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现在的外贸形势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8 10:30: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现在的外贸形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现在的外贸形势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消除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空间距离,拓展了国内国际市场,缩短了企业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时间,有效弥补了中小企业的天生不足,强化了中小企业专业化营销的特长,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当今的外贸企业中,几乎所有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着都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信,企业员工对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日常工作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从寻找客户,洽谈业务,到跟单操作,外贸运输,报关等等,每一个环节运作的信息化程度都正在或即将深入的发展。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的运用以及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活动对从事外贸业务的工作人员在掌握计算机的知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计算课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在的需求,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也已经在这方面走到了前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原来在非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在的工作要求,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必须要加强。

一、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要改良的必要性

针对不同行业对信息化手段运用的侧重点不同,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也应该为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服务,我院为外贸学院,学生毕业以后将从事与外贸业务相关的工作。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的搜索,信息的,对网络通讯工具的运用,对电子商务网站的运用将是他们今后工作中主要运用的手段,另一方面,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由于这些外贸企业对信息化的建设和运用越来越深入,他们在招聘的时候一般会优先考虑那些具有一些计算机及网络维护知识的学生。因此,我院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的使用外,还应该掌握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计算机维护等知识,并且要根据外贸行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如国外流行通讯软件的使用,利用网络搜索商业信息,利用知名网络商务平台开展商务活动等等)。

二、进行加强和改良的具体方案

针对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特点和学分制改革的需要,提出菜单式分层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及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应该由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实用性的选修课程、计算机专业类课程和融入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共同组成,并制定菜单式分层的课程设置方案。根据全国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并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提出“2+1+X”(2门必修课+1门限选课+X门任选课)的菜单式分层课程设置方案,并开设5门核心课程:

其中,《计算机文化基础》和《Internet及应用》为全校必修课,在《计算机文化基础》和《Internet及应用》两门课程学习完成之后,各专业根据需要在《网页设计》、《OFFICE高级应用》、《C语言》中选择一门为专业限选课。

为了达到新形势下我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由于学生的基础各异,学校还提倡学生根据各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需要的实际情况,来选修具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和计算机实用技能培训课程。为此,建议我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除核心课程外,还应该设置了一系列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这类课程可作为学生在本专业培养计划之外加选的选修课。学生自主选修课程设置表见表二,学生自主选修技能性训练课程表见表三。

参考文献

[1]刘贵松,李茂国. 大学计算机系列课程改革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11期.

篇(2)

没有一家公司要我,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我没有资本叫嚣什么,除了坚持下去,我别无他法,我不会这么轻易认输的,因为我太渴望进外贸公司了,甚至已经超越了那种工作层次,而是对现实的一种挑战,只要能进去就好,哪怕是在里面打杂也要在外贸公司待着,在这个环境里,有利于学英语,同事之间的话题也是跟外贸相关,能学到很多关于外贸的知识和经验。

再次失业,我做好了艰难找工作的心理准备,可是,前行的路比我想象的还要难走得多。一连忙活了十几天,工作都没有什么眉目,烈日下,找工作变得更加艰辛与无奈,我显然是过于草率地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

夜深人静,我独自坐在楼下的网吧里,我还在继续投简历。回去的时候,女孩们都睡着了,整个房子静悄悄的,我小心翼翼并迅速地冲了一下澡,躺在床上一会儿就睡着了,时常又被惊醒,想着想着,然后又慢慢睡着,这些失业的日子带给我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疲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一种压力,但是,这也是生活。

这个月,我投了很多外贸简历,多得连自己也记不清楚,但是,只有三次比较有希望的面试机会,均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是一个大型集团公司外贸部招聘外贸助理,虽然只是招聘助理,但那天去面试的人有二十几人,而招聘的人数只有两个。我竭尽全力通过了笔试争取到面试的机会,但还是在面试交流之后没了下文。其实这样的结果也很正常,毕竟是二十几人竞争两个岗位,轮不到我也很符合常理,不是我对自己没信心,而是我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劣势,没学历、没经验,面试的时候口语说得结结巴巴,还老让面试官重复他的英语问题。

第二次面试是在郊区的一家外贸工厂,我心想,很多人是不愿意在郊区工作的,这下机会应该大一点吧。在坐了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到达那后,我只得到了五秒钟的答复:经理很忙,明天早上再过来。我没有抱怨什么,我理解找工作受这样的苦很正常,或者说这根本就不算什么苦,如果能进去工作,什么代价都是值得的。次日早上,我又坐车过去了,面试我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老者先跟我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无奈地听着,半小时后,老者才提到了外贸工作,他说对现在的外贸单证不满意,要招聘新人,所以先留意一下人才,在进行长时间的交流之后,老者对我说:我对你很满意,但是具体录用要等我儿子回来后再定夺,他现在去国外出差了,要过些天才回国。很多天之后,我也没有接到这家工厂的通知,也许国外与国内的距离太远了吧,反正我也没去过国外。

第三次应聘的是一家日用品外贸公司的跟单员,这次机会是最大的,因为我在面试的时候表现很好,主管问我一些外贸问题,我基本上都能答得上来,而且这个公司的货物很复杂,对订舱及报关方面要求比较高,我做过货代,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对外贸流程也比较熟悉,很符合这个岗位的需求,在其他方面的交流中,主管对我的评价也不错,最后,他叫我回去等通知,并承诺有复试机会,也可能电话通知直接试用。我兴高采烈地回去了,可等了三天也没有接到电话通知,第四天我主动打电话过去问,那个主管却说已经招好人了。唉,我能说什么呢?再怎么样,总该知会一声吧,说话不算话的家伙。

不可能的啊,怎么会找不到外贸工作,单证、业务、跟单、报关、报检,或者外贸助理,这些都可以的啊,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有些东西的主动权不在你这里,即使你再努力,如果现实就是这样,没有一点运气成分,做什么都是徒劳的,不过再无奈还是得继续找工作,如果不坚持下去,那么肯定会被这个现实的社会所淘汰,握紧双拳,用心告诉自己,再多坚持一下,也许就在下一分钟,就能收到面试邮件或者电话。

