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科研课题的流程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6 16:56: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科研课题的流程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科研课题的流程

篇(1)

最初开设流行演唱专业,由于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和理论的支持,出现了许多弊端和问题,例如:演唱方法、培养目标、艺术规律、授课模式、教材的编制和选用、整体课程的设置和安排、考核标准和形式等,从而阻碍了流行演唱专业在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速度。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改善,流行演唱专业的教育者已经基本总结出比较系统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流行演唱最具特点的属性就是流行性。流行音乐的风格和形式多种多样,在这种多样性的前提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社会需要所流行的音乐也不一样。而对于流行演唱专业教学来说,演唱方法、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教学形式都要适应这些快速的变化。要想使流行演唱专业在高等教育中得到良性并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我们必须全面总结专业理论知识,整体优化课程设置,使流行演唱专业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演唱能力、扎实的理论、全面的艺术修养、丰富的创造力的综合型音乐人才。

一、高等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等院校陆续将流行演唱专业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成绩。此后国内许多高等艺术院校、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此专业,报考流行演唱专业的考生逐年增加,速进了流行演唱的专业化,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流行演唱人才,也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都将视线转向了这一领域。而中国流行音乐需要怎样的人才,我国流行演唱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能否培养出适应文化市场发展的需要的流行演唱人才,就成为现阶段流行演唱教育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流行演唱专业的课程大部分还是以美声和民族声乐的教育体系为基础。而美声和民族声乐的教学体系都源于西方古典音乐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等。目前有些院校仍然采用以和声、曲式分析、作曲方法等传统课程设置作为流行演唱专业的音乐基础课程。流行演唱专业的教育者的思维方式、演唱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知识基础结构都受到了传统声乐教学的影响,流行演唱专业的整体课程体系不能完全针对专业需要、人才需要、就业需要科学而独立地建立。

国内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掌握哪些专业技能,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受制于多年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和相应学科教师资源的缺乏以及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有些理论和对课程改革的设想都不能付诸实现。

与高等艺术院校中其他传统声乐专业相比,流行演唱专业的教学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作为流行演唱专业的教育者目前应该做的是明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将流行演唱专业的教学真正提升到理论和有效的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从而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全能型流行演唱人才。

二、流行演唱专业课程的整体优化

要设定科学合理的课程,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就目前来看,高等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本科四年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全面的音乐知识基础学习,成为掌握先进的演唱技巧、具有丰富的表演能力、个性化、适应流行文化市场各个岗位的全能型流行音乐演唱人才。以下将基于流行演唱专业的教育目的,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作整体优化的设想。

(一)专业主修课

“流行演唱”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演唱”。随着大众文化欣赏水平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单纯的听觉刺激已经满足不了文化市场的需求。现在大众对流行音乐的欣赏不单停留在听觉上,更注重歌曲通过语言艺术、文学艺术、舞蹈艺术、表演艺术、舞台设计和先进的音乐制作技术所带来的听觉与视觉完美结合的综合艺术表现。而流行音乐人也在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综合到演唱中去。目前各院校的流行演唱专业的专业课设置基本都以演唱为主,例如舞蹈、表演这些与演唱不可分离的科目,有些院校没有设置,有些院校则作为基础课开设很短的时间。星海音乐学院的流行演唱专业,将舞蹈和表演课设置为三年,第四年为音乐剧舞蹈和音乐剧表演。而其他学校的舞蹈和表演课则开设时间比较短,例如沈阳音乐学院的流行演唱专业的舞蹈课开设两年(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表演课开设两年(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四川音乐学院流行演唱的舞蹈课只开设一年(第一学年)。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的流行演唱专业非常注重学生在演唱和表演方面的培养,但舞蹈并没有作为主要的科目设置。

演唱、表演、舞蹈都应作为专业主修课被设置到流行演唱专业整体课程系统中,并开设三年以上,从而达到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流行演唱者的目的。

演唱、舞蹈、表演、综合排练都应作为专业主修课被设置到课程系统中。

1.演唱

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要掌握科学的先进的流行演唱技术,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将流行演唱方法和流行演唱技巧熟练的运用到演唱中。在基本完善演唱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声音的特点。结合表演、舞蹈等课程从心理和情绪控制等方面调节舞台演唱状态,适应舞台演出。通过演唱大量的流行歌曲作品,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流行音乐演唱风格,并准确地运用不同风格的不同演唱技巧。

演唱课要以突出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为训练目的,使学生的音色具有较高的识别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舞台演出实践。实践多种演唱形式,如组合,边歌边舞,音乐剧等。

2.舞蹈

流行演唱专业需要学生掌握舞蹈的目的在于:

其一,通过形体的训练可以塑造良好的体态,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性,使学生在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上有很好的肢体表现力,培养学生边歌边舞的综合能力。

对于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对肢体动作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演唱抒情歌曲的时候,演唱者只需要自然地肢体动作,起到流露感情,推动声音表现力的作用即可。而演唱具有强烈节奏感曲风的歌曲时,则要有舞蹈动作的配合。而随着大众对流行音乐在视觉效果上要求的不断提高,歌曲作者在歌曲的写作和编曲上都添加了有利于配合舞蹈动作的元素。“边歌边舞”型的表演更是流行音乐文化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歌舞相融的表演形式也是观众最喜欢的表演形式之一。

“组合”的演唱形式和商业包装模式,一直以来都受到大众的欢迎。尤其是近十年来“能歌善舞”成为“组合”这种形式的主要表现方式和发展方向,更是受到了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各种各样的舞台演唱,更离不开舞蹈动作的衬托。因此,单纯的“唱”已经不能满足流行文化市场的需要。

其二,流行演唱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从事音乐剧的表演工作。音乐剧事业更是能给流行演唱专业学生带来无限发展空间新领域。舞蹈能通过肢体动作以及动作的节奏和张力表现内心情感,在演唱中可以丰富舞台的表现力,在音乐剧中更是主要的表现形式。表演者可以通过丰富的舞蹈动作展现人物的内心和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音乐剧中的表演往往是“戏中有歌”、“歌中有舞”、“舞中有戏”,这也正说明了演唱、表演和舞蹈在音乐剧中的关系。

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应该在中国正在发展中的音乐剧这一有着无限发展空间的领域里取得优势。用自己的综合能力去适应音乐文化市场的变化和需求,随时有准备地迎接机遇和挑战。

流行演唱专业的舞蹈课程不能依照舞蹈专业的课程难度而设计,但作为专业主修课应开设三年以上。第一学年应该从舞蹈基础训练开始,接下来的三个学年都应继续开设舞蹈课程,并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丰富舞蹈种类和风格。

3.表演

随着教学标准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对复合型流行演唱人才的需要,表演成为流行演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什么流行演唱专业要以表演课作为专业主修课?原因有以下三个:

第一,目前流行音乐的传播方式是以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为主。而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通过视觉来传递信息。为了更快地传播音乐,加速流行歌曲的流行性;提升音乐的表现力;更深刻、生动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涵义,人们运用视觉效果推动音乐听觉上的刺激。就现在的流行音乐而言,无论是音乐本身还是音乐以外的元素,都被融合进了以视觉为主导的大众媒体中。一个歌手在演唱时带给观众的信息是同时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传递的。歌手演唱歌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录音、MTV、舞台演出、电视节目的录制和音乐剧。而这些方式除了录音外,都需要歌者具备表演的能力。

第二,音乐剧是一种集戏剧表演、演唱、舞蹈和舞美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我国音乐剧发展虽然迅速,但距离成熟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也就意味着,音乐剧事业将越来越多的需要有专业水准的、全面修养的音乐剧表演人才。而作为流行演唱专业应该把音乐剧的表演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方向。真正使学生具有全方面的素质,能适应与流行演唱相关的各个岗位,更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经过表演的训练,演唱者能通过对生活中不同情绪的不同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重复模仿、用心体验,做到在表现不同内容的作品时,能从内而外,发自内心地达到更加良好并自然的肢体状态和声音状态。演唱者表演水平的成熟,能促进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舞台效果,使演唱更具感染力。

第三,随着流行演唱学生参与电视节目录制、媒体采访和MTV拍摄等活动的增多,面对镜头该如何展现自己就成为学生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表演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面对镜头如何自如表现的训练。训练应分两方面,一方面是面对镜头如何展现自己的表演,主要训练肢体和面部表情。另一方面是要训练在接受采访时,面对镜头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克服紧张心理的能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

(二)专业基础课

目前国内开设流行演唱专业的各大院校,如: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专业基础课主要有以下科目: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分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艺术概论、流行音乐概论、流行音乐史、中国民歌、副科钢琴等。这些科目的设置基本是按照传统声乐课程体系而设置的,显然有些科目是不适应流行演唱专业需要的。

