材、非金属管材)的种类、价格,提交一份安装造价分析报告。
实践操作:建立一实验室,一卫生间内布置了洗脸盆,浴盆,小便器,大便器(蹲便、坐便),让学生进行洁具的安装,管件、附件的连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尺寸感。让学生了解不同管材的连接方式。
通过以上几种实践方式让课堂走入现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行,增强了直观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表1 教学与实践安排表
整个教学过程中,如表1所示,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践让学生掌握了理论,设计,施工,造价等方面的知识,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③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实现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相关专业建筑学,结构工程,暖通空调和建筑电气知识的了解。在授课中加强专业之间的联系,全方位做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实一体。可以将该种模式逐步应用到本专业课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以及土木工程专业《建筑设备》等课程,《建筑设备》中的暖通和电气内容可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在电气教学内容中,布置教室的照明线路,以及整个教学楼的配电线路。
3.效果总结
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
(1)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资料的查阅和实践的设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2)通过对校园建筑中给水排水工程的观察和设计,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了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拓展了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配合能力。
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一、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有一定范围,主要适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二、教学组织难度大。对于小课堂30个左右学生比较好控制,对于大课堂难以实施3.实训室设备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教学改革,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研究更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 张德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文化教育市场,2012(5):113-115.
[2] 范建波.理实一体化教学视角下的教师能力系统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93-95.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它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其优势所在。但一体化教学毕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完善,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二、焊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1教材老旧,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焊工的传统培训过程中,也有理论知识学习部分,但理论教育和实习操作是分开的,教材也是分开编制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开设的时间较晚,很难找到与之相匹配的教材,只能选用一些老旧的教材,期望弥补教材上的不足。但这些教材中,很多知识点是重复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资源浪费,而且在讲授过程中很难由一人完成,容易造成知识上的脱节,达不到一体化教学的目标。
2教师专业技能不过硬,无法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完全打乱了原来的教学方法,一些理论知识掌握牢靠的讲师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不够或者操作技能熟练的技师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又比较薄弱。有的学校配备的双教师,即每个专业配备专门的理论传授讲师和实习技能培训技师,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之间根本没有教学上的联系,在新模式下也就很难较好地配合。
三、如何改进焊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1编写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材
为了更好地实现焊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可以依据传统的教材,将各个模块的知识重新整合,注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完美结合,编写出新的教材。新教材的教学安排中可以分不同的实习环节,在每个实习环节中对所接触到的具体焊接方法进行相关的理论讲解,实现理论和操作的同步教学。
2增强对教师的培训以及教师之间的良好配合
