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安全教育评价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8 10:29:5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安全教育评价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安全教育评价

篇(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校园安全教育是维护校园稳定与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目前,在学校管理方面,安全意识正在不断加强,但校园安全教育,计划性不强,层次性不高,还远没有达到校园安全教育的标准。所以,要想建立平安和谐校园,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意识,加强校园安全教育。

1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与面临的问题

学生安全教育是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 学生作为学校最重要的主体,是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安全教育也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树立学生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强化其法律意识、提高其自控自律能力,加强安全教育,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增强其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及心理问题矫正这样的安全教育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学生的安全教育目前还是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活动带来很多消极影响,社会环境复杂,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也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现在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一些学生道德观念弱化,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些都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一系列问题。

(2)开放性校园带来的安全隐患。多数学校正在不断扩大招生,校区也在不断扩大,为招生方便,很多校园已是半开放或全开放状态,社会各行各业进校服务。学校学生与社会人员接触频繁,使学校的人员结构日趋复杂,再加上学院安全保卫力量相对的不足,学校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安全问题。

(3)网络安全隐患影响巨大。随着网络的普及与不断进步发展,网络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这也就给学生安全教育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网络是学生认识社会,增长知识及交往交际的重要工具与手段;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一些道德败坏的人的别有用心与低级趣味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措施建议

2.1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1)交通安全教育。目前,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有关学生的交通事故频发。要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就要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交通法制观念,遏制交通事故发生。

(2)安全规章制度教育。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如有关宿舍、实验室、网络及消防、及校园治安管理制度等。提高学生安全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违反安全规章制度行为,对违章违纪的学生要进行公开严肃处理,以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

(3)心理安全教育。近些年来,在一些学校学生伤人、自杀、打架斗殴与偷盗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多数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所以,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对学生采取普遍教育与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人格全面的发展与完善。

(4)自我保护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学生往往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和内部的侵害,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卫能力十分重要。对学生要进行法律知识教育,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遇到不法侵害时,应大胆采取正当防卫来保护自己和他人。要教育学生应按照法律程序,依靠执法部门来处理,不能自以为是,要用智慧和头脑与不法分子作斗争。

2.2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建议

(1)从上到下,认真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想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就必须领导重视,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学校要本着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并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既要抓安全管理,又要抓安全教育,上到领导,下到广大政工干部及班主任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篇(2)

[中图分类号] R2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8(b)-0090-03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security experiment of Qinyu Burns Gel

YANG Qiaoli LIU Yan SHI Yuzhu WANG Xue YAO Hua WANG Linlin KANG Yutong HU Haijiao HUANG Hua

Institute of Meteria Medica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parate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Qinyu Burns Gel (QBG) an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Methods The raw material such as Astragali Radix, Phellodendri Amurensis Cortex, Radix Sanguisorbae were turned into solid by a serial of modern treatment technology-soak, percolate extraction, concentrated, and dried by vacuum. Meanwhile, Bletilla striata water extracts were concentrated. Borneol were dissolved into rthanol solution. Then, all of them were mixed with Glc, glycerin H-HPC and Natrium benzoicum, which were made QBG. The Security of QBG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neither of urgent toxicity, stimulary function, nor of allergy-inducing response. Guinea pig skin local irritation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nsitization rate of preparation of high dose group [1.5 g (crude drug)/g] was 10.0%, there were weak allergenic, the situation reversed after 24 h, erythema and edema disappeared. The sensitization rate of Qinyu Burns Gel [0.5 g(crude drug)/g] was 0.0%. Conclusion QBG is a newly externally-applied burns gel which can be used safely.

[Key words] Qinyu Burns Gel; Prepar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experiment

芩榆烧伤液为69220部队医院开发的用于治疗烧烫伤的制剂,此方具有止痛生肌、化瘀解毒、清热凉血等作用,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烧伤、烫伤。考虑到烧伤液中的60%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刺激性,长时间存放易挥发等问题,课题组对该制剂进行了改进,制备了芩榆烧伤凝胶。课题组前期药效学研究表明,芩榆烧伤凝胶对烫伤皮肤有促愈合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和抗菌作用,与原制剂芩榆烧伤液作用相当[1]。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为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本课题进行了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及皮肤过敏性试验,评价其皮肤用药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动物与试药

1.1 供试品

芩榆烧伤凝胶组:0.5 g(生药)/g,批号:20121013。芩榆烧伤凝胶高剂量组:1.5 g(生药)/g,由浸膏粉和蒸馏水临用前配制成稠膏。芩榆烧伤凝胶、芩榆烧伤高剂量和空白基质组用样品均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维吾尔药分析实验室提供。

1.2 试剂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黏度:300~600,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10904;黏度:800~1200,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110401),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湖州展望化学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10426),高取代羟丙基纤维素(H-HPC,黏度:75~150,批号:424851;黏度150~300,批号:55024,购自北京凤礼精求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湖州展望化学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10509),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购自北京凤礼精求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批号:G01757PTO),甘油(浙江遂昌惠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20415)、苯甲酸钠(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批号:Y-100330003);黄芩、关黄柏、地榆和白及等均购自新疆奇康哈博维药有限公司,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何江副研究员鉴定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2,4-二硝基氯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批号:2005 0323;无水乙醇,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090628。

1.3 动物

SD大鼠,体重180~220 g;健康豚鼠,体重280~320 g,雌雄各半,均由新疆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分别为:SCXK(新)2011-0001和SCXK(新)2011-0002。

2 方法与结果

2.1 药物组成及制备工艺

2.1.1 药物组成

黄芩100 g,关黄柏66.7 g,地榆66.7 g,白及16.7 g,冰片2 g。

2.1.2 制备工艺

以上五味,地榆粉碎成粗粉,用适量5%乙醇做溶剂,浸渍72 h后,加30倍量5%乙醇进行渗漉,流速为300 mL/(min・kg),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0.08 mPa,60℃)至相对密度为1.20~1.25(60℃)的清膏,真空干燥(0.08 mPa,60℃),粉碎,过160目,备用;黄芩和关黄柏粉碎成粗粉,用适量70%乙醇做溶剂,浸渍12 h后,加40倍量70%乙醇进行渗漉,流速为200 mL/(min・kg),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0.08 mPa,60℃)至相对密度为1.20~1.25(60℃)的清膏,真空干燥(0.08 mPa,60℃),粉碎,过160目,备用;白及粉碎成粗粉,加14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药材∶药液=1∶15(g/g),备用。将120 g H-HPC和1.8 g苯甲酸钠加入白及水提液中分散均匀,溶胀过夜;再将100 g甘油加入H-HPC凝胶基质中,搅拌均匀;再将上述地榆浸膏、黄芩、关黄柏浸膏,加入凝胶基质中,搅拌均匀;取冰片加适量乙醇使溶解,加入上述基质中,搅拌均匀,加注射用水至500 g,即得[2]。

2.1.3 用法

外用,涂抹于洁净创面,每日3~4次。

2.2 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2.2.1 试验分组

选用健康SD大鼠40只,体重180~220 g,雌雄各半,于给药前24 h剔去大鼠颈背部毛,每侧备皮面积6 cm×6 cm,依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基质组、芩榆烧伤凝胶完整皮肤组、芩榆烧伤凝胶破损皮肤组、芩榆烧伤凝胶高剂量完整皮肤组、芩榆烧伤凝胶高剂量破损皮肤组,每组8只。破损皮肤的制备采用无菌9号针在大鼠备皮区划“#”字,以渗血为度。

