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文化自述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提炼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将社会主义中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导向,以及企业的精神作为灵魂,总结并提炼出不但能全面反映在国有民营合企发展的历程中形成的精彩传统文化,而且能彰显富有时代特色,饱含创新理念的企业发展价值观和愿景的先进国有民营合企文化体系,它对指引和领导国有民营合企发展、保持员工意志统一以及明确自身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干部在企业文化中起着倡导、推进和实践的作用,因而需要站在提升国有民营合企综合的竞争力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能力高度来把握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将提升国有民营合企的文化实力纳入到国有民营合企发展及日常的管理工作重要议程中去,把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当作统一员工的思想、推进国有民营合企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关键工作来抓,让它成为每个职工的坚定信念和长期行为准则。3、让企业文化落地生根通过编写和修订统一的一套《企业文化学习手册》、制作同企业文化密切联系的专题片和强化企业文化培训的系统性,使员工由认知认同到自觉地执行。围绕在员工中不断深入地开展职业操守和行为养成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强化先进人物的评选力度。丰富多样地开展贴合企业文化的实际活动,从而用健康且富有底蕴的文化生活来陶冶员工的情操,加强国有民营合企的向心力与凝聚力。4、推进国有民营合资企业的文化创建文化建设需要依托有形载体,去粗取精,薪火相传,陶冶情操。当今,员工的文化需求是不断增长且日益个性化的,将文化建设的载体丰富起来,同时拓宽参与者的渠道,显得相当重要。一定的意识形态是构建文化系统的基础。国有民营合企始终要将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摆在首位。以定期地组织报告、系统地开展培训、积极地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员工开展国有民营合企道德教育,让员工进一步充分认识到国有民营合企道德对于建设现代国有民营合企制度,加强国有民营合企的核心竞争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察提升干部员工思想政治素养,努力科学地构筑一个推进国有民营合企和谐发展统一的思想基础。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革。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中,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与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融合,是指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中,围绕此专业的培养目标,将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融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之中,将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管理制度和方式方法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合,营造职场化的教学氛围,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形成此专业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异同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有很大差异,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异尤为突出。高职院校重在教育,企业重在管理,在精神文化、管理文化、物资条件建设等方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校园文化重在培养人格中的主体意识,多以终极价值关怀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文化。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对员工群体的规范、整合、凝聚和激励,通过文化的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的盈利性和社会责任,要求其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加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两种文化的相对独立、缺少交流形成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显著差异。高职院校校园环境主要从教书育人的需要出发,环境优美、整洁、舒适。校园文化崇尚个性发展,不同同学行为差异大。校园管理制度重在引导、教育,在校学习行为往往是老师安排好的,老师讲授、示范,指导如何做。在校学习,允许错误,再纠正错误,60分过关。而企业园区为了生产需要,更注重高效、安全。企业文化强调合作、团队精神和行为规范,企业管理制度重在严格、规范、标准、可执行,常常使用奖金、福利、处罚等等手段。比如行为时间统一、动作划一,走路靠右行,物品摆放整齐,甚至宿舍鞋子等等都要放在规定的圈圈里,否则会被罚款。对于工作任务,大多是给出要求或目标,员工自己或协作,想方设法去完成。对于产品质量,要求六西格玛,最好100%无差错。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电气自动化企业拥有众多的电气自动化先进设施,其工作流程特殊,高技术、高危险。对劳动者的要求不同于其他专业。电气自动化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过硬的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敬业精神、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基本功扎实,有突出的专业特长。电气自动化企业要求员工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具备实战能力。有较强的合作精神。企业非常强调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不仅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能力要求特殊,更强调敬业精神、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注重安全规程、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造力。要求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视。同时必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具有一定的拓展能力。高职学生就业前接触企业文化的途径还不充分。媒体、短工、传闻、参观实习、课堂、父母兄长等是他们的主要了解途径。进入企业工作之后,对企业文化需要一定时间的不适应。这不利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在校的宽松环境、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脱节等,学生就业后感觉工作压力大、工作枯燥乏味、企业人际关系难处、工作时间太长等。对工作的心理期望值过高、工作缺乏主动性、缺少敬业精神。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中,要实现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实现两种文化对接,增强高职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
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与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融合,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对于本专业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将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与本专业文化相融合,可以凸显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建设有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提高专业竞争力,有助于实现本专业可持续发展;(2)有利于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3)有利于本专业学生的专业价值观、专业意识、专业气质的形成;(4)有利于本专业学生尽快熟悉、适应企业文化,学生学会处理企业人际关系,使毕业生工作后能迅速融入企业文化环境中,尽快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5)有利于本专业学生熟悉企业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规章制度,适应企业工作节奏,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习惯;(6)有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工作主动性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7)使本专业学生未来具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素质与能力,成为未来推动企业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8)有利于推进“双师”型的教学队伍的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总之,将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相融合,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培养高职学生良好职业素养,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的方法和措施
