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信用监管案例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6 16:56:0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信用监管案例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信用监管案例

篇(1)

1病案信息管理概述

病案信息管理除了包括对病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索引、归档等基础性工作外,还包括对病案信息的研究、分析、开发、加工、综合利用等。通过有效的病案信息管理,能够将病案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医院决策、临床医学案例分析、医疗技术发展等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1]。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病案信息管理也将逐渐由传统模式过渡至信息化管理模式,这有利于提升病案信息管理整体质量及效率。

2病案信息管理作用分析

在医院日常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病案信息管理属于基础性工作之一,其主要作用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反馈作用。科学化的病案信息管理及质量监控,可对病案所记录的诊疗行为进行合理评估,由此可反映出医务人员实际工作情况及医院整体诊疗水准,及时发现问题并改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同时,通过有效的病案信息管理可反映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有助于医院把握潜在性医疗市场。这样医院便能够结合市场动态对医疗服务进行调整。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把部分医疗资源集中于某些重点需求内容上,从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2]。②为医院临床医疗提供信息支持。加强病案信息管理,意味着将患者基本医疗信息充分整合起来,包括症状描述、病例、手术记录、报告单等。在诊治部分疑难杂症时,可调用上述资料,省去一些检验环节,不仅能够减轻患者负担,还能够提升诊疗效率。同时,经过二次开发的病案信息是监督、指导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依据。③为科研教学提供依据。医学科研工作需要大量的真实临床数据作为支持,病案信息正是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原始档案材料,其中涵盖了大量客观临床数据,可为医学科研教学提供重要信息数据依据,是医院医疗科研能力的基础保障。

3完善病案信息管理的相关建议

3.1充分融入信息化技术

在现代病案信息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医院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以此来提升病案信息管理效率及质量。病案信息管理应该与医院电子信息系统充分关联起来,通过利用相关软件对病案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构建合理的信息检索。借助通信网络,能够让病案使用者克服时间、空间限制,为其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实现病案电子信息化意味着能够降低病案原件磨损,让病案原件得到妥善保护。利用信息化技术还能够实现病案信息共享。病案信息共享主要涉及两个层面,即医院内部病案信息共享与外部环境信息共享。医院内部要打通各部门、各科室信息端口,建立病案电子信息管理标准,让各科室、各部门之间能够相互调阅病案,方便诊疗服务顺利实施。同时,医院要与社会机构如保险、科研、公安机关等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3]。通过构建病案电子信息平台,并赋予一定权限,让病案信息能够为外界所利用,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当然,在病案信息电子化建设过程中,还要注重信息安全保护工作。通过应用专项保护软件、防火墙技术等,防止非法侵入,为病案信息管理提供安全保障。

3.2加强机构设置及专业管理

部分医院机构设置过多,存在一定的职能重复,容易出现职能混淆,这也使得医院内部病案信息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影响了相关工作效能[4]。为缓解上述问题,医院内部应该强化机构设置及专业管理,成立专门的病案信息管理团队,由其履行病案信息管理职能,逐渐实现病案信息标准化、集中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病案信息管理的专业程度。

3.3加强相关人才培养

一方面,医院内部要加强病案信息管理相关人才培养。医院可聘请高校专家进行定期学术讲座,让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人员能够了解专业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积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及业务能力,以增强岗位胜任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病案信息管理学术建设。通过开展区域性的专业培训班,提升学科负责人专业水平,进一步完善人才梯队建设,逐步将病案信息管理纳入到继续再教育当中。只有提升学科带头人水平及学术地位,才能让病案信息管理获得重视,进而带动地区专业发展[5]。

4结语

病案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应给予充分重视。通过加强病案信息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人才培养、机构设置及专业管理,让病案信息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黄惠芬.病案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病案,2011,12(12):8~9

2张永新.病案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36):81~82

篇(2)

1.有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多,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在加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在增多,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还能总结出大学生群体在心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大量客观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措施,有效地帮助学生,以保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助于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学习心理等,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提供直接的依据,从而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处于个性心理趋于成熟阶段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却远未成熟。由于自我认识能力的局限,个人通常很难全面、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我。通过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可以让大学生利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客观地认识、评价和把握自己。由于大学生心理档案记录了不同时期学生各项心理测试数据及其评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历史记录,为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它是每一个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就可以积极寻求心理援助和心理咨询,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自我个性,预防心理疾病。

二、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1.学生基本情况

主要收集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学生心理,正确诊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简介、身体状况、家庭生活状况、家族是否有精神方面疾病史,学习生活情况、对学生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

2.个性心理特征情况

指学生的人格、气质类型、需要动机、意志品质、性格特征、情绪情感、态度等,具体施测工具主要利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测验》(EPQ)等。

3.心理健康状况

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测定,有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程度如何。可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来测量。

4.学习心理分析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动机、意志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的诊断,学习认知因素分析、学习动力状况分析、学习社会因素分析,怎样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5.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

主要是指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诊断,分析其适合从事哪一类工作,从而为学生做升学就业指导。一方面可根据量表测得的结果来提出建议,如《职业能力自评量表》《霍兰德职业适应性测验》;另一方面,则可根据其能力、兴趣、气质特点等来指导职业选择。

6.心理咨询记录

对前来心理咨询的学生,应记录每次咨询的日期、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咨询措施及效果评价、反馈信息等。

以上是学生心理档案的一般内容,在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除学生基本情况外,其余的都需要不断更新,一般一年更新一次。

三、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要注意的问题

1.培训施测人员

主持测试者最好是身份“中立”的专业人员,而不是学校的管理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话实说”。施测人员事先应经过严格培训,必须具有实际操作心理测验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接受严格、系统的心理测验专业训练,熟悉有关测验的内容、适用范围、测验程序、指导语和记分方法等。

2.选择合适量表

量表的选择首先必须符合测验的目的。由于每一个测验都有其特殊的用途和使用范围,所以施测者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测验,而不能只是根据量表的名称盲目选择测验;同时还要考虑该量表是否经过了标准化,它的信度、效度如何,常模样本是否符合你的测试对象,常模资料是否太久而失效等等。

3.消除心理顾虑

心理测验至少应在新生开学三个星期后进行,这是由于学生初到陌生环境,易产生胆怯心理,新生刚入学时都会有自我防范意识,测评很容易失真,主要表现为在测评中不敢说实话。大多数学生对心理普查的目的没有正确的认识,对真实表达顾虑重重。因此,在正式施测前要对被试者进行10分钟的心理测量的意义等的讲解。还要告诉学生测试结果不影响学生的评优、入党等,也不会记入学籍档案,尽量消除学生的顾虑,从而认真、客观地回答问题。

4.科学解释结果

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测验上的分数,都是他的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境的函数,这些因素都会对测验成绩有所影响,使测验产生误差,从而影响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与使用就要慎重。不能用绝对化的态度来对待,要以整体而不是孤立的观点来解释结果,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测验结果。心理测验结果只是提供了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参考依据,而不是唯一依据,还必须结合其他方式收集的材料综合考虑。

