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抽样调查的主要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
抽样调查;实验教学;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83
1 研究背景
抽样调查是统计学科体系中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之一,在实践中又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方法,可以说,抽样调查是国际上通行的统计调查的主要方法之一。抽样调查是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根本任务是时效、廉价、准确的搜集资料,并经恰当分析提供有关研究对象的可靠推断。
《抽样调查》课程正是对抽样调查方法加以系统阐述的学科理论。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者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抽样调查的理论与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内容体系,主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多阶段抽样、多重抽样、二相抽样等。
本课程太多的内容在讲述理论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加之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影响下,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如果不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于统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2 教学内容的认识
2.1 课程的重要性
抽样调查是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收集信息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抽样调查在我国也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社会团体等收集统计信息的活动中。《抽样调查》课程正是对抽样调查方法加以系统阐述的学科理论。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及教学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实验案例,对于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课程的特点
抽样调查既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同时又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者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抽样调查的理论与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内容体系.主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多阶段抽样、多重抽样、二相抽样等。抽样调查的理论方法比较抽象,公式繁多复杂,不易理解和记忆,容易混淆,内容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讲,对本课程的理论方法难以掌握。
2.3 学生的现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抽样方法,能够理解各种抽样方法的原理和获得实施具体项目的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从事调查工作的实际工作者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本课程太多的内容在讲述理论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尽管学生已经具备学习抽样调查课程的能力,但对于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多阶段抽样等这些复杂的抽样,证明繁琐,加之公式繁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就会感觉到听课比较吃力。总之,单纯理论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好。
2.4 教学方法的改进
实现实践教学是《抽样调查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由之路。结合目前学生实践的硬件条件,首先,实现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得实验教学的环节尽可能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实验教学使学生更形象生动地掌握了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实验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法,而理论又是指导实验的最好依据。为了加深理解和巩固抽样调查原理,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开设实验课。抽样调查实验是将理论的抽样方法与应用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Excel电子表格、SPSS软件、SAS软件的抽样操作。
《抽样调查》实验教学创新性研究旨在探索设计紧扣抽样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引导每位同学亲自实践的抽样实验案例。设计的实验源于《抽样调查技术》的思路和方法,但不局限于抽样调查基本方法,需要涉猎到统计分析的各种方法。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市场调查方法和抽样调查技术的理论,并能灵活利用这些方法,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和撰写抽样调查报告,并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能结合实际,运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对具体项目的抽样调查和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力。
3 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
3.1 实验设计
本课程倡导规范设计型导向实验。教师搜集原始数据并设计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同时要求学生也针对教师布置的一些实际问题,自主设计抽样方案,并选择合适的统计软件实现抽样及分析。这样,学生一方面熟悉了统计软件上机操作的实际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了统计实验的自主探究能力坚持实践的科学性与实证分析的严谨性,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案例,以不等概抽样的实现为例,介绍案例的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此次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不等概抽样原理及其在区域抽样调查中的应用,并且运用软件实现不等概抽样。本次试验的设计思路如下:首先采用易于理解,并且应用背景比较强的实际数据,编制二级抽样框;其次,分析规模测度变量与目标变量间的相关性,并采取简单随抽样,判断估计的误差;最后,利用Excel与SPSS实现不等概抽样与参数估计,最终进行结果分析。
3.2 实验过程及分析
实验过程既注重已学知识的应用,又强调对于新知识、新方法的实际应用,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要求学生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按照自然名录编制二级抽样框;
第二步,第一阶段利用代码法抽取一级单元,第二阶段利用拉西里法抽取二级单元;
第三步,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群规模相同,等概率抽样;等概率整群抽样(群规模不等时的估计);初级单元规模相等的两阶段抽样;初级单元规模相等的两阶段抽样利用样本实现对目标变量的估计及方差估计;
第四步,直接采用SPSS实现不等概抽样及变量估计。
4 结语
在课程学习中,设计学生熟悉的或者和学生相关的调查对象基础上,通过系统的理论教授,设计性实验训练和调研项目实施,使学生熟练掌握概率抽样调查的整个流程和基本原理,达到全面提升统计专业学生进行实地调研,统计分析的能力。通过抽样调查课程创新型教学改革的实施,对于抽样调查课程在自身建设方面和统计专业创新型教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使原本抽象、枯燥难懂的理论课程变得实际而有用。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实质性的提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勇进,杜子芳,蒋研.抽样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创新驱动,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产业联动的“轻骑兵”,因此研究京津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式的创新可以解决调查“抽样框变动导致代表性不足”“多层次抽样不经济”和“多目标难以实现”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而具体把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和“融资难”产生的根本命脉,以有效地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的协同,最终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际上也被称作高技术中小企业。由于国外,尤其是美国陆续出台了的《信息自由法》《公平信用报告法》等法律,覆盖了高技术中小企业的信息采集、报告的使用目的等方方面面,数据获取相对公开化,所以国外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主要从资本结构及融资两个角度进行,对于抽样调查方式研究的文献较少。具体而言,以梅耶斯为代表的新优序融资理论、反梅耶斯模型、成本说、信号模型等是从资本机构出发进行研究;而通过研究信息共享与企业融资的关系则是从融资层面出发。
(二)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研究
目前,我国专门从事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并没有形成特定制度,目前主要依靠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负责组织实施。万舒晨(2015)指出,目前对小微样本企业的调查主要以调查员面访和企业报送报表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形成统计制度的小微企业涉及的行业主要有工业、建筑业及服务业,其中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开展较早,该项抽样调查方案相对更为成熟。国家统计局从1996年开始试点,历经近20年的研究摸索,形成现行的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方案设计,主要是对目录企业采用一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经济普查的企业名录库进一步整理形成抽样框。另外,2000年农业部乡镇企业局颁布的《规模以下企业抽样调查方案(草案)》把规模以下的集体经济和个人私营企业分别抽样,采取集体企业按目录抽样方法抽取样本,个人私营企业按整群抽样的方式,对规模以下企业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探索。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在促进地区就业、技术出口,尤其是在加快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凭借其快速成长与不断创新的特性,为我国经济发展形成助推力。科技部在《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库,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和定期制度。“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高成长”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特点,这也决定了抽样调查成为国内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计调查的主要方式。万舒晨(2015)提出在结合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等多种抽样方式,这种综合方式可以满足全国分地区及分行业的具体调查要求。张秋香(2016)提出在调查方法方面,对企业调查建议按照城镇规模划分为大中城市(地级和地级以上的城市)、县级市和县城(镇)三级,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从现有文献来看,目前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是以分层随机抽样为主,较多是分层的层级上和分层方法的选择上有所差别,无法真正解决“抽样框变动导致代表性不足”“多层次抽样不经济”和“多目标难以实现”这三个根本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从该方向有所突破。