每天晚上睡下去的时候想得很好,充满激情,可是当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却不知希望在哪里,有时候,一次失败就会对自信心进行大面积的摧残,这就是找工作常见的心理变化,这种空虚的落寞感也最为难受,我想长时间找过工作的人都懂,特别是现在这么多大学生,对这一点应该都深有体会。

失业找工作时,资金的保障是很重要的,在这么多次的找工作过程中,钱的问题对于我来说都是那么难以解决,现在,我即将再次面临无钱可用的境地,以前存的钱大多寄给家里了。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我已经到了刻意不吃早餐的地步,我迫切需要钱。

为什么不去找其他工作呢?为什么非要揪着外贸这条路不放呢?我想过这样的问题,也经常分析这个问题,不是我倔强一定要认准这条死胡同,而是确实没有什么工作更合适,要是现在去做其他工作,就更加没有时间和精力找好外贸工作,在新行业里又要从零开始学起,整个循环肯定要很长一段时间,何时才能有出头之日,我深信:可以选择跳槽,但不要轻易改行。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还是没有找到外贸方面的工作,已经吃了很多天的白米粥和青菜面,又要马上交房租,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的生活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外贸的路似乎走到了尽头,前途一片黑暗。生存的压力迫使我有意无意地尝试了其他行业的工作,这些短暂的工作经历在我的奋斗岁月中占据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它们让我更彻底地明白生存的本能是发展需求的基础,干活干活,只有干,才能活,无论是送外卖或者擦皮鞋都没关系,都是靠自己的劳动有尊严地活下来,只要一个人有自己的长远目标,落魄终究只是暂时的。

一份工作是在某大型通信公司做话务员,负责接听来电和推销一些业务,这份工作的原则是无论客人说什么都要保持礼貌,即使客人骂你,你也不能顶嘴。被人欺负也就算了,可工资还这么低,更惨的是还要三班倒,有时候上班时间是午夜零点到早上八点,凌晨四点发个面包就说是工作餐,实在让人受不了,我做了一个多礼拜就走人了,好在这也是大公司,讲求信誉,工资照样算给我,这可是我的血汗钱。

还有一份工作是在某证券公司做股票分析员,卖股票软件的。对于我身处的环境,除了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大时代》之外,其他的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股票,起点本来就难,但我还是试着坚持了一个礼拜。公司的经理告诉我股票很多地方讲求天赋,作为一名软件分析师,你凭什么只学了这么短的时间就去教别人怎么玩,就是靠这种天赋,这让我很是兴奋,觉得还真有那么一回事,开始浮想自己有很高的天赋,很快能赚大钱了。可是,就在第二个礼拜,培训的老师说每个人要交5000元开一个账户,学习实际操作,这才把我吓跑了,就是我肯,我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啊。哎,现在的企业只想着怎么样变相赚钱。

我还在某房地产公司培训了几天,最后也没有留下来,这些销售工作的底薪都很低,要想拿提成并非易事。不是我不肯刻苦去做业务,而是这种工作环境让人厌恶,公司就在一个住宿的民房里,很不正规,不知道是N级了,甚至连培训师讲话也有点结巴,口才不会比我好多少,在这样的公司里,即使你付出很多,又能怎么样呢!

我也去面试过群众演员,不过招聘的文化演艺公司说要先交200块钱作为拍照和存档费用,以后有电影需要群众演员的时候会联系我,每次能赚个20~50元,送一个盒饭,可是他们没说清楚具体什么时间可以参演。哎,这种工作只能适合那些都市白领的业余爱好吧,而我急需赚钱。

还有一份工作更夸张,文化商城一位经理叫我过来面试,说是看重我的图书方面专业,因为这家公司也是做图书批发的。过去之后,经理才跟我把话说明,这里的工作就是每天打包图书,还有装卸货车,工资按日来结算,每天40块,从早上八点半做到下午六点。天哪,这不是招聘搬运工嘛,哪里跟图书专业有关啊,我分明是被他骗过来的,但还是帮他们免费做了两天。另外,我还在超市兼职做了两天某品牌牛奶推销员,穿着他们公司定制的牛奶服装,戴着两只牛角的头套,摇摇晃晃,想想蛮搞笑的模样。

在各种各样的职场工作中,我漂泊着,不是我稳定不下来,而是我确实找不到相对来说适合自己的工作,确切地说,就是找工作容易,可是想找好的工作,真是太难了。

大家都知道,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很辛苦,这个我们能体谅,但是,那些找工作的日子所承受的压力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大家不会以为这些人不用上班就很轻松吧,也许,只有这些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失业的煎熬远比在做一份工作时所担负的艰辛大得多。

很多时候,我失落、颓废,感叹社会不公,总是孤孤单单一个人,出门在外什么都要靠自己,还要不停地追逐、工作、考证,老天还时不时地会跟你开个玩笑,谁知道上次离家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很想回到那个距离不到四百公里的家看看,可又发现有些事情由不得你,已经毕业一年多了,这些负担逃避不了,似乎这年头赚钱才是正道,尽管我是觉得很多东西不能用钱衡量,生活所迫,现实所逼啊。也罢,我只能安慰自己现在长大了,要学会承担一些责任,现在的离别只为以后能更好地相聚。

回头看看,我也怪过自己当初草率地离开了出版社,离开是必然的,只是不该在这个时候,或许,我可以早点留意一下其他工作,但冷静下来,我又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不出去闯闯怎知天高地厚,没有经历过谈什么都是空话,只有选择改变才会有机会,出去不是寻求安逸,而是为了更好的奋斗,勇敢地踏出这一步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勇气,纵使新的环境更加糟糕,我也不该诚惶诚恐,我相信自己的选择,这份历练比什么都珍贵,奋斗没有结束,现在不能下结论,我还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外贸梦想。

篇(3)

美日欧经济复苏与中国出口出现“脱钩”迹象。2013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动能普遍增强,各国经济相较于原有增长格局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美国制造业复苏带动实体经济复苏明显。