1.对现有专业基础课的整合和优化

和声和曲式分析这两个科目,大多院校还是采用古典和声和古典曲式作为授课内容,而对于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来说,使用性并不强。应该将“和声”课改设为“流行和声”,以传统和声为基础,结合爵士和声,通过对不同风格的流行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基本了解流行音乐和声的编配方法,能设计简单的和声进行,为喜欢创作的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曲式分析课所分析的作品基本上是古典音乐作品,并不符合流行演唱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应将曲式分析课程融合到流行音乐经典作品赏析中,通过老师对学生进行曲式分析基础理论的简单讲解,使学生基本掌握曲式分析的知识要点,在进行流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结合曲式分析的知识去解析流行音乐,可以让曲式分析这一科目更符合流行音乐教学的需要。和声和曲式分析两个课程可以合并为“流行爵士和声与经典作品赏析”,这样就能满足流行演唱专业对这两门课程的需求,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西方音乐史作为音乐专业基础课是必不可少的,但作为流行音乐的专业基础课,系统的学习西方音乐史过于繁琐,而将这一科目分为“西方音乐简史”和“西方流行音乐史”、“华语流行音乐简史”更为合理。这样设置不仅能让学生具有全面的音乐理论素养,更能突出专业特点,符合流行演唱专业的教学目的。

2.目前课程设置中欠缺的科目——心理辅导

舞台表演是演唱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演唱者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以及艺术修养,都通过舞台表演展示给观众。舞台表演是瞬间的,短暂的。舞台演唱环境与平时练习心里是完全不同的。演唱者要确保在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最佳水平,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演唱基础和精准地使用演唱技巧的能力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的心理调节以及对情绪的控制能力。

现场表现的好坏,对于演唱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大量的舞台实践中,我们发现心理状态的不稳定,缺乏临场心理调控能力,没有信心面对失误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们的演出效果和演出质量。尤其是首次登台,没有适应因环境的改变所带来新刺激的能力,内心极度紧张、焦虑。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演唱质量,更会使学生们失去信心,对舞台表演产生恐惧,失去舞台表演的欲望,并且对以后的舞台表演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心理辅导对演唱者的演唱效果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开设心理辅导课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临场心理调节能力,将贯穿于登台前、表演中、表演后的复杂心理调控到最后适应现场环境,并能从容面对意外情况的发生,从而充满自信地发挥演唱技术和表演能力,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

(三)选修课

选修课是专业的重要延伸和必要补充。选修课的设置是为了完善专业课程,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质。由于选修课在课程设置和管理上的不足,导致学生对选修课不够重视,上选修课只是为了修够学分。因此开设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的优质选修课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流行演唱专业的特殊性,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仅仅在必修课中并不能得到全面的满足。为补充专业和更好的运用必修课的知识,有必要将流行歌曲写作与歌词写作、MIDI制作课程、形象设计与化妆课程针对性地列入到选修课中。

在当今的流行乐坛,创作型歌手越来越显示出他们的优势。他们不仅能演唱、能自己创作歌曲,有些还可以成为音乐制作人。通过各种比赛我们看到,普遍没有选手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而通过日常的教学我们也发现学生缺乏创作意识和创作能力。开设流行歌曲写作与歌词写作,不仅能对视唱练耳、乐理、和声等专业基础课有进一步的补充和延伸,更能增加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对流行演唱人才的要求,给流行演唱专业学生能适应更多的就业机会奠定基础。

MIDI制作是数字音频制作技术。通过软件的操作对音乐进行编制和处理,需要具备很高的音乐素养和丰富的音乐知识。学生能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软件操作技能,并不断建立编曲思维,将自己对音乐想法和所追求的效果通过自己的编排呈现出来。另外,由于市场的需要,流行歌手越来越多,对音乐制作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作为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有多方面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专业素质,在此基础上学习MIDI制作不仅能提高综合能力,更能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外在的形象可以增加自信,更是艺人提高被关注度的重要因素。好的形象是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完美结合。形象设计与化妆课程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化妆方法、发型设计、服饰搭配和整体造型设计等方面的培训,使学生有能力根据不同场合、不同主题、所演唱歌曲的风格、舞台整体设计等,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形象。适宜的妆容和服饰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比别人对你的印象,而在舞台上整体的形象更能影响演出的效果。掌握形象设计与化妆的基本知识能使学生无论在专业需要或日常生活中,都能塑造出相宜的形象。

(四)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是流行演唱专业展示专业技能,完善专业课程内容的最有效途径。舞台演出是表演专业展现专业价值的必要手段,也是学生能顺利步入工作岗位的宝贵经验和保证。艺术实践能给学生创造检验并磨练自己的平台。经过不断的舞台表演和其它形式的艺术实践,学生能够在实际表演中更切身地发现演唱技巧的发挥、舞台表演心理素质、应对临场突发状况等问题,总结和积累更丰富的表演经验。舞台表演经验和心理调控问题,是必须通过艺术实践的形式才能有效解决的。

因此,要多给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艺术实践能激发学生舞台表演的欲望,能证明自己表演的艺术价值。

在大学四年里,我们可以每学期举办一场艺术实践音乐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音乐会可以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表演形式,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编排的情景剧,更可以是小型的音乐剧或音乐剧片段。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更能在排练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相互学习。通过在学校舞台上的展示,充分建立舞台表演的信心,积累舞台表演经验。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型的流行演唱比赛,从而锻炼舞台表演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在比赛中开阔眼界,汲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积极融入到社会演出中,将艺术实践与文化市场相结合。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小型的演出团体,与电视台合作,参加电视音乐节目和晚会演出的录制,参与社会公益演出活动。使艺术实践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就业奠定基础。

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实践,而艺术实践活动正是为了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艺术实践总结出的问题和经验又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出优秀的流行演唱人才的目的。

结 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音乐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流行演唱专业人才的需求开始增加,专业的设置开始增多并合理化。伴随着艺术院校的发展和音乐体系的不断完善,演唱、表演、舞蹈和创作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本课题在仔细研读国家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和国家关于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基础上,查阅了大量关于艺术教育的著作,研究了国内各高等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通过对我国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了解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学时、硬件设置、师资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现状。并对各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各个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之间的结构层次和内容加以分析,构建了有演唱、表演、舞蹈以及心理学、艺术理论、艺术实践等课程组成的流行演唱专业课程框架。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198-01

一 研究对象

柳州市中学及中等职业学校

二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法。查阅了气排球运动及其在广西开展情况的相关论文及报道十余篇,

第二,问卷调查法。对柳州市第四十中学、柳州市二职校、柳州市一职校的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分层发放的方法,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1份,有效问卷563份,回收率为96.8%,有效率为96.9%。

第三,访谈法。走访柳州市各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原排球队教练10名,体育及教育相关部门人员5名。

二 结果与分析

1.柳州市中职学校气排球课程的设置现状、意义及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柳州市中职学校开设气排球课程的因素主要有:场地设施;中职学校的体育经费;中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相关教育部门及学校的支持。

2.柳州市中职学校开设气排球课的可行性

第一,气排球的特性。重量轻、体积大;与硬排球技术密切相关,但具有自身的技术特色,增加了双手捧球、单手推球、单手挡球等特色技术,比较实用;亲和性好;不缺乏技术含量。

第二,教师的技术水平。了解到柳州市各中职学的体育师资力量较好(其中研究生学历占5%,本科学历占61%,专科学历占34%),说明柳州市中学体育教师以正规体育院校的本科和专科毕业生为主,在技术技能水平上较好,教学能力较强,学习和接受能力也较好,并且他们都基本具备硬排技术的基础,而气排球的技术基础正是硬排技术。

第三,场地器材的要求。将气排球引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占学校体育设施经费的份额并不大。首先,标准重量的气排球的零售价格是8~15元/个。如果以学校的名义进行订购,一般能以7~10元/个购买到,花费很低;气排球的球网也很便宜,一般价格是在120~160元/张,并且球网是可以重复循环使用的。其次,场地建设上,气排球场地可与学校原有的场地共用,无需增加费用。因此,学校体育经费完全可以负担得起气排球的花销,因此开设课程也是可行的。

第四,中职学生的特征。一是生理特征。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也是人生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气排球运动技术简单,运动量适宜,可以全面地锻炼中职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二是心理特征。中职学生处于儿童期向青少年时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

第五,气排球的锻炼价值。一是健身价值。气排球运动是以有氧代谢为主的一项体育运动,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参与。二是健身价值。气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气排球运动具有攻防、得失分两重特点,这就要求运动参与者需要有良好的得失观,得失观也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得失观的形成有利于建立正确的行为意识。三是观赏价值。

3.柳州市中职学校开设气排球课程的对策

第一,场地器材必不可少。气排球硬件设施要求较低,即使学校没有多余的场地,将其他的运动场地暂时改组为气排球场地也是可行的。对学校来说,这些场地与器材都不是复杂难解决的问题,相对其他运动项目来说,气排球运动开展起来是简单、可行的。

第二,气排球经费的投入。中职学校应该推广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来安排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中学开展气排球运动课程是否得到认可,经费问题必须要解决。气排球的价格便宜、实用性强,所投入的经费相对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要少,不会加重学校在体育活动经费上的压力。

第三,提高中职学生对气排球运动的兴趣。要提高学生对气排球运动的兴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品尝到参加气排球运动的乐趣,增加兴趣。这有利于气排球运动在柳州市中职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开设。

篇(3)