二、我国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法简介
(一)分层随机抽样
现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是以分层随机抽样为主,较多是分层的层级上和分层方法的选择上有所差别。类型抽样也称分层抽样,即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或层,然后在类型或层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由于这种抽样方法主要考虑企业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在抽取样本中更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对于总体大、各企业间差异性明显、企业数量多等情况更为有效。
(二)分层抽样与地域整群抽样结合
分层抽样与地域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也较为常用。整群抽样即从总体中成群成组地抽取调查对象,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抽取调查样本。但由于调查单位在总体中的分布不均匀,容易抽取到不具代表性的单位,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低于分层抽样。通常采用这种方式是在调查对象较为集中且总体差异性较小或不适宜单个地抽选调查样本的情况下,且这种方法利于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将分层抽样与地域整群抽样结合具体是指在分层抽样的基础上,针对分层抽样样本所在地域的非名录企业进行地域整群抽样。
三、我国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方案较为成熟,故选择现行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方案为代表进行分析。总体而言,现行办法基本满足反映小微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基本总量,但是从实际调査结果和调查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来看,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一)抽样框变动导致新建企业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小微工业企业变动较大,具有新建、合并、倒闭等变动频繁的特点。从抽样结果与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来看,企业的频繁变动使及时更新抽样框成为难题,同时也造成抽样框稳定性不佳的问题,最终导致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出现较大差异。现行抽样调查方案中,抽样框变动导致的新建企业调查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抽样框对现实变动情况的反映不够准确、及时,尤其是假定新建企业与个体工业单位在地域中的分布一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发生在实际调查中新建企业样本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二)多层次抽样不经济
依据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时,对规模较大总体的推断效率较高,而较小规模总体如果需要取得所期望的精度,往往必须抽取较高比例样本,这从调查成本来说并不经济,因此无法充分体现抽样调查的优势。
(三)多目标难以实现
为反映小微工业企业经营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调查表中设计了很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指标。然而现行抽样方案是以主营业务收入为核心指标的单目标抽样设计,对于经营状况的调查很多无法依靠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判断,因而单目标抽样设计会导致样本代表性较差,对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指标推断效率较低,无法实现既定多目标调查。
四、京津冀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法的创新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抽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京津冀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通过调整原抽样框,运用双重企业抽样框设计,采用目录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式。
(一)调整原抽样框
将京津冀地域区划为总体抽样框,按照城镇规模将三省(区、市)的城镇划分为三个级别,即大中城市(地级和地级以上的城市)、县级市和县城(镇)。将大中城市按照城市规划区划分成层,与县级市、县城(镇)组成三层,然后在该层次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统计,最终进行调查数据的汇总,形成新的企业名录抽样框。新抽样框的调整需要各级统计部门通力配合,认真负责,将辖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在简单名录框的基础上生成复杂名录框,以满足不同调研目的的需要。
(二)双重企业抽样框设计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建、合并、倒闭等变动频繁的特点,建议京津冀区域采取双重企业抽样框的方式进行抽样。利用工商、税务等部门机构的资料,将新增企业作为独立的一层进行抽样调查,并将新增企业推算估计的结果合并到总体估计量中,对企业变动情况进行及时调查调整。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原有企业抽样框的相对稳定,因而无需重新抽取原有的企业样本。
(三)目录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相结合
采用目录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新建企业调査,利用名录框抽样设计所抽取的地域整群样本进行非目录企业的调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录企业抽样框的缺欠。
(四)实施方案
在实践中,首先进行企业名录框的抽样,采取分层二阶整群抽样方法,即在每层采用抽取街道,在抽中的街道内抽一些居委会,对居委会辖区内的所有科技型中小型商业企业进行抽样。针对非名录企业,根据企业名录框抽取的地域整群样本进行调查,同时将未进行抽样的地域采用一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再次对新增企业进行抽样。
五、结论
从方案设计的框架来看,现行的抽样方案巧妙结合了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双重企业抽样,综合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等多种抽样方法,并且抽取的企业样本可以满足京津冀地区的资料推算要求。该方法解决了中小企业抽样调查中存在的三大问题,方案设计上互补性较强,尤其在新增企业抽样调查上,双重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的结合,可以减少新增企业与原有企业的实际分布不完全一致的问题,减少数据推断的误差。
参考文献:
[1]李连三.征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视角[J].征信,2007,25(3):30-34.
[2]万舒晨.小微企业抽样调查方案总结[J].企业导报,2015(2):86-87.
[3]张秋香.关于整合规模以下专业抽样调查方法制度的探讨[J].统计与咨询,2016(5):29-31.
一、非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抽取样本时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这类抽样有许多不同的具体抽取样本的方法。下面列举一些。
(1)判断选样。判断选样是指在抽取样本时,调查人员依据调查目的和对调查对象情况的了解,人为确定样本单元。实践中确定样本单元通常有几种情况,一种是选择“平均型”单元作为样本,选定的样本可以代表感兴趣的变量的平均水平,目的是了解总体平均水平的大置。另一种是“众数型”,即在调查总体中选择能够代表大多数单元情况的个体为样本。再一种是“特殊型”,如选择很好或很差的典型单元为样本,目的是“解剖麻雀”,分析研究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
(2)方便抽样。方便抽样是指在抽取样本时依据方便原则,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调查成本的目的。典型的形式是“拦截式”调查,如在街道或居民小区拦住行人实施调查,在商场门口或柜台向消费者进行调查等。
(3)自愿样本。自愿样本不是经过抽取,而是由自愿接受调查的单元所组成的样本。比较典型的是网上调查,调查人员将调查问卷贴在相关内容的网页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填答。将调查问卷刊登在报刊上,读者可以自愿参加等。
(4)配额抽样。配额抽样是将总体中的各单元按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型,将样本数额分配到各类型中,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的方法则没有严格限制,一般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单元。
二、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也成随机抽样,是指依据随机原则,按照某种事先设计的程序,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元的抽样方法。它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1)按照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所为随机原则就在抽取样本时排除主观上有意识地抽取调查单元的情况是每个单元格都有一定的机会被抽中。需要注意的是,随机不等于“随便”,随即有严格的科学含义,可以用概率来描述,而“随便”带有人为的直观因素。
(2)每个单元格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或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3)当用样本对总体日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该样本(或每个样本单元)被抽中的概率。
概率抽样调查可以被视为狭义的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的作用
抽样调查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节约费用。抽样调查能节约调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大大降低调查的费用。
(2)时效性强。有些调查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供调查数据。
(3)可以承担全面调查无法胜任的项目。对有些事物或客观现象,需要通过调查掌握其数据,但又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这是必须采用抽样调查。
(4)有助于提高调查数据的质量。虽然抽样调查只调查总体中的一小部分,用部分的调查结果推断总体,存在着抽样误差,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
抽样调查与普查
普查是一种全面的调查方法,它是指对研究总体中的所有单元逐一进行的调查。与全面调查相比,抽样调查虽然有许多特点和长处,但抽样调查不能代替普查,它们有各自的特殊作用。普查资料还是构造抽样框的极好素材,所以抽样调查需要与普查结合,相互补充。它们之间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抽样调查作为普查的补充。前面提到,对于有关国际民生的重要现象,需要采用普查的方法,了解总体中每个单元的情况,如我国进行过的普查有:人口普查、全国经济普查、全国农业普查等。
(2) 用抽样调查对全面统计资料进行评估和修正。例如:在异乡普查结束后,通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随机抽取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认真仔细的复核,对发生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计算误差率,作为对普查结果进行自量评估和数据修正的依据。
