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地摊经济的积极作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森林资源是比较重要的可再生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不可再生资源已经被开采殆尽,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成为人们面临的生态问题。森林资源的种植可以提供众多附加值和林产品。同时林业经济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发展日益迅速。
1.2林业发展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森林资源具有很好的生态保护功能,对于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空气湿度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林业的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在一些荒漠化地区进行植被种植可以缓解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在增加植被覆盖率的同时可以发挥净化空气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为人们提供相对舒适的环境。
2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有效发展途径
林业发展在低碳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今后的低碳经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重视和鼓励林业发展,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优势。
2.1加强植树造林的步伐
目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森林覆盖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需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植被的开发程度过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的荒漠化,这不仅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也影响周围人们的生活。国家应该对植树造林活动进行规划,对一些开采过度的地区进行强制性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另一方面需要重视植被保护,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惩罚力度,对于一些破坏植被的现象进行严惩,通过防治结合的形式,保护植被,发挥森林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2.2增加林业发展政策和资金支持
由于缺乏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林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今后需要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一些山区由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延误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增加一些资金投入,鼓励山区林业经济的发展,比如通过资金补贴方式。除了经济和政策支持还需要技术支持,林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林业产业链的发展,林业种植需要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由于一些地区缺少技术支持,林业种植业发展不理想。一方面可以派一些专家深入山区进行现场指导,对于育苗,植被维护等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组织知识讲座丰富人们的种植技术和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当地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林业产品的附加值。
2.3完善林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
林业发展需要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林业经济网,促进林业经济的循环发展。一些地区由于林产品缺少市场,导致林业经济发展缓慢。在信息社会,林业发展需要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否则将难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对林业发展提供最基础的种植信息和技术信息,其次需要对林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提供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确保林业产品的市场。林业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积极性。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林业经济进行管理,提供专业的服务,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加强林业科学研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发挥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实验,通过有力的科学支撑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一方面需要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林业生产全过程进行研究,将林业生产与低碳经济相结合,发挥其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找到林业与低碳经济的契合点,对林业的降耗减排进行技术研究,开发出比较完善的技术,确保林业作用的发挥。在加强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示范性基地的方式进行示范,随时监测气候变化,制定出可行性的措施。
2.5加强宣传
林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林业与低碳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未得到相应的推广,人们对于这一认识并不十分清楚,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通过媒体等方式进行林业作用的宣传,号召大家从自我做起,加入到低碳经济中,并积极支持林业发展,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森林 林业 低碳经济
一、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所以,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储存了大量的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被公认为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同时又是最经济的吸碳器。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森林的碳汇功能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一样,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气候安全一直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二、森林锐减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毁林和森林退化以及灾害导致森林遭受破坏后,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联合国《2000年全球生态展望》指出,全球森林已从人类文明初期的约76亿hm2减少到38亿hm2,减少了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严重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00~2005年,全球年均毁林面积为730万hm2。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04年,源自森林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4%,仅次于能源和工业部门,位列第三。而且,目前全球森林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围绕哥本哈根乃至今后的国际谈判,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倡导通过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以推动“减少毁林和退化林地造成的碳排放(REDD+)”等政策的制定,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