随着中国国内要素成本上涨,及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开始下降,2011年至2013年,我国商品在美国进口中占比累计下降2个百分点,出现“脱钩”迹象。兴经济体贸易竞争追赶态势进一步增强。目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也开始放缓,越南、印度、墨西哥与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比中国的成本优势更大,成为接纳工业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新阵地,东盟制造、印度制造、墨西哥制造开始用更加低廉的成本要素实现对中国制造的供给替代。

因此,未来中国不应该把焦点过度集中于保外贸增长上,而应该着眼于中长期的产业升级和贸易升级。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比较优势,进而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种依赖初级要素禀赋的模式,很难在贸易层次和战略利益上取得突破。同时,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可能会对我国产业的全球定位形成惯性依赖,面临“被锁定”风险。

综合分析来看,全年要实现7.5%的外贸增长目标,压力在下半年。从现在的情况来讲,“稳增长”和“稳外贸”政策有一定的时效性,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有一定集中体现,但是在“去产能”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考虑到对外贸易已经开始呈现国际产业转移放慢,向周边国家产业转移和订单转移加快、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这样“一慢、一快、一升”的态势,再加上新型贸易壁垒对中国造成诸多挑战。因此,外贸总体形势仍是趋紧,中国必须对未来贸易转型与升级有长远设计。

未来十年,全球产业竞争将是价值链的竞争,中国必须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推动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全面升级。

篇(4)

但是,受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外贸增长仍是迷雾重重。“稳出口”政策效果究竟如何?出口增长何时能触底反弹?中国的出口结构应如何调整?

“保十”基本无望?

今年初,中国官方将本年度外贸进出口增长目标确定为10%左右,但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进出口同比仅增6.2%。

据媒体报道,商务部高层以及广东、江苏、浙江等外贸大省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在广交会调研时明确表示,从当前贸易形势看,年初制定的外贸增长目标已经无力达成。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年初设定的外贸增速目标分别为8%、10%、10%,而三省外贸系统高层均判断最终增长率预计只有3%左右。

不过,受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推动,10月外贸数据有所向好。数据显示,当月出口同比增长11.6%,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进口增长2.4%,与上月持平。这导致顺差进一步扩大,10月贸易顺差319.9亿美元,比上月增加43.2亿美元,创出2009年2月以来的月度新高。

虽然10月外贸数据的表现让市场看到一些希望,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外贸形势触底反弹。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海峰对《英才》记者坦言,基于对外部需求持续萎靡的判断,现在说见底回升还为时尚早。今年想完成10%的增长目标,难度非常大。估计11月、12月的增速还会往回走,大概在5%—7%之间。四季度回升可能性比较大,但预计四季度到明年全年情况都不是特别好。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则对《英才》记者直言,前三季度外贸增速是6.2%,若想全年达到10%,也就是最后一个季度要达到15%以上,这是不可能的。即便加上翘尾因素,也不可能把全年的速度拉上去。

但海通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陈勇对于全年实现“保十”目标,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出口数据回升,说明外贸最坏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了,但是并不意味着外贸会出现大的反弹。未来可能会维持在个位数的增长,出口增长大概在5%—10%之间。”

他对《英才》记者解释,首先,基数原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因为去年四季度开始出口增速明显下滑。其次,未来几个月有利因素凸显。短期而言,海外的需求有企稳趋势,中国出口对象多元化迹象明显,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份额在持续扩大。

陈勇进一步指出,中国对传统欧美日国家的出口不大可能进一步下滑。未来的一段时间,全球经济形势总体不会进一步恶化。新兴经济体像印度、巴西采取了宽松政策,未来会出现需求回升的过程。欧债危机最坏的时候过去了,正逐渐修复。美国经济复苏的方向没有问题,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在改善。在奥巴马连任后,最关键的财政悬崖问题相信会得到解决。所以,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会出现需求回升的过程。

出口退税还是调汇率?

“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准确及时退税”是外贸“国八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政策中可以量化实施的措施。不过,对于应该调出口退税还是应该调汇率,业内出现了不同意见。

“为稳出口选择出口退税政策而不调整汇率,并非上策。”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首先,调整出口退税,表明了汇率高估,既然如此为何不调汇率?其次,调汇率无须付出任何财政代价,而出口退税却在财政紧张之时要多花钱;再次,出口退税将被进口商压价分割一部分,而汇率调整不会被分割;最后,国外压力的重点,已不是升值与否,而是更灵活的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以6.2417涨停报收,这是人民币汇改7年来对美元即期汇率首触1%“涨停板”。翌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开盘即封涨停,再创新高。近期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再度引发业界对扩大人民币浮动弹性的呼声,很多学者认为应立即启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改革。

“当前人民币汇率不是高估低估的问题,而是自由浮动的问题。”马宇表示,现在的汇率还没有做到根本性的自由浮动,真实的价格根本显现不出来,所以谈不上高估低估。虽然叫做有控制的浮动汇率,但实际上还是控制汇率。在这种情况下去评价是高估还是低估,没有意义。关键是要汇率自由浮动,增加弹性。

王海峰则认为,增加出口退税的补贴和调整汇率都不是好办法。他们对北京、南京、广东等地的调研显示,首先,出口退税的空间非常有限,现在大多数商品的退税率是比较高的。出口退税一时高一时低,给企业的预期非常不好。出口退税变来变去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同时,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要与国际税制接轨,按照国际惯例出口退税就不应该存在。其次,从货币汇率来看,汇率改革是要让市场决定汇率。汇率市场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人为地升值或贬值都不好。如果现在一味地让人民币贬值,这与长期战略是背道而驰的,靠人为地操纵会引起一系列外贸纠纷,还会误导企业。企业本来按照市场判断有一个理性预期,人为介入会对企业生产、销售会产生负面效果。

篇(5)

一、中国对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中国对外贸易外贸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的对外贸易企业绝大多数缺乏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这往往会导致企业不能生产性能完善的商品用于对外贸易。质量、性能不够优异的中国商品缺乏品牌意识,难以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在国际市场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中很难处于有利的地位。

