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探究式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1-14 00:28:1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探究式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探究式教学论文

篇(1)

1.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教授知识,只为完成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作用,忽视了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探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使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在这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先导,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化学的学习,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模式无疑是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去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学生会被某些实验的现象所吸引,产生好奇心.初中阶段的学生,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一点,有助于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紧抓教材问题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是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方案,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在完成课堂目标的前提下,利用教材中的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对于相对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后,同学相互间交流意见,选出代表来进行回答,对于不恰当的地方,由教师进行引导,带领学生寻找恰当准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扎实,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学生对于问题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同一个问题,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以实验为主导

化学这门科目,往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更加直观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的良好途径.在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同一个实验结果进行不同的设计,以不同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究问题的答案.

3.师生互动式教学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探究式教学,让教师与学生达到良好互动.在教学中,教师要让教学方法更加新颖、更加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完成相应的化学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相关学习问题,由教师来解答疑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篇(2)

二、采取多种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性格活跃,思维敏捷,同时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还处于逐步完善的时期,对事物的认知还是存在一定的偏颇,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此有充分的认知。美术学科博大精深,内容比较广泛,对于宗教、建筑、环境等诸多领域都有涉及。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中西方的美术史缺乏了解,是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的。因此,教师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的过程中,情境教学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如,在初中《标志设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情境代入的方式,事先准备一些标志供学生辨认,并且鼓励学生在黑板上描绘出自己熟悉的标志,如汽车标志、服装标志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对标志设计充满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设计一些标志,加深学生对于标志设计的理解。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结合标志设计的特点对于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营造适宜美术教学的氛围,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

三、以探究式教学为切入点

促进初中美术教学方式改革探究式教学是新兴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活动,避免唯书至上的现象。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3)

1.2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和特点;(1)从自主探究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和信心,学习效率高。探究式教学改变以往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它既重视结果,又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让学生参与如观察、测量、收集、解释数据或资料等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对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究过程来理解知识内在联系,从而达到灵活地掌握和使用知识(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式教学不是让学生“读、记”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学生通过一些初级阶段的探究教学活动,不仅培养如观察、测量、分类等较简单的探究能力,还获得科学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又发展更高阶段的探究活动如建立假设、推理、预测等更高一级的探究能力。

1.3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既是真实的,又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反对任何臆断和先验的东西,学生在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强调要有尊重科学事实,依据事实批判地思考的态度。还要有严肃认真、客观公正、敢于创新、独立思考、修正错误的科学精神。

1.4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在设计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时,探究过程要有学生独立的操作、思考、也有集体的分析讨论,这既给予学生独立思考、自我钻研、自我决策、自我负责的机会,尽量让学生的兴奋点被诱发,好奇心得到鼓励,学习不再是为取得好分数或父母、老师的表扬,只源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2.在中职教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2.1是由我国中职教的培养目标决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业人才。”这说明了中职教不是单纯的能力教育,它还必须“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关怀和尊重,着力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在中职教中,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二者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共同构成中职教的统一的培养目标。要达到此目标,只用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法已经力不从心,必须运用更加合适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法。

2.2是由我国中职教的现状决定的中职教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如政府的教育投入不足,生源质量下降,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毕业生质量下滑,就业困难,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法使学生丧失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校生厌学情况突出等。为改变如此窘境,中职教必须改革,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是不错的选择。

3.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措施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教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开展探究式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3.1教师要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多种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掌握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和实践探究式教学。

3.2与基础教育一样,有关部门应该组织专家编写与探究式教学相适应的中职教教材和教辅资料。

3.3政府要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投资建设合格的图书馆、实验室、实训基地、电子阅览室等,购买开展探究式教学所需的物品。

3.4设立奖励制度,对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教师和学校,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肯定成就,激励他人。

总之,探究式教学给当前教育事业注入“活水”,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尽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资料

[1]《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郑金洲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