三、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如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等,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建设农田林网,起到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建设沿海防护林、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抗御海洋灾害,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而采用抗旱抗涝作物品种、加固海岸提防、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品种选育等,有助于提高森林本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森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增强,反过来又会提高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2.森林锐减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毁林和森林退化以及灾害导致森林遭受破坏后,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联合国《2000年全球生态展望》指出,全球森林已从人类文明初期的约76亿hm2减少到38亿hm2,减少了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严重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00~2005年,全球年均毁林面积为730万hm2。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04年,源自森林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4%,仅次于能源和工业部门,位列第三。而且,目前全球森林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围绕哥本哈根乃至今后的国际谈判,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倡导通过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以推动“减少毁林和退化林地造成的碳排放(REDD+)”等政策的制定,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
3.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如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等,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建设农田林网,起到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建设沿海防护林、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抗御海洋灾害,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而采用抗旱抗涝作物品种、加固海岸提防、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品种选育等,有助于提高森林本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森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增强,反过来又会提高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4.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低碳经济的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碳汇功能,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贮存了巨量的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愈益认识到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林业既是产业建设的载体,也是生态建设的载体。现代林业的发展就是按照林业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规律,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生态中有产业、产业中有生态的双赢目标。通过发展现代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就有了充裕的物质基础条件;林业产业的生态化,又促进林业潜能的循环释放,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强有力的依托和保障。森林是实施新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资源。
发展林业,增加林业生物质能源供给,对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修复生态系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解决生态问题的国家战略。
5.林业低碳经济的基础理论
所谓林业低碳经济,是指在林业经济活动过程中,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 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林业碳源,从而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森林碳汇功能: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估计,陆地生态系统中储存了2.48 万亿t的CO2,其中1.15 万亿t 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当中。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大量的CO2形成生物量, 从而减缓温室效应。森林的生物量、植物碎屑和森林土壤固定碳素而成为碳汇,这就是森林的碳汇功能。森林具有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固碳效益的潜力。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减排,森林的碳汇功能是林业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6.低碳经济背景下林业发展的建议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加大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森林 林业 低碳经济
一、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所以,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储存了大量的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被公认为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同时又是最经济的吸碳器。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森林的碳汇功能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一样,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气候安全一直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二、森林锐减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毁林和森林退化以及灾害导致森林遭受破坏后,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联合国《2000年全球生态展望》指出,全球森林已从人类文明初期的约76亿hm2减少到38亿hm2,减少了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严重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00~2005年,全球年均毁林面积为730万hm2。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04年,源自森林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4%,仅次于能源和工业部门,位列第三。而且,目前全球森林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围绕哥本哈根乃至今后的国际谈判,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倡导通过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以推动“减少毁林和退化林地造成的碳排放(REDD+)”等政策的制定,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
