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中小企业会计存在主要问题
1.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弱化现象日趋严重。中小企业较少配备专职会计,使用兼职会计现象比较严重。中小企业业主与会计存在裙带、亲属关系,会计监督作用完全失去,从而导致财务核算混乱,弄虚作假的行为时有发生。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知识老化现象严重,知识更新较慢,远不能适应现代会计核算的需求。
2.制度缺失。内部制约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尤其是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3.会计电算化广泛普及,但发展不平衡。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使其在会计方面的应用也逐步显示出优越性,从而得到了众多会计工作者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但由于各地区、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导致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平衡,通常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效益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对会计工作的帮助也越大。
4.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差,缺乏职业道德,知识和能力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存在能力缺位和知识面过分狭窄的现象。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只具有应付日常业务的能力,缺少会计业务的整体组织和综合分析能力。
5.会计核算方法简单,会计监督不力,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发挥。会计方法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是能否全面履行会计职能的关键。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只重视会计核算、记账、算账和报账,而忽视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比如:从会计数据的来源上,对原始凭证的控制不够严格,不合要求的发票、收据甚至白条都可以。
二、建议与对策
1.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再继续教育。
会计人员自身水平的提高,是现有会计规范化制度作用加强的必要条件。只有全面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会计人员才有可能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监督深度,同时建立会计人才市场,形成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机制和会计人才的良性流动机制。
2.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会计法》及相关法规。
《会计法》对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数据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应该认真学习有关的会计法规,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以此为准则,自觉执行国家颁布的统一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营造实施相关法规的良好氛围,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独立性。
3.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财政部门应依据有关法规作好以下工作:(1)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企业聘用会计人员必须达到一定学历、持有国家财政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否则予以惩罚。(2)定期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并充分发挥其作用。(3)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最后,财政部门应督促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
4.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
(1)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①资源的配备计划;②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建立、工作分工及考核办法。
一季度湖南规模以下工业(以下简称“规下工业”)实现总产值734.9亿元,增加值24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0.5%,从资产类指标来看,资产同比增长16.0%,资产指标快速增长,企业家对于后续发展较为乐观,愿意投入扩大再生产。从业务类指标看,主营业务成本下降1.8%,较上季度降幅收窄5.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用电量增长4.1%,电力消耗指标自2016年以来首次呈现正增长。
1.2 企业利润增长较
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2月湖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71.90亿元,同比增长27.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8个百分点,其中,中型企业实现利润72.11亿元,增长25.9%;小型企业实现利润140.61亿元,增长12.6%。我们在全省监控的833家中小微工业企业数据显示,2月、3月份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加分别为6.15%、9.13%,增速加快。
1.3 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比例增加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平台对湖南省833家监测的中小工业企业问卷调查显示,50.07%的企业认为生产经营状况良好,较上月上升0.28个百分点;4.55%的企业认为生产经营状况较差,较上月下降1.87个百分点。
1.4 信心水平稳中有升
一季度,湖南省中小微企业信心指数为56.78,环比上涨1.75,同比上涨5.79,处于信心一般水平,但已连续9个季度处于扩张区间。分规模来看,中型企业信心指数为57.52,环比上升了0.23;小型企业信心指数为57.15,环比上升了1.74;微型企业信心指数为53.4,环比上升1.54。从细分指数来看,订单指数为61.21,用工指数为57.34、盈利指数为50.38、投资指数为60.74,环比均出现了小幅攀升。
2 当前湖南省中小企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受压
2.1.1原材料成本上涨较快。受近期PPI上涨影响,湖南省中小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上涨显著,三月,51.34%的企业认为原材料购入价格上涨,虽较上月下降11.41个百分点,但仍有过半的企业反映企业原材料购入价格上涨。在去年利用国家中小企业监测平台组织的企业降成本专题调研中(受访企业60余家),83.33%的受访企业认为来自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压力是企业近期成本上涨的主要压力。
2.1.2能源价格出现上涨。有48.33%的受访企业反映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价格上涨,影响生产经营和产能扩大。部分企业还反映,由于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生产需要,扩容增量配套成本高,有企业电力增容费用一年内就从20多万元陡增至800万元。
2.1.3?诙?力成本增加。受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供给减少双重影响,企业反映因高端人才缺乏需异地建立研发中心和管理中心,因熟练工人流动性大而招聘培训成本增加等,用工成本逐年翻升。同时,社保政策的刚性约束使成都成为劳动力成本高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尤感压力大。
2.1.4土地获取成本高。因用地紧张、土地申报周期长、土地获取的费用高等原因,使一些中小企业拿不到地,融不到资。同时,土地办证初期缴纳的费用不能直接抵扣,须重新缴纳全额费用,企业负担增大。
2.2 企业流动资金紧张
3月份,在对监测平台833家中小微工业企业问卷调查显示46.62%的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较上月上升3.8个百分点,其中资金缺口在20%以上的占23.03%,较上月下降0.12个百分点,缺口在20%以下占23.59%,较上月上升3.92个百分点。44.28%的企业流动资金基本正常,较上月下降2.86个百分点;9.10%的企业流动资金充裕,较上月下降0.94个百分点。
2.2.1融资难的情况依然存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不断出台,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不断推出,但抵押物不足、信用不高、经营风险等仍是中小企业在银行融资的主要障碍。三月份,平台受访企业中68.55%的企业反映有融资需求,较上月上升3.28个百分点。在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中,55.13%的企业融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较上月持平个百分点; 44.87%的企业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较上月持平个百分点。湘潭市反映目前该市金融机构贷款向“精美湘潭”建设和房地产建设倾斜,中小和非公企业贷款受到压缩,银行抽贷压贷,以贷转存,降低授信额度等现象普遍存在。
2.2.2融资成本高。企业反映,目前中小企业要获得银行、资本市场、民间借贷等资金来源,要么门槛高难获得,要么成本高。以银行信贷为例,贷款利率上浮甚至超过基准利率3-4个百分点,加之担保费用,企业申请1000万元贷款的成本平均在100万元左右,此比例已超过部分企业的利润率。
2.2.3财务费用上涨。企业反映,超过半数的货款采用承兑汇票支付,因资金周转需要提前兑现票据,贴现利息较高,企业财务成本上涨,认为“辛苦半天为银行打工,实体经济发展难”。
2.2.4大企业转移资金压力。行业主导企业为缓解自身资金短缺压力,通常采用延期支付货款等方式转移资金压力,不合理地将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本转移给中小企业。对此,57%的受访企业表示回款太慢。
2.3 企业用工短缺现象仍存在
三月,58.48%的企业反映存在用工短缺,较年初(二月)下降4.42个百分点,工作短缺的问题自年初以来虽有所缓解,但仍有过半的企业反映招工短缺。在招工短缺的企业中,招到不足25%的企业占14.15%,较上月下降0.93个百分点,招到25-50%的企业占11.08%,较上月下降1.56个百分点,招到50-75%的企业占17.45%,较上月上升0.38个百分点,招到75-90%的企业占26.89%,较上月下降0.16个百分点,招到90%以上的企业占30.42%,较上月上升2.26个百分点。
2.4 创新成本增加,发展转型受限
2.4.1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受产品市场相对稳定、技术相对成熟、创新突破难度较大等因素影响,大多传统产业企业虽有创新意识,但因技术人才储备缺乏、创新投入大、行业特殊规定等而动力不足。一些企业顾虑新产品对消费习惯的挑战及市场接纳时间长而不敢创新。如近年来国内食品行业标准更新频繁,一旦更新,企业研发的新产品就必须重新进行评审,而评审费时且耗费高,影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2.4.2自主创新风险较大。新兴产业企业已步入创新发展的上升通道, 但不少中小企业反映创新周期长、投入大,在研发初期和中期的各种金融支持缺乏,政策资金也往往难到位,靠自有资金创新,企业往往难以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和研发失败的风险。如生物药物研发投入高、周期长、成功率低,研发周期一般都在十年左右,开发风险很大,中小企业通常很难独立承担。
2.4.3品牌带动创新的能力不足。湖南省中小企业中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品牌不多,大多传统产业企业以贴牌代工方式维持生产,企业积累不丰,市场转型受制,难以推进创新。大多企业还是代工生产,缺乏通过品牌带动创新的意识和动力。
3 湖南省中小企业有效解决当前问题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3.1 提高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中小企业想要在困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提高创新意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相关投入,减少企业生产成本。其次,企业应大力引进与培养知识型人才,人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所在,高素质人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后,政府也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支持,给予一些创新研发的补助,出台相应政策予以支持,充分激发出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