篇(4)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情境教学是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的强大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创设情境,例如我们在化学实验中调整实验顺序和改变反应物来让学生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常识来创设情境进而激励学生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我们切了一个苹果,吃了半个另外半个苹果就会“生锈”?热水壶使用多了就会有水垢,怎么才能快速的去除水垢?豆腐与菠菜为何不能在一块炒呢?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立马提高。再者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疑问来创设情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的疑问,遇到了问题学生就有想解开问题的动力,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讨论和辩论也是一种创设情境的好方法。

(二)立足课本,开展探究

关于探究性学习我们可以分为进入问题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三个阶段,化学科目的探究主要围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去有了疑问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经教育不在于告诉学生一个答案,而是教会学生去解决问题。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去主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学生没有问题的话学生的思维出现空置,真正的学习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教师一定要依托学科特点,进行开放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教学。化学科目的探究类型可以有实验探究、调查探究、文献研究探究。实践探究等。化学科目所涉猎的问题可以涉及到物质性质、用途、实验操作与改进、社会热点等。课题的选择可以采用贴近生活和研究效果明显的课题进行研究。

(三)探究案例,抛砖引玉案例

1、电池原理探究问题提出: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电池怎么做到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的?构成电池的主要条件是什么?问题探究:电池的基本原理探究(铜锌电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让铜片在稀硫酸溶液中产生氢气呢?教师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方案一中铜片和锌片不接触,一并放入稀硫酸溶液中,方案二将铜片和锌片接触一并放入稀硫酸溶液中,方案三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链接并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在方案二中的实验中导线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如果用实验证明?可以在导线中链接小灯泡或者在导线中连接电流计。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装有电流计和小灯泡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由此引出原电池的基本概念,然后教师趁热打铁问为何在铜锌电池装置中会有电能产生?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实验原理,多媒体演示中电流的方向和指针的偏转都可以现实,同时锌片发生了溶解,锌原子失去了电子,并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氢离子在通篇上嗲到了电子产生氢气,通过微观的展示学生对铜锌电池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出电极方程式。学生在这个自己动手的实验中发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金属性质比较活泼的一极负极,负极丢失电子并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的一极作为正极得到电子并发生还原反应。在探究实验中,学生们依据自己的设想和实验用具进行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在各个小组中进行指导,这样做可以降低学生自主实验的难度,又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碳棒、玻璃棒和铜棒作实验,也可以用糖水等做实验,在这样的实验中,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深层次对话进行引导和启发。在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后教师让学生总结并归纳原电池的构成要件,学生们总结说用两种不同性质的金属作电极,一端发生氧化反应,一端发生还原反映并在两极相连后形成闭合电路。

三、结束语

开展探究性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出其中的规律和方法,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得到必要的拓展。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都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形成了学以致用的理念。

作者:吕国栋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李战胜.科技风.2015(08)

[2]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周新华.现代企业教育.2013(16)

篇(5)

当前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大多将中职生掌握知识当做最主要的目标,并且将态度情感的构成等各类目标当做推动认知发展的辅助目标,所以在当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缺少同中职生之间坦诚真实的内心交流,缺少情感上的沟通;他们更加不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去让中职生进行交流,互换意见;很多中职数学教师更不愿意花费时间使得中职生去展现自己的个性化,开展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二)缺乏深度,缺少深层次的互动

在当前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往往能够听到很多中职数学老师接二连三的向学生提问出很多的中职数学问题,很多中职生常常是机械似的进行回答,这样的形式从表面上看好像非常的热闹,但这仅仅是一种表象,并没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中职数学教师缺少对于中职生开展深入式的启发,同时中职生对于数学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缺乏深入的思索;我们往往还能够发现,在一些中职生回答中职数学问题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重复和类似,没有激烈的反驳以及热烈的探讨。

(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数学的学习许多的中职生因为底子太薄都存在着抵触的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同中职数学存在较大难度有着一定的关联,这种客观上的原因在短时期内有难彻底的改变;此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中职所采取的教材公式的推力太多,难度很大使得很多中职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没有很高的积极性,中职数学老师的指导以及教学活动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种情况能够采用教学改革进行彻底的改变。

