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档案的安全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加强档案安全的管理设施建设
档案安全的管理设施对于是否能保证档案存放的安全性十分重要,科学建设和完善档案安全相关基础管理设施,给档案管理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是实现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给档案的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由此可见,在建设医院档案馆库的过程中做好医疗档案管理的防震、抗灾、防火等各项防护工作非常有必要。在进行医院的档案馆库时,要保证其符合国家档案建设规范规定的各项标准,如坚固性、安全性、环保性、实用性等,都要严格根据设计标准进行建设。档案的存储工具要确保能保障档案的安全性,实践证明,档案多节柜是能够有效保证档案安全的装具。存放音像、电子档案要使用防磁柜。在温湿度的控制方面,要把温湿度控制在档案可承受范围之内。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相关的视频监控、门禁、火灾报警、消防、温湿度监控、计算机安全等系统的建设,保障医疗档案安全管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三、提高档案管理安全技术水平
档案管理安全的关键技术包括医院受损档案抢救修复技术方法、医院电子档案真实性保证以及技术方法等,只有保证医疗档案安全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才能实现档案的安全管理。引入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方法以及设备,并不断地推广达到较为全面的应用,在最大程度上增强医院档案安全管理的能力。加强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治理,通过改进和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形成一个安全、稳定的医疗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对后台管理操作系统的选择,要综合多种因素,选择最为可靠的系统,同时还要保证配置的安全性。在网络服务方面,对用户合法性的认证工作要进行严格把控,防止登陆者进行违规操作,盗用系统内部信息,保证医院电子档案被完好、安全地保存,实现医疗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同步归档。除此之外,为防止数据信息丢失现象的发生,需要做好对医疗档案重要信息的备份,对特别重要的电子文件要进行易质或异地备份。这种备份是医院的档案部门在遇到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时能够保证重要档案资料不丢失的重要途径,它确保了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保密性,也是在当前形势下保护医疗电子档案信息绝对保密性的最根本手段。
四、做好对档案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加快,这也给医疗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多技能要求和职业规范标准。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目前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从整体上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医院档案的安全管理系统。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管理技能培训,增强他们对医疗档案信息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以及保密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和学习国内外关于档案信息安全防护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使档案管理人员具备基本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与技能,形成一个具有专业档案管理技能和灵活运用多种科技设备并且具有强烈责任意识的医疗档案管理队伍。
中图分类号:G26
档案信息的特殊性,决定了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在档案部门中的重要性,它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而且从大的角度而言,其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改革稳定的发展大局。所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从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的档案的安全问题,其次还要在规章制度、技术设备、工作人员素质与成立应急预案等方面上下功夫,切实做好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促进档案工作的可持续与健康发展。
一、增强档案安全意识与建设档案安全管理文化
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档案的安全与否,所以必须以文化与素质为本,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安全意识,在档案部门中营造一种档案安全管理的文化氛围。首先可通过档案安全管理文化道德的建设来树立工作人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档案安全思想,增强他们的自我道德(职业道德)、公益道德(不违背社会公共约定与规则)与市场道德(以正当手段获取利益);此外可通过建设单位档案安全管理文化来提高工作人员的道德文化与素质,同时对工作人员要进行安全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教育,增强他们的管理水平,促使档案安全管理技术化、科学化。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也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主动学习档案安全保管工作的新技术与新技能,以适应新时期下的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建立健全各种档案管理机制,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与科学化
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档案安全管理的关键。企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建立并完善符合本单位发展的档案管理机制。各种档案管理机制如《档案保管保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与《档案查阅利用制度》等,都需不断健全与完善。具体可实施安全领导负责制,由单位领导带班负责,明确各人员的工作职责,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实行专人保管档案的方法,由专人查阅、登记、记录,集中归档,同时要对档案库房的电子、文书与“十防”等档案信息做好保密工作,还要安排人员对防盗门窗、档案柜、温湿度计、火警自动喷淋系统与电源电线等硬件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维修,排除各种安全隐患,防止纸质档案出现霉变或是缺漏等现象。总之,档案部门应遵循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各司其职,做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促使档案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档案的安全。
三、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增强其业务素质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之下,人才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所以应引进大批的综合能力较强的新型人才,他们须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理论,同时还应博采众长,了解现代化科学技术。这样的新型人才,才会对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容易适应,其稳定性也更强,并且还可以解决档案管理库房发生的突发事件或复杂情况[1]。
