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6―0071―01
数学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数学基础、理解能力、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存在差异,为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宗旨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意识地促进各层次学生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帮助他们打好基础,提高数学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谈些体会和看法。
一、分层备课
分层教学开展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分层进行备课。教师只有进行分层备课,才能在第二天的教学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一,分层备课需将教学工作量进行合理的划分,课程时间的安排、内容的设置应保持合理,而不是直接进行习题讲解。第二,分层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考虑。一开始执行分层教学时,势必会与原来的模式产生矛盾,教师必须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过渡,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混乱的局面。
二、分层教学
从年龄上讲,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其在心理上的改变比较明显。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能力以及态度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遵循同组异质的原则对学生合理分组。分组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保持小组的平衡,另一方面o小组提前设定好晋升的空间,便于激发学生的斗志。首先,每一个小组的划分,都要保持能力、态度、成绩的均衡,小组内部成员应拥有自己的特点,学习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特长,由此来实现组内成员的互补,减少教学过程的恶性循环。其次,划分小组以后,需要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包括短期任务、长期任务等等。每达到一个学习阶段后,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成绩、能力等等,适当地重新划分小组,保持组员的持续晋级。最后,在分组的过程中,学生如果与教师出现了矛盾,则应通过沟通解决,教师不可以强制学生接受自己的想法。
三、分层授课
高中数学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分层授课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的压力,对学生的学习而言,也具有较大的帮助。建议教师在分层授课方面,从以下几项工作出发:第一,在分层授课之前,提前帮助各个小组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任务、练习内容等,在第二天上课时,确保所有学生积极学习相应的内容,不对其他的小组造成干预。第二,针对某些特殊的小组,教师应专门腾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专项教育和讲解,确保小组的学习进度可以和班级整体相协调,减少学习上的差距。第三,在分层授课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沟通,让教师了解到自身授课的不足、优势等等,在后期授课中进行改善,从而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60-01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带来负面影响。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一、“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水平。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学生层次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成绩欠佳;(B)基础和智力一般,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学困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上层靠拢。
(二)备课层次化
确定分层目标。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学困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要求学困生掌握主要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中等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
(三)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度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的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度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认,层次分明。
(四)作业层次化
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课外作业则分层次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问题,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学困生学数学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学困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五)评价层次化
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很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
三、“分层教学”的效果
(1)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2)学困生转化很快,厌学的学生大大减少。
(3)所有学生都能体验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4)融洽了师生的关系,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
总之,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事先针对各层次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的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通过这一教学法,可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
随着我国高中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日益增大,而数学学科中的差异更加明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顾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则必然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能力发展,甚至使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更加严重。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负担、课业负担沉重以及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改革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分层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指按照学习上的差异对班级内部的全体学生进行分层,并应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要求,以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训练、分层评价等方法来区别地对待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是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生都要以层次来区别对待。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根据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原则,其分层教学策略既要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又要维护每名学生的尊严和利益;既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注重根据个体差异为每名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既要确保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出色,又要促进学困生、中等生不断进步。
1将学生分层
通过调查分析初步确定各层、各班的学生人数,然后根据自主性原则,实施学生分层。对于不适应所在层次的学生,若学生自主要求调整层次的,应予以及时的调整;若学生未主动要求调整层次,则可以根据其学习的具体情况,与其谈心交流,说明利弊,动员其流动。若动员后由于不同原因仍然不愿意进行层次调整的学生,老师应尊重学生的决定,且在教学中应给予关注。总之,须应用动员流动和自愿流动相结合的方式,但最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例如,把同一位老师带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重组,结合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分成水平相近的甲、乙两个班级。对于分好后的班级,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成绩等方面,进一步将同一班的学生(甲班或乙班)分为综合能力强和弱的A和B两个层次。
2将教学目标分层
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整体的要求,教学目标则将这个要求进行了具体化,从而层次化了能力要求、明晰化了教学内容。制订详细的教学目标对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一节时,制订以下教学目标:甲班学生达到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乙班学生达到思考、分析问题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期以后,甲班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强于乙班。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分层效果的显著。
