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8 10:30: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

篇(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36-01

自尊是一个人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表现出来的对自我价值的判断〔1〕。国内外的诸多研究表明,自尊作为个人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它的发展状况不仅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直接联系,对整个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作为一个起中介作用的人格变量,它对个体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均有广泛的影响〔2〕。家庭是儿童社会化发展及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3〕。本研究调查中学生不同群体自尊的差异,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日照市城区及周边6所中学的3264名在校中学生,其中,男1562名,女1662名,平均年龄15±2.60岁。

1.2 方法:

平定工具:自尊量表,采用M.ROSenbrg编制的自尊量表(SES)1965年版〔3〕。该问卷由10个问题构成,分值越低,自尊程度越高。

父母教育方式问卷〔3〕修定后的问卷包括父亲教育方式的6个分量表(共58条目),母亲养育方式的5个分量表(57条目),共计11个分量表。

2 统计方法:采用U检验

结果:共发放问卷3264份,收回有效问卷3212份。将自尊量表评分高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的被试者归于低自尊组共86人,低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的被试者归于高自尊组共78人。把高自尊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低尊父母养育方式进行比较,见表Ⅰ

表Ⅰ结果显示:中学生在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母亲的过度保护,父亲的过度干涉及偏爱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讨论:

本研究发现:父母的情感温暖及理解,以及父亲的过度干涉、母亲的过度保护对中学生的自尊有着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对中学生的健康的心理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是中学生健康自尊的客观因素。而母亲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对中学生自尊有非常显著的消极影响,是不良自尊形成的客观因素,也就是说中学生自尊的形成受到家庭环境的明显影响,因此,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良好心态及言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表Ⅰ 高自尊与低尊中学生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X±S)

参考文献:

篇(2)

一、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思想的热情不高。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传统的课堂授课,这种模式不适用于个性鲜明的90后大学生。在多媒体盛行的时代,应当打破传统的板书手段,多以视频、图片、PPT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构建老师、学生沟通的新模式,再者能够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脱离实际的情况,这些往往因为教学中的实践与理论知识过于分离,而90后大学生关注的多半是时事热点新闻。在教学中,老师将理论实际结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学生举一反三,对于未来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以客观的眼光处理,熟练运用。

(二)为形成教育合力。大多数时候家长都认为教育是学生学习中的主要任务,他们认识学校就应当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学生在教育学习中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因为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生活水平日趋发达,但是贫富差距也在拉大。在大学宿舍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学生家里经济特别富裕,而有些学生还靠着助学金度日,这对一些思想不够成熟的学生而言不啻为一种刺激。在当前的思想政治中不应当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思想教育的价值,而应当从高校的老师方面着手,老师应当提升自身的素质,帮助学生成长,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

二、90后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方案

(一)探索新型的政治教育模式。在教育90后大学生的时候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教育者的感受,在教学中需要有更多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帮助学生直面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及时解决。然后正确地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发展,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在教育中需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因为90后的学生比较个性化,抗压能力不强,针对他们进行政治教育中应当以疏导为主,加强对大学生的精神关爱,避免学生心理出现问题。

在网络化时代下,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安装了无线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思想工作者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交流工具及时实现资源的共享,进行随时随处的教育。当前网络背景下传递出来的政治文字多以视频图片的形式,有的还是动画的形式,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使得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拉近了学生与教育者的距离,最终形成稳定的道德认知。由于网络的平等性,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第一时间就一些有价值的观点,然后通过学生的跟帖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然后进行教育的调整。

(二)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大部分90后的成长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下,他们所认识的世界是被父母过滤了的一个安静的世界,因此在90后大学生接触社会后,往往会存在缺乏自主能力,面对困难只会逃避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者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指导与心理的安抚。在理论的指导中,政治教育者应当多开展讲座,多组织实践活动,

比如志愿者的植树活动、社会送爱心的活动,帮助孤寡老人。通过实践活动使得学生更加了解社会,使得学生有一种作为中华儿女的使命感,加强学生处理事务的能力。同时,这些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接触社会生活圈子。

在心理方面的引导中,学校应当安排专业指导心理课程的老师,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因为当前的学生压力比较大,常常会感觉到茫然,在思想政治中应当适当加入心理健康的内容,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社会各个力量的共同改变。家庭、学校、社会这三点是对90后大学生影响最大的,只有这三者协调合作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肩负中国梦的使命。在家庭方面,父母应当给予学生无尽的关爱,在学生的成长中能够做到多陪伴,多沟通。在平时的时候多与孩子的任课老师联系,掌握学生最新的学习状况与生活情况,对于当前学生在学校中遇到的困难,应当帮助他们直面困难,共同解决。作为学校方面,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思想、审美、知识传播等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学校应在校内网、黑板报、橱窗等地宣传学校中的先进事迹,在平日里多开展一些科技活动,帮助学生接受学术熏陶。此外,结合实际,帮助开展各项倡廉活动,加强作风的建设。作为社会而言,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及时的帮助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引导,加大执法的力度,为学校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得学生尽快成长,为社会服务。

三、结束语

大学生的成长在国家的发展趋势下,与民族复兴、社会前进、中国梦的构建息息相关。在当前的大背景中,90后学生的性格鲜明,较之80后、70后,他们的成长环境良好,且多半是独生子女,父母给了他们全部的爱,他们敢于创新,但是承受能力差,缺乏自我认知感。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色,我们需要将他们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接班人为首要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2-0104