2.2.2 给药方法

制作破损皮肤模型当天各给药组均采用最大给药量开始涂抹给药,给药体积以均匀涂布备皮区为宜,约40 mg/cm2。每天给药4次,前3次给药后敷贴3 h后用温水除去受试物,末次给药后24 h用温水除去受试药[3]。

2.2.3 观察指标

去除受试物后肉眼观察并记录体重变化、饮食、外观、分泌物、排泄物、死亡情况及中毒反应(中毒反应的症状、严重程度、起始时间、持续时间、是否可逆)等。对濒死及死亡动物及时进行解剖,连续观察14 d。

2.2.4 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观察期内芩榆烧伤凝胶、芩榆烧伤凝胶高剂量组以及空白基质组外用时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的SD大鼠的动物活动行为无改变,饮食正常,毛发有光泽,眼及耳鼻无分泌物,排泄物正常,无死亡及中毒情况,与空白基质组比较,各给药组间动物体重增长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芩榆烧伤凝胶在大鼠皮肤外用无明显急性毒性。结果见表1、2。

表1 芩榆烧伤凝胶急性毒性实验期内各组动物一般情况

注:“-”表示正常

2.3 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

2.3.1 试验分组

取健康白色豚鼠20只,体重280~320 g,于实验前24 h,用动物电推剪剔去豚鼠颈背部毛(每侧3 cm×3 cm,无红斑、水肿及破损);脱毛后依性别、体重随机分两组,分别为芩榆烧伤凝胶完整皮肤组和芩榆烧伤凝胶破损皮肤组,每组10只,其中破损皮肤组动物在脱毛基础上,用消毒过的9号针在受试动物脱毛区左侧划“#”字,以渗血为度,制作破损皮肤模型。

2.3.2 给药方法

每组豚鼠左侧脱毛区为受试物区涂抹芩榆烧伤凝胶剂,右侧为对照区给予空白基质。受试动物左右脱毛区均给药40 mg/cm2,4次/d,每次给药后玻璃纸覆盖无刺激胶布固定4 h,后除去受试物并用温水洗净给药部位[4-5]。

2.3.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去除药物后1、24、48、72 h观察并记录用药部位有无红斑、水肿等情况。对每只豚鼠根据皮肤刺激性反应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计算平均分,根据皮肤刺激强度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2.3.4 结果

参照表3、4的皮肤刺激性反应和强度评分标准,通过肉眼观察豚鼠的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均无红斑、水肿以及充血的出现。去除药物后72 h观察未发现豚鼠有不正常行为,呼吸正常,饮食正常,且各组72 h内各个时间点刺激反应评分为0。提示芩榆烧伤凝胶对豚鼠完整及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见表5。

表3 皮肤刺激性反应评分标准

表4 皮肤刺激性强度评分标准

2.4 主动皮肤过敏性实验[6-7]

2.4.1 试验分组

取健康白色豚鼠40只,体重280~320 g,于实验前24 h,用动物电推剪剔去豚鼠颈背部毛(每侧3 cm×3 cm,无红斑、水肿及破损);脱毛后依性别、体重随机分4组,每组10只,分别为芩榆烧伤凝胶组、芩榆烧伤凝胶高剂量组、空白基质组、2,4-二硝基氯苯阳性对照组。

2.4.2 给药方法

2.4.2.1 致敏接触 将受试物均匀涂布于左侧受试区,约40 mg/cm2,给药后玻璃纸覆盖无刺激胶布固定6 h,第7天和第14天以同样方法各重复1次,阳性致敏组致敏浓度为1%的2,4-二硝基氯苯。

2.4.2.2 激发接触 于末次给受试物后14 d,将受试物均匀涂布与右侧受试区,约40 mg/cm2,给药后玻璃纸覆盖无刺激胶布固定6 h,阳性致敏组激发浓度为0.1%的2,4-二硝基氯苯。6 h去除受试物后,即刻观察。

2.4.3 观察指标及评分方法

去除药物后1、24、48、72 h再次观察皮肤过敏情况,按皮肤过敏反应评分标准给予评分,并记录各组各时间的平均分值,同时密切观察动物是否有哮喘、站立不稳或休克等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出现。通过皮肤致敏性评价标准计算致敏反应发生率。将出现皮肤红斑、水肿或全身过敏反应的动物例数(不论程度轻重)除以受试物总数计为致敏发生率。

2.4.4 试验结果

参照表6、7的皮肤过敏反应程度和评价标准,各组动物均未出现休克或死亡等严重全身过敏反应;芩榆烧伤凝胶组受试动物均未出现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芩榆凝胶高剂量组激发后1 h出现弱致敏反应,致敏度为10.0%,24 h时红斑及水肿过敏情况逆转;阳性对照组给药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及水肿,致敏率为100.0%。结果见表8。

表6 皮肤过敏反应程度的评分标准

表7 皮肤致敏性评价标准

表8 主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结果

3 讨论

芩榆烧伤液是多年临床应用的经验方,处方由黄芩、关黄柏、地榆、白及等中药组成,为69220部队医院开发的用于治疗烧烫伤的制剂,课题组将该方中药材采用30倍量60%乙醇,以7 mL/min流速经渗漉法提取后得到该制剂。此方具有止痛生肌、化瘀解毒、清热凉血等作用,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烧伤、烫伤。课题组前期安全性研究表明,芩榆烧伤液在大鼠完整或破损皮肤用药,在实验观察期内均未出现死亡,动物给药部位皮肤及全身也未出现其他与给药相关的急性毒性反应。芩榆烧伤液对豚鼠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芩榆烧伤液在实验观察期内对豚鼠皮肤外用给药未引起主动皮肤过敏反应。药效学研究表明,芩榆烧伤液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8-10]。

考虑到芩榆烧伤液中60%的醇可能会刺激烧烫伤患者创面皮肤、作用于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降低较快、长期存放不稳定等问题,芩榆烧伤凝胶在保持芩榆烧伤液处方不变前提下,运用现代制药技术,结合凝胶剂药物,与能形成大分子网络体系的辅料混合制成半流体制剂,该极性可较长时间与作用部位紧密黏附,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油腻感,通过改进后可能更有利于药物释放、吸收,稳定性可能也会有所改善等。

为更好地探讨用药的安全性,采用最大给药量法进行大鼠急性毒性试验,观察给药后14 d内大鼠的行为活动、饮食、用药部位皮肤以及体重增长率,与空白基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皮肤局部过敏性试验高剂量组(临床剂量3倍)激发后1 h出现弱致敏性,24 h后情况逆转,红斑及水肿现象消失。此外,本药物的皮肤刺激性试验研究均无异常,提示该制剂临床拟用剂量用于皮肤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胡海蛟,张莉,黄华,等.芩榆烧伤凝胶对烫伤的药效学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2):160-163.

[2] 康雨彤,贺金华,毛艳,等.芩榆烧伤凝胶制备工艺优选[J].医药导报,2013,32(8):1085-1088.

[3] 《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S].北京,2005.