(3)利用抽样调查进行深层次分析。由于普查的范围广,接受调查的范围多,因而调查项目不可能太多。在普查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针对某些问题,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得更为详尽的资料,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4)利用抽样调查,提前获得总体目标量的估计。普查所涉及的单位多,数据浩繁,整理汇总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尽快得到总体的某些特征的数据,可以采用抽样的方法,提前得到这些主要目标量的估计。
(5)普查为抽样框提供资料。普查或其他全面调查的资料(例如某些统计报表)可以为抽样调查所需要的抽样框提供资料,提供辅助信息以及提供抽样效率,同时也为样本轮换等提供基础资料。
抽样调查应用领域
近几十年来,抽样调查的理论和实践有了迅速的发展,抽样调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统计数据的领域,都有可能采用抽样调查。常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现象的调查。社会经济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目前我国政府统计部门制度化的抽样调查项目主要有: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农产量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住户抽样调查;农村经济抽样调查;小型工业企业生产情况抽样调查,等等。
开展农村居民生产、收入、消费、积累和社会活动情况调查(即农村居民纯收入抽样调查),是为了更准确掌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情况,也是评估全县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准确真实完整地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一方面为县委、县政府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科学决策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有利于县、乡镇编制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有利于监测统筹城乡发展进程,有利于发挥数据反映“富裕”的作用。各有关乡镇和部门单位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本次农民人均纯收入抽样调查工作,确保实现预期目的。
二、样本抽选办法
(一)调查范围、规模。按照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方案,在全县所有乡镇(管理区、街道办)建立规范化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抽样调查网络,开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工作。
(二)调查样本抽样方法。以县为总体,建立有代表性的乡镇抽样调查网络,并按照科学规范的对称等距抽样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
1、调查村的抽选。由县统计局负责。按照各乡镇行政村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主要标志由低到高排队,乡村人口为辅助标志,对称等距抽出调查村。本次抽样调查选取7个乡镇8个调查网点。
2、调查户的抽选。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先对抽中村所有农户2010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进行回忆调查,然后以收入为主要标志从低到高排队,以每户人口为辅助标志进行累计,编制抽样框,对称等距抽选10户调查户。
3、调查数据汇总。各调查组将调查原始数据收集整理,由县统计局统一汇总。
三、调查的组织实施和职责分工
县统计局、农业局和各乡镇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抽样调查工作的领导,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本次抽样调查工作从2011年11月29日开始至2011年12月10日结束,为期10天。
(一)县统计局、农业局负责制定调查方案,抽选调查村,指导乡镇抽选调查户,负责组织培训工作,制发、维护数据录入程序,负责评估、审定抽样调查结果。
关键词:
抽样调查;样本轮换;统计估计;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从内部管理转向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供应环节和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研究,目的旨在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与满足客户的需要。供应链管理的对象为生产——销售链上的主体,有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从对象上看,处于上游的供应商需要通过供应链下游对象的需求反馈来不断提高供应链服务;从管理部门来看,通过企业对其所在供应链服务评价的调查,将有助于通过发现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供应链服务质量、降低供应链成本与提高效率。相关部门为了解当地企业供应链发展情况,采用商业模式实施抽样调查,定期组织调查进行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由于在当地展开的供应链管理定期调查,为了实现科学的统计研究以及对供应链管理获取更广泛的实际评价,在抽取企业样本时要正确合理地进行样本轮换。本文基于对供应链管理水平的调查分析,对企业调查对象进行轮换,并通过统计估计方法实现对轮换偏差进行处理,发现通过轮换后的调研精度显著性提高,足以证实定期抽样调查通过样本轮换能够防止样本老化带来的系统性偏误。
1关于样本轮换
所谓样本轮换,就是在连续调查过程中,每隔一定时期部分的或全部的轮换样本单位。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防止样本老化,即抽取样本对总体代表性逐渐降低,提高抽样效果。样本轮换是连续性抽样调查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间题,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研究方面,无论是出于供应链上中下游环节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都不同,对供应链管理评价的重点也有差异,因此,出于对供应链发展情况的全面掌握,需要定期对供应链评价调查的抽样对象进行样本轮换。在连续性样本轮换调查中,一般存在单水平轮换(one-levelrotation)和多水平轮换(multi-levelrotation)两种轮换方法。但是,实际中很多轮换样本调查一般都使用不同的轮换模式,而不同的轮换模式又导致了连续性抽样估计方法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实际中很多连续性轮换样本调查存在着轮换模式设计不合理,抽样估计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都将导致调查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出调查总体的连续变化特征,从而影响到时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对于以上因素引起的抽样轮换偏误问题,学术界并未有统一的有效估计方法,但目前可用最优线性无偏估计法来加以处理。无论是政府部门的大型劳动力抽样调查,还是商业调查中针对行业发展的定期抽样分析,抽样样本老化的问题不可避免,在轮换方法的设计日渐成熟的条件下,通过对样本轮换偏误的统计处理实现对轮换抽样方法科学性的进一步论证。
2抽样调查的样本轮换模型构造
本文针对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调查而言,模型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对调查数据指标化的熵值赋权用以对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进行定性赋权,并作为样本轮换后指标重要性的比对基础;二是对抽样调查的样本轮换模型。其中,轮换率的计算实质上是对换出、入调查对象的计算;而轮换统计估计则是通过换出入调查对象前后回归分析,并通过最优无偏估计量实现换出后精度的提高。现将两模型计算步骤列举如下
2.1熵值法计算步骤(1)指标矩阵标准化针对本文的xm´n指标矩阵,m表示选择的企业样本对象的个数也即指标矩阵的行数;n表示各个指标的个数也即指标矩阵的列数。(2)计算指标的熵值,说明了对于供应链管理总体评价的因素重要程度。但此时的熵值并不是直接权重,仍需要进一步转换。(3)计算指标的权重
2.2基于估计量的轮换率计算本文对基于简单随机抽样的最优轮换率计算,主要是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的最优估计量调整计算得出,计算步骤如下:基于简单随机抽样的最优轮换率计算,本文将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的参数予以实现:从最优估计量出发的关于轮换样本数与轮换率的计算,只是从估计量的方差角度出发,并没有考虑到调查费用的约束以及其他的相关因素。一般来说,如果考虑调查费用约束,实际采用的样本轮换率会低于最优统计量计算出的比率。如针对本文研究的商业调查供应链,对于调查对象的企业来说,由于其经营范围和规模差异大,轮换变化频率较大。但是,由于商业统计调查的预算约束,对供应链管理情况调研的企业抽样调查中,样本轮换率宜定为1/3至1/4为佳。
3实例
3.1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为了解当地企业供应链发展情况,抽样调查定期组织对200户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由于在当地展开的供应链管理定期调查,为了实现科学的统计研究以及对供应链管理获取更广泛的实际评价,在抽取样本企业时要正确合理地进行样本轮换。从上述基于调查问卷的供应链管理来看,企业对供应链管理总体评价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说明调查范围内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有待通过上述因素的梳理改善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在研究供应链管理中的因素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贡献时,采用了熵值赋权,原理为指标之间的差异越大权重越小。根据熵值赋权得到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各因素权重如表2所示。根据熵值法得到的观察指标权重主要集中于供应链的外部上下游厂商与客户的管理,占到总体评价权重的一半以上(0.617);尤其是下游客户管理指标在供应链管理评价占比达到0.357,对供应链管理综合评价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在一方面印证了基于实际调查表明的当地供应链管理处于较低水平,又进一步指出导致提高供应链管理绩效的主要因素,即要通过下游客户销售回笼的价值流转加速检验与反馈出供应链管理的整体绩效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基于调查分析供应链管理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奠定了对比的基础,即量化测度的供应链影响因素与定性分析的供应链因素重要程度是否具备一致性。
3.2最优轮换率与参数估计根据前后两期关键指标——供应链管理综合评价指标,计算出ρ前后两期调查主要指标的相关系数为:再由公式(8)计算出最优轮换率为0.5426,按照四舍五入的标准,将最优轮换率确定为0.5,即连续定期调查的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方式换出一半。按照实际调查研究中的调查费用以及其他因素的约束,有时候无法按照基于回归估计量计算出的轮换率进行,因此根据供应链管理调查实际情况获得的数据,计算出轮换比率对应表,以便因实际情况而调整轮换比率,方便实际调查工作的展开。为进一步论证抽样轮换前后的结果对比差异,对是否进行过抽样轮换的因素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对比结果如表5所示:从上述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轮换前后供应链管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是不同的,不仅仅是对供应链影响因素变量的大小差距,甚至连影响方向都有差异,这一方面说明样本轮换对抽样调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防止样本老化对研究问题的解释产生系统性偏误;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改进是能够改善供应链管理绩效,因此供应链影响因素对供应链管理的评价是呈正相关关系,由此认定样本轮换前的结果因样本老化而导致对现实情况的分析产生了系统性偏误。根据方程总体的残差平方和来看,轮换后的方程估计量残差平方和明显地要小于轮换前的值,由此,可以从整体方程的估计效果进一步判断出本文所研究的供应链管理调查数据经过样本轮换后的效果要优于未轮换前的分析结果,从统计量化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样本轮换作为纠正样本老化具有显著效果;根据样本轮换后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指标对供应链综合评价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通过改善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模块,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科学化与流程化,就能从本质上提高供应链管理绩效,从而由企业反馈出对供应链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水平会相应提高。为印证描述分析中,基于调查数据的定性描述中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权重,将样本轮换后基于回归分析的供应链管理影响因素指标进行标准化后与其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表6所示:根据以上轮换后的定性定量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从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即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并未发生变化,这就充分说明了抽样调查的样本轮换后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分析都能够说明该地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情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地方提供促进供应链管理的政策都能提供比较可靠的论据,即对抽样轮换是对抽样调查中的样本老化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可以对轮换后的数据进一步采取量化方法挖掘供应链管理绩效的信息。