二、改进中职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一些途径和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没有动机到有动机,使学生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第一,教育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要求,目标的高低要因人而异,要尽力与个人的学习能力相一致,过低的目标,又缺乏挑战性。只有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又具有挑战的目标,才能有最佳的动机激发作用。例如在矩阵的乘法运算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会二阶矩阵和平面向量的乘法和二阶矩阵与二阶矩阵的乘法,而学习好的学生应该再会三阶矩阵与三阶矩阵的乘法。第二,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如及时看到批改的作业和考试的成绩等,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又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第三,正确地运用奖励。在教育实践中,奖励作为学习的外部诱因,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用语言上的奖励,例如说学生反应快,说学生很聪明等;也可用实物进行奖励,例如考试成绩好的或进步快的用教师自己的钱买个本或笔等。钱不多但学生很在意。第四,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问题情境一是语言问法,即在教学中,直接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如在讲排列组合时可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每一个汽车牌照都必须有3个不重复的英文字母和3个不重复的阿拉伯数字,并且3个字母必须合成一组出现,3个数字也必须合成一组出现.那么这种办法共能给多少辆汽车上牌照?有的学生可能马上动手去排列,有的可能先想怎么才能尽快排列的办法,但一时又难以想出,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问题情境二是活动法,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就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例如在讲圆锥曲线时,找出两组学生,一组取一根没有弹性的30厘米的绳子,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板上的A和B两点,且使绳长大于点A和点B的距离,用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笔尖就画出了椭圆的一半。另一组用35厘米的绳子重复上述做法画出的仍然是椭圆的一半。绳长改变了,但画出的图形仍然是椭圆的一半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篇(6)

首先,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传统的化学教学比较重视获得的结论,得出结论的探索过程被忽视,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来完成学习任务,缺乏参与和探索的过程,自主性的思考缺乏,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其次,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差。传统的化学教学在教材和教师的权威性和课本知识的绝对性方面过于强调,学生只是被动式的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再次,学生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学生只是被动式的接受零散的经过简单处理的知识小要点,而这些小要点与整体任务和问题相分离,缺乏了原有的意义。最后,学生的知识处于低层次水平。学生只能以一定的模式具体的分析课本上的问题,并不能通过综合这些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1.2探究式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通过知识经验的运用来探索、分析并解决问题,学会探究的方法并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其次,有利培养中职生的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科学探究的各个具体环节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猜想,来试验验证和分析研究探究的内容,在深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研究学习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最后,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在中职化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其创造性的能力,在质疑问难中形成创新思维。

2.中职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2.1引导中职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要适当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化学现象和化学知识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2.2引导中职生进行合作探究

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性的学习,通过探究化学问题的合作研究使学生形成集体意识,互相帮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

2.3引导中职生进行实践探究

教师要努力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形成的学习知识,使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有效的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2.4引导中职生进行课外探究

除了在课内进行探究,还应积极以兴趣小组的形式或组织认识性实习的方式来开展课外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的知识水平对设定的课外课题进行探究学习。

3.中职化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的实施要点

3.1提出问题的数量要适中

探究式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充分保障学生公平发表言论表达自我的权利,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和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不同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切实的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之中,感受师生间平等展开对话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3倡导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辅导学生学习,在探究式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加主动的学习知识。

篇(7)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有效探究的前提

从实质上来讲,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应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立一种使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产生对立的矛盾,在学生的意识中自主产生矛盾激化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和学习新知的能力。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下列方式创设问题情境:1、运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化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当然是最好也是最直观的方式。2、结合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化学史给人以智慧”这是我国化学家傅鹰教授的名言,可见通过化学史的介绍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学科发展乃至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有意义的。3、联系重大化学事件创设问题情境。以具有重大影响的化学事件为创设问题情境的背景,不仅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还可以把学生置于身临其境的问题情景之中,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价值和作用,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4、结合日常应用创设问题情境。