[4]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9-162.

[5] 《中药、天然药物刺激性和溶血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中药、天然药物刺激性和溶血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S].北京,2005:12-15.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过敏反应)研究的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0-13.

[7] 周一平,陈奇有,陈四艳,等.咪喹莫特乳膏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4):432-435.

[8] 李维强,王云飞,苏庆,等.正交试验法优选芩榆烧伤液提取工艺研究[J].药学学报,2011,27(4):293-295.

篇(3)

同时我还要提醒同学们,年底期末我们容易受到侵害的不仅是来自校园之外,也许,一些严重的暴力源就在校园之内,每年的年底或期末时间,发生在各个校园内的各种暴力侵害案件屡见不鲜。临近期末,一些有暴力倾向的学生,以为打了架就放假,学校抓不到我,抱着侥幸心理,所以就将暴力伤害加在自己同学身上;一些学生以为,一个学期来与其他人的矛盾总要有一个了结,这了结的最后时机就在期末了,机不可失,于是就纠集所谓哥们兄弟寻仇打人;一些学生平时好逸恶劳,花钱如水,亏空欠债,急于还债,只好铤而走险,偷窃公私财物、勒索敲诈弱小同学;更有极少数不良学生,与社会不法人员里外勾结,利用学生胆小或怕报复的心理,公然进入校园实施抢劫、勒索、打人、偷窃车辆等。因此,我在这里警告个别有以上不法或重大违纪行为动机的学生,必须认清形势,抑制住自己的不正常、不健康的念头,不要成为校园暴力的做蛹者,最后为人所不齿。在此,必须明确告诉你们,任何的不法行为都必将受到严厉的惩处,学校是有力量、也有决心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的。

那么,对于广大同学,我们又如何远离不法伤害呢?遇到伤害又该怎么做呢?在这里我提几点建议:一是同学们要有正义之心,不以“恶小而不见”,人人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的一身正气,在加强自身防范的同时,不要被歪风邪气吓倒,要敢于与不法侵害做斗争,遇到同学受到伤害时要以适当的方式报警或报告学校、老师,如果我们众志成城,是没有什么可以伤害我们的。二是同学们要有仁爱之心,团结友爱是学生的基本守则和规范,如果人人相互关爱,珍惜同学情谊,乐乐融融,也就没有了暴力的温床;三是同学们要有宽容之心,以诚待人,宽以待人,能宽容他人的过失和错误,不以恶小而为之,那么,我们的心灵就充满了阳光;四是万一自己遇到侵害,要立刻报告学校和老师,或以适当的方式求助于同学和群众,在脱险后立即向学校或公安机关报案,不给不法犯罪分子以再次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机会,切记:任何的软弱只会给自身造成更大的伤害。

在寒假期间,学校要求同学们务必做到:

1、注意交通安全。春节期间车流量大,街道、道路拥挤,因此学生在假期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骑车、文明走路,不乘坐“三无”车辆和超载车辆,严禁骑摩托车。回家时尽量不做三轮车。再次提醒:放假回家时请远离学校门口乘坐车。

2、强化自我管理,不看不健康的电影、录像、书刊;不进“三厅二室”,注意网络安全,文明上网,不要网友,更不要去外地与网友见面或把网友带回,以防不测。

3、遵纪守法,不打架斗殴,不偷窃,不赌博,不参加迷信活动,不涉毒、涉黄等。共同维护社会、家庭的安定和良好秩序,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4、在假期外出时要征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并向家长或监护人告本_文_来_源_于_贵-州.学,习;网知去向,注意交通、人身、财产等方面的安全;不得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到别人家里过夜,不要与社会闲杂人员以及陌生人交往,防止上当受骗。

5、注意用电、用火、用汽等安全,防止火灾、触电、煤气中毒等事故的发生。不玩烟花爆竹等危险物品。

6、注意饮食卫生。杜绝各种不良嗜好,做到不抽烟,不喝酒。珍爱生命,拒绝。

7、要讲社会公德,讲文明礼仪,在家要孝敬父母长辈,多为父母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多向父母献上一份亲情爱意,学会感恩父母。

篇(4)

科学评价、合理规划、实施涉路工程项目,对规范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和行政许可管理,为公众出行安全提供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的安全评价技术进行研究。

1 涉路工程对公路安全影响

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多易破坏主路路面排水系统,接入道路与公路交叉接坡处易形成跳车,出现路面破损、结构破坏,影响主路使用寿命。同时交叉路口接入使得交通冲突点增多,影响主路交通通行能力,诱发交通事故[1]。

2 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

2.1 设计方案评价

2.1.1 间距

平面交叉的间距应根据其对行车交通安全、通行能力、交通延误等的影响确定。为保障公路通行的安全、快速、便捷与安全,应避免公路过快街道化、市场化,减少视线障碍,提高公路运输效率,平行与接入式涉路工程的平面交叉间距应尽量拉大。

2.1.2 视距

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出入口必须保证视距良好,在接入道路与主路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区内不得存在任何有碍通视的物体。因此应修剪灌木、清除有碍通视的构筑物。

2.1.3 平纵线形

平纵线形主要是为了保证视距和排水,接入道路应满足以下要求:道口与公路的交叉不得小于45°,道口标高应小于路面设计标高,与公路边缘过渡段纵坡一般不大于3%,开口转角应满足技术规范要求;道口设置应当保持公路路面、边沟、截水沟的排水顺畅,侵占公路边沟的应当设置盖板或管涵;相交公路共有部分应调顺接坡,达到横坡适度,以保证排水顺畅。

2.2 施工方案评价

2.2.1 施工

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接时,其间应设置至少3m长的过渡段。过渡段的路面采用两种路面呈阶梯状叠合布置。混凝土面层毗邻该接缝的1~2条横向接缝应设置胀缝。[2]

2.2.2 施工管理措施

涉路工程的施工和维护作业应按照国家和交通行业有关要求进行交通组织,尽量减少涉路工程作业对交通流和交通安全的不利影响。

2.3 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2.3.1 施工期间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在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施工期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增设道口处设置施工作业区[3]。

2.3.2 正常运营期间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接入主路时,应根据主路的等级、交通量及运行速度等因素和接入道路交通量确定交通管理方式。

2.4 应急救援预案评价

施工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应按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检查应急预案设施、设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的准备情况,施工期间是否将应急预案落到实处。

3 应用案例分析

徐州市市级机关加油站为方便周边政府机关、居民以及104 国道过往车辆的近距离加油,拟将进、出两条引道接入104国道左侧硬路肩。

3.1 设计符合性评价

(1)徐州市市级机关加油紧邻104国道,距离下游规划交叉口(104国道与峨眉路交叉口)大于200m,距离上游交叉口(104国道与太行路交叉口)大于150m,符合规范要求。(2)徐州市市级机关加油站出入口分开设置,出入口引道宽度10m,与104国道搭接处宽度均为25m,外侧转弯半径9m,引道坡度5‰,路面结构采用水泥混凝土,均符合规范要求。(3)104国道场区段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加油站出入口引道为水泥混凝土,二者在进行搭接时应遵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有关规程规范。(4)现状出入口引道之间绿化带内种植的是高大乔木,为保证安全视距和绿化带内种植树木的规整及美观,将出口引道至入口引道之间宽度为4.5m的区域改种,改种灌木的高度不得大于1m。