3将课堂教学分层
教师在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之后,必须给学生提出下节课需要预习的关键点,保证学生预习方向明确,针对性强。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针对预习的知识点,鼓励甲班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不断创新。具体的,对甲班基础较好的A层学生积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并启迪他们提出新问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B层学生则启迪他们积极思考,尝试提出问题。这样,对于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以后,有利于每名学生潜能的充分挖掘,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十分有益。
4将学生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层教学需要以教育目标为指导,在分析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实施,本文就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一、做好学生分层
在高中数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征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此来作为学生分层的基础。教师在进行学生分层的时候,不应该以“好生”“差生”来进行分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以后,要随时关注后进生的情况,要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除此之外,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来随时地更新学生分层,这样才可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合理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课题学习的目标进行分层,要让学生建立自己的预习目标,这样才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高中数学课堂学习中来。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首先了解清楚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完善自身学习的能力,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的难度,以此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布置分层作业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都要布置相应的作业,
以此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因此,在作业上面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做,选做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进行练习,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优点,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积极地完善自身学习的能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想要在高中数学课题上进行分层教学,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对课堂教学分层,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布置分层作业,这样才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善高中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在不断的分层教学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时髦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1、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层次。层次划分要求教师深入了解研究学生,可以通过学生自愿和教师测验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使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2、在课堂教学中施行“分层次教学”。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新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对A组的学生只要求会应用映射的知识的就可以了,对B组的学生要求对映射的认识外还要掌握一一映射的概念,对C组的学生还要掌握题外的引申,外加类似的问题加以巩固。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要增加考试的密度,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达到要求的,应重新复习、测验,课前5分钟小条测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只要有少少进步,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给予表扬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体系,使不同的学生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达到共同的教学要求。层次教学的要求是教材层次性与学生层次性必须有机结合。因此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一方面挖掘符合教材的层次性,另一方面必须了解并符合学生心理的层次性,并且使这两方面的层次性匹配恰当,才能使教学收到效果。我们在实践中坚持把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把教学中内化和外化相结合;把教学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做到改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应建立感情融洽、互相信赖、互相支持、配合默契的关系。课内教师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求知欲望强烈。课外教师及时关心差生,帮助他们补缺补差。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层次教学只有把教材层次和学生智力因素层次及非智力因素层次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智力因素一般是指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
3、分层辅导。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
4、作业分层。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几种,分层布置作业,使一直使人困扰的抄作业现象得到解决。
三、分层次教学的四点体会
1、起点低――差生能够学。由于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而且由于降低了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因此学生特别是差生对学习也具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较大提高,学习自信心有了增强。表现在抄作业现象少了,独立及时完成作业的多起来了,上课能听懂课的人多起来了。
原则上说,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就十分必要.为了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在教学中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层次高低的不同,实施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层次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最终有效落实每一位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1.课前导入分层教学
一个好的课前导入,对一个新课内容能否成功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很多时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学习能力不一样.就会直接影响新课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有效开展新课,教师要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开展针对性的教导,做好课前的分层导入教学.
2.习题要做到分层教授,鼓励优差生沟通学习
很多时候,一个数学题目可能由于其问题繁多,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多,题目难度就会增加.那么在讲解此类题目时,教师就要针对性地讲授.对基础差的要从基础题目开始,而对学习能力好的就要做到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解关于x的不等式a(x-1)x-2>1,a∈R.这一题目,涉及对当a>1时,当a
3.课后作业要分层留设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接受能力也不同.那么在课后教师留设作业时就要针对性地留设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同一个题目,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层来完成,巩固基础,获得学习进一步提升.
例如,如图1,点C将线段AB分成两部分,如果ACAB=BCAC,那么称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某研究小组在进行课题学习时,由黄金分割点联想到“黄金分割线”,类似地给出“黄金分割线”的定义:直线l将一个面积为S的图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如果S1S=S2S1,那么称直线l为该图形的黄金分割线.