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好思想上的导航者和奠基者。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体制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以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树立正确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是发扬学校优秀校风的重要表现。思想教育管理与学校的校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想教育管理可以为加强校风建起到奠基作用和良好的管理作用,反过来良好的校风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上的发展进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可以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优秀的人才保证。最后,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也是响应国家政策的重要举措,我国进入国家发展的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国家需要的素质型人才,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是与我国科学化教育体制相适应的重要举措。

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上的困境

1.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负责并以其为主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部分学校重视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强化,导致传统的思想驾驭管理体制僵硬,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无法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思想教育管理体制资源配置缺乏有效规划,缺乏专业性的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指导,管理体制停滞不前。

2.师资团队缺乏有效建设

思想教育老师在对学生思想教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在思想教育管理团队体系中,老师缺乏有效的共同交流机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情况掌握不全面,信息流通渠道不畅达,对教育信息、学生的思想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力度不足,无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思想教育教师的专业性技能和知识点有待提高,学习能力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的创新能力的不足。

3.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化

思想教育管理方式是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任务、目标、效率息息相关。学校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式上大多采取上课的方式,老师通过课堂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学生的教学课堂,但是学校在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式上忽视了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模式存在僵硬化现象。

三、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研究

1.学校管理者要树立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

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上的革新必须要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作为学校管理者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学生具体的思想教育情况,实事求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加强对思想教育管理体制的强化

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涉猎学校的多个管理部门,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因此,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教育管理体制的强化就显得极为重要。学校的各个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能,进行统一规划从而合理有效的安排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将思想教育管理体制强化职能发挥到最大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时,要时刻关注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的关系和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制的广度和深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德育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思想教育老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性的技能能力,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明确的政治立场。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形成良性的互动沟通机制,在教师的资源配置方面,要合理优化,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一支有利于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师资团队,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软实力保障。

四、总结

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长期、持久的工程,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作,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现实提供综合型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综上所述,本文论述了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针对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师资团队建设不足、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加强管理体制强化、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旨在不断推动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面的发展,从而有效加快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西方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国内产生了不小的冲击。高校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且接受程度极高的阶段,这些新鲜事物的涌现势必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对我国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要想使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切实起到引导当代大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强、改进和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众多的研究角度中,对中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比较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鲜的领域,本文以中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为引,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异同比较

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按照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可以分为显性、隐形和特殊性三种实施方法。显性实施方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组织实施的,直接对教育对象进行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主要指对高校学生进行的马列主义的系统理论教育和组织引导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思想觉悟和自身认识能力。我国高校开设的一些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例如:《哲学》 《思想概论》 《形式与政策》属于典型显性教育。相对与显性教育方法。隐形教育方法指运用多种手段,寓教于乐,通过渗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我国高校举办的一些学生活动,例如,纪念“五.四”运动活动;纪念“一二九” 运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属于隐形教育。特殊性实施方法是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思想问题和行为而采用的教育方法,多指心理咨询法;也指辅导员或班主任对于特殊个体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教育。

2. 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尽管美国大学没有采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没有设置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美国国家精神、民族意识以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培养却是通过许多实际上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教育和活动来完成的。而所谓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美国社会为了培养合格的美国公民,用美国社会的统治思想、价值观念、道德文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政治知识、政治价值的灌输及思想道德的教化,使他们形成美国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成为资产阶级合格接班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美国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以下几种:道德认知发展方法,教育者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树立作为团体成员的公正观,进而促进其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促进道德判断发展;价值澄清方法,指让学生在具体的讨论、实践过程中提高分析和处理各种道德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过程来使他们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减少价值观的混乱,使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榜样示范方法,美国高校的榜样示范方法更重视环境的影响,关注社会环境的净化、师长的表率作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营造和相关情境的创设。

二、中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势比较

首先,我国高校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政府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全面干预,高校不但设有统一的大纲、教材和课时规定,有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而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系统性和理论性,教学上更是比较系统地讲授马列主义知识、比较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强调的是通过理论学习促进思想转变。其次,我国高校不仅设立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成立了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同时还非常重视党团组织建设,通过这种规范化的日常管理,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再次,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彻正面教育的原则,这一特点也同样体现在实施方法的运用上,可以说,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已成为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一个显著优势, 它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和做的参照体系,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我国不同,第一,美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具有较强的主体性,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诱导。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较多地运用“道德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探究式讨论提高法”等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二,美国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性极强。美国政府不但支持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还为其提供制度及经费保障,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广泛开辟实践场所,积极地与社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包括维护和平、环境保护、反对战争、反对种族歧视等方面多样化的活动。第三,美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视运用间接的实施方法。这些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示范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政治说服和道德熏陶,从而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使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给人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增强了美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完善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建议

第一,加强教育方法的民主性。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灌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以教师的主导权威压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借鉴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在尊重学生自主性方面的积极因素,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加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民主性。

第二,增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通过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掌握认识问题的方法,提高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以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固定其思想的基本思路模式,达到使他们独立自主地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三,重视教育实施方法的实践性。我们应借鉴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不断地丰富我国高校学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激励和保证学生参加到这些活动当中,从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了适应社会、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并树立为他人服务的道德信念。

三、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以及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大背景下,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之间的冲突也会更加明显,意识形态内的斗争还会更加剧烈,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必然带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为其发展提供了条件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其紧跟时代步伐就必须努力借鉴和吸收中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成果,不断提高完善。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7-0055-03

一 引言

2015 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94亿,手机上网人群占比提升至88.9%,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整体网民中大专学历的人群占比达到了8.8%[1]。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与手段,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工作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宣传部、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部、团委、学工处和各院系学工等部门的工作都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各部门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积极探索创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与手段,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做好这项工作。