3.2 施工方案评价

(1)加油站出入口引道路面施工应严格按照现行的有关规程规范中所规定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查验收标准进行施工,各种路用材料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出入口引道与104国道搭接处要严格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相应的条款进行。(2)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质量手册以及质量检测标准进行施工,要按照图纸施工,认真执行施工规范。设置专职的质量检查员,积极的接受监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3 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3.3.1 施工期间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为保证施工路段的交通顺畅,不发生堵车及交通安全事故,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在增设道口处用彩旗进行围拉并用水马进行围挡。

3.3.2 正常运营期间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在徐州市市级机关加油站出入口引道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应申请公路管理机构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设置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以确保104国道的交通安全和出入徐州市市级机关加油站车辆的安全。

3.4 应急救援预案评价

(1)应急救援预案符合《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要求,在施工期间应将应急救援预案落到实处。(2)要经常检查应急预案设施、设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的准备情况,提高防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综合评价,应急救援预案基本可行。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U4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国内外交通安全现状

1.1国外交通安全状况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根据统计显示,从汽车问世后的100多年内,全球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逐年增多,截止2009年都有累计死亡人数3500万人。 下表1-1是08年5个发达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表1-1

分项

国家

人口/千

机动车数量/千辆

交通事故10万人口死亡率

美国

301922

255680

13.6

葡萄牙

20300

8900

8.3

德国

82450

63306

6.0

法国

60880

45396

7.4

加拿大

32976

22102

8.7

1.2国内交通安全状况

据调查,近年来,我国每年因道路交通安全死亡的人数与日俱增,1986年超过了5万人,2000年增加到了9万人,2001年就超过了10万人。这种增长速度,是国内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那是生命的消逝,对此,我们更是要做好高速公路的安全系统措施。

1.3建立安全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交通安全问题如此严峻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交通系统的“人、车、路、环境”的动态系统中的这四个因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分,是呈动态发展变化的。因此,要将各方面都调动起来就必须建立一个能对交通安全状况实行长期而有效的评价体系。同时用科学的方法,对交通事故的增长原因进行合理诊断,发现对交通事故影响最大的原因,对相关工作进行加强,实现交通安全的整体目标。

2山区高速公路事故特点及危害性

没有了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干扰,山区高速公路路面变得更加宽阔,标志也显得更加醒目,标线也是更加分明,并且是全线封闭,形成了车速快、车流量大两大特点。在我国,山区高速公路车流量跟国外没有太大差别,甚至比许多国家更低,但据我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调查,仅仅在1998年发生的交通事故就达到了10574起,受伤人数达到4034人,死亡人数达1487人,也就是说,每一百例事故发生的概率是普通公路的4倍还要多。

2.1事故发生的时间特点

从报纸、电视、广播里我们随时都能听到、看到甚至遇到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此,我们从事故发生的时间上来看,多数的事故发生的时间在下午以及晚上,这多由于夜间酒醉驾车引起。而另一个引起事故频发的原因则是天气问题,雨雪天气车子打滑,容易引起交通问题。

2.2事故发生的路段特点

第一,道路路面性能

路面破损程度、抗滑性能等都对交通安全有影响。最重要的因素要属路面抗滑性能。公路的路面摩擦系数是影响车辆制动性能和行驶的最直接因素。湿润路面发生事故数量是干燥路面的两倍,结冰时比干燥路面大7倍,降雪时比干燥路面大5倍。下图2-1是某国家路面在各个条件下的摩擦系数。

(图2-1)

注:测定条件:轮胎:冬季路面调查用的标准轮胎:轮胎尺寸:165/80R23;轮胎气压:186.3kPa;接地荷载:3.9kN

第二,道路环境因素

道路环境因素一共包括了4点,分别有路侧固定物、路侧安全设施设置、自然条件中的道路状况以及沿线景观。根据对我国某一山区的高速公路事故种类统计,路侧事故的比例达到23%,其中包含护栏、边沟事故以及撞路侧固定物。

第三,车辆事故方面

从下面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来车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比例,那么我们就该针对这些原因,进行改进,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比例。

第四,事故形态特点

①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发生几率大于普通公路。

②在所有事故类型中,比例最大的为追尾碰撞事故。

③导致重大及特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违章超速行驶行为。

④疲劳驾驶导致了恶性事故的经常发生。

⑤新驾驶员在交通事故中占比例较大。

⑥恶劣的天气成为交通事故又一大诱因。

⑦高速公路隧道内外以及出入口处是交通事故频发地段。

⑧采取措施以及对意外事件的处置不当引起的交通事故占比较大。

⑨因机动车的机械故障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显著增加。

2.3对高速公路安全进行评价

从上面我们已经看出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多,但总结一点,除开客观因素导致的事故,人为因素是也占了一大部分的比例,所以,安全体系再完善,如果没有大家一起遵守法规,事故的发生同样难以阻止。我们要从以上的分析中得来切实的安全措施进行实施,“纸上谈兵终觉浅”,要想做好安全措施,除了在事故发生后汲取经验,吸取教训,大家更应该制定好完善的制度,做好安全宣传工作。其次,对于高速公路安全评价的前提是设计符合性评价,因为任何一条公路只有符合设计规范原则才能够进行施工,才会是合格的工程。另外,还要注意路基路面的设计,路基路面的设计符合性评价内容则是包括路基填料和压实度评价、路面排水评价等,这些设计符合了规范性,才能够保障安全。最后,设计速度和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它是对同一路段的设计速度和运行速度的差值进行的评价。许多的实践数据和相关经验证明,当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差值大于20km/h时,该路段的交通事故将会增加两到三倍。

3对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进行安全评价的重大意义

经过国内外的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实践证明,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定期进行综合及客观地评价分析全国亦或是特定地区的交通安全水平,科学并准确地探索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探究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是加大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以及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手段。一个科学的高速公路安全评价体系必须既要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以后的发展方向做引导,同时还应该体现出交通安全和管理监督的情况以及趋势,还要能评析出同时期中不同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的区别所在。与此同时,可根据评价体系,充分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及数学原理还有统计学等相关工具,重点分析交通安全出现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根据问题找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4结语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是在金字塔的底部,生理需求是人为之生存的基础,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安全对于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在千万种事故中,交通事故却是尤其严重,让人不得不重视,因此,这就更加突出了安全评价的重要性,只有保证了人身的安全,我们才能要求的更多。所以,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是提高交通安全降低事故率的有效办法,我们要竭力做到提高交通的安全性,以此避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 张国生,王培林.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与交通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10(10):206-207.