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实施有效探究的核心

《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老师要能够指引学生从实实在在存在的“环境”中去自主寻找和发现问题,并有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进行探索,最终将问题解决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探究学习的一般方式方法。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包括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这反映出学生在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等各个方面的异同。好的科学探究项目的形成开始于问题的提出,这种思想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就有体现,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讲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也就意味着,科学探究开始的标志就是合理问题的形成,不仅决定探究的内容、研究的方向,同时还决定着探究成果。在短暂的化学课堂上,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是何种的呢?如何评价质疑的提出是不是有效呢?评价的原则包括学生是否对该问题感兴趣,是否可以激发学生勇往直前一探究竟。课堂教学中提出探究问题时应考虑到问题的挑战性,同时提问应该是递进的。

四、激发学生质疑,是实施有效探究的动力

质疑与反思是每个自然人的一种本能思维能力,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设计合理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的质疑与反思能力得到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一种接受灌输的知识获取模式。[3]从教育学的本质看来,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质疑和解释质疑的过程,掌握新知识并能运用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固然重要,但提出疑问则更重要,因为学生之所以可以提出疑问说明他进行了主动的思维探索,而这一点恰恰是当前教学过程当中被我们忽略的部分,所以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过程中激发学生质疑是教师必须具有的意识。在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激发学生质疑:1、激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2、引导学生对于权威的质疑应以科学的眼光去质疑,而不是盲目的质疑。

五、围绕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形成假设并验证假设是否合理

篇(8)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特征

1.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主体性是指教师在实践与研究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相互启发。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增强自主、合作、交流、创新等能力,培养积极参与的能动性。教师应成为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和活动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

2.教学注重学习的过程性、目标性、研究性

过程性指师生的教学活动要经历一个研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可以是实践性的活动过程,也可以是思维方式的活动过程。目标性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要有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目标。研究性是指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时必须运用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试验、假想、对比,不断探究新知识。如,学生利用假期参观美术博物馆,通过现有的美术知识鉴赏藏品,教师在美术课上讲授相关知识时,参观过博物馆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比没有参观过的学生要好。

3.师生多向互动,在质疑和疑问中教学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科学的探究源于问题,而问题的产生起于怀疑,疑问是创新的起点。如果没有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研讨、质疑与反驳,没有同伴和教师的参与和影响,探究式学习将无法开展。在探究式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发现或提出问题,在发现疑问后解决问题,并围绕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进而形成发现问题的探索意识及习惯。

三、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2013年9月,笔者对广西南宁市育才实验中学高一的47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81份。从学生以往的美术学习中的兴趣、主动性,合作意识与能力,自信心以及创新意识与自主能力等方面,了解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是否有变化。

1.高中美术探究式教学实例

在南宁市育才实验中学进行的《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美术鉴赏教学实践,采用了探究式教学分析。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在介绍了三件具有代表性的陶器后,教师出示表格,询问瓷器和陶器的区别;第二,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件瓷器和一件陶器);第三,师生根据问题一起讨论、辨析。教师“:大家观察很仔细,说得很有道理,除了大家说的外观上的区别,还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分辨呢?”教师敲一下器物。教师:“敲的时候声音有差别吗?”(敲的时候注意力度,小心敲碎)学生:“敲陶器的声音没有瓷器的声音响,发闷,而瓷器的声音清脆。”教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什么不同呢?”学生:“制作的材料不同。”学生自主分析(参考课前了解的相关陶器和瓷器知识)、探究、讨论后以抢答的形式到黑板上填写表格。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判断、分析、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与以往的教学相比,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探究式教学的课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幅提升。在探究模块,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度也与以往有很大区别,使学生对美术鉴赏课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在课堂知识的巩固中得到了证明。以往的美术鉴赏课,学生听得累,教师讲得累,课堂气氛沉闷,知识巩固时,学生也只能记住几个有代表性的瓷器特点,主动性和教学效率不高。通过课例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体验并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探究过程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会对其学习成绩和身心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向“顾问“”同伴”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民主、平等与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大多数学生希望主动探究,参与实践活动。郭沫若先生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究,提高了课堂效率。高中美术探究式教学与以往教学相比,效果有显著差别。如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探究式教学的课例中,设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环节。高中美术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更喜欢哪种美术课的形式?学生的调查问卷充给出了答案:学生最喜欢的美术课中,师生合作探究式教学占到了77%,可见,探究式教学被大部分学生所认可。