在校园整体文化建设的框架下,重视各个方面之间的有机联系,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有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深化本专业校企文化融合。广泛的专业文化校企融合,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行为习惯等都要满足企业的要求。我们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传统校园文化的同时,将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比对研究。比如,通过网上查找、到电气自动化企业拜访、调研、鼓励教师到电气自动化企业顶岗学习来研究电气自动化企业文化;与友好电气自动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友好交流合作;吸纳企业中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文化建设;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研究兄弟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成就等等;深入研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文化融合方式方法和内容。(1)建立健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管理制度,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文化融合提供保证。研究电气自动化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融入到本专业教学管理制度之中。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等方面形成运作、发展机制。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督促学生遵规守纪、遵守按章操作,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2)为了有效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效果,保证专业可持续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采用工学结合、“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模仿企业工作过程和环境,营造电气自动化企业仿真教学氛围,开展“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将学习过程与生产运作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工学结合,在体验企业工作过程、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优秀的职业素质。(3)注重用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熏陶学生,给学生营造一种职场的环境,使学生处处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从新生入学起,循序渐进安排,积极宣传企业文化;从教室、实训场、课程内容等等各个方面展现电气自动化企业文化;加强专业网站校园网建设,通过网上咨询、微博、组建聊天群等形式让学生熟悉企业文化;布置专业发展历史展、专业技术能手展、专业新技术展、专业新工艺展等,宣传专业文化历史,建设专业特色的文化环境;根据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特点,在实训场所悬挂生产流程、安全规程、操作流程、电气自动化行业企业精神等,营造企业氛围;根据专业理念,发掘师生创意潜力,设计励志格言、专业格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感悟专业精神,充分得到专业文化熏陶。(4)走出去,请进来。不定期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去感受企业文化,假期、期中短期组织学生到电气自动化企业参观、实习、实训;定期邀请电气自动化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指导学生学习电气自动化企业操作技能和规范;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选派教师到企业工作学习企业文化和专业技能,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企业中顶岗实习,使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在教学中能够灵活的用企业文化熏陶学生;(5)模仿电气自动化企业操作工作流程,在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适应企业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重过程控制,形成良性循环。比如,挂工作流程、挂工艺卡、打卡制度、唱票制度、入实训室登记制度、过程记录制度、穿工装、戴安全帽。(6)引入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进行规范的专业教学管理。日常工作必须依文件要求执行,并留下可追溯性记录,强调过程管理及过程控制。(7)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特点,单靠学校自身建设一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为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校外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除了院校自我建设之外,引进企业资金和设备建设实训场地。建设“厂中校”、“校中厂”实践模式。在加强校内实训场地和实训课程建设的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可以采用订单培养、定点培养、定点就业方式探索人才培养新形式,深化校企文化融合,实现双赢。(8)开展广泛的课外活动。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会大大地降低教学质量。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建立学校、班级、社团活动等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文化体系,比如组建专业协会、举办各类技能大赛,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接受企业文化熏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校企文化建设,要物质、职业、精神等多层面进行建设。要吸取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例如,团队合作精神、客户至上理念、激励与创新理念、“零”缺陷理念等,与专业文化深度融合。
4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文化校企融合,是专业建设的重要部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进行专业文化建设。通过合理的取舍、提炼和升华,形成有特色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文化,促进高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和职业意识,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荣,姚婷.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一体的技术总称。其在热电企业中的应用,有利于热电企业的自动化管理、远程控制技术、协议和规范的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当前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2特点和作用
1.2.1实时仿真
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保障了其电力系统的正常、可靠、稳定的运行。在店里系统的运作过程中,保证了暂时状态和稳定状态,并对其运行的数据资料进行有效的收集,为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的仿真运营和故障模拟提供了数据支持。
1.2.2智能优化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并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智能化,辅助工作人员进行故障分析,确定故障所在位置,从而保障了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的运行,促进了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确保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1.3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愈发广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该持续关注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智能化与设备信息共享化的使用范围广泛,其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使用也将越来越普遍。因此,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将会朝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电力系统的保护、控制、测量等方面的问题,是确保电气化技术在系统的应用中合理、科学的前提。因此,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发展,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又一新趋势。随着我国各大电力产业的发展,电力系统中的数据集更为庞大,数据处理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满足我国热电企业和各大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是电气自动技术的又一发展趋势。