移动互联网通常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网络及移动互联网业务。在狭义的移动互联网定义中,移动终端特指手机[2]。本文采用的是狭义的移动互联网定义。通过问卷,我们调查了淮安市四所高职院校350名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频率、时间段及长度,还有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场所、关注的内容及群体等,并向教师和学生征求了使用移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建议,得到了积极回应。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8.6%,每天上网的时间主要集中于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段,平均每天上网总时长高达2小时,并且学生表示会抓住学习空隙中的每分每秒到网络世界中遨游一番。学生上网的主要地点为食堂、宿舍、图书馆、乘坐的交通工具上,82%的学生表示自己是手机控,出门必带四大件“伸手要钱”(伸:身份证、手:手机、要:钥匙、钱:钱包)。随着智能手机的大屏化及其功能体验的多样化,移动互联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对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与思维模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 方法与手段

智能手机作为一种移动通讯工具已经广为学生们所接受,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清这一现状,努力提高自己的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研究智能手机这一新鲜事物,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为我所用,占领这个拥有庞大上网群体的手机终端移动网络平台,在新的时代里,以新的方法与手段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职院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建设一支掌握移动互联网特点并能够运用移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素质队伍是当前各高职院校学工阵地中的重要任务。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清了这一形势,通过各种活动全方面地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经常组织辅导员们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参加辅导员示范项目培训等活动,把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放到一个宏观性的、全局性的高度。高职院校中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教师大多是思政、历史、心理、教育学等文科专业出身,对于手机移动多媒体这一高科技产物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年纪稍长的辅导员甚至还在使用只有短信、电话业务的普通手机,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与学生的代沟不断加深,更不用提利用手机移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了。如何对高职院校这一群体通过进修、培训等形式提高其使用移动互联网络的能力,并使其掌握相关网络技术等已成为了摆在高职院校管理人员面前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这也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辅导员们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学会如何利用新媒体,还要建立自己的微博、博客、人人网等网络教育的良好阵地。[3]在信息化的时代里,辅导员们要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武装自己,努力占领移动互联网这块新的思想阵地,与时俱进,利用手机移动终端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最优效果。

(二)引导学生理性对待手机终端移动互联网

手机终端移动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沉浸在网络世界中,无论何时何地都做低头看屏幕状,而忽略了身旁的师长同学。“低头族”一词描绘的正是这样一个群体,“低头族”的社交从现实的面对面交往,变成了虚拟符号之间的文字和语音互动[4]。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阻碍了大学生正常的心理发展,导致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丧失,而且对于身体的危害也是极大的,这些低头一族也是脊椎损伤的高发群体。而且学生还会利用手机浏览,把手机当作考试时的作弊工具,甚至在课堂上想法设方地玩手机,导致学习不能专心致志,影响了学习效果。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利用手机收纳袋统一保管学生的手机,下课后再分发下去,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那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来说虽然产生了效果,但是学生只有在思想层面上意识到这种做法的错误性,才能从根源上杜绝这种现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理性对待手机移动互联网,可以组织相关的讲座,和学生们分析移动互联网的利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是可以设置相关的章节,引发学生对于遵纪守法、不违背道德标准的前提下理性使用手机行为的思考讨论,引导学生理性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学生们的生活、学习等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诱发了很多不良现象。部分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不够成熟,在这种社会现象的影响下不能自控,陷入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而不能自拔。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大学生们理性使用智能手机媒体,理性利用移动互联网。

(三)开展校园手机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的宣传部和团委等部门可以借助手机这种媒体,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既能投其所好,提高其参加校园活动的积极性,也能在活动中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各院系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利用手机移动互联网展开相关的竞赛。例如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可以开展“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手机移动互联网游戏与应用开发大赛”“手机移动互联网创业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外语学院可以开展“手机外语报设计大赛”“手机微信创作大赛”等,在各种节日到来之时,鼓励学生用外语编辑祝福短信互相发送,并编辑汇总到院系的微信公众平台上,供大家评鉴,丰富校园文化的活动形式。高职院校宣传部、学工处、教务处等部门在评选“年度优秀教师”、“十佳人生导师”“年度风云人物”“优秀学生党员”等光荣称号时,也可以借助手机移动互联网,将先进事迹发到手机报、手机微博、手机微信公众平台等应用中,让学生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这种形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最终形成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校园手机文化氛围。

(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1 手机即时通讯

随着WIFI的普及以及流量费用的下降,手机短信的业务空间甚至包括语音的空间都将进一步被打压,这个趋势随着无线城市的建设不可逆转,开始研究即时通讯IM(Instant Messaging)工具是很有必要的。目前互联网上受欢迎的即时通讯软件包括QQ、MSN、飞信、微信、阿里旺旺、易信、YY、Anychat、ICQ、Jabber、NET Messenger Service、Skype等。高职院校学生主要利用QQ、微信这些即时通讯工具在移动互联网状态下直接向对方发送或者自己直接接受对方的文字信息、 图片信息、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有必要和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营运部门合作,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开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腾讯公司推出的手机微信是当代大学生所热衷的一种即时通讯方式。现在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及其各部门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微信中的信息应及时更新,内容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同时还应该保障信息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用接地气的语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宣传到大学生群体中。手机QQ也是一款即时通讯软件,是PCQQ在移动端上的延伸,较之针对智能移动端量身定做的微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目前大多数班主任都会建立班级QQ群,进行群体的交流和管理,通过手机QQ及时传达相关信息,了解学生最新状态。