四、加强硬件设备建设,采用现代设备管理
在建设档案库房之初,就要考虑到硬件设备如墙壁的保温隔热、抗电磁干扰、防盗门窗、电源保护、防火等的配置,要保证档案库房的硬件设施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档案安全管理的要求。同时应及时更新管理设备与硬件,并调用可以适应和掌握现代设备管理的技术人才,如加密文件的密码设置与保管,防止网络中毒,档案信息被恶意攻击、篡改与窃取,达到人与技术完美配合,为档案安全管理扫除障碍。
五、防范风险,成立应急预案
突发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泥石流、台风等会对档案信息造成破坏性的后果。另外,档案信息有可能因为工作人员的一时疏忽或是档案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而遭到泄密、窃取与攻击,所以档案管理部门需针对这些隐患进行有效防范,比如在档案部门或是办公场所的显著方便的地方放置灭火器,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有效,应预留消防安全通道;档案库房内严禁抽烟、使用明火与不能摆放易燃易爆物品;库房由专人看管,配备两套钥匙,一套归管理人员使用,另一套则由单位领导保管备用;对档案信息异地存储备份,重要档案还应保留其复印件,以防止信息损失;加强对档案的监控,及时记录登记进出库房的档案,并应及时清点检、查与归还上架[2]。此外,要针对意外事故的发生成立怎么抢救与转移档案信息的应急预案。
六、结束语
不管是纸质档案材料还是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档案管理部门都需要不遗余力地去管理好与保护好。纸质档案受外界因素影响大,温度、湿度、磁场、光线、灰尘、机械震动与有害气体等因素均会或多或少对纸质档案信息的保存产生影响。电子档案材料则有可能遭遇到突发事件、计算机病毒感染或被恶意窃取等情况。因此,绝不能对档案管理工作有所松懈,应从各个方面入手,确保档案的安全。
【关键词】数字化 档案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 策略
档案管理是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各领域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档案管理工作要取得发展也必须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来全面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信息安全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必须加以重视,并开展有效研究和改善,才能保证我国数字化档案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数字化档案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逐渐进入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可以说现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离不开计算机。有了计算机的帮助,现今人们的工作更加的方便,就管理档案而言,原有的纸质版的档案虽可以完好的保存信息,但是,其存在难以保存,难以查找,占用空间等等问题,所以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现今的档案管理多向数字化转变。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方式可以说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将原有的纸质版的档案进行保存,不可否认数字化档案是存在一定的优势的,因为现在的数字化档案更加容易保存,更加节省空间,也更加容易保管。数字化档案是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形态,它运用诸多技术,如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等,将档案信息进行存档处理与保存。但是数字化档案技术虽然方便,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尚需改善这些问题。
二、实施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意义
在我国现代社会科技技术手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档案信息管理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而是随着社会需求对档案信息管理做出了合理的更新。目前数字化档案管理在我国社会上也取得非常广泛的应用,其自身不仅仅能够为档案管理人员带砗艽蟊憷,而且对档案数据准确性提升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信息安全问题,针对于此就需要对整个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从根本的角度上促使数字化档案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对数字化档案实施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管理手段起到高度重视,还需要对在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手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信息档案安全管理。在实施管理之前还需要制定合理的保障体系,这样对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合理性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信息保障体制实施的时候还需要对各个环节涉及的安全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好的实现信息安全运行。在进行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的参与,因此还需要对整个过程中技术人员自身职业素养做出合理提升,从而提升技术人员自身工作效率,有效促使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数字化档案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想要解决数字化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构建制度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所有的因素,并建立相应的岗位安全考核制度以及培训制度等;其次,应该对已经保存的数字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将一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通过脱机的方式进行保存。这样可以提高数字信息的安全等级,防止数字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再次,应该从系统运行方面入手,对机房的出入人员进行控制,对机房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还应该做好电磁波防护等相应工作;最后,应该设置管理权限、操作权限等相关的权限管理系统,这样只能是由规定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同时还可以从中查看到进行管理的人员,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数字信息被窃取的危险,另一方面若是出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找到负责人员,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篡改数据信息这一情况出现的概率。
(二)加强数字化档案宏观管理
想要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安全,就应该加强宏观管理。宏观管理是一项对技术以及专业等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在开展此工作的过程中,领导的思想应该是统一的,而且还应该针对宏观调控工作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通过明确的分工来有效开展宏观管理,进而发挥管理工作的作用,提高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性。
(三)计算机安全管理