2电气自动化在热电企业中的应用
2.1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热电企业的作用
2.1.1提升热电企业的发电效率
电网的规模随着经济和城市发展进一步扩大化,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需求。传统的发电技术以及发电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电要求。相较之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热电企业的发电效率,满足当前社会需要。
2.1.2降低热电企业的发电成本
热电企业主要采用煤炭、石油等能源进行火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会有煤炭、石油燃烧不充分的现象,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造成资源浪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让煤炭、石油等在发电过程中充分燃烧,进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热电企业的发电成本。
2.1.3优化热电企业的资源配置
电气自动化技术可将热电企业中发电的煤炭、石油等材料和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对发电设备在发电时出现的故障能够及时地处理,及时、有效的维护和处理,有利于发电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的保障,以及热电企业的正常运行。
2.2热电企业一体化过程中的应用
在热电企业的运行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其发电设备、锅炉以及机组等的一体化运行,将其进行结构上的深层次调整,使得热电企业在监督、控制、管理等方面在方式上得以调整。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热电企业中的机械、锅炉、机组实现系统上的统一控制,并对其重要的设备、运行参数以及信息的记录、汇总等分析、决策。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控制功能和调整功能的基础下,有利于热电企业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建立,从而简化监控系统,降低热电企业的监督、管理、控制成本,帮助热电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热电企业的一体化设备、监督、管理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信息的采集,从而形成统一管理的运营体制,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运营状态。
2.3热电企业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热电企业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中,可对其系统的运营和故障进行检测、诊断,预先发现系统存在的隐患,并对其进行处理和保护控制,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4热电企业电气通信中的应用
由于当前热电企业要向远程控制和交互控制发展,从而需要建立适应其发展的通信系统,对热工工艺的连锁问题进行处理,电气后台系统实际应用水平的提高,加强初级阶段的运行监视功能,对其系统的控制逻辑和水平、自动化以及管理水平进行实质性的提高,以实现电气全通信模式。
2.5热电企业通用网络平台建设中的应用
热电企业选择适合整个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通用产品,实现企业管理层对发电现场控制设备的网络实时监控,并确保设备的控制、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以实现企业的集成化。由此可见,通用网络的建设对热电企业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文化
作者简介:黄信兵,男,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27-02
通过对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发现:虽然近几年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在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且在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一段较长的岗位适应期;企业管理者反映毕业生难以融合到企业氛围中来,职业发展后劲不足。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在校时的文化环境与进入企业后的文化环境存在巨大差异造成的。因此,高职院校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进行专业文化的熏陶,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照相关职业要求,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较快地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从而提高其就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1]
一、专业文化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依据主要是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在学校期间所进行的专业技能培养和所受到的文化熏陶是其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各专业要形成有特色的专业文化,缩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距。[2]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专业文化做出明确定义,参照学科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把专业文化界定为: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知识与能力体系及从事专业教学与研究的全体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3]可以看出,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一种为专业师生所认同的职业价值观、行为准则。
二、专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必须为服务经济,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具有职业性的特征,专业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围绕具体的职业岗位,提升学生的专业职业素质,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锻炼和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通过专业文化建设,让学生感受到有企业特征的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增强学生职业自信心、自豪感等,使学生具有勤奋、创新、合作、诚信、守纪等方面的优良品质;让学生了解专业岗位的职业要求,认同专业职业岗位的价值,明确职业目标,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业后能快速地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学生主动参与专业文化建设,加深对专业职业的认识,提升职业素养,同时,锻炼和培养了活动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文化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能够形成师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获得行业企业的认可,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深化校企融合,校企共同建设专业,实现文化育人,从而实现专业的良性发展。[3]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高职专业的建设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专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以专业特色为核心,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从专业精神文化、专业职业文化、专业物质文化等三个方面进行专业文化建设。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文化精神层面建设
专业文化精神层面建设包括专业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规格及目标等内容,并通过具体的载体予以呈现,是引导师生思维和行为的源泉,是专业文化的核心。[4]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到广东省电气行业协会、擎天实业有限公司、普华灵动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调研,明确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定位是培养创新性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了解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系统开发等专业职业岗位(群)职业理念、工作过程基础上,通过“头脑风暴法”凝练专业理念。同时,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节、生活节等活动加深精神文化的普及;开设电气自动化专业文化选修课程将精神文化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本专业中外著名企业家、本地区相关企业等专栏;搭建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文化网站。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文化职业层面建设