2 手机阅读

阅读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大学生们除了完成任课教师们布置的纸质材料阅读任务外,还会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各门各类的读物。由于手机移动终端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且操作简单,大学生们会利用手机登录移动互联网,在线阅读或下载电子读物。传统的阅读方式会受到阅读时间、阅读场所、阅读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手机阅读可以给读者提供更多选择机会,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目前很多手机阅读平台都在蓬勃发展,各种手机阅读软件也是不胜枚举。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比较常用的阅读软件包括小说APP、以幽默搞笑内容为主的APP、问答及文章APP、正版图书APP和新闻资讯APP等。高职院校可以把校报办成手机报,既节约了纸质印刷的成本,又增加了宣传内容的普及性,增强了高职院校在新时期移动互联网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图书馆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开放电子资源,推荐经典书目,引导学生阅读。各任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在完成某些材料阅读的前提下,督促学生完成报告等。使大学生在“悦读”的气氛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3 手机视频

手机视频功能即通过移动网络让用户在手机上观看电视直播、视频点播和下载,向好友推荐节目和发表影评等。根据调查发现,在校园里手机已经超越PC,成为大学生们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第一终端。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这一现状,调研学生们经常收看的视频节目,建设自己个性化的手机视频点播网站,还可以把教师教学竞赛、课程及学工活动的录像等资源上传到网站。在经过内容审核的前提下,学生、班级也可以上传能产生积极效应的原创作品进行展播,共同为通过手机视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辟广阔天地。

根据当前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潮流,当前各高职院校都积极投身到微课程建设当中。微课程内容精短,时间通常控制在10分钟左右,手机微课程的形式对于学生正是投其所好。利用微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视频提前预习,不但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时间,还可以为思想政治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提高学习效果[5]。当然在网络资源异常丰富的今天,手机视频节目不但要内容充实,形式活泼,满足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特点,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4 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演变,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变成了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现在借助移动互联网正快速向移动学习(M-learning)发展。移动学习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在1994 年最先展开研究的,我们所要建设的高职院校移动教育平台最大的特征就是“移动”,系统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相关信息。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打造“无线校园”,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网络教育平台成为了当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就是以手机为载体,利用移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目前很多大学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但是针对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这一新的媒体形式,传统的网络平台显露出很多弊端。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打造可以将手机变成学习机,学生们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利用零碎的时间武装自己的思想。在建设平台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平台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功能应满足学生需求,除了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还应能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健康辅导、心理问题咨询、大学生就业辅导及指南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增加平台的使用率,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 结语

在无线网络技术不断成熟的今天,手机移动互联网因其终端便携性、交流即时性、沟通私密性等特征,已经发展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手机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创新了教育手段,显现了巨大的优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新的科技产品,发挥其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承载和传导作用,将教育延伸到无限的移动网络空间当中。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2]熊龙雨.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篇(6)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归因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套从其本身经验归纳出来的行为原因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外语焦虑就是一种在外语学习过程产生的紧张、忧虑、担心的情绪状态。归因和情绪密切相关。目前,国内有关外语焦虑与外语学习成绩的研究比较多,但是从认知水平上探讨归因方式与外语焦虑的研究则很少见。所以,本文研究外语焦虑这种特殊的焦虑与学业归因之间的关系。

1文献综述

1.1归因

所谓归因,是指原因的归属,即对事件结果寻找原因的过程。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于1958年从朴素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归因理论,他在对现实生活长期观察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活动中归因推断的重要性,由此揭开了心理学中归因研究的序幕。

归因理论是多种研究路线和不同理论见解的统称。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注重对归因前提的研究;另一类注重对归因结果的研究。其共同特征都主张由行为结果来考察原因,以及觉察到的原因、期望、情感对后继行为的影响。

学业归因,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及结果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推论,它是归因理论在心理和教育领域的应用。学习归因正确、科学,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对归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归因倾向如何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生的情感和期望变化等问题上。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业成就上的归因在总体倾向一致的前提下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学生的学业归因既是对过去学业成就的自我知觉,同时也会影响他们今后的情感、期望及相关的学业行为。

1.2外语焦虑

一般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惧怕感的情绪状态。它是人通过神经系统对紧张、胆怯、担忧的一种主观感受。

外语焦虑是在特定的外语学习情境中产生的,在学习和使用外语时表现出的一种状态焦虑,被认为是外语学习活动中最为关键的情感变量之一。

我国学者王银泉认为“个体在需要使用外语,但是没有足够掌握的情况下所体验的一种疑惧。”李炯英则将其定义为外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用目标语表达时产生的恐惧。陈武英研究表明,外语焦虑不同于一般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是一种独特的焦虑体验,仅与外语学习有关。

2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

归因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已经成为人们所共识。根据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方式引发不同的期望和情绪反应。学习焦虑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绪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较大。国内有关学习焦虑的调查研究以及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从认知水平上来探讨归因与学习焦虑之间关系的研究则很少见。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与学业归因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初中生外语焦虑和归因方式在年级、性别因素上是否存在差异,为现有的理论构建提供帮助。

假设一: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外语焦虑和学业归因存在差异;

假设二:初中生外语焦虑与学业归因存在显著相关。

2.1研究方法

2.1.1被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湖南省某初级中学进行取样,每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共133人,其中初一47人,初二44人,初三42人,其中男生79人,女生54人。