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以使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焊接操作熟练、理论掌握牢靠。原来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讲师可加强对其焊接操作的培训,原来操作熟练的技师可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在焊工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同时掌握了理论知识和相关的焊接手法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与此同时,可加强理论传授教师和技能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使他们能根据相互之间的不足作出改进,提高一体化教学的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TV734.2 文献标识码:A
1 基本参数
转轮体直径:SΦ4242mm。转轮体高度:3235mm。叶片轴孔直径:Φ1450mm。叶片数量:5片。转轮体重量:99吨。
2 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转轮体外球面加工工艺研究。(2)转轮叶片轴孔加工工艺研究。
3 具体内容分析
3.1 转轮体外球面的加工
根据现有的设备情况,转轮体外球面的加工可选用两种机床,一种是带数控功能的新型立车,一种是普通立车,不带数控功能。对于没有数控功能的立车,我们只能采用传统的靠模加工方法,这就需要制造一套靠模和靠模刀架,加工时靠模刀架走靠模加工球面;而具有数控功能的立车可直接编程加工。
3.1.1 转轮体外球面的靠模加工工艺
利用靠模的加工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加工工艺:转轮体反放在立车卡盘上,找正;装靠模和靠模刀架;靠模按转轮体找正相对一致;靠模刀架走靠模加工球面。
方案分析:此方案必须制作一套靠模及靠模刀架。对于桐子林水轮机转轮体,其转轮体球面高度达2500mm,则根据理论计算,靠模的大小在2600mm×800mm,而且这么大的靠模必须增加支撑以防止其变形;对于这个靠模来说,其他机组的转轮尺寸也很难与其相吻合,也就是说,靠模无法再使用。这样就决定了靠模加工的工装制造费用将是很大的。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不使立车刀架碰到转轮体,靠模刀架上的滑动刀杆至少为(2×球面高度+刀架宽度),对于直径4m的转轮来说,刀杆长度为1800mm左右。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刀杆较长滑动会产生不水平而产生变形,靠模也因受力产生变形,这就使转轮球面加工精度变低。由上分析可以看出,靠模加工转轮体外圆的加工方案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加工方案。其成本将是很高而精度却较低。
3.1.2 转轮体外球面的数控加工工艺
转轮体外球面利用数控立车加工,具体加工工艺:转轮体倒放在数控立车卡盘上,找正;按程序加工球面。
方案分析:此方案不用制作任何工装,完全能使用机床现有的刀架对球面进行加工。而且数控程序为转轮体中心截面,即为加工圆弧的程序,数控编程也比较简单。从加工刀具上来说,也可以省去一套特制的靠模刀架,从而使用立车自带的刀架,仅需再使用一个长度足够的普通小刀架即可,保证加工到转轮最低点时立车刀架不会碰到转轮上。
3.1.3 加工方案对比
对于以上两种方案,我们可以做一下比较:
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靠模方法加工转轮体外球面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加工方法,虽然操作比较简便,加工效率较高,但由于需要制作较大的工装,所以其成本远比利用数控加工的方法高,而且他的加工精度也比较低。所以对于有数控机床的生产厂家来说,还是安排在数控立车上加工更好。对于有大型不带数控功能的立车,我们建议对立车进行数控功能改造,使其更适合国内及国际水电加工的发展要求,而且其长远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
3.2 转轮体叶片轴孔加工工艺研究
对于水轮机实际运行要求来说,转轮体叶片轴孔的尺寸直接影响到整个转轮的受力和出力,这就提出了转轮叶片的尺寸轴孔加工的重点:(1)每个叶片轴孔中心线必须水平一致,这样能保证叶片的受力大小一致;(2)叶片轴孔中心线应与转轮体球面最高点截面水平一致,这样能保证叶片与转轮体的间隙一致,在叶片全关时叶片肩部不会碰到转轮体上研伤转轮体。
加工工艺分析:叶片轴孔的加工我们采用立车加工时,直接在转轮体上刻转轮体球面最高点的水平线,精车完毕后划线加工的方法。
转轮体经过粗车平面及球面、粗镗叶片轴孔后进入半精车序。在半精车完毕后,我们通过数控找球面最高点,在转轮体上用尖刀刻出转轮体球面最高点的水平线(普通靠模加工的立车,以靠模上刻的水平中心线对刀,在转轮体上刻出最高点的水平线),此水平线就是叶片轴孔中心的节圆线。在划转轮叶片轴孔加工线时,以此水平线为基准线。半精镗叶片轴孔完毕后,将球面上的叶片轴孔中心线引至叶片轴孔内,防止在精车时,中心线被车掉。
在精车时,仍以所刻水平中心线为基准找水平(普通靠模加工的立车,也应将靠模上所刻的水平中心线以此线找水平)。或将转轮直接放在已经车好的等高垫筒上,以此水平中心线找数控程序的零点(球面最高点),其他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也以此线为基准进行精车。精车完毕尖刀重新补刻出水平中心线与原线一致。
精车完毕,仍以所刻水平中心线为基准,划线,精镗叶片轴孔。
从上面的加工程序我们可以看出,立车刻线已经完全能保证我们前面所说的叶片轴孔加工的两个重点的要求。划线仅对叶片轴孔分度上有一些精度上的影响。通过精细划线,我们完全能保证轴孔分度的弦长误差在1mm以内。水轮机在叶片全开运行时,叶片倾角一般在0-3°以内,基本是水平的,水平方向误差1mm对两个叶片之间开度影响基本为0。
这里有一点要提到的是,精镗叶片轴孔时,也可选用普通镗床和数控镗床,对于直径Φ1350mm叶片轴孔来说,需要配备有效长度700mm以上的滑枕,而滑枕较长对镗出的叶片轴孔的圆度也有较大影响,其加工效率也比较低。
4 工艺及经济效益分析
