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6 16:56: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

篇(1)

调查研究,既要调查,也要研究。调查与研究是了解情况的两个相互联结的不同方面。这两个方面是辩证、和谐、统一的。调查是获取感性认识的阶段,研究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研究要以调查为基础,调查要靠研究来提高。如果只研究不调查,就不能了解客观实际,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发现问题。相反,只调查不研究,就不可能获得对于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无法发现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晰,就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工作就打不开局面。只有既调查又研究,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才能制定出科学的行动方案。因此,要正确认识调查与研究的辩证关系,自觉地把调查与研究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调查中有研究,研究中有调查,从而构成一个不断调查、不断研究、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永无止境的动态发展过程。

发扬民主,体现广泛性

调查研究要注意发扬民主,体现广泛性。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藏着认识世界的聪明才智和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我们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吸取群众的经验和智慧,而群众并非个别人,而是一群人,这就要体现广泛性。其中包括各个不同阶层、各种不同观点的群众。要多方面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要鼓励群众说真话,特别是要注意鼓励那些如实反映实际问题,敢于提出批评、建议和不同意见的群众,不要闻喜则喜,闻忧则怒,偏听偏信。更不要捂盖子、扣帽子、抓辫子、打棍子。只有这样广泛去听取意见,才能达到对客观实际全面、深刻、真实的认识。

突出重点,体现针对性

调查研究突出重点,体现针对性,是提高成效的重要途径。不同的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的单位在调查研究中应该有不同的重点,突出的重点必须切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在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调研阶段,要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是冲破阻碍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二是打破阻碍科学发展的利益格局。三是克服阻碍发展的思想作风。四是消除阻碍科学发展的环境氛围。各市县既要突出这四个方面去调研,又要注意结合实际,或者在这四个方面之外还有重点,或者在突出这四个方面中又有不同的侧重,等等。总之,要针对实际,突出重点。

创新方法,体现深入性

篇(2)

办公室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主要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各种实际情况或获得各种信息,并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或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起到为领导辅助决策的作用。因此,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对提高工作质量、发挥办公室系统的参谋助手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公司办公室系统,现已在七个子、分公司分别设立了综合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办公室系统各项工作,并形成信息上报制度,定期于每季度、半年、一年向公司办公室上报各类信息和工作总结;公司党政办设有调研员,在办公室领导指导下,定期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我们还要求调研员参加所有公司高管会议或专业性会议,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全方位开展调研工作,确保调研工作的全面、客观。同时,我们还按照集团公司要求,针对不同时期的调研课题,结合企业实际,不定期开展专题性的调研,并做好向集团公司的上报工作。版权所有

为了做好调查研究,为领导提供高质量的辅助决策建议,我们在实际开展调研工作中,始终注意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一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调查研究是为了揭示客观的物质世界及规律,用以指导实际工作。办公室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常常是按照领导的意图和需要去调研,这就要求调研者根据领导的意见去客观的调研,而不能为领导的意见而左右。二是不先入为主。既不能把领导的意见或书本上的东西当做既定的、不变的结论,又不能在调研之前凭经验和成见抱定一个主观臆想的结论,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如实反映,客观判断。三是要充分占有材料,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掌握全面、系统的材料是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具体体现。调研时既要深入实际,亲自观察,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又要通过看文字材料、统计数字,听取别人口头汇报等方式获取第二手资料,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四是坚持正确的调研方法。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必须运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唯物辨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反对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要把调研对象放到本单位各项工作的大局中,把握调研课题在企业发展建设全局中的作用和问题。当然,调查研究也不是漫无边际的搜集资料,必须有重点,必须注意从调查任务着手,围绕主要目的搜集资料,抓住主要矛盾开展工作,要使调查研究的结果有针对性、有操作性。

篇(3)

我公司办公室系统,现已在七个子、分公司分别设立了综合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办公室系统各项工作,并形成信息上报制度,定期于每季度、半年、一年向公司办公室上报各类信息和工作总结;公司党政办设有调研员,在办公室领导指导下,定期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我们还要求调研员参加所有公司高管会议或专业性会议,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全方位开展调研工作,确保调研工作的全面、客观。同时,我们还按照集团公司要求,针对不同时期的调研课题,结合企业实际,不定期开展专题性的调研,并做好向集团公司的上报工作。