2.1.2研究工具

(1)学业归因量表。该量表根据Craudells编制的《成就归因问卷》修订而成,共24个题目,分为成功能力归因、成功努力归因、失败能力归因和失败努力归因四个维度。归因于内部计2分,归因于外部则计一分。该量表的一致性信度为0.85。

(2)外语课堂焦虑量表。本研究采用郭薇、巫文胜根据Horvitz等人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问卷(FLCAS),参照王才康编译的中文版本修订而成。

2.1.3研究程序

让被试先填写《学业归因量表》,再填写《外语课堂焦虑量表》。这样安排的目的是避免先填写焦虑量表所可能产生的暗示性。

数据处理:共发放问卷133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4研究结果与分析

(1)基本描述统计分析。120名初中生外语焦虑的平均分为51.49,标准差为19.29。其偏度系数为0.677,小于1,符合正态分布,略偏右。

(2)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初中生外语焦虑和学业归因的差异检验。男生外语焦虑分数高于女生,但是p=0.026

(3)不同年级初中生的外语焦虑和学业归因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初中外语焦虑和学业归因方式进行差异检验。

2.2初中生外语焦虑与学业归因的相关分析

采用person相关分析外语焦虑与学业归因的关系,发现外语焦虑与成功能力维度归因和成功努力维度呈负相关,且相关极显著。外语焦虑与失败能力维度归因呈现正相关,相关显著,与失败努力维度归因相关不显著。

3讨论

3.1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初中生外语焦虑和学业归因方式的差异

初中生外语焦虑呈正态分布,偏度系数为0.677,略偏右。初中生外语焦虑在性别和年级因素上差异不显著,因为本研究所调查的初中生绝大多数小学期间就开始学习外语,缩小了年级之间接触外语的时间的相对差异。不像以前只有上初中的时候才开始学习外语,初一学生相对于初二、初三学生学习、接触外语的时间则要少得多,这可能是导致以前的调查研究学生的外语焦虑存在年级差异的一个原因。研究发现男生在外语焦虑得分上虽然高于女生,但差异并不显著。

在各归因维度上,男女初中生在成功能力、成功努力、失败能力维度上归因都不存在差异。在失败努力归因维度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比男生更多地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这说明相比于男生而言,在失败情境下,女生更多地进行内部归因。

不同年级之间的学业归因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的学业归因方式大概一致。

3.2初中生外语焦虑与学业归因方式的相关

初中生的外语焦虑与成功能力归因、成功努力归因、失败能力归因相关极显著,说明初中生的外语焦虑与学业归因方式关系密切。初中生的外语焦虑与成功能力归因和成功努力归因负相关显著,说明初中生在成功能力归因和成功努力归因维度上的得分越高,则外语焦虑水平越低。相反,初中生的外语焦虑与失败能力归因显著正相关,说明初中生的失败能力归因得分越高,其外语焦虑水平也越高。

通过以上分析和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外语焦虑和学业归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初中生的学业归因方式和外语焦虑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篇(7)

在长江上游无数的大支流小支流中,有无数这样美丽的沙滩,静静地睡躺在河流上,或偶有人涉足,感叹一句,或百年千年无人问津,只是渔翁的稍息之所。可是当一个沙滩有了文化内涵,这个沙滩就不仅仅只是躺在一条自然的河流上,它已经屹立在了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受万人瞩目。

沙滩是一个神奇的小山村,它后枕子午山,前流安乐江,方圆不过十里,在晚清百余年间,却从这里走出了几十位着名学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西南巨儒郑珍、莫友芝、黎庶昌是为“沙滩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誉为黔中“清代三贤”。沙滩学者们在文学、经学、书法、音韵训诂、农学、医学、考据学等领域精研求索,产生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沙滩文化”历史地位的确立,是浙大学子的研究成果。1940年日军侵占江浙,国立浙江大学竺可桢率师生西迁贵州遵义办学到抗战胜利。在遵义办学的7年中,浙大史地系教授张其昀、谭其骧、钱穆、张荫麟、任美锷等多次到沙滩考察、拜谒三贤故居和陵墓。丰子凯先生也在沙滩作画多幅,配以诗文,汇刻成《子午山纪游册》。浙大学者认为沙滩曾是全国着名的文化高值区,名动海内外,学术传承数代,形成了一个成就斐然、影响深远的文人学术群体。因此有充分的理由将这一特殊地域人文精神及成就的总和命名为“沙滩文化”。

黎庶昌便是“沙滩文化”杰出的代表之一,早年他师从郑珍,又入幕僚,深得信任,名列“曾门四弟子”。后黎庶昌以参赞和道员身份出使英、法、西班牙、日本等国,开始其一生的外交活动。黎庶昌在文化方面的贡献,除了他的着作《拙尊园丛稿》6卷、《丁亥入都记程》、《西洋杂志》8卷、《黎氏文集》12种36卷、《孔诗》、《续古文辞类纂》等外,还编印了《古逸丛书》,这部书共26种200卷,是我国早已散佚而流存日本的唐、宋、元、明珍贵古籍。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给遵义留下了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遵义儿女在这些精神财富的指引下,无论在时期,还是抗战时期,还是建国时期,还是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教师,特别是遵义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在思想教育方面,更应该以地方文化为主要材料,教育学生爱国、爱家。

人的思想品德是一辈子的根基,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个纲。沙滩文化是瑰宝。沙滩文化的人文精神更是不朽的,它是遵义和贵州乃至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1)我们的教育,应该以此为突破口,教育遵义儿女。用沙滩文化的精神风貌及黎庶昌他们一代先贤的品格情操,如:刻苦自励、昂扬奋进,激励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篇(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社会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带来的巨大心理满足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受到巨大的影响。拜金主义、极端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强烈的冲击着几乎所有人的神经,再加上教育产业化大发展的影响,“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中小学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渐成了学校众多工作中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于有的地方认为学生的思想在政治教育是个严重的负担。