四、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和使用

加强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有助于充分发挥心理档案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档案的教育与辅导作用。

1.明确管理机构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必须明确管理机构和专人负责,通常应由学校的心理教育机构负责建立和管理。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一般的档案管理有所不同,它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懂得档案知识,又要懂得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即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也很容易流于形式,失去应用价值。

2.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心理档案工作的前提,为了做到严格规范、管理有序,负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机构必须制定心理档案的管理制度。

第一,岗位工作制度。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人员要忠于职守、熟悉业务、掌握政策、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保守秘密、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学生心理档案材料的管理工作,对心理档案管理的分工、收集、整理、供阅、保管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并落实责任措施。

第二,保密制度。大学生心理档案不同于学籍档案等,其档案资料中涉及学生隐私的内容必须保密,除经本人同意和特殊情况外,他人不得随意翻阅,否则会对学生特别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保密机制,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职业道德,只要是学生不愿意公开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当然,保密的心理档案内容也要有层次性,对有些心理档案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作严格的保密,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

同时也需规定保密例外,即当学生的现状危及其个人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时,其个人心理档案资料允许向有关个人和组织提供。

第三,查阅制度。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资料不得随意外借或查阅,只有出于科学研究和帮助学生的需要时,才可以将档案让有关人员了解,但必须履行一定的查阅手续,并严格遵守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阅、批注、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未经专业人员和相关学生的同意,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学生对自己的心理档案有知情权,学生要求查看自己的档案时,管理人员要满足其要求,并对档案内容给予科学的解释,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测试结果。

第四,重点预防和监测制度。以保证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状况被随时得到关注和监控,对特殊个体实行重点预防和监测。

3.定期更新内容

心理档案是一个动态档案,也是一个发展的档案,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不断丰富其功能。应不断优化心理档案的更新机制,大学生心理档案不是一次性的心理调查结果的历史记录,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记录往往不能反应学生现时的心理实际。为此,要对建立的心理档案进行动态管理、持续跟踪,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认真做好档案内容与形式的更新,应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补充或完善,平时要根据对有心理问题学生辅导情况的追踪,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及时更新档案中的资料。

4.加强研究应用

篇(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 概述

档案信息的定义是传统的国家机构(也可以在社会组织)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经过鉴定有价值的文件信息与历史一记录,还包括在电子政务环境中产生的各种数字化、电子化的具有保存意义的信息。比如政府部门颁布的一些政策法规或者统计类文件等等。丰富的档案信息,如果仅仅是简单的罗列,那么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帮助甚微。必须经过一定的系统分析和统计挖掘才能真正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决策支持的作用。所以档案信息在管理方面应该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反映政府的基本职能,同时通过分析加工来实现与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的结合。总的来说,档案资源的管理应该有如下几点的基本要求:

(l)提供对存储在不同地点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和信息查询、调阅等基本的功能;

(2)决策支持的作用。一旦领导在决策的时候需要提供信息与情报的支持,应该能够很快的得到系统中全面的、有效的信息数据;

(3)数据挖掘的功能。如何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提取来及时满足需求是在档案信息管理的时候应该重点考虑的;

(4)对不同格式的数据,如半结构化的、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信息数据都要能提供各种访问操作的功能;

(5)能够满足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充分地共享交流的需求。

二、 档案管理系统

档案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档案机构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加工,确保数字档案信息的长久保存和获取,并向社会广大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有序的动态信息空间。

档案管理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新型文件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结果。与传统档案馆相比,档案管理系统具有信息多媒体化、管理计算机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和存贮多载体化等一系列特点。数字技术的应用完善并发展了档案馆的职能,妥善解决了各种档案原件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使珍贵的档案原件能够保存得更加长久;数字档案检索系统方便、快捷,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利用要求,而且利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随时、随地实现档案的异地查找。利用网络的交互方式,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向利用者提供更加专业、更具特色的档案咨询服务,改变了档案馆信息“孤岛”的形象,改善了档案服务的落后面貌。

三、 档案利用

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档案搜集、整理、保管、鉴定工作的价值实现过程,没有档案的利用也就无所谓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实现。对档案利用工作进行分析,能够反映档案基础工作各个环节的情况,同时也能反映下一步利用者的利用方向。

从编史修志、学术研究、工作查考、个人待遇、其他几个方面进行档案利用分析。

编史修志是档案利用的重头戏,利用人次多,利用档案、资料数量也多,但在档案利用中的百分比有下降的趋势,并不是编史修志的数量在减少,而是其他利用档案的数量在增加。近年来的趋势是以组织、单位编史的逐渐减少,而个人编史、个人文集和续写家谱、家人传记的却在不断增加,档案的进一步的开放,更加促进平民化的档案利用。

学术研究近年来单位个数和人次上在不断提高,其主力是各研究机构学者、各大学教师、博士、硕士、大学生等。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占到学术研究的85%,而硕士生以上又占撰写毕业论文的85%。本科生查阅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利用高峰多集中在每年的1月和7-8月的寒暑假期间,以利用命历史档案、资料居多。

编史修志和学术研究都是利用档案数量、人次较多的。有时一两个利用单位,就可使一种档案的利用数量猛增。如2003年新闻出版局编《新闻出版史》,使得革命历史、旧政权资料使用量超出近几年平均量的3倍。在利用人次上,学术研究通常是一人多次,而编史修志是两人或多人多次,其共同特点是使用档案、资料数量大,查到率高(查到率高并不是所需材料都是齐全完整的,而是所需材料面宽,跨度大,大部分利用者总会或

健全乡镇基层基础组织 推进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

――快速发展中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研究

蔡明栋

摘 要 当前,我国大量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建立健全乡镇消防工作站,全面构建网格化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将火灾隐患整改、宣传教育培训职责延伸到乡镇、社区(村)两级,从而为解决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消防社会化管理之路。

关键词 乡镇基层 基础组织 消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大量的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北京市通州区就是典型的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之一。在通州区工商部门注册的五万余家企业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低端粗放型企业,经济扩张期特殊的经济结构导致大量“三合一”“多合一”违章建筑、群租房的存在,加之通州区国际新城建设的稳步推进,大面积拆迁、大量拔地而起的新建工程,这些都给北京市通州区的消防安全带来了十分突出的隐患问题。为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贯彻落实刘金国副部长提出的“调动一切力量深入推进清剿火患战役”的指示精神,北京市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结合国际新城建设实际,以“创新工作机制、防控关口前移”为工作理念,建立乡镇消防工作站,全面构建网格化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将火灾隐患整改、宣传教育培训职责延伸到乡镇、社区(村)两级,从而为解决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消防社会化管理之路。

