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字技术与应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数字影像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精彩,同时在应用中也暴露出数字影像技术对于人们生活的一些消极影响。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大,人类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必定会不断扩大,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同时也创造了难以估测的破坏力,它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同时也会带来完全无法控制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在应用数字影像技术的同时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现代化的信息社会成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的道德社会。
1、数字影像技术的相关概念
数字影像技术是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数字编辑机器和多功能的智能化计算机,来对影像或者照片进行储存、处理、加工、呈现、应用的一门技术。数字影像技术是多种现代化的先进技术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现代技术,其中包括数字相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等,它的应用系统主要有录像机、数字编辑系统,还有多种数字影像、音频的播放系统。
2、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1.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系统逐渐向着信息化和科学化发展,数字影像技术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优秀的教学服务,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有效地展示到数字化平台上,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随着社会对于教育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教育系统对于数字化影像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大,对于教育资源的建设必须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教育性,因此教育技术工作者必须熟练地掌握现代化的数字影像技术,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PPT,播放老师自己制作的音频或者视频,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同时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不断地扩大数字影像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既有助于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教育体制的完善。
2.2.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随着疾病的多样化和特殊化,对于多种疾病的诊断越来越复杂,医院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来对各种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诊断,保障病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在现代的医学诊断中常用的检测手段有:X光诊断、超声波诊断、CT、核医学成像等等。医生在对于大量的疾病特征进行浏览时,需要对于大量的图片信息进行认知和记忆,将它们的特征进行对比。数字化的影像技术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快速重建医学影像功能与结构,对于医疗图像进行三维重组,达到可视化效果,对于需要分析的病灶结构进行细致的分割与识别。数字影像技术在医疗诊断上的应用实现了医疗诊断过程的高灵敏度、无创伤、操作简单、处理和控制人性化和智能化。数字影像技术在医疗检测上的应用为广大患者带来的福音,也为疾病的有效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
2.3.在艺术方面的应用
我们应该知道摄影是一门视觉艺术,如果没有好的数字影像技术作为支撑,摄影者拥有在好的天赋和想象力也是没用的。数字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传统的摄影指引了前进的方向,现代化的数字相机不需要胶片就可以进行照相,真正的实现了零污染,防止了在胶片的冲洗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品,不仅防止了化学药品对于人身体的危害,同时也避免了化学药品对于生活环境的危害。数字影像技术使得现代化的摄影更加的方便、快捷,摄影者可以立即看到自己的拍摄作品,同时可以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将其传播开来,让自己的拍摄作品被多数人欣赏,给他人的生活带来快乐。
每一个摄影者都梦想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彩色暗房,但是大部分的摄影爱好者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设,同时他们放大自己拍摄的彩色照片的频率相对较低,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资金。但是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来临,数字图像的处理技术使得这些变为可能,一台配置较好的计算机,外加一些图像处理软件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明室操作彩色暗房,一次性的投入,永久性的受益。
数字影像技术应用中的责任
在我们对于现代化的数字影像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对于数字影像技术应用后的责任问题的承担,我们需要知道数字影像技术会对那些组织或者群体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数字影像技术使用者应当承担哪些方面的义务。通过分析总结我们知道了这些方面的责任:
(1)作为数字影像作品的创造者,必须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的伦理范围内进行自己的创造。
(2)作为数字影像作品的欣赏者和传播者,必须保障自己内心的纯洁,做出最佳的选择。
(3)数字影像作品的欣赏者需要通过付费才能对于作品进行欣赏,因此,创作者就必须对他们承担起一定的责任,保障自己作品的优良效果和价值。
(4)对于整个社会负责,数字影像作品在传播的过程中必定会在社会上形成广大的接触面,对于广大群众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数字影像作品中包含消极的思想和内容,必定会对欣赏者的观念和思维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创作者必须保持以对于整个社会负责的原则进行自己的创作。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各种先进技术的推动作用,现代的各种技术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影像技术。数字影像技术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精彩,随着数字影像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我们看到了数字影像技术的诸多优势,数字影像技术在不久的将来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臧崴臣; 张连军;浅析商业摄影中数字影像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年06年
20世纪末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与普及,陶瓷艺术设计领域最大的变化就是数字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这既是科学进步的需要,更是时代审美理念的体现,因为传统的陶瓷艺术设计方式既费时费力,也无法满足现代人不断更新的审美观念。数字技术主要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式融入到陶瓷艺术设计中,它以强大的功能,赋予陶瓷艺术设计以全新的、更为丰富的手段,使陶瓷艺术设计具有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可以说,数字技术是一场陶瓷艺术设计领域的巨大变革,得到了陶瓷艺术设计工作者的全面响应,以传统手工画样方式进行的陶瓷艺术设计活动已经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为主导的数字化陶瓷艺术设计。这对于陶瓷艺术设计者来说,极大地提高了其设计工作效率和水平,即使是非常复杂的画面、造型以及空间形式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完美地呈现出来,各种艺术风格流派和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创意性表现也都可以实现,并且数字技术所展现的虚拟图像和模型较传统陶瓷艺术设计的画样和模型更具有逼真效果,不仅呈现其本身,还能模拟其环境效果。正因为如此,当前陶瓷艺术设计工作者日益青睐数字技术的应用,从而使数字技术应用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全面兴起。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日益增多,能够应用数字技术进行陶瓷艺术设计工作的人才也日趋增多,这就为数字技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应用的进一步扩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数字技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应用的兴起,不仅仅从根本上改变了陶瓷艺术设计人才的构成,也悄然改变着陶瓷艺术创作者的创作行为。部分陶瓷艺术创作者根据以数字技术设计出来的画样和模型进行创作,带来与传统的创作行为所不同的创作体验。
数字技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趋势可以说是不可逆转的。不过,不能过度地依赖于数字技术,毕竟数字技术再先进,也只是设计的辅助手段,因此,在当前陶瓷艺术设计的数字技术应用热潮中,一味追求技g手段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总之,如何使数字技术与陶瓷艺术设计更加有效地结合,是当前陶瓷艺术设计者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陶瓷艺术设计中方兴未艾的数字技术应用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陶瓷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应用特点