3.3因子分析在通过了样本轮换后,对200个企业对象的上述供应链管理绩效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采用SPSS20.0,进行因子分析对观测指标进行提炼,用以发现影响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分类。这是基于可供分析的调查数据进一步挖掘,将来自于调查数据可能因人为设定的指标存在相关性或重合信息进行再精炼。可以看出,公因子1主要为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外因,是由下游客户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组成;公因子2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包括了生产流程管理和信息流管理。两大类公因子的提取以及调查指标的自然归类充分说明了供应链管理的意义所在,通过对生产经营的流程化控制与信息集成实现内控管理效率的外生化,促使实物流与价值流的高效周转为供应链上的企业实现更大的价值。
4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文通过对供应链管理发展情况的实际商业调查为基础,以样本轮换对企业调查对象进行了抽样处理,研究结果发现抽样调查的轮换进行前后差异很大,即样本老化现象已经在定期的抽样调查中出现,为了克服样本老化对抽样调查结果导致的系统性偏误,而影响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样本轮换实际上是来自微观主体的调查工作必要的处理环节,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安排与组织进行。关于样本轮换的分析研究,拟提出未来进一步的改进方向:(1)需要进一步探索轮换统计处理技术,科学构造统计估计量。样本轮换设计在国外的理论与实际讨论得比较多,但是对于样本轮换存在的偏误问题却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统计估计。本文以企业为对象进行的微观主体调查,所采用的估计量和估计方法为一般性处理方法,属于连续的单水平轮换处理,国内外的大型劳动力调查研究基本上采用此类方法,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连续的多水平方法可能更为适合,就需要专门为企业的连续多水平样本轮换再设计构造出更为科学的统计估计量。因为,比较家庭住户调查与企业调查,二者的差异性很大,可以根据对企业的定期调查搜集历史资料,探索构造一种充分利用历史资料的基于样本轮换技术的抽样调查估计方法,配合更加行之有效的轮换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基于企业调查对象的抽样调查估计精度。(2)在制度层面探索一种统计调查方法,以确保样本轮换的顺利进行。对于定期抽样调查而言,将定期抽样调查形成为抽样调查工作制度更容易保证抽样调查科学地展开。本文以基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调查为例,对于企业来说,供应链管理绩效的提高有助于其自身成本的节约,流程化从而管理效率提高,并且也助于了解我国供应链发展情况,无论是商业调查还是相关政府部门所需,在一定程度上如果能够保证将供应链调查持续进行下去,就应当将样本轮换的调查制度科学设计与安排,从而通过抽样调查科学化保证调查质量的提高,为供应链调查结果的使用方提供更为可靠的分析结果。如果是定期商业调查,组织调查的单位和人员需要熟悉设计好的轮换调查方法,最好以工作制度的模式安排实施,以保证定期调查工作的展开是建立在长效而连续的样本框基础之上;如果进一步形成了相关政府部门对供应链发展情况进行定期调查,那么最好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统计上报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对样本老化的样本轮换处理,同时不断更新减少样本轮换偏误的统计估计量算法设计,科学地实现抽样轮换并保证统计估计结果精确度的提高。(3)从基层调查统计人员的素质抓起,以实现样本轮换工作的切实推行。除了抽样调查工作本身的制度化安排与内容上的科学化设计,抽样调查工作的实施更需要基层调查统计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予以保证。因为抽样调查样本框中出入样本的轮换,实际上是由调查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落实对调查的执行来实现的,而样本轮换工作是一个需要细致与严谨工作态度的工作环节,这就要求执行样本轮换过程中,调查人员首先具备对自身工作岗位和职责的认同感,不能够马虎行事,而应该以执行与完成样本轮换工作流程为统计调查工作的职责。这需要一方面从基层调查统计人员的业务素养抓起,定期进行样本轮换等抽样统计调研工作的岗位培训、制度培训,提高其专业化程度的培养,以提高统计调查的质量;另一方面,需要传达到位调查统计研究的重要性,落实调查统计工作的责任,促使基层统计调查工作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维护样本框的调查工作,鼓励其进行有效的调研以发现抽样统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索样本老化的频率,从调查工作的各个方面减少主观性偏差对抽样调查结果带来的人为偏误。
参考文献:
[1]SenAR.SuccessiveSamplingWithpAuxiliaryVariables[J].TheAnnalsofMathematicalStatistics,1972(43).
[2]biningInformationinSurveySamplingByModifiedRegression[J].ProceedingsofTheSectiononSurveyResearchMethods,AmericanStatisticalAssociation,1996(91).
[3]FullerWA.,RaoJNK.ARegressionCompositeEstimatorwithApplicationtoTheCanadianLaborForceSurvey[J].SurveyMethodology,2001,(27).
[4]GambinoJG,KennedyB,SinghMP.RegressionCompositeEstimationforTheCanadianLaborForceSurvey:EvaluationandImplementation[J].SurveyMethodology,2001,(27).
[5]SinghAC,KennedyB,WuS.RegressionCompositeEstimationforTheCanadianLaborForceSurveyWithARotatingPanelDesign[J].SurveyMethodology,2001,(27).
[6]赵俊康.考虑偏差时的样本轮换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4).
[7]侯志强,吴启富.二级单元调查六次时的一种两层次样本轮换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9).
[8]刘建平,陈光慧.多水平样本轮换调查及其组合估计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7).
前言
基于小型商贸企业的自身特点,我国目前对小型商贸企业,主要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搜集其有关统计数据资料。本文所称小型商贸企业指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随着我国统计制度与方法的不断改革与深入发展,小型商贸企业统计制度不断健全与完善,采集数据过程中已能运用现代化的统计手段,调查表格的设计日趋完善与合理,调查指标体系日益细化,自行申报数据与评估数据的匹配性也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统计信息质量有了相当程度的保障,可以说成就斐然。但是,一方面,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稳定性较差且分布面十分广泛,而抽样调查又充满技巧性、挑战性和不确定因素,因此实施中困难和阻力都较大。另一方面,这部分企业在我国商贸企业统计数据中所占份额颇大,且增长势头强劲,有的地方已经超过限额以上的商贸企业所占的份额。所以其贸易额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对整个贸易统计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成为我国目前统计调查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因此,深入分析与研究我国小型商贸企业抽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是我国统计界面临的一个迫切课题。
1.我国小型商贸企业抽样调查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相关企业统计与财务制度缺失严重,统计数据质量缺乏保障
由于小型商贸企业的抽样调查对象规模都较小,其中还包括大量个体经营企业,且个体经营规模的发展迅速。个体经营企业多没有财务制度,其贸易业务中进销存资料一般都没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各月的贸易数据基本来自有关人员的大致估算。部分企业虽有财务制度,但不够健全,没有进行规范的会计和统计核算,没有专兼职统计人员,贸易统计的严肃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比性均无法得到保障。虽然大多数基层统计机构都做出了巨大努力,希望或要求样本户建立相关统计台账,并且在调查期内逐日记录营业收入或销售额。由于这些企业统计制度和统计基础薄弱,台账不健全,统计效果不理想。加之,统计部门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与惩处,所以在抽样调查的实施中配合者寥寥,给调查结果带来较大统计误差,统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基本的保障。
1.2 小型商贸企业稳定性较差,制约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小型商贸企业变化频繁,不断地进行着关、停、并、转,使中选样本户难以保持相对的稳定。虽然我国现行《抽样调查方案》中对小型商贸企业明确规定对已关、停、并、转的样本企业进行同行业替换,但实践中操作起来难度太大,因为要在同一调查期间、同一调查范围内查找行业相同、规模相同、变动趋势相同、变动幅度也基本相同的企业往往不太可能,而且即使进行了样本替换,贸易数据的平滑过渡也是一个难题,需要统计调查员做出主观的调整,这就造成搜集的统计数据缺乏客观性、稳定性和可比性,使统计信息的质量存在较大的缺陷。
1.3 中选调查户与统计人员的配合不够理想,瞒报现象严重
小型商贸企业抽样调查的核心数据是贸易额,但这也正是这类企业最为敏感的数据,目前普遍存在瞒报现象,搜集准确的数据难度较大。笔者分析主要存在如下原因:第一,调查户对抽样调查的意义不够了解,认识不到位,出于保护企业商业机密的需要,不配合抽样调查工作;第二,涉及调查户的税收负担等切身利益问题,由于担心统计数据会成为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征税和处罚的依据,因此对这项抽样调查存在严重的戒备与防范心理,不愿配合统计调查员的工作;第三,从事小型商贸业务的个体经营者,有相当部分都有不愉快的工作或人生经历,甚至根本就是下岗人员,加之有时行业的景气程度不高,收益不理想。这样,影响了他们配合统计人员搜集贸易数据的积极性,造成统计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不理想。
1.4 统计抽样调查方法不够完善,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笔者认为,我国小型商贸企业的抽样调查方法仍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
1.4.1 小型商贸企业贸易数据的抽样推算方法存在不足。目前我国小型商贸企业的抽样调查数据的推算方法,是以上月评估数据为基数,以抽样调查所计算的发展趋势作为变动系数进行循环推算出来的,虽然避免了贸易数据大起大落的现象,但其汇总结果总是受到相关历史数据的影响,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的新情况与新变化,通常都与贸易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误差,因而不能准确反映限额下商贸企业的实际状况。