Abstract: Reasonable assurance as to the road the Passenger Dedicated whether introduced diversion channels formed by the cities along, and use multivariate LOGIT model to calculate the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of the urban railway passenger traffic, statistics and researc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ities along the Highway Passenger Line railway shunt volume reasonable quantitative treatment.Key words: passenger Line; along city; passenger traffic; multivariate LOGIT Model

中图分类号: F54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的舒适性、快速性与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运输市场管制的放松使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铁路在“提速”的改革基础上,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率先进行客运专线的建设,将客运和货运业务分线运行。

公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地位,吸引和诱增更多的客流进入铁路运输市场。沿线城市是否引入客运专线,对铁路部门而言将出现旅客运量的分流,从而导致铁路经济效益的增减。如果要想定量地测算出客运专线引入沿线城市给该城市经济上带来的影响,那么铁路运量的分流变化情况是首先必须关心的问题。

1分流渠道的确定

根据居民交通消费行为,一个城市的居民可以分为出行和基本不出行(相对区域旅行来说)两类。在新的交通工具或方式出现以前,对于出行的居民,他们只能选择运输系统中现有的运输方式;当新的交通工具建成后,它将作为运输系统中一种新的运输方式,供居民出行选择,吸引系统中其他运输方式承担的运量,并作为其运量构成的一部分,即转移运量。

如果沿线城市i引入公路客运专线,则该城市的铁路出现转移运量;如果沿线城市i不引入公路客运专线,设在相邻i城市k公里的j城市引入公路客运专线,则i城市引入公路客运专线情况下转移过来的旅客运量加上既有的旅客运量将分化为如下4种出行渠道:选择其他交通方式、选择既有铁路、选择公路客运专线和不出行。这里,选择不出行的旅客比例很小,可忽略不计。

2 运量转移概率的确定

2.1多元LOGIT模型

同一种运输方式,不同的旅客在不同的时期或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就会产生不同的选择意向,即主观价值。退一步说,即使同一旅客在不同条件或从不同角度下也会有不同的主观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用“选择概率”的概念来解释并衡量旅客的主观价值,就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此,提出了运输方式选择概率模型———多元LOGIT模型。

人们旅行时,总是愿意选择综合费用最小,即效用最高的交通方式。这里的效用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性在内的综合效用。效用值的变化,必然引起运输方式选择的变化,即由一种方式转移到另一种方式。这里引入著名的多元罗吉斯模型(MultinomialLogisticsModel),如下所示:

这里,Pi是第i种运输方式的选择概率,N是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Vi是效用函数,它由多种服务特性组成:

式中,Sij是选择第i种运输方式其效用函数中的第j项服务特性;ρj是第j项服务特性(分别指经济性、舒适性、快速性、方便性、安全性)之权重,j=1,2,…,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安全性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不安全的交通工具是绝对无人选择的,安全性因素对交通工具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把安全性因素放在服务特性中,以相对应的权重来影响选择概率是不够的,不能反映真实的选择意向。所以,对上面的罗吉斯模型进行改进,把安全性因素从服务特性中提出,让它直接影响选择概率,起到安全性否决作用。得到修正型的多元罗吉斯模型:

2.2 服务特性权重的确定

权重的确定可以采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硕士论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研究公、公路铁客运合理分流》中所确定的权重值[3],并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2.3服务特性Si1的量化处理

(1)经济性(Si1)。旅客选择运输方式考虑到经济性因素时,主要是直接以该运输方式的票价作为依据,间接地考虑到路途的花费。路途的有关支出与旅行时间有关,在快速性中将予以考虑,所以,用票价作为经济性的衡量指标。Si1=Ci=Ri×Li,

式中,Ci是第i种运输方式票价(元);Ri是第i种运输方式运价率(元/人•km);Li是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距离(km)。

(2)快速性(Si2)。用送达时间作为标度,送达时间即是旅客在途旅行时间,与旅行距离、交通工具以及旅行速度有关。式中,Ti为第i种运输方式在途旅行时间(h);Vi为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速度(km/h)。

用时间价值系数将Ti转化为价值指标:Si2=W•Ti

式中,W是旅客时间价值(元/h),旅客时间价值前面已经给出。

(3)方便性(Si3)。采用间接旅行时间JTi作为标度,间接旅行时间是指旅客前往乘车点时间与候车时间之和。用时间价值转换为价值性指标:Si3=W•Ti

当发车间隔时间小于1h时,取平均发车间隔时间作为候车时间,民航侯机时间目前暂取1.2h。

(4)舒适性(Si4)。以旅客恢复疲劳所需时间来标度。恢复疲劳所需时间越长,其舒适性越差,反之则舒适性好。

篇(4)

Based on Virtual Experiment Platform

GAO Junxia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angshan College, Tangshan, Hebei 063000)

Abstract Fluid mechanics courses for abstract concepts, theories and strong, fluid movement and the lack of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id dynamics of virtual experiment platform designed to integrate into the classroom session, with pictures, animations and other media means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to explain the point, explain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the concepts and formulas, and combine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virtual experiment teaching, not only preview to help students hydrodynamic theory and the basic operation of the experiment, but also makes the students'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phenomena inherent in a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further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so the effect is obvious.

Key words fluid mechanics; virtual experiment platform; teaching design; classroom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1 流体力学课程改革现状

由于流体力学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对流体运动又缺乏感性认识,流体力学课程历来被认为是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课程之一。为了讲清概念、交代众多公式的来龙去脉、介绍丰富的工程背景和应用知识,流体力学授课需要大量课时,这与目前国内提倡的教学改革缩减理论授课课时相矛盾。不加强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知识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局促的课时除了教会学生做题、应付考试外没有多少时间讲解其他内容。如何更好地处理少课时与大教学量之间的矛盾,国内不少高校进行了此方面的改革,比如研制流体力学多媒体电子教案,加大网络教学资源等等弥补课时的不足。这些措施对于课堂教学帮助很大,但均无法替代实验教学,无法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应用理论。而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师的教学重点却是教学生如何操作仪器,如何记录处理数据,而不会关注于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因此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沟通,导致很多学生只知如何做实验,而不知为何做实验。

目前,关于虚拟实验室设计开发的案例也很多,但多数集中于研究如何使其更好地辅助实验教学,而对于将虚拟实验系统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唐山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流体传动课程组教师针对此种情况,开发了基于Flash的流体力学虚拟实验平台,并将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了基于虚拟实验平台的理论教学与虚拟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与探索。

2 基于Flash的流体力学虚拟实验平台简介

用Flash做动画比较灵活,如表现运动机理、物理过程、动作分解等,也可编程。流体力学虚拟实验平台基于Flash语言而编制,主要是为建立一种创造和引导模拟实验的交互环节,通过与实验教学教师接洽,利用Flash将实验设备虚拟化,并用动画的手段将实验现象演示出来,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实验项目。以“动量守恒实验”为例,在虚拟实验平台上运行该实验,界面如图1所示,既可以通过“原理”标签学习实验原理,同时还可以观测到动量守恒实验现象的动态演示。虚拟实验可以让学生熟悉实验流程、处理一些常见的难点问题。学生如果需要,也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直至熟悉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 教学设计与实践

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真正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并且获得能力上的锻炼和提高。下面以唐山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为例,简介基于虚拟实验平台的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设计。

3.1 基于虚拟实验的研讨式教学

首先教师带学生一起温习中学时的动量定理内容,而后提出疑问:当介质不再时固体,而是液体时,动量定理还适用吗?如何用?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互动式思考和学习,进而公式推导获得动量方程,而后利用流体力学虚拟实验平台演示动量守恒实验过程,请学生根据实验观察,讨论分析该实验的验证原理。这种将课堂教学与虚拟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进行了流体力学实验的预习,而且使得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理论理解得更加透彻深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力。

3.2 操作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沿程阻力损失的计算是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重点之一,而其中的沿程阻力系数的正确选择尤其关键,同时这里也涉及到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尼古拉兹实验。唐山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流体力学课程的理论授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并不是同一人,该课程有6学时实验,其中一个实验为“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在最终的实验操作考核中,理论授课教师通过观察学生 “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操作过程,发现学生操作很熟练,记录数据整齐认真,并且很快地利用实验指导书中给出的层流状态下的计算公式算出了沿程阻力系数的数值,但其中存在一个问题被学生忽略了,即根据计算的结果核实是否真正是层流流动状态。如果阀门开度合理,大部分同学的结果应该是可信的,但是任何实验过程中,均无法排除一些其他人为因素。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学生并未注意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严密性,思维训练未达到与操作训练同步。

将虚拟实验平台引入课堂教学后,授课教师在学生们完成此实验项目后,再次在课堂上演示实验过程,并将两组往届学生的实验考核记录数据(一组数据正常,一组异常)以及得出的沿程阻力系数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教师提出质疑,即该实验能否反映Re与尼古拉兹实验曲线的内在联系?因是小班授课(共28名学生),将全班学生分成7个小组,在讨论中,学生反复研究教材内容,推敲实验数据,最后几乎每个小组都得出了较全面的结论。此种方式的开展,比填鸭式的反复做题强化训练得到的学习效果好很多。

篇(5)

[作者简介]岳超(1980- ),女,吉林通化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动画技术。(吉林 长春 13003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吉林省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项目“音视频流媒体编辑”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PKE110404-038Z)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36-02