加强专业职业文化建设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岗位职业素养,缩短企业适应期。通过创设黑板报等职业文化专栏,图文并茂地介绍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岗位工作职责等;邀请优秀校友开设职业生涯发展经历讲座,分享个人职业发展的得与失,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起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举办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水平;开展以职业道德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邀请企业精英人士根据工作经验开展专题讲座,培养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举办企业冠名的校内技能竞赛,如“擎天杯”电气故障排除技能竞赛等,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5]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等方面形成运作机制、发展机制。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文化物质层面建设
通过专业发展历史和主要成果展、优秀校友事迹展、专业技术能手展、专业新技术及新工艺发展趋势展、专业名人格言警句等布置,体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特色的职业环境;根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特点,在实训场所悬挂生产流程、安全规程、操作流程、电气自动化行业企业精神等营造企业氛围;根据专业理念,发掘师生创意潜力,设计励志格言、专业格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感悟专业精神,充分得到专业文化熏陶。
总之,优秀的专业文化能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以及将来从事的职业增加认同感,学校应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的专业文化建设,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憧憬自己的职业,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创新性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柳,肖传统.企业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8):174-175.
[2]李建荣,姚婷.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1):33-35.
[3]刁爱华.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探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4(13):81-82.
二、相关模型假设
(1)假设模型中有两期,三个参与者(政府、中小企业、投资者);(2)中小企业未来收益属于内部信息,且服从[0,π]的均衡分布;高质量中小企业未来收益乐观,低质量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中小企业根据发行垃圾债券融资量向外部传递信号x,(中小企业发出真实信号的概率为v,则欺诈外部的概率为1-v);(3)政府、居民不能直接了解中小企业未来收益情况,能够根据信号推断中小企业未来收益;中小企业属于高质量的企业概率为P,低质量企业的概率为1-P;(4)政府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两种选择:允许其合法发行垃圾债券与禁止发行;在政府决定禁止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考虑到巨额罚款会理性的选择不发行垃圾债券;而在政府允许发行条件下,中小企业同样面临是否选择发行垃圾债券的决策;(5)中小企业企业发行垃圾债券后,投资者可以选择信任或者不信任;投资者在信任中小企业的条件下,会买入垃圾债券并持有到期;若中小企业守信,到期还本付息,则投资者可以在垃圾债券到期获得高收益;若小企业选择抵赖,那么,中小企业接受罚款,投资者收益为负。
三、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政府、中小企业和投资者三方动态博弈模型
在模型第一期,政府的行动组合为(允许,不允许);中小企业的行动组合为(发行,不发行);投资者的行动组合为(信任,不信任)。在第二期,政府的行动组合为(索赔,不索赔);中小企业的行动组合为(守信,抵赖);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不参与决策,只是决策组合的接受者。下面我们对高质量中小企业的情况进行讨论,为了便于比较和讨论,获益的支付数值均为假定。详见表1、表2。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我们分别假定政府、中小企业和投资者在以上两种情况下的获益情况,再进行概率加权,得出综合期望收益。(1)高质量中小企业条件下,若在第一期,高质量中小企业发行垃圾债券获得了投资者的信任,在政府允许发行、中小企业守信的情况下,假定投资者可以获得收益2,企业收益为,政府获得收益为1;在中小企业抵赖的情况下,投资者必须承担高风险投资的代偿,从而遭受很大的损失,假定收益为-4,“理性”政府采取惩罚措施,获得收益为1+。若整个过程中,政府禁止中小企业发行垃圾债券,则“理性”企业拒绝发行,在这个背景下,政府、企业、投资者收益均为0。(2)低质量中小企业条件下,政府、投资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索要更高的收益和更强的惩罚力度。在投资者信任、政府允许发行、中小企业守信的情况下,假定投资者可以获得收益3,企业收益为,政府获得收益为2;在中小企业抵赖的情况下,投资者收益为-5,政府收益为2+;其他收益情况详见表2。在第一期未得到投资者的信任,即投资者考虑到购买行为面临较大的风险,拒绝购买垃圾债券。那么,企业在取得政府许可的情况下着手发行垃圾债券,假定企业收益,政府收益1。在图1中,博弈树由左向右伸展,“初始决策点”通常只有一个。“起点”a表示政府是否允许发行垃圾债券;此后进入中小企业决策环节,即“中间决策点”,表示中小企业在政府做出决策后,可以选择是否发行垃圾债券。最后,博弈树到达终点,不同终点表示不同的决策组合。其中,k表示[2+P(fc1-fc2)-P+fc2;E2;P-5]。首先,考虑到现实情况,我们舍弃终点e、f。从政府获利大于零的角度,终点h、i、k被保留。在终点h,政府获利为1,因此政府选择支持垃圾债券的发行;在终点i处,2-P>0,政府选择发行垃圾债券;在终点k,2+P(fc1-fc2)-P+fc2=(1+fc2)P+(2+fc2)(1-P)>0(fc1<fc2),政府选择发行垃圾债券。垃圾债券需要投资者的认购,因此我们舍弃终点h,再比较投资者获利大小。由于1/2<P<1时,3-P>P-5>0,因此我们会保留终点i,舍弃k。然后比较中小企业在不同决策组合中的收益情况,在终点i处企业收益为E1>0,因此企业选择在发行债券后坚持守信,此时得到的均衡解为{允许,信任,守信}。在整个动态博弈过程中,第一期,政府选择允许中小企业合法发行垃圾债券,中小企业获得政府认可后着手发行垃圾债券,以筹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再投资,投资者信任垃圾债券并选择购买;第二阶段,投资者处于策略的被动接受者,政府负责监管中小企业资金运行,中小企业选择守信,主动承担到期还本付息义务,三方获得最大效益。
四、模型拓展:基于AHP的求解
(一)层次结构图
在动态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假设政府允许中小企业发行垃圾债券,并建立投资者选择投资方式的层次结构图,最高层:目标层,表示投资者最优投资方式的选择;中间层:指标层,包含五大维度,投资收益、投资风险、个人风险偏好、可支配收入与信息掌握度,且按影响因素大小排序为投资风险>投资收益>个人风险偏好>信息掌握度>可支配收入。最底层:方案层,具有个方案可选,包括认购高质量中小企业垃圾债券、认购低质量中小企业垃圾债券与拒绝信任垃圾债券。
二、成本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责任成本差异法上报解决
责任成本差异法,是企业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优势突出,用于考核责任车间当期业绩完成动态。生产车间利用责任成本差异报表进行考核。项目明细报表用于成本差异产生原因描述、工作效果评价。其计算单位是货币成本差异额,用于阐述指标背离的程度、方向。责任成本差异项目也可以阐述成本差异总额受活动效果的作用力大小。车间上报的产品成本差异和责任成本差异总数相等,结构却不同。责任成本差异报表内部结构是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产品成本差异报表内部结构是产品细节、项目、零件,主要用于核算产品成本。责任成本差异法集各家之所长,功能强大。
(二)产品成本差异分项结转