三、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如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等,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建设农田林网,起到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建设沿海防护林、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抗御海洋灾害,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而采用抗旱抗涝作物品种、加固海岸提防、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品种选育等,有助于提高森林本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森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增强,反过来又会提高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2009年11月26日,我国正式对外宣布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意味着碳减排任务已迫在眉睫。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全球目光聚焦哥本哈根,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与会各国和地区领导共商应对气候变暖对策。作为对策之一,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1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一词最早正式提出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该书中指出今后应该实行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1]。
面对世界掀起的推行低碳经济的新浪潮,
森林所具有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主要体现2个方面。一是木材可以代替其他建材,从而减少其他材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据专家测算,生产同等重量的材料,水泥所需的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3~4倍;塑料所需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35~45倍;钢铁所需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50~60倍。二是木材代替石化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测算,1 t木材与500 kg石油所释放的热量相当,而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却少得多[5]。
3结语
现在人们已普遍认识到,完好无损的森林价值很高,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然保护区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的标准之一。通过保护有典型意义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地质遗迹和珍稀濒危物种,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证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具有无法估量的意义。全世界在20世纪末有2.9亿公顷森林受到法律保护不许伐木,14亿公顷森林因经济上的因素制约不便于采伐。在其余可以开发的地区中,有6.65亿公顷尚未受到人类干扰,有近9亿公顷处于半自然状态和不被纳入种植园。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林业自然保护区达到2006处,总面积18.4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8.2%。所以我们要对现有的森林资源合理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科学的保护,使森林中的生物和资源得到保护。这样才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是经济的发展更具持续性。
二、增加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产出比例
多年来许多国家政府和世界银行一直致力于森林保护,限制森林开发。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的只是限制,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发展方式,使林业产出更多。世界银行将其客户的2亿公顷林地置于可持续管理之下,并且建议将生物多样性丰富约5000万公顷天然林置于保护之下。国际林产品管理委员会(FSC)也为世界各地森林保护范围颁发证书,到20世纪末,全球有45个国家2400万公顷的森林已经获得FSC颁发的证书,被鉴定为可靠的管理实体。获得证书的森林地区包括瑞典1000万公顷,美国接近300万公顷,玻利维亚超过100万公顷,南非和巴西不足100万公顷。特别是中国,近几十年建设全世界最大面积的人工林,对全球的森林保护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008年以来,中国修订《森林防火条例》,编制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和《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使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促进森林资源利用管理更加科学化和法制化。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已确定到户的林地面积12.7亿亩,占集体林地的50%。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使用而不加以保护。在保护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科学的利用森林中的资源来进行经济发展,使林业产出增加,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绿色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的发展,也保护了环境。
三、减少市场对木材产品的需求
1 计量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我国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第一步,起着关键作用。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工业生产、人民生活、综合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科学要发展、计量须现行”,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计量科技技术,其他科学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计量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现代计量技术的变革也给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提供了新的思路[1]12-34。
2 计量科技概述