“音视频流媒体编辑”课程是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重点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技术为基础,注重实践应用。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音视频编辑和流媒体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节目后期制作这一重要环节中的非线性编辑方式的技术原理、艺术原则及实际操作的方法与技巧,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利用Premiere软件制作各种音视频节目,为今后学生从事影片剪辑、影视特效、流媒体设计等打下坚实基础。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以培养剪辑师、影视特效师、流媒体设计师等为宗旨,以非线性编辑的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选取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讨论,并能和影视节目制作行业发展需要相结合,教学方法特色鲜明化,教学手段多样化,考核方法多元化,教师团队合理化,教学管理体系现代化,满足学生学习自主化和个性化的要求。

根据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工作过程选择教学内容,明确本课程性质、地位、作用,明确岗位对本课程要求。然后根据知识的深浅、技能的难易序化与整合教学内容,将工作任务分析得到的岗位(职业活动领域)能力标准,与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及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相结合,在企业资深专家参与下制定本课程标准。教学工作项目是将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按教学论和方法论整合而形成的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案例。以核心工作任务为主的教学内容、以独立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复杂工作过程中行动的实施为教学目标、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构建教学环境。教学项目实施模式是一种“完整的职业活动行动模式”,主要步骤: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决策、实施、评估。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处于专业核心能力形成阶段,是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关理论课程的融会贯通,并配合专业实践课程更好地完成影视作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音视频流媒体编辑”的原理、流程、基本操作和相关技巧应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以达到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目的。学生通过学习前修课程“数字平面制作技术”“二维/三维动画制作技术”等,有了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美术编辑等前期准备,为本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为后续课程“移动流媒体设计项目实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围绕专业与课程培养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的发展,电视节目、电影节目、综合娱乐节目等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这为影视节目制作人才指明了就业方面。而节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给快速培养适应工作任务、熟悉岗位流程的职业人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根据课程组成员对影视节目制作行业进行调研与分析,利用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突出先进性、职业性、实用性等原则,选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音视频流媒体编辑”课程是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课,针对就业单位对影视节目设计制作人才的需求,主要围绕音乐电子相册、影片剪辑、MV制作、预告宣传片制作、专题片创作等影视设计实际项目组织教学。按工作要求严格完成所选项目的整个过程,以具体工作任务中的各项指标、规程为标准,掌握并运用必需的知识技能完成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中教师对工作任务所涉及的课外知识也进行辅导,让学生了解本行业的相关拓展知识,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典型的影视节目制作实际案例为载体,以五个学习性工作项目为中心,主要通过适用性强的自编教材、课件、案例库、实训实习项目库、技能题库等相关资料得以表现,适用于所有高职高专系列的计算机类应用技术专业和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

四、不断改革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的需要,分别采取角色扮演、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启发引导、分组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乐学、善学并勤于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同时,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校内实训基地――U9工作室,搭建为仿真工作环境,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了实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采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利用视听等多种媒体,将抽象的教学内容采用各种直观的方式,形象地演示出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集体开发教学资源,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教师根据实践教学内容,集体开发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编写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实训指导、试题库、教材、技能测试题等多种教学资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建平台。

3.利用全方位的网络资源,构建师生交流的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环境,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通过QQ群在线答疑、电话、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辅导学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4.通过名家讲座、参与竞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讲座,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潜能;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意水平和制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环节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项目导入。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了解到本项目在整个学习中处于什么地位,如开篇学习、知识延续还是创新提高等,并说明与前后项目的关联性;然后对项目进行描述,引领学生进入项目情境中,接下来介绍项目中的任务分类,使得学生目标明确,能更顺利进行设计。

2.展示分析。在这个环节中,为学生们展示优秀案例,有教师自主开发的,有企业人士提供的,也有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等。通过展示案例,采用启发引导法或角色扮演法,与学生共同分析实现不同案例所需要方法与技术,并逐步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方法。学生广开思路,畅所欲言,方法也不会局限某一种,这自然要求教师自身也要有过硬的技能,满足不同学生实现各自的项目效果。

3.知识学习。在分析的过程中,有些方法学生已经掌握,但还有一些方法,学生却苦于实现。这时,教师可将知识点进行渗透讲解。对于一般知识,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通过教材、课件、互联网等形式完成,用提问、任务分析与操作等形式进行检验;而对于重点知识,则采用讲授为主,利用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完成,通过任务实施来检验掌握情况,可适当地采用个别教学或集体教学的方法巩固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之处。

4.学生操作。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首先教师布置任务,下发任务书,然后学生根据任务进行小组内的工作分配,任务明确后学生动手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合理操作。

5.总结评价。总结评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自身评价,每个小组的每个项目进行展示,组内自评与组外互评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学习他人长处,发现并克服自身的不足;第二部分为教师总结评价,总结每个任务的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评价每个小组作品,推荐作品传至互联网,接受更多学习爱好者的鼓励与指正;第三部分为企业评价,要求企业人士为每个小组作品每学期至少评价一次,提出新的要求,选取部分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体验企业的工作氛围。

6.拓展飞跃。教师检查学生对项目的完成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下发不同要求的拓展练习。整个过程教师适应引导学生思路,但绝对不可以限制学生的创作思想,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不断提高。

六、校内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室。先进的软、硬件设备,满足了教学和实训的需求。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目前,已与6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聘请企业专家作为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等。

七、多元化的考核评价

考核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作品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平时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1.考核评价模式。(1)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2)作品设计与专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3)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2.考核评价标准。(1)对学生平时的工作纪律、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完成的情况等进行评价,占15%。(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单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量化评价,占有10%。(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总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画面编辑规划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后期音视频编辑制作能力、研究性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占15%。(4)课程结束后,通过评估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知识、后期制作技能和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占60%。

八、预期效果

第一,根据与企业及时沟通和深入企业调研的结果,掌握企业发展动态,适时修订课程标准,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主讲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目标;第三,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方式上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四,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形成教材、电子课件、实训指导书、案例库及评价表等完整的教学辅助体系;第五,学生在课外从事的各种竞赛活动,充分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继续发扬学生的长处,克服存在的不足,为将来能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创新打下基础;第六,加强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以教学带动科研,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步提高,从而达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娟.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

篇(6)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我国物流业现有从业人员约2000万人,物流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以新增10万个就业岗位。因此,培养高端技能型物流人才迫在眉睫。为此,必须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研究,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合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前提

1.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高职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上。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学院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就是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地区优势,以培养港口物流人才为主,服务区域经济。

2.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突出物流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通过调研日照20多家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相关的物流岗位群主要有:物资采购管理、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市场营销等。

3.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我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能够胜任物流的客服专员、单证员、采购员、仓储与配送业务操作员、运输调度、港口调度、货运和报关员等职业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由物流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深入企业调研就业岗位群,确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且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2.构建逐层深入的理论课程体系

按照人才培养递进规律将学生三年的理论学习划分为公共基础层、职业通用层、职业核心层和职业提高层四个紧密衔接、交替上升的层次。

公共基础层主要开设英语、数学、体育、思想品德、毛邓理论等公共基础课程;职业通用层主要开设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国际贸易实务、物流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层主要开设仓储与配送实务、货物运输实务、采购管理实务、物流市场营销、国际货运实务、港口物流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提高层主要开设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就业及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根据学生的爱好,我们还开设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法律法规、物流运筹、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作为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构建能力进阶的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和理论课程相辅相成,我们将三年的实践环节划分为岗位认知阶段、岗位模拟阶段和岗位实践阶段。

岗位认知阶段主要通过入学专业教育和物流企业认知实习来熟悉职业环境,增强感性认识,培养认知能力,了解具体的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学习物流的兴趣。

岗位模拟阶段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软件和实训设备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模拟实训,熟悉工作岗位,为下一步的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岗位实践阶段主要是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让学生在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胜任相关职业岗位,并能实现顺利就业。

三、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

1.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我院于2009年10月成立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5名行业企业专家与6名校内专任教师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制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0家大中型物流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实习基地。

2.拥有“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国高职专业课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全部具有双师素质,同时从物流企业中聘请8名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使专业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

3.具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更要注重于实践操作技能,也就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具备教学实训基地。教学实训基地由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组成。校内实训基地方面,我院已初步建成速递工作室、物流信息技术综合实训室、仓储与配送实训中心、国际物流实训室等4个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方面,我院已与省内外10家大中型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教学基地。这些企业全程参与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稳定接收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就业,确保学生在毕业前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

四、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课程体系实施的成果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实施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我院08和09级物流管理专业的400多名毕业学生就业率达98%,企业满意度达90%。学生主要就职于北京京东商城、顺丰速运青岛分公司、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山东荣庆物流有限公司、青岛福兴祥物流有限公司等大中型物流企业。

参考文献:

篇(7)

一、引言

物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由于高层次的物流岗位人才需求有限,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物流专业学生的创业不仅符合现代的教育教W导向,也能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因此,在创业导向下,应该进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应该在秉承传统专业教学理念的同时,加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力度。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各专业领域的创业能力需求,设置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我国物流行业亟待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