3.2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态势下转型升级非常困难,各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必须突破现在的困境,找到适合自己转型的方向,实现新的发展。关于传统产业的新特点和新需求,企业可以尽量通过自身研发制造,合理营销等方式,重新定位自身品牌,增加品牌的价值和附加值,提升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企业整体的转型升级。有的企业可以通过一些行业模糊的边界与产业融合,创造出符合新需求的新产品,实现跨产业的企业转型升级。企业也可以加大对生产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投入,增加其附加值,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例如,有的后续维护要求高的大宗耐用消耗品行业,其售后服务有巨大的盈利空间,这些企业就可以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选择项服务延伸,增加附加值,降低投入与消耗,实现转型升级。。
3.3 提高企业自身信誉,加强融资能力
人无信而不立,信用是一家企业的生存之道。企业失去信用将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立足。有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减轻自身债务,获得短期利益,常常拖欠银行贷款与利息,失去以后再筹集资金的机会,导致企业自身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因此,各中小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信用意识,严格遵守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严格执行借款合同弄所有的条款,做到不拖欠,不违约。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前树立起良好的讲信用的形象,为企业后续的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3.4 企业内部构建有效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为了得到多媒体技术在河源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特别设计了如下的调查方案,针对多媒体技术在河源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从而推动多媒体技术专业在大专院校的发展,以期更好地推动河源大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调查目的
针对河源的各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了解各企业的现状,人才需求状况,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多媒体技术运用状况,从而为河源的企业今后还需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河源的各中小企业。
三、调查内容
对各中小企业的行业、产值等进行比较、统计,对各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具体地感受和了解多媒体技术专业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动态,了解河源的各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领会多媒体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河源的企业今后还需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四、调查结果
1.现状调查结果
据统计:2010年,河源市各中小企业共有37639家,总产值为28.03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16.4%,占工农业总产值22.3%;各中小工业产值12.3亿,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8.8%;各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15278人,占全市劳动力的9.6%,占剩余劳动力的26%以上。各中小企业结构上以个体企业为主,2010年个体企业产值为13.16亿元;行业上以工业企业为主,2010年中小工业产值为12.33亿元。各中小企业布局涵盖了五县一区的范围。
从东源、忠信等几个县镇的发展情况来看,各中小企业基本上均可归入下列几种类型。
(1)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企业,主要的形式有“小庄园”、“公司+基地+农户”、蔬菜基地、水果基地。
(2)依托资源优势形成的工业企业,以小水电、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与外商合资合作形成的外向型经济,以“三来一补”企业为主。
(3)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换代之机转移而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各中小企业布局分散,遍地开花,没有遵循工业布局的一般规律,造成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严重脱节;且多数企业资金少,产业规模小,缺乏特色优势,难以形成产业效应,造成产品成本高,市场难以打开,资源使用浪费。
各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安置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都处于“惨淡经营”的境况,其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
高新产业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从1995年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2.3%,而高新产业中IT行业更是以每年35.1%的高增长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口2010年增长到155.4万美元,占全河源外贸出口的27.9%。2010年,高新区发挥科技优势和科技孵化功能,预计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亿元,完成GDP25亿元,年内招商引资6亿元,至少有3个过千万元的签约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45%;引进孵化企业15家,孵化率达到10%,在孵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3亿元。服务业会以6%的增长速度发展,工业会以3.2%的增长速度发展,而农业将会以每年0.61%下降。目前河源具有市场准入条件的结构企业在127家以上,年产值195―236亿元。到2015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会增加24.6%。
2.行业调查结果
根据对河源大大小小325家企业的调查,河源的各企业所占有的行业百分比如表1所示:
3.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结果
在行业统计需求的基础上,我们走访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得出如表2所示的人才需求情况。
由此看出,三大支柱行业对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人才需求在人才招聘中始终处于前3位。
另外,我们还从中抽出一部分受调企业未来三年人才需求信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初步得出: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总量为16660人。其中最紧缺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高级研发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占紧缺人才总需求的92.8%,而高级技术工人所占紧缺人才总需求的比重最大,占37.36%;只有2.2%的受调企业把大中专毕业生作为紧缺人才。这说明随着河源市重大项目的推进和重点企业的发展,高端人才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是项目顺利实施和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但是从另一方面调查即通过对河源市中等及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调查、统计(表3)显示:职业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80%以上)从事计算机广告、多媒体动画设计、与技术支持、平面设计、策划与创意人才等岗位的工作。在计算机专业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4.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1)普遍存在的问题
①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历史原因,各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缺乏特色优势和规模效益,存在着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和提升的问题。同时,由于各中小企业大多数分散在乡镇和自然村落,不能很好地共享公共资源和快捷地利用信息资源,又存在着地域调整的难题。这些问题都带有累积性、全局性,因而调整工作进展缓慢。
②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有待开发更新,技术含量有待提高,绝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远远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
③近年来河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还没有掌握核心的技术。
(2)解决策略
①中小企业应提高企业员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不断完善其网络功能,使其随时与世界保持同步,把先进的理念和知识融入到地方特色的文化中来,从而更好地推动河源经济的发展。
②对于符合河源人才结构的企业,河源市政府应出台帮扶政策,实施严格的评估和奖励、惩戒机制,推动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③根据河源本土和地理位置的特点,应积极引进发达城市的发展理念,从企业商的投资到学校的人才的提供,除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之外,更重要的是河源企业或学校自身的符合时代的理念及发展。
五、结语
河源的经济离不开教育的支持,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帮扶,多媒体技术人才的欠缺推动了多媒体技术专业在高校的开设与壮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会遍及河源各个中小企业,并成为引进人才的一大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军,韩志强.多媒体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浅淡[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2).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小企业依靠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对新兴市场的敏锐把握, 以及大胆创新的冒险精神,在我国经济增长、劳动就业、技术创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结构变迁中的重要作用日趋显现。随着新经济的迅猛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人力资本生产要素的强化, 中小企业的优势日益突出。研究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作用、特征、 问题,为促进其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1.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1静态分析
1.1.1中小企业规模数量与效益指标
我国中小企业规模数量与效益指标, 可由1997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指标静态数据描述,如表1―1所示。表中数据说明, 中小企业的户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负债高于大型企业, 资产合计、利润总额与利税总额低于大型企业。四项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皆低于大型企业。
1.1.2中小企业结构分析