为了做好调查研究,为领导提供高质量的辅助决策建议,我们在实际开展调研工作中,始终注意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一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调查研究是为了揭示客观的物质世界及规律,用以指导实际工作。办公室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常常是按照领导的意图和需要去调研,这就要求调研者根据领导的意见去客观的调研,而不能为领导的意见而左右。二是不先入为主。既不能把领导的意见或书本上的东西当做既定的、不变的结论,又不能在调研之前凭经验和成见抱定一个主观臆想的结论,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如实反映,客观判断。三是要充分占有材料,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掌握全面、系统的材料是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具体体现。调研时既要深入实际,亲自观察,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又要通过看文字材料、统计数字,听取别人口头汇报等方式获取第二手资料,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四是坚持正确的调研方法。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必须运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唯物辨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反对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要把调研对象放到本单位各项工作的大局中,把握调研课题在企业发展建设全局中的作用和问题。当然,调查研究也不是漫无边际的搜集资料,必须有重点,必须注意从调查任务着手,围绕主要目的搜集资料,抓住主要矛盾开展工作,要使调查研究的结果有针对性、有操作性。

篇(4)

一般说来,调查研究是指就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主题,通过座谈、察访、蹲点、问卷等方式,了解掌握实际情况、探索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说,人大调研大体可以分为四种形式。一是立法调研,即主要为制定、修改法律法规或立法后评估开展的调研;二是监督调研,即为检查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或其他监督事项开展的调研;三是课题调研,即由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或人大办事机构牵头,围绕某一专题开展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可能为人大立法、监督提供依据,做好准备,但并不直接是立法、监督活动本身;四是代表调研,主要是代表小组或代表个人,围绕某一主题或为提出议案和书面意见,开展的调研活动。一般意义上的调研,以深入实际、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为特征,不妨称之为直接型调研。

直接型调研是最基础、最常用的一种调研形态,但不是全部。从更大范围特别是现代意义上看,一段时期以来,调查研究已经日益发展出一种新的重要形态,即以收集、分析各种信息资料为主要内容的调研模式。比如,对大量数据、民意、资讯等开展的实时追踪和分析研究,就是这种新调研模式的典型表现形式。由于其主要以第二手资料或者说间接性信息资料为调研对象,可以称之为间接型调研。实际上,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大数据时代,间接型调研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观察社会、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判断未来的一个重要途径,甚至被许多智囊机构和研究人员列为调查研究的首选。当然,直接型调研与间接型调研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尤其是实践、现实、直接经验永远是间接型调研的根基和源泉。偏离了这点,间接型调研不小心就会滑入主观主义的误区。

直接型调研与间接型调研的区分,不是简单的形式之辨,而是对开启人大调研工作思路、创新人大调研方式,乃至提高人大工作水平,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随着人大职能作用的发挥,调查研究在人大工作中的分量不断加重,但是也必须看到,目前人大调研的模式依然偏重于传统的直接型调研,而对于新调研模式的运用尚不够充分。因此,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把人大调研不断引向深入,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展开一点说,就是要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人大调研工作的升级发展。

一是更多发挥间接型调研的作用。间接型调研具有信息占有量大、覆盖面广、分析问题深、及时便捷等诸多优点。充分发挥间接型调研在人大工作中的作用,使之与直接型调研相辅相成,对于增强人大工作的宏观性、思想性,提高人大立法、监督和审议的质量,可以说功在当前、利及长远。

二是着力提高直接型调研的质量。直接型调研不仅要突出重点,更要花力气加强对调研对象的仔细研究,着力从有限的经验材料中提出有质量的意见建议,防止和克服浮光掠影、堆砌材料、照搬照抄或调而不研的倾向。

篇(5)

一个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想知道它的产品是否具备了特定功能,是否能畅销市场并有竞争能力,这要靠用户的评价和市场的销售状况来检验。对这种产品,企业还是继续扩大生产,还是更新产品,主要靠市场销售状况和用户评价的信息来决定。那么,这样的信息就要靠管理的监督机沟把输出端的信息反馈给输入端,这样才一能俭验决策是否正确。输出端的信息反溃给渝入端叫反馈信息。反馈信息的作用就是将修正决策的正确意见提供给决策汰沟,为决策机构作新的决策提供依据。

调查研究和信息反馈在企业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二者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调查(收集信息或旧信息反馈)是研究(信息分析处理)的前提,没有调查(信息收集)就谈不上研究,而研究(信息分析处理)是调查的发展和深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馈信息是“研究”的基础,没有反馈,信息就不能从输出端返回输人端。如果不做研究(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就找不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无法进行下一轮决策。实践证明:一个生命没有反馈,就必然灭亡;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反馈功能,就没有适应环境的自伐调节功能。所以调查研究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和途径,每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要学会调查研究。