(1)研究小组猜想:在ABC中,若点D为AB边上的黄金分割点(如图2),则直线CD是ABC的黄金分割线.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所谓“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从两千多年前至圣大师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思想以来,如何平衡教与学的矛盾的议论一直没有间断过,如何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数学观呢?由于新课程标准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要求有了很大变化,再加上农村高中学生知识能力的不平衡性,加剧了两极分化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得到共同进步的有效措施,也是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优越性
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与学习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学生对数学的接受能力的不同也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哪个班级都存在着学习的两极分化问题,片面地处理这一问题会加剧两极分化,采取分层教学,可以优数学生的知识层面,根据学生的定向目标,抓住重点,提高成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具体说来,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主要分为课程前、课程中、课程后三个阶段,教师需要在这三个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使分层教学取得实效。
(一)课前阶段。教师应先对教学对象做细致的观察,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将之分为不同的层次。在深入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分层情况进行细致的备课,按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二)课中阶段。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不应在课堂上表明好、中、差这样的分层概念,最好解释成A、B、C这样的层次。根据不同的分层,教师应使用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掌握基础性内容;对处于中游水平的学生,应在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做提升性的点拨;至于学习能力出色的学生,则应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挖掘其内在潜力。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对于中、下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多对他们的回答做出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三)课后阶段。课时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布置难度递进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课后作业。根据与以前作业情况的对比,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评价,适当地进行鼓励或者鞭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数学兴趣小组、研究小组等活动,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在充分的学习交流中调动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8-0132-01
随着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推广,国家和社会都提高了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而学生由于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及受自身思维的影响,呈现出了兴趣不同、能力各异的学习状况。针对这种状况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对知识的接受效率提升到最高。本文从数学教学出发,简单分析了传统数学教学策略的不足,并着重讨论了分层教学的数学教学策略。
一 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的含义
新课程改革标准及国家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充分地暴露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中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学,教师面对整个班级进行整体性的授课,并不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这样的教学策略不能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较坏的影响,还严重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同时削弱了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在于学生对硬性知识的接受,还在于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掌握。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别,因材施教。在数学中实行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区别对待不同的个体,针对个体差异分层次进行教学,则恰好满足了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接受知识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课时,针对不同能力程度、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力求达到个体的优势发展。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生学习需求的不同,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调整对他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便于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这样,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实际学习能力;而对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能够顺利地接受更高水平的知识,还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帮助同学进行学习。
长期以来,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已经深入高中教学课堂,成为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但是限于其推广程度不足,必须继续推进其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二 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分层教学以其自身优势切实提高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必须加大对于分层教学策略的推行力度。笔者认为,要顺利地推行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数学教师需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分层教学势必需要教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分组。然而,学生的心理都是极其敏感的,若不能合理地进行分组,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很有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进而产生厌学的想法。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一定要遵循学生自愿、教师指导的原则。教师首先要将自己进行分层教学的计划告知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师进行分组的目的,然后根据学生对自身学习程度的评价及学生进行分组的意愿,结合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判定,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合适的教育。
2.教师将分层教学的策略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数学教师要将分层教学的策略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和授课,在课堂结束后,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其布置作业,并按其学习情况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不同的分组中不同情况的学生制订学习目标,针对其目标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和夸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兴趣。
再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测验时还要让学生选择符合他们能力的试卷,并且在评试卷时不要使用“差”“不好”等字眼,必须加强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的信心的培养。
3.数学教师要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
不论是教授哪一门知识的教师,都会感觉到对擅长这一方面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更省心省力,对于那些基础差又不愿学习这一科目的学生则很有可能失去教育他们的兴趣。这样一来,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根本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来讲,教师的关注及鼓励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关注以及辅导,让优秀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教师的关爱,这样,分层教学的效果也就更容易达到了。
三 结束语
Analysis on high school maths layers teaching
Bazhou JuMo county middle school in XinjiangTuerxunjiang • disk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t mainly discusses on the layer teaching mathematics guiding ideology and solutions, for the reference.
Key word: mathematics, teaching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分层次教学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首先,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课本习题及复习题量大,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不进去”,“学了也无用”,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其次,就普通高中目前的状况,若依《大纲》规定按部就班完成授课,根本无法保证使全部学生“一步到位”地通过会考,于是平时加课时、节假日补课,教学中“掐头去尾烧中段”,极力压缩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及早进行会考、高考复习之目的。“生吞活塞”,“枯燥无味”,使教与学陷入苦境。再次,对普通高中,以高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成败的观念至今未打破,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几个所谓“有希望”的“尖子”,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三、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无论任何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数学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其在学生高中学习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其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解题技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及数学应用能力。但由于这门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抽象性,有部分学生感到数学学习难度较大,从而对其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是厌学情绪。另外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开始尝试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成绩,现就高中数学层次教学的实施做以下分析。