应用数字技术正日益成为陶瓷艺术设计的主流,它能够呈现出具有很强交互性的虚拟画面、造型等设计方案,在体积、大小、空间、色彩、材质等方面都有非常精确的数据,。各类常见的辅助设计软件,如PS、3D、Illustrate、AutoCAD等,都具备了各种丰富的功能,能够全面满足设计需要,从优势上来说,便捷性是陶瓷艺术设计数字技术应用最大的特点。
这种便捷性首先表现在设计方案可以不断优化。传统的陶瓷艺术设计依赖于手工制图,仅作品的效果图描绘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细节的描绘更是费时费力,并且所能提供的备选方案有限,在绘图过程中,对不满意之处难以进行修改。但是,应用数字技术,设计者则可以轻松地对效果图进行任意修改与完善,并且每一步骤都是可逆性的,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修整,所呈现的效果图也更加美观、逼真,特别是动态效果是手工效果图所无法做到的。这种便捷性还表现在设计方案设计者与客户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更有效的沟通,设计者可以随时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修改,直到达到令客户满意的程度为止。
除显著的便捷性优点以外,直观性也是陶瓷艺术设计数字技术应用突出特点之一。这种直观性首先表现于图像呈现的直观性。运用数字技术设计的陶瓷艺术作品图像,可以是二维的画面,也可以三维以及动态效果的立体模型,并可以对其可能的展示空间环境进行模拟,包括展厅布置、光照条件等,各方面都可以做到仿真的呈现。这种直观性还表现在设计思想的直观性。运用数字技术设计陶瓷艺术作品尽管具有便捷性,但是设计者同样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甚至有可能因为精益求精而付出更多的劳动。数字技术所设计出来的陶瓷艺术作品包含了设计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是其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一件成功的设计方案图,观者可以从设计图中清晰地看到设计理念。
由于数字技术借助计算机,可以获得更为广泛的资源和素材,这就使之较传统陶瓷艺术设计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因此,综合性也是陶瓷艺术设计数字技术应用的重要特点之一。而由于综合性特点,陶瓷艺术设计者往往需要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选取各种设计素材并将其整合至其所设计的作品中,以集中表达设计者的创意思维。
三、陶瓷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应用策略
应用数字技术进行陶瓷艺术设计工作,对于设计者而言当然是如虎添翼,但是如果设计者不采取积极策略进行设计,其仍然无法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所以,陶瓷艺术设计者应当遵循必要的设计原则并采取适合的策略才能够使作品设计更加成功、完善。
首先,必须有明确的设计目标。设计者在应用数字技术进行陶瓷艺术设计之前就应该对所设计的作品有明确的目的,包括其形式内容、主题立意、思想内涵等,而不能够仅凭一点感觉就开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仅凭个人喜好和习惯,甚至仅仅依赖于电脑软件所形成的偶发随机的新奇效果,这些显然都是不对的。只有明确了设计目标,才能在设计过程中有的放矢,避免设计的盲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必须有创新的设计思维。设计者如果应用数字技术仅仅是用来复制和模仿他人的创意甚至作品,或者只是稍加改动,这显然不是一种真正的设计行为。设计者应当在吸取传统与现代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革新与创造,开发与拓展新的陶瓷艺术形式,并赋予其新的思想。不过,数字技术本身的精确特性,使得陶瓷艺术设计者的创意空间受到一定束缚,设计者应不受到电脑软件的约束,充分展现思想和灵感。
第三,必须有整体的设计意识。应用数字技术来进行陶瓷艺术设计,可以获取的素材非常多,而设计者如果仅仅是将选取来的素材简单地堆砌在一起,或者只是进行一些夸张变形,热衷于新奇的混搭效果显然是不可取的。这种追求视觉感官刺激的投机取巧并非真正设计师所为,陶瓷艺术设计者应当利用数字技术在集成方面的便利条件,注重各部分之间的组合,使之产生整体的审美效果。
中图分类号: P25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先进科技水平的发展,测绘技术逐渐完成了从模拟测绘技术向数字测绘技术的转变,并已经建立起以网络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的测绘体系。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数字测绘技术水平已逐渐步入世界的先进行列,下面就将结合数字测绘技术的相关特点,分析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策略。
一、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的进步发展,将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水平应用于测绘系统中,是我国的测绘技术成功实现了从模拟测绘技术向数字测绘技术的转变,测绘的技术和方法也实现了多样化,尤其是测量的精准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目前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字化测绘与地面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几个方面,下面对其的应用做以详细的介绍。
1、数字测绘技术在全球定位系统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是一种全新的测绘手段, 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工程测绘当中, 为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测绘手段。GPS 是卫星授时测距导航或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 它具有操作便捷、功能用途广、测量用时短、定位精度高的特点,应用 GPS 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连续的时间、速度、动态三维位置等信息。 在现代社会,GPS技术在数字测绘技术中的应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其主要的应用领域有:房屋地形测绘图及工程细部的测绘,工程调查工作的主要部分是工程细部测绘, 运用 GPS 技术可以使街坊及街坊内界址点间距的误差范围缩小,使测绘的准确度得到大大的提高,并且,对于一个区域内的地形的测定只需要一个人背着仪器就可以进行,并能够应用绘图软件进行地图的测绘,降低了测绘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进行测量施工临时水准点的测量时, 如果采用传统的测绘技术测量,就有可能会导致出水准点距离较远,而如果采用 GPS 技术进行测量,会在提高测量准确度的同时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2、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现代信息科学及其延伸的一部分, 它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简称为GIS,它主要利用了环境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测绘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由于其运用了众多先进的科学与技术手段,它可以应用于地理数据的分析、采集、管理、三维显示、存储、成果的输出;地理空间的预测预报、提示、辅助决策等功能,所涉及的功能异常的强大,随着未来科技水平的发展,GIS系统,会向着应用社会化、系统智能化、平台网络化、系统集成化、数据标准化、数据多维化的方向发展。
3、数字测绘系统在地面测量技术中的应用
地面测量技术与数字化测绘技术指的是数字化成像技术与地图数字化技术。地图数字化技术是在对原有的地图进行数字化的处理的基础上,使已有的地图能够在精度、比例尺寸上都能满足数字化的要求。该技术应用于数字化转化仪器中,如扫描矢量化、手扶跟踪数字化等。 该数字化的成像技术是为了改善传统的成像技术绘图繁琐、数据处理繁复、程序复杂、作业艰苦等特点而出现的。 它具有便于保管、劳动强度小、更新方便、精度高、易于等特点。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在很过工程建设领域都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其主要表现在:原图的数字化,该技术适用于一个没有完成数字地形图的地区需要完成数字地形图的绘制, 它能够充分的应用现有的地形图,再加上数字化仪、扫描仪、计算机等工具,再配备相应的数字化软件,即可以开展工作;应用于地面数字测图,如果在进行绘图时,没有可以参照的大比例尺寸的地图,就可以采用直接地面数字测图的方法进行测图,这样得到的地图的测量精度也很高,可以将误差范围控制在五厘米之内。 将此技术应用于数字地球,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统一加载于一个地理坐标框架中,然后以数字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
二、数字化测绘在数字地球中的应用
数字地球就是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信息,加载于一个统一的地理坐标框架中按数字的形式存贮于计算机,任何机构或个人均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足不出户便获取所需的信息做到。数字地球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技术复杂,涉及部门多,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或团体能单独承担,它需要地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技术和众多应用部门的配合。测绘作为地学和信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空间基础信息的获取、处理,向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货物等工作已历史地落在测绘工作者肩上。可以说,数字地球始于测绘。我国测绘部门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始,对传统测绘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数字化改造。传统的光学定位技术已被光电技术、GPS 技术所取代,传统的白纸测图已被数字测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所取代,以地面测量为主向以卫星定做(GPS)、卫星遥感(RS)测绘等高技术为主的对地观测方面转变,被动的静态测量向动态的实时测量方面转变。测绘部门在数字地球基础框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了全国 A 级、B 级 GPS 网;完成了全国 1∶ 100 万、1∶ 25 万基础地理数据库和数据服务设施;建立了国情和省情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研制成功了从遥感立体影象自动建立数字地面模型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研制成功了数字高程模型 (DEM)、数字正射影像 ( DOM)、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栅格图(DRG)等“D”产品生产线。数字地球的雏形已经形成。