篇(6)

对于重点设防类的建筑工程(如公路建筑中的客运站、交通枢纽中心等),在地震灾害下必须确保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避免大量人员的伤亡。目前各地对需重点设防的建筑开展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努力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建筑达到重点设防标准,而对通过维修加固可以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房屋,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改造。在上述背景和前提下,本文对某交通客运服务区的房屋作了细致的抗震鉴定和安全评价工作。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4层框架结构,总长约74.3m,总宽15.1m,层高3.6m,房屋总高度为14.4m,屋面为不上人坡屋面,房屋建筑平面如图1所示。该楼于2003年建造,柱下独立基础,楼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填充墙厚度220mm,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该楼为重点设防乙类建筑[1], B类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为50年。

2现场检测及材料性能

根据现场调查,现有结构体系布置,结构构件尺寸与原设计基本一致。整体外观良好;墙、梁、柱和节点等构件基本完好;只是存在极个别的后期改造现象。故对该楼进行了详细的现场检测和材性实验,包括整体外观的宏观检查、结构体系的确定复核等,具体如下:

⑴外观和内在质量

①混凝土梁柱及其节点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

②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

③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和歪扭。建筑变形测量结果表明,房屋整体倾斜不大,测点倾斜率未超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规定的限值4‰。

④部分墙体和楼板存在渗漏现象,见图2。

⑤根据《标准》[1]规定, 6度时及建造于对抗震有利地段的建筑,可不进行场地对建筑影响的抗震鉴定。

⑥根据《标准》[1]规定,6度时各类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⑵材料强度检测

经检测建筑填充墙为220mm厚烧结粘土砖;梁柱纵筋为Ⅱ级钢(fy=300N/mm2),梁柱箍筋为Ⅰ级钢(fy=210N/mm2);其余材料强度见表1。

表1 材料强度

3 抗震鉴定

⑴第一级抗震鉴定[3]

由于建筑原设防分类为丙类,现设防分类为乙类,抗震等级应提高一度核查,所以经过实测数据的详细比较发现:

①该建筑梁、柱箍筋的最小直径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梁端箍筋实际加密区的最小直径为φ6<φ8,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直径为φ6<φ8,不满足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要求。

②该楼框架抗震等级为3级,柱加密区的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0.4%,但经比较部分柱的体积配箍率不满足抗震要求,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所以综上该楼不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

⑵第二级抗震鉴定

本工程采用PKPM软件SATWE部分进行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具体为:

①周期和层间位移角

房屋模型的前6阶振型计算周期列于表2。地震荷载作用下X向和Y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1841和1/1420,满足规范要求。

②梁柱实际承载能力

数据表明:各层柱轴压比均满足规范要求;各层梁、柱主筋满足计算要求;底层柱箍筋配置均不满足计算要求(见表3),其余各层也有部分柱的箍筋配置不满足要求,主要部位为角柱、楼梯及卫生间两侧;部分梁的箍筋配置不满足计算要求,主要部位为楼梯及卫生间两侧。

表2结构模型计算周期

⑶抗震鉴定结论

该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建筑原设防分类为丙类,现设防分类为乙类,抗震等级应提高一度核查,所以该建筑梁、柱箍筋的最小直径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部分柱的体积配箍率不满足抗震要求,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该该建筑不满足B类建筑抗震鉴定要求。

4 建议加固方案

该楼经两级抗震鉴定,判定为不满足现行抗震要求,故需对该工程进行及时加固,以满足该楼的后续使用要求和安全使用功能;依据《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5],并结合实际使用和施工便利,提出以下加固建议:

⑴对部分不满足箍筋要求的框架柱、梁,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套或粘贴钢板、粘贴碳纤维布、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等方法进行加固;

篇(7)

0引 言

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连接的枢纽和控制出入的重要交通设施,在路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取代了平面交叉口的信号管理,基本消除平面路口的冲突点,大大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然而要在有限的区域空间内完成各方面的交通转换,就加剧了其运行方向的复杂性;同时互通式立交的技术指标往往较低,当几个低限指标组合不当时,所构成的运行条件更为复杂。这些复杂因素导致互通式立交成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地。基于此,提高互通式立交的安全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互通式立交评价准则较多,不同的指标对其安全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层次分析法是处理这类综合评价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对互通式立交进行安全性评价。

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公正性、实用性等原则,从匝道形式、线形及横断面组成、变速车道种类及长度、视距等方面对互通式立交进行安全性评价,建立层次结构的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对交通事故的影响[1]。

1.1匝道形式

匝道的基本形式分为右转和左转。其中右转匝道通常采用直接右出的连接方式。在受地形地物的限制时,也采用左出右进的或左出左进的形式,但对行车安全极为不利,应尽量避免。左转匝道形式较多,常用直接式、半直接式和环道,在确定其类型时应考虑其行车安全性。

1.2匝道线形

在影响立交安全的因素中,线形的设计是关键。匝道各组成部分的行车状态不同,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及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类型也不相同。根据汽车在匝道上的行驶特性,其分流前、后均为变速行驶状态。图1是其速度变化示意图。其中a表示v1―v2为减加速行驶过程,满足这种行驶状态的匝道平面线形比较理想的是在v1―v2区段设置非对称曲率变化率连续的平面线形,比较接近的平面线形是在v1―v2区段采用单曲线、凸形曲线、卵形曲线等。b表示v1―v2为常见的匀速或减速行驶过程,当匝道平面线形在反向曲线或同向曲线之间是由直线或曲线连接时就能满足这种行驶状态。当匝道纵坡为陡坡且上坡时,曲线间也可以采用较长的直线。c表示v1―v2为加减速行驶过程,由于汽车在匝道上过早加速,容易在入口附近造成减速不及而引起交通事故,应尽量避免在反向曲线或同向曲线之间用长直线或大半径平曲线连接。

图1 匝道中汽车行驶速度变化示意图

1.3匝道横断面组成

匝道横断面组成有3种形式。单向单车道是匝道中最常用的。在困难条件下,采用单向双车道横断面形式,应设置简易分隔设施或施划双黄线。对向分离双车道设置了中间分隔带,保证双向行驶车辆安全。

1.4变速车道种类

变速车道有平行式和直接式,这两种方式各分为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2]。一般情况下,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当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加、减速车道均采用直接式。当主线交通量很小,所需加速车道很短时,可采用直接式。当主线用较小的尖锐曲线时,应用平行式变速车道。

1.5变速车道长度

变速车道长度为加(减)速车道与渐变段长度之和。变速车道的选用,除了应符合规范规定的最小长度之外,还应该结合正线和匝道的计算,以行车速度、交通量以及大型车所占的比例对其长度进行验算,按实际情况确定其合理长度。

1.6视距

视距问题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研究表明,8%~10%的交通事故与视距不足有关[3],并且在视距不足段事故率远高于其他路段。经太旧高速公路立交调查,视距与交通事故率的关系见表1。

2层次单排序

2.1构造判断矩阵

对准则层的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形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一般形式如表2所示。

2.2计算各层次上各因素的相对权重

根据判断矩阵和方根法,可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从而判别出影响度较大的因素。利用下式计算相对权重值:

2.3计算一致性指标

为保证权重合理,通常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观察其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应修改判断矩阵,直到满足一致性要求为止。计算公式如下:

(4)

式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为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R为常数,随着n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数据见表4。

当I

3评价结果计算

依据指标值本身并不能做出评价,特别是在一个包含多项评价指标的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取值范围各不相同。为了得到一个恰当的综合评价结果,需要将各项指标值化为取值范围相同的指数。本评价系统选择的指数取值范围为[0,100]。需对每个指标都进行分级,共分为5级,最优的为一级,次优的为二级,以此类推。每级对应一定的指标值范围和一定的指数范围,图2中的指数分级值构成了各级的范围上下界[5]。