一、破解难题,推陈出新,推动政府超常运作

北京市通州区面积907平方公里,人口129.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约60万),距市中心15公里。作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区域,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五万余家企业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低端粗放型企业,经济扩张期特殊的经济结构导致大量“三合一”、“多合一”违章建筑、群租房的存在,加之北京市通州区国际新城建设的稳步推进,大面积拆迁、大量拔地而起的新建工程,也带来了十分突出的消防安全问题:一是各级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大量引资,造成许多低端产业落户,对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管缺失;二是社会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消防设施的投入较少,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三是单位员工、城乡居民、社会群众、外来务工人员消防知识匮乏、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欠缺。北京市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13名防火监督执法人员要担负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防火监督检查及各种勤务、宣传、培训任务,警力严重不足,对于政府消防安全工作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义务消防队、村安全员等消防辅助人员也难以实现经常的、系统的、深入的培训指导,未建立社会化消防大格局、网格化防控体系,导致监督检查不到位,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北京市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党委不等不靠、审慎研判,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大力推进消防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将执法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建立“乡镇消防工作站”和“乡镇消防站”的构想并及时向区政府汇报,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区政府超常运作,多次召开协调会,对消防工作站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专题研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成立乡镇消防工作站及消防站的通知》(通政办发[2011]48号),对人员构成、人员管理和职能作用做出了硬性规定,在乡镇政府层面搭建支撑基层基础工作的平台;各乡镇充分认识到设立消防工作站对于加强消防监督执法、改善地区消防安全环境的重要作用,在办公地点、执法车辆、人员待遇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通州区区委区政府也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各乡镇要充分认识设立乡镇消防工作站的重要作用,发挥消防工作站效能,全面提高消防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全镇统筹,条入块、块统条、条块结合,真正把消防监督工作落到基层,确保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二、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健全制度落实保障

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在综合考虑乡镇规模、人员数量、火灾形势的基础上,按照网格化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在马驹桥、台湖、宋庄、永顺、梨园、县、永乐店7个乡镇设立了消防工作站,在张家湾镇成立乡镇消防站。消防工作站由2名消防支队监督员、1名派出所消防专职民警及2至5名乡镇工作人员组成;消防站由3名消防支队干部、4名士兵、2名派出所专职民警、2至5名乡镇工作人员及所在乡镇专职消防队队员组成;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派驻干部和通州区公安分局各个派出所民警每周至少四天在消防工作站开展工作。消防工作站在消防支队、属地乡镇政府和防火安全委员会的共同指导下,围绕属地乡镇中心任务和工作实际开展消防工作,解决基层“千条线穿一根针”的问题,即线跟着针走:一是全面掌握辖区情况,进行网格划分,完善业务基础工作和消防业务档案,并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分析本地区消防安全形势,提出消防工作建议,为属地政府决策当好参谋;二是结合辖区消防工作实际,开展消防监督检查、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及属地政府部署的其他消防工作,做到一线执法、一线防范、一线宣传,全面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的“四个能力”;三是负责对本级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政府专职消防队及村安全员的培训指导。乡镇消防站还将乡镇义务消防队纳入管辖范围,把灭火工作与防火工作集于一体,整体运行,做到第一时间有力施救、有效控制火灾形势,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为保证消防工作站制度得到有效落实,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制定并下发了《北京市通州区各街道办事处乡镇消防工作站管理规范》,对消防工作站组织建设、办公设施、工作制度、工作职责、业务培训等进行了规范;建立健全乡镇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和消防工作站联席会议制度,乡镇消防安全工作会议每周一次,由消防支队派驻干部联系辖区政府主管领导组织,根据本时期消防工作的整体安排及辖区消防工作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消防工作站工作联席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区防火安全委员组织,主要听取各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站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研究本地区突出火灾隐患整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总结经验、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研究表彰、奖励消防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等;为工作站配发了现场执法记录仪,要求消防工作站人员对执法工作情况进行全程录音录像,从而保障了对其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执法质量进行全面的跟踪记录和监督管理,并借助派出所办公平台,实现火灾隐患的及时录入和处理;积极协调区政府和属地乡镇,做好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执法车辆、饮食住宿的配置和辅助人员的配备工作,并在执法车辆上装载GPS设备,对车辆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三、整合资源,密切协同,确保良好效果

篇(4)

伴随着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日益显得重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存储器,能记载人才的重要信息,反映人员的学习工作经历、工作表现奖惩情况、工资薪酬、职务职称、历史背景,还是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管理好利用好人事档案,加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开发人力资源有着重大的意义。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

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对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整日里面对的是档案柜和一本本的人事档案,不像其他工作那样有色彩、有味道,怎么努力都没有明显的成绩。正是这样的静默,使得社会及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都存在一些误区。在人们的心里,档案工作就是登记、保管的事务性工作,谁都可以做,不是重要的岗位和重要的工作内容,保管好,不遗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可以,就是好档案员。所以这是一项最容易被忽视的工作,提到日程上来的机会几乎没有。各单位的的档案工作,基本上是“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用起来需要”的局面。人员素质不高,工作积极性不高,被动应付,便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写照。

2、缺乏有效的档案管理

现阶段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管理理念滞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弊端,尤其在管理上,一些单位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人事档案工作只看重以往个人历史信息记录的维护,忽视现期内容的补充和更新。一部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档案收集意识淡薄。所以工作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处理不当,缺乏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对于应该归档的材料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档案的收集、整理、储存、检索以及利用等方面,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整理档案靠小作坊式加工,档案材料的检索基本靠手工完成。如此种种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

3、档案的搜集管理意识不强

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便是材料收集和保管。但现实情况却是有些档案员档案意识淡薄,搜集和保管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导致部分人事档案材料跟不上个人经历的变化,给档案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

人事档案材料不健全。现存人事档案内容单一,选拔任用干部时,只能从干部人事档案中得到如年龄、主要经历、入党入团、学历、工资调整等一些基本信息。档案缺乏动态管理,人事的继续教育、德能勤绩、收入、经济审计、组织考察等重要内容几乎没有资料可查。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单位应当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单独存放。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有些单位还是有人兼职管理,或者非专业人员管理。

4、人事档案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高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快捷的微机技术还没有被一些单位采用。很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人事档案的电子数据库没有建立,管理的重心还是实体管理,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在一些单位还是一句口号。一些单位虽然配备了微机,但是也仅局限于打印档案目录,无法进行人事信息的查询和检索。微机成了工作人员的工具,而不是档案管理的机器。根本不能实现对人事信息的筛选、排序、分类、汇总,没有形成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共用的管理机制,跟不上时展对档案工作管理的要求。很多人事统计工作还是靠原始的手工完成,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转贴于中国

二、做好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

1、健全制度

人事档案管理是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领导要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做到对档案工作及时检查、督促、指导,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起到服务于单位整体管理的作用,并能同步于人事制度的改革。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干部档案工作人员职责、干部档案查借阅制度、干部档案保管保密制度、档案材料的收集制度等。把档案的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奖惩分明,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运行。中国