一、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探讨
1.数学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数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及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教学、辅导和评价,使班级内所有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这充分体现了课程目标分层次的特点。另外新课程理念对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也为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2.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实施的必要性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都是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数学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其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基础教育高中阶段,普遍采用班级授课集体教学组织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且采取同一教学目标,但由于班级内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如果运用同一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可能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尴尬局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改变传统的学模式,因材施教,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可全面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高中数学教学分层的具体实施策略
1.科学分层
科学分层是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建议教师综合学生的数学学业基础、智能水平、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由高到低的A、B、C三个层次,A和C层学生的比例可各占25%,B层学生可占50%。A层次: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浓、不够刻苦;B层次:数学学习成绩在中游左右,学习兴趣不稳定;C层次: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有较强的学习毅力。另外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定期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作阶段性调整,保持其动态性。为便于着重指导、帮助、及时反馈,按AC、CB、BA搭配方式编座,这样有利于优等生和中等生辅导学困生。同时对于分层不必向学生公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减少分层对其造成的心理负担。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以教材和新课程的要求为基础,结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水平制定,满足适度性、层次性的原则。适度性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难易适度,既能实现又不能轻松实现。层次性要求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数学学习水平下的学习的学习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其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教学目标的分层又包括课时目标分层、阶段目标分层、长期目标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的完成由小到大,逐层深入,从而使其数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不断提升。
3.课堂教学过程分层
教师应摒弃传统统一授课模式,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内容,又有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内容,全面掌控课堂进程和教学节奏。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学,提出不同自学要求;其次,集体讲授,侧重对数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点、例题解析等的讲解;再次,分层次进行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进行课堂练习;最后,对本节课进行归纳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设计要求以基础题目为主,再设计各个层次学生不同的练习题。在课堂提问环节,对于A层次的学生主要侧重于基础问题的提问,对于B层次的学生主要侧重于一些比较灵活的问题,对于C层次的学生主要侧重于有利于拓展提高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才能回答正确。
4.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应坚持及时向、激励性和差异性原则,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重点在于纵向对比,了解学生数学学生水平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对于考试试题的设计,应分为两部分,即必做和选做题,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做,而选做题对应同一知识点,按不同能力要求分ABC三个小题,分别由三个层次的学生选做。考试结束后,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试结果,分层分析归纳,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指导,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综上所述,实施分层教学是实施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其有利于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此在高中教学实践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分层次教学实践,遵循主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民主性与平等性原则、主体发展性原则,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断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很好地解决了数学教学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将劣势化为优势,使得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达到互利共赢。下面笔者就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从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实施办法以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象分层不精确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并未做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使得教师对于一些学生进行了错误的层次划分,最终导致一些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分配的任务时感到很吃力,而另一些学生则感觉任务过于轻松,完全没有挑战性,最终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失望和懈怠,并未达到数学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致使分层教学最终以失败告终。
2.内容缺乏阶梯性
有的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教学任务和知识学习的跨度过大。例如,在学习函数的相关知识时,一些学生还在理解函数的定义这一部分,而另一些学生已经开始对函数进行熟练运用,这种情况使得学生之间知识学习的差距过大,水平稍差的学生觉得自己和水平较好的学生之间的差距过大,不论如何努力也不能比肩,这种状况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注意分层过程中的阶梯性
分层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进行阶梯性划分,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理解和认知,达到知识阶梯性的接受和理解。但是这种分层要具有阶梯性,否则使用不当会让一些学生在迈向新的台阶时显得吃力,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下降,从而产生不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各类函数以及应用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要求其对于幂函数的基本定义进行掌握,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要求其能够灵活应用,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知识面的拓展。通过这种阶梯性教学,帮助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获得良好效果。
2.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明确任务
分层教学使教学目标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水平进行不同目的的教学,例如,A级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知识面较为广泛;B级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中等,基本上对于教学内容能够全部理解;C级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对于数学学习有很大困难,学习兴趣不高。对于A级的学生除了课本里相应的知识,还要掌握课本之外的知识,达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对于B级的学生,要求其将课本知识百分之百熟练掌握;对于C级学生,要求其对于基本的笛Ч式、原理彻底掌握,并对于课本较为简单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这种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对学生做不同要求的差异教学,使得学生对于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能够有很强的自信心来完成任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自然会有很高的积极性,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任务和掌握知识,会使各个阶段的学生不断获得进步。
3.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差异化
为了贯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分层化教学,避免两极分化的情况出现,我在教学过程中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层教学,以此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水平较高学生的带领下,激励稍弱学生的斗志,使其更加努力地缩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每组内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和一位学困生,这样所有学生在原基础之上,又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训练,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在脑海中无法构建良好的几何图形,通过分组教学,立体感差的学生可能在中等学生那里学会了如何建模,而中等学生在优等生那里学会了解题方法,在这种分层理念的团队学习模式下,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意识,使得教学过程能够分中有合,合中有序,获得不错的教学成果。
4.根据学生反馈对于分层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
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能力情况有一个了解,并且根据学生的变化为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分层分类,并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搭配小组,这样才能为教学方法不断注入创新活力,也避免学生之间由于分层不合理所带来的学习问题,甚至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信息的及时更新和调整对于分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