艺术类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直观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般离不开具体形象,就是记忆、创作和想象练习也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深入观察的基础上的。学生主要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大多数教学内容都是直观形象的,如美术教学中的静物写生、模特写生、作品创作;设计教学中的包装设计、广告招贴、室内设计、建筑规划;音乐教学中的话剧、小品、舞蹈等。教师的教学资料大多是数字的图形和数字格式的声音(音乐),即使有纸媒体的图形或文字,现在通过数码拍摄或扫描,也很容易得到电子文件。学生最后完成的作业、作品主要都是通过视觉的形式进行传达的。还有,艺术类专业的作业或作品的评议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对于同一件作品不同的老师可能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多对一的讲评对艺术类专业教学就很有价值了。
一、网络集体教学具体架构和模式
1.网络集体教学所需的软、硬件条件
首先要配置高容量的网络服务器或租用服务器,还需建立一个动态网站,网站要具备网上教学管理、资料上传、实时课堂等功能。具体来说要建立师生远程即时的交互式交流、展示、评议、评分平台,即“在线课堂”,其中包含有学生课内设计作品和课外项目的网络展评与修改,学生绘画作品与作业的网络展评与修改,学生音乐和舞蹈等表演作品的网络展评,美术、设计、音乐教学区以及评分系统。为辅助“在线课堂”而建立虚拟美术馆和虚拟音乐厅,即图片、音频、视频网络展示。
2.师生远程交流、评议平台和虚拟美术馆、虚拟音乐厅
师生远程即时的交互式交流、展示、评议、评分平台,也就是“在线课堂”。“在线课堂”具有师生注册、后台管理、实时课堂、建立课程专题、上传下载、远程交流、集体评分等功能。需设有绘画作品展评、设计作品展评、表演作品展评、其他艺术作品、美术类教学区、设计类教学区、音乐类教学区等模块。在各个相应模块中教师可以上传大量的教学资料以供参考和下载,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或制作过程中的作业来进行讨论,老师和学生可以在主题里自由评议和交流。学生也可以提出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关老师进行一一作答。老师还可以上传教学录像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
为配合网络教学,需建立虚拟美术馆和虚拟音乐厅,即图片、音频、视频网络展示。虚拟美术馆内分三个区:国外名画馆、中国名画馆、学院师生作品馆。虚拟音乐厅也分三个区:国外名曲厅、中国名曲厅、其它表演艺术厅。这样可以形成网上的“卢浮宫”和“悉尼歌剧院”,可以进行网络展览和网络音乐会,为教学提供大量实时参考资料。
二、网络集体教学是一种多对一的新型教学模式
网络集体教学主要运用了数字技术、视频手段、即时交互式交流来进行教与学。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直观性、多媒体丰富性、浏览时间随意性等优点来辅助教学,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创作与展示之间的关系。老师和学生能够随时进行丰富生动的作业、作品展示和无时间、空间限制地进行师生交流、同学交流,学生也可以在没有教师干预下的自主性地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达到多对一的集体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课堂”进行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成绩管理。教师将课程课件上传到“在线课堂”,将图片、文字、视频等教学资料上传到“在线课堂”,学生可以及时的浏览和下载,并根据课件及教学资料进行自习和巩固。学生将作业、作品、项目在虚拟空间中展示出来,课程主讲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评议、指导,指出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办法,其他相关专业的所有教师都可以对该作业或作品进行评议和指导,而且也可以根据常规的评分标准打一个分数,为主讲教师提供一个参考。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老师进行交流,并将修改后的作品再展示出来进行对比、探讨。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学习、帮助、指正。同学们还能进行轻松有趣的跨专业学习和研究,从而达到一专多能。这样一个学生的学习可以同时接受多个老师的指导,还可以接受不同年级、甚至不同专业方向的同学的建议和帮助。
三、网络集体教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1.丰富的艺术资源收藏与展览
配合网络集体教学而建立的网上美术馆和音乐厅,形成了一个长期开放、参观方便、高效传播的展览厅、视听厅。它具备了现实生活中的展览厅、视听厅的大多数功用。教师教学需要的许多教学资料可以不再用移动硬盘考来考去,不再担心可怕的病毒,只需直接在美术馆或音乐厅里点击打开。学生也可以随时查询、下载自己需要的参考资料。教师和学生也可以不定期的在网上开办“展览”和“演唱会”。
网上美术馆和音乐厅不仅能促进师生学术交流,增强学术氛围,提高学术水平,还能充分提高师生学习和创作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可以拓宽全校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修养。 利用网上虚拟的美术馆、音乐厅观摩学习、查询资料,改变了以往枯燥的学习方式,它还主要为老师教学提供了丰富而方便的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了没有地域限制,没有时间限制的参考资料查询。
2.自由与直观的展示与学习
艺术类网络集体教学的模式主要特点除了多对一教学外,就是自由和直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除了用真实姓名外也可以用网名,可以避免认为自己作品不好而产生的“害羞”。老师和同学指出作品的缺点和改进意见时除了用真实姓名外也可以用网名,这样匿名的交流也许可以见到更多的“真话”和“直中要害”。在展示模块,不管是美术、设计、还是表演,都可以以图片的方式分类、集中展示,只需要一到两次点击就可以浏览,非常直观、方便。师生修改、删除自己的主题也非常方便、快捷,一切都是可见即可得。
3.营造全民学艺术、全民懂艺术的氛围