2、加强信息化建设

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档案资源科学、有效整合的手段,建立人事档案的数据库就是最好的整合。建立电子档案,在保管好实体档案的基础上,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有关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利用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对干部队伍进行综合分析,使得档案的检索和查询更加迅速和快捷,为提拔、选用干部和人员考核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在录入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每个人的个人档案信息平台,以姓名、岗位、身份证号、本人照片等重要信息作为检索,以人事档案的目录作为条目链接。随时通过计算机增加个人的考核、奖惩、教育、成果等数据资料。在丰富个人信息的同时,突出个人特色,实现档案的动态管理和补充。实现上述目的,需要建立在一定软件系统的基础上,还要添置必要的设备,比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这是需要资金做基础的,加大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使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

同时要注意电子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因为电子文字修改后是不留痕迹的,电子档案的安全保密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工作。

3、配备专职档案人员管理

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工作性质是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和一个人的成长、工作、遵纪守法的记录。具体的管理人员必须使具备一定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才能做好人事档案材料管理和存放。但目前一些单位的情况是人员紧张,档案管理人员多是兼职。把一些非专业人员安排到这个岗位上。对于人事档案材料份数多,资料复杂的实际,难以应付,造成档案管理质量的下降。所以新时期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档案业务知识、电脑操作知识、一定的软件应用能力和网络知识。

4、提高人事档案利用水平

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首先是在干部的考核、提拔和任用上,没能发挥出人事档案的考核作用。人事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别、保管,都是为了组织部门用人、选人、调人、奖惩做材料证明,档案信息的搜集和整理,都是要服务于干部人事工作,为人事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其次是其社会服务功能需进一步加强,人事档案作为人员各段时期信息的原始存储器,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但长久以来,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重保密、轻利用的现象依然存在,人们感觉人事档案很神秘,削弱了其利用和服务功能。所以,要进一步改善和开发档案的利用价值,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简单的基本情况查询为人事信息的全面查询,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促进了人事档案的管理。在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约束下,配备专职的业务人员,加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开发档案的利用价值,为上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数据的参考。中国

参考文献:

[1]樊美丽;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 山西档案 2010年s1期 ,信息科技•档案及博物馆,第5-6页

篇(5)

1.提高大学生信用意识、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需要

大学阶段只是人生道路上的短暂时期,毕业后大学生将会以就业、继续求学深造等方式,步入社会大环境中。个人信用档案是个人诚实守信情况的真实记录,它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当事人的历史和现状,是征信活动的标准和依据,也是社会信用档案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中建立如实记录大学生信用信息的信用档案,是大学生的一笔无形资产,使其迈向社会之前就有了良好开端,对学生诚信意识理念的形成和自我诚信行为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其良好的信用记录对其今后工作、消费、发展乃至创业都将发挥作用和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参加工作后,主动参与推动整个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诚信素质。而若大学生丧失信用,交往失信,考试作弊,或未按时还款,或恶意消费不还款,被金融机构在媒体曝光,在信用系统中有不良的信用记录,则对他一生信用可能都带来诚信问题的严重后果。

2.惩治失信行为,建立公平竞争机制的需要

目前,各高校对于违纪失信的学生主要采取以教育帮助为主,并结合校纪校规进行处罚的措施。这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长久之策,许多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只有建立信用档案,才能有效地保护守信者,惩治失信者,维护社会竞争的公平性、公正性。

3.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需要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实施以来,出现了不少毕业生恶意欠款不还的不道德违法现象,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危及国家助学贷款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建设大学生信用档案,首先有利于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提高其积极性。对于欠款不还的学生,银行将会在信用档案留下记录,这将会督促学生重视信用档案,自觉还款。其次,有利于简化助学贷款审批程序,缩短助学贷款审批时间,减少工作量。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能增加约束,提高大学生信用水平,从而提高银行信任度,审批过程也会相应简化。同时,银行在审批贷款过程中通过查阅学生信用档案,可以了解学生信用状况,适当减少反复的审核,有利于提高助学贷款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可以提高国家助学贷款成功率,扩大国家助学贷款覆盖面,推动国家助学贷款的进一步开展。

二、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基本内容

1.大学生的自然情况。主要是指高校学生的个人身份证明和社会关系。包括个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学号、所在院系、所学专业、特长、在校担任的职务、学籍异动情况、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学历(毕业证书号码)、获得学位情况;若为研究生,则要包括原来毕业院校、曾经工作单位、户籍、来源地及家庭成员的姓名及居住地址。毕业后,就业的工作单位名称、地点、联系方式;不就业的联系方式,如家人或朋友的联系方式。升学所在学校的名称、联系方式、学校地点。

2.大学生的经济情况。主要是指学生每年所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各种补贴等,包括研究生的普通奖学金、导师给予的课题报酬等。家庭的经济状况,每年家人提供的学习费用,学生每一学年的学费、书费、住宿费、各种补修费,学生个人的日常生活费等。学生个人人身、财产投保理赔记录、交税记录。学生个人的银行交易记录,包括个人在银行申办贷款开户的时间、种类、金额、催款记录、利息回收、还款、销户及申领信用卡的开支、透支、销卡等情况。

3.大学生的品行记录。主要指高校学生入学前和入学后的奖励、处分情况等,如考试过程中是否有作弊行为;在学校期间勤工助学,是否有不良表现;在与他人交往时,是否有欺骗行为以及每学年的品德评定等级。

4.大学生的信用报告。主要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信用状况的一个总结,要标列有无贷款、贷款金额、还贷情况及意愿、是否有重大的失信行为等。高校学生完成学业离开学校前,信用档案的管理部门要根据学生个人信用档案记录的内容,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情况作出信用评分,出具个人信用评估报告,作为提供给用人单位的参考资料,为其就业创造更多便利。学生毕业时学校不仅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的人事档案,还要向他们提供学生的个人信用档案,从而将其个人信用记录从学校延伸到社会,纳入社会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体系。

三、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涉及学生个人与学校的各个部门。学工部作为负责评定学生在校品行的职能部门与国家助学贷款直接参与管理部门理应担当起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1.大学生信用档案采集的信息要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档案的第一大特征,大学生的信用档案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信用状况的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这一记录事关大学生的终生。为此大学生信用档案的管理部门要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建立档案、管理档案,杜绝有虚假、不确切的记录。学生每一次的奖惩记录,都要有文件或有关材料的佐证,并要经学生本人的确认。

2.大学生信用档案要实行动态管理。大学生信用档案是大学生个人在参加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信用记录,随着个人活动范围的变化,记录的信息要不断地更新和丰富,个人的最新信息要及时补充,也就是说个人的信用报告内的信息是动态的,并按国际惯例,正面记录保留十年,负面记录保留七年。

篇(6)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所谓可追溯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其定义为:“The ability to retrace the history,use or location of an entity by means of recorded identification”。即通过记录相应的识别信息,对实体的历史、使用或地点予以追踪的能力。这里的“实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项行为。可追溯管理在许多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益。建筑业属于高危行业,建筑安全事故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和谐。而目前在建筑行业,信息追溯在管理中的应用却极少。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其他行业的追溯管理制度,探索在建筑安全管理领域引进信息追溯管理模式,提高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