那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从事哪些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如何进行信息反馈呢?管理工作范围很广,大至研究和贯彻政策,向领导提供建议,起草文件、报告,参与拟定企业的各种规划、规定和办法(即决策);小至处理一件具体业务,安排一次会议或催呈或催办某一件事物,。这些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和信息反馈。

一个称职的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经常注意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即可靠信息)并提供给领导,帮助领导考虑问题和作出决策,防止和纠正工作中的某些失误和偏差。

笔者认为,又寸一名企业管理者来说,一是要对本企业的基本概况要了如指掌,就必须进行调查研究。二是既比较成熟又具有代表性的经验,主要靠每个管理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将了解和掌握的大量材料和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功夫才能实现。这种调查叫经验性的调查。三是对本单位、本系统临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也要及时作深入细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向领导汇报,作出正确处理,这种调查叫临时事件调查。四是带着观点,在规定时间范围内,集中精力对某一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这种调查多半用于本企业检查下属单位执行上一级决策的执行情况。如:就目前来说,深化改革的设想和途径,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措施及办法,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几科学化以及现代化科学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等等。对于这种调查,要求严细认真,实事求是的反映下属单位的贯彻执行情况,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达到指导工作的目的。这是专题性的调查。调查中的信息反馈,有以下特点:

1、反馈的及时性.在调查中,不论是哪种性质的调查,都要将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材料加以整理及时报告领导便于领导掌握动态,进行下一轮决策。

2、反馈的真实性.这是反馈信息中的关键所在.加果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局限于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这样的信息将是虚伪的、不真实的假信息。这样的假信息反馈给领导,将会导致领导决策的失误,铸成大错。

篇(6)

(一)目的性。办公室作为高校的综合职能部门,面临的每一项调查研究工作都有很强的目的性。目的性被工作任务所限定。在开展工作前,带着问题调研,掌握调研的主动权,借鉴成功的经验做法,分析自身的现状,可以为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我校在开展校区搬迁工作前,为完成校区搬迁工作,通过对其他高校的校区搬迁情况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专题调研,大大缩短了办公室的工作时间,加快了工作进程。

(二)全面性。高校办公室调查研究工作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办公室所面临的调查研究工作范围广,会涉及到教学、科研、人事、学工、基建、后勤等方方面面;二是针对每一项调查研究工作要求调查的全面,研究的深入,透彻,提出的建议要分析利弊,不能有意或无意地遗漏问题的某一方面。

(三)前瞻性。高校的许多调查研究工作是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的调研。通过调研,分析开展这项工作可能面临的困难、出现的问题、应对的措施,本身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另一方面,高校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前哨,不仅仅要关注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还要与时俱进,关注教育的发展趋势,关注教育的长远利益和发现教育的发展规律。因此,高校办公室还要选择事关大学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作为调研的重点进行前瞻性研究,使高校自身的发展适应国家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使高校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唯实性。调查研究的唯实性表现在:一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真实掌握。一项好的决策首先来源于对客观实际情况的真实掌握。如果通过调研得来的情况是不真实乃至虚假的,则以此制定的政策将带来负面的影响。二是对客观实际情况做科学正确的分析。对高校的某一种情况进行调查会得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原始资料,如何从纷繁的现象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发现事物的本质,获得真理性的认识是调查研究唯实性的内在要求。三是提出可行实际的建议。调查研究的着眼点在于高校实际问题的解决,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应避免大而化之、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五)时效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运动的。对过去事物的正确认识不能代替对现在事物的正确认识。高校调查研究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一方面表现在调查对象的变化性,超过一定时间的调研所反映的认识可能已由于客观实际的变化而使认识发生偏差。另一方面表现在待解决问题的时间限制。在高校,调研工作通常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这就要求调研工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无法完成,将对后续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二、当前高校办公室调查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重形式、轻内容。一是大张声势。开展调研工作,人未成行,电话先行,使调研部门有“准备”。召开座谈会,选取经过严格筛选的师生作为代表,很难听到不同的声音。二是带着结论开展调研。在开展调研工作前,预先设定好一定的调子去开展调研工作。调研工作成为验证结论的论据,讲面子不讲真理,以个人的好恶为判定标准,很难发现新的问题或将新的情况忽略和舍去。三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不认真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沉下心来分析事物之间的逻辑。四是辞藻华丽,空洞无物。调查研究报告文采飞扬而实际内容缺乏,没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令人感到无所适从,对科学决策没有具体的启示意义。