计量科技包含探索性、先行性、基础性的研究——科学计量,同时计量技术也包含了应用技术——工业计量和政府主导的社会事业的法制计量。在科学研究领域,计量科技可以真实的反映社会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时还可以为先进科技发展提供可靠的计量基础;在应用技术领域上,计量技术是我国工农业生产中有效的实用技术,对工业生产提高了技术保障;在法制管理技术领域上,计量技术也影响着国家和公共利益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计量技术已经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被广泛的应用起来,其技术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在社会服务业、工农业、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计量技术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将法制计量推到了一个重要位置,法制计量是政府或相关授权机构根据技术、行政和法制的需要对计量器具、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在测量实验室中实施管理控制。其目的主要是用合同和法规方式保证并规定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资源监测、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社会管理等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公共利益的测量工作的可靠性和公正性[2]26-29。
3.1 医疗计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也在不断的增强,所以越来越多的医院选择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测量技术来提高医院的医疗综合能力。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人医疗保健的开支每年高达到2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5%,其中用于计量或测量的技术设备开销占25%以上。测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精密的测量技术、改进医疗标准参考物等领域。医疗计量技术的发展不但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疾病、还可以有效的避免误诊现象的发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3.2 贸易计量
贸易是计量科技发展的推动力,随着商品交换和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由于我国商品贸易交易额巨大,贸易计量出现微小错误就会使国民经济受到巨大损失,目前,我国现代贸易计量发展迅速,有效的减少了计量误差,在法制计量控制下,最大允许误差范围正在逐步的减小,有效的维护我国贸易经济各领域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从而为我国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3 资源与环保计量
资源和环保计量科技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当前,我国生态资源环境破坏严重,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条件的恶化、生态资源枯竭等问题都会限制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坚持的基本国策之一。我国人口基数,资源的浪费和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等问题的解决办法都和资源与环保计量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资源计量的有效控制,可以实现我国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相对匮乏的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开采制度也会相对完善,在优化和改善人们生存条件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3]35-38。
4 计量科学在科学进步上的主导作用
科学计量是计量科技中探索性、基础性的计量科学,通常情况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是通过计量技术来定义和实现的,为先进科学技术提供了可靠的测量基础,是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的基础,为科学技术发展服务的计量科学研究。
(1)高新技术产业的计量科学技术支持,众所周知,产品的技术要求越高,其制作工艺越复杂,所以对测量技术的要求也会越高,例如:波分复用技术可以通过一根光纤传输不同信号,其间距仅为0.08nm,这种距离的计算就需要纳米计量技术来完成。
(2)随着市场国际化和贸易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我国国民经济贸易生产总值以每年15%的速率快速增长,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产品的复杂性和技术含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质量检测要求,国民市场的交易模式的转换,其测量、符合性测试、标准物质数据计量越来越复杂,所以为了避免我国国民经济受到贸易计量的影响,我国相关科研人员正在建设以国民经济为基础现代测量科学。
5 结论
计量科学的发展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的增收节支、节能降耗、增强产品开发后劲、提高生产效率等问题。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自动化、科学化的管理要求,计量科学已经由传统的静态孤立计量转化为实时监控和动态计量,实现了我国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工艺参数、投入产出的控制要求。完善检测设备、改进计量手段、发展计量技术是实现企业生产、检测自动化的有效途径,为我国现代工业提供更有效的技术保证[4]134-137。
参考文献:
[1]虞惠霞,刘月晗.计量科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应用[J].工业计量,2001,6(7):12-34.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通过当前各种先进的手段和先进的设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增加清洁能源的开发过程,追求绿色环保经济增长为前提基础的经济发展水平。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通过各种先进的理念来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林业大有作为,在制定低碳经济规划时,是通过正确的林业发展手段和措施来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和保证措施,对我国低碳经济制度发展有着不可提到的作用。现阶段,要生产和发展,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碳的排放。低碳经济是基于当前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为手段提出的,而在生态问题与环境问题中,最为严重的是当前的气候问题,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占有特殊地位。发展低碳经济,既要重视节能减排,通过对各种污染气体的减少排放和新能源的追求来实现其发展中的主要控制措施和有序健康发展的过程。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之下,必须重视发挥森林的固碳作用,重视森林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所带来的效益。
一、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所以,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储存了大量的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被公认为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同时又是最经济的吸碳器。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森林的碳汇功能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一样,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气候安全一直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二、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如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等,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建设农田林网,起到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建设沿海防护林、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抗御海洋灾害,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而采用抗旱抗涝作物品种、加固海岸提防、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品种选育等,有助于提高森林本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森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增强,反过来又会提高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三、木制林产品与林业生物质能源具有固碳减排作用