一、信息追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必要性

(一)消除建筑工程项目多方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建筑工程项目有多方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业主、承包商、监理、政府主管部门和项目使用者。各个主体之间存在管理、监督、合作等多种关系。而由于关系的多样性和地位、职责的不同,各个参与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将产生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以借机牟取私利,从而对建筑安全造成恶劣影响,甚至直接引发安全事故。

信息追溯是建立在信息追溯系统基础上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追溯系统,各个参与方能够随时查询项目的有关信息,并回溯信息的来源,从而确定相关的责任人。因此,在信息追溯的过程中,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人人实施监督、人人受监督的局面,这就在无形中规范了各方的行为,使信息公开、操作透明,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构建了多方参与、相互促进的安全管理格局。

(二)消除建筑工程项目各阶段的信息孤岛。建筑工程项目一般都有一个较长的建设流程。通常包括前期策划、勘察设计、招投标、建设施工、投入使用等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大量与安全有关的信息。由于各阶段发生的时间不同,参与人员也不同,因此阶段与阶段之间往往缺乏信息沟通,甚至造成信息孤岛。最典型的信息孤岛就是项目的使用者通常都难以获得该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也无法把对项目的使用意见传达出去。为了消除信息的流通不畅和信息孤岛现象,我们必须对信息实施可追溯管理。通过信息追溯系统,在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都能获得该阶段之前的每一个阶段的安全信息,为本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也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防微杜渐,把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之中。(图1)

(三)提高建筑安全事故调查效率。近年来,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数和造成的伤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如何高效地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及时控制损失,是建筑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传统的安全模式下,信息的记录和传递多以纸张作为媒介,因此存在大量繁冗分散的纸质信息,使事故调查产生巨大的工作量。而信息追溯系统以电子信息方式记录了每个环节的安全信息,能在发现问题和发生事故之后,从事故的发生点迅速追溯到问题发生的源头,不仅便于事故的调查,更能及时控制事故的扩大。

二、安全信息的构成及追溯管理流程

(一)安全信息的构成。安全信息,就是指所有与安全有关的信息的总称。它是在安全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中产生的,在组织机构和各层面的相关人员之间,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屏乃至人的表情和动作等载体,在特定的沟通渠道中以特定的方式进行传播和交换的,对决策、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等阶段起到影响的一切相关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内容。

(二)安全信息追溯管理流程。建筑安全信息追溯是基于工程项目的建设流程。随着项目的推进,追溯系统不断搜集来自各方的安全信息,并在任何时间点都能往前回溯。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能快速地发现不安全因素的源头,并迅速解决问题,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后续环节的安全实施。项目的最终使用者也能通过信息追溯,获得建筑的安全信息,行使安全知情权。(图2)

三、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构成

构建安全信息追溯系统是追溯管理的核心工作。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子系统,即:信息搜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存储系统、信息维护系统和追溯系统。(图3)

信息搜集系统是整个追溯系统的基础,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搜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各个主体的各种信息。在实际操作中,现场监控摄像头、会议记录等都属于信息搜集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

信息处理系统是对信息进行整合的平台,剔除失真和重复的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分类编码。该系统一般包含数据分析技术和编码技术;

信息存储系统是保存信息的仓库,通常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来构建的;

信息维护系统是定期对信息进行检查、反馈和更新的机构。信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对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检查信息的时效性、完整性,把信息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搜集系统,使信息搜集更有效率和目的性;

追溯系统是查询和获取信息的平台。它包含一些用户端口和检索网络。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追溯信息本身之外,追溯系统对于信息搜集的方式、信息处理的方法等也同样能检索。因此,追溯系统是构建在信息搜集、处理、存储和维护四个子系统基础上的全方面搜索引擎。

四、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的注意点

(一)政府主导,企业自主。构建信息追溯管理体制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资金的投入和制度的支持,因此需要各方参与者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其中作为宏观调控者的政府和直接执行者的企业,在机制的构建和运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政府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提供资金的技术支持,保障信息追溯制度顺利施行。同时,信息追溯制度短期内的投入产出比较高,因此许多企业不具有积极性,而政府则可通过宣传和政策支持,起到推动作用。对于企业而言,在政府的引导下,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具体情况,自主地实行具有自身特点的信息追溯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二)与新技术手段相结合。信息追溯管理涉及到信息流程的各个阶段和项目的各方参与者,因此需要与新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处理好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和问题。笔者认为,在信息追溯管理中引进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GIS技术、信息编码、无线射频等技术,对促进追溯管理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三)主动预防,不要等事故发生了才追溯。我国安全管理工作的宗旨是“预防为主”,而安全信息追溯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手段之一,因此也应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体现在工作中,即是把信息追溯作为一种常态的管理措施,而不仅仅是发生了事故之后才追溯。管理者要制定一套合理规范的信息追溯制度,定期对安全信息进行检索,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这样才能防微杜渐,把安全事故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同时,一旦发生了事故,也能迅速控制局面,不至于手忙脚乱、延误时机。

五、结语

安全信息追溯管理是一种新兴的安全管理手段。随着建筑业生产和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郦俊伍,钱存华.谈可追溯管理在住宅商品房开发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7.3.

篇(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38-0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专门收治危重新生儿,此类新生儿多数免疫力极低,需要保护性隔离,同时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24小时监护、治疗和护理,其中护理工作是重中之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都是使用无陪伴封闭式管理,存在不够人性化的缺陷,有关的改进方法曾见报道[1],其中一种改进方法就是个案管理。个案管理是根据个案形式提供相应的护理管理模式,从新生儿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后家庭回访贯穿为一体的护理。视婴儿为主动参与的合作者,用婴儿的行为做照顾上的指标,提供一种较为人性化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2]。保证患儿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儿的康复。现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后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出院后回院复诊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一2012年1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儿共4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20例,其中男123例,女97例;体重(4230±1380)g;身长(45.5±4.63)cm;胎龄(35.1±4.3)周;剖宫产分娩83例,阴道分娩137例;新生儿窒息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8例,颅内出血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11例,早产儿6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共111例,先天性疾病 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9例;入院平均年龄3.2 h,出院平均年龄10.9 d。对照组220例,其中男138例,女82例;体重(4150±1400) g;身长(46±4.7)cm;胎龄(36.1±4.5)周;剖宫产分娩78例,阴道分娩142例;新生儿窒息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7例,颅内出血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16例,早产儿63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共109例,先天性疾病 1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3例;入院平均年龄3.5 h,出院平均年龄11 d。两组新生儿性别、年龄、体重、身长、胎龄、分娩方式和病种、治疗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实验组实施个案管理。实施前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使全体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常规,掌握与家属沟通技巧,并接受个案管理护理模式理念,掌握个案管理的内涵以及个案管理的技巧。患儿入院时主管护士就和患儿父母取得联系,在发放探视卡的同时,留下双方联系电话号码,保持随时联系。主管护士每天早上10时主动打电话向患儿父母亲汇报患儿情况,并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让家属放心。主管护士每天下午16时还接待家属探视,探视期间如果患儿病情稳,在其母亲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母亲经过洗手、戴口罩帽子、更换隔离衣和隔离鞋后,在主管护士的指导下亲自给婴儿吸吮母乳,并让母亲亲自为婴儿更换尿布、沐浴、新生儿抚触,进行感情的交流,增进母婴感情。主管护士还教会母亲观察正常婴儿呼吸、肤色、口腔黏膜以及婴儿常见疾病的预防等,指导出院后奶具、衣物的清洁消毒。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增加了护士同患者交流、沟通的时间,让患者得到了全方位服务[3]。出院后主管护士继续电话跟踪服务,出院一周内电话随访1次,随访喂养情况、生长和护理状况,必要时上门访视,协助母亲解决出院后婴儿出现的问题,并给与早期的干预,使其顺利进入母亲角色。督促母亲按时回院复查、定期预防接种及婴儿生长发育监测,建立婴儿健康档案,1个月后将婴儿档案移交儿童保健科跟踪。(2)对照组患儿入院后按常规治疗及护理,并嘱咐家长定时回院进行新生儿预防接种和生长发育监测。