(二)重成绩、轻问题。事物应一分为二地看待。调查研究工作就是用全面、联系、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在高校办公室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重成绩而轻问题的倾向。一方面,在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的调研报告中总是列举我校成绩甲乙丙丁,1234……大书特书;而对待问题不是讳莫如深,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成了“成绩是面鼓,问题是根针”,对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决策起到一定误导的作用。其次,怀着“报喜不报忧”的心态开展调研工作。遇到问题,不能有一说一,实事求是,而是怕得罪人,揣摩领导的意图办事,怕暴露问题。最后,开展调查研究,只到先进的院部系,而不去落后的院部系。“眼睛没看到的,耳朵没听到的,就是不存在的。”

(三)重调查、轻研究。调查和研究是高校办公室调研工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环节,是统一的整体。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许多只调查,不研究的报告。其原因:一是“懒”:只罗列调查的情况,对事物背后的本质“懒”得去探索,不愿去探索。二是“怕”。对调查的情况,一方面,怕分析的结果与领导的意图不符;另一方面是怕麻烦。在研究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占有的资料不全面的情况而需要进一步深入师生中间,深入到一线教学科研单位去深入调查来分析和研究。而有些人员为了怕麻烦,不耐其烦,索性“重调轻研”或干脆“只调不研”。

三、做好高校办公室调查研究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三个围绕”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前提。

1.高校办公室调研工作应围绕学校的发展战略和中心任务展开。高校的发展战略是学校发展的总方向。制定好学校的发展战略,对学校的发展会起到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抓住中心开展工作,不仅有利于整体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也会大大鼓舞师生员工爱校荣校的热情。在制定“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过程中,我校办公室同有关部门一起认真做好规划制定前的调研工作,通过调研,认清我国药学行业的发展形势,明确自身的行业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受到国内同类高校的好评。

2.高校办公室调研工作应围绕学校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展开。高校的热点、难点、重点是高校改革发展中必然面临的问题。比如社会关注度高的高校招生问题、招投标采购问题、教学改革问题、科研管理问题等,针对以上问题,由办公室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组成专门的调研小组,着眼于问题的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将较大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3.高校办公室调研工作应围绕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展开。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校领导最关心的就是师生员工的利益。高校办公室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造福师生员工。围绕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展开调研,拓展思路,提出解决对策,通过问题的解决,会有力地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篇(7)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篇(8)

让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是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是学校教育的扩展和延伸,对促进高校培养出综合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过学生经过直接的参观,访问等活动,收集到大量材料,对社会客观事物产生感性认识,对获得的社会调查材料进行思考与分析,从而由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提高到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大学生能够获得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对于大学生个人成长而言是一件好事。

高校学生对参加社会调研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下文试探讨之。

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1.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调研的方法不熟悉

在学生中有人糊涂地认为,调查研究无关紧要或者不太重要。这种认识会影响参与社会调研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有些学生凭着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没有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影响工作的进度和效度。

这两种现象都需要学校和指导老师在活动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教育,树立大学生对社会调研的正确认识,并教会学生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例如,讲解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调查研究采用的普遍调查法(叉称“普查法”)、典型调查法、抽样调查法;调查研究运用的形式:开调查会、个别访问、实地观察、通讯调查、问卷调查;调查研究步骤(程序):

(1)调查前的准备,就是确定调查目标、编写调查提纲。

(2)调查实施,主要是搜集资料、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等。

(3)调查材料的整理与分析,主要指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4)撰写调查报告或考察报告。

2.疲劳与挫败感的修复

进行社会调查会产生疲劳,包括生理和心理两种。在调查实践中发现,在连续进行三天以上的全天性调查后,调查员普遍会出现心理上的疲劳感,最明显的表现是不愿意说话、困乏和思维障碍。加上采访接连碰到挫折和失败,当收获较少的时候,容易产生挫败感,继而动摇参加活动的决心。

引起疲劳的原因主要是工作量安排不合理造成的。为了尽快完成项目,或者急于求成,密集作业。对于许多初次参加调查工作的大学生调查员来说,遇到一两次拒访后情绪会非常低落,产生自己能力有限或运气不佳等想法。

较为理想的方法是不进行连续工作,在中间穿插一两天休息或安排一些其他工作,这样可使生理和心理的疲劳有时间得以恢复。对于从事市场调查的人员来说,在访问过程中的种种挫折都是难免的,要使大学生能够经受住挫折,同样的除了要树立良好的心态,指导老师也要教给学生排遣和情绪缓冲的方法,并鼓励和引导学生。例如,参加一些集体娱乐活动或自身能力较强的活动,通过获得较多的成就感和胜利感来达到恢复的目的。