二、物流管理创业课程选择

1947年哈佛商学院开设了创业课程,开设最多的课程都是创业类相关课程,如小企业管理、创业财务、家族创业、创业营销等。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校开始注重创业人才的培养。如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根据典型院校的经验、相关研究成果及物流工程系的教师讨论,初步得到了针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基础型创业课程:创业理论与实践(A)、创业法律知识(B)、创业心理(C);创业实训实践课程:物流企业运营实务(H)、创业实践(I)、创业方案策划(J)。

三、关联分析

关联是两个或多个变量取值之间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某种规律性。本论文旨在研究创业课程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之间隐藏的关系,通过关联分析找出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

本文依据最小支持度找出所有频繁项集(频度),寻找频繁项集的算法众多,本论文选用Apriori算法。

寻找频繁项集的Apriori算法描述:(1)对于给定的数据库D,设置最小支持度(minsup)n;(2)扫描数据库,统计每个1项出现的频次;(3)筛选出所有出现频次大于等于最小支持度n的1项,生成频繁1-项集(即包含1项的集合);(4)连接,通过将与自身连接形成候选2-项集;(5)剪枝,对进行剪枝生成候选频繁2-项集;(6)扫描数据库,统计候选频繁2-项集中所有元素的出现频次;(7)筛选,筛选出其中所有出现频次大于等于最小支持度n的项,由这些项生成频繁2-项集;(8)重复步骤(4)-(7),由频繁k-1-项集产生频繁k-项集;循环迭代,直至迭代不能进行;(9)将上述计算得到的所有频繁项集进行并集操作,得到频繁项集。

四、基于关联分析的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针对表1中的初步创业教育课程,从专家学者、知名物流企业家、创业的毕业生三个角度,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征求意见。通过对5位专家学者、5位知名物流企业家、5位创业的毕业生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得到课程事务表,如表1所示。

设minsup为50%,最小支持度向上取整为8(原本为7.5),采用2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计算,根据计算,得到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密切度相对大的课程:A(创业理论与实践)、F(物流企业创业营销)、J(创业方案策划)。

根据课程A、F、J的支持度、课程性质及宜开设时期,结合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开设情况(创业课程总课时为60),得到创业课程的开设方案,如表2所示。

五、总结

本文在遴选3类10门创业课程的基础上,综合5位专家学者、5位知名物流企业家、5位创业的毕业生的意见,得到了课程事务表。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关联分析,得出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密切度相对大的3门课程:创业理论与实践、物流企业创业营销、创业方案策划。该方案可以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创业课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4(2).

[2]唐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3]彭秀卿.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4]王长宇.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探析[J].中国民族教育,2006,7(8):72-75.

篇(8)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1-0038-07

一、引言

时下,网络已经成为非常重要和普遍的信息获取渠道以及交流平台。而从网络获取信息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浏览网页。随着越来越多的课程网站进入教学领域,网页也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介质。课程网页的可用性问题也开始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传统网页可用性研究主要通过用户指标统计,问卷调查等入手。但是页面吸引学习者主要是吸引学习者的视觉,即通过人的视觉生理和心理机制,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实现一种隐性的信息传播。而学习者视觉行为的研究相对比较欠缺,研究者很少从用户的浏览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眼动仪的发展,眼动行为分析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网页的可用性研究中。眼动仪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方法无法直接分析用户内部行为的不足。为网页设计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手段。

本论文就是通过分析不同人格结构用户群体的网页浏览注视点时间的分布规律、区域注视偏好、网页内容、网页结构等因素的眼动行为差异,来研究不同人格结构群体在浏览网页时的一些眼动行为特征,总结出不同人格结构群体的在不同的课程学习网页中浏览轨迹的特点,为课程网页的设计提供新的考量因素。

二、相关的研究

每个用户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顺序,呈现一定的浏览轨迹,自从眼动设备逐步成熟,眼动分析技术也被引入网页设计的研究,研究者们开始使用眼动仪记录分析网页浏览轨迹,进行相关的研究。2006年4月,美国长期研究网站可用性的著名网站设计师杰柯柏・尼尔森(Jakob Nielsen)发表了一项《眼球轨迹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出,大多数用户在浏览网页时都不由自主的以“F”形状的模式阅读网页。该研究为网页的界面设计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基本结构,为此后网站的页面布局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页面设计的眼动研究,各大门户网站开始大量地购买并使用眼动仪研究自身网页的用户视觉体验,为改进网页设计提供科学的支持。

有关网页浏览的眼动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是从影响网页浏览的页面因素着手研究在网页上传达的信息元素对网页浏览的影响;另一个是从网页浏览人群本身去研究不同群体网页浏览的特点。

1.关于影响网页浏览的页面因素的研究

影响用户浏览网页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在网页上传达信息的通常是感性的元素,比如文本和图像,而这些元素会影响用户的浏览轨迹。用户容易被网页上的图片吸引,正如一些研究显示,用户往往倾向于先浏览报纸上的图片来获取信息,然后才是阅读文字内容。网页上的图片同样相对于文字来说更容易吸引用户,用户在浏览网页时首先就会注视网页上的主题大图。正因为用户处理信息时一般都是先处理图形图像,所以图片和图形影响用户形成不同的视觉层次。通过适当的安排这些文本和图像等视觉元素,建立一个“视觉层次”,可以很自然的引导用户浏览网页。比如,对象的大小在视觉感知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象越大重要性就越高,因为它处在较高水平的视觉层次。

其次网页上的视觉元素的位置布局同样会影响视觉层次,在页面顶部的内容往往被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这并不奇怪,就像人们往往认为标题在页面的上方。在网页上创建一个可视化的层次结构可以使网页内容更容易被用户理解,使网页更具可用性。网页布局对注视点数目、总扫描距离和注视时间影响显著。不同网页布局的首视点分布象限差异不明显,但在同样布局下不同象限的首视点分布差异显著。被试在视觉搜索时,“T”型网页布局的绩效优于其他网页布局。网页布局的研究表明,网页布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提高视觉搜索的绩效。

此外网页的色彩也对用户浏览网页的轨迹有较大的影响。界面背景、文字以不同色彩方式呈现在网页中,被试无论在注视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还是眼跳距离差异都较为明显。同色系的运用会使整体和谐、舒适,适合教学主题内容的表达:冷色调的背景色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且不易产生疲劳感。色彩的不同亮度搭配对学生信息加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亮度差值大,被注视的次数多,注意次数多,但易产生疲劳感。在颜色变量对浏览再认的研究中表明,颜色变量的主效应表明,蓝色词的浏览再认成绩最高,黄色词最低。显然颜色对于用户浏览影响比较明显。

2.不同群体网页浏览的特性研究

除了网页上页面因素对用户浏览网页的影响外,用户自身的特点也对网页浏览有重大影响。群体的浏览特征可能受性别、年龄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浏览特征。这些就形成的网页设计面向不同用户的不同设计需求,为网页设计定位提供新的参考要素。

如孙林辉等人在《大学生网页浏览的眼动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通过实验证明了男女在浏览网页时存在明显的区域偏好。经t检验,不同性别之间的平均注视点时间的差异很显著。结果暗示,在浏览网页时,女性可能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在研究不同年龄的浏览差异中,Soussan.D.jamasbi等在Y一代(年龄在18到32岁之间的人群)浏览特征的研究中,显示Y一代可能会比其他世代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偏好。正如以前的研究显示视觉吸引力和在页面上的最大图像大小呈正相关,以及页面上的视觉吸引力和页面上的的字符数呈负相关。而老年人可能更喜欢在屏幕上有大量文本,他们经常阅读满屏幕的文本。研究得出Y一代可能更喜欢包括一个主要的大图像,名人图片,文字较少,并带有搜索功能的网页。

不同国别的用户由于存在社会文化的差异,浏览网页时也有不同的特点。在中、美、韩用户眼动浏览区域比较研究中发现,中韩用户更倾向以扫描、打圈的方式阅读网页,也就是都采用O式浏览。同时,中韩用户更喜欢往返于各个内容区域,说明他们阅读时比较随意,会整体去看一个页面。相反地,美国用户比较关注细节,也很少这看一眼那看一眼,美国人更多是采用5式浏览,而多数美国人趋向于从中心向浏览。由此得出不同地区人群的网页设计不同需求。对于采用整体思维方式(holistic thinkers)的中韩用户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扫描页面整体,而且以一种非线性的浏览方式,因此内容安排可以较为灵活。对于采用分析性思维方式(analytic thinkers)的美国用户来说,页面布局要非常清晰,每个信息区域都要有区别于其他的特点,导航部分也尤其重要。