1.3 观察指标。

使用我院制订的统一优质服务调查表,对家长进行调查问卷,观察两组的出院服务满意度;出院后回本院复诊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出院后服务满意度调查,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出院后回院复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个案管理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

随着新生儿急救技术及抢救技术的不断提高,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也更随提高,同时也发现部分患儿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运动障碍等,这些后遗症有时不能及时发现。个案管理护理模式的实施,使住院的危重新生儿从入院就有自己的主管管床护士,主管护士从婴儿入院起除做好住院期间的治疗及护理外,还要主动与母亲沟通,同时在出院后还要做好出院的健康教育,提醒家长坚持母乳喂养,按时预防接种,回院复查及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如何鉴别婴儿异常,并帮助母亲及时给予干预。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实施个案管理护理后,出院后,母亲能坚持母乳喂养、定期预防接种、按时回院复查及按时进行生长发育监测的患儿达95.45%,为婴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3.2 个案管理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实施个案管理,住院期间主管护士每天和婴儿的母亲联系,建立了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出院后主管护士继续跟踪服务,与患儿父母保持联系,督促家人按时回院复查、健康体检等。家属有需要可叫主管护士帮助,有疑问可咨询主管护士。婴儿有特殊情况时,护士能早期给与干预,并指导家属及时带婴儿就医、诊疗,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增加了患者家属对医院的信任感,促进医护患的关系和谐。同时,对危重症患儿的后遗症,如因智力低下、脑瘫、运动障碍等,能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提高社会人口素质,减轻社会、家庭带来的负担。

3.3 个案护理有利于产妇身心健康,转变母亲角色。

分娩后,由于体内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急剧下降,产妇容易出现心境不良。我国近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15%一30%[4]。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母婴分离容易使母亲心情产生焦虑。产后抑郁症严重影响产妇心里及身体健康,将对产妇和婴儿造成不良的影响及后果。因此,危重新生儿在接受抢救及治疗的同时,还要注重母亲的心里护理。护理人员24 h在患儿身边,护理患儿,对患儿的病情及情况最了解,如护士每天能主动联系和关心母亲,把患儿的情况告诉母亲,让母亲放心,减轻担心和焦虑,对患儿和医护人员有信心,这样可以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利于母亲产后身心健康的恢复。住院期间,护士把常规育儿护理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告诉母亲,教会母亲护理技巧,告知母亲出院后会随时协助解决疑难问题,让母婴放心和安心出院。现代年轻的父母们普遍缺乏育儿知识和技能,尤其当面对有一定出生缺陷的婴儿如LBWI时,更是感到无所适从。家庭护理教育是医院护理的延续[5]。护理工作从新生儿入院到出院延伸到家庭,帮助母亲顺利转母亲角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服务大大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3.4 个案管理有利于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实施个案管理,主管护士每天要和家长联系及沟通,要给家长解释病情及家长提出的问题,使护士不得不加强学习,了解每种疾病的发生的原因、发展、转归、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护理的要点及健康教育知识。个案管理的实施,大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护理专业知识自觉性,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树立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以优质服务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综合素质。吴渭红等[6]认为,护理实践应该是将传统的护理服务与新的护理知识体系及新的护理技术融为一体,使护理的专业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展现。实施个案管理,主管护士接触患者家属的时间增加,增加沟通及交流的机会,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士学到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同时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增加了护士的工作成就感和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 文琼仙.新生儿科整体护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 1,17(9):44.

[2] 李艳平,吕迎春,王美云.低出生体重儿家庭发展性照顾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1(11):35-36

[3] 徐爱云.王秋萍.创建优质规范护理服务病房的体会[J].齐鲁护理,2007,23(13):76-77

篇(8)

1环境心理学的内涵及环境与行为的辩证关系

1.1环境心理学的内涵

作为心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的环境心理学,是通过把人类的行为(包括感情、经验)与其对应的环境(包括自然、社会)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结合起来并加以分析。它以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等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在传承和吸取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法则和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1]。

1.2环境与行为的辩证关系

在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中,人通过各种手段改变了环境;在此同时,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中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人通过身体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被感知到的刺激通过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人的大脑;大脑将感知到的刺激与以前储存的记忆表象进行比较和识别,即进行回忆和联想;在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对环境的判断和认知,即形成“行为环境”;个人对可感知到的环境信息进行储存备用,或就此作出反应行为或注意[2]。环境与人的关系模型为:外界环境感官大脑注意或行为。

2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作为研究人与其周边的物质、精神环境之间联系的环境心理学,自20世纪60年代确立以来,至今已逐渐发展完善。它主要的研究过程是人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和分析,寻求外界最佳的刺激,再根据心理和行为需求去调整、完善周围的环境[3]。因此,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运用环境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在建筑施工空间中的活动及人对施工作业环境的反应,将有助于建设和改造出真正人性化和更安全的建筑施工活动环境。