图2 指标分级值和指数分级值

通过调查获得某一立交设计的各项指标值以后,依据各项指标的分级标定,将指标值换算为相应指数,利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得到总分。计算公式如下:

(5)

其中: 为各单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用前述层次分析法确定; 为各单项评价指标的指数值。

可以用U值对照表5来确定互通立交设计的安全性水平。

改善

4结语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互通式立交设计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依据各个指标的分级标定,将指标值换算为相应的指数值,再利用线性加权求和,得到了互通立交安全性评价的结果。并将评价结果分5个等级来反映不同的立交设计方面安全性水平,以期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互通式立交安全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陆化普.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 孙家驷.道路设计资料集―交叉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 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篇(8)

引言

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并明确指出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其中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保质保量、及时持续、稳定可靠、经济合理地获取所需的自然资源及资源性产品的状态或能力。(姚予龙,2002;汪云甲,2003;沈镭,2004;胡小平,2005;谷树忠,200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2014)提出了“资源安全”的概念内涵、分类标准、基本特征、资源观念、影响因素、保障措施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对“资源安全”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陈毓川,2002;吴文盛,2002;张大超2003;孙永波,2005;邓光君,2006;马伟东,2008;代涛2009;乐毅,2009;冯进程,2010;田慧敏,2010;李铭,2010;贺庆平,2011;刘道信,2011;王宇,2013;张佳东,2013;姚建2014)的单一领域,只有(王礼茂,2002)对“资源安全”进行评估,将指标体系分为资源、政治、经济、运输、军事五个方面。纵观所有研究发现,“资源安全”和“矿产资源安全”评价的实证研究都是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的,而立足国内、立足现有自身发展也是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本文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思考资源安全问题,以国内区域发展为资源承载依托,梳理我国区域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构建评价体系,对提高国内区域资源安全决策的科学性,合理高效使用国内资源,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状况的持续改善具有现实意义。

一、“资源安全”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本文界定的“资源安全”概念

本文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4)对“资源安全”的解读为研究的指导思想,结合国内区域资源安全的研究范围,提出本文资源安全的定义,指的是国家区域内保质保量、及时持续、稳定可靠、经济合理地获取所需的矿产资源的状态或能力。研究对象是区域资源安全大系统下的矿产资源安全子系统、经济资源安全子系统、社会资源安全子系统、生态环境资源安全子系统、技术资源安全子系统,其中矿产资源安全是研究的出发点。

(二)资源安全状态的基本要素

资源安全状态包括数量、质量、结构、均衡、经济五个方面的基本要素:(1)数量。包括总量的充裕和人均量的充裕,后者较之前者更具意义。(2)质量。资源质量越高,开发成本越低,利用效率越高,则资源的安全程度越高。(3)结构。包括资源结构多样性和资源供给渠道的多样性。资源结构多样性指一国或一个地区自身具有多样性结构的资源赋存;资源供给渠道的多样性是提高资源供给稳定性的重要手段。(4)均衡。包括地区均衡与人群均衡。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增加了资源供给的时间和成本,是导致资源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人群阶层的存在,导致获取资源的经济能力(支付能力)上的差异,也是影响资源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5)经济。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从市场上以较小经济代价获取所需资源的能力或状态。

(三)本文“资源安全”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

本文“资源安全”的研究视角是资源系统观。资源系统观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建立资源系统自身的动态平衡;二是使资源内各子系统之间功能耦合,建立良性互馈机制。因此,本文强调各子系统间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是区域内资源安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建立系统和系统内的协调发展来增强抗衡风险的能力。

“资源安全”的研究目的是人与资源的和谐统一。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人为本的宗旨要考虑两个层次,既要突出人均资源数量、质量的安全,又要关注资源在各群体、各代人之间的公平分配,特别强调保障最低收入阶层、社会弱势人群和后代人的资源权益。因此,本文在指标体系构建中强调人均资源的使用和分配,以及引入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资源安全的矿产资源安全、经济资源安全、社会资源安全、生态环境资源安全、技术资源安全子系统,也可以称为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各子系统的共同联动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处于动态变化中的资源安全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应该达到各自的安全状态,同时通过各系统间的功能耦合,实现资源安全大系统的安全状态。

1.矿产资源安全子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矿产资源安全是资源安全评价的出发点,其他子系统的安全性是围绕矿产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而建立的,是矿产资源安全的支撑和保障体系。本文根据资源安全状态的基本要素,将矿产资源安全子系统分为资源禀赋、资源开发、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三个主题层。矿产资源禀赋决定了矿产资源的供给量,矿产资源开发体现资源供给量的未来潜在价值,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少资源开采和资源使用中的浪费。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资源开发和资源节约利用的战略;资源开发水平、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程度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供给量;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又促进了资源开发水平。

2.经济资源安全子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以生态破坏和资源过度使用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结构和地区的不均衡,会阻碍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根据资源丰裕地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资源诅咒”传导机制,本文认为避免对资源的过度依赖造成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要考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明晰矿业产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产业间关联程度、协调程度的提高,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条件;明晰矿业产权有利于矿业经济的稳定发展,避免短期效应。经济资源安全子系统包括规模与效益、经济结构、矿业市场、生产与消费四个主题层,主题层指标两两协调发展促进经济资源安全子系统。

3.社会资源安全子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社会资源安全子系统分为社会进步和政策支持两个主题层,政策支持带来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又促进了体制、机制的完善。其中,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社会资源安全系统的决定因素,也是贯穿整个资源安全系统始终的关键因素,渗透到资源安全系统的方方面面,包括资源地区的规划、鼓励循环经济、资源节约与利用、开发非传统矿产资源、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人力资本和技术研发的投入、环保理念的推广等,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有效实施是资源安全发挥整体协调性的有力保障。

4.生态环境资源安全子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生态环境资源安全子系统分为环境容量、“三废”排放和利用、政策支持三个主题层。环境容量是矿产资源安全的必要条件,“三废”的排放和利用改变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水平也影响“三废”的排放和利用,而相关政策支持是两者联系的纽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生态环境资源安全。其中,环境容量考虑了人口、水资源、空气质量、土地资源等关键因素;政策支持包括了环境治理和循环经济的政府资金投入情况和环保理念的推广。

5.技术资源安全子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技术资源安全子系统分为教育程度、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三个主题层,两两互相作用组成了技术资源安全。教育程度既强调人均受教育水平,又强调高层次学历的大学生数量,兼顾了总体和个体水平;技术水平突出了科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创新能力体现了成果的申报和转化。并且将相关的政策支持能力融入了指标体系,包括教育经费、R&D经费投入比重和技术研发、应用的鼓励政策。

二、区域资源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区域资源安全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分三个步骤,首先对资源安全的内涵、资源安全状态的要素、资源安全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进行理论分析,梳理资源安全性结构中各子系统对安全的因果关系,找出影响资源安全的关键因素;再对相关期刊论文进行频度统计,选取使用频度较高的指标,并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协调性、层次性、统一性、通用性的原则,初步构建资源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在此基础上,向有关专家咨询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相应调整,构建了区域资源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构成

区域资源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层次构成,分别为目标层、准则层、主题层、指标层。其中,目标层是区域资源安全;准则层分为5个,分别为矿产资源安全、经济资源安全、社会资源安全、生态环境资源安全、技术资源安全;主题层共17个;指标层则由57个指标构成(见下页表)。