在相同文化背景和年龄的群体中,本身由于人格类型的不同也存在着认知方式的差异,也就是用户的人格特点会影

响用户的认知习惯。本研究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入手研究不同人格结构群体对不同结构网页的浏览轨迹差异。我们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网页设计研究提供新的参考因素。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采用艾森克EPQ人格测试量表来确定被试的人格类型。艾森克人格理论(Eysenek's personality theory)是英国心理学家H.J.艾森克提出的以人格结构层级说和三维度人格类型说为主要内容的人格理论。在人格结构差异上我们不考虑大学生中男女性别对结构差异的影响,但是考虑同一个体的复合型人格气质。因为有研究结果显示,人格类型复合型气质的人多于单一型气质的人,男女大学生在气质类型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大学生元认知水平差异与人格气质类型相关显著。胆汁质、抑郁质和抑郁-胆汁质学生元认知都处于低水平状态,而粘液-抑郁质学生元认知则全属于高水平。其中认知水平高的人在浏览网页时需要付出的认知努力相对较少,认知水平低的人浏览网页时需要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不同人格气质的群体的认知水平差异,作为本研究浏览网页的轨迹差异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的实验主要是运用眼动仪记录用户的眼动行为,通过分析用户的眼动行为得出浏览网页的轨迹。眼动仪可以直接考察用户内在的认知加工过程,使实验数据更加可靠。本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不同人格结构的群体在浏览网页时的眼动特性,主要内容为:网页浏览时注视点的分布,区域注视偏好以及人格结构、网页布局等因素对被试眼动行为的影响。通过将网页分为3(上中下)×3(左中右)的9个区域,使用眼动仪记录不同人格结构的群体浏览网页时首次注视这些区域的时间,注视这些区域的时间长度。总结网页浏览是区域注视顺序及注视时间长短分配,从而得出不同人格结构群体的网页浏览轨迹特点及相互间的区别。

1.实验设备

实验采用瑞典Tobii公司生产的非头戴式眼动仪,这款眼动仪不需要戴眼镜或接触,看起来就像一台普通的显示器给用户创造了一个自然的环境,被试能够自由地浏览,经常会忘记他们正在被记录眼动行为。同时,这款眼动仪的配套软件Tobii Studio能够设置每个页面的播放时间,确保每个页面的测试时间。在整个实验中,实验者能够通过的屏幕观看参加者的眼动行为,眼动仪能够测试出被试的注视点分布、注视时间、兴趣区域首次注视时间等数据。实验的视觉刺激材料通过眼动仪上17寸的TFT屏幕呈现。

2.被试选择

随机选择24名在校大学生,每个被试对于网页浏览都较为熟练。

3.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5个温州大学精品课程网站首页: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网络、国际结算、中小企业创业实务、地基处理。这5个网站的都是省级精品课程的网站,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资源与一般的网络资源有共性的一面,但由于其有较特定的使用对象,是为相应的课程教学而开发的。主要用途是辅助教学,因此,网站的可读性、可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可用性高的网站,各类不同特点的用户都可以很方便的从页面上获取信息也可以更好的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本研究选取的5个网站都是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的布局风格(具体见表1),选取这5个网页进行研究有更好的代表性和实践意义。

4.实验过程

(1)使用艾森克EPQ人格测试量表测试人格类型;

(2)根据人格类型测试结果确定被试;

(3)导入预存在电脑里的网页截图,设置每幅图片播放时间15秒;

(4)让被试坐在眼动仪前,调整眼动仪到使用状态,告知被试实验要求,并对被试的双眼进行定位和校准;

(5)让被试浏览5个网页截图,在浏览的这段时间里被试没有强制的任务要求,这种设计符合人们浏览网页习惯。

5.实验指标

(1)人格类型

通过艾森克EPQ人格结构测试量表确定被试的人格类型。其中多血质的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粘液质的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慢但灵活。胆汁质的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强,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控制力弱,反应快但不灵活。抑郁质的神经特点:感受性高,耐受性低,随意反应低,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慢,刻板固执。其中,多血质、粘液质的人群认知水平较高,胆汁质、抑郁质的人群认知水平相对较低。

(2)区域浏览顺序及区域注视时间

将网页分成9个区域(如图1):3(左中右)×3(上中下)。根据每个区域首次被注视的时间确定区域浏览顺序,区域注视时间直接通过眼动仪配套软件获得。

(3)注视热图

注视热图可由眼动仪软件直接生成,图中的颜色代表注视时间的多少,其中红色代表注视时间最多,黄色绿色依次递减。注视时间越长意味着更多的认知努力。

四、数据与分析

1.人格类型

测试结果显示,有人表现出两种人格类型,其中测试结果表现为多血质的有10人,粘液质11人,胆汁质7人,抑郁质4人。多血质与粘液质类型的人较多,抑郁质被试人数较少,样本过小,对最终网页浏览轨迹的测试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2.不同人格结构群体网页浏览区域差异比较

根据网页9个区域首次被注视的时间排序,得出了9个区域的浏览顺序。结果表明,不同人格结构的群体,网页浏览顺序也不同。浏览顺序如图2所示,其中浏览顺序均值越小,说明该区域越早被注视。分析5个网页上这9个区域的注视时间分配均值,得到了不同人格结构群体的区域浏览时间分配排序(如图3)。

由图2和图3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四种人格结构的群体在浏览网页时9个区域的浏览顺序和这9个区域的注视时间分配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其中区域浏览顺序中,多血质人群和粘液质人群的曲线比较相似,胆汁质人群与抑郁质人群的曲线比较接近。比较9个区域注视时间分配可以得出,胆汁质人群与抑郁质人群的大部分区域注视的时间多于多血质人群和粘液质人群。这也是由这四种人格类型的特点所决定的,多血质与粘液质类型的群体的认知水平相对较高,胆汁质与抑郁质人群认知水平相对较低,这种差异决定了这四种类型的人群浏览网页时区域浏览的顺序。

进一步地对这四种人格类型的区域浏览顺序和注视时间进行差异性比较(用SPSS进行T检验)后得到了以下结果:

(1)多血质群体与粘液质群体对比

在浏览顺序上,所有9个区域的P值都大于0.05,也就是说这两种人格结构的群体在浏览网页时,这9个区域的浏览顺序总体差异不明显,另外也可以从图1中看出,这两种人格类型浏览网页时9区域的浏览顺序曲线也非常接近。从这9个区域的注视时间分配上看,9个区域中,这两种类型的群体在大部分区域上的时间分配差别不大(P>0.05),在中右区域P值为0.04

(2)胆汁质群体与抑郁质群体比较

9个区域的浏览顺序差异不大(P值均大于0.05),同样可以从图1中看出,这两种人格结构的被试网页9区域浏览顺序曲线很接近。进一步分析这9个区域的注视时间分配后发现,这两种人格结构群体9个区域的注视时间分配差异也不明显(9个区域比较P值均大于0.05)。

(3)多血质群体与抑郁质群体比较

9个区域中浏览顺序差异较大的区域为上右区域(P=0.04

(4)粘液质群体与胆汁质群体比较

有三个区域的浏览顺序均值差异明显,分别是中中区域(P=0.03)、中右区域(P=0.39)、下右区域(P=0)。另外这9个区域注视时间的分配上,上右(P=0.25)、中中(P=0.39)、下右(P=0.03)这三个区域两种人格结构的群体差异较大,上右区域粘液质注视时间为1.95S多于于胆汁质的1.38S,中中区域粘液质注视时间4.40S多于胆汁质的2.76S,下右区域粘液质的5.55S少于胆汁质的7.71S。

3.不同人格群体注视热图比较

以国际结算精品课程网站首页为例,多血质被试注视热图如图4所示(红色部分表示注视最多的部分,黄色和绿色的递减),粘液质被试注视热图如图5所示,胆汁质被试注视热图如图6所示,抑郁质被试注视热图如图7所示,由图可见,四种不同人格类型的被试在网页上注视时间在区域上分配的不同,多血质更多的注视网页的左侧,粘液质的更多注视网页上部,胆汁质更多注视网页中间偏右上的部分,抑郁质更多的注视网页中间部分。这四种人格类型的被试在注视热图中也有共同点,网页上的图片比文字得到更多的注视时间。但是从多血质到抑郁质,文字得到的注视也越来越多,从这四张图可以明显的看出,多血质在文字部分的注视时间很少,粘液质的在文字部分的注视时间稍微比多血质有所增加,胆汁质的又比粘液质的在文字部分注视更长时间,抑郁质的在这四种人格类型的被试中,注视文字部分的时间最多。

从这四张图中还可以看出,多血质被试的注视热图中红色部分相对较少,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的红色部分依次递增。也就是说多血质被试在网页上长时间注视的区域较少,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在网页上长时间注视的区域依次增多,这说明多血质人群在浏览网页时付出的认知努力最少,抑郁质的人在浏览网页时付出的认知努力相对较多。

通过对用户浏览网页时的注视点顺序图的分析(以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首页为例),发现多血质的注视点分布的区域比较广(图8),几乎遍布整个网页,而注视点的平均注视时间却比较短。抑郁质的注视点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图9),注视点的平均注视时间相对较长。这也说明了抑郁质类型的人在浏览时需要比多血质人群更多的认知努力。不同的结构的网页这种差异也有不同,将注视点分布差异分为5级,不同网页多血质人群与抑郁质人群注视点分布的差异大小见表2。