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存在不安全因素和计算机出现故障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相关人员必须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尽可能减少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概率。工作人员应该针对工作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流程使用,同时还应该对硬件的兼容性进行审核,从而避免数据信息丢失。与此同时,还应该定期地更新软件,保持软件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信息安全,进而发挥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的优势,为相关部门的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四)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是档案管理的执行者,员工的工作水平对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管理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想要促使管理人员做好管理工作,应该让管理人员具备以下几点素质:第一,要了解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数字化档案管理有一定的认知,在工作中能够具备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这样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第二,管理人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在利用计算机开展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得心应手,这样才能用计算机有效的开展安全管理。员工想要更好地开展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就要具有这二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进而发挥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档案数字化是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要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就要将维护档案信息安全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抓,结合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的实际运行特点,通过制度的完善、人员素质提升及宏观管理和计算机安全管理等措施实施,来促进我国档案数字化安全性的提升,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电子档案不同于纸质档案的特征,决定其在管理利用及其安全保障方面的复杂性。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可准确提供利用是档案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电子文件具有操作方便、传递快捷、存储空间小等突出特点,给档案管理和利用带来诸多便利,但其安全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输入、存储、传输和提供利用过程中都存在信息失控、信息污染、信息干扰、信息丢失、信息窃取、病毒侵犯、管理不善、人为破坏、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等不安全因素,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保证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是十分必要的。
1. 电子档案的有效利用
电子档案的利用与纸质档案相比,显著不同的是更快捷、更为便。但这必须建立在电子档案所依赖的技术上,且必须满足必要的先决条件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实现。
电子档案提供利用,一般有三种方法,即提供拷贝,网络传输,直接利用。
由于电子档案提供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与所依赖技术的多样化。导致利用工作的复杂性。因此加强电子档案的利用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从信息安全角度出发,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管理。
1.1对用户和提供利用者的管理
对电子档案利用所涉及到的人员,根据其级别、层次进行使用权限的认定,并以此向利用系统注册登录。在利用中,由系统自动判定当前使用者身份的合法性及其所使用功能的范围,并由系统自动对其使用各种功能操作的路径进行跟踪与记录。在电子档案存贮载体的使用上,要根据电子档案内容的密级和开放程度,来确定其使用控制程度,在使用中依据利用者背景情况和利用目的来决定对其的授权。
1.2对利用者提供拷贝
在此过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严格管理。并依据利用者的要求和确认使用权限后再进行拷贝的制作,并通过技术手段防止所提供拷贝的再复制。对提供利用的拷贝必须回收,并作信息内容消除处理。
1.3强化利用中的安全措施
电子档案在利用中的保密与安全十分重要,同纸质档案相比,更难以控制。特别是网络传输,涉及大量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如信息丢失或被盗取、黑客人侵、计算机病毒、拒绝服务攻击、信息污染、人为操作失误等。首先要在认真分析电子档案信息计算机网络传输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其根源,采取综合措施,从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加强相关人员的保密安全教育和安全业务培训,组织实施安全保密措施并协调、监督、检查安全保密措施的执行情况,使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2.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
为了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档案信息的保密和安全,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字资料,有的可以完全公开,有的则需要保密,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既包括硬件的安全管理也包括软件安全管理。这些问题都给电子文件的安全保管和长期保存带来了很大威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保密措施。
2.1可靠的网络是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
可靠的网络技术和硬件设备是档案工作网络正常运行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
档案网络系统应采用先进成熟的高速以太网技术,选用性能优越的服务器,并设置双服务器。主、从服务器应分别放置在异地机房内,无论主服务器何时出问题,从服务器都可替代主服务器,保证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能够连续运行,保证稳定的供电。
2.2数据安全是档案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的必要条件
档案数据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是档案工作的灵魂。因此。采取严密的技术措施,建立可靠安全的存储架构,防止非法访问、非法操作、病毒入侵等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档案数据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2.2.1防止数据丢失的主要措施是数据备份
对长久保存的档案数锯应该拷贝到耐久性好的可写光盘载体上,禁止使用软磁盘长期保存电子档案。刻录光盘时采用整盘刻录方式,不得使用多段刻录等方式。一般刻录三套,一套封存,一套供查阅利用,第三套异地保存。系统设备更新时必须制定严格的数据转换办法,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并能在新系统申运行。
2.2.2利用有盘工作站的硬盘空间对服务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备份
软件备份与人工保护相结合,在发现网络系统出错或服务器故障时,备份之前的数据,可以用软件方法恢复,备份之后的数据可以利用手工的文字记录恢复。
2.2.3档案网络系统应安装高可靠性的防火墙