增加木质林产品使用、提高木材利用率、延长木材使用寿命等都可增强木制林产品储碳能力。中国林科院专家研究得出:用1m3木材替代等量的水泥、砖材料,约可减排0.8 t二氧化碳。这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
四、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由于受制于能源结构、资金技术等,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着一些障碍:一是现阶段中国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局面很难迅速改变。实施低碳经济需要比较长的周期;二是需要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需要技术的创新、技术进步和突破,才能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三是高排放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中国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阶段,尽管通过优化结构和节能能够相应地减少碳的排放,但是总体低碳仍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因此,对于现在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热炒作和许多省(区)和城市提出建立低碳省(区)、低碳城市的构想,专家提出要防止“新瓶装旧酒”,避免“赶时髦、贴标签”等现象的出现。
五、建议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独特作用已得到公认,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覆盖率及森林蓄积量,是控制温室气体减排重要因素之一。面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现实,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全面推进生态建设
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制定和实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油茶等木本粮油等林业重点工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实行木材加工产品“下乡”补贴试点,推动低碳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碳汇。
2.启动实施森林经营工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密度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积很低,这是增加森林碳汇的最大潜力之所在。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森林经营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符合国际林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是中国未来气候谈判增汇减排的重要筹码。因此,应积极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
3.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及计量监测
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碳汇造林即在设定了基线的土地上,对造林和森林经营以及林木生长的全过程都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的营造林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造林模式。建立与“三可”相匹配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增汇固碳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开展“三可”奠定基础。
4.加大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5.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也启动了各项低碳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由于我国的广州市首先进行了标准化低碳事业的研究,并且在低碳标准研究、低碳技术服务等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因此,本文将以广州市为例,来具体地说明标准化对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开展低碳标准化的研究
广州市最早建立了标准化研究院来对低碳标准化的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且在标准化研究院的大力帮助下推进了我国低碳标准化事业的研究,因此,我国更应该加大标准化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1开展低碳研究调查,推动成果试点应用
想要促进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就应该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对重点的产业的发展情况做实际的调查研究,为制定我国未来的标准化低碳经济做出战略规划。早在两年前,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广州市纺织行业协会合作,形成了包括3家本地龙头纺织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纺织企业温室气体量化方法研究报告以及纺织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工具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努力推广成果应用,现场指导企业开展温室气体管理工作,建立温室气体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构建起自己的温室气体管理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建议。
1.2跟踪国外低碳动态,推进技术成果标准化
广州市通过纺织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经验的总结,应该把研究的成果向标准的方向进行转化,在我国标准化研究院的鼎力帮助之下,广州省已经有五项低碳地方标准申请成功,成为了低碳标准化工作的主要试点城市,希望在这样积极的带动下,我国会有更多的城市实现标准化,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外,广州市的标准化研究院还通过研究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低碳政策和技术性贸易措施等战略布局,着手主导编撰《国外低碳发展战略研究系列丛书》,在低碳经济新形势下,为企业抢占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贸易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方案。
1.3加大研究成果宣贯 提供低碳技术服务
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努力架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并为企业提供国内外低碳标准化最新资讯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规避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
二、低碳标准化工作新思路的形成