国家教育部的领导在全国性的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新形势下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近年来,在中小学生校生思想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关乎社会安全、稳定与发展的社会问题,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极不相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校生思想政治建设迫在眉睫。

一、目前中小学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许多的问题

学习分化逐步加大。通常因学习而产生的思想问题是中小学在校生尤其是中学生问题存在的主要部分,中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考试焦虑、厌学症是中小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经常存在的问题。

学生思想道德滑坡。我过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于处于社会敏感阶段的中小学在校生来说,其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极易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波动甚至迷失。另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违反交通规则、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损坏公物等行为大量存在。不良习惯日益突出,吸烟、酗酒等现象引发潜在健康威胁,性失误现象不容回避。

面对挫折学生难于适应。随着学习任务的逐渐加重,以及学业难度的逐步提高,甚至于社会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所要求的东西都有所不同,学生来自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兴趣愿望方面,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的挫折越来越多。学生本人知道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又不知道该如何去战胜。大部分同学遇到挫折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而不是积极的去面对困难。

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紧张。因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和学习的对抗心理,给学生造成压抑心理。同学之间互相接触时,由于家庭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易造成学生之间关系不和谐因素。一些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由于不能正常的沟通,易造成学生孤僻、蛮横性格。

鉴于时展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严峻挑战,必须有各方面、多角度的综合努力。基于中小学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必须积极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评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政治教育是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根本途径,是我们凝聚民族精神和国家政治认同及道德认同的主要方式,不容忽视,更不能缺失。现阶段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成功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之一。

尽快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体系。加强对老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素质是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关键,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身体素质等。强调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将德育工作从课堂延伸到校园、校外甚至家庭。畅通与家长、社会相关机构的沟通渠道,共同为学生营造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你听我讲”,上课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仅是装知识的容器,教师不管学生的承受能力,个性差异,没能做到以人为本。而对思想活跃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放下架子,在平等的基础上,采取“双向交流”的教育方法。通过交流,互相了解勾通,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真正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营造氛围,环境立体化。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社会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托。要净化社会环境,引导家庭教育的走向,建设学校环境,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以立体化的环境全方位育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基本要求,及时发掘新动态,自觉分析新情况,努力探索新出路,不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论体系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2001年1月第一版.

[2]韩镇.改善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1).

篇(9)

一、自媒体的含义及特点

自媒体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01年,它具有平等性,平民化,交互性强等特点。

(一)自媒体的含义

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1]简言之,即公民用以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二)自媒体的特点

1、平等性:通过自媒体这一平台,无论是高层还是百姓都可以利用自媒体信息,任何人都有了在自媒体平台上信息、评论信息、转发信息、举报信息的权利。同时也拉近了不同阶层的距离感,通过这一平台,不论认识与否,都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流。

2、平民化:百姓可以利用自媒体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他们将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想法通过自媒体表达出来,让更多人了解百姓的生活,体现了平民化这一特点。

3、交互性强,传播快:自媒体强调着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式的交流。通过自媒体,人们可以即时传递信息、反馈信息,这种交互性超越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往必须“在场”的局限。[2]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行消息,并对自己感兴趣的消息进行转发,评论,除去了传统媒体的印刷的复杂程序,其传播速度之快。

4、信息容量小:在一般的自媒体平台上,大家信息一般根据自己当时的感想所写,信息量较少。

5、易操作:利用自媒体平台,只需下载好软件并注册成功,再往上打字发图就可以了,所以一般用户一学就会,不需要繁琐的操作步骤,所以很受大家喜爱。

6、信息自由化:与传统信息渠道相比,利用自媒体平台信息更加方便自由,传统信息一般是通过报纸、新闻等形式,其需要时间与自媒体软件相比,耗费时间之长,而且大量信息需要被筛选而受到约束,相对而言自媒体更自由。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现状调查

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使用自媒体平台的忠实粉丝,他们通过自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自媒体的使用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以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一共调查了186为学生,涉及各个年级及专业,大多数人对自媒体的了解与官方自媒体定义基本一致,但还存在6.4%的学生对自媒体不了解。在受调查者中占大多数的学生浏览自媒体所花费的时间在一个小时之上,其中32.2%的学生花90分钟以上的时间在使用自媒体上。对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来说,自媒体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是有帮助的,但觉得自媒体会影响他们的也不在少数。目前,占绝大多数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手机关注时事。对于是否了解本校的自媒体平台,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寻找路径,但学校宣传所占比重最大。与此同时,81.1%的学生使用自媒体在于社交网络功能,很少有人用于学习。但又有另一情况是大家还是倾向于相信传统媒体,但自媒体获取信息更加快捷。学生认为最有效的维护自媒体舆论环境的是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需要借助一定的环境来运用自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同时,56.4%的学生认为运用自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但难以监管。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自媒体已经深入人心,将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获取信息的手段,而面对这一现状,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积极的应对,认识到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三、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由于自媒体的出现,网络监管建设不完善,大学生认知尚未成熟,对网络信息辨别力不够等,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价值观遭到冲击

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都是通过层层筛选,再发表出来,这些内容大部分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正确的价值观念。自媒体具有信息自由化的特点,出来的信息无人监管,所以网络上充斥着良莠不齐的信息。其中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有着巨大的冲击,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尚未成熟时期,对于信息的选择上会有失手的时候,而思想政治教育者们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尽量让大学生接受到的是优秀的思想,避免不良思想的侵害。