3.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调查不仅仅是一项收集资料的工作,它包括资料收集和资料的加工、分析研究两个环节,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使在调查对象的选择、直接收集事实资料的过程本身中,也必须包括人们的思维加工,调查与研究二者不能割裂开来。学生参加社会调研活动,不应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老师的调查员,而应定位在研究者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调研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本身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才会得到提高。不仅要认识社会现状,也要学会对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从学校方面考虑

1.引导不够

社会调研具有良好的辅助学习的作用,而现行教育方法下,并没有广泛应用,只有个别学科、专业或者学生项目、活动,才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如果能够结合专业学习,在深入实际的基础上,对与国情民情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调查与考察;或者是与学生密切相关、引起大多数同学兴趣的事件、话题,都能够组织社会调研。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励学生深入思考。这对于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少创新精神也是一种改变。

2.投入不够

学校除了设立相关经费拨付和奖励制度,来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课题的调研活动外,还可以独自或校企联合设立学生自主调研基金。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学生独立学习、创新研究;另一方面,也是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人才的良好形式。

3.培训不够

进行社会调研,对于大学生而言还有一些技巧和素质需要培训,如采访技巧、社交礼仪、速记等相关能力。

三、社会层面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社会调查是一种具有一定社会服务目的,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系统地了解社会现象、收集经验材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规律性结论的过程。开展社会调研的目的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一是服务于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二是服务于企事业单位,提供管理参考;三是服务于社会,提供社会生活及个人行为准则之参考。总的来说,是对社会发展非常有利的事。

而目前人们对于社会调查存在着诸如浪费时间、打扰生活、可信度低、结果片面、影响力小等负面的想法,从而对调查员尤其是街头调查,抱有排斥的态度。这对大学生投身社会调研活动,增添了阻力和恐惧感。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增加社会调研积极性的宣传,多多展示社会调研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改变人们的看法,从而为大学生进行社会调研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大学生参加和进行社会调研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开阔视野,主动增强综合素质;学校和社会也应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使得大学生从社会调研过程中进步完善自我,为社会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9)

一、商品色彩设计的意义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由于商品逐渐趋于同质化,不同品牌商品的功能和价格往往非常接近,而此时商品的视觉效果就成为消费者的抉择的重要因素。而在影响商品的视觉效果的因素中,商品的色彩这一因素的作用非常独特和重要。因为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应和魅力,它可以刺激和提升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根据有关试验表明:人们所获得的信息80%由视觉得来的,而人们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中色彩感觉占80%,形态感觉占20%;两分钟后色彩占60%,形态占40%;五分钟后,两者各占一半。美国人总结出的“7秒定律”也印证了上述试验结果,他们发现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只要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在这短暂而关键的7秒之中,色彩的作用达到了67%。这些结果都证明了色彩给人们的印象是多么的迅速和深刻。也决定了在商品的开发设计的过程中,为商品选择合适的色彩是必须而又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商品开发中影响色彩设计的因素

怎样来进行商品的色彩设计呢?首先我们就需要了解影响商品色彩的因素。商品的色彩设计是主要根据商品的目标用户、商品的类别和商品的销售三方面因素来决定色彩的选择和比例,这样可以使商品更具竞争性和适应性,减少满目性。要考虑商品是的目标用户是谁,其喜好的色彩有什么;商品的用途,使用环境是什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人对于商品的色彩有不同的选择;相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群对商品色彩的选择也有明显差异;同一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选择也有区别;消费者的文化修养也影响到对商品色彩的好恶;同时,流行色也是商品色彩设计的考虑因素,如手机、汽车常把室外流行色作为外表色;而家电产品、汽车内饰则选择室内流行色;流行色有着其自身发展规律,如果长期感受同样的色彩,人们就要寻求新的刺激;此外,商品色彩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实用性,如白色的商品易脏,需要经常擦洗,而深色商品的耐污性则相对要强很多。

三、商品开发中色彩设计的策略

从影响色彩设计的因素我们可以发现,在对商品进行色彩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很多的,我们怎样才能按部就班的完成这么一项复杂的工作,最终为商品准确的选择适合的色彩呢?这就需要有色彩设计的策略,在这里我将色彩设计的策略总结为4个环节,分别是:色彩的调查研究策略、色彩的功能性设计策略、色彩的情感性设计策略和色彩的营销性设计策略。