2.高中美术探究式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有11%的学生喜欢教师以讲授为主的美术课;9.6%的学生习惯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能经常主动提问和讨论的只占11.4%,不敢提问的占了10.8%。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课堂中深入开展下去。中国有句古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知识远没有教会学生学习来得更重要。西方也有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可演示给我,我可能会记住;但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理解了)只有亲自参与探究,学生才能理解得更加透彻,留下的印象更深刻。高中美术课堂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探究式教学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方法。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怎样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将教学从关注教师怎样教转变为教会学生怎样学,这是广大美术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篇(9)

二、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探究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本的感受和质疑。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要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来进行,围绕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内容来探究。一般来说,探究的内容有: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对阅读材料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在这些方面的探究中,教师要发挥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以及受到的感染和启迪毫不保留地表达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其次,本层面也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小组合作策略是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在个人独立探究基础上更深一步的探究。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学生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受已有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每个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会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从而使学生建构起新的和更高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避免课堂上只有几个学生发言的情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个人见解。在组织形式上,以3-5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为宜,小组长轮流担任,负责本组的学习探究,每个组员各负其责,安排记录员、发言代表,也是轮流担任。这样,学生以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发挥群体优势,通过组内交流组际竞争实现生生互动,使探究走向深入,更利于探究目标的完成。第三,教师引导学生走向思考的深处。在课堂对话的过程中,往往有这种情况,围绕某一问题的探讨,学生的思维尽管很活跃,但这种活跃的同时又处于一种自发的无序状态。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也由于思维发展的不成熟,他们的思考与探究常常停留在浅表层次。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思维搭桥”,通过适度的点拨,把探究引向深入,也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教师常用的引导点拨方式是提问。有人会问:“针对过去问题往往是教师提出而学生往往被剥夺了发问权的情况,现在我们不是提倡问题从学生中来吗?”这无疑是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能提问。作为平等对话的一员,教师也应该有提问的权利。教师的提问也是一种引导,有时正是在教师富有启发的提问中,学生思考的火花被点燃。

篇(10)

二、探究式教学实施的主要应用措施

(一)创设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课堂模式

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才能在知识客体与主体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开展探索式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教师需要在探究式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需要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配合者。当学生之间开展交流活动时,教师只需做好适度的引导工作,让学生不偏离学习目的,进而获取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师生间的合作应建立良好的基础,围绕共同课题,共同进行参与和讨论,借助合作的方式相互影响。通过教学活动让师生之间能开展密切的配合,并探寻活动的结果,教师借助实践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状况,变化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各类角色用以指导教学,以到达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相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职责将不断地向鼓励思考方向发展。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高中生物学本身是大自然中的实践理论体系的文字化,生物学知识如果能在自然的情境中去实践和运用,在自然情景中去验证理论知识,将会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到很大的帮作用。在设定好的情境环境内开展教学,能带动教师的思维,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经验理解知识内容,并能做到同化新知识内容,这将有助于锻炼学生提取知识要点,灵活使用知识内容,了解知识学习意义的能力。如在研究基因的过程中,教师可进行探索性引导教学活动。例如:要求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一对夫妇,是爸爸还是妈妈决定下一代的性别?为什么有的孩子长相遗传爸爸,但是性格却与母亲相似?遗传过程中隔代遗传出现的可能性是什么?教师可以借助身边的案例入手,给学生设定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探索新领域,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网络及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对创设情境提供了便利,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呈现相关视频及图片,体现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以及人类面临的生态破坏带来的危机。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其本身能带来的声音、动画、视频相结合的特点,能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通过多媒体教学辅助高中生物教学,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多媒体的作用下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与此同时借助于多媒体的功能性,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展示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如:教师在讲有关DNA复制的问题,能借助多媒体演示DNA的动态化过程。然后在对DNA的复制过程进行分析其特点及条件等,从而展开更进一步的知识拓展。鉴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为生物教学带来的便利性,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的传输性及功能性,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提供探究的基础因素。

四、结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探究式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在教学的整个阶段,有效调整教学中的主动和被动关系,积极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激发探究欲望,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初中生物教学提供辅导,让探索式教学的作用凸显出来,以期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

作者:王智慧 单位:苏尼特右旗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刘争争.探究教学及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4,(04).