1)中小企业所有制结构分析
由表1-1看出, 国有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全部独立核算中小型工业企业的规模中,所有指标的比例皆低于国有大型企业 (表1―1右起第二列)。四项效益指标也低于全部独立核算中小型工业企业。 国有中小型企业的劣势显而易见。从另外的角度来说, 非国有的集体、私营和其他的中小企业的优势也是易于理解的。
从出货值及其构成也可说明这一问题。1995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大中小型企业, 以及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大中小企业出货值及其构成如表1-2所示。 由表看出, 国有中小型企业出货绝对值及其构成在总计中所占比例不但小于大型国有企业, 而且低于全部中小型企业的总体,这说明非国有企业推动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文汇报》2000年10月24日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整理
3)中小企业行业分布结构分析
行业内部中小企业比重大, 反映这个行业的集中度低, 反之则高。根据对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产的分析,39个行业,若以固定资产原值和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参照系,大体可以分为生产集中度高、 中、低三种类八版报道,1998年底,在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中, 国有、集体和非公有经济的比重分别是28.24%、38.41%和40.02%。
2)中小企业地域分布结构分析
按照投资和经营主体分类, 我国中小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类: 国有企业、城镇集体和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其中乡镇企业比重最大, 占80%以上。分析乡镇企业的地域分布基本上可以反映中小企业(其中小企业占绝对多数)的地域分布。1998年,东、中、西三个地区乡、村两级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如表1-3所示。
表1-3数据说明, 中西部地区企业总数、从业人员与东部企业总数、从业人员相差不多,但总产值、 营业收入、利税总额、 固定资产70%以上在东部。另外西部十省六项指标仅占总计的2.82%一6.72%,说明中小企业地域分布的不平衡,优势在东部。型,如表1-4所示。表中数据说明, 中小企业行业分布比较广泛, 占优势的行业有20多个。特别是小型企业, 两项指标有一项超过50%的行业有18个, 两项指标有一项超过60%的有14个行业, 两项指标有一项超过70%的有10个行业。
1.2动态分析
中小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和效益指标在1993年至1997年间的动态变化,如表1-5所示。
表1-5数据说明,1993年至1997年间,中小企业的八项指标和四项效率指标年平均增长率皆为负值,其中利润总额比例下降较多、引起销售利润率下降最大,其年平均下降23.50%,但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2.43%,是可喜的。
小型企业除工业总产值比例和产品销售收入比例稍有提高外,其余指标和效益指标年平均增长率皆为负值,但起伏较小。
2.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部宏观环境的负担重、融资难、支持弱, 以及内部运作的负债高、结构差、素质低、亏损多。
2.1外部宏观环境问题
一、负担重。作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中小企业常被作为弥补财政收支平衡和转嫁负担的对象,企业负担重、税费多。例如,在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标准上,对乡镇企业按销售收入的9%征收,而对国有大型企业则按2%征收,而且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地方财政困难,还把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
二、融资难。 中小企业由于资信较差,不易获得银行贷款, 而且融资渠道狭窄, 融资难度大,开户难,贷款难,结算难,长期困扰着中小企业。
三、支持弱。 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体系和支持发展的政策, 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抓大”,只对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感兴趣,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方面只考虑大企业, 中小企业得不到政策上的支持。
2.2内部运作问题
一、负债高。 中小企业不良资产严重, 负债率过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1998年全国独立核算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2.9%, 同口径小企业为66.5%,个别地区的小企业负债率高达80%以上,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资不抵债。
二、素质低。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素质较低、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人才匮乏。在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方面,大、中、小型企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分别为10.29万元、5.11万元和2.48万元。这表明,小企业的人均装备水平是中型企业的50%,仅为大型企业的25%。在人员素质方面,全国大型企业每百名职工拥有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10.46人,小型企业仅有2.96人, 只相当于大型企业平均水平的28%。在组织管理方面, 中小企业缺乏管理组织能力,生产管理上多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组织经营多处于无序状态。
三、结构差。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 中小企业多数属地方管理,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造成中小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过度竞争,造成多行业产品供大于求, 出现“结构型”过剩,产销不畅。
四、亏损多。多年来,国家对中小企业关注不够,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处于放任自流的境地, 自生自灭。由于低水平无序过度竞争,经营效益普遍恶化。1998年亏损的国有企业中, 中小企业占95%以上。 1995年至1997年全国独立核算国有中型企业亏损额分别为17.92亿元、77.54亿元和103.28亿元,而同期国有小型企业亏损额分别为39.35亿元、80.92亿元和100.77亿元。由表1-1看出,中小型工业企业的资产利税率、产值利税率和销售利润率皆远低于大型工业企业。
3。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从根本上说, 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并非仅是企业本身的问题, 而是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因此, 需要从政府改善外部宏观环境和企业自身不断创新两个方面着手,才能促进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
3.1创造公平竞争、有利于中小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
1)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改革
中小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产权不清、政企不分问题。 因此, 中小企业改革以涉及产权改革的形式为主,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 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2)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法律保护体系
目前我国尚无一部完整意义上的中小企业法律,政府各部门管理中小企业无法可依。因此,应借鉴国外制定的中小企业法, 以确定中小企业的社会地位、发展方向和保护原则,构造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整的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体系, 明确中小企业的责任权力,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3)完善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
应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提供金融、财税、教育咨询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且融资困难的问题,有必要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要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的基金式机构,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筹资政策。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政府在财税政策方面应适当倾斜。如清理、取消对中小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对于新办的中小企业,可给予一定年限的税收减免。为了解决中小企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教育培训、科技创新、技术升级与产业换代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4)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提前、产中、产后等全方位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和推动建立行业协会、商会,充分发挥各类民间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人才培训,完善人才市场、企业家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建立咨询诊断队伍,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诊断, 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基础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通畅、便捷的信息交流的服务网络。
3.2提高素质、转换机制、增强中小企业自身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固然重要,但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和运行机制,是起决定作用的。
1)中小企业建立发展机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中小企业要与国家控股的大企业加强政策联系,以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分工合作体系;加强资本联系,以加快企业产权股份化;加强技术联系,以加速技术创新;加强产业联系,发展优势企业群;加强品牌联系,加速优质资产的低成本扩张;加强经营联系,形成跨地区、跨国度的营销网络;加强产权联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2)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6)11-0024-03