(二)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商品占出口贸易的比重较大

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结构比较落后,对外贸易的出口创汇的主要增长方式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外贸产品档次不高,消耗了国内大量的资源,但是对外贸易的利润却很低。我国进口一架波音客机要花费2100万美元左右,但是我国出口一双鞋,平均下来才2.5美元,换一架波音客机得用840万双鞋。近几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出口商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行业占据很大的地位,而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型的行业却占据很少的部分。

(三)全球经济不景气,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07年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政策调控、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等外部原因。中国对外贸易的外贸增速开始下滑,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深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中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了冬天。国家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国际经济危机还在蔓延和发展。世界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复苏的可能性不大,我国对外贸易的外部需求处于低迷的状态也得不到改善。

(四)对外贸易面临新的贸易壁垒的制约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世界其他国家开始以种种借口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实施贸易壁垒,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中欧盟、美国、加拿大等等国家都针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实施了贸易壁垒政策,这大大的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绿色贸易壁垒已给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它作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越来越成为有些国家国际贸易政策的一部分。发达国家利用环境标志制度、环保包装制度、环境管制措施等等,借机大肆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歧视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商品的进口,使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

(五)出口贸易高度依赖发达国家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行业,而且中国对外贸易对发达国家的依存度太高。发达国家主要生产出口技术密集型的外贸商品,刚好和中国劳动密集型的创痛行业形成互补。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有美国、日本、欧洲州国家、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对这些发达国家的高度的产品出口依赖程度,会加剧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风险。我国要想成功的应对对外贸易的严峻形势,就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二、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战略决策建议

(一)扩展贸易空间,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首先,由于我国的对外贸易依赖程度比较大,所以首要的扩展市场空间就是要注重国内市场的开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国内市场已成为最广阔、最有潜力和吸引力的市场。我们不能任由外国企业来占领这个市场,民族企业应求得发展,与其竞争。政府可采取逐步取消外贸企业的各种资源使用优惠政策等措施,取消人为划分内贸与外贸的做法,使外贸企业和非外贸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应努力巩固老市场,积极开拓新市场,扩大Ψ⒋锕家与地区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同欧盟、东欧国家的经济贸易交流,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联系,逐步实现市场格局多元化,提高我国外贸抵抗外来风险的能力。

(二)发掘和创造新的比较优势,重视制度创新

制度是由人们创造并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有竞争力的规则能激励人类潜能的发挥和启动比较优势,并创造竞争优势。就企业内部而言,规模经济和报酬递增主要来自于企业制度的创新。日、韩等国就十分重视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在政府支持的产业中培植企业集团。我国的汽车等战略性产业应借鉴其经验,发展较大经济规模的企业集团。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垄断条件下的集团竞争,贸易利益的来源主要取决于集约化规模的程度。

(三)增强环保意识,盯住国际标准,努力占领绿色市场

首先,政府应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使企业改变传统的局限于企业内部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成本的最小化的经营决策,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效益评价体系之中,采用社会经营决策,统筹协调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其次,与国际标准接轨。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环境法规构成了环境管制的依据,由此产生的贸易争端不断出现。如1980年美国禁止从加拿大进口金枪鱼及其产品,1987年加拿大限制出口未经加工的鲱鱼和鲑鱼、1980-1990年泰国限制从美国进口卷烟等。我国应认真研究各种重要的国际标准并加以宣传、推广,保证我国出口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各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减少贸易摩擦。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对外贸易要想得到很好地发展,必须要认清现在的局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发挥我国的优势,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巩固我国的贸易大国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要认清现在局势的复杂性,重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各方面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促进资源和能源的协调。这样我国的对外贸易才能得到更迅速地发展。

篇(6)

而自2008年4季度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对外贸易都在下滑,这些国家的企业都在忙于寻找新客户,而各地消费者实际上也都在削减支出。

自2005年以来,出口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居功至伟,贡献率一直在20%左右。陡然放缓的进出口,令中国经济2009年“保增长”面临更大挑战。而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52%的浙江省来说,其外贸形势现状与未来,更受关注。

“总的判断是,今年的外贸走势还是低开,第一季度的外贸形势还会进一步往下走。最理想的状况是,上半年能够持平,下半年有所增长。”1月12日,在浙江省外经贸厅18楼的厅长办公室里,浙江省外经贸厅厅长金永辉接受记者专访,透露出谨慎的乐观。

这种乐观,源于他对省内诸多主要出口企业的调研;乐观后的谨慎,也源于一些行业领军人物对他反映的现实。

“万向的鲁冠球和正泰的南存辉都向我反映,去年10月开始,外贸订单一下子锐减。”他告诉记者,随之而来的,是贸易摩擦频繁上演、出口坏账持续增加。

以生命力顽强著称的浙江民营经济,将怎样对抗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风暴?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之时,浙江这一贸易摩擦大省将如何应对?地方财政收入下降趋势显现,地方政府在扶持外贸方面还能如何作为?金永辉逐一解答了这些疑惑。

2009年外贸增长目标9%

记者:从2008年情况看,出口对浙江GDP的拉动效益仍然明显吗?

金永辉:浙江的外贸依存度达到52%。去年浙江出口最终增长达到20.3%,仍然远远高于GDP、财政收入、城乡消费等其它经济指标增速。这说明外贸对浙江经济的拉动仍然是非常明显的。

记者:浙江外贸2008年仍能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是什么?今年的增长目标是什么?

金永辉:目前浙江经济的活力仍然在,整个经济的基本面没变。民营经济的活力、先进制造业的活力、块状经济的活力都还在,制度优势仍然明显。

我们今年外贸增长目标是9%,从广东、江苏等兄弟省份的情况来看,目标算比较高的。订得比较高,主要是考虑到目前浙江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另外考虑到外贸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需要这样一个比较高的目标给大家以信心。

记者:你对今年外贸形势的预测是什么?