1.色彩的调查研究策略

在商品开发的过程中,不论任何类型的商品――小到牙刷,大到汽车,其色彩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色彩的调查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色彩所处的时代环境。从具体的操作角度,色彩的调查研究可分为信息层面的流行色调查研究和实地层面的市场研究。前者可分为新闻、杂志、专业刊物等,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国内刊物和国外刊物,流行趋势预测信息和市场调查报告。而实地层面的市场调查研究可分为店头调查研究和街头调查研究。店头调查研究又叫定店调查研究,即定期去固定店铺商场进行调查研究。街头调查研究又叫定点调查研究,它不局限于一家店铺商场,以人气旺的店铺商场为主要目标,定期在固定的场所进行调查研究。以上的调查可根据商品的类型,选择数月或每月一次进行,并汇总色彩样本和附有照片的表格。调查研究贵在坚持,以把握色彩的变化趋势为核心目标。

2.色彩的功能性设计策略

色彩的选择与商品的功能属性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功能的商品在进行色彩设计时的差别很大,这种差别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例如与饮食洗漱相关的产品强调清洁,而白色会让人感到清洁,所以电冰箱、微波炉、座便、洗脸池等厨卫用品大多会选用象征清洁的白色;商务用车强调高档、威严、地位,因此也大都会以稳健、重量感十足的黑色作为主色调;而红色最为醒目,因此在具有侵略性、指示性和应急性的产品上大量应用了红色,如高性能跑车、道路标示、消防设备等。

色彩的功能性设计策略还体现在,色彩不仅与视觉有关,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甚至还会影响人的身体机能。比如:蓝色能给人以宁静、深邃之感,具有明显的镇定作用;紫色可使人的情绪得到安慰;黄色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唾液腺的分泌,刺激食欲;绿色对人的视觉神经最为适宜,能够缓解眼睛疲劳,因此现在的黑板大都变成了绿色。色彩还可以影响到人的味觉。美国色彩研究所曾经做过实验:将同样的咖啡倒入形状相同、颜色各异的杯子,然后请人分别品尝,结果多数人认为杯子里的咖啡口味有很大区别。他们认为黄色杯子的咖啡太淡,绿色杯子的咖啡有酸味,红色咖啡的味道最香浓。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雀巢咖啡的杯子要设计成红色了。

3.色彩的情感性设计策略

色彩是具有强烈的情感倾向的,比如柔和的浅色会给人以轻盈的感觉、冷色系具有男性的感觉、艳丽柔和的色彩则具有女性的感觉。利用色彩在情感上的强烈的渲染力,可以增强商品形象的渲染力,加强识别记忆。在开发商品的过程中,针对不同职业、地区、年龄的人要考虑他们的情感倾向和审美趣味,据此进行色彩设计。比如,给小孩子设计玩具产品时就应该色彩鲜艳,色相对比强烈,这样可以给孩子产生新奇感;青年人则喜欢张扬、夸张的色彩;成年人则喜欢沉稳、丰富的感觉;而老年人则要避免太强烈的色彩,要以宁静、安详的色调为主。

比如,2006年12月在中国地区上市的索尼VAIO C系列笔记本电脑以鲜明的流行色以及和谐的配色,荣获“2006年度中国电子产品色彩大奖”。除了经典的白与黑,浅绿、粉红、淡蓝以及灰色都成为了该系列的主推色,再辅以与机身颜色搭配的键盘,其和谐之美使C系列具有出类拔萃的悦目和自信。虽然C系列笔记本电脑的成功不能全部归功于对色彩的大胆运用,但是色彩作为“沉默的推销员”,其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4.色彩的营销性设计策略

产品只有在消费者购买之后才能成为商品,在产品设计生产出来后怎样更好的销售出去,这主要是营销环节的事情。但是在商品的开发设计中,就必须要考虑到营销环节的因素。日本立邦涂料有限公司设计中心研究表明,色彩能为产品及品牌的信息传播拓展40%的受众,可以将人们的认知理解力提升75%,也就是说在不增加营销成本的基础上,成功的色彩设计可以为品牌的传播增加15%~30%的附加值。

我们以联想的手机为例:联想手机在2006年9月10日了“粉”时尚手机i807,并在同期启动以“粉时尚”为主题的营销推广活动,使得联想手机成为国内首个利用色彩去诠释产品感性诉求的品牌。i807手机作为手机市场上首款拥有缤纷亮丽色彩的PDA手机产品,销售状况非常不错,使联想手机的市场份额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销售旺季,一些地区甚至供不应求。根据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在粉时尚的宣传攻势下,联想手机的整体品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在一级城市提升了近7%。这意味着 “色彩”成为了联想手机体验营销的新卖点。

四、结论

在“眼球经济”时代,如何让商品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唤起他们购买的欲望成为所有商家都在思索的问题,而这就需要从商品的开发阶段就进行深入的色彩研究与设计,根据商品在目标用户、功能特性、造型特点等因素,充分利用色彩的调查研究策略、功能性设计策略、情感性设计策略和营销性设计策略,为商品设计出更多适合的色彩,使商品从市场上脱颖而出,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日)下川美知:色彩营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篇(10)