2.1环境知觉

施工作业人员进入建筑施工环境,首先就要了解作业环境。作业人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接收建筑施工环境中的信息或刺激,经过自身的经验,把建筑施工工程的空间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在头脑中形成对建筑施工工程的大体印象,这就是“环境知觉”。人们通过环境知觉来初步感受建筑施工作业环境的空间格局和安全性。1)视觉。在人类的各种接收环境信息的感官中视觉最为重要。据研究,人们从外界接收的信息中,有85%是通过眼睛捕获的,而且这种视觉信息与触觉等其他感觉相比显得更完整[4]。人眼对光源或物体颜色的识别产生色彩心理,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表面视觉属性表现为不同的色调,并引起不同的心理效果。因此,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部位如临边、洞口等,可以设置警示性颜色的标识等,使作业人员对这些危险部位在脑中产生警觉意识。此外,眼睛的明暗层次感随光线变暗而急剧变得迟钝起来。当光线弱时,我们不太能分得清明暗层次,同样在强光下,眼睛对明暗层次也会变得迟钝。人的眼睛在555nm的黄绿色段上视觉最敏感。因此,从打动感知觉能力的强弱角度看,略带黄绿色的物体最醒目,最能被人发现。2)听觉。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人的听觉比其他感觉具有易引起人的注意、反应速度快、不受照明影响的特点。声音给人的印象因其持续时间而异,持续时间越短,声音就越感尖利,就越容易引起人的不安全感[4]。因此,在一些没法安装照明的地方,可设置声音警报器等。3)触觉。触觉,即人的肤觉,是感受系统只是对刺激作用连续过程中的一段发生反应。为产生肤觉,外界刺激的强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而任何强度上超过某种限度的刺激作用会引起疼痛,破坏肤觉系统的正常活动。温度作为外界作用于人体最主要的肤觉信息之一,影响着人的工作效率。极端温度不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会危害健康。显而易见,没有所谓最好的单一温度。“舒适范围”是指大多数人感觉舒服的有效温度范围,这和人们穿多少衣服,从事何种活动等有关。当温度在24℃~27℃时,人们觉得最舒服。因此,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温度环境,能减少作业人员的烦躁情绪,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空间认知和认知地图

空间认知依赖于环境知觉。人们捕捉到与施工环境中相关属性信息和背景后,储存在大脑中随时供回忆和识别,由此渐渐加深了对施工作业环境的认识和了解,记住了它的作业环境中各项特征,这便是施工空间认知的过程。认知地图并不仅仅是储存于大脑中的一张折叠的照片,它是经过大脑精简加工的产物,不精确、不完全和简化是这张心理地图的主要特色。很多研究说明人们会把日常的实质环境知识转化为相对简单的地理形式[5]。如一个椭圆形的铁路体系人们会把它看成是正圆形的体系;两条斜交道路交成的十字路口,人们会把它看成是由两条正交道路交成的。虽然认知地图是不准确的、不完全的和不完美的,但它很有用。它表明我们描述环境时是有选择的,是以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意义的方式处理和组织信息的,其结果是产生了一个有效率的简化的认知结构。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认知地图可以帮助作业人员适应施工环境,帮助工人在施工建筑物内的定向、定位和寻路。它能帮助工人在记忆中对施工环境布局加以组织,提高在施工环境中活动的机动性,方便工作、休息等活动[5]。比较清晰的认知地图有助于作业人员更加充分有效地感受施工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位置,为工人提供更强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2.3注意

篇(9)

1.1 帧中继

帧中继(frame relay)技术是在分组交换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近年来,光纤的逐步普及和其传输质量、速度的提高,已使交换网的每一个传送环节都可实现通信协议的简化,从而提高了通信效率,帧中继采用简化的分组交换协议、统计复用、面向连接及可变长帧的方式,从而提高了传输速率和带宽利用率,降低了网络延时,用于传送突发数据十分有效,非常适用于LAN/WAN互联。

帧中继作为纯粹传输数据的网络方案是合适的,但其QoS保证和支持多业务的能力十分有限。至今为止,电力通信网内尚未见开通帧中继业务,没有必要专门投资该未经系统内实践过的技术。

1.2 DDN

DDN是利用数字通道提供永久性、半永久性连接线路,以传输数据信号为主的数字传输网络。它可以提供各种灵活的数据接口,为传送数据信号服务。在DDN网中,采用了先进的网管技术,进行线路调度、故障监控,可以实现集中管理。线路遇故障时还可以自动路由迂回,提高了用户线路的利用率。因此DDN在点对点数字专线业务方面有着传统的专线业务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可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专线服务。但DDN接口提供的带宽是固定的,当用户不使用时,带宽也不能分配给其他用户使用;当用户需要高带宽时,网络也不能立即提供。这样,就不能满足信息突发率较高、实时性很强的用户需求。

电力数据通信网内的长途中继链路以2 Mbit/s接口为主,因此实施DDN很方便,但DDN本质上提供的是基于TDM的专线,替代的同样是TDM专线的大量PCM电路,不能有效保护原有投资,而且无法充分利用SDH的带宽资源,因此也不是理想的网络方案。

1.3 ATM

ATM技术几乎与帧中继同时出现,采用统计复用的方式,将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元汇集到一个缓冲器内排队,队列的输出是根据信息到达的快慢随机插入到ATM复用线上,各种业务按其实际信息量来占用网络带宽,并且不管业务源的性质多么特殊,网络都按同样方式接入,有效地利用了带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做到完全多业务综合。对网络技术而言,ATM具有开放式的可适配各种类型和各种速率的接口,包括各种PDH电接口和SDH/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同步光纤网),速率从2 Mbit/s,34 Mbit/s,155 Mbit/s到622 Mbit/s。这些物理接口可用做用户到网络的接口和宽带网络接口物理层,它不但能满足用户对宽频带高速传输信息的需求,而且使当前的广域网与局域网融为一体, 帮助用户解决网络、网络与用户中的各种技术和兼容难题,为实现语音、视像和数据等信息在网络中的高度集成化,提供了一个简化、统一的网络结构,特别适用于现实的电力系统通信。

二、永安电力数据通信网现状

永安公司目前无专用的数据通信网,营销“95598”虚拟网工程仅在公司配置了一台Cisco 接入型路由器,其它各类业务分别开通,占用通信设备资源严重,造成通信传输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各行政节点所有的业务需求。近期技术实施方案:在1个220kV变电站、10个110kV变电站、14个35KV变电站新建数据通信网。共计配置接入路由器I型5台,接入路由器II型12台,接入三层交换机8台,业务交换机17台。

以下是永安电力数据通信网网络拓扑图:

1.有利因素

a)、成熟的可得到的硬、软件的选择范围大,如路由器、服务器、网络设备、交换设备、存储设备等;

b)、有国际公认的工业标准可采用,使数据网的结构更具有开放性和通用性;

c)、有先进的设计工具和测试工具,一级网和电信数据网建设经验,建设开发的周期短。

2.不利因素

a)、由于我公司各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乡镇的通信网建设规模和格局也各不相同,形成我公司电力数据通信网建设中的劣势:

b)、缺乏电力网、通信网统一规划和全局观点,自行投资敷设城域短途光缆或无线设备,造成重复建设,设备、资源分散,维护水平低;

c)、由于依附于电力基本建设,电力通信专网没有按统一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实施,电路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往往在某一条支线上带宽非常富裕,而在干线上则很拥挤。