一、旅游客源市场特点及抽样注意的问题
和一般市场相比,旅游客源市场有其自身显著的特性,这些特性既可以提高抽样调查中所获信息的有效性,又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然而,对旅游客源市场的抽样调查存在一定的难度,可以说,这也是它的特性造成的。那么,旅游客源市场究竟具备哪些特点?笔者根据相关理论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游客具有非连续性,抽样要针对化
从时间分布方面来看,游客的旅游时间并不均匀,也就是说大多呈集聚状分布。由于不同区域的季节存在差异性,很多景观就是在差异中形成,譬如说内蒙古春季景色宜人、海南岛冬季不冷、承德避暑山庄夏季凉爽,这样的地域差异引发了旅游业季节集聚的现象。也可以说,每个景点都有淡季和旺季,淡季和旺季中游客的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看来,想要研究这种差异性,就必须单独抽样取标本,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切不可以一概全。
此外,由于我国施行每周五天的工作制度,周六周日就成为工作者休闲的时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逢双休日城市郊区的度假景点就成为居民们主要的消费场所,也就是所谓的“周末经济”。并且我国在2008年之前有“五・一”、“十・一”两个小长假,这两个黄金周成为人们一致选择的旅游时间。之后,国家又对这两个黄金周进行调整,将其拆分为几个小的黄金周,但这并没有影响人们旅游的积极性。对于这样的特殊时段,也需要单独收集样本做分析,做到有针对化的抽样调查。
(二)游客空间分布不均,抽样要全面化
由于旅游区域内部的特色景观和整体结构并不单一,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并且内部功能也有所区别,有餐饮区、观赏区、服务区等等,这些功能本身就存在差异,各有特色,进而就会导致游客分布不均。另外,旅游客源地的游客分布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居住场所。由于我国居民的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也存在差异,所以不同客源地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这个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总而言之,旅游市场的空间特性为抽样调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具体做法是坚持特殊问题特殊分析,反之,则会降低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违背了抽样调查的最终目的。总之,在整个调查过程中要做到全面化,根据问题全面化的选用调查样本,使调查更加有效、真实。
(三)游客需求的差异性,抽样要多样化
事实上,游客的身体状况、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都存在差异,所以对旅游地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根据人口统计学的有关资料显示,男性游客大多都是商务旅游,而女性游客则更喜欢购物旅游;高校学生大都倾向于惊险刺激的旅行,而老年人游客则喜欢气候适宜的地区和活动量较小的项目。种种差异要求我们必须利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来确保信息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我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并不相同,甚至有些项目和理念是完全相悖的,所以东西方游客对旅游地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由此看来,如今若只采用单一的普通的调查方式,并不能满足多样化旅游客源市场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会阻碍信息的畅通,所以要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抽样调查方案,综合考虑各个年龄段和职业人群的旅游需求。
二、实现抽样调查信息有效化的方法
由于旅游客源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其特殊性涉及面较广,所以采取抽样调查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其特殊性的基础之上。
(一)采取有针对地调查的方法
针对性的调查方法是旅游客源市场调查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针对性调查就是指对于特殊的调查群体和调查样本采取有目的性的调查。众所周知导致旅游客源市场抽样调查较为困难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其时间和空间上的集聚性问题,并且这种集聚性并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随着外界因素而不断变动。动态的集聚要求我们必须变革抽样调查的方法,使其能够顺应研究的需要。主要的变革思想是加强针对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是时间、空间,还是游客主体,要针对其动态规律有针对地调查,加强信息的有效性。
(二)合理分配调整抽样比例
所谓抽样比例是指组成抽样样本的各部分所占有的比例成分。在旅游客源的抽样调查中,必须做到合理分配比例。这包括合理分类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段,合理分配调查人员的职业及收入水平,合理分配调查样本的家庭及教育背景等各个方面。
在进行旅游客源市场抽样调查时,根据所要调查的目的,在针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抽样调查的时候,要选择有代表性意义的人或事物,使得调查结果更有说服力、合理性和使用价值。被调查事物的比例做到合理分配,对不同的时间空间、不同的人群配比不等样本量,这是解调查无效化决困难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信息有效化的前提条件。
(三)合理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是抽样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对于调查问卷的设计要谨慎细微,调查问卷上反映的问题既要简洁明了,又要有价值。对此,本文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问卷模式。问卷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结构性,另一种是半结构性,前者用于各类大型访问,后者一般用于小型调查,譬如说现场访问和电话调查。当然,具体采用哪种模式要依据实际情况来拟定。(2)问题种类。问题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宜过多,如果问题过于繁琐,大多数被访问的游客都不会配合,抽样调查的工作也得不到顺利开展。总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都要以从简为主。(3)提问方式。提问的方式直接关系到本次调查的成败。友好和蔼的提问方式能够使被调查者乐于回答问题,并能真实表达内心想法,确保每一个调查都有效。因此在问卷中不应出现敏感词汇,对于一些极其重要却敏感的问题,要尽量委婉,不可过于直接。
(四)实现对受访者的有效控制
在具体调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被访问对象的比例和特点。(1)要在客观上保证抽查人群满足统计学的全面性特点.根据以往的实际经验,我们得知高校学生被调查访问的比例较大,主要是因为学生时间比较充沛,也会积极配合。但是,如果所有的调查问卷都由高校学生来回答,那就不能保证调查的全面性,因此必须合理的控制受访者,不能以偏概全。(2)保证问题和调查的真实性。有些工作人员为了敷衍工作,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并不认真仔细,最终导致调查结果和事实相悖。因此,在实际的调查工作中,必须认真负责的完成每次调查任务,做到尽心尽责。对于这敷衍了事的工作人员,要严厉批评相关工作人员,并对于不真实的信息予以剔除。
(五)实现对调查空间的有效控制
现实调查中,旅客分布范围较广,如果一一调查,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要事先考虑好样本的分布。这种情况下的考虑范围包括旅客的流动性特点,以及不同旅游景点中游客的分布状况。值得一提的事,不少学者采用探测性调查的方法,这样做能够有效地判断游客的特点,充分判断其旅游偏好。
寻找“大”与“小”的相似处
大体模式相同。人口普查与人口抽样调查在工作流程、模式和方法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工作阶段上看,二者大致分为前期准备、摸底、登记、数据处理等阶段。从登记填报上看,采用入户面访的登记方式,统计表上主要指标的设置也基本一致。因此,二者的工作思路和经验做法可以相互借鉴。去年的人口抽样调查,就充分运用了“人普”中积累的经验,少走了很多弯路。从组织实施上看,“人普”和人口抽样调查都具有高度集中和严格统一的特点,具备统一的普(调)查方案、实施步骤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登记时点相同。由于出生、死亡、迁移等原因,人口数也在随时变化,所以无论是人口普查,还是人口抽样调查的登记都必须以某个特定时点为标准。因此,无论普查员是在哪一天进行实际入户的,其登记时间都应该以标准时点为准,这个过程就像用照相机把当时的人口状况拍摄下来一样,有效地避免了重登或漏登现象。人口抽样调查是为了保持人口普查数据的连续性,掌握完整的年度人口规模变动情况,将抽样结果运用科学方法推算出总体数据的过程。因此人口普查与人口抽样调查的登记时点是一致的,均为当年的11月1日零时。
主要难点相同。“见面难、入户难”是人口普(调)查面临的难题之一,这与时展下老百姓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有关。居民本身对陌生人上门就有抵触心理,摸底和登记还需二次入户就更容易产生反感,给调查带来很大难度。再加上外来人口多且流动性大的特点,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吃“闭门羹”的情况就很多。
明辨 “大”与“小”的不同点
范围差异。人口普查的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常住的自然人,都应被列为普查对象。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未定居的中国公民。而人口抽样调查则是在调查前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律抽选部分调查区,在被抽选区域进行小范围“普查”。
周期差异。由于国情、国力、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人口普查的周期性参差不齐。人口普查被确定为十年一次,而从全国来看,1%人口抽样调查则需五年开展一次,从北京市来看,则为每年一次。
基于人口普查与人口抽样调查在范围、内容上的差异,二者的整体周期也不同。从人口普查来看,从前期准备到资料编印结束大约需要两年半的时间。而人口抽样调查周期约为半年,相当于“压缩版”的人口普查。
难度差异。由于人口普查具有“对象覆盖面广、需选聘人员多、组织实施难度大”等特点,作为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出现困难的概率相对较高。而人口抽样调查的难度在于它具有“时间紧迫、工作紧凑、要求高效”的特点,重要的阶段性工作又存在交叉进行的现象,因此稍有疏忽对后续工作也将造成重大影响,这对整体工作的组织领导、普查员的能力、政府工作的效能等都是重大考验。
扬长避短,推进“小普查”
通过对比人口普查与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并结合2011年人口抽样调查的工作实践来看,人口普查经验在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地提高了人口抽样调查的工作效率。
具体表现为:人员配置上,调查员大多为人口普查的指导员和普查员;地理状况上,调查小区图与人口普查情况相比变化不大,因此抽样调查时进行少量修改即可。但2012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经过调查样本轮换,抽中的调查小区距人口普查年份已有两年时间,无论是区域环境还是人口数量等情况都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在对人口数据质量评估以及人口推算上,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六普”数据对评估结果的参考作用会逐步弱化。另外,“入户难”问题会随着居民警惕意识地提高、调查员表达能力差异等因素而不断加大。可以说,今后的人口抽样调查会随着与“六普”间隔的变大,出现新的问题和挑战。为此,如何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借鉴人口普查工作中积累下来的好做法,还需要开拓创新地借助上次人口抽样调查的好经验。
创新长效宣传机制
今后的人口抽样调查要建立长效宣传平台,将每年的统计宣传工作进行整合。比如,利用两次人口抽样调查的间隙,打破“点对点”的宣传限制,利用展板、横幅、网站等宣传媒体,宣传人口抽样调查成果服务区域发展、制定民生政策等内容。将人口抽样调查宣传“日常化”,引起社会共鸣,达到“关注调查、支持调查”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调查前和过程中需要对被抽中调查区域再做重点的“点对点”宣传,减少居民对入户调查的顾虑。
建立“调查人才库”