经常更新杀毒软件,预防病毒人侵。工作站要安装硬盘保护卡,采用无软驱工作站。严禁用档案网络系统的微机玩游戏、拷贝与档案无关的软件和数据。防止信息被非法篡改、插人和删除,亦可采用数字水印技术保护信息的完整性。
2.3科学管理是确保电子档案安全规范的关键
确保电子档案数据安全,除了上述软、硬件措施之外。科学管理是关键。怎样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问题。
2.3.1建立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
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实行全过程管理,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电子档案的质量,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电子文件存档时必须检查病毒等危害计算机的隐患,对于不能清除隐患的电子文件不得存挡。封存的电子档案不得利用和外借。
2.3.2建立电子档案的提供利用管理制度
提供利用的主要方式是电子档案拷贝和网络查询,网络查询和拷贝利用要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查询登记,并采取技术手段防止提供的内容被再复制。
2.3.3建立服务器管理制度
每天记录服务器的各种操作,包括设备的检查记录、服务器启停记录、对数据库的日常维护记录、服务器运行情况和对用户的监控记录等,坚持对服务器等网络设备进行日检、周检用检,并进行详细的记录,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2.3.4建立工作站管理制度
为每台工作站建立工作日志。记录每个工作站上机的操作员的开关机时间、上网操作内容、系统运行情况、操作员姓名等。并建立检查、监督机制,防止人为造成的机器故障和数据错误。
2.3.5建立数据库日常维护制度、网络安全保密制度、病毒预防和检查制度等
技术人员定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对各工作站的数据错误给予及时修改,经常对各工作站巡回检查指导,发现故障隐患及时排除。要始终保持两库同时存在。此外,还应在数据库边界建立防火墙,凡符合安全要求的,才允许访问,不符合要求的拒之门外,从而防止外来的破坏和干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全电子文件的采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结语
总之,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子档案的特性,采取严密的技术措施,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执行,以保证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从而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同时应加大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学习电子文件有效利用管理及安全管理知识,提高电子文件管理利用意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方便、高效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档案信息逐渐走向数字化管理是必然趋势,但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制约了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如何确保信息化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成为当前档案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加强档案的保存,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对维护和保障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优势如下:
(一)档案信息的传递量和服务对象的数量大大增加。由于数字信息占用空间小,信息传递不受空间的限制,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的不断延伸,所能链接的用于存储和管理数字信息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及服务对象的数量将加速增加。
(二)时间的延续性,可以24小时服务。
(三)档案数字信息网络检索方便,传递速度快。
(四)可以根据利用者的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档案信息网络服务的出现,是我们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适时的现代化手段。
(五)资源共享,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利用网络传输档案信息,其有纸质档案不可比拟的优点,网络传输速度快,档案传输不再受空间和人力的限制。查阅者一旦需要档案就可以通过档案管理网络系统进行查阅,不仅可以查阅所需的信息,而且可以下载电子版的档案原件,没有必要再到档案室进行查阅。这极大地节省了查阅者和档案管理员的时间。还可以通过档案管理网络系统异地查阅档案信息,节约了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
二、档案信息化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操作系统的安全缺陷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最主要的系统软件,是信息安全的基础之一。然而,因为操作系统太庞大(如Windows操作系统就有上千万行程序),致使操作系统不可能做到完全正确。操作系统的缺陷所造成的功能故障,往往可以忽略,如当Windows出现死机时,按一下复位键重新启动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操作系统的缺陷被攻击者利用,所造成的安全问题就不能忽视了。
(二)网络技术本身的安全隐患
网络本身就不是一种很安全的信息传输方式。网络上的任何信息都是经过重重网站分段传送至目的地的,任何中介站点均可以拦截、读取甚至破坏信息。同时,网络的应用技术发展很快,新技术不断推动新的应用,而安全技术是一种在对抗中发展的技术,它总是显得有些滞后,防范攻击的能力不强,这样就导致网络安全的脆弱性。
(三)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80%以上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计算机安全培训,缺乏计算机与网络信息的安全意识,致使网站遭到攻击。
三、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安全问题的防范策略
(一)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及安全教育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防范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部门应加强对信息安全意识和安全业务的宣传与教育,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对现有的在职档案人员进行档案现代化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和再教育,积极引进复台型人才,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注入新的活力,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应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维护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二)从管理上加强安全防范
针对信息化档案的安全问题,安全防范的最高境界不是产品,也不是服务,而是管理,没有好的管理思想、严格的管理制度、负责的管理人员和实施到位的管理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安全。
1.建口可以信赖可以控制的内部网络。管理好内外网络的通道,杜绝内部人员使用拨号、宽带等方式非法接入外网。管理好软件资产,避免内部人员在计算机上安装使用盗版软件,以防引入潜在的安全漏洞,降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系数。
管理好计算机的外部设备,防止内部人员在内网计算机上通过移动存储介质间接地与外网进行数据交换,导致病毒的传人或者敏感信息、机密数据的传播与泄漏。
管理好单位个人使用的计算机上的重要文档,防止相同域内的终端用户互相调用和操作机密文件。
管理好输出设备,对于重要电子文档的打印,要进行严格的登记和日志管理。
管理好内网客户端,在单位局城网上建立起严密的监控点。