三、数字测绘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发展对地理信息资源的需求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测绘的技术手段及资源配置的方式也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更新换代,测绘部门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已经开始向着服务网络化、应用社会化、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测绘技术体系的核心逐渐发展成为融合 RS 遥感集成技、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技术、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技术。 测绘服务已经从专业化、标准化的低于服务向网络化、数字化、高动态、全方位的地理信息服务的方向转变,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诞生是测绘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高精度的遥感影像扫描系统及激光扫描绘图机等技术的研制成功,使地理信息的显示、提取、输出等技术得到了彻底的革新,目前,测绘部分已经基本实现了测绘产品的数字化、 测绘工艺流程的系统化、测绘装备的现代化。 要想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还需要加强空间数据采集、图形图像处理、空间查询等功能的自主软件的研发,在未来数字测绘技术的发展中,融入更多的仿生学技术、物理学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不断的创新思想,取得新的技术进步,使数字化测绘技术取得更大的发展。
结语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测绘技术也逐渐完成了模拟测绘技术向数字测绘技术的转变,数字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测绘的成本大大的降低,测绘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数字测绘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要能够不断的探索创新,研发出新的技术及软件,使数字测绘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字电视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经历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数字电视等新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和有线电视网络的融合是我国电视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数字电视网络技术的出现是多种技术相互结合的成果,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满足不同阶段人群对节目的不同需求。
1数字电视技术概述
我国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已从模拟电视技术转向数字电视技术。一般而言,数字电视技术是指利用数字信号传递声音、图像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将由电视台传递出的节目信号通过数字解调和压制转换为电视信号,再由光缆或卫星将信号传递到用户,最后通过机顶盒,将电视信号重新还原为图像和声音,完成信息的传递。当前,数字电视技术正在迅猛发展,是我国电视技术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必将推动媒体传播行业的改革。数字电视技术能够为电视用户呈现高清的画面,稳定的音质,克服了传统模拟电视技术中画面不稳定、声音不清晰、信号差的弱点,并在此基础上与有线电视网络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的电视服务。比如,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定义电视节目,编制电视节目单,获取网络资讯,进行电视网络娱乐等。这种电视技术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多元化的优势,提升用户的电视体验[1]。
2数字电视技术应用于有线网络电视的优势
2.1清晰度得到显著提高
数字电视技术应用于有线网络,能够显著提高电视画面的清晰度。原有的电视技术通常注重电视功能的实现,较少关注电视成像和音质的质量,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使电视的图像色彩更加鲜明、清晰度更高,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噪音。
2.2信号的高稳定性
与传统的模拟电视技术相比较,数字电视技术在信号稳定性方面的功能更强,能够避免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失真的情况。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数字化技术,使信号更加稳定可靠[2]。此外,在信息处理方面,这项技术还能避免系统出现非线性失真现象,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2.3可操作性强
数字电视技术的可操作性更强,它采用异步的信号处理方式,在信号传递方面能够提高效率并且保证信号的准确性。这种技术在时间上并无限制,增强了其通用性。此外,在显示实时信息方面,还能够多路分用,利用信道和信号的消隐时间,对信号进行处理,增强了其多路分用的实时性。
2.4节目的频道范围扩大
在有线电视网络中采用数字电视技术,能够克服传统电视频道在信号传输和传递方面的局限性。模拟电视技术在频带传输时,往往只能传输1套电视节目,不能满足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多样化需求。数字电视技术则凭借编码技术传递电视信号,同一时间可传递多套电视节目。而随着编码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视技术在传递频道节目方面必将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电视需求,传递更多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为人们呈现多姿多彩的世界[3]。此外,数字电子技术还与网络相结合,在传递电视信号与提供电视节目的同时,还可提供付费点播、娱乐操作及网络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利用网络化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3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3.1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其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线电视网络主要包括3个部分:有线电视前端、网络以及用户终端。其应用主要是通过机顶盒实现的,具体的过程是电视信号通过有线电视前端传输到有线电视HFC网再到用户终端,经机顶盒接受信号通过AV接口输入电视机,用户可通过这样的方式收看到数字电视节目及各种图文信息。此外,在不适用机顶盒的情况下,原有的通过模拟电视技术传输的电视节目也可收看,用户可在这两种技术中进行选择,同时数字电视技术还可为用户提供境外信息和点播服务[4]。
3.2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数字电视技术还在发展中,其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机顶盒传输并还原模拟电视信号。机顶盒的应用原理是在电视信号进行传输时,可将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保证图像和声音的清晰度和质量。在播放时将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进行还原,实现节目的完整传输。采用全电缆光纤或网络混合网作为信号传输介质,可实现多种形式的交互使用,比如电视节目指南、付费点播、数字电视广播、软件升级、网上冲浪等。机顶盒通过数字电视技术能增加比原来多4倍的电视节目,同时其视频点播、节目指南、IPTV等的发展也使得数字电视技术能够拥有其他电视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数字电视一体机尚未出现的今天,机顶盒的使用能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并推动多媒体处理器的发展。
4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进一步发展
将数字电视技术合理运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中,不仅增加了人们选择电视节目的空间,其收看品质也有了显著提高,而且还能够推动媒体行业的持续发展。数字电视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建立同步数字体系和异步传输模式的光缆干线以及同轴电缆入户的混合网,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实现全部的光缆网覆盖,同时带宽将扩大到2GMHz,频道数量将会增加至200个,目前的光缆网带宽将扩大到1GMHz,依旧沿用光缆和电缆混合网;二是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5],将数字电视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对家庭环境进行监测,避免出现家庭意外事故,在对家庭环境进行数字化录像时,一旦监测到异样情况,可利用网络进行自动报警,提高家庭环境的安全性,减少家庭的不稳定因素,避免家庭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三是根据电视用户自身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比如一些网络远程服务,电视购物、资讯获取、个性节目单制作、频道设定、IP通话等。通过提供这些服务能极大地提高数字电视的智能化操作,促进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
5结束语