网络集体教学的建设与改革,把艺术、科技与教育三者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学过程必须高效率地传递大量信息,而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储存和传输大量的多媒体信息,能使全校各个专业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共享网络所提供的教学素材和资料。网络集体教学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互式地传播大量的信息,这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和大信息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还能营造全民学艺术、全民懂艺术的氛围。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谢幼如等主编.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家全.网络与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陈丽.远程教育中教学媒体的交互性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04,4.
1 概述
自然界的能源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很多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但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减少,如煤、石油、林业等,人们所能利用的能源逐渐转向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运用,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不可再生能源由于其自身的因素,还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这些物质会污染空气,破坏自然,其次不可再生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由于其特性也注定不能为人类长期依赖。所以,妥善利用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在可再生能源中,水能是人们最为熟悉的能源之一,它不但贴近人们的生活,并且较为经济。水能具有取材容易,用之广泛,对环境无害的特点。水能发电技术被广泛应用,产电量日渐增长,能够满足生活、生产的需求。水资源被得到了广泛运用。文章以某水电站水轮发电机为例,对大型轴流水轮机的工艺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2 基本参数
转轮体直径:Φ2850mm;
转轮体高度:2080mm;
叶片轴孔直径:Φ1250mm;
叶片数量:4片;
转轮体重量:30吨。
3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包括:(1)对转轮体外球面进行加工工艺的研
究;(2)对转轮叶片轴孔加工工艺的分析。
4 加工工艺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转轮体外球面的加工,对转轮体外球面的靠模加工,转轮体外球面的数控加工,转轮体叶片轴孔加工。对其加工方案进行细致对比,使其对轴流式水轮机转轮体加工工艺有更全面的了解。
4.1 转轮体外球面的加工
对处理转轮体圆形表面的问题通常会用到两种立体车来进行处理。这两种立车包括:一般立车和数控加工。一般立车是传统方式,目前依然被广泛运用,多用于比较老旧,更新设备迟缓,建立时间较久远的工厂。这些工厂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技术的限制,技术较为传统,对于这种立车要使用传统的靠模加工技术。这对于人工操作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而另一种数控功能的新型立车则是结合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利用了信息技术,使得设备的应用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操作起来更加便捷迅速,并可利用数据编程完成圆形表面加工。
4.2 转轮体外球面的靠模加工工艺
利用靠模加工工艺使得转轮体反放在立车卡盘上,找正,装靠模和靠模刀架,靠模按转轮体找正相对一致,靠模刀架走靠模加工球面。
方案分析: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加工时则无法使用到数控功能,这就需要一套靠模,靠模刀架,并在工作开始之前有合理的计算,对靠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设计。在这里,靠模的变化会很大,比如说如果靠模设计较大,那么就要在其上面增加支撑,不然会发生变形。靠模过大还会给机组之间的组合造成不符的情况。靠模则失去了使用价值。可见利用靠模来加工会增加很多在工装制造上的费用消耗。加工中,为避免立车刀架碰触转轮体,靠模刀架上的滑动刀杆至少为(2×球面高度+刀架宽度),对于直径3m的转轮来说,刀杆长度为1500mm左右。对于大型机器伸长度和操作面积也会随之增长,靠模刀具也会产生变化,发生变形。由于重力和自身力的影响,其运行路线也会发生较大改变,使得转轮球面的加工精确度发生变化。综上所述,靠模加工转轮体外球面靠模加工工艺存在争议,并不是十分理想。靠模加工事倍功半,成本较高,但精度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4.3 转轮体外球面的数控加工工艺
具体加工工艺:转轮体倒放在数控立车卡盘上,找正,按程序加工球面。
方案分析:此种方案所用到的是数控立车。其不但能够节省了组装的步骤,还能够直接运用现有的刀具进行加工,省时省力。除此之外,还避免了重新制造靠模等大型设备的精力和实践,也为其节省了开销,减少了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避免转轮运行到最低处时发生碰撞,需要事先准备小刀架,此后通过数控程序的操作,使其机器按部就班的运转即可。工作省时省力,也提高了精度。
4.4 加工方案对比
对以上所述的两种方案,现在进行详细分析与对比。(1)靠模加工方案:优点包括:机床的费用较低廉,方案比较传统,操作上较为简单。不足之处包括:在工艺上需要加工一套比较大的工装,并且其工装缺乏通用性。加工精度和效率并不高。(2)数控加工方案:优点包括:其加工精度比较高,操作便捷快速,无需重做工装,省去大量时间与开销。不足之处包括:机床小时费用很高,其设备成本不低,加工效率不理想。