(二)自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面对面的方式传授知识,和学生的交流也是面对面的交流,一般是一对多或者一对一的交流方式。而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利用自媒体,大学生可以在网易公开课、慕课等各种学习网站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讲师,从而改变了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在一种虚拟的世界里,进行学习,从而学生更容易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因此,如何结合传统教育方式与自媒体相结合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三)自媒体的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挑战

在传统媒体时期,都是由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从不知到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接受者,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一般只是接受知识,对老师的教学内容很少有质疑的声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学生自己可以主动的获取知识,学生的地位从被动变成主动,学生对待新事物越来越认同,而老一辈的教育工作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却比不上新生代,因此,在这方面与受教育者相比,教育者处于劣势,不能及时的获取最新信息,而且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远不如受教育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者的地位和权威受到挑战,学生开始有了不服从教育工作者的心理,从内心轻视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工作者还有不知道的知识,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学生有了这种轻视的心理,对学生并不是一件好事,学生开始瞧不起老师,对老师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有一种抵触排斥心理,一方面,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不平衡,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也受到了影响。但同时,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者之间的地位更加趋于平等,使得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角色可以相互转化,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也是当今教育现象中一种普遍的状况。

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面对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要及时采取正确的对策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如:突发事件,低俗文化,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质等。

(一)建设好自媒体平台,高效处理突发事件

面对自媒体的开放性,在舆论的冲击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沉着冷静的应对,引导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分析事情的利害关系。在此同时,应该深入剖析事情发展的背景和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面对突发性的事件,作为教育者应该及时站出来,解决突发性事件。如,面对外来媒体的造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关注,跟进消息,确切的分析造谣事件的本质,在自媒体平台提出自己对此问题的有利论证,以免造成社会秩序不稳定。

(二)加强法律法规意识,传播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

由于自媒体是新兴事物,针对网络还的法律条文还不健全。也正因为此,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低俗文化才此起彼伏,得不到遏制,所以,工作者要重视并建立有效的网络法律条文,并对网络进行有效监督,对一些不属实的危害国家、青年的网络谣言加以澄清并惩罚相关人员。

与此同时,高校工作者应该建立健康向上的交流平台,传播主流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利用自媒体平台创建交流平台,激励大学生与教育工作者利用自媒体交流平台探讨社会文化发展,国家主流价值文化,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对国家的向心力。对于大学生的困惑,作为教育者应该积极主动耐心地解答大学生的疑难问题,响应大学生的需求问题。

(三)重视、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质教育

早在1993年,英国的李维斯和汤普森合作出版《文化与环境:培养批判的意识》一书,首次对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套比较完整的建议,其基本目的是“力求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学生免受媒介所传播的不良文化、道德观念或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3]为了缓解大学生浏览低级趣味的文化现象,应当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质,树立大学生正确上网意识,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害,能够清晰的辨别、筛选有利信息。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面对自媒体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起了更重要的责任,而教育工作者要承担这些责任,就需要更熟练的了解自媒体知识,利用自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教育者应该有效的管理校园网络,洞察学生的最新状态。高校思政工作队伍需要高度重视、积极研究自媒体的传播特点和发展方向,注重发挥团队优势,实现成员在知识结构、时间精力和技术技巧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主动深入学生的日常网络活动中。[4]当然,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问题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平等的姿态,亲和的态度与学生交流,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晓虹.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J].新闻界,2011,(4).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072-03

90后大学生作为现今大学校园的主力军,是在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社会改革逐渐深入、社会多领域转型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具有突出的心理特征、独立的个性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当前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为弥补其不足,应适时地采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对于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及特点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教育主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隐藏到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各种教育载体中,使教育对象在无意中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育目的的隐蔽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使大学生在心理上未觉察到的无意识教育。其将教育目的巧妙地隐藏起来,让受教育者看不到教育过程的实施,这更容易让受教育者意识不到自己在接受着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在无反感、无压力的状况下以积极的参与态度接受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教育手段的灵活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需要在正式的场合进行宣讲,教育者可以根据不同受教育群体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地安排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受教育者在看似“无形胜有形”的状态下接受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这种方式摆脱了僵硬的道德说教和灌输,注重道德的内化,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育过程的平等性

教育过程的平等就是指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开放。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大家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可以自由选择接受他人的观点。在教育过程中,教育的主客体地位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能无意中教育别人或是被别人教育。这种教育的平等性满足了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更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参与热情,从而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四)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且具有分散性和不确定性。[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固定的教育模式,突破了教育时间、空间和场所的限制,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延伸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校内外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综合有效利用。

二、90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的现状分析

90后大学生生活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这样的社会背景使得他们有较强的主体意识,思维独立自信,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更善于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但明辨是非能力较差;他们关注社会主流思想,但价值观更务实。因此,对90后大学生采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引导和教育势在必行。

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促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工作。项目组通过对辽宁省四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发放“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2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显现出优势,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在调查中,当被问及“你认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哪些(多选题)”时,57.3%的学生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48.2%的学生选择社会实践,31.6%的学生选择校园文化,32.3%的学生选择心理咨询。可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90后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其教育目的不易被大学生发觉,教育内容丰富多彩而易被学生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与人交流和感受氛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所接触到的信息与思想政治理论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联系起来。这个过程既进一步诠释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又加深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因而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运用过程中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