从目前情况看,数字电视技术还需要朝着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数字化电视技术是人性化与技术逐步提升的重要体现,不仅提高了电视画面的质量,还对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与推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不断升级更新该项技术的基础上,还需要深入挖掘其对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核心价值,推动我国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宝军.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西部广播电视,2013,(18):55,59.
[2]李嘉.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硅谷,2014,(16):6-7.
[3]吴昌进.浅析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0,(13):13.
【关键词】数字电子 技术 单片机 应用实例
1 数字电子的技术前景
1.1 数字信号
对于电子电路的处理,往往是利用电信号,包括:数字、模拟等信号。所谓数字信号,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数值方面,能够进行离散而产生的一些信号。而对于计算机,所传递的那些信号,往往是属于数字化的,相反,对于模拟的信号来说,尤其是在时间和数值上,往往表现出的信号具有连续变化等特点,例如:在电流、电压等方面。
1.2 数字电路
对于数字的电路来说,在进行传递、处理这些数字的信号时,往往形成的是具有电子信号的电路。而在这样的电路下,能够完成一系列信号的过程,即信号的产生、信号的放大、信号的整形、信号的传递、信号的控制、以及信号的存储和计算等。我们在分析、设计数字电路时需要选择一定的工具,往往工具具有的特征是:具有逻辑性的、代数的,这也是组成数字电路的一个根本的单元,而对于电路本身而言,是一个具有逻辑特征的电路。
1.3 数制与代码
对于一个数字电路,其基础是输出和输入的信号作为研究的对象,在其之间存在对应的、逻辑的关系,我们为了分析其主要的作用,往往利用其逻辑性的关系。
在现实中,对于数字设备,往往按照二进制代码来运算、处理的,而对于电子技术来分析,利用二进制数是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的单片机,是指:把计算机的一个个部件都汇聚到一块芯片之中,这就构成了一个微型的系统。而数字电子技术对于单片机来说,也能够促进其发展。
对于二进制数来说,采用的是两个数码,即零和一,而其基数是二,而技术规律为:“逢二就进一”的原则。在二进制数的各位,其位权是20、21、22……等,而任何一个二进制数,是以其数2为底,作为冥来求和,通过这个数来表示。
除了采用二进制外,在计算机系统中,还使用的是“八进制、十进制 、十六进制”等。往往二进制是用于机器内部来处理数据。而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不同,是用在书写、程序方面,尤其十进制用来输出运算的结果。
1.4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
对于逻辑代数来说,具有以下的规律,即:0-1的规律、交换规律、结合规律、分配规律、互补规律、重叠规律、还原规律、反演规律或者摩根定律、以及吸收规率、隐含规律等。
1.5 数字电路的特点及分类
和模拟电路比较,其数字电路特点比较突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结构简单,能够进行集成化、系列化生产,比较方便,而且成本低,使用方便。
第二、具有抗干扰性强、可靠性高、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第三、在处理功能方面较强,除了能实现数值的运算,还实现逻辑运算和判断。
第四、能够进行编程数字电路,很好地实现在各种运算方面的灵活性。
第五、通过数字信号的应用,更方便进行存储、加密、压缩、传输。
2 单片机技术
2.1 单片机的定义
对于单片机的定义,往往是指把计算机的一个个部件都汇集到一块芯片之中,这就组成的一个微型的系统。而单片机的设计,是为了控制其应用而设计的、以及制造其固有的构造,在国际上,也叫微控制器。
2.2 基本结构及特点
在单片机芯片内,往往包括以下几部分:CPU部分、ROM部分、RAM并行I/O部分、串行I/O部分、定时器计数器部分、中断控制系统时钟部分、A/D即模数转换器部分和D/A即数模转换器部分、以及WDT监视定时器等部分。
对于单片机,其特点为:1、功能多。2、品种多。3、占用空间少。4、系统所需器件少。对于单片机的应用,包括4大类:第一类:智能仪器仪表;第二类:在工业方面进行测控的;第三类:在民用方面的是一个具有智能型的电子品;第四类:在设备方面是属于计算机的一个外设及通信的设备。
3 结合数字电子技术与单片机的应用实例
3.1 数字电子钟
20世纪末,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产品已经出现在社会的各个地方,这样就带动了社会的发展,即社会变得信息化,以及提高了现代电子产品的性能化。
目前,随着单片机的发展,使其变得高性能化、多品种化,这就逐渐转化为CMOS,最终实现了“功率比较低、体积比较小,容量特别大,性能特别高,价格特别低的设备,在电路方面,其具有了内装片的设备。这种技术属于微控的一个技术。而在单片机模块中,最普边的是数字钟的使用。对于数字钟,是利用数字电子技术而实现的,即能进行分秒来计时的装置,这与机械式时钟不同,其准确性和直观性较高。
对于电子钟,往往按照数字电路来进行的,用时、分、秒的数字来显示,属于一个计时的装置,其应用比较广泛,大部分是出现在每个家庭、车站,码头等地方。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看,也是一个必须的、具备的产品。对于数字钟及其扩大应用的研究,这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2 由数字电子钟组成的单片机的选择
在电子时钟里,对于单片机的选择,往往是以AT89c52为核心的,即作为一个电子时钟的硬件部分。在AT89C52片内,往往利用的是FLASH ROM, 在3V的超低压下而运行的。其存储空间具有8KB 的ROM,而在线编程中,随时可以进行擦除,也不会对芯片产生伤害。一旦把AT89C51作为核心部件,就会对芯片产生伤害。
总而言之,在数字电子技术和单片机的发展前提下,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是有了许多的方便。随着单片机在智能化方面的应用,使得该系统变得规模小、功能多,操作简单、造价低、应用广泛。在数字电子技术与单片机的结合使用,使得单片机的技术发展很快,即具有几十年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研究其发展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立隆.循环水旋转滤网的改造[J].浙江电力,200I(06):l1-13.
[2]李松生,陈胜利,郑建涛.EDF 18H 型耐海水二次滤网设计、制造及应用[J].电站辅机,2000(04):19-21.
【关键词】图像修复 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
1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概述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是从人们的心理以及视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被遮物体的边缘信息进行适当地分析处理并且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延伸扩展、边界连接,从而对图像被遮蔽部分进行正确合理地填充,从而实现视觉上的连续,能够达到与人工修复类似的效果。现代的图像修复的建模过程通常依赖于Helmholtz最佳猜测原理,这一基本原理明确指出:在已经确定传感数据的前提下,人们所感觉到的一切都是在现实世界状态的基础上而做出的一种最佳推测与猜测。因此,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图像修复模型必须能够从含有噪声的图像中加以分析并提取出纯净的图像信息,同时还能够从余下的图像信息中合理推测出最佳的丢失信息。
2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一些方法
2.1 基于BSCB的图像修复模型
图像修复过程需要依赖于专业修复人员的主观感受,这就使得图像的修复过程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它并不具备一套修复的标准方法。BSCB 修复模型采取的是偏微分方程,它与人的手工修复过程十分相似,通过将待修复区域边界部分的等照度线进行合理地延伸来实现修复的过程。在BSCB模型的算法中,是根据等照度线将待修复的区域进行区域划分的,使得各区域能够与其边缘外的颜色严格地保持一致。然而该修复算法对于细节纹理和图像的完整性方面有一定的损害。由于BSCB模型和一般的基于各向同性的修复过程并不相同,它考虑了等照度线,不会使边缘结构发生失真现象,属于一种各向异性扩散的修复过程,因此通过这一技术恢复的数字图像的修复效果能够更接近人的视觉感受。
2.2 基于整体整体变分的图像修复模型
整体变分(TV,total variation)图像处理模型的最初引入目的是为了解决图像的去噪问题。使用整体变分模型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图像内在的正则性,例如图像边缘的平滑性等。整体变分模型的算法属于一种各向异性的算法,这种算法能够对数字图像进行一定程度的去噪处理。另外,图像去噪技术与图像修复技术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它们本质上都是属于图像恢复的相关技术,但是被噪声污染过的图像像素仍然包含了图像中的有用信息,而图像的待修复区域通常情况下是图像某块信息的完全丢失,并不能能从中获取到任何有价值的图像信息。所以,面向图像去噪的图像恢复技术并不能够直接推广或应用到图像修复技术中来,经常需要经过一定程度上的变形或者融入图像的先验知识和几何模型才能行得通。
2.3 基于曲率驱动扩散的图像修复模型
在基于整体变分的图像修复模型提出之后,TV修复模型由于受到一定的修复区域大小的限制而不能够满足图像的连通原理,进而提出了基于曲率驱动扩散(curvature-driven diffusion CDD)的图像修复模型。在CDD图像修复模型中通过曲率来调整各向异性扩散的系数,使得在利用CDD模型进行图像修复的工作中,不仅能够考虑到整体图像的长度规格,还能够充分考虑到图像中曲率信息的变化,从而能够实现对图像中细长线段的合理修复与填充。
2.4 基于分形纹理合成的图像修复算法。
图像的修复和合成是两个非常相似的概念,但是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区别,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受损图像在修复之前并不存在完整的样图,而只能够从待修复区域的边界处取样来从而对未知的图像区域进行修复;二是图像合成的输出是一幅完整的图像,而图像修复则只需要对图像的受损区域进行合理填充即可。分形纹理修复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先在待修复区域边界处进行取样,计算样图的分形维度,并且按照给定的搜索路径在图像的己知区域中搜索分形维度等于或者接近于样图分形维度的图像块,再将其复制到相应的待修复区域中。进行该算法的关键是进行相似度度量以及邻域搜索,纹理相似度的度量和搜索路径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数字图像修复的整个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应用
3.1 修复古代字画