国外ERP系统包含产品差异、材料价差、单独处理成本差异子结构或者称物料成本差异账。通过将其成本差异进行ERP系统加工,逐步分项结转工作的错误就会解决。成本差异分项结转可以通过平行结转和逐步结转法进行。平行结转法也即三维管道结转法,具体工作是以成本项目、零件、车间划分归类成本差异,月底分配一次,广义、完工产成品两者的定额成本是其分配的权数。系统在产品层次结构复杂时,环境要求不高、运行时间短暂,客户既可以买得起软件也可以买得起硬件。此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差异明显,节省成本的同时节省差异分配的时间。逐步结转法就是目前普及的成本差异。它按照被加工的实物转动逐步结转,实物转动的地方、合件、总成,同样差异也会转动到。但由于没有三维分类,结转时各种相异的零件、车间被合并同类化,难以分清。其结转是全部产品产生过程,相比平行结转法而言,客户就只能买得起软件买不起硬件。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的有力武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实施为主展开的,利用ERP系统,能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能带来一个企业的组织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量采用ERP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走在了信息化大潮的前列。我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实施ERP也正逐渐展开。据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杭州地区80%的企业在作企业信息化规划时都把实施ERP作为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足见ERP的思想在我国正深入人心,正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
我国是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大国,而蔬菜总产值约占种植业总产值的17.5%,约占经济作物总产值的50%,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蔬菜又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入WTO以后,我国的蔬菜生产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蔬菜加工企业是蔬菜实现产业化的关键一环,是连接农户和市场的纽带。它的兴衰不仅影响着整个蔬菜产业链的完整和高效运转,同时也是提高蔬菜附加值,进而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蔬菜的加工比例还不高,加工的技术还很落后,加工企业的管理还很原始,这些不仅影响我国蔬菜资源优势的发挥,而且更加难以适应加入WTO以后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举措,给蔬菜加工企业提高竞争实力指明了方向。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蔬菜的生产、加工、交易,是蔬菜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其中实施ERP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二、HD公司简介及ERP实施背景
(一)HD公司简介
HD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它的前身是1984年与日本东京丸一株式会社以补偿贸易形式成立的一家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1986年获得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食品卫生标准企业注册,1987年首批出口美国马蹄片通过FDA检验,1989年获自营业进出口权,1998年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0年通过HACCP认证。现已成为一家拥有9家控股公司和多家松散型企业的国家中二型企业。占地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800平方米,固定资产9967.44万元,共有员工800多名,其中大中专生和工程技术人员150多名。
HD公司主要生产速冻、脱水、罐头、果汁、调理、保鲜、盐渍果菜等七大类百余个品种的系列食品,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总销售量的90%以上。10几年来,公司一直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均有大幅提升。
(二)ERP实施背景
1.为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作用,公司以发行股票上市为契机,制定了“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的发展思路。
2.HD公司的产品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消费产品,它的市场特点是生产厂家多,消费面广,并且直接面对消费者。季节的更替,口感的变化,时时刻刻在影响产品的销售。尤其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对企业管理的水平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在WTO的框架下,国外产品的大量进入,竞争对手水平不断提高,给HD公司的经营无时无刻不带来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HD公司为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快内部信息处理及决策,决定构建一个集电子商务(EB)、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客户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战略管理(SEM)等管理功能软件为一体的公司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三、HD公司在供、产、销等方面的特点
同其他类型的工业企业相比,蔬菜加工企业在供、产、销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是我们在实施ERP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也是其个性化的体现。
(一)在供销管理方面
1.原料在流转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溢损。
2.原料供应质量要求严格,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3.一般年度或定期与客户举行专题会议,确定意向性销售计划,实际生产与销售以客户正式订单为依据。
4.订单完成周期长,订货批量大。
5.一般来说,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形成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
6.产品销售有别于一般工业企业,它根据现有的原料及半成品来制定销售计划。
(二)在生产管理方面
1.生产计划主要根据客户订单,具有季节性和不稳定性。
2.当天进入车间的鲜活原料要求当天加工完成入冷库。
3.一般先加工生产半成品,送入冷库,待收到客户的发货通知才包装成成品。
4.生产现场每日的生产量、生产时间由当天的生产任务确定,具有不稳定性。
5.HD公司具有几乎所有的农产品加工手段,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实际需求,安排计划时,生产能力可以基本忽略。
6.生产用工具有不稳定性,有些时段用工量较大,有些时段用工需求量较小.(三)在库存管理方面
1.库存物品要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保质期。
2.各工场和冷库都独立核算,冷库储放的物品从核算上来说属于工场,工场要向冷库交费。
(四)在财务管理方面
各单位独立核算,内部各部门、工场、冷库均为成本中心;外部各子公司均是利润中心。
四、HD公司ERP实施及结果
(一)软件功能的缺陷
由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ERP产品都是通用产品,所以在功能上与蔬菜加工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差距,主要体现在:(1)代管仓管理功能不全,无法对代管物料进行管理。(2)无来料加工管理功能,来料加工的原辅材料无法在系统内处理。(3)自定义报表的取数函数功能不足,如不能对多个产品数量的取数和区分某个产品使用某种原料的准确数量。(4)财务可以并账并表,但物流不能合并,进销存的数据无法合并,不能自动生成整个集团的进销存报表。(5)缺乏适合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和企业个性化的表单与功能,如复合加工出入库、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内部调拨单(核算单位之间买卖关系)等。
(二)HD公司ERP个性化实施
相比其他制造企业,蔬菜加工企业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ERP的实施在有些方面有别于一般制造企业,分述如下:
1.首先引入了财务管理模块和物流管理模块,其理由是蔬菜产品的成本中物流成本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尤以原材料、半成品的贮存成本为最),所以,规划好企业的物流就抓住了企业管理的重点,不仅有利于降低库存,降低成本,而且能够很快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增强实施ERP其他模块的信心,尽快地打开局面。而财务模块往往有很大的通用性,受行业影响较小,因此实施风险相对较小,可以很快地上线运行。
2.实现ERP系统与CRM系统的无缝集成。蔬菜加工业中原材料供应的特殊性决定了要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库存,着眼点应放在营销上,通过对市场正确的把握,充分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以减少不必要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库存水平,而在这方面,CRM有用武之地。
3.开展业务流程的再梳理。业务流程重组(BPR)是ERP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在HD公司ERP实施中,根据ERP系统的要求,结合蔬菜加工企业的现实情况,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如由于蔬菜加工企业的供与销有着非常直接和紧密的关系,因此把HD公司的采购和销售统一由贸易部来管理,贸易部下辖3个部门:业务部、单证部、采购部。业务部主要负责联系业务,向客户介绍生产信息和报价,推销产品,签订合同,向生产部提交信息传递单,安排生产。单证部负责订船、报关、办理单证等与发货相关的业务。采购部负责原料供应、材料采购;在生产管理中,生产本部根据业务部的信息传递单,安排生产和采购计划,进行生产调度,同时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生产工场管理主要包括按生产本部的调度组织生产,并统计上报生产情况;在库存管理中,对公司原有的领料流程进行了重组,原有流程存在着领料比较随意、无序的情况,经过梳理以后,各工场或生产车间严格按照ERP所建议的规格、数量来进行领料,否则一律不发料……通过对公司业务流程全方位的重新梳理,不仅为ERP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使公司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档次。