2.实施强审计管理。所谓强审计,就是利用日志对网络上的行为、踪迹进行监控,并能事后取证的技术。但是,与传统的计算机日志相比,强审计的日志是不能随便删除、修改的。如果要修改或删除,必须系统管理员、审计员及单位领导同时进入系统才能删除,从而有效保护内网。
强审计技术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审计,防止非法内连和外连;二是数据库审计,对数据库的读取行为进行跟踪;三是应用系统审计,例如公文流转经过几个环节,必须有清晰的记录;四是机审计,包括对终端系统安装了哪些不安全软件的审计,并设置终端系统的权限等;五是介质审计,包括光介质、磁介质和纸介质的审计,防止机密信息通过移动U盘、移动硬盘、非法打印或照相等多个环节从信息系统中泄密。
3.档案信息的数据备份和容灾。理想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应既能解决业务对高性能与可用性的需求,又能解决备份与恢复管理问题。目前,数据备份与容灾能力已成为存储安全保障的重要标志。容灾备份就是指通过特定手段和机制,在各种灾难损害发生后,仍能最大限度地提供正常应用服务的信息系统。它可分为数据备份和应用备份。数据备份需要保证用户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对于提供实时服务的信息系统,用户的服务请求在灾难中可能会中断,应用备份必须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让客户的服务请求能够继续运行。
(三)保障数字档案安全的技术措施
数字档案是技术的产物,因此,运用先进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是确保数字档案安全的重要保障。
1.计算机和网络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系统,是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体,它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过滤不良信息、防止信息资源的未授权访问。防火墙的实现技术主要有:包过滤技术、服务技术、状态监测防火墙技术等。
2.档案信息加密技术。密码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核心,是提高网络系统数据的保密性、防止机密数据被外部破解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采用加密技术可以确保数字档案内容的非公开性。加密技术通过信息的变换或编码将机密敏感信息变换为难以读懂的乱码型信息,以达到保护数据安全的目的。数据加密技术可分为两类:对称型加密和公钥密码算法。
3.档案信息防写技术。防写技术,即将数字档案设置为“只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用户只能从计算机上读取信息,而不能对其进行任何修改。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中,只读光盘只能读出信息而不能追加或删除信息;一次写入光盘可供使用者一次写入多次读出,可以追加记录但不能擦除原来的信息。这种不可逆式记录介质可以有效地防止用户更改数字档案的内容,保持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结语
随着档案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数字档案的安全问题已经摆在档案管理者面前,如何做好信息化档案的安全工作值得我们不断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二、对侵入病毒的防御
传统的病毒防御措施从整体上来看算一种亡羊补牢的方法,因为其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依赖计算机终端的杀毒软件对病毒或黑客采取防御措施,而且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终端已经被病毒感染或被黑客侵入,这时安全软件才对其进行查找再扫除。进行这种查找扫除措施时,将会占据计算机很大一部分的系统资源。由于目前网络病毒进行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因此我们必须要建立网关病毒防御体系,使防御病毒感染或黑客入侵计算机的程序提前。措施如下:扫描进出网络的一些数据并对其进行病毒杀除管理,使来自公关网络的文件病毒阻隔在网络外部,并且拦截来自公关网络的黑客对计算机服务器群的侵入以及对文件造成破坏;避免来自公共网络的病毒对计算机终端的感染;防止病毒在计算机系统内进行复制传播。
三、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于此类档案的安全管理来说,与计算机软硬件方面有关的漏洞威胁并不是其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操作计算机人员,他们的安全意识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十分重要。为防止病毒感染或黑客侵入计算机,有关操作人员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得使用管理系统中的专用计算机访问外部网络。由于网络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毒威胁,网络探测工具随时都在进行着扫描,如果不小心被黑客锁定了目标,那电子管理系统被非法访问情况的发生概率非常高,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档案内数据丢失甚至遭到篡改。
第二,禁止在管理电子档案的专用计算机上安装盗版软件。由于大多数的盗版软件出厂可能没有经过厂商检验,非常有可能潜藏着一些病毒或者木马软件,这样就可能导致病毒与普通应用软件同时被安装进计算机,对其安全造成威胁。再者,最好不要安装与管理系统没有关系的应用软件,防止软件之间产生冲突而导致系统运行缓慢,从而使系统的可靠性下降。
第三,不要随意使用U盘进行资料输入或输出。作为含有USB接口的一种移动存储设备,U盘能够被随机读写,而这个优点恰巧方便了病毒进行传播,可以说U盘是病毒进行传播最快最方便的途径之一。由于U盘可以随身携带,非常方便,时常插拔于各式各样的计算机之间,非常容易就能感染病毒。因此,为避免病毒感染计算机,进行资料输入或输出,应尽可能地降低使用U盘的概率。
第四,不要轻易打开并运行自己不了解的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人员要随时防范于未然,慎重对待自己所不了解的文件。由于现在许多病毒都会假扮成普通文件或文件夹,时刻等待着对计算机进行感染,因此十分具有欺骗性。
再者,为确保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操作运行,工作人员一定要在采取系统或非技术的防御措施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有规范、系统的防护体系,提供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一个有保障的运行环境。
1.档案安全保护意识薄弱档案安全保护教育不普遍,档案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风险意识,突出表现在档案网络工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不强。档案服务及利用人员由于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较低和安全防护意识不高,造成的无意侵权或电子档案光盘存储的选择等问题,都给农机监理电子档案的安全保管带来威胁。
2.计算机软硬件的设备故障由于农机监理的电子档案一般不能直接利用,它的形成和处理与利用均需借助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支持才能实现。而计算机系统是由许多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薄弱环节都极易遭到破坏。如:数据易被误输;应用软件易被篡改或盗用;硬件设备中的芯片和电子线路易被损坏等。这些故障的发生都有可能导致农机监理电子档案的丢失或破坏,从而对农机监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电子档案存储载体的保护技术问题农机监理电子档案的载体材料是磁性物质和光盘。聚酯底基是磁盘和磁带的支持体,它具有易产生静电而吸引尘埃导致卷曲、易与磁粉脱离、伸长后不易恢复等缺点。粘和剂起着连接底基和磁粉的作用,它具有易热胀冷缩、磨损、脱落、粘连、生霉等缺点,直接影响信息再现。并且磁粉中的磁性氧化物颗粒的剩磁感应强度是记录和再现信息的决定因素,它极易受外磁场的影响而导致退磁、消磁等。目前光盘常用的介质主要有碲、碲合金、硒、碳铝化合物以及一些在激光热效应作用下易产生物化性质变化的材料,这些材料不稳定,易氧化,易与碱溶液发生反应。因此,电子档案载体材料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农机监理电子档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4.计算机病毒与黑客的攻击计算机病毒已成为当今破坏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头号杀手,它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破坏力的计算机程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会以各种方式和途径攻击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软件和数据库以及硬件设备,并可通过非授权入侵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从而造成电子文档的破坏或系统的瘫痪。此外,有些计算机黑客也利用电脑网络进行犯罪活动,他们伺机寻找系统和软件方面的某些缺陷来攻击,通过破译口令与密码而获取使用权限。非法访问、删除或修改某些重要电子文档,使文件所有者和利用者均遭受巨大损失。