在调查中,当被问及“你们学校采取的最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时,87.1%的大学生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3.8%的学生选择专题讲座,4.9%的学生选择班级主题活动,2.3%的学生选择社会实践活动,1.9%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可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还远远不够,且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只注重形式,疏于对学生的引导,使大学生只能在活动中获得一些表面上的、浅层次的感官享受和体会,未能切实发挥活动过程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作用。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渠道拓展还不够全面

在调查中,当被问到“你对学校目前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否满意”时,42.5%的学生表示满意,36.8%的学生表示不满意,20.7%的学生保持中立。可见,当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渠道拓展仍不够全面,不能完全满足90后大学生思想多元化的要求。

(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信息化手段运用不够完善

在调查中,当被问到“什么是你认为与老师进行思想沟通的最佳方式”时,32.8%的学生选择校园网络论坛,29.6%的学生选择博客、群和飞信,17.5%的学生选择电子邮件,11.2%的学生选择电话交流,只有8.9%的学生选择面对面交流。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者因缺乏网络技术知识或缺乏足够的精力与时间,很少或者基本不用校园网络论坛、博客、群、飞信群等新兴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能实现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正确导向和有效控制,也制约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五) 教育者综合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程度不够

在调查中,当被问到“你认为自己所接受的思想教育主要来自于哪方面”时,46.7%的学生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21.3%的学生选择专题报告,15.9%的学生选择与辅导员的谈心交流,10.4%的学生选择社会实践,5.7%的学生选择专业课教学。可见,教育者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还存在一定欠缺。辅导员和各专业课教师没能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合运用于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其精髓没能得到展现,作用没能得到发挥,严重制约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三、高校90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践应用探索

(一)健全保障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的有效机制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的有效机制是确保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它主要包括组织管理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时间保障机制。完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的组织管理机制需要建立一支业务精湛、能力较强的领导管理队伍,同时需要不断完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中的管理评价制度;完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过程中的资金保障机制,需要高校设立专项资金并科学管理与合理使用,做到资金充足专款专用;完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的时间保障机制,主要是保障教师与大学生接触的时间和保障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由衷地接受教师所传递的教育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实践教育活动的形式主义倾向,提高大学生对实践教育活动的满意度。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虚拟化的教育载体,加大德育工作的信息量,使网络成为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首先,应切实加强校园网络建设,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心理健康教育网、形势教育网、科技创新网、就业创业指导网等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牢牢把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方法和途径,创新教育模式。其次,要充分发挥校刊校报、校园广播等多种媒体的功能,形成网上网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不断拓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时空和领域,打造立体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三)提高教育者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面对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教育者必须具备能应对各种变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主要包括教育者的综合知识素质、网络信息素质与能力、灵活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技巧等。要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知识素质,不仅要求教育者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观点,而且需要其不断拓展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趋势,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教育者的网络信息素质与能力,就是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者的信息敏感度、提升其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和培养其高尚的信息品德,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信息化手段,实现对90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和有效控制。提高教育者灵活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技巧,主要通过提高教育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其正确的沟通意识和恰当使用其肢体语言来实现,这些沟通技巧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进一步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四)多途径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的资源

首先,应注重挖掘各专业课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每一门专业课程除了有其系统博大的专业知识外,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因此,任课教师应紧密结合专业教学内容挖掘其中潜在的人文价值。其次,应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校园文化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网络,寓教育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让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应注重开发教育者自身的隐性教育资源。高校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3]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优雅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的无意识的感染力,发挥教师的博学厚德对学生产生的强大感召力,以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情感场”,让学生体验到的认同感和信服力。

总之,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运用,对进一步提高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大有裨益。

[ 参 考 文 献 ]

篇(11)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互动模式建构

相对于以往的“主客体论”,“双主体论”指出,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发挥作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师生双方都可以成为主体和客体。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活动的客体,教师要将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力进行充分地发挥;在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就变为主体,教师就是客体,教师要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尊重,将学生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是平等互动的关系。

(二)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大教学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社会实际、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紧密结合生活中的难点、焦点和热点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并鼓励大学生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来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真正理解和高度认同。

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一直以来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育部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课时安排都进行了一定的规定。但是西方国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则是比较隐蔽的,是通过隐蔽课程来完成的。

(二)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理念

美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推崇”实用主义” ,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将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出来;英国主张的教育观念是偏向于能力的,认为客观实践是尤为重要的 ,要通过“做”达到“学”,以“做”带学, ;德国的双元制观念则主张职业学校和学校外的实习场所就是“双元”,认为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 ;在日本的体验式就业观念中,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和外界企业联系,将一些实习的工作机会提供给在校大学生。

三、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的措施分析

(一)要突出创新主体地位:贯彻以人为本的思路

一是把大学生自身特点作为思政教育创新的切入点,用改革创新的思路,用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审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把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思政教育创新的出发点,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尊重工作对象,以完全平等的身份,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第三,把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作为思政教育创新的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要深化创新环节:建立互动机制

1、课堂上的互动。在课堂上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允许大家平等争论,百家争鸣,最后达成统一认识,共同提高。这样的互动交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既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网络中的互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引导大家阅览讨论,鼓励大家用写博客、发帖子的形式发表见解和意见,讨论热点难点,这样的互动交流和平等的方式探讨问题,对学生的言谈举止和道德操守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心理上的互动。如何应对一些大学生对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缺乏心理准备而产生 “焦虑”、“厌世”的悲观情绪?针对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互动交流的形式,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通过种种励志方法,激起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心”效应。

(三)大学生思政教育要提升创新目标:培养复合人才

如何围绕“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