4.注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重点是管理层应用和销售人员。同时招聘适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信息部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加强二次开发能力,解决部分系统功能性缺陷。其次建立系统管理制度,把ERP应用纳入考核范围。
5.注重基础数据的准备和完善,保证系统正常运转的需要。由于HD公司原有的管理中,管理的规范化做得不够,出现了较多基础资料的空白项,这虽然没影响核算的要求,但影响了数据的后期分析处理及系统作用的发挥。为此,HD公司专门组织力量对基础资料进行了补充完善,以信息部为主,要求各部门紧密配合。
6.在ERP的整体设计架构上,采用功能结构方式,使系统之功能与组织结构分开,以减小组织结构变动对系统功能发挥的影响;采用分工合作﹑民主集中功能分配原则,以减少个人因素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各功能模块皆采用预期警示﹑主管监督﹑过期锁定等系统校验方式,以避免实务作业者失误而造成对工作目标实现的影响。对于各部门的专门工作,着重按照基本控制原则处理实务作业中的各种情况;在跨部门的运作中,则着重在内部的监控和自动审核的管理功能;在对整个集团的管理中,则着重于实时汇集各种管理信息,及时准确地为高层领导者提供管理、决策的重要情报。
(三)HD公司ERP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了一年多的实施,HD公司ERP项目第一期的实施任务基本完成,ERP系统也开始在应用中日益显现它的优势:
1.将企业业务和财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规范了总部物流管理;
3.形成、规范了具有蔬菜加工业特色的业务运作;
4.集团信息化的整体框架规划形成,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
二、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之于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员工满意度,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其次,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相一致;再次,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出员工的应变能力,从而从容的应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变革问题。
(二)人力资源管理之于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支撑,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执行的可靠保障。任何形式的企业文化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承载和支撑。企业文化的受体是人,如果没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支援,企业文化的理念也就成了空谈,将会难以贯彻执行。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必须要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的发展步调相一致。
三、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主要应用在人才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薪酬福利这几方面:
(一)人才招聘
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要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企业在整个招聘过程中,从招聘前准备到最后的方案确定都要以企业文化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招聘计划。在招聘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们在开展宣传活动时就要融合进企业文化精神,让应聘者了解企业的企业文化内容。同时,要依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出详尽的招聘计划和方案。在招聘面试过程中,要分析应聘者的性格特点及价值观念,判断应聘者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尽量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较高的人员。
(二)培训与开发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不断摒弃落后观念并逐渐形成先进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的过程,必须进行不断地思想强化,因此在员工中开展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是必要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说是价值同化的过程。通过培训,员工可以了解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愿景,以及企业的企业文化内涵所在,就能使员工调整自己的状态使之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三)绩效评估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文化的贯彻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绩效考核制度应该能反映出企业文化的内涵。通过绩效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观念在全体员工中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起一种无形的指导和影响作用,企业文化最终要通过企业的价值评价体系、价值分配体系来发挥其功能。
(四)薪酬福利
薪酬福利是价值观最为直接的体现,它的导向作用足以告诉员工什么是对的和被鼓励的,什么是错的和不允许的。因此,薪酬福利体系不仅仅是一套对员工贡献予以承认或回报的方案,它更应该是将企业文化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以及支持员工行事的准则。设计一个有效的薪酬制度的过程,就是用激励机制把员工的行为指向企业的目标,体现企业文化的方向。
(五)价值同化
价值同化是新员工进入企业后熟悉企业文化,接受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过程。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培养起企业员工的企业精神胜过直白的向员工描述本企业精神多倍。认真的听取新员工的意见,对之加以分析整理,能够加快新员工对企业已有文化价值观念的吸收,更主要的它会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使组织保持不断创新进取的状态。
“内外兼修”
降低文档泄密可能性
不同来源的交叉打印常常会增加企业内部信息泄露的风险。
针对内部文档泄密,我们将以往通常应用于高端产品的PIN码打印广泛应用于2016年秋季最新激光打印产品。PIN码打印以及USB闪存打印,可有效控制打印权限,实现即插即打,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内部文档泄密的可能性。
面临更加复杂的网络环境,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基础性保护措施显然不足以抵抗更为频繁的中间人攻击。为了改善数据传输薄弱环节,惠普从内置性能开始进行深层防护,提供三大核心安全技术,包括:HP SureStart、白名单及运行时入侵检测。
SureStart技术用以检测恶意BIOS攻击,并从攻击中实现自我修复。此前这项技术主要应用在PC上,面对各种潜在恶意攻击、未知错误、升级失败以及其他意外故障,实现PC BIOS修复,获得更高工作效率。相同的BIOS保护功能现已全面扩展到全新的惠普企业级激光打印机中。该技术能够自动检测BIOS是否损害,一旦发现任意未授权的代码改变,便会启动系统当别存储隐藏的一个黄金拷贝,实现系统自我恢复,保证设备和基础代码不受损害。
其次,固件白名单确保只有已知安全固件可载入打印机并运行。白名单能够检查每一个固件组件上的特征码,在加载到设备的内存之前先确认固件代码的授权,确保只有已知的安全固件可以载入到打印机上并且运行。如果发现证书不是源自于惠普,那么就意味着打印机有很高的几率是已经被攻击者篡改了,这个部件会被自动关闭,同时通知网络管理员。
运行时入侵检测是一项新功能,主要是针对恶意攻击提供设备内存监测,扮演着防火墙的角色,能够对发现的任何入侵都进行最精细的检测,给设备修复做好预先的配置。一旦有任何的异样或者攻击出现,它都能随时修复这些配置,自动重启系统,高效地擦除攻击者留在打印机里内存的恶意代码,降低感染风险,并且通过SIEM管理应用,提供警报通知。
“软硬兼施”
响应未来需求的安全机制
在逐步深化的数字化革命中,大中型企业面临更多战略创新与改革。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分支结构和二级单位难以在文印安全管理上形成统一。告别传统运营和业务模式,转型与创新需要更加灵活的IT系统响应。我们针对企业级环境推出了智优解决方案(HP JetAdvantage Security Manager),让文印安全管理更为高效和便捷。它是一个基于安全政策的打印机安全合规解决方案,IT部门可以通过智优解决方案建立并维护安全设置,例如关闭端口、禁用访问协议、自动擦除文件等等。
该解决方案可面向大型群组中全部的办公打印设备和网络,管理打印机群。一旦有新的打印机加入群组,这台新设备能够按照这个网络当中其他打印机所使用的政策和管理方法运行,这样IT管理部门可以无缝地管理设备间的信息交换,保护用户数据安全,保证公司在打印机管理上符合规定。
在设备重新启动时,解决方案中的HP Instant-On Security功能将自动检查并重置任何受影响的设置,让设备符合用户公司的安全政策。目前,惠普已对智优解决方案进行了更新,提高其自动化水平,包括自动发现设备,让寻找打印机和添加打印机变得更加简单。这种面向打印群组的安全合规解决方案,在IT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够为大家省时省力,实现高效的管理。