由于古代字画保管环境的不当,再加上历史人为原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具有极高收藏价值和极高艺术价值的历史艺术作品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因此,对这类文物进行必要的图像修复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现代的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只需要确定文物中需要修复的区域,使用计算机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按照确定的算法进行图像修复工作,并且修复效果十分理想,能够避免传统手工修复工作所需要的大量时间问题,减少修复人员的修复工作。
3.2 修复照片、文字等丢失的信息
在实际的生活中,照片经常会被不小心地折叠或者被不同程度的划伤,或者照片、胶片等受到多种原因的污染,这时就需要利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对于文字、遮挡物或者是特定图标的去除也可以利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进行修复。比如某些电影画面中加入的字幕,利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可以轻而易举地去除这些字幕,另外,由于一些实际的原因需要隐藏图像中某个特定目标时,就可以利用图像修复技术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
3.3 对失真图像的修复以及高分辨率研究
在图像传输过程中,由于网络故障或者其他的种种原因导致传输过来的图像具有不同程度的残缺部分,利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可以完美地处理这些问题。另外,一般情况下当将图像从低分辨率放大到高分辨率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马赛克现象,图像修复技术能够解决这一过程所产生的问题,并在不影响图片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图像的分辨率。
随着电子智能产品的逐渐普及与应用,它们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图像的数量急剧增加,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对数字图像修复以达到对图像进行改进的新型技术。因此,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它必定会对人们今后的生活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玉刚.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一、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 工程现状简介
曙光采油厂5-7#计量接转站,始建于1993年,油品以稠油、超稠油为主。建站初期是按照三级布站模式建设计量站,地面集输管网为双管掺液流程,计量方式依靠传统计量间及计量分离器玻璃管量油,掺液在站内计量间分配。
2 存在问题
2、1地面系统复杂庞大,系统能耗高
由于采用传统大二级布站及双管掺液流程模式,5-7#站地面管网长度约40 Km;同时布站级数多、工艺流程长,重复处理,造成了系统效率低、能耗高、运行成本高。
2、2自动化程度低,用工总量大,不能实现油井的自动管理
由于井-站自动化程度低,油水井分析及资料录取依靠分离器计量和人工采集生产数据,数据采集量大、处理滞后。并且人为影响因素、累积误差大,计量方式不合理,很难及时全过程掌握油井生产动态数据,不能实现油井在线动态管理。
2、3由于没有数字化管理系统,造成生产管理效率低下
生产数据不能实现时时监控和上传,数据人工录取方式偏差较大,不能实现由于气体、结蜡等因素而造成油井工况异常情况的准确判断和管理,存在安全生产隐患。
二、主要研究内容
1 集输工艺流程优化研究
以一体化计量掺液装置为核心设备,以平台集输工艺为技术支撑,由传统的双管掺液流程优化为平台集输流程,达到减少布站级数、简化流程、降低系统能耗、减少占地及工程投资、缩短建设工期的目的,满足油田滚动开发生产需要。
2 稠油油田数字化管理系统研究
以数字化井站监控为技术手段、以数据分析与共享为管理模式,构建稠油油田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实现作业区中心管理、远程控制,实现井场无人值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效能。
三、技术创新点
1 一体化计量掺液技术
一体化计量掺液装置的研发与成功应用,替代了计量接转站内计量掺液阀组间和计量分离器,由传统的双管掺液流程优化为平台集输流程,彻底改变了稠油集输建站模式。
一体化计量掺液装置由油井称重计量器和智能掺液装置组成。称重计量器替代了原计量接转站内的计量间和计量分离器,由人工玻璃管量油改为多通阀自动选井,连续测量每个单井的产量,自动检记录、显示、打印各单井的生产运行参数,取代了计量间的全部功能;智能掺液装置具有远程控制选井计量、远程设定、调整单井掺液量。装置整体成撬,实现工厂预制,减少现场施工工作量,缩短工期;实现了数字化远传自动控制功能,可实现无人值守。
2 油井数据采集及监控技术
采用油井数据采集及监控技术,成功实现生产数据远传、实时监控,采用功图计算分析程序进行实时功图计算分析,实时掌握油井异常工况和油井生产变化趋势。
采用压力、温度、电量、载荷、位移传感技术,对油井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无线与有线相结合的网络传输方式将数据回传,实现数据远程、实时监控,用数据反映油井生产状况。
采集载荷、位移、电参数据,通过建立三维力学模型在油井功图分析软件内部写入功图计算分析程序,进行实时功图实时计算分析,同时考虑气体、结蜡等因素实现对油井工况异常情况和油井生产变化趋势的实时掌握。
3 生产数据综合分析技术
生产数据综合分析技术由生产数据分析、电子报表自动生成、历史查询与打印、智能预警、视频智能分析、数据网络等技术构成,采用人机交互操控软件,便于员工生产情况判定,操作简单明了。建立报表自动生成系统,实现生产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录入,生产规律自动呈现。采用多种数据曲线表现形式,采用数据对比方式显示各单元生产数据曲线变化情况,方便曲线历史查询与打印。
四、应用效果分析
具有稠油特色的数字化油田技术在曙光采油厂5-7#计量接转站的成功研发与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地面系统呈现出工艺简单、流程简短、工程投资低、运行成本低和系统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体化计量掺装置简化了集输流程,集输系统对老油田二次开发的支撑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
2、减少安全生产隐患,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明显。
5-7#计量接转站实施标准化后,撤消计量掺液间3座、原来腐蚀严重40km管线缩短为15km,系统管线减少25km,消除安全、环保隐患点31处,减少征地近30亩。新井平均每口井节约单井管线0.8km,按照每年120口新井计算,节约新井地面建设投资1800万元,平均降低了16%,采用标准化定型设计及一体化装置,产能建设周期与常规建设相比缩短20%,新井产能当年贡献率提高5%
3、集输流程简化及数字化技术为提高油田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4、优化了人力资源,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
五、推广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4-6029-03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Civil Aircraft Design
LIU Ning
(Shanghai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200232, China)
Abstract: To analyze digital technology in respect of virtual reality,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visualized post-processing, digitalized management platform.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digital technology brings new research method and way of working to the progress of design,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and marketing. It also brings the process rationality, humanity and efficiency. Civil aircraft,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high-end product, shows the future of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greatest value of civil aircraft is marketing promotion, recognition and reputation by customs and clients. These are the keys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Key words: civil aircraft design; digital technology; virtual reality;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visualized post-processing; digital graphic art and design
1 数字化技术的定义
数字化技术指在一定的硬件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软件的运算方式来实现产品的设计研发、可视化术分析、虚拟产品展示等过程。这种过程可以简单称之为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其丰富全面的功能在航空航天、科技、制造、多媒体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国内外航空业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2.1 国外数字化发展现状
国外数字化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CAD/CAE/CAM等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它主要以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协同平台管理、虚拟现实等技术为主要标志,促进了传统工作模式到数字化工作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随着产品制造模式的变化,这种工作模式在国外民机设计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和硬件成本。
2.2 国内数字化发展现状
国内航空业近年逐渐开始应用数字化技术,经过近数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虚拟现实技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建立数字样机。在详细设计阶段进行结构件和部分系统件的三维数字模型、预装配、干涉检查与运动模拟效果,并利用渲染技术体现了产品的外形轮廓、材质的表达、环境的渲染等。模拟效果逼真。