三、网络规划和网络管理

数据通信网作为通信基础网络纳入各级电网通信规划中,由各级通信专业按统一的技术政策进行规划、建设。各级通信运行管理单位负责数据通信网络管理,并加强对提高网络管理效率的研究,加强对网络流量的采集及分析,实现网络管理智能化。因此应由通信部门统筹全省电力传输网络系统的整改扩充,使资源重新合理配置,以达到最高的效率。根据我公司的发展规划,今后电力通信网的主要建设将转向光纤通信,逐步在各节点间建立光纤通道,并发展各节点的光纤网络。这种基础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宽带ATM的主层数据网可先建,地区的数据网利用现有的通信资源建成过渡网,新网和传统网、电路交换与ATM交换、微波和光纤将会,相互补充。

四、重视网络安全

为保证公司数据网安全、健康、有序地发展,应规范网络的运行管理,在网络互联的物理结构上应安装防火墙,在网络运行中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范网上黑客,避免网络瘫痪。从行政和法律上加强网络管理,杜绝危害社会安定、败坏社会风气的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泛滥,使网络真正服务于生产和科研。

五、结束语

永安电网在不断的发展,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材料也在日益更新,以及未来智能电网对电力通信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电力系统通信中不可或缺的数据通信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相信,数据通信网会有着更加辉煌的明天,在永安电网的电力通信系统中将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道齐.把握世界通信发展趋势 确立电力通信发展战略.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23(12);1999,23(13).

篇(10)

档案管理是现代企业为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情况而进行的信息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人事、管理、财务、员工、业务等各方面的情况。医院的档案管理主要是医院在日常的医疗服务过程中进行的记录,主要包括文件、图表、音像、磁盘等不同形式的医院资料。医院档案是医院的无形资产,更是医院的知识产权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向信息化建设方向迈进。医院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的整个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档案管理已经向信息化建设迈进,各大医院都在致力于实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化。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改变了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创新了医院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和水平,促进医院提供高效、优质、快速的医疗服务。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一个高效全面的管理平台,使医院实现了跨流程、跨科室的档案管理模式。众所周知医院的工作主要是服务人们的健康,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之高的工作。医院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使医院的技术性资料,例如CT图、化验单、检查单等以电子档案的形式进行保存,有利于以后快速准确的查找到相关资料,进一步提高了医疗诊断的正确性和工作效率,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与医疗效果的优化。

(二)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医院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更加有利于医院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医院各科室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有利于医院内部之间进行技术以及医疗经验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实现医生和患者之间公开性的,开放性的交流和沟通,改变了传统信息交流的方式,减少了医疗程序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了医患关系,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三)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医院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长期参考依据

医院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这样就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医院医疗和管理中的资料分类进行长期的保存,并且能够方便以后进行检索参考。这样长期的保存信息的完整真实,有利于医院领导层以医院的历史资料为依据,为医院制定长期发展的方针政策制度。

二、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障。目前医院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管理的知识,缺少必要的信息化管理的技能因此严重阻碍医院档案信息化的进一步建设。针对这种情况医院一方面要加强档案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要广纳人才,积极引进复合型高技术人才,以促进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

(二)进一步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

目前我国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信息繁多但是使用价值并不高的不合理现象,这种现象继续持续发展会进一步造成医院档案信息混乱,并不便于检索的混乱局面,因此为更有效的发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医院档案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治疗方面的记录,检测化验档案,病例与处方档案,反馈信息档案,人事档案,设备和后勤管理档案以及医院基础设施档案。

(三)加强信息安全监管

医院档案的种类很多,从一个医院的角度来讲,在进行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更加需要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首先关于信息的保密性,医院对于一些机密档案比如人事档案,病历档案,都不希望进行外泄,这样不利于医院的整体发展。因此医院需要安排专人进行档案保密方面的工作,比如设立信息公开级别,设立信息查询级别,在技术上设立查询以及检索身份验证以及技术阻碍,从而加强医院档案信息的保密性。

关于医院档案信息安全方面,主要考虑到目前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难免会遇到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比如来自病毒的危害,来自黑客方面的冲击,医院在享受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的高效便捷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纸质档案的保管与整理。

三、结束语

我国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传统信息管理的模式,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医院内部之间进行信息的互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有利于医患之间进行信息沟通,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医院的竞争实力。但是目前我国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许多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医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是实现医院档案规范、科学化以及高效化的必需选择,是医院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需要。因此我国医院管理层需要从思想根源上重视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标准,进一步发挥医院档案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侯德法.实现医院档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J].科学中国人 2014

[2]李建成.探究医院档案管理中精益管理的重要作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

篇(11)

一、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血站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血站档案管理的使命更大,责任更重,工作量也不断增大;血站档案管理建设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血站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病患家庭的幸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作为血站档案管理从业者必须要提高自我的思想意识,不断完善血站档案管理工作,补短促长,使自我能够学会运用新工具,善于运用新工具,发挥出档案的作用和价值,才能更好地服务血站工作,服务患者,服务社会,这是当前我国各级血站档案管理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同样也是机遇和挑战。

二、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级血站的数量不断增多,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性日益凸显,血站档案管理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血站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做为支撑,因此,在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注重血站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一些血站的档案管理缺少必要硬件支撑,影响了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在血站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制度体系不完善,在实际档案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档案管理较为混乱的局面和现象,影响了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

(二)血站档案管理思维意识受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世界,改变了大众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更以前所未有的魅力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于血站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敢于运用新技术和新方式,不断提升血站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力,才能更好地服务现代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但在现实状况之下,很多血站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思维意识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不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式,因此,造成了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血站档案管理人才的短缺。在现实生活过程中,受到编制、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血站档案管理人才短缺是一个客观的较为现实的问题,很多血站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着人员短缺,留不住专业人才等现象,因此,档案管理人才短缺的现象影响了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突破新思维,运用新工具,服务血站档案管理建设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血站本身要立足于社会发展新常态这一现实状况,不断强化自我的发展力度,真正发挥出救死扶伤的作用,实现服务社会,服务病患的目标。针对当前血站档案在管理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个人认为作为血站档案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突破,具体如下:

(一)加强血站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血站要不断强化自我的建设力度,在档案管理建设方面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增强档案管理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条件,尤其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夯实血站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打破传统思维,运用科技新工具。作为血站在档案管理建设过程中,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积极运用新科技、新工具,目前,我国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水平,对于血站的档案管理建设而言,无疑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作为血站档案管理从业人员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如积极利用大数据来收集和分享档案信息资源,推动档案管理建设的信息化和科技化,服务好血站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让血站档案管理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更好地适应社会新常态的要求。

(三)加快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的档案管理队伍,针对目前很多血站缺少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现状,个人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入手:一是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血站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大,工作量多,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二是要强化培训力度,针对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技术水平匮乏的现状,要多开展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三是要建立一支兼职的队伍。要培养一岗多能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实现人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此外,作为各级血站还要在福利待遇等方面多多考虑,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血站的社会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凸显;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作为救死扶伤医疗辅助机构的各级血站其工作压力和工作量也不断增多,血站档案管理建设也面临着同样的状况。本文对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突破新思维,运用新工具,服务血站档案管理建设的核心观点,即加强血站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传统思维、运用科技新工具、加快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具体措施,对于更好地推动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将起到一定参考意义。