金永辉:最近我们对省内企业做了大量的调研,反馈结果看,有一半的企业预计今年的出口能增长或持平。

总的判断是,今年的外贸走势还是低开,第一季度的外贸形势还会进一步往下走。最理想的状况是,上半年能够持平,下半年有所增长。

财政政策扶持外贸企业

记者:对于企业来说,现在影响出口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金永辉:外贸企业最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环境,要素价格波动过大对企业影响是很大的。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企业的影响是最大的。

而下半年,国际市场需求衰退是最大的挑战。整个经济从去年10月份开始是一个大的拐点,许多企业反映订单一下子就没有了,前几天万向的鲁冠球告诉我,1-9月份还感受不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订单增长了33%,10月、11月订单马上就下降了。正泰的南存辉也向我反映,10月开始起订单回落很大。这些都是浙江很好的企业,其它小企业就更不用说了。从统计数据上来说,11月出口出现负增长,这已经是浙江很多年没有看到的了。

记者:针对外需迅速的下降,浙江今年准备推出什么样的外贸扶持政策?

金永辉:首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省领导已经提出要在两年内各拿出3个亿来扶持外贸,包括支持企业到海外参展、搭建外贸信息平台等;我们将积极推进对企业的减负,对于各种收费,能减的减、能缓的缓。

记者:未来几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预期下降比较快,而出口退税率却数次上调,如何保证企业能按时足额获得出口退税?

金永辉:目前出口退税由地方负担的比例仍然较小,这方面对企业获得出口退税影响不大。然而企业在出口退税上仍然有较大反应,例如在杭州的一个区出口的产品,可能来自其它地区或者省份,却要由该区的财政来退税补贴,这是不合理的。我们希望在今年调整中央和地方分担出口退税的机制。

记者:全球经济衰退,令欧美国家近来越来越频繁地运用反补贴等针对政府的贸易保护手段,请问浙江在规避国际贸易纠纷方面有哪些准备?

金永辉:浙江是贸易摩擦大省,约占全国贸易摩擦总量的15%,2008年共发生贸易摩擦61起,涉及17个国家、地区,同比增长了45%。

我们需要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往年,美国商务部等派人到浙江来调查,我们都如临大敌一样,在打过一些交道后,我们的心态已经平和了很多。

原来我们往往是被动应对外方的调查,目前正主动适应WTO规则,预防可能出现的纠纷。例如,原来在出口中非常重要的出口贴息,目前已经全部清理,因为其严重违反了WTO规则。对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到浙江做的调查,我们都积极配合,外方也非常满意。

世贸规则是非常复杂和专业的,我们针对规则做了许多的研究,每年都会举办8期培训班,在制定外贸扶持政策时也注重与商务部合作,努力不给外方留下争端口实。

当然这种转变是有一个过程,过去我们一些习惯性的作法仍然容易引起争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还不久,在这方面和欧美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差距。

转型重点是服务外包

记者:在当下严峻的国际环境下,积极推动结构调整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浙江在外贸结构调整这块的工作重点将是什么?

金永辉:当前的外贸工作仍以保稳定为主,我们会在这一前提下稳步推进结构调整。

今年我们将主要抓出口基地建设,将鼓励浙江的汽车零部件、医药等出口基地和国外同行业的项目对接。还有一块就是抓出口品牌建设,目前浙江的自主品牌出口仅占出口总额的25%,这一块仍然需要提高。此外,浙江外贸的转型重点将是服务外包,提高国际服务业的国际贸易。

记者:在鼓励企业走出去方面,浙江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金永辉:浙江正积极推动企业抱团到海外去发展,例如在海外建立工业园,这样会降低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和成本。当初外资进入中国时也是抱团作战,例如现在的苏州工业园区等,效果都很好。

我们在泰国的工业园区目前发展就很好。目前我们正在酝酿是否在保加利亚建立一个工业园区,该国是欧盟成员,产品进入欧洲畅通无阻,且劳动力等要素成本较低,可以有效规避贸易壁垒。目前我们正在和该国政府谈判,最后还是由一家省内企业牵头建设。

篇(7)

随后,指导老师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大学生去应聘,排在最后一个,当看见前面那么多比自己优秀的人都被淘汰时,心里开始发毛,抱着试试的心态走进了老板面试的办公室,进屋后看见门口地面上有一张纸,便捡了起来,看看没用才扔进了垃圾桶,坐下后,老总说:你被录用了。应聘者惊讶万分,问为什么自己这么幸运?老板说是他的举动让自己决定录用他的,正是他那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举动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岗位。虽然之前也听过许多类似的故事,但这次听却完全有另一种不同的感悟,细节决定成败,终于切身体会到了,打哈欠这一动作虽小,但反映的确是自己的思想不够集中,也是对讲话者的一种不尊重,自己平时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却在这时闹了笑话,此时我深刻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将来一份好工作很可能因为你的某个好习惯而选择你!

后来我又参观和学习了事后监督中心和外汇管理科的一些日常业务,看到了很多票据、账簿等资料,在外汇管理科看到的一些外贸企业外汇核销的资料和单据,有些票据上的要素确实还有一些英文。指导老师还给我推荐介绍了一些我的专业需要学习和了解的金融、证券、保险、财政、税务、会计、统计、经济法规等专业书籍和资料,并大体讲解了这些方面的最基本的常识,讲解了人民银行与其他各家银行的不同工作职能,使我初步了解到了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负责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调控等职能,其他各家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是以人民币为特殊商品搞经营核算的企业,以经营社会存款、贷款、结算服务等功能。我还初步了解到了经济运行的大体流程,也知道了国际贸易就是国内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等)与境外企业发生货物出口或者货物进口的贸易活动。在有关资料上国际贸易的概念定义是,“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我还了解到了国际贸易的流程,也大体知道了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国贸专业毕业生可在金融、外贸企业,外资企业、货物出口或进口企业,政府招商部门以及政府各个经济管理部门如财政、税务等机构从事外贸研究与外贸实务工作。在爆发世界金融危机前出口增长比较活跃的省份,如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等南方一些省市外贸企业,对该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国家放宽企业的进出口权后,许多中小企业有外贸自营权。他们很需要该专业人才。该专业发展前景广阔,应该是一个很火暴的的行业,因为中国加入wto后,融入世界经济贸易大市场中,外贸企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展。

篇(8)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从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来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不乐观。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课程改革不能适应我国外贸发展形势的需要。