综上所述,靠模加工属于传统工艺,最为普通和古老,原理简单,通俗易懂,容易操作但存在较多缺憾。比如,其成本昂贵,存在较多浪费。数控立车的成本则与其形成鲜明对比,其成本低廉易于接受,并且精度较高。数控立车是一种廉价的现代型工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5 转轮体叶片轴孔加工工艺研究
转轮体叶片轴孔的加工对于水轮机整体运行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影响到整个转轮的受力与出力。在其加工中要重点注意的是:(1)要保证叶片轴孔中心线的一致性,当其中心线保持水平一致时,受力的大小也会统一;(2)为了使叶片与转轮体间隙的统一,则需要保证叶片轴孔中心线与转轮体球面最高处截面一致。在叶片轴孔加工中采用立车加工,精车完毕后划线加工。转轮体经过粗车平面及球面、粗镗叶片轴孔后进入半精车序。待其完成之后,可以利用数控来确定球面的最高点。并用尖刀在转轮体上划出转轮体球面最高点的位置,也就是最高点水平线,得到的这条水平线则是叶片轴孔中心节圆线。将水平线设为基准线。等到半精镗叶片轴孔完成之后,将球面上的叶片轴孔中心线引至叶片轴孔内,防止在精车时,中心线被车掉。或将转轮直接放在已经车好的等高垫筒上,以此水平中心线找数控程序的零点。精车完毕,仍以所刻水平中心线为基准,划线,精镗叶片轴孔。
5 工艺及经济效益分析
科技的发展与腾飞是水利水电技术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基础,随着其技术的更新换代,对精准度的要求也越发严格。时代需要进步,对水利技术而言也是如此。想要得到不断的发展,就需要改革旧的技艺,学习新的知识,运用现代化科技。这也是其发展经济效益势在必行的。只有这样,行业才能不断进步,技艺才能不断更替。
6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带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对我国的水利水电行业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深入,水利设备的延伸与发展也愈发广泛。能源的充分利用带动了其进一步的发展,这也是现代化科技的今天所要面临和妥善利用之处。文章通过对轴流式水轮机转轮体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其不同的加工工艺展开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在工作上带来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我们的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进行组合教学,“认、识、做”一体化模式的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中职学生技能形成的客观规律为基本出发点,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教师在进行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实训设备,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使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的教学中互相促进,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到其中来。下面就电子电工专业课中的理实一体化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理实一体化模式的主要作用
(一)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理实一体化在电子电工专业中具有一些特殊性,与其他学科不同,电子电工专业课不仅要求合理地知识运用以及务实的实践活动,此外,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在传统的电子电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只是通过教师所提供的视频、图片进行观察和描述,无法进行实际的操作过程,影响了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技能的提升,而现在,教师运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带领学生进入车间,进行实验,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与实际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之,将技能融入理论教学之中,同时将抽象而枯燥的理论有效地转化到有趣的实践活动中。目前的电子电工专业中专业课程在“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中,有一些具体的内容和技术在课堂上很难完成。例如,在学习模拟电路操作中,学生需要到配备实训桌、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等多种部件七彩的实验室操作,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导学生学会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三)理论与实际相共存,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从一个传授者转换角色,变为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理论与实践课都由一名老师担任,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电子电工专业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有更高的关联性,电子电工专业教师需要具有专业的实践经验,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时,无法为学生答疑解惑,将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所以,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模式实施策略
(一)结合实践,营造氛围