除了惠普智优解决方案(HP JetAdvantage Security Manager)可保护敏感商业数据,企业常用的HP Web Jetadmin也可集中控制文印环境,提升风险管控效率。规模可观的大中型企业中更需要借助解决方案搭建统一的安全文印体系,将安全管理由被动响应转为主动管理。
相关链接
哈尔滨银行文印安全“防御术”
哈尔滨银行对文印安全的关注不是被动防护,也不是事故后的亡羊补牢,提升文印安全防护理念已成为哈尔滨银行数据中心工作人员的共识。
对银行数据中心而言,打印机广泛应用于汇总数据报表、数据迁移核对、内控文件分享等方面。虽然很多数据已采用数字化方式保存,但纸质文件的备份和存档仍不可或缺,特别是每一次数据迁移之后的核对工作,数据中心都需打印大量文件。
一、油田企业数字化的基本概念
何为数字化?数字化就是将很多多变、冗杂复杂、难以分析的数据转变为可度量、方便理解分析的数据、数字,再运用这些数字、数据来建立适当的数字化模型,然后引入计算机当中,形成一定的管理系统,这便是数字化的基本形式。那么,石油企业的数字化当然就是把油田企业中很多复杂难以分析的数据转变为可度量的数字、数据,把这些数据输入电脑中形成油田企业数字化有关的专门系统,进一步促进油田的开发、石油的开采与油田企业数字化的管理,从而,使油田企业跟上科技发展的潮流进行良好有序的发展。
二、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基本内容
1.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数字化的管理主要是运用于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管理技术,油田信息化管理实质上也就是一个连接油田井下和地面信息,双向传输信息和处理各种信息的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系统。让在地面上的人员了解井下石油项目的情况,从而更好的实施计划管理,勘探石油情况,评估石油质量,与井下人员更好的协调工作,完善配合,从而研究怎样开发油田,开采石油,对整个油气资源数据的了解和数字化的管理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加上数字化管理有遥测、虚拟现实、智能完井和数据集成的关键技术,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油田开发石油生产的成本,提高了是由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石油企业数字化的管理其实也是分成了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针对单个油井项目的开发,单独的采集信息以及进行简单的数字化管理。第二个层次是中段石油开采与油田开发的数字化管理,其中数字化管理是双向的,让地面人员和井底工作人员互通信息,比上各层次更有深度一些。第三个层次针对的是后续石油的储存管理以及如何营销等决策管理。
2.推进油田企业数字化管理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要想切实推进油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油田企业应该具备了解油田数字化管理的人才,组成一个优秀并且专业的团队。其团队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他们可以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选择出来合理的检测点,从而也可以确定出监测点的数据。检测点数据对于油田的开采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资料,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将检测点进行统一优化分析。其次,其数字化管理的平台要不断升级优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如果一直停留在最初的阶段,一定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与科学的进步,然而管理平台的建设与油田的开发、管理、储存环保工作息息相关,根据油田开发的工艺路线、安全环保要求上来看,管理平台的升级优化是必然的行为。然而油田应该采用效率更高、反应更快、成本更低的实用性数字化管理平台,不要盲目追求高端的数字化产品,此种行为无异于舍本逐末。数据采集工作需要实施二十四个小时的储存、探究、分析,及时完成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数字化管理的效率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一直停留在最初的科技水平,那么此家石油企业发展定会停驻不前,甚至倒闭。因此,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的逐步优化是很重要的数据管理平台升级的正常化,其应用系统的使用就会更加的正常化。数据化管理系统的优化逐步统一了各大系统的部署情况,提升了系统的优越性,同时也缩小了储存空间,使应用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是推进油田企业数据化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最后,油田企业数字化管理流程要时常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创新可以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创造更方便的工作流程,也可以打造更舒适、更活跃的工作氛围。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好处不言而喻,只有时常创新数据化管理,才能保证石油项目有效率的开采,提高油田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水准,保障项目的协调性,以便于用较低的成本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油田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基本内容
1.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收集技术
不同于早期的人工收集信息有很多缺点与弊端,现在的数据处理主要是有专业的电脑的系统,具有专业性、准确性、时效性的特点。油田生产时的关键数据主要利用温度变送器传达,可以通过传感器与测量仪器等设备进行收集数据,如此便可以更准确的了解油井和油田项目的情况,不像人工采集时那么费时费力,油田数据化管理更加方便、快捷。所以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采集技术更好的进行了油田数字化的管理。
2.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识别技术
此类技术就像是数学学科的验算,因为,石油产业就必须像数学一样,其数据必须要精准无误,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将数据采集完成后必须要进行数据的识别,在数据化管理中也有一套识别数据的第三方软件系统,通过此系统来验证之前采集的数据是否精准无误,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控制生产项目,采集项目的安全。其中一项数据识别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的看到数据的状态,在计算机数据对应上可以把采集到的数据用直方图或者饼状图的形态展现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把作业做到稳定安全与无误,这也就是数据识别的示功图智能识别的特别设计。然后,还可以更深度的把示功图与标准图对比来深入分析,最终得出比较准确的工程情况,这样可以提高相关工作者的注意程度,让他们认真负责的进行施工,保证油田项目的顺利开展。
3.油田数据管理远程控制技术
为了提升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劳动者的工作强度,油田数据化管理就采用了远程控制技术。远程技术的基本作用体现在远程控制抽油机的启动和停止,可以远程调配输油作业,通过远程视频技术也可以看到没员工工作时的画面。管理者可以通过视频画面监督工人们的工作情况,在工作现场实施开展或停止,进一步提高了油田项目的安全性,从而加强了管理者的管理力度,以及提高了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另外,远程控制技术还可以及时了解工作环境的异常情况,从而作出较快、较合理的解决方案,或者是对工作者进行语音提示或者警告。如今社会,数字化管理技术在不断并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管理之中,石油企业当然也不能落后。数字化管理也是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管理模式,油田企业作为资源的主要来源,也是中国经济的资源基础,更要抓住此次契机,转变好自身的管理方式向数字化管理进军,以促进管理技术的发展。要积极搞好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切实发展好石油资源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石油业正常、顺利、有效率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加强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
作者:陈静 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政策研究室
参考文献:
资源企业税收改革不仅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实践中需要突破的难点,新疆资源税改革方案试行预示着国家拉开资源企业税收结构改革的序幕。围绕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各种矛盾,税收作为缓解矛盾的有效工具,其整体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本文从资源企业税收结构优化角度出发,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为解决资源企业因税收结构而导致的各种利益矛盾提供理论依据。
一、资源税改革