1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一定的基础知识。尽管各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完全相同,但一般来说,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主要培养能服务于进出口生产型或贸易型中小企业,从事外贸营销、外贸跟单、外贸制单、报检报关、国际货运、跨境电商运营和管理等工作,具有外贸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体系中缺少跨境电商方面的内容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于2017年5月的《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为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传统进出易额。和传统进出口贸易相比,跨境电商在成本节约、信息公开、信息传播、支付的便捷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以为我国中小型企业迅速进入海外市场开辟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同时也为我国知名品牌提升国际知名度及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然而,目前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将跨境电商的内容进行及时地补充,而且跨境电商实训的环境大多是进行软件模拟,缺少真实项目的支撑,同时课程的内容相对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也显得较为滞后。

2.2课程之间存在内容重复和矛盾现象

在课程标准制定和修订的过程中,每一门课程标准大多由授课教师本人来制定和修订的,而课程标准是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与工作经验来制定和修订的,由于课程标准制定和修订的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导致课程内容存在重复甚至矛盾的现象。比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中,其内容会涉及海运提单、运输方式、货运保险、结算工具和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其他课程如国际货运、外贸跟单、报关报检等课程中往往也会涉及。再比如,有的课程将信用证的基本当事人界定为开证人、开证行和受益人三方,而有的课程将信用证的基本当事人界定为开证人、开证行、受益人和通知行四方,如果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对此作必要的解释,学生就会显得无所适从。显然,授课教师间缺少有效的沟通造成了课程内容的重复和矛盾,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3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由于国际贸易惯例、外贸体制和制度变化较大,如果课程内容不能进行及时的更新,就会导致学生所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就不能适应外贸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比如,根据我国《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2009版)规定,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索赔时效为从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算,最多不超过二年。但是目前的大多数教材的相关内容没有进行修改。再如,自2012年8月起,我国改革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方式,取消了出口收汇核销单,企业不再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而现在的很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课程仍然包含出口收汇核销的内容。2013年5月,国务院了《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从业注册”;与此同时,《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也作了相应的修订。这些内容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将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2.4授课教师外贸实践经验不足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应注重对学生外贸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其专业课程的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既要求授课教师拥有较深厚的外贸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外贸外语水平,又要求有较丰富的外贸实践经验。然而,承担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是研究生毕业就承担专业课的教学,这些教师大多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往往缺乏外贸实践经验。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只能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对于国际贸易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从外贸专业教材的阅读中体会外贸工作的情景,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5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一般会安排一到两个学期的顶岗实习,但是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外贸企业往往处于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考虑,而且由于一家外贸企业短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有限,导致了学生在实践环节很难接触到相对真实的进出口业务。所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大多采用基于外贸业务的模拟或仿真软件实训。由于学生缺乏对真实进出口贸易的感性认识,对专业教学中涉及的贸易术语、结算工具和方式的选择和应用、报关报检等业务环节和具体的业务操作也就缺少真实的了解和理性的感悟,从而导致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3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

3.1将跨境电商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

在“互联网+国际贸易”大背景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形式,优化和调整课程体系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适应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职业标准和区域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有选择地补充跨境电商方面的课程,如跨境电商操作、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跨境电商网络营销等,同时把真实的项目融入跨境电商及其实训内容中,并根据跨境电商的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

3.2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制定和修订各门课程标准,应依据职业标准和区域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在对进出口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国际贸易专业负责人进行协调,对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进行合理的分工,并加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者之间的沟通,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梳理,明确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安排教学进度时,注意课程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使专业课程内容上做到无缝对接,确保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3.3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和外贸发展形势相适应

针对外贸形势发展变化较大而教材内容更新较慢的特点,授课教师应养成平时多关注国际贸易惯例、外贸体制和制度的习惯,经常关注国际商会、贸促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保险业协会、银行业协会等机构和部门的有关信息,学习最新国际贸易相关的学术论文,了解最新的国际贸易惯例、外贸业务和体制的变化,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始终使教学内容和外贸发展形势相适应,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3.4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篇(9)

1 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企业的内在机理 

 

据海关统计,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96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亿美元。增长22.3%,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1.8%,比2007年同期增速减少8.1个百分点,尤其是从10、11月份开始,出口额增速呈下降趋势。说明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效应已日渐显现。8月份前,受影响的还主要是出口欧美市场的企业,进入9、10月份后,出口日、韩等国的企业也纷纷被殃及,出现订单下降、客户资金链断裂等情况,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受冲击最为严重。 

具体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显性层面来看,美国金融危机始发于金融领域。不少金融机构陷入危机甚至倒闭,导致了金融机构的“惜贷”及信用危机,从而恶化了工商企业的融资环境。同时,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下跌造成消费者财富缩水,有效购买力下降,双重影响使美国实体经济出现下滑,抑制了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使我国出口企业订单减少。 

其次,从隐性层面看,这种影响通过经济传导来实现。第一,金融危机在直接影响我国对美国市场出口的同时,还通过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进一步减弱我国对欧盟、日本的出口增长。当前,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趋淡。日本经济再度陷于停滞,新兴经济体增速高位回落,并且可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这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更大的外部压力。第二。美元贬值不仅削弱了我国外向型企业出口利润的增长,增加出口成本,而且直接导致汇兑损失。此外,出口企业的交易风险逐渐加大,坏账数量急剧增加。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统计,2008年上半年,在一些省份,该公司收到企业出口美国的报损案件及报损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几倍。 

最后,金融危机使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外贸条件恶化。目前,欧美等国经济增长前景惨淡,企业销售市场萎缩、失业率上升等引起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美国对华反倾销、技术性壁垒、标准性及绿色贸易保护手段更加频繁出现。 

从我国出口企业的现状及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可以发现,长期以来企业实行以低劳动力成本的加工贸易策略是造成发展困境的深层原因。一是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商品出口仍占很大比重,即使在出口贸易中居主导地位的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从事中低端的加工装配,产品附加值和整体技术层次较低;二是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少。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出口商品中,拥有自主品牌出口产品的企业不足20%,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不足10%。出口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出口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桎梏,大量产品依靠贴牌代工的生产方式来支撑贸易规模的扩大发展。三是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依赖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东南亚等部分国家和地区。截至2008年11月,我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金额为2330.9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17.7%。这种过度依赖少数国家和地区的外贸发展方式增加了企业的出口风险,加剧贸易摩擦。 