教学理实一体化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学习环境,将课堂与工作环境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学生在单片机的原理与使用中,需要到实验基地进行查找,认真分析,进行总结。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容易产生概念误解。利用理实一体化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实验,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课程之后,学生会感受到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分工,培养团结精神
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课堂中,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任命小组长,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带领组员完成任务,重视小组合作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全体组员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之中自由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发现知识的真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提高职业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让中职学校的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例如学生在嵌入式系统开发时,教师采取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身不足,认真对待。因此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教师需要将学生责任意识、沟通能力、安全意识的形成作为重点,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电子电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将二者结合起来,是现代教学发展重要教学方法,教师要妥善利用,提升职校教学质量,培育高素质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1学生现状调查与分析
根据我市现有办学条件和招生现状对药学专业15级、16级进行了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初步接受企业教育班级人数65人,未接受企业教育班级人数148人通过调查问卷分析获知,经历过药店初步教育的学生与未经历药店初步教育的学生在调查结果方面有明显差异,大部分学生对一体化教室陈列的药品和中药标本感兴趣,感觉企业人员来讲课对学习药学帮助很大。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要求非常强烈,所以职业教育要改变目前陈旧的培养模式。通过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我们认为在校生在校期间接受相关行业的管理和技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2行业调查
为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生毕业后能够精准就业,我们走访了本地区的医药行业,包括药厂、药店(社会药房)和医院药房,并进行了调研,普遍反映上岗后的毕业生职业素质和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对所在岗位也不十分满意,不能适应岗位的管理,甚至有的时间不长就要求变更工作。这样使相关单位不能及时应聘到理想的药学人员,时而久之,因为缺乏新生力量,也就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药学人员因长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会影响自己的发展。
2探索与措施
药学专业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是促使药学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区域产业与经济,提升中职教育的产业对接水平。目前恰逢秦皇岛打造承接京津冀健康、医疗、养老产业之际,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速度更加突出,促使社会药房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本地区已有零售药店1600家,批发药店21家,人们对药学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证用药安全,需要大量有知识、高技能、懂管理的药学人才充实到一线,所以为医药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中职药学教育的一项艰巨任务。为满足社会需求,寻求适合中职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势在必行。我校药学团队积极探索药学专业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从教学的现状出发,根据药学专业发展方向及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对中职药学专业实施了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1首先要统一认识