[作者简介]丁佳(1991-),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数量持续扩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的中小企业发展对增强俄罗斯经济竞争力和灵活性具有基础性作用,但其发展水平远远低于预期。因此,分析并找出影响俄罗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一、俄罗斯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苏联在解体前,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这种传统的体制模式导致大型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很高,远超发达国家。1975年,“苏联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占207%,而1000人以上的企业就业人数占661%。”[1]苏联时期,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数量较少且规模不大,导致国内消费品匮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居民生活水平不高。苏联解体后,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俄罗斯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采取“休克疗法”,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实行大规模私有化。自此,中小企业迅速发展,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据统计,“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解决的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60%左右,创造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2]根据发达国家的标准,俄罗斯中小企业总数应为300万,所解决的就业人数为2200万,中小企业产值占GDP比重应为30%以上。然而现阶段,俄罗斯的中小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远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2002年俄罗斯中小企业总数为884万,中小企业人数占就业人数比重为13%,中小企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0%―11%;同期美国中小企业总数1930万,中小企业人数占就业人数比重为54%,中小企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50%―52%。此外,俄罗斯的中小企业在各联邦区分布也不均衡,主要分布于中央联邦区、伏尔加联邦区以及西北联邦区,而南部联邦区、远东联邦区以及北高加索地区的中小企业数量则较少且发展缓慢。
二、中小企业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活跃消费市场,改善居民生活
中小企业在俄罗斯的快速发展,与政府实行私有化改革密切相关。私有化前,俄罗斯的轻工业不发达,消费品短缺,商店只能销售企业生产的商品,无论价格高低或是质量好坏,经济没有任何竞争,市场完全被国家垄断。改革后,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能够为俄居民提供基本的日用品和服务,市场商品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排长队抢购商品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给俄罗斯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大大改善了生活水平。
(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科技创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中小企业在服务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推进俄罗斯经济结构改革,解决重工业与轻工业比例不合理问题,减轻俄罗斯经济对能源的严重依赖,进一步带动俄罗斯产业结构的调整。
目前,俄罗斯的产业结构正逐步由工业型向服务型转变,这需要中小企业带动。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能够迅速适应外部环境,有利于良好的竞争环境的形成,通过激烈竞争,加速各方面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中小企业在缓解失业矛盾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据统计,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俄罗斯的中小企业创造的总营业额为187276亿卢布,同时为11412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3]
三、俄罗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政策不完善
目前,俄罗斯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完善,但市场经济的运行能力还没有完全实现,受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占俄罗斯经济总量一半左右,高于全球30%的平均水平。国有企业对市场的垄断,严重损害了俄罗斯中小企业者的经济利益。
另外,俄罗斯大型国有企业负责人由政府直接任命,易产生现象,官员腐败问题严重阻碍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调查表明,2009年,俄罗斯政府的清廉度在全世界180个国家中排第146位,被列为极端腐败的国家。[4]政府官员的腐败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主的创业热情,造成企业家们对政府信任度下降,长此以往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尽管俄罗斯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但也只是杯水车薪,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二)行政障碍过多
影响俄罗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政府的行政障碍过多,缺乏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创业者注册中小企业的积极性极易被打消。审批机关官僚风气严重,行政检查复杂,手续繁多,中小企业主利益经常受损,生存条件不佳。在俄罗斯中小企业为了克服行政阻碍而花的费用,会占到公司流动资金的10%,然而在德国,这一数字仅仅为35%。
(三)融资渠道少,税收优惠不多
在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中,对中小企业的改革并不理想,未能如政府预期一样增长,最失败之处在于专业和服务领域增长过慢。除法律制度缺失、严重、黑社会横行等原因外,关键是缺少按合理利率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体系。俄罗斯的储蓄银行和商业银行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国内的投资者和银行更倾向于向国有大型企业投资。缺乏资金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普遍会遇到的难题之一,涉及到企业的设立、购买机器设备、更新技术、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等各方面。虽有很多家银行、专业机构以及基金会宣布支持中小企业,但事实上,仅有几家银行提供贷款。受到各种因素限制,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渠道少,融资贷款困难。此外,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中小企业的举措,但由于缺乏资金,导致对中小企业投入不够。此外,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原材料,各类资源大量涌入原料型企业,中小企业往往还面临着和国有大型企业的竞争压力,这些均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俄罗斯中小企业主认为税负过重,政府对本国产品没有给予足够的税收优惠,同时灰色清关使大量的外国商品进入俄罗斯市场,致使俄本国商品在价格上不具优势,竞争导致中小企业发展更加艰难。
(四)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环境差
俄罗斯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私有化进程紧密相关,是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迅速发展的,不可避免地带有过渡经济的烙印。据统计,在俄罗斯的建筑和工业生产领域中,生产型中小企业占25%―30%,距离合理结构50%还有一定差距;有40%―50%的非生产型中小企业在商业、服务业和中介行业从事经营活动。另外,俄罗斯中小企业区域发展不均衡,这也成为了行业一体化的阻碍。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俄罗斯高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创新环境差,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规模和经营范围均远落后于欧洲国家。同时,相对欧洲企业有很多机会获得基础设施的支持,俄罗斯只有少数企业能得到国家的支持。此外,俄不断增长的中小型企业正经历着业务结构的日益复杂化与正规化的变化,对企业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四、进一步促进俄罗斯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虽然俄罗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中小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实力稳步增强,产值占GDP份额逐年递增,政府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促进中小企业为俄罗斯经济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政府方面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驾护航,俄罗斯政府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先后通过《扶持和发展小企业国家政策构想》、《俄罗斯中小企业发展法》、《经济发展与创新经济》和《中小企业2020年前战略》。但欲建设完备的法律体系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应广泛聆听并征求中小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在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给予相应的保护,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的行为,加大腐败问题的惩处力度。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的同时,加快消除行政壁垒。此外,加快机构改革进程,简化开办中小企业的手续;规范政府监管部门检查中小企业的方式方法,杜绝检查过程中的勒索行为,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对技术开发型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协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俄罗斯政府还应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扩大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并给予更多的优惠。对中小企业进行整顿,规范其生产行为,对于不合格企业予以取缔。大力发展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服务。
(二)企业方面
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应借助俄罗斯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以筹办贸易博览会、组织经贸代表团出访、举办经贸研讨会等形式不断补短板,增强自身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自身抗风险和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宫艳华俄罗斯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经济作用[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 2003(10).
[2]朱莉亚.俄罗斯政府在扶持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1.
[3]关雪凌.经济转轨进程中的俄罗斯小企业[R].欧亚社会发展研究,2000.
[4]陈新明.俄罗斯私有小企业的劳动就业[J].东欧中亚研究,1998(3).
[5]靳会新.俄罗斯小企业探析[J].西伯利亚研究,2005,32(6):28―31.
[6]高晓慧.俄罗斯经济增长中的结构问题[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4).
[7]邱莉莉.俄罗斯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2).
[8]许新. 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经济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9]付岱山,宋海冰.俄罗斯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经济, 2004(5).
[10]汪宁.俄罗斯小企业改革的得与失[J].俄罗斯研究,2001(3).
[11]冯舜华,徐坡岭.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症结[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9).
[12]Е. Г. Ясин, А. Ю. Чепуренко, В. В. Буев. Малое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ьство в России:прошлое, настоящее и будущее[M]. Фонт Либеральная миссия., 2003.