三、区域资源安全体系协调发展度测定

基于资源系统观的研究视角,为了对资源安全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完善资源安全性评价体系,本文根据赫尔曼・哈肯的协同理论和协调度模型的研究框架,将协调发展度的测定引入资源安全的各子系统协调性评价,丰富了资源安全评价体系。

(一)区域协调发展度的内涵

协调发展度是指系统之间或系统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和谐一致的程度,协调发展度是不断变化的,本文研究的是区域某一时刻的协调发展度。

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内容,即区域的协调和在区域协调基础上的发展。顾培亮(1998)提出,区域协调是指系统协调,目的是为了减少系统运行的负效应,同时提高系统的整体输出功能和协同效应。张敦福等(2001)提出,区域发展是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社会的共同进步。因此,本文区域协调发展是对区域协调和区域发展的综合分析,采用区域协调发展度来定量测算。

(二)子系统间协调发展度的测算

子系统间协调发展度的测算分三个步骤,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各子系统发展度,用德尔菲法确定各子系统的权重,从而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区域综合发展度;然后根据距离协调度模型,确定理想协调状态,计算区域协调度;最后用非线性加权法计算区域协调发展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发展度测算。子系统发展度:Ai=wijxij (1)

其中:wij=,λij是根据因子分析法计算的特征值,同时根据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确定主因子数j,xij为第i个子系统的第j个主因子的得分值。

区域发展度: V=αiAi (2)

其中:αi为各子系统的权重,且满足αi=1

2.协调度测算。区域协调度:W=()k (3)

其中:k为调节系数,S=

si为各评价变量的实际值与理想值的最大可能距离。

3.协调发展度测算。区域协调发展度:D= (4)

协调发展度 D 的取值范围是介于0到1之间的,越接近于1,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作用越好,反之越接近于0,子系统之间越不协调发展。

结论

本文以资源系统观和协同发展理论为依据,基于资源系统观的视角,以我国区域为研究范围,根据因素分析法构建了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可以结合不同区域的具体特点进行调增(减),以更好地满足所在地的资源安全构成。资源安全评价体系引入了区域子系统间的发展协调度测定,丰富了资源安全评价体系的评估框架,为提高资源安全系统和各子系统协调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Asia Pacific Energy Research Centre(APERC).A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in the 21st century:Institute of energy economics,

Japan[EB/OL].http://ieej.or.jp/aperc,2007-08-27.

[2] Auty R M.Natural resources,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the resource curse[J].Ecological Economics,2007,(4):627-634.

[3] 陈毓川.建立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安全供应体系[J].国土资源,2002,(5):5-7.

[4] 谷树忠,姚予龙.国家资源安全及其系统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6):142-148.

[5] 胡小平.矿产资源供应安全评价[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7):6-8.

[6] 沙景华,崔彬,佘延双,等.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7] 沈镭,何贤杰,张新安.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5):6-12.

[8] 孙永波,汪云甲.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J].中国矿业,2005,(4):36-37.

[9] 汪云甲.论我国矿产资源安全问题[J].科技导报,2003,(2):58-61.

[10] 王礼茂.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与评估指标[J].自然资源学报,2002,(4):401-407.

[11] 姚予龙,谷树忠.资源安全机理及其经济学解释[J].资源科学,2002,(5):46-50.

[12] 王晶,沙景华,周进生,等.霍邱矿业经济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4,(9):1-5.

[13] 俞D,沙景华,周进生.安徽省矿业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力实证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4,(4):1-6.

[14] 周进生,潘习平,吴青,等.矿业经济区发展建设情况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矿业,2014,(8):67-70.

[15] 吴青,周进生,潘习平,等.矿业经济区发展阶段划分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14,(9):50-52.

[16] 孙鹏,雷涯邻.基于因子分析的国际石油合作潜力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197-201.

[17] 朱晶,付爱华.国内外生态安全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78-279.

[18] 赵长城,王洲洋.基于主成分与BP神经网络的中国能源安全预警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1):241-242.

[19] 陈孝俊.美国石油安全战略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11-213.

[20] 陈江波,汤杰.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的防范与调控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8):62-63.

[21] 乔丽,白中科.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金属矿山,2009,(11):113-118.

Study on regional resource security index system of resource system view perspective

WU Qing1,2,SHA Jing-hua2

(1.Research Center of Geosciences Development,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China;

篇(9)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现状

在当前新常态经济背景下,随着食品国际贸易日益增加,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重新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之中。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管控力度关系着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贸易中的竞争力和形象。然而,近几年国内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比如,瘦肉精、劣质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等,让民众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产生了信任危机。

基于当前这种严峻的情况,国家政府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纳入到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层面。目前,本地的几所院校相继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锦州医科大学在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领域,包括专业定位、教学体系设置、人才评估体系搭建、创业渠道改革等层面,均始终坚持以培养业内拔尖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根据本校的学科背景来设置。但大多数学校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比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无论是思想观念认识,还是课程教材内容本身,往往过于偏重食品产品的检验分析和质量控制,而忽略掉了对食品的安全控制,包括食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以及相应的预防管理工作,使培养的人才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应用

(一)培养模式探索

第一,转变专业育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专业重新定位,确立培养目标。关于食品质量与安全,该专业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研究学科,尤其是在安全卫生质量管理层面,是整个学科的重要构成内容,它将预防医学和食品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清楚地认识到整个专业体系内部各要素的关联性,才可以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控制,确保与实现食品卫生安全质量管理的既定目标。总之,食品质量与安全要得以保证,必须全面依靠一套成熟的食品生产系统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产品生产、安全防范、卫生管理、质量控制等。

第二,强化和健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在这一环节,应当以对课程专业知识及其结构的优化为主,根据本校学科研究现状并结合着市场发展实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专业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并完善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在课程体系的优化上,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可以开展开放的、面向社会的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策略,以强化典型案例为主线,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的局面,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开展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它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而且在提升基础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强化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何为“意识”?将能力传授转变为一种能力感悟,让每一位学生独立去了解、认知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创新创业获得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R、技能。例如,学校与企业建立双向互赢的合作机制,构建实训基地,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课程设置

结合学校实际来进行概括。为了适应时展的大趋势,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和内容设置上,首先对必修主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其确立为该专业学科的核心课程。因为该课程内容不仅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技能,具有超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必须要求专业内的学生完成规定的学分。除此之外,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性,包括一些综合实验课程,例如,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将这3门课程确立为重点实验课程,并对其予以细化,根据市场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现状,调整为3个专业方向。每一课程、每一环节都有相匹配的实践实训项目。

在专业人才的具体培养方案设计上,学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有18门课程均开设了相对应的实验课程,其中综合性实验课程有2项,基础实验课程4项,应用设计类的实验课程为8项,主干实验课程有4项。

(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紧急下发施行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性文件,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到国家教育战略规划体系框架内。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超过了750万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与此同时,部分专业人才缺口却越来越大,并且许多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非常不合理,食品质量与安全这一专业领域的人才结构就非常不合理。因此,开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势在必行。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全面性原则。高校领导及专业教师,应当清楚地认清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这是作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系统性工程。因此,必须面向专业全体学生实施差异化、层次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融入到专业人才的全过程当中。