我们应该构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人”角色,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职业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中职药学专业的人才职前教育一般是指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一般为在校期间进行的教育,主要是学习将来就业岗位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劳动技能;职后教育通常是指就业后的继续教育,包括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岗前培训时间一般为一周,内容因企业性质而定,如药店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药店组织构架、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药事法规、门店微机应用等;岗后培训内容一般根据岗位发展的需求而定,可以持续进行。职后教育直接影响到事业的发展。中职药学专业的人才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是把职后教育中的岗前教育融合到职前教育过程中,延长岗前教育的实践,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人”角色,充分消化、吸收岗前培训的内容,解决好中职药学人员就业前和就业后教育衔接的问题。
2.2建立校企合作
随着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秦皇岛健康养老产业蒸蒸日上,社会药房已逐渐承担起了药学服务的责任,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执业药师和药剂员服务质量越来越重要。为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我校与秦皇岛德信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将班级命名为德信班,强化学生的企业意识,并增强了学生与相关企业的亲和力。
2.3成立药学团队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以药剂专业为建设平台,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药剂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团队。依据专业学生人数本团队现有成员八名,均具有讲师或高级讲师职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六人为执业药师,具备双师资格。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团队成员涵盖药剂、药理和计算机三个专业,制定了药学团队岗位职责以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负责。
2.4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室
理实一体化教室划分两个区,即教学区和实训区。实训区包括模拟药店和中药标本室。模拟药店的建立对于药理学、药品调剂技术、药品零售与服务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及实训奠定了基础。中药标本室方便了《天然药物学基础》的教学。设置中药斗柜、张贴三证一照、展示药店管理制度等,让学生认识管理的重要性,了解药店管理的模式及各岗位的要求,同时也启发学生如何做好人生规划。药剂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立是校企合作的体现,拉近了学生和药店的距离,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就业岗位必须的操作技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中专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2.5将企业请进课堂
药剂班开设了企业实践课,每周一次,主要是聘请合作企业关键岗位的负责人给学生讲授药店管理方面的内容,当他们走进一体化教室,看到本单位风格的模拟药店,感到非常亲切,和学生犹如一家,可以结合现场讲解药店管理方法和制度,促进了学校和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让企业了解学生情况,便于以后的管理与沟通。
2.6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每周一次企业教育,对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对所有任课教师具有很大的鞭策作用,促动教师去了解药店,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7充分利用职业活动周活动,进行校企合作成果展示
为了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人角色,在职业活动周举行了校企合作成果展示。药剂专业团队给学生编排了的情景剧《中药调配四物汤》,指导学生认真彩排,对每一句台词认真斟酌,密切联系药学服务术语,对调配的每一步调配操作严格按岗位操作标准进行要求,让学生熟悉职业岗位、感受职业氛围、体验职业角色。学生成立了5.12练习小分队,利用业余时间一丝不苟的排练,对排练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尤其是操作技能强的动作严格要求,刻苦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构筑成了“5.12精神”,明显达到了职业教育的目的。
2.8开展技能大赛
2017年12月份,组织了药剂班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中药传统技能大赛。整个活动是先进行三周的技能培训,第四周进行大赛。项目包括中药辨认与调配及中药炮制。通过训练和大赛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学过的药学知识、提高的药学技能,同时也是教师的职业技能有了很大提高。更可喜的是有几个学生中途要求报名参加,我们也吸收入队让他们跟着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实现了他们努力学习的愿望。
2.9走进企业,感受职场
2 “一图四环节”教学模式
下面所提到的“一图三环节”复习模式是指围绕一张思维图,依据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高考复习的梯度层次,分四个环节逐步实施的模式(图1)。即从教师给出核心词汇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出发,从教师抓住关键结点,展开专题突破,再到典型例题分析,变式拓展练习,最后从师生总结知识结论,完善思维导图,到学生设疑,教师答疑。