中图分类号:F235.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改变主要靠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及国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固定资产的投资相应回落,使目前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大,运营压力增大,管理难度增大,而处于市场弱势地位的众多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更是陷入了“不做工程没日子过,做了工程日子更难过的两难境地”。中小施工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责任,现笔者考查了的多家企业实际情况、存在困难及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以本文与业界同行共同探讨。
1 中小施工企业生存现状
1.1建筑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建筑业施工能力总量过大,生产能力过剩,中小施工企业队伍庞大与施工任务严重不足矛盾非常严重。中小施工企业资质又偏低,难以参与政府投资的规模较大项目。
1.2 资产负债率高,资金不足,难以揽活
现在承揽工程,一般都需要施工企业垫资。目前大部分中小施工企业都资金严重不足。尽管资金不足,许多施工企业还在甲方欠工程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保证农民工工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项目业主无力支付工程款。第二、大大小小项目都需要投标保证金,每个投标项目多则80万,少则几万,以一家中小企业为例,在投标高峰时段,投标保证金上就需占用资金上千万。第三,企业融资困难。银行不愿给施工企业贷款,即使贷了,也额度有限,对企业来说是杯水车薪。国家和省市都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但是有关部门只看到工业和其它行业的中小企业,施工企业无人过问。而施工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因为中小施工企业无物可作抵押,贷款异常困难。第四,工程款回收困难。有些业主因资金紧张而无力支付工程款。有的往往以各种理由来拖延竣工结算,使工程款不能及时结清。还有的业主通过多次审计的方式拖欠工程款,时间长达数年,严重损害了施工企业的利益。一些二、三级资质企业,工程款回收率只有35%左右。一般情况下如果工程款回收率达不到75%,就难以支付材料款,难以支付农民工工资,难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1.3 中小施工企业承担的费用多
现在,施工企业交的费用达30多项。开工前交纳的有投标保证金,一般按工程总造价2%;履约保证金,一般为工程总造价10%~15%;另外工程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排污费;文明施工管理费;河道管理费;施工中越来越多,越来越贵的检测费,竣工后交竣工资料档案费,此外还要交工程质量保证金等等。企业资质年检,各类人员证书年检及培训等,也是笔不小的开支。企业费、金的筹措,主要来源于企业的流动资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银行贷款。以微利为特征的建筑企业,流动资金本来就少得可怜,这些费金的交纳,几乎耗干了企业流动资金。
1.4 中小施工企业承担的风险多
首先是施工期间人工工资上升、基础材料价格上涨,不可避免,使目前的施工成本大幅度上升,而业主单位几乎都要求施工企业承担这部分风险;其次是工期拖延的风险,建筑工程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业主和地方关系方面的原因造成工期拖延,却无法得到相应补偿,大大增加的施工企业的成本;最后是施工措施费的风险,施工措施费目前在工程投标中都采用包干方式,很多业主单位都利用这一规则,不合理转嫁本应他们承担的风险,如不可预见的管线搬迁,管线保护,不明障碍物影响施工,不明地质条件等所有增加的措施。
2 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1 尊重企业的合法权益,保证中小施工企业的正常利润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严格限制在招标文件、合同中对工期、材料、措施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全部、无原则的转嫁给施工企业等严重影响施工企业权益的行为。
2.2 加快推进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
从调整行业结构、整合市场资源、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如何支持中小施工企业发展,如何从税收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如何减轻企业负担,如何加强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建筑业改革和发展提出具体要求,从宏观层面上加强指导。快调整行业结构布局。现阶段不同资质、不同层次的企业往往承揽相同的业务,进入相同的市场,加剧了同质化恶性竞争。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加大行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鼓励并帮助特级、一级资质企业夺标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的工程项目。
2.3 清理整顿各种税费收取项目
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减少的果断减少,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一是对国家明确取消收费项目,要坚决执行,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变相继续收费。二是建议用信用担保取标保证金、合同履约保证金和工程质量维修金等。例如明文规定,凡是被评为省级以上信用企业的,可免交上述三金。连续两年被评为市信用企业的,可免收投标保证金。建议企业证书的年检改为三年一检,并且要降低收费标准。如果三年一检,每年可为企业节省几万至十几万元资金。
2.4 对信誉较好,多年纳税守法,资金暂遇到困难的建筑企业,可缓交部分地税
当年交三分之二,次年再补齐上年的三分之一。对建筑企业实行统一的查账征收,并加大税收扶持力度。现在企业所得税税率是按25%征收,按照国家关于对中小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精神,建议对中小施工企业按更低的税率征所得税,使中小施工企业休养生息。
2.5 建议拓宽建筑企业融资渠道
施工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应享受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信誉好(市信用企业)、工程质量优、具有发展潜力的施工企业,允许多家企业合债融资,允许多家企业采取联保的方式用工程合同作抵押进行融资。建议银行和融资贷款公司,应大力向施工企业倾斜,放宽施工企业贷款和融资条件。
在我国当前国情下,结合我省现状,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省资源紧张,降低污染的重要战略决策。循环经济坚持以人为本,有效的改善环境,使企业转向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龙江,改变传统观念经济。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中小型企业资源分配少,资金缺乏,人力资源不足以及小企业没有明确的经济发展方向,企业的循环经济建设收到了阻碍。因此,文章通过研究黑龙江中小型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来分析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广服务支撑体系,实现在保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一、黑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发展背景
我省拥有丰富的矿物资源,林业资源,湿地资源。全省13个市(地)中有7个资源型城市。因此,我省是煤炭大省,石油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经济发展初期,粗放式经济发展使得我省大量开采矿物,砍伐林木等破坏生态环境直接投入到生产中,“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严重浪费资源,无可持续性,因为地域资源优势,我省形成以国有经济、大企业、重工业为主的独特的经济格局。一直以工业为主导,第一和第三产业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失衡,工业发展十分依赖资源环境,不断的开发资源,破坏了资源环境。需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投入(减量化),废旧物资再生利用(再使用),减少环境废弃物的排放和废物利用(再循环)。分别在源头,循环过程,和终端的废物提取,使之变成可再次利用的资源。
2.循环经济建设成果
近几年,我省将发展循环经济列入发展计划,将全省节约能源条例列入立法程序。目前,我省已在石化、煤炭、电力、建材、冶金、森工、医药、造纸等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大部分企业的能耗和排污都有效的得到了控制。积极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建设,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初具规模。即便如此,生态环境形势依旧不乐观,水污染、空气污染问题依旧严重。需抓紧建设工业城市附近的污水废弃排放控制,解决集中供热问题,减少废气排放,改善污染处理模式。
3.黑龙江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优势与能力
中小型企业虽然在经济领域无法与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相比,也没有丰富全面的经济链。但是中小企业仍具备其独自的特点。经济产品单一、基础薄弱、规模小、资历少等均是其短板。企业可以利用其规模小,经济单一等特点,转变为单一的专业的经济产品,新颖的模式和提升服务等立足于经济市场。正因为企业规模小且灵活性高,便于循环经济的推广。因此中小型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根本是在于控制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将单一经济产品做专业,通过推广产业的副产品获得额外经济效益。通过副产品提升的经济效益,可以稳定公司经济,发展市场规模,建立更加稳定的循环经济支撑体系模式。不可盲目构建循环经济体系,谨慎对待市场变化,中小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应该学会识别经济风险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经济企业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时,还要注意对经济风险的规避,而市场的价格变动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规避经济风险提供保障。
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紧跟政府政策的推行,因为政府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计划经济循环发展,政府的指导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机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合作,尤其是企业管理方式,为企业传统经济转变为循环经济提供动力。
在大趋势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在国有企业和大企业的挤压下,为了构建适合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就需要确切分析企业发展的困难所在,利用自身灵活的优势,合理分配资源使用,发展高效的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这对于实现清洁生产有着巨大作用,从细节到全面完成循环经济支撑体系构建。
二、循环经济支撑体系理念与理论
1.支撑体系理念的理解
支撑体系在物理知识中即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所施加的基础性或决定性的作用力。而发展且应用到经济领域时,发展经济需要依靠相关的政策、制度以及观念等。这个体系中必须存在稳定的因素,既可以促进发展循环经济,又可以稳定循环经济发展势头,体系中各部分相互起到辅助和抑制的作用,完成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任务。中小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支撑条件如财力、资源、经济重心、科技和政策等都是架构循环体系的相关因素。本文通过分析相关因素,研究架构中小企业经济建立循环性的支撑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以及节约能源,促进企业经济的长期有效的经济发展体系。