2 金融危机应对与我国出口企业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金融危机带给我国出口企业的不仅是一场困境,更是一次发展机遇。在目前这种形势下,企业首先要消除政策依赖的意识,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寻找企业的实体经济价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发挥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因此,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在于要使那些继续墨守成规、在产业链下游进行低价格、低技术含量竞争的出口企业认识到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1)转变外贸发展目标。

我国政府长期实行“重在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财政、税收等配套措施,为此多数出口企业也将增加创汇作为发展目标。从统计数据上看,外贸出口总额短期内会不断上升。但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对外依赖程度加深及持续的贸易顺差,企业单纯关注外贸总量的增速和增长显然是不够的,有必要促使外贸发展方式从总量型向结构优化型转变,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合理规划企业发展方向,生产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2)推动传统出口产业升级,增强抗风险能力。

面对国际市场和贸易环境的变化,出口企业要努力实现“三大转变”;即由出口低附加值商品向高附加值商品转变;由依靠资源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向依靠科技品牌转变;由企业生产零星分散型向产业集聚化转变。具体来说,一是提高传统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对产业进行调整升级。二是整合和延伸产业链。加快形成比较明晰的上、中、下层产业链,通过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提高整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坚持走品牌战略道路。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培育内生优势。

(3)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篇(10)

(一)从商品结构看,出口以低附加值商品、进口以资源性商品为主。以2011年为例,出口产品中低附加值产品占80%以上。其中纺织服装出口45079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4%;初级金属制品出口55391万美元,占29.5%;农副产品出口29844万美元,占比为15.9%。包括客车及配件的机械电子等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30909万美元,占16.5%。进口产品中铜矿石、铝矿石、木桨等资源性产品占90%以上。其中铜矿石和金精矿进口2363226万美元,占63.7%;铝矿石进口54833万美元,占14.8%;木浆进口15071万美元,占4.1%。

(二)从贸易主体看,出口企业较为分散,进口企业较为集中。从近几年的进出口情况看,目前全市有进出口贸易实绩的企业370多家,其中出口前十名企业出口10089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3.7%;出口第一位的临清三和纺织集团公司出口26384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4.1%。进口前十名的企业进口342177万美元,占全市进口总额的92.2%;进口第一位的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进口242096万美元,占全市进口总额的65.2%,贸易集中度非常高。

(三)从贸易主体分布看,县域经济是全市进出口贸易的主体。聊城市的经济结构特点是大型企业主要集中于县域经济,导致贸易结构也主要表现为区域较为集中的特点。聊城市前十户进出口企业中县域经济集中了80%的企业(均有8家)、87.5%的进出口额、74.2%的出口额和94.1%的进口额。

(四)从进出口地区分布看,出口以亚洲、欧洲、美洲为主,进口以亚洲、欧洲、美洲为主。聊城市出口地区中亚洲一直稳定占据60%左右的份额,2011年,位居前列的包括香港、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香港地区占51.5%。进口地区中亚洲份额为37.8%,首次超越欧洲占据首位,欧洲由2010年最高占43.9%下降到2011年的37%,退居次席。

二、外贸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聊城市外贸进出口结构步伐加快并不断优化,主要表现在机电、化工产品等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资源性初级产品进口比例逐步上升,制成品比例逐步下降,但仍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金融支持不到位,制约中小型涉外企业发展。目前融资难仍是制约中小型涉外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特别是在近几年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后,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减少,贷款门槛相对提高,中小型企业取得贷款的难度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涉外企业的发展。如:临清市经纬染织有限公司是我市以出口蜡染布、色织布为主的中小型纺织企业,前两年纺织品出口均在1000万美元以上。2010年以来受银行从紧信贷政策的影响,该企业从银行取得的贷款已由2010年的4200万元减少到现在的3000万元,到期的贷款很难续贷,在流动资金减少的情况下,该企业开工率仅为60%,加之出口利润微薄,现在基本上停止了出口业务。

(二)相关产业链不配套制约外贸结构的调整。纺织业多年来一直是聊城市出口的支柱产业,其出口一度占到全市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但是由于多数出口产品是初级产品,因此在国际最终产品的销售价值中仅占很少的份额。以临清华润纺织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临清纺织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拥有德国特吕茨勒DK903清梳联合机瑞士立达C35D并条机以及日本津田驹ZAX—N—190型喷气织机等国内外一流的纺织设备,其生产的高档纯棉纱、棉布出口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外多个名牌衬衫的需求面料。如果公司延长产业链,用自身生产的棉布加工成衬衫,由于当地缺乏配套的衬衫里衬、纽扣等产业集群,衬衫的生产成本会大幅增加,另外,本地缺乏生产高档衬衫的熟练工人,致使公司只能在最终产品中获得较低的价值。

(三)多数企业出口市场区域结构单一,贸易结构调整难度大。目前聊城市外贸进出口市场已遍布五大洲,但从进出口规模分布情况看,进出口市场分布依然不够均衡。多数企业出口市场单一,受国际市场及国际局势影响大,出口稳定性较差。如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彩涂板出口大户,其镀锌板、彩涂板年出口量占全国的11%,但是主要出口目的地仅限于俄罗斯或东欧部分地区,南北美市场份额较小,市场仍存在诸多空白。市场区域结构的单一性,集中度高,加大了市场灵活性掌控的难度,并给出口业务增加了竞争风险。

(四)家族式经营模式影响企业外贸结构调整。从目前我市出口企业的构成看,家族式民营企业约占60%,其出口的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小、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对于家族式企业而言,在创业初期,由于企业可以借助亲情保持适当的凝聚力,通过共同的艰苦打拼取得一定的业绩。家族式企业因为裙带关系多数存在任人唯亲现象,优秀人才难以进入决策管理层,而家族式成员普遍存在学历不高、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外贸结构的调整。

篇(11)

市场变化促使企业转型

《经济》:1982年,在义乌兴起了全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发展至今,声名早已远播海外,各种行业的外贸型企业都在此安营扎寨。那么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企业是否也受到了经济环境的影响?