3)数字化管理平台:绝大多数飞机制造企业引进了产品数据管理(PDM)平台。部分企业还制定了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标准。
4)在数字化技术推广应用:各航空企业对数字化设备均有着较大的投入,从整个行业来看,数字化类固定资产已占到固定资产原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工作站、服务器已达几千台;CAD等各类软件已达千余套;数控设备五百余台;产品数据管理(PDM)终端用户超过500个。
5)以数字化技术为前提的数字化艺术: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如Pro Engineer、Caxa、Alias studio、Maya等),展示了优美的飞机外形、优雅的飞行姿态、美观的喷涂设计等。利用三维软件结合虚拟现实软件(如Division Mockup)对飞机的内部结构、管路、电气等的设计情况进行分析、利用数字化平面设计软件展现飞机舒适的内饰环境和美轮美奂的灯光效果等。这种全新的视觉效果对飞机的宣传工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虚拟现实技术
3.1 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 是一种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它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共同实现。虚拟现实是在虚拟的数字空间中模拟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这是现实世界的事物在数字空间中的可视化和感官化的表现。
3.2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1)Immersion(沉浸感)、Interaction(交互性):对于产品展示,传统表现模式无疑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条件的束缚。而想要在真实产品前就可以评估其设计的合理性,需要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将是十分巨大的,而虚拟展示设计具有感官上的真实性的特点。一个受测试者置身其中,通过操作一定的设备如手套、头盔、立体眼镜等,不仅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其交互性使用户有着强烈的主动式的体验。在人工虚拟建成的数字世界中,用户的得到了类似置身实际场景的真实体验。
2)准确性:虚拟的展示设计一般通过纯数字化、模型化、图表化的来展示。依托于数据生成的模型、数据结果保证了可视化结果的准确性。各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通过行业认可的计算手段进行数据计算、分析。通过可视化分析结果,分析产品设计的合理性。例如飞机模型展示、模拟装配、场景展示,使研发工作人员及市场研究人员对飞机的设计的进展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可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设计人员节省了繁琐的人工劳动。
3.3 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趋势
如今,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成为数字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也是目前信息技术产业的热点之一。全世界很多发达国家虚拟现实技术在很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将从借助外部设备式的被动立体实现裸眼式的主动立体,效果将更加逼真、运算过程更加迅速;利用全球协作,将轻松做到分地实时渲染、数据同步更新。目前已有国内航空企业开始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研发设计、技术分析。如Division Mockup。
4 数字化三维建模技术
4.1 数字化建模技术定义
基于数字化模型的建模技术是由专业人员通过使用专业CAD/CAE/CAM技术的应用,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几何学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搭建出物体的三维模型。三维建模技术给工程设计领域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帮助设计师从传统的、枯燥的绘图方式中解脱出来,设计师可以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测量模型的尺寸、公差等设计特征本身,更好的理解和观察设计对象,优化产品设计。
4.2 数字化建模的原理
三维设计软件模块众多,覆盖面广泛,软件功能强大,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软件提供最基本的单元几何造型模型库,如球体、圆柱、圆锥等。创立简单的零件,可通过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若干基本体,再对基本体进行三维实体造型,之后再对其进行交、并、差等布尔运算,便可得出零件的三维实体模型。对于较复杂的图形,软件提供草图工具,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它先勾勒出截面,再拉伸出较复杂的几何形体。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目前主要流行的几款三维设计软件基本都提供面片模块,该模块为设计人员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曲面设计工具。对于具有大块曲面的零件,设计师可以方便地对单个面或片体进行变形处理,以达到需要的曲面。
4.3 数字化建模的应用
三维数字化模型可以更准确地对产品的数据进行定义,帮助相关专业人员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估,并行地完成相关工作。更重要的是三维数字模型可以实现产品信息的数字量传递,直接作为制造加工的依据。
如今的航空领域,数字化技术中的建模技术已经应用的非常广泛。利用CAD软件,飞机的设计完全可以实现无纸化设计。为民机研发设计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维数字化模型同样可以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它是产品设计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图1、图2所示。
5 工程可视化后处理软件
5.1 可视化后处理软件
目前在航空领域可视化后处理软件有很多。其中Ensight为其中之一,它是一套适用于各种工程和科学的后处理与计算结果可视化与协同软件。在工业、科研、产品设计等领域应用广泛。可支持各种类型的工程分析数据。全球众多工程师、科学家及科研工作者都使用其来查看、理解、交流各种计算机处理数据结果。可处理百万甚至上亿的结点单元,具有并行处理与渲染的优势,并支持VR 系统环境以及实时协同等功能。通过Ensight可以将模拟计算飞机各种运算的数据进行可视化。
5.2 可视化后处理软件的特点
1)支持图形质量和输出选择
2)动画功能
3)不限制的脚本实现批处理模式
4)虚拟现实的功适合演示
5)深度的右键单击选项,能够交互操作视图
5.3 可视化后处理软件的应用
可视化后处理软件在航空业的起步较晚,在汽车行业,后处理软件已较多的运动在气动外形分析、动力分析等方面。国内航空业已有企业利用可视化后处理软件对飞机设计的进行计算、分析(如图4)。今后可视化后处理软件将越来越多的应用航空领域。
6 数字化管理平台
目前国内航空业主流的数字化平台品包括PTC公司和法国Dassault Systemes公司的PLM系统。其中美国PTC公司的产品是基于Windchill内核技术,该平台的主要作用是管理飞机产品数据及流程,用于进行主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有实现在线协同设计等,该公司具备多年丰富的技术积淀和航空领域项目实施经验,全球很多航空企业是其合作伙伴。VPM是基于ENOVIA技术,用于管理飞机初步设计阶段的数模,与CATIA的无缝集成,是其在全球航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达索为各种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施数字化战略。ENOVIA专注于帮助企业管理数字化产品、流程和资源的综合性模型、协作模型及分布式模型。其核心优势主要是在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不仅仅提供了生产过程的仿真,同时还提供了车间和生产线的仿真,人机工程等。
6.1 PLM产品的发展趋势
1)进一步和CAD/CAM集成实现数字化生命周期管理;2)贯穿从市场开发到后续产品运维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管理;3)进一步加强PLM产品研发和SCM供应链管理两大核心业务的集成和协同;4)真正的将前端的市场和产品规划,组合计划过程和后续的产品研发集成起来。
7 数字化平面艺术
如今,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在平面设计上,电子数码产品、多媒体产业、电子信息处理系统成为新技术的核心,平面设计成为数字化革命的实验田之一。数字化的平面技术带了艺术形式的新的表达形式,产生了数字化的平面艺术。
在航空领域飞机的外观和内饰中,平面设计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飞机的外观形象在飞机的宣传和销售过程中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国内以往整体效果偏向保守稳重,而近年国内民机的飞机喷涂有了新的变化,如上海世博会期间东航公司的“世博号”喷涂,积极的运用了新颖的图案设计元素,给飞机的整体外观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内某支线客机的蓝色图案和红色彩虹主题图案,也分别象征了该型号飞机的大气和活力。给我国自主研发的飞机的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内饰方面,国产大型客机展示样机也同样大量的运用了平面设计元素。结合了中国祥云、龙的传统元素,搭配大气端庄的色彩,大型客机展示样机在2010年亮相珠海航展时,得到了国内外一致的好评。
8 结论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飞机的研制提供高效可靠的设计手段;提高了飞机设计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通过有效的平台管理,确保了研制过程的高效化、无纸化、保证了数据源的唯一;设计过程清晰可追溯,便于协调;通过工程可视化和后处理软件,测试产品零件的合理性,减少零件间的干涉;减少了因为设计不合理所造成的设计更改,缩短新机研制周期,节省飞机的研制成本;展现了飞机外观内饰的美学设计,提高了飞机的国内外知名度。
因此,数字化技术将有助于我国民机事业的发展。飞机的研发和制造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技术上,未来飞机研制的趋势将更多地运用数字化技术为之服务。在人力上,掌握数字化技术的人才将为飞机设计的研制周期、质量、安全性带来保证。
参考文献:
[1] 金江波.关于数字化设计艺术的载体、信息特性及其技术的关系[D].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02.