加强农机监理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的相应对策
1.加强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增强责任意识要大力普及农机监理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知识及网络窃密知识,使广大农机监理档案人员了解电子文档的特性,防范农机监理电子文档无意丢失或泄密,提高对各种攻击手段的认识和警惕性,如不随意下载或安装不明软件,不随意打开陌生电子文件等。对农机监理电子档案保护意识融入到档案的价值论中,从而营造农机监理电子档案安全保护新环境。
2.充分采用信息备份技术信息备份是信息安全保障最重要的辅助措施,它可以为受损或崩溃的信息系统提供良好、有效的恢复手段。一旦原文件遭到破坏,还有相同的备份文件可以取而代之,为了防止存档载体物理性能变化或设备故障而丢失信息,农机监理电子档案的备份系统可以从硬件级备份、软件级备份、人工级备份三个层次入手。每年应对备份磁带或光盘进行抽检,并对农机监理电子档案的读取、处理设备的更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这种多层次的综合应用才能达到理想的备份目的,做到万无一失。
随着21世纪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数字档案的管理问题尤为突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各项工作能否正常运转和进行,也关系到档案储藏的质量要求和寿命长断,如何保障数字档案的安全是一项新的巨大挑战。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单位都应该将数字档案的安全管理放到首要位置,建立确保档案安全的相应管理体系刻不容缓。
1.深入理解数字档案的内涵
现如今有关数字档案内涵的定义很广泛,并且大多数人都走进了数字档案就是电子档案的误区。这是由于当下的电子环境中对文件和档案的规定不规范,而且,电子文件并没有得到专门的法律保护,所以,在档案界,很多人还是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混为一谈。
在我国,多数的档案学者对电子档案的定义也全然不同。例如:武汉大学的刘家真教授将电子档案认定为“电子档案与电子文件都是以既定的数字形式予以记录,并可为电子计算机处理”。人民大学的冯惠玲教授则认为“电子档案就是在指定的计算机系统当中产生并且主要在该计算机中使用的一种档案文件”。
然而,无论是“数字”还是“电子”,其表达的中心思想都是一致的,只是都有自己的内涵侧重点而已。总结归纳这两种说法,学者和专家们更倾向于“数字档案”。何为数字档案?它说的是利用现代技术而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都是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并且经过严格的归纳整理后,依赖于计算机保管,可以在网络上传输使用,以数字代码记录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些数字资源日后将会成为网络环境中提供档案利用的主要材料。
2.数字化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安全意识问题
就目前而言,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在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安全意识还很薄弱。针对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重大突出问题,广大群众知道的并不是很多,有的人几乎毫无概念,他们在广泛使用、查询数字档案的同时丝毫没有意识到某一天这些现存的数字档案会消失不见。就算是有的档案从业人员也毫无察觉。不进行主动的保护探讨和研究,不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些都是造成数字档案在安全保障和理论实践中缺乏坚实基础的原因。
2.2技术革新问题
信息的发展,也会带来技术的飞跃,这也就促使数字档案在信息安全技术上存在了很多问题。尽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解决了部分数字档案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但是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也为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数字签名、数字水印等都各有优势和短处,如何合理选择、如何完美搭配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等待着进一步的解决。
2.3制度执行问题
现在我国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要问题就是数字信息安全管理的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再有就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尽管档案管理部门都拥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有的纯粹就是为了应对检查,天马行空,不切实际。有的则是不管本企业、本单位是否适用就胡乱的相互抄袭。这样的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在执行起来是相当有难度的,甚至偏离了档案管理的轨道。
2.4无健全管理体系的问题
目前, 虽然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的工作得到了一定的认识和改革,但是在安全策略和风险管理水平上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水平落后,止步不前,创新改革环节薄弱。其次,缺乏规范的日常操作,职责范围划分的不够明确,工作人员疏忽懈怠,混淆岗位工作内容,擅自修改软件程序等问题层出不穷。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方面,重要业务系统的计算机密码不定期进行更改设置,或者过于简单,这样很容易被非工作人员进入应用系统而随意篡改数据或者造成引发数据的流失。
2.5关于培养人才的问题
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的首要因素是人才的培养,这要求要建立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管理保障体系,就要具备一些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和熟悉档案管理业务的综合型人才,可是就目前而言,档案管理部门很难任用到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还有就是档案部门难以保留住专业人才,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都素质水平较低,学习和创新意识薄弱,而且绝大多数的数字化信息档案的工作人员都没有接受过本部门专业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这也就导致了管理人员在工作上不够重视、相关工作做的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同时,在实际的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观念上还存在着诸多盲区等待纠正。
3.加强数字化信息管理安全问题的防范策略及方法
3.1增强数字化信息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和工作能力