第二,发展性原则。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开展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它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在提升基础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强化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传授,应当将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创新创业实践当中,将创新发展的思想理念融入到教育质量评价内容中。

第三,专业的特色性。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学科特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也一样,对于开设该专业课程的高等院校,应当以引导学生根据专业特长来进行改革,构建“嵌入型”的创新创业施教模式。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层面,需要从4个层面切入:教育资源投入评价指标;师资教育团队投入评价指标;运行机制评价指标;成果产出评价指标。任何一次制度变革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对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也不例外。与传统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模式相对比,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下的专业课程教学,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大,比如要求学校建立实验室、实践实训基地、创业项目平台等。为了保证各项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实效性,可以有针对性、策略性地建立一套主体多元、方法多样、常态监测的质量评价系统,并强化与之相对应的质量评价运行机制。比如,在高校理事会下方,设立专门的行政部门,包括学生处、各院系主管、教务处以及就业指导中心在内,均受其统一管理,并负责筹划相关的创新创业发展项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主要负责对教育质量信息的收集,并实时做好信息反馈等工作,将最新的信息、动态面向全院师生、全社会公众公开。

四、结语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健康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它是一门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在不同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与之相对应的行业创业从业人才结构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课}的研究重新审视了这一现实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一切工作应当服务于社会发展、行业建设,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战略目标的成功实现,培养出更多与之相适应的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海珍,陆兆新,别小妹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3(6).

[2]赵文红,卫敏,谢岩黎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15(2).

篇(10)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255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公交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的主体,它所完成的客运量是铁路、公路、水运、民航总量的5倍。1400万的人口的城市,每天大约有超过500 万人次搭乘公共交通[1]。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业成为缓解交通拥挤、减少能源消耗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公交企业安全评价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本文中选用序关系法和基于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价方法开展安全管理评价是非常适宜的。

1 城市公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安全管理责任不到位。城市公交安全管理是对人、车、路、环境的状态控制,实现系统安全。公交企业是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对人、车、安全管理不到位,是引发城市公交事故的根源及深层因素[2]。

(2)安全监管和防范措施不到位。如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拖延,导致出现监管交叉和盲区。

(3)应急处置预案粗略,没有形成联动机制。城市公交企业发生的事故通常突然且复杂,没有科学、合理、细致的应急预案。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确定评价指标

根据城市公交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安全特征,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从安全生产职责与基础保障、驾驶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线路及站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处理5个方面建立包含28个三级指标的三层次指标体系的框架。

G1法是通过确定评价指标之间的序关系和相邻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来赋予权重系数。其具体步骤:请专家对于评价指标集中指标按重要程度排序,设相对于某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大于(或不小于)时,则记,若有m个评价指标相对评价指标有关系式①时,则称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按照“”确立了序关系。排定顺序后相邻两个指标与的重要性之比用,而的判断赋值如表1。

2.2 灰色综合评价法

基本步骤是:

1)确定评价等级,根据一般的评价标准和尺度,将评价等级确定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并为等级赋值,对于公交企业安全评价模型中,对应等级分别赋值为9、7、5、3、1分;

2)确定样本矩阵,请p位专家对公交企业安全状况打分,根据评分结果确定样本矩阵D=,其中是第k位评价者对评价指标Cij所评的分数。

3)确定灰类的白化权函数。灰色评价中的灰数指的是一个数集或者区间,表明的信息是“不完全明确”的。白化权函数即表示灰数在指定区域内不同白化值的“可能性”,也表示第k指标隶属于第j灰类的程度。设有g个评价灰类F1,F2,…,Fg,评价灰类序号记为e,e=1,2,…,g,其对应的白化权函数记为f1(),f2(),…, fg()。本文将灰类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分类可采用不等区间,则得到对应的5类白化权函数。

4)计算灰色评价权矩阵。评价者k对指标的评分dijk为灰数,得到Bi的灰色评价权矩阵。

5)二级指标Bi的综合评价。对于Bi由三级评价指标集构成,Bi的灰色综合评价权向量记为Qi, 。

6)一级指标A的综合评价。一级指标由二级评价指标集构成,得A的灰色权向量为。

7)计算综合评价值。灰色权向量Q可以用 “最大隶属度”聚类,体现了评价者隶属于各灰类的程度,但当此方法失效时,可以采用点值进行灰类识别,则灰色综合评价值为。

3 小结

本文在分析城市公交企业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从人、车、管理多角度考量,根据指标构建原则,建立三级指标层,应用 G1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城市公交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价理论对城市公交企业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多种实例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比较真实的反应公交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有助于城市公交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11)

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结论: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性高,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效果 冠心病心绞痛 静脉滴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11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73-01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暂时急剧性缺氧缺血导致的心脏病变综合症,是急性心梗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的前期发展阶段。单硝酸异山梨脂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药物。单硝酸异山梨脂属于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抗心绞痛的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绞痛的主要药理为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来达到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疼痛的目的 [1]。本文研究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我院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同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男、女分别有45、15例,年龄为49-78岁,平均年龄为(62.1±2.5)岁。

1.2 排除标准。排除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以下几种情况: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梗后病发心绞痛;2个月之内进行过外科手术;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异常;同时合并高血压、低血糖糖尿病以及严重的心速或者心缓;禁忌采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肾、肝以及心功不全。

1.3 方法。观察组患者将20mg的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混合250ml的5%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滴注,持续静脉滴注两周,每天一次。对照组患者将10mg的硝酸甘油注射液联合250ml的5%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注射,持续注射两周,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服药前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疼痛持续的时间以及程度、心电图变化和血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1.4 疗效的判定标准。根据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心电图疗效的判定标准》的规定,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症状有显著的改善,心电图上显示ST段压低或者T波倒置的程度有所恢复;无效: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而且心电图显示无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了SPSS19统计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当P

2 结果

2.1 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的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3.33%,而对照组患者的为66.67%,观察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较高(具体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情况[n,%]

2.2 心电图变化情况的对比。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显示治疗有效率高达90%,而对照组的则为76.67%,可知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要高(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的比较[n,%]

2.3 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血小板粘附率)都比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的程度要较对照组患者要更好(具体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各观察指标的变化

*P

3 讨论

近年来医师主要通过减慢或者控制动脉硬化病变的速度来达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目的,控制了动脉硬化便可降低患者的血脂和血粘度,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从而对患者血管的内皮功能具有保护的作用以及可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的情况。单硝酸异山梨脂作为目前我国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的的药物,其治疗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为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从而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情况,减少心肌耗氧量,达到治疗心绞痛的目的。除此之外,单硝酸异山梨脂还可以通过提供外源性NO来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具有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氧自由基以及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等作用。经相关研究发现,单硝酸异山梨脂的半衰期为4至5个小时,其有效的血药浓度维持时间为硝酸甘油的10倍,因而可表明单硝酸异山梨脂属于一种的强、长效的抗心绞痛的药物 [2]。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心电图显示治疗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均高,这说明了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良好。与此同时,两组患者经过各自的药物治疗后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均相对于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得观察指标改善的程度要较对照组患者明显,这说明了单硝酸异山梨脂药物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时松弛使其动脉血管平滑肌、促进血管扩张等方面要较采用硝酸甘油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脂进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在临床治疗实践中比较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