【关键词】

辽宁地区;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调查研究

1 调查目的与研究意义

辽宁地区学前音乐教育调查研究一文的调查研究工作除了对学前音乐教学现状展开了具体详述,还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当今家长对该项教育的个人态度”等展开了相关调查。为辽宁地区学前音乐教育的优化做好各方面的优化准备并制定各个方面的具体改善方案。

1.1调查目的

本调查研究主要目的是辽宁地区学前音乐教育的优化。首先,我们应对当今相关从教人员展开详细调查、访问,以便对现行学前音乐教学方法中的弊端与不足有所了解,为该教学过程的迅速优化提供可能。

其次,自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和音乐素质的高低现状做出相关调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最终目标是在日后从事幼师工作,其专业能力和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可以说决定着幼教事业的发展路线和基本状况。据《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可知,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系设置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然而,通过该专业而实际培养出来的未来幼师的专业能力和音乐素质究竟如何?是该调查研究的原始目的之一。

另外,影响学前音乐教育质量和效率的除了与有相关从教人员的专业素质紧密相关外,还与其家长对学前音乐教育的态度有所关联。而辽宁地区幼儿家长对学前音乐教育的具体态度究竟如何?我们能否通过改变家长态度而使得幼儿对学前音乐教育产生积极的参与意识?这也是该调查研究的又一原始目的。

1.2研究意义

本文致力于借助一系列相关调查研究,而发现现存于辽宁地区当今学前音乐教育的问题和弊病,并针对性的对当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现存问题以及幼儿家长对学前音乐教育的相关态度、现存问题等作出具体的统计分析,以便为后续辽宁地区学前音乐教育的优化提出相关改善策略,以期为辽宁地区学前音乐教育的良好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与引导作用。

1.3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

问卷调查法:

该方法是指通过对想要了解问题以及问题针对对象的整理总结,之后有针对性的制作并分发、回收调查问卷。

访谈法:

该方法与问卷调查方法类似,首先也要展开对想要了解问题以及问题针对对象的整理总结,随后随机而有针对性的选取访谈对象、展开具体访谈过程并进行必要的记录。

文献分析法:

该方法是指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记录等)的整理、分析、研究,而对遗留问题达到科学正确而充分的认识的调查研究方法。

1.4调查研究具体对象

首先,为了了解辽宁地区学前音乐教学现状,我们可对相关从教人员展开“面对面访谈”调查,并尽量在访谈过程中通过从教人员的帮助,来通过问卷调查而对学龄前学生心理做到一定的了解;

其次,为了了解并掌握辽宁地区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还应对学前教育专业高等学院学生展开大幅度的问卷调查,以便了解其专业技能和音乐素质,为后续对学前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调节做好准备和铺垫;

最后,为了了解学生家长对学前音乐教育的态度,我们可通过“闲时电话访谈”来完成。

2 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对上述准备工作、具体调查工作工作以及对相关调查结果的的总结不难发现:

2.1现存于辽宁地区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不足

当今辽宁地区学前儿童对音乐的理解、欣赏和领悟能力水平不均,增大了音乐教学工作的展开阻力,并且,不同的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具体兴趣点不同,使得具体教学的展开难度较大。并且据统计结果显示,对音乐课程表示喜欢的学前儿童仅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比例不容乐观,而其余不喜欢音乐课程的学前儿童又有着各种不同的理由。因此,培养辽宁地区学前儿童音乐兴趣的难度很大。并且在具体教授过程中,很多学生好会因为课程本身的苦涩无谓而失去兴趣和信心。此外,教学过程还存在教学设备落后、教学内容死板等很多不良问题。

2.2辽宁地区学前音乐教育前景展望之学前教育专业高等院校学生相关素质、能力分析

对辽宁地区学前教育专业高等院校学生展开的对乐器的兴趣度方面的调查表明,虽学生对各种乐器的兴趣的不一但整体感兴趣的人员比例并不高,可见,该专业学生并没有对乐器及音乐本身持有必要的了解兴趣和掌握意愿;

对辽宁地区学前教育专业高等院校学生展开的对乐器的能力方面的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不达标、能力欠缺;

并且,调查结果表明,该专业高校在校生并没有对“学前教育实习”环节有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忽略对该环节的合理利用,导致日后教学工作的展开难度大大加大。

整体来看,相关专业学生现状表明,该地区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有待调整。

2.3相关家长对学前音乐教育的态度分析

就辽宁地区学前儿童家长对学前音乐教育的态度访谈结果表明,很多家长对该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并且其自身音乐水平有限。因此,很难为学前儿童提供一个音乐受教机会和相应的音乐学习环境。