4.相同人格结构不同网页浏览差异

对比同种人格类型被试(以多血质为例)浏览不同网页时的眼动行为数据后,发现在不同的网页中用户浏览网页的轨迹差异也较大。主要体现在注视点分布,区域浏览顺序,区域注视时间的差异上。9区域浏览顺序均值如图10所示,由图可以看出不同的网页上区域的浏览顺序总体差别不是很大,如网页的中间区域被注视的时间都比较早,网页下部区域被注视的时间都比较晚,垂直方向呈现出中-上-下的顺序。进一步对这五个网页进行差异性分析(t检验),得到了这五个网页9个区域浏览顺序的差异,其中差异显著的为创业实务首页上左区域和其他网页同个区域的浏览顺序均值(P=0.01),创业实务首页中中区域和现代教育技术中中区域的浏览顺序均值(P=0.01),创业实务首页中中区域被注视的顺序明显早于现代教育技术首页的同个区域,创业实务首页上中区域被注视的顺序则晚于其他页面。

比较这5个网页中9个区域的注视时间分配(图11),我们发现,不同的网页间,各个区域的注视时间分配差异还是很大的,在差异存在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共同点,每个网页的下部区域的注视时间都很少,尤其是页面右下角是注视时间最少的区域。同样的对这5个页面的9个区域注视时间进行了差异性分析(t检验),得到了以下结果:

(1)创业实务首页:

上中区域(P=0.00)、中右区域(P=0.00)、下左区域(P=0.014)这三个区域与其他页面的相同区域差异很大,其中上中区域的注视时间少,中右、下左区域的注视时间多。

(2)计算机网络首页

上左区域(P=0.03)、上中区域(P=0.28)、下中区域(P=0.02)这三个区域与现代教育技术首页相同区域差异明显,这三个区域的注视时间均多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同区域。

分析浏览不同网页的眼动数据得到,在布局合理,图片、文字排放总比例适中的网站(如图12)注视点分布比较广,各人格类型的被试之间的眼动差异较大。而网页布局单一,图片数量较少,有大量文字的网站(如图13),用户的注视点的分布就相对集中,不同人格类型的被试之间差异不大。总体来说,用户首先浏览的是图片、导航,然后才是网页上的文字,用户对图片的注视时间也远远高于对文字的注视时间。

五、研究结论

通过对不同人格结构群体的网页浏览轨迹的差异的眼动实验,并对眼动数据的对比与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1.不同人格结构群体网页浏览的不同认知特点

多血质、粘液质人群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总体认知水平较高,在浏览网页时付出的认知努力较少,注意力容易分散。胆汁质、抑郁质人群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浏览网页时需要更多的认知努力,注意力集中,能长时注视某个区域。

2.不同人格结构群体网页测览轨迹的差异

其中多血质与粘液质的网页浏览眼动数据差异不大,只有两个区域的注视时间差异较明显。另外胆汁质类型的群体和抑郁质类型的群体在网页浏览是眼动数据差异也不明显。多血质人群、粘液质人群分别与抑郁质人群、胆汁质人群网页浏览时9区域浏览顺序以及9个区域的注视时间分配都有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让我们对现有的网站可用性评价体系有了新的思考,现有的评价体系在对网站进行评价的时候并没有考虑的不同用户的特点及差异,这可能会造成评价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本研究,在以后的网站可用性评价时,可以加入用户特点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3.网页的内容、布局对被试浏览轨迹的影响

布局结构合理,图片文字比例适中的网页(如国际结算精品课程网站首页),注视点在各个区域内的分布比较平均,高注视区域也相对较少,各种人格结构群体间的浏览轨迹差异较明显。而网页布局结构单一,有大篇文字却只有少量图片的网页(如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首页),注视点分布就比较集中,高注视区域集中出现,不同人格结构的群体网页浏览轨迹差别不大。这是因为布局合理,图片文字比例适中的网站,视觉吸引力大的区域较多(如网页上的图片),浏览网页时需要的认知努力较少。而网页布局单一,页面上大段文字的网页视觉吸引力大的区域很少,不管什么类型的用户很容易只被网页上少数的图片吸引,浏览网页内容时需要更多的认知努力。这提醒我们,提高网页的视觉吸引力能够提高网页的效用,在设计网页时,合理的布局能够提高网页的浏览效率。

4.不同网页布局对不同人格类型网页浏览轨迹差异大小的影响

网页不同的区域上不同人格结构群体的浏览数据差异大小也有不同,5个网页中多血质人群与抑郁质人群注视点分布的存在不同差异,按从大到小次序:现代教育技术首页、国际结算首页、创业实务首页、地基处理首页、计算机网络首页。由于5个网页是现有省级精品课程网页提取,网页结构差异不是特别典型,没有在结构差异上做特别设计,所以仅仅得出差异存在的现实,无法量化差异因素。具体差异因素研究可以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

六、研究展望

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以运用到课程网页设计、网站可用性评价中,在进行网页设计时,考虑不同网页布局对用户浏览轨迹的影响能够设计出适合大多数目标用户使用的网页。本次研究是首次依据被试人群的心理特征来进行人群划分,进行网页浏览轨迹的差异比较,希望能为网页设计的目标群体针对性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任何的网页设计都是针对相应用户服务的,为了更好的实现课程网站的可用性研究,针对目标群体的眼动研究,和目标人群的分类研究应该成为课程网页设计及其评价研究的新视角。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75-01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大潮推动下,将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其着眼于培养既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有重要作用。物流管理专业属于致用之学,传统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必须辅以大量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其具备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与地区的物流发展相适应,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一 重庆市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重庆作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支撑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西北五省、云贵川及沿江城市与重庆市区域内的物资流通。同时,中国内陆最大保税港区在重庆的建成以及“一江两翼三洋”的国际贸易大通道的建设,奠定了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在此契机下,重庆物流人才需求逐步加大:(1)国际贸易及转口贸易推入快速通道带来了国际物流人才需求突破性增长。(2)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生产服务型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从事笔电产业、汽摩产业、医药产业、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的生产物流人才需求增加。(3)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生活服务型物流产业发展,加大了城市配送物流、快递物流人才需求。(4)交通改善明显、枢纽地位逐渐形成促进区域物资和商品互换水平,交通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物流人才需求增加。(5)新经济和社会需求提升,带来电商物流、零担物流、冷链物流等专业市场人才的需求。

二 面对重庆市的需求,独立学院物流实验课程体系构建

重庆地区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立足于本地物流人才需求,在物流实验课程项目的设置上,应以物流实验室为中心、经管类通用实验室为辅助、校外物流实训基地为最终应用平台进行开展,通过教学视频、现场参观、模拟训练、软件操作、案例分析等手段,建立起一个具有完整而专业特色突出的物流实验课程体系。

1.经管类通用实验室的实验课程设置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多学科综合应用的专业,它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可利用高校经管类通用实验室,开设一些经管类通用的实训课程。

2.物流专业实验室的实验课程设置

随着高校物流教育的发展,很多独立学院都建有专业的物流实验室,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为例,其实验室具备托盘平房以及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分拣线、电子标签拣货系统等硬件,具备WCS仓储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等软件。因此,依托物流专业实验室可开设专业主干课程的实验,课程项目则可以由浅入深、由难到易,按以下几个层次分阶段进行:(1)即基础类实验。在实验教学环境中模拟各种物流操作实际,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2)即管理类实验。在学生们完成各种物流操作的前提下还要进一步安排管理型实验,通过合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处理各种管理问题,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质。(3)综合类实验。对于已经完成了基础实验和管理实验的学生,鼓励其完成综合性实验项目,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考虑递进式实验教学层次,物流专业实验室的实验课程及具体项目设置如下:(1)国际物流实训可设置基础类项目:管理类项目、综合类项目。(2)仓储配送实训可设置基础类项目:仓储配送设备认知、仓库出入库及库内操作、配送中心拣选与包装操作;管理类项目:仓储设备选型、仓储货位规划及计划编制、拣选策略选择与设计;综合类项目:第三方仓储与配送流程软件操作、仓储与配送系统仿真。(3)运输管理实训可设置基础类项目:运输合同与谈判、物流设施设备认知;管理类项目:运输线路优化、零担运输配货设计;综合类项目:运输线路优化、零担运输配货设计。(4)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可设置基础类项目:自动识别、分拣、物流通讯、公用信息平台等物流技术认知;管理类项目:物流技术在未来超市的综合运用;综合类项目:各类物流管理软件操作。(5)生产物流实训可设置基础类项目:柔性生产线流程操作、车间搬运系统操作;管理类项目:物料需求计划编制、生产物流布局优化、供应链管理软件操作;综合类项目:企业生产物流流程设计、工厂物流系统仿真。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7-0042-04

所谓研究型教学,就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目的地、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较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思维模式和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与现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科发展相关联,以此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增强学生的创新性;更突出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科学研究特色,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

现代大学的职能,特别是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强调教学和研究的相互渗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指导学生,强调引导学生探索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未知领域,培养学生的观察、阅读、分析、讨论和推理判断能力,实践证明,研究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流体力学是知识体系庞杂、以大量实验为基础且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条件要求较高的新兴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深入各个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学科,特别是随着航空、航天、航海以及能源利用等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许多有关流体力学的问题,这也极大地促进了流体力学学科的发展。流体力学在动力工程类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起着从《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等基础课程到相关专业课程,譬如《发动机原理》、《流体机械原理》的桥梁作用,也是深入研究热能与动力机械的专业基础课。笔者在流体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就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课程设置中,针对某一授课主题,准备流体与流体运动科学中一系列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对生活中这些看似熟悉却又非常模糊陌生的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在教学进行中,以具体实例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并结合现代的研究手段,进行逐步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将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与内容引入课堂,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思维模式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中发展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实施方法

1.研究题目的选择与引入

开展研究型教学,对于研究选题有比较高的要求,既要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又要符合课程大纲的要求。由于是课堂教学,受时间所限,研究题目要求清晰易懂,又有一定的科学内涵和深入研究的背景。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是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该部分逻辑性较强,对学生的数理推导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拟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采用循序渐近、逐步推导、深入分析的教学方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通过以下两个现象来认识流体连续性方

北京理工大学第十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程的物理本质:

第一,黄河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号称“黄河奇观”,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那么黄河壶口瀑布是如何形成的呢?