[2] 潘云鹤,孙守迁.数字化艺术与设计研究进展[C].杭州:第五届国际CAID&CD会议,2003.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1-0163-02
在计算机技术全面发展背景下,形成了艺术与数字技术的综合体,即为数字艺术。随着数字艺术形式的推广和发展,逐渐衍生出了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充分呈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数字国画,这一传统艺术的现代技术呈现方式,有效突破了传统艺术的框架,实现了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再现,充分把握时展趋势,凸显了创新意识在艺术领域的运用,将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有机融合在一起,有效完成了我国传统艺术的转型,开拓了传统艺术新的发展之路。
1 数字艺术与中国画结合的内涵
1.1数字艺术下中国画的应用现状
中国画承载了我国艺术发展的重要历史,凝聚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情操与智慧结晶,展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巧,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其漫长的发展长河中诞生了众多风格流派与艺术名家,是我国艺术文化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华夏名族历史文化瑰宝。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与标准逐渐发生着改变,传统艺术形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数字技术广泛发展的现代社会,要开拓传统艺术的发展之路就必须积极创新,突破传统艺术框架充分结合数字技术,形成新型数字艺术形式,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而当下艺术创作者也必须积极更新创作观念,加强自身创作水平,从而创作出更多更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1.2 数字艺术下中国画的运用形式
自上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传入我国以来,就在各个专业领域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并且逐渐深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不仅如此,数字技术的影响还延伸到艺术领域,并在长期的融合中形成了综合性的艺术产物即数字艺术,该艺术形式包含了平面设计、电脑音乐、数码艺术电脑图像、网页设计、三维动画、虚拟现实、游戏场景等。数字艺术概念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经历了计算机技术由最初的基础功能逐渐开发出用于艺术处理软件的过程,至今数字技术已经成为艺术创作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运用该技术所创作的数字艺术也成为当下艺术领域发展的主力军。
2 数字艺术下中国画的审美特质
2.1 艺术语言的数字性
要创作出技法娴熟、独具美感的传统国画,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化底蕴、艺术天分和绘画技巧,要想达到这几条要求必须付出经年累月的练习,因此,这些实际因素的限制导致大多数望而却步,国画艺术成为小众群体的专属艺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新型数字国画艺术应运而生,该艺术形式主要通过结合国画艺术与数字技术,实现在计算机中创作国画。由于计算机创作国画步骤较为简单,且不需要创作者具备较高绘画技巧,有效缩短了创作者的学习时间,使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数字国画技巧,因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追捧。另一方面,数字国画还能够有效实现在不同形式间的切换和组合,满足不同要求。
2.2 体现交互性
在通过数字技术创作中国画的过程中,不仅表现出了创作者本身的绘画意识和思维灵感,同时也渗透了鉴赏者对该绘画作品的建议和想法,真正实现了鉴赏者与绘画创作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绘画创作者的思维更加广阔,激发创作者的创意灵感,使数字中国画的创作过程更加丰富。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数字中国画的创作,能够实现中国画作品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并且能够保证其在不断的传阅中保持原有的品质和活力,使其能够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在此方面,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创作,更多的是创作者对自我感情的宣泄和情绪的表达,在绘画作品中主要展现了艺术情操、社会现象、道德观念、自然风光、人文情怀等方面的探讨和见解,侧重于对当时的哲学理念的表达。
2.3 虚拟的时空性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中国画的创作过程过于复杂且技艺要求极高,并且在空间、时间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性,因此该传统艺术的发扬和传播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局限了传统人文思想与艺术文化内涵的推广和渗透。在此方面,数字技术与中国画的有机融合有效的解决了这些复杂繁琐的问题,计算机技术承载该艺术形式的展现方式,通过其先进的画面处理技术结合信息化的传播方式,实现了中国画艺术的广泛传播,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有效的推广出去,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不仅如此,通过将中国画与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利用计算机操作配合绘画处理软件达到画面修正与完善的目的,保证在该绘画作品被传播和普及无数次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画面效果和质量,完美呈现绘画作品的内涵。
2.4 非物质性
数字国画主要是通过在计算机中安装相应的国画绘画软件,并连接专业的绘画板,从而进行数字国画创作过程。该创作形式简化了传统国画创作中的复杂工具以及流程,并且通过模拟传统国画工具毛笔的笔触,充分还原了传统国画绘画效果。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数字国画技术也发生着翻天覆地改变,操作流程更加简便绘画更加真实,不仅如此,通过数字国画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是传统国画创作所无法实现的。
2.5 后续性
自美学理念衍生起便一直追寻艺术发展的脚步,以此为背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完善的过程。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主要依托于美学理论的支持,与此同时,美学理论还是人们感知与理解美的根源及其所存在的思考方式。在艺术发展历程中的不同阶段中,应该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去观察美的表现,在此过程中美学的理论架构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始终离不开围绕美学展开研究,所以,不论通过何种艺术形式或者手段展现美,都会从不同层面展现出美学的个性化特征,并且在这些特征中普遍存在着美学关联性。由此可见,美学理论中涵盖了广泛艺术形式的统一化美学规律,从某种角度来看数字艺术彻底颠覆了传统艺术的表达方式,但仍然与传统艺术保持着一致的核心思想即美的展现,因此,数字艺术与传统中国画之间具有统一的美学规律,同时也将会在数字艺术中延续传统中国画的艺术精髓。
3 数字艺术下中国画应用的发展趋势
3.1 创造方式
与传统艺术所不同的是,数字艺术是依托于现代计算机技术而存在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有一种观点是将计算机艺术与数字艺术划分为同一种类,将该种艺术称之为四维艺术,这种艺术形式的存在更趋向于在信息载体和传播媒介产生本质性变化时,其与时间和空间所形成的一种四维区域,在此区域内,操作者运用计算机程序的某种规律和机制,再现传统艺术形式,并在该艺术形式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创新,将新兴科技与传统艺术涵养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传统艺术的升级和蜕变。四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不单是对传统艺术所进行的改革,更是对传统思想的创新和飞跃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3.2 创造内容
自古以来,艺术家们的创作愿望就是将理想思维与艺术灵感紧密结合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探索实现这一愿望的最佳途径,直至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才真正实现这种创作愿望。集中体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普及,人们逐渐对其在艺术方面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乎大量的艺术设计类软件相继被开发出来,在这过程中,人们愈来愈折服于计算机技术的功能和奥妙,更是沉浸与计算机所带来的美妙体验中,设想着在未来利用计算机技术真正取代传统绘画,为真正实现艺术家的创作愿望增添了无限动力。中国画承载了华夏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艺术积淀,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璀璨珍宝,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以及艺术高度。
3.3 创造理念
与其他绘画表现形式有所出入的是,中国画的创作和其艺术表现形式更侧重于哲学观点和审美观点的抒发,既要通过该国画作品的写意形式充分再现创作者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景象,更要通过该作品达到儒家思想的教学作用。另一方面,既要达到歌颂祖国美好山河的目的,还要充分展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针对整体构思及创作思路而言,中国画所注重的是运用灵活多变的构图方式、自由奔放的展现手法,结合变幻莫测的线条来表达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文化艺术内涵,这是中国传统艺术所独有的特点,也是现代绘画所不能取代的艺术表现形式。运用计算机技术有效解决了中国画创作中的难点,找了中国画再现与创新的突破口,实现了在传统绘画艺术基础之上实现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和专业绘画板这一简单形式,将中国画艺术更为广泛的传播出去,有效弘扬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并形成了一种新型艺术创作形式,为我国的文化艺术增添了新的动力。
4 结论