3 针对统计结果提出的辽宁地区学前音乐教育具体优化措施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和不良现状分析可见,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以便保障辽宁地区学前音乐教育的稳固存在和健康发展。例如:

就当下相关从教人员而言,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音乐素质,并对学生的兴趣点做到及时充分的了解和及时的调整,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针对性的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安排教学内容。

为保障该地区学前音乐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从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能力以及学前音乐教育受教儿童家长态度等方面作出努力。为后续的学前音乐教育提供很好的生源保障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本文主要针对辽宁地区学前音乐教育现状以及相关因素展开相应的调查研究。制定相关调查方案并明确调查对象。自辽宁地区当今学前音乐弊病以及日后的学前音乐教育发展阻力等各个方面展开调查,并根据对调查结果分析制定相互相应的改善意见和优化措施。为当今学前音乐教学的改善及其日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董敏. 幼师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教育的差异及其对策[J]. 广西教育,2013,07.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065-02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量众多,竞争激烈,每个高职院校都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求得生存和发展。为此,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核心竞争力建设的探讨和尝试,在此过程中,对核心竞争内涵的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关键。

普拉哈德和哈默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尤其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以及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则表现为一种独特的教育优势,能同时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技能型人才对终生教育的需求。这种核心竞争力保证培养的人才比其他同类院校的毕业生更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在行业中有更多发展机会,并且这是一种其他院校很难模仿的能力。胡建波等人则认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创造独特价值的一种能力,亦即院校向社会提供优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是一个高职院校在兄弟院校中持续领先、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

结合不同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建设主要应当把握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抓住社会需求;二是培育和发展独特比较优势。这两方面的内容,深刻体现了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实质内涵。下面就这两方面的内容对核心竞争力建设进行探讨。

一 抓住社会需求

一个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获得社会认可,必须体现出自己对社会的价值。高职院校的社会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能,这是高职院校最根本的职能,也是最能体现高职院校价值的方面,如果失去了这一职能,高职院校将与企业或研究所没有区别,因此应集中主要资源对高职院校的这一根本职能进行大力建设;二是为社会提供应用型技术服务的职能,这是在第一个职能基础上衍生的职能,提倡高职院校发挥这一职能的目的,除了服务地方经济以外,还为了密切校企关系和加强产学结合,从而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技术服务应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三是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职能,主要包括教学法、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研究等,这是在前两个职能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提出的更高要求,主要目的是促使高职院校的教师结合本职工作,不断学习、思考和总结,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从而使高职院校的发展进入更高、更新的层次。

由于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价值也就集中体现在它所培养的人才价值上。价值因需求而产生,无需求就无从谈价值。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抓住社会需求,才能创造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抓住社会需求,意味着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要求高职院校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规划建设。专业规划建设的方向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类型、规格和服务面向的领域,也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发展的特定方向。这些人才类型、人才规格和服务领域是否满足社会需要或是否受社会欢迎,将最终决定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

在专业规划建设中,对行业、产业发展背景以及人才需求方面的调查研究必须得到重视。因为只有经过科学、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准确地把握行业与产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现状等情况,才能对专业发展前景做出科学预测,从而为专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然而,一些院校不重视调查研究,认为不值得投入太多资源,往往只通过简单调查,就匆忙开始专业规划建设,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导致学院发展过程面临很大的未预见风险。由于未作深入调查,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或不具代表性,会让决策者将需求不好的专业当做好的专业来开设,从而错过了真正有需求的专业;或者对专业发展前景预测错误,仅关注现状需求,却忽视了长远预测,从而使新开设专业很快便不适应市场变化;或者对自身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分析不足,在教学设施、实训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难以满足新开专业的要求,从而严重制约新开专业的持续发展。这些决策失误会使学校失去专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同时也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对学校声誉也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所以应当尽量避免。一些院校在专业规划时之所以不重视调查研究,主要是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及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其实,调查研究的作用不仅限于为专业规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调查研究的过程实际也是为高职院校开展对外宣传、深化和拓展校企合作提供机会。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学校与用人单位密切接触,学校不仅了解了市场对人才种类、人才技能、人才素质等的需求信息,同时也可以向社会展示学校形象、宣传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政策、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这实际是一个上门服务和上门宣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宣传了学校形象、增进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感情,而且还可以找到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因此,应正确认识调查研究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市场需求信息,并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具有市场需求的几个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的优先次序,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紧抓市场需求,谋求长远发展。

二 培育和发展独特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