网络和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护,不只是少数网络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它需要所有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要积极的参与进去,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无意中就将档案上的信息泄露出去,所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与此同时,要竭尽所能的发挥出每个工作人员的内在潜质,不但要管理好实体档案的安全,还要保障数字化信息档案内容的真实可靠、完整充实。要经常完善安全教育化体系的同时积极普及防护知识,尤其是那些强调带有高密级风险的数字化信息档案,一定要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3.2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并实施切实可靠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及网络硬件设施是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存储和传递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就要制定包括通讯设备、服务器、机房等网络上允许并支持档案管理机构的内部系统,还要求包括数字化信息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定期维护等管理制度。要对这些设备的维护、制度的管理落实到相关负责人,责任人要做到恪尽职守,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用规范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档案安全管理的每一环节,在做到维护数字档案原始性、真实性的同时也让人们对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有了信任,保证了数字化档案的规范管理。
3.3增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管理人员思想上不够重视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档案被存放至互联网上。这些档案不仅是个人信息的档案,还包括一些工程或是国家级别的安全信息问题。因此档案面临的安全威胁级别并不低,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威胁已经呈现出频繁并且向着更高技术性的趋势发展。然而,在这种状况下,档案部门的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仍旧不足,只关心档案有没有适应现代化的管理需求进行了电子化,仍不去加强对这些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
(二)传输手段的不安全
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利用档案,而不是说在收集之后就置之不管。因此档案是要经常被移出与收录的。在交接过程中,传输方式主要是以软件为主。目前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传输软件无非就是MSN与腾讯QQ,这类软件虽然会在数据传输时进行加密认证,但认证级别并不高,一些技术较强的黑客能够轻易将数据截获,读取之后再释放,让档案传输双方都无法察觉。
(三)管理人员自身能力不达标
电子档案数量庞大,涉及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网络中对档案的管理人员在一开始接受培训合格后上岗,在当时的条件下是能够保障档案安全的。但是由于互联网络发展迅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深入到生活学习的各个角落,因此档案在管理技术上也要随之提高。但是,由于思想上的局限性,档案管理工作者往往会疏于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对计算机网络并不能有效了解,为管理工作带来弊端。
二、优化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与加密的措施
(一)做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管理
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纸质文件是必不可少的。纸质档案相当于一份证明的“原件”,而这类原件的电子化就是将其扫描之后的文件形式。对于一份档案来说,若是需要经常性的被查阅或是移交,这个过程中档案比较容易受到损坏或是遗失。因此档案若是要进行转移,可以使用电子档案。同时,对于纸质原件也应该妥善保存,尽管已经有了电子档案,但由于网络环境的不安全,一旦电子档案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纸质档案一来可以提供原件,二来能够保障电子档案遭到损坏之后能够及时弥补。
(二)合理选择文件格式
档案的电子化有多种格式可以选择,对于不同用途的档案应该选择不同的格式来保存。对于档案管理部门而言,每年都应该对电子档案进行至少一次的读取,保证其有效性。在发现文件损坏或是无法读取的情况时,应该及时与档案建设部门联系,保障档案的完整性。
对于一些需要编辑的文件,像是人事档案或是工作档案,可以采用word格式进行存储,以便于在档案信息需要更新时能够方便的进行修改;对于一些像是工程的管理材料档案或是合同等档案,可以使用pdf格式来存储,这种图片文件的格式更有利于档案的安全保存。
(三)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
网络环境需要有效的制度去完善,对于一项信息系统,其政策法规是对运行中各项机制有机整合的标准,也是网络信息建设的原则。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首先就是要建立好一个管理目标,要求能够有效反映当下网络环境的特点,并根据现有法规的漏洞来进行优化。
完善的规定不仅是针对网络安全管理而言的,也还要加强对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投资的培养。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应该具备综合性较强管理条文。在信息安全方面,管理者要提出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条例,每个网络中的成员都应遵守,这样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四)做好档案保密工作
在网络中,一些档案是可以供人们浏览的,例如人事档案、个人简历等,而一些档案是不能够任意下载的,就像是工程或是国家档案。按照我国《保密法》及其实施细则,对档案的管理应该要分为保密档案与非保密档案。并且像是具有保密年限的档案,一旦时间到了就应马上解密,供人们浏览。对档案的保密程度划分要严密,过于贵重的保密应慎重入网。按照保密程度的不同,采取的安全协议标准也不一样。
(五)完善档案保密技术
1、对称型加密技术
使用单独的密钥对文件进行加密,在解密时也运用同一密钥。这种保密方法的计算量比较小,系统响应速度快,比较适合一般档案的管理。
2、不对称加密技术
不对称加密使用的是公共秘钥,需要传输双方用公密与私密结合来完成。这种方式适合于分布式系统中的加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密钥的妥善保存。
3、不可逆加密
这种加密技术指的是数据一旦被加密,就无法进行解密,只有在输入相同数据并且经过相同加密算法之后才能够得到相同的加密数据。这种技术适用于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例如合同档案或是工程招标投标档案。
三、结语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档案管理部门而言,档案的存储以及收发工作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能够更加高效快捷的进行。目前,电子化档案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档案管理部门通过将档案存放在云端来拓展档案的传播空间,让需求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的检索到自己想要的档案。然而,正是这种快捷性,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犯罪的机会。网络本身具有开放性以及虚拟性的特点,一些恶意软件或是黑客很容易利用这种漏洞来对档案进行攻击或是恶意读取、修改。因此,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成为了档案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网络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管理人员思想上不够重视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档案被存放至互联网上。这些档案不仅是个人信息的档案,还包括一些工程或是国家级别的安全信息问题。因此档案面临的安全威胁级别并不低,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威胁已经呈现出频繁并且向着更高技术性的趋势发展。然而,在这种状况下,档案部门的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仍旧不足,只关心档案有没有适应现代化的管理需求进行了电子化,仍不去加强对这些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