在艺术与科技交融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应该理性认识其不足之处。由于数字国画必须借助数字技术才得以实现,因此在创作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同时,因为其发展较晚且相关技术不尽成熟,因此必然会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人对于计算机的过于依赖,致使其自身艺术感知能力、潜在艺术天分、实际绘画技巧逐渐退化,作品中的生命力和张力逐渐消散,由艺术作品退化成技术复制。这些都是对数字艺术的产生质疑的主要因素,也是现阶段数字艺术发展过程中所需要避免的情况。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美术功底,吸收绘画名家艺术精华加强创作能力,为国画艺术的发发展和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推进数字艺术的发展升华数字艺术。另一方面,创作者要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国画创作中的各个元素,并能够对国画创作技巧和其所展现的神韵进行分析和研究,力求透彻体会传统国画创作所追求的情绪表达,力求掌握传统国画所包含的主要展现技巧,体会传统国画的创作理念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以求在数字油画中全面展现传统国画的神韵和技法。最后,针对数字国画的主要载体计算机、国画绘画软件、专业绘制画板,也要进行不断的技术改革,使其能够充分展现我国传统国画的风韵,有效传承我国传统艺术。
参考文献
数字签名技术提高了网络通信的安全性、扩充性、可靠性、高效率、方便性、共享性,数字签名技术关系到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尽管科技界、产业界、政府部门以及广大普通民众基于各自不同的背景对网络通信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但有一点是共同期待和永恒坚持的,即“没有安全就没有应用,没有应用就没有发展”,在越来越强调生命尊严和生活质量的今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通信的安全尤其重要。数字签名技术就是一种较好的网络通信安全防护技术,本文就数字签名技术及其在网络通信安全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网络通信面对的安全问题
(一)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核心网络所具备的安全保护能力相对较为完整,但是由于网络通信节点都是以集群方式存在,且数量庞大,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得大量的网络通信终端设备数据同时发送而造成网络拥塞,从而产生拒绝服务攻击。与此同时,目前网络通信网络的安全架构往往都是基于人的通信角度来进行设计的,并不是从人机交互性的角度出发,这样就将网络通信设备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剖裂。
(二)黑客很容易窃取和干扰网络通信信息的传输
由于在很多场合,网络通信的传输方式都是依靠无线传输,而无线传输若没有适当地加以保护,那么很容易被黑客所窃取和干扰,这样一来,就会对网络通信网络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网络通信能够取代人来完成一些机械重复、危险、复杂的工作,因此,网络通信设备很多都是设置在无人监控的地方,黑客可以通过远程操作更换网络通信设备的软硬件,或者直接破坏设备,给网络通信设备的本地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二、数字签名技术的概念
数字签名技术实际上就是利用某种加密算法来生成一系列的代码和符号,然后再将其组成电子密码来代替印章签名或者书写签名。与此同时,数字签名技术还可以进行技术验证,其准确度是图章签名和手工签名所无法比拟的。数字签名技术采用了科学化的方法和规范化的程序,是当前网络通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中操作性最强、技术最成熟、应用最普遍的电子签名方法。它能够对传输过程中电子文件数据是否有所改动进行准确验证,可以用于认可电子数据内容和鉴定签名人的身份。数字签名就可用来防止收件人在收到信息之后又加以否认,或发送伪造信息;或修改信息等情况的出现。
数字签名技术有多种算法,目前来看,RSA签名算法、DSS/DSA签名算法、Hash签名算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无论何种算法,其技术基础都是公钥算法体系,用户若要创建数字签名,只需要利用私钥来加密信息即可。然后,再将这种加密信息附加在所要发送的信息上,即可放心发送。
三、数字签名技术的原理
数字签名技术可以有效地验证和辨认所接收到的信息,是网络通信安全的重要防护技术。它在保证数据的不可抵赖性、私有性、完整性方面会发挥出极为积极的作用。数字签名技术为了实现数据抗否认性、数据完整性认证和网络通信身份鉴别的功能,就必须要满足以下要求:(1)任何人都不可以伪造他人的签名;(2)接收者可以对签名者的签名进行证实或者确认,但是不能予以否认;(3)签名者一旦将自己签名的信息发送之后,就不能再否认;(4)第三方不能伪造双方之间的信息传送,只能确认收发,一旦网络通信双方由于签名的真伪性出现争执时,可以由第三方来进行公正处理。
四、新型的数字签名方案
(一)面向流信息的数字签名
为了确保网络通信安全,数字签名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安全处理技术,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专家在研究新型的数字签名方案,面向流信息的数字签名与传统的签名方案完全不同,流信息有可能是那种无限长的位序列,接收者不能有丝毫的延迟,必须一边获取消息的内容,一边接收消息。流信息主要包括Java Applet程序、数据流、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等。这类签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证明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发送端是不知道信息有多长;另外一种是发送端在事前已经知道信息的长度,高效的签名策略可以通过这种约束条件来设计。实现符合PKCS#1标准的数字签名和验证功能、符合PKCS#7标准的数字签名和验证功能,包括Attached签名和Detached签名两种,签名格式符合PKCS#7中定义的SignedData数据类型。
(二)高效可验证的安全数字签名方案
高效可验证的安全数字签名方案可以防止基于猜测RSA算法的变量攻击,它是利用“标记和散列”的范式来建立起安全性。这种安全数字签名的假设是其唯一性的重要保障,它的安全性可以分为三步来进行证明,第一,构造一个预测模型,这个模型是随机建立的,且务必保证这个模型是可靠的;第二,用一个散列函数可以来代替这个预测模型,值得注意的是,散列函数可以满足特定计算特性;第三,证明这些散列函数是可以存在的,进一步来对假设的合理性进行论证。
参考文献:
[1] 蒋文超. 通信安全认证与保密协议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5):120-123.
[2] 王娟. 浅析高校内部网络通信安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2):133-135.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033-01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复杂场景的虚拟漫游已成为可能。数字校园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宽带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等高新技术,将校园地理空间信息和其属性信息相结合,构建一个逼真、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的虚拟校园景观,用户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远程访问这个全新的校园景观,通过终端计算机在虚拟校园中漫游,而且可以进行查询、分析、评价等操作,使用户足不出户也可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 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和特性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种由计算机全部或部分生成多种感觉环境,给参与者提供各种感官信息,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更好地体验、接受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技术,它可分为沉浸式和非沉浸式两种。
2 虚拟现实技术的场景建模的研究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场景” 中,三维场景建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场景建模实际上就是对实体对象按“虚拟场景”的呈现、可视化、漫游等要求,对其对等实体大量相关数据的收集、组织和存储供其使用的过程。主要通过场景总平面图、 地形图、楼建筑图纸及功能区域的航拍图、卫星遥感图来获得数字化地图数据。场景总平面图通常以AutoCAD格式存储,在处理中尽量简化多余的层面只保留对建模有用的层、面、体处理过的数据;纹理对于增加虚拟场景的真实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纹理数据是指来自实地拍摄的数码照片和用于地表物体的纹理及简单映射几何模型的纹理数据库等。
基于实景的虚拟现实场景的生成过程具体包括实景获取,用第三方软件建模,场景材质设置和真实感贴图,虚拟现实系统初始化,模型对象化导入与实时呈现等5个方面。
首先要对室外实景进行建模,对于室外模型,要反映现实中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所以对其进行数据收集。首先精确地采集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建筑数据,从学校相关部门找其相关的平面结构图。然后对实景进行数码拍照,拍照要从不同的角度,力求反映物体的各个细节。
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可以采用多层次细节模型(Level Of Detail LOD) 机制。通过采用这种机制,为每个物体手工建立繁、简不同的模型,在远距离观察时就用相对简单的模型,而当近距离观察时则使用相对复杂的模型,这样做可以有效地达到系统的逼真性和速度之间的均衡。
3 虚拟现实建模中的图像贴图
程序贴图虽然具有能导致计算机生成人工化的痕迹的缺点,但同时这类贴图却又具有占用内存较少的优点,因而它在Maya的内部被大量使用,并通过一种数学机制进行运算。程序贴图可分二维程序纹理和三维程序纹理两大类,但使用二维程序纹理,就必须要创建UV坐标,或者也可进行投影贴图,而使用三维程序纹理的话,则因为贴图过程是根据贴图在三维空间的位置自动进行计算的,所以不需要创建UV坐标。
图像贴图分为颜色贴图和凹凸贴图,具有外观逼真,但占用内存较多的特点,特别是当涉及图片数量过多时,整个过程则变得极为繁琐、麻烦,而且特别容易出错,在笔者做的校园中,就涉及到数量相当多的路灯、数木、草坪等等。
4 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趋势
虚拟环境的建立是VR技术的核心内容,动态环境建模技术的目的是获取实际环境的三维数据,并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虚拟环境模型。
三维图形的生成技术已比较成熟,而关键是如何“实时生成”,在不降低图形的质量和复杂程度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刷新频率将是今后重要的研究内容。此外,VR还依赖于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有的虚拟设备还不能满足系统的需要,有必要开发新的三维图形生成和显示技术。
虚拟现实实现人能够自由地与虚拟世界中的对象进行交互,犹如身临其境,结合各种感应设备进行全新感官的体验设计应是虚拟现实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虚拟环境下场景制作技法的研究,详细说明了虚拟场景的构造过程,实现了现实场景的虚拟漫游。
通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实景制作来阐述虚拟现实场景的生成过程及其相关注意事项,例如通过合理建模减小复杂度,通过真实感贴图来增强逼真度,通过模型导入的对象化来实现对虚拟物体的控制,最终在逼真性、实时性和可控性方面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漫游系统研究与实现[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6:2.
[2] 母天石.基于VRML虚拟现实漫游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3] 姜庆.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06: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