我国低碳标准化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成长过程需要一步一脚印的沉积。今后一段时期内,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将继续发挥标准化研究机构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协助地方政府,帮助本地企业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标准化之路。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目前承担了五项广东省首批低碳地方标准制定任务,这五项标准涵盖了纺织企业、钢铁企业、水泥企业、工业企业以及核查机构,包括企业温室气体量化方法、报告规范以及第三方核查机构规范等方面内容,构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低碳标准体系,这不仅是我省首批低碳地方标准,也是我国针对典型工业企业温室气体管理的首批地方标准。这五项标准的研制和应用必将推动我省低碳工作的有序化和规范化,积累丰富的区域低碳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广东省的示范带头作用,为我国低碳发展中的标准化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
三、标准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
3.1标准化对低碳技术的推进作用
由于标准化具有整体性、目的性以及系统性这三个特点,所以,如何把低碳经济进行标准化的研究可谓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科学合理的应用标准化的理论体系对低碳经济进行规划,可就是说,把促进低碳减排作为工作的目的,通过对碳在环境中的转化过程作为研究的路径,来制定一个合理的低碳技术标准化的体系,还可以借助系统过程的方法来推进低碳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另一方面,所谓的标准可以说是一种公认的技术形态,其可以作为依据来指导一些社会活动,并作出合理、公平的评价,当然,标准化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通过各个标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协调网络系统间的效应,通过低碳技术手段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要
3.2标准化是低碳技术创新的平台
如果我们能够更好的把低碳技术以标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就能够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当然,低碳经济的发展还会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首先,标准会随着科学技术创新的脚步而不断的向前发展,生产组织者就会相应的增强其技术水平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其次,标准化会使得新的技术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从而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使用,当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之后,就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标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改革而总结出来的一种制度,它不仅能够规范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生态效益,还能够对低碳技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事实上,标准的制定、实施和修订的过程也就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再创新的过程。
3.3标准化与低碳技术创新共同发展
低碳经济的发展要以低碳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发展依据。但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要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碳的排放量,这种动态改进的发展模式对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很有利的。另外,标准化是出于不断改进的动态形式,在标准化竞争力方面,我们还应该使创新的成果能够适应标准化的市场需求,使标准化能够充分发挥出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的作用。
3.4标准化是实现碳排放管理的重要途径
标准化还具有约束和激励的功能,对我国碳排放的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还完善了市场的竞争管理机制,给低碳技术提供了支持和法律依据,另外,标准化所规定的评价体系能够对生产活动和产品服务制定合理的要求和标准。不仅解决了碳排放区域的技术选择问题,还有效的缓解了区域发展间的矛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标准化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事实上,标准化和低碳经济都是建立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的,并且低碳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经济都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对低碳技术进行创新和发展,合理的运用标准化的手段促进低碳经济,来适应我国的标准化战略。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分工也逐渐向细致化发展,这就体现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经济管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管理工作,它能够跟随动态的经济发展,对自身进行一定的更新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和动态的过程。经济管理不仅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还驾驭着经济发展的目标,所以经济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经济发展能够向着正确的方向开展。经济管理中管理是重点,它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成预计中的目标;还能够与决策游有机的融合;并且能够把责任和权利统一起来;同时有可以引导经济的发展方向。总体来说,经济管理就是目标、决策、责任和引导的有机组合。下面本为您通过对人在经济管理中的双重身份进行阐述,来探析人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2、经济管理的本质
首先经济管理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经济管理的各个内外要素会随着外界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以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其次经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要素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且要处理好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联系。最后经济管理应该把动态性和系统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动态性是一个根据实际发展不断完善的优化过程,而系统性是根据实际发展对内部结构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
3、人在经济管理中的双重身份
3.1 管理的实质
管理主要包含对物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
对物的管理实质上也是对人的管理。从字面意思来看,人处于主动位置,物处于被动位置,物是死的,所以人拥有绝对的主管能动性。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这是因为,物虽然是死的,但是它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一个系统中,物与物存在着许多关系。例如并列、主次、从属、派生等等,既能够相辅相成,也能够相互制约。所以,经济管理的方法是有迹可循的,并且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例如在商品管理方面,应该应严格的分清商品品种及其用途、市场行情、全社会拥有量和其价格走向,同时在最佳的时机进行销售,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在个别行业中,人和物都是活的。比如流通企业的有效资产是渠道、资金和人才,在进行国内外贸易的时候,资金是流动的,并且需要不断地在国内或者国际中循环,流动跨度较大,它即可能在流动中贬值,也可能升值。与此同时,渠道和人的流动性更大,这就大大增加了国有流通企业在管理上的难度。