以人口抽样调查为契机,培养统计调查人才,建立人口抽样调查专用人才库,通过以干代训的形式从人口抽样调查的各项工作实践中锻炼和培养统计调查人才,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一流、富于创新的统计人才队伍(包括调查员队伍)。同时,也为今后开展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或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工作储备人才力量,这样就可以优先从该库中选取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同时,该人才库也将适时调整与更新,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每次调查可以将有经验的调查员选派到各抽中小区作为指导员,现场解决问题,提高调查质量。
探索长效工作体制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197-01
作为广告策划工作的基础,市场抽样调查工作在国内广告界越来越得到重视。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此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一 抽样调查为广告业发展提供依据
在广告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告业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为适应市场经济,广告业必须从传统的“产品”生产观念转变为“商品”生产观念,把了解广告市场、研究广告市场、适应广告市场、开拓广告市场作为广告现代经营管理的中心。要搞好广告业的现代经营管理,决策是管理的中心,预测是决策的基础。而抽样调查是预测的前提,没有良好的抽样调查,就不会有正确的预测,更不会有科学的决策,自然也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将抽样调查引入广告领域,使之发挥能推动总体策划工作可行性的作用,也是如何进一步适应广告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
现在不少广告公司注重在提供全面服务上下工夫,这就需要从抽样调查入手,解决广告工作的盲目性。许多广告主渴望通过抽样调查,更科学、更精确地知道广告预期效果。抽样调查在广告业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是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首先,抽样调查具有尊重科学的立场和超脱性,它从更客观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因此对广告产品质量,对广告的形式与内容、时间、场地等的评价,能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作出比较科学的论证。其次,抽样调查的服务具有高效性和广泛的社会性,它是一个投入少、收效大,可以为广告业、广告主以及受众提供全面服务的好方法。它依靠数据收集后的信息加工处理,为广告策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 抽样调查有着优越的环境条件
广告业应用抽样调查,除了广告策划工作的需求以外,还要环境条件的保证,事实证明抽样调查工作在我国有着优越的发展条件,主要表现为:一是受众的配合程度比较高。作为广告受众的调查对象,人的不同类群比较多,良好的社会风尚使得人们的自觉配合程度也很高。二是广告受众之间的差异程度小。我国虽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民族、阶层间的生活环境、文化水平、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基本的利益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兼顾了社会各成员的利益,因此社会成员的差异程度小,调查资料的标准差也很小。三是有法律保证和健全的组织推动系统。《统计法》和《广告法》的颁布实施,规定我国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这为广告公司开展抽样调查提供了法律保证。此外,健全的社区组织系统,如城市的街道、居委会等,调查工作也会得到各级组织的配合和推动。
目前广告公司已具备开展抽样调查的条件,使广告公司开展抽样调查已成为可能。首先,不少广告公司建立了以抽样调查为主的市场调查部,有的广告公司还形成了为广告主服务的调查网络。有了队伍和基地,广告公司的市场调查部可主动出击,组织多目的、多标识的抽样调查的条件已初步具备。其次,各广告公司已普遍拥有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设备及技术,这使得抽样调查具备了对大样本、多标识调查数据的汇总处理能力。问卷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效果检验能力大大提高,受众的社会态度已能科学地测量和统计了。
三 抽样调查在广告业中的作用
现代广告,使广告经营单位、制作部门、广告媒介单位以及广告主和受众对广告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广告公司的市场调查部一定要充分利用抽样调查的优势,加速广告信息社会化的进程,在广告策划中发挥重大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l)在广告经营、策划和制作过程中,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库的作用;(2)在广告改进中,对广告设计、制作和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发挥监督检查作用;(3)为保护广告主或广告,发挥警报和信号作用;(4)为交流广告策划、创意、制作水平的横向信息,发挥找差距和查问题的作用。
我们以“飘逸”营养浴液利用市场普查法制订的广告策划为例。北京丽源化学总厂在为其产品“飘逸”营养浴液进行广告策划时,首先从宏观上全面调查产品涉及的客源情况,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1)从企业自身条件看,“丽源”采用的是国外华姿技术,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优势。(2)从市场情况分析看浴液产品销路一般,但经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只愿意购买大瓶包装的讲求实用,而小包装的产品则更适合用于高档以上的各类宾馆。通过全面的市场调查,“丽源”提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产品定位,一方面把重点放在城乡各类宾馆上,另一方面加强广告宣传,特别是引导消费者认识此类产品的性能和特点。北京丽源厂的经验表明:通过市场调查,熟悉产品市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广告策划,是产品成功的关键。
四 结束语
近年来,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围绕上述两条主线,进行了不断充实和完善,目前基本框架已经成熟或基本成型,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1、对当前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不灵敏。例如,对政府关心的商品市场总量平衡状况、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食、棉花、石油、钢材等)供求信息反应得不够;同时反映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指标和分组过于简单,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反映商业连锁经营和现代商业业态状况的统计制度。2、贸易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贸易企业生产资料销售量仅占社会销售量的20%左右,不能反映生产资料市场全貌;同时价格信息是商品市场最为敏感的信息,但目前商品价格统计与流转统计为“两张皮”,按不同的统计方法从两个渠道自下而上地统计,难于科学、全面和及时的分析商品市场全貌。3、现行的贸易餐饮企业的统计限额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目前贸易餐饮业统计限额标准过高,能够达到限额标准而进行全数调查的企业数量太少,从而形成了与其他专业统计“抓大放小”截然相反的结果,贸易统计必须“抓小放大”,因为按现行限额标准,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的商品流转量所占比重很大,影响市场趋势。而目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又难于抓住和抓好。这是目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4、目前贸易统计非调查(或派生)指标很少,从而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贸易统计资料的深度开发。加之现行统计资料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导致贸易统计资料的利用程度很低。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
(一)贸易统计指标的设计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采取务实和相对灵活的原则。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应随着经济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应调整,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首要的是恢复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核算制度。因为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领域,绝大部分商品处于买方市场,市场环境相对宽松,政府的注意力必然转向如何启动内需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如何确保商品总量平衡以防止市场波动、如何保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国家安全等。在从事这方面的分析研究时,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资料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内市场起着预警的功能。可考虑仅要求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局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编算,并不增加基层负担。
(二)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和实用的贸易餐饮企业统计划型标准。贸易餐饮业企业划型尚无国家标准,但统计上有一个限额标准,目前这一标准作为贸易统计开展目录抽样的依据,即对限额以上企业实施全数调查,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施抽样调查。笔者认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企业限额标准对贸易统计工作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贸易统计工作的格局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根据目前的限额标准(批发企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500万元及以上、餐饮企业200万元及以上,年末从业人员分别为20人、60人和4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占全部批发零售贸易业的47%,其中零售企业仅占26%;企业单位不足3万家。建议将目前的限额标准降低,也就是要提高限额以上企业的比重,其销售额应该提高到70%以上,其中零售额比重应提高到60%以上。届时限额以上企业约达到7万家,足以反映商品市场的总规模和发展变化趋势。今后贸易统计只要紧紧抓住这7万家限额以上企业,工作就会变得较为主动,数据质量也有一定的保障。也可减轻限额以下贸易业抽样调查工作的压力。同时现行的许多贸易统计信息(如限额以上企业财务统计指标)也会“身价倍增”,变得很好用了。
(三)要在“十五”计划期内取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从而完成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的过渡,并完善贸易统计指标体系。我国即将加入WTO,贸易统计必须象其他专业统计一样,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现行的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由于其自身存在许多弊端和目前资料采集方面的制约,数据质量不断下降,已经难以为继;从现在开始,必须统一认识,逐步弱化这一指标,相应突出和加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可能的话应含服务业)的商品零售额统计,因为它涵盖了90%以上的商品零售额,目前可考虑同时公布以上两个指标,2年以后用后者取代现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同时完整的商品市场是由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市场组成,生产资料流通总规模的发展变化,反映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水平。要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部门,主要依据工业统计报表和贸易统计报表有关指标,按季度测算社会中间产品销售总额(或称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从宏观上反映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变化,这项工作对于贸易统计来说也是责无旁贷的。