伴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资源企业的社会责任内容也由经济效益(Clark,1916)扩展为经济和生态效益兼顾。基于此,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塞西尔・庇古于1946年提出让政府采用税收――“庇古税”,来调节污染行为,从而消除资源利用的外部性。沿着“庇古税”的思想,Helmuth Cremer等(2003)建议对造成污染的商品进行征收环境税。国内学者对资源税改革问题的争论体现在四个方面。
1、资源税征收与取消问题。蒲志仲(2007)同意开征生态、环境资源税(或费)的形式来使生态环境成本内在化。同时,他建议国家对非国有矿产资源所有者收益征收收益税,用于解决代际公平问题。相反,鲍荣华(1998)等学者却认为资源税缺乏征收依据,不利于统筹各方利益,应当取消。
2、资源税费合并问题。学者们关于资源税费是否合并的争论源泉来自对税费性质的不同认识。龚辉文等(2002)认为税费性质相同,建议将税费合一。孙钢(2007)认为税费性质不同,作用领域与发挥功能也不同,税费并存符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3、资源税征收依据问题。资源税征收依据争论的焦点在于从量还是从价。王广成(2002)建议以资源税或资源租金的形式继续从量计征。许家林(2008)建议将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或者改为按占有资源量征收);孙钢(2007)则认为资源税应实行“从量定额”与“从价定率”并存的征收方式;段治平(2005)建议按利润征收。此次国家对新疆资源税改革采取的是从价征收方式,表明随着资源的消耗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统筹国家、地方、资源企业、资源富集地等各方利益的方式也有所改变。
4、资源税税率确定问题。单独研究资源税的大部分学者认为资源税税率偏低;而全面考虑资源企业税收体系的学者则认为资源企业整体税收过高,且资源税税率偏高是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商艺(2008)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角度建议提高资源税税率;任佳宝(2009)认为应根据资源的实际情况实行浮动税率;段治平(2005)从企业整体税负角度主张按矿产资源条件和开采回收率核定资源税率。
二、共性税调整
段治平(2005)研究发现我国资源企业总体税费率比国外高6%,在资源企业税费总额中占66.5%和11.44%的增值税和资源税是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因素。可见,不仅资源税税率有待调整,增值税等共性税也需要合理优化。而且,不应只注重单个税种内部的优化,而要放眼于多个税种之间的相互协调优化。Shuanglin LIN(2007)分析了增值税改革对资本积累和人们福利的影响后提出增值税改革应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联系起来。通过分析我国资源企业税收体系,龚辉文(2005)指出,我国现有的税收结构中存在增值税优惠偏多、所得税调控力度不够、消费税征收范围偏窄、消费税和有关的机动车税绿化不足等问题,产生了经济与环境冲突。
资源税与共性税构成资源企业的税收体系。在广大学者们和非资源企业呼吁提高资源税税率的情况下,若不能相应调低共性税税率,则会加重资源企业整体税负,增加资源企业成本,不利于资源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区域利益统筹。因此,建议在共性税内部进行合理的调整,部分税种(如消费税)可以相应扩大征收范围,提高税率。部分税种(如所得税、增值税)应针对资源企业调低税率。即总的来说,共性税税率应降低,以平衡资源税税率调整带来的负效应,达到资源企业税收结构优化目标。
三、税收结构优化
不管是税种的增加或合并争论,还是税率的提高与降低分歧,都是为了优化企业税收结构,缓解资源企业利益统筹矛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但税收结构变化是否与经济增长有关?
代表观点有两种。第一种是相关论,Agnar Sandoma(1974)指出可以确定一个税收结构优化思路来提高企业效率,促进经济的增长。但他没有用数据对该结论进行证明。Liansheng Wu(2007)从2001年中国宣布不再对地方企业实行退税政策入手,研究了该政策对地方政府、企业的影响,发现部分企业为了避免税收负担,会将企业迁移至免税区,该研究结论也肯定了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Simon Christofides(2003)在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相关论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企业税收结构优化模型。第二种是无关论,Young Leea,Roger H.Gordon(2004)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税收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没有之前学者们强调的那么明显的结论。
当然,不同时间、不同国家的税收结构具有差异性,Roger Gordon(2009)直面发展中国家现实问题,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税收结构问题严重,亟待优化。
四、总结和评价
国内外关于税收结构优化研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第一,将税收结构优化与经济效益和企业决策结合研究;第二,强调税收结构优化需要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资源税等的整体优化,而不是单个税种的改革;第三,确立了税收结构优化思路,建立了税收结构优化模型;第四,对资源税改革问题虽未达成共识但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为资源税改革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国内外学者大多以所有企业为视角,较少有人单独对资源企业税收结构优化进行研究,因此未将资源税纳入重点考虑范围;二是较少有学者用社会责任等可持续发展指标来衡量资源企业税收结构优化的效果。
资源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资源企业税收结构优化并不只是税种结构、税率结构的优化,更是区域利益结构、行政结构的调整。结合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建议后续研究从资源企业入手,以企业、区域、国家利益协调为出发点,综合考虑资源税与共性税,并在研究过程中加入社会责任、生态效益等衡量资源企业税收结构优化效果的指标。
(注:本文属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对策研究”,批准号:川油气科SKA08-03。)
【参考文献】
[1] Clark,J Maurice:The Changing Basis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16.
[2] Pigou:Welfare Economics[M].London,Mac Millan,4th Edition,1946.
[3] Helmuth Cremer、Firouz Gahvari、Norbert Ladoux:Environmental taxes with heterogeneous consumers:an application to energy consumption in France[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3(87).
[4] Shuanglin LIN:China's value-added tax reform,capital accumulation,and welfare implications[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19).
[5] Agnar Sandoma:A Note on the Structure of Optimal Taxa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4.
[6] Young Leea、Roger H. Gordon:Tax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5(89).
[7] Liansheng Wu、Yaping Wang、Bing-Xuan Lin、Chen Li、Shaw Chen:Local tax rebates, corporate tax burdens, and firm migr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7(26).
[8] Simon Christofides、Alexander Christofides、Nicos Christofides:
The design of corporate tax structures[J].Math. Program,Ser.B,2003(98).
[9] Roger Gordon、Wei Li:Tax structur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any puzzles and a possible explanation[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9(93).
[10] 马衍伟:中国资源税制――改革的理论与政策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
[11] 许家林、王昌瑞等:资源会计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12] 蒲志仲: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存在问题与改革[J].税制改革,2007(11).
[13] 鲍荣华、杨虎林: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征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1998(4).
[14] 李晶晶、钱永坤:资源税研究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2009(10).
[15] 龚辉文、沈东辉、王建民:资源课税问题研究[J].税务研究,2002(7).
[16] 孙钢:我国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税务研究,2007(11).
[17] 王广成:中国资源税费理论与实践[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2).
[18] 段治平、周传爱、史向东:中外矿业税收制度比较与借鉴[J].煤炭经济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