对物的管理实质上也是人对人的管理,因为物的直接管理者人一般是级别最低或者生产经营第一线的被管理者,他不仅是物的管理者,又从服从上一级管理者的管理。所以,管理在实质上只有一类,就是对人的管理。
3.2管理中的双重身份
一个管理单位的人员主要包括低层、中层和高层三个部分,其地位主要分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所以中层人员拥有其特殊的双重身份,不仅是低层人员的管理者,又要服从高层人员的管理,即中层人员不但是管理者,而且也是被管理者。拥有双重身份中层人员在实际管理中应该调节好自己的地位,在行使不同身份的不同权利时,应该有不同的做法。虽然中层人员的地位不断的变化,但是他们更能设身处地的给不同地位人进行换位思考。
3.3 管理和说服之间的关系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不仅有规章制度的管理,还有无条件的服从行政命令,两者都必须要认真遵守。但在对思想进行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压服和说服两种方式。两者有相同点,即都可以实现“口服”,这是管理者都达到的最基本限度,但是“口服”、“心服”和“信服”才是管理者管理人才的最高境界。想要下属心服、信服管理者,首先应该和员工进行深入的交流,充分表达各自的真实意愿和各个方面的要求;其次进行有针对性、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的思想、语言和心灵上的交流。并且在交流的同时应该尊重对方、平等相待,不能因为自己是管理者的身份就居高临下。最后结合对方要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对方大部分的心理压力和后顾之忧。 “说服”在意义上明显的超越了“压服”,但是“说服”因为其自身的原因,也造成了其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第一,工作量大。一般来说,一个单位里的被管理者肯定远远大于管理者人数,这就决定了“说服”工作的繁杂性和艰巨性,并且其主动性差,被动性大。第二, “中梗阻”概率大。中层人员拥有其双重身份,能够在低层和高层之间活跃,所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而且在实际的管理中,他们经常是先要当被说服者,再当说服者。在这种形势下,许多中层管理者对于自己的地位产生了混乱,在实际工作中底气不足,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使得“说服”工作难以快速有效的展开。第三,变动性大。每个人的思想时时刻刻都在受内外环境的影响,精神状态和情绪处于不断变化中,给管理工作带来不同放方面的影响。所以,动态性的随机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即“说服”工作的方法不可能是一成不变,更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效果,所以“说服”工作应该坚持不懈,同时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第四,差别性大。每个人的情感世界千差万别并且各具特色,所以“说服”工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及处理,也决定了说服工作不可能对任何人都照搬照套。所以,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有共性的一般方法,又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每个人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3.4 管理者的素质
管理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的管理者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管理的每一项成果都是管理者的成果,每一次失败也是管理者的失败在诸多的管理要素中,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但都要通过“人”这个最基本的管理要素才能得以实现。人是管理中最为活跃也是最为可变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管理上最基本的资源,既是最重要的管理要素,又是最主要的管理对象。管理者的素质是第一位的。这是管理工作艰巨性、复杂性的根本原因所在。
3.5 人员管理的连锁效应
每个人的本职工作都是互动性的,如果用人得当,在重要岗位上能发挥“带动”、“促进”的连带作用,在关键岗位上能发挥“一举多得”的作用,在高级的领导、管理岗位上就能发挥全局性的示范作用。反之,如用人失误,越是重要、高级、关键的岗位,破坏性越大,造成的后果越严重。正因为人员管理的带动、连锁、带领效应,管理必须以对人的管理为中心,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结语
经济管理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发展的客观性和经济变化的日新月异使得经济管理在发展中也将增加新的内容。而人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将有新的意义和内涵。作为一名管理者,在当下更应该对经济管理的核心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积极借鉴先进经济管理经验中有关人所处地位与作用的方面,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做好经济管理工作,为在以后的发展中探析人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做出自己的贡献。
5、参考文献
[1] 何菊莲. 人力资本价值提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 张彬. 计算机在水利水电工程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1999,04:50-52.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较长时期内的战略性发展指导,不但要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性质和城市的发展规模;更要综合部署城市各组成部分的用地,需要吸收其他学科的科研成果,但它理应建立在更扎实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中面临的一些难题,不是仅借助于其他学科的科研成果可以解决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的城市规划出路在于创新,在于结合中国实际基础上的创新,因此,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低碳经济建设渐渐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1、城市规划的原则与管理工作
1.1 城市建设的相关原则
城市规划是一项牵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诸多因素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只有把城市规划好,才能逐步建设好、管理好。
1.1.1 城市规划要坚持科学性。规划是龙头,规划是前提,规划是保证,因此城市规划编制要坚持科学性。对城市要进行科学的定位、定性、定向。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要科学,要符合当地实际。要以科学谨的态度。使城市规划具有战略性、广域性、前瞻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要科学编制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
1.1.2 城市规划要坚持超前性。也就是说城市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要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竞争的需要,着眼于新经济时代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挑战,高起点筹划城市的发展格局。用先进的规划技术指标来指导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避免城市建设重复运行。在利用规划对各种城市资源进行配置时有效地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杠杆,以集约合理为条件。