(四)要从宏观上研究商品流转统计与商品价格统计的配套问题。这个问题目前比较复杂,因为涉及到现行统计体制问题,但现在必须认真的研究。在现行统计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设想将目前商品零售价格统计基层的采价过程与目前基层商品流转统计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确保商品价格统计和流转统计基础资料的配套,然后按现行统计体制,在县级统计局“分家”,分别按贸易统计和价格统计的不同渠道逐级上报。这样综合资料和许多结构性资料就能配套使用了。
二、关于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制度是政府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表式、调查方法、报送时间及方式等内容进行的专门规定,它既是对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具体统计调查工作的综合要求。统计制度的改革相对于指标体系改革而言,既有从属性,又有相对独立性。就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来讲,笔者认为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贸易报表制度修订要遵循“进度侧重反映趋势、年度侧重反映总量与结构”的原则。目前贸易餐饮业报表体系中,必须精简进度报表内容与工作量,以利于上下都能轻装上阵,快速反映商品市场发展变化动态。进度统计只要反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及其主要构成情况;年度统计则必须全面反映贸易餐饮企业基本情况、流通总规模及其结构状况、企业财务状况及其经济效益等,为深入分析研究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为宏观决策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性资料。
(二)要强化商品类值统计、弱化现行行业统计。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标志越来越难以反映贸易企业真实状况,因为按现在许多企业的实际经营范围,己经无法准确地界定和将其划归为某个行业,流通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经营的情况己不复存在。年度统计中的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统计应加强,因为它反映企业所有制结构;而行业分组目录要大为压缩,仅区分为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即可,因为再细分既难于操作,也缺乏经济分析意义。同时要强化对贸易企业商品经营类值的统计,因为详尽的商品分类信息,对处于上游的生产环节和处于下游的消费环节均具有导向作用。建议将目前我国商品分类目录由37个增加到60个以上。
(三)要加强对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我国即将加入WTO,外资开始抢占我国零售市场。这样一方面加快了零售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另一方面又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商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百货商店零售业态,目前国内零售市场可谓“百花齐放”:连锁经营迅速发展,连锁企业达1500余家,连锁门店超过26000家,销售额突破了1500亿元,超级市场和专卖店亦应运而生。我国商业尤其是零售商业已步入重组时代。但目前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涵盖全社会的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制度,既不能为政府提供零售市场翔实的结构资料,也不利于我国零售业的国际比较研究。因此建立完整的连锁经营和零售业态统计制度,无论是对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还是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四)要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易市场定期统计制度。商品交易市场即有固定交易场所、进行经常性常年交易、并设有专门管理机构的现货交易市场。这种我国特有的商品交易形式近年发展很快,目前全国较为规范的市场近6万家,年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商品零售额己占全社会的20%。对繁荣经济、方便生活、安排就业均作出了贡献,这种交易形式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存在和发展。我局在1999年进行了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快速调查基础上,于2000年起建立了重点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情况的的季报制度,目前已基本走上正轨。今后主要从报表运作方式、完善统计指标上进行规范和完善。
(五)要尽快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我国目前的商品市场己处于买方市场,大家关心的己经不是哪些商品好销,而是哪种品牌的商品好销,因而商品的品牌信息己经成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关心的信息。统计部门必须顺应市场形势的变化,适时地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可考虑将目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库存”年报表设计改造成“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年报表,选择与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30种商品进行品牌信息的年度统计。
三、关于贸易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
我国的贸易统计抽样调查工作是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提到议事日程上的。从小型贸易企业开始,到目前己经扩大至包括个体经商户在内的全部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由于多方面因素,前期推进的速度慢一些,而近2-3年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各地区普遍完成了小型贸易餐饮业和个体户的抽样调查试点工作,近10个地区经过连续抽样调查的观察和验证,己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抽样调查精度,具备了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的条件。这项工作的成绩应该肯定,但影响这项工作整体推进和深入开展的问题仍很多。除具有与其他专业抽样调查工作相同的问题(如受分级经济管理模式的制约而使抽样调查工作的推广困难重重、各种干扰因素影响抽样调查数据质量、受传统统计调查模式的影响和束缚而使统计系统自身缺乏调查方法改革的内在动力等)之外,目前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还受调查方法、调查体制以及保障条件等因素制约。所以必须从整个统计设计和理顺统计体制的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和合理安排,才能使贸易抽样调查工作深入和扎实地开展下去,真正发挥出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突破口”的功能。
从近期工作看,各地区已普遍开展了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的试点和探索工作,只是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而己。目前必须尽快结束全面试点,将工作重点转入抽样调查成果的应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2-3年内使各地区的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达到具备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调查数据的条件,并在经费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在尽可能多的地区实现数据替代。数据替代及其相关工作的完成,即贸易抽样调查工作基本到位。当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必须尽快对全国的贸易抽样调查方法和样本户调查指标进行规范和统一。对贸易抽样调查方法的采用,国家未作统一规定,只提供了参考方案,由各地区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但目前这项工作进入应用阶段后,改变各地调查方法的多样性以利于调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经过多年的实践,可以按“小型企业采用分层等距抽样、个体户采用整群抽样”的思路来规范和统一全国的贸易抽样方法。各地区根据这个原则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抽样总体和样本量,只要对本地区有足够的代表性即可。国家只要求达到一定的调查精度和按一定要求与格式上报抽样调查资料。同时对样本企业(户)的调查指标和相关要求(如调查频率、数据采集方式等)也应统一,以利于抽样资料地区之间的可比和全国抽样调查成果的利用。
二是积极而又稳妥地做好数据替代工作。用抽样推断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是贸易抽样调查的工作目标。但实现目标必须积极而又稳妥,因为一旦替代,传统的调查渠道即告中断,还须做好与历史资料的衔接,实现平滑过渡。所以实现数据替代的首要条件是调查方法趋于成熟,调查数据经过连续观察和验证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其次是数据替代的后续经费保障条件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纳入预算科目。目前小型贸易业的数据替代技术条件基本成熟,大部分地区具备了替代条件;而个体户由于受总量与结构不清、调查方法的不完善与不统一等因素制约,目前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地区具备替代条件。而后续的调查经费保障条件机制目前也尚未形成。
近年来,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围绕上述两条主线,进行了不断充实和完善,目前基本框架已经成熟或基本成型,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1、对当前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不灵敏。例如,对政府关心的商品市场总量平衡状况、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食、棉花、石油、钢材等)供求信息反应得不够;同时反映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指标和分组过于简单,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反映商业连锁经营和现代商业业态状况的统计制度。2、贸易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贸易企业生产资料销售量仅占社会销售量的20%左右,不能反映生产资料市场全貌;同时价格信息是商品市场最为敏感的信息,但目前商品价格统计与流转统计为“两张皮”,按不同的统计方法从两个渠道自下而上地统计,难于科学、全面和及时的分析商品市场全貌。3、现行的贸易餐饮企业的统计限额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目前贸易餐饮业统计限额标准过高,能够达到限额标准而进行全数调查的企业数量太少,从而形成了与其他专业统计“抓大放小”截然相反的结果,贸易统计必须“抓小放大”,因为按现行限额标准,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的商品流转量所占比重很大,影响市场趋势。而目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又难于抓住和抓好。这是目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4、目前贸易统计非调查(或派生)指标很少,从而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贸易统计资料的深度开发。加之现行统计资料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导致贸易统计资料的利用程度很低。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