[2]纪小苹.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赵晓煜.生物探究教学的尝试[J].安徽教育,2002年20期.

篇(11)

一、首先我们要真正搞清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的实质

张大昌教授在《从物理课程看科学探究》一文中对科学探究曾作过这样的阐述:“第一,它是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体会科学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目前对这点已经取得共识。第二,科学探究本身也是学习的内容。平常所说的知识包括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怎样进行科学探究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以前我们对这类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反复体验,学会怎样进行科学探究。这在过去强调得不够,应该引起重视。第三,科学探究还是一种精神。要用这种精神探索和研究自然规律,也要用这种精神学习整个课程中的所有内容。这点尤为重要。”1

张大昌教授这段阐述让我们深入的理解了科学探究是什么:它不但是一种学习方法,良好的思维方法,还是人生必修的学习内容,更是一个人应该有的一种可贵的学习精神。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模拟,无论是探究的广度、深度、复杂程度或时间的长度,都无法与科学探究比拟。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交流等)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从中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

我们如何理解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呢?教材在一些章节中设计了很多内容,比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等一些课,可以组织学生在探究中认真去体会这些要素。另外,课程标准指出的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不同于“环节”。一个过程缺少必要的环节就会中断;而课程标准指出的要素是科学探究的标志,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只要具有一两个这样的要素,它就有了探究性,学习时的科学探究不一定是“完整”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但往往却被我们一些教师所忽视。

例如,在引入强相互作用时,下面的思考与讨论就是一种科学探究。

“通电导线、磁体都能使小磁针偏转,根据你的推测,原因可能是什么,是通过什么来实现这种作用的呢?”

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学生自然会想:“对呀,它们之间没有接触,但互相有作用,和电现象很相似,它们之间一定也是通过某种物质来实现的,不然怎么会……”这小段教学过程也许只有一两分钟,但它包含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以及极其简单的分析。尽管学生不可能得出可靠的结论,但它具有科学探究的典型要素,这种互动就是一段科学探究。二、其次学生养成探究习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才能发挥作用。学生养成探究思维习惯,还需要教师一定时间的引领才能形成。

1、初始阶段,教师要示范引导,让学生熟悉探究的要素,养成探究习惯。教师示范式探究教学主要围绕某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着重启发诱导示范。在这一阶段里,对于探究课题的提出方式,教师要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对所探究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想学、乐学、善学,继而获得思维发展。探究教学并非一定是教材所规定的那些章节,也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对某一物理知识点来说也可采用课题探究方式来组织教学。在这一方式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施教过程中刻意加入方法、能力的渗透或培养,这样可以通过“变教为诱”、“变教为导”,来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而使教学深入到“以诱达思”的境界,从而调动起学生探究性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教师探究示范,让学生感受什么是探究。

2、发展阶段可采用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师生共探着眼于“交流——互动”式教学的形成与发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些探究过程,学生与教师要共同完成诸如问题的提出、猜想、验证或评价等等一些环节。学生与教师要真正互动起来,学生要真正参与其中,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题地位。另外,教师要在这个环节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感悟,以便升华新体会的认识与观念,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种由成功的学习而产生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充满信心乐于探究,探索出适合自己个性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思维方式。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探究素养发展的程度,及时适当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行动。

3、形成阶段,在学生养成了一定探究习惯的基础上,可以逐步深化学生的探究。这个阶段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完成几个完整的探究课题(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等),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完整性,同时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合作”探究意思。以往组织课堂讨论,主题不明确,时间不充分,气氛不和谐,形式走过场多,讨论探究效果很不理想,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一定要注意的。不要所有问题都拿来讨论,使合作流于形式。一般问题学生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解决。比如,开始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问题,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形式教师可根据探究问题需要确定。(1)、简单的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2)、稍复杂的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所以小组组合要合理搭配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八人,明确分工,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3)是答辩式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干什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