2.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是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良性循环的生产环境。因此,循环经济要有先进全面的政策制度来引导企业经济发展方向,并监督管理经济建设进程,维护环境生态和社会利益;发展可循环利用的资源,经济发展需协调自然环境以达到“投入少、产量高、污染小”的目标;利益原则统一,循环经济基于自然生态的发展,因此它具有将生产和消费的能源转化为能源的回收,不仅可以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可以满足生产,社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统一的高效率;因此,在建设循环经济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措施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将会促进整个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三、黑龙江中小企业发展经济的观念与特点
1.黑龙江省经济观念
2014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增速低于全国经济发展平均增速近7%,曾经负担的国企过多、社保过重、产业老化、部分资源枯竭、区域偏僻等历史遗留问题,传统观念是经济模式僵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经济决定经济发展,而政府在此时更应加大改革力度,转变传统观念,建立开放的,循环经济模式,顺应党的十提出的中国经济升级任务,建立服务型政府,发挥市场的作用,引导中小型企业转变模式,改变观念,建设生态绿色经济,培养企业环保意识,将市场作为主导,构建和谐的自然与经济的协调经济。
2.黑龙江中小型企业经济特点
由于国家和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因此,黑龙江省的在全省的经济市场中中小型企业的比例增加许多。在2012年的数据中,全省非公经济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781.2亿元、3208.3亿元、3036.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4%、15.0%、13.3%。中小型企业的比重增加使得企业生产改革进程加快成为必需,根据企业发展角度的分析,企业应注重从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重点来建设经济体系。随着国民经济的改革,中小型企业实行清洁生产,不仅能稳步提高经济效率,还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以在经济市场中稳定经济位置。
四、构建黑龙江中小型企业循环经济支撑体系
1.黑龙江政府对中小企业经济的支撑政策
(1)政府通过地方性环境保护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经济循环发展;
(2)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
(3)政府监督企业发展进程,进行考察;
(4)推广宣传新理念教育,技术手段创新。
2.循环经济体系构建
政府引导体系建立的同时,还需要满足中小企业发展与社会需求,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转变为政策指导,以企业自身为主体发展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投资模式。循环经济的建设应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控制资源的最低消耗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循环经济是一种尊重自然,回馈自然的循环方式,依据自然生态环境原则,以保证人类社会正常发展为前提,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
五、结语
本文从黑龙江地域资源的特性和所在企业性质为角度,分析中小型企业的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背景,说明支撑体系的概念。随着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比例逐渐增加,为增加产业利益,需要学习先进技术手段,加强观念教育,更要由政府引导与实施政策,帮助中小型企业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建立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可以帮助我省改善资源利用率,建设友好的生态经济,解决根本经济增长桎梏,促进我省企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莹.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问题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11(07).
自2010年苹果电脑公司ipad以来,便开启了平板电脑的新时代,全球平板电脑的需求也日渐增加。随着上游硬件厂商对平板电脑核心技术的突破,平板电脑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不同行业的厂商纷纷加入到平板电脑的产业中。如此繁荣的景象,让人不由联想起2005年前后“山寨”手机对整个手机市场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山寨”手机的出现是对原有手机市场的一个破坏性创新[1],使厂商的创新能力下降,然而随着市场的饱和,由于“山寨”手机厂商大多没有核心技术,在新的一轮洗牌中被淘汰出局,一时间众多厂商倒闭、转型,原本繁荣的山寨手机市场也渐渐失去吸引力。国内平板电脑行业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SWOT分析方法研究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1.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优势
(1)产品价格低、产品线丰富、上市周期短、市场反应迅速
国内中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平板电脑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价格主要集中在500—1500元,同时产品的种类上也非常丰富,从5寸至10.1寸几乎都有产品分布。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生产一直以消费者为核心,市场反应迅速,新品上市周期非常的短,令一线品牌厂商也望尘莫及。
(2)成熟的整体方案,开放的软件平台,功能多样,应用丰富
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硬件都是采用的上游芯片厂商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操作系统主要采用的是谷歌的安卓系统,安卓平台上丰富的应用,能充分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市场定位准确
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产品市场定位准确,主要面对的客户群是对平板电脑有需求且预算相对较低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对品牌诉求较低,对价格相对敏感,更注重功能和外形的因素。
2.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劣势
(1)质量低劣,售后服务难以保证
国内中小平板厂商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没有严格的标准,虽然相对低廉,但整体质量上相对低劣,同时大多数厂商都没有固定的维修中心,或者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少数几个维修中心,这根本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售后服务。
(2)缺少核心能力,自主研发能力较差
限于资金和研发成本等因素,国内中小平板厂商一般采用的是上游硬件厂商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尽在外观或者系统上进行一些改动,在平板电脑的核心技术方面基本无自主研发能力,不能针对特定的市场需求自主开发新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
(3)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
由于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在开发新品的时候往往会高度模仿市场上已成功的知名品牌的产品,这个过程就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国际大厂就曾多次针对外观专利方面的问题中国的相关企业。
3.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机会
(1)市场规模大、产业链成熟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以及早期用户的宣传,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都会对平板电脑有需求。平板电脑生产销售模式相对比较成熟,一般由专业的芯片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平板电脑公司进行外观的设计及产品的组装,然后由分销渠道进行销售,这个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对企业非常的有利。
(2)一线品牌未大规模进入低端市场、网络渠道对销量的促进作用
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主要针对低端市场,这个市场的潜在用户多,价格敏感度高,一线品牌尚未大规模进入这个市场,消费者的品牌偏好较低,这些条件都为国内中小平板但那厂商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由于网络销售渠道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买平板电脑,这也极大的促进了平板电脑的销量。
4.国内中小平板电脑产商的威胁
(1)一线品牌对低端市场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一线平板电脑厂商渐渐意识到了低端市场的重要性,对这个市场也投入了一定的关注,譬如联想电脑公司就推出几款千元价位的平板电脑,并获得了不错的销量。一线品牌大厂研发能力较强,产品质量高,售后服务有保证,这些对中小平板电脑厂商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
(2)大屏幕智能手机对平板电脑的替代作用
智能手机逐渐的朝大屏幕发展,市场上主流的智能手机的屏幕大小都在3.7寸---4.5寸之间,三星电子近日甚至推出了一款5.3寸的智能手机,这些大屏幕智能手机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平板电脑的市场造成冲击。
(3)潜在进入者多,市场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日趋激烈。
低端平板电脑的开发在技术上没有较大的难度,市场门槛相对较低,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期望进入这个市场,而现有市场品牌认知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日趋激烈。
二、国内中小平板电脑生产企业的发展策略的研究
国内中小平板电脑生产企业针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界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争得一席之地,而不被市场所淘汰,可以有以下几个策略:
1.采用精品策略,缩小产品线,专心做好一到二款精品,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纵观国内中小平板电脑生产企业的产品会发现一个特点,就是产品非常的丰富,从5寸到10.1寸各个尺寸的机器都有分布,产品和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甚至自己企业的几款产品都会产生竞争,与其他厂商的产品相比,更是同质化严重,无法让消费者形成对该品牌的认知和偏好。这局面既是威胁,又给予国内中小平板电脑生产企业以机会。
2.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技术研发能力。首先,加强技术研发是未来竞争的需要。一直以来,一线平板企业依靠其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很大程度上占据了平板电脑中的高端市场,而且随着低端市场需求增大,一线平板电脑企业进入低端市场只是时间问题,要改变这种窘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加强技术研发也是国内中小平板电脑生产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刘兰剑,司春林.低端市场破坏:关于山寨手机的案例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46-49.