图1 黄河壶口瀑布

第二,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5807次列车失事。列车被风吹翻,看似是个笑话,但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2007年2月28日凌晨2时05分,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次旅客列车在行至南疆线珍珠泉至红山渠间42千米处时,遭遇13级飓风,风速达到37~41.4米/秒,造成机车后9至19位的后部车厢全部脱轨,导致南疆线被迫中断行车,那么其中的原因该作何科学解释呢?

图2 5807次列车失事图片

黄河壶口瀑布及列车被风吹翻现象中均蕴含着流体动力学连续性方程的物理本质。问题提出后,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于问题的理解,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利用流体力学基本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和解释。根据对上述现象进行物理问题简化,提出一元流动连续性方程的推导过程。

设想有一根管道,流体在由入口断面A1、出口断面A2和管壁(三者构成控制面)围成的流域(控制体)内流动,如图3所示。

图3 一元流动连续性方程推导示意图

假设流体是不可压缩的均质流体,意味着流域内的

质量不变,且密度ρ为常数,则 。又

因沿管壁没有流体的流入与流出,有:

得到不可压缩流体流动总流所必须满足的连续性方程:u1A1=u2A2。

由于假设入流断面和出流断面的速度都为匀速(断面平均速度),故这也是一元流动的连续性方程,表明总流沿任意过流断面的流量是相等的。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强调教师选择教材内容、案例或课题,学生利用案例资料,独立思考,自主发现新知识,掌握内在规律,从现象中发现物理本质问题,从而获得新的感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分析问题,并采用不断提出问题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索的兴趣。

2.数值计算模拟仿真在教学中的应用

把现代研究工具与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传统的流体力学教学内容与方法,基本上是基于理论的教学,并辅之以部分简单的实验,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和单一,不能反映当前流体力学学科发展的趋势。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是解决工程中复杂流动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一门新型的独立学科,它以经典理论和数值计算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的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从空间和时间上定量描述各种场变量,从而达到对物理问题研究的目的。将CFD数值计算模拟方法和部分简单应用的实际上机练习引入到教学中,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生动课堂,增强学生对流体力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流体力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尝试和探索规律的习惯。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流体运动连续性方程的理解和应用,在课程设计上,将设计以下CFD算例“喷管内二维流动”,问题的描述如下:空气在一个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平均背压Pexit=0.9atm的缩放型喷管。通过对流域的建模、计算和后处理,对本问题进行了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仿真研究。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应该对流场的边界条件、边界类型、湍流模型和计算方法等进行较详细的介绍和讲解。鉴于大学本科教学内容和流体专业知识的限制,可对流场的边界条件和边界类型多做一些讲解,例如速度边界、压力出流边界等;对湍流模型的来源及其应用做简单介绍,而对诸如SIMPLE、PISO算法等仅仅介绍一下怎样选取和使用即可。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可视化的流动结果(速度矢量图和压力分布图等)。

(a)速度矢量分布图 (b)压力分布云图

图4 喷管内流动的CFD计算结果

将这些计算结果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基于连续性方程的基本物理内涵去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由速度矢量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喷管喉口处,速度较大,这是由于此处流通截面积较小。对于喷管内的一元流动,通过喷管内通流界面的流量是相等的,流体的流速与管内通流截面积成反比,因此,在喉口处的速度最大。另外,在计算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检查质量流量的连续性来检查通过区域的质量流量是否满足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在软件中进行相关的设置,我们可以看到进、出口质量流量的差异,在理想状态下,进口处的质量流量应该恒等于出口处的质量流量,考虑到计算误差,这一误差保证在总流量的1%即可。

图5 进、出口质量流量的差异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工程实际问题。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进行解释。这是进行研究型教学过程的关键。另外,如果有条件,最好采用师生互动,共同进行仿真计算和研究的方法。教学和训练方法要表现较强的科学研究特色,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和探索精神。

通过前面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值模拟这一现代研究手段及研究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达到了将现代研究方法引入课堂的目的。为了更加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在介绍完数值模拟平台的使用,并对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之后,还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具体到本次教学,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课前所提出的两个问题,解释“黄河壶口瀑布形成原因”,以及“列车被风吹翻的原因”。

二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中,既要照顾到流体力学课程的基本原理,又要反映现代计算技术在流体力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发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笔者的实践和体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要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必须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只有通过本专业及有关学科的科研活动,才能加深对本专业本学科的理解和认识,更新教学

手段,丰富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实施研究型教学作为一种趋势,已经得到了全球教育界的认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收效显著、发展前景可观,是一种值得我们研究与使用的教学模式。

2.教学题目的选取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必须有针对性

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以讲解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为宗旨。其中题目的选取至关重要,一般来说,题目应来自于工程实际,有工程背景和深入研究的空间。同时也要注意题目不宜选得过于复杂,且与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得比较好。在实施过程中,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需要的学生,建立不同的教学体系。例如与流体接触密切的专业,如流体机械及工程方向的学生,设置的CFD 部分理论和上机实验内容可略多。而对于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工程等普通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来讲,可少讲理论,主要参与简单的工程实际流动问题的模拟解决实验。上机实验的内容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来选定,结合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案例计算和分析。

3.进一步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我国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导致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据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即院校培养和社会培养。尽管近年来各高校及培训机构培养了大量的物流人才,然而这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视角与企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导致了物流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其中,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载体,存在诸多问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以职业技能的形成为主线。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分析专业针对的职业领域岗位群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将专业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中。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致力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如何构建适合地区物流发展水平且以职业技能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进行探讨。

1相关研究综述

陈解放(2007)指出,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二是带动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改革。王琴(2009)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一文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容易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由学科本位转向就业导向。在具体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上,姜大源(2009)指出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三步过程,第一步为工作任务的分析,第二步为行动领域的归纳,第三步为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王贵斌等(2008)基于国际物流岗位群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物流人才应具有的能力、素质及知识结构,构建了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他强调将课程体系模块化,把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知识、贸易业务模块、业务运作模块等五个模块,并增设选修课。

从学者们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载体,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专业建设的成败。在如何建设课程体系的问题上,姜大源教授给出了很好的指导原则。但现有的研究忽略了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的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应该是全面的,即高职教育不仅应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现有的研究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都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第二,忽略了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提升。现有的研究只是对学生毕业的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学生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今后在职业生涯中是有一定提升空间的。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满足学生第一线岗位的能力需要,还要考虑到今后学生的提升岗位。

2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及职业能力分析

2.1构建过程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分析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根据主要任务分析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确定课程,遵循学习和认知规律,对专业课程进行排序,最后由企业专家进行鉴定,不断修改,直至满意。构建过程如图1。

2.2物流岗位群及职业能力分析

2.2.1物流岗位群分析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企业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几年的岗位锻炼,可以逐步提升为中级物流管理人才。通过对武汉周边地区的物流企业的岗位调研,对其所需要的一线技能岗位以及今后的发展岗位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具体如表1。

2.2.2职业能力分析

高职培养的学生定位于高技能,高技能不仅局限于完成某一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所必须的动作技能,同时还应包括心智技能,即思考、感悟和创新等技能。拥有这些技能之后,学生不仅能从事基层一线的岗位工作,还能随着经验的增加,逐步跨入更高一层的岗位,即发展岗位。那么高技能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呢?

美国波音公司对员工的10条素质要求中,专业技能只占三成,七成是通用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针对企业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在考虑所需要的物流人才时非常重要的因素排在前几位的有实践动手能力、个人工作态度、个人道德修养、团队合作精神、持续学习能力。这提示我们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不是具备狭隘的专业技能能力,而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全面”的职业能力。同时专业和职业已不是终身对应的关系,个人的职业身份在不断模糊,转工转行、创业发展的人群在不断扩大,因此高职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也就是拓展能力。

因此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而这种职业能力应包括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通用能力是毕业生应具备的一般能力,包括基本文化素质、基本身心素质、个人道德修养、团队合作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企业关注的几个方面。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着全面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是指胜任物流业的基层目标岗位工作以及发展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注重专业技能的掌握。专业能力根据基层岗位的需要与发展岗位的需要又可分为核心专业能力与发展专业能力。拓展能力主要培养学生岗位迁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2.3职业能力标准

根据就业岗位及岗位要求,以及职业能力分类,总结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标准,具体如表2。

3基于岗位分析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3.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武汉及湖北物流发展需要,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以及多种物流基层岗位操作技能和管理理念,适应制造型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对物流一线操作岗位要求,并能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3.2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