(一)贸易统计指标的设计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采取务实和相对灵活的原则。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应随着经济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应调整,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首要的是恢复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核算制度。因为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领域,绝大部分商品处于买方市场,市场环境相对宽松,政府的注意力必然转向如何启动内需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如何确保商品总量平衡以防止市场波动、如何保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国家安全等。在从事这方面的分析研究时,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资料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内市场起着预警的功能。可考虑仅要求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局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编算,并不增加基层负担。
(二)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和实用的贸易餐饮企业统计划型标准。贸易餐饮业企业划型尚无国家标准,但统计上有一个限额标准,目前这一标准作为贸易统计开展目录抽样的依据,即对限额以上企业实施全数调查,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施抽样调查。笔者认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企业限额标准对贸易统计工作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贸易统计工作的格局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根据目前的限额标准(批发企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500万元及以上、餐饮企业200万元及以上,年末从业人员分别为20人、60人和4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占全部批发零售贸易业的47%,其中零售企业仅占26%;企业单位不足3万家。建议将目前的限额标准降低,也就是要提高限额以上企业的比重,其销售额应该提高到70%以上,其中零售额比重应提高到60%以上。届时限额以上企业约达到7万家,足以反映商品市场的总规模和发展变化趋势。今后贸易统计只要紧紧抓住这7万家限额以上企业,工作就会变得较为主动,数据质量也有一定的保障。也可减轻限额以下贸易业抽样调查工作的压力。同时现行的许多贸易统计信息(如限额以上企业财务统计指标)也会“身价倍增”,变得很好用了。(三)要在“十五”计划期内取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从而完成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的过渡,并完善贸易统计指标体系。我国即将加入WTO,贸易统计必须象其他专业统计一样,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现行的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由于其自身存在许多弊端和目前资料采集方面的制约,数据质量不断下降,已经难以为继;从现在开始,必须统一认识,逐步弱化这一指标,相应突出和加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可能的话应含服务业)的商品零售额统计,因为它涵盖了90%以上的商品零售额,目前可考虑同时公布以上两个指标,2年以后用后者取代现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同时完整的商品市场是由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市场组成,生产资料流通总规模的发展变化,反映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水平。要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部门,主要依据工业统计报表和贸易统计报表有关指标,按季度测算社会中间产品销售总额(或称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从宏观上反映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变化,这项工作对于贸易统计来说也是责无旁贷的。
(四)要从宏观上研究商品流转统计与商品价格统计的配套问题。这个问题目前比较复杂,因为涉及到现行统计体制问题,但现在必须认真的研究。在现行统计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设想将目前商品零售价格统计基层的采价过程与目前基层商品流转统计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确保商品价格统计和流转统计基础资料的配套,然后按现行统计体制,在县级统计局“分家”,分别按贸易统计和价格统计的不同渠道逐级上报。这样综合资料和许多结构性资料就能配套使用了。
二、关于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制度是政府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表式、调查方法、报送时间及方式等内容进行的专门规定,它既是对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具体统计调查工作的综合要求。统计制度的改革相对于指标体系改革而言,既有从属性,又有相对独立性。就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来讲,笔者认为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贸易报表制度修订要遵循“进度侧重反映趋势、年度侧重反映总量与结构”的原则。目前贸易餐饮业报表体系中,必须精简进度报表内容与工作量,以利于上下都能轻装上阵,快速反映商品市场发展变化动态。进度统计只要反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及其主要构成情况;年度统计则必须全面反映贸易餐饮企业基本情况、流通总规模及其结构状况、企业财务状况及其经济效益等,为深入分析研究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为宏观决策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性资料。
(二)要强化商品类值统计、弱化现行行业统计。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标志越来越难以反映贸易企业真实状况,因为按现在许多企业的实际经营范围,己经无法准确地界定和将其划归为某个行业,流通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经营的情况己不复存在。年度统计中的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统计应加强,因为它反映企业所有制结构;而行业分组目录要大为压缩,仅区分为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即可,因为再细分既难于操作,也缺乏经济分析意义。同时要强化对贸易企业商品经营类值的统计,因为详尽的商品分类信息,对处于上游的生产环节和处于下游的消费环节均具有导向作用。建议将目前我国商品分类目录由37个增加到60个以上。
(三)要加强对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我国即将加入WTO,外资开始抢占我国零售市场。这样一方面加快了零售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另一方面又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商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百货商店零售业态,目前国内零售市场可谓“百花齐放”:连锁经营迅速发展,连锁企业达1500余家,连锁门店超过26000家,销售额突破了1500亿元,超级市场和专卖店亦应运而生。我国商业尤其是零售商业已步入重组时代。但目前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涵盖全社会的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制度,既不能为政府提供零售市场翔实的结构资料,也不利于我国零售业的国际比较研究。因此建立完整的连锁经营和零售业态统计制度,无论是对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还是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四)要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易市场定期统计制度。商品交易市场即有固定交易场所、进行经常性常年交易、并设有专门管理机构的现货交易市场。这种我国特有的商品交易形式近年发展很快,目前全国较为规范的市场近6万家,年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商品零售额己占全社会的20%。对繁荣经济、方便生活、安排就业均作出了贡献,这种交易形式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存在和发展。我局在1999年进行了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快速调查基础上,于2000年起建立了重点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情况的的季报制度,目前已基本走上正轨。今后主要从报表运作方式、完善统计指标上进行规范和完善。
(五)要尽快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我国目前的商品市场己处于买方市场,大家关心的己经不是哪些商品好销,而是哪种品牌的商品好销,因而商品的品牌信息己经成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关心的信息。统计部门必须顺应市场形势的变化,适时地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可考虑将目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库存”年报表设计改造成“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年报表,选择与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30种商品进行品牌信息的年度统计。
三、关于贸易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
我国的贸易统计抽样调查工作是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提到议事日程上的。从小型贸易企业开始,到目前己经扩大至包括个体经商户在内的全部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由于多方面因素,前期推进的速度慢一些,而近2-3年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各地区普遍完成了小型贸易餐饮业和个体户的抽样调查试点工作,近10个地区经过连续抽样调查的观察和验证,己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抽样调查精度,具备了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的条件。这项工作的成绩应该肯定,但影响这项工作整体推进和深入开展的问题仍很多。除具有与其他专业抽样调查工作相同的问题(如受分级经济管理模式的制约而使抽样调查工作的推广困难重重、各种干扰因素影响抽样调查数据质量、受传统统计调查模式的影响和束缚而使统计系统自身缺乏调查方法改革的内在动力等)之外,目前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还受调查方法、调查体制以及保障条件等因素制约。所以必须从整个统计设计和理顺统计体制的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和合理安排,才能使贸易抽样调查工作深入和扎实地开展下去,真正发挥出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突破口”的功能。
从近期工作看,各地区已普遍开展了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的试点和探索工作,只是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而己。目前必须尽快结束全面试点,将工作重点转入抽样调查成果的应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2-3年内使各地区的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达到具备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调查数据的条件,并在经费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在尽可能多的地区实现数据替代。数据替代及其相关工作的完成,即贸易抽样调查工作基本到位。当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