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1993年我国第一家专业信用担保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成立。从1993年信用担保机构试点确立至今,我国担保行业得到了初步发展,机构数量在不断增加,年担保额也在不断提高,如下表。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性质是融资性担保机构,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专业机构,需经监管部门前置性审批许可并获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信用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全社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贯选择。自担保行业形成并开展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中小企业迈入法制化的发展轨道以及担保机构走上平稳发展道路提供了切实保障。
2010年3月,国家七部委制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用以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业行为。据统计,截至2013年末,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1.2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金额占全部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的75.8%,较上年末减少1.8个百分点;融资性担保机构为23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占融资性担保受保企业数的93.6%,较上年末增加1.1个百分点。2014年6月,财政部公示的该年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拟支持服务体系和融资环境项目共计1952项。我国信用担保行业的上述实践充分证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于改善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创造企业发展机会等方面已经并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水平的提升,有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业务已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然而,政治、经济、社会和市场等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机构、从业人员素质等内部环境仍然存在不少不良因素,影响着担保机构的正常运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规机构少,担保能力有限。例如,我国政策规定:申请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需满足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的高门槛,使得创业者们望而却步。
(2)客户信用低,反担保措施仍存在风险。若受保客户不能及时全额还款,则担保机构需承担代偿风险。
(3)担保放大倍数实际与规定相差甚远。国家规定国内担保机构的担保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而在实际中,担保放大倍数却低于5倍。
(4)担保行业法律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为担保机构提供行业行为的法律依据,而对担保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却没有相应的保护。
(5)政府对担保机构的日常经营干涉过多。大部分担保机构为政府事业单位,名义上虽是独立法人,但实际上与政府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日常运营中仍能受到政府干涉。
(6)专业人才缺乏。我国的担保业发展很快,对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亟需社会培养担保人才来满足行业发展。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及意义
第一,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互保联保的有效措施。发展担保行业,可以使中小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创新。
关键词:
上海中小物流企业;现状;对策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庞大数目占据了整个物流企业的主力,近年来由于上海的飞速发展,上海金融、贸易中心的建设和自贸区的设立无疑不为上海物流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使物流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并促进了一大批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建立与改革发展转型。
一、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现状
上海物流相对处于全国较高水平,自2009年来物流业被列入我国第十大振兴产业,加上近年来上海政府的扶持,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也得到了发展空间。上海的高速公路、航空航运基础设施等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夯实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上海自贸区一年来新设立的各类企业近14000户中,中小型物流企业约占据25%,例如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就集聚了上千家中小型物流企业。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4年上海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收入相比增长36.7%。其中2014年与2013年相比物流运输收入接近增长0.5%;仓储收入增长约9.8%。据统计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近70%只提供传统物流服务项目即提供仓储和运输等,而提供物流整合信息、物流动态信息咨询只接近30%。
二、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物流信息化程度低。许多中小型物流企业没有大型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的高集成度、专业配备的信息程序,无法做到高准确度的规划。企业事先无法相对精确合理安排任务量,而运输距离、工具、时间和费用合理设计都与信息化程度息息相关。车辆配送调度、有关运输路径规划的不合理导致迂回运输和来回空车率的提高。中小型民营物流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力量较小薄弱,信息系统更新不及时,物料信息资源获取缓慢和无法掌握运输仓储动态。基于物流系统中信息量巨大且涉及跨区域等具有变动性强的特征,物流运输中存在不可抗力等因素,落后的信息网会给物流带来严重的影响。陆运航运与航空运输的配送时间相比相对偏长,一些中小企业无法准确掌握动态信息,不能向顾客提供物流已经具体运输到哪里,是否已经配送完毕,对于一些注重时效的顾客来说,就难以维持长期合作,造成很多客户流失。并且很多中小型老旧企业主要采用的还是业务员跟单跑单的性质,靠着以往积累的人脉、信息资源来经营企业,信息化程度十分低下,不会运用网络信息资源来取得新的客户资源。
2.社会融资能力差、设施设备落后。中小型物流企业很多由于资金短缺购买不起大型成套设施,存在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对外的社会融资普遍存在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用能力小,尤其对于一些大学刚刚创业和没有基础转行开设中小型物流公司的人员,存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难,融资门槛较高,企业无法向银行等出具相关借贷能力证明,四大行的借贷手续复杂,信用社等存在破产风险。根据上海市中小型物流企业平台的借贷补助措施也并不完全包括所有企业,上海市政府目前出台政策只准对已挂牌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有相应的资金扶持措施,而不是市内全部的中小型物流企业。鉴于资金短缺不足导致的无法购买优良的设施设备,无法做到降低成本,绿色物流,节约资源,有效综合物流信息等。设施设备落后带来的影响就是企业效率低下,服务无法满足客户、社会需求,利润低下、无法经营破产等问题。从而企业无法做到继续扩大企业规模,造成恶性循环。
3.物流人才的匮乏及不稳定。我国物流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据2013年的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物流业中,相关工作从业者拥有大学及以上大约25%,高中、中专、大专学历的近42%以上,初中文化及以下的达27%。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员工缺少物流专业知识,忽略对于网络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规划。没有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明确的公司发展目标,建立明确的工作制度,做到分工明确,企业管理容易混乱。缺乏拥有专业知识配备和高技术物流专业人才的会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存在廉价劳动力,底层一些拥有高技术的基础操作人员很多存在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基层物流从业人员有些虽然学历低,但是具备良好的手工操作技术由于工资低廉,这就造成了基础人员流动大,哪里工资高就去哪里的情况。拥有高学历具备优秀的管理组织能力者在企业没有良好的待遇和未来发展空间,也会导致物流人才宁愿去大企业发展,或者选择相应待遇较好别家公司的跳槽。并且很多企业都存在家族继承制,这也是导致的专业人才短缺原因之一。
三、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对策