1.1.3 城市规划要坚持生态性。城市规划要注意人与自然生态和谐,使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达到优化的目标。城市与自然环境相融、浑然一体。要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平衡的关系,追求生态城市。在搞好生态平衡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山水城市、森林城市、海滨城市、园林城市。
1.2 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城市规划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工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改革的精神、科学的态度、求实的作风,努力提高规划制定和修编工作水平。
1.2.1 加强领导和协调。规划是城市管理的第一要务。市长是城市规划工作第一责任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城市规划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发挥规划在城市管理中的龙头作用。
1.2.2 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培养规划人才。培训现有工作人员,提高城市规划的科技含量。城市规划的编制要有长远眼光,提高战略性和前瞻性,为经济社会发展留有余地。
1.2.3 依法制订和实施规划。进行规划修编的地方。首先必须对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修编的目标和任务,并按法定程序认定、报批和备案。
2、低碳经济在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在城市规划中,低碳经济建设也渐渐占据重要地位。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关注热点。这对城市建设是压力,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2.1 能源资源挑战。“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电力中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会产生4.12 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如何在既定资源条件下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变,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大考验。
2.2 现阶段高排放挑战。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于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致力于改善13 亿人民生活水平的努力不可能停止,“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难以回避,成为中国城市建设规划的一大制约。
2.3 国内外压力。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正在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中国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在国际规则制订上又并不拥有更多话语权,面对发达国家的抢先行动,如何以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无疑也是考验。
同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低碳经济更能促进环保的进程以及能源的节约,更能让广大市民享受绿色生活。发展低碳经济也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
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3、城市规划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3.1 以低碳经济为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
针对低碳经济与城市规划的相互作用,提出如下以低碳经济为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综合决策框架(右图)。建议的框架以城市规划决策五个不同阶段为架构。从中建议在决策过程中每一步的“无碳化”考虑及相关的行动配套。此五阶段同时也代表了在城市规划中由宏观的愿景政策到中观的总体土地和建设规划及微观的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管理和监控等步骤:
(1)城市发展远景和减排目标:
(2)城市发展战略及政策;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规划许可;
(4)城市设计及绿色建筑设计;
(5)监控和持续研究。
3.2 城市发展战略及政策
从城市低碳经济远景和减排目标可以编制不同方面的城市发展政策。如城市的土地利用、工业、电力、建筑及交通政策都是协助城市整体达到减排目标的重要领域,应有一项综合城市气候变化应对政策以跨界、跨政策、跨部门的思维和体制去实施。
相关具体的政策幅度可以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使用一;综合供暖供冷及发电系统;工业结构调整;清洁工业生产;紧密城市发展形态;公共交通导向发展;高能源效能建筑法规;消费者警觉性教育及产品标签;生活方式;碳税及其他经济政策;食物及农业政策;生态多样性保护;城市现有基建受影响的评估和社区适应行动等。
3.3“减缓”规划
减缓规划策略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不同手段去减低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少潜在的反面影响。相关的手段可包括编制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法规规范和标准、提供节能减排的激励政策鼓励使用减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建造方式。有关的政策必要有一个概定的减排指标为依据,作为度量各减缓规划手段的可行性及成效的工具。
3.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及规划许可城市发展战略和政策会具体在空间中落实到城市内的土地利用布局,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当中。然后会再往下游通过详细规划及许可制度实施。本文就此有以下两点建议:
3.4.1 采取以能源及资源管理策略为主导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之一,比较不同规划方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4.2 采用创新规划工具和模型去量度不同土地利用、建设、交通布局及城市设计方案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标,特别是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指标。可包括最少如下的指标:
a 总体规划的能源消耗量、节能效应、可再生能源使用率;
b 总体规划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不同情景的比较;
c 城市交通出行模式的分布及其达到减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不同方案;
d 城市工业在清洁生产及节能减排的效应;
e 城市电力能源结构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规划。
3.5 监控和持续研究
有关地块在一级及二级开发过程中对城市整体二氧化碳排放减量目标的贡献能否达标;有关能源及资源利用控制性指标的表现;通过示范点,监控创新技术及手段对减排的效率及成本利益;建立以项目或规划范围为对象的研究计划,探索低碳经济发展下市民的消费及生活习惯的应对;跟踪新规划手段和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4、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成为引导和调控城乡建设的基本法定依据。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活力。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总体规划。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低碳经济将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角。这就要求规划建设部门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做好新形势下城市规划修编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低碳经济提供绿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