本模式从思维导图出发,再进行重难点突破,最后回归思维导图,力求整合思维导图和专题复习2种方法的优势,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复习效率。整个复习过程都围绕着学生如何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进行。通过专题复习、变式探讨和习题演练,丰富完善原有的体系构架。
2 “生物的变异”复习课的教学过程
2.1 构建主干思维导图(图2)
教师先给出中心词――可遗传的变异,让学生根据中心构建相应主干知识思维导图,把握整体内容。
2.2 在一级思维导图的重难点展开突破
(1) 重难点1:基因突变的机理。
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基因突变因素、突变特点、突变结果基础知识进行思维导图(图3)的构建;再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组织教学,结合基因表达的知识,从基因分子水平理解基因突变所产生的相应变化,从性状水平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突破重难点;最后让学生把重要的知识结论完善整合到思维导图上。相关难点突破如下:
① 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引起碱基对替换。
② 相应基因改变,即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体现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和有害性。
③ 通过转录,产物mRNA排列顺序也发生改变。
④ mRNA的改变引起蛋白质改变吗?mRNA一定改变,如果mRNA加工后没有影响翻译,则蛋白质不变,或者改变的密码子与原来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则蛋白质也不变。
⑤ 蛋白质改变性状一定会变化吗?即使转录翻译时蛋白质改变了,但如果原来的显性纯合突变成杂合子,则性状也不改变。
(2) 重难点2:基因重组两个类型与遗传规律联系。
教师先引导学生应用教材基本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图4),再重点突破以下难点:
①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什么时期?与染色体畸变的易位有什么区别?
②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区别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所有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 所发生的时期跟自由组合定律有什么关系?
④ 比较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
(3) 重难点3:染色体畸变中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概念及其联系。
在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参考上面的框架列出相应内容,但很难挖掘出结构变异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以及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的联系。教师设计一连串问题,突破重难点:
① 缺失、重复和倒位与基因突变中的有什么区别?
② 易位与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有什么区别?
③ 是不是生物产生的配子里面所有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的体细胞里面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吗?多倍体生物都能繁殖后代吗?
④ 染色体畸变在质与量上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有什么区别?
最后再让学生把重要的知识结论完善整合到思维导图(图5)上。
(4) 重难点4:几种育种方法的应用比较。
教师要求学生对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操作、优点和缺点基础知识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特别注意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突破重难点:
① 先以学生熟悉的育种实例作为切入点,联系已学过的自由组合定律,用遗传图解分析杂交育种的过程和结果。
② 利用教科书中的图比较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分析各优点和局限性。
③以三倍体无子西瓜为例,分析三倍体不育原因及其多倍体的优良性状。
3 巩固完善思维导图
二次整合知识内容,让学生将新获取的知识重新整合到原有的体系上去。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学生增长知识和反正能力的过程,即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知识体系和能力积累过程。教师将复习的知识重新结构化、模块化,更有利于学生对大容量的知识的储存。
4 总结反思
“思维导图构建下的专题复习模式”融入了学法的革新,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启迪,学生对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究也表现出浓厚的热情。不过,这还只是一种尝试,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构建图的兴趣和习惯,教学中如何呈现更好的思维导图,如何调节学生课堂建构思维导图的速度,如何简化环节更好的优化该教学模式,如何将这种方法更大范围的应用于专题归纳,技巧归纳等,学生在课堂中是否会存在忙于构建导图而没有深入思考的现象,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