金方平:2007年市场整体还很好,2008年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我感觉义乌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影响肯定是有,但至少没有出现许多地方那种“断崖”似的变化。

不过,义乌市场也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我看来,像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变化在2008年以前就开始出现,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只不过我们对这种变化体会不是很明显。因为人民币一直在升值、劳动力一直在涨价、原料一直在上涨,这些也必然会导致产业转移的出现。

过去当企业利润率比较高的时候,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这种矛盾就被掩盖掉了,因此表现得不充分。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需求发生了突然变化,这样一来,世界供需关系到了临界点,市场的整体情况就发生了改变。只能说国际金融危机把原本渐进化的矛盾暴露出来,让它加速出现了,就会显得整个市场运行出现了巨大变化。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义乌市场拥有价格优势,具备了强大的吸附能力和竞争能力,但是随着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成本的增加,我们的价格优势不再突出。随之而来,市场主体之间呈现了结构性分化的趋势――有能力的、转型较快的企业通过创新创意尝试、抓住机会往上走,转型慢的、能力差的企业则因为生产经营困难慢慢往下走。不像2008年以前,市场一片红火,是你挣5万、我挣3万、他挣1万的差别。现在可能是一部分企业能挣20万、一部分能挣10万,而另一部分就亏损了。

《经济》:这6年间是否也带给企业一些机遇?就您观察,企业出现了哪些变化,它们都在如何转型?

金方平:这种变化当然也有积极的一面,能使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加快转型,提升它们自己的能力。你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了,人家就只采购原材料,后续的劳动力组装转移到东南亚等人工成本更低的国家去,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削弱和国内中西部产业转移加速显现,使得义乌市场开始思考怎样去应对。

比如说有的企业线下没做好,开始转做线上,线上做好了,可能就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变化。有的企业以前是做外贸的,形势不好后改做内贸,也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有的企业原来做出口,后来做进口,同样也赚钱了。有的企业原来经营传统产品,吃不消了,后来转型练内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商品结构,慢慢走出低谷。诸如此类,这样的企业肯定是很多的。

《经济》:有没有一些代工企业转做品牌的?

金方平:品牌的力量,确实到金融危机体现出来了。如果企业有品牌,商品附加值高、溢价能力强,应对能力就强;如果只是代卖别人的货物,那么应对能力就差,所以许多主体发现了这个问题都在转型。但品牌也是慢慢培养的,并不是说打3年广告就能行的,需要很多年用心经营才能建立起来。

培育贸易服务功能,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

《经济》:刚才您也说到,义乌市场并没有出现别人那种断崖似的变化。在您看来,原因究竟是什么?

金方平: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义乌市场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和锻炼。现在我回忆6年来走过的路,个人感觉义乌市场总体还是比较平稳的,跟其他地方比,整体市场没有很大的波动,有影响恢复得也比较快。

我想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义乌市场的经营主体市场化程度非常高,这些主体在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竞争能力比较强,所以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比较强。从我们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就可以看出,这一指数从最初的900多点到现在的1100多点,这个波动区间还是比较小的。

义乌市场总体稳定的第二个原因是,它是一个集聚的平台,经营主体广泛且多元,产品需求的梯度空间也比较大,一部分受危机影响、另一部分可能表现好,这样一来会有一种中和效应。

第三个原因跟义乌市场的贸易结构和产品结构有关系,市场中日用品类的小商品比较多,所以刚性需求比较大。当然,这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经济》:在这6年间,商品城作为一个平台,为商户做了哪些服务工作?

金方平:过去义乌市场产品丰富、综合采购成本低,所以吸引了许多采购商和供应商,当然也承担了内外国际贸易的许多功能。客观来讲,整个服务功能是有的,但是离真正需要的服务还是有距离。过去市场不太重视这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们意识到,除了提高主体的竞争能力外,也要提高贸易服务功能的竞争力,并由此确立了“以市场为核心,以资本运作为纽带,打造‘现代贸易服务集成商’”的发展战略。

为了使企业能够两条腿走路,我们在电子商务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培训与探索,打造了“义乌购”这一依托实体市场的线上平台。在金融服务方面,我们降低经营户的融资成本,通过小额贷款公司等拓宽融资渠道,创新了使用权质押的产品等。再者,义乌也加大了境外宣传推介力度,通过外国领事馆推介、企业走出国门办展会等,通过市场万里行活动到全国、全世界去。

作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我们改善了义乌市场的服务功能。海关、检验检疫等通关方面的政策都有新的突破。同时打造了更为全面的物流服务,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来提高义乌市场的竞争力。

能“鸡毛换糖”,勿盲目扩张

《经济》:我们在一些外贸型企业的调研中也了解到,有一些企业倒闭了,归因于市场中存在不良竞争现象,都在展开价格战。您对此怎么看?

金方平:这样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你看这一轮危机当中,许多大企业都倒掉了。过去它的产品规模做得很大,当市场需大于供时,利润高,可能有20%。这时候规模越大,盈利越多,它就越想扩大产能,就去贷款,它想的是这些成本可能2年内就能回收了。

可是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需求出现拐点的时候,市场价格就会下降,而财务成本因为有贷款而直线上升,一降一升,就会出现亏损,这样的企业必然没有竞争力。

一些小企业融资都是按照自己的需求来,不去大规模盲目扩张和融资,其实利润非常好,一年赚几百万、上千万元,日子很好过。

《经济》:2007年7月,您出任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掌舵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那时金融危机刚发生一年,这对您是否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金方平:实事求是地讲,危机具有不确定性,谁也不能预见到会有金融危机。特别是当你处在经济变化的过程中,谁都没有预料到美国的次贷危机会这么严重。

但是就像刚才所说的一样,这个趋势性的变化也不是2008年以后才发生的,2006年时就已经有了产业转移的苗头,所以我们也研究了一些战略,有了这个思考在里面,所以对未来的态度并不会盲目地乐观或悲观,就是扎扎实实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