1.提高信息化程度,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在近年来科学信息技术不断改革创新,网络越来越发达的趋势下,上海中小企业要做到加强网络技术,综合信息管理,完善物流信息平台。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资金规模有限,投入资金较大具有风险,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采取开启物流战略联盟模式。达到物料信息资源的共享,多家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共担风险和共享收益。联盟的企业可以各自提供自身的优势条件,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形成联盟后可以补足自己的短缺,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会带来新的业务量。物流如今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必要环节,任何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的同时都需要物流。中小企业无法像大型企业有大量资金做电视广告宣传等,但是如今百度、微博、58同城等招聘平台可以给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宣传平台,提高企业知名度。中小型物流企业争取提高信息化程度,创建物流资源共享平台,预先针对市场采取调查与预测等手段,及时分析市场需求动态信息,从而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在原来掌握的物流信息基础上加大对市场信息获取,形成上海市、区、县、村为一体的信息网;充分利用快捷便利的网络技术,将上海市与其他合作省份、外贸地区建立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信息技术,融合上海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研究出适合上海本土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快推动物流发展脚步。
2.融资渠道合理化,设施设备更新。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购买设施设备更多需要考虑到企业将来的综合经济效益,是否投资与回报成正比。在采购中,购买能提高物流设施设备使用率和节能环保绿色物流的设施设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输装卸搬运仓储水平,通过高效率新机器的投入,并且运用MRP、GPS、ERP、条形码技术、射频技术,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线,进而加速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上海市政府也应加强对扶持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推出,企业也可利用近年来上海2010年世博会、上海自贸区等的建设带动物流发展,带来了更多有利企业发展的机会,合理利用投资并且注重分散意外风险。上海未来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来源可采取物流融资方式,只要合理规划避免风险,最终可以为上海中小型企业、地方银行、金融机构等带来共赢的局面。上海市目前提出了对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投入项目资金,方便了中小型物流企业之前存在的借贷难的问题。上海市政府结合了上海市内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来扶持中小型物流的发展。并且对于一些不同区县达到标准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有了一定的经济补贴辅助。
3.人才的培养与留住现有人才。首先企业要重视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具备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另外企业要懂得对人才投资培养和预备人才储备。可以和高等院校有一定和合作,在校的毕业生拥有校企合作的机会,提供实习生学习的平台。在上海国际化的影响下,吸引了国内外的不同的人才来上海。要引进这些人才,公司企业的目标规划、酬金待遇都是考虑因素。企业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物流人才懂得操作专业技能知识、善于和底下员工沟通和公司领导沟通,保障员工利益给予相应的人文关怀。企业要对在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定期学习培训,可以去大型物流企业学习考察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对于基层员工保障其工作环境,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医疗保证金、养老金、工伤抚恤金等。积极调动员工的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程培训弥补自身不足之处,在其职任其事,体现自身的价值。
四、结语
上海作为一个大都市,并且是国际金融、贸易、经济及国际航运中心,现代物流发展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和要求。本文对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物流信息化、设施设备、社会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企业应从更新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知识学习及优化信息系统等方面提高上海城市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相信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在政府扶持下,会给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更好的为上海本土及国内外经济发展做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黄晶.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5)
自从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我国的珠宝企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势头的加快,我国的珠宝企业应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良好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珠宝领域中,我国的民营珠宝首饰公司占有总份额的75.8%,其中几乎达到了71.8%是家族企业,因此,家族企业占据了我国珠宝行业的一大半,这些家族企业包括香港的周大福、浙江的日月等。
一、现阶段国内珠宝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集中度低,集中度持续下降且竞争激烈。我家珠宝产业在市场中具有激烈的竞争力,没有任何一家珠宝企业能控制市场,但我国的珠宝行业的集中程度较低,几乎相当于完全的竞争市场。(2)首饰镶嵌饰品加工业水平高,但高档珠宝产品的制作能力仍不理想。我国的珠宝产业在经历了十多年镶嵌饰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许多珠宝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制作技术。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香港就有达到90%的镶嵌首饰在中国大陆进行加工,并已经有200多个工厂专门为国外加工,其带来的年产值也达到了30多亿美元。但是许多珠宝企业只是依赖于加工而赚取一定的手工费,还没有发展成为珠宝销售的终端受益者。再加上,我国珠宝企业在高档珠宝的设计、制作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国营的珠宝企业相较于国外的知名企业来说,还存在显著的差距。(3)产品差异化小,竞争层次较低。随着二十多年的珠宝产业的发展中,我国的珠宝业已经凸显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许多珠宝家族企业也可以独挡一面。但是还应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珠宝业在加速发展的进程中虽然吸引了许多的民营资本,但由于众多的珠宝企业都没有任何的创新,没有形成自身的独特性优势,品牌的力量也严重欠缺,所以就出现了企业竞争层次偏低的现状。在诸多珠宝产品的质量相同的前提下,就很容易造成珠宝业陷入到价格的硬性竞争中。(4)中小型企业的销售方式局限于传统模式。我国内陆的中小型珠宝企业基本上都是通过家庭作坊、小工厂等加工制作,并依靠来料加工等方式而得以发展。当前的珠宝企业虽然在规模、分量上实现了大幅则提升,从另一角度来说,珠宝企业的规模得到了上升,数量也跟上去了,但是营销方式遭遇了停滞,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销售模式,仅限于初级的水平和坐山等客式的阶段。
二、中小型珠宝企业的对策
(1)树立与加盟商双赢的合作理念。中小型珠宝企业可以通过加盟商来转变销售模式。加盟商在营运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加盟商的认可与否是实施这一营销模式的一个关键。中小型珠宝企业应进一步的增强与加盟商的沟通、合作,促使加盟商能转变原有的营销理念,最大限度的减缓加盟商的重负,开拓有利于加盟商获得实际效益的营运模式。(2)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部、续打造企业品牌。中小型珠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寻求发展就要努力的打造品牌的优势,把品牌当作是一个有效且广泛的宣传方式,因而品牌管理就显得尤为关键。我国大陆的中小型企业在品牌的宣传上应大大的加强,当其形成了众所周知品牌后,就能避免陷入“坐山等客”的局限中,从而引领珠宝企业迈向新的高峰。(3)加强特许经营管理技术的探索。对于珠宝企业来说,特许经营专有技术应得到重视和加强,它并不仅仅为了获得“特许经营”,而是站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努力的实现特许人以及受许人之间的无形产权,并通过社会分工而得以实现。
三、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珠宝企业遇到了强劲的挑战,同时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此,特别是我国的中小型珠宝企业当前还处于起始的阶段,其更应该紧紧的抓住机遇,努力的改善发展的局限性,并寻求良好的发展对策,从而促使自身得以壮大,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