(二)传输手段的不安全
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利用档案,而不是说在收集之后就置之不管。因此档案是要经常被移出与收录的。在交接过程中,传输方式主要是以软件为主。目前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传输软件无非就是MSN与腾讯QQ,这类软件虽然会在数据传输时进行加密认证,但认证级别并不高,一些技术较强的黑客能够轻易将数据截获,读取之后再释放,让档案传输双方都无法察觉。
(三)管理人员自身能力不达标
电子档案数量庞大,涉及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网络中对档案的管理人员在一开始接受培训合格后上岗,在当时的条件下是能够保障档案安全的。但是由于互联网络发展迅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深入到生活学习的各个角落,因此档案在管理技术上也要随之提高。但是,由于思想上的局限性,档案管理工作者往往会疏于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对计算机网络并不能有效了解,为管理工作带来弊端。
二、优化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与加密的措施
(一)做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管理
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纸质文件是必不可少的。纸质档案相当于一份证明的“原件”,而这类原件的电子化就是将其扫描之后的文件形式。对于一份档案来说,若是需要经常性的被查阅或是移交,这个过程中档案比较容易受到损坏或是遗失。因此档案若是要进行转移,可以使用电子档案。同时,对于纸质原件也应该妥善保存,尽管已经有了电子档案,但由于网络环境的不安全,一旦电子档案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纸质档案一来可以提供原件,二来能够保障电子档案遭到损坏之后能够及时弥补。
(二)合理选择文件格式
档案的电子化有多种格式可以选择,对于不同用途的档案应该选择不同的格式来保存。对于档案管理部门而言,每年都应该对电子档案进行至少一次的读取,保证其有效性。在发现文件损坏或是无法读取的情况时,应该及时与档案建设部门联系,保障档案的完整性。
对于一些需要编辑的文件,像是人事档案或是工作档案,可以采用word格式进行存储,以便于在档案信息需要更新时能够方便的进行修改;对于一些像是工程的管理材料档案或是合同等档案,可以使用pdf格式来存储,这种图片文件的格式更有利于档案的安全保存。
(三)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
网络环境需要有效的制度去完善,对于一项信息系统,其政策法规是对运行中各项机制有机整合的标准,也是网络信息建设的原则。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首先就是要建立好一个管理目标,要求能够有效反映当下网络环境的特点,并根据现有法规的漏洞来进行优化。
完善的规定不仅是针对网络安全管理而言的,也还要加强对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投资的培养。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应该具备综合性较强管理条文。在信息安全方面,管理者要提出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条例,每个网络中的成员都应遵守,这样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四)做好档案保密工作
在网络中,一些档案是可以供人们浏览的,例如人事档案、个人简历等,而一些档案是不能够任意下载的,就像是工程或是国家档案。按照我国《保密法》及其实施细则,对档案的管理应该要分为保密档案与非保密档案。并且像是具有保密年限的档案,一旦时间到了就应马上解密,供人们浏览。对档案的保密程度划分要严密,过于贵重的保密应慎重入网。按照保密程度的不同,采取的安全协议标准也不一样。
(五)完善档案保密技术
1、对称型加密技术
使用单独的密钥对文件进行加密,在解密时也运用同一密钥。这种保密方法的计算量比较小,系统响应速度快,比较适合一般档案的管理。
2、不对称加密技术
不对称加密使用的是公共秘钥,需要传输双方用公密与私密结合来完成。这种方式适合于分布式系统中的加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密钥的妥善保存。
3、不可逆加密
这种加密技术指的是数据一旦被加密,就无法进行解密,只有在输入相同数据并且经过相同加密算法之后才能够得到相同的加密数据。这种技术适用于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例如合同档案或是工程招标投标档案。
三、结语
(一) 档案网络管理发展的意义
档案网络管理的发展对于管理我国档案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有助于推动我国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档案网络管理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在档案网络管理的过程中,会不断解决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推动我国档案网络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1.2有助于推动我国档案网络管理制度的完善
档案网络管理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档案网络管理制度的完善。由于我国网络档案管理发展的历史比较短,管理经验尚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档案网络管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档案网络管理制度。
(二) 档案网络安全管理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档案网络安全管理在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档案网络安全管理意识
我国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网络管理中缺乏安全管理意识。由于对档案网络安全的防护意识不高,在网络档案管理中,很容易出现档案丢失、多次复印扫描与输出对纸质档案原件造成的损坏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我国档案网络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这种档案网络安全意识的匮乏也给档案的安全保管带来威胁。
2.2档案网络信息更新不及时
档案网络信息更新不及时是目前很多档案网络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系统不断更新,为档案的网络管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09年北方某国有企业由于没有定期做计算机软、硬件等方面的检测,防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病毒技术由于没有及时检测而导致出现了部分问题,使得该企业的档案网络资料被黑客攻击,给档案管理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三) 解决措施
为了更好地发展档案网络,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树立档案网络安全管理意识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档案网络安全管理意识。任何企业都要将档案保护意识灌输到企业的工作人员,从本质上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树立依法治档意识和档案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档案网络管理工作的开展。
3.2及时更新网络档案信息
及时更新网络档案信息可以有效地避免网络档案管理出现问题。对计算机系统不断检测监督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当档案的人事出现调动的时候,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新该工作人员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档案网络管理制度的完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